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港站与枢纽教(学)案

合集下载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交通港站与枢纽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并提供一套教案来帮助教育工作者有效地教授相关课程。

交通港站是指在城市交通网络中,交通运输方式转换的中心节点,它为旅客提供换乘服务和方便快捷的出行体验。

枢纽是指连接不同交通方式的中转站点,可以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和衔接旅客的集散功能。

2.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概念与特点2.1 交通港站的概念与特点交通港站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交通运输方式转换的地方提供方便和快捷的服务。

在交通港站,旅客可以方便地换乘不同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实现无缝连接。

交通港站通常位于城市重要节点的区域,周边交通发达,交通港站也成为该区域的交通中心。

交通港站的特点主要包括:•大规模换乘:交通港站通常拥有高容量的换乘设施,可以容纳大量旅客的换乘需求。

•快捷便利:交通港站设施齐全、流线清晰,旅客可以快速换乘不同交通工具。

•多样化服务:除了提供换乘服务外,交通港站还通常设有商业设施,如商场、餐饮店等,满足旅客的多样化需求。

2.2 枢纽的概念与特点枢纽是连接不同交通方式的中转站点,可以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和衔接旅客的集散功能。

枢纽通常位于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交叉点或交通运输方式转换点,例如国际机场、铁路车站等。

通过枢纽,旅客可以方便地换乘不同交通工具,实现长途或跨区域的出行。

枢纽的特点主要包括:•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枢纽允许旅客方便地从一种交通方式转换到另一种交通方式,例如从飞机转换到火车。

•集散功能:枢纽具有集散旅客的功能,旅客可以选择在枢纽换乘,实现方便快捷的出行。

•设施完善:为了满足旅客需求,枢纽通常设有休息区、餐饮店、商店等商业设施。

3.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为了帮助教育工作者有效地教授关于交通港站与枢纽的知识,我们提供以下教案:3.1 教案名称:交通港站与枢纽的作用和特点教学目标:•理解交通港站和枢纽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交通港站和枢纽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作用。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

2.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主要的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理解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实际案例,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具有合理布局和功能的交通港站与枢纽。

3.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交通港站与枢纽的空间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交通港站与枢纽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热爱,激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意识。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团队合作意识,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沟通交流。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选修课程,以实践性、探究性为主要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交通港站与枢纽基本概念- 港口、车站的定义与分类- 枢纽的概念及其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作用2. 我国主要交通港站与枢纽概况- 介绍国内外典型港口、车站的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及现状- 分析交通港站与枢纽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 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与设计- 探讨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分析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4.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实际案例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交通港站与枢纽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从规划、设计、运营等方面分析案例的优势和不足5. 交通港站与枢纽优化与创新- 探讨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优化方案,提高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运行效率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交通港站与枢纽基本概念第二课时:我国主要交通港站与枢纽概况第三课时: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与设计第四课时: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实际案例分析第五课时:交通港站与枢纽优化与创新教材章节:《地理》选修教材第三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内容列举:1.3.1 港口、车站与枢纽1.3.2 我国主要交通港站与枢纽1.3.3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规划与设计1.3.4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实际案例分析1.3.5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优化与创新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系统地讲解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基本概念、规划与设计原则等理论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教学大纲2020.9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教学大纲2020.9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教学大纲《交通港站与枢纽》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必修。

该课程主要讲授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布局的基本理论方法、各种不同类型港站与枢纽的功能、定位与布局形式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功能、类别、定位等有深入的熟悉与了解,掌握交通运输节点布局设计的分析手段、规划方法、设计技术等,并能够结合日常生产,学会客货运(含物流)站场的设计、运作流程、需求预测、组织协调等工作,为运输生产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理解交通枢纽的分类以及与运输网络结构的关联性分析;掌握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基本属性、系统特性、功能等。

能进行多种方式交通枢纽与港站的涵义与特征等的基本表述。

2.能阐述交通枢纽、港站规划设计理论与一般基本方法。

3.掌握各种模型与方法的改进与实用性比较,能进行各方式交通枢纽、港站的形式布局。

4.能开展公路客货运站场的平面布局设计(含流线设计)。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1、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学生课程讨论、实验室沙盘或动画演示、作业布置与优秀作业分析为主,以课堂测验、仿真分析为辅。

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2、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交通港站与枢纽实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及仿真软件的使用,以加强学生基础能力和设计能力训练,着重提高实验技能,以期达到用所学交通枢纽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各方面工程实际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具备客运站布局设计、仿真软件使用的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学会平面布局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实验过程的综合处理、归纳分析、呈现实验结果的能力。

2)、通过该实验课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对公路汽车客运站进行平面布局设计的能力以及把设计方法用于其他交通港站设计的能力;熟练使用仿真软件进行交通港站与枢纽的仿真模拟。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摘要:一、引言二、交通港站与枢纽的概念与作用三、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原则四、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要素五、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案例分析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交通港站与枢纽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衔接不同交通方式的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交通效率,确保乘客出行舒适度,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进行探讨。

二、交通港站与枢纽的概念与作用交通港站是指为乘客提供换乘服务,具有较大规模和多种交通方式交汇的场所,如火车站、地铁站、长途汽车站等。

交通枢纽则是指在同一区域内,多种交通方式相互换乘的场所,如公交换乘枢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等。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

三、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原则1.人性化设计:满足乘客在换乘过程中的需求,提供清晰的导向标识,方便乘客找到目的地。

2.功能齐全:提供丰富的换乘方式,满足乘客多种出行需求。

3.结构合理:交通流线清晰,避免拥堵,保证乘客安全。

4.绿色环保:采用节能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可持续发展:预留未来发展空间,适应城市交通发展的变化。

四、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要素1.空间布局: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候车区、换乘区、商业区等。

2.交通流线:确保主要交通流线顺畅,避免迂回曲折,提高换乘效率。

3.导向系统:设置明确的导向标识,方便乘客找到目的地。

4.设施设备:配置适当的候车设施、换乘设施、商业设施等。

5.建筑造型: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五、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案例分析本文将选取我国某一线城市的火车站作为案例,分析其在交通港站与枢纽设计方面的优点,如合理的空间布局、清晰的导向系统、完善的设施设备等,以及如何满足乘客的换乘需求,提高交通效率。

六、总结与展望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对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乘客舒适度具有重要影响。

港站枢纽课程教学大纲

港站枢纽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本科交通工程专业课程编号:050110 学分:2一、课程名称《交通港站与枢纽》二、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交通港站与枢纽》是一门研究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规划与设计的学科,是交通工程专业、物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规划、设置的原理与方法,探索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法,使各种交通枢纽在交通运输网络中相互协调、高效运转,为今后从事实际交通规划、管理等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一)概述交通运输网络的层次结构、规划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运输网络的发展趋势;综合运输体系的构成、运输体系结构。

重点: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内涵、系统特征;各种运输方式及其港站设施;交通港站功能、分类以及交通枢纽港站的运作流程。

(二)交通枢纽港站相关因素分析交通枢纽港站的辐射范围(港口的陆向腹地范围、港口的海向腹地范围以及场站的辐射范围);区域社会经济水平与交通枢纽港站的相互关系;运输结构与运力分布;货运场站的规模指标、站级划分、客运站场规模与适应性。

重点:经济增长对运输需求的影响、区域社会人口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影响港口货流量经济要素、影响汽车客、货运场站运输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各种运输协调发展的依据、各种运输结构协调发展分析。

(三)综合运输需求预测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的主要内容、构成要素、程序及预测方法与常用模型;我国道路运输客货运输发展预测;各方式运输网规模需求分析预测、运输工具需求规模分析预测、运输站场需求分析预测。

重点:综合运输需求预测的理论框架、基本原则、预测方法。

(四)交通枢纽规模的确定交通枢纽的规模的描述方法;公路主枢纽的概念和功能;公路主枢纽的确定思路;公路主枢纽组织量分析;公路主枢纽适站量分析;公路主枢纽规模的确定。

重点:公路主枢纽规模的确定。

(五)交通枢纽港站布局规划交通枢纽港站布局原则与思路;数学物理模型与效益成本分析法;运筹学模型与方法;交通规划理论优化布局模型;交通港站选址与优化。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最后,在总需求结构中,消费需求在总需求结构中的比重逐步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特别是居民消费不足,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障碍。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国属高储蓄率国家。当年新增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大一部分以居民储蓄存款的形式存进了银行。我区此项也非常明显,由于社会保障系统的不完善,居民对未来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使他们降低消费,加大储蓄的意向更为坚定。由于储蓄倾向越来越强,边际消费倾向呈明显递减趋势,消费需求在总需求结构中的比重逐年降低。
指导教师: 付东华 曹莲英
2012 年 11 月 30 日
课 程 面布局设计
系 (部)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专 业 交通工程
3.3.1 一元回归分析 15
3.3.2二元回归分析 16
3. 3.3指数平滑法 16
3.3.4最终值确定 17
第四部分 组织量与适站量预测 18
第五部分 站级规模、有效发车位的确定 19
5.1生产规模分析 19
5.2日发车班次N 19
第六部分 各种站场用房面积的确定 21
6.1场站设施与设备配置 21
班 级 交通091
学生姓名 张志伟
学 号 090511122
2012年 11月 19 日至 11 月 30 日 共 2 周
(2)便于旅客集散和换乘,尽可能地节省旅客出行时间和费用,减少换乘次数;
(3)与城市道路、城市公共交通及其他运输方式站场衔接良好,与城市主干道密切衔接,尽量减少城市交通压力,确保车辆流向合理出入方便;
(4)具备必要工程、地质条件,方便与城市公用工程网络连接;
(5)具备足够场地,以利于旅客车辆集散,并能满足车站建设需要,留有发展余地;
6.2建设规模 22

《交通枢纽与港站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交通枢纽与港站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交通枢纽与港站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交通枢纽与港站课程设计》教学大纲Course Design of Transportation Port and Hub课程编号:003398 学时/学分:1周/1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交通运输工程专业2004年培养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三年级或四年级本科学生以及其他专业选修此课程的本科学生。

(二)课程设计性质专业课、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交通枢纽与港站2、后续课程:无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运输工程专业《交通枢纽与港站》专业课程学习的必修内容之一。

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完成《交通枢纽与港站》理论课程内容的学习后,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熟悉、加深对所学内容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交通枢纽与港站的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交通枢纽与港站设计的一般步骤与及主要数据的计算方法,针对实例完成社会经济及运输分析及预测、运输量、适站量预测、站级规模的确定,各种站房用地面积的计算等内容,并能够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总平面布置图。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1、主要内容(1)项目背景分析选取合适的项目背景,主要为某某客运站资料,分析和了解客运站的选址地点、位置一级客运站的一些其他相关背景材料。

(2)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现状分析对所选取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并且从必要性上分析客运站布局和改造的必要性。

(3)社会经济及运输量发展预测在获取已有社会经济和运输量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预测、分析方法,应用相应的预测和分析软件,如Excel、Spss等,对全域的社会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工农业生产总值等)、交通运输指标(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等)进行预测。

(4)组织量与适站量预测确定客运站组织量和适站量预测模型和方法,根据已有的社会经济和运输量预测结果,对客运站的组织量和适站量进行预测。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Traffic Port Station and Hub课程编号:021030180总学时及其分配:总学时24(20+4)学分数:1.5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任课学院、系部: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一、课程简介《交通港站与枢纽》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以交通中的各类枢纽(站场)为研究对象,重点讲述交通枢纽的基础知识,根据运输的需求,从交通枢纽的布局选址、规模分析、布局规划、工艺设计、客货站生产作业分析、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枢纽的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各类交通枢纽的组织方式、工艺设计过程、平面布局及未来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了解港站枢纽与运输网络之间的关系,枢纽港站在综合运输当中的地位、不同运输方式下的港站枢纽设施以及港站枢纽的职能作用。

第二章城市交通场站与枢纽规划基础理论(2学时)从辐射范围、区域社会经济水平、运输结构等方面分析影响交通港站的因素,并了解运输港站规模及其适应性的调查分析方法。

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学习入手,掌握综合运输需求的预测方法、运输需求结构的预测方法以及各方式运网基础设施发展预测方法。

第三章城市交通场站与枢纽设计基础理论(4学时)了解交通枢纽港站布局的原则与思路,熟悉数学物理模型与效益成本分析法、运筹学模型法及交通规划理论优化布局模型,并掌握交通港站的选址与优化方法。

了解交通枢纽规模的描述方法,熟悉公路主枢纽规模的确定思路,掌握枢纽组织量与适站量分析方法和枢纽规模的确定方法。

第四章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场站与枢纽设计(4学时)对现代公共交通换乘枢纽的现状、发展趋势,一体化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介绍。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交通港站与枢纽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流、人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集散的场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和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和设计原则,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交通港站与枢纽概述交通港站定义及功能交通港站是交通运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是客货运输车辆停靠、装卸、上下客及车辆到发、货物装卸和联运换装的场所。

其主要功能包括:保证运输安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组织货物集散和装卸作业,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等。

交通枢纽定义及功能交通枢纽是指由多种交通方式交汇形成的综合体,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和枢纽。

其主要功能包括: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顺畅转换,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等。

三、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分类交通港站的分类按使用性质交通港站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和客货运站。

按装卸货物种类可分为整车货运站和零担货运站。

按运输方式可分为水路港站、铁路车站、航空港站等。

交通枢纽的分类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城市交通枢纽和区域交通枢纽。

按交通方式可分为铁路枢纽、公路枢纽、水路枢纽和航空枢纽等。

四、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原则满足运输需求原则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应满足运输需求,确保客货运输的顺畅和高效。

同时,应考虑远期发展需求,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多方式协调原则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应考虑多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实现无缝衔接,提高运输效率。

同时,应考虑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转换,方便旅客和货物的中转。

安全性原则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应优先考虑安全性,确保旅客和货物的安全。

在设计中应考虑人流、车流的疏散和分流,避免拥挤和堵塞。

同时,应加强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报告书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报告书

一、任务说明书1.1、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在于巩固和进一步掌握在《交通港站设计》授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使用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绘制交通站场平面结构图,撰写研究对象站场的现状和改造报告,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1.2、课程设计分组课程设计以分组为单位进行,每组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报告的制作。

全班同学分为以每组2-4人进行分组,由班委负责协调分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统筹工作。

按本班情况,至少分为12个小组。

1.3、交通港站课程设计的对象本次课程设计的对象包括市的各类公路客(货)运站、城市公交枢纽站场(原则上不包括普通的中途站)、机场、火车站以及BRT车站每个具体站场至多有两个分组作为设计对象,因此在每组选择研究对象站场后由班干部负责协调分配。

课程设计的过程安排1.4、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部分:(1)、交通站场的参观与认识。

结合课程所学,了解站场的布局,各种交通流线的组织,并发现客运站场的布局及流线组织的问题。

该过程请实习同学带相机等工具自行前往,拍摄相关的图片,记录站场的情况。

在实习报告中作为插图使用。

(2)、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

根据现场观察的结果以及有关要求,以组为单位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3)、课程设计报告要求1)、组长安排本组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的分工,并最终提交实习报告,组长需要在实习报告的末尾对本组同学的工作分工进行说明,并比较打分,为最终的实习成绩评定提供依据。

2)、报告中需要有撰写对象——交通站场的情况简介、各种交通流线分析、场站交通组织和运行中存在问题、对存在问题的改善解决办法。

3)、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图文并茂,根据拍摄的照片说明站场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报告中要求使用计算机作图工具绘制的站场平面或者立体图(主要包括站前广场、站房部设置布置方式。

用A4纸出图即可,最好有改造设计后的对比效果)。

(4)、课程设计报告的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在考试周之前提交,报告需提交电子文档和打印报告各一份。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1. 引言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中,高效的交通系统对于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交通枢纽作为交通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不同交通方式、实现快速转换的重要任务。

为了培养具备交通枢纽设计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成为交通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2.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概述2.1 课程背景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交通枢纽设计、功能规划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交通枢纽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趋势以及与其他交通设施的紧密联系。

2.2 课程目标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a) 理解交通枢纽的概念和分类,并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比较;b) 掌握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原则和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c) 熟悉交通枢纽的相关标准和政策,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践中;d)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3. 课程内容3.1 交通枢纽的概念和分类在本课程的第一个部分,将介绍交通枢纽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学生将了解到交通枢纽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不同交通枢纽类型的特点和差异。

3.2 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是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交通枢纽的规划和设计,包括选址、布局、交通组织和配套设施等方面。

课程将重点讲解相关的规划原则、设计方法和工程标准。

3.3 交通枢纽的运营与管理交通枢纽的运营与管理是保证交通枢纽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学生将学习如何制定有效的运营管理策略,包括流量控制、安全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

课程还将介绍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交通枢纽的运营效率。

3.4 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最后一部分将探讨交通枢纽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学生将了解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交通枢纽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设.doc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设.doc

指导教师:周和平柳伍生李利华叶鸿2015 年6 月苏州汽车南站平面布局设计****:***学号:************班级:交运1202班所在院(系):运输与物流工程系指导教师:周和平柳伍生李利华叶鸿完成日期:长沙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2012级02 班课程名称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题目苏州汽车南站平面布局设计学生姓名钟志强学号201230010233注:1.此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

如不够填写,可另加页。

2.此任务书最迟必须在课程设计开始前一周下达给学生。

交通枢纽与港站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1、目的《交通枢纽港站》是交通运输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课程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开展的,通过本课程设计,应达到如下特定目标:(1)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交通运输枢纽站场规划设计基本理论方法的应用。

(2)具备客运站场规划设计基本数据收集、调查、分析处理、需求预测的能力。

(3)掌握公路汽车客运站平面布局设计的流程、规范、内容等。

(4)能结合设计规范进行公路汽车客运站站级规模、实施能力的分析与计算。

(5)具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布局图形的绘制能力。

2、要求本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1)能从客运站的功能要求出发,制订设计方案,合理选择各站房及其它设施平面布置形式及其它设备。

(2)能根据运输量及其它参数正确预测出各项目规模与面积,并合理地进行站场内部功能区的划分以及其空间的布置。

(3)考虑客运站内外“三流”(人流、车流、行包流)的特征,能进行各流行的交通组织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依据和资料来源1、《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6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1999年;2、《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T 200-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4年;3、《交通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T 60-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2012年;4、《交通枢纽与港站》,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5、《交通港站与枢纽》,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年;6、张远,《运输港站与枢纽》,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7、胡水举等,《交通港站与枢纽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年;8、周爱莲等,《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年;9、具体项目资料(见附录资料)及指导老师提供的其它资料;10、学生通过调研或网络搜索获得的资料。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2)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2)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

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建设,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对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课程设计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推动城市交通建设。

一、现状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目前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现状。

目前,许多城市仍然存在交通拥堵、公共交通不便等问题。

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这些问题,并且为城市交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

目前,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建设已经被列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

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投资资金,将会对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课程设计为了更好地推进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建设,相关课程的设计十分必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关键的课程设计内容。

1.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交通规划是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建设的重要基础。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城市交通状况的分析和预测•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选址和规划•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环境评估和设计2.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应侧重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公共交通不便等问题。

其内容包括:•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和设计•公共交通线路的规划和优化•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设计和管理3. 交通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设计交通工程施工与管理是实现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建设的重要环节。

课程设计应包括:•交通工程施工和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步骤•施工和管理中的风险和控制措施•实践案例分析和总结4. 交通安全管理课程设计交通安全管理是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课程设计应包括:•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管理三、总结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建设是推动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相关课程的设计,可以更好地促进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发展,建设更加便利、高效、绿色的城市交通。

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城市交通建设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站场与枢纽课程设计

站场与枢纽课程设计

站场与枢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站场与枢纽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站场与枢纽设施,并了解其功能和布局原则。

3. 学生能够掌握站场与枢纽的运作流程,包括货物和乘客的流动、交通组织的原理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站场与枢纽的空间布局,并解释其对交通运输效率的影响。

2. 学生能够设计一个简单的站场与枢纽布局方案,考虑流线合理性、容量匹配等因素。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中站场与枢纽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兴趣,认识到站场与枢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设计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于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思考。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地理与交通学科结合的内容,旨在通过站场与枢纽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网络中的关键节点,理解其运行机制。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来进行深入学习。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案例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如小组合作、情境模拟等,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 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二、教学内容1. 站场与枢纽的定义与作用- 介绍站场与枢纽的基本概念,阐述其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性。

- 分析站场与枢纽在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中的功能与特点。

2. 站场与枢纽的类型与布局- 分类介绍各类站场与枢纽,如铁路客运站、货运站、航空港、公交枢纽等。

- 探讨站场与枢纽的布局原则,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流量、服务范围等因素。

3. 站场与枢纽的运作流程- 详细讲解站场与枢纽内部的货物和乘客流动过程,以及交通组织管理方法。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1. 引言交通港站与枢纽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连接各种交通方式和终端的重要角色。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交通港站与枢纽的研究和设计,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运输管理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理解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定义、分类和功能;•掌握交通港站与枢纽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国内外一些典型交通港站与枢纽案例,并进行评析;•培养学生对于城市交通规划、运输管理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3. 教学内容3.1 交通港站与枢纽概述•定义:介绍什么是交通港站与枢纽,以及其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类:介绍按照不同标准对交通港站与枢纽进行分类,如按功能、按规模等。

•功能:详细介绍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各种功能,如换乘、服务、信息管理等。

3.2 交通港站与枢纽设计原理•空间布局:介绍交通港站与枢纽的空间布局原则,包括进出口设置、候车区划分、设施布置等。

•运行组织:介绍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运行组织原则,包括运输方式协调、流线设计、人流管理等。

•设备选型:介绍交通港站与枢纽设计中需要考虑的设备选型原则,如售票机、自动扶梯、安检设备等。

3.3 典型案例分析•国内案例:选择几个国内典型的交通港站与枢纽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设计理念、建设过程和运营管理等方面。

•国际案例:选择几个国际上有代表性的交通港站与枢纽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设计特点和经验教训。

3.4 实践项目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交通港站或枢纽的设计项目。

要求学生考虑到交通流量、场地条件、功能需求等因素,进行方案设计和模拟运行。

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案例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交通港站与枢纽设计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交通港站或枢纽的设计项目,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part33交通港站与枢纽课件共41页

part33交通港站与枢纽课件共41页

二、机待线
1、机待线的作用 便于出入段机车的停留,保证出发列车能及时连
挂机车,减少机车出入段与车站其他作业的交叉干 扰,增加咽喉区的平行作业。 2、 机待线的设置 ⑴横列式区段站:设有机车走行线时,在无机务段一 端的咽喉区,应设置机待线
⑵纵列式区段站:机务段对侧到发场出发端的咽喉区 应设置机待线
3、 机待线的布置形式 ⑴贯通式机待线: ⑵尽头式机待线:
交路每昼夜通过机 车≥36次,设1条≥100 次,2条
3、机车走行线的布置 ⑴单线横列式区段站
减少机车出入段与接发列车
进路的交叉,降低交叉的严
重性。与车站布置图、机务 段位置相关。
站对右:到发线之间
站对左:到发场与 调车场之间
⑵双线横列式区段站
当机务段位于站对右时,机走线设于上下行到发场之间
当机务段位于站对左: 设有外包机务段第Ⅲ正线时,机走线设于到发场与调车场之间 不设有外包机务段第Ⅲ正线时,机走线设于上下行到发场之间
2、牵出线的数量
①调车场两端应各设一条牵出线 ②每昼夜实际解编作业量≯7列,次要牵出线可缓设 ③利用运量较小的线路或工业企业线作次要牵出线
(平、纵断面适合调车) ④纵列式区段站,换挂车组的部分改编列车不能利用
正线调车时,在旅客站房同侧的一端设专用牵出线 ⑤货场取送车作业,一般可利用调车场牵出线进行。
1.了解到发线数量的确定方法,有关到发线单、双进路, 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布置,到发线与旅客站台的布 置形式等有关原则和规定
2.了解机车走行线、机待线、机车出入段线以及调车线、 牵出线的数量确定方法
3.理解机走线位置确定方法
4.了解咽喉设计方法
5. 会分析布置图中各个道岔、渡线、梯线、线路的作 用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学)案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学)案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第八章旅客站房(6小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课程,学生应1、了解客运站的作用,客运站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旅客日发送折算量、站务工作量、客运站最大容客量等概念及算法;2、了解客运站房与站场、站前广场和楼层流线相互位置及分类;3、理解客运流线疏解的主要方式;4、理解客运站房的出口和入口、售票处、行包房、候车室的布置形式;5、了解站前广场的作用、功能、组成部分、流线组织、布置要求及面积计算;6了解客运站各类房间使用面积计算、天桥地道旅客通行能力和进出站口旅客通行能力。

本章课程的重、难点及关键:1.客运站的基本概念;2、客运站形式;3、客运站流线及疏解;4、客运站房;5、站前广场;6、候车室面积计算及布局;7、客运通道能力计算。

本章课堂设计:围绕主要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加表现力,通过大量图表和实例说明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及内容:本章所研究的客运站包括水路港口客运站、铁路火车客运站、民航旅客航站、公路汽车客运站。

第一节客运站的基本概念一、客运站的作用【要点1】客运站是旅客候车、候船、候机及办理售票、行包托运、寄存以及各种旅行手续的场所。

客运站是人类通过交通运输工具,使旅客与货物产生空间位移的起止点和集疏场所,是空间交通、立体网络的交叉点,是交通运输中重要环节。

客运站是专门从事客运业务的基本营运单位,既要组织客、货运营生产,又要为旅客服务,是兼有公益事业与运输企业两重性的特殊服务单位。

【要点2】客运站是各种运输工具保养、维修、配件、加油、清洗的后方基地。

【要点3】客运站是大、中、小城市的门户,同时亦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精神文明的窗口,在交通运输方面,代表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

【要点4】客运站是城乡之间物质与文化交流的纽带,是沟通国际贸易、科技与文体交流的桥梁。

客运站是城市对外交通的枢纽点,是国内外各族人民友好往来与观光旅游的临时逗留点。

【要点5】客运站是多功能、开拓性、综合性、商业性、服务性建筑群的中心,是单纯社会功能与公益设施的外延。

交通枢纽与港站课程设计

交通枢纽与港站课程设计

目录1 项目背景 (3)2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现状 (4)2.1 区域社会总体经济现状 (4)2.2交通运输现状 (8)2.2.1铁路 (8)2.2.2公路 (8)2.2.3航空 (9)2.3 济南市长途汽车客运总站现状 (9)2.4 现有客运站存在问题分析 (11)2.5 功能定位 (12)3 社会经济及运输量发展预测 (12)3.1杭州济南市历年经济、人口、客运量分析 (12)3.2 预测模型与方法 (14)3.2.1 一元线性回归 (14)3.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4)3.2.3 平均增长率法 (16)3.2.4组合预测 (17)3.3济南市公路客运量预测 (17)3.3.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 (17)3.3.2 二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 (18)3.3.3 平均增长率法 (19)3.3.4 最终预测推荐值的确定 (20)4 本项目客运站组织量与适站量预测 (21)5客运站的工艺计算 (22)5.1设计生产能力确定 (22)5.2建设规模需求 (22)5.2.1旅客最高聚集人数D (22)5.2.2发车位数M (23)5.2.3日均发车班次N (23)5.3建(构)筑物建设规模计算 (24)5.3.1站务用房面积的计算与确定 (24)5.3.2辅助设施 (26)5.3.4站前广场面积的确定 (27)5.3.5停车场面积的确定 (27)5.3.6发车位面积的确定 (27)5.3.7其它设施 (27)6 客运站平面布局设计 (28)6.1 设计依据 (28)6.2 设计原则 (28)6.3 交通组织 (29)6.3.1 车流 (29)6.3.2 人流 (29)6.3.3 行包托运及提取 (30)6.4 客运站总平面图布局设计 (30)6.4.1 汽车客运站平面布局规则 (30)6.4.2 总体设计 (31)7 设计体会 (32)1 项目背景济南市,简称“济”,别称“泉城”,山东省省会,是山东政治、文化、教育中心,济南军区总部及其领导机构驻地。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一、任务说明书1.1、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在于巩固和进一步掌握在《交通港站设计》授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使用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绘制交通站场平面结构图,撰写研究对象站场的现状和改造报告,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1.2、课程设计分组课程设计以分组为单位进行,每组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报告的制作。

全班同学分为以每组2-4人进行分组,由班委负责协调分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统筹工作。

按本班情况,至少分为12个小组。

1.3、交通港站课程设计的对象本次课程设计的对象包括广州市的各类公路客(货)运站、城市公交枢纽站场(原则上不包括普通的中途站)、机场、火车站以及BRT车站每个具体站场至多有两个分组作为设计对象,因此在每组选择研究对象站场后由班干部负责协调分配。

课程设计的过程安排1.4、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部分:(1)、交通站场的参观与认识。

结合课程所学,了解站场的布局,各种交通流线的组织,并发现客运站场的布局及流线组织的问题。

该过程请实习同学带相机等工具自行前往,拍摄相关的图片,记录站场的情况。

在实习报告中作为插图使用。

(2)、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

根据现场观察的结果以及有关要求,以组为单位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3)、课程设计报告要求1)、组长安排本组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的分工,并最终提交实习报告,组长需要在实习报告的末尾对本组同学的工作分工进行说明,并比较打分,为最终的实习成绩评定提供依据。

2)、报告中需要有撰写对象——交通站场的情况简介、各种交通流线分析、场站交通组织和运行中存在问题、对存在问题的改善解决办法。

3)、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图文并茂,根据拍摄的照片说明站场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报告中要求使用计算机作图工具绘制的站场平面或者立体图(主要包括站前广场、站房内部设置布置方式。

用A4纸出图即可,最好有改造设计后的对比效果)。

(4)、课程设计报告的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在考试周之前提交,报告需提交电子文档和打印报告各一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第八章旅客站房(6小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课程,学生应1、了解客运站的作用,客运站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旅客日发送折算量、站务工作量、客运站最大容客量等概念及算法;2、了解客运站房与站场、站前广场和楼层流线相互位置及分类;3、理解客运流线疏解的主要方式;4、理解客运站房的出口和入口、售票处、行包房、候车室的布置形式;5、了解站前广场的作用、功能、组成部分、流线组织、布置要求及面积计算;6了解客运站各类房间使用面积计算、天桥地道旅客通行能力和进出站口旅客通行能力。

本章课程的重、难点及关键:1.客运站的基本概念;2、客运站形式;3、客运站流线及疏解;4、客运站房;5、站前广场;6、候车室面积计算及布局;7、客运通道能力计算。

本章课堂设计:围绕主要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加表现力,通过大量图表和实例说明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及内容:本章所研究的客运站包括水路港口客运站、铁路火车客运站、民航旅客航站、公路汽车客运站。

第一节客运站的基本概念一、客运站的作用【要点1】客运站是旅客候车、候船、候机及办理售票、行包托运、寄存以及各种旅行手续的场所。

客运站是人类通过交通运输工具,使旅客与货物产生空间位移的起止点和集疏场所,是空间交通、立体网络的交叉点,是交通运输中重要环节。

客运站是专门从事客运业务的基本营运单位,既要组织客、货运营生产,又要为旅客服务,是兼有公益事业与运输企业两重性的特殊服务单位。

【要点2】客运站是各种运输工具保养、维修、配件、加油、清洗的后方基地。

【要点3】客运站是大、中、小城市的门户,同时亦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精神文明的窗口,在交通运输方面,代表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

【要点4】客运站是城乡之间物质与文化交流的纽带,是沟通国际贸易、科技与文体交流的桥梁。

客运站是城市对外交通的枢纽点,是国内外各族人民友好往来与观光旅游的临时逗留点。

【要点5】客运站是多功能、开拓性、综合性、商业性、服务性建筑群的中心,是单纯社会功能与公益设施的外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运站不仅是提供售票、候车、候船服务的客运中心,同时亦是城市的商业、贸易与购物中心。

二、相关概念1.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是指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平均一昼夜内候车厅(室)内瞬时出现的候车旅客人数。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包括送客人数。

铁路、水路港口客运站对通勤、通学的旅客一般不计算在内。

最高聚集人数H可采用下式计算:(8-1)S——设计年度全年上车旅客总数;K——年波动系数,即最高月份的日平均人数与一年的日平均上车人数的比例;C——计算系数,即该站最高聚集人数占全日旅客发送人数的比例;n——客运站营运天数,一般n=365天亦可按实际营运天数计算。

2.旅客日发送折算量旅客日发送折算量等于年平均日发送长途旅客的数量加年平均日发送短途旅客的折算量。

公路短途旅客日发送量每2人次折合1人次长途旅客日发送量。

3.站务工作量站务工作量等于旅客日发送折算量加行包换算量。

行包日发送量按每件1人次计入站务工作量。

4.客运站最大容客量客运站最大容客量是指客运站最多容许同时聚集的旅客人数,以控制客运站最大建设规模。

第二节客运站形式客运站按其与站场(码头)、站前广场的相互位置以及站房楼层布置,可有以下3种分类形型式。

一、按客运站房与站场(码头)相互位置分类按客运站房与站场(码头)相互位置分类,可有图8—1所示4种基本形式。

图8—1 客运站房与站场(码头)相互位置分类1.边侧式,客运站房位于通过式站场(码头)一侧。

2. 端侧式,客运站房位于尽端式站场(码头)端部。

3. 场上式,客运站房位于站场上部。

4. 场下式,客运站房位于站场下部。

二、按客运站房与站前广场相互位置分类按客运站房与站前广场相互位置分类,可分为以下3种基本形式:(1) 水平式,客运站房一层地面高程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相同或相差很小。

(2) 地上式,客运站房一层地面高程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

(3) 地下式,客运站房一层地面高程低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

三、按客运站房楼层流线分类按客运站房旅客进出站等流线布置分类,可有图8—2所示的3种类型。

图8—2 客运站房楼层流线分类(1) 单层式,进出站旅客、行包流线均在同一层,流线平面分开,可避免相互交叉干扰。

(2) 跃层式,进站旅客由一层到局部二层上车(船),靠近基本站台(码头)的旅客使用一层,出站旅客由地下通道出站,行包或邮件等利用地下通道运送。

(3) 多层式,靠广场侧设有接送站车辆坡道或步行道,出发旅客由二层进站上车(船),到达旅客由地下通道出站,靠近基本站台(码头)的旅客使用一层,行包或邮件等利用地下通道运送。

第三节 客运站 流线及疏解在客运站上,由于旅客、行包、交通车等集疏、进出活动,形成一定的流动过程和流动路线通常称为流线。

流线是客运站特别是站场、站房和站前广场总体布置的主要依据。

流线设计的好坏,不但影响客运设施的作业能力和效率,同时也关系到对旅客服务质量的优劣以及客运人员工作是否方便等问题。

因此,合理的流线组织是客运站设计中的重要课题。

一、流线分析流线按其性质的不同分为旅客流线、行包流线和车辆流线;按其方向的不同又分为进站和出站两大流线。

普通旅客流线 中转旅客流线市郊旅客流线特殊旅客流线 进站旅客流进站流程:到站→问讯→购票→托运行李→候车→检票→上车1.进站旅客流线。

进站客流在检票前比较分散,不同性质的旅客在不同时间内办理各种旅行手续,并在不同地点候车。

进站旅客流线按旅客性质不同分为以下几种:(1)普通旅客流线。

普通旅客流线是进站旅客流中的主要流线,人数最多,候车时间也长。

一般公路客运站、铁路客运站、港口客运站多数旅客的进站流程如图8—3(a)所示,一般民航旅客的进站流程如图8—3(b)、(c)所示。

(2)中转旅客流线。

根据换乘时间的长短,有的中转旅客办理签票后即入候车室,随普通旅客一起检票进站;也有的中转旅客不出站而在站台上换乘。

国际民航中转旅客一般不办理入关手续,在专门隔离的候机厅内候机转乘。

(3)市郊旅客流线。

市郊旅客的人流密集到达,候车时间短,不必购票和托运行包,多数随普通客流一起检票进站。

市郊旅客较多的车站可单独设市郊候车室的进站口,与普通客流分开。

(4)特殊旅客流线。

特殊旅客包括母子、老弱病残旅客,在中型以上客运站应单辟候车室和检票口,保证优先进站。

在大的客站,团体或军人客流,也都另辟候车室,与普通旅客分开进站。

(5)贵宾流线。

进站的贵宾除要求能从贵宾室单独进站外,还需设置汽车直驶基本站台的专门通道,其路线要求与普通旅客分开。

(b)(c)8—3 普通旅客进站流线图2.出站旅客流线。

出站旅客的特点是人流集中,密度大,走行速度快,使用站房时间短。

一般情况下,普通、市郊、中转旅客均汇聚在一起经出站口出站。

当市郊旅客较多时,可单独设置市郊旅客出站口,与其他出站旅客分开。

一般公路客运站、铁路客运站、港口客运站旅客的出站流程如图8—4(a)所示,一般民航旅客的出站流程如图8—4(b)、(c)所示。

3.发送行包流线。

发送行包的作业流程是托运—过磅—保管—搬运—装车。

这条流线应与到达行包流线分开。

大型客运站行包托运处设在售票处附近,并应在站台两端设置专用的行包地道,以便行包搬运。

4.到达行包流线。

到达行包的作业流程是卸车—搬运—保管—提取。

大型客站行包提取处设在出站口附近,并设置专用的行包地道与各中间站台相联结。

5.车辆流线。

车辆流线是指站前广场的公共交通车、出租汽车、自行车等车辆的流程。

(b)(c)图8—4 普通旅客出站流线图,把缩短旅客进在大型站要布置多出口,以最快速度疏散旅客。

(5)流线组织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既要考虑平时正常情况下客运流线组织,也要考虑节假日、春运、暑运等特殊条件下的客流组织。

既要考虑一般旅客需求,也要考虑多种特殊旅客的需求。

(6) 应考虑城市地铁、轻轨、主要干道的布置,主要人流、车辆流线的分布,处理好客运站布局与城市交通流线的衔接问题。

三、流线疏解根据客运站总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不同,疏解进站和出站旅客流线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主要进出站流线在同一平面上错移疏解,如图8—5(a) 所示。

为了更好地配合站前广场的车辆流线组织,需将进出站流线在同一平面上的左、右侧分开。

通常把进站流线安排在站房右侧,出站流线安排在站房左侧。

此种流线疏解方式避免了主要进、出站流线在站房内的交叉,方便了进出站客运组织,但是在站场内以及站前广场上仍然存在着各种流线的交叉。

这种方式一般适合于线端式客运站房及中小型线侧式单层的客运站房。

图8-5 进、出站旅客流线疏解示意图(2)主要进出站流线在空间上立体疏解,如图8—5(b) 所示。

这是利用站房不同平面来组织进出站流线。

一般将进站流线安排在上层,出站流线安排在下层。

上下各层均设有多条平行通道,供不同去向的旅客或行包、邮政通行,并建有较大坡度从地面通向上层的通道,供出发旅客直接进入二层进站。

此种流线疏解方式不但避免了各种进出站流线在站房内的交叉,大大方便了进出站客运组织,而且在站场内以及站前广场上各种流线的交叉也得到了很好的疏解。

这种方式一般适合于线侧式大型双层客运站房。

(3)主要进出站流线平面错移、空间跃层式疏解,如图8—5(c) 所示。

进站流线由下层入站经自动扶梯进上层候车,然后经高架交通厅检票上车。

出站流线经站房左侧跨线地道由下层出站。

上下各层一般也设有多条平行通道,供不同去向的旅客或行包、邮政通行。

此种流线疏解方式避免了各种进出站流线在站房内和站场内的交叉,方便了站内客运组织,但是在站前广场上仍然存在着各种流线的交叉。

这种方式一般适合于线侧式大型双层客运站房。

(4)主要进出站流线由主、副站房多通道多流线进出客运站,流线可采用平面错移、空间跃层或全立体疏解,如图8—5(d) 所示。

进站流线上层候车,经高架交通厅检票上车。

出站流线经跨线地道由下层出站。

上下各层均设有多条平行通道,供不同去向的旅客或行包、邮政通行。

此种流线疏解方式避免了各种进出站流线在站房内和站场内的交叉。

这种客运站可使旅客同时由主、副站房进出站,适合于设有主、副站房并用高架候车室相连接的特大型线侧式站房。

第四节客运站房客运站房的布置应根据站房的等级、类型,服务旅客的性质以及车站工作量等因素来确定。

一、小型站房旅客站房是办理售票、候车和行包邮件承运、交付及保管的地方。

中间站由于客货运量小,作业简单,往往将站长室、行车运转室合并于旅客站房内。

设计时,站房规模通常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确定。

小型站房一般采用标准设计。

小型站房布局通常采用候车与营业合一的综合候车室形式。

图8—6为一小型站房平面布置示例。

图8—6 小型站房平面布置图1—综合候车室;2—售票室;3—行包室;4—间休室;5—电源室;6—运转室,7—开水间;8—仓库;9—站长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