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基运动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807~1949年件基督教的发展的总结
1924年开始了“收回教 育权运动”不仅使教会 大学出现了重要的“中 国化”的转变,中国教 会也开始走向自主化。 到了1927年以后中国教 会本色化已经是比较普 遍的现象。
D 1900年危机之后新的变化:基督徒的人数迅速上升,开 始有了自己的领袖,更多的中国信徒开始关注教会和中国 社会的联系,投身于教会和基督教机构的不同工作中…… 中国教会的这些变化表明其在经历了挫折之后,更加成熟。
E 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于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积 极的影响。1912年3月颁布的约法中,明确规定“人民有 信教之自由”,这为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各个宗教的发展奠 定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自由环境。
—第三期中国基督教的开创者
利马窦,意大利人,出生于 沙勿略逝世那年—1552年 。 1582年,由罗明坚带到广 东肇庆,开始中国内地传教 事业。 1610年,利玛窦因劳累而 死。
利玛窦与徐光启
利玛窦在华传教最初得本土化尝 试
习华语,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 举行弥撒时,信徒可不脱帽 注重培养中国本地神职人员 将弥撒书、礼仪和祷告译成中文 神父使用汉语举行弥撒和施行圣礼 ……
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基督教 一发展
•
• •
•
1949年进入社会变革之中 1950年签名运动标志“三自革新运动”开始 三自革新筹委会 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1957年极左路线冲击 1966年文化大革命
二衰落
•
•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
一发展
信徒人数不断增加 社会作用不断增大
物理学运动分类
物理学运动分类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学科,其中运动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物体运动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物理学运动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四类。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直线路径运动的形式,其特点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不改变运动方向。
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速度保持恒定。
而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不等,速度会发生变化。
直线运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车辆在直线道路上行驶、物体自由下落等。
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曲线路径运动的形式,其特点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改变运动方向。
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圆周运动和非圆周运动两种。
圆周运动是物体沿着圆周轨迹运动,例如地球绕太阳运动、卫星绕地球运动等。
非圆周运动则是物体沿着非圆周轨迹运动,例如抛体运动、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轨道运动等。
往复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来回往复的运动形式,其特点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来回穿越同一位置。
往复运动可以分为简谐运动和非简谐运动两种。
简谐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的运动形式,例如弹簧振子的振动、钟摆的摆动等。
非简谐运动则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与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符合简谐运动的规律。
旋转运动是指物体围绕某一固定轴心旋转的运动形式,其特点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形状不变。
旋转运动可以分为匀速旋转和变速旋转两种。
在匀速旋转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旋转的角度相等,角速度保持恒定。
而在变速旋转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旋转的角度不等,角速度会发生变化。
旋转运动在生活中也很常见,例如地球自转、车轮转动等。
物理学运动分类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四类。
每类运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这些运动形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行为。
运动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对运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中小学校本教材
苗家祥(1908—1933),又名迪民,字养元,乳名明娃。
泾阳县百谷乡西苗村(今泾阳县白王乡西苗村)人。
幼年就读村中私塾,1924年入桥底镇县立第二高小读书。
他留心国事,思想进步,不久就参加了“泾阳青年奋斗社”。
西安非基督教大同盟成立后,“非基运动”波及各地,苗家祥积极响应,率领学校童子军手执军棍在桥底镇街上赶跑了住在醴泉(今礼泉)北屯教堂的美国传教士。
1926年2月,他在学校教师、共产党员武清俊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这年高小毕业后,家本富裕,但他却放弃升学机会,投身到了农民运动之中。
他跟地下党员庞继震等在桥底、口镇、王桥等地开展农运工作,1927年3月,经庞继震、武清俊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桥底镇农民协会和自卫团成立之时,他被选为农协副主席和自卫团长。
在“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下,基本上控制了泾阳县西北原上的乡村政权,农民运动获得蓬勃发展。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苗家祥隐蔽在乡村,坚持开展斗争。
1928年4月26日,泾阳县共产党组织发动“交农”起义,他是西北乡交农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
起义失败后,因身份已经暴露,随即逃往外地,先在陕南汉江上当了半年船户,后在白河县参加了吴新田军队。
吴军瓦解后回到关中,在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的警卫团担任副官。
后来,上级命他随部去永寿县剿灭巨匪王结子,他因事先已经接到党组织要他在军中伺机发动起义、返回泾阳开展游击活动的指示,便于军队开至监军镇时毅然举事。
因事不机密,起义未成,即与王福茂、侯振西三人携枪奔回泾阳北原,在西凤山下联络人员,发展组织。
1932年3月,泾阳游击队正式成立,苗家祥任负责人。
泾阳游击队成立后,因苗家祥在泾阳西北乡一带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因而很快控制了这一地区。
他们通过开展武装斗争,打击了危害地方的民团头子和恶霸地主,摧毁了国民党政府在乡村设立的基层政权,致使县政府不敢随意派人催粮收款,连附近的土匪也不敢再到当地为非作歹。
与此同时,他们派人去淳化县润镇与陕甘游击队司令刘志丹取得联系,并得到三原县武字区黄子文游击队的支持,短期内发展到七八十人,有战马十多匹。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基督教的传统对传统中国社会带来的冲击
直接的冲突: 主要是以乡绅为代表的宗法制度及传统观念的冲突
例如:中国传统观念中男女授受不亲,而牧师却为妇女洗礼; 儒家倡导三纲五常而基督教却遵奉共同的天父上帝,彼此互
称兄弟姐妹……
在传教方式上,中国的教会有明确的原则,要求传教 士穿中国服饰留中国发式,与民众发生纠纷时,尽量 不向中国政府申诉。
C基督教对中国出版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医疗现代 化,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带来积极影响 。
22
D 1900年危机之后新的变化:基督徒的人数迅速上升,开 始有了自己的领袖,更多的中国信徒开始关注教会和中国 社会的联系,投身于教会和基督教机构的不同工作中…… 中国教会的这些变化表明其在经历了挫折之后,更加成熟。
5
元朝时期
❖也里可温教:基督教再次传入中国
一景教在元朝的复兴; 二 罗马天主教首次到华来传教。
❖代表传教士:天主教教士约翰-蒙高维诺
一劝化了高唐王阔里吉思信教 二高唐王儿子约翰被委任为北平总教
❖传教陷入僵局
一后任教士少人到任,天主教传教无形中止 二景教由于异教的压迫及自身腐化等原因也陷入僵局
❖灭亡
业的先锋 明朝海禁严厉
8
清朝天主教的坎坷发展
天主教安然度过明清交际的动乱 天主教事业的功臣—汤若望 传教活动的空前发展 陷入困局:遭遇禁教,废除新历 天主教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康熙末年限禁对华传教
9
—第三期中国基督教的开创者
利马窦,意大利人,出生于 沙勿略逝世那年—1552年 。 1582年,由罗明坚带到广 东肇庆,开始中国内地传教 事业。 1610年,利玛窦因劳累而 死。
通和了解
13
——为天主教在华传教事业带来一个"黄金时代"
樊德音资料
樊德音樊德音( 1907——1965),又名少乙,生青。
韩城市芝川镇(嵬东乡)堡安村人。
1925年冬在西安省立第一师范上学,由毛体刚介绍加入共青团及陕西青年社。
1926年由李子洲、曹比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5年秋,五卅运动后,全国民众先后积极响应,进行反帝运动。
韩城一批热血青年纷纷走出乡村学校,自发求学于西安等地。
他们接受了马列主义和新文化教育,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主张,在西安省立第一师范上学的樊德音和张子超、薛子芳、徐岱云和高德辉等,先后加入了青年社(党的外围组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建立了支部。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中等学校最早建立的基层组织之一。
西安师范党支部建立之前的1926年春,共青团西安地委派吴佐成到西安师范学校与团员王克敏联系,建立了共青团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支部,王克敏任书记。
吴佐成又介绍进步学生毛子健加入了共青团。
随后,樊德音、毛子健任支部书记。
团支部成立后,积极组织青年阅读进步书籍,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从思想上、组织上为在学校发展共产党员和建立党支部进行了准备。
中共西安地委从西安师范的共青团员中发展了数名党员,于1927年5月建立了中共西安师范学校支部,由毛子健代理支部书记。
月余后,上级党组织决定樊德音任支部书记。
西安师范中早期的共产党员有毛子健、樊德音、周至仁、張韜、晁萃、張祜、嚴昶、張希古、程開運、蔡子偉、楊珊等。
1927年12月24日,陕西学联通知第一师范的樊愔(后改名樊德音,一师的党支部书记)、省立一中的方向涛和中山中学的石耀章(均中共党员)、女子师范的胡景儒等开会,定于第二天“圣诞节”时,掀起一个声势浩大的“非基运动”。
25日,天刚亮,各教堂正在庆祝圣诞节的时候,西安各校学生在北大街公共体育场(今北大街的人民剧院、电报大楼一带)集合,学联负责人在会上讲了话,会后整队游行示威,沿途贴标语、撒传单,高呼口号:“打倒麻醉青年的基督教”、“打倒阻碍科学发展的基督教”、“打倒基督将军冯玉祥”、“非基的民众联合起来”、“收回基督教的教育权”。
非基运动-本色化-礼仪之争
非基运动即非基督教运动,因1922年4月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在清华大学召开第11届大会而引发,在1925年“五卅”惨案后随着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而发展到高潮,直到北伐战争后期,随着国民党执政后内外政策的改变而趋于沉寂。
非基运动即非基督教运动,20年代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发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文化侵略的群众运动。
1922年3月9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先驱》发表上海各校“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宣言,指出:世界的资本主义“先后拥入中国,实行经济的侵略主义了,而现在的基督教及基督教会,就是这经济侵略的先锋队。
”宣言对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准备于当年4月4日集合全世界基督教徒在北京清华学校开会表示抗议,号召广大青年学生和工人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这种“学生同盟”。
全国各地爱国学生和教育界爱国人士积极响应。
继上海、北京之后,广州、南京、长沙、湖北、杭州等30余地也纷纷成立了这类组织。
4月4日至8日,“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在军阀政府的大批军警保护下在清华学校开会,北京学生前往抗议。
5月10日,“非宗教大同盟”在北京大学召开成立大会,大会选举李大钊、胡鄂公、彭邦栋、邓中夏、黄日葵等15人为干事。
其他许多地方也举行了反基督教集会。
说非基同盟,必须先说非基同盟所以产生的背景。
简单地说,它的背景有两点值得注意的:一即新思潮的运动,一即外交上的反应。
说到新思潮运动,开始于非基同盟产生前六年,这运动是由于北大的六君子发生:六君子就是陈独秀,钱玄同,沈尹墨,刘复,胡适,及周作人,这时正是蔡元培做北大校长。
这运动实是中国的丈艺复兴,对于一切旧思想,旧伦理,旧制度,旧学说,皆加以价值上的重估。
所以它不单是影响到中国整个的丈化,亦与基督教有莫大的关系。
陈独秀所著基督教与中国人,胡适所著不朽,蔡元培所著以美育代宗教,都足以表现新思潮运动对于宗教的态度。
同时,对于中国思想界发生重要影响的外国人,莫过于美国的杜威与英国的罗素两博士,他们应中国教育领袖之请,来华演讲。
非基运动名词解释
非基运动名词解释
什么是非基运动?一场由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反对基督教的运动。
发起者都是一些著名的知识分子,蔡元培、胡适等,参加者有各地的大学生,甚至包括一些基督教在校学生、有许多的基二代。
非基运动的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其国际因素让我们反思从保罗把福音带到雅典开始到上个世纪初的欧洲基督教发展历史的情况。
其国内因素会让我们反思基督教四次入华的曲折经历。
非基运动的发生在五四运动的晚期,或者说它是五四运动的逻辑高峰,这让会让我们思考所谓的五四启蒙运动其本身的巨大缺陷。
文化侵略 源流考
文 史 哲JO U RN A L O F L IT ER A T U RE,HI STO RY AN D P HILO SO PHY 2003年第5期(总第278期)N o.5,2003(Serial No.278)“文化侵略”源流考陶 飞 亚(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上海200436) 摘 要:20世纪初,西方在华宗教文化活动的持续扩张引起国人的忧虑。
在20世纪20年代的非基运动中,瞿秋白等人把西方这种活动概括为“文化侵略”,深刻揭露其服务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一面,成为反帝话语中的利器。
不过,是否使用这一提法来针对西方在华文化事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明显受国际形势及国共两党对外政策取向的影响。
在实际影响的层面上,“文化侵略”提法颠覆了新文化运动以来对西方文化的单纯肯定倾向,唤起国人对外来文化渗透的警惕和反抗,也迫使这些宗教文化事业实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但这个基于反帝斗争需要的提法,一度泛化为人们集体记忆中对近代西方在华文化事业的全面认识,则影响和限制了此后相当一个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
关键词:文化侵略;西方在华文化事业;非基督教运动;瞿秋白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1-4721(2003)05-0031-09 五四运动以后的民族主义话语中,“文化侵略”一词在当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几乎就是近代西方在华基督教事业的恶谥。
很长一个时期,无论在学术或者非学术意义上论及基督教及其事业时,很容易听到当年“文化侵略”的历史回声,甚至在新意义上的“古”为今用。
[1](P352)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开始有人对这一提法提出商榷,或认为文化侵略的提法是一种本位文化的国粹思想;[2](P59)或认为是50年代初在战争状态下多少带有情绪化的产物;[3](P1-3)或认为“文化侵略”不是一个规范的学术概念;[4](P4)有的则明确把“文化侵略”归入政治口号,认为政治口号不适于用作学术标准。
[5](P98)美国学者在研究近代中国基督教事业时,也常遭遇这一问题。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是机械工程和运动学的重要内容,指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情况。
它通过分析物体的几何形状、运动方式和相对关系等,研究物体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动力学特性,从而揭示物体的运动规律。
下面是机械运动的几个重要知识点总结。
1.基本概念:-质点:假设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时,可以将其视为质点,以便分析和计算其运动情况。
-路径:物体运动的轨迹。
-位移:质点在其中一时间内从参考点到达新位置的变化量。
-速度:质点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质点速度的变化率,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对于任意作用力,总有一个与之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存在。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沿直线方向。
-曲线运动:物体在弯曲的路径上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沿切线和法向方向。
4.二维运动和三维运动:-二维运动:物体的运动发生在平面上。
-三维运动:物体的运动发生在空间中。
5.旋转运动:-角度和角速度:物体围绕一个固定轴线的旋转角度和角速度。
-动量矩和力矩:描述了物体的旋转运动状态和作用力。
6.匀速圆周运动:-半径:物体旋转轨迹的半径。
-弧长: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沿圆周运动的路径长度。
-周期:物体完成一次旋转所需要的时间。
-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旋转次数。
-角速度:物体的角度变化率。
-向心加速度: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向圆心方向的加速度。
7.非均匀运动和变速运动:-非均匀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断变化。
-变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不固定。
8.加减速运动:-加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的情况。
-减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减小的情况。
9.运动合成和分解:-运动合成:将两个或多个运动合成为一个大的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丙:甘地是印度“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 度自由的灯塔”。
1、通过学习,你最同意其中的哪一种观点?请简 要说明理由。 神化甘地 全盘否定 充分肯定
地位:政治领袖、精神领袖被尊为“圣雄”、“国
父”
功绩:创立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印度民族解放
运动;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 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 矛盾,有利于教派团结。
青年: 甘地18岁在伦敦 大学学习法律, 受基督教《圣经》 中“不要与恶人 作对的教训”影 响
南非早期斗争:
1891年,甘地南非工作, 深受种族歧视,形成了一 整套非暴力理论,创建 “凤凰新村”,提出“坚 持真理”,领导非暴力抵 抗运动 1914年,他回到印度,很 快成为国大党的领袖 非暴力理论的主旨: “仁爱”精神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 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 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印度的独立:二战结束后,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 立。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印度分 为印、巴两个独立国家。 1946年6月6日,圣雄甘地同后来成为印度第 一任总理的尼赫鲁在一起。
二、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哲人言行,尔宜敬佩
善小未必,其酬十倍; 其圣之域,人我界泯; 以德报怨,其乐无边。
二、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运动爆发的背景:
①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②一战后反英情绪迅速增长; ③1915年,甘地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用服 从非暴力、禁欲、民族观念教育青年;
④由于英国颁布“罗拉特法案”损害印度人民 主权,甘地发动“文明不服从”运动,由于超 出非暴力界限被甘地终止;
契合 联合
国大党斗争思想
20年代斗争 从边缘 到中心 扩大 民众 基础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但它与以往的社会相比,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⑵在社会主义社会,处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和一系列政治法律制度与设施,以及占统治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整个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表现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适应是基本的、主要的,不适应是非基本的、次要的。
2、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⑴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来看,基本上是相适应的。
第一,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同社会化的生产力是根本一致的。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属于人民的国家、集体及劳动人民个体所有,这就克服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的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由于公有制的建立,人们在生产中建立起来的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使劳动者摆脱了以往那种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这就有可能使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
、第三,在分配方面,“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实行,从根本上铲除了旧社会“不劳而获、劳而不获”的剥削制度。
总之,就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而言,能够使生产力中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得到充分发挥和合理使用,为这两类因素的结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⑵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适合的前提下,也还有矛盾,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
第一,各种不同的所有制之间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
第二,在人与人关系方面也还存在种种矛盾,如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之间、领导和群众、企业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等等,也还存在着差别,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矛盾。
基于非合作空基运动平台连续波信号照射的无源雷达杂波建模
( .C lg f l t ncSi c n nier g U T C agh 10 3 C i ; 1 oeeo e r i c neadE g e n ,N D , h nsa 0 7 , hn l E co e n i 4 a
第 5期 21 00年 1 O月
中i 舛J研雹 I. I 雹; 薯 陛学瓤 f
J u n 1o AEI o r a f C T
Vo _ l5 No. 5 0c _ 2 O 【 0l
基 于 非 合 作 空 基 运 动 平 台 连 续 波 信 号 照 射 的 无 源 雷 达 杂 波 建 模
b r o tn o swa e r i u n tri e p,tk n n o a c u to h fe t n t e cu trs e tu o n c n iu u v f m l mi a o ss tu o l a i g i t c o n ft e efc so h l te p cr m
波抑 制与 空时 自适应 处理技 术 的基 础 。
关键词 : 非合 作照射 ; 续波 ; 杂 波 ; 时二 维似 然谱 连 地 空
中图分 类号 :N 5 T 99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35 9 ( 0 0 0 -8 -7 1 7 —6 2 2 1 )54 60
M o l ft o dei o he Gr und Cl te n Pa sv da s d o r o n ng u t r o s i e Ra r Ba e n Aib r Co tnu usW a e o m lu i a o ni o v f r Il m n t r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有哪些特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有哪些特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圣雄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那么你知道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有哪些特点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希望能帮到你。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在世界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准确、全面理解,有助于提高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解历史的能力。
我们可以从斗争性、策略性和软弱性三个方面来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斗争性、革命性。
从历史背景上看,由于受到英国长期的殖民压榨、剥削,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种种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和英国殖民统治者之间,印度民族和宗主国英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从西方殖民者踏上印度这块具有悠久文明底蕴的美丽土地起,印度人民就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
领导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国大党及其领袖甘地代表着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利益,虽然印度的民族资产阶级比较弱小,但它所处的地位必然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强烈的革命性和斗争性。
我们在认识这场运动时应该首先看到这一点,革命性和斗争性是第一位的,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策略性、现实性。
首先表现在斗争的手段是“非暴力”,面对强大的敌人,甘地提出的惟一斗争武器就是坚持真理与非暴力。
用甘地的话说,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认识神的手段,甘地认为这是强者的武器。
这种抽象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学说看起来令人费解,但它却包含着重要的政治内容,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因为在印度这样一个种族混杂、宗教信仰多样、种姓隔离和英国实行分而治之政策的殖民地国家,“真理是神”实际上是把印度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众神归一”,把宗教的神与现实中的理想揉和在一起,用人民大众熟悉、了解的语言和形式,唤起人们在真理的旗帜下不分种族、宗教、教派、种姓团结起来。
这无疑是印度资产阶级借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吸引群众参加反英斗争的有效武器。
提高身体基础代谢率的方法
提高身体基础代谢率的方法身体基础代谢率(BMR)是指人体在安静状态下进行基本生理功能维持所消耗的能量量。
身体基础代谢率的提高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燃烧热量,达到减肥和维持健康的目的。
下面介绍一些提高身体基础代谢率的方法:1.增加肌肉质量:肌肉比脂肪具有更高的代谢率,增加肌肉质量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
通过定期进行力量训练和重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质量,加速代谢。
2.增加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心率,增强心肺功能。
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提高基础代谢率,并促进脂肪燃烧。
3.分食多餐:将日常的食物摄入分为多个小而频繁的餐食,可以增加代谢率。
这是因为每次进食都会使人体产生热能,而多次进食则会导致更频繁的新陈代谢过程,加速基础代谢率。
4.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比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更加耗能。
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还可以帮助维持肌肉质量。
5.适当饮用咖啡或茶:咖啡因是一种能够提高能量消耗和脂肪氧化的物质。
适量地饮用咖啡或茶可以帮助提高基础代谢率。
6.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基础代谢率。
人体在睡眠时会进行修复和再生,充足的睡眠可以维持身体的健康功能,进而提高基础代谢率。
7.增加非运动性活动:增加日常生活中的非运动性活动,如步行上楼梯、清洁房屋等,可以帮助增加热量消耗,提高基础代谢率。
8.减少长时间的静坐:长时间的久坐会降低基础代谢率。
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避免长时间静坐。
9.提高环境温度:提高环境温度可以刺激体内热能消耗,达到提高基础代谢率的效果。
可以通过降低暖气温度、适度开窗通风等方式提高室内温度。
10.增加辛辣食物摄入:辛辣食物如辣椒、姜等可以增加体内热能产生,促进基础代谢率的提高。
11.控制压力水平:过高的压力会导致身体产生应激反应,降低基础代谢率。
学会有效地管理和减少压力,可以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率。
总之,提高身体基础代谢率可以通过增加肌肉质量、增加有氧运动、分食多餐、增加蛋白质摄入、适当饮用咖啡或茶、充足的睡眠、增加非运动性活动、减少长时间的静坐、提高环境温度、增加辛辣食物摄入和控制压力水平等多种方法来实现。
团史
团史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原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上海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此前后,全国各地在准备建党的同时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5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
1925年1月,在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5年11月,为团结一切抗日青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党决定将共青团组织改造成为民族解放性质的抗日救国的青年团体。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党中央在1946年10月提议建立民主青年团。
1949年元旦,党中央又作出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
1949年4月,召开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大会还决定把解放前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青年团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历次代表大会衔接起来。
“文化大革命”10年,团的工作被迫处于停顿状态。
1978年10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2年12月,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8年5月,共青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3年5月,共青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8年6月,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003年7月,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008年6月,共青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现任团中央委员会。
共青团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团的全国领导机关是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团的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前或延期举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非基运动对基督教的攻 击 • (一)、对一切宗教(包括 儒教、佛教)的批评: • 1、宗教是迷信,是反科学、 反理性、反知识的。
• 2、宗教使人逃避现世,只顾 来生,因而成为人民的鸦片; 减低人民积极面对现实、改 变现实的能力。这样往往亦 成了统治者麻醉人民的工具。
• 3、宗教在现代社会已无存在 的功能,它是过时的产物。 • 4、宗教通常具有高度的排他 性,禁锢人民的思想,使他 们拒绝接受新知,因而不能 进步。
• 二、基督教对非基运动需要 回应的路向: • <基督教运动的特征>一文指 出,中国人对基督教的挑战, 使基督徒产生两个自省式的 问题:第一是“基督教是什 么?” ;第二是“基督教在中 国人的生活上占有何种角色
• (一)、基督教是什么?
• 在当时的中国,基督教被指 为迷信、反科学、反理性。 因此基督徒要回答的是:基 督教是什么?基督教的中心 信息是什么?基督教的本质 是什么?
• 3、宗教在现代社会已无存在 的功能,它是过时的产物。 • 4、宗教通常具有高度的排他 性,禁锢人民的思想,使他 们拒绝接受新知,因而不能 进步。
• (二)、单针对基督教的批 评——基督教是帝国主义侵 略中国的工具,原因如下: • 1、中国正面临帝国主义的压 迫,除日本外,压迫中国的 国家都是将基督教传给中国 的国家。
• (二)、基督教在中国人的 生活上占有何种角色与功能? • 1、教会与国家的关系:第二 十世纪在国家重建方面基督 教有没有存在的地位,所占 的角色是什么呢?
• 2、教会与社会的关系:基督 教是不是人民精神的鸦片, 只使他们只顾来生、不顾现 世呢?基督教的现世意义何 在?对中国人的生活有何贡 献?
• 3、本色化的问题:
• 基督教是帝国主义国家带来 的宗教,在当时中国人亟亟 要求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那基督徒应站在哪一边?
• 三、基督教回应非基运动的 模式: • 1、教会合一运动 • 2、教会自立运动 • 3、本色化运动 • 4、华人布道工作兴起 • 5、教会的关连化
• 以上各项教会事工并不必然 是针对非基运动的挑战的, 而是由教会内部的发展需要 去促成的,非基运动只是扮 演了将教会待解决问题迫切 性加以提高而已。
非基运动
• 主后1922年,继义和团事件 后,中国爆发了另一次蔓延 全国、且规模更大的反教事 件,是为非基督教运动(简 称“非基运动”)。
• 一、非基运动对基督教的攻 击 • (一)、对一切宗教(包括 儒教、佛教)的批评: • 1、宗教是迷信,是反科学、 反理性、反知识的。
• 一、非基运动对基督教的攻 击 • (一)、对一切宗教(包括 儒教、佛教)的批评: • 1、宗教是迷信,是反科学、 反理性、反知识的。
• 2、历史上,基督教是伴随着 西方列强的入侵进入中国的。 在二十年代,传教事业仍是 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
• 3、西方基督教宣教差会在中 国拥有大量学校、医院及种 种慈善事业,吸引了广大群 众,这些人即使不成为帝国 主义的走狗,也会因此而有 亲英、亲美的思想,最低限 度减少了国家精神。
• 4、宗教都具排他性,但基督 教的排他性尤为厉害,除天 主教与更正教势如水火外, 不同宗派间也互相共讦;如 此妨碍了中国人的团结,对 他们要一起探索国家的出路 不但无益,反而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