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混合模式抠图法
抠图攻略——扣出白色孔雀(色相饱和度和通道)

抠图攻略——扣出白色孔雀(色相饱和度和通道)教学重点:对色相饱和度的调整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教学难点:滤色混合模式的理解、色相饱和度调整对颜色的不同影响、通道转为图像的思想阻力突破、本实例独创之处:突破抠图思想局限,将通道做为最终制作结果用于合成,素材本身只是一个辅助图像完成图片效果详细的做图步骤:分析:为了保证最终图像的清晰,我们需要把图像放大,在完成抠图之后再把图像缩小回原始大小。
注意这里的“放大”不是用放大镜工具放大观看,而是将图像整体放大。
(利用色相饱和度的原理:这是因为纯白色和纯黑色在调整色相和饱和度时是没有变化的,只有同时调整了明度,才可以将白色和黑色进行颜色变化,越是接近纯白色和纯黑色的颜色,越具有这样的特点。
我们正是通过这一步操作,将白色的羽毛与黄色的背景明显区分开来。
方便下一步的操作。
(明度为零时,白色和黑色的东西基本没有颜色的变化)至于为什么要把背景变成绿色的,并要提高饱和度呢?这与我们的颜色混合模式有关。
我们这个图像是RGB颜色,我们只要把背景变成红、绿、蓝中任意一个原色,就可以把草地背景在相应的颜色通道最亮化,从而在另外两个通道中暗化。
同样的,提高饱和度可以将黄色的杂草在原色通道中更加亮化,在另外的通道中暗化,白色在任何通道里都是白色显示,所以这样一调色,就会有通道出现羽毛与背景的最大程度分离,方便我们下一步的细致修理。
操作步骤:1、打开白色孔雀的图片,复制一张原图,然后隐藏。
(备份)2、选中图层—选中图像”-“图像大小”命令放大,将单位改为百分比,勾选“约束比例”,把图像宽高都设置为原来的400%,单击好,图像被放大3、使用“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命令,将颜色进行调整,把黄色的草地变为绿色的。
同时将颜色饱和度提高。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使用了色相饱和度命令之后,白色部分的变化最小,而背景却有了巨大的变化。
(色相+45,饱和度+49明度0)4、经过这样的调整之后,在蓝色通道中,黑白最为分明,就用这个通道来制作吧。
用图层混合模式抠图

原图:
效果图:
风景背景图:
截图(只有几个图层哦,貌似不难的)
第一步复制一个背景副本图层后,将风景底图拖到最上面,然后柔光
第二步盖印图层(alt+ctrl+shift+e),起名为盖印图层1,然后点掉前面的眼睛。
在风景底图图层将柔光改为叠加,然后ctrl+l 调出色阶工具,
将中间滑块向左拉到约2.40,以减少对比度。
第三步盖印图层(起名为盖印图层2),并将其拖到最上面,点出盖印图层1的眼睛,对盖印图层2采用叠加模式后,调出色阶工具,将中间滑块向左拉到约2.0,同样是降低对比度。
第四步将背景副本拖放到最上面,建立黑色蒙版(alt+鼠标点击添加蒙版按钮)
第五步按D键,将前景色设置为黑色,然后点击橡皮擦工具,画笔大小约22像素,不透明度约20%,放大图像N倍,擦涂人物,使原始人物清晰显露,
不要担心在擦头发时会将原始底图的灰色擦出来,先不管它,只需将人物及主要毛发擦出来就行了。
擦完后,按X键,调整前景色为白色,橡皮擦22像素还原被
刚才擦涂失误的稍大的地方。
最后一步 22像素橡皮擦是针对大的地方擦涂,对肩膀部位建议用0像素多边形套索工具沿着边缘做选区恢复。
而头发之间细节很多的地方,强烈建议将图层放至更大,
画笔缩小到4像素,涂抹掉原始图的灰色。
这个是本练习帖收工时最细致的活,当然也不要担心会把头发擦掉,无论怎么擦,人物的发丝是无损失的。
这个练习算是抠图的反向思维方法,正如其他方法一样,不可能包打天下,所以请您掌握此法后能够举一反三。
最终效果!。
RGB颜色通道抠图(图层蒙版、图层混合模式—影子)

第五讲、RGB颜色通道在抠图中的作用•打开方式:•①菜单——窗口——通道;•②或者在图层调版里点击通道选项栏。
•原理:要抠出的主体在它的某个颜色通道里与背景有很大的黑白差别。
通道(蒙版)中白色就是选区;蒙版中白色就是选区(黑色为遮挡)。
•用途:•①选出这种通道图像,将其粘贴到图层蒙版上,修正后做出选区。
•②复制这种通道图像,修正后做出选区将其用到图层上。
•这正应验了那句话——通道就是选区。
实例:借用通道抠出纸墙前面的少女,换成黄叶背景。
•步骤一•将少女作为背景,黄叶作为图层1,采用线性叠加混合。
•这一步骤仅仅为了得到少女在黄叶背景下的阴影。
这是因为如果将少女在纸墙上的阴影抠出来放到黄叶上会很不协调。
•步骤二•复制少女背景作为顶部图层,并添加图层蒙版。
•这一步是为了对少女抠图做准备。
•步骤三•打开顶部图层的RGB 通道,比较3个灰度图像后,发现蓝通道图像中少女与背景黑白反差最大,于是,全选(Ctrl+A)并复制(Ctrl+C)蓝通道图像。
•(注意:Ctrl+C是复制到剪贴板,这与复制图层Ctrl+J不同)。
•步骤四•返回图层调版,将顶部图层蒙版打开成大图(Alt+点击蒙版缩略图),将蓝通道灰度图像粘贴(Ctrl+V)到蒙版。
•这样的蒙版还不能令人满意(这时的蒙版就是上图)。
•步骤五•使用曲线(或色阶)上的设置黑场和白场来改善蒙版(使黑白更加分明)。
•黑场点和白场点越靠近,主体与背景的黑白反差越大,但与背景灰度相似的主体部分会被设错,而且主体边缘变得粗糙。
黑场点和白场点离得远,修正蒙版的工作量变大。
总之,要反复试验,以得到最佳效果。
•注:此步可以对蒙版分区进行,后再合并蒙版。
以免边缘损失过多。
•步骤六•再反相(Ctrl+i)使主体变成白色,背景变成黑色(蒙版中白色才是选区)。
•用画笔工具对主体做描黑修正,背景做描白修正。
•为了使主体边缘与背景更好的融合,可以在边缘使用羽化甚至使用模糊工具。
•PHOTOSHP CS3新增了专门处理图层蒙版边缘的功能,可以设置调整宽度、对比度、羽化、平滑等都可以做修正,非常管用。
用PS图层混合模式和通道为渐变色图像抠图

用PS图层混合模式和通道为渐变色图像抠图
现在我们想要将标志中黄色的背景去除,因为有渐变色,所以看起来不太好处理。
这里我们介绍一种新方法:先利用Photoshop的图层混合模式和色阶调整,再通过通道创建选区,之后填充颜色。
原标志图最终效果
首先在标志图层下方建立一个色彩填充层,填充的颜色选择标志色彩最浓的区域(如下图)。
然后将标志层的混合方式改为“变暗(Darken)”。
背景变为深色,用信息面板(Info)察看背景颜色,还不是纯黑色(纯黑的RGB值均为0)。
建立一个色阶(Level)调整层,使用右下角三个吸管的第一个,在背景上点一下,这代表将原先的背景色强行改变为纯黑。
再用信息面板看一下,背景已经是纯黑的了。
将蓝色通道作为选区载入(按住Ctrl点击蓝色通道即可)。
再利用这个选区建立一个色彩填充层,就完成了。
选择色彩范围 轻松抠图实现分层

选择色彩范围:轻松抠图实现分层在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处理时,抠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抠图的目的是将图像中的某一部分与背景分离开来,以便在后续的编辑过程中进行独立的处理。
在过去,抠图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现在,借助于PhotoShop软件中选择色彩范围功能的运用,抠图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选择色彩范围是一种基于色彩差异的选择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选择特定的颜色区域。
下面来详细介绍如何使用该功能来实现抠图,并最终实现分层效果。
首先,打开PhotoShop软件,并导入需要进行抠图的图像。
接下来,在工具栏中选择"选择"工具(通常是一个小箭头图标,也可以按键盘上的"Ctrl" + "A"来选择)。
然后,在选项栏中选择"选择色彩范围"工具(可通过点击工具栏上的下拉箭头来找到)。
当工具被选中后,鼠标移到图像上,并点击其中的一个色彩。
这时,软件会根据该色彩为基准,选中与之相近的色彩区域。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选项栏中的"容差"值来控制色彩的相似范围。
较低的容差值会选择更接近于基准色彩的区域,而较高的容差值则会选择更广泛的相似色彩。
当我们点击选择色彩范围后,软件会在图像上显示选中的区域,同时,在图层面板中会创建一个与选区对应的新图层。
这样,我们就可以对选中的图像进行独立的处理了。
在抠图完成后,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图层的透明度、混合模式等属性,将其与背景进行融合,从而实现分层效果。
此外,我们还可以添加或修改其他图层,为图像增加更多的效果和细节。
需要提醒的是,选择色彩范围功能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况的万能工具。
在某些复杂的场景下,如图像中存在大量的彩色杂乱背景或过渡色彩的区域时,该功能可能无法准确地选中我们需要的区域。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选择工具或透明蒙版等方式来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修正。
总结而言,选择色彩范围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抠图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选中需要分离的图像部分,并为其创建独立的图层,实现分层效果。
图层混合模式在抠图中的应用(抠婚纱)

婚纱新娘上广告
• 在广告背景之上复制4个新娘的图层,对顶部的图层3用快 速蒙板抠新娘的不透明部分。 • 快速蒙板选 项为“所选 图层”,70 %颜色不透 明度,用合 适画笔涂满 新娘的不透 明部分。
婚纱新娘上广告
• • • • 返回标准编辑模式,使新娘的不透明部分成为选区。 操作菜单:“选择”—“反向”; 操作菜单:“编辑”——“清除”。 顶层图层3新娘不透明部分便可抠出。
婚纱新娘上广告
• 用同样的方法抠出图层2包含全部婚纱的新娘 • 用图层2的选区,再抠出下层图层3、图层1的包含全部婚 纱的新娘。当然也可以直接复制抠出婚纱后的图层2。
婚纱新娘上广告
• 很多人认为,婚纱与背景最好的混合模式是“滤色”,其 实不尽然。像本例这种很薄的婚纱,采用“滤色”混合后 会发白,褶皱消失殆尽,不信你可以试试。 • 我们反其道行之,采用与“滤色”功能相反的“正片叠底” 图层混合模式,我用两个“正片叠底”中间加“浅色”, 边调整不透明度边观察效果。
图层混合模式抠婚纱
• 不少PS迷拿抠婚纱来检验抠图水平,方法也是繁多,但利 用图层混合模式抠婚纱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 方法概述: • 1、新背景画面作为最下面的背景图层,婚纱新娘图层放 在上面; • 2、如果新娘的半透明婚纱有原来的背景痕迹,可以用图 章、污点清除等工具先去掉,但不要破坏婚纱的皱褶; • 3、将婚纱新娘不透明的部分先抠出来,放在最顶图层, 该图层混合选择“正常”,不透明度100%,填充度100%;
变暗型混合模式
• 颜色加深: • 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增加对比度使基色变 暗以反映混合色。与白色混合后不产生变化。 • 线性加深 • 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减小亮度使基色变暗 以反映混合色。与白色混合后不产生变化。
ps色彩范围抠图教程_PS色彩范围抠取半透明物体

ps色彩范围抠图教程_PS色彩范围抠取半透明物体
PS色彩范围抠取半透明物体方法比较不错,是个很好的抠图技巧,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ps色彩范围抠图教程,希望大家喜欢!
ps色彩范围抠图教程
1、先用PS将照片素材打开,点击来到通道面板下,右击复制绿色通道,得到绿副本通道。
2、选中绿副本通道,并执行快捷键CTRL+M打开曲线调整面板,分别将输入和输出设为62和147。
3、执行菜单栏上的选择-色彩范围命令,在色彩范围面板上进行参数设置,颜色容差设置最大,然后用吸管点纱巾部分。
4、色彩范围确定后,得到选区,按Ctrl + C复制选区内容,并将其它粘贴到图层面板中。
5、到这一步时修出多余的部分已经是很简单了,之后调整它的色相/饱和度,再添加自己喜欢的背景图案就OK了。
最终效果:。
色彩混合模式抠图法

前几节讲解了下常用的色相系列的混合模式和正片叠底滤色模式。
这次先把剩下的最常用的几个讲完,下一节将会讲到一些不常用的模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点有深度的认识,不要认为混合模式就是拿鼠标调一下,恰好找到一个能用的就用。
混合模式很强大,而且任何控制都是像素级的,精度非常高,是其它粗线条的如滤镜,色相饱和度命令,橡皮之类的所不能比的。
费话不多说,下面讲解下变亮和变暗两种模式,在讲之前,大家再观察下混合模式的分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很有特点,一般我们称第二组为“变亮的混合模式组”,第三组为“变暗的混合模式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二组所有的样式都是会使最终的图像变亮的,而第二组会使最终的图像变暗。
他们两类个数相等,相同位置的功能恰好相反。
其中滤色,正片叠底已经讲过了。
下面说变亮和变暗:术语沿用前几节的术语:U层表示上一个图层(Up),D层表示下方(Down)的图层变亮:通过判断U层和D层的图像的重叠位置的颜色的亮度,选择亮度高的为结果色。
变暗:通过判断U层和D层的图像的重叠位置的颜色的亮度,选择亮度低的为结果色。
你可以认为这是HSB在B(bright)维度上的变化,或者LAB在L维度上的变化,因为这两个不同的色彩空间中。
分别用B,L来表示亮度。
看以下效果图:图片均为百度图片随意搜索而来。
这两张图有点大,在处理中为了传上来时不至于把网页撑变形了,我变小了一点,传这两张图也是给大家练习时使用原始素材。
思考:这两张图要做一个合成。
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抠图,把第一个图抠出来,有几个难点:1,发丝不好处理。
2,半透明的裙子不好处理。
有的人说,没事,我有通道抠图法,那我请问通道能做到什么程度?是不是一定会有一半的白色被选出来?如果背景是黑色的怎么办?会有白斑的。
好,那我们换个思路。
分析两张图的特点,第一张美女,背景普遍比较亮基本为白色,人物比较暗。
下面的图比较灰。
那么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屏蔽掉上图的白色,效果不就马上出来了?恩。
Photoshop混合剪贴法抠图

Photoshop混合剪贴法抠图
介绍:
混合剪贴法解释两个名词。
混合:指的是图层混合模式一般使用(颜色)
剪贴:指的是创建剪贴蒙版(Ctrl+Alt+G/Alt和在两个图层之间点击)
主要作用是:由于前面通道、调整边缘等方式抠出来的图其边缘带有明显的反射颜色信息,为了清除这些颜色而使用的方法。
1、导入素材船
船
2、使用通道抠图法先做出处理
注意黑白关系
载入选区
3、然后使用调整边缘的方式,做出边缘的细致处理
调整边缘处理
红底图层观察细节
4、应用蒙版,使前景出现透明通道
调整边缘抠图结束,应用蒙版
5、新建图层,Alt+两层中间创建剪贴蒙版,【图层1】混合模式:颜色
混合图层
6、【图层1】在B画笔模式下,按住Alt吸取颜色,然后涂抹,使得抠图边缘颜色在原图的映射消除
注意颜色区别
最后完成。
【基础知识】真假抠图技巧(3)图层混合

【基础知识】真假抠图技巧(3)图层混合适学人群:零基础者难度指数:★☆☆☆☆图层混合PHOTOSHOP合成中很多时候追求的并非是简单的拼接换背景,更多时候需要图片素材间要有融入感,这时需要的就混合模式了。
混合模式抠图法,严格来讲并不是一种抠图,而是通过图层间的混合模式,给观看者造成一种图片素材间彼此交融、混合的错觉,俗称假抠。
1假抠通常运用于白色背景,打开一张白纱白背景的美女照片,画面高调,如图1所示,使用其它抠图方法操作难度较大,相对使用图层混合模式则可以快速实现抠图换背景。
图12再打开一张准备好的背景素材图片,注意素材图本身基调要与原图类似,这样可以让出图效果更加逼真,操作也更加便捷。
这里所说的基调,包括了色调及影调,以此为例,人物照片本身以白色为主,那么,背景素材图片选择上色相可不做限制,但是影调必需是高调画面,如图2所示。
以免与原图相冲突,画面合成不自然。
图23将准备好的素材放置在人物图层下方,调整好大小比例及方向,这里特别要注意素材与人物的空间透视关系,如果素材本身有光效,要注意光效方向与人物要保持一致。
接下来,更换上方人物图层的混合模式,这里混合模式正片叠底,如图3所示。
图34由于混合模式的影响,人物与背景会出现重叠混合的效果,但有时不需要如此明显的融合感,这里就需要用到图层蒙版了。
再次复制原图层并将之放置在图层最上方,使用套索工具建立一个大致的选区。
如图4所示。
图45在有选区的前提下为图层添加蒙版,新生成的蒙版会将大部份的背景区遮蔽起来,但是交接边缘非常硬实,这时可以针对图层蒙版做一个高斯模糊,随着模糊数值的加大,画面边缘会变得虚化而朦胧。
如图5所示。
图56最后,使用画笔工具或橡皮工具在蒙版中进行微调,就可以得到最终所需的效果图了,如图6所示。
图6种种技法在正式的合成或抠图操作中,往往并非一种方法就可以达到完美的效果,多种技法和工具组合,灵活运用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另外,还要提醒大家,不管是哪种合成或是抠图方法,最终步骤必然是调色,通过色调将各个素材谐调统一起来,才能得到最理想的效果图。
PS-cs5抠图的五种方法

Photoshop CS5 抠图的五种方法。
这节课,我将为大家讲述,PS-CS5五种抠图方法。
闲话不多说,直接切入主题啦。
第一种抠图方法:打开素材图片第一步,切换中路径面板,新建一个路径。
得到路径1.第二步,用钢笔工具抠出人物的主体轮廓。
按下快捷键Ctrl+Enter 组合键,将抠出的地方作为选区载入。
第三步,单击,选择—修改—羽化,设置羽化半径为2px。
得到下图。
第四步,得到选区图层后,按下Ctrl+J,得到“图层1”,将图层1隐藏,切换至通道面板,选择蓝色通道,复制蓝色通道,得到蓝副本通道。
第五步,执行图象—调整—反相,命令,得到下图。
第六步,继续执行,图象—调整—色阶,命令,得到下图。
并调整色阶参数值为:0 1.00 149。
第七步,按下Ctrl键,选中蓝副本通道,得到新的选区。
第八步,切换至图层面板,选中背景图层,按下快捷键Ctrl+J,得到图层2。
第九步,拖入一张背景图片,置入背景的上方。
第十步,选中图层2,继续执行图层—修边—移除白色杂边,命令,得到下图。
第十一步,将原先隐藏的图层1,再次显示出来。
得到最终的效果。
第二种抠图方法:打开素材图片第一步,切换中路径面板,新建一个路径。
得到路径1.第二步,用钢笔工具抠出人物的主体轮廓。
按下快捷键Ctrl+Enter 组合键,将抠出的地方作为选区载入。
第三步,单击,选择—修改—羽化,设置羽化半径为2px。
得到下图。
第四步,得到选区图层后,按下Ctrl+J,得到“图层1”,将图层1隐藏,切换至通道面板,选择绿色通道,复制绿色通道,得到绿副本通道。
第五步,执行图象—调整—反相,命令,得到下图。
第六步,继续执行,图象—调整—色阶,命令,得到下图。
并调整色阶参数值为:13 1.00 191。
第七步,按下Ctrl键,选中绿副本通道,得到新的选区。
第八步,切换至图层面板,选中背景图层,按下快捷键Ctrl+J,得到图层2。
第九步,拖入一张背景图片,置入背景的上方。
妙用图层混合模式抠图

妙用图层混合模式抠图近日有朋友问用图层混合模式抠图的问题,现举一例说明,但愿能使朋友对图层混合模式的强大功能有更深的理解。
1、打开背景图片,将要换背景的图拖入并复制两层。
关闭上两层的眼睛。
在图层1上建一新层“图层2”。
用吸管工具在背景头背景上点比较有代表性的背景色设置为前景色。
2、填充前景色后反相,将图层混合模式改为“颜色减淡”。
3、用“向下合并”命令拼合图层。
新建一层。
用吸管工具在还有颜色的背景处点击设为前景色。
4、填充前景色,反相。
改图层混合模式为“颜色减淡”。
5、用“向下合并”命令拼命图层,将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正片叠底”。
到此基本抠出黑色头发。
6、打开上一层的眼睛。
用吸管工具取头发高光部份的背景色作为前景色。
7、新建一层用前景色填充,将图层混合模式改为“颜色加深”。
8、用“向下合并”命令拼命图层。
用吸管工具在背景上颜色较亮的地方点击作为前景色。
9、新建一层用前景色填充,反相。
将图层混合模式改为“颜色加深”7、新建一层用前景色填充,将图层混合模式改为“颜色加深”。
8、用“向下合并”命令拼命图层。
用吸管工具在背景上颜色较亮的地方点击作为前景色。
9、新建一层用前景色填充,反相。
将图层混合模式改为“颜色加深”。
10、用“向下合并”命令拼合图层,去色。
将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滤色“。
白色高光头发出来了。
11、打开最上层图层的眼睛,添加黑蒙板后用白色画笔抹出人物主体。
12、用“照片滤镜“添一点蓝色,人物可能与背景融合得更好一些。
13、效果附原图两张供练习。
色度抠图的操作方法

色度抠图的操作方法
色度抠图是一种将图像中特定颜色的像素隔离出来的技术。
下面是色度抠图的操作方法:
1. 打开需要处理的图像,将其复制一份备份。
2. 在右侧的“调整”面板中打开“色彩范围”。
3. 在打开的“色彩范围”对话框中,使用魔术棒工具或者眼滴工具选取要抠出的颜色。
4. 调整“色彩范围”对话框中的参数,使得只有需要抠出的颜色被选中。
5. 点击“选区”按钮将所选的颜色转换为选区。
6. 点击“层蒙版”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图层蒙版”。
7. 在新建的图层蒙版中填充选区,将需要抠出的颜色抠出来。
8. 调整图层蒙版的透明度和图层的混合模式,使得抠出来的颜色与原图融合自然。
9. 保存处理后的图像。
PS教程:色彩范围使用及抠图

PS教程:色彩范围使用及抠图之前有网友提到PS里面利用色彩范围抠图,今天就来分享一下。
在Photoshop中可以利用“色彩范围”命令来选择图像中的某种颜色创建选取。
通过这个命令可以修改图片中选取部分的颜色,比如修改背景或主图,也可以利用其完成图像抠图等。
接下来是总结的关于“色彩范围”我们需要了解的一下基础知识:一、适用范围:· 图片相对比较单一。
色彩分明,需选中部分颜色与其他部分颜色不一致。
二、命令位置:· 【选择(S)】→【色彩范围(C)】(快捷键:ALT+S → C),如“色彩范围(C)”为灰色,应该是没有选中图层。
三、色彩范围命令中,各个选项的含义:1、选择:使用色彩范围功能,需勾选“取样颜色”;2、颜色容差:用于控制选取范围大小;使用中,可调整容差大小,使选区大小适当;3、预览区:可以看到勾选操作后的图片;4、用于预览选取及查看原图;使用过程中,正常选中“选择范围”;5、选区预览:有各种预览模式,帮助确定选区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6、用于设置取样方式,吸管工具、添加到取样、从取样中减去等;· 吸管工具:用于选择单一的颜色;· 添加到取样:用于选择多个取样点;· 从取样中减去:用于删除某个取样;四:抠图举例:(一)打开图片,并复制图层。
(二)执行“选择>色彩范围”命令,选择取样按钮,在点击图像背景区域,从色彩范围预览图可以看到,该处区域变成了白色。
移动点击鼠标,直至在预览图中原来为黑色或者灰色的背景全部变成白色;也可以直接用添加到取样按钮在预览图中点击,直至看到原来灰色不干净的背景区域变成白色。
(三)调整容差,确保所有要选择部分全部选中,点击确定。
执行选择>反向按钮,选中抠图图案。
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直接选择要扣取的图案。
使用图层混合模式:滤色抠图

使用图层混合模式:滤色抠图
X
最终效果
正片叠加:留黑不留白
滤色:留白不留黑
叠加:黑白都能留,不留灰
颜色加深:用于相反色变黑
颜色减淡:用于相反色变白
1、将素材“金发美女”拖入“图层1”上,得“图层2”,复制图层2【Ctrl+J】得“图层2副本”
2、将“图层2副本”反相【Ctrl+I】,用“吸管工具”吸取其背景色后填充
3、“图层2副本”图层混合模式选为“颜色加深”(用以是将原底色变纯黑)
4、【Ctrl+E】向下合并,图层混合模式为“滤色”
5、再次拖入素材“金发美女”并将该图层移至最上,用橡皮擦工具、魔棒工具和蒙版擦除背景及头发边缘
过程图层
素材“林路”
素材“金发美女”。
Photoshop图层混合模式为透明玻璃杯抠图

Photoshop图层混合模式为透明玻璃杯抠图巧妙利用Photoshop的图层混合模式,我们可以轻松将照片上透明的水杯抠出来。
奇妙的透明抠图法原理图像是由像素组成的,所有的像素颜色的混合都会按我们设置的混合模式进行计算,得到最终的颜色。
将混合的图层中,最上面一层,也是要改变混合模式那一层的颜色称为混合色,下面的图像颜色,称为基色,它们使用某种混合模式混合在一起,得到的最终颜色就是结果色。
“正片叠底” 模式得到的结果色,比基色和混合色都要暗(除非基色和混合色中有纯黑色),所以这个模式可以过滤掉白色的底图。
“滤色”模式得到的结果色,比基色和混合色都要亮(除非基色和混合色中有纯白色),所以这个模式可以过滤掉黑色的底图。
保留透明与质感看一看下面这张图片,我们可以发现,透明材质的物体因为折射焦散和反光,会出现较暗的颜色区域和较亮的高光区域。
而其他的地方则要透明,我们只要抓住高光和暗部这两点,就可以将玻璃和水轻松抠取出来。
1.放大图像,将水和杯子用多边形选择工具沿着边缘抠出来,放在背景上方(图1)。
现在杯子的透明效果还没有出来,我们将利用混合模式的方法来抠出它们。
图12.设置玻璃杯的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图2标示1),观察图像,可以发现杯子立即变成透明,连气泡和水纹也予以保留。
美中不足的是,这个杯子好象不会反光,透明度也不高。
图23.设置玻璃杯的混合模式为“滤色”,观察图像,杯子同样会变得透明,整个杯子的反光非常强烈,而缺乏暗调(图3)。
我们只需要把图层的明暗设置好,就能达到透明杯的效果,而且玻璃的质感会非常好。
图34.按组合键“Ctrl+J”,将这个图层复制一份,将复制的图层取消显示,这样不会干扰对当前图层的调整,我们对图层使用色阶调整,只保留杯子的高光部分,把暗部调得更暗(图4)。
因为滤色模式只保留高光,暗部会变得透明,所以我们一下就把玻璃的高光给提了出来,后面的背景也清晰可见。
图45.将复制的图层显示出来,设置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调整它的色阶(图5),可以看到,杯子在保持透明的前提下抠出了高光和暗部,质感一下就出来了。
Photoshop通道混合器的精确抠图方法

Photoshop通道混合器的精确抠图方法作者:零丁
素材:
效果
1.创建反相调整层,效果如图:
反相命令可以将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的亮度值都转换为256级颜色值上相反的值,从而创建负片效果。
从反相的效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天空和原材显示出比较一致的色调,树木的枝干呈现为白色,树枝与背景的色调已经初步分离,这些都为我们下一步的操作创造了条件。
2。
新建通道混合器调整层,勾选单色。
减少通道中的红色,增加输出通道的绿色和蓝色,从而进一步分离天空和树林的色调
3。
添加一个色阶调整层,增强色调的差异,使图像中的深色变为黑色、浅色变为白色
4。
按下ALT+CTRL+~,载入高光选区,选取树林。
双击背景图层解锁,单击添加图层蒙版按钮。
然后讲所有的调整层都隐藏。
得到如下效果。
Photoshop混合模式为透明玻璃杯抠图

Photoshop混合模式为透明玻璃杯抠图我们常听到一些图像处理的名词,什么数码照片,图像运算、混合模式等,但初学者往往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不到它们的含义。
特别是在学习混合模式的时候,面对生涩难懂的教材,常常不知所措。
本次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数字运算的一个小领域-利用混合模式抠图。
菜菜:混合模式可真难学,看到有的学习资料列出一大排的工式,算得我眼花,有的则发几张图片,说这个混合会暗一点,那个混合会亮一点,看来看去也不明白是干什么用的。
祁老师:混合模式确实不好学,有的朋友会拉出复杂的公式来解释,但那样太不直观,而如果用照片叠加的方式来理解的话,又无法理解其变化规律。
以我的观点,初学者更应该注重对混合模式规律的研究,只要明白两张图片进行某种模式的混合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就行了,关键在于学以致用,推导公式的工作交给数学家去做吧。
这里推荐在混合模式方面讲解比较独到的书籍是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选择的艺术》系列书,由关文涛先生所著,非常适合图像合成的深入研究。
如果喜欢视频讲解,可以看一下由我制作的《photoshop专家讲堂》光盘,可以对混合模式建立较为直观的认识。
本期使用的工具与技巧:混合模式、蒙版。
抠图前的知识储备-认识滤色与正片叠底模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知识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
学习混合模式需要掌握的内容很多,讲解起来也需要相当的时间与耐心。
本次课我们学习的是混合模式抠图法,因此我们选择一种直观的方法来讲解-试验对比法。
我们来看第一张图片,这是我预先制作的分层图片,下面是一张照片,在上层我们放上一个渐变色块,它上黑下白中间灰,颜色有着平滑的过渡。
我们为这个图层起个名字为“试验层”。
我们首先要看一看当我们对它应用图层混合时,图像发生的变化,分析变化规律之后,应用于实践。
在图层面板上设置试验层的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标示1所示),我们可以看到试验层的白色部分马上消失啦!在黑白的过渡部分也只留下了黑色,白底被完全去除。
ps怎么利用混合颜色带快速抠图?

ps怎么利⽤混合颜⾊带快速抠图?ps中想要利⽤合颜⾊带进⾏抠图,该怎么抠图呢?下⾯我们就来看看详细的教程。
Adobe Photoshop CS5(ps cs5) 官⽅版 V12.0 Extend 中⽂完整版 64位
类型:图像处理
⼤⼩:114MB
语⾔:简体中⽂
时间:2016-06-22
查看详情
1、⾸先启动Photoshop cs5,打开⼀副素材图⽚,按住alt键双击背景图层。
2、双击图层0,调出图层样式对话框窗⼝。
3、接着在混合颜⾊带中选择蓝⾊,拖拽本图层颜⾊按钮混快进⾏调整。
4、按住alt键,调整⽩⾊滑块,让其过渡更加⾃然,点击确定按钮。
5、新建空⽩图层1,填充⽩⾊⾊,交换两个图层的位置。
6、执⾏图层-拼合图像命令,接着执⾏ctrl+s组合键保存⽂件即可。
以上就是ps抠图的教程,希望⼤家喜欢,请继续关注。
Final Cut Pro中的高级画面色彩抠图技巧

Final Cut Pro中的高级画面色彩抠图技巧Final Cut Pro是一款强大的视频编辑软件,它提供了许多先进的编辑工具和特效,用于创造令人惊叹的视频效果。
在视频编辑过程中,抠图技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将画面中的元素与背景分离,实现一些独特的效果。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FinalCut Pro中的高级画面色彩抠图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将需要抠图的画面导入到Final Cut Pro中。
在导入之后,我们可以将画面拖放到时间轴上,进行后续的编辑。
接下来,我们需要使用Final Cut Pro中的调色板,选择一个适合的抠图工具。
其中,最常用的抠图工具是色彩抠摄工具。
色彩抠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根据颜色范围选取画面中的特定区域。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画面中的亮度、饱和度和对比度来准确选择我们想要抠图的区域。
为了增加准确性,我们可以使用抠摄刷子来涂抹在画面上,以定义抠图的范围。
在进行抠摄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保持谨慎,确保我们只选择需要抠图的区域,避免选择到不需要抠图的区域。
完成抠图后,我们可以对被抠图的区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来改变被抠图区域的外观。
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过渡效果或插入其他图像元素,以增强整体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高级画面色彩抠图技巧可以通过一些特殊效果来增强视频的视觉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抠图技巧将一个人的形象从原始背景中分离出来,并将其放置在一个全新的背景中。
这样可以创造出非常有趣的效果,使观众感到惊喜。
另一个常见的应用是在电影制作中。
通过高级画面色彩抠图技巧,电影制作人可以将虚构的背景与实际拍摄的场景相结合,创造出逼真的特效。
例如,在科幻电影中,抠图技巧可以用于将演员放置在虚构的外星世界中,营造出一种神秘和奇幻的氛围。
总之,Final Cut Pro中的高级画面色彩抠图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频效果。
通过使用色彩抠摄工具,我们可以准确地选择我们想要抠图的区域,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几节讲解了下常用的色相系列的混合模式和正片叠底滤色模式。
这次先把剩下的最常用的几个讲完,下一节将会讲到一些不常用的模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点有深度的认识,不要认为混合模式就是拿鼠标调一下,恰好找到一个能用的就用。
混合模式很强大,而且任何控制都是像素级的,精度非常高,是其它粗线条的如滤镜,色相饱和度命令,橡皮之类的所不能比的。
费话不多说,下面讲解下变亮和变暗两种模式,在讲之前,大家再观察下混合模式的分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很有特点,一般我们称第二组为“变亮的混合模式组”,第三组为“变暗的混合模式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二组所有的样式都是会使最终的图像变亮的,而第二组会使最终的图像变暗。
他们两类个数相等,相同位置的功能恰好相反。
其中滤色,正片叠底已经讲过了。
下面说变亮和变暗:术语沿用前几节的术语:U层表示上一个图层(Up),D层表示下方(Down)的图层
变亮:通过判断U层和D层的图像的重叠位置的颜色的亮度,选择亮度高的为结果色。
变暗:通过判断U层和D层的图像的重叠位置的颜色的亮度,选择亮度低的为结果色。
你可以认为这是HSB在B(bright)维度上的变化,或者LAB在L维度上的变化,因为这两个不同的色彩空间中。
分别用B,L来表示亮度。
看以下效果图:图片均为百度图片随意搜索而来。
这两张图有点大,在处理中为了传上来时不至于把网页撑变形了,我变小了一点,传这两张图也是给大家练习时使用原始素材。
思考:这两张图要做一个合成。
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抠图,把第一个图抠出来,有几个难点:
1,发丝不好处理。
2,半透明的裙子不好处理。
有的人说,没事,我有通道抠图法,那我请问通道能做到什么程度?是不是一定会有一半的白色被选出来?如果背景是黑色的怎么办?会有白斑的。
好,那我们换个思路。
分析两张图的特点,第一张美女,背景普遍比较亮基本为白色,人物比较暗。
下面的图比较灰。
那么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屏蔽掉上图的白色,效果不就马上出来了?恩。
思路对上了,我们再看变暗的混合模式,是不是正是我们需要的?下面直接采用的结果如下,注意,我在变暗之后还进行了一些技巧性的操作。
这是把美女图放于上方,背景图放于下方,并给U层设置“变暗”之后的效果,你发现了什么?白色完全被屏蔽掉了,头发和半透明的裙子是不是很完美?因为两张图都没有任何损伤,原像素没有任何变动,只是被混合模式经过计算得出来的结果。
裙子的白色部分被蔽掉了,而蓝色部分因为比背景暗还留着。
但是有缺点,人的肤色完全出问题了。
肤色为什么会出问题呢?
因为D层的像素比肤色暗,造成了显示底层的效果。
而白色比任何色亮,所以D层的任何颜色都会取代U 层。
那为了让肤色正常,我在两个图层中加了一个透明图层:
然后选中中间的“空白图层”,用白色画笔在U层的皮肤处进行涂抹。
结果如下:
分析下为什么会这样:
“空白图层”的白色是最亮的,首先因为这个图层是正常的,没有应用任何混合模式的,所以这个白色会把D层上的像素给挡住,那现在就是U层与白色进行混合,结果呢?同样的,因为白色比任何色亮,所以就只显示U层的像素了。
我们应用这个模式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头发和裙子,其它地方不变即可对不对?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U层往右拖动一下,让大家看下我涂抹的部分。
我想,你用背景橡皮擦,用通道,不管用其它的什么方法,你是不是一定会改变原图?所以从理论上,你不会得到比这个更精确更保真的图片。
色彩混合模式---线性加深\线性减淡
之前讲了些常用的混合模式,下面将进一步讲解一些不常用的模式,线性加深和线性减淡可能是最不常用的其中之一。
其实他们的作用很强大,当然是当你明白怎么回事之后。
但相对于这两个模式来说,我个人觉得更强大的是颜色加深和颜色减淡模式。
当你深入理解线性加深之后,将更有助于你对颜色加深的理解。
在高中代数里就出现过“线性”这样的概念,比如线性函数,你可以理解成只有一次的方程。
比如y=3x+2,在坐标系上表示为一条直线。
如果你懂上面这个方程。
那我再写个方程你看下:
R=U+D-255 R表示(Result)混合的结果, U表示(Up)上层,D(Down)表示下层。
如果U和D都为零那结果色就成-255了。
因为色值在0-255之间。
所以再给上式加个条件。
当U+D-255>255时,R=255
当U+D-255<0时,R=0
看到这个,我想你应该知道会有什么结果了。
这是线性加深的原理。
我以前在研究的时候,在网上找好久的资料都找不到一点有用的信息,然后查阅Photoshop的帮助文件时,发现线性加深有这样的一个定义:
线性加深: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减小亮度使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
与白色混合后不产生变化。
线性减淡(添加)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增加亮度使基色变亮以反映混合色。
与黑色混合则不发生变化。
可是当时我看完后,还是一头雾水.于是我用无数颜色实验才推导出他的真实公式,并且在后来查到的色彩混合公式里,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我把当初的推理过程简述如下,帮助大家理解:
1,线性加深的“线性”两字给我很大勇气,因为颜色的插值方式比较复杂,如果是线性插值,那就很简单了,也就是说,这个模式其实很简单,不要怕。
2,定义提到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也就是说他是逐通道进行计算的。
那么我就只需要针对单通道进行试验即可,或者就只用黑白灰的图像来验证即可。
下面是我的验证用的图像:
图层结构为:
看图层缩略图,大家应该能看懂吧,只有U图层应用了混合模式,其它都没有。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白色与白色结果是白色,黑色与黑色结果是黑色,中间有个比较明显的纯对角线的明暗交接线,你用ps的滴管吸点颜色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是黑的,#000000.再用竖向和横向参考线在合成图的灰色区域取一个点,分别去获取通道色值。
如下图:
通过观察这三个值,你会很容易发现,当然你现在可以直接去验证, R=U+D-255 这个公式。
右边“上下”图层是对应着原来的D层,上面的“左右”对应着的是U层。
我们以上图第二条横着的参考线为准来总结:
1,当U层为最亮(白)的时候,不会影响到D层,也就是说会用D层的颜色为结果色。
2,从第一条推出:任何图层应用了线性加深之后,都不会让结果色变亮,也就是说一定会变暗或者不变。
3,当U层为最暗(黑)的时候,不管D层为什么亮度,都为黑色。
4,当U层为灰色的时候,会让D层变暗,一旦两个亮度相加到不了255,就成黑色的了。
5,给人的直觉感觉是整张图变暗了,对于D层来说,U层的亮度值决定了D层的变暗程度。
U层越暗,D 层的亮度变暗得就越厉害。
再回头来看定义:
线性加深: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减小亮度使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
与白色混合后不产生变化。
在混合时,先对两个图层的每个通道中对应点的颜色信息进行计算,通过U层的亮度值来使D层的亮度变暗从而得到结果色。
与白色混合后 R=255+D-255=D,所以颜色不变。
然后把三个通道计算的结果合成到RGB混合通道上,即得到了最终的结果。
相信你第一次看这个教程,会很痛苦,希望你能自己亲自画画我的例程图,并且一字一句的去推敲下我的每一句话。
我相信你会发觉功能大增的。
在弄懂后,希望你能通过合成两张比较复杂的图,并且对复杂的图的混合进行拆解研究。
以完全吸收这个模式。
这里提醒一下,在你研究的过程中,你一定要对单通道进行研究,因为最终的彩色结果,是三通道混合的结果。
如下图:
再补充一下,这个线性加深跟线性减淡两个原理是很相似的,读者可以自行推导并且验证。
这两个模式也是颜色加深和颜色减淡的基础。
希望大家都好好的安安静静的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