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会计舞弊分析

合集下载

会计舞弊分析及解决对策

会计舞弊分析及解决对策

会计舞弊分析及解决对策会计舞弊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在财务报表或业务数据中故意歪曲、虚假或隐瞒有关事项,以达到个人或企业自身利益的行为。

会计舞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欺骗投资人、财务机构和金融机构,获取不法的利益。

本文将分析会计舞弊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同时提出解决对策。

一、会计舞弊的原因1.盈利压力:企业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会产生高额的盈利压力,为了满足这种压力,企业就会利用会计舞弊来虚增利润,以欺骗投资人和财务机构。

2.个人利益:企业中的个人利益成为了滋生会计舞弊的重要原因,企业中的高管和管理人员,会利用会计舞弊来满足自己获得更多利益的需求。

3.内部控制薄弱:如果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不健全,很容易滋生会计舞弊的行为,因为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缺失和不完善的制度和规定,留下了漏洞和机会给了不法之人实现利益的手段。

1.影响企业声誉:会计舞弊会让企业在公众中失去信任,这样的风险会导致企业的声誉受到损害。

2.法律风险:会计舞弊违反了法律规章,因此,企业一旦被曝出,就可能面临着相应的法律风险和责任。

1.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制定严格的财务制度和流程规定,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准确、及时和真实。

2.加强财务审核:企业应该加强财务审核的力度,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3.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操守: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操守,避免因个人利益的驱动导致不当行为。

4.加强投资人和监管机构的监督:企业应该加强投资人和监管机构对企业的监督,及时揭示潜在的问题,让企业无法再逃避财务规定,堵塞会计舞弊的漏洞。

五、结论企业应该认识到会计舞弊的危害性和破坏性,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会计舞弊的行为,保障企业和投资人的利益。

企业的发展和长期的战略性利益是得不到保障的,如果会计舞弊的漏洞不得到解决。

会计舞弊分析及解决对策

会计舞弊分析及解决对策

会计舞弊分析及解决对策【摘要】会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处理中出现的违法行为,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声誉。

本文从会计舞弊的分析入手,深入探讨了会计舞弊的原因和类型。

在解决对策方面,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和加强员工培训等多方面的措施。

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包括加强管理人员监督和建立风险警示机制等。

通过全面分析和解决对策的提出,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会计舞弊的发生,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和持续发展。

只有全面认识并有效应对企业会计舞弊问题,才能确保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会计舞弊、分析、原因、类型、解决对策、预防措施、总结1. 引言1.1 绪论会计舞弊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为了达到个人或组织的利益而故意篡改、隐瞒或虚构财务数据的行为。

会计舞弊的存在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影响了市场竞争秩序,危害了社会的经济稳定。

对于会计舞弊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会计舞弊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类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预防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会计舞弊问题,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和防范会计舞弊行为,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和市场信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在当前经济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会计舞弊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只有加强对会计舞弊问题的认识,不断改进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才能有效地遏制会计舞弊现象的蔓延,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对相关各方有所启发,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廉洁诚信、阳光透明的商业环境。

2. 正文2.1 会计舞弊分析会计舞弊分析是对会计领域中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揭示舞弊行为的特征、规律和影响,从而为制定有效的防范和打击策略提供依据。

会计舞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司内部存在的潜在舞弊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通过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员工行为和会计数据进行审计和监控,可以发现存在舞弊可能的领域和环节。

会计舞弊分析及解决对策

会计舞弊分析及解决对策

会计舞弊分析及解决对策会计舞弊是指工作人员为了获得个人利益而在财务报告中故意误导性地操纵数据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企业的利益,也损害了投资者和公众的信任,对企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会计舞弊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预防会计舞弊的发生。

一、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1. 法律意识不强在一些企业中,员工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后果认识不足,这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会计舞弊的想法。

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岗位上的员工,他们往往能够掌握更多的关键信息,一旦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就更为严重。

2. 绩效评价指标扭曲一些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价主要以业绩为指标,而不充分考虑其道德品质和工作态度。

这就使得一些员工为了达到业绩指标而采取不正当手段,比如故意操纵财务报告数据,虚增收入、减少成本,以此来提高业绩,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奖金。

3. 内部控制不健全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监管不到位。

员工可以利用这一漏洞进行会计舞弊,编造虚假的交易流水,虚增资产价值,掩盖企业真实财务状况,从而谋取私利。

4. 利益冲突在一些企业中,员工可能会面临着利益冲突的情况。

业务部门可能会为了销售额的增长而夸大业绩,并向财务部门施压,要求虚增收入;而财务部门则为了业绩指标的完成而向高层隐瞒真实数据,以达到公司获利的目的。

二、解决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教育培训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法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意识。

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对财务管理人员应加强培训,使其了解会计舞弊的危害和法律责任,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守职业道德底线。

企业应对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调整,不仅要考核员工的业绩,还要考核员工的道德品质和工作态度。

只有通过综合考核,才能更全面地评价员工的表现,避免过分强调业绩而忽视道德层面的要求。

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计和监管,减少漏洞和盲区的存在。

会计舞弊的经济理论分析

会计舞弊的经济理论分析

会计舞弊的经济理论分析摘要:本文运用委托代理、有限理性、内部人控制、信息不对称经济理论,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化了对会计舞弊行为的认识,并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探索新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会计舞弊委托代理有限理性内部人控制信息不对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会计舞弊比比皆是,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给会计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许多人从会计、证劵等多个角度对会计舞弊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许多对会计舞弊进行识别的方法和模型。

现在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入手,运用相关经济理论对会计舞弊的动因、机制进行分析,为会计舞弊的治理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一、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一)国外相关理论研究会计舞弊属于舞弊的一种,因此国外将舞弊动因理论应用于会计舞弊规范研究中,形成了以下四个主要的会计舞弊动因理论:(1)冰山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会计舞弊应该从结构和行为两个方面去考察。

结构主要是指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这些只是显而易见的、容易被发现的,只是会计舞弊中很小的一部分;而舞弊的行为由于具有其主观性、个性化,总是被可以隐藏起来。

结构和行为就像是海面上漂浮的冰山,露出海平面的部分(结构)只是冰山一角,隐藏在水面下的部分(行为)往往更加庞大而不易发觉。

外部审计人员不仅仅要关注企业内部控制上的漏洞,还要更多的关注被隐藏起来的个体的行为。

(2)三角形理论。

美国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产生舞弊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异常需要、机会和合乎情理。

Albrecht进一步研究认为舞弊是由压力、机会和藉口三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

舞弊压力包括经济压力、恶癖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其它压力四种类型。

据统计,前两种类型的压力大约占95%.形成舞弊的机会主要有六种:包括缺乏发现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无知、能力不足;审计制度不健全。

会计舞弊的经济理论分析

会计舞弊的经济理论分析

会计舞弊的经济理论分析摘要:本文运用委托代理、有限理性、内部人控制、信息不对称经济理论,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化了对会计舞弊行为的认识,并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探索新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会计舞弊委托代理有限理性内部人控制信息不对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会计舞弊比比皆是,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给会计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许多人从会计、证劵等多个角度对会计舞弊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许多对会计舞弊进行识别的方法和模型。

现在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入手,运用相关经济理论对会计舞弊的动因、机制进行分析,为会计舞弊的治理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一、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一)国外相关理论研究会计舞弊属于舞弊的一种,因此国外将舞弊动因理论应用于会计舞弊规范研究中,形成了以下四个主要的会计舞弊动因理论:(1)冰山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会计舞弊应该从结构和行为两个方面去考察。

结构主要是指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这些只是显而易见的、容易被发现的,只是会计舞弊中很小的一部分;而舞弊的行为由于具有其主观性、个性化,总是被可以隐藏起来。

结构和行为就像是海面上漂浮的冰山,露出海平面的部分(结构)只是冰山一角,隐藏在水面下的部分(行为)往往更加庞大而不易发觉。

外部审计人员不仅仅要关注企业内部控制上的漏洞,还要更多的关注被隐藏起来的个体的行为。

(2)三角形理论。

美国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产生舞弊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异常需要、机会和合乎情理。

albrecht 进一步研究认为舞弊是由压力、机会和藉口三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

舞弊压力包括经济压力、恶癖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其它压力四种类型。

据统计,前两种类型的压力大约占95%.形成舞弊的机会主要有六种:包括缺乏发现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无知、能力不足;审计制度不健全。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会计舞弊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不仅涉及到公司内部的利益纷争,更与投资者的决策准确性、市场经济秩序和诚信度密切相关。

对此类现象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将对会计舞弊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旨在预防和遏制会计舞弊现象的滋生,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健康程度。

二、会计舞弊的成因(一)经济利益驱动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会计舞弊的主要成因之一。

部分企业或个人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会计操作,如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

这种行为往往与企业的业绩考核、股东的利益以及高管的个人收入挂钩,成为会计舞弊的重要诱因。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尽管我国在会计法规方面已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舞弊行为,以逃避法律责任。

此外,对于会计舞弊的处罚力度不够严厉,也使得部分企业和个人心存侥幸心理。

(三)内部控制失效企业内部控制是防止会计舞弊的重要手段。

然而,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如审批程序混乱、内部审计失效等,导致企业难以有效防止会计舞弊的发生。

三、对策研究(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首先,应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填补法律漏洞,加大对会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此外,还应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法律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二)强化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和审批程序,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舞弊行为。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诚信意识。

同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鼓励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揭露会计舞弊行为。

(四)加强社会监督力度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包括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监管机制。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会计舞弊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破坏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

因此,对会计舞弊的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并寻求有效的对策,对于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以及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会计舞弊的成因(一)经济利益驱动经济利益的驱使是会计舞弊的主要原因。

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部分企业或个人会通过虚构财务数据、操纵利润等手段进行舞弊。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为会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部分企业对财务法规视而不见,钻法律的空子,进行不正当的财务操作。

(三)内部监管不力企业内部监管不力也是导致会计舞弊的重要原因。

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无法有效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四)外部监管缺失外部监管的缺失也为会计舞弊提供了机会。

部分监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监督不够严格,对舞弊行为的查处力度不足,导致舞弊行为频发。

三、对策研究(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是防止会计舞弊的根本途径。

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会计舞弊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企业和个人不敢轻易进行舞弊行为。

(二)强化企业内部监管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企业应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员工的自律性,从源头上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外部监管力度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监督,加大对舞弊行为的查处力度。

同时,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管效率,确保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可靠。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会计人员是防止会计舞弊的重要力量。

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同时,应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能够自觉抵制舞弊行为。

四、结论会计舞弊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防范和治理。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强化企业内部监管、加强外部监管力度以及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都是有效的对策。

会计舞弊分析及解决对策

会计舞弊分析及解决对策

会计舞弊分析及解决对策1. 引言1.1 介绍会计舞弊问题会计舞弊是指利用会计制度的漏洞或利用职务上的权力,通过伪造、篡改或掩盖账目,以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会计舞弊对企业经营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数据失真、影响企业信誉和形象,甚至对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者造成重大财务损失。

在一些严重情况下,会计舞弊还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会计舞弊的发生不仅仅是个案性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会计舞弊可能涉及企业内部员工、管理层以及外部供应商、客户等各个环节,甚至会波及整个行业。

了解会计舞弊问题的性质和对企业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需要以良好的经营道德和财务透明度来确保其持续发展。

解决会计舞弊问题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只有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应对会计舞弊问题,确保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健康发展。

1.2 分析会计舞弊对企业的影响会计舞弊对企业的影响是十分严重和深远的。

会计舞弊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数据失真,给企业经营和决策带来误导,使管理者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从而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

会计舞弊可能导致企业财务稳健性受到损害,影响企业的投资者信心和融资能力,造成企业在市场上的声誉受损。

会计舞弊会增加企业面临的法律和道德风险,一旦被发现,企业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制裁和公众质疑,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倒闭。

会计舞弊不仅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还会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和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对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会计舞弊问题,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建立完善的反舞弊机制,确保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维护企业的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1.3 说明解决会计舞弊的重要性会计舞弊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和声誉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解决会计舞弊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解决会计舞弊是企业维护自身经营利益和健康发展的需要。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经济学分析及其监管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经济学分析及其监管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经济学分析及其监管研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经济学分析及其监管研究引言: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是一个常见而严重的问题,它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进行分析,并探讨监管对会计舞弊的作用及其研究。

第一部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经济学分析1.1. 定义与形态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是指公司在其财务报表中,通过不正当手段操纵数据或信息,以虚增盈利、隐瞒亏损等方式误导投资者,从而获取非正当利益的行为。

一般来说,会计舞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收入与支出的操纵、资产负债表调整、现金流量表的错误,以及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或误导。

1.2. 原因与动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和动机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财务压力、管理层的奖励机制、市场反应与预期、监管缺失等。

财务压力是导致会计舞弊的主要原因,当公司面临经营压力、财务困境或追求高额利润时,管理层往往会采取会计舞弊以达到短期经济利益的目的。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奖励机制与薪酬安排与公司的经营绩效挂钩,导致管理层的动机与投资者的利益发生冲突,从而引发会计舞弊。

1.3. 影响与后果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对经济和投资者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首先,会计舞弊扭曲了市场的信息传递机制,导致市场对企业的真实价值无法准确评估,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其次,会计舞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给那些诚实守信的企业带来了不公正的竞争,进而影响市场的有效运行和规范发展。

此外,会计舞弊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加剧经济不稳定。

第二部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监管研究2.1. 监管措施与机制为了防止和打击会计舞弊,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与机制。

其中包括立法和法规、会计准则与审计要求的规范、证券交易所的监管规定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督与执法等。

这些监管措施和机制旨在加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提高审计质量、增加违规成本、改善监管体系等方面,以遏制会计舞弊的发生。

我国舞弊审计准则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舞弊审计准则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二、 基于制度 变迁理论 的我 国舞弊审计准则制度变迁特征

舞弊审计准则制度变迁的历程
( ) 步阶段 ( 9 1 - 9 5年 ) 18 一 起 18 年 19 9 1年 , 财政部 发布 了
《 关于成立会计 顾问处 的暂行规定 》 标志着我 国独立审计制度重 ,
建 的开始 , 制度上实现 了从无到有的转变 , 在 为整个审计职业界发 展奠定 了基石 , 具有划时代 的里程碑意义。 由于我 国注册会计师 但 行业起步较晚 , 公众 、 政府 、 公司又对审计认识 模糊 , 以很长一段 所
研究与创新 lT D N NO A IN U YA DI S N V TO
我国舞弊审计准则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湖 南大学 杨 阳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 的替代 、 转换和交 易过程 。 新制度经济学派
的代表人道格拉斯 ・ ・ C 诺斯认为 , 制度变迁 就是行 为主体 为了获取 最大的潜在利润 、实现更高的制度效 率而寻求 动态 的制度均衡 的
时间 内都没有独立的审计准则进行指导 ,更不用说舞弊审计准则 了。值得注意的是 , 那时独立审计的 目标是查错 防弊 , 对于舞弊审
计 已经有 了一定的认识 。
( ) 二 第一个准 则实施阶段 ( 9 6年 ̄ 0 1年 ) 19 19 20 9 6年 1 2
展壮大的基础上逐步 发展舞弊审计准则 , 只能依靠政府的强制力 , 统一制定与颁布舞弊审计 准则 。政府根据市场经济状 况选择某一 时期的舞弊审计 准则 , 并在其市场运作过程 中 , 不断地 发现 问题与 解决问题 。 在借鉴与批判的过程 中 , 国舞弊审计准则得到不断 使我
过程。而舞 弊审计准则是资本市场中审计 师与公众股东之 间就舞 弊审计的责任划分的一种 契约安排 。 因此 , 所谓舞弊审计 准则 的制 度变迁 , 以看作是一个更有效的舞 弊审计准则的产生过程 。 可 笔者 拟从广义角度探讨我国舞弊审计准则制度变迁 的历程及其特点。

会计舞弊的产生机理及治理途径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会计舞弊的产生机理及治理途径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会计舞弊的产生机理及治理途径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会计舞弊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学术界对于会计舞弊的产生原因、治理对策也开展了大量研究。

针对会计舞弊产生原因有多种解释,但一般分析逻辑性不强。

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探讨了会计舞弊产生的内在机理及治理途径,以弄清会计舞弊的真正原因和解决思路。

标签:会计舞弊产生机理治理途径一、问题的提出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上市公司披露“公开、公平、公正”的会计信息。

股东通过证券市场的信息传递,能够观察和控制经理的行为,即使股东无法达到控制的目的,但至少可以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做出购买、继续持有或抛售公司股票的决策。

然而,会计造假现象的屡见不鲜,使全球的投资者都因此而缺乏投资的安全感,引起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巨大震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证券市场频繁出现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诸如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大庆联谊等。

随着上市公司“掏空”“造假”等会计舞弊案件的接连曝光,使中国股民从曾经对股票市场趋之若鹜到现在的谈股色变。

这些大公司的轰然倒塌,严重损坏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阻碍了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会计舞弊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会计舞弊?为什么会产生会计舞弊现象?该如何治理会计舞弊?国内外许多学者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二、会计舞弊的产生机理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1.会计舞弊的含义及特征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

一般具有这几个方面的特征:(1)行为的欺诈性,区别于会计错误。

(2)行为的违法、违规性,区别于盈余管理。

(3)行为的隐蔽性,行为人以种种伎俩掩盖其舞弊行为,是局外人难以发现。

(4)行为的危害性,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通过各种手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最终给他人、企业乃至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经济学分析及其监管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经济学分析及其监管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经济学分析及其监管研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经济学分析及其监管研究一、引言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组织形式,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角色。

然而,在运营过程中,某些上市公司会利用会计手法进行舞弊,以获取不当利益。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给整个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经济学分析探讨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和机制,并研究有效的监管手段。

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1. 利益诱因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驱动。

通过操纵会计信息,上市公司可以夸大公司的业绩,提高股价,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本市场融资或增加股东权益。

此外,舞弊行为还可以用于掩盖公司实际状况,获得更多的贷款。

这种利益诱因成为导致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重要推动力。

2.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监管机制的不完善。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监管部门的力量薄弱,监管制度不健全,导致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相对较容易发生且难以被揭露。

即使在发达国家,监管机构也难以完全消除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可能性。

监管机构的信息获取成本较高,监管手段相对滞后,容易被上市公司找到漏洞。

三、会计舞弊的机制分析1. 收入与支出的操纵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一个常见机制是通过操纵收入与支出来控制利润水平。

例如,公司可以通过虚构销售额度、调整收入认定时间来增加收入,从而夸大公司业绩。

另一方面,公司可以通过减少合理支出、降低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水平等手段来减少成本,也会间接提升利润水平。

2. 资本市场操纵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还可以通过操纵资本市场来实现。

公司可以通过发布虚假的财务信息来扭曲投资者对公司的评估,推动股价上涨或避免股价下跌。

这样的行为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买入公司的股票,从而为舞弊者提供了更多的利益。

3. 高管薪酬操纵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还可以用于操纵高管薪酬。

公司会通过调整财务数据来提高公司业绩,从而推动高管的个人薪酬增长。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上市公司可能在财务报表中夸大利润,隐瞒亏损,或者操纵利润的时间点和分配方式。

会计舞弊经济收益与成本分析

会计舞弊经济收益与成本分析

会计舞弊经济收益与成本分析摘要:本文从外部性以及经济收益与成本角度分析后认为,会计舞弊均缘于舞弊者“经济人”的理性行为。

治理会计舞弊一方面应施行“严刑峻法”,让舞弊者承担其舞弊行为的全部成本,使其得不偿失而改变行为预期;另一方面通过健全、完善产权等相关制度,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使个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用完善的制度正面引导个人“从善”,自觉杜绝舞弊行为。

关键词:舞弊外部性收益成本一、会计舞弊“外部性”分析(一)会计舞弊“外部性”如果某个体对另一个体施加了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涉及施加者自身的成本收益,经济学称之为“外部性”或“外部效果”。

诺思认为,当某个人的行动引起的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时,就存在外部性。

萨缪尔森认为,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收益时,外部经济效果便发生了;即成本或收益被加于其他人身上,然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为此而获得报酬。

确切地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外部性实质上就是会计学中的不符合配比原则,即收益与相应的成本没有配合起来进行考虑和处理。

其中外部正效应表现为付出没有完全得到应有的收益(一部分收益被他人享用了);外部负效应表现为收益没有包含应有的成本(一部分成本由别人承担)。

如果市场及相关经济制度是完善的,则没有任何外部性。

因为每个人若是从事正当合法的活动,就能得到全部市场利益;而如果从事舞弊活动,也必须承担全部市场成本。

在不存在外部性的情形下,内部成本与社会成本、内部收益与社会收益是一致的。

在这种条件下,遵守法规、履行管理契约能够带来相称的报酬;反之舞弊一旦查处则由当事人承担全部成本,即使侥幸设有查处,当事人也不可能从中得到任何额外好处。

因此,权衡舞弊的得失,理性的选择是按照法律、契约相关规定自觉地履行管理职责,放弃会计舞弊。

但现实中市场制度不是完美的,有限理性、契约的不完备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费用存在于市场中,在企业经济组织“委托一代理”关系中,会计舞弊当事人即使恪尽职守也得不到由此带来的全部收益;反之,即使他舞弊也不会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损失,即会计舞弊者行为的私人成本与收益可能大大偏离社会成本与收益。

财务舞弊经济分析报告(3篇)

财务舞弊经济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企业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债务、夸大资产、虚增收入等手段,以达到非法目的或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舞弊现象日益严重,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财务舞弊的经济分析,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为我国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参考。

二、财务舞弊的原因分析1. 盈利压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面临巨大的盈利压力。

部分企业为了达到业绩目标,不惜采取财务舞弊手段虚增收入、隐瞒成本,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2. 利益驱动财务舞弊往往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层、股东、债权人等多方利益。

在利益驱动下,部分企业为了实现个人或集团利益最大化,不惜采取舞弊手段。

3. 法规不完善我国财务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部分法规存在漏洞,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执法力度不足、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使得财务舞弊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4. 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财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例如,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和激励机制,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5. 企业文化因素部分企业内部存在不健康的竞争文化,企业领导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导致财务舞弊行为屡禁不止。

三、财务舞弊的危害分析1. 侵害投资者利益财务舞弊行为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产生误判,进而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侵害投资者利益。

2. 影响资本市场稳定财务舞弊行为会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导致股价波动、市场失灵,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3. 损害企业声誉财务舞弊行为会损害企业声誉,降低企业品牌价值,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4. 加剧社会不公财务舞弊行为会导致财富分配不均,加剧社会不公,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四、应对财务舞弊的措施1. 完善法规体系加强财务法规体系建设,填补法规漏洞,提高执法力度,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

2. 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当代经济中会计作弊行为管控思考

当代经济中会计作弊行为管控思考

当代经济中会计作弊行为管控思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作弊行为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种现象。

在当代经济中,会计作弊行为的管控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影响会计作弊行为的因素、会计作弊行为的种类、会计作弊行为的危害以及加强会计作弊行为管控的思考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影响会计作弊行为的因素会计作弊行为的产生不能单一的归咎于某个因素,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企业经济利益的追求:不论是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还是政府部门,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会计作弊行为就很容易产生。

2.现有的审计监管制度不完善:审计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会计师在执行职责时存在很大的灰色空间,会计作弊行为也因此得以生生不息。

3.公司内部体制不完善:公司内部体制不完善是会计作弊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例如财务会计系统的管理不规范等。

二、会计作弊行为的种类1. 营业收入虚增:企业在财务报表上虚构营业收入以达到企业状况的改善。

2. 费用虚减:企业在财务报表上夸大费用的金额,实际上企业的成本就会被偏低。

3. 资产价值夸大:企业将资产价值夸大,以达到改善公司状况的目的。

4. 负债隐瞒:企业把负债数据隐瞒掉,以达到企业状况的改善。

三、会计作弊行为的危害1. 扰乱市场秩序:会计作弊行为的存在会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市场经济体系的运行。

2. 税收损失:企业在财务报表上的虚假数据会导致实际开支的减少,税收收入的降低。

3. 经济环境恶化:由于财务报表造假导致其投资者头一回迹象不再信任该公司,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日益恶化的投资环境。

四、加强会计作弊行为管控的思考1. 完善法制:完善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会计作弊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建立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管体系,严格监督、执法、制裁和检查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增强企业的内部管控:企业要加强内部管控,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时刻保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会计舞弊的经济解释

会计舞弊的经济解释

会计舞弊的经济解释綦好东.会计舞弊的经济解释[J].会计研究,2002,(8). [4]【摘要】本文运用合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会计舞弊的产生机制,利益分享和成本分摊机制进行了经济解释,以深化对会计舞弊机制性因素的认识,为会计舞弊的治理提供逻辑上的支持。

文章认为,企业是一个契约网络结合体,会计行为诚信是契约有效履行的基础,而经理人、注册会计师、股东、政府都是与会计舞弊行为发生或制止相关的行为主体;会计舞弊的成本巨大、不良后果严重;会计舞弊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治理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一、引言回顾2001年的社会经济生活,不难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恐怕莫过于"诚信"二字了。

证券市场是讨论诚信、呼唤诚信最为热烈的领域,会计舞弊则被看作是践踏诚信的祸首之一。

以银广夏为代表的重大会计舞弊案,使证券市场频频遭遇"地雷",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已经到了使中小投资者难以忍受的地步。

上市公司由会计舞弊导致的诚信危机成为2001年股价暴跌的重要原因。

2001年深沪两市部分指标首次出现了历史上的负增长。

两市股票总市值为43522.2亿元。

其中流通总市值14463.17亿元,较上年减少了1624.35亿元,下降了10.09%;全年筹资1097.98亿元,较上一年减少491.22亿元。

虽然,证券市场的低迷和重挫,有国有股减持这类利空消息的负面影响,不能全部归咎于会计舞弊,但会计舞弊确实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人们开始把矛头指向了会计人员、经理人、注册会计师这些与会计舞弊行为有直接关系的行为人,状告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经理人的呼声四起。

在指责、愤怒之后,人们也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度再造"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管理层则顺应这种要求,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国证监会还联合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出台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旨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

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造假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造假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造假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科斯(19XX)认为:“企业可以看作是劳动与资本的长期权威性的契约关系。

”由于分工不同,在这一契约关系中,各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能够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经济决策的信息,但是如果财务信息大量失真,会计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会计信息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1.会计信息的经济学属性关于会计信息的经济学属性,当前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有公共物品论、私人物品论、标签产品论。

本文认为,一方面,会计信息在特定消费群内仍是私人物品,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质,因为会计信息具有专业性,一般情况下,缺乏专业技术人难以使用,并且会计信息的使用并非完全免费,投资方使用会计信息往往需要“付费”。

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又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会计信息逐步显示出公共物品的特性。

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同时具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特性。

根据产权经济学理论,“私人物品在私人产权下使用是有效率的,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是有效率的”。

而会计信息的对外披露是政府强制实行的,当具有公共物品特性的财务信息由私人对外提供时,必然会使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出现矛盾,出现会计信息的“搭便车者”,正是会计信息产权的模糊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信息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指人们各种交易行为过程中的成本付出。

会计信息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供给、需求和监督过程中的交易成本。

会计信息的供给成本主要包括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会计信息检验成本及发布成本。

由于企业对外提供的是统一格式的会计信息,无法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会发生依据各自决策和监督的需要而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需求交易成本。

有些会计信息使用者甚至会直接从社会中介机构购买专业投资意见。

会计信息的监督成本主要包括,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的费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的费用。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舞弊及治理办法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舞弊及治理办法

一、会计舞弊的概述1.会计舞弊的含义所谓会计舞弊,就是指行为人在其进行会计处理过程中,为了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而进行的有目的、有针对性、有计划的,故意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政策、规章、规范以及可靠性原则的行为。

2.会计舞弊的种类(1)资产重组的舞弊。

所谓的企业资产重组主要包括资产的并购、置换以及债务重组等方式,它一般发生在会计关联方之间。

目前,企业进行资产重组、虚构利润的舞弊方法主要有两种,即资产、债务重组和并购。

(2)关联方的交易舞弊。

即指的是有关管理部门为了掩饰亏损、虚构利润而利用关联方进行交易,同时没有在会计报表及附注当中做出恰当、规范、充分的披露,使其生成的报表信息对使用者造成极大误导的一种会计舞弊方法。

一般情况下,企业采用的关联交易的类型主要有:受托经营舞弊、关联购销舞弊、费用分担舞弊以及资金往来舞弊等。

(3)不当会计估计和政策的舞弊。

这一类型的会计舞弊现象主要指的是企业有关管理部门利用不恰当的会计估计方法和会计政策进行企业利润的非法操纵,进而从中获取利益的行为。

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即:违反新会计准则随意变更会计估计、会计政策而不进行相应的披露,选用不恰当的合并政策,选用不恰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选用不恰当的费用、收入确认方法,选用不恰当的折旧方法以及掩饰事实或交易的舞弊等。

(4)地方政府的援助舞弊。

这一类型的会计舞弊主要指的是企业为获得当地政府的相关经济援助,不顾新会计准则的规定,而操纵企业利润的会计舞弊行为。

目前,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援助形式主要包括两种,即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3.会计舞弊的危害(1)对国家开展宏观调控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造成危害。

财务会计工作是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开展宏观调控提供相关会计信息,为企业投资决策、经营管理提供安全、可靠财务数据的工作。

因此,一旦企业不按照新会计准则的游戏规则规范财务工作,必将造成会计报告口径不统一而不具备可比性和合并性,必将造成会计报告的虚假性而出现会计舞弊现象,势必会误导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决策而最终损害国家利益,势必会误导企业的经营决策而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和危害,以及误导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不当的决策而造成损失,最终影响的都是国家经济、社会物质文明和企业经营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会计舞弊行为经济博弈理论分析

会计舞弊行为经济博弈理论分析

会计舞弊行为经济博弈理论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曾深刻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的利益有关”。

利益在推动或抑制人们的行为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这也符合经济学上的一个基本假定――人是理性的人,即指“有一个很好定义的偏好,在面临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偏好”(可能是利己主义者,也可能是利他主义者)。

正是理性人的假设使得可以运用数学工具来描述人的行为。

现实生活中,任何经济工作行为都十分讲求成本效益,会计行为从某个角度上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受制于投入产出规律的经济行为,追求效益是其至上的原则。

会计信息是利益分配、财富转移的基础,具有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

也正是它的这种功能推动着人们去遵守和违反财经法规。

在网上搜索“会计舞弊”这几个字,一下就冒出好几千相关条目来。

确实,会计舞弊已经成为公害,各个国家、地区,各类企业都不乏相应的例子。

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相关公众都会受到会计舞弊的伤害。

远的有美国的“安然”,近的有国内的“银广夏”、“蓝田”、“中科创业”等,会计舞弊行为此伏彼起,人人喊打,但终难禁绝。

虽然扼制和禁绝会计舞弊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但是必须从现在认真做起。

一、“囚犯悖论”与会计舞弊行为模型构建及分析(一)会计舞弊行为模型构建。

A、B两同谋嫌疑犯被警察抓获并分别关押审讯。

条件:(1)两人不能互通信息,个人只能在收益最大、损失最小的原则下做出招与不招的选择;(2)暂不考虑价值判断。

法官告诉他们:①两人均招供,各判刑三年;②两人均抵赖,各判刑半年(或许因证据不足);③如一人招供,一人抵赖,招供者释放,抵赖者重判五年。

模型如下:这是博弈支付矩阵,每格第一个数字是A的支付,每格第二个数字为B的支付。

即矩阵第一行3,0为A选择招供的付出,第二行5,0.5为A选择抵赖的付出;矩阵第二列3,0为B选择招供的付出,第四列5,0.5为B选择抵赖的付出。

假如B抵赖,A招供就被释放,抵赖判刑半年,A招供比抵赖好;假如B招供,A招供判刑三年,抵赖判刑五年,A招供比抵赖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果仅仅关注会计程序和方法等技术层面,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必须要有
合理的制度安排作保障。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会计舞弊,产权不明晰、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利益冲突以及会计法规体系不完善是导致会计舞弊的主要原因,因此从相关制度入手,才能找到治理会计舞弊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会计舞弊[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3-0090-02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会计舞弊分析
郑晓琳
(山西大学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会计舞弊不仅损害了股东、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
者的利益,而且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而导致会计舞弊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制度因素。

该文从制度经济学这个角度对会计舞弊的动因进行分析,为会计舞弊的治理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一、产权理论视角下会计舞弊成因分析
产权是人们对财产的所有权以及基于所有权而引发的对财产的各种处置权利的总称。

产权是一组权利,总是以复数形式出现,并且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清晰地界定产权,有利于保障不同产权主体的利益,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一)企业产权界定不明晰首先导致外部监管失效,进而引发会计舞弊行为。

产权不明晰不仅是我国企业制度变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更是会计舞弊的根本原因。

目前我国处于企业制度变革期,企业产权归属关系界定不清楚,导致企业会计舞弊的受害对象不明确,因而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会计舞弊现象普遍存在。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明晰现象尤为突出。

(二)会计信息产权不明晰导致会计信息的外部性。

杜兴强认为,会计信息产权是“利益相关者所共同接受的由会计信息的存在(供给和使用)引起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的行为准则”。

会计信息呈现出显著的外部性,即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需求者(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利益产生影响。

由于会计信息外部性的存在,降低了社会总效用,破坏了市场应有的效率,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这些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都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明晰和界定会计信息产权,旨在抑制会计信息的外部性,优化信息资源配置,使会计信息的供求效率得到改善。

二、委托代理理论与会计舞弊
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是由于现代企业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者努力程度等与企业有关的信息,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分布,前者在信息占有上处于劣势,被称为“委托人”,后者拥有信息优势,被称为“代理人”。

(一)导致会计舞弊的内在动因是因为委托人与代
理人利益目标不一致。

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他们的效用目标不完全一致:委托人追求资本增值和资本收益最大化,而代理人除了寻求以货币衡量的报酬以外,还追求一些非货币性因素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如要求增加休闲时间等。

利益的冲突、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代理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增进自身效用而危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从而为会计信息舞弊提供可能性。

(二)导致会计舞弊的直接诱因是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性。

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有两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由于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往往会通过签订一些契约来约束和激励代理人的行为,比如签订报酬契约,使其促使代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利益有利的行动。

三、会计法规体系不完善
会计法规是规范和指导各种经济实体会计行为的重要依据。

由于会计法规制定的滞后性,会计法规制定者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以及会计法规之间的不协调等原因,会计法规对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划分不清晰或者不合理将会使管理层进行会计舞弊有可乘之机。

另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留给企业管理层一定会计处理选择权,其目的在于使管理层能够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和经营环境,对会计政策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但是,这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环境作保证,否则会计斟酌处理权就成为管理层进行会计舞弊的一种重要手段。

四、会计舞弊的治理对策及建议(一)明晰国有产权制度清晰界定财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做到界限清晰、权责明确。

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股东缺位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使之从政府部门中独立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有企业出资人到位,在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下,防止内部人控制。

90··
(二)明晰会计信息产权属性,加强会计信息产权维护
确认投资者为会计信息产权的所有人,从而使会计信息商品化。

会计信息能否成为一种商品,关键在于会计信息的产权能否进行有效的界定。

由于会计信息产权维护主要是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对违反产权界定的行为进行惩罚,可以提高信息提供者提供不实会计信息的预期成本,从而起到抑制会计舞弊的作用。

(三)理顺各方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应建立科学的约束及激励机制,从而保证契约目标的实现。

(1)建立契约约束机制。

首先,应明确授权范围,做到权责分明;其次,明确责任目标;最后,应建立契约处罚条款,从而有效地控制会计舞弊的情况。

(2)完善激励机制,从而改善双方的激励相容性。

(四)健全会计法规体系首先,单位领导人、财务人员熟悉会计法规,加强对违法行为的追究和执法力度。

其次,加快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以尽早形成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并体现中国
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此外,政府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范。

参考文献:
[1]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6,(9).[2]杜兴强.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1998,(7).
[3]周建共.论会计信息产权的明晰与界定[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7).
[4]吴水澎,
秦勉.论会计信息资源的配置机制———对会计信息公共物品论的反思[J].会计研究,2004,(5).
[5]黄晓燕.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分析[J].财会通讯(
学术版),2005,(9).
!!!!!!!!!!!!!!!!!!!!!!!!!!!!!!!!!!!!!!!!!!!!!!!!![摘要]论文在阐述体验式教学内涵、特征以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传统教学不足的基
础上,将体验式教学理念引入课程建设中,阐明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同时结合教育实践方面的探索,全面分析了其价值和意义,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3-0091-04
试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验式教学
王杨
(上海海关学院,上海201204)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愈发严峻,高等教育质量和大学生就业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在此背景下,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以及培养学生职业生涯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不断得到重视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和一定特色的教育体系,在学生的及时就业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育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其中,课程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日益受到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广泛重视。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七号文件《大学生职业
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七号文
件”),文件指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文件进一步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落实经费保障等方面要求各高校切实保证课程的有效开展。

在上述背景下,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名称各异的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选修课或者必修课以及专题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如何进一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成才、成长和成功?论文拟借鉴体验式教学的相关理念和策略,结合笔者在上海海关学院所授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
[教育研究与探索]
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