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倒数作图法测米氏常数

合集下载

蔗糖酶米氏常数的测定

蔗糖酶米氏常数的测定
1. 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试管、吸管、秒表、 坐标纸 2.试剂 标准葡萄糖溶液(1 mg/mL) 3%蔗糖溶液(87.7 mM) 0.2 mol/L NaAc缓冲溶液(pH4.6) 0.5 mol/L NaOH溶液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
精选ppt
5
【操作步骤】 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定
精选ppt
6
2.底物浓度和初速度υ测定
① 取试管8支编号,按下表将蔗糖溶液,醋酸缓冲液分别加入试管,
于37℃水浴中保温10min。一定量酶液同一水浴中保温约10min。
② 于各管中依次按同样间隔(0.5min)加入已保温过的酶液1.0mL,
计时,立即摇匀,在37℃中准确温浴5min。
③ 按同样次序和时间间隔,加入1mL 0.5mol/L NaOH,摇匀,终止
为横坐标,以1/v为纵坐标作图,绘出一条直线,外推至
横轴相交,横轴截距即为-1精/选Kppmt 。
1
v
VMAX
1/2VMAX
Vmax•[S] V=
Km + [S]
Km
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关系曲线
精选ppt
[S]
2
精选ppt
3
还原糖与3,5-二硝基水杨酸(DNS)试剂反应:
精选ppt
4
【仪器与试剂】
反应。
④ 吸取反应物1.0mL,加入盛有3.0mL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和
1.0mL水的试管中混匀,放入沸水浴中加热5min,冷却后稀释至
25mL,摇匀,在540nm比色测定A值。
⑤ 以A值对应的葡萄糖量为相对反应速度,以1/[S]为横坐标,1/v
为纵坐标作图,由图求出Km精值选p。pt
7
反应物

生物化学实验问答题

生物化学实验问答题

8.双倒数法测定米氏常数的实验中,决定实验成败的因数有哪些?
答:1)实验应在初速度时间范围内进行;2)配置不同浓度的底物溶液浓度时应该用同一母液进行稀释,以保证底物浓度的准确性;3)各种试剂的加入时间,加入量应非常精确;4)要严格控制酶促反应时间做到准确无误;5)要将酶液稀释到恰当的浓度;6)作图要准确。
1.为什么提取酶液应该在0-4°C下进行?测定酶活力时为什么要在40-45°C条件下水解淀粉?
答:应为在0-4°C环境下酶能保持其活性。因为酶的最适温度区间是40-45°C,此时酶的活性最高,测得的酶活力是真正的酶活力。
2.小麦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升高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答:温度与空气湿度使酶活力上升。意义:种子萌发产生酶使淀粉水解产生葡萄糖提供能量。
9.测定酶活力应该在酶促反应进程曲线的哪段时间范围内进行?为什么?
答:在初速度范围内进行。因为此时酶表现出最大活力,最能反映出酶的最大活力。
10.空白管中为什么最后才加酶液?你还可以设计出另一种空白管吗?
答:避免酶催化底物反应生成产物。可以先加酶液,再加Na2CO3(aq),Folin-酚稀释溶液,最后再加磷酸苯二纳溶液。
答:说明其反应速率不断减慢。原因:1)随时间增加,酶活力降低。2)底物的量不断减少,减慢反应速率。3)产物浓度增加导致其反应增大。
6.加入Na2CO3的作用什么?
答:1)酶活力失去活性终止反应。2)为后面显色反应营造碱性环境。
7.为什么要用双倒数作图法而不是直接用米氏曲线来求米氏常数?
答:1)用米氏曲线作图所得Vmax为近似值,所得的Km为近似值不够准确。用双倒数做法作图可以准确计算出Vmax和Km的值;2取消其它试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米氏常数测定(精)

米氏常数测定(精)

COOCH2 NHCH2OH
HCHO
COOCH2 NH(CH2OH)2
试剂器材
试剂
1. 10~40g/L酪蛋白溶液(pH8.5): 四种不同[S]的酪蛋白标准溶液。 2. 中性甲醛溶液:75mL分析纯甲 醛加15mL 0.25%酚酞乙醇溶液, 以0.1M NaOH滴至微红,密闭于 玻璃瓶中。(自己配制) 3. 0.25%酚酞乙醇溶液: 4. 标准0.1M NaOH溶液。 5.胰蛋白酶溶液(已配好)
液,重复上述操作,分别测出V30、V20、V10。
利用上述结果,以1/v对1/[s]作图,即求出V与 Km值。
注意事项
(1 )实验表明,反应速度只在最初一段时间内保持恒定,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酶促反应速度逐渐下降。原因有多种, 如底物浓度降低,产物浓度增加而对酶产生抑制作用并加速 逆反应的进行,酶在一定pH及温度下部分失活等。因此,研 究酶的活力以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为准。
此方程表明,当已知Km及V时,酶反应速度与底 物浓度 之间的定量关系。
双倒数作图法测定Km值: 1 Km 1 1 v V [S] V
胰蛋白酶的性质 胰蛋白酶催化蛋白质中碱性氨基酸(L-精 氨酸和L-赖氨酸)的羧基所形成的肽键水解, 产生自由氨基端。
氨基的测定
甲醛滴定法
COOCH2 NH2
HCHO
实验十六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米氏常数的测定
目的要求
(1)了解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2)掌握测定米氏常数Km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Km定义: 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 所对应的底物浓度。
Km的意义
Km是酶的特性常数之一,不同的酶Km值不同,同
一种酶与不同底物反应Km值也不同。

Lineweaver-Burk 双倒数作图

Lineweaver-Burk 双倒数作图

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 Equation)或米曼氏动力学(Michaelis-Menten kinetics)是由Leonor Michaelis和Maud Menten 在1913年提出,是酶学中极为重要的可以描述多种非变异构酶动力学现象、表示一个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V(有些资料中也称为V o)与底物浓度[S]关系的速度方的方程,米氏方程形式如下:
其中,Vmax表示酶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Km值称为米氏常数,是酶促反应速度V为最大酶促反应速度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在酶促反应中,底物情况在低浓度下,反应相对于底物是一级反应(first order reaction);而当底物浓度处于中间范围时,反应(相对于底物)是混合级反应(mixed order reaction);当底物浓度增加时,反应由一级反应向零级反应(zero order reaction)过渡;当底物浓度[S]逐渐增大时,速度V相对于[S]的曲线为一双曲线。

下图为米氏方程的模拟
作图:
酶促反应中的米氏常数的测定和Vmax的测定有多种方法。

比如固定反应中的酶浓度,然后测试几种不同底物浓度下的起始速度,即可获得Km和Vmax值。

但直接从起始速度对底物浓度的图中确定Km 或Vmax值是很困难的,因为曲线接近Vmax时是个渐进过程。

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米氏方程的双倒数形式来测定,即Lineweaver-Burk plot,也可称为双倒数方程(double-reciprocal plot):
将1/V 对1/[S]作图,即可得到一条直线,该直线在Y轴的截距即为1/Vmax,在X轴上的截距即为1/Km的绝对值。

示意图如下:。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米氏常数Km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米氏常数Km

0.4
-1/Km
0.2
1/Vmax
0.0 -4 -2 0 2 4
-1
6பைடு நூலகம்
8
10
1/[S](1/m m ol.L )
实验器材
1、37℃恒温水浴 2、量筒 3、三角瓶 4、碱式滴定管(注意:排尽管内气泡) 5、试管
试剂
1.5% 酪蛋白溶液(pH8.5) 2.4%胰蛋白酶溶液 3.甲醛溶液 (自己稀释) 4.酚酞 5.0.1N NaOH(自己稀释)
注意事项
1、甲醛要稀释 2、酶促反应的时间要精确控制 3、滴定过程中要不断晃动锥形瓶 4、滴定终点的判断:30s内不褪色可视为稳 定。
操作
1、用配好的5%的酪蛋白原液配制7个浓度的酪蛋白 2、4%胰蛋白酶及酪蛋白37℃保温10min 3、取7个三角瓶,每个三角瓶加入甲醛5ml及酚酞10滴 4、酪蛋白试管1反应:加1ml胰蛋白酶混匀,反应5分 钟,将反应液转入三角瓶中,用0.1N的NaOH滴定, 直到获得稳定的粉红色为止。 试管2-7反应同上,计算NaOH量 5、以NaOH消耗的毫升数代表在每种底物浓度下的 V,以1/V对1/[S]作图,求出胰蛋白酶的米氏常数 Km和最大速度Vmax
生物化学实验
Biochemical Experiment 胰蛋白酶米氏常数 (Km)的测定 ——甲醛滴定法
目的要求
z掌握用滴定法测胰蛋白酶的米氏常数 z掌握双倒数作图法计算Km和Vmax
原理
z 本实验以胰蛋白酶消化酪蛋白为例,采用双倒数 作图法测定Km值。 z 胰蛋白酶是胰液中的一个酶,它催化蛋白质中碱 性氨基酸(L-精氨酸和L-赖氨酸)的羧基所形成 的肽键水解。水解时生成自由氨基。 z 常温下,甲醛能迅速与氨基酸上的氨基结合,形 成羟甲基衍生物,使N+H3上的H+游离出来,使溶液 的酸度增加,这样就可以用碱滴定N+H3放出H+,滴 定终点在酚酞的变色域内(pH9.0左右)。因此,可 用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

酶工程实验报告五(纤维素酶米氏常数—Km的测定)

酶工程实验报告五(纤维素酶米氏常数—Km的测定)

v = Km + [S ]v :反应初速度(微摩尔浓度变化/min)V :最大反应速度(微摩尔浓度变化/min)[S]:底物浓度(mol/L)Km:米氏常数(mol/L)此方程表明,当已知Km及V时,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3.4 双倒数作图法测定Km值:1 Km 1 1v V [S] V1/v对1/[S]作图可得一条曲线,其斜率为Km/Vmax,截距为1/Vmax 。

若将直线延长与横轴相交,则该交点在数值上等于-1/Vmax。

本实验采用最适pH、最适温度下,测定不同浓度时酶活性。

再根据林贝法作图求出Km值。

3.5 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产生的纤维二糖、葡萄糖等还原糖能将碱性条件下的3,5-二硝基水杨酸(DNS)还原,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光吸收,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反应液的颜色强度呈比例关系,利用比色法测定其3mLDNS反应终止→沸水浴5min →定容至25ml→测定OD540吸光值G 作双倒数图求Km4.3 实验注意事项本实验是一个定量测定方法,为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应尽量减少实验操作中带来的误差。

底物溶液时应用同一母液进行稀释,保证底物浓度的准确性。

严格控制准确的酶促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准确,酶液准确稀释。

不同pH所用酶液用对应pH缓冲液稀释试管上编号:贴上用圆珠笔写上编号的胶布,以防止保温或沸水加热时脱落;移液管使用时量取精准,保证结果可靠准确。

精确记时:每一管加入酶液的时间要做记录,每管之间间隔的时间要合理;避免试管进水:煮沸和用流水冲洗时;由图-1/Km=-7,可得出:Km=0.143 mg/ml(g/L)/(2×104)=0.715×10-5mol/L。

6、分析与讨论:米氏常数(Km)是酶的一个特征性物理量,其大小与酶的性质有关。

Km 值随测定的底物种类、反应的温度、pH 及离子强度而改变。

因此,对某一酶促反应而言,在一定条件下都有特定的Km 值,可用来鉴别酶,例如对于不同来源或相同来源但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况下催化相同反应的酶是否属于同一种酶[1]。

2012_完成(米氏常数)

2012_完成(米氏常数)
蔗糖酶米氏常数的测定
---- Km值的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底物浓度与酶反应速度间的关系
了解酶的Km值测定原理和方法
学习求蔗糖酶米氏常数的方法
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曲线
米氏方程:
Vmax S v K m S
当V=Vmax/2时,则Km=[s]
米氏常数的测定—
双倒数作图法(Lineweaver-Burk法)
各管混匀,沸水浴5min,取出后立即用冷水冷却至室温,以蒸
馏水定容至25ml,摇匀。测540nm处A值。以葡萄糖含量(mg) 为横坐标,A值为纵坐标作出标准曲线。
2.不同底物浓度时反应速度υ的测定
反应物
管 蔗糖 号 (ml) 醋酸缓 冲液 (ml) 5.0 4.5 4.0 3.5 3.0 2.5
1.25
将米氏方程变化成相当于y=ax+b的直线方程,再 用作图法求出Km。 1 Km 1 1 — = —— . — + —— v Vmax [S] Vmax
还原糖与3,5-二硝基水杨酸(DNS)试剂反应:
【仪器与试剂】
•仪器:
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试管、吸管、秒表、 坐标纸
•试剂:
标准葡萄糖溶液(1 mg/ml)、
0.01 mol/L 蔗糖溶液、 0.2 mol/L NaAc缓冲溶液(pH4.6)、 1mol/L NaOH溶液, 3,5一二硝基水杨酸试剂。
【操作步骤】
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定
管号 葡萄糖标准液/ml 蒸馏水/ml 3,5—二硝基水杨酸/ml 0 0 2.0 3.0 1 0.2 1.8 3.0 2 0.4 1.6 3.0 3 0.6 1.4 3.0 4 0.8 1.2 3.0 5 1.0 1.0 3.0

实验九:酸性磷酸酯酶米氏常数、最大反应速度测定

实验九:酸性磷酸酯酶米氏常数、最大反应速度测定

07:04:46
结果与计算
4
HHU Hunan PRC | 吴黎明
1、通过A680求出对应的酚标准液体积(V,mL),则产物的 浓度[P]=0.5×V(mmol/L); 2、各底浓度下的反应速率v=0.5×V÷10(mmol/L/min); 3、以1/v为纵坐标,1/[S]为横坐标作图,得到双倒数方程 ,根据方程求出Km和vmax。
A680
以A680为纵坐标,酚标准应用液体积(mL)为横坐标作标准曲线
07:04:46
实验步骤
3
HHU Hunan PRC | 吴黎明
3、测定Km、Vmax 取试管7支,0~6编号,空白管为0号。各管按下表加入不 同体积5mmol/L磷酸苯二钠溶液,并分别补充0.2M pH5.6乙 酸盐缓冲液至0.5mL。35℃预热2min后,逐管记时加入酸性
1~5号管分别加入0.1-1.0mL酚标准应用液,并用蒸馏水将 各管体积补充至1.0mL,0号管中加入1.0mL蒸馏水。 各管各加1mol/L碳酸钠溶液5.0mL和Folin-酚稀溶液0.5mL ,摇匀后,35℃保温显色10分钟。
以0号管作空白,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680nm波长处读取各
管的吸光度A680。
实验原理
2
HHU Hunan PRC | 吴黎明
在温度、pH及酶浓度恒定的条件下,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
的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在底物浓度很低时,酶促反应的速度( v)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随着底物浓度的继续增加,反应速度的增加开始减慢;当 底物浓度增加到某种程度时,反应速度达到一个极限值(Vmax )。
6 2.5 0.4
0.5 2.0
注意事项
5
HHU Hunan PRC | 吴黎明

米氏常数的测定

米氏常数的测定

⽶⽒常数的测定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常数的测定⼀.⽬的要求1.1了解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2掌握测定⽶⽒常数K m 的原理和⽅法。

⼆.实验原理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可⽤⽶⽒⽅程来表⽰:式中:v ——反应初速度(微摩尔浓度变化/min );V ——最⼤反应速度(微摩尔浓度变化/min ); [s]——底物浓度(mol/L ); K m ——⽶⽒常数(mol/L )。

这个⽅程表明当已知K m 及V 时,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K m 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反应速度⼀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是酶的特征常数之⼀。

不同的酶,K m 值不同,同⼀种酶与不同底物反应K m 值也不同,K m 值可以近似地反应酶与底物的亲和⼒⼤⼩:K m 值越⼤,表明亲和⼒⼩;K m 值⼩,表明亲和⼒⼤。

则测K m 值是酶学研究的⼀个重要⽅法。

⼤多数纯酶的K m 值在0.01~100mmol/L 。

Linewaeaver-Burk 作图法(双倒数作图法)是⽤实验⽅法测K m 值的最常⽤的简便⽅法:实验时可选择不同的[s],测定对应的v ,以对作图,得到⼀个斜率为V Km的直线,其截距][1s 则为mK 1,由此可求出K m 的值(截距的负倒数)。

本实验以胰蛋⽩酶消化酪蛋⽩为例,采⽤Linewaeaver-Burk 双倒数作图法测定双倒数作图法。

胰蛋⽩酶催化蛋⽩质中碱性氨基酸(L-精氨酸和L-赖氨酸)的羧基所形成的肽键⽔解。

⽔解时有⾃由氨基⽣成,可⽤甲醛滴定法判断⾃由氨基增加的数量⽽跟踪反应,求得初速度。

][][s K s V v m +=V s V K v m 1][1.1+=v 1][1s三.试剂和器材3.1 试剂A.10~30g/L的酪蛋⽩溶液(pH8.5):分别取10、20、25、30g酪蛋⽩溶于约900mL⽔中,加20mL 1mol/L NaOH 连续振荡,微热直⾄溶解,以1mol/L HCl 或1mol/L NaOH调pH⾄8.5,定容1L,即⽣成四种不同[s]的酪蛋⽩标准溶液。

米氏常数的测定

米氏常数的测定

二、原理
酶促反应v-[S]曲线
v
[S]
推导出米氏方程为:
Vm [ S ] v K m [S ]
其中[S]为底物浓度;v为初速度;Vm为最大反应速度; Km 为米氏常数
米氏常数Km是酶的一个基本特征常数,它包含 着酶与底物结合和解离的性质。特别是同一种酶能 够作用于几种不同底物时,米氏常数Km往往可以反 映出酶与各种底物的亲和力的强弱。

0
0 0.8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6 0.2
各管加入1.0 mL 各管加入0.2 mL 各管加入2.0 mL
以对硝基苯酚的绝对量(mol数)为横坐标,OD405nm值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求出pNP的克分子消光系数()值。
(二)测定 15支试管,1-5做两组平行测定管,01-05作为空白对照。
从对硝基苯酚标准曲线上查出od405nm相当于产物对硝基苯酚的含量?mol数计算出各种底物浓度下的初速度vo单位以?mol?l1?min1表示取倒数1v填入表内
实验九 碱性磷酸酶米氏常 数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和掌握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度 (Vm)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测出碱性磷酸酶 在以对硝基苯酚磷酸为底物时的Km 和Vm值。
四、操作方法
(一)对硝基苯酚标准曲线的制作 管 号 0 1 0.1 0.7 2 0.2 0.6
(不做) 取5支试管编号,0号一支,1-7号各二支,按下表操作:
3 0.3 0.5 4 0.4 0.4 5 0.5 0.3 6
pNP含量 (mol)
0.5mol/mL pNP (mL) H2O (mL) Na2CO3-NaHCO3 (mL) 20 mmol/L MgCl2 (mL) 0.1 mol/L NaOH (mL) OD 405 nm

蔗糖酶米氏常数的测定

蔗糖酶米氏常数的测定

反应。
④ 吸取反应物1.0mL,加入盛有3.0mL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和
1.0mL水的试管中混匀,放入沸水浴中加热5min,冷却后稀释至
25mL,摇匀,在540nm比色测定A值。
⑤ 以A值对应的葡萄糖量为相对反应速度,以1/[S]为横坐标,1/v
为纵坐标作图,由图求出Km精值选p。pt
7
反应物
米氏常数的求法很多,最常用的是Lineweaver—Burk的 作图法(双倒数作图法)。 米氏方程式可改写为下列倒数形式:
选择不同的[s],测定相应的v,求出两者的倒数,以1/[s]
为横坐标,以1/v为纵坐标作图,绘出一条直线,外推至
横轴相交,横轴截距即为-1精/选Kppmt 。
1
v
VMAX
1/2VMAX
精选ppt
5
【操作步骤】 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定
管号
0
1
2
3
4
5
葡萄糖标准液(mL)
0 0.2 0.4 0.6 0.8 1.0
蒸馏水(mL)
2.0 1.8 1.6 1.4 1.2 1.0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 3.0 3.0 3.0 3.0 3.0 3.0 (mL)
将各管溶液混合均匀,在沸水浴中加热5min,取出后立即用 冷水冷却至室温,以蒸馏水稀释至25mL,摇匀。测540nm处 A值。以葡萄糖含量(mg)为横坐标,A值为纵坐标作出标准 曲线。
4 1.5 3.5 1.0 1.0
5 2.0 3.0 1.0 1.0
6 2.5 2.5 1.0 1.0
7 3.75 1.25 1.0 1.0
8 5.0 0
1.0 1.0
1.0 3.0 1.0 1.0 3.0 1.0 1.0 3.0 1.0 1.0 3.0 1.0 1.0 3.0 1.0 1.0 3.0 1.0 1.0 3.0 1.0 1.0 3.0 1.0

淀粉酶米氏常数测定(1)

淀粉酶米氏常数测定(1)

瓶号 试剂 4%可溶性淀粉(ml) H2O(ml) 缓冲液(ml)
1 0.5 3.5 0.75 0.25
2 1 3 0.75 0.25
3 1.5 2.5 0.75 0.25
4 2 2 0.75 0.25
5 2.5 1.5 0.75 0.25
6 3 1 0.75 0.25
蒸馏水(ml)
充分摇匀,60℃放置10min 加入3.0ml的0.2moL/L HCl,摇匀 取出1.0ml浓度梯度吸光度
不同底物浓度(0.5%、1.0%、1.5%、2.0%、2.5%、 3.0%)的可溶性淀粉4ml,加入缓冲液0.75ml和蒸馏水 0.25ml,充分摇匀,60℃放置10min,立即加入3.0ml的 0.2moL/L HCl终止反应,然后立即取出1.00ml溶液置于 5.00ml稀碘液摇匀,显色,并以稀碘液作对照,于 660nm处测定吸光度(按操作表1操作)
瓶号 试剂 4%可溶性淀粉(ml) H2O(ml) 缓冲液(ml)
1 0.5 3.5 0.75
2 1 3 0.75
3 1.5 2.5 0.75
4 2 2 0.75
5 2.5 1.5 0.75
6 3 1 0.75
60℃放置,预热5min
酶液(ml)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充分摇匀,60℃放置10min 取出,加入3.0ml的0.2moL/L HCl 取出1.0ml溶液置于5.00ml稀碘液,显色 A660 可溶性淀粉量浓度% [s] 0.5 1.0 1.5 2.0 2.5 3.0
(5)0.02mLpH6.0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 称取磷酸氢 二钠(Na2HPO4.12H2O)45.23g和柠檬酸(C6H8O7·2O)8.07g, H 用蒸馏水溶解,用酸度计或pH试纸校正pH,定容至1000 mI。 (6)0.2moL/L HCl 取36%盐酸(饱和浓盐酸)0.86ml加入已加有少量蒸馏水 的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可。

淀粉酶米氏常数测定

淀粉酶米氏常数测定

三 仪器和试剂
试剂
(1)酶液:精确称取酶制剂0.1g(以大约2000 U/g计),先用少量40℃ 蒸馏水溶解、浸提。将上层液小心倾入500ml容量瓶内,沉淀再加水 捣研。如此重复,最后全部移入容量瓶中,定容后摇匀,用四层纱布 过滤,滤液供测试定用
(2)原碘液 称取碘11 g,碘化钾(KI)22 g,先用少量蒸馏水使碘-碘化 钾完全溶解,定容至500 mL,贮于棕色瓶内。
试剂
瓶号
1
2
3
4
5
6
4%可溶性淀粉(ml) 0.5
1
1.5
2
2.5
3
H2O(ml) 缓冲液(ml)
3.5
3
2.5
2
1.5
1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60℃放置,预热5min
酶液(ml)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充分摇匀,60℃放置10min
1 Km 1 1 v Vm [S] Vm
酶促反应v-[S]曲线
以1/v对1/[S]作图,可得一条直 线,所得直线的截距是1/Vm, 斜率为Km/ Vm。通过 Lineweaver-Burk作图法作图后 可方便的求出Km值。
三 仪器和试剂
试管 移液抢 秒表 吸耳球 恒温水浴锅 7200型分光光度计。
一、 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米氏常数的意义和测定方法
二、 实验原理
推导出米氏方程为: v Vm[S ] Km [S]
米氏常数Km是酶的一个基本特征常 数,它包含着酶与底物结合和解离的 性质。特别是同一种酶能够作用于几 种不同底物时,米氏常数Km往往可以 反映出酶与各种底物的亲和力的强弱。

米氏常数的测定

米氏常数的测定

从对硝基苯酚标准曲线上查出od405nm相当于产物对硝基苯酚的含量mol数计算出各种底物浓度下的初速度vo单位以mol?l1?min1表示取倒数1v填入表内
实验九 碱性磷酸酶米氏常 数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和掌握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度 (Vm)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测出碱性磷酸 在以对硝基苯酚磷酸为底物时的Km 和Vm值。
四、操作方法
(一)对硝基苯酚标准曲线的制作 管 号 0 1 0.1 0.7 2 0.2 0.6
(不做) 取5支试管编号,0号一支,1-7号各二支,按下表操作:
3 0.3 0.5 4 0.4 0.4 5 0.5 0.3 6
pNP含量 (mol)
0.5mol/mL pNP (mL) H2O (mL) Na2CO3-NaHCO3 (mL) 20 mmol/L MgCl2 (mL) 0.1 mol/L NaOH (mL) OD 405 nm
二、原理
酶促反应v-[S]曲线
v
[S]
推导出米氏方程为:
Vm [ S ] v K m [S ]
其中[S]为底物浓度;v为初速度;Vm为最大反应速度; Km 为米氏常数
米氏常数Km是酶的一个基本特征常数,它包含 着酶与底物结合和解离的性质。特别是同一种酶能 够作用于几种不同底物时,米氏常数Km往往可以反 映出酶与各种底物的亲和力的强弱。
(三) 数据处理
各管在722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405nm的OD 值 (OD405nm) 。 从 对 硝 基 苯 酚 标 准 曲 线 上 查 出 OD405nm相当于产物对硝基苯酚的含量(mol数), 计 算 出 各 种 底 物 浓 度 下 的 初 速 度 vo ( 单 位 以 molL-1min-1 表示),取倒数1/v填入表内。以 1/v对1/[S]作图,求出酶催化pNPP水解的米氏常 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

米氏方程

米氏方程

米氏方程与双倒数作图法Lineweaver-Burk plot
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 Equation)或米曼氏动力学(Michaelis-Menten kinetics)是由Leonor Michaelis和Maud Menten在1913年提出,是酶学中极为重要的可以描述多种非变异构酶动力学现象、表示一个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V (有些资料中也称为Vo)与底物浓度[S]关系的速度方的方程,米氏方程形式如下:
其中,Vmax表示酶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Km值称为米氏常数,是酶促反应速度V为最大酶促反应速度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在酶促反应中,底物情况在低浓度下,反应相对于底物是一级反应(first order reaction);而当底物浓度处于中间范围时,反应(相对于底物)是混合级反应(mixed order reaction);当底物浓度增加时,反应由一级反应向零级反应(zero order reaction)过渡;当底物浓度[S]逐渐增大时,速度V相对于[S]的曲线为一双曲线。

下图为米氏方程的模拟作图:
酶促反应中的米氏常数的测定和Vmax的测定有多种方法。

比如固定反应中的酶浓度,然后测试几种不同底物浓度下的起始速度,即可获得Km和Vmax值。

但直接从起始速度对底物浓度的图中确定Km或Vmax值是很困难的,因为曲线接近Vmax时是个渐进过程。

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米氏方程的双倒数形式来测定,即Lineweaver-Burk plot,也可称为双倒数方程(double-reciprocal plot):
将1/V 对1/[S]作图,即可得到一条直线,该直线在Y轴的截距即为1/Vmax,在X轴上的截距即为1/Km的绝对值。

示意图如下:。

米氏常数的测定

米氏常数的测定

(三) 数据处理
各管在722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405nm的OD 值 (OD405nm) 。 从 对 硝 基 苯 酚 标 准 曲 线 上 查 出 OD405nm相当于产物对硝基苯酚的含量(mol数), 计 算 出 各 种 底 物 浓 度 下 的 初 速 度 vo ( 单 位 以 molL-1min-1 表示),取倒数1/v填入表内。以 1/v对1/[S]作图,求出酶催化pNPP水解的米氏常 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

0
0 0.8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6 0.2
各管加入1.0 mL 各管加入0.2 mL 各管加入2.0 mL
以对硝基苯酚的绝对量(mol数)为横坐标,OD405nm值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求出pNP的克分子消光系数()值。
(二)测定 15支试管,1-5做两组平行测定管,01-05作为空白对照。
五、 注意事项
1.
2.
3. 4. 5. 6.
7.
取液量一定要准确。 反应时间一定要精确。 加酶前后一定要将试剂混匀。 空白对照一定要先加NaOH,后加酶。 测定OD405时要以各自的空白调零点。 移液管或取液器的使用 比色杯的使用
六、思考题 (1) 试说明米氏常数Km的物理意义和生物学 意义。 (2)为什么说米氏常数Km 是酶的一个特征常 数而Vm则不是?
米氏常数Km是酶的一个基本特征常数,它包含 着酶与底物结合和解离的性质。特别是同一种酶能 够作用于几种不同底物时,米氏常数Km往往可以反 映出酶与各种底物的亲和力的强弱。
测定Km和Vm,可通过作图法求得。 最常用的 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这个方法是将米 氏方程转化为倒数形式,即:

[资料]酶的km

[资料]酶的km

米氏常数的意义 ★★★当酶促反应处于ν=1/2 V max 时,可从米一曼氏方程式得到K m =[S ]。

由此可知,K m 值是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它的单位与底物浓度一样,是摩尔/升(mol/L )。

米氏常数是酶学研究中一个极重要的数据,其意义如下: 1. 反映酶的种类K m 值对某一特定酶来说是个常数。

【见一些酶的K m 值】可以利用酶的K m 值比较来源于同一器官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不同发育期的具有同样作用的酶,来判断这些酶是完全相同的酶,或是催化同一反应的一类酶。

2. 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和力从酶被底物饱和的现象出发,按照中间产物假说的设想,酶促反应如下:K m 值等于当K -1≥K +2,即ES 解离成E 和S 的速度超过分解成E 和P 的速度时,K +2可以忽略下计,此时K m 值近似于ES 的解离常数K s (底物常数),在这种情况下,K m 值可用来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

K m 值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小;K m 值越小,酶与底物亲和力越大。

K m 值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小;K m 值越小,酶与底物亲和力越大。

一个酶如有几种底物就有几个K m 值。

其中K m 值最小, V max /K m 值最大者是对酶亲和力最大的底物,一般称为天然底物或最适底物。

K m 值随不同底物而异的现象,可以帮助判断酶的专一性,有助于研究酶的活性部位。

【推导过程】3. 计算底物浓度和相对速度可由所要求的反应速度(应到达V max 的百分比),求出应当加入底物的合理浓度;反之,也可以根据已知底物浓度,求出该条件下的反应速度。

【举例说明】 4. 反应激活剂或抑制剂的存在酶不仅与底物结合,也可与其他配体结合(如激活剂、抑制剂)而影响K m 值。

因此,如果发现某种酶在体外测定的K m 值与体内差别较大,可以预料体内可能存在着天然激活剂降低了K m 值或抑制剂提高了K m 值。

同时也可用不同物质对K m 值的影响,识别生理上有重要意义的调节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