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1. 土壤的定义及形成过程
土壤是由岩石、有机物质、水、气体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透气、透水、透根、透肥的自然体系。

土壤形成过程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时间作用四个方面。

2. 土壤的结构及成分
土壤的结构包括土粒、土壤孔隙和土壤团聚体等,而土壤成分包括矿物质、有机物质、水、气体和生物等。

3. 土壤类型及其特征
土壤类型包括沙壤、壤土、黄壤、灰褐土、红壤、松散砂、石漠化土壤和承压衰退土壤等,每种类型的土壤都具有独特的特征。

4. 土壤水分和养分循环
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循环是土壤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土壤水分循环包括降雨入渗、土壤水分蒸发和蒸腾、土壤水分下渗等,而土壤养分循环包括生物循环、土壤微生物作用和化学反应等多种机制。

5. 土壤质量评价和改良
土壤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包括有机质含量、土壤肥力、土壤酸碱度等,而改良土壤可以采用施肥、养护、植被恢复和人工调节土壤肥力等措施。

以上就是土壤地理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19世纪提出“矿质营养学说”的是李比希。

2、19世纪70-80年代俄国学者道库恰耶夫提出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3、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希拉格德就受了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影响。

4、18世纪以后,西欧土壤地理学派的三个代表学派是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农业地质土壤学派和土壤形态发生学派。

土壤发生学的奠基人是俄国的科学家道库恰耶夫。

5、土壤的功能表现为:有肥力及生产性能、缓冲与净化功能。

6、试列举三中复杂土壤剖面:异源母质剖面、埋葬剖面、多元发生剖面、堆叠剖面、人造剖面。

7、俄国学者道库恰耶夫认为影响土壤形成发育的因素有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及时间。

8、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9、土壤的特征表现为:生物活性、孔隙结构的介质。

10、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

11、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12、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

13、马伯特创建了美国第一个土壤分类系统。

14、土壤分类专家史密斯建立了标准化、定量化的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

15、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

16、在绘制自然土壤剖面中,标出各土壤发生层名称并用相应代号表示。

层次国际土层代号枯枝落叶层O腐殖质层 A淋溶层 E淀积层 B母质层 C母岩层R二、名词解释土壤: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1、土体构型:在土壤剖面之中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统称为土壤剖面构造或土体构型。

2、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形状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组成聚合土体。

3、土壤生态系统:指自然界特定地域的土壤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逐步趋向动态平衡的综合体。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1.土壤发生学就是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关系的学说。

2.腐殖化:指土壤中有机物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3..粘化: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聚积过程。

4..钙化:土壤剖面中碳酸盐的淋溶与淀积过程。

5..盐化:指土壤中易溶性盐的积累过程。

6..盐土:易溶性盐积累的浓度达到致害作物的土壤。

7..碱化:钠离子在土壤胶体上的积累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并形成物理性质恶化的碱化层。

8...碱土:碱化度和总碱度都高而呈碱性、强碱性的土壤。

9..灰化:主要是冷湿针叶林植被下的一种强酸性淋溶过程10..白浆化:土体上层周期性滞水引起还原离铁、离锰作用而使土壤颜色变浅发白的过程11..富铁铝化:在湿热的生物气候条件下进行的脱硅作用和铁铝相对富集的作用。

12..潜育化:在土体中发生的还原过程。

13..猪育化:土壤干湿交替所引起的氧化与还原交替的过程。

14..熟化:在人为干预下,土壤兼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下进行的土壤发育过程。

15..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16..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土壤在其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若干大体与地表平行的土层。

18 .区域性土壤:潮土,草甸土,沼泽土。

19.物质的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产物通过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最终流归海洋,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成为各种海洋沉积物,以后由于地壳运动或海陆变迁,露出海面又成为岩石,并再次进行风化,成为新的风化壳—母质的过程。

这个需要时间极长而涉及范围极广的过程,称为物质的地质大循环。

20. 物质的生物小循环是指有机质在土体中不断分解和合成的作用。

21.地质大循环是生物小循环的基础,物质的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地质大循环就不可能有生物小循环;无生物小循环,仅地质大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两种过程是相互渗透和不可分割地同时同地进行着。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2.土壤发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称为土壤发生层。

3.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4.土壤质地:自然土壤的矿物质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5.土壤腐殖质:是土壤特异有机质,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有机质总量的50%--65%。

6.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过程:土壤动植物残体及土壤腐殖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简单有机化合物,以至最终被彻底分解成无机化合物,如CO2,CO、H2O、NO2、NH3、N2、H2S、CH4等的过程,称为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过程。

7.土壤热容量:包括质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量。

土壤质量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的土壤温度k高或降低1开氏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土壤容积热容量则是指单位体积的原状土壤温度没升高或降低1开氏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土壤热容量是定量描述土壤温度变化速度及其幅度的物理量。

8.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9.凋萎系数:当植物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

10.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11.腐殖质化过程;土壤形成中的腐殖质化过程是指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和化学作用变为腐殖质,并且这些腐殖质能够在土体表层积累的过程。

包括分解过程和合成过程两个过程。

12.矿质化过程: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机态物质中所含有的碳、氮、磷、硫等元素被分解、氧化、转变为无机态物质的过程。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壤地理学》复习重点⼟壤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名称解释▲▲▲1.⼟壤(soil):指地球陆地表⾯具有肥⼒能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成⼟母质在⼀定的⽔热条件和⽣物作⽤下,经⼀系列的⽣化物理过程形成的独⽴历史⾃然体。

(包括海、湖浅⽔区)特征:具有肥⼒、有⽣物活性、多孔隙结构。

功能:有肥⼒及⽣产性能;可更新性和再⽣性;缓冲和净化功能。

2.⼟壤剖⾯(soil profile):从地⾯垂直向下⾄母质的⼟壤纵断⾯称为⼟壤剖⾯。

3.⼟体构型(profile construction):在⼟壤剖⾯之中⼟层的数⽬、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

(也称为⼟壤剖⾯构造)4.单个⼟体(pedon):⼟壤剖⾯的⽴体化构成了单个⼟体。

5.聚合⼟体(poly pedon):指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体便组成聚合⼟体。

(相当于⼟壤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元-⼟系)6.⼟壤圈(pedosphere):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和浅⽔域底部的⼟壤所构成的⼀种联系体或覆盖层。

7.⼟壤肥⼒(soil fertility):指⼟壤为植物⽣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的能⼒。

8.⼟壤⾃净能⼒(soil purification):指⼟壤对进⼊⼟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9.⼟壤地理学:指以⼟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壤的发⽣发育、⼟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

⼆、⼟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⑴关于⼟壤发⽣发育、诊断特性与系统分类的研究。

⑵关于⼟被结构和⼟壤-地形数字化数据库的研究。

⑶关于⼟壤调查、制图和⼟壤资源评价的研究。

⑷关于地理环境、⼈类活动与⼟壤圈相互作⽤的研究。

⑸关于⼟壤资源保护及被污染⼟壤修复技术的研究。

三、⼟壤地理学研究⽅法(了解)⑴⼟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⑵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⑶遥感技术在⼟壤调查中的运⽤⑷数理统计与SGIS在⼟壤研究中运⽤⑸⼟壤历史发⽣研究法四、⼟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a)起源:⼟壤地理学是⼟壤科学中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个重要基础性分⽀学科,它最早可追溯到⼈类农耕的起始阶段。

(完整版)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汇总

(完整版)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汇总

土壤地理学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是陆地表面的脆弱薄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

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关系:土壤圈与大气圈在近地表层进行着频繁的水分、热量、气态物质的迁移转化,土壤不仅因其疏松多孔而能接收大气降水及其沉降物质以供应生命之需,而且还能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参与碳氮硫磷等元素的全球循环。

土壤圈与水圈的关系密切,如大气降水通过土壤过滤、吸持与渗透进入水圈,成为全球水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对水体的物质组成产生影响,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供应生命体对水分的需要;水分也是土壤圈物质能量迁移转化的重要载体和影响土壤性质的介质。

土壤圈与岩石圈联系更为密切,岩石圈表层的风化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矿质营养元素均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土壤侵蚀及其堆积也是岩石圈中沉积岩形成的重要物源。

土壤圈与生物圈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土壤是陆地生物圈的载体,土壤支撑绿色植物,并供应其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同时生物活动又对土壤圈的形成发育具有深刻的影响。

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到母质层的土壤纵断面。

从上至下依次为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枯枝落叶层:堆积枯枝落叶,下部已初步分解腐殖质层:腐殖质含量高,与矿物颗粒紧密结合形成暗色土层淋溶层: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淋溶层淋移物质在此层淀积,形成柱状、核状、棱柱状结构,较紧实母质层:土层较深,受成土因素影响小,保持母质特性母岩层:未风化的岩石土壤质地或机械组成:土壤颗粒的不同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组合即粒级大小及组成比例,反映土壤砂粘程度将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称为粒级土壤粒级分为石块、砾石、砂粒、粉粒、黏粒五个大类别石块、砾石和砂粒由原生矿物组成,粉粒由抗风化能力较强石英组成,黏粒由次生矿物组成砂质土:透水性强,保水性差;通气性强,为好气条件;潜在养分少,保肥性差,养分转化快,有效性好,热性土;疏松易耕粘质土:透水性差,保水性强;通气性差,;潜在养分多,保肥性强,养分转化快,有效性差,冷性土;粘重难耕质量差壤土:砂粘适中,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是农业生产上质地理想的土壤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能好,含水量适宜,土温比较稳定,粘性不大,耕性较好,宜耕期长,适宜耕作各种作物上砂下粘:蒙金土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土壤中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方式称为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类型单粒状结构:由松散的未胶结的土壤颗粒组成粒状结构:团粒状结构多出现在土壤表层,按团聚体的大小分为粒状、团粒状、团块状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大块结构团粒状结构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上最有价值的土壤结构型是水稳性的团粒结构1)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的总孔隙度高达55%,孔隙的比例较为适宜,而且在土壤中的分布均匀,大小相间分布。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附件)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附件)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M)
1、单个土体&土壤个体
2、比重&容重
3、1:1型矿物&2:1型矿物
4、活性酸度&潜在酸度
5、腐殖化&矿质化
6、富铝化过程&灰化过程
7、绝对年龄&相对年龄
8、诊断层&诊断特性
9、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
10、中域性分布&微域性分布
1、简析影响土壤CEC大小的因素。

2、简述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

3、土壤发生分类学与诊断分类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4、简述土壤矿物组成有什么地理分布规律,为什么?
5、简述我国土壤资源的主要特点。

6、简述土壤发生分类学与诊断分类学的的基本观点。

7、简述水耕熟化过程使土壤产生了哪些变化。

8、何谓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受哪些因素影响?
9、试述气候因素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10、试述地形因素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11、土壤的水平分布呈哪些规律?请加以阐述,并以我国为例分别举出一种分布模式。

12、试简述土壤资源类型质量的评价程序,并列出“经验指数和”的综合评价公式。

1、发生分类学的中国土壤分布。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㈠土壤的含义1.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的具有肥力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成土母质在一定水热条件和生物作用下,经一系列生化物理作用而形成的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具有一定肥力,生物活性,多孔隙结构等是土壤的基本特征。

2.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㈡土壤土体构型1.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2.土体构型:是指土壤剖面中的土层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又称土壤剖面构造;3.单个土体: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就构成了单个土体,是土壤最小体积单位的三维实体;4.聚合土体:指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组成的聚合土体。

相当于土壤分类中的最基本分类单元-土系。

㈢土壤圈1.土壤圈: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又称为“土被”2.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①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土壤圈是自然环境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重要环节和活跃场所;③土壤圈具有广泛的生态环境功能;④具有地理环境指示意义。

㈣土壤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㈠土壤矿物质的形成于转化1.土壤矿物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或母岩,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

土壤矿物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它对土壤组成、性状和功能具有巨大的影响。

2.原生矿物:是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其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发生改变的原始成岩矿物。

直接来源于母岩特别是岩浆岩。

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后分解或重新形成的矿物,其化学组成,构造和性质都发生了改变。

它包括层状的硅酸盐矿物和氧化物类。

并具有强烈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和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又称为黏土矿物。

㈡土壤粘土矿物的性质1.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硅铝铁率:①判断细粒部分层状铁铝硅酸盐矿物的组成②可以判断风化程度2.粘土矿物的种类及性质高岭组(1:1型矿物)特点:(1)1:1型的晶层结构(2)无膨胀性(3)电荷数量少阳离子交换量只有3-15Cmoles(+)Kg-1。

土壤地理学的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的复习资料

1.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2.S.Matson最早提出了的概念。

3.土壤地理学是和的边缘学科。

4.俄罗斯学者是土壤地理学的奠基者,又是地理景观学说的创始人和现代科学的地理学的奠基者。

5.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的《》可以说是世界上有关土壤地理的最早文献。

《》可说是我国最早的土壤分类文献。

6.美国土壤学者是美国土壤科学的奠基者,他提出了美国第一个土壤分类系统。

7.西欧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和农业地质土壤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和。

8.是土壤形成过程的结果,也是土壤形成过程的外部表现。

9.从1967年起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O有机层、A 、E淋溶层、B淀积层、C 和R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10.土层附加符号s和t分别表示的含义是和。

11.目前世界通用的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比色卡,其命名是用、和的颜色三属性来表示的。

12.新生体分为化学起源和二种。

13.20世纪40年代,美国土壤学者提出了与道库恰耶夫相似的函数关系式。

14.土壤发育的外在推动力来自于。

15.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16.土壤形成因素中,不提供任何新物质,只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的因素是。

17.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

18.硅酸盐粘土矿物的晶体是由和铝氧八面体片连接而成的结晶体。

19.是水的最主要的作用,使矿物风化更为彻底。

20.土壤生物中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21.生物残体的矿质化过程是土壤中进行腐殖质化过程的,腐殖化过程是生物残体矿质化过程的。

22.土壤水分和空气同存在于中,两者互相消长着。

23.土壤有效水指的是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

24.土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土壤中的多少。

25.土壤结构的形成必须具有和。

26.土壤胶体按其成分和特性主要有三种:27.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28.的研究成果,可反映出土壤科学的发展水平。

29.诊断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分类所依据的具体指标是可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测定的,土壤类型的划分,主要是根据诊断层和。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3、 土体构型:在土培面之中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统 称为土壤剖面构造或土体构型。
4、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 分)和环境条件(湿度和空气)的能力。
5、 土壤自净能力: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 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 消失的性能。
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者质 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或者土壤的机械组成 10、 土壤质地的适应性:砂土:砂土由于土壤颗粒是以砂粒占优 势,土壤中大孔隙多而主管孔隙少,因此,砂土的同期性,透 水性强,而保水蓄水保肥性能弱。砂土的热容量小,故土壤温 度变化剧烈,易受干旱和寒冻威胁。由于砂土通气良好,土壤 的有机质分解快而不易积累,砂土的肥力相对贫瘠。但它又有 易耕作,适宜性强,供肥快等优点。对砂土施肥必须“少吃多 餐”,多施有机肥,以免造成过多养分流失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并加重农业面源对地表水体的污染。黏土:黏土由于土粒微 小,土壤中的非毛管孔隙少,毛管孔隙多,毛管作用力强,土 壤透水通气性差;但保水蓄水及保肥性能强,有机质分解缓慢 有利于积累,故土壤养分含量丰富;黏土的热容量大,温度变
H+的浓度时,其pH并不随之相应的பைடு நூலகம்升或降低。 21、 土壤的生态环境功能:土壤肥力,即土壤在保持生物活性、多
样性和生产性方面的功能;调节水体和溶质流动的能力;具有 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并解毒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能力;能 够储存并使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他元素进行再循环;是 之城社会经济构架并保护人类文明遗产的物质基础。 22、 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原理: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称 涂鸦因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成土因素的时空分异与土 壤演化。 23、 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p121 24、 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植物在土壤有机质积累中的作 用;植物对于土壤矿质养分及性状的影响 25、 微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分解复杂有机质促使其矿质 化及营养元素的释放,这样使土壤中有限的养分投入到无限的 地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之中‘合成土壤腐殖质,如实验观察 表明,复杂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气碳链的侧链变短、甲 氧基消失、苯环被氧化酶分裂开,使得有机化合物更趋亲水 性。同时,氨基酸和蛋白质中的氮素被结合在上述有机物中, 并经过聚合形成神色的土壤腐殖质;加速无机物的转化;还能 加速土壤中碳酸钙的溶解淋溶及Fe、Mn的转化速度。 26、 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和自净能 力。土壤形成过程实质上是生物积累过程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对 立和统一。母质与生物之间的物质交换,规定和影响着土壤中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的强度和性质;拇指与气候(水分、热量) 之间的物质交换,决定了土壤地球化学过程的进程。土壤形成 的两个重要标志:其一是含腐殖质的结构层次的出现;其二是 土体中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 27、 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与能量迁移转化归结为以下三类:a、土体 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包括土壤从植被获取的有机物质、土壤接 受大气降水的入渗以及江水本身所溶解的各种化学元素、风力 所携带物质通过干沉降过程而注入土壤;b、土体内部物质和能 量的迁移与转化,包括土体内部有机质与矿物质的分解、合成 与转化、物质的淋溶与淀积;土壤发生态、土壤剖面构型、土 壤肥力与土壤自净能力。C、土体物质的输出,主要包括土壤表 层遭受侵蚀、土壤水分的蒸散与土壤气体的逸散、土体内部可 溶性物质的侧向径流、与垂直渗漏以及植物的学则性吸收过程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1.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外部的特征。

2.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

3.发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它是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

4.土层:由非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称土壤层次。

5.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

6.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又称土壤个体或土壤实体等。

7.土壤界面线类型:(1)平整状(2)波状(3)袋状(4)舌状(5)指状、水流状(6)参差状、冲蚀状(7)锯齿状(8)栅栏状8.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即土壤剖面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表现的土壤性状,是土壤形成过程的产物。

9.土壤颜色:主要决定于土壤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

影响因素:有机质、矿物质、水分、质地和生物活动。

10.色调:指占优势的光谱色。

共有10个色调:R、Y、G、B、P;YR、GY、BG、PB、RP;11.亮度:指土壤颜色的相对亮度,绝对黑为0、绝对白为10。

12.彩度:指光谱色的相对纯度或强度,也就是一般理解的浓淡程度。

13.土壤质地:指土壤颗粒粗细的情况。

14.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胶结的状况。

15.土壤结持性:是土壤对机械应力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包括粘着必和可塑性。

16.土壤孔隙状况:指土壤孔隙的大小、孔隙的多少。

17.土壤干湿度:土壤干湿的程度不同,反映土壤含水量的多少。

18.土壤新生体:不是成土母质中的原有物质,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

19.土壤侵入体:侵入体不是由于成土过程形成,是有外界进入的特殊物质。

包括岩石状态、冰冻形态、人为形态及生物形态等四种类型。

20.矿物分解的阶段性:①碎屑阶段②钙淀积阶段③酸性硅铝阶段④富铝化阶段21.矿物风化程度的量度指标:①硅铝率(Sa):Sa=SiO2/Al2O3②硅铁铝率(Saf):Saf=SiO2/(Al2O3+Fe2O3)③铁的游离度:指土壤中游离氧化铁(未被铝硅酸盐禁锢)的铁占土壤全铁量的百分数。

自考《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自考《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1.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其特征:有生物活性、孔隙结构其功能:有肥力及生产性能缓冲与净化功能。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自净能力: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特异有机质,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集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土壤中这些团聚体的组合牌类方式称为土壤结构。

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他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与交换的场所,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土壤环境容量: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物理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四种作用使土壤具有容纳消化污染物的性能,这种性能称之为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质地土壤的机械组成)自然土壤的矿物质都是有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者质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或者土壤的机械组成成土母质:形成土壤的初始物质,简称母质。

它是地表岩石的风化产物。

土被结构:在各种土壤带或地区的不同地形部位上所分布的不同的土壤类型之间,是有规律的,并形成一定的空间构型。

这种有规律的土壤组合称之为土被结构。

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一种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一种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当涉及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学层次,以及母质层次。

2、土体构型:土体构型是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是土壤剖面的最重要特性。

3、土壤发生层:土壤发生层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剖面层次(或土体构造层次)。

4、地带性土壤:含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土壤。

5、物质的地质大循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

6、脱硅富铝化过程:盐基和氧化硅易被淋失,铁、铝氧化物相对淋失较少,铁、铝出现富集状态。

7、硅铝率:土壤粘粒部分氧化硅和氧化铝的分子比率。

反映土壤分化分解的强烈程度。

8、冰川沉积物:是在冰川运动中或消融时因搬运能力减少,而将其携带的多个岩石碎屑沉积下来的堆积物。

9、洪积物:间歇性水流(重要是沟谷和季节性河流)所挟带、搬运的碎屑物,当水流能量减少时而堆积下来的物质。

10、土纲:土壤分类的最高级别,是对某些有共性的土类的归纳与概括。

11、土类:亚纲下列的分类级别。

土类是高级分类中的基本分类单元。

12、诊疗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别的、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化规定的特定土层。

13、潴育层:在地下水升降或季节性潴积水分条件下,经潴育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发生层。

14、隐育土:指在地区性因素(母质、地形、水文地质等)作用下,呈斑块状散布于地带性土壤之中的土壤。

15、初育土:初育土是指发育程度微弱,母质特性明显,发生层分异不明显或只有轻度发育的幼年性土壤。

16、白浆土:白浆土是在温带半湿润及湿润气候条件下,通过白浆化等成土过程形成的含有暗色腐殖质表层、灰白色的亚表层——白浆层及暗棕色的粘化淀积层的土壤17、灰化过程:灰化过程系指在冷湿、郁闭的针叶林植被下,土体中进行的强烈的酸性淋溶过程。

18、气候带:根据气候要素的带状分布特性而划分的带状气候区域。

19、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与信息科学理论,科学管理与综合分析含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的技术系统二、填空题1、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在土纲级分为 12 个土纲,即铁铝土、淋溶土、半淋溶土、钙层土、干旱土、漠土、初育土、半水成土、水成土、盐碱土、人为土、高山土。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1)(1)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1)(1)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1)(1)土壤地理学题库绪论(2课时)一、名词解释1、土壤及其土壤肥力土壤是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由岩石逐步演变而成的,并在地球陆地表面成为一个疏松层。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二、简答题1、简述土壤在地球表层环境系统中的作用(1)在自然界中,土壤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枢纽。

(2)土壤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成为生物同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3)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与交换,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

三、论述题1、论述土壤圈在全球地理环境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1)土壤圈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成为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

(2)土壤圈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3)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氮等,这对全球大气变化有明显的影响。

(4)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水平分异及水圈的化学组成。

(5)作为岩石圈的“保护层”,对岩石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其遭受各种外营力的破坏。

(6)环境的一个信息载体。

第一章(8课时)一、名词解释1、土壤系统概念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和净化的功能。

2、土壤容重的概念又称为干容重,又称土壤假比重,一定容积的土壤烘干后的重量与同容积水重的比值3、土壤有机质概念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

4、土壤胶体概念是指大小在1~100毫微米的固体颗粒而言。

5、土壤系统结构概念是指土壤系统三相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及其在空间上的关联性。

6、土壤孔隙度概念指单位原状容积土壤中孔隙所占容积的百分数,用Ψ表示,单位为%二、填空题1、土壤矿物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4土壤重力水: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过量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作用下沿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
土壤胶体的特性:1、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2、具有电性3、具有凝聚-分散性。
四道库恰耶夫提出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从而创立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奠定了土壤发生学理论基础。
化学风化: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并释放盐基、磷、铁、硫等养分,同时生成新的次生矿物的过程
包括:A:溶解作用 B:水化作用 C.水解作用 (包括脱盐基、脱硅、富铝化过程,它是化学分解的主要过程,可使矿物彻底被分解破坏。)
生物风化包括: A.根系的挤压;B.地衣、苔藓保蓄水分,加强化学风化;C.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分解矿物等。 生物参与风化作用,也就意味着成土作用的开始。
土壤剖面三个最基本的发生层:
1、淋溶层(A):处于土体最上部,又称为表土层。它包括有机质的累积层和物质的淋溶层。在比较湿润的地区,该层内发生着物质的淋溶,故称为淋溶层。
2、淀积层(B):它处于A层的下面,是物质淀积作用造成的。一个完全发育的土壤剖面必须具备这一个土层。
3、母质层(C):处于土体最下部,没有发生明显的成土作用,其组成物就是母质。
(二)有机质累积过程:(1)腐殖化(2)泥炭化(过湿条件下)(3)矿质化(好气环境下的土壤中)
(三)灰化过程 寒湿、郁闭的针叶林植被下,真菌分解凋落物,产生酸性很强的有机酸(富里酸),有机酸溶液在下渗过程中,使上部土体中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淋失。由于酸性很强, 便破坏矿物晶格,土壤矿物中的硅、铝、铁发生分离。Fe、Al随溶液淋溶淀积于土层下部,而SiO2则残留在土体亚表层,从而在亚表层形成灰白色淋溶层次,称灰化层。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1. 土壤的概念: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不仅有自己的发生发展历程,而且是一个从形态、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可以剖析的物质实体,可以看作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

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2.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土壤的发生研究:研究土壤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2.土壤分类的研究:根据土壤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对外部形态和内在性质相同和相似的土壤,并入相当的分类单位。

3.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一定的环境会出现一定的土壤,土壤分布是有规律的。

4.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资源的数量统计与质量评价的研究。

5.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

6.土壤保护的研究,对土壤资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制定治理措施。

3. 土层:是原来的成土母质在成土作用的影响下产生分异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土壤层次可根据其颜色、结构、结持性、新生体等特征进行划分。

(每一种成土类型都有其特征性的发生层组合,从而形成了各种土壤剖面,主要的有:有机层(O )、腐殖质层(A )、淋溶层(E )、淀积层(B )、母质层(C )、母岩(R ))4. 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粗细的状况。

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

5. 新生体:土壤发育过程中土壤物质重新淋溶淀积和集聚的生成物。

包括:1.化学起源的新生体,如易溶盐类、石膏、碳酸钙、二氧化硅、腐殖质等。

2.生物起源的新生体:由生物作用产生的新生体,如粪粒、蠕虫穴、根孔等。

6. 土壤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分化的碎屑物,原来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7. 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花学成分和构造都经过改变,不同于原生矿物。

8. 土壤矿质的风化过程: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矿物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综合作用下,不仅改变了原有的物理性状,而且改变了原有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甚至形成了新的矿物。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第1章绪论1.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质量:就是土壤生态界面内保持植物生产力、确保环境质量、推动动物与人类身心健康犯罪行为的能力。

或在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土壤具备动植物生产持续性、维持和提升水质、空气质量以及提振人类身心健康生活的能力。

影响土壤构成发育的因素存有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及时间,俗称为五大成土因素。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形状相对均匀的的各层土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是土壤剖面的基本组成单元土壤剖面之中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泛称为土壤剖面结构或土壤构型。

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就形成了单个土体。

在空间上相连、物质共同组成和性状上相似的多个单个土体便共同组成生成土体2:土壤系统简析:土壤发育的两个原因:(1)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系统,土壤是由固定物质、液体、气体等多相物质和多土层结构组成的复杂并具有?活性?的物质与结构系统。

在系统范围内多相物质和各土层之间不断地展开物质与能量的搬迁、转变与互换,这就是促进土壤发育与变化的内因和动力。

(2)土壤系统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之间不断地展开物质搬迁转变与能量互换,这就是促进土壤构成和演进的外驱动力。

土壤系统具有高度非线性和可变性特征,是自然界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

它包含着复杂多样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这使得土壤系统永远不能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

土壤系统界面具备两个特点:一就是土壤系统在地表与大气圈、水圈、地上生物群落之间的界面比较清楚;二是在地表以下,土壤系统与非土壤系统的界面也即为土壤与单薄母质的界限就是逐渐过渡阶段的。

1.2土壤圈与全球变化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其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生物体的生物膜,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土壤地理学复习

土壤地理学复习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一、选择1.19世纪提出“矿质营养学说”的是A德国化学家李比希B德国地质学家法鲁C李希霍芬D拉曼2.19世纪70~80年代国学者提出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A俄国威廉斯B德国马伯特C 俄国道库恰耶夫D 美国马伯特3.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接受了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影响。

A马伯特B史密斯 C H.詹尼D威廉斯二、名词解释1.土壤:2.土体构型:3. 聚合土体:4.土壤生态系统:5.土壤圈:6. 土壤肥力:7.土壤自净能力:8.土壤的物理自净:9.土壤生物自净:三、简答1.土壤系统的特点?2.土壤圈作为地理环境变化的记录具有以下特点?3.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4.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5.土壤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四、综合术分析1.土壤全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土壤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3.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一、选择1.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他对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和性质等影响甚大。

A原生矿物B次生矿物C可溶性矿物D土壤矿物2.下列属于原生矿物的是A石英、蒙脱石B高岭石、蒙脱石C正长石、白云母D铁铝氧化物、水花云母3. 占地壳重量的50~60%,占土壤圈重量的10~15%,是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较稳定的原生矿物,多集中在土壤粗粒级中。

A硅酸盐及硅铝酸盐类B长石类矿物C云母类矿物D橄榄石类矿物4.土壤细砂或粉粒中常有云母碎片,其风化物是植物的最重要来源。

A .N元素 B. P 元素 C. K元素 D Fe元素5. 是土壤中极为稳定,是土壤的基地物。

A石英B辉石C角闪石D硫化物6.下列属于次生矿物的是A碳酸盐、氯化物、角闪石 B 石英、二氧化硅、蒙脱石C 氧化铁、氧化锰、三水铝石D高岭石、绿泥石、白云母7.一般来说,土粒越细,含量越少,AL2O3、Fe2O3等越少。

A Sio2B caoC K2 O DMgo8.下列不属于反映土壤物理特性定量指标的是A土壤颗粒密度B土壤密度和孔隙度C土壤磁性和土壤颜色D土壤结构类型9.下列有关土壤孔隙度正确的是A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也高B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低C质地变细,孔隙度会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低D质地变细,孔隙度会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高10.土壤磁性是成图因素和成土过程的综合反映,是土壤中磁性矿物的重要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资料仅供参考
1.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其特征:有生物活性、孔隙结构其功能:有肥力及生产性能缓冲与净化功能。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自净能力: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经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特异有机质,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集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土壤中这些团聚体的组合牌类方式称为土壤结构。

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它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与交换的场所,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土壤环境容量: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物理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四种作用使土壤具有容纳消化污染物的性能,这种性能称之为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质地土壤的机械组成)自然土壤的矿物质都是有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者质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或者土壤的机械组成成土母质:形成土壤的初始物质,简称母质。

它是地表岩石的风化产物。

土被结构:在各种土壤带或地区的不同地形部位上所分布的不同的土壤类型之间,是有规律的,并形成一定的空间构型。

这种有规律的土壤组合称之为土被结构。

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土壤有机质: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

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称为诊断层。

诊断特性: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由于土壤地理分布与地理位置存在着内在联系,这种在位置上相连或相邻的土壤便构成了一定的空间组合,呈有规律的分布,称之为土壤地理分布规律。

土壤资源:指具有农、林、牧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壤类型、组合及其性质特征。

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边界范围内保持生物生产力、维持环境质量以及促进植物和动物健康的能力。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土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数理统计与SGIS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土壤历史发生研究法。

土壤的物理特性: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土壤磁性,土壤颜色土壤矿物划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可溶性矿物(盐类)
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和自净能力土壤形成的两个重要标志:其一是含腐殖质的结构层次的出现;其二是土体中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

土壤对酸碱性的缓冲性能:是指所具有的抵抗在外界化学因子作用下酸碱反应剧烈变化的性能,即当减少或增加土壤溶液中H+的浓度时,其pH并不随之相应的上升或降低。

土壤的生态环境功能:土壤肥力,即土壤在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方面的功能;调节水体和溶质流动的能力;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并解毒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能力;能够储存并使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它元素进行再循环;是之城社会经济构架并保护人类文明遗产的物质基础。

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原理: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称涂鸦因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成土因素的时空分异与土壤演化。

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植物在土壤有机质积累中的作用;植物对于土壤矿质养分及性状的影响
微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分解复杂的有机质促进矿物养分的释放,合成土壤腐殖质,加速无机物的转化
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与能量迁移转化归结为以下三类:a、土体物质与能量的输入;
b、土体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迁移与转化,C、土体物质的输出,
有关土壤腐殖质形成的生物化学过程归纳起来有3种学说:①木质素-蛋白质聚合学说;②生物化学合成学说;③化学催化聚合学说。

土壤圈物质循环主要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以及土壤圈与地球其它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8.土壤固相组成的物理诊断特性主要包括土壤结构、密度、孔隙度、土壤颜色和土壤质地,它们是土壤发生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土壤与环境间热量、水分、养分和气体交换,以及土壤中物质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成为土壤分类和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土壤颜色采用国际通用的蒙氏颜色卡来表示
1.土壤空气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和土壤水分共同存在于土壤孔隙之中,是影响土壤肥力与土壤自净能力的因素之一。

土壤空气的组成与大气层中空气的组成有明显的不同
2.影响土壤热量状况的主要因素:①土壤吸收的净热量②使土壤温度变化所需热量;③土壤水相态转化及其扩散所需热量④土壤物质迁移转化所消耗或释放的热量
3.太阳辐射能是土壤热量最主要的来源,地球表层土壤表面能量平衡模式。

一般来说表土年均温高于当地年均气温值。

与同时期的气温相比,心土层和底土层温度在秋冬季高于气温,而在春夏季低于气温
1.土水势是指单位水量从一平衡的土-水系统移动到与它同温度而处于参比状态的水池时所作的功。

土水势包括:基质势、压力势、渗透势、重力势、总水势。

2.土壤-植物-大气的水分运移动态系统
土壤水分状况不但影响土壤中物质能量的迁移转化过程,还影响土壤形成发育的方向和性质。

3.土壤水分状况类型:根据成土环境及土壤特征,能够将土壤水分状况划分为以下类型:①淋溶型与周期淋溶型;②非淋溶型;③渗出型;④停滞型;⑤冻结型。

另外,全球土壤水分状况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3.4 土壤分散系及其特征土壤是由多相态物质如固相物质、液相物质、气相物质及生命体构成的复杂综合体。

当某种土壤物质微粒子分布在土壤液态水之中,就构成了土壤分散系。

它包括土壤溶液、土壤胶体和土壤浊液。

土壤胶体对土壤养分元素、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与土壤胶体类型及其性质密切相关,土壤胶体均具有双电层结构。

土壤胶体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土壤矿质胶体;②有机胶体;③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土壤溶液是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气体、溶质的总称。

分析土壤溶液组成、特性及其中化学过程,是土壤地理学、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