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经理贷后管理要点浅析
银行贷后管理问题及对策浅析

银行贷后管理问题及对策浅析摘要:为了了解基层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对其进行了研究,了解到目前的基层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重贷轻管现象较为突出、贷后风险管理方法单一和存在大量不良贷款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重视银行信贷贷后管理、建立健全信贷管理体系、强化贷款企业信用评估、增强信贷管理人员素质和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等方面的基层银行贷后管理问题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贷后管理;基层银行;贷后问题;对策引言基层银行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企业在基层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基层银行贷后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
由于对信贷风险认识不到位、缺乏专业贷后管理机构、缺乏健全的信用体系和贷款风险缺乏有效分类等方面的原因。
基层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解决好基层银行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现阶段基层银行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加强基层银行贷后管理的必要性首先,从经济形势发展情况来看,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开始注重加强经济稳定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也在不断的进行优化调整,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形势面临的不确定风险因素增多。
其次,国家对贷款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强,为更好地指导国内银行进一步强化贷后管理的力度,提高信贷风险的防范力度。
最后,少部分基层银行依然存违规放贷的现象。
2基层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2.1重贷轻管现象较为突出在目前的基层银行贷后管理工作中,重贷轻管思想仍然非常广泛地存在。
许多基层银行过度重视资产的扩张,一味地增加贷款的增量,对贷后管理工作却非常忽视。
一方面,基层银行非常看重贷款业务的扩张,对市场营销的投入力度非常大,想要通过提升贷款的增量扩大自身的发展规模。
另一方面,基层银行对贷后风险的管理却非常松泛,这就使得不良贷款的数量增加,一些信贷资质不合格的企业获得基层银行的贷款。
信贷资质不合格的企业获得贷款之后,因其经营能力没有保证,还贷能力就会堪忧,极有可能造成基层银行的坏账。
贷后管理的要点

贷后管理的要点一、贷后管理的目的某位行长曾经说过:“贷后管理职责就好比看护苹果,当苹果有一个虫眼的时候,就要及时发现和报告,赶紧处理,不要等到苹果已经烂掉大半的时候,才发现,才去处理,那时已经为时已晚”。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是在不断的进行动态变化的,银行无法保障你未来的预测情况,可能在审批的时候借款人的资金状况良好,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借款人财务状况发还是那个了一些不利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后面的还款。
贷后管理工作的目的就在于及时发现贷款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贷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收回贷款,避免出现不良贷款,避免和控制风险,降低贷款损失,以达到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质量的目的。
贷后管理是一种及时止损的现象,一旦发现风险,银行就会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如何做好贷后管理1、学习行业知识,把控行业风险客户经理可以在贷后回访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收集行业相关信息,总结同行业几家企业的基本情况,形成对于这个行业的初步认识,针对信贷行业知识,把握行业风险,以后碰到同类型的客户,更便于快速了解贷款企业在行业的中的地位,做出更精确的贷款决策,从而达到优中选精,优胜劣汰的客户筛选与风控前置效果。
同时还要进行行业监控,了解贷款行业的集中程度,并根据行业特征,对贷款企业进行差异分类和动态管理,对于支持类产业上下游客户给予积极扶持,对于退出类产业上下游客户,应当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尽早明确对该类小企业的营销方向,择机选择退出。
2、杜绝重贷轻管观念信贷员一定要重视贷后,贷款只放的好不行,还要看能不能收得回,由于客户经理日常工作是事务繁重,要处理的事情比较多,而贷后管理流程比较复杂繁多,监管难度比较大,再加上部分客户经理责任心不强,从而导致贷后管理工作常常流于形式,结论过于简单化,格式化,还有的客户经理为了维护客户,防止客户流失,会出现包庇客户的情形,这些都有可能会导致贷款收不回来,为贷后管理增加风险隐患。
总之,贷后管理和贷前贷中环节不是孤立的,他们是相互联接的一个整体,打个比方,在股票市场上,贷前调查就好将贷款买进的过程,而贷后管理就像是将股票卖空的过程,股票好不好,光看买进的价格没用,还要看卖出的价格不仅要买进的价格低,还要卖出的价格高的股票质量才好。
浅谈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贷款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是指从贷款发放后到贷款收回前的各个环节的管理。
其内容主要包括账户监管、客户检查、风险预警、贷款档案管理、贷款清理收回、资产保全等几方面。
近年来,我行虽然加大了贷后管理的工作力度,但由于主客观尤其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贷后管理仍然是我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
“重贷轻管,管理不到位”现象依然存在,这就好比一个盛水的木桶,贷后管理就是木桶中的最短板。
如何解决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贷后管理水平,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十分严峻的课题。
一、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缺乏清晰的贷后管理工作理念信贷营销和风险防范是一对矛盾,贷款收益是在贷款发放时确认的,而贷款损失则要到损失实际发生后确认,客观上造成了银行的贷款扩张冲动和“重贷轻管”的倾向。
经办行加大贷款投放,拓展新的贷款客户,特别是集团性大客户,能够为其带来显著的当期收益,个人也会得到相应奖励。
但是贷款防范后,经办行失去资金控制权,银企信息不对等,监管难度大,耗费精力大,实际收益小,责、权、利关系体现不明显,信贷人员消极应对,贷后管理成“事后管理”,出现实际风险,被动接受。
如此种种“重贷轻管”的观念成为贷后管理薄弱的思想根源,观念不转变,强化贷后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二)缺乏灵敏的风险预警处理机制。
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银行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在西方发达商业银行体系中普遍采用同业信息共享和专业机构资信评估等手段减轻负面影响,但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方面,银行体系内部信息共享不足,虽然人民银行建立了征信系统,由于缺乏有效监督,部分银行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准确现象屡见不鲜,有些银行甚至为恶性竞争,相互封闭客户信息,或提供假信息,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
另一方面,工商、税务、产权登记、法院等部门信息封闭,查询难度大。
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评审报告可信度差,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了健康社会信用体系的形象。
贷后管理问题探析

金融理论与实践!""#年第!期(总第$"%期)&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德龙(*,+()),男,河南方城人,行长,学士,本科。
贷后管理问题探析王德龙(中国农业银行开封市分行,河南开封(%#""()摘要:近年来,虽然各级银行加大了贷后管理工作力度,但是,“重贷轻管,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
加强贷后管理,有利于及时识别和弥补信贷潜在风险,提高资产质量,确保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
关键词:贷后管理;贷款质量;信贷风险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0一、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缺乏清晰的贷后管理工作理念各家银行总行出台的关于加强贷后管理的若干规定及各省分行随后出台的实施细则,对贷后管理的核心定义是什么、贷后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要强化贷后管理、贷后管理有何重要意义、贷后管理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强化贷后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然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一种强化贷后管理的工作理念和信贷管理制度文化,没有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
(二)缺乏一套具体的贷后管理操作标准和规范总行、各省分行相继制定的一系列贷后管理文件对贷后管理的组织构架、风险预警机制、运作流程等作了条文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考核评价指标不明确、不具体。
由于在贷后管理的业务运作流程方面,管户经理应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每项工作做到什么程度,时限和质量要求如何,均缺乏统一设计,没有明确规定,致使各行在理解上有偏差、执行上不统一。
(三)缺乏明确的贷后管理责任界定贷后管理应由哪一级行负总责、贷后管理的主责任人应由哪个部门的哪些人员来承担、贷后管理应由哪个部门牵头落实等基本问题没有明确。
贷后管理工作探讨

加强二级分支行贷后管理工作的思考及建议贷后管理工作是银行信贷业务操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确保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对各项表内、外信贷业务从业务发生之日起至终结之日止所进行的全过程风险管理。
具体是从贷款发放到贷款回收,对贷款用途监督、贷款客户动态信息掌握、还款来源落实、信贷资产保全及确保贷款本息收回的管理。
贷后管理可以说是银行经营者在资产业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贷后管理的基本概述贷后管理的涵义:从贷款发放直至贷款本息全额收回的管理过程。
贷后管理的实质:按照贷款申报方案和贷款合同,检查借贷双方履行情况。
贷后管理的内容:检查事情,监测变化,调整策略。
贷后管理的目的:保证贷款质量。
贷后管理的意义: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防范信用风险的需要;加强经营与管理,提升银行竞争力水平的需要;有效支持经济实体,推动经济建设稳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银行贷后管理体现信贷全程风险管理的最终成果,如果贷后管理不到位,前期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审批的所有努力都将归于零。
即便贷前调查的细致、贷中审查审批的严密、科学,若是贷后管理没有跟上,仍不免会出现“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结局。
贷后管理之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应对资本约束的需要。
2011年,银行业全面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资本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外部资本监管标准的日趋严格,我行面临的资本压力进一步加大,资本已经成为银行业在业务经营和拓展中的硬约束。
加强贷后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降低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DG),从而降低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数值,提高我行资本充足率。
具体来讲,可以通过提高评级覆盖率、做好客户技术性违约1的防范和治理等来控制降低违约概率;通过加强押品管理等控制降低违约损失率。
(经济资本的约束。
按照国际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制定的原则,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扩张必须受到资本金的约束。
按照资源配置以经济资本分配为核心,并以经济资本来约束风险资本的理念,总行的信贷经营理念和信贷资源的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深刻转变。
浅析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一) 转变思想观念。 端正对贷后 管理工作 的钛 识, 对贷后人 受实行
有效 激励
首先要摒弃 以往“ 重贷轻管、 重放轻收 ” 的错误认识 , 切实端 正对贷 风险管理水平 的高低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而贷后 管理又是风险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 。 当前许 多商业银行 的贷后管 理 工 作 存 在 缺 乏贷 后 管 理 工 作 理 念 、 风险预警处理体系不灵敏 、 缺 少 激
前面 已经讲过 ,风险管理水平 的高低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的标 志之 一 ,而 银 行 的 风 险 预警 处 理 体 系不 够 灵 敏 也 是 银 行 贷 后 管 理 工 作
现存 的难 题 。 从 银行 内部 来 看 , 部 分 银 行 为 了确 保 自 己的 利 益 不 受 到他 人 的侵 害 。 自 己的 客 户不 被 其 他 的银 行 拉 拢 过 去 而刻 意 地 隐 瞒 了客 户 的信 息 , 甚 至 是 提 供 假 的信 息 给 其 他 的 银 行 ; 另外 , 企 业 为 了 获 得 银 行
衔接制度 , 即贷后管理团 队对每笔 贷款 贷前全面 了解 , 对 贷中 、 贷后全 程参与, 以致全面监控企业贷后运行状况 ; 其次是建立主责任人负责制 度 ,明确每个客户的风险监控 主责任人 ,按照规定 的要求实施贷后管
理; 最 后 是建 立 重 点 客 户 管 理制 度 , 按照贷款额度 、 风险程度 、 管 理 难 度
充分认识到贷后管理工作 的重要性 , 从而形成 了“ 重贷轻管 、 重放轻收” 的错 误 认 识 。 “ 重 贷轻 管 “ 是指经办人为了吸引新客户 , 拓展新业务 , 获 得相应 的奖励而加大贷款 的投放 。 但是贷款完成之后 。 贷款后续工作 即 贷 中、 贷后 工作交给贷后人员 办理 。 贷后工作 比较繁 杂, 贷后人员只是 完成例 行工 作 , 缺乏有效 的贷 后激励机制 , 贷后人员 工作缺乏激情 , 使 贷 后 管 理 变 成 了“ 事后 管理 ” , 出现 实 际 风 险 , 被 动 接 受 。经 办 人 对 贷 款
如何做好贷后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如何做好贷后管理工作贷后管理就是客户经理(信贷员)一定要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力求对客户进行全面、广泛的了解,一方面要注意客户在日常的活动中是否出现不道德的谋利和不讲诚信的行为。
如何做好贷后管理工作1、转变思维模式,正确认识贷后管理的作用在利率市场化、融资脱媒化大趋势下,各级经营者在经营理念上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存量客户的重视和精细化管理。
贷后管理是存量客户管理最重要的部分。
尽职的贷后管理可以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风险预警。
通过有效的贷后管理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快速化解,可以起到降低风险化解成本、减少经营损失的作用。
二是存量客户深度挖潜。
应该认识到贷后管理的过程是巩固客户关系和业务需求挖掘的契机。
三是以管理创造价值。
通过抓好贷后管理中的基础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杜绝客户信用评级中断、贷款临时性逾期等增加经济资本占用的事项发生,直接创造价值。
2、完善贷后管理制度体系化建设一是有机整合客户维度和产品维度的贷后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二是贷后管理制度应明确制定差异化贷后检查流程和内容,并根据不同产品风险特征和审批要求,制定标准化的检查要点和模板。
三是创新小微企业管理制度和模式。
针对小微企业客户可以创新开展贷后管理外包模式:即将上门走访、资料收集等环节的工作外包给第三方服务公司,由外包人员将相关检查资料整理后提交给银行贷后岗人员,由贷后岗批量开展贷后检查和风险排查。
“贷后外包”既解决了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又能通过批量处理方式降低管理成本,还能发挥外包人员的独立监督作用。
3、整合岗位设置、明晰管理责任一是设立单独的信贷管理部门,独立开展贷后管理和风险防控工作;二是在岗位职责上遵循“谁经营谁管理”的`原则,明确客户经理为贷后管理第一责任人;同时,在信贷管理部门设置贷后管理岗,整合信贷经理、风险经理的贷后管理职能,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客户经理是否按照要求完成贷后管理各项规定动作,核查客户经理所做的贷后检查记录和结论是否恰当,以及对客户经理检查发现或内外部信息披露存在风险信号进行跟踪管理;并不定期深入贷款企业,对客户经理检查结论和客户风险进行实地核查,落实贷后管理“四眼”原则。
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充分认识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贷后管理制度、切实提高贷后检查工作质量、构建及时、立体式的贷后管理预警体系、完善贷后管理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从以上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加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
标签:贷后管理;制度;预警;激励约束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标志之一是其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
贷后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当前许多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预警体系不完善、缺少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贷后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想法。
1 充分认识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1 转变思想观念要切实端正对贷后管理的认识,摒弃“重贷轻管、重放轻收”的错误认识,把贷后管理各项职责落到实处,有效提升贷后管理水平,从管理中要效益。
1.2 正确处理贷后管理和业务拓展的关系业务拓展对于银行的信贷管理来说是首要任务,也十分重要。
但是,从营销管理的角度来看,老客户的维护管理与新客户的开发同样重要。
对于老客户实施有效的贷后管理,有助于并且发现新的业务机会、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所以,要形成贷后管理与信贷业务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
1.3 树立动态的贷后管理观念近年来,国内外的市场环境变化很快,企业为了赶上市场的步伐,也在不断的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为此,银行的贷后风险判断与控制也必须随之而改变,要以动态的视角评估企业,将贷后管理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出击,变事后管理为超前管理。
2 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贷后管理制度2.1 加强制度建设,实现贷后管理标准化、规范化(1)对贷款实施全过程管理。
将贷款从发放到回收前的每个工作环节标定出来,并把客户检查、账户监管、风险预警、贷款档案管理、资产保全、贷款清理回收等大项进行细化,建立起明确的管理标准,形成全程管理路标,并依标施管。
(2)强化责任,提升贷后管理工作的执行力。
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问题描述在借贷行业中,贷后管理是指在借款人获得贷款后对其还款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测,确保借款人按时偿还欠款并维护借款资产价值。
然而,在现实操作过程中,贷后管理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
1.1 缺乏有效沟通和服务渠道许多金融机构在贷后阶段缺乏与客户的有效沟通渠道,导致信息交流不畅,无法及时了解借款人的现状和意愿。
同时,客户需要咨询或提交相关文件时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和平台。
1.2 数据整合与共享困难由于贷后管理涉及到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金融机构往往存在各个部门间数据孤岛现象。
这使得整合数据变得困难,并且无法共享相关信息,影响到企业对风险评估和还款情况监控的准确性。
1.3 风险识别不准确当前借贷市场竞争激烈,部分金融机构为了增加放贷量,存在放松风险识别和筛选的现象。
这导致贷后管理中出现了借款人还款能力较低、资金链问题或其他风险隐患等情况,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二、解决方案为了提高贷后管理的有效性并减少相关问题带来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2.1 加强客户沟通与服务建立稳定的客户沟通和服务机制,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定期关注借款人,并就还款事宜进行沟通。
同时,设立在线平台提供咨询、投诉和文件提交等服务,让借款人能够方便地与银行或金融机构进行交流。
2.2 数据整合与共享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和信息整合。
通过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和技术系统,实现数据可视化分析,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共享相关信息。
这将提高风控水平和还款情况监控的准确性。
2.3 强化风险识别与评估加强对贷前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在贷后管理中按照严格标准审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同时,加强对还款意愿的跟踪和监控,针对潜在风险制定应对策略。
2.4 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效率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提高贷后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利用智能化系统自动识别和提醒逾期客户,优化催收流程,提高追回欠款的成功率。
公司客户贷后管理工作要点及不良贷款案例剖析

公司客户贷后管理工作要点及不良贷款案例剖析一、公司客户贷后管理工作要点:1.健全贷后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客户贷后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贷后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2.定期开展客户信用评估:定期对已贷款客户进行信用评估,评估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违约。
3.加强沟通与催收: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沟通还款事宜,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对于逾期客户,要及时催收还款,并采取合理的催收措施,防止不良贷款的进一步扩大。
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建立客户贷后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客户的还款情况和风险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5.定期进行贷款资产评估:定期对公司贷款资产进行评估,及时了解贷款资产的价值变动情况,为公司制定风险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6.健全不良贷款处置机制:建立不良贷款处置机制,及时识别和处置不良贷款,减少损失,并防止不良贷款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二、不良贷款案例剖析:案例一:公司在贷后管理不善的情况下,出现较高比例的不良贷款。
分析:公司在贷后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未能及时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导致放贷给了信用较差或还款能力较差的客户。
同时,公司在催收方面也存在不足,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催收逾期客户的款项,导致不良贷款的规模逐渐增大。
解决措施:公司应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估制度,确保只放贷给信用良好且还款能力强的客户。
同时,加强催收工作,与客户加强沟通,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催促客户按时还款,为逾期客户提供必要支持和帮助,避免不良贷款的产生。
案例二:公司在贷后管理中未能及时发现不良贷款,导致贷款风险进一步放大。
分析:公司在贷后管理工作中没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没有对客户的还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未能及时发现不良贷款的风险信号,导致部分贷款出现逾期还款甚至违约的情况,使得不良贷款风险进一步放大。
解决措施:公司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客户贷后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客户的还款情况和风险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避免不良贷款的进一步扩大。
贷后管理工作要点

贷后管理工作要点贷后管理是指借款人在贷款期限内还款以及贷款到期后的还款后续工作,包括监督借款人按时还款、提供催收服务、处理逾期等。
贷后管理对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银行降低风险、保障贷款资金的安全性以及提高贷款利润。
下面是贷后管理工作的一些要点。
2.信息完整性检查:在贷款批准以后,贷后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借款人信息完整性检查。
这包括对借款人的个人信息、财务状况以及贷款用途等信息的核实工作。
这样可以确保借款用途合法,借款人有能力和意愿按时还款。
5.资产管理:贷后管理人员还应该对借款人的资产情况进行定期的跟踪和管理。
这可以包括资产评估、审计以及抵押物管理等工作。
资产管理的目的是确保银行在贷款违约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置抵押物,减少损失。
6.信用管理:贷后管理人员应该关注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并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调整信贷政策。
如果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发生恶化,贷后管理人员可以采取措施限制借款人新的贷款申请,或者要求借款人提供更多的担保措施。
7.还款分析和风险评估:贷后管理人员应该对借款人的还款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风险评估。
这可以帮助银行及时发现风险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9.数据分析和报告:贷后管理人员应该对贷款的还款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
这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贷款业务的状况,及时调整贷款政策和风险管理策略。
10.定期培训:贷后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参加培训,提高贷后管理的能力。
贷后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需要与时俱进。
贷后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确保借款人能够按时还款,降低风险,提高贷款利润。
它需要贷后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风险评估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贷后管理工作还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协作,形成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
贷后管理注意要点

贷后管理注意要点
贷后管理是指贷款机构在放款之后对借款人进行的一系列风险管理和服务,以确保贷款的风险控制和贷款资金的安全回收。
对于贷后管理,以下是一些要点需要注意:
1.风险管理策略:建立贷款机构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确定贷后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策略应该根据贷款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业务模式和市场环境进行匹配。
2.贷后审查:对已放款的借款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贷后审查。
通过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资金使用情况、经营状况等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还款管理:建立健全的还款管理制度,确保借款人按时足额还款。
包括发出还款提醒、提供多种还款方式、设置还款优惠等,提高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
5.信息管理:建立完善的借款人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借款人的相关信息。
通过建立信用数据库、共享信息资源等方式,提高对借款人的风险评估能力和跨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
7.绩效考核: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对贷后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评估。
通过考核结果,激励贷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贷后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8.合规监管: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加强对贷后管理的监督和自律。
建立内部合规检查机制,定期进行自查和外部审查,确保贷后管理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在实际的贷后管理过程中,还需根据不同贷款类型和借款人特点进行具体操作。
贷后管理的核心是风险控制和服务,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措施,减少贷款风险,保障借款人和贷款机构的利益。
浅谈贷后管理工作

浅谈贷后管理工作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至本息收回全过程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包括贷后检查、风险监管与预警、贷款本息收回、贷款展期、无还本续贷、不良贷款管理、信贷档案管理等内容,它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一环,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内容。
虽然,但贷后管理仍是信贷管理的最薄弱环节之一。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贷后管理水平,为规范贷后管理行为,不断提升防范、控制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水平,促进信贷工作良性发展,打造年发行百年老店,就此问题对贷后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一、当前贷后管理工作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客户风险排查、贷后辅导检查、贷后管理年等活动的陆续开展,使我行贷后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总体情况来看,贷后管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一)贷后管理认识不够认为借款人能够正常生产按时还息就是好企业,就作出企业运作正常的判断,进而放松贷后管理。
只要企业能按时归还贷款就行,但对还款资金来源并不重视.但实际上部分企业贷款到期后,不是用销售收入和利润来归还贷款,而是东拼西凑,甚至有的求助高利贷。
在贷后监管中,只注重企业能够按时还本付息,不注重贷款资金的实际用途,对贷款资金流向监管不够,企业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资金的情况依然存在。
同时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不能落实,认为企业因避税才做虚假报表,对企业避税行为无法干涉,单靠报表分析无法做出判断,难以弄清企业真正的经营情况。
(二)贷后管理不到位一是由于客户经理的贷后管理水平还不适应当前我行业务高速发展的现状,贷后管理成“事后管理",出现实际风险时,只好被动接受。
二是客户经理存在依赖贷前调查心理,以为贷前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分析、论证,落实了第二还款来源,就高枕无忧了,以致造成管理不到位。
(三)贷后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近几年,总分行陆续下发的贷后管理制度较多,但在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经营压力大、人员少的矛盾,造成贷后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银行贷后管理的重点和措施

银行贷后管理的重点和措施《银行贷后管理的重点和措施》银行贷后管理是指银行对贷款资金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的工作。
在借款人获得贷款后,银行要加强对贷款资金和借款人的跟踪、分析和监督,以确保贷款的安全和收益。
银行贷后管理的重点和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用风险管理:银行需要对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控。
通过建立详细的信用评级体系,银行可以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意愿进行准确评估,并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违约风险。
一旦发现风险异常,银行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调整贷款利率、调整还款计划或采取法律手段等,以保障贷款安全。
2. 还款监控和提醒:银行贷后管理的重点之一是对借款人的还款进行监控和提醒。
银行可以建立自动化还款系统,确保借款人按时还款,并及时向借款人发送还款提醒。
同时,银行还可以与借款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了解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并根据借款人实际情况,提供合理的还款安排和债务重组方案。
3. 抵押物管理:在贷款过程中,抵押物是保障银行贷款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银行需要对抵押物的价值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其价值能够覆盖贷款本息。
银行还要建立抵押物保管和评估的制度,保证抵押物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以便在借款人违约时及时变现抵押物,保障银行的权益。
4. 不良贷款管理:银行贷后管理的另一个重点是对不良贷款进行管理。
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不良贷款识别和分类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贷款。
银行还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如催收、逾期恢复等,以减少不良贷款的损失。
5. 客户服务和投诉处理:银行贷后管理要注重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并及时处理客户的投诉和纠纷。
通过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机制和反馈渠道,银行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意见,并根据客户反馈改进贷后管理工作,提高客户满意度。
综上所述,银行贷后管理的重点和措施是多方面的,涉及信用风险管理、还款监控和提醒、抵押物管理、不良贷款管理以及客户服务和投诉处理等方面。
通过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银行可以提高贷款的安全性和收益,确保贷款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回收。
贷后管理的要点

贷后管理的要点所谓贷后管理,就是贷款发放之后到贷款收回之前的各个环节方面的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监督借款人的贷款使用情况,跟踪借款人的的贷款使用情况,跟踪企业财务状况以及清偿能力,检查贷款抵押物品和担保权益的完整性等三个方面,贷后管理与贷前、贷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作为“贷款三查”关键的一步,按照风险舆情判断,贷后管理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贷前调查,搞好贷后管理,是防范贷款风险的重要环节,因此银行应当如何做好贷后管理呢?一、贷后管理的必要性贷后管理有助于银行了解你的负债、贷款、信用卡额度、申请情况,针对正在贷款中的客户,银行可以通过贷后管理了解借款人的情况、经营管理情况,状况等等,督促借款人按合同约定用途合理使用贷款,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处理有问题的贷款,并对贷款调查,审查与审批工作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与借款人合作的策略与内容,贷后管理如果发现贷款用途不对,有权提前收回贷款,从而有效控制贷款风险。
在股市中有这样一个常识,“买的好不算好,卖的好才算好。
”同理放在贷款中也是一样“贷款的好不算好,管理的好才算好。
”长期以来,贷后管理一直是我国银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目前我们的贷后管理总是流于形式,只注重表面文章,贷款损失是在贷款之前确认的,而贷款营销是在损失实际发生过后才确认,这就从客观上造成了“重贷轻管”的倾向。
然而事实上,贷款最忌讳的就是重贷轻管,贷款最重要的不仅仅是能放得出,而是看是否能收得回,任何不重视贷后管理的银行,都是不可能拥有未来的银行。
二、贷后管理的风险点1、信贷人员方面:信贷人员缺乏责任感,不走规定的流程,偷工减料,敷衍了事;2、客户方面:对借款人的关注也应是贷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借款人死亡、离婚、破产等等一系列不可预知的风险,可能会给银行个人贷款带来风险;3、信贷资产检查内容狭窄,雷同,忽视对企业财务报表外的情况检查;4、风险预警重视程度不够。
三、怎样进行贷后管理1、转变观念,增强责任心做好贷后管理工作,一定要首先转变信贷员“重贷轻管”的观念,少数信贷员总是存在侥幸心理,搞形式主义,贷后检查不及时,或者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或者现场调查,没有对客户的基本情况、收入状况、抵押物情况进行检查,对客户信息也没能及时更新,造成了客户已经出现风险却并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反映出来,从而错过了最佳的催收时间。
公司客户贷后管理工作要点及不良贷款案例剖析

第二章 做好贷后客户管理规定动作
• 信贷资金流向跟踪检查应在信贷业务发生后7个工作日内
进行,原则上应对支付情况进行逐笔检查,重点对超过本笔 信贷业务金额10%或100万元以上的大额支付进行检查,并 将其大额支付凭证打(复)印件或能表明大额信贷资金去向 的账户清单作为检查记录的附件归入信贷业务档案管理。若 在7个工作日内客户未提款或未完全提款,按照上述原则继 续进行检查。要通过会计凭证管理系统调阅支付凭证、分析 资金流向,审核有关合同附件等方式,调查企业账户资金支 付情况,检查客户是否按合同约定使用信贷资金。 • 如发现借款人不按合同约定使用信贷资金,要写出检查报 告,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督促客户在限定时间内予以纠 正,并视情节采取相应措施。
•
客户资金流向跟踪检查主要检查客户在我行开立的所有
账户中的资金流向与余额变化是否出现异常,包括账户资金
余额大幅下降、频繁将其在我行账户的资金调度至他行账户、
发生大额与主营业务无关的资金流动、与关联企业间的大额
资金交易、突然出现大额资金向新交易商转移或将资金转移
至境外等情况;贷款资金受托支付后回流借款人账户等。
第二章 做好贷后客户管理规定动作
• ★相关要求: • • 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贷后管理工作由管理行按照总行相关
规定负责,按月对担保机构对外提供担保总体情况、为我 行融资提供担保情况及担保机构运营和偿债能力等内容进 行监测检查。融资经办行应及时向管理行了解担保机构保 证资格及保证能力变化情况。
第二章 做好贷后客户管理规定动作
第二章 做好贷后客户管理规定动作
• ★相关要求: • 保证合同有效期间,经办行应及时收集保证人的内外部
信息,按被保证人贷后检查间隔期规定对保证人的主体资 格、保证能力及保证合同的履行情况等进行检查,全面分 析保证人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和对外担保的 变化情况,审核保证人自身的债务负担、或有负债规模及 质量,判断保证人的代偿意愿和代偿能力。保证人主体资 格发生重大变化或担保能力不足时,经办行应要求客户另 行提供担保或提前偿还部分融资。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关键点解析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关键点解析李德群摘要:长期以来,贷后管理一直是部分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重短期、轻长期”是“重贷轻管”的具体表现。
贷后管理不仅能控制资产质量,更能实现价值创造,随着信贷规模扩大,贷后管理也逐渐成为优化客户管理模式的手段。
本文分析了贷后管理的关键点和信贷退出的原因、措施,从实践视角探讨不良贷款处置方案,并就优化贷后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贷后管理 信贷退出 不良处置 风险防控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1246(2020)06 - 0073 - 06随着信贷规模逐步扩大,贷后管理的重要性逐步显现。
抓住贷后管理的两个关键点——及时的贷后退出和不良贷款处置,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提升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损失,提高信贷风险防控效率。
一般而言,信贷风险暴露后的不良贷款处置往往更加困难,耗费了银行大量人力和财物资源,因此,要实现高效的贷后管理,应当更加重视防患于未然。
及时的信贷退出既是实现贷后管理目标的首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又是实现事前信贷风险防控的基础。
一、信贷退出的范围任何企业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欧美企业的平均生存年限是12.5年,日本企业的平均生存年限是30年,中国企业中集团企业的平均生存年限不到10年、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存年限在5年以下。
从信贷风险防控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一般选择处于成长期、成熟期及生命力强的企业进行信贷支持,并且在企业生命枯竭前实现信贷退出。
因此,商业银行与企业进行信贷合作的同时,要从风险防控的视角时刻观察思考、分析判定需要退出的客户,从而确定信贷退出的时机、步骤、措施。
(一)逐步退出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从企业的生命周期角度考虑,处于创业期和衰退期的企业风险最大,因此,遵循稳健经营的理念,银行应当选择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进行合作。
通过行业与财务分析等方法可以判断一个客户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其相关指标包括主要管理层稳定性、产品价格水平、营业收入增长状况、销售利润水平、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比例变化、融资需求增长、市场占比变化、行业竞争格局走势等。
《关于贷后管理工作的探讨》

《关于贷后管理工作的探讨》贷后检查是指从客户实际使用银行信用到该信贷业务完全终止前,信贷经理对客户及影响信贷资产安全的有关因素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的信贷管理过程。
信贷经营和信贷管理,是全部信贷工作的两个驱动轮,坚持同步推进,方可推进信贷业务全面发展,只有强化贷后管理,才能加强信贷风险控制、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当前贷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贷后管理认识不到位。
一是目前重贷轻管思想严重,特别是当前经济形势下行,信贷资产面临的风险压力巨大。
二是贷后管理工作时间漫长,管理过程中情况复杂多变,风险掌控难度较大,很多客户经理认识贷后管理工作没有从事贷款营销更能体现价值,放松了贷后管理工作。
三是客户经理采用习惯性看法来看待存量客户,认为前期贷款客户都能按时付息,而且担保有效、抵押物足值,这些因素使得信贷客户经理思想麻痹,管理松懈,放松了警惕,认为这些客户在短期内难以发生较大的变化,忽略了风险的不可预见性,往往是等到风险产生了才想起解决办法。
四是目前都倾向“量”的增长,都重点考虑了贷后投放多少、利息收回多少等,信贷管理和信贷经营的天平失衡,忽视了贷后管理的保障作用。
二、贷后管理检查不到位。
目前客户经理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营销和市场拓展上,无力按规定的时间来完成贷后检查工作,许多贷后检查都是应付了事,形式重于内容,贷后检查没有深入实际,走马观花,对客户的经营情况没有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许多报表、报告拿来主义思想严重,资料的真实性没有认真核实研究。
三、贷后管理激励约束不到位。
目前在刺激信贷增长上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客户经理营销的积极性,重视营销、重视收息,但当前贷后管理工作未能纳入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而且当前贷后管理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多。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一下措施:一、提高思想认识,正确认识到贷后管理的重要性。
二、健全组织机构,可设立专职的贷后管理机构,成立专业的贷后管理部门,解决客户经理业务一手清问题,专注投身于贷后管理各项工作,把信贷业务后续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
对贷后管理的思考

对贷后管理的思考在贷后管理中,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在贷后管理中,与借款人保持良好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了解到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家庭变动、工作情况等相关信息。
通过与借款人的有效沟通,可以更好地处理借款人的问题,及时对借款人的还款行为进行调整和管理。
其次,借助科技手段加强信息收集。
在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在贷后管理中更便捷地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
通过借款人的社交媒体信息、个人信用报告等渠道,可以更好地了解借款人的风险特征和资产状况。
第三,加强贷款监控,及时调整和管理风险。
在贷后管理中,对贷款的监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借款人的违约行为,同时也可以根据借款人的还款情况,调整贷款的授信额度,以减少金融机构的风险。
第四,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
在贷后管理中,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情况,对借款人进行分类管理,以便更好地进行贷后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提前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贷款违约率和贷款资产损失率。
第五,加强法律法规的依据。
在贷后管理中,合理利用法律法规对借款人的约束,可以更好地保障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以及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强与相关监管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贷后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最后,完善贷后服务。
在贷后管理中,金融机构应该积极提供贷后服务,帮助借款人解决问题,提供资金的再融资,提供信用建立的机会等。
通过良好的贷后服务,可以提高借款人的还款积极性,降低违约率,同时也能够增加金融机构的客户粘性。
总结起来,贷后管理是金融机构在借款人确认借款后进行的一系列风险管理与服务措施,是保障金融机构资金安全和借款人还款及时性的关键环节。
在贷后管理中,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借助科技手段加强信息收集、加强贷款监控、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以及完善贷后服务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并提高贷款的安全性和借款人的还款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户经理贷后管理要点浅析
贷后管理作为客户经理维护存量客户的重要手段,也是贷款风险防控中的重要环节,而如何做好客户贷后回访和检查也直接关系到贷款是否能够及时有效的收回,建立并完善相对应的客户贷后检查台账制度,制定相应的客户管理手册也是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本人从事了7年的信贷工作,现就结合具体工作经验谈谈对贷后回访流程和检查要点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检查基础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存量客户信息,定期查询用款企业的营业执照及年检状态、借款人和用款企业的法院执行信息。
企业法人代表及股东也需重点查询。
如果有信息的变化和被执行人信息,则需要在回访时收集相关资料及与客户了解相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最后根据所查询到的信息填入客户贷后管理信息表中,
二、定期上门回访,收集客户资料
针对存量贷款,客户经理应定期(2-3月)进行一次上门回访,特殊情况下可采用电话、视频问询与上门问询相结合的方式。
在上门回访时应及时收集贷款客户近期银行流水、应收应付票据、进出货单、水电煤费用单、营业执照等可证明贷款客户持续经营及还款资金来源等情况的相关资料。
现场问询中,可选择用款人本人或企业法人代表、财务负责人、普通员工、周边企业、人脉关系等分别了解相关情况,用以佐证所收集的资料,例如从实际控制人处了解未来经营发展方向,企业战略等,从财务负责人处了解资金流及总资产负债情况,从普通员工处了解开工情况、工资发放情况等等,客户经理应做到多角度、多层次的收集有效信息,而避免因信息的片面性导致风险的发生。
询问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营业务及经营地址是否变动。
2. 公司员工总人数及回访时现场员工的人数、员工的薪资情况、回访地办公面积及租金、是否有其他经营地址及详细信息。
3. 公司账户上的流动应急资金、应收应付款及账期、库存及周转周期。
(如果应收款数额巨大则需要问询应收款的构成及回收成本)
4. 公司上下游及详细介绍。
5. 去年营业额、今年截止到回访日期的营业额及变动说明、经营时的淡旺
季、毛利率等。
6. 贷款的实际用途。
(是否存在贷款资金挪用等情况)
7. 其他负债信息、投资或担保信息。
(负债率是否过高,是否投资于高风险行业)
8. 抵押担保物的情况。
(地理位置、面积、市值等)
9. 还款来源及压力。
10. 客户的需求和建议。
三、撰写风险报告,提出合理建议。
最后客户经理应将回访中收集到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并判断有无潜在风险点,将相关信息填入客户贷款管理信息表中,并提出风险预警及相应措施报上级领导审批。
四、其他注意事项。
1.贷后回访工作日常化,将贷后检查与贷前调查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好大致的回访计划,做到边调查边回访,最大程度的提高检查效率,节约时间。
2. 区分客户情况,制定不同的回访制度。
根据客户的贷款质量情况,将存量客户进行不同风险组别,制定相统一的回访制度,如高风险客户需高频率回访,高危行业客户与普通行业客户也应区别对待。
同时法人客户、个人客户也应制定不同回访制度,回访中应根据贷款性质、还款来源、担保方式等进行合理的回访信息收集。
3. 多种贷后检查方式相结合。
可采用上门回访、电话回访、视频回访、第三人调查等方式,除此之外可积极利用新媒体了解客户信息,如添加客户微信,组建客户微信群建立客户圈等方式,根据客户的朋友圈信息了解相关情况,及时主动的掌握客户基本情况并与之加强交流沟通,获取客户需求等。
如遇突发情况如发生系统性风险、担保圈风险、实际控制人遇险等意外情况时,则应及时进行贷后回访工作,掌握第一手信息。
4. 贷后回访话术的学习与改进。
根据客户特点,客户经理采用不同的了解方式,如有些客户病不喜欢频繁的上门回访,可采取其他方式。
在对客户信息了解过程中则应避免出现比较直接的问答式聊天,而应结合当时情况具体展开,做到合情合理,人性化的互动,增进彼此信任。
蒋雪淼 201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