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配血工作制度
交叉配血制度

交叉配血制度
1 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粒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必须进行ABO血型交叉配血试验,冰冻血浆,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冷沉淀等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2 用于配血的标本必须是三天内,无溶血,长菌,变质的标本。
3 配血前严格对标本标签与输血申请单上的病人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完全一致后方可配血。
4 首次鉴定血型必须进行ABO血型系统正反定型及RH(D)鉴定。
5 配血时必须高度集中精力,不得相互交谈,必须严格遵守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6 配血必须采用可检出不完全抗体的交叉配血法,不得单独使用盐水玻片法配血
7 配血后必须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确无误时,才可填写交叉配血报告。
8 配血有疑问时应采取复查标本,不完全抗体筛查,询问临床资料等相应措施,不可放过任何疑点,必要时应向上级医师报告,或送相关部门作进一步检测。
9配血完毕应立即记录血袋号填写配血结果并签名,并在录入配血报告,同时再一次核对所有资料。
10 急诊标志必须注明接受具体时间(年月日时)并及时处理,记录配血时间
11 疑难标本(如配血不合,正反定型不符,亚型,产生免疫性抗体,冷凝集,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必须及时,主动向临床说明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遵医嘱作进一步处理,并将疑难标本情况登记。
对于疑难负责血型检测交叉配血及特殊试验本室不能完成的,要及时联系上级医院协助完成。
交叉配血工作制度

交叉配血工作制度一、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3天以内的血标本,标本无溶血、无霉菌和细菌生长。
二、严格执行查对:对姓名、科室、床号、血型。
三、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必须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正确无误时方可进行交叉配血。
做到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三者不分离。
四、ABO血型和RH血型的鉴定必须用两种方法鉴定,注意观察抗A、抗B试剂反应时间,严守标本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作好标记。
注意血清、血球比例适度,反定型时配制的2~5%红细胞悬液不能溶血。
五、交叉配血时必须严格遵守正规操作程序,认真观察结果、反复确认,如果病人同时输多个血,必须将多个献血员作交叉配血,发现不相合时要查找献血员之间的配合情况。
六、观察合血结果后认真填写报告单,并再次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报告单要求字迹工整、记录完整、准确无误。
七、如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不规则抗体检查:1、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八、严格核对制度,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登记签字。
整个交叉配血试验必须做到3项逐项核对,即合血前核对、合血时核对、合好血填单子时再次核对。
九、配血者标本及合血管保留7天后才能处理。
特殊病例分离血球、血清冰冻保存。
输血科工作制度1、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并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械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我院《输血管理规定》和补充规定。
2、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在输血管理委员会和输血科科主任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暂时离开,必须向有关人员交待,说明去向、事由、时间并按时返回。
3、一般输血,医生预先填写输血申请单并逐项填写清楚。
医院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医院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引言:在医疗过程中,抽血是非常常见的操作,而交叉配血则是确保输血安全必不可少的检查程序。
本文将详细探讨医院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从基本概念、操作流程和制度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基本概念:1.抽血:是指通过采用已确认可靠的抽血方法,将人体外周血液(全血、血浆、血清等)转移到试管或者其他收集器官中,以进行实验室检查。
2.交叉配血:是指根据受血者的血型进行检验和鉴定,以确定血液供应者与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相互合适,从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查对制度: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对抽血和交叉配血进行严格的核对和验证,以防止因人为失误而导致的输血错误。
二、操作流程:1.抽血过程:(1)医务人员核对病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住院号等。
(2)医务人员确认抽血部位并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保证手术无菌。
(3)医务人员选择合适的抽血器具,并使用针头将其插入病人的血管中。
(4)将抽取的血液装入试管或集血盒中,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无污染。
(5)医务人员将抽取的血样标注,包括病人信息、标本类型以及采集时间,并将其送入实验室。
2.交叉配血过程:(1)实验室技术人员接收到血样后,首先核对病人信息与标本是否一致。
(2)用血型鉴定试剂进行试验,确定病人的血型。
(3)根据受血者血型,选择合适的供血者血型进行配血,保证血型的相容性。
(4)选择合适的输血方式,并将血液制品准备好。
(5)医务人员核对病人的个人信息、输血过程以及血液制品,确保无误后进行输血。
三、制度重要性:1.保障病人安全:通过医院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可以避免血型不合适的输血而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或者输血事故,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2.防止输血错误:查对制度可以有效避免因为抽血或者配血过程中的操作失误而导致的输血错误,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提高医疗质量:医院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能够确保医疗过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
4.强化医务人员责任感:制度的实施可以明确医务人员在抽血和配血过程中的责任,使其对操作过程更加慎重和负责,从而减少人为失误。
交叉配血管理制度范文

交叉配血管理制度范文交叉配血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交叉配血是一种临床常规操作,主要是通过将输血者的血液测试与供血者的血液进行比对,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而交叉配血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保障交叉配血的质量和安全性而制定的一套管理措施和规定。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交叉配血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以确保临床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交叉配血管理制度的目的交叉配血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输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或交叉配血错误导致的意外事件。
具体目标如下:1. 确保输血的准确性:通过交叉配血测试,确保输血者所需的血型与供血者的血型相匹配,避免输血时发生不良反应。
2. 防止交叉配血错误:建立严格的标本采集、测试和记录流程,确保每一步都符合标准操作规程,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3. 提高交叉配血的效率:通过合理安排输血队列和优化测试流程,提高交叉配血的工作效率,缩短供血者和输血者的等待时间。
4. 强化交叉配血的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交叉配血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测试误差和随机因素的影响。
三、交叉配血管理制度的内容交叉配血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交叉配血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明确交叉配血测试所采用的方法和流程,包括标本采集、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测试步骤和判断标准等,确保测试的准确性。
2. 标本管理和追踪:建立标本采集及传送的记录系统,确保每一份标本都能够被准确追踪,避免标本混淆或丢失导致的错误。
3. 交叉配血的相关培训和认证:对参与交叉配血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他们熟悉交叉配血的操作流程和测试方法,并通过认证考核,保证他们能够准确执行任务。
4. 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建立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量控制样本的使用、质量控制记录的保存等,定期进行质量评估,监测交叉配血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 记录和报告:建立交叉配血的记录和报告系统,记录交叉配血的相关信息,包括测试结果、输血者的血型信息、供血者的血型信息等,为交叉配血的追踪和分析提供依据。
交叉配血制度

交叉配血制度
一、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二、血库要逐项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 (急诊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 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三、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友、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作交叉配血试验。
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四、必须用低离子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双方血样保存至少7天。
五、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并填写《输血记录单》(见附件2)和输血结果
登记表;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记录。
六、凡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检操作规程》(第三版)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一)交叉配血不合时;
(二)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妾收多次输血者。
弟八早恒验官理
七、配血困难者,应及时与临床负责医师及市中心血站取得联系,妥善解决。
八、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相互核对完成。
一人值班日时、操作完毕后
由本人再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及发血时间。
九、发血按“先陈后新”原则进行。
并在每袋血上附《输血反馈单》。
十、遇有输血反应时,应分析原因。
必要时进行细菌学检验,并及时反馈给中心血站及临床。
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交叉配血查对制度交叉配血查对制度是指在进行输血治疗时,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该制度通过对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进行匹配,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输血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交叉配血查对制度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其意义。
交叉配血查对制度的原理是基于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ABO 血型系统包括A、B、AB和O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包括Rh阳性(Rh+)和Rh阴性(Rh-)两种血型。
在输血治疗中,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必须匹配,否则可能引发严重的输血反应。
1.首先,收集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样。
这些血样将用于实验室检测,确定其血型和Rh因子。
2.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型试验和Rh试验。
血型试验通过检测献血者和受血者血浆中特定的抗体和抗原来确定其血型。
Rh试验通过检测受血者红细胞表面的Rh抗原来确定其Rh血型。
3.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交叉配血查对。
这一步骤主要是为了检测受血者的血浆中是否存在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可能与输血过程中的供血者红细胞上的抗原产生反应,导致输血反应的发生。
4.交叉配血查对通常分为直接交叉配血和间接交叉配血两种方法。
直接交叉配血是将受血者的血浆与供血者的红细胞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间接交叉配血是将受血者的血浆与供血者的红细胞分开,然后将受血者的血浆与已知血型的人的红细胞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交叉配血查对制度的意义在于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交叉配血查对,可以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受血者的免疫系统对供血者的红细胞或血浆产生不良反应,引发一系列的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呕吐、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
严重的输血反应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
此外,交叉配血查对还可以提高输血效果。
血型不匹配的输血可能导致红细胞凝集、溶血等问题,影响输血的效果。
通过进行交叉配血查对,可以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匹配,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输血的效果。
交叉配血工作制度

交叉配血工作制度一、目的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防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输血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的交叉配血工作。
三、职责1. 临床科室负责按照患者病情需要,正确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严格执行输血管理制度。
2. 输血科负责按照《临床输血申请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安全。
3. 检验科负责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血型鉴定,为交叉配血提供准确数据。
4. 护理部门负责按照输血制度进行输血操作,确保输血过程安全。
四、工作流程1. 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注明输血原因、输血量、输血时间等,由医生签名确认。
2. 护理部门按照《临床输血申请单》采集患者血样,并在规定时间内送至检验科进行血型鉴定。
3. 检验科接到血样后,立即进行血型鉴定,并将鉴定结果通知临床科室和输血科。
4. 输血科接到血型鉴定结果后,按照《临床输血申请单》要求,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试验包括主侧配血和次侧配血。
5. 配血试验结果分为相合、可疑和不相合三种。
相合表示可以输血;可疑需进一步鉴定;不相合则禁止输血。
6. 输血科将配血试验结果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和护理部门,并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
7. 护理部门按照《交叉配血报告单》进行输血操作,确保输血过程安全。
8. 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9. 输血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将输血记录、患者血样、配血报告等资料归档保存。
五、质量管理1. 输血科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交叉配血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整改。
2. 输血科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输血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输血安全。
3. 检验科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血型鉴定,确保鉴定结果准确无误。
4. 临床科室、输血科、检验科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保障输血安全。
输血配血与交叉配血制度

输血配血与交叉配血制度1. 背景介绍输血是一项紧要的医疗技术,在医疗过程中发挥侧紧要作用。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输血质量,我们订立了本规章制度,对输血配血和交叉配血进行规范管理。
2. 输血配血管理2.1 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2.1.1 输血适应症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试验室检查结果,判定下列情况适合输血:•重度贫血,血红蛋白(Hb)< 70g/L;•休克及休克的原发疾病;•大出血及其原发病;•近期大手术,术前或术中需输血;•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功能抑制;•出血型疾病等。
2.1.2 输血禁忌症以下病情不适合进行输血:•无明显贫血症状,血红蛋白(Hb)> 120g/L;•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代谢功能障碍;•活动性感染;•血液传染性疾病;•严重心脏、肺部疾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晚期;•血小板功能障碍等。
2.2 输血配型和配血操作2.2.1 输血配型依据患者的ABO血型和Rh(D)血型,与供者的血液进行配型,确保血液的兼容性。
•ABO配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Rh(D)配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类。
2.2.2 供血者选择与配血操作•选择与患者血型相合适的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无输血不良反应;•依据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确定合适的供血者。
2.3 输血品种和质量掌控2.3.1 输血品种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输血品种,并确保供血者的血液品种与患者需求相匹配,重要包含红细胞悬浊液、血小板浓缩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2.3.2 输血质量掌控•严格执行血液品种和配血测试标准;•确保输血过程中完整记录供血者和患者的信息;•配血过程中需多人确认,确保操作准确;•贮存血液按规定使用期限,严禁使用逾期血制品;•输血过程中显现异常症状立刻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3. 交叉配血管理3.1 交叉配血试验3.1.1 试验目的通过交叉配血试验,判定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是否存在血球抗体,确保输血的安全。
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是指在输血前将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进行配血查对的程序。
它的目的是通过检查受血者的血液与供血者的血型是否兼容来确保输血的安全。
该制度通过减少输血反应和交叉感染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第二步是采集和标记供血者的血液样本。
这一步骤通常发生在受血者血液样本采集后。
供血者的样本将被送到实验室进行血型测试。
有时,供血者的样本还会进行更详细的血清学或免疫学测试,以确保最佳的血液匹配。
第三步是进行交叉配血测试。
此测试将受血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进行反应。
如果反应结果呈阴性(无可见反应),则可以确定这对血液是兼容的。
相反,如果反应结果呈阳性(有可见反应),则需要进一步的测试来确定确切的问题和风险。
第四步是评估交叉配血结果并做出输血决策。
根据交叉配血的结果,医疗专业人员将评估输血的危险性和必要性,并决定是否进行输血。
这一决策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以及供血者的血型和阳性反应的严重性来做出。
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具有许多优点,旨在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首先,它可以帮助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输血反应是由于受血者的免疫系统对供血者的血液产生过敏反应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通过配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可以显著减少这种风险。
其次,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交叉感染是指通过输血而传播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通过确保输血血型的兼容性和血液的无菌性,可以降低这种传播的风险。
此外,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可以提供准确的输血信息,支持医疗专业人员做出适当的治疗决策。
通过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进行详细的测试和评估,可以准确地了解适合的血液类型和可能的风险。
然而,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该制度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施和技术来进行血型和交叉测试。
这意味着它可能在一些医疗中心或地区无法得到适当的支持。
此外,这个程序需要时间来完成,这可能会影响紧急输血的效率。
总结而言,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是确保输血安全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程序。
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抽血交叉配备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
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①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病人血型验单、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号、住院号。
②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核对无误后执行。
③抽血(交叉)后须在试管上贴条形码,并写上病区(号)、床号、病人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④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⑤抽血时对验单与病人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当值高级责任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
2)取血查对制度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以及保存血的外观,必须准确无误;血袋须放入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或清洁容器内取回。
3)输血查对制度①输血前病人查对。
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病人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
②输血前用物查对。
检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③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床号,询问病人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④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
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
⑤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医嘱,病人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
输血查对制度

凡血袋有下列情景之一的,一律不得领回,即 “八不接” ①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② 血袋有破损、漏血。 ③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④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⑤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取血查对制度
护士与发血者双方交接“三查八对”的内容。 “三查”内容
一查交叉配血报告单。包括:受血者科室、床号、 姓名、住院号、血型、血液种类、有无凝集反应。
二查血袋标签。包括血型、血袋号、血液种类、 剂量、血液有效期。
三查质量。包括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 有无变色凝块。
“八对”内容
⑥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 上出现溶血。
⑦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⑧ 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输血查对制度
1.输血前病人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 血报告单上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 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病人的交叉相容 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 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
4.查阅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是否已有患者或其近亲 或委托人的签名。
5.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 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生理盐 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输血前要检 查病人输液的部位有无外渗。输血期间,密切巡视 病人有无输血反应。
6.输血开始应先慢后快,开始时一般20滴/分钟, 输血开始后15-20分钟内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若患 者无不适,可根据病情、年龄调整滴速,一般成人 40-60滴/分钟 。休克患者可根据医嘱适当加快输 血速度,儿童、老人、体弱、心功能不全者速度宜 慢。输血过程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当患者出 现不良反应时,如皮肤过敏、寒战、发热、胸闷、 气促、腰痛、血尿、四肢抽搐应立即停止输血,更 换输液装置,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按照“输血反 应应急预案”进行治疗抢救。
输血查对制度范本(四篇)

输血查对制度范本(三)输血查对制度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医生开具临床输血申请单后,根据医嘱,两名医护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含rh因子)和诊断,无误后采集血样。
不允许同时采集两个患者的交叉配型标本。
(2)采集患者血样后,采血医护人员必须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签全名。
(3)由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2.取血查对制度(1)用血科室医护人员持血液制品领取单到输血科取血时,必须与血库发血者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科别、病室、床号、献血者姓名、血袋号、血型(含rh因子)、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品种和血量、以及血液制品的外观(要求做到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标签卡无破损不清,血液无溶血、凝块和污染情况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在交叉配血单上签全名后方可取发血。
(2)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荡,勿加温,根据情况可在室温下放置15-____分钟。
3.输血查对制度(1)输血前,由两名注册护士共同核对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2)输血时,两名注册护士带病历及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包括rh因子)、输血同意书等,同时让患者自诉姓名及血型,有疑问时应再次查对。
如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时,需与其家属共同进行确认,同时确认患者腕带标识。
确认与配型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
准确无误后在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黄单)上签时间及双人全名,每组血制品均应有双人核对签名,将血袋号标签贴在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黄单)的背面。
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严格按照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
(3)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
输血查对制度范文(6篇)

输血查对制度范文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化验单上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2)抽血时要有____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由值班医师协助),核对无误后执行。
3)抽血(交叉)后须在盛装血标本的试管上贴好写有病区(科号)、床号、住院号、患者姓名的条形码,条形码字迹必须清晰无误。
4)抽血时对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如发现错误,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和条形码,切勿在错误化验单和错误条形码上直接修改。
2、取血查对制度取血时,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编号、输血量、血型等是否与交叉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确保准确无误。
检查血液有效期及外观,符合规范要求。
3、输血过程查对制度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____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核对供血者与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
查实相符后进行下一步程序。
2)输血前血液及用物查对: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未过期、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3)输血时查对。
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病人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后方可输血。
4)输血后查对。
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
将交叉配血报告单粘贴在病历中,将血袋冷藏保存____小时备查。
4、无菌物品查对制度1)使用灭菌物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前,应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干燥、清洁,检查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效果指示标识是否符合要求。
若发现物品过期、包装破损、不洁、潮湿、未达灭菌效果等,一律禁止使用。
2)使用已启用的来灭菌物品,应核查开启时间、物品质量、包装是否严密、有无污染。
交叉配血工作制度

交叉配血工作制度交叉配血工作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流程,用于确保患者在输血过程中能够得到合适的血型。
交叉配血工作制度的执行和遵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事故的发生,确保输血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交叉配血工作制度的背景、目的和工作流程。
背景:交叉配血是一种用于确定患者与供血者血液相容性的实验室测试方法。
它主要通过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患者的血清混合,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来判断其相容性。
交叉配血的目的是避免患者接受不相容的血液输注,防止严重的输血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1.确保输血的血型相容性:通过交叉配血测试,确保供血者和患者的血型相符。
这可以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包括输血后溶血性反应、过敏反应等。
2.防止输血事故的发生:通过遵循交叉配血工作制度,减少输血事故的发生,例如输错血、输血过多或过少等。
3.提高输血效果:通过准确配对供血者和患者的血型,可以确保输血的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次数和量。
4.保护供血者和患者的安全:交叉配血工作制度确保供血者和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潜在的传染病传播和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
工作流程:1.患者血型鉴定:在输血前,首先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
这通常通过使用血型试剂对患者的血样进行实验室测试来实现。
2.供血者血型鉴定:同时,对供血者的血型也进行鉴定。
供血者的血型信息可以通过采集供血者的血样并进行实验室测试来获取。
3.交叉配血测试:在患者和供血者的血型鉴定完成后,进行交叉配血测试。
这一步骤涉及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患者的血清混合,并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
如果出现凝集反应,则说明供血者和患者的血型不相容,不适合输血。
4.配血确认:在完成交叉配血测试后,确认两者的血型是否相容。
如果确认相容,可以进行输血,否则需要重新选择相符的供血者。
5.输血操作:根据患者和供血者的血型相容性,选取相应的血液制品进行输血。
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输血反应,及时处理如果出现的不良反应。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制度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制度
1.病人急需鉴定血型或交叉配合时,医生应在检验单上注明“急”字,并注明时间到分。
2.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D)血型,两人核对操作,正反定型相符,方可报告。
3.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样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4.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核对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正确无误后再进行交叉配血。
5.凡输注全血、浓缩RBC、洗涤RBC、冰冻RBC、浓缩WBC、浓缩血小板、机采血小板,都应做交叉配血试验,输注血浆(普通浆、冰冻血浆)也应做次侧配血试验。
6.血库必须严格按照实验规程操作,认真仔细做好交叉配血试验,两人核对操作相符,方可报告,并详细填写好“交叉配血报告单”,报告单上必须双人签名,时间精确到分钟。
7.交叉配血合格后,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样及主侧、次侧管均应放入2~6℃专用冰箱内至少保存7天,以备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8.对于手术上或其他急诊大输血时,输血科应先交叉配合1~2袋血并及时送往病室或手术室,然后再交叉配合剩下的血液。
输血查对制度

我吹过你吹过的晚风,那我们算不算相拥,我吹过你吹过的晚风,是否看到同样风景输血查对制度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
一、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抽血前必须两人核对病历医嘱、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化验单、输血前5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及条形码。
2、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只有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二人核对,核对无误后执行。
3、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采血时必须一人一次,如同时输两人血时,应分别执行。
4、抽血时对化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当值高年资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化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
二、取血查对制度到血库取血时,与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
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有无溶血、血凝块)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袋号、血型、血液种类、输血数量,确定无误后方可取回。
三、输血查对制度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
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
2、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人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血液取回后在30分钟内输用)。
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患者姓名、血型,查看床头卡、腕带,以确认受血者。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
输血期间,密切巡视患者有无输血反应。
25、医院输血科制度交叉配血制度 (2)

(2)交叉配血制度
1.受血者配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采集的,无溶血、无重脂、无细菌生长。
2.送标本时,《临床输血申请单》和受血者标本二者不分离。
3.交接标本时,逐项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所记录内容与受血者标本是否一致。
4.凡输注红细胞类成分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输注血浆可不做交叉配血试验,但必须同型或相容。
5.配血前,按标准操作规程再次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和Rh(D)血型,ABO血型作正反定型,Rh(D)血型鉴定最好用两个厂家试剂,供血者为Rh阴性者应进一步作D U鉴定,如鉴定结果为D U,该血只能作为Rh阳性血输给患者。
如果受血者为Rh阴性可不作D U鉴定,因为受血者无论Rh阴性或D U都输Rh阴性血液。
6.配血时,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认真观察结果、先肉眼观察后,再用显微镜观察,主侧和次侧应无凝集或无溶血。
如果受血者同时输多个血,必须将每个献血者之间血液作交叉配血试验,发现不相合时,该血液不得输入受血者体内,查找原因后,作进一步处理。
7.配血时双人核对,最少应有一人(一人值班除外)专门负责监督和复核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标本是否准确,配血结果是否可靠,《配血试验报告单》字迹是否工整,填写是否完整、准确,决不允许张冠李戴,出任何错误。
8.凡遇下列情况必须按有关规定做不规则抗体检查:(1)交叉配血不合时;(2)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9.严格临床输血核对制度,输血前病人至少作两次血型鉴定,且前后相符。
交叉配血过程必须做3次核对,即配血前、配血中、配血后核对。
10.严格血样保留制度,标本及配血管保存至少7d。
4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叉配血工作制度
一、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3天以内的血标本,标本无溶血、无霉菌和细
菌生长。
二、严格执行查对:对姓名、科室、床号、血型。
三、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必须
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正确无误时方可进行交叉配血。
做到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三者不分离。
四、ABO血型和RH血型的鉴定必须用两种方法鉴定,注意观察抗A、抗B试剂反应时
间,严守标本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作好标记。
注意血清、血球比例适度,反定型时配制的2~5%红细胞悬液不能溶血。
五、交叉配血时必须严格遵守正规操作程序,认真观察结果、反复确认,如果病人同时
输多个血,必须将多个献血员作交叉配血,发现不相合时要查找献血员之间的配合情况。
六、观察合血结果后认真填写报告单,并再次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
报告单要求字迹工整、记录完整、准确无误。
七、如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不规则抗体检查:1、
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八、严格核对制度,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
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登记签字。
整个交叉配血试验必须做到3项逐项核对,即合血前核对、合血时核对、合好血填单子时再次核对。
九、配血者标本及合血管保留7天后才能处理。
特殊病例分离血球、血清冰冻保存。
输血科工作制度
1、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并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医疗机械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我院《输血管理规定》和补充规定。
2、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在输血管理委员会和输血科科主任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必须遵守劳动
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暂时离开,必须向有关人员交待,说明去向、事由、时间并按时返回。
3、一般输血,医生预先填写输血申请单并逐项填写清楚。
护理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
签的试管,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及临床诊断正确无误后,抽取血标本,由专人送输血科。
急诊输血亦同时将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一并送血库,否则应立即通知有关医师补齐。
4、血库人员在收到申请单及血样时,与送血人员共同认真核对申请单上的病人姓名、性别、
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及临床诊断,并与血样标签核对是否完全相符,如有不符,应立即退回重送,经核实无误后方可进行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
5、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各项检验单必须详细登记并签全名。
如确遇难以的判断
的结果,应向科室负责人或有关上级报告,并认真复查,直至结果明确无误,方可发血以确保安全。
6、统一使用本地区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制品,对血站送的血液要认真检查,严格核对,如
果发现采供血机构所发血的血型标记有误,或标签内容模糊不清,应做好记录,然后通知采供血机构退回复核。
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血液一律退回,不得使用。
且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及医务科报告。
7、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姓名、性别、并按号、科别、床号、ABO及RH血型、
血液的质量和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血液一经领出,不得退回。
8、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
应追查原因。
9、主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密切配合临床工作需要,大力开展成分输血和临床
用血技术的研究。
10、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ml时要履行报批手续。
11、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当作好血液冷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
全血、红细胞冷藏温
度应当控制在2-6℃,血液应当按保存日期的先后排序,分型存放,先存先用。
临床医护人员不应拒领。
(特殊情况需要保存期短的血例外)
12、贮存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储血室每日三氧灭菌消毒一次;储
血室及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需达合格。
13、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及报表,仪器设备及维修记录,试剂质量要有保证,有关资料需
要保存十年。
14、在血液贮存期出现血袋标签破损及血液质量问题及保存过期时,邮输血科负责人写
血液报废申请单,经主管领导确认、批准,即可作用报废处理,并做好记录。
15、必须严格履行交接班手续,遇到疑难及特殊情况,及时向上级技师及主任请示。
16、输血科每月需拟定下月用血计划交医务科;并统计当月临床各科用血情况、输血前
检查、输血反应反馈情况等汇总上报。
输血工作流程图
主治医师填写: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申请单、输血前检查单
↓
护士抽取病人血两管并贴好标签,将标本和输血申请单、输血前检查单,一起送到输血科,输血科人员填写《标本签收记录本》,护士签字
↓
由输血科人员认真查对血型,并开具取血专用介绍信,经医务科领导签字盖章
↓
医护人员带上取血专用介绍信和专用运血箱到成都市血液中心取血,取回后填写输血科的血液入库登记表并签字。
↓
输血科工作人员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交叉配血后,配好后做好详细登记,填输血报告单,然后通知护士取血,护士核对后在输血记录单和血液发放登记表上签字,取走血液及输血器和输血记录单。
↓
输血科人员将病人标本及献血员保留标本,一同入冰箱保存(至一周内,以备输血反应时检查原因)处理。
↓
输血完毕后,护士将输血袋和输血器送到输血科,输血科人员填写输血袋(器)回收记录本。
↓
主治医师在病人输血后24小时内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送至输血科保存。
输血记录单、《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
输血科七天后将科室返回的输血袋及输血器放入特殊垃圾处理。
临床输血标本采集流程
一、目的
保证临床输血标本的正确采集和临床输血安全。
二、范围
临床各输血科室
三、职责
护理人员必须认真采集输血标本
四、输血标本必须是近三天之内的标本
五、工作流程
1、确定输血后,由采血者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到患者床旁当面核对
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血型、诊断、住院号、特殊患者的腕带。
儿科
病人应根据父母或监护人识别来采集血样。
2、采集后应立即进行准确地标记和记录。
如病人科别、床号、姓名:标本采集人
姓名和采集时间,以便采集后的标本上可识别病人的信息与输血申请单上指定
病人的唯一信息相同,并保证采集者的身份和采集时间等可以准确地被识别。
3、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贴有标签的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经核对后送交输血科,
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4、输血科对临床所送标本经双方核对无误后进行标本登记,并签时间和全名。
5、血标本不能深血,不能被稀释(不能从输液管中获取)。
使用右旋糖酐、聚乙酰
吡咯酮等大份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应作标记说明。
脂肪乳可干扰配血实
验结果,输用脂肪乳之前应抽取血标本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