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高一语文《致橡树》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本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致橡树》内涵的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地位和重要性《致橡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必修内容,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范围;通过对这一节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关于舒婷关于朦胧诗的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意象概念、象征手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3、教学目标根据《致橡树》一课的教学大纲及它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加深对当代诗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难点: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5、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诵读感悟法、探究式阅读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
这一节属于意象比较强的一节课,因此首先我布置学生预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划上着重号,在上课开始时通过放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别同学单独读等方式使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学习方法;运用设问、反问、疑问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可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对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探索,在此时教师再稍作一点点启发、点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
舒婷致橡树优秀教案
【 - 高中作文】【篇一】舒婷致橡树优秀教案《致橡树》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一、教学目标:1、了解朦胧诗特点。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导语: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艾青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板书:课题、作者)三、设疑: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1、师简介作者(结合课文注释①):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板书)。
2、引出“朦胧诗”概念(板书:第一教学目标),师生同看投影片: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四、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1、师朗诵全诗,配乐《海边的阿狄丽娜》(或听录音)2、请同学就所学知识浅谈:什么是爱情?3、师略论爱情(深情地):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而有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是啊,爱情啊,你到底姓什么?五、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板书:木棉的自白)1、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⑴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
⑵请同学讨论归结: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⑶师分析、明确:a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致橡树教案设计]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设计]致橡树教案致橡树教案篇1:致橡树优秀教案第一篇:致橡树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略诗歌情感;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
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
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夸姣,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含糊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量鉴赏。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末我们首先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生:木棉和橡树师:对,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的爱的倾诉(板书)。
如果整首诗歌可以分为两个部份,同学们认为从哪里分开最合适?生:这些都还不够。
师:对,那末我们看第一节浮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 对了,“不”,那就说明诗人对这些爱情形式采取的是一种否定或者不认同的态度。
舒婷《致橡树》(教案)
舒婷《致橡树》(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了解舒婷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探讨《致橡树》的创作年代及其历史背景。
1.2 作者简介介绍舒婷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分析舒婷的创作风格及其对现代诗歌的贡献。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致橡树》的诗歌结构,包括诗节、韵律、节奏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结构表达情感和意象。
2.2 诗歌意象与主题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橡树、木棉等。
探讨诗歌主题,如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等。
第三章:诗歌语言特色3.1 词语选择与运用分析诗歌中关键词语的选择与运用,如“橡树”、“木棉”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词语的选择表达情感和意象。
3.2 修辞手法与效果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探讨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第四章:诗歌情感表达4.1 诗人情感分析分析诗人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热爱、敬畏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个人情感。
4.2 读者情感共鸣探讨读者如何通过阅读诗歌产生情感共鸣。
分析诗歌对读者的情感启发和影响。
第五章:教学活动与讨论5.1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朗读、讨论、写作等。
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方式。
5.2 课堂讨论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
引导学生反思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第六章:诗歌创作手法分析6.1 对比手法分析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橡树与木棉的对比。
探讨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6.2 象征手法分析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如橡树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探讨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意义和影响。
第七章:诗歌与文化价值7.1 诗歌与时代背景探讨《致橡树》诗歌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分析诗歌如何反映时代精神和价值观。
7.2 诗歌的影响力分析《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探讨诗歌对后世文学和文化的影响。
第八章:诗歌解读与欣赏8.1 诗歌解读方法介绍诗歌解读的方法和技巧,如关注诗歌的语言、形式和意象等。
致橡树公布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致橡树公布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导语: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提出了自己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铿锵有力的发出了中国女性独立的宣言。
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和优美形象的语言相结合,使这首诗具有了极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在这首诗,舒婷既表达了她对爱情的追求,也表达了对平等独立的人格的追求,她在追求比生命还要宝贵的爱情当中,尚且不能丧失人格!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致橡树公布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致橡树公布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通过反复朗诵,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二、通过度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明白得。
二、教学步骤:一、导入: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咱们领略了巨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穆旦的赤子情怀,而此刻,咱们将与一株漂亮的木棉重逢,倾听一名不一般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作者介绍: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今世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闻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想念》《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或许》等。
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制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令人取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4、分析课文:(1) 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究竟是什么呢?让咱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告白。
(先听录音,再订正读音,再请同窗们齐读。
)(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什么缘故?让咱们先听听漂亮的木棉树的回答吧!她说:爱情不该该是如此的。
①教师范读。
②分析:A、第一,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知足自己的虚荣心(夸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悍然不顾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高攀”的爱情。
《致橡树》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致橡树》教学设计《致橡树》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致橡树》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橡树》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新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3、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评判诗中表白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直观效果,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
2、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3、指导学生把握同类诗歌的特点和写法,学会鉴赏比较。
课时安排:一课时资料来源:电子声像材料(VCD光盘等)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爱情主题的课文,视为禁区,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
展示课题:致橡树问: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同学回答,老师展示动画投影:木棉致橡树问:既然是木棉致橡树,那么,木棉又向橡树说了什么呢?电脑投影,配乐朗诵全诗(《梁山泊与祝英台—共读》)问:刚才我们已在《梁山泊与祝英台》的优美旋律中领略了《致橡树》一诗,木棉所表白的,有哪些层次?全诗首尾一致吗?答:木棉不愿做: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电脑投影:痴情的鸟(配鸟鸣)-泉源(配流水声)-险峰-日光–春雨问:难道这些有什么不好吗?木棉为什么要否定它们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答:攀援、炫耀;痴情、单调;送来、慰藉;增加、衬托;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诗人反对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即是攀附型痴恋型奉献型因为这些是感情的单向奉献,而并非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其思想根源是什么?封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展示上述内容的板书投影--板书1补充:诗歌《椰子树是什么?》电脑投影:诗歌《椰子树是什么?》有人说/它像芭蕉/还有人说/它像棕榈/我说/椰子树什么也不像/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因为/太像别人就会失掉自己问:有一部电影《女人不是月亮》,其意思是什么?还有哪些文学及影视作品也揭示了同样的主题?回答:易卜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此外,“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结构完整吗?怎样补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结并播放投影: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总结:全诗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诗人采取“破”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引出诗的下半部分,即——立: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展示投影:并肩的树。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致橡树》。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形式、意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橡树的崇敬之情,培养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心。
(2)树立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二、教学重点1. 诗歌《致橡树》的象征意义。
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3. 诗歌朗读与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 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舒婷及诗歌《致橡树》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小组代表汇报诗歌的象征意义。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橡树、木棉等。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橡树象征坚定信念,木棉象征爱情等。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情感,体会诗人的崇敬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3)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致橡树》。
2. 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观后感,不少于2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中“坚定信念”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诗歌背诵、观后感写作和对诗歌象征手法的理解运用。
《致橡树》优秀教案(精选7篇)
《致橡树》优秀教案《致橡树》优秀教案(精选7篇)《致橡树》优秀教案篇1一、导语: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
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
(板书课题、作者)二、教师简介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2.指名读。
(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3.齐读。
(教师板书重点字词)五、教师提问: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生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3.解读第一层:(1)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①攀援的凌霄花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夫贵妻荣。
致橡树教案6篇
致橡树教案6篇致橡树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懂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就这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2感受到工程师与工人身上高尚的情操。
3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能想出具体的操作方法付诸以行动。
教学重点:能从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到工人与工程师的高尚情操教学难点:能从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到工人与工程师的高尚情操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下面这文章写的就是人与树的故事。
读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
2、揭题:《路旁的橡树》二、自学课文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它的命运究竟是如何的?2、反馈:①出示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a、请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脑海中出现一棵怎样的树?b、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想,这棵橡树会有多大的年龄,究竟对于我们的生存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②这棵橡树将要遭遇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内容简要交流一下。
③最终这棵橡树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而被砍掉了吗?请结合文中的内容说一说。
三、品读具体语句体会人物心情。
1、本该为了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而要被砍掉的一棵橡树为什么最终被保存下来,而那条沟通两座城市之间的那条道路却因此而拐了一个弯呢?请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到底是谁救了这棵橡树?划出相关的句子。
2、反馈①工程师救了橡树a、出示句子: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
”他轻声地说。
请你想像一下,这里的“谁”会指哪些人?为什么?b、是不是工程师一开始就决定把这棵橡树保留下来呢?出示句子:他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工程师说。
试着想像:如果你就是当时的那位工程师,你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②工人救了像树理由:a、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2、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
二、教学步骤:1、导入: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穆旦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2、作者介绍: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思念》《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
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4、分析课文:(1) 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先听录音,再订正读音,再请同学们齐读。
)(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她说:爱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①老师范读。
②分析: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
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
课文中有三个字:“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B、其次,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课文中也有三个字,“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
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致橡树教案优秀6篇
致橡树教案优秀6篇教学课时:篇一1个课时教学重点:篇二1、理解诗的主题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语文《致橡树》教案篇三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1、《致橡树》的主题思想(诗歌表现出来的爱情观)。
2、《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特别是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具录音机教学方法诵读指导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
《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二、《致橡树》是一首怎样的诗?解析:《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倾。
诗的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而她所爱的对象则是一株橡树。
“致橡树”是“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倾诉。
在这真挚诚恳的倾诉中,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热烈追求,否定了传统的完全依附性和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抒发了一位自尊而向往独立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心声,表现了诗人对爱的理解和信念。
三、《致橡树》是怎样否定传统的爱情观的?解析: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首先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否定了完全依附性的爱情观。
“攀援的凌霄花。
对于“高枝”,“痴情的鸟儿”对于绿阴,都是依附性的。
它们离了高枝和绿阴则无处安身。
语文《致橡树》教案
语文《致橡树》教案语文《致橡树》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致橡树》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致橡树》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和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教学难点:象征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它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比翼双飞,是“两情若是久长时,有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忠贞不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那么,当代女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致橡树》。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1、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2、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3、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1、诗人否定什么样的爱情观?那些意象可以看出?诗人批驳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诗人看来,爱情不是向一方攀附,也不是单方面的痴恋,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
意象: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2、诗人肯定什么样的爱情观?那些意象可以看出?诗人追求高尚、进步的爱情观,即必须在相知相恋相依,相互平等,互相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
意象:“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致橡树教案致橡树教案(一):《致橡树》教案(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朦胧诗特点。
2、树立正确的感情观。
二、导语: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艾青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感情宣言致橡树。
(板书:课题、作者)三、设疑: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样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感情宣言呢1、师简介作者(结合课文注释①):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板书)。
2、引出“朦胧诗”概念(板书:第一教学目标),师生同看投影片: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资料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四、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感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1、师朗诵全诗,配乐《海边的阿狄丽娜》(或听录音)2、请同学就所学知识浅谈:什么是感情3、师略论感情(深情地):有人说,感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感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感情使人欢乐,感情令人痛苦,感情给人力量,感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感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感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感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感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感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而有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感情啊,你姓什么》!是啊,感情啊,你到底姓什么五、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板书:木棉的自白)1、她说:爱不就应是这样的⑴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
⑵请同学讨论归结:作者否定了哪几种感情观为什么⑶师分析、明确: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感情。
致橡树教案优秀8篇
致橡树教案优秀8篇致橡树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教学重点:1.理解诗的主题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课时:1个课时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5.学生齐读课文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诗中的意象很多,请你从中找出作者反对、批评的意象有哪些?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对、批评它们呢?提示: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
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
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
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
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致橡树》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致橡树》的教学设计《致橡树》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橡树》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橡树》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美读、美感、美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
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
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考鉴赏。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生:木棉和橡树师:对,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的爱的倾诉(板书)。
致橡树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版
致橡树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版导语:《致橡树》是现代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经典诗歌,以橡树向恋人传达爱意为主题。
本节课将通过诗歌赏析、情感交流和创作实践,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寓意,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一、诗歌赏析1. 热身活动:教师放映《致橡树》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听诗,感受诗歌的魅力,并自主进行联想、想象。
2. 诗歌解读:在学生的发言基础上,结合诗歌文字与情感,教师简要解读《致橡树》的寓意和情感表达。
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隐喻、比喻手法,以及诗人借由橡树向恋人传递爱情的真挚之情。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诗句或段落进行解读,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句的含义。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思想碰撞,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二、情感交流1. 观看微电影:播放与《致橡树》相呼应的微电影,并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影片中所传达的情感。
学生可以用词语、形象等多种方式表达观影感受。
2. 分组讨论:让学生重新回到小组,用五至八分钟分享他们对微电影的感受和情绪。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小组共同的感受呈现给全班。
3. 班级分享:邀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人对同一影片的不同理解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和包容心态。
三、创作实践1. 素材收集: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自己所钟爱的事物,并收集与所钟爱事物相关的词语、形象等素材。
鼓励学生多采集真实而有感情的素材。
2. 创作指导:以《致橡树》为模板,指导学生将自己所钟爱的事物作为创作对象,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内心真挚的情感。
教师提供创作模板和创作技巧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特点。
3. 作品展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完成创作,并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内。
鼓励学生主动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对《致橡树》的情感表达和寓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通过创作实践,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致橡树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
致橡树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导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致橡树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欢迎阅读参考!致橡树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2、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
二、教学步骤:1、导入: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穆旦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2、作者介绍: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思念》《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
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4、分析课文:(1) 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先听录音,再订正读音,再请同学们齐读。
)(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她说:爱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①老师范读。
②分析: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
致橡树教案最优详案 致橡树优质课教案
致橡树教案最优详案致橡树优质课教案教案一:《致橡树》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致橡树》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珍惜和对爱情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作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欣赏:《致橡树》2.课文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意境描绘3.写作训练:写一篇以橡树为主题的作文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放映一段关于橡树的视频或展示一幅橡树的图片,让学生对橡树有初步的印象,并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你们见过橡树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你们对橡树有什么了解?2.诗歌欣赏(15分钟)教师给学生朗读《致橡树》,引导学生跟读,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课文分析(20分钟)(1)情感表达教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讨论:诗人在《致橡树》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我们从诗中如何理解作者和橡树之间的关系?(2)意境描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境描绘,让学生分别找出诗歌中的“浩荡”、“瘦弱”、“月光”、“绿荫”等描写方式,并解释这些描写方式对诗歌整体意境的表达有何作用。
4.写作训练(30分钟)教师给学生讲解作文的写作结构和要素,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内容以橡树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可以选择叙述橡树的生长过程、描写自己与橡树的感情、抒发对橡树的赞美等不同角度进行写作。
5.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将自己写的作文整理好,下节课进行课堂展示。
四、教学反思:《致橡树》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通过教学,学生对橡树这一自然界的伟大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通过写作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思维。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延伸:1. 课后延伸阅读:要求学生选读其他有关橡树的文学作品或科普资料,扩展对橡树的了解,并在下一堂课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 制作橡树手工:学生可以利用一些材料如纸板、颜料、线等制作一个小型橡树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橡树的形态和特点。
《致橡树》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致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并理解《致橡树》这首现代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感悟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与爱情的理解和体验,促使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对《致橡树》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深入探究诗歌的主题和寓意。
2. 发展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打印或复印《致橡树》的原文,每人一份。
2. 预备一些关于自然与爱情的图片或实物。
3. 准备一些相关的诗歌鉴赏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 - 自然与爱情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展示相关的图片或实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学习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致橡树》,清晰地阐述诗中的情节和情感。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含蓄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自由发挥个人想象,探讨作者的表达意图。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研读诗歌,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a. 诗歌中的“橡树”指代什么?有何象征意义?b. 诗中的爱情是什么样的?为何用橡树喻示?c.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d. 诗歌给你的感触是什么?4. 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就自己的爱情或对自然的感受,写下一段表达自己情感的文字。
5. 诗歌鉴赏学生分析并欣赏其他现代诗歌,与《致橡树》进行对比与感悟。
六、巩固与拓展1. 假设你是诗中的橡树,你是怎样感受到作者的爱情的?用一段话描述你的心理活动。
2. 阅读其他现代诗歌,选择一首与《致橡树》主题相关的诗歌,进行鉴赏与解读。
七、课堂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致橡树》中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让学生发表个人体会和观点。
八、作业布置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橡树》教案
教学过程三、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
2.听录音
3.齐读课文(配乐)
四、初读课文,交流体会
1.大家在朗读诗歌时会发
现诗中有三个人称代词,
是哪三个,他们在诗中具
体指什么?
明确:一个人称代词是“
你”,另一个是“我”,
我们。
2、他们分别指什么?
明确:“你”指“橡树”,“我”
指“木棉”。
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
起。
3.本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
路是什么?
明确:先破后立,先否定
传统世俗的爱情观,再抒
发作者的爱情观。
分界线
是“不,这些都还不够”。
五、再读课文,分析意象
1.齐读第一部分,找出意
象。
明确:
凌霄花、鸟儿、泉源、险
峰、日光、春雨。
2.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
凌霄花:借高枝炫耀自己,
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
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
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
朗读课文
了解内容
找出回答
思考回答
齐读第一部分
找出意象
根据诗句分析意象
特点
把握诗歌内容
明确诗题
把握先破后立的结构
迅速提取信息
把握意象特点
教学过程鸟儿:为对方营造的绿阴
重复单调的歌曲,是极力
攀附和只知依附的单方痴
恋。
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
藉
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
托你的威仪。
是不计代价
的给予的,还有日光和春
雨也是只知道贡献的,牺
牲自我的精神。
3.那作者否定了世俗的爱
情观后,提出了什么样的
观点呢?看第二部分。
明确:独立(的人格)、
平等的(地位)。
相互依存,紧密结合
双方默契,互相尊重
同甘共苦,独立相依
六、三读课文,分析形象
1.橡树是什么形象?找出
相应诗句
明确:
坚毅、刚强、敏锐、有力。
“你有你的……像戟”
2.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
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
3.木棉是什么形象?找出
相应诗句
明确:
美丽、温暖、热烈、真挚
、柔韧、感情丰富。
“我有我的……火炬”
4. 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象征女性的阴柔之
美。
根据诗句分析意象
特点
齐读第二部分
根据诗句交流回答
根据诗句分析橡树
和木棉的形象
把握意象特点
把握内容
把握诗人爱情观
分析意象
把握橡树和木棉的象
征意义
教学过程 5、如何理解“像沉重的
叹息?”
明确:结合古代、现代女
性的地位和命运分析
6.如何理解“爱,不仅爱你
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
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明确:可以是男性事业、
理想、民族、国家等的坚
持
7.为什么要用橡树和木棉
来作为男性和女性的象征
?
明确:它们都是常绿的乔
木,同样生活在热带地区
,却又各有自己独立的特
点。
8.如何才能做到爱情中平
等、独立的关系?
首先学习文化知识、不断
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
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
大树,有自己的事业,有
谋生的能力,不依附于他
人。
七、作业
将你心中的爱情写成一首
诗歌。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讨论回答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树立正确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