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三量计算表

合集下载

煤矿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业界借鉴)

煤矿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业界借鉴)

三量的划分和计算(一)开拓煤量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h——采区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D——煤的视密度,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采出率。

(二)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计算公式:Q准=(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准——准备煤量,t;L——采区走向长度,m;h——采区倾斜长度,m;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

(三)回采煤量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

计算公式为:Q回=LhMDK式中:Q回——回采煤量,t;L——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m;h——工作面倾斜开采长度,m;M——设计采高或采厚,m;K——工作面回采率。

上述各煤量的计算公式,仅适用于较稳定煤层。

若煤层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时,应依具体情况划分块段分别计算煤储量后求和。

三量开采期(一)三量可采期的规定为了使资源准备在时间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对大、中型矿井原则规定的三量合理开采期为:开拓煤量可采期3-5a以上;准备煤量可采期1a以上;回采煤量可采期4-6个月以上。

煤矿三量平衡计算2015文件

煤矿三量平衡计算2015文件

煤矿三量平衡计算2015文件
一、煤矿三量平衡计算
1、准备工作:
(1)收集历史数据,楼层面积、采空区面积、井筒面积和厚度等;(2)建立煤质断面图,包含岩性、热值、灰分等各种数据;
(3)确定抽放计划(抽放量、抽放方向等);
(4)对煤质性质、应力场及重力进行分析,以决定开采结构及措施;(5)确定采空区边界及煤矿总轮廓,确定采掘范围;
2、计算步骤:
(1)计算地质三量原始量,包括上下限面面积、含煤面积及煤矿采空体积;
(2)计算块度,即煤层厚度、岩性、热值等指标;
(3)计算可采量,包括煤体积、空体体积等;
(4)计算重力下裂隙变形,定义采掘厚度范围;
(5)计算可开采量,分析抽放情况;
(6)计算各矿型可采量,即采出地质量。

3、煤矿三量平衡计算结果:
(1)地质量决定:通过三量平衡计算可确定每个楼层的可采量,具体来看,这些可采量包括煤体积、空体体积,这些可采量最终将决定煤矿的总可采量。

(2)煤质性决定:煤质性也会影响煤矿的可采量。

例如,如果某矿的热值低,它的可采量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而如果热值较高,它的采
煤量就会增加。

(3)裂隙性决定:裂隙性可以决定采掘厚度范围,因此重力下裂隙变
形的计算也是煤矿三量平衡计算的一个关键环节。

4、煤矿三量平衡计算的意义
(1)便于煤矿采矿开发规划:煤矿三量平衡计算有助于更好地确定煤
矿可采量,从而更好地实现煤矿采矿开发规划设计;
(2)安全和有效地实现采煤抽放:采矿抽放由三量平衡计算结果决定,它能够精准地反映抽放量,以保证采煤安全和有效;
(3)可以预测煤矿采空体の变化:通过煤矿三量平衡计算,可以精准
地预测采空体的变化,从而充分利用资源,减少采矿投入。

煤矿“三量的划分计算

煤矿“三量的划分计算

"三量"的划分和计算(一)开拓煤量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h——采区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D——煤的视密度,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采出率。

(二)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计算公式:Q准=(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准——准备煤量,t;L——采区走向长度,m;h——采区倾斜长度,m;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

(三)回采煤量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

计算公式为:Q回=LhMDK式中:Q回——回采煤量,t;L——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m;h——工作面倾斜开采长度,m;M——设计采高或采厚,m;K——工作面回采率。

上述各煤量的计算公式,仅适用于较稳定煤层。

若煤层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时,应依具体情况划分块段分别计算煤储量后求和。

三、三量开采期(一)三量可采期的规定为了使资源准备在时间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对大、中型矿井原则规定的三量合理开采期为:开拓煤量可采期3-5a以上;准备煤量可采期1a以上;回采煤量可采期4-6个月以上。

煤矿三量计算2

煤矿三量计算2

2、准备煤量:准备煤量系指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开采所必需的采区运输巷道、采区回风巷道及采区上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量。

沿倾斜为采区斜长,沿走向为采区的走向长度,这个范围内的煤量减去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限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即为准备煤量。

计算公式如下:
准备煤量=(采区走向长度×采区斜长×煤层平均厚度×煤的容重-地质损失-呆滞煤量)×采区回采率
(1)在—个采区内作为计算准备煤量所必须掘进的巷道尚末完全掘成以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作准备煤量来计算。

(2)在井田边界的最后一个采区,采区运输巷道可以只到采区上山的车场为止。

(3)开采“水平煤层”或接近水平的煤层时,完成盘区运输巷、通风巷所构成的煤量为准备煤量。

(4)计算公式中的“呆滞煤量”包括:
1)永久煤柱;
2)准备煤量可采期限内不能开采的河、流及村庄的煤柱、火区内及水淹区内被积压的煤量,受开采程序限制不能开采的煤量以及由于其它原因被积压的煤量。

3)上述准备煤量计算公式仅适用于一般比较稳定的煤层;若煤层不稳定,变化较大,不能直接用上述公式计算时。

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成块段,按公式的内容进行计算。

矿井“三量”计算

矿井“三量”计算

“三量”计算公式一)三量的可采期限规定如下:1、开拓煤量的可采期限—般为三至五年以上;2、准备煤量的可采期限—般为一年以上;3、回采煤量的可采期限一般为四至六个月以上。

(二)三量实际可采期计算公式1、生产矿井:期末开拓煤量开拓煤量可采期(年)=──────────当年计划年产量期末准备煤量准备煤量可采期(月)=──────────当年平均月计划产量期末回采煤量回采煤量可采期(月)=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产量(三)三量的解释和计算范围:1、开拓煤量:开拓煤量系指已完成开采所必需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或称中央石门)或采区石门、集中运输大巷或运输大巷、集中下山或采区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道等的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量。

沿倾斜由已掘凿的集中运输大巷或运输大巷的水平起,向上直到总回风道、煤层风化带下部边界或采空区下部边界上;沿走向到煤层两翼最后—个上山(或下山、石门)采区边界,这个范围内的煤量减去地质损失、设计损失和开拓煤量可采期限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如下:开拓煤量=(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采区平均斜长×煤层平均厚度×煤的容重-地质损失-开拓煤量可采期限内不能开采的煤量) ×采区回采率说明:(1)用上山开采单一煤层时,两翼运输大巷和必要的总回风道必须作通到采区上山口的位置,运输大巷并应超过采区上山的采区车场岔道外一百米以上,以便车场调车与大巷继续掘进互不干扰。

此时,开拓煤量计算公式中的煤层两翼走向长度应计算至此上山的采区边界;若运输大巷或总回风道末做通到采区上山口位置,走向长度只能计至前一上山采区的边界。

(2)用下、上山同时开采单一煤层时,下山部分的开拓煤量也应计算在内。

如系用“采区下山”开采时,采区下山应掘至采区车场,并完成采区车场的掘凿工程。

此时计算公式中的煤层走向长度应至下山采区的边界。

如采用“集中下山”采时,必须完成集中下山的车场和底运输大巷的掘凿工程,而且本水平运输大巷及集中下山底运输大巷都应作到采区上山口位置,底运输大巷要超过采区上山的车场岔道外一百米以上。

三界沟煤矿三量计算

三界沟煤矿三量计算

伊金霍洛旗新庙三界沟煤矿三量计算编制单位:审核人:批准人:“三量”计算一、三量的可采期限规定如下:1、开拓煤量的可采期限—般为三至五年以上;2、准备煤量的可采期限—般为一年以上;3、回采煤量的可采期限一般为四至六个月以上。

二、三量实际可采期计算公式期末开拓煤量开拓煤量可采期(年)=──────────当年计划年产量期末准备煤量准备煤量可采期(月)=──────────当年平均月计划产量期末回采煤量回采煤量可采期(月)=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产量开拓煤量=(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采区平均斜长×煤层平均厚度×煤的容重-地质损失) ×采区回采率开拓煤量=(740m×455m×1.8m×1.5t/m3-52800t) ×80%=685032t期末开拓煤量开拓煤量可采期(年)=──────────当年计划年产量685032开拓煤量可采期(年)=────────── =1.81年378000准备煤量=(采区走向长度×采区斜长×煤层平均厚度×煤的容重-地质损失-呆滞煤量)×采区回采率准备煤量=(740m×455m×1.8m×1.5t/m3-100080)×80%=647208t期末准备煤量准备煤量可采期(月)=──────────当年平均月计划产量647208准备煤量可采期(月)=────────── =20.5月31500回采煤量=工作面沿走向的可采长度×工作沿倾斜的可采长度×采厚×煤的容量306回采煤量=1000m×120m×1.8m×1.5t/m3=324000吨307回采煤量=1000m×120m×1.8m×1.5t/m3=324000吨308回采煤量=630m×120m×1.8m×1.5t/m3=204120吨期末回采煤量回采煤量可采期(月)=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产量852120回采煤量可采期(月)= =27月31500伊金霍洛旗新庙三界沟煤矿2017年7月1日。

煤矿“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

煤矿“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
6
(3)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
(4)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 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 能力。
3.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1)所有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 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 到位,确保安全生产。 (2)血的教训极其深刻,必须牢牢记取。各生产单位 要强化安全生产第一意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 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4. 加快安全监管方面改革创新。 (1)安全生产,要坚持防患于未然。要继续开展安全 生产大检查,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要 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 奔基层、直插现场,暗查暗访,特别是要深查地下油气管网 这样的隐蔽致灾隐患。要加大隐患整改治理力度,建立安全 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做到 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务必见到成效。
7
要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 警示”。
(2)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 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 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 安全监管体制,强化依法治理,不断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水 平,更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Di——第 i 个工作面实体煤容重,t/m3; Ki——第 i 个工作面回采率; n——回采工作面个数。
五、瓦斯抽采和防突效果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一)对于突出煤层,开采保护层后,回采煤量

矿井综合能力评估-煤矿三量明细表

矿井综合能力评估-煤矿三量明细表

2020年度煤矿三量明细表
2020年期未预计三量
开拓量 准备量 回采量 (万吨) (万吨) (万吨)
走向 长度 (米)
倾斜 长度 (米)
倾 角 (度)
煤厚 (米)
容重 (吨/米
2)
回采 率 (%)
2020年 可采量 度掘进 (万吨) 计划
(米)
2020年 度开采 煤量(万
吨)
2020年期未预计三量
开拓量 准备量 回采量 (万吨) (万吨) (万吨)
100区段5号煤层
50区段5号煤层

195区段39号煤层
150区段39号煤层
150区段37号煤层
3
延四采区
150区段20号煤层
100区段20号煤层
50区段20号煤层
150区段29号煤层
100区段29号煤层
50区段29号煤层
二 极薄煤层生产块段
1
延三采区
150区段28号煤层
100区段28号煤层
2
延四采区
序号 一 1
2
项目名称
矿井合计 正常生产块段
延二采区 195区段37号煤层 150区段37号煤层 100区段37号煤层 50区段37号煤层 195区段39号煤层 150区段39号煤层 100区段39号煤层
延三采区 150区段6号煤层 100区段6号煤层 50区段6号煤层 150区段20号煤层 100区段20号煤层 50区段20号煤层 150区段23号煤层 100区段23号煤层 195区段28号煤层 100区段28号煤层 195区段29号煤层 150区段29号煤层 100区段29号煤层 150区段5号煤层
150区段23号煤层
150区段28号煤层
延二采区

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

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

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附录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一、开拓煤量是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副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采(盘)区、回风石门、回风大巷、主要硐室和煤仓等开拓掘进工程后,形成矿井通风、排水等系统所圈定的煤炭储量,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

开拓煤量按下式计算:Q开=(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已完成开拓工程的采(盘)区煤层平均走向长度,m;h——已完成开拓工程的采(盘)区煤层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域煤层平均厚度,m;D——实体煤,t/m3;Q地损——地质及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回采率。

二、准备煤量是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的采(盘)区主要巷道掘进工程,形成完整的采(盘)区通风、排水、运输、供电、通讯等生产系统后,且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的煤层中,各区段(或倾斜条带)可采储量与回采煤量之和。

准备煤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准——准备煤量,t;L i——第i个区段的采煤工作面有效推进长度,m;l i——第i个区段的平均采煤工作面长度,m;M i——第i个区段的煤层平均厚度,m;D i——第i个区段的实体煤容重,t/m3;K i——第i个;q i——第i个;n——区段个数;Q回——回采煤量,t。

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一)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所圈定的准备煤量范围内回采巷道及切眼的煤巷条带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后,各单元评价测点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都小于预期的防突效果达标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且施工测定钻孔时没有喷孔、顶钻或其他动力现象。

三个煤量台账及计算

三个煤量台账及计算

三个煤量及损失量管理台帐大方县龙山煤矿截止时间: 2012年 6 月30日单位负责人:审核:制表人:报出日期:大方县龙山煤矿矿井验收前矿井三个煤量计算本矿井为保证正常的生产的接替,采取“以采定掘,以掘保采,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计算出三个煤量来反映矿井生产准备程度和采掘关系,以保证生产正常接续。

一、三量的计算1、开拓煤量计算:Q开=(LhM平d-E失-P)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开拓的走向长度,m;h--开拓区的平均斜长,m;M平--煤层的平均厚度,m;d--煤的容重,t/m3;E失--地质损失煤量,t;P--开拓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包括永久和临时煤柱及其它被压煤量),t;K--采区回采率。

Q开=(LhM平d-E失-P)K=(第一水平已全部形成开拓量)2、准备煤量计算:Q准=(LhM平d-E失-P)K式中:Q准--准备煤量,t;L--采区的走向长度,m;h--采区的斜长,m;M平--煤层的平均厚度,m;d--煤的容重,t/m3;E失--地质损失煤量,t;P--呆滞煤量(包括准备期内不能采出的煤量,以及永久煤柱和永久和其它原因被压煤量),t;K--采区回采率。

Q准=(LhM平d-E失-P)K=3、回采煤量计算:Q回=LhMdx式中:Q回--回采煤量,t;L--工作面走向的可采长度,m;h--工作面沿倾斜的可采长度,m;M--煤层的可采厚度,m;d--煤的容重,t/m3;x--工作面的回采率。

Q回=LhMdx=二、三量的可采期限与计算(一)三量的可采期限根据有关规定三量可采期限为:(1)开拓煤量的可采期限为2年以上;(2)准备煤量的可采期限为8个月以上;(3)回采煤量的可采期限为3个月以上。

(二)三量实际可采期限计算: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其计算可采期产量以此为据,故本矿矿井验收前三量情况是:(1)开拓煤量:÷9 = (年);(2)准备煤量:÷7500 = (月);(3)回采煤量:÷7500 = (月)。

三量报表

三量报表

2020年6月底三量报表
单位:万吨
名称
1817水平
上下标高 (m)
+1886 +1769
走向长 (m)
1340
本期末三量计算参数
倾向长 (m)
倾角(° 0)
煤厚(m)
容重(t/m ³)
回采率 (%)
810
6
1.2
1.5
85
开拓煤量(万 t)
本期末三量
准备煤量(万t)
回采煤量(万 t)
155.7
+1886
6
1.2
1.5
85
+1817
59.4
11511采 面
+1818 +1822
60
117
6
1.2
1.5
97
1.225
11512采 面
+1842 +1818
372
122
6
1.2
1.5
97
7.924
备注 C5a煤层 C5a煤层 C5a煤层 C5a煤层
合计
9.149
+1886
一盘区
1340
340
6
1.2
1.5
85
+1817
59.4
11511采 面
+1818 +1822
60
117
6
1.2
1.5
97
1.225
11512采 面
+1842 +1818
330
122
6
1.2
1.5
97
7.029
备注 C5a煤层 C5a煤层 C5a煤层 C5a煤层

煤矿三量计算

煤矿三量计算

“三量”计算一)三量的可采期限规定如下:1、开拓煤量的可采期限—般为三至五年以上;2、准备煤量的可采期限—般为一年以上;3、回采煤量的可采期限一般为四至六个月以上。

(二)三量实际可采期计算公式1、生产矿井:期末开拓煤量开拓煤量可采期(年)=──────────当年计划年产量期末准备煤量准备煤量可采期(月)=──────────当年平均月计划产量期末回采煤量回采煤量可采期(月)=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产量(三)三量的解释和计算范围:1、开拓煤量:开拓煤量系指已完成开采所必需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或称中央石门)或采区石门、集中运输大巷或运输大巷、集中下山或采区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道等的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量。

沿倾斜由已掘凿的集中运输大巷或运输大巷的水平起,向上直到总回风道、煤层风化带下部边界或采空区下部边界上;沿走向到煤层两翼最后—个上山(或下山、石门)采区边界,这个范围内的煤量减去地质损失、设计损失和开拓煤量可采期限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如下:开拓煤量=(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采区平均斜长×煤层平均厚度×煤的容重-地质损失-开拓煤量可采期限内不能开采的煤量) ×采区回采率说明:(1)用上山开采单一煤层时,两翼运输大巷和必要的总回风道必须作通到采区上山口的位置,运输大巷并应超过采区上山的采区车场岔道外一百米以上,以便车场调车与大巷继续掘进互不干扰。

此时,开拓煤量计算公式中的煤层两翼走向长度应计算至此上山的采区边界;若运输大巷或总回风道末做通到采区上山口位置,走向长度只能计至前一上山采区的边界。

(2)用下、上山同时开采单一煤层时,下山部分的开拓煤量也应计算在内。

如系用“采区下山”开采时,采区下山应掘至采区车场,并完成采区车场的掘凿工程。

此时计算公式中的煤层走向长度应至下山采区的边界。

如采用“集中下山”采时,必须完成集中下山的车场和底运输大巷的掘凿工程,而且本水平运输大巷及集中下山底运输大巷都应作到采区上山口位置,底运输大巷要超过采区上山的车场岔道外一百米以上。

矿井“三量”计算

矿井“三量”计算

“三量”计算公式一)三量的可采期限规定如下:1、开拓煤量的可采期限—般为三至五年以上;2、准备煤量的可采期限—般为一年以上;3、回采煤量的可采期限一般为四至六个月以上。

(二)三量实际可采期计算公式1、生产矿井:期末开拓煤量开拓煤量可采期(年)=──────────当年计划年产量期末准备煤量准备煤量可采期(月)=──────────当年平均月计划产量期末回采煤量回采煤量可采期(月)=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产量(三)三量的解释和计算范围:1、开拓煤量:开拓煤量系指已完成开采所必需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或称中央石门)或采区石门、集中运输大巷或运输大巷、集中下山或采区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道等的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量。

沿倾斜由已掘凿的集中运输大巷或运输大巷的水平起,向上直到总回风道、煤层风化带下部边界或采空区下部边界上;沿走向到煤层两翼最后—个上山(或下山、石门)采区边界,这个范围内的煤量减去地质损失、设计损失和开拓煤量可采期限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如下:开拓煤量=(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采区平均斜长×煤层平均厚度×煤的容重-地质损失-开拓煤量可采期限内不能开采的煤量)×采区回采率说明:(1)用上山开采单一煤层时,两翼运输大巷和必要的总回风道必须作通到采区上山口的位置,运输大巷并应超过采区上山的采区车场岔道外一百米以上,以便车场调车与大巷继续掘进互不干扰。

此时,开拓煤量计算公式中的煤层两翼走向长度应计算至此上山的采区边界;若运输大巷或总回风道末做通到采区上山口位置,走向长度只能计至前一上山采区的边界。

(2)用下、上山同时开采单一煤层时,下山部分的开拓煤量也应计算在内。

如系用“采区下山”开采时,采区下山应掘至采区车场,并完成采区车场的掘凿工程。

此时计算公式中的煤层走向长度应至下山采区的边界。

如采用“集中下山”采时,必须完成集中下山的车场和底运输大巷的掘凿工程,而且本水平运输大巷及集中下山底运输大巷都应作到采区上山口位置,底运输大巷要超过采区上山的车场岔道外一百米以上。

“三量”计算成果台账

“三量”计算成果台账

藻渡煤矿“三量”计算成果台帐藻渡煤矿年月日制表人:审核:藻渡煤矿“三量”计算本矿井为保证正常的生产的接替,采取“以采定掘,以掘保采,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计算出三个煤量来反映矿井生产准备程度和采掘关系,以保证生产正常接续。

一、三量的计算1、开拓煤量计算:Q开=(LhM平d-E失-P)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开拓的走向长度,m;h--开拓区的平均斜长,m;M平--煤层的平均厚度,m;d--煤的容重,t/m3;E失--地质损失煤量,t;P--开拓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包括永久和临时煤柱及其它被压煤量),t;K--采区回采率。

Q开=(LhM平d-E失-P)K=(第一水平已全部形成开拓量)2、准备煤量计算:Q准=(LhM平d-E失-P)K式中:Q准--准备煤量,t;L--采区的走向长度,m;h--采区的斜长,m;M平--煤层的平均厚度,m;d--煤的容重,t/m3;E失--地质损失煤量,t;P--呆滞煤量(包括准备期内不能采出的煤量,以及永久煤柱和永久和其它原因被压煤量),t;K--采区回采率。

Q准=(LhM平d-E失-P)K=3、回采煤量计算:Q回=LhMdx式中:Q回--回采煤量,t;L--工作面走向的可采长度,m;h--工作面沿倾斜的可采长度,m;M--煤层的可采厚度,m;d--煤的容重,t/m3;x--工作面的回采率。

Q回=LhMdx=二、三量的可采期限与计算(一)三量的可采期限根据有关规定三量可采期限为:(1)开拓煤量的可采期限为2年以上;(2)准备煤量的可采期限为8个月以上;(3)回采煤量的可采期限为3个月以上。

(二)三量实际可采期限计算: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其计算可采期产量以此为据,故本矿三量情况是:(1)开拓煤量:÷90 = (年);(2)准备煤量:÷75000 = (月);(3)回采煤量:÷75000 = (月)。

附:矿井储量管理及可采储量计算表矿井储量管理及可采储量计算表单位:万t注:矿井保有资源/储量中含断层煤柱:万吨。

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

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

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一、开拓煤量是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采(盘)区大巷、回风石门、回风大巷、主要硐室和煤仓等开拓掘进工程后,形成矿井通风、排水等系统所圈定的煤炭储量,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

开拓煤量按下式计算:Q开=(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已完成开拓工程的采(盘)区煤层平均走向长度,m;h——已完成开拓工程的采(盘)区煤层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域煤层平均厚度,m;D——实体煤容重,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回采率。

二、准备煤量是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的采(盘)区主要巷道掘进工程,形成完整的采(盘)区通风、排水、运输、供电、通讯等生产系统后,且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的煤层中,各区段(或倾斜条带)可采储量与回采煤量之和。

准备煤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准——准备煤量,t;L i——第i个区段的采煤工作面有效推进长度,m;l i——第i个区段的平均采煤工作面长度,m;M i——第i个区段的煤层平均厚度,m;D i——第i个区段的实体煤容重,t/m3;K i——第i个区段的工作面回采率;q i——第i个区段的巷道掘进出煤量,t;n——区段个数;Q回——回采煤量,t。

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一)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所圈定的准备煤量范围内回采巷道及切眼的煤巷条带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后,各单元评价测点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都小于预期的防突效果达标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且施工测定钻孔时没有喷孔、顶钻或其他动力现象。

(二)开采保护层后,准备煤量或准备煤量范围内回采巷道及切眼的煤巷条带在保护层的有效保护范围内。

煤矿矿井三量

煤矿矿井三量

矿井三个煤量计算本矿井为保证正常的生产的接替,采取“以采定掘,以掘保采,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计算出三个煤量来反映矿井生产准备程度和采掘关系,以保证生产正常接续。

一、 三量的计算 1、开拓煤量计算: Q 开=(LhM 平d -E 失-P )K式中:Q 开--开拓煤量,t ; L--煤层东翼开拓的走向长度,m ;1200 h--开拓区的平均斜长,m ;200 M 平--煤层的平均厚度,m ;1.2 d--煤的容重,t/m 3;1.35 E 失--地质损失煤量,t ; P--开拓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包括永久和临时煤柱及其它被压煤量),t ;19103 K--采区回采率。

0.95 Q 开=(LhM 平d-E 失-P )K=0.95 (1200X200X1.2X1.36-19103)x0.95=351212 (第一水平已全部形成开拓量) 2、准备煤量计算: Q 准=(LhM 平d -E 失-P )K式中:Q 准--准备煤量,t ; L--采区的走向长度,m ;1210 h--采区的斜长,m ;350 M 平--煤层的平均厚度,m ;1.2 d--煤的容重,t/m 3;1.35 E 失--地质损失煤量,t ; P--呆滞煤量(包括准备期内不能采出的煤量,以及永久煤柱和其它原因被压煤量),t;58320 K--采区回采率。

Q准=(LhM平d-E失-P)K=0.95 (1210x350x1.2x1.35-58320)x0.95=5963623、回采煤量计算:Q回=LhMdx 式中:Q回--回采煤量,t;L--工作面走向的可采长度,m;1200h--工作面沿倾斜的可采长度,m;35M--煤层的可采厚度,m;1.2d--煤的容重,t/m3;1.35x--工作面的回采率。

0.95Q回=LhMdx=1200x35x1.2x1.35x0.95=64638二、三量的可采期限与计算(一)三量的可采期限根据有关规定三量可采期限为:(1)开拓煤量的可采期限为2年以上;(2)准备煤量的可采期限为3年以上;(3)回采煤量的可采期限为4个月以上。

煤矿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

煤矿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

三量的划分和计算(一)开拓煤量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h——采区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D——煤的视密度,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采出率。

(二)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计算公式:Q准=(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准——准备煤量,t;L——采区走向长度,m;h——采区倾斜长度,m;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

(三)回采煤量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

计算公式为:Q回=LhMDK式中:Q回——回采煤量,t;L——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m;h——工作面倾斜开采长度,m;M——设计采高或采厚,m;K——工作面回采率。

上述各煤量的计算公式,仅适用于较稳定煤层。

若煤层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时,应依具体情况划分块段分别计算煤储量后求和。

三量开采期(一)三量可采期的规定为了使资源准备在时间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对大、中型矿井原则规定的三量合理开采期为:开拓煤量可采期3-5a以上;准备煤量可采期1a以上;回采煤量可采期4-6个月以上。

煤矿三量计算

煤矿三量计算

三量的划分和计算(一)开拓煤量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h-—采区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D——煤的视密度,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采出率。

(二)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计算公式:Q准=(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准—-准备煤量,t;L——采区走向长度,m;h——采区倾斜长度,m;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 (三)回采煤量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

计算公式为:Q回=LhMDK式中:Q回——回采煤量,t;L——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m;h-—工作面倾斜开采长度,m;M——设计采高或采厚,m;K——工作面回采率.上述各煤量的计算公式,仅适用于较稳定煤层.若煤层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时,应依具体情况划分块段分别计算煤储量后求和.三、三量开采期(一)三量可采期的规定为了使资源准备在时间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对大、中型矿井原则规定的三量合理开采期为:开拓煤量可采期3-5a以上;准备煤量可采期1a以上;回采煤量可采期4-6个月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