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教学内容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教学内容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 B 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 221 更新时间:2008-3-24GB/T15432-19951995-3-25 1995-8-1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合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简称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mg/m3。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本方法不适用。

2 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u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

3仪器和材料3.1 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应按HYQ 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3. 2 孔口流量计:3.2.1 大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精度优于±2%。

3.2.2 中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70~160L/min;流量分辨率1 L/min;精度优于±2%。

3.3 U型管压差计:最小刻度0.1hPa。

3.4 X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3.5 打号机: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3.6 镊子:用于夹取滤膜。

3.7 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 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1cm2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mg。

3.8 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

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栏目。

3.9 滤膜保存盒:用于保存、运送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展不受折状态。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实验: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质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方法。

2.掌握中流量TSP采样基本技术及采样方法。

二.实验原理大气中悬浮颗粒物不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也是气态、液态污染物的载体,成分复杂,并具有特殊的理化特性及生物活性,是大气污染监测的重要项目之一。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测定方法借助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也可进行颗粒物组分分析。

三.实验仪器1.ZWC-100A智能中流量大气采样器:流量范围80~120L/min2.滤膜3.分析天平(0.1mg)4.温度计5.气压计四.实验步骤1.滤膜准备滤膜使用前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

滤膜放入专用袋中,在干燥器内放置24h,迅速称量,读数准确到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质量。

放回干燥器内1h后再次称重,二次称量之差不大于0.4mg即为恒重,装入专用袋内备用。

采样前,滤膜不能弯曲或折叠。

2. 采样采样时,将已恒重的滤膜用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头的网板上(网板上事先用纸擦净),放上滤膜夹,拧紧采样器顶盖,然后开机采样,调节采样流量为100L/min 。

采样后,用镊子将已采样滤膜“毛”面向里,对折两次成扇形放回专用袋。

记下采样日期和采样地点,记录采样期的温度、压力。

滤膜纸袋放入干燥器内,按滤膜准备一样再次称到恒重。

3. 计算总悬浮颗粒物含量(mg/m 3)=tQ W n ⨯ 式中 W ―截留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质量,mg ;t ―采样时间,min ;Qn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 3/min 。

323223332232T T p p Q 69.2T 3.101p 273p T p T Q Qn ⨯⨯⨯=⨯⨯⨯⨯⨯= 式中 2Q -现场采样表观流量, m 3/min ;2p -采样器现场校准时的大气压力,kPa ;3p -采样时大气压力,kPa ;2T -采样器现场校准时空气温度,K ;3T -采样时的空气温度,K 。

《颗粒物的测定》PPT课件

《颗粒物的测定》PPT课件

2021/4/25
2
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
• 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是指通过人的咽喉进入 肺部的气管、支气管区和肺泡的那部分颗 粒物,粒径<=10μm,常用PM10表示。
• 测定方法: ★重量法 P.147 压电晶体差频法 光散射法。
2021/4/25
3
(二)压电晶体差频法
石英晶体PM10测定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2021/4/25
37
(3). 污染源监测的内容:
a.废气排放量(m3/h); b. 有害物质的排放量(kg/h); c.排放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mg/m3);
2021/4/25
38
(4).监测要求:
a. 生产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下;对因生产 过程而引起排放情况变化的污染源,应根据 其变化的特点和周期进行系统监测;
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原电池 库仑滴定法。
24
三、一氧化碳的测定
一氧化碳(CO)是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它主要 来自石油、煤炭燃烧不充分的产物和汽车排气。
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燃烧时呈淡蓝 色火焰。它容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液输送氧的能力降低, 造成缺氧症。
• 来源:
煤和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 硫酸盐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
• 测定方法:
分光光度法、碘量法、电化学方法(定电位电解法、库仑滴
定法)、紫外荧光法、火焰光度法等。
15
(一)四氯汞盐-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方法原理
16
方法的关键: 标准曲线的绘制 P.149
17
(二)碘量法测定SO2
32
十、其他污染物质的测定

总悬浮微粒TSP

总悬浮微粒TSP
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三、仪器
1. 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滤膜直径8-10cm。 2. 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 气压计。 4. 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滤膜。 5. 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6. 分析天平:感量0.1mg 。
四、测定步骤
六、 注意事项:
❖ 滤膜称重时的质量控制:取清洁滤膜若干张,在平衡室内平 衡24h,称重。每张滤膜称10次以上,则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 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此为“标准滤膜”。每次称清洁或样 品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称出的重量在原 始重量±5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否则 应检查称量环境是否复合要求,并重新称量该批样品滤膜。
五、 t
式中: W—采集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质量(mg); t —采样时间(min); Qn—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3/min),按下式计算:
Qn
Q2
T3P2 T2 P3
273 P3 101.3 T3
Q2
P2 P3 273 T2T3 101.3
2.69 Q2
P2 P3 T2T3
式中:Q2—现场采样流量(m3/min); P2—采样器现场校准时大气压力(kPa); P3—采样时大气压力(kPa); T2—采样器现场校准空气温度(K); T3—采样时的空气温度(K)。
若T3 、P3与采样器校准时的T2 、P2相近, 可用T2 、P2代之。
❖ 要经常检查采样头是否漏气。当滤膜上颗粒物与四周白边之 间的界线逐渐模糊,则表明应更换面板密封垫。
❖ 称量不带衬纸的聚氯乙烯滤膜时,在取放滤膜时,用金属镊 子触一下天平盘,以消除静电的影响。
学生实验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ppt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ppt

2.主要仪器
大气采样器、切割器、流量计、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分析天 平、恒温恒湿箱等。
3.测定步骤
测日平均浓度,只需采集到一张滤膜上,采样结束,用镊子 将有尘面的滤膜对折放入纸袋,做好记录,放入干燥器内24h 恒重,称量结果。
总结
•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下的浮游状颗粒物,称为飘 尘(后改称为可吸入颗粒物)。飘尘可经过呼吸道沉积于 肺泡。慢性呼吸道炎症、肺气肿、肺癌的发病与空气颗粒 物的污染程度明显相关,当长年接触颗粒物浓度高于0.2 毫克/立方米的空气时,其呼吸系统病症增加。我们应该 加以重视。
• 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 用。苯就是环境中普遍存在 的一种强致癌物质,采用荧 光分光光度法或高压液相色 谱法测定。
可吸入颗粒物

一般将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 粒物,简称PM。监测方法采用重量法(GB6921-1986)。
可吸入颗粒物
1.测定原理
小于10μm的微粒随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 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可吸入 颗粒物的浓度
• 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流量计、滤膜(超细 玻璃纤维滤膜)、恒温恒湿箱、分析天平。

• 在平衡条件下称量平衡后的滤膜将滤膜放入滤 膜夹,安装采样头顶盖,设置采样时间,开始 采样。
c(总悬浮颗粒物)(mg/m³)=
总悬浮颗粒物中主要组分的测定
金属元素和 非金属化合 物的测定 有机化合物 的测定
•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含量 很低,一般需采用分光光度 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 灵敏度高的仪器分析方法进 行含量分析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目 录
1.摘要 2.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3.可吸入颗粒物 4.总结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以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重量法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包括测定原理、实施步骤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等。

一、测定原理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量,包括颗粒物的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

重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沉降在过滤器上,再通过称重的方式测定颗粒物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二、实施步骤1. 准备工作:选取适用的采样器和过滤器,并进行预处理,确保过滤器的质量稳定。

2. 采样:将所选采样器安装在采样点上,使其与环境空气充分接触,采集一定时间的空气样品。

3. 过滤:将采集到的空气样品通过预处理过的过滤器,使颗粒物沉积在过滤器上。

4. 干燥:将过滤器放置在恒温恒湿条件下,使其彻底干燥,以去除水分的影响。

5. 称重:使用精密电子天平,对干燥后的过滤器进行称重,记录下颗粒物的质量。

6. 计算:根据过滤器的质量和采样时间,计算出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1. 过滤器选择:不同类型的颗粒物对过滤器的选择有一定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过滤器材料和孔径大小。

2. 干燥过程:干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颗粒物质量的损失或水分残留的情况,需要采取合适的干燥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采样时间:采样时间的长短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在保证充分采样的前提下,尽量缩短采样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 精密度和准确度:重量法在测定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时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测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5. 自动化技术:目前,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存在工作量大、操作难度高等问题,可以引入自动化技术,提高测量效率和准确性。

总结:重量法是测定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将颗粒物沉降在过滤器上,并通过称重的方式测定颗粒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1引言环境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是一种常规的污染物,大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它们对人体健康、植被生态和能见度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此,对这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测定是大气环境污染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本实验在校园中各种不同环境进行采样分析.通过本实验,达到掌握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并了解到校园不同环境大气中悬浮颗粒的浓度的大小.2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1)、滤膜、镊子、恒温恒湿箱、精密电子电子称2.2试验方法2.2.1滤膜准备对光检查滤膜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然后放入分析天平(精度0.1mg)中称重,记下滤膜重量W0(g),将其平放在滤膜袋内.2.2.2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确定于2015年5月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陶园附近原国防生宿舍旧址为样地,在样地中设置采样器1个.天气情况良好,多云,微风,早晚气温变化不大.2.2.3仪器准备安装好空气采样器,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擦去灰尘,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向上),用滤膜夹夹紧.对正,拧紧,使不漏气.2.2.4采样以100L/min流量采样,每4小时,记录采样流量和现场的温度及大气压,用镊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向里对折,放入滤膜袋内.2.2.5称量和计算将采样后的滤膜放入恒温恒湿器箱中平衡24h,然后称重,30s内称完.采样滤膜用分析天平称量(精度0.1mg),记下滤膜重量W1(g),按下式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含量.2.3数据分析总悬浮颗粒物含量(TSP,mg m-3)=[(W1-W0)×1000]/V r式中:W1—采样后滤膜重量(g);W0—采样前滤膜重量(g);V r—换算为参比状态下的累计采样体积(m3).2.4结果分析参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析测试地点的空气状况.3结果与分析3.1原国防生宿舍样地分析结果如下表格所示.表1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测定记录表监测点原国防生宿舍旧址日期2015年5月1日时间7:20~17:20采样标况流量(m3min-1)0.09020833累积采样时间(min)480min累积采样体积(m3)47.7滤膜重量(g)采样前/W00.4766g 采样后/W10.4938g 样品重0.0172g总悬浮颗粒物含量(TSP,mg m-3)=[(W1-W0)×1000]/V r=[(0.4938g-0.4766g)×1000]/47.7=0.3629mg m-3表2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TSP浓度限值(mg/m3)TSP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年平均0.080.20.3日平均0.120.30.5本小组样地(原国防生宿舍旧址)TSP为0.3629mg m-3,处于国家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之间,空气悬浮颗粒含量相对较高.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如下:①国防生宿舍拆后,样地地表裸露,风过后更容易扬尘;②样地地表无较多绿色植物种植,对空气的净化度不高;③过方式宿舍临近华师次级干道,平时有一定车流量,容易扬尘.研究表明,交通车辆是城市空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交通量越大,空气颗粒物浓度越高[1],所以该点经过的车辆排出大量粉尘微粒,通过气流引起大量悬浮颗粒的扬起,再加上周围绿化较差,缺少植物对粉尘的吸附,因此测得其空气悬浮粒子含量较高.3.2不同小组间样地数据横向对比由图1可知,西七楼下和国防生宿舍旧址的空气质量均在二级至三级之间,但国防生宿舍旧址的空气质量明显更差;生科院新院楼位于校园一隅,绿地面积大,人流车流较少,其空气质量为二级,接近一级水准.4讨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来源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它既来自固定排放源又来自无组织排放,既受人群活动的影响又受到气象条件及地面植被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实验所测定的只是一个大体的TSP含量,而在实际防治中,往往是需要定量地计算出各个来源对环境污染的贡献值(分担率),也就是源解析.在进行源解析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化学质量平衡法(CMB),其基本原理是质量守恒.它通过对收集的悬浮颗粒及排放源排放的颗粒样品并进行元素分析,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最终得到各类排放源对悬浮颗粒物的贡献率[2-4].源解析的结果是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依据,对于确定污染治理重点,对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在实际的环境监测中,一些气象条件也会影响TSP的测定结果.比如说大雨过后TSP浓度值会降低,这是由于空气中的一些污染气体能够溶解在雨中[5].风速越大会越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质的稀释扩散,长时间的微风或静风则会抑制污染物质的扩散,使近地面层的污染物质成倍地增加[5].还有,多云、逆温等气象情况也会使TSP 浓度值升高[1].总悬浮颗粒物主要以大气气溶胶形式存在,其中人为过程排放的细粒子占有很大比重,加上浮颗粒物在大气中悬浮时间长,沉降速度慢,因其滞留时间长富集了大多数有害物质,易沉积在人体肺部,对人体健康危害性大[6].绿化情况好的环境悬浮微粒含量相对较少,植被对粉尘的吸附作用很大,所以可以通过合理种植各类植物,加大绿化带的覆盖面积,增强对粉尘的吸附作用,阻止汽车尾气的扩散,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5注意事项①最好在同一个检测点同时进行重复采样,通过重复采样,取平均值来避免偶然的人为误差;②实验中采取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而对于一些无规律排放的污染源,应尽可能增长采样时间;③操作要规范,特别是安装和卸下滤膜的操作,要保证采样前滤膜没有收到外界的污染,卸下滤纸对其进行折叠时应动作轻柔,避免微粒被抖落,减少样品量;称量的时候时间尽量短,避免滤纸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对称量数据造成影响.参考文献:[1]郭二果,王成,郄光发,房城.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05).[2]房春生,王菊,张子宜,钟宇红,董德明.化学质量平衡法在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源解析中的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9).[3]沈恒华,黄世鸿,李如祥.TSP的来源与气象因素对TSP测试的影响[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6,(04).[4]柯昌华,金文刚,钟秦.环境空气中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研究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2,(03).[5]尹振东.气象条件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03).[6]周有福,施林熙.空气总悬浮颗粒物中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J].福建分析测试研究简报,2000,9(2):1234-1235.。

总悬浮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GB/T15432-1995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简称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mg/m3。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时,本方法不适用。

2.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u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

3.仪器和器材3.1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应按HYQ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3.2孔径流量计;3.2.1大流量孔径流量计: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精度优于2%。

3.2.2中流量孔径流量计:量程70~160m3/min;流量分辨率1L/min;精度优于2%。

3.3U型管压差计:最小刻度0.1hPa。

3.4X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3.5打号机: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3.6镊子:用于夹取滤膜。

3.7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对0.3u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1cm2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mg。

3.8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

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目栏。

3.9滤膜保存盒:用于保存、运送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整不受折状态。

3.10恒温恒湿箱:箱内空气温度要求在15~30℃范围内连续可调,控温精度±1℃;箱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5)%。

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的测定

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的测定

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的测定专业:姓名:学号:摘要近来,大气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大气悬浮颗粒物是形成雾、烟和空气尘埃的主要成分。

当其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疾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测定分析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的含量,根据测量数据,提出些合理的措施,对我们治理大气污染和保护人类自身健康十分重要。

关键词:大气污染、大气悬浮颗粒物、大气测定、措施前言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气体,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厚度达1000-1400m。

其中,对人类及生物生存起着重要作用的是近地面约10km内的气体层(对流层),常称这层气体为空气层。

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等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将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

这些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当其含量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就会改变大气,特别是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损害自然资源及财产、器物等。

这种情况即被成为大气污染或空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不下千种,其中,大多数为有机物。

依据其形成过程,可分为一级污染物和二级污染物。

大气中的污染物质的存在状态是由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及形成过程决定的,气象条件也起一定的作用。

一般把它们分为分子状态污染物和粒子状态污染物。

粒子状态污染物(或颗粒物)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微小液体和固体颗粒,粒径多在0.01-100微米之间,是一个复杂的非均匀体系。

通常,根据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特性将其分为降尘和飘尘。

粒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能较快地沉降到地面上,称为降尘。

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可长期飘浮在大气中,称为飘尘。

飘尘具有胶体性质,故又称气溶胶。

通常所说的烟、雾、灰尘就是用来描述飘尘存在形式的。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很大,吸入颗粒物会导致肺炎、气喘、肺功能下降等呼吸系统疾病,生活在空气颗粒物较高地区的人群,死亡率会明显增加。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1.大气采样器:用于短时间内空气的采样,流量范围 0—1L/min。 2.多孔玻板吸收管:10ml 多孔玻板吸收管可用于短时间采样。 3.分光光度计。 4.恒温水浴锅。 5.10ml 具塞比色管。 四、实验试剂 1.实验用水:符合实验室用水质量二级水标准,可用蒸馏、反渗透或离子交换方法制备。 2.环己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C=0.050mol/l):称取 1.82g 环己二胺四乙酸,加入 1.50mol/l 的 NaOH 溶液 6.5ml,溶解后用水稀 释至 100ml。 3.甲醛缓冲吸收液贮备液:吸取 36—38%甲醛溶液 5.5ml,0.050mol/l 的环己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 20.0ml;称取 2.04g 邻苯二甲 酸氢钾,溶解于少量水中;将三种溶液合并,用水稀释至 100ml,贮于冰箱,可保存 10 个月。 4.甲醛缓冲吸收液:用水将甲醛缓冲吸收液贮备液稀释 100 倍而成,此吸收液每毫升含 0.2mg 甲醛,临用现配。 5.NaOH 溶液(C=1.50mol/l)。 6.0.6%(m/V)氨磺酸钠溶液:称取 0.60g 氨磺酸(H2NSO3H)于烧杯中,加入 NaOH 溶液(C=1.50mol/l)4.0ml,搅拌至完全溶解 后稀释至 100ml,摇匀。此溶液密封保存可使用 10 天。 7.碘贮备液[C(1/2I2)=0.10mol/l]:称取 12.7g 碘于烧杯中,加入 40g 碘化钾和 25ml 水,搅拌至全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 1000ml, 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实验一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中流量采样,滤膜捕集重量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的原理、方法和操作过程; 2.掌握干燥平衡、天平称量、采样等操作技术; 3.熟悉颗粒物采样器、分析天平、恒温恒湿箱等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中流量采样法的流量为 0.05—0.15m3/min)。其原理是: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 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标准状况),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的质量体积浓度。 三、实验仪器 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 0.05—0.15m3/min。经过流量校准装置校准。 2.恒温恒湿箱:箱内空气温度要求在 15—30℃范围内连续可调,控温精度±1℃。 3.分析天平:感量 0.1mg。 四、实验器材 1.玻璃纤维滤膜,直径 8—10cm,实验前经过镜检,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2.干燥器。 3.气压计、温度计,镊子、滤膜袋等。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本实验在校园中通过空气采样器进行采样分析,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将空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颗粒物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进而达到掌握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目的。
1仪器与方法
1.1实验时间、地点
时间:2015年4月26日
实验结果得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较低,这可能跟当天的天气状况有关,测量当天是阴天,还伴有微风,加上前一天下了一场大雨,冲刷掉了大气中大部分的悬浮颗粒物,并使得测量当天空气湿度较大,使得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较低。
3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XXXXXXXXXX校区内空气质量较好,按照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属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4讨论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同类的其它常见概念有PM10、PM2.5等,它们都是指粉尘微粒。总悬浮颗粒物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指标。本次试验既测量了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也提高了我们的合作能力与实验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 1 ]曾凡刚,大气环境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00-351
将采样后的滤膜再次称重,记下读数W1(g)(精确到0.1g)。
1.3.3结果计算
(W1-W0)×1000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TSP,mgm-3)=—————————
Vr
公式中:W1为采样后的滤纸重量(g); W0为空白滤纸的重量(g); Vr为换算为参比状态下的累积采样体积(m³)
2结果与分析
表1校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表
地点:
中流量空气采样器(流量50-150L/min)、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镊子、干燥器、电子天平。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HJ1230-2022 环境监测技术培训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HJ1230-2022  环境监测技术培训

1.适用范围
公正 科学 准确 快捷
①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 ②本标准适用于使用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进行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 的手工测定,同时适用于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手工测定。 ③当使用大流量采样器和万分之一天平,采样体积为 1512 m3 时,方法检出限 为 7 μg/m3。 ④ 当使用中流量采样器和十万分之一天平,采样体积为 144 m3 时,方法检出限 为 7 μg/m3。
9.结果计算与表示-结果计算
公正 科学 准确 快捷
9.1 结果计算 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
ρ W 2 W1 1000 V
式中:ρ——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μg/m3; W1——采样前滤膜的质量,mg; W2——采样后滤膜的质量,mg; V——根据相关质量标准或排放标准采用相应状态下的采样体积,m3; 1000——mg 与 μg 质量单位换算系数。
6.3 分析天平:用于对滤膜进行称量,天平的实际分度值不超过 0.0001 g。 6.4 恒温恒湿设备(室):设备(室)内空气温度控制在 15 ℃~30 ℃任意一 点,控温精度±1 ℃,湿度应控制在(50%±5%)RH 范围内;恒温恒湿设备(室 )可连续工作。 6.5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7.样品-样品的采集

7.1.3 打开采样头,取出滤膜夹。用清洁无绒干布擦去采样头内及滤膜夹的灰尘

7.1.4 将经过检查(8.1)和称重()的滤膜放入洁净采样夹内的滤网上,滤膜
毛面应朝向进气方向,将滤膜牢固压紧至不漏气。安装好采样头,按照采样器使用
说明,设置采样时间,启动采样。
7.样品-样品的采集
公正 科学 准确 快捷

大气中总悬浮微尘粒的监测

大气中总悬浮微尘粒的监测

大气中总悬浮微尘粒的监测摘要:大气中的悬浮微尘粒是空气净化的直接处理对象。

既包含固体微粒也包含液体微粒的多分散气溶胶。

大气中的悬浮微尘粒的粒径一般小于10μm。

在现代城市中大气中的悬浮微粒发生源的主要形式可分为点(烟囱等排放装置)、线(机动车密集的道路)和面(工业区),而起传播污染作用的主要是风。

通过对吉林化工学院校园内大气中悬浮微粒的实地监测,以了解校园空气中总悬浮尘粒状况质量。

关键词:大气中总悬浮微尘粒大气中的悬浮微尘粒的浓度变化很大,为了科学地确定大气尘的浓度,应该区分是瞬时(一次)值还是平均值,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或是同时给出平均、最大、最小三个数值。

在平均值里还应区分是1小时平均、24小时(日)平均或月平均。

一部分国家大气尘标准国别标准制定部门含尘浓度(mg / Nm3)含尘浓度(mg /Nm3)注美国1971年空气质量国家标准Ⅰ类Ⅱ类农村居住区工业区0.260.150.130.150.21年中99.7%1年中99.7%1年中95%1年中95%1年中95%日本环境控制标准1971年大气污染防治法0.150.10.2连续24小时的1小时平均,离住宅约25米以内任何情况下瑞典1970年准备的标准0.1 一个月99% 西德建议指示值0.48 30分钟中国1982年国家标总悬浮微粒准GB3095 -8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飘尘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0.150.300.500.050.150.250.301.001.500.150.500.70任何一次任何一次任何一次任何一次任何一次任何一次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为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

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工业区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为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由于大气尘浓度值的大小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各国都有自己的大气尘计重标准。

很多国家都把0.2或0.15 mg/m3看成污染的浓度极限。

环境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定重量法

环境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定重量法

实验一环境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定——重量法(一)实验意义及目的环境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如TSP、PM10、PM2.5等)是一种常规的污染物,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大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它们对人体健康、植被生态和能见度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因此,对这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测定是大气环境污染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实验在校园中以及附近的工作区、公路旁进行采样分析。

通过本实验,达到掌握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如TSP、PM10)浓度的目的。

(二)实验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空气中某一粒径范围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可再进行组分分析。

本方法适合于大流量或中流量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mg/m3。

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时,本方法不适用。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1台,应按HYQ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2)大流量孔口流量计:1个,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精度优于±2%。

(3)中流量孔口流量计:1个,量程70~160L/min,流量分辨率1L/min,精度优于±2%。

(4)U形管压差计:1个,最小刻度0.1hPa(5)X光看片机:1台,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6)打号机:1台,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7)镊子:1个,用于夹取滤膜。

(8)超细玻璃纤维滤膜:10片,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 h,1cm2滤摸失重不大于0.012mg。

(9)滤膜袋:10个,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栏目。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实验六实验六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掌握智能中流量掌握智能中流量tsptsp采样器的使用方法采样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掌握tsptsp采样及测定方法采样及测定方法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简称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简称tsptsp采用重量法进行测采用重量法进行测定
环境监测实验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
实验六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智能中流量TSP采样器的使用方法 掌握TSP采样及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简称TSP)采用重量法进行测 定: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 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 之差及采气体积,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智能中流量总悬浮微粒采样器
三、实验步骤
1. 采样滤膜在称量前需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记下滤膜 编号和质量。 2. 采样时,将已恒重的滤膜用小镊子取出,毛面向上, 将其放在采样夹的网托上,放上滤膜夹,拧紧,调节 采样流量为100L/min. 3. 采样同时记录环境温度及大气压。 4. 采样结束,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毛面朝内, 沿中心线对叠,将折叠好的滤膜放回采样袋中。 5. 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量。读数 准确至0.1mg。
六、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 1. 滤膜称量时为何要在平衡后称量?
四、计算
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 C(TSP,mg/m3)=
W1-W0 QN ×T
式中:W1——尘膜质量,mg W0——空白滤膜质量,mg T——采样时间,min QN——标准状况下的采样流量,m3/min
五、注意事项
1. 由于TSP采集尘粒的当量直径<100μm,考虑采样 头构造,在样品采集时应控制气流速度在3m/s内; 2. 应仔细检查滤膜,不得有针孔或任何缺陷,以免采 样时漏气。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一、目的意义
大气悬浮颗粒物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的固体和液体小滴的混合物,是雾、烟和空气尘埃的主要成分,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人体产生一系列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

测定分析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对我们治理大气污染和保护人类自身健康十分重要。

二、采样测定方法
1、仪器和材料
中流量采样器(流量80-120 L/min),分析天平(精度0.1mg),滤膜(聚氯乙烯滤膜),镊子
2、测定方法
(1)滤膜准备:对光检查滤膜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然后放入分析天平(精度0.1mg)中称重,记下滤膜重量W0(g),将其平放在滤膜袋内。

(2)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确定:选取华南师范大学正门为采样点,采样时间为2011年3月12日上午8点至晚上20点,天气情况良好,多云,微风,早晚气温变化不大。

(3)仪器准备:安装好空气采样器,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擦去灰尘,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向上),用滤膜夹夹紧。

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4)采样:以100 L/min流量采样,每4小时,记录采样流量和现场的温度及大气压,用镊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向里对折,放入滤膜袋内。

(5)称量和计算:采样滤膜用分析天平称量(精度0.1mg),记下滤膜重量W1(g),按下式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含量:
TSP含量(mg/m3)= (W1 - W0)× 1000
Vr
其中,W1—采样后滤膜的重量(g);
W0—采样前滤膜的重量(g);
Vr—换算为参比状态下的累计采样体积(m3)。

实验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Word版

实验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Word版

实验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TSP采样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掌握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基本技术及采样方法。

二.实验原理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采样器中已恒重的滤膜,则空气中粒径小于100微米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设备1.中流量TSP采样器(100L/min)。

2.流量校准装置。

3.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滤膜保存袋(或盒)、镊子。

4.电子天平(感量0.1mg)。

5.恒温恒湿箱。

四.实验步骤1.滤膜准备: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认真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

采样滤膜在称量前需在恒温恒湿箱平衡24小时,平衡温度取15~30℃,并在此平衡条件下迅速称量,精确到0.1mg,记下滤膜重量W0。

称好后的滤膜平展放在滤膜保存袋(或盒)内。

2.采样:打开采样头顶盖,取下滤膜夹,将称量过的滤膜绒面向上,平放在支持网上,放上滤膜夹,再安好采样头顶盖,开始采样,并记下采样时间,采样时的温度T(K)、大气压力P(kPa)和现场采样流量Qt(L/min)。

样品采好后,取下采样头,用镊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向里对折,放入滤膜保存袋(或盒)内,若发现滤膜有损坏,需重新采样。

3.称量:将采样后的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中,与空白滤膜相同的平衡条件下平衡24小时后,用电子天平称量,精确到0.1mg,记下采样后的滤膜重量W1。

有关数据记录如下: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记录市(县)监测点月日采样时间/h/min采样温度/K采样气压/kPa采样器编号滤膜编号现场采样流量/L/min现场采样体积/L标准采样体积/L滤膜重量/gTSP浓度/mg/m3采样前采样后样品重量分析者:审核者:4.计算总悬浮颗粒物浓度(TSP,mg/m3)=式中:W1——采样后的滤膜重量,g;W0——空白滤膜重量,g;V0——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一、目的意义
大气悬浮颗粒物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的固体和液体小滴的混合物,是雾、烟和空气尘埃的主要成分,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人体产生一系列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

测定分析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对我们治理大气污染和保护人类自身健康十分重要。

二、采样测定方法
1、仪器和材料
中流量采样器(流量80-120 L/min),分析天平(精度0.1mg),滤膜(聚氯乙烯滤膜),镊子
2、测定方法
(1)滤膜准备:对光检查滤膜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然后放入分析天平(精度0.1mg)中称重,记下滤膜重量W0(g),将其平放在滤膜袋内。

(2)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确定:选取华南师范大学正门为采样点,采样时间为2011年3月12日上午8点至晚上20点,天气情况良好,多云,微风,早晚气温变化不大。

(3)仪器准备:安装好空气采样器,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擦去灰尘,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向上),用滤膜夹夹紧。

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4)采样:以100 L/min流量采样,每4小时,记录采样流量和现场的温度及大气压,用镊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向里对折,放入滤膜袋内。

(5)称量和计算:采样滤膜用分析天平称量(精度0.1mg),记下滤膜重量W1(g),按下式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含量:
TSP含量(mg/m3)= (W1 - W0)× 1000
Vr
其中,W1—采样后滤膜的重量(g);
W
—采样前滤膜的重量(g);
Vr—换算为参比状态下的累计采样体积(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