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详解
煤矿开采学2之第十三章采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
下山采(盘)区准备 2.按采区上(下)山的布置位置,分为单翼采区、
双翼采区和跨多上山采区准备 3.按煤层群开采时的联系方式,分为单层准备和
联合准备
6
2016/12/9
(a)
井田中央方向
(b)
井田中央方向
(c)
(d)
井田中央方向
246 m,335 m
L柱 0~15 m;
普采
综采
L巷 2.5 3.0m 4 4.5 m
(二)区段参数
区段走向长
区段走向长 = 采区走向长 普采 > 500 m 综采 > 1000 m
技术发展趋势:加大区段长度 国内:3000m(采区一翼)
14
2
10 6
A
9
11 8 7
2016/12/9 13
小结
1.区段集中平巷现已很少采用。 2.上山尽量采用煤层巷道。 3.采区向大型化发展。 作业:P200,1,3,5
2016/12/9
14
2
2016/12/9
第一节 煤层群区段集中的布置
2.机轨双岩巷布置 1)双岩巷相同标高布置 3—集中机巷 , 4—集中轨巷 平行布置于同水平底板岩层中,掘进联系方便。 联系方式各分煤层超前平巷—平石门—3—平石门和溜煤眼 —运输上山1 各分煤层超前平巷—4 — 平石门 —— 轨道上山 2
7 8
5 6
第一节 煤层群区段集中的布置
1.机轨分煤岩布置 1)布置特点: 运输集中平巷置于煤层底板岩石内; 轨道集中平巷置于煤层内。
2)集中机巷沿岩层布置优缺点: 易定向取直或分段取直,满足输送机要求; 本区段运煤,下区段回风、运送物料,服务时间长,岩层中易 维护; 实现分层同采,上下区段同采。 机轨分煤岩布置适用 煤层多,顶板淋水较大;层间距1015m。
采矿学第13章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
二、上山的层位与坡度
(一)层位 联合布置采区。 一般将上(下)山置于下部稳定的煤层或 底板岩石中。主要原因为: 能适应煤层下行开采顺序; 提高采出率,煤损少; 采区生产系统可靠,易维护。
矿车进采区—采区煤仓口装煤; 矿车进采区—在采面下口装煤。 A小;运输不连续(间断式)、影响生产。 适用:轨道 600mm,900mm与全矿大巷巷道 轨距一致。
矿车:1t、1.5t、、3.0t、5.0t 绞车:视上山、长度、生产任务等选用。
绞车滚筒直径与绳长
滚筒直径(m)
绳长(m)
1.2
600
下山(向上运煤)7 新型胶带机:适于=28。
刮板输送机
型号 下链式—回空链条在溜槽下面; 上链式—回空链条在溜槽上面。
平八矿:上链式刮板机: 电机:1544kW; 长:150300m。 适应角度;向下运可达1828。 阻力小,耗电低,能力大,事故少,易维护。 下链式刮板机:适用,原则防滑装置。 刮板机:适用范围大;运费略高于胶带机;运 输可靠。
1.6
800
2.0
1000
2.5
1200
第二节 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及层 间联系方式
(district sublevel gathering entry)
区段集中巷 — 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在煤层 或煤组下煤层(或岩石中)布置为区段内各煤 层生产服务的巷道
或为一个区段的几个煤层或几个分层服务的平 巷。
(rise haulage in district)
第三章 采区巷道布置
第三章采区巷道布置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1、采区准备巷道布置因为绿水洞煤矿为高瓦斯矿井,所以布置两条上山及一条瓦斯尾巷可满足运输、行人和通风的要求。
由于煤层间距较大且属于倾斜薄煤层所以采用采区联合准备方式,即两层煤共用一组上山。
下面列出三条可行性方案进行比较:方案一:三条岩石上山,将三条上山都布置在2#煤层底板岩石中,其中轨道上山和回风上三布置在同一层面(距离底板10m处),运输上山布置在下煤层15m处。
方案二:两条煤层上山,一条岩石上山,两条上山都布置在2#煤层中,巷道下部在煤层中,上部在煤层顶板中。
方案三:一条煤层两条岩石上山,将回风上山布置在2#煤层的煤层中,其中轨道上山和回风上三布置在同一层面(距离底板10m处),运输上山布置在下煤层15m处。
方案可行性比较由《井巷工程概算指标》可查得各种巷道的掘进和维护费用:如下表技术经济比较:表1-6 掘进费用表表1-6 维护费用表表1-6 辅助费用表表1-6 费用总汇表表1-7 技术比较表从以上对比中可以看出,两煤一岩上山所需费用最少,在经济上更为合理,沿煤层掘进具有超前探煤的作用,再加上现在我国煤巷支护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完全可以满足煤层上山的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确定在2#煤层中布置两条上山。
即:选两条煤层上山方式布置生产系统。
2、上山的倾角、高程、断面、支护及用途;上下山与水平运输大巷及回风大巷的联系方式。
上山的倾角与煤层的倾角基本一致,标高近似等于采区的标高:上山由于是布置在岩层里,采用三心拱形断面,用锚喷,砌碹或金属支架支护。
运输上山主要用于煤的运输,轨道上山主要用于行人、通风、运料及出矸。
运输上山通过煤仓与水平运输大巷联系,通过回风石门与回风大巷联系;轨道上山通过下部绕道车场与水平运输大巷联系,通过采区上部平车场与回风大巷联系,上煤层与下煤层通过区段石门和溜煤眼联系。
3、采区车场布置采区上部车场:由于311采区,绞车房布置在回风巷标高以下,维护比较困难,,通风条件较差,因此选择顺向平车场。
第一节 巷道布置
第一节巷道布置一、工作面两巷10101面轨道顺槽:1、支护形式:巷道采用锚网梁锚索支护,顶板采用Φ18×2000的螺纹钢锚杆配合锚索、锚梁进行支护,锚杆间排距为800×800,锚索间排距2400×2400五花形支护方式;两帮采用Φ16×1600的螺纹钢锚杆配合锚梁,间排距为800×800,顶部及两帮挂11m×1m不燃性塑料网。
2、巷道净断面:巷道净宽为3.5m,净高为3m,净断面积为10.5m23、管线敷设:靠工作面侧布置一路2寸的静压洒水管路;1路D110mm的注浆管路;1路2寸的排水管路;1路2寸的压风管路。
另一侧布置低压电缆、信号、照明、监测和电话线。
4、用途:主要用于该工作面的回风和运料。
10101面皮带顺槽:1、支护形式:巷道采用锚网梁锚索支护,顶板采用Φ18×2000的螺纹钢锚杆配合锚索、锚梁进行支护,锚杆间排距为800×800,锚索间排距2400×2400五花形支护方式;两帮采用Φ16×1600的螺纹钢锚杆配合锚梁,间排距为800×800,顶部及两帮挂11m×1m不燃性塑料网。
2、巷道净断面:巷道净宽为4.5m,净高为3m.净断面积为13.5m2。
3、管线敷设:靠工作面侧布置一路4寸的防尘管路;1路D110mm的注浆管路;1路2寸排水管路;1路4寸的压风管路。
另一侧布置高、低压电缆、信号照明及监测线、通信线。
4、用途:工作面的进风、运煤。
第二节采煤工艺一、采煤工艺该采煤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艺顺序:双滚筒采煤机割煤→刮板输送机运煤→拉移液压支架支护顶板→推溜。
4、采高和循环进尺:最大采高4.35m,最小采高3.93m,平均4.14m,循环进尺0.8m。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一、基本支护形式本面采用112架普通型掩护式大采高液压支架、头尾各1架过渡支架及头尾各3架端头支架维护工作面空间并隔离落山。
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一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1、运输巷布置在14#煤层中,水平标高为1310.17,巷道断面为在13.641∏2(宽4.4mX高3.1m),净断面12.6nV(净宽4.2mX净高3.0m),巷道预计总掘进量为905m,沿煤层顶板施工。
运输巷在Π402专用回风巷k11点处开门,按339°方位煤巷沿顶板掘进施工18m后按41。
方位角调向开门掘进23m,再按158°方位角调向开门掘进56m后贯通11401运输巷,然后在y2点处反向开门掘进130m揭露断层后,退回至y2点前52m处向右按36°方位角开门掘进678m止2、运输巷平面图(附图二)3、运输巷巷道剖面图(附图三)4、运输巷开门大样图(附图四)第二节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运输巷沿14#煤掘进,掘进采用矩形断面,掘进断面13.64ι∏2(宽 4.4mX高3.1m),净断面12.6Hf(净宽4.2mX净高3.0m);运输巷沿14#煤掘进,煤层变薄不能满足通风断面需求时,掘进改用半圆拱断面,掘进断面13.32∏Λ净断面12.38∏Λ拱基线13m,半径2.1m;顶板破碎达不到支护要求时,掘进改用架棚支护。
使用吊环式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当顶板完整稳定时,前探梁采用2根3寸钢管制作;当顶板破碎,巷道压力大时,前探梁采用2根矿用11#工字钢制作;前探梁长度4∙5m,用专用吊环固定在顶板锚杆上,前探梁上方用板梁木垛式接顶,并用木楔加紧;前探梁要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前探梁间距为1600mm,到迎头的端面距不得大于0.3m,前探梁上方的板梁距巷道两帮端面距不得大于0.3m。
二、支护方式(-)临时支护使用吊环式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前探梁采用2棵15kg轨道制作,长4.5m,用专用吊环固定在顶板锚杆上,前端用方木及木枇接实顶板,前探梁要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前探梁间距为800mm,到迎头的端面距不得大于0.3m,前探方木距两帮端面距不得大于0.3m,使用3根。
采区巷道布置及参数-有图片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五、采区上(下)山运输
(二) 轨道上山 轨道上山担负采区辅助运输工作。辅助运输量相 对于煤炭运输来说比较小,例如矸石一般只占出 煤量的10%左右。而且货流不同,运输设备也有 所区别。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五、采区上(下)山运输
(二) 轨道上山
矸石要用矿车装运,某些设备或材料要用平板 车运送,而人员需要乘专用的人车上下。目前, 采区辅助运输一般采用绞车串车运输方式。
(二) 岩石上山 (1) 岩石上山布置要求
岩性要求
布置于煤层底板稳定的岩层中,避免构造破坏。
层间距要求(h)
岩石上山应距煤层1020 m
8~10m 1 20~25m
12~14m
2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一、采区上山位置
(二) 岩石上山
① ② 岩石上山优点: 维护费用低; 煤损少。可跨上山采,加大采面连续推进长度; 生产系统可靠,通风条件好,防自燃有利; 不受煤层倾角影响,可定向按坡度取直掘进。 合理处理上山与平巷的相交工程,绕道工程量小。 岩石上山缺点: 岩石工程量大。
(4) 双岩一煤上山 2.适用条件 开采煤层数目多,厚度大,储量丰富的采区。 瓦斯、水大的采区。
3
8~10m
1
12~14m
2 10~15m 10~15m (d)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四、采区上山数目及巷道布置类型
(5) 三岩上山
1.布置特点
三岩上山均置于底板岩层中;走向间距:三条巷道 相距1015m;层位上:1和3位于同一层位;2低24m。
2.适用条件
煤层多,储量丰富,瓦斯大、 水大的采区。
8~10m 3 10~15m
12~14m 1 10~15m 2
第十二章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共100页
⑤能合理处理上山与平巷的平面或立面相交工 程,绕道工程量小。
3、缺点:
①岩石工程量大,掘进费用高; ②掘进速度慢,准备时间长; ③联络巷工程量大。 3、岩石上山适用条件: ①单一厚煤层(3个分层),或近距煤层 群联合布置; ②采区服务年限3年以上; ③煤层底板岩层较稳定,无承压水。
➢运输可靠,费用低。 ➢运距长。 一般一部胶带输送机运距可达300-500m。 功率大的可达500-1000 m。 适用: 上山(向下运煤)6;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高瓦斯 矿井、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易自燃的采 区,必须设置至少一条专用回风巷;低瓦斯矿井 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必 须设置一条专用回风巷;采区进、回风巷必须贯 穿整个采区,严禁一段为进风巷,一段为回风巷。
2、在下述条件下增加上山数目 ①A大的厚煤层采区或联合布置采区; ②A大,瓦斯涌出量大的采区,特别是下山采 区; ③A大,常出现上、下区段同采的采区。 ④ “运上”、“轨上”均置于底板岩石中, 需探明煤层情况,或为提前掘进其它采区巷道 的采区 ⑤采用特采技术(如水砂充填)需设充填管道 或泄水的采区。
炮采—Q(采区日产量)1.5以及每 班按56h计算;
2)近水平、缓倾和倾斜煤层运输上山 中的运输设备类型
视上(下)山倾角和产量,选运输设备
①胶带输送机
–吊挂式 –落地式
➢胶带输送机能力大:
胶带输送机运输能力
带宽(mm) 800 1000 1200 1400
能力(t/h) 350 630
7001000 2500
适用:
•开采煤层数目多,厚度大,储量丰富的 采区。 •瓦斯、水大的采区。
3
巷道布置及支护
巷道布置及支护一、巷道布置#层断面为矩形断面:宽×高=3.5×3.0。
特殊情况U型棚与工字钢梯形混棚支护,断面规格为:3.5×3.0半圆拱形。
工字钢梯形混棚断面规格(上宽+下宽)×高:(3.2+3.6)×3.0二、支护设计根据设计规范要求支护采用锚索、锚杆、金属网、钢带支护。
锚索为五花眼布置,排距1米,株距3米,锚索长度5-6米;锚杆排距为1米,株距为1米。
锚杆规格为Φ18×2200mm,树脂锚固剂用CWSE—2350型树脂药剂,钢带长度3.0米,顶板挂双排网。
两帮用锚杆、钢带、金属网支护,锚杆三排,排距为1.0米,株距为1.0米,挂双排网。
最大空頂距为2m。
在顶板破碎(遇到断层、陷落柱、风化带)时,支护为25U型钢(半圆拱形)棚支护,规格为3.5×3.0米,每1.1米一架。
水泥背板护顶、帮,木头接顶,刹紧背牢。
当遇到顶板淋水、冒落区时,支护改为每0.55米1架。
支护紧跟工作面,拱与腿用抱箍扣紧,每架4副,棚与棚之间用Φ18mm圆钢拉杆固定。
三、支护工艺锚杆采用MZW-1.2煤电钻打眼,在打锚杆时要求定点放线,横竖成行,排间距允许偏差±100mm。
锚杆应尽量与顶板垂直,最小角度不得小于80º,托板要紧贴顶板。
带双帽外露小于10-20mm,梁腿要架设在岩石或硬底上,要与顶板垂直,不得前倾后仰,更不能支设在浮煤上,棚腿与棚腿要用拉杆拉紧,顶帮要背实。
锚索规格的允许偏差和检验:1、孔距±150mm;2、孔深:0--±200;3、锚索外露:<350检验方法:施工过程中逐根检测,检查时要抽查。
四、顶板管理1.开工前,必须严格执行“四位一体”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的“敲顶问帮”制度,用长柄工具在安全地点将顶帮的活矸、马棚、片帮、伞檐等一切不安全隐患处理掉,确保安全后,方可开工。
2.锚杆、必须按规定角度打眼,不得打穿皮眼或顺层面、裂隙打眼。
采区准备巷道布置分析
采区准备巷道布置分析摘要:科学、合理的布置采区准备巷道是煤矿开采中的重要环节,一个合理的巷道布置它能减少巷道的维护量、增大产出量、延长巷道的服务周期,创造更大经济效益。
关键词:准备巷道;布置群组煤层开采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煤层群组采区采用集中平巷联合准备时,要设置区段集中平巷为区段内各煤层服务。
通常用做上区段的运输集中平巷,在下区段回采时又作为区段回风集中平巷。
在联合准备的煤层群组中,若有赋存条件较稳定、围岩条件较好的薄及中厚煤层,且在位于煤层群组的下部时,则可将集中平巷布置在该煤层中,以减少岩石巷道的工程量。
当联合准备的煤层群组层数多,厚度大,集中平巷服务年限较长,而煤层的围岩较差时可将集中运输平巷、集中轨道平巷均布置在煤层群组底板岩层中,以减少巷道的维护工程量。
煤层群组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方式有以下几种:一.巷道布置1.机轨分岩巷布置;将运输集中平巷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轨道集中平巷布置在煤层内,这种方式比双岩巷布置少掘一条岩石巷道,掘进速度较快,可缩短区段准备时间。
轨道集中平巷沿煤层超前掘进,可以探明煤层的变化情况,为掘进岩石运输集中平巷时取直定向创造了条件,在下区段投产时,还可以利用轨道集中平巷回风,便于上下区段同时回采。
2.机轨双岩巷布置;机轨双岩巷布置有两种方式;双岩巷相同标高布置的优点是两巷掘进及联系方便;而不同标高布置的好处是区段主运输和辅助运输系统互相干扰小。
3.机轨合一巷布置机轨合一巷布置是将胶带运输和轨道运输集中在一条断面较大的岩石巷道内,优点是减少了一条巷道和一部分联络巷道,掘进和维护工程量较少;近水平煤层的机轨合一巷与煤层超前平巷一般采用垂直和斜巷混合联系,前者为了溜煤,后者为了运送设备、材料及行人通风。
4.机轨双煤巷布置机轨双煤巷布置是将运输集中平巷和轨道集中平巷都布置在煤层中,优点是,岩石工程量小,巷道掘进容易,速度快,费用低,可以缩短采区准备时间。
同时双巷布置有利于上下区段同时回采,扩大采区生产能力。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二采区六煤+897m中部车场南翼绕道设计长度172.54m(可调),二采区六煤+897m中部车场南翼绕道在+897m中部车场一号交叉点处开口,与Ⅱ020604运输顺槽贯通,开口位置坐标为:X=4209286.798、Y=36380576.411、Z=+902.814(底板)。
开口时,由地测科放好施工中腰线,严格按中、腰线掘进。
1、开口掘进为平巷段,以3‰上坡掘进60.89m;2、再以16°上坡掘进29.03m3、最后以3‰上坡掘进82.62m后与Ⅱ020604运输顺槽附:二采区六煤+897m中部车场平、剖面图(1: 500)。
第二节矿压观测该巷道为锚网喷+锚索联合支护,岩巷掘进,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该巷需要进行顶板安全检查及锚杆和锚索载荷监测,具体观测内容、目的及方法见锚杆拉力检测每班必须抽查,由每班验收员负责检测、记录。
技术员对锚杆检测结果进行监督和分析并存档。
第三节开口设计开口处支护设计:因二采区六煤+897m中部车场南翼绕道在+897中部车场一号交叉点处开口,巷道内有原支护完善。
待掘进5m完成前必须对开口处进行加强支护。
14#槽钢桁架长2500mm,锚索规格φ21.98x8300mm。
加强支护处锚索上双锁具。
附:加强支护图第四节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设计1-1断面设计为半圆拱形,掘进宽度为4240mm,掘进高度为3620mm,掘进断面面积为13.57m2;净宽为4000mm,净高为3300mm,净断面面积为11.48m2。
喷浆厚度120mm,地坪厚度200mm。
二、永久支护设计1、1-1断面均采用锚网喷+锚索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20mm,砼标号C20。
巷道全断面挂φ6.5mm的钢筋网,网孔尺寸为150mm×150mm;拱、帮部锚杆均为φ20×2400mm的左旋螺纹钢筋树脂锚杆,锚杆间排距为800mm×1000mm,三花眼布置;拱、帮部每根锚杆均充填药卷2节φ23mm×700mm树脂药卷;托板为铁制,规格为长×宽×厚为150mm×150mm×10mm。
第六章 准备方式巷道布置方案选择示例
16
Ⅰ 6 9
7
8
5
4
图6-6 石门盘区 巷道布置方案图 1-岩石运输大巷; 2-总回风巷; 3-材料斜巷; 4-盘区石门; 5-轨道上山; 6-区段轨道平巷; 7-区段运输平巷; 8-进风行人斜巷; 9-煤仓; 10-绞车房
1
2
3
10 Ⅰ 7 6 3# 5# 7#
10
2
5
3
1
4
8
9
17
方案二、石门盘区巷道布置 盘区巷道布置的特点是:水平运输大巷仍布置在沿煤层底板岩石中, 距煤层底板20m。在盘区中部沿7#煤层底板岩石布置石门(按 3‰~5‰坡度掘进),为了便于煤的运输,在盘区石门内布置二个溜煤 跟。盘区轨道上山分别沿3#、5#和相#。煤层布置用作盘区运科和 回风。区段平巷布置同前。盘区石门与区段运输平巷以溜煤眼和进风 行人斜巷联通。盘区石门与盘区轨道上山以盘区石门尽头回风斜巷联 系。水平大巷与盘区轨道上山之间开招一条盘区材料斜巷,用于材料、 设备运输。盘区轨道上山与总回风巷直接相连,以利盘区进行回风, 如图6-6所示。
3
采区形式 采用普通机械化采煤法的采区,要求有一事 实上的走向长度,采区上部走向长度1200m, 下部走向长度1250m,平均走向长度 1230m,采用双翼采区布置,每翼走向长度 600m,已满足高档普采工作面走向长度的 要求,故采区形式采用双翼采区布置形式。
6.1.2.1
4
6.1.2.2 采区上山及设计方案 根据采区煤层赋存稳定、采区地质构造简单的条件,采 区上山可以提出三种布置方案。 方案一:采区上山联合布置。在距m2煤层12m的底板岩 层中布置两条上山,上山位于采区走向中央,通过石门 与煤层联系。两条上山相距20m。 方案二:采区上山联合布置。在m2煤层中布置两条上山 间距20m,上山位于采区走向中央。 方案三:采区上山联合布置。其中一条布置在采区中央 的m2煤层中;另一条布置在m2煤层底板岩层,距m2煤 层10m。煤层上山为输送机上山,岩层上山为轨道上山。
采区巷道布置及参数-有图片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二、采区上山层位 联合布置的采区集中上山,通常都布置在下部
煤层或其底板岩石中。
主要考虑因素是适应煤层下行开采顺序,减少
煤柱损失和便于维护。
在下部煤层底板岩层距强含水层很近,不能布 置巷道时,只有考虑将采区上山布置在煤层群
的中部。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三、采区上山坡度
第二节 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
四、机轨分煤岩巷布置 (二)区段集中巷与超前平巷的联系方式 1) 石门联系 (2)适用条件 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准备倾角大于15°~20° 的煤层。
第二节 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
四、机轨分煤岩巷布置
(二)区段集中巷与超前平巷的联系方式 2) 斜巷联系 斜巷联系方式,如图11-3(b)。 (1)斜巷联系的优缺点 优点:这种方式可以使煤炭自溜,少占设备。 缺点:施工条件差,辅助运输和行人不方便。 特别是综合机械化采煤时,工作面设备的吨位 重,体积大,通过斜巷运送比较困难。
2.适用条件
煤层多,储量丰富,瓦斯大、 水大的采区。
8~10m 3 10~15m
12~14m 1 10~15m 2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五、采区上(下)山运输
(一) 采区上山的任务
采区上(下)山担负采区的煤、矸、物料等运输;
通风行人、管线的通道。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五、采区上(下)山运输
(二) 运输上山 运输上山是为工作面出煤服务的。视上(下)山 倾角和产量,选运输设备。 1.上山设备能力:大于同时生产的工作面产量之和。 2. 近水平、缓倾和倾斜煤层运输上山中的运输设备 胶带输送机; 刮板输送机; 自溜运输; 绞车或无极绳运输。
一般与煤层倾角一致; 当有变化时,力求使上山保持固定坡度; 为满足运输要求,岩石上山可穿层布置: 当1520时,“运上”调为15,胶带机; 2030 时,“运上”调为30,煤自溜。
煤矿开采学第八章--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
第一节 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
二、区段集中平巷布置方式分类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生产需要,煤层群 区段集中平巷方式大致有四种:
➢机轨分煤岩巷布置; ➢机轨双岩巷布置; ➢机轨合一巷布置; ➢机轨双煤巷布置。
第一节 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
三、机轨合一巷布置
(三) 机轨合一巷布置优缺点 ➢ 机轨合一巷布置缺点
机轨合一巷的跨度和断面大,没有煤巷定向, 巷道层位不好控制,因此施工相对比较困难, 进度较慢。 (四) 机轨合一巷布置适用条件 ➢ 煤层多,A大的采区。
第一节 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
四、机轨双煤巷布置
合机械化采煤时,工作面设备的吨位重,体积大,通过 斜巷运送比较困难。 (2)适用条件 这种联系方式适用于倾角较小,层间距较大的煤层,以 便减少掘进工程量。
第一节 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
四、机轨分煤岩巷布置
(三)区段集中平巷与采区集中上山的联系方式
➢ 采区集中上山与区段集中平巷之间的联系方式, 主要根据运输需要而定。并与区段集中平巷和区 段各煤层超前平巷的联系方式同时考虑和选定。
➢ 双岩巷布置的缺点: 岩石巷道掘进工程量大,掘进费用高,采区准备时间较 长。
第一节 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
二、机轨双岩巷布置
(三) 机轨双岩集中巷布置适用条件
➢煤层数多,生产时间长,煤巷难以维护。
第一节 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
三、机轨合一巷布置
(一) 布置特点
➢胶带运输和轨道运输集中巷布置在同一条 断面较大的岩石巷道内。
7 8
2 5
第十三章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
返回
21
一、采区倾斜长度
• 采区倾斜长度影响因素: • 1、地质因素, • 2、运输设备因素, • 3、掘进通风, • 4、区段斜长及数目, • 5、经济比较 • 合理的采区倾斜长度:
返回
22
二、采区走向长度
• 采区走向长度影响因素: • 1、地质因素, • 2、运输设备因素, • 3、采煤机械化水平, • 4、掘进通风, • 5、经济比较GO • 合理的采区走向长度:
返回
• 1、煤层上山的优缺点GO • 2、煤层上山的应用条件GO • 3、煤层上山受采动的影响GO • 4、改善煤层上山维护状况的措施GO
14
1、煤层上山的优缺点
返回
• 优点: • 1)岩巷工程量少,掘进费低; • 2)掘进速度快,采区准备期短; • 3)生产系统简单 • 缺点: • 1)巷道维护费高; • 2)煤柱损失多
返回23采区走Fra bibliotek长度经济比较最优化 返回
24
三、采区生产能力
返回
• 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目GO
25
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目 返回
26
1、采区采出率
返回
• 地质储量:勘探查明的总储量 • 工业储量: A、B、C 、D四个等级储量,前
三项为能利用储量,D级储量叫远景储量或 暂不能利用储量 • 设计储量: A、B、C三级之和减去地质损 失的那部分储量 • 可采储量:可以采出的储量= K(Z-P)
• 2、轨道集中巷超前掘进,可查明地质构造, 为岩石运输集中平巷掘进定向。。。
• 3、与“机轨合一”相比,区段过渡时通风方 便
• 4、运输平巷超前掘时,运料方便 • 5、便于排水,不影响运输巷 • 缺点:受采动影响大,维护较困难
采矿学-第十二章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
3、机轨双岩巷布置优缺点分析: 1)优点:
易维护;
2)缺点:岩石工程量大,掘进费用高, 准备时间长; 4、机轨双岩巷布置适用
煤层数多,煤层厚度大,生产时间长,煤 巷难以维护。
三、机轨合一巷布置
1、机轨合一巷布置特点:
胶带机和轨道布置在同一大断面岩巷内;
1)布置方式问题
l 机轨合一巷的轨道置于远离煤层一侧, 轨上通过中部车场直接与3相连,不穿越输 送机;但采用平石门与各分层平巷联系时, 则需穿输送机,抬高输送机。
1、一般与煤层倾角一致; 为满足运输要求,岩石上山可穿层布置: 当 2030 时,“运上”调为30,煤自溜。
2、当有变化时,力求使上山保持固定坡度;
1520时,“运上”调为15,胶带机;
三、采区上山数目及相对位置
(一)上山数目 1、采区上山至少两条
轨道上山—进风、辅运 运输上山—运煤,回风
第十二章 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一、上山位置 l 单一煤层布置 岩层中,煤层中 l 煤层群联合布置 煤组上部、中部和下部 岩层中,煤层中 上山位置的选择
(一)煤层上山
沿煤层布置。(要求不破坏顶板的完整性) 1、 煤层上山特点 l 掘进速度快,联络巷工程少,费用低; l 超前探煤作用;当变化时,坡度对输送机 不利; l 需留煤柱保护; l 上山围岩是煤和软岩;维护条件差; l 上山与平巷的层面交叉,多开绕道工程; l 受采动影响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高瓦斯 矿井、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易自燃的采 区,必须设置至少一条专用回风巷;低瓦斯矿井 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必 须设置一条专用回风巷;采区进、回风巷必须贯 穿整个采区,严禁一段为进风巷,一段为回风巷。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井底煤仓皮带联络巷沿5#煤层顶板掘进358米再以80上掘37米进入岩层完后掘建10米平台与井底煤仓贯通。
石门付巷南端改造巷沿5#煤层顶板掘进22米,再以80下掘91米与已维护好的石门付巷段贯通。
第二节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井底煤仓皮带联络巷设计开口向里358米煤巷,矩形巷道锚网梁索喷支护,掘进毛断面12.16㎡、净断面10.8㎡;再37米煤、半煤岩、岩巷,拱形巷道锚网索喷支护,掘进毛断面12.13㎡、净断面10.85㎡;再10米岩巷,拱形巷道锚网索喷支护,掘进毛断面22.44㎡、净断面20.67㎡。
(附巷道支护图)二、永久支护1、矩形巷道锚网梁索联合支护(1)锚梁采用‘M’钢带,规格长×宽=3800×120mm,锚梁排距800mm,锚杆间距800mm,每根锚梁打5根锚杆,靠帮锚杆距帮300mm,锚杆用φ20×L2200mm树脂锚杆。
锚杆托板用规格长×宽=150×120mm的‘M’钢托板,螺帽与托板间加橡胶圈,紧固锚杆必须使用锚杆机上。
(2)顶部网采用直径6㎜的冷拔丝制做的经纬网,网的规格为长×宽=3800×1000㎜,网孔为长×宽=70×70㎜,相临两张网要用12#铁丝双股扭接,逢孔必连。
(3)每1.6m在两锚梁顶中部打两根(或3根)锚索,锚索长度不小于6000mm,锚固力不小于8吨,锚索外露为150~200mm,托板采用长×宽=120×120mm钢托板配合长×宽=400×300mm的槽钢,槽钢托板方向与巷道走向相垂直,紧固锚索必须使用紧锚器紧固。
局部巷道根据顶板情况适当加密锚索,保障支护的有效性。
(4)帮部采用锚网支护,锚杆采用水泥锚杆,水泥锚杆长度不小于1600mm,锚杆间距为800mm,排距为800mm,锚杆最上一排距顶300mm、最下一排距底板500mm,每排4根锚杆,水泥锚杆锚固力不小于4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2m
20m 2
(a)
1012 m
• 运上、轨上走向距20 m
适用:A小、服 务年限短的采区。
(t<5a)
(3) 双岩上山
Fig、17—1、b示。 布置特点:
•两条上山置于底板岩石 中 轨上距煤层810 m •运上距煤层1214 m •走向间距:2025 m
8~10m 1
12~14m
20~25m
电机:1544kW; 长度:150300m。 适应角度;向下运可达1828。 阻力小,耗电低,能力大,事故少,易维护。
适用,采区上山长度较小,采区能力不 大。运费略高于胶带机;运输可靠。
自溜运输
松煤的自然安息角: 35 i、 煤层或上山倾角 > 3时,均采用 自溜;
搪瓷溜槽:> ,可自溜。 铁板溜槽等,=30。
区段集中巷 区段集中运输平巷(集中机巷):集中出煤 区段集中轨道平巷(集中轨巷):运送物料等
18 68
2 11
7 17
6 12
14 5
m1 12 13
9
10
布置区段集中平巷的目的
•减少各层区段平巷的维护时间,降低 维护费; •布置能力大的集中运输系统,减少设 备占有数; •各层同采,合理集中生产。
2、 运煤上山
2)近水平、缓倾和倾斜煤层运输上山中 的运输设备
•胶带输送机 吊挂式
落地式
胶带输送机
运输可靠,费用低。
运距长。一般一部胶带输送机运距可达 300-500 m。 功率大的可达500-1000 m。 适用: 上山(向下运煤);
下山(向上运煤)7 新型胶带机:适于=28。
铸石溜槽上链式刮板机
l 需留煤柱保护;
l 上山围岩是煤和软岩;维护条件差; l 上山与平巷的层面交叉,多开绕道工
程; l 受采动影响
(二)岩石上山
1、 岩石上山布置: 岩性要求: 布置于煤层底板稳定的岩 层中,避免构造破坏 层间距要求(h) 距煤层1020 m
(二)岩石上山
2、 岩石上山特点 1)实例 张庄矿,开采M=5 m, 煤层上山:维护费67.2元/a.m,煤柱宽100 m; 岩石上山:维护费2.0元/a.m,不留煤柱.
第十二章 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一、上山位置 l 单一煤层布置 岩层中,煤层中 l 煤层群联合布置 煤组上部、中部或下部 岩层中,煤层中
(一)煤层上山
沿煤层布置。(要求不破坏顶板的完整性) 1、 煤层上山特点 l 掘进速度快,联络巷工程少,费用低; l 超前探煤作用;当变化时,坡度对输送机 不利;
一、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方式
(一)机轨分煤岩布置 1、布置特点: 运输集中平巷置于煤层底板岩石内 轨道集中平巷置于煤层内
7 8
6
机轨分煤岩布置
21 5
9 12 4 10 3
11
(a)
7 8
5
6
12
4 10
12 3 12
11
石门联系方式
斜巷联系方式
1运输上山; 2轨道上山; 3运输集中平巷; 4轨道集中平巷;
(二)岩石上山
2)优点: l维护费用低; l煤损少。可跨上山采,加大采面连续推进长 度; l生产系统可靠,通风条件好,易封闭采空区, 防自燃有利; l 不受煤层倾角影响,可定向按坡度取直掘进 l能合理处理上山与平巷的平面或立面相交工 程,绕道工程量小。
(二)岩石上山(rock rise )
3)缺点: l 岩石工程量大; 3、岩石上山适用条件: l 单一厚煤层(3个分层),或近距煤层群联 合布置; l 采区服务年限3年以上; l 煤层底板岩层较稳定,无承压水。
留 煤 柱 上 山 绞 车 房 变 形
(1929201~7工19作91面)
60m 35m
140m
运输下山 轨道下山
(1928291~6工1(91作99028面)281~5工1通9作8东 9面) 区轨道大1巷40m
100m 绞车房
(11928197~1工上99作2)面 (1918251~5工19作87面)
矿车运输
绞车或无极绳牵引矿车运输 生产能力小的采区 :
矿车进采区—采区煤仓口装煤; 矿车进采区—在采面下口装煤。 A小;运输不连续(间断式)、影响生产。 适用:轨道600mm、900mm,与全矿大巷轨距一 致。
矿车:1t、1.5t 绞车:视上山倾角、长度、生产任务等选用。
第二节 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 及层间联系方式
(1918241~4工19作85面)
(二)上山的倾角(坡度)
❖一般与煤层倾角一致; ❖当有变化时,力求使上山保持固定坡度; 为满足运输要求,岩石上山可穿层布置: 当 1520时,“运上”调为15,胶带机;
2030 时,“运上”调为30,煤自溜。
三、采区上山数目及布置类型 (一) 上山数目
采区上山至少两条 轨道上山—进风、辅运 运输上山—运煤,回风
(二)上山布置类型
(1) 双煤上山 布置特点:
双上山置于下部薄及 中厚稳定煤层中;
走 向 间 距 20 25m, 两侧煤柱30 m
1
20~25m
2
适用: 下部有薄及稳定的中厚煤层。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
(2) 一煤一岩上山
布置特点:
•轨上沿煤层顶板布置; •运上沿底板岩层布置。 •上山错距: 运上距煤层
2
(b)
适用: 开采单一厚煤层 采区;
煤层群最下一层为厚煤层; CH4小的联合布置采区普 遍采用。
(4) 双岩一煤上山
布置特点:
3
•走向间距 1-3 和 3-2
1015 m •层位上:
8~10m
1
12~14m
•1距煤层 810m,
2
•2距煤层 1214 m , •3—沿煤顶
10~15m 10~15m (d)
此种方式:
3—先掘,超前勘探,为1和2 取直定向; 3用于通风行人。
(4) 双岩一煤上山
3
适用:
8~10m
•开采煤层数目多,
厚度大,储量丰富
的采区。
•瓦斯、水大的采区。112~14m2
10~15m 10~15m (d)
(5)三岩上山
布置特点:
•三岩上山均置于底板岩层 中;
•走向间距:1015m •层位上: 1 和 3 同层位 •2低24m
8~10m 3
12~14m 1
10~15m 10~15m 2
适用:煤层多,储量丰富,瓦斯大、水大的 采区。
四、采区上(下)山运输
1、 任务:采区上(下)山担负采区的煤、矸、物料 等运输;通风行人、管线的通道。 2、 运煤上山 主要任务:运煤 视上(下)山倾角和产量,选运输设备 1)上山设备能力:大于同时生产的工作面产量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