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个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农民得到 土地,革命和生产性得到提高。
4、渡江战役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北平和平谈判 背景、结果;和重庆谈判比较
不同点:背景不同:重: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北: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 目的不同:重:为发动内战赢得时间; 北:军事上败局已定主动求和。 相同点:形式: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 点 2 0年反革命 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 100多年以来 重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毛泽东
南京
武汉
3、决战阶段(1948、9—1949、1)三大战役 结合地图说出三大战役名称、战术原则、解放区 域;意义;原因
国民党策略:都是缓兵之计;
中共策略:都采取和谈与革命两方面策略;
结果:最终都被国民政府破坏。
解放区域:长江以北的华 东地区、中原地区 (歼敌55万,刘伯承,陈 毅,邓小平)
蚌埠
南京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 -1949.1.31)
新保安
分割包围 瓮中捉鳖 先打两头 后围北平
北平
解放区域:华北全境 (歼敌52万,林彪,罗荣 桓,聂荣臻)
天津 塘沽
3、决战阶段(1948、9—1949、1)三大战役 结合地图说出三大战役名称、战术原则、解放区 域;意义;原因




1945、8—1949、10 争取和平民主时期:1945、8—1946、6 战争时期 战略防御时期:1946、6-1947、6 战略反攻时期:1947、6-1948、9 战略决战时期:1948、9-1949、1 渡江战役和胜利:1949、1-1949、10 1949、4、23 阅读课本,找出红色节点的标志性事件及 其每一时期的具体史实。
2、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地点、 结果
结合教材和材料分析争取和平民主的国内外背景
二、解放战争时期
1、战略防御阶段 1946、6-1947、6
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 粉碎重点进攻:地区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 2 、战略反攻阶段 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 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 膛插上一刀。”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围 锦 打 援 关 门 打 狗
锦州
长 春
沈阳
黑山、
大虎山
塔山
辽 西 廊 走
解放区域:东北全境(歼 敌47万,林彪,罗荣桓)
源自文库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徐州 碾庄
肢 解 敌 人
围 点 打 援
陈官庄
双堆集
意义: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 国民党
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根据材料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注意角度)
材料一 三大战役中人民群众支援情况
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合计 民工 160万 150万 180万 490万 担架 1.38万 30.5万 2万 34万 大小车 0.7万辆 88万辆 40万辆 130万 牲畜 80万头 0.6万头 100万头 180万 粮食 0.7亿斤 4.3亿斤 3亿斤 8亿斤
一、争取和平民主时期 1945、8—1946、6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 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我们的 军队都在西南,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 好。共产党将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思考:1、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是什 么?2、中共为什么同意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举行谈判? 有什么意义?
1、原因: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 ②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目的:缓兵之计 策略:假和平,真内战 2、原因:①尽量争取和平 ②揭露美蒋“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意义: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赢得民心。
一、争取和平民主时期
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民主有那些措施? 1、重庆谈判 时间、地点、内容、结果、斗争焦点、意义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 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赢得民心。
材料二 蒋介石兵败台湾后对军事失败的检讨:军 队内部的腐败,是国民党战败的重要原因。蒋介石 承认军民关系“可以说恶劣到了极点”……“人民 对我们发生反感,而不愿意帮助我们。 材料三: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的战略战术:游击 战、运动战、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关门打 狗”“瓮中捉鳖”“中间开花”…...
1948年冬,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 “几十万里,民工送粮食,随军转逐西 东,前线争立功。” 结合诗句思考:三大战役中农民为什么 积极“随军转西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