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激扬生命
教育激扬生命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 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 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 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 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以生本激扬生命 让教育充满阳光
没有人知道春风的颜色, 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 没有人知道教育的发生, 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 没有人知道孩子们的灵慧, 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
郭思乐教授简介:
广东梅州人。现任华南师范 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教育科 学研究所所长。1989-1990年作 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前苏联教育科 学院。从1999年开始提出生本教 育理论并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他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组基 础教育学科组成员。主要研究领 域为,基础教育理论,数学教育 理论,著有《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等多本专著。
知识是教会的还是学会的?
1、小学(代、民师) 2、初中(八十年代下海风潮) 3、师范(教师无为,但学生收获较多:知识的确学得不够,但 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4、高中教学 5、同事的困惑、抱怨
A、调皮捣蛋的学生语文考试成绩并不一定就差。 B、工作兢兢业业、踏实勤奋,学生考试效果不一定就好。 C、往往是调皮的学生毕业后见到老师较热情,所谓的好成 绩见到老师爱理不理。
“生本”的内涵
(1)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 展,关注学生的差异,让学生主动、持续发展。 (2)以生命为本:承认生命的巨大潜能,承认人生来 具有向上和向善发展的内驱力,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 境让学生得以充分、自主地发展。 (3)以生动为本:学习内容和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息 息相关,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够展现出 生动活泼的学习颈头,才能够全情地投入学习。如果教 师上课时死抠课本或“考本”不放,将宝贵的上课时间 用来分析研究大量的知识点、知识片断,那学生所学到 的,就只能是缺乏生命力的知识,课堂的生动性也就只 能是一句空话。 (4)以生长为本:教师是园丁,但园丁的作用不是把 花草修剪整齐,而是想办法让它百花争艳,让每一个学 生的长处都得到发扬,让每一个学生的短处都能转化为 长处。
让生命绽放美丽——读《教育激扬生命》有感
让生命绽放美丽——读《教育激扬生命》有感当我们看到生命的蓬勃,您怎能不欣喜?在《当我们看到生命的蓬勃》这一章节中,读到孩子们那些妙笔生花的作品时,我不仅是惊叹,还有一点“原来还可以这样做”的醒悟:原来,日记还可以有“数学日记”……我的思绪飘到了更远的地方,回想,回想,我似乎一下子意识到,其实,很多事情,是我们限制了学生。
从孩子一开始步入校园,他们的行为就要收到我们的约束,到了课堂上,他们的言行更是被“规划”了,所以孩子们在不断的磨炼中走进了“框架”,由于孩子们害怕,害怕自己所做的不符合“标准”,所以他们不愿“超越”,不敢“超越”,胆量变小了,思维变僵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一片“沉默”。
假如,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框架,尤其是对于写作,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可以妙笔生花呢?我觉得答案是一定的,我们的孩子也有蓬勃的生命,也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也有见识,所以,他们也可以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集,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看看我们孩子的写作,他们有太多的顾虑了,一定要符合写作要求,听完例文以后,他们的顾虑又多了,如果达不到这样好,那会怎么样呢?孩子或许会想:我可没有本事写得那么好。
他被别人的优秀吓到了。
即使不害怕,可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还是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首要难题就是一些不会写的字,他们会费上好些心思和时间来解决这个难题,而我们所想要的却是让他们尽可能快的完成一篇习作,所以我们就得解决这个困难。
在生本实验学校,学生的习作是在电脑上完成的,在这种环境支持的状态下,孩子可以结合阅读经验选择正确的字词来表达自己,而我们呢,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当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回去在家中完成习作,鼓励孩子在电脑上来写作,但是却无法解决没有电脑的学生的困难,所以我现阶段只能尝试做到尽量提醒学生不要把写作时间浪费在一个难写的字上,应当保证写作思路的畅通,把更多的经历放在写作思路上,字的困难可以由小组学习来解决,也可以由字典来解决,总之字的困难应当放到完成习作以后来解决,这样就对了,这样孩子才能把瞬间捕捉到的写作灵感表达出来。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2篇)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心得体会、体会字数、经典美文、学习心得、唯美句子、写作心得、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xperience, word count, classic beauty, learn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sentences, writing experience, observation, reading experience, complete essay,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生命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2篇)【第1篇】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在寒假中,我仔细阅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激扬生命》,这是一本有意义的书,这是向师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击,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
《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通用6篇)《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1教育是什么?我们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做了什么?当读完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身为人师的我们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会有新的思索和新的领悟。
《教育激扬生命》是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后的又一力作,是向师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击,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
读完全书,"生本"二字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我不禁为自己过去的教学行为感到汗颜。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我走进课堂无数次,无数次面对我的学生,我又有多少次带着"生本"的理念进入课堂的?看看身边的同事们和同仁们,我们是不是更多的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这些,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
《教育激扬生命》让我们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又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书中提出:"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牧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应该是为了学生自主有效地活动。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示学习方法,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则要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平等的对话,鼓励、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由主角退而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将教学活动寓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学生应把学习变成自己的生活。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小学语文教师》上面乔能俊老师听的一堂课。
一位年轻女教师执教《自然之道》一课,教学从听写生字开始,然后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讲解重点词语。
乔老师问坐在他身边的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奇怪的地方。
男生问:"当海鸟啄幼龟的时候,它们为什么不把脖子缩进壳里去?"女生说:"这个向导很奇怪,他是生物学家,非常懂海龟的生活习性,但他为什么还是把幼龟扔到海里呢?"乔老师最后发表感叹:这是篇可以给学生思维情感带来极大冲击的课文,却被老师上的僵化教条、寡淡无味,从两名学生对文本的关注点看,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需求完全不在同一条轨道上。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教育激扬生命》是一本由著名教育家李大钊所著的书籍,书中主要讲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于激发生命力的作用。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被书中所传达的教育理念所震撼和启发。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理想、有活力的人才。
在书中,李大钊先生提到了教育的本质是“激扬生命”。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想。
只有让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这种教育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育者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情感。
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李大钊先生在书中告诫我们,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一批机械的知识搬运工,而是要培养一批有思想、有理想的人才。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从而成为有活力的人才。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李大钊先生认为,教育者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生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阅读《教育激扬生命》,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想。
教育者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理想、有活力的人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每一个教育者都能够从《教育激扬生命》中汲取教育的智慧,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生命的原点出发——读郭思乐的《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学 习权 是 思 考 权 与 幸 福 权 的 基 础 , 在 某 种 意
义上 来说 ,学 习权等 同于生命 权 。也 就 是说 ,
人 生 而 为 人 ,接 着 要 学 而 为 人 。 所 谓 玉 不 琢 ,
知 、 传 授 与 被 传 授 、 灌 输 与 被 灌 输 的 关 系
了 。 “ 本 ”则是 把 学 生视 为一 颗 种 子 , 生
权” ,是 指 每 个 人 天 生 就 有 的 “ 读 、 写 作 的 阅
权 利 ,提 问 深 思 的 权 利 ,想 象 , 创 造 的 权 利 , 读 懂 自身 世 界 和 书 写 自 己 历 史 的 权 利 ,分 享
《 方 的 智 慧 》 中 提 出 来 的 观 点 可 以 说 是 西
之 ,不 学 则 死 ,不 会 学 则 死 ,不 愿 学 则 死 。
倾 囊相授 就 是 了。这 就是 非 常典 型 的 “ 师 本 ”特 征 。 教 师 与 学 生 之 间 的 关 系 就 是 :
教 师 无 所 不 知 , 学 生 一 无 所 知 :教 师 无 所 不 能 ,学 生 一 无 所 能 :教 师 无 所 不 有 ,学 生 一 无 所 有 。 那 么 ,教 学 就 是 告 知 与 被 告
个 被 风 干 的 植 物 标 本 一 样 ,接 受 着 一 个 干
这 一 工 作 的 时 候 — — 不 管 是 商 业 、 写 作 抑 或 教 育 — — 在 不 认 识 个 中规 律 的 情 况 下 遵 循 着 规 律 。 根 植 于 学 生 与 生 俱 来 的 学 习 的 本 性 ,善 为 引 导 , 善 为 调 节 ,就 能 够 极 大
填 充 。 其 结 果 是 , 整 个 教 学 缺 乏 生 活 的 底
激扬生命,享受教育的幸福——厦门市海沧中学坚持人本教育纪实
沧 海 横 流 ,方显 英 雄 本 色 。犯 其 至难 ,才 能 图 其
至 远 。 海 沧 中学 教 育 者 们 以 勇于 变革 、 不 断奋 发 的 海
之 豪迈 气 势 ,不 断 为海 沧 教育 带 来 新 的气 象与 能 量 。
再 迁 校 舍 , 在 海 沧 新 建 . 1所 占 地 4万 平 方 米 的 学 了 校 。 20 年 ,又 与 原 新 阳 中 学 进 行 教 育 资 源 整 合 , 06 于 是 变 成 一 所 拥 有 两 个 校 区 , 占地 约 1 0万 平 方 米 的 大校 。 学 校 教育 质 量 快 速 提升 ,陆 续 被授 予 “ 建 省 福 文 明 学 校 ” “ 建 省 二 级 达 标 学 校 ” “ 建 省 党 政 、 福 、 福 工共 建 先进 单位 ” 、 “ 门 市 文 明 学 校 ” “ 门 市 先 厦 、 厦 进 教工 之 家 ” 等荣 誉 。
物化 的结 果 。 这 美丽 的校 园背 后 ,蕴 藏 的 其 实就 是 海 沧 中学 以及 彭 存进 校 长 坚 持 尊 重个 体 生 命 、 关注 个 体 成 长 、坚 持 人 本教 育 的 精 神 内核 。
犯其至难
图 其 至 远
“ 在 海 上 , 海在 城 中 ” 这 就 是 海 沧 的 地 理 位 城 ,
园 ,在 墓 冢 累 累 的荒 山 田园上 , 师生们 手 拉 手 ,破 除 迷 信 ,人 人 参 加 建 校 劳动 。 1 5 9 6年 8月 ,学 校 建 成 东 西 两 座 平屋 教 室 8间 ,学 生宿 舍 6间 ,礼 堂 兼 膳 厅 1栋 。 时 光 流 逝 到 上 世纪 9 0年 代 ,学校 为扩 大 规 模 ,
为青春无悔,让生命激扬——读《教育,为了每一个生命的激扬》有感
果 ,我只是负责 审核节 目、提 出建议;唱响校园 的考核准备
中 ,孩子们 自编 队形 、动 作, 自行训练 ,由始至终没让我操 半点心。 曾记得每次有孩 子顽 皮惹我生气后,班 长都会组织 大 家在行上课 问候礼 时向我道歉 ,那不是一种表面功夫 ,不 是惺惺 作态 。虽然孩子 的天性 让他们 当中的极小部分时常犯 错 ,但每 一次道歉都是发 自内心 、极 为真诚 的,从他 们的眼
为青春无悔 ,让生命激扬
一
读 《 教 育,为 了每一个生命 的激 扬》有 感
5 1 3 0 0 0 广 东省华粤教 育集团英德 市实验小学 邓露云
《 教 育,为 了每一个 生命 的激扬 》这本书 ,让我 认识了 青 岛二 中,认识 了孙先亮校长 ,同时也 了解 了他 的教育理念 。
作为一个 工作在教育第一线 的教育者和管理者 ,他 不仅是位
却成 功地让 学生 “ 玩 ”出素质 ,“ 玩 ”出成绩 。这正 是学校
一
神 中我 能读懂 。 “ 在孩 子们 的成 长道路上, 我们也许 并不真正 了解孩子 。 我们期待着孩 子有好的成绩 ,但孩子们却期待成 长,期待着 份宽松 的环境 。他 们的视野 因此而开 阔 , 他们 的境 界也因 此得到提升 。”孙先 亮始终相信 ,给孩子一片天空 , 他们会
应 当追 求的真正教育精 神。对此 ,孙先亮说 , “ 学习本身就
是一件 乐事 ,而并非痛 苦的强制性任务 。我们 的课堂上,有
同学们 自编 自演的小 品,有 唇枪 舌剑的辩论赛 ,甚至还 有精 心制作 的课件 、 在讲 台上有模有样 ‘ 以教为学 ’ 的‘ 小老师 ’ 。 ”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从一堂英语课说起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西宁市一所薄弱学校—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西宁市一所薄弱学校— —西宁十三中学,七年级五班的英语课堂上,不 西宁十三中学,七年级五班的英语课堂上, 可思议地让人惊喜:面对那么多听课的老师, 可思议地让人惊喜:面对那么多听课的老师,一 组组学生轮番走上讲台,全部用英文对话和讲课. 组组学生轮番走上讲台,全部用英文对话和讲课. 令人惊喜和感动的,不是他们单词记得多熟练, 令人惊喜和感动的,不是他们单词记得多熟练, 而是那份从容和自信, 而是那份从容和自信,更是一个个学生对自主学 习成果展示的渴望.在这里,上课打瞌睡的现象 习成果展示的渴望.在这里,上课打瞌睡的现象 不见了,言谈举止都是那么的阳光, 不见了,言谈举止都是那么的阳光,看不出谁在 别的课堂被称为"差下生" 别的课堂被称为"差下生".而这不过是生本教 育理论指导下刚开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幕. 育理论指导下刚开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一堂数学课说起
周伟峰的讲话 但我教的这完整的四届, 但我教的这完整的四届,我们每一届都比所 有的重点中学平均分都要高,有时候高出很多分, 有的重点中学平均分都要高,有时候高出很多分, 比如说06届比所有A类学校的学生平均分高, 06届比所有 比如说06届比所有A类学校的学生平均分高,当然 是标准分,折算出原始分也高了很多分, 是标准分,折算出原始分也高了很多分,高了十 多分,十多分是什么概念呢,全市25所示范高中, 25所示范高中 多分,十多分是什么概念呢,全市25所示范高中, 每一所学校录取一千人, 每一所学校录取一千人,把广州两万五千人最好 里面录取完我们才来录取,但依然我们的成绩要 里面录取完我们才来录取, 高出许多分,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高出许多分,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激扬生命的生本教育
激扬生命的生本教育摘要:教育是什么?教育是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教育是让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教育的宗旨是打造出一个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力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也就是说教育要能够激扬学生的生命,使学生充满着幸福感和成就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关键词:教育;健康;激扬在当前纵观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存在着太多的弊端。
师生都在应试教育这种高压棒下沉重疲惫地运转。
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教育过时落伍,与时代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
作为教师我们如何从自身出发,寻找一种良好的教育,让师生一起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
生本教育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教育,下面我粗浅地谈谈生本教育在初中英语课上的运用。
一、彻底改变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桎梏了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长期受老师的控制而被动地学习,一切围绕老师的思维转。
也就是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老师甚至包揽了学生的一切。
比如,老师教单词和短语,详细地讲解翻译课文、语法、语言等。
老师滔滔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认真地记笔记,学生的课堂活动毫无发展性和创造性。
这样的学生只知道默默地听老师讲,机械地背诵和训练。
课堂成了老师展示自己口才和才能的舞台,而我们学习的主人学生成为观摩者。
这种现状需要彻底改变,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堂变为学堂。
让学生的巨大能量充分释放。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课堂是展示学生信息储存的地方,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和思考的地方。
只有把教堂变为学堂时,课堂才是生动的、生活的、生成的、生态的和生命的。
其关键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
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这不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社会潮流,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改变桎梏学生思维行动的教学方法,尤其要变革我们的教育理念。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1俗话说的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因此,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多一份感想,多一份收获。
这学期,我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本书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的课堂学习,以及终端成绩的优异,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
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有句话:“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这段表述生本教育的话,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
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就走得不好了。
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学生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学生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学生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
所谓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
我们只要给了学生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在生本课堂的讨论中,教师会遇到学生提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可能会经常面临难以回答的情况,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学生能诘难老师,能提出别开生面的问题,乃是我们教学的成功。
郭教授曾说:“站在太阳下面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
”有时候我经常埋怨:“学生真笨,教了好几遍,他们还是不会!”也常常感叹:“你看人家__X,老师一教就学会了!学生真是天壤之别!但是,仔细想想,五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齐,何况孩子呢?如果都个个赛诸葛亮,还要我们学校和教师干什么。
其实我们应该始终站在欣赏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个个的闪光点,真诚的赞扬每一个学生的细微进步。
我们应该认为,那些“后进生”都是暂时的,相信他们会像“丑小鸭”一样,春天一到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了。
教育激扬生命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生命的情感。
”翻开郭思乐教授著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开篇就读到了这令我心动的句子。
书中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
把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书中明确提出:教育不应是控制生命而应该是激扬生命。
生命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是通过亿万年的基因传留,从出生之时,就像新的电子计算机携带了本机程序一样,拥有了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
依靠这样的本能,就可以把主要依靠教师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从而带来教育的巨大变革。
书中倡导的“起点非零”、“回归本体”、“发展悟感和情感”、“以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为真正基础”、“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等等观点都是真知灼见,且郭教授妙笔生花,既热情洋溢激情满怀,又不乏细腻灵动收放自如。
以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让美术课堂充满阳光
以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让美术课堂充满王超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大学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实践方式,其核心思想是要倡导“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这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即为生本教育。
作为现代教育思想,生本教育为学生好学而设计,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基石。
带着这一核心理念,向着这一崇高目标,我便开始了生本的漫漫求索之旅。
今天,回想上课的种种情景,忆起学生充满兴奋和自信的回答,我不由惊喜,万般激动,升本教育竟能令学生的智慧闪光,让学生的生命激扬。
一、三个角色的转化,让我的美术课堂精彩纷呈1.教师角色的转化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不作为,少“教”一些,不以教者自居要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要变教师单纯的教为教师的恰到好处的点拨,要做学生的引路人。
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教师安守生命牧者的角色,欣赏生命的成长,观看生命之花的绽放,静听学生花开的声音。
2、学生角色的转化生本教育认为:学习是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生命机制才得以发生的事情,任何外部力量是无法代替的。
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为积极吸收知识的探索者。
在生本教育中实现学生的四个突出,即: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
3、课本角色的转化新课标”也指出教师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
其实我们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把课本作为一种载体,一种纽带,一种桥梁,把学生从“这头”引向“那头”,实现课堂教学的大阅读。
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二、生本教育的结果是心灵与心灵交流1、前置性的作业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有专家说,如果缺乏前置性小研究的学习,就不是生本学习。
这个环节很重要,例如:我在上“标志”这课时,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到不同的地方查找标志,在查找这个前置作业中,他们不仅关注着标志,而且还了解标志的分类及构成等基本知识,这样,冶了他们的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还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从整体目录结构来看,《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采用了 清晰的章节划分,各章节主题明确,逻辑连贯,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阅读导向。 整本书的目录以“教育”和“生命”为主线,贯穿始终,凸显了作者对于教育的 核心观点和理念。
从内容上看,该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生本教育,即以 学生为本的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通过目录,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生本教育的理解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包括生本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以及其对于传统教育的挑战和变革等。
这句话强调了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情感不仅是认知活动的催化剂,更是 我们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的重要途径。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学生的情感需求,培 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激扬生命,而不是控制生命。”
这句话提醒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将学生变成千篇一律 的产品,而是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学生 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让他们在自由发展的空间中茁壮成长。
感谢观看
再次,该书的目录反映出作者对于当前教育问题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思考。在 信息化社会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的目标、方式、手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 化。作者通过目录清晰地展示了这些变化的方向和趋势,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当 前的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该书的目录还体现出作者对于未来教育的展望。通过各章节的标题,我们可 以看到作者对于未来教育的积极态度和期许,包括个性化教育、终身学习、以及 教育与科技的融合等。这些展望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有助于我们 理解和探索未来的教育发展。
精彩摘录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是一本深入探讨教育理念和实践的著 作,作者郭思乐教授在这本书中,再次强调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就如何真 正实现这一理念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以下是从书中摘录的一些精彩观点,它们对 于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24年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教育激扬生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在我看来,教育激扬生命,意味着教育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们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读书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它的作用不容忽视。
首先,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
书籍是知识的海洋,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思想、历史背景,了解不同的人生经历。
这些丰富多元的信息,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更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世界。
其次,读书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
每一本书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思想,通过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学会批判性地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更可以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此外,读书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好的书籍,不仅可以带给我们知识,更可以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心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生、感悟生命。
这种情感的熏陶和陶冶,可以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读书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思考的乐趣和生命的价值。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阅读的机会,用心去感受书中的世界、去体验书中的情感、去思考书中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它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需要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
但是,正是这种不断的努力和追求,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我会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籍,引导他们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在交流和讨论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我相信,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知识上得到丰富和提升,更可以让他们的生命得到激扬和升华。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教师随笔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教师随笔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才会创造精彩。
——《教育激扬生命》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了解到一些生本教学的理念与形式,可谓受益匪浅。
在学习这一理念的过程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有效实现这样一种激扬生命的教育,获得“教”与“学”的双赢。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才会创造精彩。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总是在无形中强调着榜样示范作用,要求按规矩办事,由此制定了许多条条框框,将孩子们束缚住。
单纯灌输知识,知识永远是“死”的,定量的。
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发散,主动汲取知识,发现新问题。
于是,只有放手课堂,相信学生,才能激发智慧火花的碰撞,展现出精彩。
如我执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有的学生抓住了前文对居里夫人外貌的语句与后文中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态度联系在了一起,看出了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还有的同学抓住了可能一词来谈,从中看出实验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但居里夫人仍然忘我工作,可见居里夫人的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学生们在深度阅读中,抓住了关键词句,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居
里夫人伟大的科学精神,吐露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生在课堂上如此的能说,是我始料未及的。
总之,返璞归真,以人为本,是我们学习的根本出发点。
相信学生,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的精彩,是成人无法演绎的。
这个信念也将伴随我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前行。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一)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一)前段时间读了郭思乐教授的着作《教育激扬生命》,我更加确信儿童残疾儿童的潜能无穷的,只要我们相信他们,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情境会激励他,他们就会还给我们一个惊艳。
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
也就是学生学会任何谷仓,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整个过程这个最后投资过程不是教师完成的。
就这个意义来说,人的获得最终不是倚靠依靠教而是依靠主动的学。
人们习惯地把儿童看作是“一张白纸”,该书强调指出儿童不是“零起点”,每个生命确实具有高级本能,如果我们能高中学生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产业发展环境,那么我们的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
以前,在我此后的意识中所孩子们只有在老师讲明白了之后,学生才能真正会做题。
读了《教育激扬生命》后,我才深深体会到孩子的潜能是无限聪明才智的,哪怕刚刚前不久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他们平时通过电视、电脑等接触的内容很广,举一个简单的表示法吧,一个字他可以说出好几个词语来,有的词语甚至令老师吃惊。
所以,孩子的潜能是无穷尽,我们老师一定要少讲,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亲自完成。
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的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领等,无一不在凸显学生的主体一千余地位。
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就力量”,纤枝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学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自主顺利地需要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教师是老师在学生的解放中得到了解放。
引领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增加自己。
生本课堂更使我领悟到了教育要依靠学生的真谛,感悟到了儿童生命的灿烂,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
又如现在的每一节课课前学生总能做好下节课学习准备工作,预备铃一响他们马上会喊出自己班响亮的口号,然后大家一起分享两分钟(经典诵读或背诵等),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面孔和专注的,我们老师更会激情飞扬地融入其中——上好每一节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这是一个很好的校本教材。
我预祝广大中学生朋友在这本书的陪伴下,享受生命,幸福成长。 代序言 开展生命教育,让青少年的生命之花开得更灿烂
生命的意义
目
录
二、积极预防流行性疾病 1 减少外出防流感 2 注意饮食卫生防肝炎 3 注意消毒防红眼病 4 讲卫生防“萨斯” 5 注射疫苗防狂犬病 6 切断传染源防风疹 三、机智对付非法侵犯 1 有的放矢对付抢劫 2 尽量拖延对付绑架 3 胆大心细对付诱拐 4 决不示弱对付流氓骚扰 四、避免校园安全事故 1 体育活动时掌握要领 2 嬉戏打闹时把握分寸 3 参加劳动时做好适当保护 4 发生校园暴力时大声呼救 5 大型集会时防止拥挤踩踏 五、拒绝不良嗜好与习惯 1 吸烟有害 不染陋习 2 喝酒无益 拒绝诱惑 3 远离毒品 防坏人引诱 4上网有节制 不要网络成瘾
让生命之树常绿
一、生命不仅仅属于你自己 二、助人,既帮助了他人,也愉悦 了自己 三、正确理解“人文生命”的意义, 过有价值的生活
生命与健康
一、居家细心防事故 1 电梯生故障 报警待救援 2 科学用电 绝缘救人 3 保证通风换气 安全使用煤气 4 人为呕吐 救治食物中毒 5 爆竹伤人 火速就诊 6 吃药找家长 防止药物误服
生命的意义
1912年4月15日午夜,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在冰冷的大西洋中撞上了冰 山,即将沉没,乘客们争先恐后地涌向为数不多的救生小艇。一片混乱之中,突 然响起史密斯船长威严的声音:“让妇女带着儿童先走!”这声音好似一道不可 违背的命令,人们默默地让开了一条通道……在这场巨大的海难中,总共有1502 人遇难,而生还的705人中绝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 当“泰坦尼克”号渐渐下沉的时候,史密斯船长一直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 注视着一幅壁画,它的名字就是“通向新世界的门槛”。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 一句话是对一个女孩子说的:“孩子,很遗憾,我没有给你造一条永不沉没的 船。” 史密斯船长在人生即将结束的时候,道出了一个生命的真谛:保护幼小,才 能最有效地传承生命,生生不息。 近一个世纪以来,发生在“泰坦尼克”号上这感人肺腑的一幕,一直被当做 高尚的美德加以礼赞。其实,这里边还隐藏着一种高度文明化的选择。我们常说,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把它扩大开来,在孩子的身上寄托着整个人类的未来。茫茫 人海,组成它的个体却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存在。当人类不再蒙昧的时候,与动物 的一个最重要的分野就在于懂得保护弱小,进而保全整个群体。“老吾老以及人 之老”,这还属于伦理范畴,尽的是赡养责任;“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却标 志着人类群体生命意识的充分觉醒,行的是传承使命。 全社会的关爱给孩子的生命发展 尽量提供最安全的外部环境,即使面 对大灾大难也不会弃孩子的生命于不 顾,尽量保证孩子成长得更健康;孩 子对社会之爱最好的回报,就是热爱 自己无价的生命,以便将来对这个社 会有所贡献。
一、人的生命,集结着崇高的父母之爱 二、关怀生命,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观 三、珍爱生命,你的未来无限美好
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
一、镇静应对突然袭来的自然灾害 1 对策得当 地震可避 2 突遇泥石流 横跑可逃生 3 借助地形 躲避风灾 4 海啸未到 提前撤离 5 远离导电体 避免遭雷击 6 低温防冻伤 高温防中暑 7 人往高处走 躲避洪水袭 8 野浴危险大 救人讲方法 二、学会在火灾中逃生 1 家庭失火先扑救 2 高楼失火待救援 3 公共场所失火找出口 4 交通工具起火快逃离 5 森林失火逆风逃 三、出行牢记交通安全 1 步行走路守规则 2 乘车上下多观察 3 遭遇事故会自保 4 坐船乘机听指挥
对孩子来说,你可以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个体,生命无疑属于自 己,但生命承受着来自社会无数的关爱,你只有权利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 鲜艳,却无权践踏生命,也不能轻易对自己的生命存在说“不”。没有生命存在 这个基本前提,回报社会只能是一句空话。对于孩子,认识到自己的生命背负厚 重并不是坏事,有所压力也不是坏事,因为感觉到被爱不仅是一种幸福,还会产 生责任感,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最透彻的理解。
思考平台 著名翻译家傅雷通过书信来教育居住在国外的儿子,努力诱导儿子在人生和 艺术的海洋中遨游,可谓事无巨细,惟恐尽不到父亲的责任。可是他在给儿子的 信中又这样说道:“万一有一天,你们觉得我这根手杖是个累赘的时候,我就会 销声匿迹,决不来绊你的腿。”请你想一想,傅雷为什么要这样说?
生命的意义
还是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在地动山摇的那一刻,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 主任谭千秋毫不犹豫地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死死地护住躲在下边的四个学生。 当救援人员搬开倒塌的楼板时,谭老师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他用自己的生命最后 定格保住了四条年轻的生命。在这场堪称人类浩劫的大地震中,像谭千秋这样为 保护孩子的生命而献身的老师不止一个。什邡市龙居小学年仅21岁的英语教师向 倩,地震的当时离逃生口最近,只需跨出教室门,再跑两步,就能躲开轰然坍塌 的楼板,从楼道逃生。但是她没有这样做,而是张开双臂,紧紧搂住三个学生, 她要用自己单薄的血肉之躯来对抗残酷的命运,为孩子的生命创造一线生机。当 她的遗体被发现时,救援人员怎么也扳不开她的双手,现场的武警官兵潸然泪下, 纷纷自动地向她行起军礼。 在这场大地震中,汶川县映秀中心小学的教学楼完全垮塌。当大家清除教学 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29岁的数学老师张米亚跪扑在废墟中,双臂 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那两个学生还活着,张老师却已 经气绝。救援人员想把孩子救出来,可是张老师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 援人员只得含泪将张老师的手臂锯掉…… 人世间最可珍贵的就是生命,它只属于每一个人一次,但是当幼小的生命受 到死神的威胁时,却有人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去保全孩子们的生命。这无疑是感 人至深的壮举,但在这种壮举的后边,你还能想到什么呢? 成人为人父母,孩子为人子女,这二者之间构成了一股爱的对流。相对来说, 这股爱流只是局限在小家庭的范围里,洋溢着血脉传承的温情。还有一股更大的 爱流,它在整个人类社会中往复,传递着生命的群体意识,把社会的每个成员纳 入了一个庞大的生命网络中。
生命的意义
有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男孩子在玩耍时腿上蹭破了皮,从这里经过的父亲见 了却似乎无动于衷,问了几句就走了。这个男孩很伤心,他的伙伴却对他说,你 父亲其实心里很在意,不信的话就注意看,他转弯时一定会回头看一眼。这样的 事情果然发生了,那个男孩的眼睛顿时湿润了,因为他窥见了父亲的内心。父母 对孩子的爱有无形的,那就是无私的关爱;也有有形的,那就是财物上不计成本 的“投入”。孩子们常常会从父母那里听到这样一句话:“你只要能读书,大人 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就连家境贫寒的孩子也知道,这句话绝非空言,为了 供孩子上学,所有的家长都会变得格外大方,即便自己节衣缩食,也不愿意孩子 受委屈。以目前中国比较发达的地区为准,孩子从进幼儿园到上小学、中学、高 中直至大学,每个家庭在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平均达到14.3万元人民币。在平均 收入还不高的中国,这笔支出对那些父母来说是一个怎样的收支比呢?它意味着 父母们牺牲了多少现实生活中的美好追求呀!但他们却是内心的甘愿与愉悦,这 种爱岂是用金钱所能衡量的!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孩子把他一周来干的家务活列出个单子,让母亲照 单付钱。母亲也给孩子列出个单子,从生育到抚养,一件件都是不需要孩子付钱 的。是啊,父母对于孩子永远是只有“投入”,不求回报。每个孩子是否想过, 难道人世间还有比这更高尚的吗?父母之爱最大限度地给孩子的生命之路提供最 好的保障,堪比化为春泥护花的落叶;孩子对父母之爱最好的回报,就是珍惜自 己无价的生命,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对于孩子,父母是纯粹的爱心使者, 是陪伴你走上生命旅途的守护神。对于父母,孩子没有任何理由轻贱自己的生命, 这不仅因为父母是给予你生命的人,更因为他们的爱白璧无瑕,是你在这个世界 所能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生命的意义
地球上的生命是宇宙间的奇迹,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在别的星球上发现生 命存在的确切证据。独有必然独特,必然意义非凡。人类的生命,既有自然生命 的一般意义,也有人文生命的特质,她不同于其他动物生命的特点在于,她不是 孤立的单一的,而是与社会联结在一起的,是社会关爱之网的结点。她的存在、 成长、死亡关系到无数个社会关系群体。 一、人的生命,集结着崇高的父母之爱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一个救援队在一堆建筑废墟上搜索时, 从缝隙中发现了一位年轻的妇女,她的生命已经停止了,身体被压得变了形,但 姿势看上去有些诡异: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 救援队长觉得这里有些蹊跷,就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子底下摸索起来,发现下 面有一个小被子,里边包着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当救援队员把这个孩子抱出来 时,他居然毫发未伤,还安静的睡着。随队医生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被 子里塞着一部手机,医生在手机屏幕上看到了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 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壮 的生命,换来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幼芽,这划算吗?没有任何人用得失对比来看待 这个交换,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完全超越了现实世界里所有的价值体系。 暂且不说史诗一般的生命起源过程,就是人们熟知的母亲十月怀胎,其种种 艰辛便足以让人们对孕育人类的母亲肃然起敬。对于有些动物来说,幼崽出世后 父母便可以一走了之,听天由命;而人类的婴儿呱呱坠地后,只是生命旅途的第 一个小站。小儿女弱不禁风,时不时地闹病遇灾,父母双亲忧心如焚,昼不思食, 夜不安寐,不到孩儿彻底平安无事,他们的脸上就不会露出笑容。他们不仅要操 心孩子的一饮一食,一饭一汤,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从牙牙学语的一字一句 到入学后的耳提面命,无不亲力亲为。谁家父母不期盼着自己的孩子既身体健康, 又聪明好学呢?在当前的中国,随着独生子女的日益普遍,爱子的父母变成了一 个群体。幼儿刚一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一大群亲 人就对他倾注了全部的关爱,把对这个幼小生命的爱置于无上地位。孩子的一举 一动尽收他们眼中,一点小小的病害都牵动着他们那慈爱的心,“儿行千里母担 忧”这句俗语便是最好的写照。每个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回家比往常稍 晚一些时,父母就会坐立不安,直到你走进家门,他们才会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