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5)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五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标。

2. 学会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3. 能够描述并解释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重要性。

4.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合适的教学资料和图表。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的动机。

2. 概述:简要介绍本单元包括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分析并讨论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原因和影响。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展示他们分析的结果,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评论。

5. 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性。

6. 深入研究: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扩展他们的知识和理解。

7. 提问讨论:以问题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意义和影响。

8. 总结: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关键概念。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写作或研究任务,以拓展学生的研究。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的阅读、写作或研究任务的质量和深度。

3. 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和讨论的贡献程度。

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邀请历史专家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去参观和了解与本单元相关的历史遗址或博物馆。

3. 制作展板:让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制作展板,展示给其他班级或校内。

参考资料-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表。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全面掌握历史下册的内容,包括历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人物等。

教学资源-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多媒体设备-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教学计划第一课:古代希腊-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理解希腊制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 教学内容:了解希腊的城邦制度、奥运会、希腊哲学家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二课:古代罗马- 教学目标:掌握罗马帝国的兴衰历程,理解罗马法律和建筑的影响。

- 教学内容: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律制度、建筑和艺术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观看视频。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三课:中国古代科技-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

-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明和创造,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学生报告、作业。

第四课: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意义。

- 教学内容: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线路、货物交流和文化交流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地图展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五课:欧洲文艺复兴- 教学目标:了解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作品。

- 教学内容:介绍文艺复兴的起源、文化思潮、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观看艺术作品、小组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艺术作品欣赏、作业。

第六课:近代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改变。

- 教学内容: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学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学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学案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导学案一、研究目标本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 理解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 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三、教学内容本学案涵盖了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全部内容,包括以下单元:1. 第一单元:殖民地的兴衰2. 第二单元:现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3. 第三单元:现代民主的产生与发展4. 第四单元:二战与世界格局的重塑5. 第五单元:冷战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6. 第六单元: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研究方法- 阅读历史教材,注重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和事件- 运用归纳法和比较法整理历史知识,形成系统的研究笔记-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历史问题- 多使用互联网资源,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更多信息五、教学评价本学案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课堂小测验:帮助学生检验对每个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作业考察:通过写作、口头报告等方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研究笔记:鼓励学生整理研究笔记,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能力六、教学资源1.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2. 互联网资源:包括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源通过本学案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历史知识,提高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研究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为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导学案的内容。

请按照此学案进行教学,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祝顺利!。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5篇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5篇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专讲隋朝的历史。

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而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猖獗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猖獗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掌握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背景、经过及它们的对内对外政策;了解德国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简况和20世纪30年代“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重点难点】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难点:经济危机和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学习要求 1 .认真预习,完成预习问题 2 .注意图文结合,梳理前后事件,理清线索 3. 思考重点问题的记忆的方法及技巧【自主探究】1.德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沉重打击了德国,社会矛盾激化;以为首的纳粹党人利用人民的不满发展壮大。

1933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一切工会和取缔除以外的所有政党;强化,加强思想控制;迫害。

最终形成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2.意大利:20世纪年代,意大利出现法西斯政权日本:日本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的。

年2月,日本兵变后出现了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

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3、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的暴行【合作探究】1、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轴心国集团的国名、形成时间及其性质?轴心国集团形成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3、日本法西斯化以什么势力为核心发展起来的?4.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迫害的具体体现:5、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怎样?6、思维拓展: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事实有哪些?【当堂达标】1、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B二二六兵变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2、下列事件中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无关的是()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D.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3、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A、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B、阶级矛盾尖锐C、政治危机加剧D、失业严重4、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共同点不包括()A由法西斯党控制政权B对内实行独裁统治C对外推行扩张侵略D 疯狂扩军备战5、德国法西斯上台的标志是( )A、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B、纳粹党在德国跃居为国会第一大党C、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员D、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6、德、日法斯上台的共同原因:①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②国内群众运动高涨,阶级矛盾尖锐③利用民族复仇主义情绪④法西斯势力得到军队与统治阶级的支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希特勒利用“国会纵火案”直接打击的是( )A、犹太人B、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C、德国共产党队D、社会主义国家苏联8、德日法西斯兴起的共同历史背景是什么?9、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方式各有什么特征?10、德日在对外政策上有什么共同点?11、德日最后命运如何?两国对过去那段历史态度是否相同?36691 8F53 轓26591 67DF 柟26144 6620 映22126 566E 噮'24274 5ED2 廒30440 76E8 盨V 29185 7201 爁32842 804A 聊 27930 6D1A 洚。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教案5篇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教案5篇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教案5篇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历史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教案1一、概况1.悠久的历史(1)广东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韶关的“马坝人”,距今约12.9 万年,该远古人类化石的发现有力证明了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发祥地。

(2)佛山的西樵山古石器遗址是我国华南地区至今发现的一处石器时代大型开采石材和制造石器的场所。

在珠江和长江三角洲发现的多个遗址中,都发现贝壳,因此称为贝丘文化遗址。

通过对贝丘文化遗址的了解,有助于了解我国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农耕渔猎文化。

(3)广东的手工业丰富多样,主要有冶铁业、陶瓷业、酿酒业、榨糖业、制葵业(新会是的葵乡)等;粤绣、佛山剪纸、广东象牙雕等是广东民间工艺的瑰宝,其中粤绣、湘绣、苏绣、蜀绣并称为全国“四大名绣”。

2.三大民系(1)广府民系:广府民系主要由古越族与中原汉族融合而成,方言是粤语。

(2)潮汕民系:方言是潮语(是由闽语和古越语融合而成),明清时期潮汕方言成为独立次方言。

(3)客家民系:方言是客家话(是在中原古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也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3.建制沿革:秦统一岭南后,设三大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今广东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管辖。

北宋时,广东的名称出现。

“广东省”作为地方行政建制称谓,是从清朝开始4.建筑工程(1)灵渠是世界上第一条船闸式人工航道运河,是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2)客家围龙屋是我国经典民居之一。

(3)开平碉楼是中国第35 项载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也是广东的首个世界遗产项目。

(4)广州陈家祠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学案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总第(总第 课时)课时)课时) 设计人:王仲富设计人:王仲富 使用人:使用人:使用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2、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3、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及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及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阅读教材P2内容,概括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对比两个政权)内容,概括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对比两个政权)2、在教材上标出俄国十月革命的开始时间、地点、领导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在教材上标出俄国十月革命的开始时间、地点、领导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3、分条记住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分条记住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4、能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原因及结果,理解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能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原因及结果,理解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二、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1、 我的问题:(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探讨)(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探讨)2、 我们的问题:(大家共性的问题,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向全班同学推荐有价值的问题)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向全班同学推荐有价值的问题)3、 老师的问题:(大家分析讨论,群策群力,看谁表现更精彩)(大家分析讨论,群策群力,看谁表现更精彩)(1) 如何认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的性质及在当时所起的历史作用?起的历史作用?(2) 俄国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的方式有何不同?什么原因导致不同?国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的方式有何不同?什么原因导致不同?(3)为何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义革命?三、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三、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苏俄(苏俄(19221922年后称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强大辉煌,但现在却已不复存在,而我们中国一个后来崛起的社会主义国家却愈发强大,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由此你有何感想。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导学案
列表比较意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国家
背景
政党
人物
时间
标志事件
影响



可以看出:
(1)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方式不同:德国是以党以逐步夺权的方式,日本则是建立控制内阁的方式。
(2)相同之处:两国法西斯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与德国相似,但背景不同,是在后建立起来的。
A. 1931年B. 1933年C. 1936年D. 1937年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A.日本B.美国C.德国D.意大利
8、《我的奋斗》这本书的作者是:()
A.罗斯福B.丘吉尔C.斯大林D.希特勒
B级
1、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法西斯组织的名称是:()
2、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的表现:①剥夺德国公民身份。②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③不得参军。④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⑤商店拒绝向犹太人出售商品。
3、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的时间:1922年。代表人物:墨索里尼。原因: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
4、日本法西斯法西斯建立的时间:1936年2月。代表:日本军部。原因: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异军部为主力的法西斯分子为摆脱危机,对进步组织残酷镇压,并积极怂恿向外侵略扩张。结果: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他的形成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A.国会纵火案B“二二六”兵变
C.向罗马进军D.“水晶之夜”恐怖袭击
4、在法西斯文化专制的摧残和压迫下,数以千计的犹太科学家被迫流亡,其中最著名的是:()
A.牛顿B.爱迪生C.爱因斯坦D.法拉第
5、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是:()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备课全套(部编版)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备课全套(部编版)

九下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1、背景: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条件:加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掠夺以及西方各国对本国进行改革市场条件: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不断刺激工业大的发展2、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最显著的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出生于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

1831年,他作出了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

迈克尔·法拉第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学生和助手,他的发现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是麦克斯韦的先导。

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

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发明了圆盘发电机,是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个发电机。

由于他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

4、爱迪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

发明家、企业家。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的发明: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了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赛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2、新的交通工具: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德国的卡尔·本茨——19世纪80年代发明汽车卡尔·本茨先生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1844-1929),被称为“汽车之父”。

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通过对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课堂展示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布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馆并解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导入新课展示:上海世博会会徽、中国馆设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教师讲述: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形,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人合臂相拥,好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的广义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而中国馆展馆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欧美国家再一次兴起科技革新的浪潮,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今天我们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为内容来策划一次博览会。

●探究新知活动一:确立博览会的主题、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设置的展馆。

1.请同学们阅读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找到答案和依据。

2.讨论得出结果。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教案5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教案1《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出示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的图片,让学生讲出其名称。

【自主学习】一、明朝经济的发展1、明代,从国外引进的五种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纺织业在______代已经从南方推向北方,我国丝织业中心,明代是_______、_____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制瓷中心是__________。

3、明清时期,_________和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产方式,______与______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 ____________政策②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______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______和出海船只的____________做出严格的限制。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学生用导学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学生用导学案

课题:第5课追忆列宁总第34 课时主备:审核:课型:活动活动目标1、了解列宁的革命活动,感悟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范。

2、学习社会调查的方法,培养分析和利用调查材料的能力。

3、培养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活动重难点重点:列宁的革命活动。

难点:培养分析和利用调查材料的能力,培养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学法指导收集资料法,讲故事法。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自主学习:1、年4月22日,列宁诞生于俄国。

他是和的缔造者。

2、补充完整下表内容,了解伟人在民主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活动。

时间主要活动1900年12月1912年1917年4月16日1917年11月6日1917年11月7日1921年3月二、探究交流:列宁,一个伟大的革命导师。

然而这个伟大的革命导师却有着许多平凡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列宁吧!■图说列宁:欣赏伟大的音容笑貌■回忆列宁:追寻伟人的成长足迹少年列宁一天列宁与表哥、表姐们在姑姑家玩“捉人”的游戏,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

当姑姑问“谁把花瓶打碎”时,列宁说“不是我打碎的”……回到家里,列宁告诉妈妈他撒谎了,心里很难受,妈妈让他写封信给姑姑,承认自己说了谎。

姑姑回信说:“你做错了事,敢于自己承认错误,就是个好孩子。

”青年列宁:上大学时开始吸烟,列宁的母亲是医生的女儿,她懂得吸烟的害处。

她对儿子吸烟上瘾感到很伤脑筋,曾多次劝列宁戒除这一不良嗜好。

一天,妈妈说“孩子,我们是靠你父亲的抚恤金过日子,抚恤金是不多的,每一样多余的花费都会直接影响到家庭生活。

你吸烟虽然花费不多,但天长日久,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假如你不吸烟,那对家庭生活是有好处的”,列宁听后说“好!从今天开始,我不吸烟了。

”并从衣袋里掏出剩下的半包烟放在桌上,让妈妈将它烧毁。

从此,列宁再也没有吸过一口烟。

中年列宁:1895年12月,列宁被捕后,被监禁在彼得堡监狱一间又狭小又肮脏的担任牢房。

在监狱中,列宁与看守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争取到牛奶和面包后,他把牛奶当着墨水,把面包从中间抠出一个圆洞,当成墨水瓶。

【金榜学案】九年级历史 5

【金榜学案】九年级历史 5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侵入拉丁美洲,打断 了当地的文明进程。 材料二 他们对殖民统治下的掠夺深为不满,强烈要求控制 政权、发展民族经济。 材料三 只有团结,才能驱逐西班牙人,建立一个自由的政 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西方殖民者主要是指哪两个殖民国家? (2)材料二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些人? (3)材料三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一位领导人的一段话,他被 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他是谁? (4)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拉美为什么会爆发独立 运动?
请回答: (1)材料一的统治政策导致的后果是什么?为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英国的统治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归纳其内容(不得摘抄材料原句归纳能力,解答此 题须立足材料,从中汲取有效信息,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 此题学生可对本课“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一目有更 深刻的理解。
答案:(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在完 成工业革命后,进一步加紧了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殖民统治, 使印度社会民不聊生。 (2)印度人民反英情绪日益高涨,在1857~1859年,爆发了 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大起义。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沉重打 击了英国殖民者。 (3)章西女王。学习她为了民族利益,挺身赴难,保家卫国, 率领起义军同外敌拼死搏斗、威武不屈的精神。
5.16世纪一群西班牙人带着他们的家属移民到一些殖民地,
但有个地区他们没有权力去,这个地方是( )
A.哥伦比亚
B.秘鲁
C.巴西
D.阿根廷
【解析】选C。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侵入拉丁美
洲。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外,其余地区基本上都在西班
牙的殖民统治之下,故选C项。
6.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的外部原因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大危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具体原因:生产无政府状态,工人购买力低,生产相对过剩;股票投资活动盛行
爆发:_____ 年10月,_____国开始
范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表现: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特点:⑴波及范围广,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⑵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直至1933年。

⑶破坏性极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40%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失业工人超过3000万。

一、罗斯福新政
1.原因: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
目的:为了应付经济危机
特点:采用___ __手段
2.内容:整顿金融体系(《紧急银行法案》);中心措施:加强对_____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___ __的企业活动;谈判确定工资工时标准;通过《___ __》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
调整农业政策(《农业调整法》);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建公共设施,给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发展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法》)。

3.影响:
成效:①美国经济得到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②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③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实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标志:德军突袭波兰。

,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国占领北欧、西欧(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军空袭不列颠,英国军民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


2、扩大: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最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4.联合:
德日意法西斯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国际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走向联合。

___________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__________》,内容: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作用: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了扭转了战局。

5.转折:1942年7月,___________ ,是二战的转折点;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6.第二战场:1944年,美、英盟军在______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7.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______召开会议。

背景目的:世界反法西斯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为了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也为了瓜分战后世界)。

内容: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8.波茨坦会晤: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9.战争结束:德国投降:_____年____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日本投降: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_____年___月___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0.二战影响
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二战的影响:第一,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与灾难,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的浩劫。

第二,彻底粉碎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第三,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战后,建立了联合国,社会主义力量壮大起来了。

第四,在二战中为战胜法西斯国家而进行的新式武器的研究,在战后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