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b081b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1.png)
4.针对难点问题,如面积单位换算,设计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换算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主题,如:“如何计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应用面积知识?”等。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到面积是表示平面图形占据平面空间大小的量。
2.掌握基本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学会使用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等)测量简单图形的面积。
4.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房间面积的计算、土地面积的估算等。
5.采用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和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6.创设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7.教学评价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多种途径,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面积的理解,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明确面积是表示平面图形占据平面空间大小的量。
3.接着,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面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面积是用来描述平面图形大小的。
2.介绍基本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不同面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面积的含义》(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面积的含义》(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fb88a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b.png)
面积的含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面积的定义以及其单位;2.通过实例学习如何测量和比较面积;3.理解面积和图形之间的关系;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面积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面积的定义及其单位;2.面积的测量和比较;3.面积和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具体问题中面积的含义;2.完成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在黑板上写下“面积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并开展一次讨论。
引导学生了解到面积是二维图形内部所包含的空间大小。
然后,在黑板上设计一张小房子,让学生测量其地板的面积。
讲解面积的概念和单位1.定义面积的概念。
让学生测算黑板上小房子的地板面积,引导学生思考地板面积的含义。
告诉学生,面积是二维图形内部所有点到图形边缘的距离之积。
例如矩形的面积为长乘以宽。
2.讲解面积的单位。
告诉学生,不同的图形所使用的面积单位不同。
例如,矩形的常用面积单位是平方米,而三角形的常用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
提醒学生注意当参考面积单位转换单位时,要有对应的单位转换方法。
讲解面积的测量和比较1.讲解如何测量面积。
先用黑板上的小房子图案,让学生用尺子测量房子地面的长和宽,记录数值,并进行乘积运算。
提醒学生,测量时要注意尺子的放置方法以及读数准确度,讲解测量过程中的注意点。
2.讲解如何比较面积。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并判断大小。
重点让学生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即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引导学生在比较不同长方形的面积时采用这个公式。
讲解面积和图形的关系1.讲解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用黑板上的圆图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如何计算。
告诉学生,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
2.讲解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
用黑板上的不规则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其面积。
提醒学生,计算时可以通过拆分为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计算的方法,求得其面积。
实际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房子的面积问题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76077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c.png)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面积的概念,明确面积与长度的区别;2.学会测量简单平面图形面积。
二、教学重点1.面积的概念;2.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
三、教学难点1.区分面积和长度;2.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四、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1.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表面覆盖的区域;2.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边长和面积;3.撕下同等大小的纸张分别覆盖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上,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的概念;4.通过图形对比,引导学生明确面积与长度的区别。
2. 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1.教师出示简单的图形,如直角三角形、梯形等;2.结合具体的实物教学,在图形上画出网格,并标记边长和单位;3.引导学生用勾画法或套路法计算面积;4.引导学生发现不规则图形可以划分成多个简单图形计算面积。
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先演示如何计算面积,再让学生自己尝试;2.讨论法: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方法;3.实验法:结合具体的实物,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面积的概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铺在桌子上的白纸,问学生这张纸的大小是怎样计量的?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如米、厘米、分米等;3.求助学生在这张纸上标上一个边长为 10 厘米的正方形;4.让学生尝试估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2. 讲解面积的概念1.教师用标尺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出它的面积;2.引导学生比对得出两个结论:面积包含长度和长度的平方;3.教师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让学生尝试覆盖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张,理解它们的面积是不同的。
3. 讲解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1.教师出示各种简单图形,并用图形上的网格标记边长和单位;2.教师讲解勾画法和套路法的计算方法;3.让学生尝试计算图形的面积;4.引导学生发现不规则图形可以划分成多个简单图形计算面积。
4. 讲解区分面积和长度1.教师出示条状图形,并让学生标上长度和面积;2.引导学生体会长度和面积的区别;3.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面积的含义》(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面积的含义》(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11b1d5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0.png)
《面积的含义》(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在授课《面积的含义》这一课时,我选择了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作为教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能够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2. 面积的计量单位:学习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
3. 面积的计算:让学生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如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作为单位进行计算。
4. 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面积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计算物体的表面积、面积的增减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描述物体表面的大小。
2. 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能够进行面积的换算。
3. 学会计算面积,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表面的大小。
2. 讲解面积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3. 学习面积的计量单位:让学生学习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并进行换算练习。
4. 计算面积:教授计算面积的方法,让学生进行面积的计算练习。
5. 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表面积、面积的增减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的计量单位及换算3. 面积的计算方法4. 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答案: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4d544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f.png)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面积的概念,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解释什么是面积。
2. 能通过比较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感受单位的重要性。
3. 了解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4. 能够正确使用平方厘米测量简单物体的面积。
教学重点:1. 面积的概念及单位。
2. 平方厘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面积的具体测量。
2. 面积单位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电子板书、毛巾、盆、面积卡片、尺子、米纸、学生作业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让学生感受一下某件物品有多大。
2. 请学生伸手向前估算出教室的面积,看谁接近。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准确测算出这个面积?)二、讲授1. 面积概念让学生看板书上的六张照片,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哪一张图形最大?(2)哪一张图形最小?(3)你能感觉出长方形1和长方形2的面积不同吗?(4)怎样才能量出尖尖图形、圆形的面积呢?学生思考后,老师可依次为学生讲解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图形的面积。
2. 面积单位(1) 平方厘米试做一下这个实验:将一条长方形毛巾对折,再对折,按照图示所示,直到折几次后比较难继续折叠。
问题:若折叠了5次后的面积是多少?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并演示如何使用尺子和米纸测量物体的面积,并让学生独立测量。
三、巩固练习用还原图做两道题目的练习(如:学习镇市场的院坝分别有什么形状的院子?每个院子的面积又是多少?……);四、拓展延伸1. 在学生认识面积的基础上,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
如:让学生算一下教室、球场、草坪等的面积;2. 在对面积的掌握上,可以与现实日常生活学科搭边,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思维去认知周围。
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你觉得哪一环节比较困难?六、课后作业选择题:(1) █,请选出下列长方形的面积单位。
A 平方毫米B 平方分米C 平方厘米(2) █,请选出下列物品的面积单位。
A 平方厘米B 平方分米C 平方米(3) █,请选出下列物品与自己错开一些的物品面积的大小,___________的面积更大一些。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面积的含义》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面积的含义》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f36307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4.png)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面积的含义》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面积的含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表示物体表面大小的。
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面积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测量意识,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面积的概念,如房间的大小、花园的面积等。
但学生对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能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认识,简单的面积计算。
2.难点:面积单位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面积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的理解。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问题解决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模型、面积单位卡片、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尺子、面积单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室的图片,提问:“我们的教室大约有多大?”引导学生思考面积的概念。
学生可能回答:“教室的面积很大。
”教师进一步引导:“面积是用来表示物体表面大小的,那么我们怎么来衡量教室的面积呢?”从而引入面积的定义。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面积的定义:“面积是用来表示物体表面大小的。
”2.教师介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并展示相应的面积单位卡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8447d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17.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面积的含义》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特征,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如图形卡片、面积计算器等。
2.准备相关的学习任务单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游戏中的图形特征,引出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形,向学生解释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面积计算器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并填写学习任务单。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计算中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计算面积的方法和心得,巩固对面积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的面积、书桌的面积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案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0afe56bd64783e08122b2d.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什么是面积》教案范文五篇"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什么是面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2、学生准备: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手掌面及数学书封面引出物体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2、以淘气想加入到同学们当中来,出示课件引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二、初探面积的含义。
1、感知:①寻找身边物体的面积,学生举手回答。
②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同桌互说并举手回答。
2、学生活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①教师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
学生猜测图形面积的大小。
②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想出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巡视指导。
③学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学生选择测量面积比较准确的方法。
④师引出数格子的方法。
三、应用。
1、(课件出示)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生观察后举手回答。
2、出示两个正方形,学生讨论并判断是否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让学生知道比较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
3、书本40页画一画。
四、拓展(小小设计师)在方格纸中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图形贴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b1219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2.png)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详细解释“面积”的含义。
•能够利用自身的身体尺寸与数量关系,感受面积大小的概念。
•能够按照给出的图形,计算出其面积大小。
•能够使用现有的量具、工具,量取一般图形的面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和控制。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认真观察和分析数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谈论“面积”的含义。
•使用身体感受面积的大小以及使用具体图形计算其面积。
教学难点•学生尚未学习到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整合班级或学生小组的意见,引导学生谈论什么是“面积”。
2. 探究•要求学生通过实测,在讲台或课桌上用身体留下他们的形状,并理解和比较不同形状之间的“面积大小”差异。
3. 讲授•提供范例,并使用黑板或教师PPT说明如何测量并计算面积。
•通过实际测量、探索和计算,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矩形等形状的面积测量工具的作用。
4. 练习•出示一张图形,让学生利用测量工具计算其面积,并在黑板上进行说明,以检验他们对上述内容的掌握情况。
5. 拓展•提供更复杂的图形,要求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之间应用自己所学的技能,计算其面积,并将结果对比和讨论。
四、教学评估能力评估•能够解释“面积”的含义。
•能够使用自己的身体感受面积的大小以及计算具体图形的面积。
•能够使用测量工具的帮助量度不同形状物体的面积。
知识评估•直接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面积?•径规、面积计和量角器都可以用来测量面积吗?如果不是,那么分别用在什么情况下?五、作业布置•完成与本课有关的练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4cba4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c.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但对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的计量单位。
2.让学生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物模型、图形卡片等。
2.准备计算器、纸张、彩笔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面积的概念,如“小明家的客厅面积是20平方米,你觉得这个客厅大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
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积。
同时,介绍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量尺测量图形的长度和宽度,然后计算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计算面积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进行答案交流和讲解。
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块地的面积是1公顷,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面积的概念、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_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882264b14e852459fb570f.png)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_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教材分析:《面积的含义》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周长的含义,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好本节课为学生后续认识面积单位,探究面积的计算等相关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面积的认识,学生们具备的一些生活经验,他们了解面的存在,能找到相关物体的面,但对面积的表达不够清晰,知识的学习还没有系统化。
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体会和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并理解封闭图形也有面积。
教学准备:苹果实物、卡纸、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面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面并提问:认识这个字吗?什么时候认识的?看到面你想到了什么?预设:学生回答很早就认识,并说出与面相关的一些词语或句子。
二、结合实物,理解面积活动一:看看面,感知面有大有小大家刚才提到了桌面、墙面等物体的面,你能通过观察比较这些面地大小吗?预设:学生通过观察交流:( )的面大,( )的面小。
活动二:摸摸面,感知平面与曲面1.们在自己的身边看到了很多面,请大家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桌面和长方体盒子的每个面,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这些面都是平平的,光滑的。
(平面)。
常州某学校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市级公开课)
![常州某学校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市级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f7ba919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9.png)
什么是面积?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面积的含义》。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比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例1主要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1、比较黑板面和课本封面的大小,引出生活中物体面积的含义;2、尝试用观察的方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3、掌握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例2主要教学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比较。
掌握用观察、重叠和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大小,体会用相同的单位面积直接计量这种计量面积最为基本的方法。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和理解面积的两重含义;2、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用不同方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不同的比较策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小组合作的价值,激发学生探索的乐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生活中物体面积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思路和理念:课前我充分研读课标,审慎思考:1、“面积”的概念如何渗透给学生?2、生活中哪些实物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面积”的大小?3、“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着重点应该放在哪里?是方法策略的多样性还是体会用单位面积度量面积大小?在多次的磨课和试讲中,我理清思路,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第一部分,用手掌画来解开“面积”的面纱,感受面积的大小;第二部分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在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和比一比中体会物体表面和地图表面的大小;第二板块,在辨析中掌握图形的面积大小;第三板块,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中感受用面积的度量,体会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观察法、重叠法和数方格法);第三部分,练习中层层递进,先利用判断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接着画出面积是10的图形,之后利用已有的度量经验估计面积大小,最后引入面积单位,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三年级数学下《面积的含义》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面积的含义》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f34f50ec3a87c24128c4d6.png)
三年级数学下《面积的含义》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教材简析:这局部内容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外表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材中的例题第一道是让同学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外表和课本封面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外表的面积大小,从而使同学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
第二道例题是让同学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的面积。
通过比较,既使同学进一步丰富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同学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单位直接计量。
目标预设: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同学的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含义,能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理念:本节课要充沛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协助同学认识面积的含义。
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同学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同学身边熟悉的物体,让同学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在这个基础上,适时地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利用“面积”这个词语去观察、比较和描述。
本课还要重视对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由于同学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是有较多生活经验的,但是对平面图形大小的认识却不太熟悉,因此在建立面积概念要更多的涉和平面图形的的大小,并启发同学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比较,协助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掌握面积的含义。
设计思路:根据由直观到笼统的原则,首先认识物体外表的面积,通过摸手掌,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到观察黑板面,认识到什么是物体外表的面积;再由涂树叶引入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接着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比较分几个层次来,第一层次用视觉直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第二层次用重叠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第三层次用工具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最后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7f33d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6.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难点: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计算面积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形和实物,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以及测量工具。
2.学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和练习题,以及测量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花园、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片中的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然后,教师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物体的大小呢?”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大小。
然后,教师介绍面积的概念,以及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优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824a4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9.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应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如何计算面积。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面积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和空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的操作演示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如花园、教室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说说这些图片中的花园和教室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可能会回答:“它们都有边界,不能无限扩大。
”教师总结:“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262a8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d.png)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面积的含义》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章内容包括面积的定义、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使用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并能用面积来描述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对面积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的使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练习和应用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通过练习和应用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的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面积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面积的规律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面积模型、面积计算器、实物等。
2.教学材料:教材、PPT、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物,如桌子、书本、操场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大小可以用面积来描述,进而引入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面积单位的使用。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87bfc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e.png)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面积的概念。
2.了解平方厘米的含义。
3.能够测量物体的面积。
4.通过生活实例,探究面积的特性和规律。
教学重难点•掌握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式。
•发现面积和数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平板电脑•绘图纸•铅笔和尺子教学过程导入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尝试回答以下问题:•生活中,哪些物品需要测量面积?•测量物品面积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探究教师运用课件,给学生呈现一个正方形、长方形以及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同样的面积可以用不同的图形表示吗?•面积和周长之间有什么关系?讲解教师讲解面积的定义,以及面积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然后,教师介绍平方厘米的概念,并给出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转换方法。
案例教师展示教具或者生活中的实例(如:书本、教室桌面、黑板等),并通过图示等方式让学生探索它的面积。
教师可以示范如何使用尺子和绘图纸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面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在操作中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方法。
拓展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面积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如果有一个正方形面积,我们如何将其分割成更小的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相同?•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面积,我们如何将其分割成更小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相同?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索、观察和思考,进一步掌握面积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加深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作业1.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同一个面积。
2.测量一张宣纸的面积,并计算出其面积。
3.完成课堂上的练习。
总结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进一步发现面积和数量之间的联系,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六单元《面积的含义》(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六单元《面积的含义》(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2461bc5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6.png)
第六单元《面积的含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面积的概念,能够简单描述面积的含义。
2.通过图形展示及计算面积的方法,能够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面积的概念及含义。
2.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面积的概念。
2.运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图片,询问学生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面积的概念。
2. 认识面积的概念(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图形,并问学生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
2.出示一个梯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大小的差异。
3.推导面积的概念:“图形占据的单位面积的数量就是图形的面积”。
3. 计算正方形的面积(20分钟)1.对于一个边长为 a 的正方形,其面积为a × a。
2.出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图片,并引导学生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3.让学生自己画出边长为 5cm 的正方形,并计算其面积。
4.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20分钟)1.对于一个长为 a,宽为 b 的长方形,其面积为a × b。
2.出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图片,并引导学生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3.让学生自己画出长为 4cm,宽为 6cm 的长方形,并计算其面积。
5. 实际应用(15分钟)1.出示一张房间的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图形计算出房间的面积。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知道了房间的面积和一面墙的长度,如何计算出与其相对应的墙的长度。
3.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房间平面图,并计算其面积。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做一些关于面积计算的练习题,加深对本节课程的理解。
2.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房间平面图,并计算其面积。
六、课堂总结1.认识了面积的概念及含义。
2.熟练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通过实例和图片引入面积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深刻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6.1《面积的含义》(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6.1《面积的含义》(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264fc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1.png)
6.1《面积的含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分面积和周长。
2.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含义2. 面积单位3. 面积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
2. 教学难点: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
2.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的认识。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面积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面积的含义(1)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表面大小。
(2)引导学生发现,物体表面的大小可以用面积来表示。
(3)总结面积的含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3. 学习面积单位(1)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让学生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发现,计算面积需要用到一个标准量。
(2)介绍面积的计算公式:面积 = 长× 宽。
(3)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计算矩形、正方形的面积。
5. 实践应用(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课后作业1.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
2. 课后思考:(1)如何计算一个圆形的面积?(2)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应用面积知识?七、板书设计6.1 面积的含义1. 面积的含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 面积的计算:面积 = 长× 宽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教案设计.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教案设计.docx](https://img.taocdn.com/s3/m/ef4e603883d049649a665819.png)
.精品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面积的含义》。
教科书第 60、61 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面积有大小。
2.正确区分周长与面积,会正确判断给出的概念是属于周长还是面积。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4.渗透数学建模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演示法、猜测验证法、比较法、分析法、推理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直尺、黑板上画小正方形、大长方形、菱形、心形各一个, 4 张白纸和磁铁覆盖;每组苹果、橘子各一个;彩色粉笔、课件、切换笔,教案。
(手提电脑、连接线、充电器、照相机)点赞心形50 个。
学具准备:学习纸60 张,彩笔每人一盒,橘子、苹果每组一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面积( 5 分钟)1.学唱歌曲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了一份礼物,它是一首儿歌,想不想听?(想)请看大屏幕。
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我们一起跟着学唱好吗?(播放《我是一个粉刷匠》)师:儿歌欣赏完了,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付出就会有回报,你们瞧,粉刷后的墙面多漂亮!那么,我们能不能学着粉刷匠的样子,用粉笔将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呢?2.涂色比赛男生、女生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涂色,女生涂正方形,男生涂长方形。
比一比谁涂得快?(设计意图:制造冲突、引发思考:不公平,正方形小涂色快;长方形大涂色慢。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个游戏不公平,因为正方形小、长方形大,其实它的大与小就与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面积的含义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公开课
教案
教材简析:
这局部内容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外表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材中的例题第一道是让同学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外表和课本封面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外表的面积大小,从而使同学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
第二道例题是让同学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的面积。
通过比较,既使同学进一步丰富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同学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单位直接计量。
目标预设: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同学的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含义,能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理念:
本节课要充沛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协助同学认识面积的含义。
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同学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同学身边熟悉的物体,让同学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在这个基础上,适时地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利用“面积”这个词语去观察、比较和描述。
本课还要重视对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由于同学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是有较多生活经验的,但是对平面图形大小的认识却不太熟悉,因此在建立面积概念要更多的涉和平面图形的的大小,并启发同学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比较,协助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掌握面积的含义。
设计思路:
根据由直观到笼统的原则,首先认识物体外表的面积,通过摸手掌,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到观察黑板面,认识到什么是物体外表的面积;再由涂树叶引入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接着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比较分几个层次来,第一层次用视觉直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第二层次用重叠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第三层次用工具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最后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在最后总结全课时,根据刚才的数方格的方法为下面学习面积单位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