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监管:让网络谣言不再飞

2012年04月06日14:32 来源:《中国教育报》

谣言在网络上的传播常常引发“蝴蝶效应”,它传播范围广,速度惊人,是网络时

代引起社会动荡与危害公共安全的重要动因。

网络谣言的传播,给公众、社会公共资源造成巨大浪费,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

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造成极坏影响,也使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好的诤言陷入“沉默的螺旋”。

在网络社会,由于人们利益的多元化和诉求的多样性,由于网络语言的便捷性、

匿名性和开放性,网络必然成为人们交流和炒作、宣泄和攻击对手的“天堂”,于是,

网络谣言便在网络的传播中诞生了。谣言在网络上的传播常常引发“蝴蝶效应”而危害

社会。网络谣言是网络时代引起社会动荡与危害公共安全的重要动因,必须加以管控。网络谣言对社会秩序造成极坏影响

网络谣言是在网络社会环境下,网络使用者以网络这一特定方式向社会传播未经

证实的事件、人物或问题的信息。网络谣言的传播范围广,速度惊人。当前网络谣言

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各类网络论坛和社区传播、电子邮件传播、QQ等网上聊天工具传播、微博传播等多种多样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

网络谣言依托互联网传播具有鲜明的特征。

一是传播的匿名性。在当前互联网管制状态下,在网络上传播信息的主体身份被

隐藏,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络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的社会责任感削减,消释了现实

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弱化了世俗道德规范的制约,使谣言传播者疯狂地张扬自我的

欲望。

二是传播的便捷性。网络的便捷性为网络谣言提供了催化剂。信息时代的互联网

络变成了“地球村”,网民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简单、迅速地将所浏览的信息复制或转发

给成千上万的受众,各种不真实的信息也瞬间传遍世界。网络谣言在网络中呈“发散式”传播和扩张。

三是传播的开放性。信息资源在网络上的互联互通性,使网上信息及时地让所有

网络用户共享,网络谣言必然借助开放的网络引起“蝴蝶效应”而传遍全球。

毫无疑问,网络极大地改变了社会舆论的传播载体。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已达

5亿多人。在网络群体中,每一个网民都是这一虚拟空间的“国王”,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在法律规范滞后的情况下,骗局与谣言充斥网络。台湾日前公布了

网络10大罪状的民意调查,其中就有网络谣言。网络谣言的杀伤力不亚于黑客与电脑病毒。与传统的传媒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对国家安全和社会人心影响巨大,如近一段

时间网上散布的“保定再现非典”、“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武汉大

三女生求职时被割肾”等谣言,虽经查证均属编造,并使造谣言者得到惩处,但它扰乱

了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带来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

网络谣言的传播,一方面将给公众、社会公共资源造成巨大浪费,在一定时间和

范围内对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造成极坏影响;另一方面,它也使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

的好的诤言陷入"沉默的螺旋"。

事件越重要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就越大

谣言的形成和传播并非无章可循。美国学者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在《谣言心理学》中设计出了谣言的计算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事件的不确定性。事件越重要、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就越大。网络谣言的成因,可从多方面加以探讨。

信息的不对称是网络谣言形成的传播基础。谣言的形成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

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另一种是捕风捉影,放大、歪曲事实真相。网络谣言往往关联

于一定的事件,尤其是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当这些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人

们心目中主流权威信息又没有及时公开出现时,谣言传播者和受众者的信息产生会很

不对称,网络谣言就容易成为人们获取事件信息的主要途径,并不断扩散变化。在公

共信息需求得不到受众满足时,网民个体的有限理性就会被“集体”的非理性主导,丧

失独立判断力,为网络谣言提供了发展空间。由于权威信息缺失产生的真空容易由小

道消息填补占领,经过网络的持续发酵和对信息的放大作用,导致网络谣言蔓延,对

社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网络把关的缺失或技术滞后是网络谣言形成的技术基础。在传统媒体时代,谣言

传播渠道比较单一并便于控制。互联网掀起的信息革命对网络文明形成重大挑战,任

何受众都可以进行便捷的传播,网络必然成为虚假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由于信息传

播主体多元化和传播路径多样化,网络媒体往往过分追求时效性而忽略了真实性,加

之信息发布并没有严格的检查和审核手段,这时的网络必然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以

至引发“蝴蝶效应”而煽动翅膀。

参与主体的心理因素是网络谣言传播的重要动因。网络谣言的参与主体包含造谣者、传谣者、信谣者。网络造谣者的别有用心、标新立异、发泄或娱乐等社会心理,

传谣者的轻信盲从、群体无意识心理以及“沉默的螺旋”效应作用,信谣者的从众心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等,在多种社会心理的共同作用下,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

为真理,相信谣言的人增多,谣言的可信程度随之提高,形成网络效应而螺旋式扩展。现实证明,网络谣言的形成和传播与参与主体复杂的社会心理密切相关,人类心理主

导了谣言传播的规模、谣言信息的变异以及谣言的影响力。

网络为网络谣言炒作者提供了平台。网络谣言制造者往往带着侥幸的心理而故意

炒作,对一些人物和事件故意夸大和渲染,以满足一些猎奇心理而引起社会的关注。

在网络时代,网络谣言炒作性与宣泄性的渠道更为多元和复杂,这为网络谣言的传播

提供了更多的舞台。

社会发展中的诸多不完善问题为网络谣言传播提供了题材。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

利益格局的新调整,人们经济文化利益诉求的多样性、复杂性;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