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冷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1 寒冷与心血管流行病学
据WHO 2011年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71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9%。研究证实气温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U型关系,寒冷地区气温每降低一摄氏度,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就增加1%。中国北方寒冷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寒地气候,是心血管系统疾病高发区。
2 寒冷应激与适应性产热
适应性产热(Adaptive thermogenesis),为机体处在低温寒冷环境时进行的产热反应,以达到平衡体温及能量的作用。游离脂肪酸及葡萄糖被氧化形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及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H2),并将电子传递给电子传递链。辅酶Q将电子从复合物I及II传递给复合物IV,最终传递给氧分子。同时,泵出到线粒体外的质子使得线粒体膜电位升高。生理情况下,质子通过F0/F1-ATP酶重新进入到线粒体中,促进ADP和Pi合成ATP。在寒冷应激时,质子经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 UCP)途径进入到线粒体中,并产生大量热量保持机体体温恒定。机体长期处在寒冷应激,细胞产生大量活性氧(ROS)引起氧化应激,同时,持续的寒冷应激导致ATP合成不足(图1)。
3 寒冷应激与高血压
高血压是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脑卒中及心衰等心血管疾病的明确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发病除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外, 环境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环境因素如寒冷、饮食等对血压有显著的影响。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冬季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好发季节,冬季平均收缩压比夏季高5 mmHg;高血压的患病率冬季为33.4%,夏季降至23.8%;且冬季降压药敏感性较夏季低;我国北方地区地处寒地,其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40%,几近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的2倍。
对寒地的高血压人群及寒冷应激高血压大鼠的研究发现有以eNOS表达减少为主要表现的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处于易损的功能性界面,是“内皮-高血压-心血管事件链”的始动因子和载体。寒地冬季时间长达3-4月,研究显示持续的寒冷应激可诱导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激活RAS系统。
4 寒冷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8》提供的数据,2007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
死亡粗率为64.67/10万,占所有心脏病死亡的64.28%。每年的心血管疾病直接花费约为3098亿人民币,占我国国民收入总额的4%,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经济负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易损斑块的破裂是心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冬季及寒冷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
在斑块早期,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凋亡细胞清除能力正常,不会出现继发性的坏死和炎症反应;而在斑块进展期,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凋亡坏死物吞噬清除功能障碍,导致斑块内炎症反应加剧,脂质坏死核心扩大,诱发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2009及2010年,Kodi S. Ravichandran研究小组在Nature杂志上连续发表两篇文章,报道了ATP作为“find-me”信号由凋亡细胞分泌,促进吞噬清除。慢性寒冷应激诱导的适应性产热,引起的AS斑块中巨噬细胞ATP合成不足,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清除,最终使得斑块炎症加剧,发生易损斑块破裂。
5 寒冷应激与心房纤颤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AF病人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3倍。AF可诱发心功能不全、脑栓塞及周围血管栓塞。研究表明房颤与寒冷因素密切相关。一项1475例高加索人的阵发性房颤研究显示,在女性患者中,阳光相对充足,温度较高的5月-8月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另有两项研究显示,在寒冷季节,更多的房颤患者因为症状加重而入院,而且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也增高。针对高寒地区房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亟需得到解决。
炎症促发房颤的发病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正常机体处于炎症与抗炎的动态平衡,冷暴露后这种动态平衡被打乱。研究表明慢性暴露到寒冷中能够增量调节炎症因子IL-6在主动脉、心脏和肾脏表达,并且增加了巨噬细胞和T细胞在肾脏的浸润。
6 寒冷应激与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在我国心力衰竭患者近千万[顾东风]。虽然新的治疗措施不断出现,但其确诊后四年病死率仍高达50%。我国北方地区心衰患病率为1.4 %,南方地区心衰患病率为0.5 %,北方明显高于南方。
在寒冷条件下或者是气候剧变时,血流动力学恶化和神经内分泌激活,诱导心肌缺血或者突发的心律失常,进而导致心力衰竭的失代偿改变,其他因素如呼吸道感染也是诱发加重心衰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50%心力衰竭患者死于猝死。在寒冷应激导致心衰猝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心肌细胞发生能量代谢障碍和心肌细胞凋亡坏死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心衰病人的心肌细胞长期处于一个低供氧而高能耗的环境,加之在寒冷应激的条件下,机体RAAS系统激活,儿茶酚胺释放增加,促使心肌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增加,破坏心肌细胞的DNA,从而使DNA修复酶PARP1过度激活,大量消耗心肌细胞内的ATP;同时,由于机体产热需要,使心脏的负荷增加,心肌细胞消耗能量增加;而心衰病人心肌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心肌细胞在短时间内耗尽细胞内的ATP,心肌细胞耗氧量突然急剧增加,心肌细胞供能不足,使ATP耗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