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各种表现手法
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汇总之象征手法
![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汇总之象征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b71ec21eb91a37f0115ca6.png)
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汇总——象征手法
定义:
所谓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
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
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一般常见于散文作品,尤其是抒情散文作品中。
这种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
《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
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
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
作用:
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本文部分素材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小学语文常见表达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常见表达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6af40b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6.png)
小学语文常见表达方法有哪些1小学语文常见表达方法(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也算是常见的表达方式。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2小学语文中表现方法表现方法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或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使其形象鲜明,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象征:借助某个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个抽象的概念或某种思想、情感,使文章立意高远、深刻含蓄。
抑扬:包括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
在抑扬中形成反差,突出中心。
渲染:对人物的外貌、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铺陈,突出人物或事物的本质,加深主题。
托物言志:通过描绘事物来表现作者的志向和意愿,具有含蓄性、哲理性和暗示性的特点。
小学六年级语文26个常考语法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语文26个常考语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c4032269eae009591bec2b.png)
精心整理小学六年级语文26个常考语法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 志、(后)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七)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八)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九)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十)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十一)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三)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八)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九)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二十)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删缺乏谓语: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删去“为”或句尾加上“而奋斗”)缺乏宾语: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
(句尾加上“方法”)(2)成分搭配是否妥当主谓不当:现在,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预期的任务已经完成。
动宾不当: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主宾不当:他的家乡是广东顺德市人。
定中不当: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3)语序是否合理例:每个有理想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应该是“都希望将来”)例:大家都说他的批评又正确又尖刻。
(“尖刻”改为“尖锐”)(二十四)句式变换:①主动句和被动句互换例:战士们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主动句)例: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被战士们击退了。
(被动句)A、主动句变换为被动句方法:把原主语调作为宾语,把原宾语调作为主语,之间加介词“被”,原谓语动词置后不变。
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汇总之烘托
![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汇总之烘托](https://img.taocdn.com/s3/m/8e7f4887647d27284a7351a6.png)
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汇总——烘托定义:指陪衬,使明显突出,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作用: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泛指陪衬,使明显突出。
分类:以人烘托人: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以物烘托人: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以物烘托物: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
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
示例:①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鲁迅《药》)写天气、鸟虫,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要借此来烘托出秋天后半夜的空旷、沉寂。
②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f4e639690c69ec3d4bb7582.png)
关于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和表达方法是有区别的。
“表达方式”其实就是狭义的写作手法。
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几种。
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可以说“表达方式”应当是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而广义的写作手法,可以是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我认为“表达方法”其实就是“写作手法”,它是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总称。
表现手法一般有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反衬、烘托、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
修辞手法则指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比喻、借代、拟人、夸张、设问、反问、排比、对偶、反问等。
从范围上来说表达方法比表达方式的范围要大,内涵要丰富一些。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将比喻、夸张等说成是文章所应用的表达方法,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具体地说,一篇文章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不能将其混为一谈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有五种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汇总之衬托
![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汇总之衬托](https://img.taocdn.com/s3/m/c4bba88a58fb770bf68a55a6.png)
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汇总——衬托
定义: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用甲事物(宾) 配衬乙事物(主) ,就是衬托。
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分类:
衬托,也叫映衬,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关系,可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
正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唐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
反衬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
例子(3):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
【本文部分素材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小学语文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小学语文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2765cb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8.png)
表达技巧概念辨析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语文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
在阅读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一、关于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二、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一)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辞格、辞式。
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内容博杂。
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叠字,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反复,反问,反语,互文,借代,设问,排比,列锦,夸张,双关,通感(移觉、移就),用典,衬托(反衬、陪衬),倒装,引用,谐音,歇后,象征,回文,飞白,呼告。
小学语文微课表现手法——伏笔照应优质课课件优秀
![小学语文微课表现手法——伏笔照应优质课课件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fb96d2e327d3240c8547ef6f.png)
表现手法——伏笔照应Βιβλιοθήκη 现手法——伏笔照应伏笔照应
“例如在前面写到客厅的墙上挂着一支猎枪, 那么这支猎枪在最后一定要射出子弹。”
——契诃夫
伏笔
“墙上挂着一支猎枪”
照应
“猎枪在最后一定要射出子弹”
表现手法——伏笔照应
伏笔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 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
狼虫为伴,虎豹为群1 ,獐鹿为友,猕
1
照应:是指文章的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和呼应。前 面提到的问题,后面有着落,后面说到的内容,前 面有伏笔或暗示。
表现手法——伏笔照应
伏笔的种类 1. 通过描写环境设置伏笔。 2. 通过描写人物神态、外貌设置伏笔。 3. 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设置伏笔。 4. 通过描写人物心理设置伏笔。
表现手法——伏笔照应
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 中。
表现手法——伏笔照应
照应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 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
1
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 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 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表现手法——伏笔照应
伏笔:就是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在文 中出现的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事件预 先作出提示或暗示,并在事件发展的另一阶段与 之呼应的一种表现手法。
照应的种类 1. 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2. 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 3. 设疑照应。 4. 前后照应。
表现手法——伏笔照应
伏笔照应的答题格式: ****一句(一段、一物、一情)为下文
****一句(一段、一物、一情)埋下伏笔,暗 示下文****,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同学,下节再见
小学语文描写方法有哪些及作用
![小学语文描写方法有哪些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fa6068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d.png)
小学语文描写方法有哪些及作用小学语文描写方法有哪些及作用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小学语文的描写方法人物描写: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
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另外,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f7bb826529647d26285201.png)
艺术手法知识汇总1、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2、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3、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4、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5、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拟人、对偶、、反问、设问、反复、夸张。
不太常见的修辞手法:互文、双关、反语、引用、对比等。
6、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而修辞方法则是比较具体的一种句式,常见的修辞方法,中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
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小学生语文课文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
![小学生语文课文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0155d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64.png)
小学生语文课文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课文就像是一扇扇通向奇妙世界的窗户,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出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这些手法不仅让课文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思想。
首先,我们来谈谈比喻这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小学课文中,比喻的运用比比皆是。
比如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将月亮比作小船,一下子就让那遥远天空中的月亮变得具体可感,孩子们能够很容易地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
再比如,“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形象地描绘出大象耳朵的形状,让孩子们对大象的特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比喻手法就是用一种大家熟悉的事物去形容另一种不太熟悉或者抽象的事物,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复杂的变得简单,让孩子们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想象。
拟人也是小学生语文课文中常出现的艺术手法。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赋予小鸟人类唱歌的行为,仿佛小鸟也有了欢快的心情。
“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把风儿比作有手能抚摸的人,让风变得温柔亲切。
拟人手法让没有生命的事物有了人的动作、情感,使孩子们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和亲切,也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夸张的手法则常常带来强烈的效果。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三千尺”的夸张描写,让瀑布的雄伟壮观一下子就展现在孩子们眼前,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还有“他的胃口大得能吞下一头牛”,通过极度夸大的描写,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象征手法在一些高年级的小学课文中也会有所涉及。
比如,白杨礼赞中,白杨象征着坚韧不拔的边疆建设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实际上是在歌颂那些为了祖国默默奉献的人们。
这种象征手法让孩子们学会从表面的事物中去理解更深层次的含义,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除了以上这些,对比手法也很常见。
《骆驼和羊》这篇课文,通过骆驼和羊各自展示自己的长处来贬低对方,最后老牛的一番话让它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小学语文各种表现手法
![小学语文各种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dd696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a.png)
记叙文⑴表现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即“写作手法”,包括: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对比、衬托正衬、反衬、抑扬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讽刺、夸张、联想、想象等;广义的表现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布局谋篇、修辞手法;⑵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⑶布局谋篇:铺垫、伏笔、照应、悬念⑷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比、衬托、借代、反语、夸张、引用、⑸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⑹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⑺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⑻描写的对象: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⑼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⑽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含神态、语言、动作、心理⑾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⑿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⒀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⒁抒情的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小说⑴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⑵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文章体裁⑴根据文学体裁分类小说、诗歌、戏剧、散文⑵根据表达方式分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议论文⑴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⑵论据种类:事实论据、道理论据⑶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⑷论证方式:立论、驳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⑸议论文的语言:严密、准确、鲜明、概括、生动⑹议论文的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⑺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引论——本论——结论说明文⑴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⑵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主要—次要;概括—具体;整体—部分;特点—用途⑶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简明⑷说明文的风格:平实、生动⑸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连贯式。
小学语文阅读文章体裁归纳
![小学语文阅读文章体裁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58db99e700abb68a982fbf7.png)
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强调了......加强语气(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9)引用: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见解。
作用是增强说服力。
(10)互文:两个部分,互相呼应,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
(11)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文章体裁归纳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文章体裁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1b7f45c376baf1ffc4fadda.png)
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强调了......加强语气(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9)引用: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见解。
作用是增强说服力。
(10)互文:两个部分,互相呼应,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
(11)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15种常用的古诗词表现手法总结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15种常用的古诗词表现手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97fbeea80eb6294dd886ca2.png)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15种常用的古诗词表现手法总结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2011c3243323968011c92fe.png)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一,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1,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2,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
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0c9be3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6.png)
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一、描写手法1. 名词修饰语名词修饰语是一种常见的描写手法,通过添加形容词或其他修饰语来描述名词,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特点和特征。
例如,“大雨”、“红枫叶”等。
作用: 名词修饰语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名词修饰语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2. 动词描写动词描写是通过描述人物或事物的动作来展现其形象、性格或特点的手法。
通过选用准确的动词,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情境的变化和人物的动作。
例如,“奔跑”、“飞翔”。
作用: 动词描写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注意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动词描写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注意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 形容词比较级形容词比较级是通过将形容词进行比较,展示人物或事物在某一特征上的变化程度的手法。
通过使用形容词比较级,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感受到人物或事物的差异。
例如,“高山”、“更远”。
作用: 形容词比较级可以突出人物或事物在某一特征上的特殊性,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形容词比较级可以突出人物或事物在某一特征上的特殊性,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二、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描述事物的某一特点或表达某种意象。
比喻常用的句式有“像……一样”、“如同……一般”。
例如,“一簇簇火花像烟花绽放一样美丽”。
作用: 比喻可以丰富语言的形象性,使描述更加贴切生动,提升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比喻可以丰富语言的形象性,使描述更加贴切生动,提升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 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质和行为,使得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情感色彩。
例如,“树枝舞动着欢快的舞蹈”。
作用: 拟人可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并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表达的含义。
小学语文常见表达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常见表达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1b6bb2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4.png)
小学语文常见表达方法有哪些小学语文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这门学科中的起点,是语言和文字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除了掌握语言基础、习惯规范、遵循文化传统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语文表达方法,这对于学生增强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文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下文将介绍小学语文常见表达方法。
一、比喻法:比喻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手法,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感受、情感、思想等。
例如:“柳叶婆婆戴着水晶帽,似乎把秋日的阳光全部都留住了。
”比喻的效果在于增强语言的形象感和生动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二、拟人法:拟人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或行为。
例如:“大风吹过,树枝似乎在跳舞。
”拟人法的作用在于增强语言感染力和生命感。
三、象征法:象征是语言中的一种表现手法,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更深刻、更广泛的事物。
例如:“雄鹰是自由的象征,狮子是勇敢的象征,喜鹊是吉祥的象征。
”象征法的作用在于扩大语言意涵、提升语言内容。
四、对比法:对比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将两个或两组事物进行对照,突出不同之处,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例如:“蚂蚁虽小,但能搬动自己的身体重量好几倍的食物,猴子虽灵活,但思维原始,巨力无比。
”对比的作用在于突出语言中的矛盾和变化,引领读者思考。
五、夸张法:夸张法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夸大或缩小的表达方式,突出物体或情境的某种特点。
例如:“这个人怕冷得不得了,穿着一双拖鞋,在冰天雪地里走路。
”夸张法的作用在于强化语言印象和感受,增强感染力。
六、排比法:排比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手法,用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排列在一起,形成对比的句式结构。
例如:“牛羊齐眉,秦人城下瞰烟霄。
”排比的作用在于增强语言韵律,提升语言格调。
七、反问法:反问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中意思相反的两种表达方式之间切换,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思考、质疑或者惊讶。
小学语文写作如何运用对比和比喻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小学语文写作如何运用对比和比喻增强作文的表现力](https://img.taocdn.com/s3/m/dbbbab6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9.png)
小学语文写作如何运用对比和比喻增强作文的表现力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对比和比喻是可以增强作文表现力的两种常用手法。
通过对比和比喻的运用,作文不仅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还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下面将从对比和比喻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运用它们来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一、对比的运用对比是通过对事物的比较,凸显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从而达到强化作文表达的目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对比手法:1.对比人物形象在作文中,人物形象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对象。
可以通过对比来突出主角与其他人物的差异,来表达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比如,在写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时,可以通过对比来展现他与胆小的朋友之间的差异,突出他的勇敢品质。
2.对比场景描写通过对比不同的场景,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可以通过对比来描述春天与冬天的景色,以及人们在不同季节的行为和情感变化。
这样就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季节之间的差异和人们的不同心情。
3.对比事件发展在叙事作文中,可以通过对比事件的发展来增强表现力。
可以通过对比事件的前后对比来突出故事情节的变化和人物的成长。
比如,写一个人从失败到成功的故事,通过对比他们过去的困难与后来的成功,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比喻的运用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传递出一种深刻的意境或感受,从而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以下是比喻的运用方法:1.比喻形容词可以使用形容词来进行比喻,将一个事物的特点移植到另一个事物上,从而形成一种生动形象的描写。
比如,用“火红的太阳”来形容夕阳,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太阳的美丽辉煌。
2.比喻动作描写可以使用动作词来进行比喻,给动作以更深层次的意义。
比如,用“白云飘舞”来形容大雪纷飞的景象,能够增加作文的诗意和浪漫色彩。
3.比喻情感描写比喻也可以用来描写人物的情感。
通过将人的情感与自然界或动物进行比较,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状态。
比如,用“悲伤如暮秋的落叶”来表达一个人的悲伤心情,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情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
⑴表现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即“写作手法”,包括: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对比、衬托(正衬、反衬)、抑扬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讽刺、夸张、联想、想象等。
广义的表现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布局谋篇、修辞手法。
⑵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⑶布局谋篇:铺垫、伏笔、照应、悬念
…
⑷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比、衬托、借代、反语、夸张、引用、
⑸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⑹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⑺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⑻描写的对象: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
⑼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⑽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含神态)、语言、动作、心理
⑾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⑿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⒀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
⒁抒情的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小说
⑴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⑵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文章体裁
|
⑴根据文学体裁分类
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⑵根据表达方式分类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议论文
&
⑴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⑵论据种类: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⑶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⑷论证方式:立论、驳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⑸议论文的语言:严密、准确、鲜明、概括、生动
~
⑹议论文的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
⑺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引论——本论——结论
♘说明文
⑴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⑵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主要—次要;概括—具体;整体—部分;特点—用途)
⑶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简明
⑷说明文的风格:平实、生动
⑸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连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