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一:通货膨胀
说到宏观经济学不得不提出通货膨胀这一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的是发行量超过了实际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指标。

提到通货膨胀,不得不就就提起
失业,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

二:宏观调控
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其中最主要的调控手段就是经济手段。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提起宏观调控不得不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来
调节货币的供给量。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税收及支出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就业
与收入。

四:总需求
总需求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一般都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五:宏观经济政策
而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作出的指导原则和措
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活动开启有意识的干预。

六: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失业率用横轴表示,
货币工资增长率用纵轴表示。

Classified as Internal。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宏观经济学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涉及到国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方面,通过调控经济运行来促进经济增长。

1. 财政政策:国家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投资、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

通过增加公共投资,可以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减税可以增加消费者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和投资。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增加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2. 货币政策:国家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降低利率可以鼓励消费和投资,提高货币供应可以增加市场流动性,刺激经济活动。

3. 产业政策:国家可以通过采取产业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创新产业,引导资源向有竞争力的产业集中,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4. 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增长。

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可以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5. 开放型经济政策:鼓励国际贸易和吸引外商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需要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教育培训和开放型经济政策等方面综合考虑,确保经济运行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摩擦失业
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失业的类型
凯恩斯认为,如果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
01
货币主义提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条件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02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存在 4%—6%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1
2
3
功能财政与财政预算平衡思想
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乘数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00 0 0 0
图5-3 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图5-4 扩张性货币政策抵消挤出效应
政策背景
政策目标
政策手段(工具)
政策要素的逻辑体系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有意识干预。
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类: 行政计划类型,通过行政命令手段予以执行; 市场调控类型,通过市场机制来干预经济,以达到政策目标。
1
2
经济政策
4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d的大小,d大,挤出效应大。
3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h大小,h大,挤出效应小;
4、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2
01
03
04
05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内容
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乘数
三、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所采用的调控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4)社会保障制度; 对外经济政策 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大纲一、介绍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整体运行的原理和规律。

它关注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的演变趋势,以及影响这些指标变动的各种因素。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指标。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和政策调控的学科。

它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总量指标,研究经济增长、通胀、失业以及国际贸易等宏观经济现象。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企业、个人等不同。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主要使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和利用实证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增长理论包括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等。

2.失业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常见的失业理论包括凯恩斯主义理论、自然失业率理论和结构性失业理论等。

3.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著名的通货膨胀理论有货币供应量理论、成本推动理论和需求拉动理论等。

4.国际贸易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

常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

四、宏观经济学的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速度,表示一段时间内物价水平上升的百分比。

3.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力的比例。

4.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衡量经济体内流通的货币数量,通常包括货币的狭义和广义概念。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

(三)财政预算平衡原则
❖ 压缩或增加财政收支必然会涉及财政预算平衡问题, 财政预算原则的演变过程反映了财政政策的内在要 求。西方国家的财政预算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
❖ 1、年度平衡预算
❖ 2、周期平衡预算
❖ 3、功能性财政预算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是指政府购买增加会使 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 对消费或投资则会产生 一定的抑制的作用。财 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可以 用IS—LM模型清楚地 说明,如图13—3所示 。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各种经济指标,进而实现既定
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总需求,其传导机制如图13.4所 示:
由图可见,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利率的变动通过调节货币 供应量来实现,所以调节货币量只是手段;调节利率的目的是调节 总需求,所以总需求变动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政府购买是指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它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商 品 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形成直接的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二) 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三) 税收和公债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税收政策主要通过税率和税收 绝对量的变动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第 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 世纪70年代。
第三阶段: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即经济 停滞和高通货膨胀并存(或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并存
)的局面,迫使它们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进行反思。
第二节 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是指为了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 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收入和支出 水平所做的决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 政策之一。

宏观经济学-05

宏观经济学-05

6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蓄 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含义一般来说不是消极地使一 国在国际收支账户上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 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和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 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 适度增加外汇储备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
7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有 效需求不足问题,所以不能自动地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 时的均衡,就是说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必须通过干 11 预措施来扩大有效需求。这种干预被称为“需求管理”。
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 3) 经济计划 4) 收入政策 5) 产业政策
23
3)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 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 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 在一定水平。 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 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 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 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1)
两大支柱
12
二、财政政策
1.财政的构成 2.自动(内在)稳定器 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4.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方向 5.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
13
1. 财政的构成

1)政府支出:
A、政府购买(政府投资):实质性的支出,有商品和劳
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构成国民 收入,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变动政府 购买支出是财政政策的有利工具。 分三种情况:一是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 如提供国防服务,保证公共安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等 职能所发生的支出。二是为了维持政府系统运行和发挥 职能而发生的购买性支出,如行政事业费。三是直接投 资的购买性支出。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十章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地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地市场价值总和.它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总体活动成果(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地基本指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所提供地最终产品和服务地价值之和.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整个生产过程地最后产出物,是能为消费者直接使用地产品和服务.中间产品和服务:在制造最终产品地过程中所生产并被使用地产品或服务.增加值:生产过程中每个企业新创造地价值.资本品:是为了协助其他产品与服务地生产而生产地耐用品,厂房和机器便是典型地资本品.名义:按核算年份地当年价格计算得到地.实际:按基年价格计算得到地.人均:生产法:是指将整个社会提供地最终产品和服务地全部市场价值加总来计算地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又称增加值法(只计算新增加地价值,扣除生产中使用地中间产品地价值),又称部门法(先统计每个部门地增加值,然后将所有部门地增加值加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支出法:是一种从最终使用形成支出地角度核算地方法.消费支出:简称消费,是指家庭在食物、服装、娱乐、出行、教育等产品与服务上地花费.投资支出:是指企业购买资本品,如购买厂房、机器设备等地花费,以及居民购买新建住房地花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投资、存货投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存货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存货地增加或减少,是流量.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最终产品(如大炮、坦克)与服务(如公共教育)等地支出.出口:是指本国生产地最终产品与服务销往国外地经济行为.进口:是指本国居民、企业和政府购买国外生产地最终产品和服务地经济行为.净出口:等于出口减去进口.收入法:是一种从要素收入地角度核算地方法.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国所有人在一定时期内所得到地收入总和中扣除个人或家庭所纳税款后地个人实际得到地由个人自由支配和使用地收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十一章计划总支出:一个国家地居民在某个时期计划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而支付地货币总量,即对于最终产品和服务地计划购买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充分就业:广义上是指经济中地所有资源(资本和劳动)都被使用,没有闲置,狭义上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上,所有愿意参加工作地人都找到了工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均衡国民收入(均衡产出):经济实现均衡时地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凯恩斯定律:短期内,不论需求是多少,企业均能以不变地价格向买方提供商品.这意味着需求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需求变化导致地供求不等,只能通过产出(收入)变化来调节.(短期内,总产出或国民收入有总支出(总需求)决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当可支配收入增加单位时,人们愿意增加地消费支出.储蓄:国民收入中未被消费地部分,或者说是未被人们现期消费地商品和劳务.边际储蓄倾向:增加单位可支配收入时人们愿意增加地储蓄.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支出总额与可支配收入地比.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额与可支配收入地比.消费——投资法:包括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地方法,又称为总支出法.储蓄——投资法:包括储蓄和投资支出地方法.自发支出:计划总支出中与收入无关地部分.乘数:是指一单位自发支出(自发消费支出、投资支出等)地增加或减少对短期均衡国民收入(产出)地影响,一般用表示,等于均衡国民收入(产出)地增量与自发支出增量地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自发消费乘数:一单位自发消费支出地变化引起地均衡国民收入地变化,用表示.投资乘数:一单位投资支出地变化对均衡国民收入地影响,一般用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一单位政府购买支出地增加或减少对短期均衡国民收入地影响,用表示.税收乘数:一单位税收地增加或减少对短期均衡国民收入地影响,表示.第十二章货币:能够使得人们灵活交易地资产,一般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货币需求(量):一国居民在某个时点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地财富数量.交易性货币需求:为满足日常交易而产生地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人们为了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形成地对货币地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为了抓住未来有力地购买有价证券地时机而产生地对货币地需求.货币供给: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地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以及收缩货币地金融过程.曲线:这条曲线上地所有点是能够使得产品市场均衡——国民储蓄和投资相等地利率和产出(均衡国民收入)地组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曲线:这条曲线上地所有点是能够使得货币市场均衡——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地利率和产出(均衡国民收入)地组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凯恩斯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地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地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地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地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十三章总需求:一国对产品和服务地有支付能力地需求总和,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净出口需求.总需求曲线: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地曲线,表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反向变化.利率效应:是指价格水平地变化导致实际货币供给和利率变化,进而导致投资支出和总支出变化,最终使得国民收入变化地现象,又称凯恩斯效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地变化使得人们地实际收入和资产地实际价值变化,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和总支出,最终影响国民收入地现象,又称庇古效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开放效应:国内外产品地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导致净出口变化,进而使得总支出和国民收入变化地现象.劳动供给:是指劳动者在不同地工资水平下愿意提供地劳动数量.劳动需求:是指企业在不同地工资水平下,有能力并且愿意购买地劳动数量.自然失业率:当劳动市场能够实现充分就业时,经济中仍有失业,如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等,此时地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总供给:是指在一般价格水平下,一国或地区提供地产品或服务地总量,可以用总产出或国民收入来表示.垂直地总供给曲线:无论价格怎样变化,在价格地灵活伸缩性作用下,就业量总等于充分就业量,失业率总等于自然失业率,因此总产出总处于自然水平,在横轴表示总产出,纵轴表示价格水平地平面上表现为一条垂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水平地总供给曲线:需求地增加并不会使得价格水平上升,只是产出增加,从而得到一条水平地总供给曲线,以经济中存在大量失业、社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为前提,又称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地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产出与价格水平同向变化地关系.预期价格水平():人们对未来价格水平地预测值.货币工资黏性: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致使货币工资不能迅速调整地现象.价格黏性:是指价格水平不具有完全伸缩性,即企业地产品价格可以得到调整,但不能得到立即完全地调整,或者是指部分企业可以完全立即调整其价格,而部分企业不能完全立即调整其价格,导致整个社会地价格水平不能得到立即完全地调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十四章通货膨胀:是指纸币流通地情况下,经济中由于流通中地货币过多而导致地货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地现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折算指数:是能将地名义值化为实际值地价格指数,又称缩减指数或平减指数.消费价格指数:是指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一国消费者消耗地商品和价格状况地指标.生产者价格指数: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一国企业投入生产中地商品和服务地价格状况地指标.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地总需求量超过其总供给量而造成地物价普遍持续上升.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总需求不变地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包括工资、租金、利润以及利息)地价格上涨,致使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地现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由于社会公众对某些部门产品地需求过度而使该部门产品地价格水平和人员地工资水平等上涨,并带动其他部门地产品价格和人员工资相继上涨,从而出现物价总水平地持续上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完全预期地通货膨胀:是指由于长期以来,通货膨胀一直比较稳定,社会公众可以依据经验基本预期到地通货膨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不完全预期地通货膨胀:是指价格上升地速度超过人们地预期,或者人们根本没有预料到价格上涨.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就业地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地经济现象.失业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地百分比.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地,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地短期、局部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地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地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处于衰退或萧条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地失业.奥肯定律:是指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将低于潜在(地自然水平)两个百分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关系地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即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地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不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即是一条垂直于横轴地直线.第十五章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地增加,反映一国生产能力地扩张程度.经济周期:也叫经济循环或商业周期,是指经济总体围绕其长期发展趋势所经历地扩张与收缩交替更迭.基钦周期:短周期,平均长度约为个月.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平均长度为年.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平均长度为年左右.熊彼特周期:根据技术创新地程度来划分长、中、短周期.库兹涅茨周期:与房屋建筑也相关地经济周期,又称建筑业周期,周期长度为年.金融经济周期:是指金融经济活动在内外部冲击下,经济在金融体系传导下而产生地持续性波动和周期性变化.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达到一定地政策目标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地政策工具而制定地解决经济问题地指导原则和措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需求管理政策:是指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地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供给管理政策:是通过对总供给地调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地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地政策.自动稳定器:也叫内在稳定器,是指现代西方财政制度本身具有地能够调节政府收支,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地功能.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政府转移支付变化对国民收入变化地倍增作用,用表示.货币政策:狭义地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地各种措施,广义地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地所有影响金融变量地措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地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地比例.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活动,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和银行准备金地一种政策手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贴现得到地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并从中央银行得到一笔现金.收入政策:是政府为降低价格水平上涨地速度而采取地限制工资和价格地政策,是针对成本推动地通货膨胀理论提出地政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力政策:也叫劳工市场政策,是为改善劳动市场结构,解决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地矛盾,增加就业机会,基于劳动力市场地不完全性和结构性失业而提出地政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根据宏观经济状况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手段地特点,相机地决定和选择某项或某几项政策手段,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逆经济风向”行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简答题简要说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地原因如何利用菲利普斯曲线制定经济政策简要说明任一经济流派对菲利普斯曲线地解释简要说明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地影响影响经济增长地因素有哪些简要说明经济周期四个阶段地经济表现请根据政策调节经济地不同功能对财政政策进行分类举例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手段在具体实施中地不同效果简要说明财政政策地自动稳定器功能用图示法说明财政政策地挤出效应简要说明库兹涅茨总结地现代经济增长地六个特征简要说明经济周期地特征失业会造成什么样地影响?根据失业产生地原因,说明如何减少失业.。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
2.预算赤字与预算盈余:
1) 预算赤字 2) 预算盈余
年度平衡预算 周期平衡预算
3.充分就业预算:


背景:不能简单地将预算盈余或赤字的变动作为判断 政策是紧缩性或扩张性的标准。 指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水 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25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
(六)宏观财政政策的应用
宏观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减税收和增减预算 支出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与社会总供给相均衡, 从而使经济既不会发生萧条、增加失业,又不会发生 通货膨胀;即使在已经发生萧条、失业或通货膨胀的 情况下,也能使之迅速消除,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地均 衡发展。 所谓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前者取 决于消费倾向,后者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 因此,宏观财政政策的具体目的,就是通过政府增减 税收和支出,或者是刺激消费与投资,从而使总需求
23
内在稳定器的这种自发调节 作用有望缓解经济的过热或者过 冷,但是这种调节作用的力度是 有限的。所以在关键时期还是要 靠财政货币政策的干预,自动稳 定器只能起到配套作用。
24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
(五)财政预算 (1)保证财政收支本身平衡——均衡财政 1.原则 (2)经济稳定和充分就业——职能财政
20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
(三)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1.含义: 2.政策手段(工具): 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 税收。 3.图示: 4.政策效果:
21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
(四)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 1.含义:能够起到自动调节经济、有助于经济稳定的 政府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主要包括:…… 2.内容:
第十二章
宏观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16章)

宏观经济学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16章)

1993年~ 今:第四阶段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 依据: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疑似”复兴 典型:克林顿经济学(克林顿1993——2001执政):基 本内容:大幅度减少财政赤字,使衰退的美国经济得以复苏 和发展。增税、减少支出。紧缩性财政政策,但却不乏增加 有效需求的切实举措。
总结
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要解释经济事实,为经济 社会出现的重要经济问题提供原因解释和政策 建议。 当一个经济问题取代另一个经济问题成为主要 的经济问题时,相应地一种新的理论就会产生, 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就会取代原有的经济学流 派。 所以,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出现和发展大体上 都要经过这样的三部曲:新的经济问题——新 的政策建议——新的经济理论(新的流派形成)
四个目标很难完全统一,应据经济形势确定不 同时期的各个目标次序 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 范围内,经济要适度增长,国际收支则既无 逆差也无顺差。
(二)政策工具:三个方面
需求管理:管理总需求
1、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总需求不足 2、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供给管理:管理总供给
21
相关链接:我国税收体制改革历程 1949年以后:统收统支。 20世纪80年代三步走: 第一步利改税。所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改税收。 第二步拔改贷。国企拔款改银行贷款。 第三步统改包。中央与地方财政包干制,中央 定基数,余下由地方支配,多收多支,少收少 支。 1994年分税制: 中央和地方分开征税,一个中央税,一个地方 税,还有一个共享税。
70年代初~1992年:第三阶段
目标:抑制“滞胀” 特征:经济政策自由化与多样化,如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并 存 典型:里根经济学(里根1981——1989执政):基本内容 是四大支柱:减税、压缩非国防财政支出、紧缩货币供给以 便降低通货膨胀、放松管制。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 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主要指标和政策工具等方面,带您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指标,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水平和规模大小。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的指标,它表示就业人口中没有工作但是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者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的变化会反映出经济的景气状况。

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1. 宏观经济增长率宏观经济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通常用GDP年度增长率来表示。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增长率越高,代表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2. 价格指数价格指数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的变动情况,常见的价格指数有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等。

价格指数的变化可以表明通货膨胀或通缩的程度。

3. 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是衡量消费者信心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消费者对经济状况和个人财务状况的判断和预期。

消费者信心指数的高低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水平。

三、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工具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可以对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问题进行调控。

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可以对经济增长、就业等产生影响。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国家调控外汇市场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其基本内容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贸易等方面。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经济总量的变化,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等指标。

经济增长主要受到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稳定性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

宏观经济学研究就业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就业的增加和结构的优化。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它指的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应对策略,以维护物价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也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规则和调整方式,以保持货币的稳定和经济的平稳运行。

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内容。

它指的是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研究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和调整方式,以实现经济稳定和社会公平。

国际贸易也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领域。

国际贸易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涉及到汇率、关税、贸易壁垒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的影响、政策和规则,以促进国际合作和经济发展。

除了以上内容,宏观经济学还研究经济周期、经济结构、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分析、经济模型和实证研究等,旨在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涉及到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贸易等方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旨在揭示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为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政策: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和有计划地运用的政策工具。

2.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3.货币政策: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金融市场信贷供给与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和社会总需求以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

4.挤出效应: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者投资支出的减少。

挤进效应:政府在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诱导了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

5.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政府根据宏观经济指标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后,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

6.功能财政:是指国家关于财政活动不能仅以预算平衡为目的,而应以充分发挥财政的经济职能,保持整个经济稳定发展为目的的理论。

7.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8.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变动,会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及其他以货币计价的资产的实际价值提高或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富有或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增加或减少。

9.失业:是指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工作意愿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经济现象。

10.萨伊定律:也称作萨依市场定律,一种自19世纪初流行至今的经济思想。

萨依定律主要说明,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

11.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自然情况下的失业率,他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12.奥肯定律是反映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反方向变化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

13.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14.通货紧缩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居民消费突然剧减,企业投资突然下降等原因使总需求下降,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物价持续和显著下降15.滞胀: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和波动。

它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长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5.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市场状况和经济健康的重要指标。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开支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工具。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增长。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率,表示一种货币价值与另一种货币价值的比例。

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0.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经济成长的方式和路径。

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如出口导向型、内需拉动型等。

11.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在不同产业和部门之间的分配。

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12.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个人和家庭收入的分配情况。

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对于经济学学习者和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了解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

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

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产生与发展产生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

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

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发展“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

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潜在国民收入: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所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也就是一国的经济潜力充分利用或发挥时所能够达到的最大产出量,故又称潜在国民收入。

4、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降低潜在GDP2个百分点。

5、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6、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7、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的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8、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9、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0: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预算赤字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预算盈余是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二、简答(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①充分就业:任何经济体系通常都拥有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②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③经济持续均衡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④平衡国际收支: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就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的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过热时,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税收,削减 支出以抑制总需求。财政预算会出现盈余。
(五)功能财政
预算赤字:政府支出>收入(的差额)。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支出(的余额)。
功能财政:政府为了实现充分 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 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 策的具体体现。
凯恩斯主义思想。
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其自身之所以 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也是中央银 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银行的银行:(1)集中存款准备金;(2)最终 的贷款人;(3)组织全国的清算。
国家的银行:
(1)代理国库 ;国家财政收支一般不另设机构, 而 交由中央银行代理。财政的收入和支出均通过财政 部在中央银行内开设的各种账户进行。
r% IS1 E1
IS2
LM
E2
由于存在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乘数要<政 府支出乘数。
y1
y2 y3 y
财政政策效果
挤出效应 Crowding out effect
假定政府购买性支出 增加了△g。
LM不变,右移IS, 均衡点利率上升、国 民收入增加不多。
r% IS1 △r
IS2 LM -d△r/(1-b)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 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 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提供公共产品。 维持政府系统运行。 直接投资。
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货币无偿转 移出去。
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没有发生商品交易。
(2)政府收入:
1、税收: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国家的财政收入手段。
税收种类
1.对所得额的征税简称所得税。 2018年个人所得税13871.97亿元,企业所得税 35323.71亿元。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一门学科,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方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是用来衡量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它们可以揭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问题所在,对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战略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下面将介绍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方式。

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方面的贡献。

通常用于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

GDP的衡量可以通过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进行计算。

2.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上涨速度的指标,一般以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或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来衡量。

通货膨胀率反映了一个经济体内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情况,对于货币政策制定和经济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3.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可以揭示经济体市场供求关系的紧张程度,对于政府制定就业政策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4.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一个国家政府在其中一特定时期内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

财政赤字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如增加债务负担和通货膨胀压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刺激经济活动来推动经济增长。

5.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数量,包括外汇存款、外汇债券、黄金储备等。

外汇储备可以用来支付进口商品、偿还外债、维持汇率稳定等,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体现。

6.贸易顺差/逆差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超过进口的价值,贸易逆差则相反。

贸易顺差/逆差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收支状况,对于外贸政策和外汇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仅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方式的介绍,实际上宏观经济领域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指标,如人均收入、劳动生产率、投资水平等。

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表现、结构、行为和运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的总体情况,而不是单个个体或市场的行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以及政府干预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衡量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增长率被视为衡量经济增长和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

1.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并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常以物价指数的上涨速度来衡量。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通胀可能会导致经济不稳定和社会问题。

1.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求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人口所占比例。

高失业率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衰退,因此减少失业一直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

1.4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以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程度,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解决社会问题有重要作用。

二、宏观经济学的特征2.1 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情况,而不是个体或市场的行为。

它研究的是总产出、总就业、总投资、总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通过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

2.2 不确定性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众多,涉及到众多个体和因素的相互作用。

由于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宏观经济学面临的不确定性较高。

政策的实施和经济预测都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3 政府干预宏观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不能完全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干预来调控经济活动。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2.4 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运行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宏观经济学致力于研究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对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自然失业:经济社会中只存在摩擦性和 结构性失业的状态。 货币主义提出了了自然失业率的概念: 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 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 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3 影响 失业对个人的影响: 自愿失业:带来闲暇享受或者寻找到更 适合自己的工作。
2)
银行体系
中央银行
政府的银行
政府预算支出 非现金结算 存款准备金
银行的银行
再贴现
发行的银行
货币的发行
公开市场操作 信用限额规定 最后的贷款者 外汇黄金管理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政府 企业
家庭
2. 1)

• 2)

存款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Reserve 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必须保留一 定比例现金,以便支付给前来取款的客 户。 吸收存款额=准备金+发放贷款额 法定准备率:Required Reserve Rate 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 部存款的比率。用rd表示。

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为 补偿性财政政策。
(二)具体运用: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由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要小,自动稳定 器的作用效果小,作用有限。

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采取一些财政 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 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出 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 政府购买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是一种实质性支出,直接形成社会需求 和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 政府转移性支付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 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一种 货币性支出,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 部分。
2.
二 财政政策的运用 (一)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 1、经济萧条时期,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 从而扩大总需求,增加就业 2、经济繁荣时期,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 从而抑制总需求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 的。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2.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 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 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政策与目标的协调: 宏观经济管理应该同时追求以上四个目标,但 是经济政策的目标之间既有相关性,互补性;同时 也有矛盾性和冲突性。 例如,在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这两个目标的政 策选择上就往往面临两难的情况:扩大需求的财政 政策与货币政策虽然有利于减少失业,但极容易造 成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局面。
(3)公债的缺陷: 首先,公债在充分就业时期并不能形成资本 (受资源供给限制),而且必然引起私人投资减少; 从而对经济增长不利; 其次,政府还可以利用通货膨胀来进行不利 于债权人,而有利于债务人(政府)的再分配,从而 占有公众的财富,加重人们的负担. 6. 财政政策的运用: 财政政策一般是逆经济风向而应用.主要应用 原则有:
财政支出主要有政府行政管理(包括国防军费) 支出、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商品劳务的购买支 出和政府福利支出等。 3.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策工具是指政府为实现既定政策目标所 选择的财政政策的操作手段和措施。主要有变动政 府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各种措施。 变动政府财政支出的手段:公共工工程支出、 政府商品劳务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支出。 变动政府收入的手段:一是变动税收(主要是增 税或减税);二是控制公债发行规模和期限。
(2) 凯恩斯的公债哲学: 传统观点认为,公债与私债一样要还本付息, 因此,它必然增加债权人负担,不仅当代人负担 加重,而且由于国家往往举新债还旧债,还会加 重下代人甚至一代代人的负担。 凯恩斯认为:外债对本国人民是一种负担, 因它需用本国产品偿还,但内债则不同: 第一, 内债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 国家与公众根本利益一致,是”自己欠自己债” 不会构成负担;
b. 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保持的稳定。与物价 稳定相对应的是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所以物价稳 定也是指把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控制在一个很小或 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应该注意到,物价稳定并非 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作为宏观总 量指标的总的价格指数相对稳定。 c.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社会所提供的人 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加。通常用一定时期内 实际GDP的平均增长率来衡量。当代不少有识学者 认识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意义。
第十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章: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重点: 1.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2.认识财政政策; 3济政策目标:
1. 宏观政策目标: 西方理论一般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同时达 到四个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 国际收支平衡。 a. 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广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 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接受的报酬或价格参加生产的 壮态;狭义是指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具体指一切劳动者在愿意接受现有报酬条件下都 有工作。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充分就 业条件下依然存在自然失业和自愿失业。大多数 学者认为,经济社会在达到充分就业时依然存在 4—5%的自然失业率,这是正常的。
4.“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也叫内在稳定器,是指某些财政 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根据经济形势变动 自动“调节经济”,减少干扰和稳定经济的机制。 具有内在稳定机制的财政政策主要有:
税收
转移支付 农产品支持(保护)价格
5. 公债: (1) 公债的作用: 公债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方面,它既是弥补 财政赤字的手段,也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 工具;公债的作用有: a. 可以筹措财政资金,支持财政支出; b. 用以弥补财政赤字,减轻财政压力; c. 通过控制其规模和期限,可以调节和影响 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水平 和总需求水平。
c. 要充分注意到政策效应的两重性。 总之,政府确定经济目标和选择政策,要 从整个经济运行的宏观战略上以及整体性综合 性长远性等方面考虑。 二、财政政策: 1. 财政政策含义: 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充分就业,防止通 货膨胀,减少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增长而对政 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所作出的变动决策。
2. 西方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构成: 西方国家的财政体制:(略) 财政政策由财政收入政策与财政支出政策两个 大的方面构成。 财政收入主要有税收收入和公债收入。 税收包括中央税和地方税,从税种上分有财产 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等)流转税增值税 等),从计算方法上分有比例税累进税和累退税),从 政策操作上看,主要有增税和减税及调整税制等。 公债主要包括中央债(国债)地方债和外债.公债从 还债期限上可分为:短期债(3-6个月或一年内)中期 债(1-5年期)和长期债(5年以上,最长有40年期)。
d. 国际收支平衡: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壮况对一国的经 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反映了一国对外经 济交往的状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当 国际收支处于失蘅状态时,必然会对国内经济造成 严重冲击,影响着国内的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和经 济增长。故国际收支平衡也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 要追求目标。 以上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当代不少学 者认为,社会公平、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增 加社会福利和提高生活质量等也应成为宏观经济政 策的重要目标。
第二, 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用借新债还 旧债和征税还债的方法,只是财富的再分配, 并未使整个国家造成损失;由于政府的长期存 在,也不会对后代造成负担,并确保了债务的 按期偿还;还债是有保证的,也不会引起信用 危机; 第三, 由于政府举债是为了促使资本更多 形成即为了经济增长和财富增加,能给下一代 带来更多财富福利和消费,也使政府更有能力 偿还债务。 这就是凯恩斯的“公债哲学”和他进行 “赤字预算”政策的理论基础。
因此,在确定政策目标序列和选择宏观经济政 策时,要尽可能协调一致。
首先,在确定目标时要综合考虑,以确定正确 的目标体系和序列。具体应做到: a. 不追求单一目标,要考虑目标之间关连性; b. 追求目标不能顾此失彼,要突出重点; c. 要结合不断变动的经济社会政治形势来正确确 定和调整目标体系和序列. 其次,要协调配合使用好各种政策工具和措施。 具体要做到: a.做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和协调; b. 选择政策工具时要考虑到政策本身的特点,如 政策手段的猛列程度,内外部时滞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