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领域的经济活动。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全球经济体系的运作和影响因素,并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 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包括比较优势理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3. 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了解国际收支和汇率的形成机制;4. 分析国际经济政策对国内和国际经济的影响;5. 培养科学的国际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国际经济学的定义与范畴;- 主要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演进; -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 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解释;- 因素禀赋理论和要素流动理论;- 基于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政策与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与多边贸易体制。
3. 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汇率与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功能;- 资本流动与跨国投资。
4. 国际收支和汇率- 国际收支的计算与分析;-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制度与汇率政策;- 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影响。
5. 国际经济政策- 国际经济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贸易政策与关税措施;- 金融政策与汇率管理;- 跨国公司与外国直接投资。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 讲授:通过讲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他们对国际经济问题的思考和分析;3.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 文献阅读:推荐相关学术论文和书籍,鼓励学生深入阅读和批判性思考。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40%):包括课堂参与、课堂小测验等;2. 作业(20%):包括课后练习、案例分析等;3. 期中考试(20%):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4. 期末论文(20%):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国际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国际经济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
通过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际贸易进程及国际贸易政策,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比较优势原理、要素禀赋理论、贸易保护的原因和形式、国际要素流动理论等。
掌握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
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与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国际收支调整理论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为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其他经济类专业各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学时数:2学时1.本章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点的含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熟悉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均衡表达式及其图示;了解国际贸易整体利益,将利益分解成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掌握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国际贸易均衡的能力。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知识:了解际贸易整体利益,将利益分解成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理解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点的含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均衡表达式及其图示。
能力:能够根据生产可能性曲线划分国际贸易利益。
3.本章教学重点(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2)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3)一般均衡分析。
4.本章教学难点(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2)一般均衡分析。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一)生产可能性曲线(二)社会无差异曲线第二节: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一)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第三节: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和分解(一)贸易条件,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二)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学时数:4学时1.本章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基本内容及其评价,学会用图形说明在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的能力。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言在该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国际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性,并概述该学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框架。
第二部分:国际贸易理论2.1 比较优势理论2.1.1 理论基础与假设2.1.2 比较优势的原理及其应用2.2 绝对优势理论2.2.1 理论基础与假设2.2.2 绝对优势的原理及其应用2.3 移动要素理论2.3.1 理论基础与假设2.3.2 移动要素的原理及其应用2.4 公司国际化理论2.4.1 理论基础与假设2.4.2 公司国际化的原理及其应用第三部分:国际贸易政策3.1 关税政策3.1.1 关税的分类和作用3.1.2 双边贸易协定和关税的影响3.1.3 关税配额及其限制3.2 非关税壁垒3.2.1 出口补贴和进口配额3.2.2 技术壁垒和标准3.2.3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3.3 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3.3.1 贸易自由化的理论基础3.3.2 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3.3.3 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政策的实践第四部分:国际金融理论4.1 汇率理论4.1.1 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4.1.2 汇率变动的原因和影响4.1.3 汇率预测和汇率政策4.2 贸易与资本流动4.2.1 资本流动的类型和影响因素4.2.2 资本流动限制和自由化4.2.3 金融危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4.3 国际金融体系4.3.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3.2 世界银行4.3.3 世界贸易组织第五部分: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5.1 区域经济一体化5.1.1 区域贸易协定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5.1.2 区域一体化的优势和挑战5.1.3 欧洲联盟的案例分析5.2 发展经济学理论5.2.1 发展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5.2.2 经济增长和减贫5.2.3 发展援助和可持续发展5.3 新兴市场经济5.3.1 新兴市场国家的定义和特点 5.3.2 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 5.3.3 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风险第六部分:国际经济政策6.1 货币政策与经济稳定6.1.1 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影响6.1.2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策略6.1.3 利率、通脱胀和汇率政策6.2 财政政策与资源配置6.2.1 财政政策的类型和工具6.2.2 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6.2.3 财政平衡和结果评估6.3 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6.3.1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6.3.2 劳动力市场的政策调整6.3.3 社会保障和福利改革结语通过全面学习以上内容,学生将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应用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以及经济全球化问题的主要学科。
本课程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探讨国家之间经济活动的原理、政策和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国际经济体系的基本规则、国际市场运作机制、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金融实践,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家福利。
二、课程目标1、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了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经济发展与合作的内涵与外延。
2、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的原理、政策与实践,包括自由贸易、保护贸易、贸易政策的影响等。
3、理解并掌握国际金融的原理、政策与实践,包括汇率制度、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投资、国际债务等。
4、理解并掌握经济发展与合作的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贸易谈判、发展援助与合作等。
5、能够运用国际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世界中的国际经济问题,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分为四个部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经济发展与合作、国际经济热点问题。
1、国际贸易(1)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理论(2)关税、配额和其他贸易政策工具(3)要素流动性与贸易模式(4)贸易与环境、劳动标准等问题2、国际金融(1)汇率制度与汇率决定理论(2)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储备管理(3)国际投资与国际债务管理(4)货币政策协调与国际金融合作3、经济发展与合作(1)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2)全球贸易谈判的历史与现状(3)发展援助与合作的实践与理论(4)国际技术与产业转移4、国际经济热点问题(1)全球化及其挑战(2)国际移民与劳动力流动(3)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4)新兴经济体的角色与挑战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政策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讲授:由教师讲解课程大纲中的基本理论、政策和现实问题。
2、案例分析:针对具体国家或行业,分析其贸易、金融和发展合作实践,探讨其经验与问题。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3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0 开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本专科开课分院、系:外语外贸学院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国际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国际经济现象,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设国际经济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国际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般规律,进一步理解国际经济现象,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先修课程及预备知识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三、教学目的与要求不同高等院校、不同学者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内容体系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能够说,有多少种公开出版的《国际经济学》教材,就有多少种观点、目前,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国际经济学》教材有100多种,仅在我国境内以中文发行的就有40多种、我们的安排是,除绪论外,国际经济学内容分五篇,20章。
前三篇为国际贸易部分,后两篇为国际金融部分。
第一篇:国际贸易基础。
第二篇: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第三篇:要素国际流动。
第四篇:国际收支与汇率决定、第五篇: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达到以下目的和要求:1。
要求学生不仅能了解战后科学技术所促进的生产力大发展及其带来的经济全球化以及在这种背景下学习国际经济学的必要性,而且更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辨别国际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整个体系有明确的掌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想结合。
2、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即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交换的必定性以及国际交换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依照这些贸易理论而应该采取的贸易政策、3、要求学生认识到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对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影响以及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 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国际贸易理论部分)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代码:01D00613学时分配:54赋予学分:3现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后续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二、课程性质与任务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是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该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的一般理论和政策,理解并能初步分析有关的国际经济现象,理解国外企业和国家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国际经济现象。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绪 论[教学目的]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特征与发展过程[教学内容]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2、国际经济学的两特征3、国际经济学的发展[重点难点]国际经济学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理论基础[教学目的]理解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模型 [教学内容]1、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2、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3、国际贸易的起因4、贸易提供曲线[重点难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课时安排]4课时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教学目的]了解绝对优势理论,理解比较优势理论 [教学内容]1、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2、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3、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重点难点]比较优势理论[课时安排]4课时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教学目的]理解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和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2、H—O理论3、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4、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5、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重点难点]H—O理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课时安排]4课时第四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教学目的]理解短期内国际贸易与要素收入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短期中的生产要素2、特定要素模型3、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重点难点]特定要素模型[课时安排]4课时第五章 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教学目的]理解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203[教学内容]1、重叠需求理论2、产品周期理论[重点难点]产品周期理论[课时安排]4课时第六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教学目的]理解外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如何导致国际贸易[教学内容]1、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2、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重点难点]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课时安排]4课时第七章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教学目的]理解关税和主要非关税壁垒对贸易的影响,掌握其分析方法[教学内容]1、关税2、配额3、出口补贴4、倾斜与反倾斜5、其他非关税壁垒[重点难点]关税、配额与倾销[课时安排]6课时第八章 贸易保护的依据[教学目的]理解各种贸易保护理论的原理,正确认识其作用[教学内容]1、最佳关税论2、幼稚产业论3、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4、战略性贸易政策5、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和战略性贸易政策[课时安排]6课时第九章 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教学目的]理解经济一体化的原因和作用[教学内容]1、经济一体化的形式2、关税同盟理论[重点难点]关税同盟理论[课时安排]6课时第十章 贸易政策的历史实践[教学目的]了解贸易政策的历史实践,正确认识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关系[教学内容]1、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2、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3、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重点难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课时安排]4课时第十一章 国际要素流动[教学目的]理解国际要素流动的原因和作用[教学内容]1、国际资本流动2、国际劳动力流动3、生产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的关系[重点难点]国际劳动力流动[课时安排]4课时第十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教学目的]理解交易成本和国际生产方式选择的关系[教学内容]1、企业优势、交易成本及内部化2、国际生产的方式选择3、国际生产与国际分工的深化[重点难点]企业优势、交易成本及内部化[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设备与设施无特殊要求。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 济关系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 双方在贸易、投资、技术转移 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和挑战。
南南合作与南北对 话的挑战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贸易 保护主义、技术转移壁垒、国 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等问题。
未来国际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全球化趋势将继续加强,跨国公司的 全球布局和产业链整合将进一步深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将继续 推动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
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
随着一批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 位和作用将不断提升,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也将持续增大。
绿色低碳经济成为发展主流
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目标,绿色低碳 经济将成为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地位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化中扮演 着重要角色。
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全球经济 增长和繁荣。
中国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ຫໍສະໝຸດ 06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及特点
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
国际贸易结构
指国际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关系。要素禀赋理论认为,资本 丰裕的国家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劳动丰裕的国 家则倾向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强调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能够降低平均成 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在 国际贸易中,规模经济效应可以解释为什么 某些产业会集中在某些国家,以及为什么这 些国家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课程代码:ZB1005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分:3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实践学时:0)面向对象:经济学专业先修课程:宏、微观经济学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主要分为微观(国际贸易)和宏观(国际金融)两大部分。
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着重介绍商品和要素贸易的起因、贸易格局的决定、贸易利益及分配,以及贸易政策等内容。
国际经济学的宏观部分,讨论国际经济关系与一国宏观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着重介绍国际收支、汇率决定与制度、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制度等内容。
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在系统介绍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的同时,注重讲解规范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熟悉一些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分析技巧和工具,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1.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整体的理论框架;2.能够运用基础经济学理论分析开放条件下的相关内容;3.形成良好的经济学思维逻辑与思维习惯,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素养,在专业学习中能较好地进行知识迁移;4.能用所学的基本原理,解释、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现象与政策,并具备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要求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国际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纲《国际经济学》教学⼤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英⽂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课程编号:105031013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适⽤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融学、财政、经济学本科⽣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学时:36学分:2.0⼆、课程性质、⽬的与任务:《国际经济学》是⾼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的核⼼课和专业基础课。
设置本课程的⽬的就是要通过对国际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掌握稀缺的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有效分配的理论,以及各国由此发⽣的经济关系中应采取的政策,掌握分析国际经济现实问题的⽅法和基本思路。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较系统的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基本⽅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使学⽣⽐较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基本⽅法。
让学员能够对国际经济中的⼀些主要现象、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有⼀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
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调整理论。
需要掌握的基本政策主要有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福利效应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平衡政策等。
在此过程中还要求学⽣掌握国际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分析和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能够应⽤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分析某些国际经济现象,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学⽣的理论基础和应⽤能⼒,培养学⽣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特别是对那些⽇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他们的实际⼯作能⼒,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步发展服务。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五、课程教学内容:第⼀章绪论(2学时)教学⽬的与要求:认识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的研究对象、特点及其⼀般经济学的关系,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框架,同时还要了解国际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过程,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法和分析⼯具。
国际经济学 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方面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三个方面讨论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大纲。
一、国际贸易1.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 比较优势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和益处,介绍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 绝对优势理论:介绍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为什么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都受益。
- 规模经济理论:解释规模经济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介绍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
2. 国际贸易政策-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介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类型和作用,讨论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的争议。
- 贸易协定和组织:介绍世界贸易组织(WTO)和自由贸易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等。
3. 国际贸易的影响- 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讨论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如技术转移和资源配置优化。
- 贸易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国际贸易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讨论贸易的输赢者和贸易调整的问题。
二、国际金融1. 汇率和汇率制度- 汇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介绍汇率的定义、分类和计算方法。
- 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讨论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以及各国的汇率政策。
2. 国际资本流动- 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介绍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定义和区别,讨论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 资本管制和资本流动限制:讨论资本管制和资本流动限制的类型和作用,以及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的争议。
3. 国际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和传播机制,讨论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和政策应对。
- 国际金融监管:介绍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
三、国际投资1. 外国直接投资- 外国直接投资的定义和形式:介绍外国直接投资的概念和形式,讨论外国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任洲鸿执笔人:梁军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经济学院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课程编号:202005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 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0学分:4开设专业:经济学先修课程:无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国际经济关系基本现象,掌握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并为深入学习其它经济学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
2.系统理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的经济学动因与影响,以及各种国际经济政策的经济效应。
3.对当代我国的涉外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国际经济学概述本章为国际经济学的概述部分,主要介绍国际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理论的基本发展脉络及本书的基本框架设计。
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特征第二节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第三节本书的基本框架1.基本要求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相关概念,掌握国际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2.本章重点:国际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3.本章难点: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推动因素。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本章在介绍古典贸易理论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第二节李嘉图模型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1.基本要求: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各种学说和观点,了解各种学说的不足和贡献,能够科学的对古典贸易理论的各种学说进行比较。
2.本章重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3.本章难点:掌握比较优势概念的内涵,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活动。
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本章重点分析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要素禀赋理论,并介绍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和验证。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第二节要素禀赋理论的推论与拓展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1.基本要求:了解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等概念,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及其推论分析当前国际贸易现象及其利益所在。
2.本章重点:要素禀赋理论的论述及其拓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3.本章难点:要素禀赋论的核心理论与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解释。
第四章新贸易理论本章主要介绍新贸易理论的几种重要模型: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贸易模型、基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基于寡头垄断的产业内贸易模型,着重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动因和影响。
第一节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第二节基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三节基于寡头垄断的产业内贸易理论1.基本要求:掌握新贸易理论的三种基本模型形式,并对每一种模型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有所认知,了解产业内贸易现象的实质及对贸易国经济福利的影响。
2.本章重点:基于产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的核心内容及其对现实贸易关系的解释。
3.本章难点:基于寡头垄断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与相互倾销模型的分析。
第五章其他贸易理论本章主要介绍从需求、技术变化及要素积累等角度探讨贸易起因的几种贸易理论,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主流贸易理论研究中未曾深入涉及的空白。
第一节需求因素与国际贸易第二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第三节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1.基本要求:掌握相互需求贸易理论;了解技术变化对贸易发展的影响;熟悉要素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掌握贫困化增长的内涵与原因。
2.本章重点:技术变化、要素增长对贸易发展的影响。
3.本章难点:贫困化增长的内涵界定与原因分析。
第六章贸易保护理论本章介绍几种主要的贸易保护理论:最佳关税伦、优质产业保护论、凯恩斯主义贸易保护理论与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这些理论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采取积极的贸易保护政策有时也可以增进国家的整体福利,从而更为全面地把握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最佳关税论第二节幼稚产业保护论第三节凯恩斯主义贸易保护理论第四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1.基本要求:了解最佳关税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经济学动因;了解幼稚产业的界定;理解凯恩斯主义贸易保护理论的实质;掌握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所采取的的主要政策措施。
2.本章重点:幼稚产业保护论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基本内容。
3.本章难点:各种贸易保护理论的理由分析。
第七章贸易政策工具本章主要介绍关税和非关税的主要类型及其经济效应,并通过分析关税同盟理论讨论经济一体化措施对相关国家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关税第二节非关税措施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1.基本要求:掌握关税、非关税壁垒、关税同盟等概念;掌握关税的经济效应;理解关税同盟的发展及其对相关国家经济福利的影响。
2.本章重点:关税和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
3.本章难点:关税的经济效应。
第八章贸易政策实践与多边贸易体制本章首先分析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然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最后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第一节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第三节多边贸易体制1.基本要求: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演变;掌握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
2.本章重点: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及其政策。
3.本章难点: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及其政策。
第九章中国的外贸发展与外贸战略本章首先分析中国外贸发展的主要特征和重要作用,然后分析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最后探讨中国的外贸发展战略及其调整。
第一节中国的外贸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第三节中国的外贸战略及其调整1.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外贸发展的历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我国外贸体制及其改革趋势;理解中国传统外贸战略的局限性及其调整的方向。
2.本章重点: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与外贸战略调整3.本章难点: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
第十章国际收支核算理论本章在阐述国民收入账户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国际收支账户、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问题。
第一节国民收入账户第二节国际收支账户第三节国际收支差额1.基本要求:了解国际收支、国际投资头寸、国际收支平衡等概念;了解国际收支账户的基本内容;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2.本章重点:国际收支账户的基本内容。
3.本章难点:国际收支概念与国际收支失衡的内涵。
第十一章汇率与汇率决定理论本章在阐述外汇与汇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汇率决定理论,为后面章节讨论如何调节国际收支乃至如何实现一国经济的内外均衡打下基础。
第一节外汇与汇率第二节汇率决定理论1.基本要求:了解外汇、汇率、实际汇率、有效汇率等的概念;把握汇率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的主要内容。
2.本章重点:汇率决定的各种理论。
3.本章难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资产市场说。
第十二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本章主要介绍几种重要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物价—铸币流动机制、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与货币分析法。
第一节物价-铸币流动机制理论第二节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理论第三节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理论第四节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理论1.基本要求:了解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等基本概念;把握国际收支调节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与货币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2.本章重点:国际收支调节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与货币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3.本章难点: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第十三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本章讨论开放经济的内外均衡目标及其政策搭配的一般理论,并分析不同汇率制度下实现经济内外均衡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第一节开放经济的内外均衡目标与政策搭配第二节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与经济政策第三节资本完全流动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1.基本要求:了解内外均衡、米德冲突、蒙代尔指派原则、IS-LM-BP模型等的概念;了解国经济学家对一国政府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工具以实现内外均衡目标这一问题的理论探索历程;掌握资本完全流动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理论。
2.本章重点:开放经济的宏观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选择。
3.本章难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主要内容。
第十四章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本章在介绍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宏观经济相互依存模型第二节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实践1.基本要求: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概念;理解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的现实;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相关理论。
2.本章重点: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理论。
3.本章难点: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理论。
第十五章国际货币体系本章阐述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探讨最优货币区理论,并分析欧洲货币一体化发展的实践。
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第二节最优货币区第三节欧洲货币一体化1.基本要求: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把握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认识最优货币区的发展及其判断标准;理解欧洲货币一体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2.本章重点: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各体系的主要内容。
3.本章难点:最优货币区的发展原因与判断标准。
第十六章中国的涉外金融与金融政策本章首先分析中国的国际收支发展,然后讨论中国的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改革,最后探讨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及其调整。
第一节中国的国际收支第二节中国的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第三节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1.基本要求:了解中国的国际收支的发展演变;认识中国的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改革方向;理解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2.本章重点:中国的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演变与改革。
3.本章难点:中国的汇率制度和对外金融资产的发展。
第十七章国际间接投资理论本章主要介绍两种主要的国际间接投资理论:跨时贸易理论和资产组合投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国际间接投资的作用,特别是对东道国经济的作用。
第一节跨时贸易理论第二节资产组合投资理论第三节国际间接投资的国民经济效应1.基本要求:了解跨时贸易理论和资产组合投资理论的相关概念和主要内容;把握国际间接投资的国民经济效应。
2.本章重点:跨时贸易理论和资产组合投资理论。
3.本章难点:跨时贸易理论和资产组合投资理论。
第十八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本章主要介绍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等主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和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主流理论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第三节其他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第四节国际直接投资的国民经济效应1.基本要求:了解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等主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和投资国的多方面经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