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专项训练(经典习题)[1].docx

合集下载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练习题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练习题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练习题一、等腰三角形练习题(一)基础巩固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 80°,则它的另外两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解:当 80°的角为顶角时,底角的度数为:(180° 80°)÷ 2 = 50°,所以另外两个内角分别是 50°,50°。

当 80°的角为底角时,顶角的度数为:180° 80°× 2 = 20°,所以另外两个内角分别是 80°,20°。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6 和 8,则其周长是多少?解:当腰长为 6 时,三边长分别为 6,6,8,因为 6 + 6>8,所以能组成三角形,此时周长为 6 + 6 + 8 = 20。

当腰长为 8 时,三边长分别为 8,8,6,因为 8 + 6>8,所以能组成三角形,此时周长为 8 + 8 + 6 = 22。

综上,其周长为 20 或 22。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20,其中一边长为 8,求另外两边的长。

解:当 8 为腰长时,底边长为 20 8× 2 = 4,因为 8 + 4>8,所以能组成三角形,此时另外两边长分别为 8,4。

当 8 为底边时,腰长为(20 8)÷ 2 = 6,因为 6 + 6>8,所以能组成三角形,此时另外两边长分别为 6,6。

(二)能力提升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 30°,则顶角的度数为多少?解:当等腰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为 60°。

当等腰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 30°,则顶角的外角为 60°,所以顶角为 120°。

综上,顶角的度数为 60°或 120°。

2、如图,在△ABC 中,AB = AC,D 是 BC 边上的中点,∠B =30°,求∠1 和∠ADC 的度数。

等腰三角形问题综合专项练习(解析版)

等腰三角形问题综合专项练习(解析版)

等腰三角形问题综合专项练习(解析版)一、单选题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 )A .腰上的高B .腰上的中线C .底角的平分线D .顶角的平分线【标准答案】A【思路点拨】画出图形,利用等积法证明可得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精准解析】解:如图:中,,为上任意一点,,,垂足ABC ∆AB AC =D BC DE AB ⊥DF AC ⊥为、,于,连接AD ,E F CG AB ⊥G ,ED AB ⊥ ;12ABD S AB ED ∆∴=A ,DF AC ⊥ ;12ACD S AC DF ∆∴=⋅,CG AB ⊥ ;12ABC S AB CG ∆∴=⋅∵111222AB CG AB ED AC DF=+A A A 又,AB AC = .CG DE DF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故选:.A【名师指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等积法证明垂线段之间的关系.2.(2021·广东白云·八年级期末)如图,∠ABE =∠ACD ,∠EBC =∠DC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①AB =AC ;②AD =AE ;③BD =CE ;④CD =BE.A .1个B .2个C .3个D .4个【标准答案】D【思路点拨】由∠ABE =∠ACD ,∠E BC =∠DC B ,可得出∠ABC =∠ACB ,再利用等角对等边可得出AB =AC ,可判断①;由∠A =∠A ,AB =AC 及∠ABE =∠ACD ,可证出△ABE ≌△ACD (ASA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AD =AE ,CD =BE ,可判断②④;由AB =AC ,AD =AE ,可得出BD =CE 可判断③即可.【精准解析】解:∵∠ABE =∠ACD ,∠EBC =∠DCB ,∴∠ABE +∠EBC =∠ACD +∠DCB ,∴∠ABC =∠ACB ,∴AB =AC ,结论①正确;在△ABE 和△ACD 中,,A A AB ACABE ACD ∠=∠⎧⎪=⎨⎪∠=∠⎩∴△ABE ≌△ACD (ASA ),∴AD =AE ,CD =BE ,结论②④正确;∵AB =AC ,AD =AE ,∴AB ﹣AD =AC ﹣AE ,∴BD =CE ,结论③正确.∴正确的结论有4个.故选择:D .【名师指路】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2021·广东高州·八年级期中)如图,已知在△ABC 中,AB =AC ,BE 和 CD 分别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则下列结论中,①∠ABE =∠ACD ;②BE =CD ;③OC =OB ;④CD ⊥AB ,BE ⊥AC ,正确的是( )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②③④【标准答案】C【思路点拨】由AB =AC 得∠AB C =∠ACB ,由两个平分条件,则可得∠ABE =∠ACD ,即①成立;且∠OBC =∠OCB ,从而可得OC =OB ,即③正确;易证△ABE ≌△ACD ,BE =CD ,故可得②正确;由AB =AC 得∠ABC =∠ACB ,由两个平分条件,则可得∠OBC =∠OCB ,从而可得OC =OB ,即③正确;若④成立,则可得△ABC 是等边三角形,显然与已知矛盾.【精准解析】∵AB =AC∴∠ABC =∠ACBBE 和 CD 分别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ABE =∠OBC =,∠ACD =∠OCB = 12ABC 12ACB ∴∠ABE =∠ACD =∠OBC =∠OCB即①成立∵∠OBC =∠OCB∴OC =OB即③正确在△ABE 和△ACD 中A A AB ACABE ACD ∠=∠⎧⎪=⎨⎪∠=∠⎩∴△ABE ≌△ACD (ASA )∴BE =CD即②正确若④成立,则∠ABC +∠OCB =90゜∵∠ABE =∠OBC =∠OCB∴∠ABE =∠OBC =∠OCB =30゜∴∠ABC =2∠ABE =60゜∵AB =AC∴△ABC 是等边三角形显然与已知△ABC 是等腰三角形矛盾故④错误所以正确的结论为①②③故选:C .【名师指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熟练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是本题的关键.4.(2021·广东·佛山市华英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在AB 、BC 边上,且AD =BE ,AE 与CD 交于点F ,AG ⊥CD 于点G .下列结论:①AE =CD ;②∠AFC =120°;③△ADF 是等腰三角形;④,其中正确的结论是12FGAG =(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④【标准答案】A【思路点拨】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 =AC ,∠BAC =∠B =60°,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E 和△CAD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E =CD ,判定①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CD =∠BAE ,求出∠CAF +∠ACD =60°,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FC =120°,判定②正确;求出∠ADF >60°,∠FAD <60°,∠AFD =60°,判定△ADF 不是等腰三角形;求出∠AFG =60°,再求出∠FAG =3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FG =AF ,然后判断④.12【精准解析】解:在等边△ABC 中,AB =AC ,∠BAC =∠B =60°,在△ABE 和△CAD 中,,60AB AC BAC B AD BE =⎧⎪∠=∠=︒⎨⎪=⎩∴△ABE ≌△CAD (SAS ),∴AE =CD ,故①正确;∵∠ACD =∠BAE ,∴∠CAF +∠ACD =∠CAF +∠BCE =∠BAC =60°,在△ACF 中,∠AFC =180°﹣(∠CAF +∠ACD )=180°﹣60°=120°,故②正确;∵∠FAD <∠BAC ,∠BAC =∠B =60°,∴∠ADF >60°,∠FAD <60°,∠AFD =60°,∴△ADF 不是等腰三角形,故③错误;∵∠AFG =180°﹣∠AFC =180°﹣120°=60°,AG ⊥CD ,∴∠FAG =90°﹣60°=30°,∴FG =AF ,∴,故④错误,12FG AF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故选:A .【名师指路】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5.(2021·广东·西关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已知△ABC和△DCE是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直线上,AE,AC与CD,BD分别交于点F、G.连接GF,下列结论:①AE=BD;②AG=DF;③GF∥BE,④CF=GF,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标准答案】C【思路点拨】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利用SAS证明△BCD≌△ACE,可证结论①;证明△DGC≌△EFC,得△GFC是等边三角形,则CF=FG,可得结论④;∠GFC=60°,根据∠GFC =∠DCE=60°,所以GF∥BE,可得结论③;由CG=CF,AC≠DC,可知:AC−CG≠DC−CF,即AG≠DF,可得结论②.【精准解析】解:∵△ABC和△DCE是等边三角形,∴∠ACB=∠DCE=60°,AC=BC,DC=EC,∴∠ACB+∠ACD=∠DCE+∠ACD,即∠BCD=∠ACE,∴△BCD≌△ACE,∴AE=BD,故①正确;∵∠ACB=∠DCE=60°,∴∠ACD=60°,∴∠ACD=∠DCE=60°,由①得△BCD≌△ACE,∴∠GDC=∠AEC,∵DC=EC,∴△DGC≌△EFC,∴CF=CG,∴△GFC是等边三角形,∴CF =FG ,∠GFC =60°,∴∠GFC =∠DCE =60°,∴GF ∥BE ,故③④正确;∵CG =CF ,而AC 与CD 不相等,所以AG 与DF 不相等,故②不正确;正确的有:①③④,一共3个,故选:C .【名师指路】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属于常考点型,难度适中;准确地在图形中找到全等三角形并进行证明是本题的关键.6.(2021·广东·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海中学八年级开学考试)如图,,点45AOB ∠=︒、分别在射线、上,,的面积为,是直线上的动M N OA OB 6MN =OMN A 12P MN 点,点关于对称的点为,点关于对称点为,当点在直线上运动P OA 1P P OB 2P P NM 时,的面积最小值为( )12OPP AA .B .C .D .681218【标准答案】B【思路点拨】连接OP ,过点O 作OH ⊥MN 交NM 的延长线于点H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OH ,再证明△OP 1P 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P 最小时,△OP 1P 2的面积最小.【精准解析】连接OP ,过点O 作OH ⊥MN 交NM 的延长线于点H ,如图∵,MN =61122OMN S MN OH =⨯=△∴OH =4∵点关于对称的点为,点关于对称点为P OA 1P P OB 2P ∴∠AOP 1=∠AOP ,∠BOP 2=∠BOP ,OP =OP 1=OP 2∵∠AOB =45°∴∠P 1OP 2=2(∠AOP +∠BOP )=2∠AOB =90°∴△OP 1P 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当OP 1最小,△OP 1P 2的面积最小根据垂线段最短知,OP 的最小值为线段OH 的长,即为4∴△OP 1P 2的面积最小值为14482⨯⨯=故选:B .【名师指路】本题考查了轴对称,三角形的面积,垂线段最短等知识,关键是证明△OP 1P 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把求面积的最小值转化为线段的最小值,也体现了数学上的转化思想.7.(2021·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点是60AOB ∠=︒P 内一定点,并且,点、分别是射线,上异于点的动点,AOB ∠2OP =M N OA OB O 当的周长取最小值时,点到线段的距离为( )PMN A O MNA .1B .2C .4D .1.5【标准答案】A【思路点拨】分别作点P 关于OB 和OA 的对称点P '和P '',连接OP '、OP ''、P 'P '',则P 'P ''与OB 的交点为点N ',P 'P ''与OA 的交点为点M ',连接PN '、PM ',则此时P 'P ''的值即为△PMN的周长的最小值,过点O 作OC ⊥P 'P ''于点C ,求得∠OP 'P ''的值,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精准解析】解:分别作点P 关于O B 和OA 的对称点P '和P '',连接OP '、OP ''、P 'P '',则P 'P ''与OB 的交点为点N ',P 'P ''与OA 的交点为点M ',连接PN '、PM ',则此时P 'P ''的值即为△PMN 的周长的最小值,过点O 作OC ⊥P 'P ''于点C ,如图所示:由对称性可知OP =OP '=OP '',∵∠AOB =60°,∴∠P 'OP ''=2×60°=120°,∴∠OP 'P ''=∠OP ''P '=30°,∵OP =2,OC ⊥P 'P '',∴OC =OP '=1.12故选:A .【名师指路】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2021·广东·深圳市高级中学八年级开学考试)如图,在ABC 中,BD 、CE 分别A 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AM ⊥CE 于P ,交BC 于M ,AN ⊥BD 于Q ,交BC 于N ,∠BAC =110°,AB =6,AC =5,MN =2,结论①AP =MP ;②BC =9;③∠MAN =30°; ④AM =AN .其中正确的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标准答案】C【思路点拨】先证明ACP ≌MCP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P =MP ,判断①;再证明ABQ A A A ≌NBQ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M =AC =5,BN =AB =6,结合图形计算,判A 断②;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判断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断④即可.【精准解析】解:∵CE 是∠ACB 的平分线,∴∠ACP =∠NCP ,∵AM ⊥CE ,∴,90CPA CPM ∠=∠=︒在ACP 和MCP 中,A A ,ACP MCP CP CP CPA CPM ∠=∠⎧⎪=⎨⎪∠=∠⎩∴ACP ≌MCP (ASA ),A A ∴AP =MP ,∠CMA =∠CAM ,①结论正确;∵ACP ≌MCP ,A A ∴CM =AC =5,∵BD 是∠ABC 的平分线,∴∠ABQ =∠NBQ ,∵AN ⊥BD ,∴,90BQA BQN ∠=∠=︒在ABQ 和NBQ 中,A A ,ABQ NBQ BQ BQBQA BQN ∠=∠⎧⎪=⎨⎪∠=∠⎩∴ABQ ≌NBQ (ASA ),A A ∴BN =AB =6,∠BNA =∠BAN ,∴BC =BN +CM ﹣MN =5+6﹣2=9,②结论正确;∵∠BAC =110°,∴∠MAC +∠BAN ﹣∠MAN =110°,∵∠CMA =∠CAM ,∠BNA =∠BAN ,∴∠CMA+∠BNA﹣∠MAN=110°,A又∵在AMN中,∠CMA+∠BNA=180°﹣∠MAN,∴180°﹣∠MAN﹣∠MAN=110°,∴∠MAN=35°,③结论错误;④∵AB=6,AC=5,∴AB≠AC,∴∠ABC≠∠ACB,∵∠ABC+2∠ANM=180°,∠ACC+2∠AMN=180°,∴180°-2∠ANM≠180°-2∠AMN,∴∠AMN≠∠ANM,∴AM≠AN,④结论错误,∴正确的结论有①②,故选:C.【名师指路】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9.(2021·广东·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开学考试)如图,D是AB边上的中点,A将ABC沿过D点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上F处,若∠B=50°,则∠BDF的大小为()A.50°B.80°C.90°D.100°【标准答案】B【思路点拨】由折叠的性质,即可求得AD=DF,又由D是AB边上的中点,即可得DB=DF,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即可求得∠DFB=∠B=50°,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BDF的度数.【精准解析】解:∵折叠,∴AD =DF ,∵D 是AB 边上的中点,∴AD =BD ,∴BD =DF ,∵∠B =50°,∴∠DFB =∠B =50°,∴∠BDF =180°﹣∠B ﹣∠DFB =80°.故选:B .【名师指路】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0.(2021·广东·东莞市沙田瑞风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在中,ABC ∆AB BC =,AB ⊥BC ,BE ⊥AC ,∠1=∠2,AD =AB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1=∠EFD ;②BE =EC ;③BF =DF =CD ;④FD BC//A .B .C .D .1234【标准答案】C【思路点拨】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合一”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ABC 的性质对以下选项进行一一验证即可.ADF ABF ∆≅∆【精准解析】解:在中,,,,ABC ∆AB BC =AB BC ⊥BE AC ⊥;AE CE BE ∴==故②正确;在和中,ADF ∆ABF ∆,()12AD AB AF AF ⎧=⎪∠=∠⎨⎪=⎩公共边,()ADF ABF SAS ∴∆≅∆,ADF ABF ∴∠=∠,,AB BC AB BC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A ,BE AC ⊥ ,90CEB AEB ∴∠=∠=︒,45ABF CBE ∴∠=∠=︒45ADF ABF ∴∠=∠=︒,45C ∠=︒ ,45ADF ABE ∴∠=∠=︒,45ADF 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F BC ∴故④正确;,ADF ABF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DF BF ∴=又,,//DF BC BE EC =,EF DF ∴=,CD BF DF ∴==故③正确;,,.45EAB ∠=︒ 12∠=∠1122.52EAB ∴∠=∠=︒又,//DF BC ,45EFD EBC ∴∠=∠=︒;1EFD ∴∠≠∠故①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说法有②③④三种;故选:C .【名师指路】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了等腰三角形的“三合一”的性质.二、填空题11.(2021·广东·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八年级开学考试)已知等腰中,一腰上ABC A AC 的中线将的周长分成和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和底边长分BD ABC A 9cm 15cm 别为_______.【标准答案】10cm ,4cm【思路点拨】将腰长与腰长的一半分为9cm 和15cm 两种情况,分别求出腰长,再求出底边,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不能大于第三边进行判断即可.【精准解析】解:设腰长为x cm ,腰长与腰长的一半是9cm 时,x +x =9,12解得x =6,所以,底边=15﹣×6=12,12∵6+6=12,∴6cm 、6cm 、12cm 不能组成三角形;②腰长与腰长的一半是15cm 时,x +x =15,12解得x =10,所以,底边=9﹣×10=4,12所以,三角形的三边为10cm 、10cm 、4cm ,能组成三角形,故答案为: 10cm , 4cm .【名师指路】本题主要考查了中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两边之和不能大于第三边,正确理解等腰三角形以及中线的定义并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不能大于第三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2021·广东·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在△ABC 中,AB =AC ,∠B =36°,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点D 不与点B 、C 重合),连接AD ,作∠ADE =36°,DE 交线段AC 于点E ,点D 在运动过程中,若△ADE 是等腰三角形,则∠BDA 的度数为_________.【标准答案】72°或108°【思路点拨】利用外角的性质判断出,分类讨论当时和AED ADE ≠∠∠AED DAE =∠时,两种情况,利外角的性质和角的等量代换运算即可.36ADE DAE ==︒∠∠【精准解析】解:∵AB AC=∴36B C ∠=∠=︒∵36AED EDC C EDC =+=+︒∠∠∠∠∴AED ADE≠∠∠∴当时,则AED DAE =∠180180367222ADE AED DAE ︒-︒-︒====︒∠∠∴7236108ADB DAE C =+=︒+︒=︒∠∠∠当时,则36ADE DAE ==︒∠∠363672ADB DAE C =+=︒+︒=︒∠∠∠故答案为:或72︒108︒【名师指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外角的性质,灵活运用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3.(2021·广东·珠海市文园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ABC 的面积为12,AB =AC ,BC =4,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B ,AC 边于点E ,F ,若点D 为BC 边的中点,点P 为线段EF 上一动点,则△PCD 周长的最小值为 ___.【标准答案】8【思路点拨】连接,由于是等腰三角形,点是边的中点,故,再根据三角AD ABC ∆D BC AD BC ⊥形的面积公式求出的长,再根据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关于直线AD EF AC C的对称点为点,故的长为的最小值,由此即可得出结论.EF A AD CP PD +【精准解析】解:连接,AD是等腰三角形,点是边的中点,ABC ∆ D BC ,AD BC ∴⊥,1141222ABC S BC AD AD ∆∴==⨯⨯=A 解得:,6AD =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EF AC 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点,∴C EF A 的长为的最小值,AD ∴CP PD +的周长最短.CDP ∴∆11()6462822CP PD CD AD BC =++=+=+⨯=+=故答案为:8.【名师指路】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14.(2021·广东·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ABC 中,AB =AC =12厘米,BC =8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为 ___米/秒,△BPD 能够与△CQP 全等.【标准答案】3或4.5.【思路点拨】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 =∠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两种情况:①BD =CP ,BP =CQ ,②BD =CQ ,BP =PC ,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列出方程,再求出答案即可.【精准解析】解:设运动时间为t 秒,∵AB =12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BD =AB =6(cm ),12∵AB =AC ,∴∠B =∠C ,∴要使,△BPD 能够与△CQP 全等,有两种情况:①BD =CP ,BP =CQ ,8﹣3t =6,解得:t =,23∴CQ =BP =3×=2,23∴点Q 的运动速度为2÷=3(厘米/秒);23②BD =CQ ,BP =PC ,∵BC =8厘米,∴BP =CP =BC =4(厘米),12即3t =4,解得:t =,43∴CQ =BD =6厘米,∴点Q 的运动速度为6÷=4.5(厘米/秒),43故答案为:3或4.5.【名师指路】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求出符合的所有情况是解此题的关键,用了分类讨论思想.15.(2020·广东·广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学校八年级期末)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延长AC 到E ,C 为线段AE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 和正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接PQ,OC .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 ;②AP=BO ;③PQ//AE ;④∠AOB=60°;⑤OC 平分∠AOE ;结论正确的有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标准答案】①③④⑤【思路点拨】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三个角都是60°,可以证明△ACD △BCE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D=BE ,所以①正确;由△ACD △BCE 得∠CAD=∠CBE ,加上∠BCA=∠DCE=60°,AC=BC ,得到△ACP ≅△BCQ (ASA ),所以AP=BO ,故②错误;≅根据△ACP △BCQ ,再根据PC=QC ,推出△PCQ 是等边三角形,又由∠ACB=∠≅CPQ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③正确;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BC //DE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CBE=∠DEO ,于是∠AOB=∠DAC+∠BEC=∠BEC+∠DEO=∠DEC=60°.故④正确;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CN=CM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即可判断⑤.【精准解析】①∵正三角形ABC 和正三角形CDE ,∴BC=AC ,DE=DC=CE ,∠DEC=∠BCA=∠DCE=60°,∴∠ACD=∠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DC CE ∴△ACD △BCE (SAS ),≅∴AD=BE ;故①正确.②∵△ACD △BCE (已证),≅∴∠CAD=∠CBE ,∵∠BCA=∠DCE=60°(已证),∴=60°,180602∠=︒-⨯︒BCQ ∴∠ACB=∠BCQ=60°,在△ACP 和△BCQ 中,,=∠=∠∠⎧⎪⎨⎩=∠⎪AC BC CAD CBE ACB BCQ ∴△ACP △BCQ (ASA ),≅∴AP=BO ,故②错误.③∵△ACP △BCQ (已证),≅∴PC=QC ,∴△PCQ 是等边三角形.∴∠CPQ=60°,∴∠ACB=∠CPQ ,∴PQ//AE ,故③正确.④∵∠ACB=∠DCE=60°,∴∠BCD=60°,在正三角形CDE 中,∠DEC =60°=∠BCD ,∴ BC//DE ,∴∠CBE=∠DEO ,∴∠AOB=∠DAC+∠BEC=∠BEC+∠DEO=∠DEC=60°.故④正确.⑤过C 作于M ,于N ,CM BE ⊥CN AD⊥∵△ACD △BCE ,≅∴,BE=AD ,∆∆=BCE ACD S S ∴1122⨯⨯=⨯⨯,BE CM AD CN ∴CM=CN ,∴OC 平分∠AOE ,故⑤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⑤.【名师指路】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证明,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16.(2020·广东福田·八年级期中)如图,已知等腰△ABC ,AB=AC ,∠BAC=120°,AD ⊥BC 于点D ,点P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点O 是线段AD 上一点,OP=OC ,下面结论:①∠APO=∠ACO ;②∠APO+∠PCB=90°;③PC=PO ;④AO+AP=AC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标准答案】①②③④【思路点拨】连接,证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结论①;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OB OP OB =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的和差求出∠APO 与∠DCO 的和等于30°,再证明是等边三角形,可判断结论②,③;, 在线段AC POC ∆上截取AE=AP ,连接PE ,证明△APO ≌△EPC 可判断结论④.【精准解析】解:如图,连接,OB∵AD ⊥BC ,,AB AC =是的中垂线,,AD ∴BC A ABC CB =∠∠,OB OC ∴=,OBC OCB ∴∠=∠,ABO ACO ∴∠=∠,OP OC = ,OP OB ∴=,OBP OPB ∴∠=∠ 即结论①正确;,APO ACO ∠=∠ 连接BO ,如图1所示:,120,AB AC BAC =∠=︒30,ABC ACB ∴∠=∠=︒由,APO ACO ∠=∠30,APO DCO ACO DCO ACB ∴∠+∠=∠+∠=∠=︒1803030120,OPC OCP ∴∠+∠=︒-︒-︒=︒60,POC ∠=︒,OP OC = 是等边三角形,POC ∴∆60,PCO ∴∠=︒ 60603090,PCB APO PCO DCO APO DBO ABO ∴∠+∠=∠+∠+∠=︒+∠+∠=︒+︒=︒即结论②正确;是等边三角形,POC ∆,PC PO ∴=即结论③正确;在线段AC 上截取AE=AP ,连接PE ,如图所示:∵∠BAC+∠CAP=180°,∠BAC=120°,∴∠CAP=60°,∴△APE 是等边三角形,∴AP=EP ,又∵△OPC 是等边三角形,∴OP=CP ,又∵∠APE=∠APO+∠OPE=60°,∠CPO=∠CPE+∠OPE=60°,∴∠APO=∠EPC ,在△APO 和△EPC 中,, AP EP APO EPC OP CP ⎧⎪∠∠⎨⎪⎩===∴△APO ≌△EPC (SAS ),∴AO=EC ,又∵AC=AE+EC ,AE=AP ,∴AC=AO+AP , 即结论④正确;综合所述,①,②,③,④都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名师指路】本题综合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的和差,线段的和差,等量代换等相关知识点,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难点是作辅助线构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17.(2020·广东·广州市育才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在等腰中,ABC ∆是的高,分别是上一动点,则 5AB AC AD ==,ABC ∆4,3,AD BD E F ==、AB A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BF EF+【标准答案】245【思路点拨】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找到点B 的对称点C ,连接CE ,当CE ⊥AB 时,线段的和最小,再运用等面积法求CE 的长度即可.【精准解析】如图所示:点B 关于AD 的对称点是点C ,∴BF =CF ,∴BF +EF =CF +EF =CE ,当CE ⊥AB 时,线段的长度有最小值,利用△ABC 面积的两种表示方法,得:,11BC AD=AB CE 22⋅⋅∵BC =2BD =6,AD =4,AB =5,∴,1164=5CE 22⨯⨯⨯⋅解得:.24CE=5【名师指路】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在解决线段和最小的问题,熟悉对称点的运用和画法,知道何时线段和最小,会运用等面积法求线段长度是解题的关键.18.(2021·广东·佛山市华英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已知∠AOB =a ,在射线OA 、OB 上分别取点OA 1=OB 1,连接A 1B 1,在B 1A 1、B 1B 上分别取点A 2、B 2,使B 1B =B 1A 2,连接A 2B 2,…,按此规律,记∠A 2B 1B 2=θ1,∠A 3B 2B 3=θ2,…,∠A n +1B n B n +1=θn ,则θ2021﹣θ2020的值为__.【标准答案】.20211802α︒-【思路点拨】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用α表示出∠A 1B 1O ,再根据平角等于180°列式用α表示出θ1,再用θ1表示出θ2,并求出θ2﹣θ1,依此类推求出θ3﹣θ2,…,θ2021﹣θ2020,即可得解.【精准解析】解:∵OA 1=OB 1,∠AOB =α,∴∠A 1B 1O =(180°﹣α).12∴(180°﹣α)+θ1=180°.12∴θ1=.o 1802α+∵B 1B 2=B 1A 2,∠A 2B 1B 2=θ1,∴,o 12211802A B B θ-=∠∵o2212=180A B B θ+∠∴,o o 12180=1802θθ-+整理得:,o 2540=4αθ+∴.o o o 21540180180==424αααθθ++---同理可求:,o o 231801260==28θαθ++∴o o o 321260540180==848αααθθ++---•••以此类推, o 202120202021180=2αθθ--故答案为:.o 20211802α-【名师指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准确找到规律求解.19.(2021·广东·广州市培正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原点,等边△OAB 的顶点A 的坐标是(2,0),点P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 →A →B →O →A …的路线作循环运动,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标准答案】12⎛ ⎝【思路点拨】计算前面7秒结束时的各点坐标,得出规律,再按规律进行解答便可.【精准解析】解:由题意得,第1秒结束时P 点运动到了线段OA 的中点C 的位置,所以P 1的坐标为P 1(1,0);第2秒结束时P 点运动到了点A 的位置,所以P 2的坐标为P 2(2,0);第3秒结束时P 点运动到了线段AB 的中点D 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过D 点作x 轴的垂线交于x 2处,∵△OAB 是等边三角形,且OA =2,∴在Rt △AD x 2中,∠DA x 2=60°,AD =1,∴,212Ax =2Dx =故D 点的坐标为,即P 3;32⎛ ⎝32⎛ ⎝第4秒结束时P 点运动到了点B 的位置,同理过B 点向x 轴作垂线恰好交于点C ,在Rt △OBC 中,∠BOC =60°,,,2OB =1OC =,BC故B 点的坐标为(1P 4(1第5秒结束时P 点运动到了线段OB 的中点E 的位置,根据点D 即可得出E 点的坐标为,即 P 5;12⎛ ⎝12⎛ ⎝第6秒结束时运动到了点O 的位置,所以P 6的坐标为P 6(0,0);第7秒结束时P 点的坐标为P 7(1,0),与P 1相同;……由上可知,P 点的坐标按每6秒进行循环,∵2021÷8=336……5,∴第2021秒结束后,点P 的坐标与P 5相同为,12⎛ ⎝故答案为:.12⎛ ⎝【名师指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特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数字规律,关键是求出前面几个点坐标,得出规律.20.(2020·广东·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期中)在△ABC 中,∠C =90°,D 是边BC 上一点,连接AD ,若∠BAD +3∠CAD =90°,DC =a ,BD =b ,则AB =________. (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标准答案】2a+b.【思路点拨】延长BC 至点E ,使CE=CD=a ,连接AE ,利用∠BAD +3∠CAD =90°,∠CAB+∠B =90°,证得∠B=2∠CAD ,再利用CE=CD,AC ⊥CD,证得△AED 是等腰三角形,推出∠E=∠EAB,由此得到AB=EB=2a+b.【精准解析】如图,延长BC 至点E ,使CE=CD ,连接AE ,∵∠ACB=90°,∴∠CAB+∠B=90°,AC⊥CD,∵∠BAD+3∠CAD=90°,∠BAD+∠CAD=∠BAC,∴∠B=2∠CAD,∵CE=CD,AC⊥CD,∴AC垂直平分ED,∴AE=AD,即△AED是等腰三角形,∴∠EAC=∠CAD,∴∠EAD=2∠CAD=∠B,∴∠EAB=∠B+∠BAD,∵∠E=∠ADE=∠B+∠BAD,∴∠E=∠EAB,∴AB=EB,∵EB=EC+CD+BD=a+a+b=2a+b,∴AB=2a+b.故填:2a+b.【名师指路】此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延长BC至点E,使CE=CD是关键的辅助线,由此将直角三角形转化为等腰三角形来证明.三、解答题21.(2020·广东·龙华新区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解答下列问题:(1)模型建立:如图1,点C为线段AB外一个动点,已知AB=a,AC=b.当点C 位于BA的延长线上时,线段BC取得最大值,则最大值为_________(用含a,b的式子表示);(2)模型运用:如图2,点C为线段AB外一个动点,若AB=10,AC=3,分别以AC,B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CD和等边三角形BCE,连接AE,DB.①求证:AE=DB;②请直接写出线段AE的最大值;(3)灵活运用:如图3,AB=6,点M为线段AB外一个动点,且AM=2,MB=MN,∠BMN=90°,请直接写出线段AN的最大值.【标准答案】(1)a+b;(2)①见解析;②13;(3)6+【思路点拨】(1)根据点C位于BA的延长线上时,线段BC的长取得最大值,即可得到结论;(2)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AC,EC=CB,∠ACD=∠BCE=60°,推出△DCB≌△A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BD;②由于线段AE长的最大值=线段BD的最大值,根据(1)中的结论即可得到结果;(3)如图3中,连接BN,将△AMN绕着点M顺时针旋转90°得到△PBM,连接AP,则△AP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易知PA AN长的最大值=线段BP长的最大值,当P在线段BA的延长线时,线段BP取得最大值,由此即可解决问题.【精准解析】解:(1)∵点C为线段AB外一动点,且AC=b,AB=a,∴当点C位于BA的延长线上时,线段BC的长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AC+AB=a +b,故答案为:a+b;(2)①证明:如图2中,∵△ACD 与△BCE 是等边三角形,∴CD =AC ,CB =CE ,∠ACD =∠BCE =60°,∴∠DCB =∠ACE ,在△CBD 与△CEA 中,,CD CA DCB ACE CB CE =⎧⎪∠=∠⎨⎪=⎩∴△CBD ≌△CEA (SAS ),∴AE =BD ;②∵线段AE 长的最大值=线段BD 的最大值,由(1)知,当线段BD 的长取得最大值时,点D 在BA 的延长线上,∴最大值为AD +AB =3+10=13;(3)如图3中,连接BN,∵将△AMN 绕着点M 顺时针旋转90°得到△PBM ,连接AP ,则△AP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A =MP =2,BP =AN ,∴PA =,∵AB =6,∴线段AN 长的最大值=线段BP 长的最大值,∴当P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时,线段BP 取得最大值=AB +AP =6+【名师指路】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旋转的性质的综合应用.注意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具有所有三角形的性质,还具备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所有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2.(2021·广东·广州市真光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等边中,,关于轴ABC ∆A B y 对称,交轴负半轴于点,.AD AC ⊥y D ()0,6C (1)如图1,求点坐标;D (2)如图2,为轴负半轴上任一点,以为边作等边,的延长线交E x CE CEF ∆FA y 轴于点,求的长;G OG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以为顶点作的角,它的两边分别与、交D 60︒CA BC 于点和,连接.探究线段、、之间的关系,并子以证明.M N MN AM MN NB【标准答案】(1);(2)6;(3),证明详见解析()0,2D -MN NB AM =+【思路点拨】(1)先证∠ACO =30°,在Rr △ACO 中由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再在Rt △ACD 中求出CD 的长,即可求出OD 的长,进步写出点D 坐标;(2)证△FCA9≌△ECB ,求出∠GAO =60°,再证△CAO2△GAO ,即可得到OG =OC =6;(3)如图3,延长MA 至点H ,使AH =BN ,连接BD ,先证△DAH ≌△DBN ,再证△DMI ≌△DMN ,即可推出AM+BN =MN.【精准解析】(1)(1)△ABC 为等边三角形,A ,B 关于y 轴对称,C(0,6),∵6CO AB CO ⊥,=,∴1302AO BO ACO BCO ACB ∠∠∠︒=,===在中设则,Rt ACO A AO x =,2AC x =∵,222AO CO AC =+∴,()222x 2x =+6解得,取正值),∴AO AC ∵AD AC ⊥∴在中,设则,Rt ADC A AD a =,2CD a =∵222AD AC CD +=(()222a 2a +=解得,(取正值)a 4=∴,=4=8AD CD ,∴,=2OD CDCO =﹣∴;()0,2D -(2)、均为等边三角形CEF DABC ∆,,CE CF ∴=AC BC =60ECF ACB ∠=∠=︒,即ECF ECA ACB ECA ∴∠+∠=∠+∠FCA ECB∠=∠在和中FCA ∆ECB ∆FC EC FCA ECBAC BC =⎧⎪∠=∠⎨⎪=⎩()FCA ECB SAS \D @D 60FAC EBC \Ð=Ð=°18060GAB CAB FAC \Ð=°-Ð-Ð=°,平分30AGC ACG \Ð=Ð=°AO CAG∠.6OG OC \==(3),证明如下:MN NB AM =+如图,延长至点,使,连接、,NB H BH AM =DH BD由题意得:,AD BD =BD BC⊥在和中AMD ∆BHD ∆90AM BH MAD HBD AD BD =⎧⎪∠=∠=︒⎨⎪=⎩()AMD BHD SAS \D@D ,DM DH \=MAD HDBÐ=Ð,60ACB ∠=︒ 90MAD HBD Ð=Ð=°120ADB \Ð=°又60MDN Ð=°60MDA NDB \Ð+Ð=°,即60HDB NDB \Ð+Ð=°60HDN Ð=°在和中MDN ∆HDN ∆60MD HD MDN HDN DN DN =⎧⎪∠=∠=︒⎨⎪=⎩()MDN HDN SAS \D@D MN HN\=HN NB BH NB AM=+=+ .MN NB AM \=+【名师指路】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解题关键是证线段的和差关系时会用截长补短的作方法.23.(2021·广东·佛山市南海石门实验中学八年级月考)如图,在中,ABC A ,平分线交于点,点为上一动点,过作直线2ACB B ∠=∠BAC ∠AO BC D H AO H 于,分别交直线、、于点、、.l AO ⊥H AB AC BC N E M(1)当直线经过点时(如图2),求证:;l C BN CD (2)当是线段的中点时,写出线段和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M BC CE CD (3)请直接写出、和之间的数量关系.BN CE CD 【标准答案】(1)见解析;(2)CD=2CE ,证明见解析;(3)当点M 在线段BC 上时,CD=BN+CE ;当点M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CD=BN-CE ;当点M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CD=CE-BN .【思路点拨】(1)连接ND ,先由已知条件证明DN=DC ,再证明BN=DN 即可;(2)当M 是BC 中点时,CE 和CD 之间的等量关系为CD=2CE ,过点C 作CN'⊥AO 交AB 于N'.过点C 作CG ∥AB 交直线l 于G ,再证明△BNM ≌△CGM 问题得证;(3)BN 、CE 、CD 之间的等量关系要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点M 在线段BC 上时;②当点M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③当点M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由(2)即可得出结论.【精准解析】(1)证明:连接ND ,如图2所示:∵AO 平分∠B AC ,∴∠BAD=∠CAD ,∵直线l ⊥AO 于H ,。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一.选择题(共 2 小题)1.如图,∠ C=90°,AD 平分∠ BAC 交 BC 于 D,若 BC=5cm , BD=3cm ,则点 D 到 AB 的距离为()A .5cmB .3cm C.2cm D.不能确定2.如图,已知 C 是线段 AB 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 AC 、 BC 为边并且在 AB 的同一侧作等边△ ACD 和等边△ BCE,连接 AE 交 CD 于 M ,连接 BD 交 CE 于 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①AE=BD②CN=CM③MN ∥ AB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 .0B .1C.2D.3二.填空题(共 1 小题)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 中, D, E, F 分别是 BC, AC , AB 上的点, DE⊥ AC , EF⊥ AB , FD⊥ BC ,则△ DEF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三.解答题(共15 小题)4.在△ ABC 中, AD 是∠ BAC 的平分线, E、 F 分别为 AB 、 AC 上的点,且∠ EDF+ ∠EAF=180 °,求证DE=DF .5.在△ ABC 中,∠ ABC 、∠ 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O,过点 O 作 DE ∥ BC,分别交 AB 、AC 于点 D 、E.请说明DE=BD+EC .6.>已知:如图, D 是△ABC 的 BC 边上的中点, DE ⊥ AB ,DF ⊥ AC ,垂足分别为 E,F,且 DE=DF .请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7.如图,△ 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是 AC 边上的高,延长BC 至 E,使 CE=CD .连接 DE.(1)∠ E 等于多少度?(2)△ DBE 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8.如图,在△ ABC 中,∠ ACB=90 °, CD 是 AB 边上的高,∠A=30 °.求证: AB=4BD .9.如图,△ ABC 中, AB=AC ,点 D 、E 分别在 AB 、 AC 的延长线上,且BD=CE , DE 与 BC 相交于点 F.求证:DF=EF .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 BC 是斜边.∠ B 的角平分线交AC 于 D,过 C 作 CE 与 BD 垂直且交 BD 延长线于E,求证: BD=2CE .11.(2012?牡丹江)如图①,△ ABC 中. AB=AC , P 为底边 BC 上一点, PE⊥ AB , PF⊥ AC , CH ⊥AB ,垂足分别为 E、 F、 H.易证 PE+PF=CH .证明过程如下:如图①,连接 AP.∵PE⊥AB , PF⊥ AC , CH ⊥ AB ,∴S△ABP= AB ?PE, S△ACP = AC ?PF, S△ABC= AB ?CH .又∵ S△ABP+S△ACP=S△ABC,∴AB ?PE+ AC ?PF= AB ?CH .∵AB=AC ,∴PE+PF=CH .( 1)如图②,P 为 BC 延长线上的点时,其它条件不变, PE、 PF、 CH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2)填空:若∠A=30 °,△ ABC 的面积为49,点 P 在直线 BC 上,且 P 到直线 AC 的距离为PF,当 PF=3 时,则AB 边上的高CH= _________.点P到AB边的距离PE= _________.12.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的题目:“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 E 在 AB 上,点 D 在 CB 的延长线上,且ED=EC ,如图,试确定线段AE 与 DB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 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 E 为 AB 的中点时,如图 1,确定线段AE 与 DB 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 AE _________DB(填“>”,“<”或“=”).( 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 AE 与 DB 的大小关系是:AE _________ DB (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 E 作EF∥ BC,交 AC 于点 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 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3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 E 在直线 AB 上,点 D 在直线 BC 上,且 ED=EC .若△ ABC 的边长为1,AE=2 ,求 CD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13.已知:如图, AF 平分∠ BAC , BC ⊥ AF 于点 E,点 D 在 AF 上, ED=EA ,点 P 在 CF 上,连接 PB 交 AF 于点M .若∠ BAC=2 ∠ MPC ,请你判断∠ F 与∠ MC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4.如图,已知△ 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 BC 、AC 边上,且AE=CD , AD 与 BE 相交于点F.(1)线段 AD 与 BE 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2)求∠ BFD 的度数.15.如图,在△ ABC 中, AB=BC ,∠ ABC=90 °, F 为 AB 延长线上一点,点 E 在 BC 上, BE=BF ,连接 AE 、EF 和CF,求证: AE=CF .16.已知:如图,在△ OAB 中,∠ AOB=90 °, OA=OB ,在△ EOF 中,∠ EOF=90 °, OE=OF,连接 AE 、 BF.问线段 AE 与 BF 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17.( 2006?郴州)如图,在△ ABC 中, AB=AC ,D 是 BC 上任意一点,过 D 分别向 AB ,AC 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 是 AB 边上的高.(1) DE , DF, CG 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 D 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18.如图甲所示,在△ ABC 中, AB=AC ,在底边 BC 上有任意一点 P,则 P 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腰上的高),即 PD+PE=CF ,若 P 点在 BC 的延长线上,那么请你猜想 PD 、PE 和 CF 之间存在怎样的等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2 小题)1.如图,∠ C=90°,AD 平分∠ BAC 交 BC 于 D,若 BC=5cm , BD=3cm ,则点 D 到 AB 的距离为()A .5cmB .3cm C.2cm D.不能确定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已知条件进行思考,结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 D 到 AB 的距离等于 D 到 AC 的距离即CD 的长,问题可解.解答:解:∵∠ C=90°, AD 平分∠ BAC 交 BC 于 D∴D 到 AB 的距离即为CD 长 CD=5 ﹣ 3=2 故选 C.2.如图,已知 C 是线段 AB 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 AC 、 BC 为边并且在 AB 的同一侧作等边△ ACD 和等边△ BCE,连接 AE 交 CD 于 M ,连接 BD 交 CE 于 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① AE=BD ② CN=CM ③ MN ∥A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B .1C.23A .D.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 ACD 和△ BCE 是等边三角形,根据SAS 易证得△ ACE ≌△ DCB ,即可得①正确;由△ACE ≌△ DCB ,可得∠ EAC= ∠ NDC ,又由∠ ACD= ∠ MCN=60 °,利用 ASA ,可证得△ACM ≌△ DCN ,即可得②正确;又可证得△ CMN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证得③正确.解答:解:∵△ ACD 和△BCE 是等边三角形,∴∠ ACD= ∠ BCE=60 °, AC=DC ,EC=BC ,∴∠ ACD+ ∠ DCE= ∠ DCE+ ∠ECB ,即∠ ACE= ∠DCB ,∴△ ACE ≌△ DCB ( SAS),∴AE=BD ,故①正确;∴∠ EAC= ∠NDC ,∵∠ ACD= ∠ BCE=60 °,∴∠ DCE=60 °,∴∠ ACD= ∠ MCN=60 °,∵AC=DC ,∴△ ACM ≌△ DCN ( ASA ),∴ CM=CN ,故②正确;又∠ MCN=180 °﹣∠ MCA ﹣∠ NCB=180 °﹣ 60°﹣ 60°=60°,∴△ CMN 是等边三角形,∴∠NMC= ∠ACD=60 °,∴ MN ∥ AB ,故③正确.故选 D .二.填空题(共 1 小题)3.如图,在正三角形 ABC 中, D, E, F 分别是 BC, AC , AB 上的点, DE⊥ AC , EF⊥ AB , FD⊥ BC ,则△ DEF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比等于1:3.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题意求得:∠ DFE= ∠ FED=∠ EDF=60 °,即可证得△ DEF 是正三角形,又由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得到边的关系,即可求得DF: AB=1 :,又由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得结果.解答:解:∵△ ABC 是正三角形,∴∠ B=∠ C=∠ A=60 °,∵DE ⊥ AC , EF⊥ AB , FD ⊥BC,∴∠ AFE= ∠ CED= ∠ BDF=90 °,∴∠ BFD= ∠ CDE= ∠AEF=30 °,∴∠ DFE= ∠ FED= ∠EDF=60 °,,∴△ DEF 是正三角形,∴ BD : DF=1 :①, BD: AB=1 : 3②,△ DEF ∽△ ABC ,①÷②, =,∴ DF : AB=1 :,∴△ DEF 的面积与△ ABC 的面积之比等于 1: 3.故答案为: 1: 3.三.解答题(共15 小题)4.在△ ABC 中, AD 是∠ BAC 的平分线, E、 F 分别为 AB 、 AC 上的点,且∠ EDF+ ∠EAF=180 °,求证DE=DF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过 D 作 DM ⊥AB ,于 M ,DN ⊥ AC 于 N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DN=DM ,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角定义求出∠AED= ∠CF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 推出△ EMD ≌△ FND 即可.解答:证明:过 D 作 DM ⊥ AB ,于 M , DN ⊥AC 于 N,即∠ EMD= ∠ FND=90 °,∵AD 平分∠ BAC ,DM ⊥AB , DN ⊥ AC ,∴ DM=DN (角平分线性质),∠ DME= ∠DNF=90 °,∵∠ EAF+ ∠ EDF=180 °,∴∠ MED+ ∠ AFD=360 °﹣ 180°=180°,∵∠ AFD+ ∠NFD=180 °,∴∠ MED= ∠ NFD ,在△ EMD 和△ FND 中,∴△ EMD ≌△ FND ,∴ DE=DF .5.在△ ABC 中,∠ ABC 、∠ 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O,过点 O 作 DE ∥ BC,分别交 AB 、AC 于点 D 、E.请说明DE=BD+EC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 OB 和 OC 分别平分∠ ABC 和∠ ACB ,和 DE ∥ BC ,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等量代换,求证出 DB=DO , OE=EC .然后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在△ABC 中, OB 和 OC 分别平分∠ ABC 和∠ ACB ,∴∠ DBO= ∠ OBC,∠ ECO= ∠ OCB,∵DE ∥ BC ,∴∠ DOB= ∠OBC= ∠DBO ,∠ EOC= ∠OCB= ∠ECO ,∴DB=DO , OE=EC ,∵ DE=DO+OE ,∴ DE=BD+EC .6.>已知:如图, D 是△ABC 的 BC 边上的中点, DE ⊥ AB ,DF ⊥ AC ,垂足分别为 E,F,且 DE=DF .请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用( HL )证明△ EBD ≌△ FCD ,从而得出∠ EBD= ∠FCD ,即可证明△ ABC 是等腰三角形.解答:△ABC 是等腰三角形.证明:连接AD ,∵ DE ⊥AB , DF⊥ AC ,∴∠ BED= ∠ CFD=90 °,且 DE=DF ,∵D 是△ABC 的 BC 边上的中点,∴BD=DC ,∴Rt△ EBD ≌ Rt△ FCD (HL ),∴∠ EBD= ∠ FCD ,∴△ ABC 是等腰三角形.7.如图,△ 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是 AC 边上的高,延长BC 至 E,使 CE=CD .连接 DE.( 1)∠ E 等于多少度?(2)△ DBE 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析:(1)由题意可推出∠ ACB=60 °,∠ E=∠ CDE ,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 ACB= ∠E+ ∠CDE ,即可推出∠ E 的度数;(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 不但为 AC 边上的高,也是∠ABC 的角平分线,即得:∠DBC=30 °,然后再结合( 1)中求得的结论,即可推出△ DBE 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 1)∵△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CB=60 °,∵CD=CE ,∴∠ E=∠ CDE,∵∠ ACB= ∠ E+∠ CDE ,∴,(2)∵△ ABC 是等边三角形, BD ⊥ AC ,∴∠ ABC=60 °,∴,∵∠ E=30°,∴∠ DBC= ∠ E,∴△ DBE 是等腰三角形.8.如图,在△ ABC 中,∠ ACB=90 °, CD 是 AB 边上的高,∠A=30 °.求证: AB=4BD .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由△ ABC 中,∠ ACB=90 °,∠ A=30 °可以推出AB=2BC ,同理可得BC=2BD ,则结论即可证明.解答:解:∵∠ ACB=90 °,∠ A=30 °,∴ AB=2BC ,∠ B=60 °.又∵ CD⊥ AB ,∴∠ DCB=30 °,∴ BC=2BD .∴ AB=2BC=4BD .9.如图,△ ABC 中, AB=AC ,点 D 、E 分别在 AB 、 AC 的延长线上,且BD=CE , DE 与 BC 相交于点 F.求证:DF=EF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过 D 点作 DG ∥AE 交 BC 于 G 点,由平行线的性质得∠1=∠ 2,∠ 4=∠ 3,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B=∠ 2,则∠ B= ∠ 1,于是有 DB=DG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易得△ DFG ≌△ EFC,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过 D 点作 DG∥ AE 交 BC 于 G 点,如图,∴∠ 1=∠ 2,∠ 4=∠ 3,∵AB=AC ,∴∠ B= ∠2,∴∠ B= ∠ 1,∴ DB=DG ,而 BD=CE ,∴ DG=CE ,9在△ DFG 和△ EFC 中,∴△ DFG ≌△ EFC ,∴ DF=EF .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 BC 是斜边.∠ B 的角平分线交AC 于 D,过 C 作 CE 与 BD 垂直且交 BD 延长线于E,求证: BD=2CE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延长 CE, BA 交于一点F,由已知条件可证得△ BFE全≌△ BEC,所以FE=EC,即CF=2CE,再通过证明△ ADB ≌△ FAC 可得 FC=BD ,所以 BD=2CE .解答:证明:如图,分别延长CE, BA 交于一点 F.∵BE ⊥EC,∴∠ FEB= ∠CEB=90 °,∵ BE 平分∠ ABC ,∴∠ FBE= ∠ CBE ,又∵ BE=BE ,∴△ BFE≌△ BCE (ASA ).∴ FE=CE .∴ CF=2CE .∵A B=AC ,∠ BAC=90 °,∠ ABD+ ∠ ADB=90 °,∠ ADB= ∠ EDC ,∴∠ ABD+ ∠EDC=90 °.又∵∠ DEC=90 °,∠ EDC+ ∠ ECD=90 °,∴∠ FCA= ∠ DBC= ∠ ABD .∴△ ADB ≌△ AFC .∴ FC=DB ,∴ BD=2EC .11.(2012?牡丹江)如图①,△ ABC 中. AB=AC , P 为底边 BC 上一点, PE⊥ AB , PF⊥ AC , CH ⊥AB ,垂足分别为 E、 F、 H.易证 PE+PF=CH .证明过程如下:如图①,连接 AP.∵PE⊥AB , PF⊥ AC , CH ⊥ AB ,∴ S△ABP= AB ?PE,S△ACP = AC ?PF, S△ABC= AB ?CH .又∵ S△ABP+S△ACP=S△ABC,∴AB ?PE+ AC ?PF= AB ?CH.∵ AB=AC ,∴ PE+PF=CH .( 1)如图②,P 为 BC 延长线上的点时,其它条件不变, PE、 PF、 CH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2)填空:若∠ A=30 °,△ ABC 的面积为 49,点 P 在直线 BC 上,且 P 到直线 AC 的距离为 PF,当 PF=3 时,则 AB 边上的高 CH= 7 .点 P 到 AB 边的距离 PE= 4 或 10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分析:(1)连接 AP .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表示出S△ABP,S△ACP,S△ABC,再由S△ABP=S△ACP+S△ABC即可得出 PE=PF+PH ;(2)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2CH ,再由△ ABC 的面积为 49,求出 CH=7 ,由于 CH > PF,则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 P 为底边 BC 上一点,运用结论 PE+PF=CH ;② P 为 BC 延长线上的点时,运用结论 PE=PF+CH .解答:解:( 1)如图②, PE=PF+CH .证明如下:∵PE⊥AB , PF⊥ AC , CH⊥ AB ,∴ S△ABP= AB ?PE,S△ACP = AC ?PF, S△ABC= AB ?CH ,∵S△ABP=S△ACP+S△ABC,∴ AB ?PE= AC ?PF+ AB ?CH,又∵ AB=AC ,∴ PE=PF+CH ;(2)∵在△ ACH 中,∠ A=30 °,∴ AC=2CH .∵S△ABC = AB ?CH ,AB=AC ,∴×2CH ?CH=49,∴ CH=7.分两种情况:① P 为底边 BC 上一点,如图① .∵P E+PF=CH ,∴ PE=CH ﹣ PF=7﹣ 3=4;② P 为 BC 延长线上的点时,如图② .∵PE=PF+CH ,∴ PE=3+7=10 .故答案为7;4 或 10.12.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的题目:“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点 E 在 AB 上,点 D 在 CB 的延长线上,且 ED=EC ,如图,试确定线段 AE 与 DB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 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 E 为 AB 的中点时,如图 1,确定线段 AE 与 DB 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 AE = DB(填“>”,“<”或“=”).( 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 AE 与 DB 的大小关系是:AE = DB(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 E 作EF∥ BC ,交AC 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 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 E 在直线 AB 上,点 D 在直线 BC 上,且 ED=EC .若△ ABC 的边长为1,AE=2 ,求 CD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 ECB=30 °,求出∠ DEB=30 °,求出 BD=BE 即可;(2)过 E 作 EF∥ BC 交 AC 于 F,求出等边三角形AEF ,证△ DEB 和△ ECF 全等,求出 BD=EF 即可;(3)当 D 在 CB 的延长线上, E 在 AB 的延长线式时,由( 2)求出 CD=3 ,当 E 在 BA 的延长线上,D 在 BC 的延长线上时,求出 CD=1 .解答:解:( 1)故答案为: =.(2)过 E 作 EF∥ BC 交 AC 于 F,∵等边三角形ABC ,∴∠ ABC= ∠ ACB= ∠ A=60 °, AB=AC=BC ,∴∠ AEF= ∠ABC=60 °,∠ AFE= ∠ ACB=60 °,即∠ AEF= ∠ AFE= ∠ A=60 °,∴△ AEF 是等边三角形,∴AE=EF=AF ,∵∠ ABC= ∠ ACB= ∠AFE=60 °,∴∠ DBE= ∠EFC=120 °,∠ D+∠ BED= ∠ FCE+∠ ECD=60 °,∵DE=EC ,∴∠ D=∠ ECD,∴∠ BED= ∠ ECF,在△ DEB 和△ ECF 中,∴△ DEB ≌△ ECF ,∴ BD=EF=AE ,即 AE=BD ,故答案为:=.(3)解: CD=1 或 3,理由是:分为两种情况:①如图 1过A 作 AM ⊥BC 于 M ,过 E 作 EN⊥ BC 于 N ,则 AM ∥EM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BC=AC=1 ,∵AM ⊥BC ,∴ BM=CM= BC=,∵ DE=CE,EN⊥BC,∴ CD=2CN,12∵AM ∥EN ,∴△ AMB ∽△ ENB ,∴=,∴=,∴B N= ,∴ CN=1+ = ,∴ CD=2CN=3 ;②如图 2,作 AM ⊥ BC 于 M ,过 E 作 EN⊥BC 于 N ,则 AM ∥EM ,∵△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BC=AC=1,∵AM ⊥BC ,∴ BM=CM= BC=,∵ DE=CE,EN⊥BC,∴ CD=2CN,∵AM ∥EN ,∴=,∴=,∴ MN=1,∴ CN=1﹣=,∴ CD=2CN=113.已知:如图, AF 平分∠ BAC , BC ⊥ AF 于点 E,点 D 在 AF 上, ED=EA ,点 P 在 CF 上,连接 PB 交 AF 于点M .若∠ BAC=2 ∠ MPC ,请你判断∠ F 与∠ MC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和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求出AB=AC=CD ,推出∠CDA= ∠ CAD= ∠ CPM ,求出∠ MPF= ∠ CDM ,∠ PMF= ∠ BMA= ∠ CMD ,在△ DCM 和△ PMF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 F=∠MCD ,理由是:∵ AF 平分∠ BAC , BC⊥ AF ,∴∠ CAE= ∠BAE ,∠ AEC= ∠AEB=90 °,在△ ACE 和△ ABE 中∵,∴△ ACE ≌△ ABE (ASA )∴ AB=AC ,∵∠ CAE= ∠CDE ∴ AM 是 BC 的垂直平分线,∴CM=BM ,CE=BE ,∴∠ CMA= ∠BMA ,∵A E=ED , CE⊥ AD ,∴ AC=CD ,∴∠ CAD= ∠ CDA ,∵∠ BAC=2 ∠ MPC ,又∵∠ BAC=2 ∠ CAD ,∴∠ MPC= ∠ CAD ,∴∠ MPC= ∠CDA ,∴∠ MPF= ∠ CDM ,∴∠ MPF= ∠CDM (等角的补角相等),∵∠ DCM+ ∠ CMD+ ∠ CDM=180 °,∠ F+∠ MPF+ ∠PMF=180 °,又∵∠ PMF= ∠ BMA= ∠ CMD ,∴∠ MCD= ∠F.14.如图,已知△ 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 BC 、AC 边上,且AE=CD , AD 与 BE 相交于点F.(1)线段 AD 与 BE 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2)求∠ BFD 的度数.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AC= ∠ C=60°,AB=CA ,结合 AE=CD ,可证明△ ABE ≌△ CAD ,从而证得结论;(2)根据∠ BFD= ∠ ABE+ ∠ BAD ,∠ ABE= ∠ CAD ,可知∠ BFD= ∠ CAD+ ∠ BAD= ∠ BAC=60 °.解答:(1)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BAC= ∠ C=60 °, AB=CA .在△ ABE 和△ CAD 中,∴△ ABE ≌△ CAD ∴ AD=BE .(2)解:∵∠ BFD= ∠ABE+ ∠BAD ,又∵△ ABE ≌△ CAD ,∴∠ ABE= ∠ CAD .∴∠ BFD= ∠CAD+ ∠ BAD= ∠ BAC=60 °.15.如图,在△ ABC 中, AB=BC ,∠ ABC=90 °, F 为 AB 延长线上一点,点 E 在 BC 上, BE=BF ,连接 AE 、EF和CF,求证: AE=CF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已知利用SAS 即可判定△ ABE ≌△ CB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到AE=CF .解答:证明:∵∠ ABC=90 °,∴∠ ABE= ∠ CBF=90 °,又∵ AB=BC , BE=BF ,∴△ ABE ≌△ CBF ( SAS).∴ AE=CF .16.已知:如图,在△ OAB 中,∠ AOB=90 °, OA=OB ,在△ EOF 中,∠ EOF=90 °, OE=OF,连接 AE 、 BF.问线段 AE 与 BF 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可以把要证明相等的线段AE ,CF 放到△AEO ,△ BFO 中考虑全等的条件,由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得 AO=BO ,OE=OF ,再找夹角相等,这两个夹角都是直角减去∠BOE 的结果,当然相等了,由此可以证明△AEO ≌△ BFO ;延长 BF 交 AE 于 D ,交 OA 于 C,可证明∠ BDA= ∠ AOB=90 °,则 AE ⊥ BF.解答:解: AE 与 BF 相等且垂直,理由:在△AEO 与△ BFO 中,∵R t△ OAB 与 Rt△OEF 等腰直角三角形,∴ AO=OB , OE=OF ,∠ AOE=90 °﹣∠ BOE= ∠ BOF,∴△ AEO ≌△ BFO ,∴ AE=BF .延长 BF 交 AE 于 D,交 OA 于 C,则∠ ACD= ∠BCO ,由( 1)知∠ OAE= ∠OBF ,∴∠ BDA= ∠ AOB=90 °,∴ AE ⊥ BF .17.( 2006?郴州)如图,在△ ABC 中, AB=AC ,D 是 BC 上任意一点,过 D 分别向 AB ,AC 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 是 AB 边上的高.(1) DE , DF, CG 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 D 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连接 AD ,根据三角形ABC 的面积 =三角形 ABD 的面积 +三角形 ACD 的面积,进行分析证明;(2)类似( 1)的思路,仍然用计算面积的方法来确定线段之间的关系.即三角形ABC 的面积 =三角形 ABD 的面积﹣三角形ACD 的面积.解答:解:( 1) DE+DF=CG .证明:连接AD ,则 S△ABC =S△ABD +S△ACD,即AB ?CG= AB ?DE+AC ?DF,∵ AB=AC ,∴ CG=DE+DF .(2)当点 D 在 BC 延长线上时,( 1)中的结论不成立,但有DE ﹣ DF=CG .理由:连接AD ,则 S△ABD =S△ABC +S△ACD,即AB ?DE= AB ?CG+AC ?DF∵A B=AC ,∴ DE=CG+DF ,即 DE ﹣DF=CG .同理当 D 点在 CB 的延长线上时,则有DE ﹣ DF=CG ,说明方法同上.18.如图甲所示,在△ ABC 中, AB=AC ,在底边 BC 上有任意一点 P,则 P 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腰上的高),即 PD+PE=CF ,若 P 点在 BC 的延长线上,那么请你猜想 PD 、PE 和 CF 之间存在怎样的等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分析:猜想: PD、 PE、 CF 之间的关系为 PD=PE+CF .根据∵ S△PAB= AB ?PD, S△PAC=AC ?PE,S△CAB = AB ?CF, S△PAC= AC ?PE, AB ?PD= AB ?CF+ AC ?PE,即可求证.解答:解:我的猜想是: PD、PE、 CF 之间的关系为 PD=PE+CF .理由如下:连接 AP,则 S△PAC+S△CAB =S△PAB,∵S△PAB= AB ?PD, S△PAC= AC ?PE,S△CAB =AB ?CF,又∵ AB=AC ,∴ S△PAC= AB ?PE,∴AB ?PD= AB ?CF+AB ?PE,即AB (PE+CF)= AB ?PD,∴ PD=PE+CF .。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

试卷第1页,总4页…………外……………内…绝密★启用前等腰三角形课后练习等腰三角形考试范围:等腰三角形;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陈泽咏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B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是底角的2倍 C .等腰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相等D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一定是锐角2.下列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B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 C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D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3.关于等腰三角形,有以下说法:(1)有一个角为46︒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两边的中线一定相等(3)两个等腰三角形,若一腰以及该腰上的高对应相等,则这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4)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为(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方格均为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我们把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现已知A 、B 、C 、D 都是格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BC ∆、ABD ∆都是等腰三角形试卷第2页,总4页B .ABC ∆、ABD ∆都不是等腰三角形C .ABC ∆是等腰三角形,ABD ∆不是等腰三角形 D .ABC ∆不是等腰三角形,ABD ∆是等腰三角形 5.“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 A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B .底边上高和中线重合的三角形等腰 C .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D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B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C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D .等腰三角形一定有三条对称轴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x ,y 满足2|4|(8)0x y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6B .20C .16或20D .以上都不对8.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5,底边长是8,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是( ) A .24B .20C .15D .129.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周长为2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 A .5B .10C .5或10D .5或7.510.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 A .50︒B .80︒C .50︒或80︒D .50︒或100︒1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腰长之比为1:2,则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 A .30B .60︒C .30或150︒D .60︒或120︒12.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 ) A .60°或30°B .60°C .30°或120°D .60°或120°1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cm 和21cm 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为( ) A .17cm B .5cmC .5cm 或17cmD .无法确定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试卷第3页,总4页…………○…:___________班级:…………○…二、填空题1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0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_;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腰的夹角为36°,则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15.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为9cm 和15cm 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__cm .16.规定: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度数的比值叫做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值”,记作k ,若14k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_. 1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9,一边长为7,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__.1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x y 满足方程组28210x y x y +=⎧⎨+=⎩,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三、解答题19.已知: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90ACB ∠=︒,等腰三角形DCE 中,90DCE ∠=︒,点D 在AB 上,连接AE .求证:EA AB ⊥.20.用一根长度为20cm 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所围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则此时的底边长度是多少? (2)所围成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不可能等于4cm ,请简单说明原因. (3)若所围成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a ,请求出a 的取值范围.21.定义:如果两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线.(1)图①是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线已经画出,请你在图②中用不同于图①的方法画出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的三分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若两种方法分得的三角形成3对全等三角形,则视为同一种);试卷第4页,总4页……○………………○…………………○……※※装※※订※※线答※※题※※……○………………○…………………○……(2)图③是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请你在图③中画出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的三分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3)ABC 中,30B ∠=︒,AD 和DE 是ABC 的三分线,点D 在BC 边上,点E 在AC 边上,且AD BD =,DE CE =,设c x ∠=︒,则x 所有可能的值为_________. 22.如图,已知AC BC ⊥,BD AD ⊥,AC 与BD 交于O ,AC BD =.连接AB .求证:OAB 是等腰三角形.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完整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专题练习[1]

(完整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专题练习[1]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专题训练1例1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 // DC, BE、CE分别平分/ ABC、/ BCD,且点E在AD上。

求BC=AB+DC 。

变 1 如图,AB // CD,/ A = 90° AB = 2, BC = 3, CD = 1, E 是AD 边中点。

求证:CE丄BE。

变2:如图,四边形ABCD中,AD / BC, E是CD上一点,且AE、BE分别平分/ BAD、/ ABC.(1)求证:AE丄BE; (2)求证:E是CD的中点;(3)求证:AD+BC=AB.A n变3:\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90 ,AB=AC.⑴若D为BC的中点,过D作DM丄DN分别交AB、AC 于M、N,求证:(1)DM = DN。

A⑵若DM丄DN分别和BA、AC延长线交于M、N。

问DM和DN有何数量关系。

|\/|⑴已知:如图,AB=AC , E为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E=CF , EF交BC于点D .求证:DE=DF .⑵已知:如图,AB=AC , E为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EF交BC于点D,且D为EF的中点. 求证:BE=CF .利用面积法证明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1、如图,在△ ABC中, AB=AC P为底边BC上的一点,PC L AB于D, PEL AC于E, ?CF丄AB于F,那么PD+PE与CF相等吗?变1若P点在直线BC上运动,其他条件不变,则PD、PE与CF的关系又怎样,请你作图,证明。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9,则它的周长为()A 17B 22C 17 或22D 1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寻求规律1 1例1.在△ ABC中,AB=AC /仁一 / ABC / 2= —/ ACB BD与CE相交于点0,如图,/ B0C勺大小2 2与/A的大小有什么关系?1 1若/ 1= / ABC / 2= / ACB则/ BOC WZ A大小关系如何?3 31 1若/ 1= / ABC / 2= / ACB则/ B0C与Z A大小关系如何?n n会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计算与证明例2.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 —腰上的中线BD?各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线段相等例3.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结PA PB PC, ?以BP为边作/ PBQ=60,且BQ=BP 连结CQ (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PA PB: PC=3: 4: 5,连结PQ试判断△ PQ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例1、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周长分为差是3cm的两部分,则腰长为()A、2cm B 、8cm C 、2cm 或8cm D 、不能确定例2、已知AD^^ ABC的高,AB=AC △ ABC周长为20cm,A ADC的周长为14cm,求AD的长。

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

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

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30题1.已知,如图,△ABC中,AB=AC,DE是AB的中垂线,点D在AB上,点E在AC上,若△ABC的周长为25cm,△EBC的周长为16cm,则AC的长度为()A.16cm B.9cm C.8cm D.7cm2.在△ABC中,∠ABC=120°,若DE、FG分别垂直平分AB、BC,那么∠EBF为()A.75°B.60°C.45°D.30°3.如图,AD=BC=BA,那么∠1与∠2之间的关系是()A.∠1=2∠2 B.2∠1+∠2=180°C.∠1+3∠2=180°D.3∠1﹣∠2=180°4.如图,已知∠AOB=40°,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分别为C、D,CD交OA、OB于M、N两点,则∠MPN的度数是()A.70°B.80°C.90°D.100°5.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AC=50°.∠BAC的平分线与线段AB的中垂线交于点O,点C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则∠CEF的度数是()A.45°B.50°C.55°D.60°6.如图所示,△ABC为正三角形,P是BC上的一点,PM⊥AB,PN⊥AC,设四边形AMPN,△ABC的周长分别为m、n,则有()A.B.C.D.7.如图所示,AB=AD,∠ABC=∠ADC=90°,则①AC平分∠BAD;②CA平分∠BCD;③AC垂直平分BD;④BD平分∠ABC,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能重合的图形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B.若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则它们的对应点一定位于对称轴的两侧C.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D.如果三角形一边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它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9.用一根长为a米的线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测知这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b平方米.现在这个等边三角形内任取一点P,则点P到等边三角形三边距离之和为()米.A.B.C.D.10.在等腰直角△ABC(AB=AC≠BC)所在的三角形边上有一点P,使得△PAB,△PAC都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此条件的点有()A.1个B.3个C.6个D.7个11.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腰AB的垂直平分线交另一腰AC于点D,BD+CD=10cm,则AB的长为_________.12.如图,若等腰△ABC的腰长AB=10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另一腰AC于D,△BCD的周长为16cm,则底边BC是_________cm.13.已知实数x,y满足|x﹣4|+(y﹣8)2=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14.如图所示,将两个全等的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其中两条较长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_个.15.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D⊥CD,∠A=∠ABD,若AC=8,BC=5,则BD的长为_________.16.等腰△ABC的底边上高AD与底角平分线CE交于点P,EF⊥AD,F为垂足,则线段EB与线段EF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17.如图,在等腰在△ABC中,AB=27,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在△BCE的周长为50,则底边BC的长为_________.18.等腰△ABC中,AB=AC,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_.19.如图,已知D为等边三角形纸片ABC的边AB上的点,过点D作DG∥BC交AC于点G,DE⊥BC于点E,过点G作GF⊥BC于点F.把三角形纸片ABC分别沿DG,DE,GF按图示方式折叠,则图中阴影部分是_________三角形.20.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O=∠CDO;③BE=CD.上述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一种情形):_________.21.如图,已知等边△ABC边长为1,D是△ABC外一点且∠BDC=120°,BD=CD,∠MDN=60°.求证:△AMN的周长等于2.22.如图所示,在△ABC中,∠C=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过点D作DE∥BC交AB于点E,过点D作DF⊥AB于点F,说明:BC=DE+EF成立的理由.23.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90°,D为BC的中点,DE⊥AB,垂足为E,过点B作BF∥AC交D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1)求证:AD⊥CF;(2)连接AF,试判断△AC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4.已知:如图,P、Q是△ABC边BC上两点,且BP=PQ=QC=AP=AQ,求∠BAC的度数.25.如图,∠1=∠2,AB=AD,∠B=∠D=90°,请判断△AE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6.如图,已知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E交AC于F,AD交CE于H,①求证:△BCE≌△ACD;②求证:CF=CH;③判断△CF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E=CD,AD、BE相交于点P,BQ⊥AD于Q,PQ=3,PE=1,求AD的长.28.如图,在等腰△ABC中,CH是底边上的高线,点P是线段CH上不与端点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AP交BC于点E,连接BP交AC于点F.(1)证明:∠CAE=∠CBF;(2)证明:AE=BF.29.如图,在△ABC中,已知AB=BC=CA,AE=CD,AD与BE交于点P,BQ⊥AD于点Q,求证:BP=2PQ.30.如图,△ABE和△B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每个角是60°,那么线段AD与EC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BC的周长为25cm,△EBC的周长为16cm,AC=AB,∴2AC+BC=25cm,BE+CE+BC=AE+EC+BC=AC+BC=16cm,即,解得:AC=9cm,故选B2.解:∵DE、FG分别垂直平分AB、BC,∴AE=BE,BF=CF,∴∠A=∠ABE,∠C=∠CBF,∵∠A+∠C+∠ABC=180°,∠ABC=120°,∴∠A+∠C=60°,∴∠ABE+∠CBF=60°,∴∠EBF=120°﹣60°=60°,故选B3.解:∵AB=BC,∴∠1=∠BCA,∵AB=AD,∴∠B=∠2,∵∠1+∠B+∠ACB=180°,∴2∠1+∠2=180°.故选B4.解:∵P关于OA、OB的对称∴OA垂直平分PC,OB垂直平分PD∴CM=PM,PN=DN∴∠PMN=2∠C,∠PNM=2∠D,∵∠PRM=∠PTN=90°,∴在四边形OTPR中,∴∠CPD+∠O=180°,∴∠CPD=180°﹣40°=140°∴∠C+∠D=40°∴∠MPN=180°﹣40°×2=100°故选D.5.解:如图,延长AO交BC于点M,连接BO,∵等腰△ABC中,AB=AC,∠BAC=50°,∴∠ABC=∠ACB=(180°﹣50°)÷2=65°,∵AO是∠BAC的平分线,∴∠BAO=25°,又∵OD是AB的中垂线,∴∠OBA=∠OAB=25°,∴∠OBM=∠OCM=60°﹣25°=40°,∴∠BOM=∠COM=90°﹣40°=50°,由折叠性可知,∠OCM=∠COE,∴∠MOE=∠COM﹣∠COE=50°﹣40°=10°,∴∠OEM=90°﹣10°=80°,∵由折叠性可知,∠OEF=∠CEF,∴∠CEF=(180°﹣80°)÷2=50°.故选:B6.解:设BM=x,CN=y则BP=2x,PC=2y,PM=x,PN=yAM+AN=2BC﹣(BM+CN)=3(x+y),故==≈0.7887.故选D7.解:在Rt△ABC和Rt△ADC中,AB=AD,AC=AC,所以Rt△ABC≌Rt△ADC(HL).所以∠ACB=∠ACD,∠BAC=∠DAC,即AC平分∠BAD,CA平分∠BCD.故①②正确;在△ABD中,AB=AD,∠BAO=∠DAO,所以BO=DO,AO⊥BD,即AC垂直平分BD.故③正确;不能推出∠ABO=∠CBO,故④不正确.故选B8.解:A、两个能重合的图形不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故错误;B、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它们的对应点有可能位于对称轴上,故错误;C、同一平面内,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故错误;D,正确,故选D9.解:等边三角形周长为a,则边长为,设P到等边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x、y、z,则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b=××(x+y+z)解得x+y+z=,故选C10.解:∵△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C)所在的三角形边上有一点P,使得△PAB,△PAC都是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满足条件的点﹣斜边中点,∴符合条件的点有1个.故选A.11.解:∵ED是边AB边上的中垂线,∴AD=BD;又∵BD+CD=10cm,AB=AC,∴BD+CD=AD+DC=AC=AB=10cm,即AB=10cm.故答案是:10cm12.解:∵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D=BD,∴BD+CD=AC,∵AB=AC=10cm,BD+CD+BC=AB+BC=16cm,∴BC=16﹣AB=16﹣10=6cm.故答案为:6cm13.解:根据题意得,x﹣4=0,y﹣8=0,解得x=4,y=8,①4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8,∵4+4=8,∴不能组成三角形,②4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8、8,能组成三角形,周长=4+8+8=20,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20.故答案为:2014.解:∵将两个全等的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其中两条较长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EF∥DG,∠E=∠D=60°,∴∠ENM=∠D=60°,∠MGD=∠E=60°,∴EM=NM=EN,DM=GM=DG,∴△MEN,△MDG是等边三角形.∵∠A=∠B=30°,∴MA=MB,∴△ABM是等腰三角形.∴图中等腰三角形有3个15.解:延长BD与AC交于点E,∵∠A=∠ABD,∴BE=AE,∵BD⊥CD,∴BE⊥CD,∵CD平分∠ACB,∴∠BCD=∠ECD,∴∠EBC=∠BEC,∴△BEC为等腰三角形,∴BC=CE,∵BE⊥CD,∴2BD=BE,∵AC=8,BC=5,∴CE=5,∴AE=AC﹣EC=8﹣5=3,∴BE=3,∴BD=1.5.故选A.16.解:延长EF交AC于点Q,∵EF⊥AD,AD⊥BC∴EQ∥BC∴∠QEC=∠ECB∵CE平分∠ACB∴∠ECB=QCE∴∠QEC=∠QCE∴QE=QC∵QE∥BC,且△ABC为等腰三角形∴△AQE为等腰三角形∴AQ=AE,QE=2EF∴BE=CQ=2EF.故答案为:BE=2EF.17.解:∵DE垂直且平分AB,∴BE=AE.由BE+CE=AC=AB=27,∴BC=50﹣27=2318.解:设AB=AC=2X,BC=Y,则AD=CD=X,∵AC上的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有两种情况:1、当3X=15,且X+Y=6,解得,X=5,Y=1,∴三边长分别为10,10,1;2、当X+Y=15且3X=6时,解得,X=2,Y=13,此时腰为4,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而4+4=8<13,故这种情况不存在.∴腰长只能是10.故答案为1019.解:∵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A=∠B=∠C=60°,∵根据题意知道点B和点C经过折叠后分别落在了点I和点H处,∴∠DIH=∠B=60°,∠GHI=∠C=60°,∴∠HJI=60°,∴∠DIH=∠GHI=∠HJI=60°,∴阴影部分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边.20.答:由①③条件可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EBO=∠DCO,∠EOB=∠DOC,(对顶角相等)BE=CD,∴△EBO≌△DCO,∴OB=OC,∴∠OBC=∠OCB,∴∠ABC=∠ACB,∴△ABC是等腰三角形21.解:延长AC到E,使CE=BM,连接DE,(如图)∵BD=DC,∠BDC=120°,∴∠CBD=∠BCD=30°,∵∠ABC=∠ACB=60°,∴∠ABD=∠ACD=∠DCE=90°,∴△BMD≌△CDE,∴∠BDM=∠CDE,DM=DE,又∵∠MDN=60°,∴∠BDM+∠NDC=60°,∴∠EDC+∠NDC=∠NDE=60°=∠NDM,又∵DN=DN,∴△MDN≌△EDN(SAS),∴MN=NE=NC+CE=NC+BM,所以△AMN周长=AM+AN+MN=AM+AN+NC+BM=AB+AC=2.22.解:∵BD平分∠ABC,DF⊥AB,∠C是直角,∴CD=DF,∠DBC=∠DBE,∠DFB=∠C,∴△BCD≌△BFD,∴BC=BF,∵DE∥BC,∴∠DBC=∠EDB,即∠DBC=∠DBE,∴△BDE是等腰三角形,∴BE=DE,∴BF=BC=DE+EF23.(1)证明: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BA=∠CAB=45°.又∵DE⊥AB,∴∠DEB=90°.∴∠BDE=45°.又∵BF∥AC,∴∠CBF=90°.∴∠BFD=45°=∠BDE.∴BF=DB.又∵D为BC的中点,∴CD=DB.即BF=CD.在△CBF和△ACD中,,∴△CBF≌△ACD(SAS).∴∠BCF=∠CAD.又∵∠BCF+∠GCA=90°,∴∠CAD+∠GCA=90°.即AD⊥CF.(2)△ACF是等腰三角形,理由为:连接AF,如图所示,由(1)知:CF=AD,△D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E是∠DBF的平分线,∴BE垂直平分DF,∴AF=AD,∵CF=AD,∴CF=AF,∴△ACF是等腰三角形.24.解:∵BP=PQ=QC=AP=AQ,∴∠PAQ=∠APQ=∠AQP=60°,∠B=∠BAP,∠C=∠CAQ.又∵∠BAP+∠ABP=∠APQ,∠C+∠CAQ=∠AQP,∴∠BAP=∠CAQ=30°.∴∠BAC=120°.故∠BAC的度数是120°25.解:△AE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1=∠2,∴∠1+∠3=∠2+∠3,即∠BAC=∠DAE,又∵AB=AD,∠B=∠D,∴△ABC≌△ADE(ASA),∴AC=AE.即△AEC是等腰三角形26.①证明:∵∠BCA=∠DCE=60°,∴∠BCE=∠ACD,在△BCE和△ACD中,,∴△BCE≌△ACD(SAS);②∵△BCE≌△ACD,∴∠CBF=∠CAH.∵∠ACB=∠DCE=60°,∴∠ACH=60°.∴∠BCF=∠ACH,在△BCF和△ACH中,,∴△BCF≌△ACH(ASA),∴CF=CH;③∵CF=CH,∠ACH=60°,∴△CFH是等边三角形27.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B=CA,∠BAE=∠ACD=60°;又∵AE=CD,在△ABE和△CAD中,∴△ABE≌△CAD;∴BE=AD,∠CAD=∠ABE;∴∠BPQ=∠ABE+∠BAD=∠BAD+∠CAD=∠BAE=60°;∵BQ⊥AD,∴∠AQB=90°,则∠PBQ=90°﹣60°=30°;∵PQ=3,∴在Rt△BPQ中,BP=2PQ=6;又∵PE=1,∴AD=BE=BP+PE=728.(1)证明:在等腰△ABC中,∵CH是底边上的高线,∴∠ACH=∠BCH,在△ACP和△BCP中,,∴△ACP≌△BCP(SAS),∴∠CAE=∠CB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2)在△AEC和△BFC中,∴△AEC≌△BFC(ASA),∴AE=B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9.证明:∵AB=BC=CA,∴△ABC为等边三角形,∴∠BAC=∠C=60°,在△ABE和△CAD中∴△ABE≌△CAD(SAS),∴∠ABE=∠CAD,∵∠BPQ=∠ABE+∠BAP,∴∠BPQ=∠CAD+∠BAP=∠CAB=60°,∵BQ⊥AD∴∠BQP=90°,∴∠PBQ=30°,∴BP=2PQ.30.解:AD=EC.证明如下:∵△ABC和△BCD都是等边三角形,每个角是60°∴AB=EB,DB=BC,∠ABE=∠DBC=60°,∴∠ABE+∠EBC=∠DBC+∠EBC即∠ABD=∠EBC在△ABD和△EBC中∴△ABD≌△EBC(SAS)∴AD=EC。

完整版)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题

完整版)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题

完整版)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题BatchDoc-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是一款方便快捷的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如批量转换、批量重命名、批量加密、批量解密、批量压缩、批量解压等,提高了工作效率。

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平分∠ABC,已知∠A=36°,求∠1的度数。

解:由BD平分∠XXX可知∠ABD=∠CBD,又因为AB=AC,所以∠BAC=2∠ABD=2∠CBD,即∠1=180°-∠BAC=108°。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求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解: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x,则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²=6²-(5/2)²=31.25,即x=√31.25,所以周长为2x+5+6=2√31.25+11≈17.5.3.在一张长为18厘米,宽为16厘米的矩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腰长为1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且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矩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它两个顶点在矩形的边上,求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解:如图,设剪下的等腰三角形为△ABC,其中AB=AC=10,BC=x,则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²=16²-10²=196,即x=14.所以△ABC的面积为(1/2)×10×14=70平方厘米。

4.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B、∠C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点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判断下列结论的正确性:①△BDF、△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ADE的周长为AB+AC;④BD=CE。

解:①正确,因为∠XXX∠XXX∠XXX∠XXX∠BAC/2,所以△BDF、△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正确,因为根据相似三角形可得BD/BC=AD/AC,CE/BC=AE/AC,又因为AD=AE,所以BD=CE,即DE=2BD;③错误,因为AB+AC=2AB≠AD+DE+EA=AD+2BD;④正确,因为根据相似三角形可得BD/BC=AD/AC,CE/BC=AE/AC,又因为AD=AE,所以BD=CE。

等腰三角形经典试题综合训练(含解析)

等腰三角形经典试题综合训练(含解析)

等腰三角形经典试题综合训练(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cm,其中一边长为2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2cm B.4cm C.6cm D.8cm2.等腰三角形腰长为5,则其底边长a的取值范围为()A.0<a≤5 B.5≤a≤10 C.0<a<10 D.0<a<5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的底角是()A.50°B.80°C.50°或80°D.20°或80°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于另一腰的夹角为50°,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顶角为()A.40°B.100°C.140°D.40°或140°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相等;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且DA=DC,BD=BA,则∠B的大小为()A.40°B.36°C.30°D.25°7.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AB=AC,若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腰AC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AE=EC B.AE=BE C.∠EBC=∠BAC D.∠EBC=∠ABE8.如图,在△ABC中,AB=AC=4,∠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分别交AB、AC 于M、N,则△AMN的周长为()A.12 B.4 C.8 D.不确定9.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B于点E,DF⊥AC于点F,对于下列结论:①AD⊥BC;②AE=AF;③AD上任意一点到AB,AC的距离相等;④AD上任意一点到点B,点C 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 B.2 C.3 D.410.如图,在△ABC中,AB=AC,D、E、F分别在三边上,且BE=CD,BD=CF,G为EF的中点,则∠DGE 的度数是()A.45°B.60°C.90°D.120°11.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50°,点A在直线a上,直线b上存在点B,使以点O、A、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B点有()A.1个B.2个C.3个D.4个12.如图,∠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上,且△PMN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有()A.2个B.3个C.4个D.无数个13.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AM=BK,BN=AK,若∠MKN=44°,则∠P的度数为()A.44°B.66°C.88°D.92°14.如图,在△ABC中,AB=AC=8,点D在BC上,DE∥AB,DF∥AC,则四边形AFDE的周长是()A.24 B.18 C.16 D.1215.如图,△ABC中,∠ABC=63°,点D,E分别是△ABC的边BC,AC上的点,且AB=AD=DE=EC,则∠C 的度数是()A.21°B.19°C.18°D.17°16.如图,已知AB=A1B,A1B1=A1A2,A2B2=A2A3,A3B3=A3A4…,若∠A=70°,则∠A n﹣1A n B n﹣1(n>2)的度数为()A.B.C.D.17.如图钢架中,∠A=10°,焊上等长的钢条来加固钢架,若P1A=P1P2,则这样的钢条至多需要()A.5根B.6根C.7根D.8根18.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C=BC=5,AB=8,D为底边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DE⊥AC,DF⊥BC,垂足分别为E、F,则DE+DF的值为()A.3 B.4 C.D.二.填空题(共8小题)19.如图1是一把园林剪刀,把它抽象为图2,其中OA=OB.若剪刀张开的角为30°,则∠A=度.20.如图,AB=AC,FD⊥BC于D,DE⊥AB于E,若∠AFD=145°,则∠EDF=度.21.如图,在△ABC中,AB=AC,∠BAC=36°,DE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若BE=a,AE=b,则用含a、b 的代数式表示△ABC的周长为.22.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且AB=BD,AD=DC,则∠C=度.23.如图,点D、E分别是△ABC的边AC、BC上的点,AD=DE,AB=BE,∠A=80°,则∠BED=°.24.如图所示,三角形ABC的面积为1cm2.AP垂直∠B的平分线BP于点P.则三角形PBC的面积是.25.如图,在△ABC中,∠ACB=90°,AC=6cm,BC=8cm,动点P从点C出发,按C→B→A的路径,以2cm 每秒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时,△ACP是等腰三角形.26.如图,∠AOB=45°,点M,N在边OA上,OM=x,ON=x+4,点P是边OB上的点,若使点P,M,N 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恰好有三个,则x的值是.三.解答题(共9小题)27.如图,已知AE平分∠BAC,BE⊥AE于E,ED∥AC,∠BAE=42°,求∠BED的度数.28.如图,△ABC中,点O是边AC上一个动点,过O作直线MN∥BC,设MN交∠ACB的平分线于点E,交∠ACB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求证:OE=OF.29.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1)求证:∠CBE=∠BAD;(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AE=CE.直接写出条件.30.文文和彬彬在证明“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一命题时,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如图),她们对各自所作的辅助线描述如下:文文:“过点A作BC的中垂线AD,垂足为D”;彬彬:“作△ABC的角平分线AD”.数学老师看了两位同学的辅助线作法后,说:“彬彬的作法是正确的,而文文的作法需要订正.”(1)请你简要说明文文的辅助线作法错在哪里;(2)根据彬彬的辅助线作法,完成证明过程.31.如图,△ABC中,AB=AC,点D在AB上,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交BC于F,求证:DF=EF.32.如图,在△ABC中,AB=AC=2,∠B=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1)当∠BDA=115°时,∠BAD=°;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也在改变,判断当∠BDA等于多少度时,△ADE是等腰三角形.33.如图1,△ABC中,AB=AC,∠A=36°,我们发现这个三角形有一种特性,即经过它某一顶点的一条射线可把它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为此,请你解答问题;如图2,△ABC中,AB=AC,∠A=108°,请你在图中画一条射线(不必写画法),把它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并写出底角的大小.34.在△ABC中,AB=AC,点P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过点P分别作PE∥AC交AB于点E,PE∥AB 交BC于点D,交AC于点F.(1)若点P在BC上(如图一),此时PD=0,可得结论:PD+PE+PF AB(填“>”“<”或“=”)(2)当点P在△ABC内(如图二)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要证明.35.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1)当D点在BC的什么位置时,DE=DF?并证明.(2)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若D在底边BC的延长线上,(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等腰三角形综合训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cm,其中一边长为2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2cm B.4cm C.6cm D.8cm【分析】分为两种情况:2cm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或2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然后进一步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能否构成三角形.【解答】解:若2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则底边长为10﹣2﹣2=6(cm),2+2<6,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若2cm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则腰长为(10﹣2)÷2=4(cm),此时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cm,4cm,4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故选A.2.等腰三角形腰长为5,则其底边长a的取值范围为()A.0<a≤5 B.5≤a≤10 C.0<a<10 D.0<a<5【分析】由已知条件腰长是5,底边长为a,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根据三边关系可知:5﹣5<a<5+5,即0<a<10.故选C.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的底角是()A.50°B.80°C.50°或80°D.20°或80°【分析】因为题中没有指明该角是顶角还是底角,则应该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解答】解:①当顶角是80°时,它的底角=(180°﹣80°)=50°;②底角是80°.所以底角是50°或80°.故选C.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于另一腰的夹角为50°,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顶角为()A.40°B.100°C.140°D.40°或140°【分析】分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时,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解;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时,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1,三角形是锐角三角时,∵∠ACD=50°,∴顶角∠A=90°﹣50°=40°;如图2,三角形是钝角时,∵∠ACD=50°,∴顶角∠BAC=50°+90°=140°,综上所述,顶角等于40°或140°.故答案为:40°或140°.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相等;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认真阅读每一问题给出的已知条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判断正误.【解答】解: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正确;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正确;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相等,正确;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就是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正确.故选D.6.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且DA=DC,BD=BA,则∠B的大小为()A.40°B.36°C.30°D.25°【分析】根据AB=AC可得∠B=∠C,CD=DA可得∠ADB=2∠C=2∠B,BA=BD,可得∠BDA=∠BAD=2∠B,在△ABD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解答】解:∵AB=AC,∴∠B=∠C,∵CD=DA,∴∠C=∠DAC,∵BA=BD,∴∠BDA=∠BAD=2∠C=2∠B,又∵∠B+∠BAD+∠BDA=180°,∴5∠B=180°,∴∠B=36°,故选B.7.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AB=AC,若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腰AC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AE=EC B.AE=BE C.∠EBC=∠BAC D.∠EBC=∠ABE【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解答】解:∵AB=AC,∴∠ABC=∠ACB,∵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腰AC于点E,∴BE=BC,∴∠ACB=∠BEC,∴∠BEC=∠ABC=∠ACB,∴∠A=∠EBC,故选C.8.如图,在△ABC中,AB=AC=4,∠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分别交AB、AC 于M、N,则△AMN的周长为()A.12 B.4 C.8 D.不确定【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E=∠CBE,∠ACE=∠BCE,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CBE=∠BEM,∠BCE=∠CEN,然后求出∠ABE=∠BEM,∠ACE=∠CEN,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BM=ME,CN=NE,然后求出△AMN的周长=AB+AC.【解答】解:∵∠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ABE=∠CBE,∠ACE=∠BCE,∵MN∥BC,∴∠CBE=∠BEM,∠BCE=∠CEN,∴∠ABE=∠BEM,∠ACE=∠CEN,∴BM=ME,CN=NE,∴△AMN的周长=AM+ME+AN+NE=AB+AC,∵AB=AC=4,∴△AMN的周长=4+4=8.故选C.9.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B于点E,DF⊥AC于点F,对于下列结论:①AD⊥BC;②AE=AF;③AD上任意一点到AB,AC的距离相等;④AD上任意一点到点B,点C 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 B.2 C.3 D.4【分析】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上任意一点到AB,AC的距离相等,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B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AF,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D上任意一点到点B,点C的距离相等.【解答】解:∵AB=AC,AD平分∠BAC,∴AD⊥BC,AD上任意一点到AB,AC的距离相等,故①③正确;∵DE⊥AB于点E,DF⊥AC于点F,∴DE=DF,在Rt△ADE与Rt△AFD中,∴Rt△ADE≌Rt△AFD,∴AE=AF;故②正确;∵AB=AC,AD平分∠BAC,∴AD垂直平分BD,∴AD上任意一点到点B,点C的距离相等,故④正确;故选D.10.如图,在△ABC中,AB=AC,D、E、F分别在三边上,且BE=CD,BD=CF,G为EF的中点,则∠DGE 的度数是()A.45°B.60°C.90°D.120°【分析】首先连接DE,DF,由AB=AC,可得∠B=∠C,又由BE=CD,BD=CF,利用SAS可判定△BDE≌△CFD,即可得DE=DF,然后由三线合一的性质,证得DG⊥EF,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连接DE,DF,∵AB=AC,∴∠B=∠C,在△BDE和△CFD中,,∴△BDE≌△CFD(SAS),∴DE=DF,∵G为EF的中点,∴DG⊥EF,即∠DGE=90°.故选C.11.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50°,点A在直线a上,直线b上存在点B,使以点O、A、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B点有()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OAB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OB=AB时,②当OA=AB时,③当OA=OB时,分别求得符合的点B,即可得解.【解答】解:要使△OAB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OB=AB时,作线段OA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b的交点为B,此时有1个;②当OA=AB时,以点A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与直线b的交点,此时有1个;③当OA=OB时,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与直线b的交点,此时有2个,1+1+2=4,故选:D.12.如图,∠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上,且△PMN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有()A.2个B.3个C.4个D.无数个【分析】如图在OA、OB上截取OE=OF=OP,作∠MPN=60°,只要证明△PEM≌△PON即可推出△PMN是等边三角形,由此即可对称结论.【解答】解:如图在OA、OB上截取OE=OF=OP,作∠MPN=60°.∵OP平分∠AOB,∴∠EOP=∠POF=60°,∵OP=OE=OF,∴△OPE,△OPF是等边三角形,∴EP=OP,∠EPO=∠OEP=∠PON=∠MPN=60°,∴∠EPM=∠OPN,在△PEM和△PON中,,∴△PEM≌△PON.∴PM=PN,∵∠MPN=60°,∴△PNM是等边三角形,∴只要∠MPN=60°,△PMN就是等边三角形,故这样的三角形有无数个,故选D13.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AM=BK,BN=AK,若∠MKN=44°,则∠P的度数为()A.44°B.66°C.88°D.92°【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证明△AMK≌△BKN,得到∠AMK=∠BKN,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出∠A=∠MKN=44°,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PA=PB,∴∠A=∠B,在△AMK和△BKN中,,∴△AMK≌△BKN,∴∠AMK=∠BKN,∵∠MKB=∠MKN+∠NKB=∠A+∠AMK,∴∠A=∠MKN=44°,∴∠P=180°﹣∠A﹣∠B=92°,故选:D.14.如图,在△ABC中,AB=AC=8,点D在BC上,DE∥AB,DF∥AC,则四边形AFDE的周长是()A.24 B.18 C.16 D.12【分析】因为AB=AC,所以△ABC为等腰三角形,由DE∥AB,可证△CDE为等腰三角形,同理△BDF也为等腰三角形,根据腰长相等,将线段长转化,求周长.【解答】解:∵AB=AC=15,∴∠B=∠C,由DF∥AC,得∠FDB=∠C=∠B,∴FD=FB,同理,得DE=EC.∴四边形AFDE的周长=AF+AE+FD+DE=AF+FB+AE+EC=AB+AC=8+8=16.故四边形AFDE的周长是16.故选C.15.如图,△ABC中,∠ABC=63°,点D,E分别是△ABC的边BC,AC上的点,且AB=AD=DE=EC,则∠C 的度数是()A.21°B.19°C.18°D.17°【分析】设∠C=x.由DE=EC,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C=∠EDC=x,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AED=∠C+∠EDC=2x.同理表示出∠ADB=∠ABC=3x,则3x=63°,求出x即可.【解答】解:设∠C=x.∵DE=EC,∴∠C=∠EDC=x,∴∠AED=∠C+∠EDC=2x.∵AD=DE,∴∠AED=∠DAE=2x,∴∠ADB=∠DAE+∠C=3x.∵AB=AD,∴∠ADB=∠ABC=3x,∴3x=63°,∴x=21°.故选A.16.如图,已知AB=A1B,A1B1=A1A2,A2B2=A2A3,A3B3=A3A4…,若∠A=70°,则∠A n﹣1A n B n﹣1(n>2)的度数为()A.B.C.D.【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B1A2A1,∠B2A3A2及∠B3A4A3的度数,找出规律即可得出∠A n﹣1A n B n﹣1的度数.【解答】解:∵在△ABA1中,∠A=70°,AB=A1B,∴∠BA1A=70°,∵A1A2=A1B1,∠BA1A是△A1A2B1的外角,∴∠B1A2A1==35°;同理可得,∠B2A3A2=17.5°,∠B3A4A3=×17.5°=,∴∠A n﹣1A n B n﹣1=.故选:C.17.如图钢架中,∠A=10°,焊上等长的钢条来加固钢架,若P1A=P1P2,则这样的钢条至多需要()A.5根B.6根C.7根D.8根【分析】由于焊上的钢条长度相等,并且AP1=P1P2,所以∠A=∠P1P2A,则可算出∠P2P1P3的度数,并且和∠P1P3P2度数相等,根据平角的度数为180度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结合等腰三角形底角度数不大于90度即可求出最多能焊上的钢条数.【解答】解:如图:∵∠A=∠P1P2A=10°,∴∠P2P1P3=20°,∠P1P3P2=20°,∴∠P1P2P3=140°,∴∠P3P2P4=30°∴∠P3P4P2=30°∴∠P2P3P4=120°∴∠P4P3P5=40°∴∠P3P5P4=40°∴∠P3P4P5=100°∴∠P5P4P6=50°∴∠P4P6P5=50°∴∠P4P5P6=80°∴∠P6P5P7=60°,∴∠P6P7P5=60°,∴∠P5P6P7=60°,∴∠P8P6P7=70°,∴∠P6P8P7=70°,∴∠P6P7P8=40°,∴∠P8P7P9=80°,∴∠P7P9P8=80°,∴∠P9P8P7=20°,∴∠P9P8C=90°,此时就不能在往上焊接了,综上所述总共可焊上8条.故选D.18.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C=BC=5,AB=8,D为底边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DE⊥AC,DF⊥BC,垂足分别为E、F,则DE+DF的值为()A.3 B.4 C.D.【分析】连接AD,过点C作CE⊥AB于点E,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E的长,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连接AD,过点C作CE⊥AB于点E,∵AC=BC=5,AB=8,∴AE=4,∴CE==3,∴S△ABC=AB•CE=×8×3=12.∵DE⊥AC,DF⊥BC,∴S△ABC=S△ACD+S△BDC=AC•DE+BC•DF=×5×(DE+DF)=12,∴DE+DF=.二.填空题(共8小题)19.如图1是一把园林剪刀,把它抽象为图2,其中OA=OB.若剪刀张开的角为30°,则∠A=75度.【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OA=OB,∠AOB=30°,∴∠A=(180°﹣30°)=75°,故答案为:75.20.如图,AB=AC,FD⊥BC于D,DE⊥AB于E,若∠AFD=145°,则∠EDF=55度.【分析】首先求出∠C的度数,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从而利用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求出∠EDF.【解答】解:∵∠AFD=145°,∴∠CFD=35°又∵FD⊥BC于D,DE⊥AB于E ∴∠C=180°﹣(∠CFD+∠FDC)=55°∵AB=AC ∴∠B=∠C=55°,∴∠A=70°根据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可得:∠EDF=360°﹣(∠AED+∠AFD+∠A)=55°∴∠EDF为55°.故填55.21.如图,在△ABC中,AB=AC,∠BAC=36°,DE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若BE=a,AE=b,则用含a、b 的代数式表示△ABC的周长为2a+3b.【分析】由题意可知:AC=AB=a+b,由于DE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BAC=36°,所以易证AE=CE=BC=b,从可知△ABC的周长;【解答】解:∵AB=AC,BE=a,AE=b,∴AC=AB=a+b,∵DE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AE=CE=b,∴∠ECA=∠BAC=36°,∵∠BAC=36°,∴∠ABC=∠ACB=72°,∴∠BCE=∠ACB﹣∠ECA=36°,∴∠BEC=180°﹣∠ABC﹣∠ECB=72°,∴CE=BC=b,∴△ABC的周长为:AB+AC+BC=2a+3b 故答案为:2a+3b.22.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且AB=BD,AD=DC,则∠C=36度.【分析】根据已知题目中所给的等量关系,用一个角分别表示出其他的角,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便可得出∠C的度数.【解答】解:由题意知,在△ABC中,AB=AC,所以∠B=∠C,又AB=BD,AD=DC,所以∠C=∠DAC,∠BAD=∠BDA=2∠C,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C+∠C+3∠C=180°,得∠C=36°.故填36.23.如图,点D、E分别是△ABC的边AC、BC上的点,AD=DE,AB=BE,∠A=80°,则∠BED=80°.【分析】先利用SSS证明△ABD≌△EB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求出∠BED.【解答】解:在△ABD与△EBD中,,∴△ABD≌△EBD,∴∠BED=∠A=80°.故答案为80.24.如图所示,三角形ABC的面积为1cm2.AP垂直∠B的平分线BP于点P.则三角形PBC的面积是cm2.【分析】过点P作PE⊥BP,垂足为P,交BC于点E,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ABP=∠EBP,结合BP=BP 以及∠APB=∠EPB=90°即可证出△ABP≌△EBP(ASA),进而可得出AP=EP,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出S=S EPC,再根据S△PBC=S△BPE+S EPC=S△ABC即可得出结论.△APC【解答】解:过点P作PE⊥BP,垂足为P,交BC于点E,如图所示.∵AP垂直∠B的平分线BP于点P,∴∠ABP=∠EBP.在△ABP和△EBP中,,∴△ABP≌△EBP(ASA),∴AP=EP.∵△APC和△EPC等底同高,∴S△APC=S EPC,∴S△PBC=S△BPE+S EPC=S△ABC=cm2.故答案为:cm2.25.如图,在△ABC中,∠ACB=90°,AC=6cm,BC=8cm,动点P从点C出发,按C→B→A的路径,以2cm 每秒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3或6或6.5或5.4时,△ACP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于没有说明哪一条边是腰,故需要分情况讨论.【解答】解:∵AC=6,BC=8,∴由勾股定理可知:AB=10,当点P在CB上运动时,由于∠ACP=90°,∴只能有AC=CP,如图1,∴CP=6,∴t==3,当点P在AB上运动时,①AC=AP时,如图2,∴AP=6,PB=AB﹣CP=10﹣6=4,∴t==6,②当AP=CP时,如图3,此时点P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过点P作PD⊥AC于点D,∴CD=AC=3,PD是△ACB的中位线,∴PD=BC=4,∴由勾股定理可知:AP=5,∴PB=5,∴t==6.5;③AC=PC时,如图4,过点C作CF⊥AB于点F,∴cos∠A==,∴AF=3.6,∴AP=2AF=7.2,∴PB=10﹣7.2=2.8,∴t==5.4;综上所述,当t为3或6或6.5或5.4时,△ACP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3或6或6.5或5.4.26.如图,∠AOB=45°,点M,N在边OA上,OM=x,ON=x+4,点P是边OB上的点,若使点P,M,N 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恰好有三个,则x的值是x=0或x=4﹣4或4<x<4.【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先确定特殊位置时成立的x值,①如图1,当M与O重合时,即x=0时,点P恰好有三个;②如图2,构建腰长为4的等腰直角△OMC,和半径为4的⊙M,发现M在点D的位置时,满足条件;③如图3,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种情况的画法:分别以M、N为圆心,以MN为半径画弧,与OB的交点就是满足条件的点P,再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通过画图发现,无论x取何值,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都存在一个,所以只要满足以MN为腰的三角形有两个即可.【解答】解:分三种情况:①如图1,当M与O重合时,即x=0时,点P恰好有三个;②如图2,以M为圆心,以4为半径画圆,当⊙M与OB相切时,设切点为C,⊙M与OA交于D,∴MC⊥OB,∵∠AOB=45°,∴△MC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C=OC=4,∴OM=4,当M与D重合时,即x=OM﹣DM=4﹣4时,同理可知:点P恰好有三个;③如图3,取OM=4,以M为圆心,以OM为半径画圆,则⊙M与OB除了O外只有一个交点,此时x=4,即以∠PMN为顶角,MN为腰,符合条件的点P有一个,以N圆心,以MN为半径画圆,与直线OB相离,说明此时以∠PNM为顶角,以MN为腰,符合条件的点P不存在,还有一个是以NM为底边的符合条件的点P;点M沿OA运动,到M1时,发现⊙M1与直线OB有一个交点;∴当4<x<4时,圆M在移动过程中,则会与OB除了O外有两个交点,满足点P恰好有三个;综上所述,若使点P,M,N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恰好有三个,则x的值是:x=0或x=4﹣4或4.故答案为:x=0或x=4﹣4或4.三.解答题(共9小题)27.如图,已知AE平分∠BAC,BE⊥AE于E,ED∥AC,∠BAE=42°,求∠BED的度数.【分析】已知AE平分∠BAC,ED∥AC,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求得∠DEA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和为360°求得∠BED度数.【解答】解:∵BE⊥AE∴∠AEB=90°∵AE平分∠BAC∴∠CAE=∠BAE=42°又∵ED∥AC∴∠AED=180°﹣∠CAE=180°﹣42°=138°∴∠BED=360°﹣∠AEB﹣∠AED=132°28.如图,△ABC中,点O是边AC上一个动点,过O作直线MN∥BC,设MN交∠ACB的平分线于点E,交∠ACB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求证:OE=OF.【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1=∠2,∠3=∠4,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证明:如图,∵MN交∠ACB的平分线于点E,交∠ACB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2=∠5,∠4=∠6,∵MN∥BC,∴∠1=∠5,∠3=∠6,∴∠1=∠2,∠3=∠4,∴EO=CO,FO=CO,∴OE=OF.29.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1)求证:∠CBE=∠BAD;(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AE=CE.直接写出条件.【分析】(1)根据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CAD=∠BAD,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CBE=∠CAD,再根据等量关系得到∠CBE=∠BAD.(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1)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CBE+∠C=∠CAD+∠C=90°,∠CAD=∠BAD,∴∠CBE=∠BAD.(2)当△ABC满足是等边三角形的条件时,AE=CE.30.文文和彬彬在证明“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一命题时,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如图),她们对各自所作的辅助线描述如下:文文:“过点A作BC的中垂线AD,垂足为D”;彬彬:“作△ABC的角平分线AD”.数学老师看了两位同学的辅助线作法后,说:“彬彬的作法是正确的,而文文的作法需要订正.”(1)请你简要说明文文的辅助线作法错在哪里;(2)根据彬彬的辅助线作法,完成证明过程.【分析】(1)线段BC的中垂线可以直接作出的,不需要附带“过点A作”;(2)根据已知条件利用AAS可证△ABD≌△ACD,得出AB=AC.【解答】(1)解:作辅助线不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2)证明:作△ABC的角平分线AD.∴∠BAD=∠CAD,在△ABD与△ACD中,∵,∴△ABD≌△ACD(AAS).∴AB=AC.31.如图,△ABC中,AB=AC,点D在AB上,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交BC于F,求证:DF=EF.【分析】首先过点D作DM∥AC交BC于M,易证得△DMF≌△ECF,继而证得DF=EF.【解答】证明:过点D作DM∥AC交BC于M,∴∠DMB=∠ACB,∠FDM=∠E,∵AB=AC,∴∠B=∠ACB,∴∠B=∠DMB,∴BD=MD,∵BD=CE,∴MD=CE,在△DMF和△ECF中,,∴△DMF≌△ECF(AAS),∴DF=EF.32.如图,在△ABC中,AB=AC=2,∠B=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1)当∠BDA=115°时,∠BAD=25°;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小(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也在改变,判断当∠BDA等于多少度时,△ADE是等腰三角形.【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将已知数值代入即可求出∠BAD,根据点D的运动方向可判定∠BDA的变化情况.(2)假设△ABD≌△DC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AB=DC=2,即可求得答案.(3)假设△ADE是等腰三角形,分为三种情况:①当AD=AE时,∠ADE=∠AED=40°,根据∠AED>∠C,得出此时不符合;②当DA=DE时,求出∠DAE=∠DEA=70°,求出∠BA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AD,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DA即可;③当EA=ED时,求出∠DAC,求出∠BAD,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DB.【解答】解:(1)∠BAD=180°﹣∠ABD﹣∠BDA=180°﹣40°﹣115°=25°;从图中可以得知,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小;故答案为:25°;小.(2)当△ABD≌△DCE时.DC=AB,∵AB=2,∴DC=2,∴当DC等于2时,△ABD≌△DCE;(3)∵AB=AC,∴∠B=∠C=40°,①当AD=AE时,∠ADE=∠AED=40°,∵∠AED>∠C,∴此时不符合;②当DA=DE时,即∠DAE=∠DEA=(180°﹣40°)=70°,∵∠BAC=180°﹣40°﹣40°=100°,∴∠BAD=100°﹣70°=30°;∴∠BDA=180°﹣30°﹣40°=110°;③当EA=ED时,∠ADE=∠DAE=40°,∴∠BAD=100°﹣40°=60°,∴∠BDA=180°﹣60°﹣40°=80°;∴当∠ADB=110°或80°时,△ADE是等腰三角形.33.如图1,△ABC中,AB=AC,∠A=36°,我们发现这个三角形有一种特性,即经过它某一顶点的一条射线可把它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为此,请你解答问题;如图2,△ABC中,AB=AC,∠A=108°,请你在图中画一条射线(不必写画法),把它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并写出底角的大小.【分析】先根据AB=AC,∠A=108°,求得∠C=36°,再过点A作∠DAC=36°,则△ACD和△ABD均为等腰三角形.【解答】解:如图2所示,由AB=AC,∠A=108°,可知∠C=36°,过点A在∠BAC内部作射线AD,使得∠DAC=36°,则△ABD中,∠BAD=72°,∠ADB=72°,△ACD中,∠DAC=∠C=36°,故△ACD和△ABD均为等腰三角形,故射线AD即为所求.34.在△ABC中,AB=AC,点P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过点P分别作PE∥AC交AB于点E,PE∥AB 交BC于点D,交AC于点F.(1)若点P在BC上(如图一),此时PD=0,可得结论:PD+PE+PF=AB(填“>”“<”或“=”)(2)当点P在△ABC内(如图二)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要证明.【分析】(1)先求出四边形PFAE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可得PF=AE,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BPE=∠C,然后求出∠B=∠BPE,利用等角对等边求出PE=BE,然后求解即可;(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出四边形AEPF为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证.【解答】解:(1)答:PD+PE+PF=AB.证明如下:∵点P在BC上,∴PD=0,∵PE∥AC,PF∥AB,∴四边形PFAE是平行四边形,∴PF=AE,∵PE∥AC,∴∠BPE=∠C,∴∠B=∠BPE,∴PE=BE,∴PE+PF=BE+AE=AB,∵PD=0,∴PD+PE+PF=AB;(2)当点P在△ABC内时,结论PD+PE+PF=AB仍然成立.证明:∵PE∥AC,PF∥AB,∴四边形AEPF为平行四边形,∴PE∥AF ∵PF∥AB,∴∠FDC=∠B,又∵AB=AC,∴∠B=∠C,∴∠FDC=∠C,∴DF=CF,∴DF+PE=CF+AF,即DF+PE=AC,又∵DF=PD+PF,AC=AB,∴PD+PF+PE=AB,即上述结论成立.35.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1)当D点在BC的什么位置时,DE=DF?并证明.(2)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若D在底边BC的延长线上,(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分析】(1)当点D在BC的中点时,DE=DF,根据AAS证△BED≌△CF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即可;(2)连接AD,根据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ABD的面积+三角形ACD的面积,进行分析证明;(3)类似(2)的思路,仍然用计算面积的方法来确定线段之间的关系.即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ABD的面积﹣三角形ACD的面积.【解答】解:(1)当点D在BC的中点时,DE=DF,理由如下:∵D为BC中点,∴BD=CD,∵AB=AC,∴∠B=∠C,∵DE⊥AB,DF⊥AC,∴∠DEB=∠DFC=90°,在△BED和△CFD中,∴△BED≌△CFD(AAS),∴DE=DF.(2)DE+DF=CG.证明:连接AD,则S△ABC=S△ABD+S△ACD,即AB•CG=AB•DE+AC•DF,∵AB=AC,∴CG=DE+DF.(3)当点D在BC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不成立,但有DE﹣DF=CG.理由:连接AD,则S△ABD=S△ABC+S△ACD,即AB•DE=AB•CG+AC•DF∵AB=AC,∴DE=CG+DF,即DE﹣DF=CG.同理当D点在CB的延长线上时,则有DE﹣DF=CG,说明方法同上.。

等腰三角形专项训练(经典习题)

等腰三角形专项训练(经典习题)

等腰三角形专项训练一、选择与填空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A.25°B.40°C.25°或40°D.不确定.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0,则顶角的度数为()A.600B.1200C.600或1500D.600或12003、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5,一边长为11,那么腰长为( )A.11 B.7 C.14 D.7或114、等边三角形的两条高线相交所成钝角的度数是( )A.105°B.120°C.135°D.150°5、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①如果等腰三角形内一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那么过这点与顶点的直线必垂直于底边; ②如果把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向两个方向延长相等的线段, 那么延长线段的两个端点与顶点距离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上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④等腰三角形高上一点到底边的两端点距离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6、下列图形中一定有4条对称轴的是()A.长方形B.正方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7、下列图形:①两个点;②线段;③角;④长方形;⑤两条相交直线;⑥三角形,其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5个B.3个C.4个D.6个8、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A.1条B.2条C.3条D.1条或3条9、若点P为⊿ABC内部一点,且PA=PB=PC,则点P是⊿ABC的()(A)三边中线的交点(B)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条高的交点(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10若△ABC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则△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都有可能11、等腰△ABC中,AB=AC=10,∠A=30°,则腰AB上的高等于___________.12、在△ABC中,AB=AC,AD⊥BC于D,由以上两个条件可得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结论即可)A13、如图5:在△ABC 中, ∠A=900,BD 平分∠ABC,交AC 于点D,已知AD=4.3㎝,则D 到BC 边的距离为__________.1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均为整数且周长为10,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______________. 15、在△ABC 中,AB=AC ,∠BAC=12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且BD=10cm ,则DC=____. 16、在△ABC 中,∠A=78°,点D ,E ,F 分别在边BC ,AB ,AC 上,BD=BE ,CD=CF ,•则∠EDF=_______. 17、如图,⊿MNP 中,∠P= 60,MN=NP ,MQ ⊥PN ,垂足为Q ,延长MN 至G ,取NG=NQ , 若⊿MNP 的周长为12,MQ=a ,则⊿MGQ 的周长为 ( ) (A) 8+2a (B )8+a (C ) 6+a (D )6+2a18、如图9-13所示,△ABC 中,BC 边的垂直平分线DE 交BC 于D ,交AC 于E ,BE =5厘米,△BCE 的周长是18厘米,则BC = 厘米二、作图题如图,A 、B 两个村庄在河岸的同一侧,现要在河岸上开设取水口,铺设灌溉管道。

等腰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

等腰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

等腰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判断题)答案:正确。

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60°,求底角的度数。

答案:底角的度数为60°。

3. 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cm,且底边长为6cm,求腰长。

答案:腰长为6cm。

4.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与底边垂直。

(判断题)答案:正确。

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求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

答案: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均为65°。

6.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cm,底边长为8cm,求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面积为24cm²。

7.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2cm,腰长为15cm,求顶角的度数。

答案:顶角的度数为30°。

8.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45°,求顶角的度数。

答案:顶角的度数为90°。

9.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20cm,腰长为25cm,求三角形的高。

答案:高为15cm。

10.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腰长为10cm,求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

答案:内切圆半径为2cm。

11.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求底角的度数。

答案:底角的度数为50°。

1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底边长为12cm,求腰长。

答案:腰长为9cm。

13.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cm,腰长为13cm,求顶角的度数。

答案:顶角的度数为30°。

14.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求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

答案: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均为70°。

15.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4cm,腰长为10cm,求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面积为48cm²。

16.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8cm,底边长为6cm,求三角形的高。

答案:高为5cm。

17.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6cm,腰长为20cm,求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

答案:内切圆半径为4cm。

18.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20°,求底角的度数。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一、计算题:1. 如图,△ABC 中,AB=AC,BC=BD,AD=DE=EB 求∠A 的度数2.如图,CA=CB,DF=DB,AE=AD 求∠A 的度数3、AB 于⊥AB 于E ,DF ⊥BC 交AC 于点F ,若∠EDF=70°,求∠AFD 的度数CFDA4. 如图,△ABC 中,AB=AC,BC=BD=ED=EA 求∠A 的度数5.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BAD=30°,在AC 上取点E ,使AE=AD, 求∠EDC 的度数6. 如图,△ABC 中,∠C=90°,D 为AB 上一点,作DE ⊥BC 于E ,若BE=AC,BD=21,DE+BC=1,求∠ABC 的度数BBDC7. 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若AC=AB+BD 求∠B :∠C 的值二、证明题:8. 如图,△DEF 中,∠EDF=2∠E ,FA ⊥DE 于点A ,问:DF 、AD 、AE 间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9. 如图,△ABC 中,∠B=60°,角平分线AD 、CE 交于点O求证:AE+CD=ACABCDAD FEABCDE12. 如图,△ABC 中,AB=AC,D 为△ABC 外一点,且∠ABD=∠ACD =60° 求证:CD=AB-BD13.已知:如图,AB=AC=BE ,CD 为△ABC 中AB 边上的中线求证:CD=21CE14. 如图,△ABC 中,∠1=∠2,∠EDC=∠BAC 求证:BD=EDECA BDE1 2 ABCD15. 如图,△ABC 中,AB=AC,BE=CF,EF 交BC 于点G 求证:EG=FG16. 如图,△ABC 中,∠ABC=2∠C ,AD 是BC 边上的高,B 到点E ,使BE=BD求证:AF=FC17. 如图,△ABC 中,AB=AC,AD 和BE 两条高,交于点H ,且AE=BE 求证:AH=2BDABDFECBD18. 如图,△ABC 中,AB=AC, ∠BAC=90°,BD=AB, ∠ABD=30° 求证:AD=DC19. 如图,等边△ABC 中,分别延长BA 至点E ,延长BC 至点D ,使AE=BD 求证:EC=ED20. 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BCD=180°,AD 、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DC 、AB 的延长线交于点E ,∠E 、∠F 的平分线交于点H 求证:EH ⊥FHBCDHABDCEF一、计算题:1. 如图,△ABC中,AB=AC,BC=BD,AD=DE=EB求∠A的度数设∠ABD为x,则∠A为2x由8x=180°得∠A=2x=45°2.如图,CA=CB,DF=DB,AE=AD求∠A的度数设∠A为x,由5x=180°得∠A=36°3. 如图,△ABC中,AB=AC,D在BC上,DE⊥AB于E,DF⊥BC交AC于点F,若∠EDF=70°,求∠AFD的度数∠AFD=160°FDAB4. 如图,△ABC中,AB=AC,BC=BD=ED=EA求∠A的度数设∠A为x∠A=71805. 如图,△ABC中,AB=AC,D在BC上, ∠BAD=30°,在AC上取点E,使AE=AD, 求∠EDC的度数设∠ADE为x∠EDC=∠AED-∠C=15°B2x6. 如图,△ABC 中,∠C=90°,D 为AB 上一点,作DE ⊥BC 于E ,若BE=AC,BD=21,DE+BC=1,求∠ABC 的度数 延长DE 到点F,使EF=BC 可证得:△ABC ≌△BFE 所以∠1=∠F 由∠2+∠F=90°, 得∠1+∠F=90°在Rt △DBF 中, BD=21,DF=1所以∠F =∠1=30°7. 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若AC=AB+BD 求∠B :∠C 的值在AC 上取一点E,使AE=AB 可证△ABD ≌△ADE 所以∠B=∠AEDFAE由AC=AB+BD,得DE=EC,所以∠AED=2∠C 故∠B :∠C=2:1 二、证明题:8. 如图,△ABC 中,∠ABC,∠CA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过点P 作DE ∥AB ,分别交BC 、AC 于点D 、E 求证:DE=BD+AE 证明△PBD 和△PEA 是等腰三角形9. 如图,△DEF 中,∠EDF=2∠E ,FA ⊥DE 于点A ,问:DF 、AD 、AE 间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 DF+AD=AE在AE 上取点B,使AB=AD10. 如图,△ABC 中,∠B=60°,角平分线AD 、CE 交于点O 求证:AE+CD=AC 在AC 上取点F,使AF=AE 易证明△AOE ≌△AOF, 得∠AOE=∠AOF由∠B=60°,角平分线AD 、CE,CBAD EPAD FEBOABCDEF得∠AOC=120°所以∠AOE=∠AOF=∠COF=∠COD=60°故△COD ≌△COF,得CF=CD所以AE+CD=AC11. 如图,△ABC 中,AB=AC, ∠A=100°,BD 平分∠ABC,求证:BC=BD+AD延长BD 到点E,使BE=BC,连结CE在BC 上取点F,使BF=BA易证△ABD ≌△FBD,得AD=DF再证△CDE ≌△CDF,得DE=DF故BE=BC=BD+AD也可:在BC 上取点E,使BF=BD,连结DF在BF 上取点E,使BF=BA,连结DE先证DE=DC,再由△ABD ≌△EBD,得AD=DE,最后证明DE=DF 即可 12. 如图,△ABC 中,AB=AC,D 为△ABC 外一点,且∠ABD=∠ACD =60° 求证:CD=AB-BD在AB 上取点E ,使BE=BD ,在AC 上取点F ,使CF=CD得△BDE 与△CDF 均为等边三角形,只需证△ADF ≌△AED AC FA C E F A BCDE F13.已知:如图,AB=AC=BE ,CD 为△ABC 中AB 边上的中线求证:CD=21CE 延长CD 到点E,使DE=CD.连结AE 证明△ACE ≌△BCE14. 如图,△ABC 中,∠1=∠2,∠EDC=∠BAC求证:BD=ED在CE 上取点F,使AB=AF易证△ABD ≌△ADF,得BD=DF,∠B=∠AFD 由∠B+∠BAC+∠C=∠DEC+∠EDC+∠C=180°所以∠B=∠DEC所以∠DEC=∠AFD所以DE=DF,故BD=ED15. 如图,△ABC 中,AB=AC,BE=CF,EF 交BC 于点G求证:EG=FGE C A B D E 1 2 F16. 如图,△ABC 中,∠ABC=2∠C ,AD 是BC 边上的高,B 到点E ,使BE=BD 求证:AF=FC17. 如图,△ABC 中,AB=AC,AD 和BE 两条高,交于点H ,且AE=BE 求证:AH=2BD 由△AHE ≌△BCE,得BC=AH18. 如图,△ABC 中,AB=AC, ∠BAC=90°,BD=AB,∠ABD=30°求证:AD=DC作AF ⊥BD 于F,DE ⊥AC 于E可证得∠DAF=DAE=15°,所以△ADE ≌△ADF得AF=AE,由AB=2AF=2AE=AC,所以AE=EC,因此DE 是AC 的中垂线,所以AD=DCA B DFE C B D19. 如图,等边△ABC 中,分别延长BA 至点E ,延长BC 至点D ,使AE=BD 求证:EC=ED延长BD 到点F,使DF=BC,可得等边△BEF,只需证明△BCE ≌△FDE 即可20. 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BCD=180°,AD 、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DC 、AB 的延长线交于点E ,∠E 、∠F 的平分线交于点H求证:EH ⊥FH延长EH 交AF 于点G由∠BAD+∠BCD=180°,∠DCF+∠BCD=180°得∠BAD=∠DCF,由外角定理,得∠1=∠2,故△FGM 是等腰三角形 由三线合一,得EH ⊥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厨房中的物理知识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练习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练习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练习 篇一: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1] 等腰三角形练习 知识梳理 说明: ①本定理的证明用的是作底边上的高, 还有其他证明方法 (如作顶角的平分线) 。

②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有两种:1、利用定义 2、利用定理。

知识点 4:等腰三角形的推论 1. 推论:推论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2:有一个角等于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3: 在直角三角形中, 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知识点 5: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 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 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 时作哪条线都可以, 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 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 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一、知识点回顾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ABC 中,AB=AC.点 D 在 BC 边上 (1)∵AB=AC, ∴∠_____=∠______;(即性质 1) (2)∵AB=AC,AD 平分∠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性 质 2) (3)∵AB=AC,AD 是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性质 2) (4)∵AB=AC,AD⊥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性质 2) 等 腰三角形的判定:△ ABC 中,∵∠B=∠C∴_____=_____. 二、基础题 第 1 题.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 80°,则它的另两角为________________. 第 2 题. 在△ ABC 中, ∠ABC=∠C=2∠A,BD 是∠ABC 的平分线,DE∥BC,则图中等腰 三角形的个数是() A.2 B.3 C.4 D.5 第 3 题. 如图 1,△ MNP 中, ∠P=60°,MN=NP,MQ⊥PN,垂足为 Q,延长 MN 至 G, 取 NG=NQ,若△ MNP 的周长为 12,MQ=a,则△ MGQ 周长是() B 知识点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 (1)文字语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符号语言:如 图,在△ ABC 中,因为 AB=AC,所以∠B=∠C (3)证明:取 BC 的中点 D,连接 AD 在△ ABD 1 / 11和△ ACD 中 ∴△ABD≌△ACD(SSS) ∴∠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4)定理的作用: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含答案)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含答案)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一底角为50°,则顶角的度数为()A、65B、70C、80D、4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180°-50°-50°=80°.故应选C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为∠ABC,∠ACB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 5个B. 6个C.7个D.8个【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和∠A=36°,求出∠ABC和∠ACB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D、∠CBD、∠ACE、∠BCE的度数,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求出∠BOE、∠COD的度数,根据等角对等边进行判断.解:如下图所示,∵AB=AC,∠A=36°,∴∠ABC=∠ACB=72°,∵BD平分∠ABC,CE平分∠ACB,∴∠ABD=∠C BD=∠ACE=∠BCE=∠A=36°,∴△ABD、△BCD、△ACE、△BCE、△OBC是等腰三角形;∴∠BEC=∠A+∠ACE=72°,∠BOE=∠BCE+∠CBD=72°,∴∠BEC=∠BOE,同理可得:∠CDO=∠COD,∴△BOE、△COD是等腰三角形;又△ABC是等腰三角形,∴共有8个等腰三角形.故应选D.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3、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B.一条中线把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三角形C.有一个锐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D.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三角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解:A选项、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故A选项正确;B选项、三角形任何一条边上的中线都能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故B选项错误;C选项、有一个锐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的另一个锐角也是45°,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故C选项正确;D选项、如果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根据等角对等边可证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故D选项正确.故应选B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4、下列能断定△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A.∠A=30°,∠B=60°B.∠A=50°,∠B=80°C. AB=AC=2,BC=4 D.AB=3,BC=7,周长为1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解:A选项、若∠A=30°,∠B=60°,则∠C=90°,不能判定△ABC为等腰三角形;B选项、若∠A=50°,∠B=80°,则∠C=50°,根据等角对等边能判定△ABC为等腰三角形;C选项、若AB=AC=2,BC=4,因为2+2=4,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D选项、若AB=3,BC=7,周长为13,则AC=3,因为3+3<7,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应选B.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5、已知下列各组数据,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A. 1,2,1 B.2,2,1 C. 1,3,1 D.2,2,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行判断.解:A选项、因为1+1=2,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B选项、因为2+1>2,能构成三角形,所以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C选项、因为1+1<3,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D选项、因为2+2<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应选B.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6、小明将两个全等且有一个角为6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两条较长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A.4 B.3 C.2 D.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各角的度数,根据等角对等边进行判断. 解:∵∠B=∠E=60°,∴∠A=∠D=30°,∴△MAD是等腰三角形;∵∠EMG-∠A+∠D=60°,∴△EGM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证△BHM是等腰三角形.∴共有三个等腰三角形.故应选B考点: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二、填空题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cm和4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答案】10cm或11cm【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分情况进行计算.解:当三角形三边分别是3cm、3cm、4cm时,三角形的周长是3+3+4=10cm;当三角形三边分别是3cm、4cm、4cm时,三角形的周长是3+4+4=11cm.故答案是10cm或11cm.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8、在方格纸上有一个△ABC,它的顶点位置如图所示,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答案】等腰【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可证AB=AC,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解:∵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是等腰.考点: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定义9、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分别为80°,50°,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三角形.【答案】等腰【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三角形的另一个内角,根据等角对等边进行判断.解:∵第三个角=180°-50°-80°=50°.∴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是等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0、用若干根火柴(不折断)紧接着摆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用了10根火柴,则至少还要用_________根火柴.【答案】1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用10根火柴组成的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当用10根火柴组成的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每个腰上至少用6根火柴棍,∴共需要12根火柴棍;当用10根火柴组成的边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时,则另一个腰上需要用10根火柴棍,底边至少用1根火柴,∴共需要11根火柴棍.∴至少还要用11根火柴.故答案是11.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2.三角形三边关系11、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B=AC,BM,CM分别平分∠ABC,∠ACB,DE 经过点M,且DE∥BC,则图中有__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答案】5【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AC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证∠ADE=∠AED,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DBM=∠MBC=∠DMB=∠EMC=∠ECM=∠BCM,根据等角对等边进行证明.解:∵△ABC是等腰三角形,∴∠ABC=∠ACB,∵DE∥BC,∴∠ADE=∠AED,∴△ADE是等腰三角形;∵BM平分∠ABC,∴∠DBM=∠CBM,∵BC∥DE,∴∠DMB=∠CBM,∴∠DBM=∠DMB,∴△DBM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得△EMC是等腰三角形;又∵∠ABC=∠ACB,∴∠MBC=∠MCB,∴△MBC是等腰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共有5个等腰三角形.故答案是5.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解答题12、已知:如图,OA平分∠BAC,∠1=∠2.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过点O作OE⊥AB于E,OF⊥AC于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OE=OF,根据HL可证Rt△OBE≌Rt△OC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5=∠6,所以可证∠ABC=∠ACB,根据等角对等边可证结论成立.证明:如下图所示,过点O作OE⊥AB于E,OF⊥AC于F,∵AO平分∠BAC,∴OE=O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1=∠2,∴OB=OC.∴Rt△OBE≌Rt△OCF(HL).∴∠5=∠6.∴∠1+∠5=∠2+∠6.即∠ABC=∠ACB.∴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考点:1.角平分线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13、如图,△ABC中,∠A=36°,AB=AC,CD平分∠ACB,试说明△BCD是等腰三角形.【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CB=7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求出∠ACD=∠A=36°,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以求出∠ADB=72°,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证结论成立.证明:∵∠A=36°,AB=AC,∴∠B=∠ACB=72°,∵CD平分∠ACB,∴∠ACD=∠A=36°,∴∠BDC=∠A+∠ACD,∴∠BDC=∠B=72°,∴△BCD是等腰三角形.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4、如图,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分别交AB、AC于D、E,已知△ADE的周长为20cm,且BC=12cm,求△ABC的周长【答案】32cm.【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DBF=∠F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证∠DFB=∠DBF,所以可证BD=DF,同理可证EC=EF,所以可证AD+AE+DF+EF=20cm,再根据BC的长度求出△ABC的周长.解:∵∠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DBF=∠FBC,又∵DE∥BC,∴∠DFB=∠FBC,∴∠DFB=∠DBF,∴BD=DF,同理EC=EF,∵△ADE的周长为20cm,∴AD+AE+DF+EF=20cm,∴AD+AE+BD+EC=AB+AC=20cm又∵BC=12cm,∴AB+AC+BC=32cm即△ABC的周长为32cm.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含答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性质:两腰相等,底边与两腰之间 的比例为固定值
应用:在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中,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边长比例解决问 题
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计算
等腰三角形的两 腰相等,底边与 两腰之间的夹角 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边 长关系可以根据 勾股定理进行计 算。
等腰三角形的高、 中线和角平分线 等性质可用于计 算边长。
等腰三角形的角度关系
第四章
等腰三角形的角度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角互 补,即它们的角度之和为 180度。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两个角大小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顶角, 其余两个角为底角,且三个 角度之和为180度。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底角, 其余两个角为顶角,且三个 角度之和为180度。
等腰三角形的角度计算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角度和为180度 顶角与底角的角度关系:顶角 = 180度 - 2 × 底角度数 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重合 等腰三角形中的角度计算可以通过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等腰三角形的角度证明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证明方法 为取等腰三角形ABC,作底边BC的 中点D,连接AD,则 ∠BAD=∠CAD。
自然界:蜂巢、蜘蛛网等自然现象 中经常出现等腰三角形的形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筑学:等腰三角形在建筑设计中 有广泛的应用,如金字塔、塔楼等。
艺术创作:等腰三角形在绘画、雕 塑和图案设计中常被用作基本构图 元素。
等腰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桥梁设计: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实现桥梁的稳定和平衡 建筑结构:等腰三角形在建筑设计中用于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机械零件: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使其在某些机械零件中具有特殊用途 自然界中的等腰三角形:例如蜂巢、蜘蛛网等自然现象中存在等腰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题一、单选题1.如图,在ABC △中,,40AB AC A =∠=︒ ,//CD AB ,则BCD ∠=( )A.40︒B.50︒C.60︒D.70︒2.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尺和一把直尺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120∠=︒,则2∠的度数是( )A.15︒B.20︒C.25︒D.40︒3.如图,在ABC △中,,36AB AC A =∠=°, ABC △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A.8个B.7个C.6个D.5个4.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 ).A.40°B.100°C.40︒或70°D.40︒或100°5.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BD 平分ABC ∠,在B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使CE CD =,连接DE ,求证:BD DE =.6.如图,ABC △中,AB AC =,D 是BC 中点,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BC ∠=∠B .AD BC ⊥C .AD 平分BAC ∠D .2AB BD = 7.如图:15EAF ∠=︒,AB BC CD ==,则ECD ∠等于 ︒. 8.如图,在ABC △中,AB AC =,12∠=∠,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B C ∠=∠B. BD CD =C.AD BC ⊥D.AD BD =二、证明题9.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F ,,分别在AB BC AC ,,边上,且BE CF BD CE ==,.(1)求证:DEF △是等腰三角形;(2)当40A ∠=︒时,求DEF ∠的度数.10.已知:如图,在ABC △中,D 为边BC 上一点, AB AD CD ==.1.求证:2ABC C ∠=∠;2.过点B 作AD 的平行线交CA 的延长线于点E ,若AD 平分BAC ∠,求证:AE AB =.11.如图,AD 平分BAC ∠,AD BD ⊥,垂足为点D ,//DE AC .求证:BDE △是等腰三角形.12.如图,在ABC △中,已知,90AB AC BAC =∠=︒,D 是BC 上一点,,,EC BC EC BD DF FE ⊥==.求证:(1)ABD ACE ≅△△;(2)AF DE ⊥.三、解答题13.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90C ∠=° ,点D 在CB 边上,DAB B ∠=∠ ,点E 在AB 边上且满足CAB BDE ∠=∠.求证:AE BE =.四、操作题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的坐标为()43,-,且5OA =,在x 轴上确定一点P ,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1.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点P 的坐标 ;2.请在图中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AOP △.五、填空题15.如图,60BOC ∠=°,点A 是BO 延长线上的一点,10cm OA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以2 cm /s 的速度移动,动点Q 从点O 出发沿OC 以1cm /s 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同时出发,用(s)t 表示移动的时间,当t =_________时,POQ △是等腰三角形.16.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6和8,则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17.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那么它的顶角为________.18.如图,在ABC △中,20cm 12cm AB AC ==,,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cm 的速度向点A 运动,点Q 从点A 同时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向点C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另一个动点19.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若64AB CD ==,,则ABC △的周长是 .20.如图1是一把园林剪刀,把它抽象为图2,其中OA OB =.若剪刀张开的角为30°,则A ∠= 度。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5套)附带详细答案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5套)附带详细答案

练习一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一边长为6㎝,那么腰长为()A.6㎝B.10㎝C.6㎝或10㎝D.14㎝2.已知△ABC,AB =AC,∠B=65°,∠C度数是( )A.50° B.65° C.70° D. 75°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A.过顶点的直线B.底边的垂线C.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D.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二、填空题4.等腰三角形的两个_______相等(简写成“____________”).5.已知△ABC,AB =AC,∠A=80°,∠B度数是_________.6.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比是1: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7.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6,则底边长5,周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8.如图AB=AD,AD∥BC,求证:BD平分∠ABC.(写出每步证明的重要依据)[9.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在AC、AB边上,且BC=BD,AD=DE=EB,求∠A的度数.一、选择题1.B2.B3.C二、填空题4.底角,等边对等角~5.50°6.36°或90°7.16或17三、解答题8.如图AB=AD,AD∥BC,求证:BD平分∠ABC.证明:∵AB=AD(已知)∴∠ABD=∠ADB(等边对等角)∵AD∥BC(已知)∴∠ADB=∠CB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D=∠CBD(等量代换)|∴BD平分∠ABC.(角平分线定义)9.45练习2一、选择题1.△ABC是等边三角形,D、E、F为各@边中点,则图中共.有正三角形( )A.2个 B.3个C.4个 D.5个2.△ABC中,∠A:∠B:∠C=1:2:3,则BC:AB等于 ( )A. 2:1 B.1:2 C.1:3 D.2 :3二、填空题3.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6㎝,则它的边长为 ________.4.等边三角形的两条高线相交所成钝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5.在△ABC中,∠A=∠B=∠C,则△ABC是_____三角形.6.△ABC中,∠AC B=90°∠B=60°,BC=3㎝,则AB=_______.—三、解答题7.△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边BC上,DE∥AC,△BDE是等边三角形吗试说明理由.8.已知:如图,P,Q是△ABC边上BC上的两点,且BP=PQ=QC=AP=AQ,求∠BAC的度数.《9.已知:△ABC中,∠ACB=90°,AD=BD,∠A=30°,求证:△BDC是等边三角形.一、选择题[AQ CPB1.D 2.B二、填空题 3.2㎝ 4.120° 5.等边 6.6㎝ 三、解答题7.△ABC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是 ∵△ABC 是等边三角形;∴∠A =∠B =∠C=60° ∵DE ∥AC ,∴∠BED =∠A=60°,∠BDE =∠C =60° ∴∠B =∠BED =∠BDE ∴△ABC 是等边三角形 8.∠BAC=120°9.证明:∵△ABC 中,∠ACB=90°,∠A=30°(已知)∴∠A +∠B=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B= 90°-∠A= 90°-30°=60°∵△ABC 中,∠ACB=90°,∠A=30°(已知) ∴BC=(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BDC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专题训练题

等腰三角形专题训练题

等腰三角形专题训练题
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提供一些等腰三角形的训练题供你练。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你可以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和运用。

题目一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 = AC,角A的度数为60°。

求解以下内容:
1. 角B的度数是多少?
2. 根据三角形ABC的特点,继续求解三角形ABC的另外两个角度的度数。

题目二
等腰三角形DEF的两个底角的度数分别为70°。

已知等腰三角形DEF的周长为30 cm,求解以下内容:
1. 等腰三角形DEF的底边长是多少?
2. 等腰三角形DEF的高是多长?
题目三
已知等腰三角形GHI的两个底角的度数之和为120°,角G的度数为40°。

根据这些信息,求解以下内容:
1. 等腰三角形GHI的另一个底角的度数是多少?
2. 等腰三角形GHI的顶角的度数是多少?
题目四
等腰三角形JKL的两个底角的度数之和为140°,已知等腰三角形JKL的高为12 cm。

根据这些信息,求解以下内容:
1. 等腰三角形JKL的底边长是多少?
2. 等腰三角形JKL的面积是多少?
题目五
等腰三角形MNO的两个底角的度数之和为150°。

已知等腰三角形MNO的底边长为8 cm,求解以下内容:
1. 等腰三角形MNO的高是多长?
2. 等腰三角形MNO的面积是多少?
以上是一些等腰三角形的训练题,希望能帮助你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请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求解,并核对答案。

祝你学习愉快!。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附带详细答案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附带详细答案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5套)附带详细答案(共18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练习一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一边长为6㎝,那么腰长为()A.6㎝B.10㎝C.6㎝或10㎝D.14㎝2.已知△ABC,AB =AC,∠B=65°,∠C度数是( )A.50° B.65° C.70° D. 75°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A.过顶点的直线B.底边的垂线C.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D.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二、填空题4.等腰三角形的两个_______相等(简写成“____________”).5.已知△ABC,AB =AC,∠A=80°,∠B度数是_________.6.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比是1: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7.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6,则底边长5,周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8.如图AB=AD,AD∥BC,求证:BD平分∠ABC.(写出每步证明的重要依据)9.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在AC、AB边上,且BC=BD,AD=DE=EB,求∠A的度数一、选择题 1.B2.B 3.C 二、填空题4.底角,等边对等角 5.50°6.36°或90° 7.16或17 三、解答题8.如图AB=AD ,AD ∥BC ,求证:BD 平分∠ABC . 证明:∵AB=AD (已知)∴∠ABD=∠ADB (等边对等角) ∵AD ∥BC (已知)∴∠ADB=∠CB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D=∠CBD (等量代换) ∴BD 平分∠ABC .(角平分线定义)9.45练习2一、选择题1.△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F为各 边中点,则图中共.有正三角形(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2.△ABC中,∠A:∠B:∠C=1:2:3,则BC:AB等于 ( )A. 2:1 B.1:2 C.1:3 D.2 :3二、填空题3.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6㎝,则它的边长为 ________.4.等边三角形的两条高线相交所成钝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5.在△ABC中,∠A=∠B=∠C,则△ABC是_____三角形.6.△ABC中,∠AC B=90°∠B=60°,BC=3㎝,则AB=_______.三、解答题7.△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边BC上,DE∥AC,△BDE是等边三角形吗试说明理由.8.已知:如图,P,Q是△ABC边上BC上的两点,且BP=PQ=QC=AP=AQ,求∠BAC的度数.9.已知:△ABC中,∠ACB=90°,AD=BD,∠A=30°,求证:△BDC是等边三角形.一、选择题1.D2.B二、填空题3.2㎝4.120°5.等边6.6㎝三、解答题AQ CPB7.△ABC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是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 =∠B =∠C=60° ∵DE ∥AC ,∴∠BED =∠A=60°,∠BDE =∠C =60° ∴∠B =∠BED =∠BDE ∴△ABC 是等边三角形 8.∠BAC=120°9.证明:∵△ABC 中,∠ACB=90°,∠A=30°(已知)∴∠A +∠B=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B= 90°-∠A= 90°-30°=60° ∵△ABC 中,∠ACB=90°,∠A=30°(已知) ∴BC=(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BDC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专项训练
一、选择与填空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 ,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A. 25°B. 40°C. 25°或 40°D.不确定 .
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0,则顶角的度数为()
0或 150 00或 120 0
0 B.1200
3、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5,一边长为 11,那么腰长为 ()
A. 11B. 7C.14D. 7 或 11
4、等边三角形的两条高线相交所成钝角的度数是()
A. 105°B. 120°C. 135°D. 150°
5 、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①如果等腰三角形内一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那么过这点与顶点的直线必垂直于底边 ;②如果把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向两个方向延长相等的线段, 那么延长线段的两个端点与顶点距离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上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④等腰三角形高上一点到底边的两端点距离相等.
个个个个
6、下列图形中一定有 4 条对称轴的是()
A.长方形
B.正方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7、下列图形 : ①两个点 ; ②线段 ; ③角 ;④长方形 ; ⑤两条相交直线 ; ⑥三角形 ,
其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个个个
8、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
条条条条或3条
9、若点 P 为⊿ ABC 内部一点,且PA=PB=PC,则点 P 是⊿ ABC的()
( A)三边中线的交点(B)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 C)三条高的交点(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10 若△ ABC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则△ABC 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都有可能
11、等腰△ ABC中, AB=AC=10,∠ A=30 °,则腰 AB 上的高等于 ___________.
12、在△ ABC中 ,AB=AC,AD⊥ BC 于 D,由以上两个条件可得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结论即可 )
13、如图
5:在△ ABC 中 , ∠ A=90 ,BD 平分∠ ABC,交 AC 于点 D,已知 AD=㎝ ,则 D 到 BC 边的距
离为 __________.
1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均为整数且周长为10,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______________.
15、在△ ABC 中,AB=AC,∠ BAC=12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 D,且 BD=10cm,则 DC=____.
16、在△ ABC中,∠ A=78°,点 D, E, F 分别在边 BC,AB, AC上, BD=BE,CD=CF,?则∠
EDF=_______.
17、如图,⊿ MNP 中 ,∠ P=60,MN=NP,MQ ⊥ PN,垂足为 Q,延长 MN 至 G,取 NG=NQ,
若⊿ MNP 的周长为 12, MQ=a,则⊿ MGQ 的周长为()
(A) 8+2a( B) 8+a( C) 6+a( D) 6+2a
18、如图9-13 所示,△ ABC中, BC 边的垂直平分线DE 交 BC 于 D,交 AC于 E,
BE= 5 厘米,△ BCE的周长是 18 厘米,则 BC=厘米
二、作图题
如图, A、 B 两个村庄在河岸的同一侧,现要在河岸上开设取水口,铺设灌溉管道。

为了使管道铺设距离最短,请在图中画出取水口P 的位置。

A 三、解答题B
河岸
1、如图:在△ ABC中, AB=AC,AD⊥ BC, DE⊥ AB 于点 E, DF⊥ AC 于点 F。

试说明DE=DF。

A
E F
B D C
2.如图,在△ ABC 中,∠ ABC 和∠ ACB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 O 作 EF∥ BC,交 AB
于 E,交 AC于 F,若 AB=18, AC=16,求△ AEF的周长
A
E
O
F
B C
3、如图 11,已知BO、 CO 分别是∠ ABC 和∠ ACB 的平分线,BC 的长为 a,你能知道△ OEF的周长吗算算看 .OE∥ AB, OF∥ AC,如果已知
E F
B C
O
A
图 11
4、已知 AB=AC,D 是 AB 上一点,DE⊥ BC于 E,ED 的延长线交CA 的延长线于F,试说明△ ADF
是等腰三角形的理由.
F
A
D
C B
E
5、等边△ ABC 中,点 P 在△ ABC 内,点 Q 在△ ABC外,且∠ABP=∠ ACQ,BP=CQ,问△ APQ 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试说明你的结论.
A
Q
P
B C
6、如图,点D,E 在△ ABC的边 BC上, AB=AC, AD=AE,
(1)试比较 BD 与 CE的大小 ,写出你得到的结论 ;
(2)对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 .
7、如图 :在△ ABC中 ,AB=AC,P为 BC边上任意一点,PF⊥ AB 于 F,PE⊥ AC于 E,若 AC边上的高 BD=a.
(1)试说明 PE+ PF=a;
(2)若点 P 在 BC的延长线上 ,其它条件不变 ,上述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请重新给出一个关于PE,PF,a的关系式 ,不需要说明理由 .
A
D
F
E
B P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