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方案-肠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 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 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 腹痛更其,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门复制全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
2、腹痛甚时可遵医嘱用黄金如意散外敷右下腹,每日1-2 次。
3、中药灌肠: 可采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中药灌肠,每次200ml,每日2次。
(二)、恶心、呕吐1、观察恶心、呕吐的频次及呕吐物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3、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
4、遵医嘱艾灸神阙、中脘、内关等。
5、遵医嘱按摩内关、中脘等穴以缓解症状。
(三)、腹胀1、术后病人,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术后肠道功能未恢复患者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双天枢等。
(五)、发热1、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2、保持皮肤清洁,汗出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被,忌汗出当风。
3、遵医嘱取合谷、曲池或尺泽放血。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恶心呕吐者宜浓煎频服(2)服用含有大黄成份的中药后,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及性质,尤其年老体弱患者。
2、中药外治法(1)腹部有包块者,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蜜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
(2)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主穴:双侧足三里或阑尾穴。
配穴:发热加曲池、合谷或尺泽放血;恶心、呕吐加内关、中脘:剧痛加天枢;腹胀加大肠腧、次髎。
均取泻法,每次留针0.5-1 小时,每隔15 分钟强刺激1 次,每日 2 次。
中医护理常规
一、胃疡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
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出血性质、量、颜色、疼痛有无规律性及与饮食的关系。
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寒邪客胃证、饮食停滞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①按内科疾病中医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②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①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饮食的关系。
②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③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④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①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②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4.饮食护理①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②戒烟酒、浓茶、咖啡。
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5.情志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6.临证(症)施护①食滞胃痛者,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或半流饮食。
②胃痛发作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
③虚寒性胃痛者,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脘部,或艾灸,或中药膏贴敷。
④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
(三)健康指导1.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饮食习惯。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3.如出现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4.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腹 痛中西医护理常规
腹痛急性腹痛以胃脘之下、耻骨毛际之上部位卒然出现剧烈疼痛,而且变化迅速为主症。
病位在大肠、小肠、胞宫、膀胱,临床辨证可分为虚寒证、气滞证、血瘀证、食积证。
西医学中胰腺炎、阑尾炎、消化道肿瘤、肠梗阻或肠寄生虫等引起的腹痛,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要点】1.按外科有关痛证应急处理。
2.观察腹部三大症候群(腹膜刺激症候群、肠梗阻症候群、腹腔内出血症候群),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医师。
3.饮食有节、宜清淡,忌肥厚油腻饮食,勿饮酒。
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时应禁食。
4.安慰体贴患者,避免精神刺激,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烦躁、恼怒不安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查体和治疗。
5.临症施护:(1)虚寒型腹痛,腹痛遇寒则发,宜保暖避寒,腹部可用腹带或置热水袋,忌生冷饮食。
(2)腹内有痈脓者,取半卧位,以防毒邪上壅。
(3)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针刺中脘、内关、天枢、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寒证可艾灸神阙、关元、中极,内服生姜糖水或用莱菔子、生姜炒热熨腹部。
(4)腹胀痛者可耳穴压籽大肠、小肠、交感穴,或针刺气海、足三里穴,也可行肛管排气。
(5)腹痛伴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予大黄30g煎水保留灌肠,或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6.耳穴调护:选取大肠、腹、神门、脾、胃、交感等穴。
7.腹痛并发便血、高热、神昏、厥脱者,参照有关章节护理。
附:【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1)虚寒脘腹剧痛:1)证治:胃脘腹部剧痛,手不可以近,痛处上冲,腹满呕吐,不能饮食,或腹中辘辘有声。
治宜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方用大建中汤合吴茱萸汤加减。
2)护理:①病室适宜向阳,室温可以略偏高。
室内保持安静,避免刺激因素。
虚寒型腹痛者,遇寒则腹痛加剧,故应注意腹部的保暖避寒。
②安慰、体贴病人,消除其紧张不安情绪。
腹痛剧烈者,应卧床休息。
③合理安排饮食,以少量多餐为原则。
急性、腹痛甚者,要暂时禁食,痛减后适宜予温、软、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虚证者,进食适宜温热,忌生冷瓜果、油煎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多食补中益气温胃之品,如扁豆、莲子、大枣等,或以良姜炖鸡块、姜韭牛奶羹、椒盐火腿等食用。
肠结中医护理方案
肠结(肠梗阻)中医护理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热结腑实腹痛突发,疼痛剧烈而拒按,肠鸣有声,呕吐食物,口干口苦,大便闭结,苔黄腻,脉洪大或滑数。
2、寒邪直中突然腹中绞痛,可触及包块,疼痛拒按,恶寒,面色青冷,舌质淡而暗、苔白润,脉沉紧。
3、虫积阻结腹痛时作时止,面黄肌瘦,或颜面有白色虫斑,突发腹中剧痛,痛在脐,按之有块,呕吐食物或清水,苔白,脉弦。
4、血淤气滞腹部持续疼痛,胀气较甚,或痛处固定不移,痛而拒按,呕吐,大便闭,舌质紫暗、苔白或黄,脉弦细。
二、常见症状(一)腹痛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痛发作规律。
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等穴。
(二)、恶心、呕吐1、观察呕吐的性质、次数及呕吐物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及时报告医生。
2、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治疗,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3、协助病人去适宜体位,清醒且为一般呕吐者,可协助坐起,并轻拍背部,促使胃容物吐出。
如为重症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呕吐后,协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4、及时清除呕吐物,以免引起恶性刺激。
指导病人缓慢深呼吸,减轻或控制症状。
5、遵医嘱补液治疗,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6、做好情志护理,缓解患者的紧情绪。
7、针刺或按摩关、中脘等穴以缓解症状。
(三)腹胀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排便、排气情况及伴随症状。
2.患者宜卧床休息,给予半坐卧位。
鼓励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观察排便、排气情况。
4.遵医嘱中药外敷,保留时间6~8小时。
腹痛中医护理方案
腹痛中医护理方案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腹痛中医护理方案的详细信息,帮助患者缓解
腹痛症状并促进康复。
中医护理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调理和日
常生活建议等内容。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治疗腹痛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腹痛可
能由气滞、瘀阻、湿困等不同原因引起。
因此,中医师会根据患者
的具体病情,开方配制中药,以调理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病情的
好转。
患者应按医嘱准时服用中药,并注意剂量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针灸调理
针灸是另一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法,可以缓解腹痛症状。
通过
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
能力。
针灸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
行针灸治疗,一般需要多次疗程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日常生活建议
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调理,患者还可以通过改变日常生活方式,缓解腹痛症状。
以下是一些建议:
-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和
生冷食物。
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保持饮食均衡。
- 运动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腹痛症状。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等。
- 心理调节:腹痛症状与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因此保持良好
的心态、积极应对问题,可以有助于缓解症状。
- 规律生活: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建立规律
的作息惯。
请注意,本文中提供的腹痛中医护理方案仅供参考,具体治疗
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中医师进行判断和指导。
中医专科护理常规
中医第一节中医护理工作常规中医一般护理常规1.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级别护理(1)特级护理:病情危重需要随时抢救的患者或各种复杂的新开展的大手术后的患者,应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做好记录,备齐急救物品,预防并发症发生,完成生活护理,做到“六洁”、“四无”,即: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床单位清洁。
无压疮、坠床、烫伤、交叉感染的发生。
(2)一级护理:重症及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准确记录生命征的变化,密切观察病情,每小时巡视一次,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到“六洁”,根据病情随时更换体位,预防并发症。
(3)二级护理:病情较重,饮食起居有困难的患者可做适当的室内活动,生活上给予协助、督促、检查、指导患者做好“六洁”,观察病情变化,每2小时巡视l次。
(4)三级护理:指导患者做好“六洁”,观察病情,每3小时巡视l次,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练气功或打太极拳等活动,做好健康教育。
3.及时填写各项中医护理记录。
第二节中医护理基本方法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包括生活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给药护理。
1.生活护理(1)护士应指导患者顺应四时按时作息。
(2)做好晨晚间护理,使患者整洁、舒适、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患者神、色、脉(纹)、舌、汗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记录。
(3)根据病情进行康复运动并掌握运动量。
虚症者活动宜少;实证者在症状减轻时,可增加运动量;慢性病患者可开展练气功、打太极拳、散步等活动。
2.情志护理: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以整体观、因人制宜的施护原则,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语言、表情、姿势、行为的影响和环境的调整,对患者进行启发、开导、鼓励或暗示,达到调节患者情绪、改善心理状态的目的。
情志护理的方法(1)劝说开导:通过说服、解释、鼓励、安慰等方法,解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思虑、恐惧、悲观、消极等不良情绪,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因人制宜①急、重危患者:心理多为恐惧、悲观或失望,医护人员应以严肃、认真、沉着、机敏、果断的工作作风和稳、准、快的熟练技术给患者“看似无声胜有声”的心理影响,注意以谨慎细心的言谈举止影响患者。
腹痛的中医护理
腹痛的中医护理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临床上极为常见,在多种疾病中表现出来。
腹内有许多脏腑,并为手足三阴、足少阳、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因此,腹痛一症,牵涉的范围很广。
在护理工作中,根据病因、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明确其主要的受脏之腑,症情之寒热虚实等,进行辨证施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病因病机的认识祖国医学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病因而论,则不论外感风、寒、暑、湿或内伤饮食、气滞、血瘀以及虫病、癃闭、积聚等,均能致腹痛。
以疼痛部位而言,则大腹痛者,多属脾、胃、大小肠之病;小腹痛者,多属厥阴肝经之闭病;虫病则多见绕脐疼痛;脐后下方疼痛者多属肠病,但需结合其他症情,灵活看待。
以疼痛性质来说,则虚痛喜按,实痛拒按,痛在气分、攻注不定;痛在血分,刺痛不移;痛在腑者,脉多弦滑;痛在脏者,脉多沉弦。
因此,临床护理工作者首先全面考虑,针对不同病因病机,辨证施护。
2 辨证施护原则腹痛是指腹部发生疼痛症状的总称,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凡脏腑、经脉,或外因邪袭,或内有所伤,以致气血运行受阻,或气血不足的温养者,均能产生腹痛,对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根据其病因、病机,从寒、热、虚、实不同的方面,加以辨证施护。
2.1 寒证腹痛特点为腹痛急暴,遇冷更甚,得温则舒,口不渴,大便溏稀,小便洁利,多因感受寒邪,或中阳不足,寒积留滞而作痛,饮食应注意宜温热,禁食生冷食物,多着衣被保温,可用热水袋敷脐中,或用葱熨法、盐熨法或针灸神厥、关元、气海等穴,温中止痛,中药汤宜温服。
2.2 虚证腹痛特点为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时喜按,喜热恶冷,饥饿及带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减,大便溏稀,腹痛久延不愈,往往病程缠绵,多因素体阳气亏虚,中气不足,健运无权所致。
让病人注意休息,加强食补,给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并应定时、定量,忌油煎厚味及辛辣刺激食品。
虚证、寒证腹痛,临床往往相互兼气,为此,在护理工作中两者应宜兼顾,随证施护。
胁痛中医护理常规
胁痛中医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腹痛、发热2.皮肤、巩膜、二便颜色3.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4.证型:肝郁气滞、肝阴不足、肝胆湿热、瘀血阻络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腹肌紧张程度、诱因及伴随的症状。
(2)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黄疸等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3)苦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3.给药护理中药疏肝利胆汤剂宜温服,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服攻下药时,注意排便情况,泻下过多时报告医生处理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定时定量。
忌肥甘辛辣及嗜烟过度,宜食水果、蔬菜、瘦肉及豆制品。
(2)发热伴恶心呕吐的患者暂禁饮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3)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新鲜蔬菜及水果,忌食生冷之品。
5.情志护理劝患者戒恼怒,少忧愁,勿过度思虑,保持情绪稳定6.临证施护(1)腹痛甚时遵医嘱针刺或用药止痛(2)腹痛或有包块时,应遵医嘱外敷中药膏(3)手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必要时给予新期换明注射液穴位注射7.并发症护理(1)出血、胆漏: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出现发热、腹胀、腹痛或者引流出胆汁样液体时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紧急处理(2)高碳酸血症:严密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等,注意询问病人主诉有无四肢关节的酸痛,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变化,有无气胸等,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三、健康指导(1)慎起居,防感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怡养精神,保持乐观情绪,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活动。
(3)劳动中不可用力过猛,避免碰撞伤及胁肋(4)饮食有节,忌烟、酒、肥甘之品,保持大便通畅(5)强健体魄,慎避外邪。
一例腹痛患者的中医护理查房
一例腹痛患者查房者:【【的中医护理查房【查房目的】1.运用中医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通过辨证,为患者提供辨证施膳指导。
一、病例介绍病例介绍基本情况姓名:温XX性别:女年龄:77岁身高:152cm 体重:46kg 婚否:已婚发病节气:小暑后入院时间:2018-07-16诊断中医:腹痛病(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1.胰腺囊腺癌?2.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3.胃底粘膜隆起4.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5.2型糖尿病6.腰椎间盘突出症7.右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8.肠道菌群失调主诉反复腹痛3月余,加重3天入院病例介绍现病史:缘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不适,后背疼痛,伴口干口苦,疼痛可自行缓解,曾于2018年5月4日来我科住院治疗,上腹CT平扫+增强:1.腺体部囊实性病灶,考虑囊腺癌可能性大,并胰尾部病灶可能;拟胃窦部、脾静脉、左侧肾上腺受侵犯。
2.肝脏多发囊肿;3.脾脏小钙化灶。
当时诊断为“胰腺囊腺癌?”,予护胃制酸、能量支持、抗感染、调节胃肠功能、护胃止痛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
3天前患者再次出现腹部疼痛不适,患者及其家属为求进一步诊治,拟“胰腺囊腺癌?”收入我科。
病例介绍既往史:•心前区隐痛不适7年,左前降支中段心肌桥•慢性胃炎病史6年余•腰椎滑脱病史11余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5年余•右侧髋关节置换术、节育史•高血压病病史(2018年3月确诊)•2型糖尿病病史(2018年3月确诊)病例介绍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个人史出生于河北,长期生活工作于广州,工作生活环境尚可,无阴冷潮湿之弊,否认疫区生活史及疫水接触史。
无烟酒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2女,配偶及女儿体健,家庭关系和睦。
月经史:既往月经规则,14 50,绝经后无阴道异常流血。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及传染病史心理状态轻度焦虑302875 --辅助检查2018-05-07本院:•腹部CT平扫+增强:1.腰椎退行性变,腰4椎体前滑脱(Ⅰ度)。
中医科盆腔炎护理常规
妇人腹痛(盆腔炎)中医护理常规
一、临床表现
下腹部疼痛或坠胀痛,甚至剧痛,或腰舐疼痛,高热,白带增多,呈脓性秽臭,月经异常,低热。
二、临证护理
(1)脾虚者勿劳。
(2)淤互结证,中药灌肠,药液为38°插入直肠14厘米,月经干净后3-5天开始治疗。
三、饮食护理
(1)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之品为宜。
(2)忌食辛辣、油腻、煎烤之物。
四、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效果。
(2)服用湿补脾肾、去湿之药这,忌食生冷、肥甘之品及酒。
(3)使用外用药时,应注意观察局部有无不良反应
五、并发症护理注意休息,巩固治疗,防止迁延成慢性。
六、健康指导
(1)慎起居,避寒湿,勿劳,节房事。
(2)减少人工流产,避免多产。
(3)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内裤清洁。
(4)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腹痛中医护理常规
腹痛中医护理常规1.按痛症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流通、温度适中。
(2)伴有发热、急腹症、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3)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以免加重疼痛。
(4)疼痛未明确诊断时,尤其是腹痛者,禁用或慎用麻醉止痛剂。
(5)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诱因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
观察呕吐物、二便及伴随的病症、药物疗效、毒副反响并应详细记录。
(6)饮食宜清淡素食及瘦肉类、蛋类等营养丰富食物。
热证忌辛辣烟酒;头痛、心痛、胸胁痛忌肥厚油腻饮食;腹痛未明确诊断时应禁食。
(7)稳定患者情绪,解除思想顾虑。
尽快地为患者实施恰当的处理,减轻患者的疼痛,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产生平安感,自觉的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8)汤药一般宜温服,中西成药宜坐起服,使药物尽快溶解、发挥药效。
2.观察腹部三大症候群〔腹膜刺激症、肠梗阻症、腹腔内出血〕,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医师。
3.临证〔症〕施护:(1)按按外科有痛症应急处理。
(2)虚寒型腹痛,腹痛遇寒那么发,宜保暖避寒,腹部可用腹带或置热水袋,忌生冷饮食。
(3)腹内有痈脓者,取半坐位,以防毒邪上壅。
(4)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针刺中脘、内关、天枢、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寒症可艾灸神阙、关元、中极,内服生姜糖水或用莱服子、生姜葱炒热慰腹部。
(5)腹胀痛者可耳穴埋籽大肠、小肠、交感穴,或针刺气海、足三里穴,也可行肛管排气。
(6)腹痛伴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大黄30g煎水保存灌肠,或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4.抚慰体贴患者,防止精神刺激,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烦躁、恼怒不安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查体和治疗。
5.饮食有节、宜清淡,勿恣饮酒浆、肥腻辛辣。
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时应禁食。
6.做好卫生宣教:养成饮食有节,温寒适宜的良好习惯。
防止腹部受凉,注意饮食卫生,保持情绪稳定。
酒精中毒的中医护理常规一.按急症一般护理常规。
二.按中毒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分别安置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实施相应有效的急救措施。
腹痛中医护理常规(肠梗阻)
腹痛(肠梗阻)一、定义:肠梗阻系不同原因引起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
二、临床表现1、气滞血瘀腹部阵阵作痛,恶心呕吐,腹满拒按,无排气排便,舌质淡或红苔薄白,脉弦。
2、肠腑热结腹痛腹胀,痞满拒按,恶心呕吐,发热口渴,小便短赤,无排气排毛重者神昏谵语,舌质红,苔燥,脉洪数。
3、肠腑寒凝腹痛剧烈,遇冷加重,得热稍减,腹部胀满,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脘腹怕冷,四肢畏寒,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4、水结湿阻腹痛阵阵加剧,肠鸣辘辘有声,腹胀拒按,恶心呕吐,口渴不欲瓢无排气排便,尿少,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数。
5、食积中阻饱餐、用力或剧烈运动之后,腹痛骤起,持续阵发加重,频繁呕吐,上腹胀满拒按,无排气排便,苔黄厚腻,脉滑而实。
6、虫积阻滞腹痛绕脐阵痛,腹胀不甚,腹部有条索状团块,恶心呕吐,有吐蛔、便虫史,苔薄白,脉弦。
三、一般护理(非手术病人护理)1、保持病室整洁、干净、凉爽,要定时通风。
及时更换污染衣被及呕吐物。
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病人的腹部保暖。
2、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规律。
3、肠梗阻病员在血压稳定的情况下应取半卧位。
4、禁食禁饮。
5、胃肠减压:注意固定胃管,保持通畅,持续负压吸引。
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生理盐水或银花、甘草煎水清洁口腔。
并应密切观察记录引流的颜色、性状和数量。
6、准确记录出入量。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以及神志、尿量、腹痛程度、皮肤弹性和肢温等情况。
8、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行中药直肠滴注。
9、呕吐护理:病人要注意保暖,扶助其坐起或头偏向一边。
呕吐后予以冷开水或等渗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并注意颜面部的清洁。
观察呕吐出现时间、次数、性质、量等,并做好记录。
四、临证护理1、腹痛时可遵医嘱行热水袋热敷或盐熨腹部,或遵医嘱654-2 针足三里穴位封闭。
2、呕吐者可遵医嘱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上脘、曲池等穴位以助止吐。
症状护理—腹痛(含中医内容)PPT参考幻灯片
备引起腹痛,可出现于病程的某一阶段。
中毒及代谢性疾患腹痛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可因失钠、氯以及失水
等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导致肌肉痉挛、恶心呕吐, 表现为阵发性剧烈腹痛。
2、急性溶血腹痛:由于溶血产物引起肾小管细胞 缺血,坏死和血红蛋白沉积于肾小管,肾小管堵塞、 肾包膜迅速牵拉引起腹痛。
4、生理痛:未婚女性功能性的痛经(原发性):主要 由于子宫肌肉过度痉挛,子宫肌层和内膜血管收缩、子宫
缺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不均衡、子宫发育不全、心理紧 张等因素,一般在结婚后,会自然治愈。
2020/3/2
8
胰疾患腹痛: 1、急性胰腺炎:由于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被激活后对
自身器官产生消化所引起的炎症,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腹痛是主要症状,常突然发作,呈持续性、刀割样剧痛, 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有时呈束带状,并放射至腰背部, 伴有呕吐、腹胀、发热等症状。
2、肠梗阻:肠内容物正常通行受阻,停滞、蓄 积,肠管腔闭塞、狭窄,出现腹痛、呕吐、腹部膨 胀、肠蠕动减弱、肛门无排气排便,或出现黏血便 等症状。
3、过敏性大肠炎:肠管功能障碍
2020/3/2
6
泌尿系疾患腹痛: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肾结核 1、肾性痛是由于肾包膜的伸展或尿集合管的扩张引
起的内脏痛,多数为针扎样钝痛,有时出现剧痛。 2、输尿管因结石等梗阻,一扩张可以出现内脏痛,
2020/3/2
15
三、中医病因病机
4、阳气素虚 素体阳虚,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或寒湿内停,致 脾阳衰惫,气血不足,不能温养脏腑经脉,血行迟滞, 遂成腹痛。 5、其他因素 跌扑创伤,或腹部手术致脏腑经络受损,气血瘀滞 不通,而至瘀血作痛。蛔虫内扰,或扭结成团,以至 气血逆乱,故腹痛时作。
腹痛的中医护理
腹痛的中医护理
背景介绍
腹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以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比如消化系统紊乱、肠
胃炎、肠道感染、腹膜炎等等。
中医认为,腹痛是由气血运行不畅或者脏器功能失调引起的,治疗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调理气血、调理脏腑等。
中医疗法
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是治疗腹痛的经典治疗方式,常用中药包括柴胡、黄芩、黄连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消炎、杀菌、止痛,同时还能促进腹部血液循环,缓解肠胃疼痛。
饮食调节
根据中医认为,饮食也是治疗腹痛的重要手段。
在饮食方面,需要避免食用辛辣、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同时推荐食用一些易于消化的食品,比如燕麦片、粥类等。
此外,熬制一些中药饮品,比如薄荷茶、山楂汤等,也有助于缓解腹痛。
穴位按摩
针灸和推拿按摩是中医经典疗法,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帮助腹部脏器的恢复。
常用的穴位包括“中极穴”、“四缝穴”等,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注意事项
治疗腹痛需要注意一下事项:
•不要暴饮暴食,避免吃过多的刺激性食品;
•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调节腹部的肌肉和脏器;
•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如果痛感持续加剧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要尽快就医。
结论
腹痛是一种需要认真对待的症状,通过中医护理可以促进病情的缓解和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腹痛的过程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而非单一的治疗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痛中医护理常规
1.按痛症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流通、温度适中。
(2)伴有发热、急腹症、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3)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以免加重疼痛。
(4)疼痛未明确诊断时,尤其是腹痛者,禁用或慎用麻醉止痛剂。
(5)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诱因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
观察呕吐物、二便及伴随的症状、药物疗效、毒副反应并应详细记录。
(6)饮食宜清淡素食及瘦肉类、蛋类等营养丰富食物。
热证忌辛辣烟酒;头痛、心痛、胸胁痛忌肥厚油腻饮食;腹痛未明确诊断时应禁食。
(7)稳定患者情绪,解除思想顾虑。
尽快地为患者实施恰当的处理,减轻患者的疼痛,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产生安全感,自觉的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8)汤药一般宜温服,中西成药宜坐起服,使药物尽快溶解、发挥药效。
2.观察腹部三大症候群(腹膜刺激症、肠梗阻症、腹腔内出血),如有发生应立
即报告医师。
3.临证(症)施护:
(1)按按外科有痛症应急处理。
(2)虚寒型腹痛,腹痛遇寒则发,宜保暖避寒,腹部可用腹带或置热水袋,忌生冷饮食。
(3)腹内有痈脓者,取半坐位,以防毒邪上壅。
(4)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针刺中脘、内关、天枢、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寒症可艾灸神阙、关元、中极,内服生姜糖水或用莱服子、生姜葱炒热慰腹部。
(5)腹胀痛者可耳穴埋籽大肠、小肠、交感穴,或针刺气海、足三里穴,也可行肛管排气。
(6)腹痛伴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大黄30g煎水保留灌肠,或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4.安慰体贴患者,避免精神刺激,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烦躁、恼怒不安等不
良情绪,积极配合查体和治疗。
5.饮食有节、宜清淡,勿恣饮酒浆、肥腻辛辣。
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时应禁食。
6.做好卫生宣教:养成饮食有节,温寒适宜的良好习惯。
避免腹部受凉,注意
饮食卫生,保持情绪稳定。
酒精中毒的中医护理常规
一.按急症一般护理常规。
二.按中毒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分别安置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实施相应有效
的急救措施。
三.病室宜安静、整洁、温度适宜、空气流通、光线柔和。
四.注意口腔护理,皮肤清洁,保持气道通畅。
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必要时给
氧气吸入。
五.建立静脉通道,促进毒物排泄,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六.严密观察神志、皮肤、粘膜、体温、呼吸、血压、瞳孔、脉象、舌象等变化,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各种排泄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和量的异常及腹部体征,并详细记录。
七.临证(症)施护:
如在2小时内的中毒者,可考虑洗胃。
对神志清醒者可进行催吐:对昏迷,呼吸抑制和休克等的重症病例,应尽早行血液灌注治疗。
八.饮食宜清淡,中、轻度中毒者宜给流质和半流质,重度重度患者初期以静脉
供给营养,后期给流食,昏迷者施鼻饲饮食。
中毒症状消失后,适当补充蛋白质,宜少食多餐,忌食辛辣、油炸粗糙性食物,以利于食道、胃肠功能及受损粘膜恢复。
九.意识清醒患者,应安定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如有轻生意念者,应专人守护,
防止意外。
十.做好预防酒精中毒的宣教工作。
脑出血患者的中医护理常规
一.按急症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宜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强光等一切不良刺激。
急性期危重患者
住单间,室内应备有急救物品,必要时设特护。
三.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
中经络者去枕平卧,中脏腑者头部略高,应避免搬
动。
若呕吐、流涎较多,可将头侧向一边,以防发生窒息。
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保护。
四.半身不遂者,注意患肢保暖防寒。
实施早期保护性护理措施,保持肢体功能
位置,防止患侧肢体受压,发生畸形。
五.在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掀动被服次数和裸露时间,注意保暖,并随室温及天
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六.加强口腔、皮肤及眼睛的护理。
用盐水或银花、甘草煎水清洗口腔:眼睑不能
闭合者,用生理盐水冲洗双眼,并覆盖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七.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神志、瞳孔、体温、呼吸、血压、脉象、舌象、四肢
活动等病情变化。
若发生头痛、呕吐、呕血等,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
八.临证(症)施护:
1.阴闭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高热者,可予头部行冰袋冷敷,并将头部垫
高约2—3cm。
遵医嘱针刺人中、涌泉、丰隆、风池、内关、照海等穴位。
2.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可灸神阙、气
海、关元穴,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3.尿潴留者,可按摩中极、关元、气海穴等,虚者加艾条,必要时行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可给麻仁丸或给予大黄煎水灌肠或番泻叶5g泡水饮服。
九.饮食应以清淡,少油腻、低糖易消化的食品,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忌肥甘、
辛辣等刺激之品,忌烟酒,昏迷与吞咽困难者,应给予鼻饲饮食。
如牛奶、菜汤、米汤、豆浆、藕粉等。
十.神志清醒的患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
等不良情绪。
克制情感,尤应忌怒,尽量避免与减少情志刺激,防止过度情绪波动,增强治疗信心,密切配合治疗与护理。
十一.指导患者坚持功能训练,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疲劳和情感所伤,防止复发。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