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预防护理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预防护理妇科盆腔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预防和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妇科盆腔术后非常重要。
中西医结合的预防护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
下面将介绍中西医结合的预防护理方法。
中医预防护理方法:1. 中医药调理:术后的患者需要适当进行中医药的调理,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缓解手术后的不适感。
常用的调理方法包括气血调理、脾胃调理和肝肾调理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理方案。
2. 推拿按摩:术后的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推拿按摩,帮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下肢水肿和淤血。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拨筋、搓揉、拍打和轻推等,可以有效缓解术后下肢不适感。
3. 中药熏蒸:术后的患者可以进行中药熏蒸,利用药物的渗透作用,促进汗液排出,舒筋活络,以达到舒畅经络、散邪、调和气血的目的。
4. 艾灸理疗:通过使用艾灸对患者的特定穴位进行理疗,可以有助于改善术后下肢淤血、水肿和疼痛的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西医预防护理方法:1. 床位护理: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卧床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隔几小时需改变身体姿势,或者进行适当的翻身和活动,以减少下肢淤血和静脉压力。
2. 弹力袜使用:术后患者可以穿戴弹力袜,帮助增加下肢血管的压力,促进血液回流,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3. 肢体抬高:术后患者可以适当抬高下肢,帮助减轻下肢的静脉压力,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淤血和血栓的形成。
4. 药物预防:在医生的指导下,术后患者可以适当服用抗凝药物,如肝素或华法林,帮助减少血液的凝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综合中西医预防护理方法:1. 采取循证医学预防:结合中西医的理论和方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干预,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2. 促进整体康复: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也要注重患者的整体康复,包括合理的饮食调理、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心理护理等,全面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
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时间更 好地做好优 质护理 ,大大提高 了患者对 医护人员 的满 意度。
4 参考文献 [1] 李 正 ,王慧贞 ,吉士俊 .实用小儿外科学 [M].北京 :
人 民卫 生出版社 ,2001:527. [2] 李 芳 .论腹腔 镜的术 后护理 [J].中 国现代 药物 应
吉林 医学 2014年 4月第 35卷第 10期
妇 科术后 DVT高发 的原 因分 析 :① 有研 究表 明 ,合并糖 尿病 、高血压 、恶性 肿瘤手术 以及 患者年 龄大 于 6O岁等是 引 起 术后 下肢 DVT的高危 因素 、。。本 研究组 人员 平均 年龄大 于 6o岁 ,大部分患者合 并高 血压病或 高血 脂病 ,其 妇科 疾病 为恶性肿瘤 占绝大部 分 ,与报 道一致 。②妇 科手术 部位多为 盆腔 ,操 作较大对髂部 静脉损 伤大 ,导致静脉 淤滞 、血管壁损 伤及高凝状态等都会诱发静脉血栓 形成 ,若 患者年龄大 ,血管 条件差则更容易并发下肢深静 脉血栓。③肿瘤浸 润压迫周 围 组织 和血管 ,使血流缓慢 ,恶性 肿瘤释 放凝血活酶 样物质 ,增 加 了血液凝血 因子的活性及血 小板 的黏附性 和聚集性。④ 妇 科手术的精细度要 求较 高,因此一般来 说时 间较 长。有学 者 研究 ,术后 DVT的发生率与手 术时 间密 切相关 ,手术 l~2 h, DVT发生率为 20% ,手术 2~3 h,DVT发生率为 50%左右 , 本研究组发生 DVT者平均手 术时间达 (3.2±0.5)h。⑤妇 科 术后患者腹带加压 ,发生腹 痛 、腹胀 、尿潴 留等可增加腹压 ,术 后 卧床 、活动 减少 ,导致下肢血液 回流受 阻,血流缓慢 ,从 而进 一 步促 进血栓的形成 。
探讨妇科手术术后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探讨妇科手术术后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术后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80例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按照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均应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应用防范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术后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静脉血栓发病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防范性护理可显著降低临床妇科手术术后静脉血栓的临床发病,具有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妇科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原因;防治措施近年来,妇科手术术后静脉血栓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1]。
为降低此类疾病的临床发病率,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2]。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0月间于本院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共80例,患者年龄最大66岁,最小35岁,平均年龄49岁。
患者体重45~74 kg,平均体重58 kg。
其中良性肿瘤患者26例,恶性肿瘤患者41例,其他类型疾病类型患者13例。
妇科手术类型包括开腹手术41例,宫腔镜手术13例,腹腔镜手术10例,阴式子宫切除术16例。
糖尿病患者23例、高血脂患者21例、高血压患者36例。
按照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均应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临床常规护理内容包括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伤口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护理及抗感染护理。
具体术前术后均给予患者适合的体位,术中去枕平卧位,术后取半卧位。
若患者需进行全身麻醉,则在术中常规给予患者吸氧,并适当清洁呼吸道。
患者术后应用沙袋对伤口进行加压止血6 h,对患者伤口进行观察。
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常规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预防护理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预防护理妇科盆腔手术是妇科常见的一种手术方法,尤其是在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盆腔器官疾病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却是术后患者需要面对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DVT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如何预防和护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成为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
结合中西医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将介绍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
一、中医预防护理1. 中医的认识中医认为DVT是气滞血瘀、寒湿凝滞导致的病理表现。
手术后身体虚弱,气血运行不畅,加之术后休养和药物的影响,容易导致气滞血瘀,从而形成DVT。
中医护理的重点是畅通气血,化湿化瘀。
2. 针灸推拿通过针灸治疗和推拿按摩,可以帮助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减少淤血和凝聚,从而预防DVT的发生。
适当的针灸和推拿可以缓解术后患者体内的气滞血瘀和寒湿凝滞状况。
3. 药膳调理中医药膳对于术后患者的康复也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医的理论,患者可适当摄入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理气祛湿功效的食材,如红枣、桂圆、山药、猪蹄等,以帮助身体恢复机能,防止DVT的发生。
1. 早期康复训练术后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早期下床活动、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减少DVT的发生。
2. 弹力袜的使用患者在术后应当佩戴弹力袜,以帮助下肢静脉回流,防止静脉瓣膜功能障碍,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3. 药物预防根据医生的指导,术后患者可以酌情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抗凝药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凝结的能力,从而减少DVT的发生。
4. 定期检查术后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下肢超声血栓筛查,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及时了解下肢深静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DVT。
1. 气血调理结合中西医的理论,可以通过针灸推拿、药膳调理等中医方法,促进气血畅通,减少气滞血瘀的发生。
辅之以西医的康复训练和药物预防,可以全面地预防和护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成因及对策探讨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成因及对策探讨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和防治对策。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例妇科手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确诊,在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积极的溶栓、抗凝、祛聚、抗炎及一般治疗后,临床疗效可判定为痊愈的患者有8例,占总例数的66.7%,临床疗效可判定好转的患者为4例,占总例数的33.3%,无患者因发生肺栓塞而死亡。
结论妇科手术后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复杂且多样,但若能对导致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控制或在早期能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可大大改善患者预后。
标签:妇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对策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指的是血液在下肢的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结并阻塞血管腔,造成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轻者可引起后遗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重者可形成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
据报道,我国近年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1]。
本文将我院收治的12例妇科手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例妇科手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8~61岁,平均年龄(53.7±5.8)岁;其中,切除恶性肿瘤的患者有8例,接受子宫或子宫附件切除手术的患者2例,接受卵巢囊肿切除手术的患者2例。
其中有4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壓,2例患者合并有高血脂,2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
开腹手术9例,腹腔镜手术3例。
所有患者在术后均使用了常规止血药物。
1.2临床体征及诊断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在接受妇科手术后的3~14d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情况,其中8例患者主诉其患肢有明显肿痛感,1例突发肺栓塞。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预防护理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预防护理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的预防护理对于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非常重要。
以下是针对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预防护理措施:1.中医预防护理:(1)要求患者术前第7-14天不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川芎、红花等,以防止药物对凝血系统的干扰。
(2)选用活血化瘀、祛风解毒的中药,如桃仁、红花、蒲公英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淤滞。
(3)推拿治疗:通过推拿按摩下肢肌肉,刺激经络,活血化瘀,促进淋巴和血液循环。
2.西医预防护理:(1)术前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包括年龄、手术方式、体重指数、病史、药物使用等因素。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血栓方案,包括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
(3)术后早期活动,鼓励患者进行活动,如下床活动、屈膝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4)使用弹力袜:弹力袜的压力逐渐从足背向上递减,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5)使用气压泵:气压泵通过周期性地给腿部施加压力,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淤血。
综合预防护理:(1)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护理方案。
(2)术前培训患者及家属,提高他们对血栓形成的认识,告知相关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3)术后定期观察患者的下肢情况,如肿胀、疼痛等症状,及时处理。
(4)给予患者良好的营养支持,保证其身体健康,提高抗病能力。
中西医结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
患者本人也需要积极配合与参与,合理用药,合理活动,以保证预防效果的最大化。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进展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进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DVT是外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下肢,尤以左侧常见,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1]。
而PE占妇科大手术后死亡人数的40%,并且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重要的死亡原因[2]。
故妇科术后患者预防DVT的发生至关重要。
现对妇科肿瘤病人术后DVT的形成原因及预防进展综述如下。
1 术后DVT的形成原因自19世纪Virchow首先提出DVT形成的三大因素(即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血管壁损伤)以来,经近百年的验证,已被医学界所公认[3]。
1.1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往往范围较大,血管病损伤严重,促使血小板凝集功能、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下降,血液凝固性增强[4],从而增加DVT的发病风险。
1.2 由于此类手术术程长,术后又长时间卧床,下肢缺乏运动,导致血液滞缓易形成血栓。
1.3 术前禁食、灌肠、术中失血,造成水分丢失,血容量若不及时补充,也可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血液浓缩。
2 DVT的预防措施2.1 病情观察定时巡视病房,协助患者活动双下肢。
询问有无下肢发热、疼痛、酸胀等症状[5],察看有无下肢单侧水肿、发热、红斑等,掌握D-二聚体值以及患者出凝血时间,提醒医生及时用药。
2.2 有效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解答疑问,解除顾虑,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
国外研究报道表明医护人员尊重体谅理解患者,患者信任医护人员,也有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6]。
2.3 促进血液流通2.3.1 手术当天应根据麻醉方式选择卧位及翻身时机,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并在患者术后未完全清醒时帮助做膝、踝关节屈伸运动,1次/15-20分钟,1-2分钟/次,直至患者可自行活动时止,两种运动可交替进行,切忌按摩或热敷下肢,以免已经形成但未被发现的栓子脱落。
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原因,并对相关护理对策进行总结。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妇产科住院患者2546例,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1例(0.8%),对妇产科术后护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术后3-8d,DVT症状均有所改善,继续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经过细致护理,患者非常满意比率为71.4%,总满意比率为95.2%。
结论: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因素较多,加强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DVT症状,加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妇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产科术后并发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可因血液的不正常凝结,导致管腔堵塞和静脉回流障碍,最终形成DVT。
临床早期多具有肿胀与疼痛的表现,可进一步因血栓脱落,引起心、脑、肺等脏器出现血管栓塞,导致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甚至引发死亡[1]。
我国近几年来剖宫产产妇增多,加之各种妇科疾病比率的上升,接受妇产科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可能导致下肢DVT发病率增多,因此对DVT的预防和护理意义重大[2]。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1例,旨在为DVT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妇产科住院患者2546例。
年龄21-63岁,平均46.3±8.2岁,手术时间23-97min,平均61.5±6.2min;合并疾病类型包括:高血压72例,高血脂46例。
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1例(0.8%),血栓发生部位包括:右下肢静脉血栓9例,左下肢静脉血栓12例,血栓形成时间为术后3.8~11.7d。
1.2 护理方法: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术后护理,若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方案。
具体护理方法:(1)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解释术后可能发生不适反应的种类及原因,帮助患者放松心情,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等情绪,尤其针对年龄较大患者,多做心理沟通和指导,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治疗的方案,让患者配合并信任治疗的方案,了解患者疑虑和顾虑,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
1.1 一般 资料 选取 2010年 1月 一2O12年 6月 在本 院行 妇
科手术后发生 DVT患者 21例 ,其中 50岁以下者 6例 (占28.6% ),50岁 以上 者 15例 (占71.4% ), 60岁 以上 者 9例 (占 42.9%);手术 时 间<2 h者 7例 ,>2h者 1 4例 ,其 中 有 7例 手 术 时 间 超 过 3 h;腹腔镜手术 10例 ,传统手术 11例 ;妇科 恶 性肿瘤 (子宫内膜癌 、宫颈癌 、卵巢癌等)15例 ,良 性 疾病 (子 宫肌瘤 、异 位 妊娠 等 )6例 ;临床 分 型包 括 中央 型 3例 ,周 围型 16例 ,混合 型 2例 ,左 下肢 13例 ,右下肢 7例 ,双下肢 1例。
2 结 果
21例患者 中有 8例 接受 了溶 栓治疗 ,余 13 例仅采用一般治疗 、祛聚和抗凝治疗 ,仅有 1例放 置 腔静 脉 滤 网 ,无 手术 患 者 。治 疗 过程 中有 2例 发 生一 过性肺 栓塞 ,表 现为 胸 闷 、胸痛 、发 绀 ,经 吸 氧 、止 痛 及 舒 张 支气 管 等 对 症 治 疗 后 症 状 缓 解 。 无 1例并 发严 重 的肺 、脑栓 塞 。治 疗 疗程 为 2~5 周 ,所有 患者 患肢 局部 水肿 消退 、疼痛 缓解 后 临床 治愈 出院 ,出院 时复 查 彩 色 多 普 勒或 静 脉 造 影 提 示静脉完全再通者 11例 ,部分再通者 10例。
近年来开展的腹腔镜妇科手术由表蚓在患者入院时即对其进行评估评出高危于气腹因素使患者腹内压力增加及的吸入人群和高风险患者全科这些均会影响凝血功能的改变
2013年第 l7卷第 17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our 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一、原因分析1.手术创伤妇科肿瘤手术通常需要切除子宫或卵巢等重要脏器,手术过程中对周围组织造成的创伤和术后创口局部炎症反应会导致血液凝固系统的活化,从而增加了患者形成血栓的风险。
2.术后休息不足妇科肿瘤手术后,患者常常需要卧床休息,术后活动受限。
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加上手术创伤对血液凝固系统的活化,容易造成血栓的形成。
3.血液高凝状态妇科肿瘤患者常常伴有血液高凝状态,具有高凝倾向的患者更容易形成血栓。
手术创伤和术后局部炎症反应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高凝状态,增加患者形成血栓的风险。
4.其他因素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如患者的肥胖、剖腹术的创伤和止血带的使用等。
二、护理措施针对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护理措施。
1.术后早期活动术后尽早转身,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肌肉肌肉练习,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液淤积。
同时,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2.穿弹性袜术后患者可以穿上弹性袜,有助于提高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3.积极控制疼痛疼痛会导致患者活动受限,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积极进行疼痛评估,通过适当的镇痛措施减轻患者疼痛,促使患者积极活动。
4.抗凝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如年龄大、术前存在血栓病史、手术持续时间长的患者,可以给予抗凝治疗,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预防血栓的形成。
5.密切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下肢的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
如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6.教育患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教育,如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佩戴弹性袜的正确方法以及疼痛管理等。
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护理措施。
三、小结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健康风险。
针对该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术后早期活动、穿弹性袜、积极控制疼痛、抗凝治疗、密切观察和教育患者等措施进行护理。
妇科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管理制度
妇科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管理制度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住院并发症,妇科手术患者的发生率尤其高,严重的后果包括肺栓塞、下肢肿胀、下肢溃疡等。
因此,对于妇科手术患者,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非常重要。
本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防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在妇科科室全面推行,并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估。
一、术前的准备1. 手术风险评估: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将进行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
患者的个人、病史、家族史、肥胖、妊娠等,都是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应予关注。
2. 现场预防措施:术前要为患者提供适宜的低反弹力弹力袜并告知正确的穿着方法。
此外,还要充分激活患者的肢体,通过活动、按摩等手段预防术后静脉血栓。
二、手术期间的管理1. 室内空气流通无阻,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出现较高的温度和湿度,并注意氧气配制,提供充足的氧气。
2. 多次利用吸痰管小心操作,避免病人呕吐后吸入呕吐物而形成肺栓塞。
3. 加强麻醉监护,尽量选择小剂量、短时间的麻醉方式。
4. 患者肢体外伤后,要及时行冷敷止血,以减少局部血栓形成。
三、术后护理1. 术后早期肢体的活动:术后监测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数据,评估患者的疼痛,督促患者自主活动下肢并进行体位转换,通过活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和下肢静脉回流。
2. 穿着压缩袜:术后患者需要佩戴医用低反弹力弹力袜20 mmHg,要注意佩戴的松紧度,并在不必须护理时不要长时间脱下。
3. 提示饮水和起床:饮水可以保持血液黏度正常,并且饮水是患者能够活动肢体的最基本条件,因此必须给患者明确的饮水规定。
同时在患者需要下床时,要给予适当的支持,避免患者过度劳累而造成下肢肿胀和疼痛。
4. 辅助性措施:手术后的患者不能随意弯曲和交叉腿,不能长时间坐或站,长期静置会让患者的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甚至会造成肌肉萎缩,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按摩和康复训练。
四、相关处理一旦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症状,如下肢肿胀、疼痛加重,腿部有压痛、皮肤温度升高、感觉异常等,应当立即给患者进行静脉超声检查。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预防护理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预防护理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会引发肺栓塞等严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中西医结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的预防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术前评估:对患者的年龄、病史、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妇科疾病和手术风险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以便及早发现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2. 术后早期活动:手术后尽早进行下肢的功能锻炼,例如踝关节活动、小腿肌腱运动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淤血和血栓形成。
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深呼吸、咳嗽和翻身等操作,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3. 心理护理:手术后给予患者充分的安慰和关怀,尤其是对于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4.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适当的中药配方进行调理,促进气血运行,调和阴阳,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血栓形成的发生。
5. 使用抗凝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
抗凝治疗能够有效地防止血栓形成的发生,并减少血栓的扩散和栓塞的风险。
但是在使用抗凝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必要的药物剂量调整,避免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6. 定期复查和随访:术后需定期复查患者的下肢血管超声、D-二聚体等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血栓形成的异常情况。
随访期间,对患者的预防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中西医结合的预防护理对于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至关重要。
通过术前评估、术后早期活动、心理护理、中药调理、使用抗凝治疗和定期复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康复效果。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预防护理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预防护理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肺动脉栓塞,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预防和护理工作对于降低术后患者的发病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中西医预防和护理方法,以期对术后患者有所帮助。
一、中医预防护理:1. 调理气血:通过中医经络调理,改善患者术后体质,增强患者的防病能力和康复能力。
可以使用补气血、活血化瘀的中药调理,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
2. 活血祛瘀: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与术后活血不畅有关。
可以采用中医的推拿、针灸、艾灸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3. 运动锻炼:妇科盆腔术后建议适量运动,如散步、跳绳、骑自行车等,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4. 饮食调理:建议术后患者饮食清淡,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和高脂肪食物,以防止血液黏稠和动脉硬化。
1. 弹力袜的使用:术后患者可以使用弹力袜,它可以加压推动静脉血液流回心脏,减少静脉回流障碍,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 床上踝关节活动:术后患者可以进行床上踝关节活动,每天多次进行趾踝运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3. 早期活动:术后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4. 药物预防:根据医生的建议,术后患者可以服用抗凝血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以预防血栓的形成。
5.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下肢超声检查,以监测血栓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工作既包括中医的气血调理、活血祛瘀等方法,又包括西医的弹力袜使用、床上踝关节活动、早期活动、药物预防和定期复查等措施。
综合两种方法,能够更好地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保护患者的健康。
术后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预防和进行护理,同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加快恢复。
(共944字)。
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预防
2 1 物 理 预 防 .
I 2 血液高凝状 态 .
① 手术创伤本身可致血小板 凝聚力加
2 1 1 压力 阶梯 的弹力长袜( C ) G S不管 是单独使用 . . G S C 还是与药物联合使用 , 均可有效降低 高危患 者的 D T风险 。 V 外科 术后患者应常规使用 。压力应从踝 部到股部 逐渐减
山东 医药 2 1 00年第 5 9卷第 1 2
妇 科 术 后 下肢 深静 脉 血 栓 形 成 的 病 因及 预 防
毛 萌。 乔玉 环 , 郭瑞 霞
( 州大 学第一 附属 医院 , 州 4 0 5 ) 郑 郑 502
关键词 : 科外科手术 ; 妇 静脉血 栓形 成 ; 低分子肝素 ; 右旋糖 酐类
中图 分 类 号 : 7 3 R 4 . R 1 ; 5 36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2 6 2 1 )20 1 -2 10 -6 X(0 0 1-15 0
深 静 脉 血 栓 ( V 形 成 是 妇 产 科 术 后 常 见 的并 发 症 之 D T)
一
13 静脉 内膜损伤 .
龄 : 龄 越 大 , 管 弹性 亦 越 差 , 年 血 可致 术后 血 液 淤 滞 。妇 科 术 后 下肢 静 脉 血 栓 平 均 年 龄 为 5 . 1 6岁 , 中 中 老 年 妇 女 占 其
细胞增 多症、 阵发性 睡眠性 血红蛋 白尿 、 栓病 史。③腹 腔 血 镜手术 : 关于腹腔镜手术较开腹 手术是否更易形成下肢静 脉 血栓 目前 并无 定论 。但是 , 腹腔镜 手术 中腹腔压 力大 于下肢 静脉 回流 的压 力、 膀胱 截石位 不利 于下肢 静脉 的 回流、 用 采 静脉复合全 麻 、 血液 凝 固度 的改 变 等 均有 导致 血栓 的可 能 。④季节性 : 有报 道 称冬 季静 脉 血栓 的发 生率 较夏 季 高 5 % , 能是 大量 紫外线 照射 , 高 了维生 素 D的吸 收 , 0 可 提 增
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对策摘要】目的通过22例妇产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析,探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对22例妇产科手术的术式及手术时间、患者年龄、患病季节等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的手术术式的选择、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等都是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结论早期的预防和术后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的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关键词】妇科手术静脉血栓原因对策下肢静脉血栓作为妇产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如果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综合征,甚至血栓脱落引起急性肺栓塞导致死亡。
本文将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我院妇产科手术978例,发生静脉血栓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妇产科手术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且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静脉血栓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男女比例2.1﹕1,年龄34~78岁。
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5例,剖宫产术后7例,宫外孕术后3例,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后7例。
6~8月份发病者有17例。
22例均行经腹手术,手术时间2-7h,平均4.5h。
DVT发病时间为术后3-10天。
本组 22例均有下肢肿胀、淤血、活动障碍等表现。
1.2临床分型本组除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外均经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
中央型11例;周围型9例;混合型2例。
凝血时间延长者4例,凝血功能缩短者5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者7例。
1.3术式978例手术者中,行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82例,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5例,占2.7%;行剖宫产术457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占1.5%;行宫外孕术26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占1.1%;行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7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占9.2%。
1.4手术时间手术时间>2h者216例,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占3.7%;手术时间1~2h者431例,发生10例,占2.3%;手术时间<1h者331例,发生4例,占1.2%。
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
・
临床研 究 ・ 5 l 1
妇科手术后 下肢 静脉血 栓形成的原 因及预 防
杨 弋 弋
( 南阳市 中心医院妇三科 ,河南 南阳 4 7 3 0 0 0 ) 【 摘要】目的 讨论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 D V T ) 的原因及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 3 2 例妇科手术后发生D VT惠者的临床 资料 ,并进
2 . 1妇科手术后D V T 的发生 率 从2 0 0 4 年1 月至2 0 1 2 年0 5 月妇 科 手 术 病 例 共 计 8 1 4 6 例 ,发 生
内科治疗。⑥术前合并症与D VT 发生的关系:3 2 例患者既往史中有高
血压病史5 例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2 例 ,糖尿病 1 例 ,曾有 心房纤颤病史 1 例 ,术前贫血患者2 例 ,术中术后输血患者3 例 ,1 例肺栓塞患者术前长
1 . 1研 究对象
为 ( 2 3 3 . 8 6 士1 2 1 - 3 )r a i n 和 ( 2 8 2 - 3 士1 2 8 . 2 )r a i n ,两组手术时间和麻醉
持续时 间比较,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⑤外周血D 一 二聚体
值D V T 发生的 关系 :2 例肺 栓塞 患者术后猝 死未检 测外周血D 一 二 聚体
回顾性分析2 0 0 4 年1 Y J 至2 0 1 2 年5 月间我 院妇科手术术后发生的D V T
患者3 2 例 ,其 中下肢静脉血栓 ( D V T )2 8 例, 肺 栓塞 ( P E )4 例。 1 . 2 方法 通 过对3 2 例 患者进行 总结分析 妇科术后 下肢静 脉血 栓发生概率 、
多 ,静脉壁薄 ,无瓣 膜 ,缺 乏血管筋膜鞘 膜 ,导致血流 缓慢 、滞缓 ; 麻醉 导致血管扩 张血管壁松 弛,加上术后制动 均导致血液 回流缓慢 ; 腹腔 镜手术 由于腹 内压 升高 ,下腔静脉受压扩 张 ,血流速度 减慢 ,血 液 回流瘀 滞; 此外妇科 手术 时采取的截石位影响静 脉回流t术前术 中禁 食 ,术前肠道清 洁以及术 中失血术后摄入量 不足均可导致血 液粘稠血 流滞 缓。增加 了血 栓发生概率 。② 由于手术创 伤激活体 内的凝血酶原 系统 ,使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 止血药物的应用增加血液 凝固性 ;4 O 岁 以 上 的患者患高血 压 、高血脂 、糖尿病概率 增加 ,血液处 于高凝状态 , 贫血 或术 中失血量 大患者输 入库存血 因细 胞碎片较多 ,粘稠 度高 ;恶 性肿 瘤释放凝血 活酶 样物质 ,增加血液凝 血因子的活性 和血小板的粘 附性 及聚集性 ,肿 瘤细胞本 身可表达和分 泌一些与纤溶 抑制有关的蛋 白如组织型纤溶 酶原激活物 和尿激酶型 纤溶酶原激活 物 ,使血液处于 高凝状 态 ] ,增 加了血栓发生率 。③淋 巴结清扫术 以及术中术后下肢
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有效措施探讨
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有效措施探讨【摘要】目的:通过对妇科手术后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的研究,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目的。
方法:比较2011年6月-2013年6月共800例妇科手术患者,其中400例为普通护理措施做为对照组,400例运用护理干预为观察组,评价两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下肢没有静脉血栓发生。
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明显。
【关键词】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措施下肢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术后一周内,建议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应保持一周。
如不积极防治,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发生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
本片文章对近两年来妇科手术患者进行分析,评价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科室2011年6月-2013年6月住院手术患者800例,年龄25-85岁,其中400例运用新护理措施做为观察组,400例用普通护理措施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种、手术的方式、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通过护理干预给予护理措施如下:(1)术后12小时内的抗血栓压力泵治疗,它可以通过减少静脉内的血液淤积,提高血流速度,从而发挥抗栓形成。
(2)术后患者穿抗血栓弹力袜,通过向病人腿部提供渐进的压力,改善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3)患者活动指导:术后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次,护士协助患者被动按摩四肢,告知患者尽早采取主动活动,床上翻身做四肢伸展运动,术后1日离床活动,每日2-3次。
(4)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单位,每日一次。
(5)足够的液体量,防止血液浓缩。
及时纠正贫血,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6)密切注意患者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处理。
(7)对于年龄大于65岁,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需要特殊关注,增加预防措施的次数。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进展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进展概述随着治疗手段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的妇科恶性肿瘤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成为了一个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危害。
因此,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进行探讨,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价值。
原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术中因素术中操作时间过长、术中出血量过多、麻醉造成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因素均可能增加患者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2. 术后因素术后卧床时间过长、体位不当、下肢肌肉不活动、生化因素的改变等因素均可导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 患者因素特别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年龄、肥胖、局部恶性肿瘤、癌症治疗等因素,有较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预防为了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对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1. 术后尽早行活动手术后应尽早行活动,增加下肢肌肉的收缩,促进静脉回流,增强血管弹性,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 应注意体位和压力在患者卧床休息时,应注意床的高度和患者的体位,保持下肢稍高于心脏水平,同时避免长时间的同一体位,以免体位不良加重术后静脉血液滞留、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3. 对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特别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该注意对其进行高危监测和有效预防治疗。
4. 应用抗凝药物对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可以采用一些抗凝药物来降低血栓的风险。
5. 宣教对患者和家庭进行宣教,提醒注意自我保护,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结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在术前和术后给患者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措施十分重要。
尤其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该注意其危险因素,提前预防。
综上,完善的治疗方案和高质量的术后护理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预防护理措施
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预防护理措施发表时间:2020-05-21T03:33:43.630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6期作者:谭晓晴[导读]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血液运行状况,引发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
妇产科手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已经成为了术后常见并发症,为了提升预后,减少血栓的发生,本文主要分析了血栓形成的原因,探究了预防护理的措施。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 上海 201100)【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血液运行状况,引发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
妇产科手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已经成为了术后常见并发症,为了提升预后,减少血栓的发生,本文主要分析了血栓形成的原因,探究了预防护理的措施。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6-0251-02作为妇产科常见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虽然很高,但是,在不同病症和不同类型手术的影响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比例也各不相同。
据可靠数据显示,子宫切除术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例大概在15%,子宫肌瘤术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例大概在8%,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切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比例大概在35%。
通过以上数据显示,不同的病症会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产生影响。
因此,通过妇产科手术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有助于总结出具体的预防护理措施。
1.形成原因妇产科手术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多种多样,有可能是因为血管内部表皮损伤,也有可能是血液流速减缓,或者血液成分发生了质变等[1]。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下肢水肿和继发性静脉曲张,还会导致色素沉着,诱发瘀滞性肢体溃烂,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1.1 手术解剖因素相比其他部位,盆腔区域的静脉分布十分密集,血容量较大,但是,血管壁却很薄,患者手术后,机体组织暂时受损,在没有筋膜外鞘和静脉瓣支持的情况下,血液流速会逐渐减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分析与预防措施目的分析妇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科学有效的预
防措施,以便减少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妇科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80例,其中440例接受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40例应用传统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45%,对照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73%,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手术时间、体位、凝血功能、术后护理以及患者年龄、合并症等都对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应用。
标签: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因;预防
下肢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周围血管疾病,是妇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1],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较少,下肢浅静脉血栓患者较多。
下肢静脉血栓可导致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并发肺栓塞,对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而预防DVT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研究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妇科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80例,其中440例接受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40例应用传统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DVT发生率,着重探讨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妇科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80例,其中440例接受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40例应用传统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2~74岁,平均48.5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9.6岁。
观察组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128例,高脂血症116例,糖尿病248例,轻度贫血86例,中度贫血109例;观察组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131例,高脂血症122例,糖尿病253例,轻度贫血81例,中度贫血113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妇科手术。
其中对照组44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传统护理,术前进行基本的健康宣教,术中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术后告知并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下肢按摩以及早期进行活动的重要性等。
观察组440例患者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量身定制护理措施[2],针对DVT的致病因素和高危因素,对患者进行连续的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
DVT发生率,并统计DVT患者年龄、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情况,结合两组发生率,分析DVT成因。
干预措施:(1)术前,认真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完善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情况等,特别是对于术后更容易并发DVT的高危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及预防宣教,引起患者重视,使其进行积极的配合与治疗;为患者讲解术中术后情况以及常见的症状,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对于体液缺失或贫血患者,应及时进行补充,注意输血应采用新鲜血液,以免库存血液较多颗粒促进血栓形成;对于高危患者可适当进行药物注射或滴注如右旋糖酐、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液高凝[3]。
(2)术中,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适宜的体位,避免下肢长期下垂,同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由于患者麻醉后血流变慢,过长的手术时间更容易导致术后并发DVT。
(3)术后,手术结束后采用镇痛泵止痛,以免疼痛影响血流造成血液高凝;应用动静脉脉冲压力气压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按摩,使静脉血回流速度大幅度增加,以防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回病房即帮助按摩双下肢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按摩方向采用环形按摩,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同时指导患者积极地自行进行早期活动操,如膝、踝、趾关节的伸屈活动、举腿活动,每1~2小时1次,每次5~10 min,以利静脉回流,鼓励尽早离床活动,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术后第1天复查凝血功能情况,对于D-二聚体偏高的高危患者术后24 h 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4]。
1.3 统计学处理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采用t和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发生DVT 2例,发生率为0.45%;对照组术后发生DVT 12例,发生率为2.73%,两组患者在术后DVT的发生率上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经统计,观察组中2例DVT患者分别为65岁和70岁,均为肥胖患者,1例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另1例合并有糖尿病,对照组12例DVT患者年龄38~75岁,平均62.2岁,其中10例肥胖且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3 讨论
19世纪中期,就有学者提出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为血流缓慢、血液高凝、和静脉内膜损伤,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结合本研究并与相关研究资料结合,笔者发现妇科术后DVT形成还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1)患者一般情况,中老年、偏肥胖、病程较长、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术后更容易并发DVT;(2)手术因素,手术时间过长、手术体位不科学对患者并发DVT有较大影响,术后不积极进行早期运动,容易造成血液淤滞,白细胞积聚,进而造成内膜损害和凝血现象的发生等[5-6];(3)药物刺激,静脉注射地西泮、
化疗药物、甘露醇以及口服避孕药等[4],都会对静脉内膜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增大术后DVT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DVT发生率0.45%,对照组DVT发生率2.73%,表明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妇科术后DVT的发生有明显的预防性作用。
综上所述,手术时间、体位、凝血功能、术后护理以及患者年龄、合并症等都对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凤珍.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 社区医学杂志,2009,7(9):60-61
[2]陈萍.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250-251
[3]岳香. 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09,7(2):57-58
[4]温育红. 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9(1):74-75.
[5]李荧,赵奇煌.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02,4(6):97-98.
[6]毛萌,郭瑞霞. 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预防[J]. 山东医药杂志,2010,50(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