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在地铁结讲义构变形监测

合集下载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交通发展和人们的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地铁的建设和运行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而地铁的施工过程中,变形监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展开论述,旨在探讨地铁建设中的变形监测技术在保障安全和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1.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地铁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周围的建筑、道路、管线等进行变形监测。

这是因为地铁车站、隧道等工程往往会引起周围环境的变形,而这些变形可能会对周围的建筑和管线产生影响,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

对于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进行监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2.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主要通过激光测距仪、全站仪、GPS等设备来进行测量,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实现对施工变形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对地铁工程的变形进行监测,还可以对周围建筑、管线等进行监测,确保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1.保障施工安全2.保障工程质量地铁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地铁的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

而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如果得不到有效监测和控制,可能会产生一些隐藏的质量问题,对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对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进行监测和控制,有助于保障工程的质量。

3.减少施工成本地铁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对施工变形进行监测和控制,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施工事故,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

而通过变形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变形问题,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施工成本。

4.符合规范要求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有助于保障施工过程的符合规范要求。

地铁施工的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国内外地铁施工的标准做法,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性。

三、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现状目前,国内外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成为了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铁的建设离不开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技术支持,其中变形监测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对于确保地铁施工安全、保障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进行探讨,希望能对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地铁施工过程中变形监测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地铁施工中的各项变形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地铁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变形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和调整,最终确保地铁线路的安全和稳定性。

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地铁隧道变形监测、地铁车站变形监测、地铁桥梁变形监测等。

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主要是对地铁隧道内外的地层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地铁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层松动、地层位移等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和加固。

地铁车站变形监测主要是对地铁车站内外的建筑结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建筑结构开裂、变形等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和调整。

地铁桥梁变形监测主要是对地铁桥梁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地铁桥梁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桥梁变形、开裂等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和加固。

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采用了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如全站仪、测量仪器、遥感技术等,可以对地铁施工中的各项变形进行高精度、高效率的监测和分析,从而为地铁施工的安全和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地铁施工变形监测技术的意义和作用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对于确保地铁施工安全、保障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确保地铁施工安全2. 保障施工质量3. 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地铁施工过程中变形监测技术可以及时监测和分析地铁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变形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和调整,从而及时消除地铁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最终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4. 降低维护成本目前,我国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监测手段和监测精度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地铁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大量的土木建筑和土壤工程等方面的技术。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壤的松弛和地下空间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地面和周围建筑物的变形,给施工安全带来威胁。

地铁施工期间的变形监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地铁施工过程中变形监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地下工程的变形和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变形监测技术可以分为静态监测和动态监测两种方法。

静态监测是指通过定点观测,测量地面和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常见的静态监测方法有水准仪观测、全站仪观测和测量罐观测等。

水准仪观测是采用水准仪对点位的高程进行测量,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高程变化来判断地面变形情况。

全站仪观测是通过仪器自动测量点位的坐标和高程,获取精确的三维变形数据。

测量罐观测是用于测量地下管线和支撑结构的变形情况,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测量结果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

动态监测是指在地铁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地面振动、应变和变形等数据,来判断地下工程的变化情况。

常见的动态监测方法有振动传感器监测、应变片监测和声发射监测等。

振动传感器监测是通过安装振动传感器,实时监测地下工程施工振动的频率、幅值和能量等,以判断地下工程对周围结构的影响。

应变片监测是通过在地下工程或周边结构表面粘贴应变片,实时监测结构的应变变化,以评估结构的变形情况。

声发射监测是通过安装声传感器,实时监测地下工程的声发射事件,以判断结构的破坏程度。

变形监测技术在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地下工程的变形情况,为施工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通过变形监测,可以避免地下工程施工引起的地面塌陷、建筑物倾斜和管线破裂等问题,保护了地下和地上结构的安全。

变形监测技术还可以为地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进度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对保障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变形监测方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地下工程的变形情况,才能为地铁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和地铁运营安全自动监测的研究和应用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和地铁运营安全自动监测的研究和应用

在我国已建或在建地铁的城市中,在地铁隧道 沿线附近或上方进行非地铁施工的建设项目越来越
进行调整,影响地铁运营;第四,当道床差异沉降达
到6 mm以上时,道床需重铺,这不但使地铁停运,
多,这些项目存在卸载、加载、抽水、降水或振动等施 工程序或因素,他们可能对地铁隧道结构产生一定 的结构变形、倾斜、位移、隆起或沉降等等影响。具 体影响有以下几种:一是可能引起隧道结构横截面 产生水平或竖向位移;二是可能引起隧道不均匀纵
现代隧道技术
2008年增刊(191—197)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和地铁运营安全 自动监测的研究和应用
张笑星
(广州亚奥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州510080)
摘要通过8年不同的非地铁施工工况影响,以及地铁在运营下的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变位自动监测的研究 和应用实践.提出了实施监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选取、布置监测范围、监测断面、监测点和基准点的基本要求。 文章论述了监测系统中仪器设备配置和组成的方法,在运营客观环境限制下实现自动监测的解决方案。认为监测 系统只有具备了全方位监测隧道局部和整体变形的功能,且能系统、完整’连续、及时地测量出局部和整体变形变 位的准确位置、大小量值、变形方向和变化速率,才能够使我们实时动态并准确地掌握非地铁施工对地铁隧道影响 的程度,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保障地铁隧道结构和运营安全。 关键词地铁隧道变形变位运营安全 自动监测
4为广州地铁黄沙站自动监测系统01号断面图,因
隧道被监测范围的选取与非地铁施工对隧道 的影响紧密相关
按照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规 定,控制保护区为“地下车站与隧道结构外边线外
侧50 m”;建设部《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规定,两 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地铁隧道必须监测。所以,非地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方案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方案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珠江新城海心沙绿化改造及地下空间(三区)基础工程位于珠江新城海心沙区域的西部,正在运营的地铁三号线“珠江新城〜赤岗塔”区间盾构隧道在该工程的地下由西北向东南通过。

该工程位于地铁隧道上方的地基基础主要为直径 1.6和2.2米的钻(冲)孔灌注桩基础,桩底高程约为-23.35〜-20.7米(广州城建高程),并设置横、纵向转换梁支撑跨越地铁隧道的上部主体结构,最大的转换梁梁底高程约 2.70米。

经核查,位于地铁隧道两侧的钻(冲)孔桩与地铁隧道的最小水平净距约2.90米,位于地铁左、右线隧道中间的钻(冲)孔桩与地铁隧道的最小水平净距约 2.60米。

横、纵向转换梁梁底与地铁隧道结构顶面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约为15.50米。

该工程范围内的地铁隧道结构顶面高程约-13.15米,地铁隧道结构底高程约-19.35米。

二、监测目的正在运营的地铁三号线“珠江新城〜赤岗塔”区间盾构隧道在该项目看台工程的地下由西北向东南通过,在地铁隧道结构外侧左右垂直距离15.0米范围内的看台工程桩及上部主体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地铁隧道结构产生变形、倾斜、位移、隆起或沉降等方面的影响。

受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的委托对此区间的盾构隧道进行变形监测和裂缝监测。

主要目的是:1、了解各种因素对地铁盾构结构变形等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和修改施工参数提供依据;2、预测地铁隧道结构的变形趋势,根据变形发展程度,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3、了解上部工程施工过程中地铁隧道结构有无裂缝情况及其变化规律;4、建立预警机制,避免结构和环境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5、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为地铁的安全运营提供可靠保障。

三、遵循的监测技术及方案编制依据3.1遵循的技术为TPS极坐标差分法该方法采用瑞士Leica公司的具有ATR (自动目标识别) 功能的TCA系列的全站仪(又称测量机器人),进行极坐标差分作业。

浅谈地铁施测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浅谈地铁站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

浅谈地铁施测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浅谈地铁站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

浅谈地铁施测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浅谈地铁站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本文介绍了地铁站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内容,对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监测进行了方案设计,为确保基坑工程安全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倾斜变形监测基坑围护工程控制近年来,地铁以其快捷、舒适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到2015 年,我国的城轨线路将达到3400km,与此同时,地铁施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地铁建在城市地下,地下铁道在建成中及建成后因地质、地下水、地面建筑开发及本身结构负荷所造成隧道结构的沉降、位移、裂缝和倾斜等变形如不及时连续的进行长期自动变形监测,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建设与运营期间的变形监测尤为重要。

地铁工程的建设首先面临的是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的开挖,基坑开挖对地层产生扰动,会引起地表或者附近构筑物沉陷和变形,对此,有必要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通过工程优化设计、信息化施工与现场监测分析等技术来解决工程中复杂的技术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保障基坑与周边环境的安全和使用功能。

1 监测方案设计首先,必须要对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基坑维护设计和施工方案以及基坑工程相邻环境进行详尽的调查。

其次,还需与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管线主管单位和道路监察部门进行充分的协商。

基坑工程施工现场检测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即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周围土体和相邻环境。

1.1 控制点设置控制点是整个检测的基准,所以在远离基坑比较安全的地方布设。

每次监测时都要检查控制点本身是否受环境影响或者破坏,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1.2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平面控制网应为独立控制网。

控制点的埋设,应以工程的地质条件为依据,因地制宜进行,保证测角网具有较好的点精度。

1.3 水准基点的布设水准基点作为沉降监测基准的水准点,一般设置三个水准点为一组,要求埋设在基岩上或在沉降影响范围之外稳定的构筑物基础之上,作为整个高程变形监测控制网的起始点。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地铁的建设是城市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是保障地铁建设安全的重要手段。

地铁施工过程中要面对诸多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和施工条件,因此变形监测技术对地铁建设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对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质体变形、地下水位变化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及对地质灾害和地下工程安全隐患进行预警和预防的技术手段。

这些变形包括地表变形、沉降变形、裂缝变形等,而监测技术涉及到测量仪器的选择、监测点的设置、监测频次的确定、数据采集和处理等多个方面。

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多参数监测:地铁施工过程中需要同时监测地表沉降、裂缝变形、地下水位等多个参数,以全面掌握地下工程的变形情况,预防发生地质灾害。

2. 实时监测:地铁施工过程中变形监测需要实时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 数据精度要求高: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需要对数据精度有较高要求,因为地铁工程对地下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

4. 大数据处理: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需要处理大量的监测数据,需要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来进行分析和处理。

1. GNSS技术GNSS技术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技术,它通过安装在地面或建筑物上的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实时测量接收机所在位置的坐标,并将数据传输给监测中心。

地铁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GNSS技术对地表变形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了解地下工程施工对地表的影响。

GNSS-INS联合技术是结合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的一种导航定位技术,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这种技术对地下洞室或隧道的变形进行监测和分析。

3. 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地下水位监测技术是通过设置监测井,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以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地下工程的影响,预防地下水对地下工程的不利影响。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地铁隧道周围的地下结构进行监测,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该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覆盖了所有类型的地铁施工,包括切削隧道、盾构隧道、开挖隧道等,下面就来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一、变形监测的目的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主要是为了确定工程进展的情况,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以及为工程周期内的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通过监测桥梁、管道、建筑物等邻近结构的变形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地铁施工对周边结构造成的影响和影响程度。

二、监测方法地铁地下隧道的变形监测技术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包括传统的物理监测、遥感监测、激光扫描监测、全站仪测量等。

1. 物理监测物理监测是指通过固定标志物、测量点或安装应变计等传统方法进行的地下隧道变形监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适用于场地不大的小型工程。

同时,这种方法对测量点的密集程度要求相对高,会带来一定的人力和耗时成本。

2. 遥感监测遥感监测是指通过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手段对地铁隧道周围区域进行监测,获取相关数据和图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用于大范围的监测,但需要具备一定的软硬件技术支持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激光扫描监测激光扫描监测是一种高精度、全自动的监测方法。

它通过使用激光测距仪对地铁隧道周围区域进行扫描,获取相关变形数据,并利用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高精度、全自动,同时可以获取大量数据,对地铁隧道周围区域进行三维模型建立。

4. 全站仪测量三、结论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地下隧道的变形监测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最终使得地铁工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以上所述的几种监测方式都具有自己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具体落实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1. 地铁施工中的变形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地铁施工过程中,地下空间的变形与地下水位的变化、地质条件的不同等因素都可能对地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而变形监测技术就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地铁施工中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和发现地铁工程中的问题,确保地铁施工的安全可靠。

变形监测技术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地铁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地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2. 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领域目前,常用的地铁施工变形监测技术包括全站仪、测斜仪、水准仪、位移传感器、激光扫描仪、无人机等。

全站仪可以实现对地铁施工工程中各种构筑物的三维坐标的测量;测斜仪可以实现对地下隧道、地下车站等构筑物的沉降和变形情况的监测;水准仪可以实现地铁工程中的沉降情况的监测;位移传感器可以实现地铁工程构筑物的变形位移情况的监测;激光扫描仪可以实现地铁工程构筑物的表面变形情况的监测;无人机可以实现对地铁工程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测。

这些变形监测技术的方法和工具可以为地铁施工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为地铁工程的安全稳定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铁施工中的变形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变形监测技术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针对地铁施工中不同构筑物的不同情况,将会出现更加精准、高效的变形监测技术和设备。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对地铁施工工程中的变形情况的模拟和预测,实现对地铁工程的精准管理和控制。

结合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变形监测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变形监测技术的效率和精准度。

结合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变形监测技术的远程实时监测和可视化管理,为地铁施工提供更为全面的技术支持。

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对于地铁工程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变形监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在未来地铁工程的施工中,变形监测技术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地铁工程的安全稳定和城市交通的畅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自动监测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自动监测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自动监测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自动监测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加,地铁成为了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地铁隧道作为地铁系统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地铁运行的顺畅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地铁隧道的结构安全,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自动监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术。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自动监测是指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形变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以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

这项技术的引入,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地铁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可以降低地铁运行中的风险。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自动监测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技术手段来实现。

首先是通过安装在地铁隧道结构上的传感器,采集隧道结构的形变、振动、温度----宋停云与您分享----等相关数据。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隧道结构的变化,并将数据传输给监测系统。

其次是利用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隧道结构的变形情况。

最后是通过监测系统的报警功能,一旦发现隧道结构存在异常,及时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诸多益处。

首先,它可以实现对地铁隧道结构变形情况的实时监测,大大提高了地铁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次,它可以提前发现隧道结构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此外,它还可以为地铁隧道的维修和加固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因为维修不及时而造成的运营中断和经济损失。

然而,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自动监测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技术成本的问题,部署和运营监测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其次是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问题,隧道结构的监测----宋停云与您分享----数据庞大且复杂,需要高效的算法和计算能力来进行处理和分析。

另外,隧道结构环境的复杂性也给监测技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如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要求较高。

变形监测技术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

变形监测技术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

变形监测技术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地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城市交通方式,在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地铁线路的延伸和扩建,对地下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日益提高。

在地铁施工中,变形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它能够实时监测地下隧道的变形情况,为施工过程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数据依据。

首先,变形监测技术能够实时、精确地监测地铁隧道的变形情况。

在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地下结构的变形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和隧道的安全性。

传统的变形监测方法主要依靠人工观察和手动测量,工作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并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而采用现代化的变形监测技术,可以利用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等设备,实时监测地下结构的变形情况,数据准确、可靠。

这样,施工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地下结构的变形问题,确保施工质量,保证地铁隧道的安全运行。

其次,变形监测技术能够为地铁施工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地铁隧道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土壤力学性质等多种因素。

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进行各种计算和分析。

而变形监测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地下结构变形的数据,包括隧道的沉降、倾斜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为工程师提供参考,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帮助他们准确判断施工的影响范围和变形趋势,提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地铁工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变形监测技术还能够提高地铁施工的安全性。

地铁的施工过程中,对于隧道结构的变形情况要进行实时监测,以避免产生安全隐患。

传统的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人工巡视和手动观察,存在着工作效率低、人力成本高等问题。

而采用变形监测技术,可以实现隧道结构的自动化监测,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当地下结构发生异常变形时,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醒施工人员进行处理,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地铁施工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变形监测技术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实时、精确地监测地下结构的变形情况,为施工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地铁施工是一个工程量大、周期长、技术难度高的工程。

在地铁建设中,变形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精确地测量和掌握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为建设安全、经济、高效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依据。

本文主要针对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进行了浅谈。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的建设越来越普及。

地铁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机械、工程材料、地下水流、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对地铁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变形,如地面沉降、建筑物变形等。

这些变形对周围的环境和建筑物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在地铁施工过程中进行变形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地铁施工中,变形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地基变形监测和建筑物变形监测两方面。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方面的技术。

1、地基变形监测地基变形监测主要是对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土层变形及沉降等进行实时监测。

地基变形监测是影响地下建筑物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地下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进行地基变形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地基变形监测主要采用同步监测技术、全测量电测技术和多维监测系统技术等。

同步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布设同步测量点,然后从多个不同方位测量同一位置的变形情况,实现对地基变形的跟踪和分析。

全测量电测技术是采用全测量仪器测量地下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电位和电流变化,从而得出地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多维监测系统技术则是通过设置多组测点,采用不同测量方法来测量地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为变形监测提供全面、精细的数据。

2、建筑物变形监测建筑物变形监测主要是对地面建筑物的沉降、裂缝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建筑物的变形可能会给周围的环境带来危险,如产生裂缝、倾斜等情况,因此,建筑物变形监测尤为重要。

目前,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技术主要包括全站仪测量技术、激光测距仪技术、摄像技术等。

全站仪测量技术是采用全站仪对建筑物进行多点测量,得出建筑物变形情况的测量技术。

激光测距仪技术则是采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可以快速地获得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运营地铁隧道监测中的应用_1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运营地铁隧道监测中的应用_1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运营地铁隧道监测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6-17T12:17:24.83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作者:石磊[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地铁建设数量日益增多。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101摘要:当前,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地铁建设数量日益增多。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型深基坑涌现于城市建设之中。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地铁隧道覆盖面越来越广,许多深基坑的建设往往不得不靠近已运营的地铁隧道。

本文主要对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运营地铁隧道监测中的应用做具体论述。

关键词:自动变形监测系统;运营地铁隧道;监测应用引言随着地铁建设提效增速,周边商业地块开发也随之增多。

在地铁周边开发同时,地铁运营期间的安全保护被人们重视,地铁运营监测作为发现地铁变形的“眼睛”尤为重要。

由于基坑开挖深度在竖直面上已超隧道的底部区域,隧道侧向土压力将发生改变,引起地铁隧道结构发生偏移或者沉降的变形,产生许多不能忽视且难以预知的影响,对地铁列车的正常安全运行造成极大的威胁,甚至造成事故。

因此,需要在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对毗邻运营地铁隧道的结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对各变形监测点的变形量与预警值的比较和综合分析,提出预警预测,确保在项目施工期间地铁隧道的运营安全。

1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组成1.1硬件组成部份1)徕卡TCA1800型自动全站仪。

自动全站仪又称测量机器人,最主要的特征是自动识别系统(ATR)。

在系统软件的控制下对测量目标点进行距离、角度数据的自动采集。

2)棱镜连接器。

棱镜连接器通过将棱镜固在定自动全站仪手柄上,使之成为测站,同时又是其他测站的镜站。

3)目标棱镜。

目标棱镜安装在基准点和监测目标点上。

基准点上一般采用标准圆棱镜,变形点上采用L型小棱镜。

4)网络通信设备。

由路由器、网络转换设备、网络摄像机等组成,实现全站仪和监控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地铁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地铁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地铁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内容提示:介绍了以TCA自动化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和广州地铁“非地铁施工时地铁结构变形监测”项目的现场方案及优化设计。

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可以胜任地铁结构变形监测的工作。

延伸阅读:全站仪地铁监测系统结构摘要:介绍了以TCA自动化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和广州地铁“非地铁施工时地铁结构变形监测”项目的现场方案及优化设计。

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可以胜任地铁结构变形监测的工作。

(参考《》)关键词:变形观测;地下工程测量;差分在城市基础设施中,城市的交通体系位居首位,而地铁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一般都担当骨干。

同时,地铁沿线非地铁工程建筑也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必须对地铁进行变形监测,特别是在非地铁施工可能影响到地铁结构时。

广州地铁一号线已正常运营3a。

在某一地铁站附近设立商业城,需要挖掘12m深的基坑。

为了监测基坑开挖对车站结构的影响,而又不中断地铁的正常运营,就不能采取传统的监测手段,必须寻求新的监测方法来保证地铁的安全。

受广州地铁保护办的委托,我们开发了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对地铁结构进行变形监测。

1监测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监测系统由全站仪观测站、基准点(2个断面,J11、J12与J21、J22)、变形点(5个断面,D11、D12、D13与D21、D22、D23、D24等)、中继站计算机和远程监控计算机等组成。

全站仪观测站与中继站计算机由供电和通讯电缆联接起来,远程计算机通过因特网控制中继站计算机,可监视并控制监测系统的运行。

图1监测系统框图2监测系统现场设备安装监测系统在地铁站的安装设备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图2监测系统设备安装分布图2.1全站仪观测站特制的仪器墩安装在地铁左行线的站台下,完全符合“区间直线地段矩形隧道及车辆界限”的有关安全规定,如图3所示。

图3观测站与监测点安装图自动化全站仪TCA通过基座固定在仪器墩上,并用特制的D型玻璃钢罩保护起来。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地铁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程,它涉及到大量的地下空间开挖和建设。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变形监测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变形监测技术可以实时地监测和评估地铁施工中的地下结构变形情况,帮助工程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常用的变形监测技术包括激光测距仪、全站仪、挠度计、GPS定位系统等。

这些监测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地铁结构的变形数据,包括位移、沉降、变形速率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地铁结构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变形监测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地下开挖过程中的沉降和位移变化。

地下开挖是地铁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会对周围土层和建筑物造成一定的位移和沉降。

通过变形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评估沉降和位移的变化情况,确保开挖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变形监测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地铁隧道结构的变形和破坏情况。

地铁隧道是地铁施工过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列车和行人的重量。

通过变形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评估隧道结构的变形和破坏情况,及时发现并修复问题。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和地铁运营安全自动监测的研究和应用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和地铁运营安全自动监测的研究和应用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和地铁运营安全自动监测的研究和应用摘要:普通的常规测量方法用于隧道结构监测是比较有困难的.本文通过地铁隧道结构自动化监测实例与分析具体阐述了监测的要求、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数据处理分析及测结果评述,为指导深基坑开挖及地铁隧道安全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地铁运营安全自动监测应用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全国目前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杭州、郑州等等数十个城市的地铁化线路已经投入运营,长沙、福州、南昌、贵阳等地的地铁也在如火如荼的施工,全国还有更多的城市陆续计划建设地铁。

随着地铁发展而带来的地铁沿线开发施工越来越多,尤其是地铁附近基坑的开挖对运行地铁的影响不可忽视,这些对地铁运行的安全监测提出了挑战。

正在运营的地铁,满载乘客,地铁运营的安全至关重要,所以必须在常规周期性监测的基础上,对外部施工有影响的重点区段做不间断的实时监测、提前预警、确保运行安全。

1.在地铁运营隧道中运用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各大城市经济不断发展,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

修建地铁工程能够解决城市路面拥堵的问题,缓解交通压力。

但随着城市地铁线路的不断增加,地铁工程布局变得越来越复杂,加上房地产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不断推进,建筑基坑施工邻近地铁运营隧道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可避免的给地铁运营隧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所以,在地铁运营隧道中运用自动化监测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主要是因为地铁运营一般不允许中断,人员不允许进入隧道,常规的人工监测方法无法实施,这时候就需要采取自动化监测技术,对地铁运营隧道进行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实时监测。

在地铁运营隧道中运用自动化监测技术不仅能够确保地铁正常运营,而且还可以实时获取运营隧道的沉降、变形数据,全面掌握周边施工对运营隧道的影响程度,从而准确判断运营隧道的安全状况。

2.地铁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2.1地铁监测系统组成自动监测系统由五部分组成:测量机器人、监测站、控制计算机房、基准点和变形点组成。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

浅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技术摘要:科技快速发展,地铁等新时代交通工具进入人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是变形带来的安全隐患。

地铁轨道的变形会被多方因素影响,如在地铁的修建期间轨道的结构变化会随地层的隆沉变化而变化。

对地铁进行动态监测,做到随时掌握结构内部动态变化规律。

合理正确的安排地铁变形监测项目,了解地层动态变化,把握地铁轨道及结构的沉降情况及地.上地下变形体的稳定性,为我们提供高精度、高效率、高可信度的形变反馈信息。

关键词:地铁施工;变形;监测技术1 地铁施工监测技术地铁施工监测与地铁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关系:地铁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控制枢纽是风险评判和决策,而评判和决策的前提是获取准确、可靠的施工监测数据。

通过采用各种先进的监测技术对潜在风险源进行监测,是获取地铁建设及周边建筑设施环境形变、变形的主要手段。

而地铁建设的安全风险管理是通过对各种监测数据的分析,对各种风险源和潜在风险进行及时、有效地分析评判和评估,来控制和规避危险事件的发生,同时进行事后总结,从理论和实践上验证了监测数据,进而推进了地铁施工监测技术的发展。

地铁建设施工工艺复杂,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众多,因此,对施工监测的要求也比较全面。

表1为常规地铁监测项目。

表12 变形监测方案的实施2.1 基准工作点的设置基准工作点设置在相对稳定车站结构,共布设垂直位移工作点埋设 3 个并进行编号,所有垂直位移工作点一周联测一次,车站内垂直位移工作点两次联测高程控制值为+1.0m m .2.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测点分布在进、出线各监测断面内的隧道底拱轨道路基上,利用原有沉降测点或者采用冲击钻射钉枪在测点位置处埋入(或打入)顶部为光滑凸球状的钢钉,钢钉与混凝土体间不应有松动,测点处有明显的测量标记.2.3 周期观测2.3.1 观测周期的选取监测频率布置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在确保运行安全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根据业主的要求,结合工程自身的特点,自始至终要与施工的进度相结合,满足施工工况的要求,在“全面、准确、及时”的原则下安排频率以及监测进程,尽可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监测预警系统.2.3.2 观测数据预警判断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工程施工期间轨道交通设施变形的控制及其监测报警值的确立,必须满足安全运行的条件,因此,报警值控制标准如下:(1)建(构)筑物沉降日报警值±2mm;累计报警值±16mm;控制值±20mm ;差异沉降或倾斜,累计报警值 - 1.6‰;控制值2‰;(2)地表沉降(或隆陷)日报警值±3mm;累计报警值±16mm+8mm或-24mm;控制值+10mm或-30mm;(3)管线刚性日报警值±2mm;累计报警值±12mm;控制值±15mm;柔性日报警值±3mm;累计报警值±16mm;控制值±20mm;(4)围护墙体顶部垂直位移日报警值±2mm;累计报警值±16mm;控制值±20mm;(5)围护墙体顶部水平位移日报警值±2mm;累计报警值±16mm;控制值±20mm;(6)围护结构变形监测(测斜)日报警值±3mm;累计报警值±32mm;控制值±40mm;(7)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日报警值±3mm;累计报警值±32mm;控制值±40mm;(8)坑外地下水位监测日报警值±300mm;累计报警值±800mm;控制值±1000mm;当以上各项指标如达到 70% 就报警.发生预警就要及时检查问题,解决问题,防止发生安全隐患.2.4 监测仪器的准备及观测2.4.1 监测仪器的准备观测点垂直沉降观测采用观测原理是用水准仪观测测点高程变化情况. 本次观测采用的仪器是徕卡 NA2 型水准仪及其配套的铟瓦合金尺. 采用该仪器观测精度可以达到0.5m m /(km ).隧道直径的收敛观测采用观测原理为首先在隧道中心横向直径位置安装测点,并用激光无棱镜反射全站仪读取隧道直径的绝对值,然后采用收敛尺对隧道中心横向直径进行高精度测试.最后将收敛尺监测的变化量累加到全站仪读取的隧道直径绝对值上,从而得到隧道直径变形的绝对变化.采用仪器是激光无棱镜反射全站仪 TCR1101 和美国SLOPE INDICATOR 公司的收敛尺. 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13m m .2.4.2 沉降部分观测过程(1)建立水准测量控制网,在远离施工区域(大于 4H)的稳定的基础处设立3 个基点,整个沉降测量系统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在此基础上联测其水准高程,位移采取单向定位测量方法.(2)每天工作开始前检查标尺水泡、仪器气泡,以及水准仪 i角,并做好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停止测量工作,送专业部门检修,合格后方可使用.(3)水准测量观测按二等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闭合测量,采用定人、定仪器、定标尺、定线路、定点进行观测.3变形监测过程3.1地表沉降地铁沉降监测点应严格按照项目技术规定,在施工区域内埋设,通过钻孔或人工挖孔的方法,把监测点埋在路面结构下方,同时还需为监测点添加保护措施,埋设时应当注意监测点必须放平放稳,便于标记和保护。

地铁工程变形监测

地铁工程变形监测

地铁工程变形监测114.4.1 地铁工程变形监测的内容变形监测是保障地下铁道工程建设的质量、沿线建筑环境保护以及车辆运营安全的重要手段。

地铁在修建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变形监测工作有三个方面:(1)对车站等构筑物基坑开挖引起的边墙及周围地基、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对隧道内部拱顶、底部的沉降观测;(2)对因盾构机掘进和矿山法开挖引起的地表道路、两侧建筑物、高层楼房等沉降、倾斜、裂缝观测;(3)对地下隧道结构和车站的长期位移和沉降监测。

由此可见,地铁在修建和运营期间进行变形观测是完全必要的,其监测的意义:一是随时掌握隧道本身及其周围环境(地面建设、地下水、不良地质等)影响引起的沉降和位移大小,采取措施防止继续变形,危害结构和运营安全;二是积累监测数据,分析变形规律,为地铁轨道、设备检修及后续地铁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地下铁道变形监测的内容见表14-12。

表14-12 地铁变形监测的项目和内容14.4.2 地铁变形观测的精度根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6-1999)对变形测量的一般规定,地铁沉降测量和水平位移测量的等级划分、精度要求和适用范围列于表14-13。

表14-13 地铁沉降测量和水平位移测量的等级划分、精度要求和适用范围14.4.3 变形观测的周期与频率变形监测周期原则上应根据地铁工程的环境以及施工期间地表与地下结构可能产生变形量的大小来确定。

一般变形观测初期监测周期宜短,频率宜高,当某些局部地段的变形较快较明显时,宜缩短观测周期,反之应延长观测周期。

(1)地表及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周期对于不良地质及地面建筑密集的盾构机掘进地段及个别浅埋暗挖地段,初期及施工掘进期间每日观测1次,约2~3个月后,沉降基本趋于稳定(沉降速度小于0.1~0.2mm/d)时,观测周期改变为3~5天1次,直至沉降速度小于0.04mm/d进入稳定阶段为止。

(2)地下隧道拱顶与底部沉降观测周期从地铁施工开始到贯通期间,对暗挖地段隧道的拱顶与底部作跟踪沉降观测,对沉降量大的地段应采取注浆加固等措施控制继续沉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美国SINCO自动数字测斜管 所测数据的比较
2号测斜管观测数据的位移图
12 10
8 6 4 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深度(m)
9月13日(12m) 9月10日(12m) 9月6日(12m) 9月3日(10m) 8月30日(8.8m) 8月27日(8.8m) 8月23日(6.3m) 8月17日(3.7m) 8月9日(2m)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4.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构成
变形点景观 变 形 点


形 监


2021/1/22
11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4.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构成
监测系统软件ADMS简介




自动化 智能化
开放性 通用性 互动性
2021/1/22
12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5
4
D54
D53
3
D52
2
D51
位移量(mm)
1
0
-18月14 8月17 8月23 8月27 8月30 9月3 9月6 9月7 9月15 9月26 10月310月1510月2110月30
-2
18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2021/1/22
6.基坑开挖与地铁结构变形的相关性
远程监控 计算机
ADSL 调制器
因特网
计算机 中继站
2021/1/22
15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5.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于GSM移动通讯的GPRS无线通讯




计算机 中继站
2021/1/22
16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6.基坑开挖与地铁结构变形的相关性

D34
2021/1/22
D44
20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6.基坑开挖与地铁结构变形的相关性
起始方位角的差分改正
—起始方位角的变化




2021/1/22
21
2021/1/22
22
6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3.原理创新—多重实时差分技术
多重实时差分技术(MRDiff) Multiple Real-time Difference
——提高测量精度的有效途径

基准点1、2、…(基) 变形点1 、 2、…(变)

观测值:(基)’、(变) ’ 真值:(基)。、(变)。
精品
TCA在地铁结构变形监测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1.变形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
全自动、无人值守; 在列车运行时,系统可以自动进行24小 时连续监测 ;
形 监 测
实时提供变形点全方位变形信息——三 维坐标;
变形点三维坐标的监测精度优于1毫米;
远程监控管理、自动变形预报。

观测方程 :(基)’=(基)。+(综合误差)……(1)
(变)’=(变)。+(综合误差)……(2)
(1)-(2)整理后可得:
归算方程: (变)。=(变)’-[ (基)’- (基)。]
2021/1/22
7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4.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构成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3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2. 监测系统技术方案的选择
自动照准ATR功能原理 (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




2021/1/22
4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2. 监测系统技术方案的选择
主要机型——徕卡TCA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2021/1/22
5.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运行配置方案的优化 大气环境影响的分析与处理 测量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案
① 迂障碍(如车遮挡) 重复测量时间延迟功能
② 小视场功能的应用 ③ 消除隧道内气流变化的影响 ④ 列车在行驶中地基
振动影响的监测与分析
13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19
位移量(mm)
非 地8 铁7
8.5米深度
2号测斜管在8.5m深度处观测的位移图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位移量(mm)
施6
工5
时 地 铁
4 3 2 1
结0
构变形监8月9日(28m月) 17日(3.78m月) 23日(6.38m月) 27日(8.88m月) 30日(8.8m)9月3日(10m)9月6日(12m9)月10日(12m9)月13日(12m)
X Y




2021/1/22
8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4.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构成
全站仪观测站




2021/1/22
9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4.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构成
基准点/1/22
10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2021/1/22
2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2. 监测系统技术方案的选择
测量机器人--TCA自动全站仪
主要性能 : ① 自动照准 ATR模式
变 形
② 锁定跟踪 Lock模式

③ 用户编程 GeoCom

GeoBasic
④ 联机控制 Online模式
Remote模式
2021/1/22
2003 1800
变 形
测角精度: 0.5″ 1.0″

测距精度: 1+1ppm 1+2ppm

自动照准
(ATR)测程: 1000米(中等能见度)
2021/1/22
5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3.原理创新—多重实时差分技术
极座标法测量原理

数学模型



2021/1/22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5.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远程监控方案的优化
—基于地铁内部OTN网的有线通讯
远程监控 计算机
OTN网 因特网
计算机 中继站
2021/1/22
14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5.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于ADSL网络快车的有线通讯
站长室 直拨电话
基坑开挖进程与地铁结构 变形的状态对比




2021/1/22
17



中 间 成 果 报 告
施 工 时 地 铁 结 构




2021/1/22
位移量(mm)
5
4
D44
D43
3
D42
D41
2
1
0 -18月14 8月17 8月23 8月27 8月30 9月3 9月6 9月7 9月15 9月26 10月310月1510月2110月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