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 高三化学笔记
高中化学第二章 知识总结 鲁科版 必修2
第二章 知识总结一、化学键1.化学键的概念相邻的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注意:(1)只有相邻的原子之间而非距离较远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强相互作用”,不是微弱的作用,而且包括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而非“结合力”。
(3)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过程,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的过程。
2.两种重要化学键的比较3.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关系反应物吸收能量 E 1释放能量 E 2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生成物反应吸收能量反应释放能量>E E 12>E E 12二、化学反应的快慢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原因(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吸收能量E 1三、化学反应的限度1.可逆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3.化学平衡的特征: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表现的特征有:化学平衡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即正逆反应并没有停止;只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而已;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改变;但若外界条件变化,则会使化学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
4.化学平衡移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原来的化学平衡将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化学平衡,像这样,可逆反应从一个化学平衡状态变成另一个平衡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移动。
5.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强(气体反应)等。
四、化学反应的利用1.根据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进行物质制备:(2)其他物质的制备:如生铁、硫酸、氨、硝酸等。
2.根据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为人类提供能源:(1)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①原电池的概念: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例如,铜—锌(稀硫酸)原电池。
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铜—锌(稀硫酸)为例,由于锌的活泼性比铜强,锌失去电子,电子从锌极(负极)流出,经导线回到铜极(正极),氧化剂H+在铜(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同时,溶液里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而是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这样,就完成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变过程。
鲁科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高三化学笔记
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核 核素 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带电特点:微粒 质子中子 电子带电特点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Z 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具体的X 原子。
二、核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比较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 本质 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 质子数、中子数都一定的一类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的互称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范畴 同类原子,存在游离态、化合态两种形式 原子 原子单质 特性只有种类,没有个数 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由一种元素组成,可独立存在 决定因素 质子数 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组成元素、结构 举例H 、C 、N 三种元素11H 、21H 、31H 三种核素23492U 、23592U 、23892U互为同位O 2与O 3原子AZX原子核质子 Z 个中子 N 个=(A -Z )个核外电子 Z 个素2.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联系三、原子或离子中微粒间的数量关系1.原子或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及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1)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电荷数(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电荷数(5)除11H外,其它元素的原子中,中子数≥质子数2.原子的质量数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原子的质量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区别原子的质量数是该原子内所有质子和中子数的代数和,都是正整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该原子的真实质量与126C质量的121的比值,一般不是正整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由天然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在自然界中所占原子个数的百分比的积的加和得来的。
2019-2020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3章末知识总结
化学·必修2(鲁科版)章末知识总结重要的烃⎩⎪⎪⎪⎪⎨⎪⎪⎪⎪⎧甲烷⎩⎪⎨⎪⎧结构简式:CH 4性质:稳定,能取代,易燃烧特征原子团:无乙烯⎩⎪⎨⎪⎧结构简式:CH 2===CH 2性质:能加成,能加聚,易氧化特征原子团:C===C 苯⎩⎪⎨⎪⎧结构简式:或性质:易取代,能加成特征原子团:无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天然高分子材料⎩⎪⎨⎪⎧棉、麻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热点一 烃的燃烧规律若烃的分子式用C x H y 表示,烃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 x H y +⎝ ⎛⎭⎪⎫x +y 4O 2――→点燃xCO 2+y 2 H 2O 。
根据不同的情况,可总结出与烃完全燃烧有关的几条规律:1.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耗氧量的计算。
(1)耗O 2量的多少取决于⎝ ⎛⎭⎪⎫x +y 4,(x +y 4)值越大,耗O 2量越大。
(2)产生CO 2的量取决于x ,x 越大,产生CO 2的量也越多。
(3)产生H 2O 的量取决于y ,y 越大,产生H 2O 的量也越多。
注意:实验式(最简式)相同、分子式不同的两种烃,等物质的量完全燃烧时,耗O 2量并不相等。
耗O 2量也可用上述规律进行比较,但两种烃的耗O 2的量之比、产生CO 2的量之比、产生H 2O 的量之比完全相同,比值等于两种烃分子中C(或H)原子个数之比。
2.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耗氧量的计算。
因等质量的H 比等质量的C 耗O 2多,故:(1)耗O 2量的多少取决于y x ,y x值越大,耗O 2量越大。
注意:y x值越大,意味着烃分子中H 的质量分数越大,耗O 2量也越大。
(2)产生H 2O 的量取决于y x ,y x值越大,产生H 2O 的量也越大。
(3)产生CO 2的量取决于y x ,y x值越大,产生CO 2的量越小。
注意:实验式相同的烃,y x相同,等质量完全燃烧时耗O 2量、产生CO 2的量、产生H 2O 的量完全相同。
高三化学复习《化学必修2》 第1章 第1节鲁教版知识精讲.doc
高三化学复习《化学必修2》第1章第1节鲁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必修2》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1节原子结构二. 教学目的1、掌握原子组成与结构2、掌握元素、同位素、核素等概念3、熟悉质量数及其应用三. 教学重点、难点质量数等有关概念四. 知识要点:(一)原子的组成及各基本粒子间的关系1. 原子的组成2. 几个量的关系①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②原子: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③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④阴离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二)元素、核素、同位素的相互关系1.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3.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三)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及核外电子排布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小:运动的空间范围狭小(在直径10-10m的空间内)快:运动的速率快(接近光速3×108m/s)轻:质量轻(质子质量约为1.673×10-27kg,电子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约为9.110×10-31kg)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典型例题】例1. 某次战争中曾使用了大量的贫铀弹。
所谓“贫铀”是从金属中提取出23892U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是具有低水平放射性的23892U,下列有关23892U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中子数为146B. 质子数为238C. 质量数为330D. 核外电子数为146解析:由A Z X所表示的意义知道,在23892U中Z=92,A= 238,所以N= A-Z =238-92 =146,即中子数为146,原子中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应为92。
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的组成即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高中化学山东科技版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C
,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
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
Z个)
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C+CO
△
2CO是吸热反应)。
C、H
、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
Ba(OH)
·8H2O+NH4Cl=BaCl2+2NH3↑+10H2O
KClO
、KMnO4、CaCO3的分解等。
(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
xA+yBzC,x+y≠z 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
鲁科版必修二-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一、烃1. 甲烷 (烷烃通式:C n H 2n +2) (1)氧化反应甲烷的燃烧:CH 4+2O 2 CO 2+2H 2O (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2)取代反应一氯甲烷:CH 4+Cl 2 CH 3Cl+HCl二氯甲烷:CH 3Cl+Cl 2 CH 2Cl 2+HCl三氯甲烷:CH 2Cl 2+Cl 2 CHCl 3+HCl (CHCl 3又叫氯仿)四氯化碳:CHCl 3+Cl 2 CCl 4+HCl 四种取代物中,常温下,只有CH 3Cl 是气态的,其余三种是液态的。
2. 乙烯 (烯烃通式:C n H 2n )乙烯的制取:CH 3CH 2OH CH 2=CH 2↑+H 2O(实验注意点:圆底烧瓶中要装一些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温度计水银球位置是在液面以下,因为是测溶液的温度) (1)氧化反应乙烯的燃烧:CH 2=CH 2+3O 2 2CO 2+2H 2O (燃烧时冒黑烟)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催化氧化:2CH 2==CH 2 + O 2 2CH 3CHO(2)加成反应与溴水加成:CH 2=CH 2+Br 2 CH 2Br —CH 2Br (使溴水褪色)与氢气加成:CH 2=CH 2+H 2 CH 3CH 3 与氯化氢加成:CH 2=CH 2+HCl CH 3CH 2Cl与水加成:CH 2=CH 2+H 2O CH 3CH 2OH(3)聚合反应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H 2C=CH 2 n点燃光光光光浓硫酸170℃ 点燃催化剂△催化剂 △ 催化剂△一定条件CH 2-CH 2 图1 乙烯的制取催化剂3. 苯苯的同系物通式:C n H 2n-6 (n ≥6 ) (1)氧化反应苯的燃烧:2C 6H 6+15O 2 12CO 2+6H 2O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①苯与液溴反应(注意:是与液溴反应,与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都不反应)(溴苯)②硝化反应+ HNO 3 + H 2O(硝基苯)③磺化反应:苯分子等芳香烃化合物里的氢原子被硫酸分子里的磺酸基(—SO 3H )所取代的反应。
鲁科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
Z 鲁科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 A X )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质量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整数,不同于相对原子质量。
含有10电子数目的微粒:Ne HF H 2O NH 3 CH 4 (五分子) Na + Mg 2+ Al 3+ H 3O + NH 4+(五阳离子)F - O 2- N 3- OH - NH 2- (五阴离子)含有18电子数目的微粒:Ar HCl H 2S PH 3 SiH 4 F 2 H 2O 2 N 2H 4 C 2H 6 CH 3OH K + Ca 2+Cl - S 2- P 3- HS -二、核外电子排布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 2 个); ② 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18 个电子;③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 32 个电子; ④ 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 2n 2 个电子。
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另外,电子总是尽可能地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完整版)高中化学山东科技版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山东科技版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鲁科版必修二-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一、烃1. 甲烷 〔烷烃通式:22〕 〔1〕氧化反响甲烷的燃烧:4+2O 2 2+2H 2O 〔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2〕取代反响一氯甲烷:42 3二氯甲烷:32 22三氯甲烷:2223〔3又叫氯仿〕四氯化碳:32 4 四种取代物中,常温下,只有3是气态的,其余三种是液态的。
2. 乙烯 〔烯烃通式:2n 〕乙烯的制取:32 22↑2O下,因为是测溶液的温度〕 〔1〕氧化反响乙烯的燃烧:22+3O 2 22+2H 2O 〔燃烧时冒黑烟〕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响。
催化氧化:222 + O 2 23〔2〕加成反响及溴水加成:222 2—2〔使溴水褪色〕及氢气加成:222 33 及氯化氢加成:22 32及水加成:222O 32〔3〕聚合反响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H 22 n 3. 苯苯的同系物通式:26 〔n ≥6 〕 〔1〕氧化反响点燃光光光光浓硫酸170℃ 点燃催化剂△催化剂△催化剂△2-2图1 乙烯的制取点燃催化剂苯的燃烧:2C 6H 6+15O 2 122+6H 2O 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取代反响①苯及液溴反响〔留意:是及液溴反响,及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都不反响〕②硝化反响+ 3 + H2O〔硝基苯〕③磺化反响:苯分子等芳香烃化合物里的氢原子被硫酸分子里的磺酸基〔—3H 〕所取代的反响。
+ H 2SO 4SO 3H + H 2O苯磺酸〔3〕加成反响 〔环己烷〕。
4. 甲苯〔1〕氧化反响:甲苯的燃烧:C 7H 8+9O 2 72+4H 2O甲苯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得到苯甲酸〔可鉴别苯和苯的同系物〕。
〔2〕取代反响 甲苯硝化反响生成2,4,6-三硝基甲苯,简称三硝基甲苯,又叫梯恩梯〔〕,不溶于水。
它是一种烈性炸药,广泛用于国防、开矿等。
二、烃的衍生物 :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主要化学性质:点燃2 +浓H 24 60℃—2+3H 3| +33 浓硫酸O 2N — 3|—2 | 2+3H 2O5. 乙醇〔一元醇:R —,饱和一元醇:21〕 〔1〕及钠反响乙醇及钠反响:2322 2322↑〔2〕氧化反响①催化氧化〔去氢氧化〕:2322 232H 2O②被强氧化剂氧化〔如酸性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溶液〕 23〔红色〕+ 3C 2H 5 + 3H 24 2(4)3〔绿色〕+ 33 + 6H 2O③ 燃烧 C 2H 6O + 3O 2 22 + 3H 2O〔3〕消去反响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到170℃生成乙烯:3222↑2O留意:该反响加热到140℃时,乙醇进展另一种脱水方式,生成乙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原子核核素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微粒质子中子电子带电特点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Z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
二、核素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本质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质子数、中子数都一定的一类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的互称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范畴同类原子,存在游离态、化合态两种形式原子原子单质特性只有种类,没有个数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由一种元素组成,可独立存在决定因素质子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组成元素、结构原子AZX原子核质子Z个中子N个=(A-Z)个核外电子Z个举例H 、C、N三种元素11H、21H、31H三种核素23492U、23592U、23892U互为同位素O2与O32.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联系三、原子或离子中微粒间的数量关系1.原子或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及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1)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电荷数(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电荷数(5)除11H外,其它元素的原子中,中子数≥质子数2.原子的质量数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原子的质量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区别原子的质量数是该原子内所有质子和中子数的代数和,都是正整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该原子的真实质量与126C质量的121的比值,一般不是正整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由天然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在自然界中所占原子个数的百分比的积的加和得来的。
Ar=Ar l*a1%+Ar2*a2%+联系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的质量数相等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依据:电子能量高低、运动区域离核远近。
2.电子层与电子能量的关系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电子层符号K L M N O P Q最多容纳电子数 2 4 8 2n2离核距离近远电子能量低高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3.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三、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Mg2+ Cl-元素结构与性质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8(He为2) 一般小于4 一般大于或等于4 稳定性稳定不稳定不稳定得失电子能力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易失电子易得电子化合价0 只显正价即显正价又显负价1.核电荷数为1~20的原子的结构特点(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H;(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原子:H、Li、Na、K;(3)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Be、Mg、Ca、He;(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Be、Ar;(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C;(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O;(7)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一半的原子:Li、P;(8)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H、Be、Al;(9)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Li、Si;(10)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Ne;(11)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Be。
10电子微粒18电子微粒分子Ne、CH4、NH3、H2O、HF Ar、SiH4、PH3、H2S、HCl、F2、H2O2、N2H4、C2H6、CH3OH阳离子Na+、Mg2+、Al3+、NH4+、H3O+K+、Ca2+阴离子N3-、O2-、F-、OH-、NH2-P3-、S2-、HS-、Cl-、O22-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律1.原子序数(1)含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2)与其他量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3.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周期: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族: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①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行序数分类名称核外电子层数所含元素种数1短周期第1周期 1 22 第2周期 2 83 第4周期 3 84长周期第4周期 4 185 第5周期 5 186 第6周期 6 327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7 现有26(排满32)②族: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列,16个族,包括7个主族,7个副族,1个Ⅷ族,1个0族。
yh p13四、焰色反应Na 黄 Li 紫红 K 浅紫(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因为钾里面常混有钠,黄色掩盖了浅紫色)Rb 紫 Ca 砖红色 Sr 洋红 Rb紫Cu 绿 Ba 黄绿 Co 淡蓝镁、铝,还有铁、铂、镍等金属无焰色;稀有气体放电颜色He 粉红Ne 鲜红Ar 紫五、1.微粒半径的大小与比较:⑴一看“电子层数”:当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如同一主族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Cl)>r(F)、r(O2-)>r(S2-)、r(Na)>r(Na+)。
⑵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如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如r(Na)>r(Cl)、r(O2-)>r(F-)>r(Na+)。
⑶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如:r(Cl-)>r(Cl) 、r(Fe2+)>r(Fe3+)。
⑷同种元素,核外电子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即r(阴离子) >r(原子)>r(阳离子)2.由位置推导原子序数(1)同周期(2)同族若A、B为同主族元素,A所在周期有m种元素,B所在周期有n种元素,A在B的上一周期,设A的原子序数为a。
①若A、B为ⅠA族或ⅡA族(位于过渡元素左边的元素),则B的原子序数为(a+m)。
②若A、B为ⅢA~ⅦA族(位于过渡元素右边的元素),则B的原子序数为(a+m)。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原子序数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符号Na Mg Al Si P S Cl Ar单质与水(或酸)反应情况冷水剧烈热水较快盐酸剧烈盐酸较快稀有气体元素易→难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高温磷蒸气与H2能反应需加热光照或点燃爆炸化合难→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NaOH强碱Mg(OH)2中强碱Al(OH)3两性氢氧化物H2SiO3弱酸H3PO4中强酸H2SO4强酸HClO4最强酸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很不稳定PH3不稳定H2S较稳定HCl稳定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金属性↓→→→→→→→→→→→非金属性↑二、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演变规律:金属性---还原性-----失电子能力----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置换氢的难易----原电池反应中正负极非金属性---氧化性-----得电子能力----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注意:金属性的强弱不等于还原性的强弱,同理非金属性的强弱不等于氧化性的强弱。
例如I-有较强的还原性而不是金属性;Ag+有氧化性而不是非金属性。
(只是作题中大部分相同)2.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还原性或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标准⑴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置换出氢气,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⑵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⑶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被置换出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弱,元素的金属性弱,单质的还原性弱。
⑷金属阳离子得电子(或氧化)能力越强,对应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弱,单质的还原性越弱。
⑸金属原子失电子,需吸收能量,失去相同的电子数,吸收的能量越少,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⑹根据周期表的位置判断。
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的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⑺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判断。
自左至右,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弱,单质的还原性越弱。
3.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氧化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标准⑴比较元素的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越易化合,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⑵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⑶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酸性越强,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⑷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被置换出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弱,元素的非金属性弱,单质的氧化性弱。
⑸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对应的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单质的氧化性越弱⑹不同的非金属单质氧化同一种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失电子越多说明该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⑺根据周期表的位置判断。
位于周期表右上方的元素,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⑻非金属原子得电子,需放出能量,得到相同的电子数,放出的能量越多,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四、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中的位置关系1. 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原子半径越大,失电子越易,还原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其离子的氧化性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