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学习知识自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分析
题目
b. 界定政策问题
题目2公共政策的主体
正确答案是:包括各种具有法定权威性的公共部门
题目
正确答案是:外部性
题目4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
正确答案是:市场和政府
题目5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
正确答案是: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题目1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将政策的执行过程看成是从最高的行政机构开始发出并层
层传递所形成的命令序列。
该方法从最初的命令开始,逐层分析每一次发出的命令被执行的程度及其原因,并由此来分析政策执行过程是否理想。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政策执行包括三个阶段,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执
行的总结阶段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豪伍德与彼得斯所谓的政策病理是指政策分析人员常常因为他们解决的是错误的问题而导致失误,而非因为他们为正确的问题找到了一个错误的方案。
政策分析中最致命的错误是第三类错误,即当应该解决正确的问题时,却解决了错误的问题。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一般认为,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化的政策,而使政策能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政策的合法化过程。
包括政治系统自身的合法化和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两个层次。
正确的答案是“对”。
知识点自学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
政策分析是对政府行为的动因和结果的解释。
应当关注解释(Explanation)而不是开处方(Prescription)(戴伊)
政策分析是一种客户导向性建议,这些建议与公共决策有关,并反映了社会价值。
(韦默、维宁)
知识点自学2——公共政策的功能
公共政策的功能
•导向功能:价值和事实等导向
•控制功能:制约或促进社会人的行为和事件的发展
•协调功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象征功能:符号意义,不产生实质性效果
知识点自学3——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类型和代表人物
公共政策的类型
依照领域或管理部门而划分:产业政策、农业政策、教育政策等
依实际的效果而划分:实体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依照政策的功能而划分:分配性、规执行和再分配性政策
按照分析方法的分类:事实性分析和价值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代表人物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
•James E. Anderson (安德森),Public Policymaking: An Introduction(5th edition),Boston: Houston Mifflin Company
•豪利特,拉米什,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三联书店,2006
•德博拉·斯通,政策悖论政治决策中的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戴伊,理解公共政策,华夏出版社,2004
•韦默,维宁,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知识点自学1——几种政策分析框架
1、查尔斯沃尔夫的公共政策分析框架
公共政策分析是把学理论方法应用于解决政策的选择和实施问题,这些政策包括国内、国际及国家安全事务等方面。
2、米切尔·怀特的公共政策分析框架
政策分析的目的不是产生一锤定音的政策建议,而是要帮助人们对现实可能性和期望之间有逐渐一致的认识,产生一种新型的社会相互关系与社会心理模式。
“社会心理”模式。
这种模式使人们对政府的某项职能有了新的共同认识,其结果是使政治集团之间的活动或行为更趋一致,冲突趋于减小。
3、德罗尔和克朗的公共政策分析框架
政策科学包括基本政策、元政策、政策分析、实现战略。
所以政策分析就是指依照政策方案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多种结果与相关规则,在各种已知的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最好的政策方案的过程。
实际上,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人们很难把政策分析仅限于政策方案的选择,而不考虑政策的实施和评价。
知识点自学2——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式
(1)麦考尔——韦伯的分析模式
政策分析包括政策内容与政策过程的分析
* 政策内容包括:将要影响或实现的目标,特定的事件过程、选择的特定行动路线、陈述与行动。
*政策过程包括:行动和相互影响(执行),政策实施结果及其评价。
政策分析的形式包括:规范性分析与描述性分析
政策内容的规范性分析,政策内容的描述性分析(比如社会保障政策的分析)
政策程序的规范性分析,政策程序的描述性分析
(2)沃尔夫的分析模式
从政策过程与程序的角度构建政策分析的模式
收集和分析资料(以人口政策为例)
建立分析模型,说明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关系
提出多种政策方案
检验方案
政策执行的分析(易于被忽视,想当然)
是一种系统分析,政策设计与实施之间的分析
(3)邓恩的分析模式
从政策信息的转变过程去研究政策分析的模型
政策分析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事实、价值、规范→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描述性信息、评价性信息、指导性信息(分配政策为例)
政策分析的五个步骤:确定政策问题,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有关的已有政策,预测政策结果,评价已有和将产生政策价值,提供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知识点自学3——政策分析的要素
政策分析的要素
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政策信息
知识点自学1——社会问题和政策问题
社会问题和政策问题
一个问题要成为社会问题,必须是同时对许多个体发生影响并导致这些个体不满的状态。
至于具体的个体数量,不能从理论上解决。
而政策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或状况,而且也是一种主观感知及集体行动的产物。
它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
以及为政府所认可、认为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知识点自学2——解决社会问题的几种途径
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有哪几类?
社会问题可以通过市场、第三部门、甚至是家庭和邻里、社区,当然还有政府。
但是每种途径发挥的作用不一样。
(1)作为非正式部门的社区:
社区是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无论是私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都是如此。
(2)三个正式部门: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
政府是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一般不以营利为目标,但是会采取一定的强制力来到达目标。
市场提供物品和服务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
第三部门主要包括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和志愿组织。
它既可以提供私人物品(个人发展培训和咨询),也可能提供公共物品(解决贫困、养老、环境和教育)。
它在提供物品时一般不以营利为目标,并且是建立在自愿的合作基础上。
知识点自学3——政府角色和公共政策的关系
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1)关于政府角色定位和公共政策作用范围的规范理论
a.两个基本问题
v 政府应该做什么或者不应该做什么是规范理论的范畴。
v 政府角色定位与公共政策作用范围之间的关系
b.讨论政府角色定位问题的基本逻辑
建立一个价值标准体系,是讨论该问题的起点。
比如是要效率还是公平,当然政府在不同时期追求的标准可能不一样。
依据价值标准对解决社会问题的各种标准进行评判。
根据评判的结果来选择对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最满意的途径或方案,包含了政府的角色定位。
c.关于政府角色定位与公共政策的理想作用范围的争论。
v 争论从18世纪亚当斯密的时代就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
政府管理中最核心的问题
v 争论可能是由于人们对各种问题解决途径的认识有待深入。
(第三部门的途径才出现)
v 争论也可能是在价值标准选择方面发生了差异。
(公平、效率、秩序或者其他)
d.政府与其它部门关系的类型划分
v 在整个人类事务中,主要有四种途径的问题解决方式,政府到底应该定位何处,无法具体说明。
但是通过与其它途径的关系,可以一般性的了解。
***替代型
v 在这种关系中,政府与其它部门在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上发挥着非常类似的作用,可以相互替代。
其它部门不能发挥很好作用,政府发挥作用缺陷不明显的,应由政府发挥作用。
***补充型
v 政府与其他们部门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
政府和其他部门都能够在某些社会问题上发挥一些作用,但是两者合作,所得到的效果更为理想。
v 按照这样的关系,政府角色应该在适当的地方选择与其它部门进行合作政策,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2)关于政府角色定位和公共政策作用范围的一些事实。
v 理论分析与现实实践之间有联系,但也有差距。
理论在很多时候是跟在实践的后面走的。
v 全球范围内的公共政策实践在最近几年内,由于各种原因,表现出三个方面的趋势和事实
a.市场化趋势
v 市场化趋势就是政府通过全面的改革来建立或深化市场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v 许多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开始全面转轨
v 发达国家和国际型组织(包括世界银行、国家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开始推动国家重新定位,推动市场化改革,比如拉美的债务危机和东亚的金融危机。
b.第三部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v 全球范围内非政府组织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v 非政府组织承担越来与多的社会职能。
(环保、扶贫、疾病防治、教育、战争与和平)
v 非政府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
v 非政府组织的实力越来越强大(盖茨的慈善基金会)
c.社区角色的变迁
社区角色的变迁呈现两个趋势:
v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非正式部门的角色(社区)不断的被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侵蚀的过程。
在全球范围内,公共政策的实践,越来越强调社区的重要性,包括依靠社区解决社会问题,政府与社区的合作。
知识点自学1——公共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系统包括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与政策工具
v公共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通常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
v公共政策的客体是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人群)。
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间接客体是目标群体。
v公共政策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综合。
(影响公共政策产生、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
)包括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国际环境等。
v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
政策方案只有通过适当的政策工具才能得到执行。
政策工具的选择与政策选择本身同等重要,他与政策主体、客体、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知识点自学2——中国公共政策的特征
中国的公共政策主体与西方国家的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大不同是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v我国现行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体制。
制度层面上人大最高权力,政府过程的实际层面,中国共产党是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左右着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v中国共产党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决定作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立法、宣传、人事任命的方式得到贯彻执行。
v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
知识点自学3——公共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的环境要素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意义重大
公共政策与其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1)首先,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政策就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不存在社会保障政策、卫生政策、教育政策等所有领域的政策。
(2)其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
比如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是自由放任的政策,但是成功的后发展国家基本上都推行一种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3)再次,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4)最后,公共政策也不完全是消极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也具有能动作用。
知识点自学1——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的特征、类型
特征:关联性、主观性、人为性、动态性
类型:通常分为三种,结构优良、结构适度与结构不良。
知识点自学2——政策议程
政策议程、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
(1)政策议程是使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主要包括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
(2)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与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一种政策议程。
(3)政府议程是指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知识点自学3——社会力量与政策问题
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的各种参与力量
公民、利益团体、政治领袖、政府体制、大众传媒、专家学者、问题自身
知识点自学1——公共决策系统
公共决策体制包括五个子系统
决断子系统:又叫中枢子系统,是公共决策体制的核心部分,它由拥有最高决策权的政府首脑机关及其领导者构成;处于最高领导者和指挥者的地位,并承担公共决策的主要责任。
咨询子系统:公共决策的子系统也称“思想库”、“智囊团”,由许多专家学者组成的专门从事广泛开发智力、协助中枢系统进行科学决策的辅助性机构。
信息子系统:信息社会中,决策无法离开信息。
公共政策的过程就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和利用的过程。
监督子系统:决策中枢之外对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决策内容和决策程序进行监督控制的机构
执行子系统:从决策的出台到目标实现期间,承担转换任务的系统
知识点自学2——全体一致规则
全体一致规则与多数裁定原则:效率与公平
全体一致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即所有拥有投票权的直接决策者都对某项方案投票赞成,或者至少么有任何一票反对的情况下,决策方案才能转化为正式的公共政策。
多数裁定原则,就是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得票最多的政策方案作为正式的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则。
有两种基本形式:简单多数规则和绝对多数规则。
前者就是在多种政策方案的择优中,哪一个方案得到的赞成票数最多,则该方案就成为正式的公共政策,而不必超过半数;后者要求有超过一半的人同意所选择的政策方案,或者是1/2,或者是2/3,或者3/4。
如果第一轮中没有任何方案得票超过一半,则对前两名的方案重新投票选择。
知识点自学3——政策规划及程序
政策规划及其程序
(1)政策规划方案,就是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
(2)广义的公共政策过程:从政策问题的确认开始,一直到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为止
狭义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是指从确立政策目标到抉择政策方案的过程。
具体过程:
政策目标的确定→设计备选方案→评估政策方案→政策方案的优选
知识点自学1——政策执行研究的三个阶段
麦尔克姆高金的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三个阶段
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偏重政策执行实务以及个案研究
第二代偏重政策执行理论分析架构及模式的建立
第三代研究企图以政府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式整合前两代政策执行研究。
知识点自学2——政策执行的几个理论
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理论
1、行动理论
行动理论强调政策执行是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行动是政策执行的关键,政策执行研究要以行动过程与行动性质为中心。
2、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重视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特点和作用,认为组织是政策执行的关键,研究政策执行必须充分了解组织的运作
3、博弈理论
博弈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妥协或默契。
(拆迁政策的执行)
知识点自学3——政策执行的几个模型
政策执行的模型
1、T·史密斯的政策执行模型
政策可以界定为在旧机构内、设立新的处理公共事务的模式或机构;政策实施会产生压力、张力、冲突。
2、范·米特与范·霍恩的政策执行系统模型
在政策决定于政策效果的转变过程之间存在着六大因素会影响到政策执行:政策目标与标准、政策资源、组织间的沟通与强制行为、执行结构的特性(层次的高低、规模、组织结构、人员特性)、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和执行者偏好。
3、麦克拉夫林的政策执行互适模型
政策执行是执行者与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和手段做相互调适的一个过程。
他认为这应该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政策执行是否有效取决于二者的调适程度。
4、政策执行循环模型
政策执行是介于政策意向与动态之间的动态过程。
这一过程由三个不同的阶段构成。
即拟定纲领阶段:将立法机关的意图转化为行政机关执行政策的规范和纲领;分配资源阶段:将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公平、公正地分配给执行者;监督执行阶段:对政策执行过程加以评估,确认执行者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监督过程包括监督、审计与评估三种形式。
5、政策执行综合模型
美国著名政策科学家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提出的政策综合模型认为影响政策执行的有三大类、十七种因素。
6、爱德华的政策执行模型
爱德华认为四项因素的直接或间接互动影响了政策执行状况。
即沟通、资源、执行者的偏好、官僚组织结构。
7、高金的府际政策执行模型
中央政府作出的决定启动了政策执行过程,并对政策执行人员产生或多或少的约束作用。
8、萨巴蒂尔的政策支持联盟框架
政策变迁(政策执行)是政策子系统的变迁,政策子系统包括包括公私部门的行动者、如政客、政府官员、利益团体领导者、知识精英、他们会集结成若干支持联盟。
政策变迁(执行)主要发生在子系统的两个主要行动者A集团和B集团之间,政策变迁还包括外生变量稳定的和非稳定的系统参数。
知识点自学1——公共政策评价的知识、功能和类型
公共政策评价的含义
公共政策评价的着眼点应是政策效果,简单地讲,公共政策评价就是对公共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
政策效果不等同于政策目标,政策效果包括公共政策的全部结果(直接的、间接的、预期的、潜在的)。
政策效果也不等同政策产出,政策产出是目标群体和受益者所获得的货物、服务和其他各种资源。
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
二、公共政策评价的功能和目的
1、公共政策评价的功能
公共政策评价不仅是技术性的科学分析,而且也是一种政治和社会过程。
在学术上和实务上的双重功能:政策评价的信息可以积累解决政策问题的社会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充分的政策信息,制定优良的政策方案。
2、公共政策评价的目的
公共政策评价有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目的。
三、公共政策评价的类型
根据评价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可以分为:
1、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2、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3、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
知识点自学2——政策评价的程序
公共政策评价的程序
1、公共政策评价由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组成:
第一,规范,即确定公共政策评价得以进行的标准。
第二,信息,即收集有关评价对象的各种信息。
第三,分析,即评价者运用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和定型、定量分析方法、对政策价值作出判断。
第四,建议,即对未来的公共政策实践提出建议,延续,调整、终止还是新的政策。
公共政策评价一般要经历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知识点自学3——公共政策评价的方法和影响因素
公共政策评价的影响因素
1、公共政策目标的多元性和弹性
2、公共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
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行为的重叠
4、行动与效果之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
5、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
6、公共政策评价的资源保障水平
7、相关机构和人员的态度
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
1、简单的“前-后”对比分析
2、“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3、“有-无”对比分析法
4、“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知识点自学1——政策分析数学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中的模型方法与数学模型
模型方法论是研究指导运用模型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公共政策感兴趣的不是实物模型,而是科学概念,科学假说和数学形态的理论模型。
数学模型,是依据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和数量关系,经过数学处理和抽象后,借助于数学语言,得到一个反映对象量的关系或运动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婚姻生活的七年或五年之痒,爱情的三角形模型——亲密感、激情、决定和义务三个角)
知识点自学2——几种数学模型
数学分析的基本模型
1、线性规划
作为规划论中最基本的内容,线性规划是一种合理利用资源,调配资源的应用数学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目标的最大化,即消耗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产出最大,也可以使投入达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