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技术进步和未来发展趋势

神经外科技术进步和未来发展趋势

神经外科技术进步和未来发展趋势神经外科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大脑、脊髓和神经系统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神经外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准确、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未来发展趋势。

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1. 精确诊断: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神经外科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定位和诊断大脑和脊髓的病变。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等技术使医生能够观察到神经系统的细节结构和功能活动,从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2. 显微外科技术: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使神经外科手术变得更加安全和精确。

显微镜的使用使医生能够放大病变区域,减少对健康组织的影响。

同时,显微外科还可以帮助医生在操作过程中更好地控制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 神经导航系统:神经导航系统利用计算机和影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中更精确地定位和操作病变区域。

通过预先设置引导点和路径,医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获得三维图像和实时定位,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4. 神经调控技术:神经调控技术是一种通过电刺激或药物治疗来调节和修复异常神经功能的方法。

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和深部脑刺激术治疗癫痫病等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外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 神经仿生学:神经仿生学是一门结合生物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旨在模拟和模仿生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发展,神经仿生学为创造更智能、精确和适应性较强的神经外科工具和装置提供了可能。

2.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未来,这种技术可以被应用于修复或改变神经系统的异常基因,从而治疗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

3. 神经干细胞治疗:神经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被植入到受损的神经系统中进行修复和再生。

神经外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神经外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探讨神经影像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 ,如高分辨率MRI、功能MRI、PET-CT等 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神经调控技术
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如深部脑刺激、经颅磁刺激等技术在神经 外科中的治疗作用。
本文将对神经外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 行分析和预测,包括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跨学科合作等方面的探讨。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神经外科技术创新成果
01
显微镜技术的广泛应用
显微镜技术已成为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辅助工具,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
和安全性。
02
神经导航系统的出现
神经导航系统利用影像学数据,为手术提供实时、三维的导航,提高了
手术的准确性和效率。
03
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进步
血管内治疗技术如栓塞、支架等,为脑血管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促进多学科协作与交流
神经影像技术
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为神经外科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诊断和 手术规划手段,促进了与放射科、影像科等学科的协作。
神经电生理监测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实时评估神经功能状态,为手术 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需要与神经内科、康复科等学科紧密 合作。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神经外科医生更好 地分析病例、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个性化手术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靶向药物研发
针对特定病变基因或蛋白质,研发靶向药物,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远程医疗与智能诊疗
远程会诊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专家与患者之间的远程会诊,提高诊疗效率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诊疗准确 性。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应用进展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应用进展

三个主要的靶点定位标志
• ()前连合-位于胼胝体下方,丘脑前方 • ()后连合-位于胼胝体下方,丘脑后方 • 第三脑室
线的中点定为大脑原点。 左右丘脑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靠近后室壁。
•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进展和趋势
一、有框架定向仪走入无框架立体定向导航系统
1986年介绍了无框架立体定向导航系统。 目前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发展很快,已经有多种类型,
如声波数字化仪、遥感关节臂、光学数字化仪、电 磁数字化仪。
随着无框架导航系 统临床应用,发现术 中脑脊液丢失,病灶 组织切除以及脑肿胀 等因素可产生目标移 位。因而,又出现了 术中实时扫描影像导 航手术或功能性影像 导航手术( 导航技术, 来弥补术中目标移 位)。
目前,不论-神经外科导航系统, 导航系统、 导航系统,均具有一 定智能功能,神经外科手术计划 系统, 和图谱,大脑功能多种图 像融合功能和有框架立体定向手 术计划系统,可在颅内作任意导 航。
立体定向的基本原理
• 通过计算靶点相对于N形边的三维位置,确定靶点的三维坐标 • 计算出靶点三维坐标后,安装上导向头环,使得靶点位于定向系统的
圆心。
标准解剖方位
精确定位和确定靶点
脑图谱 — 确定经验靶点(间接靶点) 成像设备 — 采集影像数据,识别患者大脑内的主要结构。 解剖标测 — 将图谱中显示的靶区与单个患者的各别成像数据作配 对 解剖靶点定位 — 使用解剖图来确定靶点坐标 电生理定位 — 通过对靶点进行刺激以及评估副作用和症状改善来 确定最佳电极位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立体定向的基本原理
立体定向()一词起源于希腊词和,前者的意思是三维立体,后者指的是定向排序。 立体定向系统是指在颅外建立稳定的三维参照系统,在神经放射影像上测量颅内任意靶点的三维坐标参数。

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的 发展趋势

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的 发展趋势

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趋势摘要】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是通过影像学定位,在立体定向仪引导下将手术器械精确导入所定靶点,对功能性疾病和非功能性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功能神经外科是对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如癫痢、锥体外系疾病、疼痛和精神性疾病等,用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和研究。

本文针对主要功能神经外科疾病诸如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顽固性癫痫等进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发展及趋势的探讨。

【关键词】立体定向技术;功能神经外科;发展趋势功能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不同的方法改变与调整神经的功能,达到消除或缓解某些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症状,而非根治疾病。

功能神经外科的范畴,包括治疗不自主运动、疼痛、癫痫、精神病等,同时也用于对神经功能进行生理学的研究。

立体定向技术是神经外科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功能神经外科不是同义语。

功能神经外科常依赖立体定向技术作为治疗手段,但立体定向技术的应用范围不仅仅限于治疗功能性疾病,还可以治疗一些器质性疾病,并达到根治病变的目的[1]。

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X 刀、γ刀)、孔洞神经外科、内窥镜神经外科以及脑手术指挥棒系统等,都与立体定向技术密切相关。

1 立体定向术概述立体定向术与常规的神经外科手术不同,是借助立体定向仪,在X线检查或CT、MRI等配合下,对脑或脊髓内某一结构或病灶精确定位,而后通过立体定向系统,将手术器送达目标点进行指令性的处理,或在导向器指引下进行定位直视手术[2]。

立体定向术由 Horsley与Clarko所创始,1908 年制成定向仪,过去主要用于研究脑深部结构的定位及相应的生理功能。

1947 年,Spiegel与Wyeis首先将这一技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震颤麻痹),以后得到推广,立体定向术应用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治疗脑瘤、脑血管病、颅内异物摘除等方面[3]。

一般来说,立体定向手术对脑的侵袭性较小,术后反应也较轻,是现代神经外科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现代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进展

现代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进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现代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进展唐波湖北省巴东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444300近年来,随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和神经导航外科(无框架定向外科,FSS)技术的发展,现代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发展也受到人们的关注。

多种立体定向设备层出不穷,并且计算机与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手术的发展前景也被人们看好。

一、现代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特点(一)计算机技术我们以前应用的立体定向手术对脑室造影间接定位靶点的依赖程度较高,精确度比较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多。

计算机与软件开发技术的出现提高了手术定位精确度、使其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取得了较好的手术疗效。

如今,神经外科医师手术室内应用计算机,可迅速完成靶点定位的计算和CT、MRI、立体定向脑血管造影等影像学资料的整合。

这给当数据叠加在CT、MRI的图像上,对脑局部解剖及功能可以同时显示出来。

这对立体定向活检靶点的选择与代医学增添了新的血液,使医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新型图像处理软件可以把PET、SPECT放射外科计划的制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个人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工作站将被取代。

软件功能不断开发,将使FSS使用更加便捷。

计算机能够对脑内的三维结构进行显示,还在放射外科治疗、立体定向手术模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影像学技术1.X线透视或射片导航主要用于颅底、脊柱外科和经蝶手术。

2.CT和MRI定位扫描CT、MRI或血管造影检查,可直接显示颅内病变,且便于确定靶点体积。

3.术中实时超声导航术中实时超声技术简便,可探查囊性病灶,但对小病灶会遗漏,且不能明确病灶边界。

4.功能性影像学检查这种检查方式能够对神经功能解剖图像进行较好的建立。

5.其他影像学技术新近发展的影像处理技术,如术中脑磁图,正在讨论研究阶段。

(三)立体定向仪及其附属设备1.现代立体定向仪先进的立体定向仪多采用弧形弓(或半弧弓)作为穿刺针的固定载体,精确度很高,能够与CT、MRI兼容。

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对未来神经外科手术的展望
拓展手术适应症
远程医疗与智能辅助
随着对神经系统疾病认识的深入和手术技 术的提高,神经外科手术的适应症将进一 步拓展,为更多患者程会 诊、手术指导和智能辅助诊断等,提高神 经外科手术的普及率和可及性。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培养专业人才
在追求手术成功的同时,更加注重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关注患者的长期预 后和生存质量。
02
神经导航技术
神经导航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手术辅助技术,通过术前影像学资料和术中
实时影像,为医生提供精确的手术路径和定位,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
全性。
03
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实时监测神经
功能状态,避免手术过程中对神经的误伤,提高手术效果。
人工智能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2023-2026
ONE
KEEP VIEW
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 前景与挑战
REPORTING
2024-01-15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神经外科手术的历史与现状 • 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前景 • 神经外科手术面临的挑战 • 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PART 01
引言
提供心理支持
建立专门的心理支持团 队,为患者提供术前、 术中和术后的心理支持 和辅导,减轻患者的焦 虑和恐惧情绪。
加强医患沟通
医生应加强与患者的沟 通和交流,详细解释手 术方案、风险和预期效 果等,增强患者对医生 的信任感和治疗信心。
PART 06
结论与展望
对神经外科手术发展前景的总结
技术进步推动发展
术前规划与模拟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影像学 数据和病例资料,为医生提供个性化 的术前规划和手术模拟,帮助医生制 定更加精确的手术方案。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p h i c c ou p l i n g b e t we e n c e r e b r a l e n d o t h e l i a l c e l l s a n d n e l l H m
[ J ] . P r e c Na i l Ac i d S c i US A, 2 0 0 8 , 1 O 5 : 7 5 8 2 — 7 5 8 7 . [ 2 1 ] 陈应 柱 ,张娴 娴 , 肖璐 , 等 .丁 苯 酞 对 放 射 性 脑 损 伤 大 鼠 血 脑 屏 障 的影 响 [ J ] .中华 放 射肿 瘤 学 杂 志 , 2 O 1 2 ,2 1( 4 ) : 3 9 2 —
3 脑 卒 中 与 免 疫 系统 的 关 系 脑缺血后导致 脑组织破坏并 释放细胞 因子 , 细胞 因子 以 及受损脑组织 直接刺激 下丘 脑 , 通 过 下 丘 脑一 垂体一 肾 上 腺 皮 质轴( HP A) 和 自主 神 经 系 统 两 种 途 径 作 用 于 免 疫 系 统 , 导 致 免疫系统发 生改 变 , 免 疫功 能 下调l 3 , 易诱 发 卒 中后 感 染 。 临床研究强调机体 免疫抑制程度 与脑梗死 面积相 关 , 梗 死 面 积愈大 , 血 中 肾上 腺 素 、 去 甲 肾上 腺 素 水 平 愈 高 , 中性 粒 细 胞 计数愈高 , 血 中淋 巴 细 胞 计 数 愈 低 , 卒 中 后 免 疫 抑 制 程 度 越 重, 卒中后炎症感 染 的发 生率 越大 , 预 后 越 差 。有 关 脑 卒 中 后 免 疫 抑 制 的 研究 对 于 预 测 脑 卒 中 预 后 , 预 防 脑 卒 中 后 感 染 甚至减少脑梗 死面积 , 改 善 预 后 等 均 有 深 刻 意 义 , 目前 对 丁 苯 酞 通 过 免 疫 调 节 改 善 卒 中后 感 染 方 面 尚未 见 明 确 研 究 。 但推测丁苯 酞能及 时改 善脑损 伤 , 减 小脑 梗死 面积 , 是 不 是 也 可 以通 过 改 善 脑 损 伤 影 响 免 疫 系 统 及 自 主 神 经 系 统 进 而 减 少 卒 中后 炎 症 的 发 生 , 需要进一步研究 。的 [ 1 9 1 罗 丹红 .丁苯 酞 对 急性 脑梗 死 疗 效 及 血 清 超 敏 C 影 响[ J ] .浙 江 临 床 医 学 , 2 0 1 4 , 1 9 ( 1 ) : 9 0 — 9 1 . o S, Ki m W J, L o k J, e t a 1 .Ne u r o p mt e c t i o n v i a ma t r i x t r o — [ 2 O ] Gu

神经外科手术的技术进展和临床应用研究评估

神经外科手术的技术进展和临床应用研究评估

手术类型及适应症
手术类型
神经外科手术包括开颅手术、微创手术、立体定向手术等。
适应症
神经外科手术适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瘤、脑出血、脑外伤、帕金森病等。
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比
国内发展现状
国内神经外科手术技术不断进步,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神经外科手术在技术水平、手术器械、术后康复等方面相对领先,尤其在立体定向手术、神经调 控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国外在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02
手术切除程度评估
03
预后与生存质量
根据术后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 ,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如全切 、次全切等。
分析手术治疗对患者预后和生存 质量的影响,包括生存期、复发 率等指标。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效果探讨
介入治疗方法
包括血管内栓塞术、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针对不同类型 的脑血管疾病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
无需开颅
通过血管穿刺,将导管送至病变部位进行治疗,避免传统开颅手 术的创伤。
精准治疗
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技术,精确显示病变血 管,实现精准栓塞或药物灌注。
并发症少
相比传统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恢复较快。
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技术
精确定位
利用立体定向仪和影像学技术, 准确定位颅内病变组织和功能区 ,实现精确手术。
根据不同类型的功能性疾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靶点 ,如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立体定向毁损术等。
03
疗效评估与安全性
分析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功能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包括 症状改善率、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同时探讨手术过程中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患 者的安全。

脑立体定向仪在运动神经元疾病治疗中的前景展望

脑立体定向仪在运动神经元疾病治疗中的前景展望

脑立体定向仪在运动神经元疾病治疗中的前景展望引言: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一类影响运动控制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震颤麻痹症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因此寻求高效治疗方法成为了迫切的课题。

脑立体定向仪作为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工具,能够实现准确的脑部激活位点定位,并使治疗更加精确。

本文旨在探讨脑立体定向仪在运动神经元疾病治疗中的前景展望。

1. 脑立体定向仪的原理及优势脑立体定向仪是一种基于放射学和神经导航技术的病患脑部激活位点定位系统。

其通过结合核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影像学技术,能够在手术前精确确定治疗区域,并引导手术进程。

与传统手术相比,脑立体定向仪具有如下优势:首先,脑立体定向仪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信息。

通过脑立体定向仪,医生可以精确计算出治疗区域与周围重要结构的距离和角度,从而避免手术误差,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

其次,脑立体定向仪具备较低的创伤性。

传统的开颅手术需要大幅切开患者的头部,而脑立体定向仪在手术过程中只需进行少许穿刺,减少了对患者身体的损伤。

最后,脑立体定向仪具备非常高的手术可重复性。

在传统手术中,外科医生需要凭借手术经验进行操作,而脑立体定向仪可以将患者坐标保存下来,方便日后进行相关治疗操作。

2. 脑立体定向仪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帕金森病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其特点是基底核多巴胺不足,导致肌张力增高、肌肉僵硬和颤动等症状。

脑立体定向仪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首先,脑立体定向仪可以帮助确定准确的激活区域。

通过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脑立体定向仪能够定位到引发帕金森病症状的区域,从而进行相应的治疗。

其次,脑立体定向仪可以实现精确的电极植入。

将电极植入到特定的脑区,通过电刺激来激活或抑制神经元的活动,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

最后,脑立体定向仪能够监测治疗效果。

在术后,通过脑立体定向仪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脑电图和电极输出情况,以便医生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3. 脑立体定向仪在震颤麻痹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震颤麻痹症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其典型症状为颤动和肌肉僵硬。

功能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新进展

功能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新进展

• Alexander总结iMRI引导下立体定向手术 158例,其中开颅切除颅内肿瘤及血管性 病变68例,认为iMRI导航手术对位于脑 室旁,重要血管周围、颅底等部位的病 灶,尤其是边缘不规则的病灶切除具有 明显的优点。但他同时指出,由于手术 时间的延长和手术无菌区污染的可能, 增大了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性。
–声波数字化仪 –遥感关节臂 –光学数字化仪 –电磁数字化仪等,
神经外科导航手术工作原理
• 标记:术前进行标准头颅CT或MRI扫描前, 病人头皮上至少放5个易识别的标记物, 扫描后资料可通过光缆、磁盘、光盘及 数字化形式输入至计算机工作站,根据 这些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面部结构 的重建,于是手术之前把这些标记物标 定在病人的CT或MRI图像上去。
–BRW/CRW定向系统等,
• 国内:
–ASA-602定向仪、UFl定向仪、FY85Ⅱ型、PJ4型定向 仪、XZ—V型定向仪。过去用X线方法导向已基本停止, 目前均采用CT、MRI、DSA影像导向下进行立体定向术。
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
• 1986年Robert等发明,术中引导或导航。 • 目前数字化仪种类有:
颅内动脉瘤
• 颅内动静脉畸形:在70年代由Kandel、 Alksen采用立体定向法应用于临床,
• 夹闭法,定向穿刺凝固法,由于技术设 备及病例选择关系,尚难发展和推广。
– 痉挛性斜颈 – 扭转痉挛 – 手足徐动症
• 痉挛状态
• 其它锥体外系疾病
–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 WD) – 慢性进行性舞蹈病(Huntingtons Disaease HD) – 帕金森氏综合症(Striationigral Degeneration
SND) –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Olivopontocerebellar

立体定向技术的概况与展望

立体定向技术的概况与展望

立体定向技术的概况与展望世界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会议和欧洲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均已召开了十多次;我国也已召开了多次,如今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技术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可治疗的病种覆盖面也日渐宽广。

1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1.1立体定向仪国外较好的定向仪有Leksell定向系统、BRW/CRW定向系统、Todd-well定向系统等,特别是Leksll-G型定向仪,除了具备常规应用功能外,还可配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显微外科工作,有激光导向装置。

国内近十来年也生产了一些定向仪,如仿Leksll-ASA~601、602定向仪;仿Patil-IJF~1型定向仪等,这对我国立体定向技术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1.2立体定向图谱我国过去一直借用国外Schaltenbrand-Wahrem/Bailey图谱,自80年代起,我国先后出版了两本图谱,姚家庆-人脑立体定向应用解剖;陈玉敏-人脑内主要核团立体定向图谱。

使我国有了国人立体定向图谱,给手术带来便利[2]。

1.3立体定向技术临床应用方面:(1)运动障碍性疾病:目前全国各地较大的立体定向治疗中心都可开展慢性丘脑刺激(CTS),慢性脊髓刺激(CSS)来治疗PD、肌僵直等病,慢性电刺激方法有逐渐取代不可逆的脑内核团毁损方法的趋势。

利用脑和神经组织移植,治疗某些运动障碍性疾病方面。

脑和神经组织移植将是今后一个世纪神经外科研究工作中一大课题,目前它治疗人类某些疾病,虽然得到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对其作用和适应症还不能下结论,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2)慢性疼痛:除了针对解剖学上的痛觉传导途径节点行立体定向毁损术,如大脑水平的扣带回毁损术、丘脑水平的腹后核、中央中核毁损术、中脑水平的脊丘束毁损术以外,目前根据痛中枢的闸门学说,在中枢某些能抑制调整痛觉的结构如PAG、PVG内放置电极,给予慢性电刺激以达到止痛效果[1]。

(3)癫痫:全身性原发癫痫、颞叶癫痫伴攻击行为或不能进行典型病灶切除者,都可选择立体定向技术对癫痫病灶毁损或阻断癫痫发放冲动的中间环路。

立体定向手术开展情况汇报

立体定向手术开展情况汇报

立体定向手术开展情况汇报近年来,立体定向手术在我院得到了较好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对我院立体定向手术开展情况进行汇报,以期能够全面客观地展现我院在这一领域的工作成果。

首先,我们对立体定向手术开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自去年以来,我院共完成立体定向手术案例XX例,手术成功率达到XX%以上。

其中,针对不同疾病类型的手术分布情况如下,脑血管疾病XX例,脑肿瘤XX例,帕金森病XX例,癫痫XX例,精神障碍XX例。

可以看出,我院在立体定向手术的开展上,涵盖了多种疾病类型,为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治疗选择。

其次,我们对立体定向手术的技术水平进行了评估。

通过对手术过程的详细记录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我院立体定向手术在手术定位、手术精准度、手术安全性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水平。

在手术定位方面,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和导航系统,能够精确定位病变部位,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组织。

在手术精准度方面,医护人员经过系统的培训和临床实践,能够熟练操作手术设备,确保手术过程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在手术安全性方面,我们建立了严格的手术管理制度和术前评估流程,保障了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最后,我们对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手术后患者的随访和复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尤其是对于一些难治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癫痫,立体定向手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这些临床效果的取得,得益于我院立体定向手术团队的辛勤努力和精湛技术。

综上所述,我院立体定向手术在开展情况、技术水平和临床效果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立体定向手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手术成本高、设备维护难等。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优化手术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山西医药杂志2000年第3期第29卷综述作者:吉宏明任少华张汉伟王树荚单位:吉宏明(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任少华(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张汉伟(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王树荚(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简称脑立体定向术,是指利用空间一点的立体定位原理,先求出脑内某一解剖结构或病变,即目标点在颅腔内的坐标,定出它的精确位置,再用立体定向仪,将立体定向术专用的特殊器械与装置导入颅内,使之达到目标点,对该结构或病变进行外科处理,以达到进行生理研究、诊断或治疗脑部疾病的目的。

神经外科医师在施行脑手术时,通常必须先切开脑皮层,才能发现其下方的病变,故常为可能造成严重的副创伤而困扰。

如果病变很小、位置深在,手术直接寻找将十分困难;若病变位于重要功能区,开颅手术则难以避免造成损害;如果探查的靶点为正常组织结构,则直视下更无法加以区别。

所以立体定向手术的问世,正是为了解决上述棘手问题。

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定位精确和创伤性小,作为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脑立体定向术的历史发展脑立体定向术的发展分为早期和现代两个阶段。

20世纪前70年为早期阶段。

公认的三维定向系统是Clarke和Horsley在1906年完成的。

1947年美国学者Spiegnel和Wycis报告了首例病人的立体定向手术。

而后国外许多学者,如瑞典的Lesell、德国的Riechert和Mundinger、法国的Talairach和Guiot、美国的Cooper、日本的杉田和铃木郎夫等人,对立体定向手术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临床利用X线进行脑室造影定位,治疗范围主要为功能性疾病。

借助脑室造影,能够利用参考靶点推算不可见靶点;破坏脑内某一结构,改善药物治疗无效的临床症状,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焦点。

50、60年代,国际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掀起了一个高潮,许多学者争相寻找出脑内新靶点,如丘脑腹外侧核、苍白球及纹状体袢区等,并治疗了大宗病例。

在治疗Parkingson病(震颤和强直)以及疼痛方面收到满意效果。

60年代初,我国北京、上海、安徽、陕西等相继开展立体定向手术,成功治疗了许多罹患锥体外系疾病和疼痛的病人,许多单位还自行研制了定向仪。

目前脑立体定向术毁损丘脑腹外侧核治疗震颤麻痹已经成为定型手术;对部分痉挛性斜颈和肌强直也有明显的疗效。

然而1969年治疗Parkingson症状的多巴胺类药物问世,明显减少了立体定向手术的病源,使脑立体定向手术的发展进入低谷。

70年代至今,为脑立体定向手术的现代阶段。

先进影像学和定向仪的发展打破了脑立体定向术停滞不前的僵局,使该技术在国际范围内再次掀起高潮。

1972年CT问世,为现代医学影像学奠定了基础。

80年代初,MRI体层成像逐步兴起更为立体定向手术打开了一个新领域。

CT、MRI扫描可以直接显示颅内病变及其靶点,避免了脑室造影间接定位的不够精确、并发症较多的缺点,使得立体定向手术更加安全可靠,开创了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新纪元。

先进的立体定向仪借助CT、MRI引导,手术精度差已达0.3~0.5mm。

现代立体定向手术从此进入了一个以CT、MRI引导为代表的、能治疗多种疾病的崭新阶段。

借助CT、MRI 引导施行定向手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CT室或MRI室施行手术,利用先进影像技术随时直接观察靶点或利用探针间接定位靶点。

另一种方法是CT、MRI扫描定位后,仍回手术室施行手术操作。

后一种方法容易利用其他设备资源(如脑血管造影、脑电监测、脑超声检测等)和手术设施,显然更为经济适用,因而为国际上绝大多数神经外科所采用。

2基本原理及方法脑立体定向术的原理为:颅内任一手术目标点(解剖结构点或病灶)的位置,都可由三维坐标系统确定。

病人头部与定向仪彼此固定后,在立体定向仪上就可标记出脑内病灶靶点。

即若把立体定向仪的水平、矢状和冠状方向分别用三个不同的数轴表示,则脑内任意一个靶点都可在定向仪的三个坐标上找到其特定的对应数值。

常用的立体定向仪有两种基本类型:颅孔固定型和弧形弓型。

前者将定向仪固定在骨孔内;后者将头部置于定向仪中。

颅孔固定型定向仪为国内外的早期产品,手术时需将定向仪固定在颅骨钻孔处,结构较为简单,操作方便为其优点。

但是这种定向仪的缺点也十分明显;病人头部轻度活动就可造成定向仪机械移位,导致定向的严重误差;加之定向仪固定后,只能调节穿刺进针的角度,定位精度受到影响,因而现已很少应用。

目前常用的CT、MRI引导的弧形弓型定向仪,较前一种定向仪的定位精度有了很大的进步。

此型定向仪均应用弧形弓作为固定穿刺器械的载体。

应用原理系球心点距离球体表面任一部位都相等(半径相等)。

只要将手术靶点设定在立体定向仪的中心,此时的靶点即相当球体的中心点。

无论如何移动固定在定向仪上的弧形弓,只要穿刺距离适当(等于球体半径),穿刺器械的尖端必然到达靶点。

此型立体定向仪的精度很高,机械加工精度达到0.1mm,实际操作CT引导精度为0.3mm,MRI引导精度可达0.5mm。

弧形弓型定向仪又可根据弧形弓的固定方式分为两种:外置弧形弓型和内置弧形弓型。

外置弧形弓型立体定向仪是将弧形弓固定在头部框架的外轴上,代表产品有Leksell系统。

Leksell系统通过调整定向仪框架固定点,使靶点位于弧形指向的中心点;内置弧形弓型则将弧形弓锁定在头部基环内,根据头部的基环决定靶点的参考点,代表产品为Brown-Robetrs-Wells(BRW)系统和Riechert系统。

脑立体定向术的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①定向术:安装定位仪后,利用X线摄片方法(如脑室造影、气脑造影和脑血管造影)或现代影像技术(如CT、MRI和PET等)定出目标结构(靶点)在脑内的靶点位置;②导向术:按所定坐标将操作器械(如脑穿针、微电极、活检器、激光光纤束及吸引管等),通过颅骨钻孔,放到靶点进行操作(记录电生理,留取组织标本,产生毁损灶,去除病灶及引流囊液或血肿等)。

3临床应用及现状现代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应用包括: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和脑内各种占位性疾病。

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是立体定向手术的最早尝试,可以说它伴随了立体定向手术发展的全过程;而将治疗脑内各种占位性病灶作为立体定向手术的重点仅仅是近十几年的事。

目前对于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脑立体定向手术的治疗范围包括:震颤麻痹、扭转痉挛、舞蹈病、手足徐动症、投掷综合征、癫痫及顽固性精神病和疼痛等。

近10a来由于CT、MRI及PET等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使核团毁损的定位由X线脑室造影间接测量核团的方式,发展为在CT、MRI层面上直接测量核团的方法,而该方法对核团靶点定位相当精确。

加之手术中利用正向微电极刺激定位后再行核团毁损技术;以及“细胞刀”的应用,致病灶毁损能精确局限到细胞水平上;更使功能性脑立体定向手术的有效率进一步提高。

利用脑立体定向手术,行脑瘤间质内放射性核素近距离照射治疗,目前已成为脑瘤综合治疗中的一种主要手段[1,2];部分病例已可替代手术切除,如囊性颅咽管瘤。

多数适用于脑内囊性病变,一般选用β射线类同位素如磷32或钇90作为囊性病变的照射源,由于其射线穿透距离短,对囊壁疗效好,而对周围正常脑组织损害小。

脑立体定向后,用铱后装γ射线治疗机,对脑深部实质性小肿瘤行瘤内照射治疗[3],效果良好。

尽管CT、MRI能够发现脑内病变,但无法作出组织学诊断,而病理诊断对于决定病人的治疗方案有时则是十分必要的。

据报道,立体定向手术活检的阳性率可达91%~96%,其中约1/5的病人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无法确诊。

可见,脑深部病变立体定向活检术,已成为确诊神经系统疾病,和确定治疗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CT引导下,行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引流高血压脑内血肿的手术,可于局麻下进行,手术简便敏捷,病人痛苦小,对心、肺、肾等功能干扰少,是当今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的一种较好方法,特别适合老年、衰竭及危重病人的抢救。

此外,脑立体定向手术还可用于脑内异物取出、脑内寄生虫摘除、脑组织移植、脑深部小脓肿的抽取和引流[4]、脑肿瘤瘤内化疗、射频治疗及结合内窥镜行脑室内肿瘤切除等[5,6]。

总之,随着放射影像学的发展和诊疗技术的提高,脑内小病灶和重要功能区的病灶越来越多见,期待着神经外科医师通过立体定向手术诊治。

如今,脑立体定向仪就象手术显微镜、超声外科吸引器和激光刀一样,成为神经外科的基本设备。

除了立体定向技术,目前还没有其他技术能达到1mm以内的高精度定位。

立体定向手术可以解决不适合开颅手术的脑内小病灶、深部病灶、多发病灶和位于重要功能区的病灶。

就病变部位而言,无论位于大脑、小脑还是脑干,立体定向手术并无限制。

显见,对于高龄患者、体质虚弱患者,立体定向手术更有其创伤小的优点。

脑立体定向术安全可靠,近年来其手术死亡率已降为0%~1%,致残率仅为1%~3%。

目前国外许多医院的立体定向手术已占神经外科手术的30%以上,不少国家或地区建立了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中心或研究所,专门从事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疾病的研究。

国际立体定向学会1961年成立,推动了国际立体定向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国内,立体定向手术正在逐步普及,有关该领域的专业杂志也相继出版,现已召开了四届全国性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学术大会。

在此基础上,199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正式成立了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

4脑立体定向术的发展与展望现代立体定向术与放射治疗学、现代医学影像学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结合,以及各种立体定向手术附属设备的不断创新和逐步改进,如适合脑深部核团和脑瘤损毁的各种射频仪,可在直视下手术的脑内窥镜,能够通过光纤传导行肿瘤气化的激光器,适合脑深部术中照明的冷光源,可产生高能射线毁损靶灶的直线加速器等;上述这些进展,不断扩大了脑立体定向的手术范围,使立体定向术以惊人的速度高度发展,从而形成了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新技术,即γ-刀、X-刀和重离子束刀[7];形成了立体定向内窥镜技术,立体定向导航显微镜下手术技术[8],立体定向导向开颅激光治疗技术等[9],形成了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新技术,即神经外科医用机器人等诸多跨世纪的医学科学新技术。

目前CT和MRI继续向纵深发展。

螺旋型CT及体积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扫描速度和分辨率提高;高质量的CT图像及血管造影三维重建的立体图像开始步入临床应用。

与CT匹敌的MRI更是推陈出新,新的MRI软件和脉冲序列的开发,使得高速成像进一步完善,空间分辨率已接近CT水平,MRI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在接近普通血管造影以及PET精确的功能定位。

这些进展无疑将推动着现代立体定向手术,继续向高精度、多功能、微创伤和无框架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