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第三次工业革命
推荐:顾鸣来源《中欧商业评论》文•毛明江
从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前的工业化普及,到21世纪初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再到超越单纯依赖工业制造获利的“去工业化”,构成了中国的“三次工业革命”。
企业的生生死死,原本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就如同人之生死一样。但是,如果企业出现了群体性危机,甚或是倒闭潮,那就肯定是哪里出了不小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会诊,准确诊断,并开出行之有效的药方来。
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了惊人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有约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这些企业大多是制造为主的出口导向型企业,绝大多数分布在苏浙粤一带。实际上,危机早在去年就已经出现,2007年一年仅广东一省倒闭的企业就超过1万家。
今年以来,随着山东大批外资企业的撤离,浙江绍兴三成以上的纺织企业停产或关门,以及台州的飞跃集团、义乌的金乌集团等大型明星民营企业的相继倒下,使人感觉到企业倒闭潮已经从珠三角地区向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蔓延,企业危机已经从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传染。
火热的7月和8月,继中央4位常委赴沿海各地调研企业之后,我们兵分三路,分赴制造业最发达的浙江、江苏和广东实地调研,了解问题,采撷案例。
“今年只要不亏就是万幸,希望熬到明年日子能好过点。”东莞厚街镇辉博鞋材厂厂长陈龙很没有底气。由于没有订单,这家70多人专做鞋底与鞋跟的工厂已经3个月没有正常开工了。工人们象征性地每天上班一小时,虽然无事可做,但陈龙还是必须每人发放1 100元的基本工资。陈龙不敢让工人放假,他害怕过几个月后如果订单来了到时招不到工人。“每天都能听到同行倒闭的消息,也许明天关门的就是我。”
辉博鞋材厂的处境是当前从东莞到佛山、从台州到温州、从昆山到无锡成千上万家制造企业的缩影。“目前企业遇到的困难之多和压力之大,是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以来最突出的。”这是长三角与珠三角企业的共同感受。
我们都知道,本轮危机的爆发,有着诸多的国际国内因素,但毋庸置疑的是,也有着中国企业自身的因素。在之前的5月辑中,我们探讨了诸如通货膨胀、银根收紧、股市动荡、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壁垒增高、环保成本加大等外部因素,并寻求解决办法;现在,我们继续将视角内移,深入探讨企业内部的必然。往往正是在外部因素的诱导之下,我们才发现了那些潜在的致病因子,这些因子不在今天爆发,也迟早会在明天后天发作。
因此,我们必须回归根本,从源头上为中国企业寻求通往天堂之路。
经过两个多月的关注、调研、梳理、思考,我们不光在现实问题里沉淀,还侧重于寻觅那些在危机中求存求变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从那些跃动着生命力的点点星火,我们预见并倡言中国企业必然要攀爬的那根藤蔓——第三次工业革命。
去工业化,不是说不要工业了,而是要抛弃仅仅倚赖工业制造获利的简单商业模式。中国制造业应该以工业为基础与平台,依靠管理、技术、品牌、渠道、信息化等非工业品与工业水乳交合的共生优势,来实现从“市场发现型”向“市场创新型”的进化。
去工业化:中国“第三次工业革命”
一说起工业革命,我们总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蒸汽机,那是一个遥远的故事,身上披着厚厚的历史尘土;而在故事的核心,则是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技术创新,以及由此引发的波澜壮阔的社会进化。它是内生而主动的。
一说起中国的工业革命,感觉却陡然转向,与之相连的历史场景是坚船利炮,是血雨腥风,是救亡图存,那是一种被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无奈举措。因此,中国工业革命的本身是被动的,虽然它年轻了100多岁,却是模糊的。
现在,似乎又到了需要“被迫”而“明确”地做点什么事情的时候了。
如果我们称那次帮助中华民族在抵御外强和安定内乱中成功求存并崛起的工业化改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称我们歆享着从外国人那里买来机器生产的工业品、并同时再向他们倾销商品的“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那么,我们现在必须要进行“第三次工业革命”了。
恶果正是蕴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功里,那就像是一片开满鲜花的沼泽地。正在淹没着大批中国企业的泥潭,正是那些发达国家已经放弃并推给我们的简单而低级的工业制造业;我们享受着来自工业生产的微薄利润,满心欢喜地以为凭此可以打遍天下,但是很快就发现那不过是幅美丽的幻景,“血汗工厂”、环境破坏、恶性竞争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并将持续地把我们所谓的竞争力侵蚀殆尽。
这就是中国“第三次工业革命”面临的背景与使命:如何守住我们的竞争优势,扭转不利局面,将不断向下的恶性循环转变为真正面向长久未来的良性螺旋?
我们的答案是:“去工业化”。去工业化,不是说不要工业了,而是要抛弃仅仅倚赖工业制造获利的简单商业模式。中国制造业应该以工业为基础与平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依靠管理、技术、品牌、渠道、信息化等与工业水乳交合的共生优势,来实现中国企业从“市场发现型”向“市场创新型”的进化。
第一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最早的英国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指的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工场个体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的革命,以蒸汽机等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代表。
中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晚了100年,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一直持续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前夜,它的特征是完成中国从手工作坊到机器大生产的工业化普及。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面对亡国的危险,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朝重臣发动了洋务运动,中国建设了近代第一批兵工厂、造船厂、冶炼厂、纺织厂以及煤矿、铁矿,“企业”(Enterprise)这一西方的产物开始正式在中国落地生根。中国企业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获得了短暂的黄金发展,一大批近代民族企业壮大起来。但随后的战乱让中国企业几乎遭受毁灭性打击,直到新中国成立,经过近3 0年的发展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才基本建立了比较全面的工业体系。
中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005年前后,在此过程中,中国制造崛起,“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这个阶段的特征是逐步产生有效的产业链分工、形成产业集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