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

合集下载

论徽商崛起与衰败是韦伯问题之反证

论徽商崛起与衰败是韦伯问题之反证

品牌战略与电子商务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0期48㊀㊀基金项目: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课题(2018Z D H 08);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2018j x j y g g055).作者简介:朱永民(1976-),女,安徽蚌埠人,硕士,助教.法规条款予以废止,以化解法律冲突;所谓 补法 ,即对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法律地位㊁产权归属㊁治理机制以及资产管理等核心问题进行法律补充,例如«职业教育法»中涉及的校企合作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条文,制定混合所有制办学的行政法规和具体实施办法;所谓 定法 ,即制订颁布与混合所有制办学相关的专项法律法规或配套法,保证混合所有制办学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如众多学者提议制订«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指导意见»,就是要求政府和主管部门对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基本条件加以明确.3.2㊀制定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相关配套政策作为政府及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混合所有制办学实体要尽到引导职责,要按照 公平而有差别 的原则,理顺校企合作双方所承担的责㊁权㊁利,给予混合所有制办学实体在办学经费支持㊁税收优惠的优惠政策;同时充分赋予其在课程设置与建设㊁学生录取㊁教师招聘等方面的自主权.如法律法规无明确禁止,政府及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皆可准允社会资本融入职业教育,促进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发展.作为混合所有制办学主体的高职院校,要完善办学实体的内部治理结构,努力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治理模式.校企双方要遵循 十个共 机制,做到合作企业的深度参与:共同投资㊁共享资源㊁共同招生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㊁共同育人㊁共同教学㊁共融文化㊁共同负责就业㊁共享办学效益.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组建课程开发团队,结合专家意见㊁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学校教师负责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企业专家负责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学校负责学生日常教学管理,企业选派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参与到学生日常管理中,全天候关注学生,按照企业岗位的需求开展职业综合素养培训,使学生入校后就零距离接触企业的真实生产工作环境,让实训教师和实训岗位和实训内容更贴合实际,真正起到推进一体化教学,深化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3㊀完善参与主体的互利共赢机制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社会资本,必然都要寻求自身资产的保值增值.从目前来看,可参考针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所制定的制度,出台规定,明确混合所有制参与方可以并按约定比例参与收益分成.对于混合所有制办学实体所提供的具有公共性质的教育服务,政府部门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支付费用给非公有资本.校方投入的资本主要以品牌㊁师资㊁教室㊁实训场地为主,在混合所有制办学的过程中,要确保投入的学校国有资产在合作过程中保值增值,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例如,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校方以品牌及知识产权 入股 ,企业方投入资金或实物,双方按照协议组建治理结构,并按约定比例参与收益分成.该学院确保企业 投入即有产出 ,获取合理回报.企业根据未来岗位需求,通过与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按照共同预定的方式,保证了员工的素质,与此同时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还在办学结余中获得相应的合理收益回报,增强了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参考文献[1]童洪志.高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博弈研究,2019,(3).[2]赵玉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保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职教论坛,2014,(7).[3]李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法制困境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4.[4]任志玲,郭瑞.深化校企合作破解应用型人才培养瓶颈[J ].中国高校科技,2018,(5).[5]于永正.高职院校实施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2015,(6).论徽商崛起与衰败是韦伯问题之反证朱永民(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2)摘㊀要:徽商创造了称雄商界三百年奇迹,徽商崛起及其衰落的深层原因值得深思.马克斯 韦伯认为中国宗教伦理阻碍中国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转型.按韦伯的话说,任何形态的经济发展必定内蕴着特定文化支撑力.从这一点上看,恰恰是儒家和道家文化孕育了徽商.徽商转型失败并不是韦伯问题的例证,徽商衰落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倾巢之下其安有完卵,传统经营模式未能跟上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转变.关键词:韦伯问题;资本主义精神;徽商;儒家文化中图分类号:F 27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21.10.025㊀㊀韦伯是20世纪最具盛名的思想家之一,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写道: 新教伦理孕育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学术界称之为韦伯问题. 而在«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一书中韦伯指出中国的儒教和道教限制并阻碍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他们不能为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方面的支撑力.这就是韦伯问题的 中国命题 .为此,我们以徽商文化研究为突破口,研究徽商的兴起㊁其商业经营规则以及衰落原因,从东西方经济发展的文化背景来看看韦伯问题的中国命题是否符合实际.1㊀资本主义精神及其孕育的母体:西方新教伦理西方国家在16世纪进行了新教改革,打击天主教,韦伯更是将天主教的禁欲主义㊁空洞的教导训令扔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0期49㊀进地狱,他所倡导的新教伦理,是入世的,个人在尘世中赚钱荣耀上帝是作为上帝子民的光荣和天职.这种理念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完美契合,新教的 天职观 和禁欲主义直接孕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使之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推动了近代西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韦伯在书中写道: 通过个人诚实守法的职业劳动而获取丰硕财富资产是荣耀上帝的行为,是被神允许和祝福的. 将锲而不舍㊁始终不渝且系统性的世俗社会的小市民诚实合法工作劳动,在宗教上被认为是至高的禁欲手段和方法,当然也为市民社会所信仰,这就是资本主义精神的人生观认为的最有力杠杆. 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精神就是赚钱,资本主义所信仰就是把赚钱荣耀上帝作为天职.新教在客观上为证明世俗活动具有道德意义起了作用,导致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萌芽和发展.为了进一步考察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韦伯还分析了新教的其他分支,特别是加尔文教的禁欲主义伦理.1.1㊀基督教倡导宗旨:以营利为目的 天职观 这种以营利赚钱为人生目的观念就是基督新教教派的中的教义 天职 观,通过努力工作以荣耀上帝这一刺激工作的途径来促进获取钱财;这样信徒都认为上帝是偏爱和恩宠自己,于是变成更加虔信基督教信徒,而且必须通过在尘世间锲而不舍的赚钱这一行动荣耀上帝.因为作为此生劳动义务的履行,努力赚更多的钱财一方面在道德上是被认可的,另一方面这也正是神的要求和命令.换句话说,每一个神的子民必须虔诚的按照神的旨意,履行自己的天职,努力创造更多财富.1.2㊀用禁欲主义来禁止拜金主义用 禁欲 的思想来禁止拜金主义,强调诚实合法的劳动赚的钱不是纵欲享乐,而是钱生钱,用钱做有意义的事.在教徒的日常生活中,新教伦理提倡禁欲主义,反对纸醉金迷,不求进取,懒惰倦怠与追求俗世的肉欲.认为纵欲享乐是背离了神,将自己与神隔离开来.这种禁欲思想不仅表现在对金钱的使用,同时还表现在商人对利益的追求方面.资本主义精神本身追求的就是钱生钱,利益越大越好,但商人之间的利益最大化斗争会阻碍社会前进的步伐,只有通过苦行,如苦行僧般的修行,亲近神,摆脱肉体的欲望,所以西方人周末要去礼拜,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过,克制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请求上帝的原谅.至高无上的神无时无刻不在看着他们,约束他们.在教义的影响下,信徒一方面将劳动致富作为神的旨意要求,自己必需尽心尽力的义务,不断地增加资本;另一方面杜绝浪费,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严格禁欲.从 开源 和 节流 双向度一边疯狂追求财富,一方面厉行节俭,这样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迅速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就连马克思都不得不感慨宗教改革是很大的力量,说 它把僧侣变成俗人,而把俗人变成僧侣.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力量巨大,它把俗人社会中的人变成了上帝的子民,并把信徒对上帝的信仰与在俗世中创造与积累财富紧密地结合了起来.1.3㊀资本主义精神韦伯没有用宗教领袖的言谈和教义,而是富兰克林的警句来描述资本主义精神. 时间就是金钱 信用就是金钱 金钱具有滋生繁衍性 .富兰克林所强调的 资本主义精神 主要有以下三点:勤奋㊁节俭和信用.勤奋,节约时间用于创造出无限价值,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不放弃任何一个賺钱的机会.节俭省钱,富兰克林认为钱能生钱,不能奢侈浪费一分钱,把省下的钱用于投资,赚更多的钱,争取利益最大化,让钱有 滋生繁衍性 ,严禁任何的浪费娱乐,认为赚钱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赚钱就是目的,不能忘记,忘记赚钱就是忘记自己的责任,逃避自己的义务.信用,中国人讲无信不立,在新教教义中,也提倡讲信用,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信用可以维持好关系,对增加产品的销量㊁加快资金的流动性㊁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对赚钱都起到促进作用.这也是资本主义世界中必备的三点 精神 ,这是市民在资本主义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出发点.韦伯极其重视精神的作用,他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是先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这一论点显然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相反.他说: 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资本主义精神出现并表现出来,它就会创造出自己的资本和货币供给来作为达到自身目的的手段. 在这种以赚钱营利为人生目的信念指导下, 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 这就是资本主义精神,也是韦伯核心观点 即上述的勤奋㊁节俭㊁信用等美德,已成为指导现实社会的功利化的指导原则,孕育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也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2㊀徽商经营理念: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入世精神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起源分析是沿着 宗教伦理一经济伦理一社会变迁 的逻辑思路,即在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之前,就已经存在资本主义精神了. 韦伯命题 的分析思路是和马克思主义相逆的,他从精神到物质,已精神为考察点,通过现实存在的鲜活的市民社会生活的状态与论证新教教义之间的契合,论证新教伦理孕育出资本主义精神.韦伯理论的关键在于以 入世苦行 的理想精神来概括新教理论,他认为 入世苦行 的教义是西方国家才有的,断言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来源就是 入世苦行 .而韦伯在对东方中国儒教研究之后,居然下结论认为儒家伦理并不存有这种 入世苦行 理论,所以最终得出所谓的中国儒教和道教是没有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反而阻碍了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这一说法漂洋过海一来到中国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学者多方论证,其中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研究的结论恰好和韦伯的结论相反,余先生认为中国儒家品牌战略与电子商务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0期50㊀㊀入世和出世的思想,恰恰是主张 入世苦行. 他还提出了儒家的入世和出世的思想㊁中国文化中 义之所在直指本心 的精神与西方 因信称义 等思想同具普遍的合理价值,包括禅宗的 求心立命 等思想都和西方的新教伦理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2.1㊀徽商的入世苦行余英时先生认为,新教伦理(又称入世苦行)主要包括勤俭㊁诚实㊁信用等美德,断言这种 入世苦行 的宗教伦理是西方独有的,就思想根源来说,这是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来源.儒家伦理思想教导我们效仿天地运行的自然法则,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道德经»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周易»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地宇宙,寒暑昼夜更替,生生不息,君子应顺天而为,道法自然,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宋朝程颐将«周易»中 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生曰仁. 人的生命本能是天地都承认并弘扬的,因此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谓大德,生生之谓易 ,徽商以 生生 为目的,去做符合 仁 的生意,创造财富,实现生命的意义.徽商能够吃苦耐劳,被称之为 徽骆驼和 绩溪牛 .徽商无论创业初期还是富裕后,大都能保持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徽商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徽商艰苦奋斗㊁以诚待人,勤奋节俭㊁讲究信用㊁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等精神是有目共睹的.2.2㊀徽商的超越性动机韦伯认为中国人缺乏一个内在的核心,没有由内而外的㊁由某种中心的㊁自主的立场.换句话就是没有超越的宗教道德信仰.没有此世与彼世的现实紧张性.中国人从先秦时期儒家一直提倡入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提倡 内圣外王 提出每个人通过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达到仁人和圣人的境界.并在«大学»中提出 内圣外王 具体化,提出了三纲八目.所谓三纲,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 八条目 是指格物㊁致知㊁诚意㊁正心㊁修身,齐家㊁治国㊁平天下,前五目是内圣范围,后三目是属于外王范围.韦伯攻击道家的出世思想,但他只是停留在老子泛泛而论之上,其实道家尊道贵德,德者道之用,道不立则德无以生的出世取向与终极根源的道是一致的,即世而超越.到宋明理学时期,朱熹明确提出了天理与人欲的关系是长期的拉锯战,从中可以看出新儒家的此世与彼世的现实紧张是何其巨大.徽商的所谓超越性动机,徽商认为他们从事的商业经营活动意义重大,虽说是迫不得已寄命于商,经商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可以立身立业㊁立功立德,能够报效国家㊁睦邻宗族㊁济危救困和繁荣文化,带动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为家族㊁为社会㊁作出自己的责任和贡献.2.3㊀徽商的理性化过程 理性化既是韦伯研究的出发点,又是其评判中国社会与宗教的标准.韦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致力于研究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韦伯指出中国未能从儒家伦理中发展出来具有现代理性的资本主义原因主要是儒家缺乏理性化的生活方式.韦伯并没有考察中国商人历史,早在汉朝就有司马迁写了«史记货殖列传»并指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到明代时就用了 賈道 一词,意为买卖之道.表明他们对商业有了新的看法,即在赚钱之外, 賈道 还有其他意义,另一方面 賈道 还有怎样运用最有效的方法来达到做生意的目的,相当于韦伯所谓的理性化的过程.徽商用世代商业经营规则阐释了儒賈相通㊁以儒饰賈㊁儒道賈用等徽商賈道德特点和作用.徽商善于利用儒学经典中的思想,去指导商业经营活动,从而达到事业上的成功.他们认为賈儒是免不了贪利,所以用儒家伦理道德来约束经商行为,避免世人的诟病.徽商被天下人誉为儒商,成功改变了几千年来世人对商人的看法.徽商的成功在于他们用儒家伦理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又将儒家的诚信㊁仁义㊁忠恕精神引入到商业经营中,非义不取利.3㊀结语通过对徽商入世苦行㊁超越性动机㊁徽商理性化的商业营规则等方面来对 韦伯式问题 进行一一批驳.韦伯所说的赚钱已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市民普遍信奉的 天职 ,他们的目的为了赚钱而赚钱.新教伦理(又称入世苦行)主要包括勤俭㊁诚实㊁信用等美德,徽商的成功在于他们用儒家伦理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又将儒家的诚信㊁仁义㊁忠恕精神引入到商业经营中,非义不取利.无论是为人处世之道还是商事买卖活动他们相信无信不立.徽商无论创业初期成为商贾巨富,都能保持初心本色,勤俭节约.徽商的所谓超越性动机,徽商认为他们从事的商业经营活动意义重大,虽说是迫不得已寄命于商,经商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可以立身立业㊁立功立德,繁荣文化,带动经济发展.为家族㊁为社会㊁作出自己的责任和贡献.徽商后期的衰落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倾巢之下其安有完卵,传统经营模式未能跟上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转变.参考文献[1]马克斯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马奇炎,陈婧,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梁德阔. 韦伯命题 的徽商经验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11,(10):31G35.[3]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85G86.[4]马克斯 韦伯.儒教与道教[M ].洪天富,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277.[5]张海鹏,王延元.徽商研究[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434.[6]张海鹏.明清徽商资料选编[M ].合肥:黄山书社,1995.[7]何兆武.关于 义利之辨 [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01):18.[8]徐斌.论王充思想文化精神的内涵 纪念王充诞辰1990年[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8,(03):81G83.。

古代徽州文化-徽州商人

古代徽州文化-徽州商人

盐商中,还有水商,或称水贩、水客,是领 取水程中转引票的中小盐运商人。 明末以来,徽州盐商已形成集团,控制了淮 盐产、供、销的特权。 据光绪《两淮盐法志》记载:自明嘉靖至清 乾隆期间,在扬州的著名客籍商人共80名, 徽商独占60名,山、陕各占10名。嘉庆《两 浙盐法志》记述,明清时期,在浙江的著名 盐商共35名,其中徽商就占28名。

徽商四大行业之二——典当商
典当业是中国封建社会里最古老的一种信用行业,专为 私人提供抵押品贷款,最早称为“质”和“质库”。到 了明朝,名称就有10多种,通常称之为“当铺”。 明、清时期,徽商经营典当业遍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城 镇。长江以北,徽州典当商也很得势。 典当店铺多为石库门面,并在外堵或影壁上,写上一个 楷书大“当”字,大到几乎占了整个墙面。 徽州典当商属于徽商中的“上贾”,资本极为雄厚,在 当时激烈的商帮竞争中’,他们联合族人乡党集中于一 地同治典业,以较低的典利排挤其他商帮而占领市场。
解读“无徽不成镇”
自明朝嘉靖、万历之后,徽商便逐步操纵着所在 经营地的许多重要商业部门以至执其牛耳,造成 “无徽不成镇”的气势和局面。 长江干流地带的大小城镇都有徽商立足称雄。地 近运河与淮河交汇处的苏北淮安布帛、盐等行业 都很发达,徽州人在那里势力也很大。 当然徽商的影响除体现在空间区域外,还作用于 经济文化生活及民风等社会领域,徽商的存在与 否关乎某个地方或市镇的兴衰荣萎。
《清史稿》云:“凡商有二,曰场商,主收 盐;曰运商,主行盐。其总揽之者曰总商, 主散商纳课。” “场商”,系指寓居各盐场的商人,他们专 以向灶户收盐为务,是商人中直接控制盐业 生产,并与灶户建立包购关系的一部分商人。 “运商”,是指占有引窝的行盐之商。 “总商”,是诸运商与盐政交涉的代表,也 是清王朝为便于催缴盐课而设。两淮“运商” 中之“总商”,多为徽人担任,对于淮盐产 销方面的各个环节,亦为徽商所把持。

浅谈中国金融史之徽商的兴亡

浅谈中国金融史之徽商的兴亡

浅谈中国金融史之徽商的兴亡徽商,这个中国金融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历来是众多史学家钻研的对象,针对它的问题也是众说纷纭。

它从何时萌芽,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又是为何渐趋衰落,最终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近代,中国屈辱与抗争交织的艰难历程中,徽商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目前的学术界,关于徽商的相关论文有很多,这为我们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史如画,让我们共同欣赏徽商这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一徽商的兴起徽商始于南宋,此时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如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 ;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称"祝半州"。

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还在徽州境内发行"会子"。

元末,歙县商人江嘉在徽州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

元末明初的徽商资本,较之宋代大为增加,朱元璋打江山缺少饷银,歙人江元一次捐助10万两。

成化年间,徽商又打入盐业领域,大大打击了重要的竞争对手——晋商的势力,至此,徽商可谓是绝无敌手。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三百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

这时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

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同时,徽商的经营行业也很广泛,其中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

徽商除了从事多种商业和贩运行业外,还直接办产业,他们边生产边贩卖,合工商于一身。

如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之间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

在徽商的诸多成功因素中,知人善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点在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发迹史上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徽商大多是兄弟、宗族共同经营,这就保证了它有一个庞大的网络相互联系、支持。

徽商又有儒商之称,贾而好儒,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

徽商兴衰启示探讨

徽商兴衰启示探讨

徽商兴衰启示探讨分别从敬业精神、进取精神、文化精神、诚信精神、外部环境和自身分析了徽商兴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现代企业的借鉴作用。

标签:徽商;精神;资本转换;产业升级徽商,俗称“徽帮”,曾经是中国最成功的商帮,承载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商业文化。

然而,这股曾创造辉煌的商业势力却在清朝中后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的命运。

那么,徽商的成功和没落给我们现代企业带来哪些启示呢?徽商能够迅速崛起必然有其成功之处,其中独特的徽商精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1)敬业精神和地区传承的商业传统。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徽州这个地方可耕土地非常少,除了产茶并没有什么资源。

所以自唐朝以来商业活动就开始兴盛,到了明清时期从事商业的人口超过全地区的一大半。

而由这种商业文明所孕育出的敬业精神也贯穿于徽商发展的始终。

敬业精神是从业者对所从事职业具有的一种执着的信念和深深投入的意识,古徽商是如此,作为现代企业的经营者更应以此作为一切商业活动的基础。

(2)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被人们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吃苦耐劳和勤恳努力,有着敬业、执著、拼搏、坚韧、进取等优秀品质。

人格化的骆驼,更是给人以一种不畏道路艰险、忍辱负重、长途跋涉、富有进取开拓精神的深刻印象。

无怪胡适先生曾把具有骆驼般意志和品质的徽帮商人形象地比作“徽骆驼”。

古徽州人民,具有山里人的执著和坚韧,为追求美好生活而拼搏,为了家乡的富有而攀岭越谷,走出大山,不畏艰难,而且他们勤劳朴实,这才创造了徽商数百年之辉煌。

从事企业经营必然有风险,而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如果没有坚韧的毅力,如果没有随时迎接失败的准备,又怎么能在商战中百战不殆,修成正果呢?“忍辱负重,坚忍不拔”就是徽骆驼们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也是现代企业走向百年老店的必然选择。

(3)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

“贾而好儒”是徽商的显著特点,徽商是很爱读书的,他们有的白天经商,晚上读书。

爱读书给徽商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提高了徽商的文化素养、文化品位,较高的文化素质成为与士大夫们交往的“粘合剂”,同时也给徽商的商业经营带来便利。

最新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

最新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

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摘要:徽商,又称徽州商帮,即古徽州所辖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黟县六县商人的总称。

徽商经营范围普遍,“其货无所不居”,且经营方式多样。

纵观历史徽商的兴衰轨迹与明清时社会经济发展脉络有着同一性,具体说来,徽商的发展经历了兴起、暂时性衰落、中兴及衰落解体四个阶段,其兴起于衰败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并应该从中吸取该有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徽商兴起衰败原因探析一、徽商兴起与兴盛的原因分析徽人从商的历史由来已久,然而作为一个整体,徽商萌芽于东晋,生长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具体说来,先有徽人从贾之风兴起于明代的成化、弘治年间,又因徽州商人经营有道,资本得以迅速积累,并在当时各种条件的推动下结成徽帮,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之一。

(一)徽人从贾之风兴起的原因徽州,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皖南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多山多水,耕地面积较少,且土壤多呈酸性,决定其地质不适应粮食作物的生长,反而适于茶叶、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并且距离全国大市场较近的地理优势也为徽人从事商业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此外,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迅速增长的人口使得徽人不得不以经商以谋求生计。

从主观上来说,徽人从商之风的兴起,还有着深刻的人文和社会缘由。

徽民向来勤劳,不辞劳苦,经商容易致富。

自宋朝之后,有着“东南邹鲁”、“理学之邦”之称的徽州倍受人们关注;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勃发,这也导致了徽人对仕途的渴望。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徽人唯有从事经商这一厚利之“末”业才能支撑其“本”业,为了“业儒”需要,徽民也往往选择经商之路。

此外,徽州耕地有限,地价极贵,单靠兼并土地这一手段很难满足豪门大族的奢侈生活之需,经营商业便成为他们扩大财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除了有经商的动机,当时的政策也为其事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例如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地租大多由实物转为货币,这就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及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全国长途贩运业的发展。

徽商的发展历程

徽商的发展历程

浅谈徽商的发展历程(作业2)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绩溪牛”、“一代儒商”等美称,“无徽不成镇”这一说法曾流传于大江南北,可见徽商影响之大。

本文将对徽商的发展历程及其原因进行简单阐述。

一、萌芽:东晋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就有新安商人活动。

经商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纵观历史,中国所有商帮的形成都具备自己独特的地理、人文因素。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 正如其民谚所言“七山一水一分田自古以来”, 徽州多山多水,耕地面积较少,且土壤多呈酸性,决定其地质不适应粮食作物的生长,且徽州自然灾害较为频繁,而人口增长却尤为迅速,粮食未能自给自足,徽人不得不以经商以谋求生计,这些皆为徽人从贾提供了客观条件。

徽商的繁荣还得益于徽州自身便捷的水利交通和丰富的物产。

徽州山区交通不便, 但其境内有新安江, 其支流可与徽州六邑相连通,沿江东下可达杭州,水上运输却十分便捷。

而且虽然徽州虽然“人稠缺粮”,但是茶叶、竹木等经济作物却异常丰富,这些特产在国内有着广阔市场,徽人将这些物产输送出去,便可换回徽民们的粮油盐等生活资料。

这就内在刺激着徽商的萌芽。

二、初步形成:晚唐五代晚唐五代时期,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规模南迁,不仅使江南得到了充分的开发,而且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徽州地处江南,相隔不远的建业(今南京), 是东晋、齐、梁、陈的建都之地, 大批北方来客寄寓建业,长江中下游地区变成了一个人口稠密、经济富饶的地方,对于徽州特产,如木材、茶叶的市场需求量极大,这些都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热情,徽商初步形成。

三、形成时期:南宋南宋王朝曾把“杭州作汴州”,明朝把南京作为都城,从而带来了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江南经济开始充分活跃。

徽州地处江南,紧靠杭州、南京,承受着时代大潮的冲击。

徽州人还抓住当时经济重心南移和徽州与经济发达地区毗邻苏杭、南京等这一机遇,发展商业经济。

徽商由盛转衰原因分析

徽商由盛转衰原因分析

徽商由盛转衰原因分析提要徽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耀眼的商帮,他们从兴起到衰落历经几百年的时间,这其中主要的朝代更替有明清。

兴盛时,它曾富甲一方,修起了石牌坊和宗祠,办起了学校,并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

这里最有名的要说胡雪岩这个晚清徽商,他的胡庆余堂可以算得上是造福一方了;衰落时,它无回天之力,一座大厦顷刻间瓦解,跬积的基业付诸东流,而紧随其后的是当代浙商的兴起。

关键词:徽商;衰落;浙商兴起我国在明清的时候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特别是在杭州这样的城市,商业一时兴起,对于一个小农经济社会来说,要想从根本上革除其本身自闭特性的不利影响就得通过市场的力量,通过商业的运作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而徽商正是在这个变革的时期兴起,它的很多商业文化都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但又为什么这么一个庞大的商帮未能承担起持续繁荣经济的重任而又难逃近乎瞬间消亡的厄运;相比之下,现时期的浙商又从很多方面与其相似。

一、兴起徽商是在六朝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在明朝的时候兴盛而在清朝的时候达到了鼎盛。

它的衰落基本上是和中国的封建社会一道。

徽州自古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可见从地理特征来说这儿是一个极其不适合小农经济发展的地方,正是因为此,徽州人不得不世世代代地谋划着生存问题,只有走出去。

主要自然资源的稀缺必然导致了在没有商业往来的前提下出外谋生。

从经济角度看,小农经济最直接的根基是田地,其次是当时的制度,他们相互作用才能维持经济的稳定、社会的稳定。

倘若在人口增加的同时没有更高的生产力,又没有更多的生产要素,那么这多余的人口便很直接的成为了负担,而在封建的明清社会,种种因素限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动,短期内来看,人们的生活很稳定,人们消费的物品很稳定,物品的市场价值(价格)很稳定,这也就从另一个层面说明经济是不灵活的,商业没有兴起,物美价廉的东西也就自然不容易直接进入市场;而地域的差别导致了各地之间的自然资源迥异,坐落于南方的徽州有山有水,还有一条直达杭州的新安江,于是刚刚沿着水路北上到杭州、无锡等城市的徽州人会发现这里的一些商业机会。

论徽商兴衰的原因

论徽商兴衰的原因

论徽商兴衰的原因论徽商兴衰的原因标签:杂谈绪论徽商,又称徽州商帮,即古徽州所辖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黟县六县商人的总称。

徽商经营范围普遍,鈥溒浠跷匏痪逾潱揖绞蕉嘌9诠赜诨丈痰难芯康男似鹗加谏鲜兰腿氖甏⒂诎耸甏笱杆偕拢汲晌幻畔匝В两褚哑木吖婺!6捎诨丈痰男怂ス旒S朊髑迨鄙缁峋梅⒄孤雎缬凶磐恍裕虼耍曰丈绦怂ピ虻难芯浚兄谖颐歉玫牧私饷髑迨逼谥泄缁峋梅⒄骨榭觯⒍韵纸癜不丈倘说尼绕鹌鸬揭欢ǖ慕杓饔谩>咛逅道矗丈痰姆⒄咕诵似稹⒃菔毙运ヂ洹⒅行思八ヂ浣馓逅母鼋锥巍1疚慕曰丈谭⒄沟幕韭雎缥撸云渌难巍⒌洹⒛尽⒉杷拇笞冢饕茄我岛筒枰滴岷暇咛迨妨霞跋喙匮芯砍晒氐惴治銎湫似鹩胨ヂ涞脑颍贸龌丈绦怂サ钠羰尽一、徽商兴起与兴盛的原因分析徽人从商的历史由来已久,然而作为一个整体,徽商萌芽于东晋,生长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具体说来,先有徽人从贾之风兴起于明代的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年),又因徽州商人经营有道,资本得以迅速积累,并在当时各种条件的推动下结成徽帮,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之一。

下面将对徽州商帮形成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一)徽人从贾之风兴起的原因徽州,晋时称新安郡,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称徽州。

其地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皖南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正如其民谚所言,鈥溒呱揭凰环痔铩⒁环值缆泛妥扳潱罩荻嗌蕉嗨孛婊仙伲彝寥蓝喑仕嵝裕龆ㄆ涞刂什皇视α甘匙魑锏纳ぃ炊视诓枰丁⒅衲镜染米魑锏闹种病6罩葩準沉副匦胗删惩夤└敛锊荒懿缓土诮字换唬铰菲獒叫兴洳槐憷掳步夏痉ず托〈ㄐ形薨阋怨┥角镒试耸涞男枰[1],距离全国大市场较近的地理优势也为徽人从事商业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此外,据记载,徽州自然灾害较为频繁,明代灾害发生频率大约是八年一遇,清代则不足六年发生一次,而徽州人口增长尤为迅速,使得徽人不得不以经商以谋求生计。

这些皆为徽人从贾提供了客观条件。

徽人从商之风的兴起,不仅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还有着深刻的人文和社会缘由。

简述近代徽商的变迁

简述近代徽商的变迁

简述近代徽商的变迁古代徽州地处浙,赣,皖三省的交界,这里山岳连绵,重谷崎岖,可耕作的田地很少,徽州人为了谋生,不得不“以贾代耕”,外出寻找生计。

明中期以前,徽州人就有悠久的经商传统,但“徽商”二字真正为世人所熟知还是在明中期以后。

因为在此之后,徽州商人逐步形成了“商帮”,商业经营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质的改变。

自明中期至清道光时期,徽商群体称雄于国内商界达300余年,他们足遍天下,富甲一方。

但到了清末时期,由于政策的变化和战争外资等因素影响,曾经盛极一时的徽商逐渐走向了没落。

一、徽商兴起的条件有话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徽州人并不是是天生喜爱经商,而是与其生活的自然环境有莫大关系。

徽州又叫新安,其下辖有歙县,绩溪,黟县,祁门,休宁和婺源六县。

这里山多地少,粮食难以自给,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另谋出路。

徽州景色图徽州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极其富有经济价值,特别是婺源所产的杉木,其质量奇佳,是建造房屋,制作家具的好材料,早在南宋时期,就曾有大批徽州人以种植杉木为生。

徽州地处亚热带北部边缘,这里海拔适中,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非常适宜种茶产茶。

早在唐代,歙县就以产茶闻名于世,陆羽曾在其《茶经》中记载“歙州产茶,且素质好”。

如今的江西景德镇是天下闻名的瓷器之都,但其烧瓷制瓷所用的土料却全依赖于婺源和祁门两地的供给,明清时期就有不少两县之地的百姓开设“碓厂”,专门制作瓷土为生。

有“文房四宝”之称的笔墨纸砚是古代必不可少的文化用具,在其生产上各地皆有专精,然徽州所产的文房四宝却是样样皆精。

早在唐代,徽州所产的纸墨砚就以闻名天下,《新安志》中曾记载:“李后主留意翰墨,有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旧坑石之砚”。

宋代时期,徽州还出现了几位制笔大家,他们的作品也是名动一时。

除了自然条件外,徽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也给经商提供了便利。

徽州虽处群山之中,但其与经济发达的江浙距离很近。

古时徽州人东去苏杭,西出饶州,或北上芜湖,不过三五日路程,且大部路线都可依靠水路以舟代步,一旦徽州人走出群山,便可利用便捷的水运交通往来经商,聚敛财富。

明清徽商的兴衰史

明清徽商的兴衰史

明清徽商的兴衰史徽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商帮。

它起于安徽,却成就于安徽以外的地方,比如说扬州。

当然,和胡雪岩一样,古代很多徽商都是凭借权力的关照而获得“特许经营权”的,所以最后也失败于政商关系。

在两三百年前徽州这一带的自然条件不是很好,交通不是很方便。

在徽州有一句土话,叫作“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意思就是,这个地方缺吃少穿的,物资匮乏,生活不容易,上一辈子没修好才生在这儿,长大了赶紧扔出去。

正因为物资匮乏,经济环境恶劣,才使得徽商在自由打拼的过程中,拼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徽商有很长的历史,最广为人知的是明清时代的徽商。

他们是如何飞黄腾达的呢?这要从明朝初年说起。

明朝初年,北元的势力还很强大,所以政府就在北方屯集了大量的军队。

为了供应军粮,政府颁发了一道命令:谁能够把军粮送到前线,就给谁多少原盐。

也就是吃的那个盐。

这样的话,通过奖励一些卖盐的指标,来弥补送粮食的成本,刺激商人的积极性。

最早干这件事的是山陕商人,也就是山西和陕西的商人。

他们离得近,当然得到一些地利。

可是当时管理盐政的机构设在扬州。

山陕商人在扬州人生地不熟,即便运了粮食,拿到了指标,但把指标换成钱,换成现银,换成真实的财富,他们一直做得不顺,于是干脆把这个指标倒给了徽商。

山陕商人的这种做法放在现在来说,就叫炒卖指标。

慢慢地,徽商手上积攒的盐的指标,当时叫“盐引”,越来越多。

政府管盐不仅管指标,还管销售地点,盐商只能卖到指定的地方,这叫“引岸”,说白了是为了保护盐商的利益。

在当时,食盐的利润率大概有800%。

所以只要有了这些“盐引”,徽商当然就大展拳脚,快速积累起巨大的财富。

比如乾隆时期被称为“扬州八大商”之首的江春,担任两淮盐业总商四五十年,被誉为“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天下最牛徽商”。

乾隆几次下江南,都不愿意住在行宫,而宁愿住他家里面。

乾隆身上有点私房钱,也不愿意交给内务府的人,更不会交给户部,宁愿交给江春帮他理财。

徽商衰落的原因探讨

徽商衰落的原因探讨

徽商衰落的原因探讨姓名:但磊学号:M11314023 专业:工商管理盛极一时的徽商的衰落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而导致的。

嘉、道时期,作为徽商中坚力量的盐商,随着纲法的破坏而日趋衰落。

咸丰、同治年间,清朝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及其捻军,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国内战争,在这场兵火之灾中,徽商损失惨重,实力大为削弱,直至光绪中叶,徽州茶商在茶叶外销中失利,使徽州商帮失去了最后的支撑力量,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总的来说,徽商衰落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下面四个方面。

一、儒家的义利观与徽商利润的封建化徽商的封建性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商业资本仅仅在流通领域内活动,而已它为媒介的各个生产部门又都处在封建生产方式的支配之下。

徽商赚取的商业利润不但不投向生产,促进封建生产方式的变化,反而用在大量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各项事业之中,从而使他们跻身封建地主官僚之列,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这不能不归咎于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儒家义利观的影响。

(1)崇尚儒家的义利观徽州是朱熹的故乡,朱熹以后这里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理学家、汉学家和达官显贵,在这些儒学大师、官僚士大夫的倡导之下徽州形成了‘家送户弦’、‘儒风独貌’的文化氛围。

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之下,儒家的义利观在徽商的心灵中打上深深的印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徽商中有许多人本来就是读书人,对儒家先义后利之说领悟颇深。

徽商的这一指导思想是与追求利润的“资本主义精神”背道而驰的。

它阻碍了徽商资本的积累,助长了徽商利润的封建化,对于徽州商业资向产业资本的转化是十分不利的。

(2)儒家义利观助长了徽商利润的封建化1、投资土地徽人经商的目的是为了求生。

而治生的最佳途径则是占有土地,经营农业。

司马迁说:“今治生,不待生危而取给,则贤人免焉。

是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矣。

”就是说只有经营农业,才可以不冒风险,求得丰衣足食之效。

在徽商心目中,司马迁的这段话是符合先贤之教的至理名言,也是他们奉行不悖的准则。

徽商的兴起与衰败探析

徽商的兴起与衰败探析

徽商的兴起和衰败探析摘要:徽商,一般特指清末以前的古徽州地区(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江西的婺源六县)的商人,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以商业为主导的地域文化和商业文化。

从明代到清朝徽商持续兴盛了三百多年,享有“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的美誉。

其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从业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曾对中国明清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试对徽商的兴起和衰败进行探析,其中,分别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来分析徽商的兴起和衰败的原因。

关键词:徽商、兴起、衰败、探析一、徽商的兴起(一)客观因素1、地理环境从地理环境来看,“徽之为郡在山岭川谷崎岖之中”,山地及丘陵占十分之九,平地只占十分之一。

黄山山脉盘踞于西北部,横跨黟县、歙县、休宁、太平、祁门五县,海拔在千米以上。

东南部的天目山和白际山等山脉也在千米以上。

东部的昱岭、歙岭,西部的大赤岭,犹如两扇门户守卫着徽州东、西两条通道。

新安江、青弋江、阊江为徽州的三大水系,多急流险滩,不便行船。

徽州“山多田少”,俗称“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而可怜这“一分田”由于土壤贫瘠,并不能旱涝保收。

即使是风调雨顺之年,徽州土地的收入也不及江苏太湖地区受灾之年的一半。

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迁入,徽州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因此,为了求生存和发展,徽州人不得不走出丛山,经商谋利。

此外,徽州出产的独特而丰富的资源如茶叶、陶土、纸、墨、砚等为徽州人经商提供了便利。

徽州气候温润,利于茶树生长,尤以祁门茶最为上乘,祁门几乎是山山种茶,每年二、三月新茶上市市时,全国各地商人都来此贩茶;陶土也是徽州一大财富,景德镇的制瓷原料——白土,就多出于徽州的婺源和休宁;徽州竹林茂密,故徽州出产的纸质优良,所产澄心堂纸因获南唐李后主喜爱而名声大噪;徽州古松较多,用古松松烟制做的徽墨,品质优良,往往成为贡品;徽州山上盛产用以制做砚台的砚石,名满天下,为徽州人提供了一大获利来源此外,徽州的漆,徽州近邻宣州所产的宣笔也极富盛名。

徽商失败的原因

徽商失败的原因

清道光以降,主宰商界三百余年的徽商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徽商衰落,不少前辈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研。

有学者指出,徽商衰落的客观原因是清政府盐业政策的调整,由纲法改为票法,使得徽商主体一败涂地;主观原因是徽商昧于大势,未能与时俱进,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被历史所淘汰。

有学者认为,徽州商帮的衰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清朝封建政府和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之间的战争,乃是加速徽商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有学者指出,徽商在享受封建政权许多优惠的经营条件和特权同时,更受到封建政府的压榨勒索,加上各种捐输、急公济饷及灾赈、报效等沉重的经济负担,从而导致了徽商趋于衰落。

还有学者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指出徽商衰落的原因离不开当时的地理环境,主要表现在商品落伍和市场萎缩两个方面,认为徽商兴于长江三角洲,最终亦衰于长江三角洲。

[1]诚然,导致徽商衰落的原因应该有多种。

以上专家学者的观点都很独到,值得肯定。

其实,很多徽商在业贾致富后弃贾从儒,更为甚者,徽商普遍地让其子弟专习儒业,以至儒而不贾。

因此,笔者认为,大批徽商及其子弟后代“由贾入儒”,也是促使徽商趋于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由贾入儒:众多徽商的终极关怀随着财富资本的不断增多,身处“四民之末”的徽商,其内心深处那挥之不去的自卑感就愈发强烈。

受封建“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使得徽商视“业儒入仕”为独尊。

在经商致富后,很多徽商就不愿意再业贾了,他们或自己“弃贾从儒”,或教育子弟“儒而不贾”。

1、“弃贾从儒”这也可称之为“先贾后儒”。

不少徽商致富后,自己或弃贾业儒或弃贾就仕。

对他们来说,经商不过是为自己或子孙业儒仕进打下一定的物质基础,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弃贾业儒或由贾入儒。

如清初休宁人汪錞经商十余年后,“复习举子业,读书江汉书院”,后来一举登第,“擢吏部文选司主政”。

[1](卷6人物·宦业)江登云,清康乾时人,16岁随兄外出经商,虽大获成功,却殊不自得,决心要“为国家作栋梁材”,终于弃贾业,入武庠,“连第进士,膺殿廷选,侍直禁卫”,官至南赣都督。

浅谈徽商的兴衰及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的启示研究

浅谈徽商的兴衰及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的启示研究

徽商的兴衰及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的启示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提高,保险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险行业的建设过程中,徽商的兴衰经历了一个不可忽略的历程。

从徽商的兴起到衰落,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就徽商的兴衰及其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的启示进行浅谈,以期能够引导保险公司在今后的经营管理中不断提升,走向更加成熟的发展。

一、徽商的兴起和发展徽商的兴起可追溯到明朝的铜鼓汇通,是其中最辉煌的商业传统。

徽商代表了徽州地区的商业精神和管理模式,以其灵活性、风险控制和组织领导能力而在中国商业文化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徽商在经营中崇尚“法家思想”,注重实用主义和创新精神,具有远见卓识的决策和管理能力。

早在明朝初年,徽商便在生产、商贸和资本运作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从怀宁商人徐元材的铜鼓汇通,到清代的茶马互市,徽商始终是其重要推动力。

徽商创立了一系列的交易场所,包括充当信用中介的聚财楼、发行商业票据的红庙票号、契约交易的城隍庙等。

这些场所促进了商业信息的流动和商贸往来的便利。

经营方式先进,科技含量高,也为徽商积累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徽商在风险控制和组织领导方面表现出色。

徽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介的信用和规模效应。

徽商组建了以互保联保为主要方式的风险共担机制,从分散化管理的角度,解决了这一商业难题,并且利用其团队优势,以整体出手的方式解决了风险问题。

对于组织领导方面,徽商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弘扬儒商文化,进而凝聚成强大的利益共同体。

徽商通过这一手段,与各地关系导向的商人复杂网络相比,最终在长期的商业竞争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徽商的衰落和原因分析徽商经济在清朝中期和晚期的逐渐衰落,起因于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

其内部原因包括新生代人类信仰、价值观的转变以及中国商业转型的历史变革,这些都削弱了徽商的衍生产业(如红木家具和石刻工艺);而外部原因是国际贸易环境和逐年增加的国内竞争压力,特别是大户人家的资本集中,其中不乏来自士别三日的欧洲列强。

徽商兴起与衰败的探析

徽商兴起与衰败的探析

徽商的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摘要:徽商的兴起与发展与徽州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是分不开的,同时徽州商人也是徽州商人不怕吃苦,敢于冒险的结果。

然而徽商的繁荣并没有维持下去,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混乱,外国资本的入侵,另一方面是因为徽州商人不懂得把自己的财富转化为资本,而是用于购买田地,兴建房屋,未能扩大自己的产业。

徽商的兴起与衰败也给现代的企业很多启示。

关键词:徽商,地理位置,社会环境一、徽州的地理坏境是徽商出现的前提徽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准确的说应该开始于明中叶。

徽商的兴起与徽州的自然环境有关,徽州地区山多田少,耕地贫瘠,不利于拓展农耕,人口剧增导致人地关系高度紧张,产出的粮食不多,使得人民生活困难,又由于当时的政府服役繁重,社会动荡,这些都加剧了徽州人们的灾难。

而明中叶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徽州人开辟了一条谋生之路。

大量的徽州人都开始从商。

徽州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为徽商互通有无提供了物质基础。

他们经营项目广泛,除盐典茶木外,还有布匹、丝绸、粮油、陶瓷、漆器、药材、茶馆、钱庄,以及南北杂货、京广百货等。

随着当时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徽商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商运路线不断延长。

为了从事商品贩卖活动,徽州商人的足迹几乎遍天下。

这种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的灵活性也是徽商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徽州商人大多出身平穷,没有什么商业资本,但是他们却能以小本成家,他们注重商业道德,不怕吃苦,艰苦创业,不辞山高路远,并在商业活动中逐渐积累财富。

同时徽州人宗族、同乡观念重,徽商所雇佣的伙计大多为族人,由于宗族势力在资金和人力的支持,使得徽商积累的资本越来越多,形成了最初的徽商资本。

这些为徽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优越的地理位置徽商的兴盛离不开当地有力的地理环境。

在离徽商不远处就是全国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长江三角洲。

在当时的条件下,水运是最便利的运输手段,从徽州出发的路线非常方便,便于将徽州的产品外运。

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

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

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
明清时期,徽商的兴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
一、地理环境因素
徽商兴起与安徽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安徽位于长江中游的交通枢纽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交通便利,使得安徽成为商贾云集之地。

同时,安徽地区富饶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也为商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二、政治经济条件
明清时期,徽商兴起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明朝实行的官僚制度,使得地方官员一般不能经商,因此商人在地方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同时,明朝后期由于战乱频繁,使得官员的岗位不稳定,而商人在商业上则更加稳定,所以有更多的投资和经商机会。

三、金融制度
徽商兴起还与徽商自身的金融制度有关。

徽商以其先进的金融手段而闻名,例如“五亏法”和“三单攻坚法”等。

这些金融手段使得徽商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提供贷款和融资服务,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前往徽商集聚的地区经商。

四、徽商文化和商业道德
徽商自身独特的文化和商业道德也是其兴起的原因之一、徽商重视家族观念和家族企业的传承,世袭经营的制度使得徽商在商业上有着长久的竞争力。

徽商注重商业诚信和信誉,讲究道德操守,尊重契约精神,这种商业道德使得徽商能够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从而扩大商业网络。

五、对外贸易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徽商兴起的原因有地理环境因素、政治经济条件、金融制度、徽商文化和商业道德以及对外贸易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
素相互作用,使得徽商能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当时中国商业最为发达的
商人群体之一。

关于徽商发展历程研究

关于徽商发展历程研究

关于徽商发展历程研究关于徽商发展历程的研究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

徽商居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其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徽人经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但徽商的历史应该是从明代中叶开始的,而衰亡于清朝后期。

徽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发展阶段:阶段一:明代成化以前,徽商经营的行业主要是文房四宝、漆、木、茶叶,势力上还不能跟山西陕西的商团相比。

阶段二:从成化、弘治之际到万历中叶的100余年间是徽州商帮的的发家阶段。

“其货无所不居”、“足迹几遍天下”,可以说这一阶段奠定了徽商的基调。

由于政府对盐业政策的松动及社会农商皆本的风气加上徽商的艰苦创业,徽商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万历后期到康熙初年的近百年是其遭受挫折的阶段,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封建政权的横征暴敛。

万历时,矿监税使四处搜刮,徽商成为其主要勒索对象。

天启时,魏忠贤又发起“黄山旧案”,在这场狱案中徽商财力消耗是难以估量的。

(2)明末农民起义军对徽商的打击。

如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实行的是“平买平卖”,保护商人的政策,但徽商处处与农民军做对的态度,是农民军对徽商仇视,使他们以徽商作为追赃对象。

(3)明清战争的破坏。

苏州、湖广遭受战祸最为严重,而这些地点有恰恰是徽商最为集中的地区。

所以战争对徽商的破坏可想而知。

阶段三:从康熙中叶到嘉庆、道光之际的一百数十年是徽商的兴盛阶段。

这一时期徽商的发展较以前有了很大的突破:(1)活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长江一线商业活动的扩大,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而长江流域正是徽商称雄的地方。

所以徽商实力的增强与沿江贸易的扩大是分开的。

(2)徽商与封建政治势力的关系更为密切。

之前提到的“黄山旧案”,它使徽商认识到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必须仰仗封建势力,而入清以后,官商之间的结合则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3)徽商之所以能够在艰苦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发展扩大,乃至成为称雄商界的劲旅与其“贾而好儒”有莫大联系,这一特点贯穿了明清两代。

徽商的兴起与衰落

徽商的兴起与衰落

徽商的兴起与衰落一、徽商的兴起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所属(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组成商人集团的总称。

据史料记载:徽商起源于东晋,脱颖于唐宋,发展于元末明初,鼎盛于清代前期和中期,衰败于清代晚期,前后长达600余年,在中国商界称雄300余年。

徽州人为什么外出经商成风,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条:一是徽州山多田少,人口众多,外出经商是生活所迫。

二是作为山区,徽州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如竹、木、茶叶等,文房四宝闻名天下,经商有着天然的优势资源。

三是水路发达,新安江各支流上达徽州各地,下通杭州,水路交通方便,在古代,水系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徽州人正是利用了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踏上了经商之路。

四是徽州人聪明至极,善于大胆利用朝廷的“开中制”“折色开中”等政策,可以说对朝廷政策的把握,也伴随着徽商的兴起与衰落。

从经营的心里角度探寻徽商兴起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逆境中的积极心态。

尊儒重仕,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色国策。

在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影响下,商业被认为是市井小人之事,为人所不削。

因此,这种商贱、商轻的传统价值观念,给徽州商人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在创业之初产生了一种从商的自卑心理。

经商是徽州人因为客观环境而作出的生存选择,在封建社会只有公民利禄才是正途思想的影响下,徽州商人是想去极力改变这种心理上的不平等的。

于是,自卑和满腔报复的心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积极的价值观念,入仕成为了他们最高的价值取向。

为徽商的生存与发展,开拓出一片较为宽松的心理空间,使得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贾儒结合,儒政相同,以宗亲为纽带,以勤奋敬业精神闯荡市场的徽商特点。

这种在他们经营过程中否认仕贵商贱,批判农本商末,又极力与儒结合的经营心理,作为一种价值观,减轻了徽州商人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使他们有了一种改变命运和歧视的积极心态。

第二,渴望尊重与贾仕结合。

当徽商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而不能获得与其财力相适应得社会尊重合与其财力相匹配的政治地位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再一次失去了平衡。

徽商兴衰的启示

徽商兴衰的启示

徽商兴衰的启示徽商大致产生于明中叶,在明清商业史上与晋商齐名,“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徽商在我国历史上大约存在了400余年,其贸易活动领域遍及全国各地,其商品曾远销到世界市场并大受欢迎,对当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结和研究徽商经营的成功经验,不仅对我国商贸行业应对今后日益复杂的经济贸易全球化局面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也对加入WTO后我国财政总体筹划有一定的意义,一、徽人经商的基本经验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明清时期徽州商人正式形成了一个商帮集团。

徽商的兴起,通常认为与地理环境有关。

徽州粮食产量少,但特产却很丰富,陆路交通困难,水路交通却还方便,于是他们将境内丰富的土特产运出销售,再将本地需要的产品从外地输进来。

徽商出行的势头,犹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他们的足迹踏遍全国,不但京城、省会及大小城镇是徽商活跃之处,连穷乡僻壤、深山老林、沙漠海岛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不乏徽商的活动。

徽商的商业资本发展犹如滚雪球一般快速壮大,拥资百万乃至千万的大富商人数愈来愈多。

一个徽商发财后,总有一批人在其卵翼下发展成新富商。

因此,徽州的富商愈来愈多,其资金总量也越来越大,各种渠道流入的资金使得整个徽州“富甲天下。

”徽商的成功经验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采取灵活的资本运作方式徽商的资本组合形式是多样化的、灵活的,主要类型有自由资本和借贷资本相结合、独资和合资相结合、委托和非委托经营相结合等。

每一类中又有许多形式,如行商坐贾并行、商品的囤积与垄断贸易并行,产销一体化与赊销赊购并行等。

徽商很早就懂得资本对于经商成功的重要性,因此,其所采取的资本运作方式十分灵活。

许多创业伊始的徽州商人出自贫苦之家,是迫于生计才外出经商的,而从事长途贩运活动通常都需要大量的资本,因而这些商人在从商之初大都采用贷资经营、合资经营或委托经营的方式。

采取贷资经营方式的,其借贷活动一般都在同乡同族之间或徽州商帮内部,债权人往往念及乡族之谊,给债务人很低利息的贷款以进行资助和救济,因而债务人的负担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
摘要:
徽商,又称徽州商帮,即古徽州所辖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黟县六县商人的总称。

徽商经营范围普遍,“其货无所不居”,且经营方式多样。

纵观历史徽商的兴衰轨迹与明清时社会经济发展脉络有着同一性,具体说来,徽商的发展经历了兴起、暂时性衰落、中兴及衰落解体四个阶段,其兴起于衰败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并应该从中吸取该有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徽商兴起衰败原因探析
一、徽商兴起与兴盛的原因分析
徽人从商的历史由来已久,然而作为一个整体,徽商萌芽于东晋,生长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具体说来,先有徽人从贾之风兴起于明代的成化、弘治年间,又因徽州商人经营有道,资本得以迅速积累,并在当时各种条件的推动下结成徽帮,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之一。

(一)徽人从贾之风兴起的原因
徽州,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皖南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多山多水,耕地面积较少,且土壤多呈酸性,决定其地质不适应粮食作物的生长,反而适于茶叶、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并且距离全国大市场较近的地理优势也为徽人从事商业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此外,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迅速增长的人口使得徽人不得不以经商以谋求生计。

从主观上来说,徽人从商之风的兴起,还有着深刻的人文和社会缘由。

徽民向来勤劳,不辞劳苦,经商容易致富。

自宋朝之后,有着“东南邹鲁”、“理学之邦”之称的徽州倍受人们关注;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勃发,这也导致了徽人对仕途的渴望。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徽人唯有从事经商这一厚利之“末”业才能支撑其“本”业,为了“业儒”需要,徽民也往往选择经商之路。

此外,徽州耕地有限,地价极贵,单靠兼并土地这一手段很难满足豪门大族的奢侈生活之需,经营商业便成为他们扩大财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除了有经商的动机,当时的政策也为其事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例如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地租大多由实物转为货币,这就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及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全国长途贩运业的发展。

此外,徽人乡土宗族观念较重,不仅要依靠经商投资族人教育,
在外经商者往往依靠宗族关系结成整体便于互相照顾及增强竞争力,这也成为徽人由零散生意的个体凝聚成为一个整体商帮的原因之一。

(二)徽商兴盛的原因
首先,明清时期社会较为稳定,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商业资本开始膨胀,刺激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其次,徽商兴起后,对市场规律的准确把握,加上广泛的经营项目,多样的经营方式,使得其在全国的商业竞争中迅速占据了优势地位。

(三)清代徽商发展至鼎盛的原因
康熙中叶至嘉庆、道光之际的一百数十年,徽商摆脱了之前的低糜状况,并逐渐兴盛起来。

其主要原因有四:首先,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一切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的原因。

经历了康雍乾盛世的休养生息,徽人对从贾又有了信心,商业再度繁荣。

其次,统治者部分政策的扶植。

摊丁入亩政策的实行,有效的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流通开始频繁。

再次,徽商在长江流域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

最后,徽商亦贾亦儒,儒贾结合,商人、地主、官僚三位一体。

他们以儒之理经营商业,讲求商业道德,使得其家业不断做大,反过来又促进了儒、贾各自的发展。

二、徽商衰落原因考察
(一)徽商衰落的客观原因分析
首先,封建政权政策的改变给徽商,尤其是其支柱盐商带来的打击。

商业作为传统的“末”业,在历朝历代都是被盘剥的重点对象之一,清朝也不例外。

开朝时以示贤德而免各省之补赋,然而当时因战争造成社会的千疮百孔是很难愈合的,这部分补赋除了贤明的统治者廉洁执政外,剩下的应该就是取自其他税收。

其次,清政府迫于财政困难,开始无休止的对商人进行残酷的剥削。

自康乾盛世起,清廷开销日增,此后,政府增设税收名目,巧取豪夺,对商人进行压榨。

此外,徽州一直是中国的重要茶叶产地之一。

随着统治危机的加重,各省厘金亦渐涨,这也是导致徽州茶商竞争力低于洋商,进而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连年战争,使得清廷疲于应付,只得不停增加赋税;徽州因战乱也损失惨重,这对于以徽州为根基的徽商而言亦是打击之一。

从清中期开始,帝国主义势力相继渗入中国,极大的改变了中国原有的政治经济格局。

此外,中国国内动乱频仍,内外交困,战乱直接造成了徽商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这一切都使得徽商元气大伤,最终一蹶不振。

最后,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国家相继入侵中国,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以茶商
为首的徽商损失惨重。

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对任何一个商帮的打击都是巨大的。

徽商作为封建性商帮,其相较而言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得其在竞争中渐趋劣势。

在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徽州商帮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二)徽商衰落的自身原因分析
总的说来,徽商之所以衰落,就在于它是一个封建性的商帮,与统治者联系是否密切直接关系到其命运。

此外,徽商的经营利润并没有转化为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而是用在了非经营性消费上,这种消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徽商所进行的奢侈性消费巨大。

入清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徽商实力愈发雄厚,其挥霍之风也愈演愈烈。

第二,徽商的兴起离不开徽州宗族力量的扶植。

因此,一经繁盛,世代相传的宗族思想使得徽商对宗族事务的建设等封建性活动方面历来慷慨不吝。

徽商为了宗族的发展,不惜重金修祠堂、修坟墓、叙家谱、设义学、建试馆、开办书院以及购置族产和族田等等。

在徽商的大力扶植下,徽州的文化教育等事业飞速发展,也使得徽商的资本迅速流失。

除了耗资于非经营性项目,徽商与政治不再紧密结合也是其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徽商之所以兴盛,是因为其“亦儒亦贾”的经营方式以及与封建政权结合紧密的主要手段。

而其衰落则也是由于其对清廷的态度,为了求取所谓的“功名”,徽州捐纳之风盛行,而且统治者为了增加收入,千方百计以劝谕商人捐资助饷,徽商半是自愿半是强迫将大笔资财捐给政府,这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此外,清后期徽商与政权结合不再密切,这使得徽商们原有的地主、商人、官僚三位一体的身份无法维持,直接造成了其的衰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