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个冬天的童话》(一)

合集下载

论《一个冬天的童话》(1)

论《一个冬天的童话》(1)

论《一个冬天的童话》(1)遇罗锦的《一个冬天的童话》(以下简称《童话》)发表于《当代》1980年第3期,在作品的开头,作者写下了这么一句话作为题记:“我写出这篇实话文学,献给我的哥哥遇罗克。

”(1)这表明作者写这部作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纪念烈士并因此祭奠他高贵的精神和道德。

可能是考虑到作品的“纪实性”,这部作品被作为“报告文学”刊发,但有意思的是,作者在作品中一再着力叙述的烈士故事并没有引起读者的兴趣,倒是她所叙述的个人的婚姻遭遇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舆论界持续的热烈讨论(2)。

实际上,在80年代初期,文学作品被当做社会文本来予以解读并引起争议是非常平常之事,只是关于《童话》的讨论非常极端,它完全把遇罗锦的作品与她的个人遭遇等同起来,把作品内容完全客观化为一个可以通过法律和道德来裁决的个案,从而在根本上抹杀了这部作品作为一个“文学的”而不是“社会学的”个案所具有的意义。

今天看来,离婚是否道德,离婚是否带来了好的或是坏的社会后果之类的讨论已经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也就是说,《童话》的社会学意义已经消耗了它的历史功能。

但是,作为新时期文学中“引起较大影响的作品”之一,《童话》的文学史意义依然保持着非常复杂的面向。

其实,把《童话》目为“报告文学”或者“纪实文学”大大淡化了《童话》的内涵,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童话》并非仅仅是遇罗锦个人生活的简单复原,而是采用了一系列复杂的叙述手法和叙述视角“重叙”的“故事”,其中的各种虚构、剪辑、编织不亚于任何一部当代的小说作品,也就是说,只有把《童话》当做一部小说作品来予以解读,才能洞晓其中隐藏的种种文学/文学史话题。

(3)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童话》超越了遇罗锦的现实身份,把她从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离异女性变成了一个“叙述者”(遗憾的是遇罗锦并非一位“有意识”的作者,她对此一无所知)。

通过对“自我”和哥哥故事的叙述,遇罗锦成功地重建了“自我”极其私人的经验,并与同时期的其它许多作品一起,构成了新时期文学“自我”叙述方式之一种。

冬天童话作文范文(通用30篇)

冬天童话作文范文(通用30篇)

冬天童话作文冬天童话作文范文(通用30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冬天童话作文(通用30篇),欢迎大家分享。

冬天童话作文篇1森林里住着一个小兔子和她爸爸。

小兔子内心勇敢,却不敢表露出来。

小兔子的爸爸每天晚上在小兔子睡觉前,都会给她讲一个睡前故事。

每当讲完故事,小兔子都会迷迷糊糊地说:“我好羡慕那些大英雄......”接着,小兔子的爸爸就会对小兔子:“你羡慕可要做到啊!”小兔子的爸爸说完,小兔子就睡着了。

很不幸,小兔子的爸爸被大怪物咬死了,他爸爸可是和她最亲的呀!奇怪的是,森林里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大怪物的呀!而且,这个大怪物还接二连三地咬死了许多动物。

小兔子发誓要给爸爸和居民们报仇!过了许多年,小兔子长大了。

但是她没有忘记要给她爸爸报仇。

她背上一个大背包,里面有水、面包、望远镜、指南针等,她的寻找怪物之旅开始了!小兔子一家一家地问,看有没有见过大怪物。

小兔子先去邻居猫“井井”那里问,井井不耐烦地回答:“没有。

”小兔子不甘心,又去她的同类“咪咪”家问,她想咪咪是她的同类,一定会好好回答她的问题的。

咪咪听了,反而嬉皮笑脸地盯着小兔子看:“哈哈,你想报仇是吧?胆小的兔子,没想到你还会有今天啊!哈哈!”小兔子失望极了,她没想到她的同类也会这样对她。

但是她不会善罢甘休,她一定要找到那个害人的怪物。

小兔子一家一家地问,有时擦擦汗,有时仰起头来大口大口喝水,她一定要找到怪物。

直到傍晚,才在山羊伯伯那边有了点消息。

山羊伯伯见过那大怪物。

小兔子问山羊伯伯:“那怪物长什么样?”山羊伯伯绘声绘色地描绘起来:“大鼻子,大眼睛,有尾巴,鼻梁还是红色的......”小兔子听明白了,她说了声“谢谢山羊伯伯”,就跑去找怪兽了。

小兔子靠着树睡了一晚,没有爸爸讲的故事,没有温暖的床,只有荒凉的土地和冷冰冰的大树......这时,她听到一群动物们的尖叫声,紧接着,动物们一起向小兔子飞跑了过来。

冬天的童话作文(通用33篇)

冬天的童话作文(通用33篇)

冬天的童话作文(通用33篇)冬天的童话作文(通用33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天的童话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天的童话作文篇1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小兔家突然没了粮食。

这可把兔爸爸伤透了脑筋,就这样过了三天三夜,小兔和兔妈妈已经饿的不行了,兔爸爸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立即去小熊家借了一些青菜呀白菜呀肉呀等等美食,小熊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还有个合约:必须在20天后还粮食。

兔爸爸答应后背起粮食就冲到了家门口,生怕小兔和兔妈妈会饿死。

一进门小兔立即把劳累一天的爸爸扶到了椅子上,把兔爸爸的成果拿来打开和兔爸爸,兔妈妈一起吃,吃了一会儿就吃饱了肚子,原来那里面的菜都是又大又鲜美的。

很快就过了20天,兔爸爸立刻去找粮食,一下子找到了许多菜和肉,小熊亲自上门了,兔爸爸很快就拿出了粮食,小熊道别了兔子一家,回到了家他就大吃特吃。

这个冬天,兔爸爸真厉害,敢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去借粮食,我很敬佩。

冬天的童话作文篇2冬天的一个星期天,天气很寒冷,啄木鸟的超市正式开业啦!超市里的人可真多呀!热闹非凡,叫卖声、欢笑声不绝于耳,超市里的东西真是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小熊到水果区买了几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小猴子也在零食区买了一包薯片;馋猫小狐狸则到肉食区,买了一只鸡。

小兔子来来来到了日用品区,准备买一个水杯。

可是小兔子没有拿稳,水杯掉到了地上,碎了。

小兔子来来慌了,他想了想捡起一块碎片去向啄木鸟先生承认错误。

他慢慢的走到了啄木鸟先生面前,双腿不停的抖着,都要站不稳了,小手紧紧的抓着自己的衣角,都快要把衣角捏碎了,声音小的几乎都听不到了。

“啄……啄……木……鸟先生,请……请……请……原……”话还没说完,他将碎片举到了啄木鸟面前,“我……给……给打……打碎了。

讽刺叙事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思想与艺术。

讽刺叙事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思想与艺术。

讽刺叙事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思想与艺术。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Germany: A Winter's Tale)是浪漫主义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创作的一部讽刺叙事诗。

以下是该诗的思想和艺术特点:思想:1.政治批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以讽刺的方式,对当时欧洲的政治现实进行了批评。

诗中提到的虚构的德国国家暴露了当时政治统治和决策的荒谬和腐败,对政治领导的愚蠢和权谋进行了反思。

2.古老传统与现代浪漫主义的冲突:诗中描绘了古老传统和现代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

作品通过揭示德国国家的迷信、封闭和官僚主义,对浪漫主义的理念和自由诉求进行探讨。

3.爱国主义和外国侵略的讽刺:《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涉及爱国主义和外国侵略,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战争虚荣进行了讽刺。

诗中对于民族和国家身份的追求与现实中的权力争夺和侵略行为形成对照。

艺术:1.散文和诗歌相结合:诗歌中融合了散文和诗歌两种形式,创造出独特的叙述风格。

这种散文式的叙述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同时也使得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批评更加生动。

2.讽刺和幽默:《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以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来揭示政治和社会的荒谬。

通过夸张和嘲弄的语言,作品在讽刺的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喜剧天赋。

3.奇幻和想象力:作品中融入了奇幻和想象力的元素,创造了一个虚构的德国国家,并通过这个奇幻的世界来表达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揭露。

这种想象力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以其讽刺和批评的眼光,对政治和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它通过多样的艺术手法结合思想内容,展现了泰勒·柯勒律治作为一个重要浪漫主义诗人的才华和创新。

它在文学史上为后来的政治讽刺和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2024年(通用)冬天的童话作文篇

2024年(通用)冬天的童话作文篇

2024年(通用)冬天的童话作文篇冬天的童话作文1雪,冰冷洁白,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女神。

雪,飘飘悠悠地从天空中落下,我伸出手去,一片雪花落在我的手掌里,瞬间便融化了,变成了一两滴小水珠,安静地躺在我的手里。

凝视窗外,无数的雪花在纷飞,在飘舞,在歌唱。

是谁?是谁在挥舞翅膀时掉落下来的羽毛?是谁?是谁在着装时掉落下来的绒毛?我认出,那些雪地上凌乱闪烁的脚印,是诗;而被踩得黯淡板结的路,是散文。

落在树上的雪,不是嫁接,而是塑造。

披上雪纱的'世界,终于出现了轮。

没有谁能改变雪花飘落的速度。

只有此时,我们才能使因贪欲而不断加速的脚步,寻回重心。

冬天的童话作文2悄地,趁着雪人打盹,童心从冬天的门缝里闪了出来……扑落一身雪花,将风儿轻扭一个方向,我们欢笑着追赶——一个飞满春天的童话。

扑进阳光田野,听菜花将大地燃得噼啪作响;躲在河岸后,看春风静静悄悄发芽;钻入果园怀里,将桃树咯吱得朵朵飞花……折一枝菜花,指挥漫野的金蝶缤纷舞蹈;摘一叶草尖,逗一地的春虫浅浅清唱。

削一枝黄柳作笔,将春水调成一条流动水彩;提一脚春泥作墨,让笑声踩出一枚枚童年印章……我们拽着春风,沿一条小路疯跑,赤脚,打滚,旋转,摔交……一不留神,跌倒在春天的海洋里。

鞋袜拉在了哪里?早已跑丢在美丽的`童年里。

冬天的童话作文3回味过去,展望未来,冬天像妈妈一样让我多穿些衣服。

冬天的寒风把秋姐姐赶走了,就这样,冬天的雪花从天而降,让我无比高兴。

啊!冬天你好美呀,雪花给每一棵树木都穿上了洁白的亮晶晶的.银裙,好似每棵树木都在炫耀。

冬天的风像小狗一样咬着我的衣服,一出门那风就迎面而来,像千万支针刺在我的脸上。

不过我们还是出去了,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不怕这点困难。

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冬天的山是那样的美,它远望上去像是山神姑娘在那里跟大山爷爷一块儿嬉戏。

山神姑娘穿着洁白而又亮晶的衣服,她在给大山诵读诗歌。

它正在读:雪花雪花你真美,是你是你给我衣,感谢感谢再感谢……这首赞美雪花的诗写的多美呀!大山你真幸福,能给大自然装饰成仙间的神话。

优美散文一个冬天的童话(精选8篇)

优美散文一个冬天的童话(精选8篇)

优美散文一个冬天的童话(精选8篇)优美散文一个冬天的童话(精选8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美散文一个冬天的童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美散文一个冬天的童话篇1当凛冽的寒风拂晓掠过冰冷冻疆的脸庞,天空渐次地暗了下来,朵朵雪花接踵而至漫舞翔飞的时候,冬天已经很深了。

记忆被我遗忘在了贵阳,在这湘黔渝边陲的荒凉阴晦小山沟里开始新的假期生活。

心理总是忐忑不安,总觉得像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似这悄无声息的雪精灵在夜晚的背后偷袭你,而一旦得逞又会肆无忌惮、变本加利地攻击你、占领你,直到将你全身心摧垮下去夺得最后的胜利。

我的预感一向很灵,突然就害怕、忐忑起来,沉默不语。

路途遥远,很晚的时候才回到家。

双亲正坐在火炉旁吃饭,静悄悄的没有言语,一如这山沟里的四季总是任凭风浪起,稳坐不动,一点儿也不曾改变。

见我回来,母亲赶紧起身替我拿包放置,父亲像是受到某种刺激一样瞬间睁大了眼睛忙着让座。

寒暄几句后,母亲便去厨房里盛饭过来。

父亲显得很是高兴,却又有些尴尬。

见桌子上的几蝶菜已被季节的寒风吹凉,且又稀少,便叫母亲重新去烧火炒几个菜上来。

母亲刚把饭盛上桌来,又忙去柴堆里取柴烧火、洗菜、炒菜端上桌来。

而父亲也已把火炉燃得更旺。

原本低矮黑暗的房屋里刹那间变得温馨明亮起来。

刚才双亲停下来的碗筷已冰凉如冻,他们便用刚炒上来的菜汤浇上,快速地吃了起来。

见状,我心酸不已,却又无以言说。

此时屋外是漫天的飞雪,企图吞噬这个冬天的夜晚。

山沟里的生活沿袭着祖先传统的习俗,日出而作,日落而栖。

吃完饭不多久母亲便去为我铺床。

这已经是习惯了,每次我回家,母亲都会这样做的。

却没想到这次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母亲铺好床后回到火炉边,眼睛好像被什么东西刺痛一样,泪泉直涌。

现代文学史《一个冬天的童话》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一个冬天的童话》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一个冬天的童话》名词解释简介:文章记述的是作者在瑞士的所见所闻,描绘了瑞士的风土人情。

文中写了卢塞恩市郊的湖泊,列车,黄金,童话和人与动物之间的友谊。

关于其他景点、景观及当地人的生活习惯都有所涉及。

一个冬天的童话又名《卢塞恩的小艇》,是瑞士作家阿米尔·阿赫玛托娃( 1857—1904)写的一部长篇小说。

全书以主人公丽莎·杜马斯一次意外事故为线索展开情节,围绕着她的归宿和前途,串连起四位知识分子和一位外科医生在一个偶然事件中出人意料的命运安排,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欧洲文化思潮和社会风貌。

小说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寒冷的日子,列车员乌里与坐车的小孩丽莎相遇。

丽莎好像是一个偷渡者,乌里不但没有歧视她,反而还多方照顾。

一次,丽莎不小心丢了东西,列车长提出只要找到了东西,他们可以给丽莎30美元,并允许她乘下一班车回家。

正巧,乌里看见了那个丢失的背包。

为了奖励丽莎寻回了东西,乌里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借给了丽莎,并答应送她去巴黎。

然而在他们交谈中,丽莎却说明自己的家庭不幸,父母双亡,很想回家。

就这样,乌里收养了丽莎,还教她学习,让她体验了人世间的亲情。

1、劳尔·洛茨:德国当代著名诗人,曾担任柏林大学文学院院长,一度担任巴伐利亚邦文化部长等职务。

3、彼得·汉德克:奥地利当代著名小说家,他被认为是“那种既能深入本质,又具有使形式服从内容的本领的罕见的作家”。

他的作品擅长以精确无误的细节描写和对人类个性化的剖析而引人注目。

1、斯蒂芬妮:瑞士当代女作家,擅长以精确无误的细节描写和对人类个性化的剖析而引人注目。

其作品《夏娃日记》获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

2、乔治·艾略特:美国现代著名诗人,与庞德齐名。

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曾任美国诗歌学会主席。

诗集有《诗选》、《未选集》、《两卷集》等,另有未收入《诗选》、《两卷集》的诗作。

长篇诗集《米德尔马契》获1922年诺贝尔文学奖。

冬天的童话

冬天的童话

冬天的童话冬天的童话冬天的童话1我是一个爱幻想的女孩儿。

我喜欢冬天。

冬天可是个演绎的季节。

秋姑娘前脚刚走,冬哥哥后脚就悄悄地来了。

树梢上,叶宝宝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去独自闯荡世界了。

草地上,冬哥哥给绿绿的小草染上了金黄色的头发。

大部分的野花都淍谢了,不过,仍有一些顽强的小花,挂在枝头,在冬风中向人们展现着自己美丽的笑脸。

公园里,腊梅已经鼓起了一个个的花骨朵。

摸一摸,嫩嫩的,圆圆的,像婴儿的脸蛋儿。

大雁呢?小燕子呢?它们都到哪儿去了?它们早就带着宝宝们飞到了南方温暖的家。

小密蜂可会享受呢,它们躲在蜂巢里,睡在自己的小床上,喝着香甜的蜂蜜呢!早上起来,我看见我家的窗玻璃上,开出了一朵朵千奇百怪的花。

爸爸告诉我,那叫冰花。

那些冰花,有的像一个个六角星。

有的像一枚枚透明的徽章。

晶莹剔透,无与伦比。

我恨不能摘下一朵,戴在我的头上,发梢上,美丽我冬天的梦。

我期盼着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

雪后的树上,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雪花。

那是调皮的雪娃娃给树妈妈编织的一顶毛茸茸的白帽子。

雪娃娃还会给屋顶铺上一层白纱。

最奇妙的是,雪娃娃送给了池塘一个溜冰场。

你看,小朋友们在上面溜得多开心啊!下雪后,我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一块儿堆雪人,打雪仗。

我还想用我的小刀,刻出心中最美的冰雕。

我爱冬天,这与童话一样美丽的冬天。

冬天的童话2冬天来了,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树也变得光秃秃的,叶子都已经落光了,只有那芬芳的梅花在迎风开放。

在一个温暖的日子里,啄木鸟的超市正式开业了。

超市可真大啊!里面人山人海,非常热闹,里面的东西也很多,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叫卖声、说话声、还有讨价还价声。

小猫推着购物车来到零食区,买了一罐鱼罐头,开心的结账去了;小河马和妈妈牵着手来到了水果区,买了自己心爱的水果;小狐狸来到了蔬菜区,买了很多的蔬菜。

小兔子跳跳走进了超市,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书本,飞快的跑过去,挑选了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坐下来看了一会,又放了回去,看了看价格说道:“好贵呀!”往前走的时候,不小心把一个杯子给碰掉了,掉在地上摔碎了,他蹲了下来捡起了大块的玻璃渣,慢悠悠的走到啄木鸟先生的面前,他害怕极了,双腿不停的发抖,头上也直冒冷汗,一只手紧紧的抓着衣角,说话也变得结结巴巴,那声音小的就像小蚂蚁的声音:“啄……啄……木鸟先生,我……我不小心打……打碎了您的杯子。

一个冬天的童话读后感

一个冬天的童话读后感

一个冬天的童话读后感这篇童话一开头就像一把小钩子,勾住了我的好奇心。

它描绘的冬天世界,可不是那种干巴巴、冷飕飕啥趣味都没有的冬天。

这里面的冬天啊,就像是一个大舞台,每个角色都带着自己的故事上台。

故事里的小动物们特别可爱。

比如说那只小松鼠,它就像一个调皮的小毛球,在树林里窜来窜去,为了过冬忙得不亦乐乎。

它储存坚果的样子,让我想到自己每次在超市大采购囤零食的时候,满满的都是对未来日子的小期待呢。

还有那只笨笨的小熊,它冬眠的样子简直能把人笑岔气。

就像我每次冬天早上不想起床,恨不得能像小熊一样一睡睡好久,只不过我没有它那么厚的皮毛可以保暖。

这个童话里的魔法元素也特别有趣。

魔法在这个冬天里就像调料一样,让整个故事变得有滋有味。

比如说雪花变成了会跳舞的精灵,这个想象真是绝了。

我以前看雪花就觉得是普普通通的小冰晶,但是在这个童话里,雪花就像是从童话世界来的小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那画面感,就像在我眼前放电影似的。

而且啊,这个童话还有很温馨的一面。

小动物们之间互相帮助的情节,特别暖心。

就像在我们生活中,朋友之间相互扶持一样。

当小狐狸的窝被雪压坏了的时候,其他小动物纷纷伸出援手,这种团结友爱的感觉,让我觉得这个冬天的童话世界充满了爱。

读完这个童话,我感觉自己对冬天的看法都变了。

以前觉得冬天就是冷,就是萧条,但是现在呢,我觉得冬天就像这个童话里写的一样,是一个充满奇迹、充满爱的季节。

它就像一个藏着宝藏的盒子,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里面的美好。

这篇童话啊,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冬天新的认知大门。

我想啊,以后每到冬天,我都会想起这个童话里的可爱小动物们,还有那些奇妙的魔法场景呢。

《冬天的童话》课文解析

《冬天的童话》课文解析

《冬天的童话》课文解析冬天的童话冬天,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被许多人视为心情低落的时刻。

然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待冬天,它也是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季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冬天的童话》这篇课文进行解析,揭示其中蕴含的美好和故事的寓意。

文章开头,作者用生动的笔法描绘了冬天的景色,将其比喻为一幅童话画卷。

他形容了冰雪覆盖的大地,树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挂,大街上人们欢快地滑着冰,欣赏着冬天的美景。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打破了大众对冬天的传统印象,让读者重新认识和体验这个季节。

进入文章的正文部分,作者通过讲述一个童话故事,展示了冬天的温情和友爱。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孤独的小女孩,她生活在雪白的冬天里。

虽然周围的人们都在忙碌中温暖着彼此,但小女孩却感到孤独。

直到有一天,她遇见了一只受伤的小鸟。

小女孩用心温暖的手轻轻地包扎了小鸟的伤口,并抚摸着它的羽毛,小鸟和小女孩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联系。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传达的是冬天不仅是寒冷和孤独的代表,它也是一个彼此关怀和互帮互助的季节。

小女孩代表着善良和宽容的品质,而受伤的小鸟则象征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作者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启示,关注身边的人们,用温暖的行动去改变周围的环境。

接下来,文章描述了小女孩的家人是如何关切地对待她的。

在故事中,小女孩的家人发现了她和小鸟之间的特殊关系,并以温暖和接纳的态度对待这个小鸟。

他们不仅给小鸟喂食,还为它搭建了一个舒适的窝。

通过这部分描写,作者强调了家庭的力量和亲情的温暖。

最后,文章以一句警示性的话作为结尾:“让冬天的童话永不停止。

”这句话是对整个故事的总结和点题。

作者希望人们通过这个故事,能够拥抱冬天,用发自内心的善良和热爱去传递温暖,让冬天变成一个充满童话般美好的季节。

通过以上的解析,我们不仅理解了这篇课文中所表达的寓意,也明白了作者想呈现的故事情节和描写手法。

整篇文章以童话的形式展现,语句通顺流畅,文字简练,没有冗余的描述。

《冬天的童话》读后感

《冬天的童话》读后感

《冬天的童话》读后感《〈冬天的童话〉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让人心里暖暖的书——《冬天的童话》,这书就像冬天里的一杯热可可,捧在手里,暖在心头。

书里没有那种惊天动地的大冒险,也没有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有的只是那些平凡又温馨的小故事。

但就是这些小故事,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世界。

其中有个故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说的是一个小镇,每到冬天,大雪就会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

整个小镇都被雪覆盖得严严实实,就像一个巨大的白色蛋糕。

在这个小镇上,有一家小小的面包店。

面包店的老板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做的面包那叫一个香,隔着老远都能闻到那股诱人的味道。

有一天,一个小男孩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小脸冻得通红,哆哆嗦嗦地走进了面包店。

他看着橱柜里那些香喷喷的面包,眼睛里充满了渴望。

老奶奶看到小男孩的样子,心疼极了,她拿出一个最大最香的面包,递给了小男孩,说:“孩子,快吃吧,暖暖身子。

”小男孩接过面包,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从那以后,小男孩经常会来到面包店,老奶奶每次都会给他一个面包,还会跟他聊聊天,给他讲一些有趣的故事。

随着冬天一天天过去,小男孩和老奶奶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有一天,小男孩突然对老奶奶说:“奶奶,等我长大了,我要赚很多很多的钱,给您开一家更大的面包店。

”老奶奶听了,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说:“好孩子,奶奶等着。

”这个故事真的特别简单,但是却让我感受到了那种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温暖和善良。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老奶奶的面包店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小男孩的生活,也温暖了我的心。

想想我们的生活,有时候真的很匆忙,匆忙到忽略了身边那些小小的温暖和美好。

就像这个故事里,如果老奶奶没有停下脚步去关心那个小男孩,也许就不会有这么温馨的一幕。

再看看书里的其他故事,有的是关于朋友之间在雪天里一起玩耍的快乐时光,有的是关于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分享彼此的心事。

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颗小小的星星,虽然光芒微弱,但聚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片璀璨的星空,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冬天的童话》读后感

《冬天的童话》读后感

《冬天的童话》读后感《〈冬天的童话〉读后感》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邂逅了一本名为《冬天的童话》的书,它就像一杯温热的巧克力,温暖了我的心窝,又仿佛是一场奇妙的梦境,带我走进了一个充满奇幻与温馨的世界。

这本书没有那种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大情节,却有着无数细腻入微、触动人心的小细节。

它就像是作者在冬日的炉火旁,轻轻地向你诉说着那些平凡而又珍贵的故事。

书中描绘的那个小镇,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每一片雪花都像是一个小小的精灵,在空中翩翩起舞,然后轻轻地落在地上,堆积成厚厚的一层。

孩子们在雪地里嬉笑玩耍,他们堆雪人、打雪仗,脸蛋被冻得通红,却依然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我仿佛能听到他们欢快的笑声,能感受到那冰冷的雪花触碰到肌肤时的丝丝凉意。

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个傍晚,天色渐渐暗下来,小镇的灯光陆续亮起。

一位老人慢慢地走在雪地上,他的脚步有些蹒跚,身后留下了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

他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袄,脖子上围着一条长长的围巾,可还是能感觉到他在寒风中微微颤抖。

他手里提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一些刚刚从集市上买回来的食物。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对家的期待。

当他终于走到家门口,推开门的那一刻,屋里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他的脸上瞬间绽放出了满足的笑容。

这个画面让我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与温暖的交织。

寒冷的是那凛冽的寒风和冰冷的积雪,温暖的是家的港湾和亲人的陪伴。

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每到冬天,我总是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因为我知道,家里有热乎乎的饭菜,有父母温暖的怀抱。

书中还描写了一对年轻的恋人,他们在雪后的公园里漫步。

女孩穿着一件红色的羽绒服,在白色的雪地里显得格外鲜艳。

男孩紧紧地握着女孩的手,生怕她会滑倒。

他们走过结冰的湖面,看到了自己倒映在冰面上的身影,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们在一棵挂满雪花的树下停下来,男孩轻轻地为女孩拂去头发上的雪花,女孩的脸上泛起了红晕。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爱意,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冬天的童话》读后感

《冬天的童话》读后感

《冬天的童话》读后感《〈冬天的童话〉读后感》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偶然间读到了一本名为《冬天的童话》的书,它就像一杯热可可,温暖了我的心窝,又像一场奇妙的冒险,带我走进了一个充满惊喜的世界。

这本书没有那种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大情节,而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平凡而又温馨的小故事。

就好像是在冬日的炉火旁,作者轻声细语地给我们讲述着那些发生在冬天里的美好。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说的是一个小镇上,每年冬天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冰雪节。

主人公是个叫莉莉的小女孩,她特别期待这个节日。

冰雪节前夕,整个小镇都忙碌起来,人们在街头巷尾搭建着精美的冰雕,孩子们则欢天喜地地在雪地里玩耍。

莉莉呢,天天盼着,数着日子过。

到了冰雪节那天,莉莉早早就起了床,穿上了厚厚的棉袄,戴上了漂亮的红围巾,迫不及待地冲出家门。

外面的世界简直就是一个冰雪的王国!冰雕在阳光下闪耀着五彩的光芒,有的像可爱的小动物,有的像神话中的人物,栩栩如生。

莉莉兴奋地跑来跑去,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她看到一个卖冰糖葫芦的小摊,一串串红彤彤的冰糖葫芦插在稻草棒上,别提多诱人了!莉莉用自己攒下的零花钱买了一串,咬上一口,酸酸甜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那感觉简直太棒了!走着走着,莉莉又被一阵欢快的音乐吸引住了。

原来是一群人在跳着欢快的冰雪舞。

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莉莉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跳了起来。

玩累了,莉莉来到了湖边。

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好多人在上面滑冰。

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去,一开始还有些害怕,但在小伙伴们的鼓励下,她慢慢地放开了胆子,越滑越开心,仿佛自己变成了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

到了晚上,天空中绽放起绚丽的烟花。

莉莉站在雪地里,仰着头,看着那一朵朵璀璨的烟花,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感动。

这个故事里,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场景和细节,却让我感受到了冬天的美好和温暖。

它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每到冬天,也会盼着下雪,盼着过年,那种简单而纯粹的快乐,真的让人怀念。

2021年学生作文《冬天的童话》范文五篇

2021年学生作文《冬天的童话》范文五篇

学生作文《冬天的童话》范文五篇小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每天在我临睡前都要给我讲一个书里面的故事。

我记忆最深的是爸爸给我讲的“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

小女孩出身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每天靠卖火柴帮家里维持生计。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圣诞节即将到来的前一个晚上,天空下着大雪,路上的行人已经很少了。

小女孩光着脚,穿着单薄的衣服走在街上,嘴角冻得发紫,但是她仍然叫卖着:“卖火柴了,谁要买火柴?”,因为火柴卖不出去赚不到钱,回到家她爸爸一定会打她。

小女孩走啊走啊,她又冷又饿,实在受不了了,就蹲在一个房子的墙角想暖和一下她冰凉的小手。

她点燃了一根火柴,在小小的火光中她似乎看见了妈妈、看见了奶奶,她们笑着,抱着她在一间有壁炉的大房子里,多温暖啊!她又点燃了一根火柴,她看见了烤鸡、烤鸭还有大大的多多的面包,真香啊!小女孩一根一根地点燃着火柴,在这火光中她憧憬着、幻想着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忧愁的温馨而美丽的地方。

然而天亮的时候人们发现小女孩已经死了,手里还紧紧握着一把燃尽的火柴梗。

爸爸的故事讲完了,我的心里非常难过,我多想能够帮助那小女孩呀,让她和我一样有一个温暖的家,有爱她的爸爸妈妈;让她和我一样每天穿得暖暖的、吃着香甜的食品,拥有许多令人着迷的玩具;让她和我一样和许多小朋友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跟老师学很多知识。

爸爸、妈妈、老师我希望我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快快长大,到那时我才能照顾好自己,才能帮助许许多多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孩子,让她(他)们的生活温馨而灿烂!比她(他)们和我一样有着一个无忧无虑、美好而快乐的童年!我的老家在南京的一个小村庄里,远在贵州的我,花了一点读书的时间去了一回老家,我的老家是多么的美啊。

在这个冬天里下了一场大雪,当我走进村庄时,我眼前一片雪白,我来到了一个雪的童话世界,在这时一切都活了,雪姑娘为树伯伯加上了棉被,为房公子加上了棉袄,为小草盖上了软绵绵的被子,只听见远处传来一阵阵孩子们奔跑的脚步声,欢乐的笑声,他们越来越近了,只见他们朝着我飞奔而来,嘴里大声的叫着娇娇回来了,我们的伙伴回来了,大家一直围着我唱着歌,我在高兴中忘了爷爷,奶奶,有人快步走到我家对爷爷奶奶大声的说:"你最亲的人回来了,你快去看看吧,爷爷,奶奶,她们一个尽的跑了过来,看到是我当时就流下了眼泪,我也哭了,我终于见到我的爷爷,奶奶了,我们在雪堆里抱头痛哭了起来,我好高兴,有那么多的人来迎接我的到来,一大早的就静悄悄的,我问爷爷怎么回事,爷爷说他们去上学了。

论《一个冬天的童话》(一)

论《一个冬天的童话》(一)

论《一个冬天的童话》(一)遇罗锦的《一个冬天的童话》(以下简称《童话》)发表于《当代》1980年第3期,在作品的开头,作者写下了这么一句话作为题记:“我写出这篇实话文学,献给我的哥哥遇罗克。

”(1)这表明作者写这部作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纪念烈士并因此祭奠他高贵的精神和道德。

可能是考虑到作品的“纪实性”,这部作品被作为“报告文学”刊发,但有意思的是,作者在作品中一再着力叙述的烈士故事并没有引起读者的兴趣,倒是她所叙述的个人的婚姻遭遇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舆论界持续的热烈讨论(2)。

实际上,在80年代初期,文学作品被当做社会文本来予以解读并引起争议是非常平常之事,只是关于《童话》的讨论非常极端,它完全把遇罗锦的作品与她的个人遭遇等同起来,把作品内容完全客观化为一个可以通过法律和道德来裁决的个案,从而在根本上抹杀了这部作品作为一个“文学的”而不是“社会学的”个案所具有的意义。

今天看来,离婚是否道德,离婚是否带来了好的或是坏的社会后果之类的讨论已经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也就是说,《童话》的社会学意义已经消耗了它的历史功能。

但是,作为新时期文学中“引起较大影响的作品”之一,《童话》的文学史意义依然保持着非常复杂的面向。

其实,把《童话》目为“报告文学”或者“纪实文学”大大淡化了《童话》的内涵,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童话》并非仅仅是遇罗锦个人生活的简单复原,而是采用了一系列复杂的叙述手法和叙述视角“重叙”的“故事”,其中的各种虚构、剪辑、编织不亚于任何一部当代的小说作品,也就是说,只有把《童话》当做一部小说作品来予以解读,才能洞晓其中隐藏的种种文学/文学史话题。

(3)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童话》超越了遇罗锦的现实身份,把她从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离异女性变成了一个“叙述者”(遗憾的是遇罗锦并非一位“有意识”的作者,她对此一无所知)。

通过对“自我”和哥哥故事的叙述,遇罗锦成功地重建了“自我”极其私人的经验,并与同时期的其它许多作品一起,构成了新时期文学“自我”叙述方式之一种。

一个冬天的童话作文2篇

一个冬天的童话作文2篇

一个冬天的童话作文一个冬天的童话作文2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个冬天的童话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个冬天的童话作文1雪,冰冷洁白,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女神。

雪,飘飘悠悠地从天空中落下,我伸出手去,一片雪花落在我的手掌里,瞬间便融化了,变成了一两滴小水珠,安静地躺在我的手里。

凝视窗外,无数的雪花在纷飞,在飘舞,在歌唱。

是谁?是谁在挥舞翅膀时掉落下来的羽毛?是谁?是谁在着装时掉落下来的绒毛?我认出,那些雪地上凌乱闪烁的脚印,是诗;而被踩得黯淡板结的路,是散文。

落在树上的雪,不是嫁接,而是塑造。

披上雪纱的世界,终于出现了轮廓。

没有谁能改变雪花飘落的速度。

只有此时,我们才能使因贪欲而不断加速的脚步,寻回重心。

(天意宁许巧,剪水做花飞)(孤洲蓑莅翁,独钓寒江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些?句都把雪描??得淋漓尽致。

雪,这个世界皆知的自然景物,居然有不可思议的故事?是的,没错,是雪的故事!!“妈妈,我…好害怕你快回来。

”一个小女孩打着赤脚,身上的衣服早已变得不堪入目了,她冷得直打哆嗦,这时,雪花飘了下来,小女孩早已忘记她的冷楚,而是默默地、看着这场大雪,雪花每落下一片,那个小女孩高兴地就像凤凰一样,手舞足蹈,旁边的路人被她的一举一动给吸引了.......路人们都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是不是一个疯子呀,疯疯癫癫的。

”如果是好心人就会说:“这小女孩真可怜啊,我把她带到警察局吧。

”正当路人谈得非常投机的时候,小女孩停止了高兴,而是继续哭起来,路人们都纷纷走了…。

当小女孩哭得不可开交时,一只温暖的双手把小女孩拉进了天堂,雪の女神向她挥挥手,女孩子欣喜若狂,她高兴地去那欢乐的地方度过幸福的时光......冬天,也许有的小朋友会认为很麻烦、很冷,但是,当你注意雪花时,它那娇媚的身姿,使你会迷上它的……一个冬天的'童话作文2小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每天在我临睡前都要给我讲一个书里面的故事。

冬天的童话精选作文

冬天的童话精选作文

冬天的童话:雪中的奇迹在遥远的北方,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这个村庄被厚厚的雪覆盖,仿佛披上了一件洁白的羽绒被。

这里的冬天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充满了奇迹和惊喜。

在这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名叫梅梅。

梅梅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头乌黑的长发,她的笑容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而灿烂。

梅梅最喜欢冬天了,因为冬天里有太多美好的事物等待着她去发现。

冬天的早晨,梅梅总是被窗外的雪景吸引。

她穿上厚厚的棉衣,戴上手套,踏着脆脆的雪花,走出家门。

她的小脸被寒风吹得红扑扑的,但她的眼睛里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她在雪地里奔跑、嬉戏,感受着冬天的快乐。

有一天,梅梅在雪地里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

它的翅膀受伤了,无法飞翔。

梅梅心疼地把小鸟抱回家,用自己的围巾包扎伤口,给它喂食热汤。

小鸟在梅梅的照顾下慢慢恢复了体力,它感激地看着梅梅,发出了一声清脆的鸣叫。

梅梅决定帮助这只小鸟重返蓝天。

她请教村里的老人,了解了如何照顾受伤的小鸟。

她每天都会为小鸟换药、喂食,还会带它到窗前晒太阳。

在梅梅的精心照料下,小鸟的翅膀渐渐康复了。

终于有一天,小鸟可以振翅高飞了。

它在梅梅的肩头欢快地叫着,似乎在向她道谢。

梅梅看着小鸟飞向天空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她知道,这是她送给自己的一份特别的礼物——关爱和善良。

冬天的日子里,梅梅还遇到了许多其他的小动物。

有一次,她在雪地里发现了一只迷路的小狐狸。

它瑟缩在角落里,眼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

梅梅用自己的围巾包裹住小狐狸,把它带回了家。

在家里,她给小狐狸准备了丰盛的食物,还给它取了一个温暖的名字——雪球。

雪球在梅梅的呵护下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它变得越来越活泼可爱,成了梅梅最好的朋友。

每当夜晚来临,雪球都会陪伴着梅梅一起看星星、讲故事。

它们的感情越发深厚,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就这样,梅梅在冬天的世界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日子。

她学会了关爱和善良,也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友谊。

而那些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也成为了村民们口中传颂的美丽传说。

冬天的童话

冬天的童话

冬天的童话
一、引言
冬天,这个充满神奇与浪漫的季节,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

雪花纷飞,大地银装素裹,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冬天的童话,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二、冬天的景色
冬天的景色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漫天飞舞的雪花,像无数小精灵在空中翩翩起舞。

大地披上了洁白的羽毛大衣,显得纯净而静谧。

光秃秃的树枝挂满了晶莹的冰凌,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三、冬天的活动
冬天的活动丰富多彩,让人倍感温馨与欢乐。

人们可以尽情享受滑雪、溜冰等冰雪运动的乐趣,感受速度与激情的碰撞。

同时,围坐在温暖的篝火旁,分享着美味的食物和温馨的故事,也是冬日里的一大乐事。

四、冬天的意义
冬天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它更象征着收获、沉思和希望。

在冬日的长夜里,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反思过去,规划未来。

而那些不畏严寒的植物,如松柏、梅花等,更是以顽强的生命力向人们展示着坚韧与毅力。

五、结语
冬天,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让我们学会了欣赏自然之美,感悟生命之力。

让我们在这个冬天里,用心感受每一个细节,让童话般的美丽与奇迹温暖我们的心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一个冬天的童话》(一)遇罗锦的《一个冬天的童话》(以下简称《童话》)发表于《当代》1980年第3期,在作品的开头,作者写下了这么一句话作为题记:“我写出这篇实话文学,献给我的哥哥遇罗克。

”(1)这表明作者写这部作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纪念烈士并因此祭奠他高贵的精神和道德。

可能是考虑到作品的“纪实性”,这部作品被作为“报告文学”刊发,但有意思的是,作者在作品中一再着力叙述的烈士故事并没有引起读者的兴趣,倒是她所叙述的个人的婚姻遭遇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舆论界持续的热烈讨论(2)。

实际上,在80年代初期,文学作品被当做社会文本来予以解读并引起争议是非常平常之事,只是关于《童话》的讨论非常极端,它完全把遇罗锦的作品与她的个人遭遇等同起来,把作品内容完全客观化为一个可以通过法律和道德来裁决的个案,从而在根本上抹杀了这部作品作为一个“文学的”而不是“社会学的”个案所具有的意义。

今天看来,离婚是否道德,离婚是否带来了好的或是坏的社会后果之类的讨论已经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也就是说,《童话》的社会学意义已经消耗了它的历史功能。

但是,作为新时期文学中“引起较大影响的作品”之一,《童话》的文学史意义依然保持着非常复杂的面向。

其实,把《童话》目为“报告文学”或者“纪实文学”大大淡化了《童话》的内涵,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童话》并非仅仅是遇罗锦个人生活的简单复原,而是采用了一系列复杂的叙述手法和叙述视角“重叙”的“故事”,其中的各种虚构、剪辑、编织不亚于任何一部当代的小说作品,也就是说,只有把《童话》当做一部小说作品来予以解读,才能洞晓其中隐藏的种种文学/文学史话题。

(3)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童话》超越了遇罗锦的现实身份,把她从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离异女性变成了一个“叙述者”(遗憾的是遇罗锦并非一位“有意识”的作者,她对此一无所知)。

通过对“自我”和哥哥故事的叙述,遇罗锦成功地重建了“自我”极其私人的经验,并与同时期的其它许多作品一起,构成了新时期文学“自我”叙述方式之一种。

一、冲突模式和内涵的转换《童话》发表以后,在众多文章都围绕着“离婚”是否正确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时,有一篇文章独具慧眼地指出了其在“心理描写”方面的突破:“《一个冬天的童话》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生活的本来面貌,揭示了爱情与婚姻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还在于它大胆地抒发了人的情感,深刻地刻画了人的心灵。

”“《一个冬天的童话》写情感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大胆,一个是动人。

”(4)确实,《童话》给人最耳目一新之处,莫过于大篇幅地采用心理描写的手法。

在这篇大约三万多字的作品中,使用“心理描写”的地方竟然多达二十多处。

更重要的是,与一般的内心独白或者沉思不同,这些心理描写充满了辩驳、对抗和斗争。

假设、反诘、提问、否定构成了这些心理描写的主要修辞手段。

考虑到这些辩论和对抗的密集程度,我们大概可以把《童话》中的心理描写归结为“冲突”的一个类型——内心冲突。

之所以使用“内心冲突”这么一个名词,是为了进行文学史上的甄别,从而更好地讨论《童话》所具有的转变意义。

我们知道,“写冲突”一直是当代小说,尤其是“文革文学”最重要的命题和要求之一。

本来,作为一种小说的修辞结构手法,“写冲突”无可厚非。

但是,在中国当代小说中,“冲突”不仅具有修辞学上的意义,更肩负着意识形态的重任。

对于中国当代小说而言,“写冲突”一方面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在文艺中的贯彻,另一方面也是构建“新的文艺”和“新人”的重要创作方法。

正是这些意识形态因素的介入,“写冲突”在中国当代小说中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定,首先是“冲突”的类型被大大简化为“外部冲突”(如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人和自然灾害,人民群众和阶级敌人),“内心冲突”成为一个被禁止的话题,即使有稍微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也是附着于“外部冲突”。

其次,冲突的内涵也被严格限定在“阶级斗争”的意义上,一切“冲突”的根源都是来自于党关于“阶级斗争”的经典阐释,而无关乎道德、良心等更“普遍化”的命题。

1966-1976的小说,所有的冲突,根据毛泽东的说法,归根结底都是阶级的斗争(阶级斗争是不可能和人性发生冲突的,因为毛泽东不承认超越阶级差别之上的人性的存在。

此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也被当做阶级斗争来解释,因为不同的阶级对灾害会有不同的反应)”(5)。

如果我们从冲突的模式和内涵这个角度来分析,就可以发现《童话》与“文革小说”之间复杂的联系。

《童话》毫无疑问是一部冲突作品(小说),真理派和反真理派、真革命与假革命、反出生论与血统论,作品中所描写的这种种冲突,从某种意义上都属于“外部冲突”,都没有超出“阶级斗争”的范围,这一点在《当代》的“编者按”里有清晰的表述:“十年浩劫期间,在遇罗克为了捍卫真理被捕以至被残酷杀害前后,她和她的家庭也经历了种种的磨难。

据作者说,此文基本上是根据她个人的亲身经历写成的。

我们认为,这部作品所反映的决不只是他们个人的偶然不幸,而是林彪、‘四人帮’的法西斯统治和多年来封建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血统论必然造成的相当深广的社会历史现象。

”(6)把个人的遭遇和自我讲述上升到“社会历史现象”的高度是当时普遍的阅读模式,但是,这种解读没有意识到“自我叙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拆解统一的关于社会历史的“大叙事”,从而呈现变化和差异。

对于《童话》来说正是如此,第一人称的“自叙”方式在最大程度上凸显了个人被遮蔽的情感和体验,虽然“冲突”依然是作品的结构方式,但是,因为大量“内心冲突”的出现而改变了前此单一的“外部冲突”模式。

这里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转换,那就是,“外部冲突”和“内心冲突”的位置被颠倒过来了,在《童话》中,任何一次“外部冲突”最后都落实到叙述者内心的激烈冲突上来。

比如,在作品的第六节中叙述了“我”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河北找对象这一“冲突”时,它非常自然地转化为“内心”的冲突:“万万没有想到,一向清高的我,竟会做出随便嫁给谁都可以的决定!如今若有个妓女院我也想去,只要家里能过得好些!这个突变谁能想到呢?”在此,“人和环境”(为了生活所迫找对象)的冲突被转化为“个人”内心道德(自视清高又不得不屈服)的冲突,通过这一挪移,冲突所具有的“阶级斗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被大大消弱了,而自我的道德、良知、羞耻心的冲突被凸显了出来。

作品第一部分就有这么一段描写:我心里涌出来从未有过的快乐和激动,是什么呢?……相见恨晚呵!我不由遗憾地想,假如七0年十月我来闯北大荒时若是半路上遇见他,聊一聊,我大概就不会嫁给志国的。

可是,现在我又有什么资格这么想?别忘了我已是孩子的妈妈了!我怎么配有这样的想法呢?我们注意到,这段文字没有任何“阶级斗争”的气氛,在叙述者内心发生冲突的不是“路线”的不同,阶级阵营的不同,而是一个“已婚妈妈”的犹豫和困扰,是关于爱情和婚姻的“道德冲突”。

通过冲突模式的转换和冲突内涵的重置,一个脱掉“武装”的“红装”女性形象呼之欲出,同时也为作品中更具“自我”色彩的叙述(比如比较“过火”的性描写)做好了铺垫。

二、“自我”角色的转让《童话》始终充满着一种紧张的气氛。

这一方面来自于作者真实的生活体验,“遇罗锦其人,因遭受压迫,性格被压抑扭曲,积压了强烈的反抗欲望。

……所到之处,总要引发情感骚乱。

”(7)另外一方面,来自于“本我”和“自我”强烈的道德冲突。

可以说,《童话》的叙述者一直处于一种分裂性的焦虑之中,既然阶级意识和集体观念已经成为不可信任的对象,那么,如何通过“他者”转移道德上的焦虑感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哥哥”的故事和形象就变得重要起来。

《童话》实际上有两个故事,一个是“我”的故事,另外一个是“哥哥”的故事。

但是,在叙述这两个故事的时候,叙述者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笔墨,如果说“我”是一个怀疑的、犹豫的、没有尊严而苦苦挣扎于生活的形象,那么,“哥哥”则是一个目光深远、品格坚毅、具有超出凡人的勇气和智慧的人物。

除此之外,“哥哥”的“光荣史”还包括“三反中检举父母,十二岁写入团申请书,56年劝父母交出全部房产,写文章抨击姚文元,写作《出生论》……以致最后被残酷杀害。

”在此,叙述者使用一种完全是“文革”式的文学语言(唯物辩证法、思想指而且在道德上完美无缺,具有克里斯玛式的人格魅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哥哥”类似于齐泽克所谓的“独一无二的人”。

“在社会生活中,即便是它最恐怖的形式,集中营幸存者的回忆中总是提到了那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不会被压垮的个体,在难以忍受的情况下神奇般的活下来了,并散发不可思议的气概和尊严,而其他人却仅仅为生存作利己的挣扎。

”(8)正是通过对“哥哥”的气概和尊严的描写,“我”的内心世界的“道德感”才被强烈地“召唤”了出来:“深邃的夜空衬托出哥哥那严厉、镇定、苍白的脸。

……那坚毅、紧闭的嘴角,正直的鼻梁,发着寒光的白玻璃镜框,直摄进人们的灵魂……我跪在地上,胆怯、羞愧地向他望去——呵,在他那严峻冰冷的目光中,也有我和父亲给他的痛苦呵!我不敢看他,可是又不敢站起来。

”在此,“我”只是匍匐在“哥哥”道德神坛下的一个可怜虫而已,但是,我们发现,虽然“哥哥”在作品中无处不在,时刻占据着道德的制高点,而实际情况是,“哥哥”在“我”的故事的一开始就是一个缺席的存在,因为日记事件,“哥哥”早早就下了监狱,在“我”和志国、我和维盈的爱情故事里,“哥哥”只是一个想象中的“楷模”,一个被“建构”起来的“完美形象”。

作品中有一段话透露了这一信息:“我以为,过去的事情可以称之为童话。

哥哥已经化了神,成了仙,我每天看得见他,觉得他一点儿也没死。

他在大自然里——蓝天里、日光里、松涛里、晚霞里……我以对他的爱为骄傲,自称是天下最爱他的人。

……而我,却要把所有关于他的回忆写出来,五十年,一百年,没有关系,我会交给可靠的人,让这本书一代代传下去,早晚有一天让它发表。

”“哥哥”正是这样一个被建构的角色,正如齐泽克所指出的:“他独占的角色不过是种转让,也就是说,他所占的位置是由他人建构(或预先假定)的。

”(9)这恰恰是叙述者所需要的,如果“哥哥”还是像弟弟、父亲一样活在现实的生活中,他将像弟弟、父亲一样为现实所困,成为道德上的“侏儒”,从而无法承担“保存”和“召唤”道德尊严的功能。

7在与《童话》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对抽象的道德主体的追求并不少见,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礼平的《晚霞消失的时候》,主人公之一的南珊最后皈依于宗教,并获得了心灵上的安静。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童话》同样在尝试着建构一种抽象的道德主体,但是,这种追求并没有导致皈依的结果,更没有导致“自我”内心的平静,在《童话》的结尾,叙述者暴露的是更多的怀疑和不相信。

虽然她一再暗示自己必须“为了哥哥,为那本书活下去”,但这种“重复”恰恰暴露了她内心的矛盾和恐惧,她不停地忏悔:“原谅我吧,哥哥,原谅我吧,哥哥”,她可能已经意识到,抽象的道德可能会暂时释放“自我”的焦虑,但是,要在一个如此残酷的环境中“重建”自我经验,必须有更决绝的“姿态”和“叙述”(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