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0addae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c.png)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常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感染等情况下。
休克病人的生命常常处于危险之中,因此,及时进行急救与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的标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急救步骤1. 判断休克病人的意识状态: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如果病人无意识或意识不清,应立即进行急救措施。
2. 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向急救人员报告病人的情况,并告知病人所处的位置。
3.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如果有呼吸困难,可采取头后仰、下颚提起等方法。
4. 控制出血:如果病人存在明显的出血,应尽快控制出血,可以使用压迫止血法或包扎止血。
5. 给予氧气:对于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的病人,应及时给予氧气,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6. 维持循环:对于休克病人,维持循环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静脉输液、血管活性药物等方式来维持血压和血流量。
7. 监测生命体征:对休克病人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血气分析、血常规等相关检查的进行。
8. 寻找病因:在急救过程中,尽量找出导致休克的病因,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二、护理措施1. 保持体位:休克病人应保持平卧位,头稍微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通畅。
2. 保持温暖:休克病人容易出现体温下降,因此应保持环境温暖,并给予适当的保暖措施,如加盖毯子等。
3. 监测尿量:尿量是评估休克病人肾脏灌注情况的重要指标,应每小时监测一次尿量,并记录。
4. 观察皮肤:观察休克病人的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以及有无皮肤黏膜苍白、发绀、湿冷等症状。
5. 给予营养支持:休克病人常常处于代谢亢进状态,应根据病人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液或饮食调理。
6. 心理支持:休克病人常常处于生命威胁的状态,需要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以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7. 防止并发症:休克病人常常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感染、DIC等,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c3504c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e.png)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失血等情况下,其特征是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苍白等症状。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至关重要,以下是针对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急救措施1. 确认休克病人:观察病人的症状,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苍白等,以及病史,确定是否为休克病人。
2. 呼叫急救人员:在确认休克病人后,即将呼叫急救人员,告知病人情况和所在位置,以便及时救治。
3.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如有需要,进行人工通气。
4. 保持体温:使用毯子等物品覆盖病人,保持体温,预防低体温对休克病人的进一步影响。
5. 卧床歇息:将病人放置在平躺位,保持歇息状态,避免过度活动。
二、护理措施1.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测量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尿量等变化,及时报告医护人员,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3. 维持血容量:根据医嘱,赋予适当的液体补充,维持病人的血容量,改善休克状态。
4. 赋予氧气:根据病人的氧饱和度,赋予适量的氧气,改善组织氧供。
5. 防止感染:保持病人的卫生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
6. 心理支持:赋予病人及其家属必要的心理支持,解释病情和治疗过程,减轻其焦虑和恐怖。
三、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 心律失常:根据医嘱赋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
2. 呼吸衰竭:如病人浮现呼吸难点等症状,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 脑缺氧:保持病人的氧供,及时纠正低血压和低氧血症,预防脑缺氧的发生。
4. 肾功能伤害:密切观察病人的尿量和尿液情况,及时纠正低血压和低灌注状态,预防肾功能伤害。
四、病人出院后的护理指导1. 饮食指导: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其的饮食方案,如低盐、低脂饮食等。
2. 药物管理:向病人和家属详细介绍病人所需的药物,包括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确保病人正确服药。
休克护理要点
![休克护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893116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d.png)
休克护理要点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生理状态,护理休克患者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1. 密切观察病情: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等。
密切观察意识状态、皮肤色泽和湿度、尿量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如有必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3. 建立静脉通路:尽快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以便及时补充血容量和给予药物治疗。
4. 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液体进行快速补液,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
5.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指示,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如血管活性药物、抗生素等。
6. 调整体位:将患者置于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 20-30 度,下肢抬高 15-20 度),以增加回心血量和改善呼吸功能。
7. 保暖措施: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避免低体温,可使用毛毯、热水袋等保暖。
8. 心理支持: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减轻其紧张和焦虑情绪。
9. 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急性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10. 做好记录: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措施和药物使用情况,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休克的护理需要密切的监测和细致的护理操作,护士应密切配合医生,积极采取措施,以提高休克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休克病人护理要点
![休克病人护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942cc4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c.png)
休克病人护理要点
以下是 7 条关于休克病人护理要点:
1. 哎呀,一定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呀!这就好比是时刻为病人站岗放哨呢,像呼吸啦、心率啦、血压啦,咱都得心里有数。
比如有个病人一直喘气很急促,咱就得赶紧注意起来咯。
2. 绝对得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呢,这可是至关重要的呀!就像道路得通顺车子才能跑起来一样,要是呼吸道堵了,那可不得了!记得有次一个病人嘴里有东西,不赶紧清理那能行嘛!
3. 给病人摆个合适的体位也很要紧呀!要让他们舒服些,好比给人找个最舒服的姿势睡觉一样。
那次有个休克病人,我们就精心给他调整了体位呢。
4. 输液得及时准确呀,这就像是给病人输送能量一样呢!要是输错了或者晚了,那不就糟糕啦?之前有个情况紧急的病人,幸好我们输液及时呢!
5. 注意病人的保暖和降温也不能马虎呀!冷了要给盖好,热了要适当降温,就像咱自己身体不舒服时也希望被照顾好一样。
有个病人当时有点发冷,我们赶紧就给他保暖啦。
6. 心理护理也别忘了呀!要多安抚病人,让他们安心些,这和给人吃定心丸没啥区别呢。
记得有个病人很害怕,我们就一直陪着他说话,让他别怕。
7. 病人的情况变化可得随时留意呀!一点风吹草动咱都得察觉,因为这随时都可能有新情况出现,就像天气随时可能变化一样。
有次病人的脸色突然有点不好,我们立马就行动起来了。
总之,护理休克病人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每个细节都得做到位,一点都不能马虎呀!。
休克患者的护理
![休克患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f918f0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a.png)
休克患者的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的神志情况及瞳孔大小。
2、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尿量、微循环情况(指端色泽、皮肤温度等)及其他脏器功能。
【护理措施】1、取头及躯干抬高10°~15°,下肢抬高20°~30°的中凹体位,也可取平卧位,保持患者安静,在血压不稳的情况下不能随意搬动患者。
2、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配合医师治疗和抢救。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量选择粗大的静脉,保证患者至少有两条静脉通路,必要时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以便及时输入液体和药物,监测容量。
4、创伤和大出血的患者应准确客观地记录出血量,尽快止血,并遵医嘱尽早输入血液制品,注意患者血红蛋白及出凝血的监测。
5、遵医嘱用药,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及滴速,注意用药效果及副作用的观察,及时记录。
6、遵医嘱使用各种扩容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反应,防止补液过快发生心力衰竭或液体漏至皮下组织坏死。
7、保持静脉通路和各种管道的通畅,妥善固定,可给予必要的约束,防止休克初期患者躁动而意外拔管。
8、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平衡,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9、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分泌物,避免误吸,清醒患者给予吸氧,昏迷并呼吸衰竭患者,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气道湿化、翻身拍背等)。
观察患者痰液的性质及痰量,做好记录。
10、注意患者胃肠功能的评估和启动,有肠内营养的患者应抬高床头,定时评估患者胃潴留的情况,防止误吸。
对于需胃肠减压的患者应保证胃管的通畅。
11、遵医嘱按时采集血标本,监测血气指标及血生化指标,注意患者血糖的变化1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13、病室环境安静、清洁、温湿度适宜,加强对患者的保温。
体温过高时要采取适当降温,同时关注体温的变化。
14、加强生活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保持患者肢体的功能位,保护患者的隐私。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078330a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4.png)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引言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通常由于全身器官血液供应不足引起。
休克病人需要紧急抢救和综合护理,以稳定其病情和维持生命体征。
本文将介绍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以及监护要点。
护理目标休克病人的护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维持循环功能稳定:休克病人循环功能受损,护理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液体复苏、血压支持等措施,维持有效循环量,确保足够的血液供应到各个器官。
2.维持呼吸功能稳定:休克病人常伴有呼吸功能障碍,需及时处理呼吸道梗阻、呼吸窘迫等问题,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3.维持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休克病人代谢紊乱,易导致酸碱和电解质紊乱。
护理应监测酸碱和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和调整。
4.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休克病人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器官功能损害、感染等。
护理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预防并发症。
护理措施1. 紧急补液休克病人因有效循环量不足,需要紧急补液以增加血容量。
常用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护士应根据病人情况和医嘱,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和补液速度,并监测病人的液体平衡状态。
2.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若补液无效或病情严重,可能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提高心输出量和血液流动。
护士要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和休克指数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 维持呼吸道通畅休克病人可能因呼吸窘迫或呼吸道梗阻而导致缺氧。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呼吸道问题,例如清理分泌物、吸痰、气道吸引等。
4. 监测生命体征护士应密切监测休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监测频率要根据病情确定,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同时,还需监测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评估病人的液体状态和循环功能。
5. 保持体温稳定休克可能导致体温下降,影响病人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
护士要保持休克病人的体温稳定,避免过度退热或出汗,可以采用保温措施、温暖液体输注等。
6. 酸碱和电解质平衡调整休克病人常伴有酸碱紊乱和电解质紊乱,护士应监测病人的血气、电解质等指标,及时纠正和调整。
休克病人的护理范文
![休克病人的护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1558c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6.png)
休克病人的护理范文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理状况,是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供血不足而引发的。
当发生休克时,成人的血压将降至低于90/60 mmHg,儿童的血压将降至低于70/50 mmHg。
休克病人的护理是一项紧急且至关重要的工作。
下面将介绍休克病人护理的重点内容。
1.保持通畅的呼吸道:休克病人往往会出现呼吸急促或困难的情况。
护理人员应确保呼吸道通畅,可通过头后仰、喉镜吸引或气管插管等方式进行辅助通气。
2.监测血压和心率:休克病人的血压通常很低,护理人员应通过实时监测血压来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同时,监测心率可以提供心脏泵血情况的参考依据。
3.快速补液:休克病人由于体液丢失或循环障碍而导致血容量不足,护理人员应迅速输注适量的液体以扩充血容量,改善供血不足的状况。
一般情况下,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是理想选择。
4.维持体温:由于休克病人的体循环机能受损,他们可能难以维持正常的体温。
护理人员应保持病人温暖,使用保温毯或调节室温等措施来提供舒适的体温环境。
5.监测尿量:通过监测尿量可以评估病人的肾功能和血循环情况。
尿量的减少可能暗示着肾衰竭或血液供应不足,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尿量的变化。
6.血氧监测:在休克病人身上安放血氧饱和度监测器可以实时监测氧合情况。
当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范围时,护理人员应及时提供氧气辅助呼吸。
7.调整姿势:休克病人往往不能保持直立或坐位姿势。
合适的姿势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护理人员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姿势,例如卧位抬高下肢。
8.心电监测:对于休克病人心脏是否存在异常节律或缺血情况,心电监测是必要的。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心电图,并及时报告医生。
9.定期评估病情:休克病人的病情变化可能很快,护理人员应每隔一段时间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脉搏、呼吸等指标。
10.社会支持:休克病人可能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他们和家属都需要得到护理人员的情感支持和安慰。
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eea30d0700abb68a882fb10.png)
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休克的病人要想提高生存的质量,必须护理人员要做好对休克病人的护理,只有这些方面做得更加到位,才能让休克的病人,能通过正确的护理,才能提高生存的质量,下面内容就详细介绍了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护理人员可以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
1.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输液通道,大量快速补液(除心源性休克外)。
若周围血管萎隔或肥胖病人静脉穿刺困难时,应立即行中心静脉穿刺插管,并同时监测CVP。
2.合理补液:根据心、肺功能、失血、失液量、血压及CVP值调整输液量和速度。
3.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脉搏、呼吸、血压及CVP变化,并观察病人的意识、面唇色泽、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尿量变化。
4.准确记录出入量:输液时,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应有专人准确记录输入液体的种类、数量、时间、速度等,并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以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
5.动态监测尿量与尿比重:留置尿管,并测定每小时尿量和尿比重。
(二)改善组织灌注,促进气体正常交换1.取休克体位:将病人置于仰卧中凹位,即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利膈肌下移促进肺扩张,并可增加肢体回心血量,改善重要内脏器官的血供。
2.使用抗休克裤:休克纠正后,为避免气囊放气过快引起低血压,应由腹部开始缓慢放气,并每15分钟测量血压1次,若发现血压下降超过5mmHg,应停止放气并重新注气。
3.用药护理(1)浓度和速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并用心电监护仪每5~10分钟测1次血压,血压平稳后每15~30分钟测1次。
以上就详细介绍了休克病人护理的措施,通过以上的了解,如果家庭有休克病人,作为家庭的成员,要想让休克的病人生存质量更高一些,一定要对以上介绍的护理措施,全面的进行了解,做好护理措施,才能让休克病人,通过护理的到位,让病人的生存时间更长一点。
休克病人应当如何护理
![休克病人应当如何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38b88289e314332386893dc.png)
卫生与健康幸福生活指南118幸福生活指南休克病人应当如何护理余红梅崇州二医院 四川 成都 611230休克是由于各种疾病导致的机体循环功能不全而引起的综合性疾病。
由于有效血循环不足导致组织微循环障碍,使各组织缺血、各脏器官缺血、代谢紊乱。
虽然其致病因素各有不同但是发病机理基本一致。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患者面部苍白、血压下降、尿量减少、脉搏弱、精神不振、神志不清等等。
一、休克病人应当如何护理1、神志与表情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面色、神志,定时给患者量体温。
休克患者的早期多出现精神反应异常、情绪激动、处在比较兴奋的状态,这时需要资历较深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专人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患者面色变化,如果患者面色由苍白转变为紫绀则证明患者来到了休克的中期。
处在中期的患者多出现皮下瘀斑这证明患者有血管内凝血症状,病情还在不断发展中。
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患者会出现组织血循环下降,组织缺氧,患者表现为意识不清、表情冷淡等,这时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向医生报明情况进行针对治疗。
2、休克患者的血压护理由于休克患者在疾病早期会出现血管代偿性收缩导致机体外周阻力增大从而促使患者疾病继续向前发展进入失代偿时期。
这个时期的有力检测可以通过患者的脉搏对体循环作出评估,脉搏可以直接反应患者的心率以及血管紧张度,这两项指标对检测休克可以提供重要的依据。
护理人员在此期间要加强对患者血压值的测量,建议15分钟就测量一次,并记录每一次数值。
如果脉搏血压值越小就证明血管痉挛程度越严重;如果脉搏血压值越大,就证明血管痉挛开始慢慢解除,微循环逐渐好转。
因此护理要加强对患者脉搏的检测,检查时要注意防止误差,仔细记录。
3、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如发现患者呼吸加快并伴有哮鸣音。
面色紫绀等表示患者处于缺氧状态,此时要及时给患者氧气呼吸。
若患者出现喉头水肿则要及时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特别严重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气管切开处理或气管插管处理,严重缺氧的患者要给予面罩给氧等。
休克的护理常规
![休克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d0b2a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b.png)
休克的护理常规
1、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根据病情采取休卧平,平卧或将头和腿抬高30度。
2、避免搬动,注意保暖,防止烫份。
3、积极配合医生抢救,遵医嘱做病因治疗。
失血性休克立即止血。
其中门脉高压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可用三腔管压迫止血。
感染性休克,迅速利用抗生素,心源性休克主要恢复心功能;创伤性休克,应给适量镇静剂;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除去致敏源。
4、补充血容量,尽快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以备扩容,纠正酸中毒,升压,滴入低分子右旋糖酐。
5、静脉使用升压药时,防止外溢,以免影响压效果,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根据病情掌握肺水肿。
6、给氧,一般用鼻塞法或鼻导管法。
氧流量2 ~ 4升/ 分,保持呼吸通畅。
7、严密观察病情,每隔1 5 ~ 3 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并记录。
注意心律、心率、心电图变化。
8、协助插管。
密切观察尿量,插管,测中心静脉压。
准确记录 2 4 小时尿量,特别注意每小时尿量。
质量要求:
1、迅速敏捷配合抢救。
2、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作好记录。
3、严防发生合并症。
休克的护理措施
![休克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ec6c4374028915f814dc2f7.png)
休克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一)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1.专人护理休克病人,病情严重者应置于重危病室,并设专人护理。
2.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
3.合理补液:先输入晶体液,后输胶体液,
4记录出入量,输液时,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应有专人准确记录。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二)改善组织灌注
1休克体位:将病人头和躯干抬高2 0。
~30。
,下肢抬高15。
~20。
2使用抗休克裤,使血液回流入心脏,组织灌流。
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
使用时注意监测血压,调整输液速度。
(三)增强心肌功能
心功能不全者,遵医嘱给予增强心肌功能的药物,并注意观察心率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
1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
2避免误吸、窒息
(五)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遵医嘱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
(六)调节体温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2保暖:休克时体温降低,应予以保暖,同时防止烫伤。
室内温度以20。
C左右为宜。
3.库存血的复温:输血前应将库存血复温后再输入。
4降温:感染性休克高热时,应予物理降温。
必要时采用药物降温。
(七)预防意外损伤
对于烦躁或神志不清的病人,应加床旁护栏,以防坠床;必要时,四肢以约束带固定于床旁。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696064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6.png)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外科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发生在外科手术、创伤、出血、感染等情况下。
外科休克的护理需要全面、科学的医疗团队协作,下面将详细介绍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1.监测重要生命指标:外科休克病人的生命体征常常发生变化,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
护士应该频繁、准确地监测这些指标,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外科休克病人病情变化快,所以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尿量、皮肤颜色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维持呼吸道通畅:外科休克病人常常存在呼吸困难的情况,护士要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及时疏通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气。
4.输液和血液制品管理:外科休克病人往往需要大量的输液来纠正循环血容量不足,护士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合理选择输液类型和速度,并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情况。
5.控制感染:外科休克病人容易感染,因为他们往往存在开放性伤口、插管等情况。
护士应该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情况,并随时监测病人的体温和白细胞计数。
6.疼痛控制:外科休克病人常常伴有严重的疼痛,护士要加强疼痛评估,按时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并关注病人的疼痛反应。
7.情绪支持:外科休克病人的情绪往往较差,护士要给予心理支持,与病人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并及时做好解释和安抚。
8.营养支持:外科休克病人往往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身体消耗大,护士要保证病人的营养状态良好。
根据病人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液、胃肠道营养等。
9.康复护理:外科休克病人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护士的帮助和支持,护士要引导病人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恢复机体功能。
以上是外科休克病人护理的一些关键点,实际护理中还需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与医生、营养师、康复师等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
![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547145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6.png)
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生理状态,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出血、感染、失血、严重创伤等。
休克病人需要紧急抢救和优质的护理,以恢复其正常生命功能。
以下是关于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的20条指南:1. 确认休克病人的意识状态是否清晰。
如果病人清醒,尽量安抚他们的情绪并保持舒适。
2. 评估病人的呼吸状态。
如果病人呼吸困难或呼吸不规则,立即采取措施维持呼吸道通畅。
3. 快速检查病人的心率和心律。
如果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 利用血氧饱和度仪监测病人的氧合状态。
如有需要,给予氧气补充。
5. 检查病人的血压,并及时纠正低血压状态。
如果病人血压过低,可以使用液体输注来提高血容量。
6. 尽快寻找出血源。
如果病人失血较多,需要制止出血并给予输血支持。
7. 确定感染的存在,并立即开始抗生素治疗。
感染是休克的常见原因之一。
8. 监测病人的体温,并及时采取措施调节体温,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
9. 确保病人有充足的液体摄入。
如果病人无法口服液体,可以使用静脉输液。
10. 监测病人的尿液产量。
如果尿液产量降低,需要评估肾功能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11. 观察病人是否出现感染征象,例如发热、局部红肿、脓性分泌物等。
如有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12. 给予病人足够的营养支持。
如果病人无法进食,可能需要通过胃管或静脉途径给予营养。
13. 检查病人的电解质水平,如钠、钾等。
如有需要,及时纠正电解质异常。
14. 监测病人的血糖水平,并进行适当的调节。
低血糖或高血糖都可能导致休克。
15. 保持病人的皮肤整洁并定期翻身。
预防压疮的发生。
16. 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援助。
休克病人可能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家属和护理人员的支持。
17. 观察病人的神经状态,并及时评估任何神经功能损害。
如有需要,转诊至神经科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18. 定期监测病人的血液、肝功能和心室功能。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19. 积极治疗休克的根本原因,如感染、出血、失血等。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02ee3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2.png)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标题: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引言概述: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性疾病,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时,需要及时进行急救和护理,以保障其生命安全。
本文将从急救措施、护理要点、监测方法、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一、急救措施1.1 确认休克病人的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出汗、脉搏快弱、血压下降等。
1.2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病人置于仰卧位,头部稍微仰起,保持呼吸道通畅。
1.3 给予氧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二、护理要点2.1 保持体温:保持病人体温正常,避免过度受凉或受热。
2.2 观察尿量:监测病人尿量,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
2.3 定期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部位,定期翻身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三、监测方法3.1 监测血压:定时测量病人的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2 监测心率:观察病人的心率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3.3 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氧疗方案。
四、药物治疗4.1 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提高血压。
4.2 给予抗生素:如有感染病因,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4.3 给予补液:补充病人体液,维持循环功能。
五、康复护理5.1 适当营养:给予病人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促进康复。
5.2 康复锻炼:根据病人的康复情况,进行适当的锻炼。
5.3 心理护理: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帮助其克服疾病带来的心理困扰。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及时有效地对病人进行救治,提高其生存率和康复率。
希望医护人员和家属们能够重视休克病人的护理工作,共同努力保障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6f2aa3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9.png)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一、引言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其特征是全身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细胞缺氧和器官功能衰竭。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医疗任务,需要快速、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的标准格式。
二、休克病人的急救1. 评估病情- 快速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和皮肤状况。
- 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
- 判断休克的类型,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
2. 给予氧气- 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
- 给予高浓度氧气,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3. 快速复苏-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快速输液,以纠正低血容量。
- 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液体类型,如晶体液、胶体液等。
- 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和尿量等指标,以评估复苏效果。
4. 控制出血- 对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及时控制出血源。
- 应用压迫止血、缝合伤口等方法,以减少血液丢失。
5. 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根据病人的血压和心率等指标,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以避免不良反应。
三、休克病人的护理1. 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指标。
- 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和疼痛程度。
2. 维持通畅的呼吸道- 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 如有需要,采取人工通气或气管插管等措施。
3. 保持体温稳定- 给予病人足够的保暖措施,以防止体温过低。
- 监测病人的体温,及时调整环境温度和给予退热药物。
4. 观察尿量和尿液情况- 监测病人的尿量和尿液情况,以评估肾脏功能和液体代谢情况。
- 如有需要,给予适当的利尿药物,以促进尿液排出。
5. 预防并发症- 预防感染的发生,保持病人周围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 防止压疮的发生,定期翻身和按摩病人的皮肤。
6. 提供心理支持- 给予病人和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感。
如何护理休克病人
![如何护理休克病人](https://img.taocdn.com/s3/m/fda9408b2e3f5727a4e96263.png)
如何护理休克病人肖姝(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400)休克是我们在平日里所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患者一旦发生休克,就会对生命造成威胁,是十分危急的时刻,需要及时的进行抢救。
在将病人抢救过来之后,身体是处于一个非常虚弱的状态,需要对病人进行相关的护理,对于休克病人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正确合理的护理方式可以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但是在这之前应该要充分的了解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法,那么休克病人该如何护理?本文将着重探讨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法,教你怎样去护理休克病人。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在手术之后,一定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这样做是为了让患者的呼吸通道不被阻塞,保持呼吸畅通,如果患者需要,则应该给患者带上氧气罩,提供氧气,维持血液循环,同时观察患者病情,随时做好详细的记录,将具体情况报告给医生。
二、给患者安排一个舒适的体位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适,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对患者采用去枕平卧或者是半坐卧位,同时适当的将下肢抬高三十度左右,这样做既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还能够减小对心脏的压迫,促进呼吸和下肢静脉的回流,帮助患者尽快从休克中恢复过来。
三、我们需要找出导致患者休克的原因,从根源上对致病因素进行隔离,让患者远离治病的因素,从而防止患者再次患病。
如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就应该让患者远离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从而引发休克。
四、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应该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观察,对病人作心理上的安抚。
患者在意识上是清醒的,面对突然的疾病,患者的心理会感到害怕和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导致休克的恶性循环,所以家属和医护人员要注意安抚患者,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心情的平和,这样才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尽快的恢复身体健康,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对患者言语要亲切,积极的跟患者解释病情的变化,用合适的言语来安慰患者,面对患者的询问,要耐心详细的进行解答,如果患者有任何要求,在合理的情况之下应该尽量满足。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719266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0.png)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失血等情况下。
休克病人因为血液循环不足,导致全身组织器官无法得到足够的氧供应,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至关重要。
一、急救措施:1. 确认休克病人:休克病人常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在发现病人症状时,应立即进行确认,以便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2. 呼叫急救人员:休克病人需要紧急救治,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专业的医疗援助。
3. 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病人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应确保其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头后仰、下颌抬高等措施。
4. 保持体温:休克病人体温常常下降,应尽量保持其体温,可以使用保温毯、加热设备等方法。
5. 控制出血:如果休克病人有明显的出血现象,应尽快控制出血,可以使用止血带、敷料等方法。
6. 给予氧气:休克病人缺氧严重,可以给予氧气吸入,以提供足够的氧供应。
7. 给予静脉输液:休克病人需要补充体液,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给予液体,以提高血容量和血压。
二、护理措施:1. 监测生命体征:休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应密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观察病情变化:休克病人的病情可能会发生变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给予营养支持:休克病人需要补充营养,但由于胃肠功能可能受损,应遵循医嘱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可以通过静脉或肠外途径给予营养。
4. 防止感染:休克病人的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生感染,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洗手和消毒措施,保持病人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5. 疼痛管理:休克病人常常伴有疼痛,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感。
6. 心理支持:休克病人往往处于危急状态,护理人员应给予病人和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提供安全、温暖的护理环境。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范本模板】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ba4c566a0116c175e0e486c.png)
休克的急救与护理休克是一种全身性严重反应,严重的创伤如骨折、撕裂伤以及烧伤,出血,剧痛以及细菌感染都可能引发休克。
休克时间过长,可进一步引起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一定要争分夺秒送院急救.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液分布性休克。
遇到休克病人,如能立即找出休克原因,予以有效的对症处置最为理想。
然而在紧急情况下,有一些病不能马上明确原因,立即采取措施,同时立即送院救治.1.尽量少搬动、少打扰病人,保持其安静。
2.松解病人衣领、裤带,使之平卧。
休克严重的头部应放低,脚稍予抬高。
但头部受伤、呼吸困难或有肺水肿者不宜采用此法,而应稍抬高头部.3.注意病人保暖,但不能过热.4.有时可给病人喂服姜糖水、浓茶等热饮料。
5.有肺水肿、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氧气吸入。
6.对某些明确原因的休克者,如外伤大出血,应立即用止血带结扎,但要注意定时放松,在转运中必须有明确标志,以免时间过久造成肢体坏死;骨折疼痛所致休克者,应固定患肢,并服用止痛药以止痛。
一:概念是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造成全身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引起一系列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二:何谓有效循环血量: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储存于肝、脾和淋巴窦中和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有效循环血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和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
三:试述中心静脉压及意义:是指右心房及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正常值5-12cmH2O之间。
将中心静脉压与血压结合观察,能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
四:早期休克的临床表现:病人表现精神兴奋、烦燥不安、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脉压差变小,每小时尿量少于30毫升。
五:如何能早期发现休克:首先应对存在有可能发生休克因素的病人提高警惕,加强观察。
观察中第一是看病人的面色、神态,如有可疑,第二步是触,触摸病人四肢末端皮肤并扪脉搏,第三步是测血压,如发现脉压减小应考虑有早期休克存在。
休克病人的护理重点
![休克病人的护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3cb87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9.png)
休克病人的护理重点
1、患者保持休克卧位,下肢抬高30度,让血液尽快回流到心脏。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让患者头偏向一侧,预防呕吐物阻塞气管。
3、建立两组静脉通路,便于抢救。
4、对于低体温的患者要注意保暖,对于高热的患者应给予物理降温,注意温度的变化。
5、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特别是血压,休克大多数会出现血压过低,根据休克的类型不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也不同,常见药物多巴胺或者去甲肾上腺素,但切记,去甲肾不能走外周血管,只能走CVC或者Picc,所以急诊休克最常用多巴胺,多巴胺记得避光使用。
6、观察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特别是尿量。
7、遵医嘱查血气分析,纠正酸碱失衡。
8、了解休克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新手护士可以了解下休克类型的分类,最常见的是低血容量性休克。
上面写的重点也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克病人的护理主讲人:万珊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则可发展为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病因和分类】引起休克的原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
根据休克的原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休克有不同的分类。
1.按休克的原因分类可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源性和过敏性休克。
(1)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聚集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
如:大血管破裂或脏器破裂出血或各种损伤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及血浆的同时丢失。
前者为失血性休克,后者为创伤性休克。
(2)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
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如: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又称内毒素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主要由于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
(4)神经源性休克:常由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性引起。
(5)过敏性休克:常由接触、进食或注射某些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药物、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2.按休克发生的始动因素分类休克的始动因素主要为血容量减少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心脏泵血功能严重障碍引起游戏循环血量下降和微循环流量减少;或由于大量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血管床容量扩大,血容量相当不足,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据此,又可将休克作如下分类:(1)低血容量性休克:始动因素是血容量减少。
快速大量失血、大面积烧伤所致的大量血浆丧失、大量出汗、严重腹泻或呕吐、内脏器官破裂等引起的大量血液或体液的急剧丧失都可引起血容量急剧减少而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2)心源性休克:始动环节是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心输出量急剧减少。
常见于大范围心肌梗死,也可由严重的心肌弥漫性病变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引起。
(3)心外阻塞性休克:始动因素是心外阻塞性疾病引起的心脏后负荷增加。
常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肺动脉高压等导致的心脏功能不全。
(4)分布性休克:始动因素是外周血管扩张所致的血容量扩大。
病人血容量和心泵功能可能正常,但由于广泛的小血管扩张和血管床扩大,大量血液淤积在外周微血管中而使回心血量减少,引起血管扩张的因素包括感染、过敏、中毒、脑损伤等。
3.按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1)低排高阻型休克:又称低动力型休克,其血流动力学特点是外周血管收缩致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心输出量减少。
由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皮肤温度降低,故又称为冷休克。
低血容量性、心源性、创伤性和大多数感染性休克均属此类,临床上最常见。
(2)高排低阻型休克:又称高动力型休克,其血流动力学特点是外周血管扩张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输出量正常或增加。
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使皮肤温度升高,故又称为暖休克。
部分感染性休克属于此类。
【病理生理】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和组织灌注不足,以及由此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代谢改变及继发性损害是各类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1.微循环障碍根据微循环障碍的不同阶段和病理生理特点可分为三期。
(1)微循环收缩期:又称缺血缺氧期。
当机体有效血量锐减时,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刺激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血管舒缩中枢加压反射,交感-肾上腺轴兴奋,引起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及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等反应,使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并选择性地使外周小血管和内脏小血管、微血管平滑肌收缩,以保证重要的脏器供血。
由于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动静脉短路和直接通路开放,增加了回心血量。
故又称此期为休克代偿期。
(2)微循环扩张期:又称为淤血缺氧期。
若休克发展,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流量继续减少,组织因严重缺氧而处于缺氧代谢状态,大量酸性代谢产物聚集,使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松弛,而后括约肌由于对酸性物质耐受力较强而仍处于松弛状态,是大量血液淤滞于毛细血管,引起管内静水压升高及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至第三间隙,血液收缩,血液粘稠致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血压下降,重要内脏器官灌注不足,休克进入抑制器。
(3)微循环衰竭期:又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期。
由于血液收缩、粘稠度增加,加之酸性环境中的血液高凝状态,红细胞与血小板易发生凝集而在血管内形成微血栓,甚至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2.代谢改变休克引起的应激状态使儿茶酚胺大量释放,促进高血糖素生成并抑制胰岛素分泌,以加速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同时刺激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血糖水平升高。
血容量降低,促使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通过肾使水、钠潴留,以保证有效血容量。
3.内脏器官的继发损伤由于持续的缺血、缺氧,细胞可发生变性、坏死,导致内脏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若2个或2个以上重要器官或系统同时发生器官功能衰竭,称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是休克病人的主要死因。
(1)肺:低灌注和缺氧可损伤肺毛细血管和肺泡上皮细胞。
内皮细胞损伤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肺间质水肿;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可使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减少、肺泡表面张力升高,继发肺泡萎陷而引起肺不张,进而出现氧弥散障碍,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病人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缺氧,故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肾:休克时儿茶酚胺、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和肾滤过率降低,导致水、钠潴留,尿量减少。
此时,神内血流重新分布并主要转向髓质,致肾皮质血流锐减,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坏死,引起急性肾衰竭。
(3)心:由于代偿,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或舒张压降低,冠状动脉灌流量减少,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受损。
一旦心肌微循环内血栓形成,可引起局灶性心肌坏死和心力衰竭。
此外,休克时的缺血缺氧、酸中毒以及高血钾等均可加重心肌功能的损害。
(4)脑:休克晚期,由于持续性的血压下降,脑灌注压和血流量下降可引起脑缺氧并丧失对脑血流的调节作用。
毛细血管周围胶质细胞肿胀、血管通透性升高致血浆外渗可引起继发性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5)肝:肝灌注障碍使单核-吞噬细胞受损,导致肝解毒及代谢功能减弱并加重代谢紊乱及酸中毒。
由于干细胞缺血、缺氧及肝血窦及中央静脉内微血栓形成,肝小叶中心区可发生坏死而引起肝功能障碍,病人可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等,严重时出现肝性脑病和肝衰竭。
(6)胃肠道:缺血、缺氧可使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受损,并发急性胃粘膜糜烂、应激性溃疡或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表现】因休克的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的病程演变过程为:休克前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
1.休克前期失血量低于20%。
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交感-肾上腺轴兴奋,病人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增快,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但脉压缩小,尿量正常或减少。
若处理及时休克可很快得以纠正,否则,病情继续发展,很快进入休克期。
2.休克期机体失血量达20%-40%。
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黏膜发绀或花斑、四肢湿冷、脉搏细数(大于120次/分),呼吸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尿量减少;浅静脉萎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症状。
3.休克后期机体失血量超过40%。
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甚至出现瘀点、瘀斑,四肢厥冷、脉搏微弱、血压测不出,呼吸微弱或不规则,体温不升,无尿,并发DIC者,可出现鼻腔、牙龈、内脏出血等。
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虽给与吸氧仍不能改善者,提示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此期病人常继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辅助检查】血、尿和粪常规、生化、凝血机制和血气分析检查等可了解病人全身和各脏器功能状况。
中心静脉压测定有助判断循环容量和心功能。
【处理原则】尽早去除病因,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恢复组织灌注,增加心肌功能,恢复正常代谢和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原则是补充血容量和积极处理原发病、防止出血。
感染性休克,应首先进行病因治疗,原则是在抗休克同时抗感染。
1.急救包括积极处理引起休克的原发伤、病。
(1)处理原发伤、病:包括创伤处包扎、固定、制动和控制大出血。
(2)保持呼吸道通畅:为病人松解领扣等,解除气道压迫;使头部仰伸,清除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早期以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增加动脉血氧含量,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严重呼吸困难者,可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以呼吸机人工辅助呼吸。
(3)取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
(4)其他:注意保暖,必要时应用镇痛剂等。
2.补充血容量是治疗休克最基本和首要措施,原则是及时、快速、足量。
输液种类主要两种:晶体液和胶体液。
一般先输入扩容作用迅速的晶体液,再输入扩容作用持久的胶体液,必要时进行成分输血或输入新鲜全血。
3.积极处理原发病由外科疾病引起的休克,多存在需手术处理原发病变。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处理酸中毒的根本措施是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适时或适量地给予碱性药物。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辅助扩容治疗。
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既能迅速提升血压,又能改善心脏、脑血管、肾和肠道等内脏器官的组织灌注。
6.改善微循环休克发展到DIC阶段,需应用肝素抗凝治疗,用量为1.0mg/kg,每6小时一次,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可使用抗纤溶药。
7.控制感染包括处理原发感染灶和应用抗菌药。
原发感染灶的存在是引起休克的主要原因,赢尽早处理才能彻底纠正休克和巩固疗效。
8.应用皮质类固醇对于严重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病人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
【护理评估】1.健康史的相关因素了解休克的各种原因,如有无腹痛和发热,有无严重烧伤、损伤或感染等引起的大量失血或失液,病人受伤或发病后的救治情况。
2.身体评估(1)全身a.意识和表情:病人有无呈兴奋或烦躁不安状态,有无表情淡漠,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对刺激有无反应。
b.生命体征:1.血压:病人的血压和脉压是否正常。
2.脉搏:休克早起的脉率增快,加重时脉细弱。
3.呼吸:呼吸次数和节律,有无呼吸急促、变浅、不规则;呼吸增至30次每分或8次每分以下表示病情危重。
4.体温:病人体温是否偏低或高热。
多数病人体温偏低,感染性休克病人有高热。
c.皮肤色泽和温度:病人皮肤和口唇粘膜有无苍白、发绀、呈花斑状、四肢湿冷或干燥潮红、手足温暖。
补充血容量后四肢有无转暖、皮肤变干燥。
d.尿量:是反应肾血流灌注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若病人尿量少于25ml/h,表明血容量不足。
尿量大于30ml/h时,表示休克有改善。
(2)局部:有无骨骼、肌和皮肤、软组织的损伤,有无局部出血及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