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所培养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下面将从道德意识、法治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担当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道德意识是指学生对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通过道德课程和实践活动来认识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明确善恶、美丑的界限。

教师可以用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操作来感受道德概念,增强道德情感,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指学生对法治社会和法律法规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生作为法治社会的一员,应当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法治信仰,构筑法治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法律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体验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让他们了解到法律是保障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的基石,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情绪和学习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动荡时期,他们需要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做到自律、自立,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将道德和法治观念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困难,引导学生学会制定目标、规划时间、管理情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

责任担当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社会和个人责任的能力。

初中生应当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他们需要相互尊重、与人友善相处,关注集体利益,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班级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明白责任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

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生命与健康教育、时政教育。

教学内容实际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对应性。

一、提高自身素质,发挥榜样力量。

教育就是把自己的经历传播给需要的人,在传播中获得幸福,“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的将道德素养置于重要地位,比如社会责任、人文情怀等,这是正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和人文底蕴。

而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教学,社会责任、国情教育爱我中华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向课堂,是传递爱的主要场所。

知识目标重要,情感目标更重要。

失去了情感目标,学习会变成乏味的重复。

在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设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教学的关键。

教学应该以目标为依据,又因以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巧妙科学的融入到教学三维目标中。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应本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课堂就应该剥去华丽的外衣回归课堂的初心,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有了适合学生的课程,有了适合学生的课堂,就没有不爱学习的学生,当学生自身得到发展,在爱的过程中,学生是幸福的,当学生幸福感爆棚的时候,就不用再担心教学目标完成不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得不到培养。

生长无法加速,教育无法俗速成,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渗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切忌揠苗助长。

初中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初中阶段应具备的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这些素养包括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法律常识、法律思维和法治情感等。

具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学生,能够正确评价和选择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并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道德意识是道德行为的前提,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使其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对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具有敏感性,能够判断是非、善恶和公正;法律意识是学生的法律观念和思维方式,能够准确理解和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权威,并有意识地运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法律常识是指学生对基本法律知识的掌握,包括法律的种类、法律的目的、法律的基本原则等;法律思维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培养并运用法律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法治情感是学生对法治的情感认同和情感体验,能够树立法治观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和家庭共同发挥作用。

学校应该注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导入和融入课程内容中,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学生在各种学习和生活场景中都能够体验和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力量。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与法治行为的榜样。

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应该加强和学校的互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在家庭中弘扬法治理念。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环境,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弘扬积极向上、遵纪守法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正确的行为准则。

同时,社会也要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支持和监督,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训,提高他们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学生应当主动参与道德与法治教育,通过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律是社会行为的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了解和尊重法律的存在和作用,了解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约束力。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作用,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中。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重要性,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有义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公益机构,进行社区服务活动等,引导学生从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道德判断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道德问题时,能够准确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并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道德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学会分析和解决道德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辩论和思辨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听取他人的观点,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

法治思维能力是指个体以法律为基础,运用逻辑思维和法律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的能力。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逻辑思维的应用,学会将法律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律师文书书写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思维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的结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具有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公民。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在培养基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方面的重要课程,它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念,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而这其中的核心素养培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和约束力,使他们树立守法意识,自觉遵守法律,增强法治观念。

通过法治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刻理解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国家治理的基本理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进而明白法治与社会和谐、民主健康发展的密切关系,这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之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认识和尊重,是个人对社会秩序、社会和谐的维护和促进的意识和行动。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有关社会责任和公民道德的知识,并通过小组合作、社会实践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和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义务为社会作出贡献和承担责任,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刻理解有关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维护环境等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意义,明白这些社会责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之四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认知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等方面;自我管理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控制和调节,包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自己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中学道德与法治5大核心素养

中学道德与法治5大核心素养

中学道德与法治5大核心素养中学道德与法治5大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懂得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良知的人。

为此,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出了五大核心素养,它们是: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行动能力和责任感。

一、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指学生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思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

因为只有具备了批判性思维,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社会现实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深入思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判断能力判断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各种情境时,准确地分析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判断能力尤为重要。

因为只有具备了准确的判断能力,才可以避免被不良信息所误导,避免被不良行为所诱导,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三、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准确地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决策。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决策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

因为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决策能力,才可以更好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并且在面对各种压力和诱惑时,也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行动能力行动能力是指学生具备将思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行动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

因为只有具备了实际行动的能力,才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有效行动,并且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推进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

五、责任感责任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言行负责任的意识和态度。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责任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

因为只有具备了责任感,才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结语总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五大核心素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五个素养,才能够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良知的人。

因此,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行动能力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成长为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是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公民。

下面我将从具体内容和培养途径两个方面来浅谈。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核心的内容包括道德价值观培养、道德判断能力培养、法治观念与法治素养培养等。

道德价值观培养是指教育学生认识和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等。

道德判断能力培养是指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判断和面对道德问题时的能力。

法治观念与法治素养培养是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学会遵守法律,弘扬法治精神。

培养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经过多个途径。

首先是知识传授,包括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道德法治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知识。

其次是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道德法治的具体应用,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观念。

第三是互动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最后是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和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实践和应用所学的道德法治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法治素养。

在培养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中,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

教师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指导。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

家庭和社会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法治素养培养同样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
一、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道德素养
1、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学生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能够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学校的文化精神,将自身做实、做良、做善的主体。

2、养成崇尚正义、尊重别人的习惯:学生要树立正义、良知、尊重他人的观念,勇于弘扬道德文化,学会尊重他人,有礼貌、文明的行为。

3、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学生要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了解道德戒律,掌握传统文化的仪式和礼仪,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荣誉感。

4、能够懂得道德分寸:学生要学习懂得文字温和、沟通友善,在交往中习惯于以和睦、友好的态度,注重道德分寸,掌握友谊的真谛。

二、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法治素养
1、能够遵守和尊重法律:学生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法律,增强法律意识,让每一个人成为法治的桥梁和纽带。

2、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做到认知法治、理解法治、操作法治,深入了解立法程序及其重要性,维护本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尊严。

3、加强社会责任感:学生要增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掌握各种社会规范和社会关系,立足职业守则,尊重合法权利和义务,坚持以
法治的方式处理社会问题,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

4、抵制违法犯罪:学生要加强防范意识,认知违法犯罪的危害,自觉拒绝从事任何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履行法律义务,履行法治社会的使命。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崇尚正义、尊重他人,传承传统文化精神,懂得道德分寸,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社会责任感,抵制违法犯罪等。

初中道德与法治四大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四大核心素养

初中政治四大核心素养包括:
1、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
3、法治意识;
4、公共参与。

政治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1、政治认同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使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它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标识。

2、科学精神不仅指自然科学学习中应体现的求真务实思想,也指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等,思想政治学科培养科学精神,就是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这是达成其它素养的基本条件。

3、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学科培养法治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其他素养的必要前提或必然要求。

4、公共参与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公共参与,就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乐于为人民服务,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履行义务,是其它素养的行为表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作为初中生的一门重要课程,《道德与法治》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在这门课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法治观念和道德品质。

如何制定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对学生的素养培养至关重要。

下面将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1. 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强调法律的权威性,让学生明白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需要大家共同遵守和维护。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增强法治意识。

2. 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排队、扔垃圾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习惯。

老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遵纪守法的榜样。

3. 组织参观法庭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让他们亲身感受法律的严肃和庄严,加深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

在参观过程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法庭的工作流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 进行志愿者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各类志愿者活动,如义务劳动、环保公益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奉献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2. 进行社会实践安排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了解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3. 开展社会调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问题和矛盾,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为社会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1. 进行道德讲座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一些关于道德的讲座,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道德,道德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道德规范。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鲜明的语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进行道德实践开展一些关于道德的实践活动,如扶老助残、敬老爱幼、帮助同学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道德行为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内心的良知和情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和保障。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核心素养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道德素养培养道德素养是指学生在道德认知、情感态度、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素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的价值观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通过道德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珍惜生命、尊重他人、亲近自然、追求真善美等。

2.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学生的品德与行为反映了其道德素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守纪律、尊重师长、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守信用、公正、正义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3. 评价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较高的评价能力,在评价行为中保持公正和谨慎,同时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1.法律知识的掌握学生应当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内容,了解国家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并能在实践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法制观念的形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强调法制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公民权利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培养其理解和尊重法律的观念。

三、公民责任素养培养公民责任素养是指学生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等方面的素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通过教育,让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关心公共利益、具有公民道德责任感的公民素质。

1.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感的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始终贯穿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感,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感。

2.奉献的精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引导学生树立奉献社会的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进步和和谐。

四、创新思维素养培养创新素养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创造成果等方面的素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通过探究性学习、思维训练等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养。

1.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式来推广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一、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1、审慎价值取向:认识、熟悉、深入理解、尊重和实践基本价值观,掌握公民道德准则,对道德与法治问题进行审慎辨别,增强对道德价值判断的能力和技能。

2、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以正确的方式解决道德与法治问题的能力。

3、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围绕道德与法治问题之间的深度思考进行论证与沟通,发展有效的沟通技能的能力。

4、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拥护和落实公民道德准则,致力于改善他人及周围社会环境的社会实践能力。

5、责任感:培养学生自觉担负道德与法治责任,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坚持理想信念,热爱生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能力和意识。

6、科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善于新论,主动改善道德与法治现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完善制度,寻求科学的解决办法的能力。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目的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掌握和认知公民道德准则,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觉悟,特别是要教会学生尊重和实践人权和公民权力等基本价值观。

2、培养学生解决道德与法治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宏观思维、归纳概括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解决道德与法治问题的策略、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语言、理论和实践经验,因势利导把道德与法治问题解决出来。

3、提高学生的沟通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表达和表述自己的思想,改善问题解决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围绕道德与法治问题之间的深度思考进行论证与沟通的能力。

4、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护和落实公民道德准则,致力于改善他人及周围社会环境,以及热爱生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能力和意识。

5、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思想,敢于批判、善于新论,探索道德与法治的新知识,创新性地改进社会秩序和规范。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

1.政治认同:学生应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道德修养:学生应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3.法治观念: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能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应用法律,正确行使法律权利践行法律义务,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4.健全人格:学生应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尊重他人,关注生命健康,追求身心协调发展。

5.责任意识:学生应具备对家庭、集体、社会、国家等不同层面的责任意识,能够自觉履行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勇于承担责任。

6.公民意识:学生应具备公民的基本素养,了解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合下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自己在各个领域中的角色和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

7.人文素养:学生应具备基本的人文知识和人文关怀,关注人类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8.创新精神:学生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尝试新事物,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团队协作:学生应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善于沟通和协调,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联系实际:教师应注意联系实际,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10.引导价值选择: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逐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增强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任务为培养学生具有刚毅的道德品质,遵守法律以及礼仪礼节的核心素养。

1. 拥有自由意志,拒绝被动。

道德是自由的,它不能被强加,而是要在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下,经由个人的自主选择而形成。

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不被他人或者社会影响而做出恰当的决定,要拥有自主的道德判断能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在行为上能够拒绝被动。

2. 明辨是非,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

道德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唯有以道德的视角,分析和审视行为,采取正确的行动,才能保证婚姻,友谊,兄弟情谊等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和稳固安定。

道德教育要使学生明辨是非,在行为上能够做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选择,拒绝腐朽,同时也要勇敢地拒绝任何对自身不利,不符合道德的行为。

3. 尊重他人,拥护人权,尊重公平正义。

尊重他人也是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权利,保护其尊严和其他基本的人权,尊重他人的宗教、性取向及其他人格特征。

同时,也要尊重正义公平,打击贪污腐败、官僚主义、偏袒贵族等现象,遵守国家的法律。

4. 积极参与公民社会的活动,承担义务守法。

社会秩序的稳定需要每个人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当遇到社会矛盾时,要以和平、民主
的方式参与解决,参与到补充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和能力的运动中,积极参与到行善积德的公益事业中,承担义务,守法,为社会益处而共同努力。

以上就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学生要懂得,认识,服从道德和法律,践行国家核心价值观,为健康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既涉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也涉及学生的法治素养。

如何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下面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1.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与法治课应该引导学生正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讲解伦理、道德模范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与法治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老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一些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老师可以结合一些案例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情感管理的重要性,学会理性对待情感,正确表达和释放情感。

4.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道德与法治课可以通过一些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或者活动,让学生在其中体会到团队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某个角色做出决策,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体会到做出决策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1.教育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道德与法治课应该教育学生正确树立法治观念。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宪法、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到法律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明白自己应当遵守的法律。

2.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与法治课可以通过案例剖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老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法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处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的法治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法治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案例,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等角色,进行辩论和裁决,从而培养学生的法治能力。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知识,包括思辨能力、价值观念、责任感、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等。

思辨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道德和法律问题。

这需要学生具备观察、分析、判断、推理、批判等能力,培养他们对世界和社会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价值观念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包括尊重他人、公正、诚信、团队合作等。

这些价值观念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社会公民意识的基础,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责任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提醒学生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并激发他们为社会和他人贡献的意愿。

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生应该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影响和后果,培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意识与能力。

第四,法律意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和案例,学生应该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了解法律的意义和作用,培养自己的法治意识。

这有助于学生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并形成遵纪守法的行为准则。

法律知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通过直观生动的案例等方式,传授学生基本的法律知识,使他们掌握常见的法律常识和法律程序。

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适用范围和要求,提高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以及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的素养。

培养人文精神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人格的培养、道德的培养和审美的培养。

在课程中,学生要通过学习人文知识、欣赏人文艺术作品等方式,调动他们对人的情感和人文价值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心、宽容心、协作精神以及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等方面的素养。

道德修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另一个核心素养培养。

道德修养是指通过学习道德知识、道德实践、与他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

在课程中,学生要学习到责任、诚信、守法、自律、尊重他人等道德规范,通过实践活动以及道德情感体验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

培养法治意识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任务。

法治意识是指学生具备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理解和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在课程中,学生要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法治文化,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分析法律案例、模拟法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他们能够依法行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还应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往往需要学生根据道德标准和法律规定来做出判断和决策。

通过课程中的实际案例学习、讨论、辩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道德和法律问题时,能够正确判断和做出合适的决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包括培养人文精神、道德修养、法治意识以及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法治意识的公民。

这些素养也对学生成长为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个体,对社会风气的改善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质。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之一。

公民意识是指学生自觉地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认识到自己是国家和社会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可以通过教授法律知识、解读法律条文等方式来实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还可以通过组织参观法庭、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另一个核心素养。

道德情感是指学生对道德行为的情感体验和价值感受,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可以促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道德故事或案例,让学生感受到道德行为的美好和正能量,鼓励学生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之情。

还可以开展一些道德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公益宣传等,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增强学生对道德行为的认同和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法制观念是指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可以通过教授法律知识、解读法律案例等方式来实现,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明确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人权益的保护。

还应该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让学生明白法律是公平公正的,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法制教育活动、举办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同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法治能力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之一。

责任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社会和他人的行为负责。

法治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和处理矛盾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王艳红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21期
摘要:新的时代,对于学生的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新时代所需的人才。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国家教育改革提出的新的目标。

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

那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我谈谈自己的初浅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近几年成为教育领域探讨的热词。

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

以前,我们的政治课教学重知识,轻能力与品质的培养,上课划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

这种做法与政治课的目标背道而驰,教学变成一种形式,学生品质与行为无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教学毫无意义。

我们政治学科的教学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教学这种载体,使他们明白一些道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会做人、做事、处理问题,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素养。

那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我觉得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
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来影响学生,发挥榜样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们作为政治课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否则我们有何资格去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平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语气要和善、语言要文明,不要说一些讽刺挖苦学生的话,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他们可能因为这些话而记恨一辈子。

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是老师,就给学生高高在上的感觉,而应放下身段,走近学生,关爱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用我们的眼神和动作使学生意识到老师关心他们每一个人,像他们的亲人一样。

他们敢于靠近你,敢于与你去交流,说明我们就做得到位了。

例如:我认识一位班主任,他有时在别的老师上课时就坐在教室前面,在备课或批改作业,当班长喊上课时,全班同学起立,行礼问好,这位班主任和同学一样起立站好行礼。

这种做法比用多少句语言教育学生要有礼貌都管用,他的学生是学校中最讲礼仪的学生。

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不仅要学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各种知识。

今年,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道德与法治》,这本教材给我感触颇深的是引用了很多的古文,有时自己怕解释错了,要查一查资料,所以觉得自己应不断地学习。

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不同,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他们的知识也很新,我们如果不学习,就无法驾驭课堂,无法让学生信服。

我们应该多看看教育学心理学书籍、文学书籍、哲学书籍等。

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我们当不了一个大学者,但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有知识涵养的人。

能让学生认识到从我们这能学到他们不知道的好多东西。

学深为师,不要满足自己的知识,把书籍作为一种每天都要吃的精神食粮,学习没有终点,作为教师一定要深深认识到这一点。

我在备课时,要精读一遍教材内容,查找资料或询问他人。

遇到一些词语或成语,觉得学生可能不太明白的,我会告诉他们这个词的意思,例如:七年《道德与法治》上第八课,我讲课过程中,对教材中的两个成语:振聋发聩、休戚与共,一一作了解释,这样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有帮助,同时告诉学生以后再读书时遇到陌生的词要多查工具书,把它们弄明白,使他们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教师要更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各种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培养各种能力,提升品质。

在课堂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

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灌输的多,学生参与的少。

学生不敢说,老师不让说。

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也讨厌上这门课,政治课成为学生不喜欢的科目。

这样的课我们老师很无奈。

其实,我们不能怪罪学生,我们应从改变自己开始,新的课程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使学生做一个善良的人,有能力的人,这靠灌输是不行的。

所以,我们怎么来达到这个目的,值得我们思考。

一定要改变以前的旧观念,让这门课成为师生之间共同对生活乃至生命的深刻体验与学习。

学生们思想道德已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渠道的影响,有的是消极影响,是他们出现错误认识,这给我们教学带来了难度。

老师要让学生动起来:动脑、动手、动笔、动嘴,全员参与,自己去发现、去质疑、去归纳结论,得出正确的认识。

我们可以在课上设置一些活动,老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大家一起探讨、研究,再让中心发言人到前面来总结。

例如:我在讲七年《道德与法治》上第七课时,让学生分组探究你与父母发生亲子冲突时,你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把你们的好方法写下来,如果你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没解决好,同组的同学帮他参谋一下,怎么做更好?通过这种活动,学生都参与进来,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

也提升了认识,自己就意识到生活中应该怎么做了,培养了他们的道德品质。

利用好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教室里安装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它,让它为我们的课堂服务。

我们要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精心地做课件。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有文本、图片、视频、歌曲等。

课件能丰富课程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好的课件能带来不同凡响的效果,但需要我们老师要精心地准备,准备什么样的素材?有许多资源的条件下,选取哪个更好?这都需要我们找资料,精心地取舍,再把它做出来。

例如:我在讲七年《道德与法治》上第七课时,讲孝亲敬长的内容时,我课件中做了一个动画故事:苹果树与小男孩的故
事,有图片、有声音,我告诉学生们,这里的苹果树就相当于我们的父母,小男孩就相当于子女,父母把他们能够给予我们的都给了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父母?学生听完了故事,认识到父母的伟大,想要报答父母,孝敬父母,这样,教学的目的达到了。

这个课件就很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总之,新的时代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我们要真正对得起教师这个职业,全身心地投入,用心学习用心思考,真正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地让学生受益,我认为这是我们作为老师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方培君.让学生终身受益——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6):57-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