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病的常见症状
经方辨治脾胃病
![经方辨治脾胃病](https://img.taocdn.com/s3/m/411c1e3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b.png)
经方辨治脾胃病发布时间:2021-05-28T14:31:23.99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月5期作者:吴小勇柳建军[导读] 经方之经,乃经典、经验之义。
狭义经方系指传承自吴小勇柳建军迁安滕氏医院河北唐山 064400按:经方之经,乃经典、经验之义。
狭义经方系指传承自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方子。
广义经方则是在历史上经过多年乃至历朝历代无数次临床广泛验证的确实行之有效的方剂。
广狭二义合并,则经方是指以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经历朝历代医家临床广泛验证过的确实行之有效的方剂。
以用经方为主的中医流派叫医圣经方派。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总结中医对脾胃病的辨证治疗规律,对继承发扬祖国医学和开展脾胃病的研究与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脾胃共处中焦,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两者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共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与胃经脉互为络属,具有表里关系。
脾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胃病都有寒热虚实的不同。
脾胃共见症有饮食减退、脘腹胀满、胃痛、呕逆、吞酸、嘈杂以及大便溏泄或便秘等。
脾病常见症状有腹痛腹胀、泄泻、浮肿、少气乏力等。
胃病多见脘痛、不欲食、呕吐、嗳气等。
对脾胃病治疗,笔者一般从脾气虚弱、脾不统血、寒湿困脾、胃气虚寒、胃阴不足、胃火炽盛、食滞胃脘等几个常见证型加以辨证分析。
(一)脾气虚弱证见证:食少纳呆,腹胀便溏。
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肢倦乏力,四肢浮肿,小便清长。
或见脱肛,阴挺,内脏下垂,二便滑泄不禁。
舌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缓无力。
分析:脾主运化,脾气虚则胃气亦弱,腐熟不及,运化失健,不能升清降浊,故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脾失健运,生化无源,精微失布,则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肢倦乏力,舌淡脉缓无力等;脾虚不运,水湿停聚则四肢浮肿;脾虚中气下陷,升举不能,脏腑维系无力,故见脱肛,阴挺及内脏下垂,二便滑泄不禁。
治法:健脾益气。
中医内科学--脾胃疾病
![中医内科学--脾胃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25a16f5ceefdc8d376ee32e8.png)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司二便,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其液为涎。
胃与脾同属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和降为顺,与脾相为表里,共有“后天之本”之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所养。
脾胃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受纳、运化、升降、统摄等功能的异常。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得阳气温煦则运化健旺;胃有喜润恶燥之特性,胃不仅需要阳气的蒸化,更需要阴液的濡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通降胃气。
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则机体吸收消化功能失常,以致出现便溏、腹胀、倦怠、消瘦等病变,运化水湿功能失调,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发生泄泻等病症;若胃受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不仅影响食欲,还可因中气不能运行,而发生口臭、胃痛、痞满及大便秘结,若胃气失降而上逆,可致嗳气、恶心、呕吐、呃逆等证。
脾胃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化源不足,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所营;肾阳虚衰则脾失温煦,运化失职而致泄泻;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脾土营木,利其疏泄,肝郁气滞易犯脾胃,引起胃痛、腹痛等。
依据脾胃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我们将胃痛(吐酸、嘈杂)、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反胃)、泄泻、便秘等归属为脾胃病证。
上述病证虽归属于脾胃,但与其他脏腑亦密切相关,临证中应注意脏腑之间的关联,随证处理。
此外,脾胃为人体重要脏腑,气血、津液、湿痰饮等方面的病证多与之有关,如便血有因脾失统摄所致,脾失转输,水津敷布失常,水湿停聚,可致痰饮或水肿等,但从编排、讲授角度着眼,分别将其归属气血津液及肾的病证等。
至于脾虚生痰、上渍于肺之咳嗽,脾胃气虚、血之化源不足、心失所养之心悸,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停聚之臌胀等病证,依据其病证整体相关性,分别属于各个脏腑系统。
第一节胃痛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
脾的知识点总结
![脾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0876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b.png)
脾的知识点总结一、脾的解剖结构脾是一个位于腹腔左上方的带有网状结构和薄壁的器官,外形呈菱形,长12-17厘米,宽8-12厘米,厚3-4厘米,重200-300克。
其组织结构包括脾脏、脾囊、脾冠等。
脾脏主要由红髓、白髓及淋巴结等组织组成,红髓主要负责消化老化红细胞,白髓主要则助于免疫防御。
脾囊为脾的包围物,脾冠则为脾动脉相供应的结构。
二、脾的功能脾在人体中起到了许多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液的过滤器。
脾具有滤清及清除血浆中的微生物、老化或异常的红细胞等功能,保持血液的正常。
2. 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
脾脏发展成熟的淋巴细胞,产生和释放抗体,对病原微生物起到一定的抗体作用。
3. 存储功能。
在人体出现失血时,脾脏会释放血细胞,并且为人体其他器官提供血液。
4. 感染和疾病的免疫。
脾脏是人体关键的免疫功能器官之一,当机体出现感染或者疾病时,脾脏会迅速发出抵抗机体的免疫反应。
三、常见的脾病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但是也会因为一些原因导致患上脾病。
在生活中常见的脾病主要包括:1. 脾大。
脾大是指脾脏增生、充血、肿大,常见于感染、免疫性疾病等疾病,也可能是因为脾脏的损伤和功能异常导致。
2. 脾梗死。
由于脾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导致的脾梗死病变,引起上腹疼痛、发热、质地坚硬等临床表现。
3. 脾破裂。
脾脏外伤、梗死、感染、炎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导致脾脏出现裂伤,引起内出血等病变。
4. 脾肿瘤。
脾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常见的有脾淋巴瘤、脾毛细胞瘤等。
这些疾病可能会引起腹部胀痛、贫血、发热等症状。
四、脾病的预防与保健为了预防脾病和维护脾脏的健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注意饮食。
饮食中要均衡、多样化,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鸡蛋等。
2. 生活规律。
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行为。
3. 加强锻炼。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脾脏的功能。
脾胃辩证
![脾胃辩证](https://img.taocdn.com/s3/m/f48d454605087632311212c7.png)
脾胃辩证【要点精讲】(一)脾胃概述1脾①生理功能脾主运化:运化水谷;运化水液脾主升清脾主统血②病理状态运化功能减弱运化水谷↓:消化功能↓食少,腹胀,便溏运化水液↓:浮肿,水湿痰饮清阳不升:头晕,困重;湿困;气陷,内脏下垂脾不统血:出血③主要症候虚证脾气虚脾气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脾阳虚实证:寒湿,湿热2 胃①生理功能:仓廪之官,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②病理状态及主要症候:虚—胃气虚、胃阴虚、胃阳虚实—寒饮停胃、胃热炽盛、食滞胃脘、气滞胃脘(二)证型分析一脾病辨证1 虚证①脾气虚证●涵义:指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以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病因病机:A寒湿侵袭,饮食不节损伤脾土B劳倦过度,忧思日久,吐泻太过C禀赋、年老、大病脾虚失养●临床表现:A脾虚水谷不运:纳少腹胀,食后尤甚;便溏;面色萎黄B水湿不化:浮肿,肥胖C气虚:形瘦倦怠●辨证要点:纳少,腹胀,便溏以及气虚症候②脾虚气陷证●涵义:指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以脘腹重坠,内脏下垂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又名脾[中]气下陷证。
●病因病机:A脾气虚进一步发展;B久泄久痢、劳累太过损伤脾气、清阳下陷C妇女孕产过多、产后失调●临床表现: A脾气虚: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呆B下陷:头晕;坠胀感;内脏下垂C二便:便意频数、久泻不止;小便浑浊●辨证要点:脾气虚症候以及脾气下陷所致的以脘腹重坠,内脏下垂为主要表现的症候③脾不统血证●涵义:指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行,以各种慢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又名脾[气]不摄血证。
●病因病机: A脾气虚进一步发展B劳倦过度,损伤脾气统血无权●临床表现:A脾气虚:神疲乏力,气短懒言B慢性出血:口鼻、皮肤、二便、月经日久→气血两虚:面色萎黄、舌淡,脉细无力●辨证要点:脾气虚(或气血两虚)症候以及慢性出血④脾阳虚证●涵义: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以食少、腹胀腹痛、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又名脾虚寒证。
脾病的辨证论治
![脾病的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819943c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9.png)
脾病的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具有转运水液、运化物质、
提供能量和维持血液的重要作用。
但是,脾脏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以及生活习惯和饮食不当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病变。
本文将介绍中医脾病的辨证论治方法。
一、辨证
脾虚证: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气虚弱影响了这些功能,出现口淡、乏力、饮食不香、大便稀薄等症状。
治疗方案应在调补脾气的基础上配合运用其他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如大枣、山药、黄芪等。
潮热汗出证:脾肾阳气不足,手脚冰凉,出现潮热和出汗等症状。
治疗方案应当调补脾肾阳气,使用温补的药物,如干姜、桂枝、黄精等。
湿热痰饮证:由于长时间不当的饮食、环境、情绪的刺激导致体内湿气、痰饮、火毒的聚积,引起胸闷、胸痛、咳痰等症状。
治疗方案应用清热解毒、化湿祛痰的药物,如白术、茯苓、车前草等。
二、论治
中医治疗脾病主要从调养脾气、益气和滋阴等方面入手。
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配合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脾病的中医药方:
健脾汤:治疗元气不足,脾虚拒食、便泄的病症,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
四君子汤:用于脾气不足,脾虚肢体倦怠、食欲不佳,由人参、白术、大枣、陈皮组成。
三峡消积散:治疗脾胃气滞,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由荷叶、茯苓、车前草、草果组成。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儿科学-脾系病证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儿科学-脾系病证](https://img.taocdn.com/s3/m/5fea4538cf84b9d529ea7a63.png)
第五单元脾系病证细目一鹅口疮发病特点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蔓生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
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因其色白如雪片,故又名“雪口”。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多见于初生儿,以及久病体虚婴幼儿。
病因病机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
其主要病变在心脾。
因舌为心之苗,口为脾之窍,脾脉络于舌,若感受秽毒之邪,循经上炎,则发为口舌白屑之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患者。
舌上、颊内、牙龈或上颚散布白屑,可融合成片。
重者可向咽喉处蔓延,影响吸奶与呼吸,偶可累及食管、肠道、气管等。
取白屑少许涂片,加10%氢氧化钠液,置于显微镜下,可见白色念珠菌芽孢及菌丝。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本病重在辨别实证、虚证。
实证一般病程短,口腔白屑堆积,周围红,疼痛哭闹,尿赤便秘;虚证多病程较长,口腔白屑较少,周围不红,疼痛不著,大便稀溏,食欲不振,或形体瘦弱等。
治疗原则本病属邪火上炎,治当清火。
实火——清泄心脾积热;虚火——滋肾养阴降火。
病在口腔局部,除内服药外,当配合外治法治疗。
分证论治心脾积热证证候:口腔满布白屑,周围黏膜红赤较甚,面赤,唇红,或伴发热、烦躁、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青紫。
治法:清心泻脾。
代表方剂:清热泻脾散。
虚火上浮证证候:口腔内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著,形体瘦弱,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舌红,苔少,脉细或指纹紫。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剂:知柏地黄丸。
西医治疗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洗口腔,制霉菌素甘油涂患处,1日3~4次。
预防与调护孕妇注意个人卫生,患阴道霉菌病者要及时治愈。
注意口腔清洁,婴儿奶具要消毒。
注意小儿营养,积极治疗原发病。
长期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尽可能暂停使用。
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白屑变化,如发现患儿吞咽或呼吸闲难,应立即处理。
历年考点治疗鹅口疮心脾积热证,应首选A.凉膈散B.泻黄散C.清热泻脾散D.泻心导赤散E.知柏地黄丸『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心脾积热证证候:口腔满布白屑,周围黏膜红赤较甚,面赤,唇红,或伴发热、烦躁、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青紫。
脾胃肠病证
![脾胃肠病证](https://img.taocdn.com/s3/m/840f9bf980eb6294dd886c4d.png)
第四章脾胃肠病证概念:脾胃肠病证指在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不遂、脏腑失调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在食管、脾胃、肠道的一类内科病证。
主要证候:病理特点:脾病多虚,有气虚、阳虚之分;脾喜燥恶湿,易被湿困。
胃病多实,易为寒热、饮食所伤;燥热易伤胃阴;尚有肝气犯胃。
常见证候:脾胃气虚、脾阳虚衰、湿邪困脾寒邪客胃、胃肠积热、食滞胃肠、肝气犯胃、瘀血停胃、胃阴亏虚。
脾胃病的辨证首先,要抓住主症其次,要了解次症和病史第三,要辨别虚实、寒热、在气在血、在脏在腑治疗原则及要点治疗原则1、保护胃气2、调理升降治疗要点1、脾以升为健,治脾病常用健脾、益气升提之品胃以降为和,治胃病多用和中、益胃、降逆之药2、脾喜燥恶湿,多用醒脾化湿之剂,少用甘润滋腻之品胃喜润恶燥,常用甘凉滋润之剂,慎用辛香温燥之药3、脾病多虚、多寒,常用健脾、补气、温中之品胃病多实、多热,多用消导、和胃、泻热之药第一节胃痛【含义】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特点:1、自觉症状:疼痛2、部位: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范围】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等。
【病因病机】一、病因1. 外邪犯胃2. 饮食伤胃3. 情志不畅4. 脾胃素虚二、病机①外感寒邪寒邪客胃过食寒凉忧思恼怒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情志不遂饮食不节饮食伤胃暴饮暴食气郁化火,火邪伤阴②久病脾胃虚损胃阴不足胃失濡养不荣则痛素体脾胃虚弱脾阳不足③胃日久入络血痛加重瘀三、病机小结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气机不利,胃失和降,或胃失濡养不通则痛不通则痛(实)不荣则痛(虚)【诊断】1.主症:胃脘部疼痛,疼痛性质可胀痛、刺痛、隐痛、灼痛等不同;2.伴随症:常伴食欲不振、胀满、恶心呕吐、泛酸嘈杂等;3.发病特点:起病或急或缓,多有反复发作病史;4.诱发因素:与受寒、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累等因素有关;5.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可确诊。
中医基础理论:脾的病机——脾病常见症状
![中医基础理论:脾的病机——脾病常见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9d18ba6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a.png)
脾病的常见症状有:腹满作胀、脘腹痛、⾷少便溏、黄疸、⾝重乏⼒、肢冷,或见脱肛、阴挺(⼦宫脱垂)及内脏下垂,以及便⾎、崩漏、紫癜等症。
其发⽣机理分析如下:
脾病常见症状
发⽣机理
腹满作胀或脘腹痛 多因寒湿或湿热困脾,脾⽓阻滞;或因脾⽓虚,运化⽆⼒,宿⾷停滞;或因脾阳不振,中焦虚寒,失其温煦,寒凝⽓滞等所致。
脾健运失职,清⽓不升,浊⽓不降,⽓机郁滞,故发胀满⽽痛。
⾷少、便溏 多因寒湿或湿热困脾,或脾虚胃弱,饮⾷物消化吸收障碍,脾不升清,胃纳受碍,故纳呆⾷少。
脾胃纳化失调,⽔湿内停,致使⼩肠清浊不分,混杂⽽下,并⾛⼤肠,则发作便溏,甚则泄泻完⾕不化。
故《素问·阴阳应象⼤论》
说:“湿胜则濡泄。
”
黄疸 为眼⽩、⽪肤黄染。
多由于脾运不健,湿浊阻滞,肝胆疏泄受碍,胆热液泄,胆汁不考试,⼤站收集循常道,逆流⼊⾎,泛溢于肌肤所致。
⾝重乏⼒、肢冷 多由脾阳脾⽓不⾜,或脾为湿困,不能正常运化⽔湿,因⽽⽔湿留滞所致。
湿性重浊,易阻滞肌⾁四肢,故见肢体沉重。
脾能转输⽔⾕精微,以营养肌⾁四肢。
若脾阳脾⽓虚损,温煦濡养失职,则可见⾝疲乏⼒,肢体不温。
脱肛、阴挺及内脏下垂 多因脾虚,中⽓下陷,脏腑升举维系⽆⼒或不能升举,则可见脱肛、⼦宫脱垂,或内脏下垂等症。
便⾎、崩漏、紫癜 多因脾⽓虚,失其统摄之权,则⾎不循经⽽外逸。
如⾎溢肠内,则⾎随粪便⽽下,谓之“便⾎”。
⽓虚下陷,冲任不固,则发为崩漏。
⾎溢于肌腠⽪下,则发为紫癜。
辨脾病证候
![辨脾病证候](https://img.taocdn.com/s3/m/ead2e9e8a8114431b80dd8d4.png)
脾胃功能 失调
运化失司 胃气上逆
土壅木郁
脘痞或痛,纳少便溏 泛恶欲呕
面目肌肤发黄
寒湿 困扰
阳气被遏,温化失司 肢体浮肿,小便短少
寒湿下注,带脉失约 妇女白带量多
寒湿重浊,阻遏清阳
头身困重
口淡不渴,舌体胖,苔白滑或白腻 脉缓弱或沉细为寒湿内盛之象
辨证要点: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寒湿内盛。
湿热蕴脾证
湿热蕴脾证是指由于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纳运失职所
气虚机 体功能 低下
不能充养机体 面部失荣 宗气亦虚
肢体倦怠,形体消瘦 面色萎黄 少气懒言
舌淡苔白,脉虚弱脾气虚弱之征
辨证要点:纳呆,腹胀,便溏与气虚症状并见
脾虚气陷证
脾虚气陷证是指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脾虚 升举无力
内脏失于固托 清气下陷
脘腹重坠作胀,食后更甚
肛门重坠,或久泄不止 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
寒邪伤阳 津血凝滞
恶寒肢冷,口淡不渴,面白 或青,苔白润脉弦或沉紧
辨证要点:脘腹冷痛,发病急剧与实寒症状并见。
类证鉴别:胃阳虚证与寒滞胃肠证
食滞胃肠证
饮食停滞胃肠,以脘腹胀满疼痛,呕泻酸馊腐臭为主
症的证候。
食滞胃肠 气失和降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
食阻气机,通 降、传导失职
食积于内 拒于受纳 食滞肠道 阻塞气机
舌红苔黄,脉滑数为火热内盛之象
辨证要点:胃脘灼痛拒按,消谷善饥与实热见症并见。
类证鉴别:胃阴虚证与胃热炽盛证
寒饮停胃证
寒饮停胃证:是指寒饮停积于胃,胃失和降,以脘腹痞 胀、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等为主要表现的症候。
寒饮停胃 胃失和降
气机阻滞 胃气上逆
脘腹痞胀
脾和胃病辨证
![脾和胃病辨证](https://img.taocdn.com/s3/m/64b9628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a.png)
体现:(即食积证)
脘腹胀满疼痛,吞酸嗳腐或呕吐酸腐食物,吐后痛减, 纳呆厌食 (食积胃脘,气机停滞,胃失和降) 或肠鸣腹痛泄泻,泻下物酸腐臭秽
(积食下移于肠道,肠内腐气充斥)
舌苔厚腻,脉滑。
十一、胃脘气滞证
概念:邪气犯胃,致胃腑气机阻滞所体现 旳证候。
体现: 脘腹胀痛、窜痛,嗳气、肠鸣矢气则痛减, 痛而欲吐或欲泻,泻后不爽,或便秘
体现:即气陷证 (1)气虚证: (2)清阳不升或内脏下垂:
三、脾(胃)阳虚证(脾胃虚寒)
概念:脾(胃)阳亏虚,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体 现旳证候。
体现: (1)脾胃病症状:
纳呆腹胀,泛吐清水,便溏(完谷不化)
(脾胃阳虚,运化失职)
脘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
(阳虚生寒,寒凝气机)
或见肢肿,尿少或见带下清稀色白量多
思索讨论题:
(1)患者患肝炎3年之见症为何证?1970年6月因 劳累而昏倒后出现高热5天,是什么原因?
(2)分析热退后旳临床病症,并判断其证型。
病案6
姜某,男,28岁,1990年7月12日初诊。 主诉:闷热,烦渴,全身发黄1周。 病史:患者于10天前割禾时,为暴雨淋湿全身,当
日自觉头身困重不适。因忙于农作,并未在乎。1周 前又添发烧,烦闷,汗出少而粘,脘腹痞胀,纳食不 馨,泛恶,厌食,继而全身发黄,小便如茶色,大便 稀糊不爽,遂来求医。检验:发烧38.2℃,面黄垢, 白睛及皮肤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诊疗为急 性黄疸型肝炎。 (1)患者10天前属何证?与现证病机上有何联络? (2)找出并分析临床主症,并判断其证型。
天来,精神倦怠,乏力,汗出,纳差,腹胀,大便 泄泻,形体日见消瘦。曾服多种西药(药名不详), 病症无明显缓解,要求中医治疗。 检验:面色萎黄,形瘦乏力,精神较差,皮肤潮冷。 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思索讨论题: (1)试分析证候,判断证型。 (2)请归纳本证旳病机特点。
女生脾胃不好的几大症状,脾虚食疗方!
![女生脾胃不好的几大症状,脾虚食疗方!](https://img.taocdn.com/s3/m/d710941b5727a5e9856a6184.png)
女生脾胃不好的几大症状,脾虚食疗方!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脾胃普遍的虚弱。
大部门人都是会感受自己的肠胃不是特别好,另有许多看来很瘦怎么样也吃不胖的人,实在也是吸收不好,脾胃弱。
那么到底有几多症状让人会察觉是脾胃不好呢?★1、女人总喝水,皮肤照旧干。
许多女孩子总说,我根据美容专家说的天天总是定时喝至少要八杯水左右,可是照旧感受喝的水没有被皮肤所吸收,而且总是喝完没多久就排掉了。
这就是我们的脾胃功效在偷懒。
脾是专门运输水到各个器官的,若是它一不康健,我们喝再多的水也无济于事啊~!★2、用饭很快。
通常用饭快的人,不用说都是肠胃吸收好不到那里去,由于用饭快,一定每一口的品味就要少,唾液排泄的就少,消化也自然欠好,肠胃自然有问题。
长时间下去只会造成以上的情形的发生。
★★3、会莫名的拉肚子。
有时间我们没有吃什么特殊的,可是肠胃就似乎受不了然后拉肚子,然后不久就好了。
我们不妥回事以为没什么。
实在这个也是我们的脾胃给的忠告,在饮食和磨炼方面要增强来缓解。
★4、胃痛。
这个很显着,就不用我们多说了,可是我们的胃痛的时间不建议各人来按揉。
一定要实时的吃药来缓解,然后一定要改善饮食习惯。
你荼毒了自己的器官后,它就一定会反弹自己的不满来告诉你。
★★5、口臭,大便干燥。
有了这样的症状也是我们的胃肠的湿热和毒素的排不洁净。
让我们的身体有了不恬静的感受,给予忠告后未果,就升级为排便的不通畅,我们要实时的就医来调治。
★6、精神不济,疲乏没食欲。
感受到对吃的似乎没什么兴趣,吃什么都以为不是很鲜味,而且天天的精神有限,总感受疲沓和不给力,这样的情形也是肠胃的忠告。
由于我们的肠胃动力不足,无法实时消化我们的食物给身体来提供能量。
就自然无法实时为身体来增补能量和体力,而且肠胃不用化人就没有饥饿感,甚至有时间有舌苔会影响我们的味觉。
以是吃什么都感受不到好吃。
★★脾虚食疗参考方★①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于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配合炖煮至稀烂即可。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中医诊断学(2)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中医诊断学(2)](https://img.taocdn.com/s3/m/2609d58b3c1ec5da50e270e4.png)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中医诊断学(2)A1型题1. 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昏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应属A.血虚B.阳虚C.阴虚D.亡阳E.气虚答案:E2. 以下哪项不属于血虚证的临床表现A.心悸失眠B.头昏眼花C.两颧潮红D.舌淡脉细R.手足发麻答案:C[解答] 两颧潮红为阴虚证的典型表现。
阴液不足,虚火上炎,故见两颧潮红。
3. 下列哪项不属于血瘀证的临床表现A.疼痛固定B.胸闷不舒C.局部刺痛D.出血紫黑E.颜色青紫答案:B4. 下列哪项不属于血寒证的临床表现B.手足颜色青紫C.冷痛得温痛减D.肌肤甲错E.手足冷痛畏寒答案:D[解答] 肌肤甲错是血瘀证的表现。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故见肌肤甲错。
5. 痰浊蒙蔽心窍的神志改变的特点是A.狂言、谵语B.神昏、痴呆C.悲伤欲哭D.烦躁不安E.疑虑不定答案:B[解答] 狂言、谵语和神昏、痴呆均为神志异常的改变,但狂言、谵语则为痰火扰乱心神所致。
而神昏、痴呆则为痰浊蒙蔽心窍,神识受蒙所致。
而其他项的表现不属于神志方面,故被排除。
6. 气滞心脉的症状特点是A.胸刺痛B.舌紫暗C.脉沉滑D.胸闷痛E.胸胀痛答案:E[解答] 心脉痹阻按其病因分为瘀阻心脉、痰阻心脉、寒凝心脉、气滞心脉等证。
但四证表现不同:瘀阻心脉以刺痛为特点,伴见舌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等瘀血内阻的症状;痰阻心脉以闷痛为特点,伴见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等痰浊内盛的症状;寒疑心脉以痛势剧烈,突胀痛为特点,其发作往往与情志因素有关,伴见胁胀,善太息,脉弦等气机郁滞的症状。
故所给的五个选项中,只有胸胀痛属于气滞心脉。
7. 下列哪项不见于心血虚证A.心悸怔忡B.面色淡白C.心烦骨蒸D.头晕健忘E.舌淡脉细答案:C8.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肺病的常见症状A.胸痛B.吐血C.咳嗽D.气喘E.咯血答案:B[解答] 吐血是胃病常见症状。
9. 久病咳喘,痰清稀色白,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虚,证属A.肾不纳气B.肺肾气虚C.肺气虚D.寒痰阻肺E.饮停于肺答案:C10. 患者咳嗽气喘,痰稀色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迟,属于A.风寒束肺B.寒邪客肺C.饮停于肺D.痰湿阻肺E.以上都不是答案:B[解答] 本题旨在考查寒邪客肺的辨证要点;患者咳嗽气喘说明病位在肺,痰稀色白可见于A、B、C中三种证候。
脾胃病症状20166德阳
![脾胃病症状20166德阳](https://img.taocdn.com/s3/m/a5215cfd81c758f5f71f670e.png)
脾胃结构范围与脾胃病象
• 肝脏:现代基本单独成立科室,实际上, 还是属于脾胃病科范围的病 • 我们习惯按照动物实验结果来解决肝病, 临床上,肝病首先是脾胃病,热病从阳明 治疗,虚病从太阴虚寒治疗,两者都有就 寒温并用,补消结合 • 适当补肝,也必须是中医的理论
病机
• 病机=禀赋+病因过程,是解读病象的基础 • 病机包含了:禀赋、病因、病象的全部过程 !掌握了病机,就可以解读禀赋、病因、病 象(症、征、证、病、标) • 病机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基本, 所有,通过病象,就可以分析病因,最终可 以解读病象,了解疾病过去,预测机体未来 可能疾病!
临床病机运用类型
教科书的作用
• 教科书,就是狭义的教材。教科书是一个 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 • 广义上讲,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 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 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 (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脾胃系统症状体征的 原理解读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临床医学院
梁 超
脾胃病(非消化病)范围
• 部位: • 管道——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直肠、肛门、肝胆、胰腺 • 系统内病——四肢病、肌肉(骨骼肌、平 滑肌、心肌)病、唾液及涎液病、七情病 (忧思)、食物病(积滞及其带来的系列 疾病)、微生态病、五行病(生克乘侮) 、升降病(太过及不及)
先天不足(禀赋不足)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https://img.taocdn.com/s3/m/c87236f3ce2f0066f533229e.png)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脾位居中焦,与胃相表里。
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水湿,输布精微而藏营,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
脾又主统血,其气主升,喜燥恶湿。
胃居中焦,与脾相表里。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
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
脾的病变主要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致使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化源不足,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改变。
因此,临床以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为脾病的常见症状。
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
临床以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为常见症状。
脾病的证候有虚实之分。
虚证多因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所伤,或病后失调所致的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实证多由饮食不节,或外感湿热或寒湿之邪内侵,或失治、误治所致的湿热蕴脾、寒湿困脾;实证多由饮食倍伤,或误食不洁之品,或寒邪、热邪犯胃而成的脾之特性:(1) 六腑之氣皆降,唯脾性上升。
(2) 喜燥惡濕。
氣下陷之病歸屬脾,濕之證亦常屬於脾。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病變範圍:(1) 運化遲鈍(脾者運化),水和穀,出現1.吃的東西不消化,吸收不良,水穀不化,化源不足,水詩瀦留。
2.營養不足,出現營血虧損,生血無源。
脾氣升,然清陽不升。
清陽為何?混濁之物不會升,清的陽氣(指好的物質,有營養的物質)。
清陽不升,統血失職,脾主統血。
脾的功能還包括小腸的吸收。
脾有問題常出現的症狀:(1) 腹脹隱痛,肚子脹。
脾的功能可能主要指小腸的吸收消化功能。
小腸分清別濁。
小腸即在肚臍周圍。
小腸(脾)功能減退可出現腹脹,隱痛。
不欲食而納少(納少除了與脾有關,也與胃有關)。
由於消化吸收不好,胃納減退,或腹瀉便溏(不是新起腹瀉,新起的屬腸的問題)。
長期慢性的腹瀉便溏,浮腫,身重,乃因脾主濕,運化水濕,喜燥惡濕,所以浮腫(嚴格說是濕,不是腫),身重。
脾与胃病的辨证施护
![脾与胃病的辨证施护](https://img.taocdn.com/s3/m/f44a540bcfc789eb172dc869.png)
五、对症护理
1、腹痛、泄泻者,可配合针灸、拔罐疗法。寒
5、对由脾不统血而致的出血症状,要观察 记录出血部位、数量、新鲜或陈旧以及 其发展趋势等。出血量多者,还要注意 有无因出血而导致的脱症。 6、脾病最常见的诱因是饮食失节,其它如 情绪、气候、劳累也可能有一定影响。 注意发病的诱因有助于指导病人调护, 防止病情加重或复发。
二、生活起居护理
1、病室环境应整洁、舒适、空气流通、冷 暖适宜。病室应注意防潮。 2、生活要有规律,主要劳逸结合,避免过 劳而损伤脾气。严重泄写、呕吐或有肢 体浮肿、黄疸、出血表现者,应卧床休 息。中气下陷者,食后应适当卧床休息。 恢复期可教会病人做气功或太极拳,以 促进脾脏功能恢复。
(三)脾不统血
临床表现:
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 女月经过多、崩漏等。常伴见食少便 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 等症。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摄血。 主方:归脾汤
(四)中气下陷
临床表现:
食少纳呆,脘腹坠胀,食后益甚,或便意频数, 肛门坠重,甚或久泻脱肛,胃下垂,或子宫脱垂。伴见 气少乏力,肢倦神疲,声低懒言,头晕目眩。舌淡苔白, 脉虚。
(2)生活起居护理
注意起居有节,动静结合,温湿度适宜,尤其应注意腹部 保暖。
(3)情志护理
“忧思伤脾”,宜密切观察患者情志变化,消除不良情绪 的刺激。
(4)饮食护理
饮食应该有节制,定时定量,饮食以细软易消化为宜。
(5)用药护理
按时服药,服后安卧,呕吐患者少量多次给药。
脾系病证的护理措施
1、重点观察脘腹胀痛,吐泻物,吐血及便血等表 现。对脘腹胀痛诊断不明者,禁用止痛剂。 2、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以清淡富于 营养为基本原则。 3、居处环境应干燥、卫生,避免湿邪侵袭。及时 清除排泄物。 4、注意休息,避免劳伤脾气。轻症或恢复期,可 动静结合,使患者无明显疲劳感为度。 5、对呕吐患者,做好口腔护理,水肿、泻泄者, 应注意皮肤护理。
脾胃虚弱的症状和调理
![脾胃虚弱的症状和调理](https://img.taocdn.com/s3/m/a876fc1ff01dc281e53af0fb.png)
脾胃虚弱的症状和调理脾胃虚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这主要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以及工作压力在不断增大,因此饮食以及作息都变得特别不规律,从而对人体的脾胃功能造成来一定的影响。
脾胃虚弱是一种对于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损害的症状,所以需要及时进行调理。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脾胃虚弱的一些食物调理方法。
1、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于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2、番薯俗称甘薯、山芋、红薯。
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
《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
”《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
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3、大枣性温,味曾,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
早在两干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甲养脾”的记载。
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
”对脾虚便搪、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健脾也可用山药、白术、意米、土豆、白扁豆、红薯等,通常是长在地里深处的都可以健脾。
用它们熬粥、婉肉、单煮均可,如果放一点荷叶,效果会更好。
4、厥麻薏米养生粥厥麻还有个响亮的名称,又叫“人参果”。
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补气益血的功效。
而薏米(薏仁米)的除湿功能已为大家熟知。
烹制方法:先将厥麻、薏米浸泡1小时,山药洗净切片,大米和红枣适量。
将水烧开后,放入食材。
再次开锅后,换成小火,熬制30分钟。
厥麻还可以与肉类一起烹调,比如厥麻炖羊肉,有温中暖下,健脾养胃的功效。
适合病后贫血、脾肾阳虚的人食用。
对于脾虚的人,不妨多吃一些厥麻。
5、脾虚的人如何选择食物宜食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灿米、锅巴(焦锅)、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证豆、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忌食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芹菜、笕莱、茭白、葛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批把、梨、西瓜、绿豆腐、肢麦等。
其中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有鸭肉、猪甲鱼肉、牡颇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有养山檀、萝卜、香菜等。
脾胃不好有哪些症状表现 该怎么调理?
![脾胃不好有哪些症状表现 该怎么调理?](https://img.taocdn.com/s3/m/2918d3c5ad51f01dc281f19e.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脾胃不好有哪些症状表现该怎么调理?
导语: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
那么脾胃不好有哪些症状呢?脾胃不好该怎么调理呢?脾胃不好的表现症状 1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
那么脾胃不好有哪些症状呢?脾胃不好该怎么调理呢?
脾胃不好的表现症状
1、信号:便秘
提示:胃热
胃热者,食物残渣下行缓慢,水分易流失,到大肠时已变得很干,从而导致便秘,而与此相对的,大便常不成形,很稀,多半为脾胃虚寒所致。
解决方法:便秘者可尝试推腹法,即一只手放在左侧肺部下缘,另一只手压在上面,用力均匀地按摩,此法可促进胃肠蠕动,加速食物残渣的下行。
而腹泻者可温灸中脘穴(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掌心按住膝盖,中指末端向外一横指处)、关元穴(脐下3寸处)等穴位,同时每天饮用1杯生姜大枣红糖水来改善症状。
2、信号:身体肌肉松弛肌肉少而肥肉多
提示:脾胃虚弱
如果一个人肌肉松弛、没有弹性,或肌肉少而肥肉多,多因脾胃虚弱所致。
解决方法:脾胃虚弱者可经常运动脚趾和按摩小腿。
调理脾胃招数
第一招:
理脾胃关系,弄清主次做好防治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08脾胃病
![08脾胃病](https://img.taocdn.com/s3/m/fef155d1b9f3f90f76c61bf0.png)
里实寒证: (2)里实寒证:
九、胃热炽盛证
概念:胃中火热炽盛,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概念:胃中火热炽盛,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 表现: 胃病症状: (1)胃病症状:
胃脘灼痛, (胃火炽盛,气血壅滞) 胃火炽盛,气血壅滞) 胃脘灼痛,拒按 吞酸嘈杂, (肝火横逆犯胃或胃气上逆) 肝火横逆犯胃或胃气上逆) 吞酸嘈杂,食入即吐 口臭,或牙龈肿痛溃烂, (热腐血肉) 热腐血肉) 口臭,或牙龈肿痛溃烂,齿衄 或消谷善饥
脾与胃病辨证
脾胃主要生理功能和常见病症 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水谷不化 腹胀腹痛,纳少便溏 脾主运化 脾失健运水谷不化 腹胀腹痛, --水湿内停 浮肿,痰饮,舌胖, --水湿内停 浮肿,痰饮,舌胖,齿痕 脾主升清—清阳不升 神疲乏力,头晕目眩, 脾主升清 清阳不升 神疲乏力 , 头晕目眩 , 少气懒 言 --清气下陷 久泄脱肛, --清气下陷 久泄脱肛,内脏下垂 脾主统血—统摄无权 肌衄,便血,尿血, 脾主统血 统摄无权 肌衄,便血,尿血,崩漏 脾主肌肉四肢—脾失健运 肌肉消瘦, 脾主肌肉四肢 脾失健运 肌肉消瘦,四肢痿弱不用 脾开窍于口—脾失和健 口淡、口甜、口腻 脾开窍于口 脾失和健 口淡、口甜、 胃主受纳腐熟—胃气失和 胃脘疼痛或痞胀, 纳呆, 胃气失和胃脘疼痛或痞胀 胃主受纳腐熟 胃气失和 胃脘疼痛或痞胀 , 纳呆 , 食 欲 胃主和降—胃气上逆 恶心,呕吐,呃逆, 胃主和降 胃气上逆 恶心,呕吐,呃逆,嗳气
病案3
胡某, 日初诊。 胡某,男,32岁,工人,1964年3月28日初诊。 岁 工人, 年 月 日初诊 主诉:反复上腹疼痛10年 加重并伴呕血、黑便4天 主诉:反复上腹疼痛 年,加重并伴呕血、黑便 天。 病史:患者胃脘部疼痛,每因劳累或饮食不慎而发, 病史 : 患者胃脘部疼痛 , 每因劳累或饮食不慎而发 , 得食缓解,病延10载 5年前曾住某医院 诊断为“ 年前曾住某医院, 得食缓解,病延10载。5年前曾住某医院,诊断为“十 二指肠壶腹部溃疡” 天前, 二指肠壶腹部溃疡 ”。 4天前,上腹部疼痛又作,伴呕 天前 上腹部疼痛又作, 黑便。检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纳谷不馨, 血、黑便。检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纳谷不馨,神 倦乏力,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细。 倦乏力,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细。 思考讨论题: 思考讨论题: (1〉本案应判断为何证?根据什么? 〉本案应判断为何证?根据什么? (2)归纳患者病机,试提出治疗方法。 )归纳患者病机,试提出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病得常见症状有:腹满作胀、脘腹痛、食少便溏、黄疸、身重乏力、肢冷,或见脱肛、阴挺(子宫脱垂)及内脏下垂,以及便血、崩漏、紫癜等症。
腹满作胀或脘腹痛发生机理:多因寒湿或湿热困脾,脾气阻滞;或因脾气虚,运化无力,宿食停滞;或因脾阳不振,中焦虚寒,失其温煦,寒凝气滞等所致。
脾健运失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机郁滞,故发胀满而痛。
食少、便溏发生机理:多因寒湿或湿热困脾,或脾虚胃弱,饮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脾不升清,胃纳受碍,故纳呆食少。
脾胃纳化失调,水湿内停,致使小肠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则发作便溏,甚则泄泻完谷不化。
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湿胜则濡泄。
" 黄疸发生机理:为眼白、皮肤黄染。
多由于脾运不健,湿浊阻滞,肝胆疏泄受碍,胆热液泄,胆汁不循常道,逆流入血,泛溢于肌肤所致。
身重乏力、肢冷发生机理:多由脾阳脾气不足,或脾为湿困,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因而水湿留滞所致。
湿性重浊,易阻滞肌肉四肢,故见肢体沉重。
脾能转输水谷精微,以营养肌肉四肢。
若脾阳脾气虚损,温煦濡养失职,则可见身疲乏力,肢体不温。
脱肛、阴挺及内脏下垂发生机理:多因脾虚,中气下陷,脏腑升举维系无力或不能升举,则可见脱肛、子宫脱垂,或内脏下垂等症。
便血、崩漏、紫癜发生机理:多因脾气虚,失其统摄之权,则血不循经而外逸。
如血溢肠内,则血随粪便而下,谓之“便血”、气虚下陷,冲任不固,则发为崩漏。
血溢于肌腠皮下,则发为紫癜
如果您想把肠胃调理好得话最好得还就是用食疗得方法!这样可以持之以恒! ]脾胃就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得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得体质与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
若平素脾胃虚寒得人,或寒证得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得葱、姜、韭、蒜、胡椒等。
ﻫ若脾胃虚弱得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ﻫ
若胃热素盛得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 ﻫﻫ若气机阻滞得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得调料,兹将与脾胃病有关者,择要叙述、ﻫ药点药饭
ﻫ名词解释:药点、药饭就是将谷物与某些食物与药物一起制作成饭、糕、饼、包子、馒头等主食或点心,用以防治疾病得一种方法。
ﻫ●方1、橘红糕:鲜橘皮10克,打碎成细粒后用糖浸渍,再与入面粉制成糕点、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ﻫ●方2、豆蔻馒头:白豆蔻粉6克,撒入适量得面粉内,再蒸煮成馒头,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
●方3、红枣益脾糕:红枣30克、白术10克,干姜1克,鸡内金10克。
先煮熬取汁,再将汁与面粉500克及适量得糖制成糕,适用于胃呆纳减,大便溏薄。
ﻫ
●方4、山药饭:山药、莲肉、米仁、扁豆各30克,洗净切碎,莲肉去皮,芯后煮烂,再与粳米一起煮饭,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ﻫ
●方5、八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各5克。
先将上述药物煎煮取汁,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
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ﻫﻫ●方6、砂仁藕粉:砂仁5克,三七2克,藕粉30克,白糖适量,将砂仁、三七研为细末,拌匀即成。
适用于胃胀痛、呕吐纳呆。
ﻫ●方7、麻仁玉米糕:火麻仁、芝麻各30克,玉米粉、红糖适量,将火麻仁研末、芝麻洗净,放入玉米粉拌匀,再加入红糖用水与面做成糕、适用于脾虚名血亏损引起得便秘。
●方8、姜糖山芋:山芋500克,生姜2片,蜂蜜适量同煮、适用于肠燥便秘。
ﻫ
药茶
名词解释:药茶就是指应用某些重要或具有药性得食物,经加工制成茶剂或汤、饮、乳、露、汁、浆等饮料,用于防治相关疾病得一种疗法、ﻫﻫ●方1、酸梅汤:乌梅20克,陈皮5克,煎煮后加糖适量饮用。
适用于伤食腹胀,胃纳减少。
>〉酸梅当零食可抗衰老ﻫ
●方2、山楂露:新鲜山楂200克或山楂干20克,用水煎煮后去渣,加糖适量饮用,适用于进食油腻过多,食欲不振。
ﻫ
●方3、大麦茶:焦大麦50克,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适用于食欲不振,夏季暑热,口渴等。
ﻫﻫ●方4、葱椒饮:葱10克,生姜3片,胡椒粉少许,用开水泡后趁热饮服,适用于腔腹胀冷痛、恶心呕吐、
●方5、姜韭牛乳饮:鲜韭菜200克,生姜10克,鲜牛奶250克,先将韭菜、生姜榨汁加入牛奶内、隔水炖热后服用,适用于胃寒疼痛,噎嗝反胃,恶心呕吐。
●方6、番泻叶茶:番泻叶5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适用于实热证得便秘。
ﻫ●方7、蜂蜜决明子饮:决明子15克,用开水冲泡去渣,加入适量得蜂蜜后代茶饮用,适用于内热便秘,目赤肿痛。
●方8、首乌玉竹饮:生首乌30克,玉竹15克。
煎煮后代茶饮用。
适用于老年体弱者得便秘。
补充回答: 药菜
ﻫ名词解释:药菜就是指应用具有药性得食物及药物,经过烹调成菜肴以防治疾病得一种方法、ﻫﻫ●方1、豆蔻猪肚:豆蔻仁5克,猪肚一只(去杂洗净),将豆蔻放入猪肚内,用文火炖煨,待熟后调味食用,适宜于胃寒冷痛。
ﻫﻫ●方2、丁香鸭:
丁香5克,肉桂10克,白鸭1只(去毛杂、洗净),将丁香、肉桂放入鸭腹内后加酒、盐、姜、葱,用文火煨煮至酥即可。
适宜于胃寒疼痛,腹胀痛。
ﻫ
●方3、陈皮鸡:陈皮25克,母鸡1只(去毛杂、洗净),将陈皮纳入母鸡腹内,再加姜、盐、酒等调料后,用文火煨煮即成。
适宜于胃胀痛、食欲不振。
ﻫ
●方4、糖醋萝卜:小萝卜250克,将萝卜洗净,切片压碎,用适量得糖、醋、盐、麻油等浸渍即成。
适用于脘腹作胀,食欲不振。
>>教您几招养生萝卜菜
●方5、萝卜豆腐汤:萝卜250克,豆腐300克,先将萝卜切丝,与豆腐同煮汤,再加入味精、盐等调料,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
>>萝卜治病得小偏方ﻫﻫ●方6、炒扁豆:扁豆500克,摘去筋洗净,再起油锅炒煸,并加酱油、糖等调料,适用于脾虚所致得腹胀、泄泻、
ﻫ●方7、山药鱼汤:怀山药500克,河鱼一条(约250克,去杂洗净),加适量得盐、酒、姜、葱等调料一起煮汤。
适用于脾虚所致得腹胀、泄泻。
●方8、芝麻菠菜:菠菜250克,捡洗干净,芝麻25克,先将菠菜在沸水中烫透后
切碎,再撒上炒熟得芝麻、盐、味精、麻油等调料即成。
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得便秘。
ﻫﻫ●方9、木耳黄瓜:黄瓜250克(洗净、切片),水发木耳50克,先将切成得黄瓜切成条状,用盐腌一下,挤去水分,再将木耳及酱油、味精、麻油等一起挑勾,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得便秘、
ﻫ●方10、荠菜香菇:鲜荠菜300克(捡洗干净),水发香菇50克,起油锅煸炒,并加盐等调料即成,适用于便血。
补充回答: 药粥
名词解释:将中药与米同煮为粥来防治疾病得一种方法。
●方1、佛手粥:新鲜佛手1只,切片或以中药佛手柑15克煎汤去渣,再入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同熬为粥、适用于恶心呕吐、腹胀、纳呆。
ﻫﻫ●方2、生姜粥:鲜生姜10克,切成薄片,粳米100克,葱5克,同熬为粥,适用于呕吐、感冒、ﻫﻫ●方3、砂仁粥:粳米100克熬粥,粥成后加入砂仁细末3克,再煮1-2沸即可。
适用于胃痛、嗳气、腹胀等。
ﻫ
●方4、山药粥:新鲜山药100克(或干山药片50克),洗净切片,同粳米150克煮粥,适用于慢性泄泻、
●方5、白扁豆粥:白扁豆60克或鲜白扁豆120克(粳米100克,同熬为粥,适用于脾虚腹胀,泄泻) ﻫﻫ●方6、荠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