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四年级奥数巧算
四年级奥数巧算一、加法巧算。
1. 凑整法。
- 原理:把两个或多个数结合在一起,使它们的和为整十、整百、整千等,这样计算起来更加简便。
- 例如:计算23 + 49 + 77。
- 我们可以先把23和77凑整,因为23+77 = 100。
- 然后再加上49,即100+49 = 149。
2. 带符号搬家。
- 原理:在没有括号的加法运算中,数和它前面的符号是一个整体,可以改变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 例如:计算34+78 - 34。
- 我们可以把-34搬到前面和34先计算,即34 - 34+78。
- 34 - 34 = 0,0+78 = 78。
二、减法巧算。
1. 凑整法。
- 原理:与加法凑整类似,把被减数或减数凑成整十、整百等方便计算的数。
- 例如:计算182 - 98。
- 把98看作100 - 2。
- 则原式变为182-(100 - 2)=182 - 100+2。
- 182 - 100 = 82,82+2 = 84。
2. 减法的性质。
- 原理:a - b - c=a-(b + c),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 例如:计算256 - 47 - 53。
- 根据减法的性质,原式可变为256-(47 + 53)。
- 47+53 = 100,256 - 100 = 156。
三、乘法巧算。
1.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原理。
- 乘法交换律:a×b = b×a,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 乘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 例如:计算25×3×4。
- 根据乘法交换律,把3和4交换位置,得到25×4×3。
- 25×4 = 100,100×3 = 300。
2. 乘法分配律。
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奥数解题方法总结
1、形象化画图法:解奥数题时,如果可以科学合理的、科学合理的、巧妙地依靠点、线、面、图、表将小学奥数难题形象化形象的展示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象化,可让学生们非常容易弄清数量关系,沟通交流“”与“”的联系,把握住问题的本质,快速答题
2、倒推法:从题目上述的最后结果考虑,运用标准一步一步向前反推,直至题目中难题及时解决。
3、枚举法:奥数题中常常出现一些数量关系十分特殊题目,用普通的办法难以列式解释,有时候压根列出不来对应的式子来。
人们用枚举法,依据题目的需求,一一列举压根符合要求的数据信息,随后从这当中筛出符合要求的回答。
4、正难那样反:有一些数学题目假如你从标准正脸考虑考虑到有困难,那么你可以更改思考的方位,从结论或问题的背面考虑来考虑事情,使难题及时解决。
5、恰当转化: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碰到的新问题能不能转化成旧解决问题,化新为旧,通过表面,把握住难题的实质,把问题转化成自身熟悉的难题去解释。
转化的种类有条件转化、难题转化、关联转化、图形转化等。
整体掌握:有一些奥数题,从细节上考虑到,很复杂,也没有必要,如果可以从整体上掌握,宏观上考虑到,根据研究问题的整体方式、整体结构、一部分与整体的相互关系,“只看见山林,看不到花草树木”,来求取问题的解决。
三年级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三年级奥数解题方法大全摘要:一、引言:奥数的意义和重要性二、三年级奥数的基本特点和教学目标三、解题方法:1.加减乘除法的巧用2.数字推理技巧3.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应用4.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5.应用题解题策略四、案例分析:典型题目的解题过程展示五、提高奥数学业成绩的建议六、结语:鼓励持续学习和探索正文:一、引言:奥数,即奥林匹克数学,起源于古希腊,旨在培养和选拔数学人才。
在我国,奥数教育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现象,许多家长和孩子们都对它充满热情。
三年级是孩子们学习奥数的起步阶段,如何掌握解题方法至关重要。
二、三年级奥数的基本特点和教学目标:三年级奥数主要以加减乘除为基础,引入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逻辑思维。
教学目标包括:1.熟练掌握四则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解题方法:1.加减乘除法的巧用: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如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等,简化运算过程。
2.数字推理技巧:通过观察数字间的规律,如数列、数图等,进行推理和预测。
3.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应用:学习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并运用到解题中。
4.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如排列组合、最大最小值原理等,解决复杂问题。
5.应用题解题策略:掌握常见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等。
四、案例分析:本部分将通过典型题目的解题过程展示,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解题方法解决问题。
如:题目:小明和小红分别拿了3个和2个苹果,他们一共拿了几个苹果?解:利用加法运算,3+2=5,所以一共拿了5个苹果。
五、提高奥数学业成绩的建议:1.培养兴趣,保持学习热情;2.加强基础,熟练掌握基本运算和概念;3.多做练习,积累经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4.参加培训班或请教专业人士,获取更多指导和建议。
六、结语:奥数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完整)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第一讲观察法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
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二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完整版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完整版一、引言小学奥数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面对各种题型和难度的奥数题目时,学生需要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
本文将介绍小学奥数常见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奥数考试。
二、奥数解题方法1. 四则运算四则运算是小学奥数题目中最基本的类型。
在解题时,需要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运算顺序,即先乘除后加减。
2. 分数运算分数运算在小学奥数中也是常见的题型。
在解决分数运算题时,可以使用找最小公倍数、通分、约分等方法来简化计算过程。
同时,还需要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规则。
3. 算式变换奥数题目中常会涉及算式的变换。
在解题时,可以通过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运算法则,将原始算式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
这样能够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效率。
4. 排列组合排列组合是奥数中的重要概念。
当遇到排列组合问题时,可以运用阶乘、组合数等数学方法来求解。
同时,可以通过画图、列式等方式辅助理解问题,找到更简洁的解题方法。
5.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题目在小学奥数中也经常出现。
解决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分情况讨论、排除法等方式来找到正确答案。
6. 图形推理图形推理题是小学奥数中较为复杂的题型之一。
解决这类题目需要运用几何知识和图形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对称性、旋转等特点,找到规律并推理出正确答案。
三、解题技巧除了上述的解题方法外,还有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奥数题目。
1. 多做题目做更多的奥数题目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和熟练度。
通过大量练习,学生可以熟悉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掌握常用的技巧和思路。
2. 学会总结每次做完一道题目后,及时总结解题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思路。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记住解题思路并且提高解题能力。
3. 理解题意在解题过程中,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其中的条件和要求。
只有正确理解题意,才能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应的解题方法。
奥数解题方法
1.3小学奥数解题方法1——分类分类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特别是在计数、数个数的问题中,分类的方法是很常用的。
可分为这样几类:(1)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共4条,分别是:AB,AC,AD,AE;(2)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共3条,分别是:BC,BD,BE;(3)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共2条,分别是:CD,CE;(4)以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1条,即DE。
一共有线段4+3+2+1=10(条)。
还可以把图中的线段按它们所包含基本线段的条数来分类。
(1)只含1条基本线段的,共4条:AB,BC,CD,DE;(2)含有2条基本线段的,共3条:AC,BD,CE;(3)含有3条基本线段的,共2条:AD,BE;(4)含有4条基本线段的,有1条,即AE。
有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11(单位:厘米)的木棒足够多,选其中三根作为三条边围成三角形。
如果所围成的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11厘米,那么,共可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提示:要围成的三角形已经有一条边长度确定了,只需确定另外两条边的长度。
设这两条边长度分别为a,b,那么a,b的取值必须受到两条限制:①a、b只能取1~11的自然数;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11 一种2、11 2、10 二种3、11 3、10 3、9 三种4、11 4、10 4、9 4、8 四种5、11 5、10 5、9 5、8 5、7 五种6、11 6、10 6、9 6、8 6、7 6、6 六种7、11 7、10 7、9 7、8 7、7 五种8、11 8、10 8、9 8、8 四种9、11 9、10 9、9 三种10、11 10、10 二种11、11 一种1+2+3+4+5+6+5+4+3+2+1=36种2.小学奥数解题方法2——化大为小找规律对于一些较复杂或数目较大的问题,如果一时感到无从下手,我们不妨把问题尽量简单化,在不改变问题性质的前提下,考虑问题最简单的情况(化大为小),从中分析探寻出问题的规律,以获得问题的答案。
小学生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导语】解奥数题时,如果能合理的、科学的、巧妙的借助点、线、⾯、图、表将奥数问题直观形象的展⽰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可使同学们容易搞清数量关系,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解题。
以下是整理的《⼩学⽣奥数解题⽅法⼤全》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学⽣奥数解题⽅法篇⼀ 尝试法: 解应⽤题时,按照⾃⼰认为可能的想法,通过尝试,探索规律,从⽽获得解题⽅法,叫做尝试法。
尝试法也叫“尝试探索法”。
⼀般来说,在尝试时可以提出假设、猜想,⽆论是假设或猜想,都要⽬的明确,尽可能恰当、合理,都要知道在假设、猜想和尝试过程中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减少尝试的次数,提⾼解题的效率。
在9只规格相同的⼿镯中混有1只较重的假⼿镯。
在⼀架没有砝码的天平上,最多只能称两次,你能把假⼿镯找出来吗?(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先把9只⼿镯分成A、B、C三组,每组3只。
①把A、B两组放在天平左右两边的秤盘上,如果平衡,则假的1只在C组⾥;若不平衡,则哪组较重,假的就在哪组⾥。
②再把有假⼿镯的那组中的两只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秤盘上。
如果平衡,余下的1只是假的;若不平衡,较重的那只是假的。
⼩学⽣奥数解题⽅法篇⼆ 观察法: 在解答数学题时,第⼀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步骤。
⼩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把培养观察⼒作为开发与培养学⽣智⼒的第⼀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发现题⽬中的数量关系,把题⽬解答出来的⼀种解题⽅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看每⼀⾏的前三个数,想⼀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数学奥数解题技巧大全100讲
第一讲观察法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
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二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小学奥数年龄问题公式小学奥数年龄问题解题方法思路大全
下面将介绍一些较常见的小学奥数年龄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1.年龄的基本运算
小学奥数年龄问题中,常常会给出几个人的年龄之和或者年龄之差,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其他人的年龄。
例如,小明比小红大3岁,小红比小亮大5岁,那么小明比小亮大几岁?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先列出各个人的年龄关系,然后通过运算找到答案。
2.年龄的倍数关系
有些小学奥数年龄问题中,会给出一些人的年龄是另一个人年龄的几倍或者几分之一、例如,小明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3倍,那么当小红年龄增加5岁时,小明的年龄是多少?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通过设定等式或者利用倍数关系求解。
3.年龄的奇偶性
在小学奥数年龄问题中,还会涉及到年龄的奇偶性。
例如,小明比小红大4岁,小明的年龄是奇数,那么小红的年龄是奇数还是偶数?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通过奇偶数的性质进行推理,从而得到答案。
4.年龄的倒推
有些小学奥数年龄问题中,会给出一些人在一些年龄时的情况,然后要求倒推出其他人的年龄。
例如,4年前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2倍,今天小明的年龄是10岁,求小红的年龄。
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通过倒推的方法,逐步确定答案。
5.年龄的逻辑推理
在小学奥数年龄问题中,还会出现一些涉及到逻辑推理的情况。
例如,现在有三个人,他们的年龄之和是25岁,且其中有两个人的年龄之和是
16岁,求他们的年龄。
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利用逻辑关系进行推理,
通过列方程求解。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小学奥数年龄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具体的解题
过程还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清晰地
列出各个人的年龄关系,然后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方法解答问题。
小学奥数的十一种解题方法
小学奥数的十一种解题方法2021年小学奥数的十一种解题方法一1公式法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表达的是由一样到专门的演绎思维。
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把握的一种方法。
但一定要让学生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明白得,并能准确运用。
例3:运算59×37+12×59+5959×37+12×59+59=59×(37+12+1)…………运用乘法分配律=59×50…………运用加法运算法则=(60-1)×50…………运用数的组成规则=60×50-1×50…………运用乘法分配律=3000-50…………运用乘法运算法则=2950…………运用减法运算法则2比较法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缘故,从而发觉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确实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差不多条件。
(4)要抓住要紧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例4:填空:0.75的最高位是( ),那个数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十分位的数4与十位上的数4相比,它们的( )相同,( )不同,前者比后者小了( )。
这道题的意图确实是要对“一个数的最高位和小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区别”,还有“数位和数值”的区别等。
例5:六年级同学种一批树,假如每人种5棵,则剩下75棵树没有种;假如每人种7棵,则缺少15棵树苗。
六年级有多少学生?这是两种方案的比较。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100道及答案(完整版)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100道及答案(完整版)题目1:计算1 + 2 + 3 + 4 + …+ 100 的和。
解题方法: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项数为100。
求和公式为:(首项+ 末项)×项数÷2 。
答案:(1 + 100) ×100 ÷2 = 5050题目2:鸡兔同笼,共有30 个头,88 只脚,求鸡兔各有多少只?解题方法:假设全是鸡,共有脚30×2 = 60 只,比实际少88 - 60 = 28 只。
因为每把一只兔当成鸡,就少算4 - 2 = 2 只脚,所以兔有28÷2 = 14 只,鸡有30 - 14 = 16 只。
答案:鸡16 只,兔14 只。
题目3:一条路长100 米,从头到尾每隔10 米栽1 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解题方法:因为两端都栽树,所以棵数= 间隔数+ 1 ,间隔数为100÷10 = 10 ,则棵数为10 + 1 = 11 棵。
答案:11 棵。
题目4:某班有40 名学生,其中有15 人参加数学小组,18 人参加航模小组,有10 人两个小组都参加。
那么有多少人两个小组都不参加?解题方法:参加数学或航模小组的人数为15 + 18 - 10 = 23 人,所以两个小组都不参加的人数为40 - 23 = 17 人。
答案:17 人。
题目5:甲乙两数的和是32,甲数的3 倍与乙数的5 倍的和是122,求甲、乙二数各是多少?解题方法:设甲数为x,乙数为y,则x + y = 32 ,3x + 5y = 122 。
将第一个式子乘以3 得到3x + 3y = 96 ,用第二个式子减去这个式子得到2y = 26 ,y = 13 ,则x = 19 。
答案:甲数19,乙数13 。
题目6:一列火车通过530 米的桥需40 秒钟,以同样的速度穿过380 米的山洞需30 秒钟。
求这列火车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车长多少米?解题方法:火车40 秒走的路程= 桥长+ 车长,30 秒走的路程= 山洞长+ 车长。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一、加减法解题方法在小学奥数中,加减法是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题型。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1. 竖式计算法竖式计算法是最常用的加减法解题方法,适用于任何数值大小的计算。
先将两个数竖式排列,逐位相加或相减,并按进位或借位的要求进行计算。
2. 寻找相反数法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寻找相反数的方法来简化计算。
例如,对于一个加法题目3 + 7,我们可以通过找到7的相反数-7,然后用3 - 7的方式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再取相反数即可。
3. 进退相等法进退相等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加减法题目。
当两个数相差一致(如8和9)时,我们可以采用进退相等法来计算。
比如计算8 + 9,我们可以将9退1,变成8 + 8 = 16,然后再加上1,即可得到17。
二、乘法解题方法乘法是小学奥数中较为复杂的题型。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1. 分解因数法对于一个较大的乘法题目,我们可以将其中一个数拆分成多个因数的乘积,然后再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36 × 4,我们可以将36分解成6 × 6,然后计算6 × 4 × 6 = 144。
2. 组合乘法法则组合乘法法则适用于一些特殊的乘法题目。
例如,计算12 × 7,我们可以将12拆分成10 + 2,然后计算(10 × 7) + (2 × 7) = 70 + 14 = 84。
3. 巧用倍数关系在一些乘法题目中,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倍数关系来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8 × 25,我们可以将8拆分成2 × 4,然后计算(2 × 25) × 4 =50 × 4 = 200。
三、除法解题方法除法是小学奥数中较为复杂的题型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1. 精确除法精确除法是最常用的除法解题方法。
根据除法的定义,将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的商和余数就是精确除法的结果。
2. 简化除法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简化运算来进行除法计算。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超值版值得下载)
上午 6时从汽车站同时发出 1路和 2路公共汽车, 1路车每隔 12分钟 发一次, 2路车每隔 18分钟发一次,求下次同时发车时间。
想: 1路和 2路下次同时发车时,所经过的时间必须既是 倍数,又是 18分的倍数。也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解:
12分的
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 36 6时 +36分 =6时 36分 答:下次同时发车时间是上午 6时36分。
小学奥数题大全 (带答案 )
父亲今年 45岁,儿子今年 15岁,多少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 11倍?
想:父、子年龄的差是( 45-15 )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 的11倍时,这个差正好是儿子年龄的( 11-1 )倍,由此可求出儿 子多少岁时,父亲是儿子年龄的 11倍。又知今年儿子 15岁,两个 岁数的差就是所求的问题。 解:( 45-15 )÷( 11-1 )=3(岁) 15-3=12 (年) 答: 12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 11倍
小学奥数题大全(带 答案)
?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 ?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 ?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奥数题大全 (带答案 )
第一部分
小学奥数题大全 (带答案 )
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如果只把底增加 8米,或只把高增加 5米,它 的面积都增加 40平方米。求这块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
想:根据只把底增加 8米,面积就增加 40平方米, 可求出原来 平行四边形的高。根据只把高增加 5米,面积就增加 40平方米, 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用原来的底乘以原来的高就是 要求的面积。 解:( 40÷5)×( 40÷8)=40(平方米) 答: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是 40平方米。
小学奥数题大全 (带答案 )
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 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 把椅子多 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小学数学奥数题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奥数题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奥数题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奥数题的解题方法有很多,掌握这些有效的方法,我们在小学数学奥数考试中就能有更好的表现。
因此,我们在复习小学数学奥数时,对这些重要方法一定要认真进行了解。
一起来看看吧。
1、直观画图法:
解小学数学奥数题时,如果能合理的、科学的、巧妙的借助点、线、面、图、表将奥数问题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可使同学们容易搞清数量关系,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解题。
2、倒推法:
从题目所述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向前倒推,直到题目中问题得到解决。
3、枚举法:
奥数题中常常出现一些数量关系非常特殊的题目,用普通的方法很难列式解答,有时根本列不出相应的算式来。
我们可以用枚举法,根据题目的要求,一一列举基本符合要求的数据,然后从中挑选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4、正难则反:
有些数学问题如果你从条件正面出发考虑有困难,那么你可以改变思考的方向,从结果或问题的反面出发来考虑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5、巧妙转化:
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答。
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
6、整体把握:
有些奥数题,如果从细节上考虑,很繁杂,也没有必要,如果能
从整体上把握,宏观上考虑,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局部与整体的内在联系,“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来求得问题的解决。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完整版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小学奥数解题方法1——分类分类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特别是在计数、数个数的问题中,分类的方法是很常用的。
可分为这样几类:(1)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共4条,分别是:AB,AC,AD,AE;(2)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共3条,分别是:BC,BD,BE;(3)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共2条,分别是:CD,CE;(4)以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1条,即DE。
一共有线段4+3+2+1=10(条)。
还可以把图中的线段按它们所包含基本线段的条数来分类。
(1)只含1条基本线段的,共4条:AB,BC,CD,DE;(2)含有2条基本线段的,共3条:AC,BD,CE;(3)含有3条基本线段的,共2条:AD,BE;(4)含有4条基本线段的,有1条,即AE。
有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11(单位:厘米)的木棒足够多,选其中三根作为三条边围成三角形。
如果所围成的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11厘米,那么,共可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提示:要围成的三角形已经有一条边长度确定了,只需确定另外两条边的长度。
设这两条边长度分别为a,b,那么a,b的取值必须受到两条限制:①a、b只能取1~11的自然数;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11 一种2、11 2、10 二种3、11 3、10 3、9 三种4、11 4、10 4、9 4、8 四种5、11 5、10 5、9 5、8 5、7 五种6、11 6、10 6、9 6、8 6、7 6、6 六种7、11 7、10 7、9 7、8 7、7 五种8、11 8、10 8、9 8、8 四种9、11 9、10 9、9 三种10、11 10、10 二种11、11 一种1+2+3+4+5+6+5+4+3+2+1=36种小学奥数解题方法2——化大为小找规律对于一些较复杂或数目较大的问题,如果一时感到无从下手,我们不妨把问题尽量简单化,在不改变问题性质的前提下,考虑问题最简单的情况(化大为小),从中分析探寻出问题的规律,以获得问题的答案。
举一反三小学奥数解题技巧大全100讲(一)
第一讲观察法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
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二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奥数解题技巧
四年级奥数解题技巧一、速算与巧算。
1. 计算:9999 + 999 + 99+9。
解析:把每个数看作整十、整百、整千……减1的形式,再进行计算。
9999+999 + 99+9 =(10000 - 1)+(1000-1)+(100 - 1)+(10 - 1) =10000+1000 + 100+10-4 =11110- 4 =111062. 计算:489 + 487+483+485+484+486+488。
解析:选480为基准数,489+487 + 483+485+484+486+488 =(480 +9)+(480+7)+(480+3)+(480+5)+(480+4)+(480+6)+(480+8) =480×7+(9 + 7+3+5+4+6+8)=3360+(9+1+6+3+5+4+8) =3360+(10+6+3+5+4+8) =3360+(16+3+5+4+8)=3360+(19+5+4+8) =3360+(24+4+8) =3360+(28+8) =3360+36 =3396二、数列求和。
3. 求1 + 2+3+…+100的和。
解析: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S_n=(n(a_1 + a_n))/(2)(n是项数,a_1是首项,a_n是末项)这里n = 100,a_1=1,a_n = 100S_100=(100×(1 + 100))/(2)=50×101 = 50504. 求数列3,5,7,9,…,21的和。
解析:这是一个首项a_1 = 3,末项a_n=21,公差d=2的等差数列。
先求项数n=(a_n - a_1)/(d)+1=(21-3)/(2)+1=(18)/(2)+1=10再根据求和公式S_n=(n(a_1 + a_n))/(2)S_10=(10×(3 + 21))/(2)=5×24=120三、定义新运算。
5. 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a + b)×2。
小学奥数年龄问题公式小学奥数年龄问题解题方法思路大全
1.基础知识:在解决小学奥数年龄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例如整数的加减乘除,未知数的运算规则,等式的性质等。
2.列方程法:如果题目中有给出一个或多个等式,可以通过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题目的条件,将年龄问题转化为一个或多个等式,然后解方程得出答案。
3.推理法:有些年龄问题可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将不同的年龄情况进行排列组合,根据逻辑关系进行推导和排除,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年龄组合。
4.模型法:有些年龄问题可以用数学模型的方法解决。
例如,可以设未知数代表一些人的年龄,然后根据题目的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模型进行计算和推理。
5.成比例法:有些年龄问题可以用成比例的方法解决。
例如,如果题目中给出两个人的年龄比例,并且告诉了两个人之间的年龄差,可以通过计算比例系数,推导出两个人的具体年龄。
6.数学归纳法:有些年龄问题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解决。
例如,如果题目中给出了几个人的年龄之和或年龄之差,并且告诉了其中一个人的年龄,可以通过数学归纳的方法逐步推导出其他人的年龄。
7.正逆运算法:有些年龄问题可以通过正逆运算的方法解决。
例如,如果题目中给出了一个人的年龄与另一个人年龄的和或差,并且告诉了其中一个人的年龄,可以通过正逆运算的方法计算出另一个人的年龄。
8.数据表格法:有些年龄问题可以用数据表格的方法解决。
例如,如果题目中给出了几个人的年龄之和或年龄之差,并且告诉了其中一个人的年龄,可以通过列出数据表格的方式,逐步推导出其他人的年龄。
9.倒推法:有些年龄问题可以通过倒推的方法解决。
例如,如果题目中给出了一个人的年龄与另一个人年龄的和或差,并且告诉了其中一个人的年龄,可以通过倒推的方法计算出另一个人的年龄。
10.逻辑法:有些年龄问题可以通过逻辑的方法解决。
例如,如果题目中给出了多个人的年龄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通过分析逻辑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年龄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7是填完数字的图形。
例4从一个长方形上剪去一个角后,它还剩下几个角?(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此题不少学生不加思考就回答:“一个长方形有四个角,剪去一个角剩下三个角。”
我们认真观察一下,从一个长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角,都怎么剪?都是什么情况?
观察9、18、27这三个数可发现,9、18、27的排列规律是:18比9大9,27比18大9,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9。
观察80、73、66这三个数可发现,80、73、66的排列规律是:73比80小7,66比73小7,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小7。
这样可得到本题的答案是:
6、16、26、36、46、56、66。
9、18、27、36、45、54、63。
80、73、66、59、52、45、38。
例3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图1-6的方框中,使图中所有的不等号均成立。(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仔细观察图中不等号及方框的排列规律可发现:只有中心的那个方框中的数小于周围的四个数,看来在中心的方框中应填入最小的数1。再看它周围的方框和不等号,只有左下角的那个方框中的数大于相邻的两个方框中的数,其它方框中的数都是一个比一个大,而且方框中的数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越来越小。
解:首先要确定这个三位数一定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不然就没法考虑了。
甲看到的数与乙看到的数不同,这就是说,这个三位数正看、倒看都表示数。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1、6、8、9这五个数字正看、倒看都表示数。
这个三位数在正看、倒看时,表示的数值不同,显然这个三位数不能是000,也不能是111和888,只可能是666或999。
1966+1976+1986+1996+2006
=1966×5+10×(1+2+3+4)
=9830+100
=9930
这五个数还有另一个特点:中间的数是1986,第一个数1966比中间的数1986小20,最后一个数2006比中间的数1986大20,1966和2006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986。1976和1996的平均数也是1986。这样,中间的数1986是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所以,这道题还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计算: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从横中行10+6+□=18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400÷25=(400×4)÷(25×4)=400×4÷100=16
不难看出,原来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4,目的是将除数变成1后面带有0的整百数。这样做的根据是“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进行这种变化的好处就是当除数变成了1后面带有0的整百数以后,就可以很快求出商。按照这个规律,可迅速算出下列除法的商。
1966+1976+1986+1996+2006
=1986×5
=9930
例7你能从400÷25=(400×4)÷(25×4)=400×4÷100=16中得到启发,很快算出(1)600÷25(2)900÷25(3)1400÷25(4)1800÷25(5)7250÷25的得数吗?(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算式:
第一讲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1)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对角的顶点剪去一个角,剩下三个角(图1-8)。
(2)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对边上任意一点剪去一个角,剩下四个角(图1-9)。
(3)从一个边上任意一点向邻边上任意一点剪去一个角,
剩下五个角(图1-10)。
例5甲、乙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两个人中间放着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的每个数字都相同,并且两人中一个人看到的这个数比另一个人看到的这个数大一半,这个数是多少?(适于三年级程度)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适于二年级程度)
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解:观察6、16、26这三个数可发现,6、16、26的排列规律是:16比6大10,26比16大10,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10。
如果这个数是666,当其中一个人看到的是666时,另一个人看到的一定是*例61966、1976、1986、1996、2006这五个数的总和是多少?(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这道题可以有多种解法,把五个数直接相加,虽然可以求出正确答案,但因数字大,计算起来容易出错。
如果仔细观察这五个数可发现,第一个数是1966,第二个数比它大10,第三个数比它大20,第四个数比它大30,第五个数比它大40。因此,这道题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