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第一章

全球环境展望是一份反映全球环境状况的系列报告,由联合国1.环境规划署发布。P2

《蒙特利尔议定书》在保护平流层臭氧层目标方面取得重大进2.展。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3.来》,又进一步将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并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P7

人类的发展进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农业文4.明阶段和工业文明阶段。P7

人类的社会行为可以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三大5.类,政府行为起着主导作用。P15

人的行为从另外一个角度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与人之6.间的行为,另一类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行为。P16

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指“谁来管理?”和“管理谁?”7.的问题,是指环境管理活动的参与者或相关方,包括政府主体、企业主体和公众主体。P17

环境管理主体:政府、企业、公众。管理的具体对象:政府8.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以及作为这些行为的物质载体的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等。P29

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经营,一般应包括制定环境目标、规9.划,绿色设计,绿色营销,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通过和执行1400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以及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多个方面。P21

公众和公众行为是社会的基石,是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对10.象。P23

环境管理学的形成p261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1的阶段;

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2(段;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3

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 4()环境管理也可以根据“环境社会系”中的物质流划分,分为区12.域环

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企业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环境管理.

四大领域。从物质流的角度,区域环境是各种环境物质流交流、汇通,融合和转换的场所。P31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不可持续发展。 13.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1.则。P36

2.《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明确定义,即“可持续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

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P35

3.《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旨在保护地球永恒的活力和整体性。

4.1996年,美国政府出台了《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的美国和新的共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和可持续社区联合中心。

当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主要流派:生态学方面的、经济学5.方面的、社会学方面的、系统学方面的和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方面的。P39

三种生产理论及其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p43 6.三种生产理论: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是基础地位)。

物资生产环节,其基本参量是社会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

人口生产环节,其基本参量是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消费方式。环境生产环节,其基本参量是污染消纳力和资源生产力。

地位与作用

阐述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1揭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根源;)(2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的和任务;)(3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4)(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理论基础。)(5环境生产环节是人口生产环节和物质生产环节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物质生产在本质上依靠环境生产所产出自然资源作为加工的原料,人口生产则是这个世界系统运动的原动力。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原动力)。

7.P48重点

美国学者菲力浦科特勒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将整个社会组织划8.

分为三大部门:第一部门是企业,第二部门是政府,第三部门是非营利组织。P48

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阶段p49 9.

第一阶段:科学管理阶段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阶段

第三阶段:管理丛林阶段

环境管理的核心是管理“人作用于环境”的行为。P5310.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金字塔从上至下:自我实现的需求、尊11.重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生理的需求。P59

霍桑实验理论:职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企业存在12.着“非正式”组织。

社交需求包括:社交欲、归属感。P5913.尊重的需求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P5914.研究群体行为的理论主要有群体分类理论、群体竞争理论和群15.体冲突理论等。P61

人与环境的和谐大致可以包括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16.环境舒适和环境欣赏五个方面的内容。P61

三生共赢原理提出了生活提高、生产发展与生态改善是三种生17.产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方向。P69

三生共赢的内部机制主要是指共赢的规则、技术和资金。规则18.是协调冲突,达到共赢保障,技术和资金在体现共赢时起着关键外部环境: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作用。.的、历史的、观念的、技术相关的等外部条件。

物质生产、环境生产和人口生产两两之间的界面及三者共同界19.面?重点

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自然资源

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环境质量

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的界面——商品

三者之间的界面——废弃物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文明历程可以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20.和工业文明。P44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自然环境能够21.承载和支撑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强度和总量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环境将不能自行恢复。P68

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第三章

环境行测方法分类:命令型和控制型、经济型和激励型、激励1.性和自愿型。命令型和控制型环境政策方法的强制性程度最高,经济型和激励型次之,鼓励型和自愿型最小。P75

中国的资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p81 2.

宪法;(2)环境保护基本法;(3)环境保护单行法;(4))(1环境保护条例和部门规章;(5)环境标准;(6)中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保护环境资源的国际公约、国际公约。

行政手段的主要特征:(1)权威性(2)强制性(3)规范性3.p83经济型和激励型的政策具有经济效率高、行政成本低、激励强4.

度大、多样性丰富、灵活性高、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长期效果明显等优点。P86

在中国,政府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主要包括:p88 5.排污收费制度)(1减免税制度 2)(补贴政策 3)(贷款优惠制度)(4经济手段的主要作用 6.(1)污染者可以选择最佳的方法达到规定的环境标准,或者是环境治理的边际成本等于排污收费水平从而达到成本最低的目的。(2)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持续的刺激作用,使污染水平控制在规定的环境标准以内。(3)可以为政府及污染者提供技术和)4(管理上的灵活性。.

可以为政府增加一定的财政收入这些财源即可以直接用于环境

与资源的保护也可以纳入财政预算。P90

环境信息公开的意义和内容:就是政府、企业和公众主动公开7.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如区域环境质量子信息、污染物排放、突发环境事故信息、企业产品环境信息和企业环境行为等。P97

企业掌握的环境信息分为两种类型:(1)企业根据政府要求8.

依法公开的信息;(2)企业自愿公开的信息。P99

环境绩效:是通过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所9.获取得的环境改善的成效。P101

根据14031标准,指标可分为组织内部的环境绩效指标(包括10.管理绩效指标及操作绩效指标)和组织周边的环境状态指标。

P105

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方法第四章

环境监测大致可以分为对污染源的监测和对环境质量的监测。1.P113

环境监测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时序性三个特点。P1142.环境监测通常分为常规监测和特殊目的监测两大类。常规监测3.

包括环境要素监测和污染源监测。特殊目的监测包括研究性监测、事故监测和仲裁监测。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内容有三个方面p115 4.一是采样的质量控制;二是样品运送和贮存中的质量控制;三是数据处理方面的质量控制。

中国的环境标准按内容可分三大类六小类,即环境质量标准、5.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基础和方法标准;按等级可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两级;按执行力度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P115

环境统计的范围包括土地、自然资源、能源、人类居住区和环6.境污染五个方面。P118

环境管理的实证方法包括:实验、调查问卷、实地调查、无干7.扰文本分析、案例研究等。P121

环境管理实验三步骤: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和实验结果分析。

8.P123

问卷调查方法有三个基本特征:p128 9.(1)问卷调查要求从调查总体中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2))

通过调查3对问卷的收集有一套系统的、特定的程序要求;(.

问卷所得到的是数量巨大的定量化资料,需要运用各种统计分析

方法才能得到研究结论。

10.环境管理领域应用问卷调查方法开展的工作主要有:环境现

状调查、环境问题调查、环境公众参与、环境民意调查、环境价

值评估。

11.问卷调查方法的主要三步骤:一是正确设计问卷;二是正确

开展调查过程;三是正确处理调查数据。P129

12.问卷的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及其他资

料。

13.开展问卷调查工作的方法有自填问卷法和结构访问法两种。

P132

14.实地调查方法主要步骤:(1)选择实地(2)获准进入(3)

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4)记录(5)资料分析和总结p135

15.对实地调查方法的调查者身份,可分为“作为观察者的参与

者”和“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

区域环境管理第五章

城市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与地球物理系统,

1.社会经济系统起着决定性作用。P164

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p1642.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1)(城市水环境污染 2)(城市固体废物 3)(生态城市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与活力,生态城市是指符合生3.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P166

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p1674.城市环境管理的机构(一)制定城市环境规划(二)城市环境质量管理(三)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包括:排污申报、总量审核、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许可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其定量考核制度(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1)环境质量(2)污染控制(3)环境建设(4)环境管理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五)农村环境问题p172 5.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1(.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2乡镇企业造成的污染)(3农村环境问题几个明显特点p174 6.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 1)(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2)(不易监测性)(3农村环境管理落后的具体表现有四个方面p1757.农村环境管理体系缺失)(1污染治理资金不够)(2政策扶持措施不力(3)缺乏合适的污染治理模式与技术(4)8.农村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p178

加强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建设(一)制定农村及乡镇环境规划(二)加强对乡镇工业的环境管理(三)推广现代生态农业、防治农药和化肥的污染(四)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乡镇(五).

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1)环境质量(2)环境污染防治9.

(3)生态保护与建设p180

流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流域水污染、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10.洪水灾害等。P181

流域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p182 11.流域水量过多导致的洪涝灾害等问题)(1流域水量过少导致的干旱和生态缺水等问题)(2流域水质污染问题 3)(流域环境问题的特征p18312.流域环境问题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流域水体功能、流域行政单元和流域自然单元三个方面的冲突协同、边界控制和共同发展。

13.制定流域环境管理方案时,应当遵循的原则为“开发者保护、损害者负担、享用者付费,整治者得利”。

14.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p185重点

(一)建立新的流域环境管理体制

(二)制定全流域环境规划

(三)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污染补偿机制

(四)建立流域水事纠纷裁决制度

(五)加强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

15.区域开发行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重大区域开发行为的科学决策

(二)开展战略环境评价

(三)制定环境规划

(四)开展环境监测和预警及监察和审计工作

废弃物环境管理第六章

1.废弃物按人类排放的活动或部门分为工业环境废弃物、农业环境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废弃物等按废弃物的性态可分为气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和固体废弃物等;按照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要素的种类,可以分为空气环境废弃物、水体环境废弃物、土壤环境废弃物等。

2.废弃物特征:末端性和无用性;有害性和污染性;治理比较困难。

3.按人类社会的活动功能,大气污染物人为源可以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四类;按污染源的运.动状态,也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两类;按污染源形成的几何形状可分为点污染源、线污染源和面污染源三类。

4.中国目前的气体废弃物管理体系,是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为主,结合有关的工业主管部门和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共同对气体废弃物实行管理。

5.根据《大气污染治法》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的规定主要管理内容有

(1)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环保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

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2)排污申报制度(3)排污

收费制度(4)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制度(5)大气污染排放限

制制度(6)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制度(7)酸雨控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制度(8)大气污染防治的清洁生产、工艺淘

汰等企业管理制度(9)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管理制度10)大气污染监测制度(11)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公报制度(12)大气污染防治的经济激励和奖励制度

水体废弃物的特征:(1)来源广泛、成分复杂、排放量大(2)6.危害性大、处理难度大,并与水资源、水灾害等的关联性高。引起水华的原因:温度的升高、日照的增强、水体流动性和水7.位的降低,营养物质浓度的上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的监8.督管理的规定,主要管理内容有(1)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2)重点水污染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制度

(3)排污许可证制度(4)排污申报制度(5)重点排污单位监测制度

(6)排污收费制度(7)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制度(8)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制度(9)现场检查制度(10)跨区域水污染纠纷协商解决制度

9.水污染防治措施

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污

染防治的规定和标准。

向水体排放含热废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水体的水温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还病原体的废水应当经过消毒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后,方可

排放。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应当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分为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11.固体废物管理的“三化”原则

旧“三化”原则: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排序)

新“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12.主要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包括

(1)分类管理制度

(2)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3)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防治设施的“三同时”制度

(4)排污收费制度

(5)限期治理制度

(6)进口废物审批制度

(7)危险废物行政代执行制度

(8)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许可证制度

(9)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单制度

13.控制危险废物的国际公约《巴塞尔公约》

14.循环经济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

第七章企业环境管理

1.微观管理是以作为产业活动基本单元的企业为对象进行的管

理,宏观管理是对从事某一行业的所有企业进行的管理。

2.政府对产业的环境管理有三个特征,具有强制性和引导性、综合性以及针对性。

3.政府对企业生产过程环境管理的核心是物质资源利用和消耗,生产的工艺流程,废弃物产生和排放三个环节。

4.企业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保护

环境的主力军。

5在市场机制的约束下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可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是消极的环境管理行为;二类是不自觉地环境管理行为;三类是积极的环境管理行为。

在14000系列标准中,14001是唯一能用于第三方认证的标准。

6.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五大要素环境方针、环境规划、14001

7.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

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

1.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最严重的一个

界面。

2.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主要有:

(1)土地类型复杂多样

(2)土地占有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3)山地多,平原少,土地生产力低

(4)可利用土地比重小,分布不平衡

(5)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大

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2)土地沙化、盐渍化、石漠化(3)土壤肥力下降(4)土壤污染

4.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

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

6.中国根据主要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和自然遗迹类。

7.自然保护区有: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第九章

中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政策 1.环境保护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 1()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三同步、三统一”方针。)2(.2.“老三项”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

“新五项”制度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物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3.来的国家。

排污抵消是指以一处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消减量来抵消另一4.

处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量或新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和中国的排放交易制度类似。

全球环境管理第十章

迄今为止,作为体现“基本原则”的文件主要有1972年《人1.类环境宣言》、1992年《里约宣言》和有关全球性公约,以及区域性公约。

《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一项旨在保护臭氧层,淘汰一些被认为2.是消耗臭氧物质的生产和消费的国际公约。

《京都议定书》温室气体排放 3.《巴塞尔公约》危险废物的危害4.

《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主要用以控制非法贸易 5.《联合国生物多样化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 6.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

§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 P.19 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环境管理的内涵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 P.19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3 P.19 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答: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 P.19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答: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5 P.19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答: 1 环境规划的内容 (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等。 (3)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管理、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4)生态环境规划:包括城市生态规划、生态产业园规划、生态规划方法等。 2 环境管理的内容 (1)环境管理模式:包括末端控制为基础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

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工程本科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题库

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工程本科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题库一、单选题(共50题,70.0分) 1、对“三同时”制度作出具体规定的法律、法规是()。 A.环境保护法 B.海洋环境保护法 C.大气污染防治法 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标准答案:D 2、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中国 标准答案:D 3、提出“人类有权在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生活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良好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的国际环境宣言是( )?。 A.1970年《东京宣言》 B.1972《斯德可尔摩宣言》 C.1982年《内罗毕宣言》 D.1992年《里约宣言》 标准答案:B 4、判断某环境区域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是()。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 D.环境基准 标准答案:A 5、一般说来,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 A.自然资源 B.废弃物 C.商品 D.环境质量 标准答案:A 6、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1)、有毒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2)、重金属的水环境容量(3)的大小排序为()。

A.(1)>(2)>(3) B.(3)>(2)>(1) C.(2)>(3)>(1) 标准答案:A 7、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标准答案:B 8、一般而言,环境权是指()。 A.法院有审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的权利 B.国家有管理环境的权利 C.公民享有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 D.企业在获得排污许可后,有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权利 标准答案:C 9、发布限制治理企业名单的部门是()。 A.城市政府 B.发改委 C.环保局 D.监察部门 标准答案:A 10、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地系统遵循熵方程:dS=dSi+dSe,下列属于环境协调共生的熵变类型是()。 A.dS<0 B.dS>0 C.dS=0 D.不确定 标准答案:A 11、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 A.缓冲区 B.实验区 C.核心区 D.外围保护地带 标准答案:C 12、环境管理的核心的管理对象是()。

环境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第一章 全球环境展望是一份反映全球环境状况的系列报告,由联合国1.环境规划署发布。P2 《蒙特利尔议定书》在保护平流层臭氧层目标方面取得重大进2.展。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3.来》,又进一步将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并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P7 人类的发展进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农业文4.明阶段和工业文明阶段。P7 人类的社会行为可以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三大5.类,政府行为起着主导作用。P15 人的行为从另外一个角度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与人之6.间的行为,另一类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行为。P16 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指“谁来管理?”和“管理谁?”7.的问题,是指环境管理活动的参与者或相关方,包括政府主体、企业主体和公众主体。P17 环境管理主体:政府、企业、公众。管理的具体对象:政府8.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以及作为这些行为的物质载体的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等。P29

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经营,一般应包括制定环境目标、规9.划,绿色设计,绿色营销,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通过和执行1400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以及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多个方面。P21 公众和公众行为是社会的基石,是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对10.象。P23 环境管理学的形成p261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1的阶段; 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2(段;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3 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 4()环境管理也可以根据“环境社会系”中的物质流划分,分为区12.域环 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企业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环境管理. 四大领域。从物质流的角度,区域环境是各种环境物质流交流、汇通,融合和转换的场所。P31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不可持续发展。 13.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1.则。P36 2.《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明确定义,即“可持续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 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P35

环境学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

一 、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2. 水环境容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4. 清洁生产 5. 二次污染物 二、简答题 1. 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指出每一公害事件的 主要污染物? 2. 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3. 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 4. 简述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基本政策体系。 5. 环境中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6. 中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 三、论述题 1. 论述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和危害, 及其防防治对策。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2. 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集中控制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为保护环境所建立的集中治理设施和采用的管理措施,是强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4.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清洁生产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的整体预防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轻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降低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取消使用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降减废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5. 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二、简答题 1. 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指出每一公害事件的主要污染物? (1)富山事件(骨痛病):镉污染; (2)米糠事件:多氯联苯污染; (3)四日事件(哮喘病):SO2、煤尘、重金属、粉尘污染; (4)水俣事件:甲基汞污染; (5)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6)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7)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 (8)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2. 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预处理:压实技术、破碎技术、分选技术、脱水和干燥 资源化处理:热化学处理-焚烧、热解、湿式氧化 生物处理-堆肥、厌氧消化处理 最终处置技术:海洋处置-海洋倾倒、远洋焚烧 陆地处置-土地耕作处置、深井灌注处置、土地填埋处置 3.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 (1)污染源广 (2)持续性强 (3)扩散范围大 (4)控制复杂

环境规划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定位:1.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2.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3.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牛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4. 主要内容是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5.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6.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明确全国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环境保护目标; 而国家性环境规划则应具有国家级的法律效力,能够协调各行政区域、各部门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冲突问题,且实现资金管理的国家统筹规划。 环境规划的功能:1?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环境规划的原则: ①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利环境建设同步原则②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③遵循牛态规律,合理利用坏境资源原则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⑤系统原则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⑦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环境规划的类型: 1 ?按规划期划分①长远:10年以上②中期:5-10年(最常见是五年规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纳入。)③短期:年度环境规划-一五年规划的年底安排,可以对五年规划进行修正和补充。 ***五年规划是环境规划的核心 2?①长远规划:制定长远坏境目标和战略措施,宏观,不具体②年度坏境规划:具体,不全面 3.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1)经济制约型⑵协调型⑶环境制约型 4?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5.按性质划分(1)生态规划(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3)自然保护区规划(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1?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现状调查。2.规划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3.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的确定。 4.规划实施计划设定。 5.规划实施与管理。 6.规划实施反馈。(1.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2.环境调查和评价3.环境模拟与预测4.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6.重点工程和融资渠道 7.保障措施) 环境规划的协调和衔接战略:1?环境总体规划与要素规划。2?国家环境规划与区域、地方环境规划。 3.环境规划与其他部门规划。 4.时间尺度衔接过度问题。 环境规划的导向性和调控性:1. i标约束性转变。2.经济导向性转变。3.空间调控性转变。 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是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的, 环境容量: 其数值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爛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连续性-一人类社会生活的连续,经济发展的连续(关键是不能超越环境承载力) 稳定性-一生活的稳定、环境的稳定;多样性一物种多样性(生态平衡、自然资源利用);均衡性一-各地区均衡发展(当代人间的公平);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全体员工、各部门: 为了加强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领导,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持续改进,特授刘金泽先生为管理者代表,代表总经理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 1、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并及时向总经理汇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2、组织、协调、纠正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制止和纠正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3、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4、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5、就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事宜进行内外联络。 清河县诚旭汽车零部件 总经理: 2015年12 月1日

质量管理小组 为了完善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明确质量管理职能,依据国家产品质量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产品总体水平,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孙增举 组员:刘金泽 组员:倪正晓 组员:牛可会 组员;孙文祥 特此通知! 清河县诚旭汽车零部件厂 2015年12 月1 日

质量管理文件 质量方针、目标 质量方针: 安全健康、科技创新、持续改进、满意服务。质量与目标: 1、成品合格率100%; 2、市场抽查合格率:100%; 3、顾客投诉处理率:100%; 4、顾客满意率:≥95%。

职责、权限 总经理 A、制定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B、授权建立由直接管理者代表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 C、确定产品开发的中长期计划,并组织实施。 B、了解与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 E、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资源。 F、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G、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的审批。 H、负责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工作。

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郭怀成版)

生态环境规 名词解释 1、生态环境规划:是针对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发展趋势,结合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建设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和指导生态环境计划的重要依据。 2、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 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3、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能够承受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 4、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区域性;时序性;可变性;可调控性;客观性) 5、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6、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7、环境预测: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8、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9、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水质,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地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10、大气环境规划:就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的最优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11:、水环境容量:水体在特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12、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将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 13、固体废物:是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市生活垃圾、) 14、噪声:凡是人们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妨害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15、噪声污染:我们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 16、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和对策及建议。 17、生态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生态过程,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题

1.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2.1983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同步发展方针。 3.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4.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5.我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政策归纳为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策,“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6.“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7.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被认为是八项环境管理的龙头制度。 8.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 提出管理的14原则:1.劳动分工2.权利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酬报8.适当的集权和分权9.跳板原则10.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 9.管理的二重性: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1.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划分为防治性控制和更正性控制 2.根据控制点位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位置分为预先、过程、事后控制 3.根据实施控制的来源分正式组织、群体、自我控制 4.根据控制信息的性质分反馈、前馈控制 5.根据控制所采用的手段分直接、间接控制。 12控制原则 1.控制所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从总体上看,它既包括对人的控制,也包括对物的控制,这就增加了控制的复杂。 2.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要遵循以下原则1.公众参与原则2.系统控制原则 3.一致与比较原则 4.预防性原则 5.例外与重点原则 6.灵活性原则 7.经济合理原则 8.反馈原则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空气:是指人类、植物、动物、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P1) 2、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P3) 3、粉尘: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颗粒,受重力作用能发生沉降,但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悬浮状态。(P4) 4、酸雨:PH小于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称为酸雨。(P4) 5、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P5) 6、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 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P5) 7、大气污染物控制标准:是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引申出来的一种辅助标准,如燃料、原料使用标准,净化装置选用标准,排气筒高度标准及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等。(P22) 8、理论水蒸气体积:是由燃料中氢燃烧后生成的水蒸气体积,燃料中所含的水蒸气体积和由供给的理论空气量带入的水蒸气体积。(P45) 9、干绝热直减少率:干空气块(包括未饱和的湿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P71) 10、温度层结:用坐标图表示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气温沿高度分布曲线或温度层结曲线,简称温度层结。(P72) 11、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空气中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ρP=1g/cm3)的圆球直径。(P118) 12、气体吸附:气体吸附是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一种或数种组分被浓集于固体表面,而与其它组分分离的过程。 13、气体吸收:溶质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的相际间传质过程。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及社会责任政策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及社会责任政策 一、管理者代表: 本公司及全体管理层认识到遵守国际劳工标准和维护劳工权益是一个负责任的公司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是消费者、客户、公众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本公司承诺遵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遵守国际公认的劳工标准、以及其他适用的行业标准和国际公约,持续改善工作条件和员工福利。与质量管理一样,社会责任管理也是本公司日常运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履行社会责任是公司提供良好产品满足客户需要的一个必要条件。为了使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得到良好的运行,因止: 公司任命万家鑫总部行政部副理蒋育奎为管理者代表,负责社会责任管理,建立、实施和改进良好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并通过商业影响尽力将这一要求延伸到供货商和分包商。 公司任命注册安全主任暨行政部总监王强为ESH环境健康安全主任,专职负责本公司的环境健康安全全盘管理与改善,向管理者代表负责。 二、公司社会责任政策: 遵守国家法规和社会责任标准,持续改进社会责任绩效。特此声明: l)禁止使用童工和强迫劳动,不接受任何使用童工或强迫劳动的供货商或分包商。 2)尊重员工自由,禁止任何形式的强迫劳动。 3)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4)推进劳资合作,尊重员工的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 5)提供平等和公平的工作环境,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行为。 6)尊重员工基本人权,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骚扰、虐待、侮辱人格行为。 7)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8)提供合理的工资福利,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 9)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坚持并持续改社会责任绩效。 三、社会责任管理职责 总经理职责: 1). 对公司的社会责任表现承担最终的责任。负责公司社会责任政策的制订和执 行,定期评估公司的社会责任表现,为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正常运作提供适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

《环境管理学》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著名国际公约是( B ) A《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京都议定书》 C《维也纳公约》D《蒙特利尔议定书》 2. 下面哪一项不是ISO14000的审核准则?( D ) A.ISO14001标准 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3.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 C )的降水 A、5.0 B、3.6 C、5.6 D、4.5 4.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 B ) A.地方环保部门 B.城市政府 C.城市环境质量 D.城市污染防治水平 5. 下面哪一项( B )不属于三同时制度中的规定。 A. 同时设计 B. 同时规划 C.同时施工 D. 同时投产使用 6.下面不是评价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是( D ) A、环境管理体系 B、环境审核 C、环境表现评价 D、环境标志 7. 发布限制治理企业名单的部门是( A ) A、城市政府 B、发改委 C、环保局 D、环境监察部门 8.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 A、环境计划管理 B、环境质量管理 C、环境技术管理 D、环境设备生产 9.国家环保局成立于( B )年 A、 1982年 B、 1983年 C、 1984年 D、 1985年 10.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 C ) 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 B、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 C、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 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 11.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 C ) 级

环境规划试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考试试题样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15 分)1 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2 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3 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4 绿色GDP: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而且还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更能反映国家GDP 的值。5 外部性:指经济主体活动对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二填空(每空一分,共30 分)1 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的总量的指标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绿色GDP 。2 区域经济特色主要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和区域产业结构布局特色。转移,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现3 城镇化表现为农村持续向城镇代化水平提高。4 区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的特征。和功能区。5 区域的划分一般分为均质区域6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的特征有有限性、动态性和可增强性。、专利等。7 科技活动产出的主要形式有科技论文8 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是更低与建设用地的比例。9 区域规划的特点:综合性、战略性、地域性。、平均指标、相对指标。10 区域发展中的单一指标包括总量指标11 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可将人口的自然增长划分为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四种类型。三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1 下列不属于区域发展新趋势的是(C )A、区域分工全球化B、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发展的主题D、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C、合作共赢成为区域 2 一个国家或区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 ,当劳动力超过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人口为( B )A、人口容量B、适度人口C、人口承载力 3 主要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构成状况的是( C )A、人口数量B、人口迁移C、人口素质D、人口分布 4 陕北地区煤油汽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在巨大,在国家能源产业战略布局中居重要地位,那么它在区域优势的类型中属于(C )A、局部优势B、潜在优势C、全局优势 D 现实优势5 以下哪组属于自然资源所具有的特征的是( D )A、结构性有限性整体性社会性B、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社会性C、有限性区域性社会性多用途性D、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四、简答题:(各 5 分)1.请你简要论述技术的引进或转移的优点。(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有助于培养科技人才(3)可以避免漫长的探索过程,为发展赢得时间(4)可以节约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试制费用2.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有那些?(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3)区域发展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3.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各是什么?(一)区域分工的特点:(1)区域生产的专业化(2)区域间经济的联系性(3)区际劳动分工的层次性和综合性(二)区域分工的模式:(1)垂直分工。(2)水平分工。(3)混合分工4.简述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1)社会消费。(2)资源状况。(3)科技水平(4)原有产业基础和产业传统(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5.区域经济特色形成的原因? (1)区际差异与区域优势(2)产业布局的指向性(原料指向、市场指向、交通指向)(3)劳动地域分工规律(4)区域利益等。五、论述题:(各10 分)一、区域市场化水平是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 1. 市场规模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持续性以及经济的合理性2. 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3. 市场环境对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4. 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谈谈你对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两者关系的认识答:(一)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1,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多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提纲 ——1/2/3/4/8章(LL部分) 1.环境管理的里程碑事件 a)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 春天》,该书通过对污染物迁移、变化特别是滥用杀虫剂DDT后果的描写, 向人们阐述了海洋、天空、河流、土壤、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密切 关系。 b)1972年,罗马俱乐部公布《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分析了世界人口、 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五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 以当时的人口与工业增长发展下去,世界将面临“崩溃”,解决问题的方 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c)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是第一个 关于环境问题的世界性会议。该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文件,《宣言》将会议形成的共同看法和制定的共同原则加以总结,提出 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初步构筑起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和理 论的总体框架。 d)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 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 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②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 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e)1983年第38届联大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or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简称WCED)。次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出任该委员会主席,并以 “持续发展”为纲领,制定“全球的变革日程”。 f)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 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给出了如下定义,“人类有能力使 发展持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 需要的能力”。 g)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和发展大会”,把环 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与

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参考答案

管理学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菲德勒所确定的对领导的有效性起影响因素的三个维度是。【A】 A.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领导与下属的关系 B.职位权力、领导者性格、领导者素质 C.职位权力、下属素质、领导者素质 D.下属素质、管理跨度、任务结构 2.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 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说,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但是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这 句话说明:______。【A】 A.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 B.是否掌握管理理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 C.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D.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而不必注意管理理论 3.关于组织文化的功能,正确的是________。【A】 A.组织文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和改造性 B.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具有明文规定的具体硬性要求 C.组织的领导层一旦变动,组织文化一般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立即消失 D.组织文化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组织成员旧有的价值观念 4、业务决策,如任务的日常安排、常用物资的订货与采购等诸如此类的决策属于。【 C 】A.风险型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5.下列哪类企业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________。 【 C 】 A.纺织厂 B.医院 C.电视剧制作中心 D.学校 6.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考虑按什么因素来划分部门?______。【 C 】 A.职能 B.产品 C.地区 D.流程 7.某公司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其由总经理直辖的营销队伍人员也从3人增加 到100人,最近,公司发现营销队伍似乎有点松散,对公司的一些做法也有 异议,但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从管理的角度看,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最要原因最大可能在于_____。【 C 】A.营销人员太多,产生了鱼龙混杂的情况

环境规划学期末重点

第一章 1.环境规划的概念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功能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3、环境规划的类型 1.按规划期划分 a.长远环境规划(>10年) b.中期环境规划(5-10年) c.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 a.经济制约型 b.协调型 c.环境制约型 3.按环境要素划分 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b.水污染控制规划 c.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4.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 a.国家、省(区)、部门、县区、农村、自然保护区、城市、重点污染 源(企业)等 5.按性质划分 a.生态规划 b.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c.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规划) d.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章 1、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 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某一地区的某一环境要素中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基本环境容量(绝对容量)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环境标准值-环境背景值 变动环境容量(年容量)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年净化率×绝对容量 例如,某地土壤中镉的背景值为0.1ppm,农田土壤标准规定的镉的最大容许值为1ppm,农田对镉的年净化率为20%。该地土壤镉的绝对容量则为0.9ppm,年容量为0.18ppm 2、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 一、不定向选择题 1.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是使得在保证环境目标(环境质量)或不超过环境容量的前提下,( D )。P8或者P3 A.环境效益达到最大 B.社会效益达到最大 C.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D. 使得所有的效益和损失的总和为最大 2.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关系最密切的有( ABCD )。P4 A.人口与经济部分 B.生产力的布局和产业结构 C.因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 D.国民经济能够给环境保护提供多少资金 3.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规划的相互关联主要有( ABD )。P6 A.城市人口与经济 B.城市的生产力和布局 C.城市规模 D.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4.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包括( BD )。百度 A.“十五小”企业 B.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 C.没有按时缴纳排污费的企业 D.在特别保护区域内的工业生产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 5.环境规划的作用是( ABCD )。P3 A.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B.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C.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D.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6.下列那一种废物最有可能为危险废物( C )。 A.生活垃圾 B.包装垃圾 C.电镀污泥 D.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7.环境规划的特征有( ABCD )。P6~7 A.区域性 B.动态性 C.政策性强 D.信息密集 8.环境规划的原则有( ABCD )。P9~10 A.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C.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D.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9.按照环境要素,环境规划可以划分为( ABD )。P12 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B.水污染控制规划 C.自然保护规划 D.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10.环境规划从性质上可分为( AB )。P14 A.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B.生态规划 C.部门环境规划 D.专题规划 11.固体废物能否用焚烧法处理的最重要依据是( B )。 A.废物的比重 B.废物的热值 C.废物的可生化性 D.废物的粒度 12.环境承载力指标可以分为( ACD )。P30 A.资源供给指标 B.环境管理指标 C.污染物容纳指标 D. 社会影响指标 13.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ABCD )。百度 A.社会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 ABD )。百度 A. 人类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

环境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全球环境展望是一份反映全球环境状况的系列报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P2 2.《蒙特利尔议定书》在保护平流层臭氧层目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3.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又进一步将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并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P7 4.人类的发展进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和工业文明阶段。P7 5.人类的社会行为可以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三大类,政府行为起着主导作用。P15 6.人的行为从另外一个角度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另一类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行为。P16 7.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指“谁来管理?”和“管理谁?”的问题,是指环境管理活动的参与者或相关方,包括政府主体、企业主体和公众主体。P17 8.环境管理主体:政府、企业、公众。管理的具体对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以及作为这些行为的物质载体的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等。P29 9. 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经营,一般应包括制定环境目标、规划,绿色设计,绿色营销,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通过和执行ISO1400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以及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多个方面。P21 10.公众和公众行为是社会的基石,是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对象。P23 11.环境管理学的形成p26 (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 12.环境管理也可以根据“环境社会系”中的物质流划分,分为区域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企业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环境管理四大领域。从物质流的角度,区域环境是各种环境物质流交流、汇通,融合和转换的场所。P31 13.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不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与管理总结

第一章 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理解其涵?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理解其涵? 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 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容。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 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2.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4. 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面?其后哈罗协?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 5. 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6. 简述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的含义和作用。 7. 什么是目标管理?如具体实施目标管理? 8. 什么是反馈控制?什么是前馈控制?试分析两种控制式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9. 什么是环境容量?什么是环境承载力?试分析两者关系。 10. 简述工业生态学的定义及其涵。 11. 试解释下列环境经济学的概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理论、物质平衡理论、庇克税、科斯定理、排污权交易。 第四章 1.计算下面数据的各种平均值、标准差、算术平均误差和级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