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相关问题
凝血四项标准
凝血四项标准凝血四项标准是指评估凝血功能的四项常规检查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
凝血功能的正常调节对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止血至关重要,而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等严重疾病。
本文将介绍凝血四项标准的意义、临床应用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是评估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途径功能的指标。
其测量要求在抗凝剂(如肝素)的作用下,利用血浆中凝血因子Ⅶ参与生成凝血酶凝固血块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PT 的值在12-13.5秒之间。
PT延长提示凝血因子Ⅶ或凝血因子Ⅴ或Ⅹ、Ⅱ、Ⅰ缺乏或异常,可见于肝硬化、维生素K缺乏等疾病。
相反,PT 缩短则提示凝血因子Ⅶ活性增高,如急性消化道出血等。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是评估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途径功能的指标。
APTT测量是在体外条件下模拟各凝血因子间的活化,并使血小板参与生成凝血酶凝固血块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APTT的值在25-35秒之间。
APTT延长可提示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Ⅹ、Ⅴ、Ⅱ或凝血因子Ⅰ缺乏或异常,常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DIC、血友病等疾病。
三、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指在血液标本中计算一定体积内的血小板数量,通常用于评估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范围在150-450×10^9/L之间。
血小板计数偏低可能是由于骨髓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或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偏高则常见于感染、炎症、白血病等。
四、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FIB)是评估凝血系统第一阶段功能的指标。
纤维蛋白原是由肝脏合成的凝血蛋白,参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化的过程。
凝血四项结果解读以及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凝血四项结果解读以及标本采集注意事项凝血四项指标:1.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是由凝血酶原被激活而来的。
凝血酶原时间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参考范围: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以上为异常。
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VII、X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恶性贫血、使用抗凝药物(如口服抗凝剂)和异常抗凝物质等。
P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如长期口服避孕药、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
2.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是检测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一个简便实验。
参考范围:16~18秒,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以上为异常。
TT延长多见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病、肾病、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疾病)、DIC以及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SLE和肝脏疾病等)。
TT缩短见于血液中有钙离子存在或血液呈酸性等,无临床意义。
3.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参考范围 31~43秒,超过正常对照值10秒以上为异常。
APT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Ⅹ、Ⅴ、Ⅱ、PK、HMWK缺乏,如甲、乙、丙型血友病;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弥漫性血管内出血、血液循环中的抗凝物质增加等;以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V、VIII、血小板增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肾病综合征等。
4.纤维蛋白原(FIB、Fib或Fbg)FIB即凝血因子I,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既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浓度纤维溶酶的靶物质,在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中同时发挥重要作用。
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
酶 时间、 部分凝 血酶时间和纤 维蛋 白原四项均存在明显差异 , 溶血样本对凝血酶原时间 、 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酶时 间三项均存在 明显差异 , 温放置 8h , 室 后 凝血酶原时 间和凝 血酶时 间两项均存 在 明显 差异 , 4℃环境 温度存 放 8h 以内凝血 四项检测结果无 明显 差异。结论 检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凝血 四项检测结果准确的关键。
bioe fcsReut Boddf i c n xes eeovosdfrn ei T,r, r n I. e o t a l r gne et sl n . s l ece yadecs w r biu ie c P T A ra dFB H m  ̄ i smpe o i n e n c s
P n Y.a pe l e n4o e prtr o h us a oovos ieec oreteut C n ls n xmi T adT S l pa di tm ea ef 8 or dn b i f rnei u tsrsl . o cui E a — m s e C u r h ud nf s o
we e o vo s dfe n e i T. a d AI r . a r b i u i r c n P TT n r S mpls p a e fe i h o r n l o tmp r t r r b i u i e e c n fe e lc d a tr eg th u s i o m e e au e we o vo s df r n e i e
【 关键词 】 凝血检测 ; 血浆凝血酶原时 间; 部分凝血活 酶时间 ; 凝 血酶时间; 纤维蛋 白原
Th o n n ifu n i gf c0 nr s lso u o d o g lto n e ZH e c n mo n e cn a t ro eu t ff rblo c a uai n id x l o AO 一 .T eT idPep e sh l h r ol'Hop a h s
凝血四项检验功能原理、对应凝血途径、凝血四项及其临床意义和纠正实验
凝血四项检验功能原理、对应凝血途径、凝血四项及其临床意义和纠正实验凝血途径凝血途径分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不完全来自血液中,部分由组织中进入血液。
从3因子开始,3因子(组织因子)由于血管损伤等途径进入血液、激活7因子,形成3-7复合物。
内源性凝血途径。
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正常血液。
12 因子接触到血管损伤时暴露的胶原而被激活,进而激活 11 因子,11 因子激活 9 因子和 8 因子,最后形成 9-8 复合物。
无论是外源性凝血途径还是内源性凝血途径,后面都有一段相同的过程,则为共同途径凝血四项原理凝血酶原时间 (PT) 测定。
向待测血浆中加入凝血酶原时间试剂(含组织因子、磷脂),模拟因子进入血液,从而促发凝血机制,使纤维蛋白原凝固。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测定。
在37 ℃ 条件下,向血浆样本中加入足量的带有负电荷的接触因子激活剂与适量的磷脂共同孵育,再加入适量的钙离子激活FⅫ 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使乏血小板血浆凝固。
凝血酶时间 (TT)。
在37 ℃ 条件下,向待测血浆加入纯化的凝血酶,将其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血浆凝固。
纤维蛋白原 (Fg)。
用 9 体积的因子稀释液稀释 1 体积的血浆样本,37 ℃下孵育一定时间后,加入经过温育的凝血酶试剂触发凝血过程,使得纤维蛋白原快速转变为纤维蛋白,测定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根据凝固时间对应定标曲线得到 Fg 浓度。
凝血四项对应凝血途径凝血酶原时间(PT)反映的是外源性凝血途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反映的是内源性凝血途径,而 TT 与 Fg 的检测步骤基本相似,均是向受检血浆加入凝血酶溶液,使纤维蛋白原凝固。
但是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是加入足量的凝血酶,以及使血浆中的 FIB 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浆凝固,而 TT 是测量纤维蛋白丝开始出现的时间。
凝血四项及其临床意义PT。
PT 延长可能是 7-10-5-2-1 含量减低;外源性凝血因子主要在肝脏合成,比较严重的肝脏疾病会导致 PT 延长;维生素 K 依赖的凝血因子是2-7-9-10(记忆方法:2+7=9,9 后面接着 10),而香豆素类(比如:华法林)抗凝剂会对抗维生素 K 的作用,导致 PT 的延长,所以服用此类抗凝剂时使用 PT 及 INR 进行监控。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由于许多凝血因子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常温下易失活,而凝、止血又一个当复杂的病理过程,凝血四项检查在临床上对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鉴别、病情观察治疗检测预后判断和术前检查具有重要的作用。
影响此实验的因素具有特殊性,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临床应用的前提。
因此,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现将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1样本因素①样本采集超过或不带划线部分;②未使用规定的抗凝剂(枸橼酸钠与血1:9)抗凝剂的比例及用量不准确;③血样有凝块、溶血、黄疸、脂血;④血样本混匀不当,剧烈混匀产生气泡;⑤使用塑料试管来收集血样;⑥采血器或储血管不洁,或受到污染;⑦患者服用抗凝药物。
2检验人员因素①对血样本离心时间和相对离心力选择不当;②未规定时间内对样本进行检测;③试剂复溶及预温时间不当;④试剂复溶时,稀释倍数不准;⑤实验人员对仪器操作方法不准确。
以上实验人员因素是引起实验结果不准确的重要来源。
3试剂因素①试剂复溶时,稀释倍数不准或未使用I级试剂和厂家规定是稀释液;②试剂已被污染;③所用试剂超过了复溶后的稳定期。
不同厂家试剂的稳定性不同,尤其是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国际敏感指数(INI)的试剂影响较大。
以上试剂因素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未开启的试剂及干瓶复溶剂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确保试剂等符合测定要求。
冰冻保存的试剂不能反复冻溶,反复冻溶会使试剂中的因子失活而影响测定。
4仪器因素主要是仪器的校正、保养和维护不当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因此定时测试和校正仪器的性能,特别是对光源灯要定期检查、校正,避免因光源灯光学性能衰退对检测的影响,同时保持机械和光学附件的清洁。
以上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主要影响因素。
因此为保证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有效、稳定性及准确性,除克服上述因素外,各实验室还应用各自的方法,对一部分健康人进行检测,建立自己实验室的参考值,做好室内质控,同时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检验人员对仪器的原理、性能、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全面全面了解掌握,进一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可靠性。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目的探讨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进行静脉采血患者血标本300例,觀察其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并对影响四项检测(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溶血、脂血、血液凝固不良、采血量不足、小凝块等均是导致凝血四项结果偏差的重要原因(P<0.05)。
结论凝血四项检测结果能够受到抗凝剂使用、采血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提高检测准确性,相关人员要加强控制静脉采血过程及时间。
标签: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凝血四项是患者术前必须接受检查之一,目的在于对患者止血功能是否存在缺陷进行观察,减少术中大出血现象。
凝血四项是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然而在实际检测中常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检测出现偏差,对手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对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00例患者血液标本检测情况进行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00例患者血液标本,患者情况:男186例,女114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32.65±5.21)岁。
1.2方法使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生产公司:日本sysmex公司),使用质控品与试剂均为进口配套产品。
患者晨起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mL,加入枸橼酸钠109mmol/L,抽出血液后,将之放入含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内,枸橼酸钠:血液为1:9。
查看血液样本体积,是否出现溶血、止血及血块等现象。
抽血完成后分别在1、2、4h随机抽取50份血液标本,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将剩余150份血液标本随机分为三组,3000r/min离心机离心5、10、15min,取上层血浆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前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
分析前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前言凝血四项检测是常规的临床检查项目,通过对血液成分的检测,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但是,在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时,很容易被各种因素所干扰,导致最终的检测结果并不准确。
因此,本文将针对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前因素进行分析。
影响因素饮食我们的身体会因为所摄入食物的不同而改变体内的化学平衡,这也会影响到血液的凝固状态。
比如,高脂肪、高糖分和高盐的饮食会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测定结果。
而饮食过量,特别是过量的蛋白质摄入也会导致血液粘稠度过高,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结果。
活动体力活动对血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会释放出大量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其他激素,这些激素会刺激心脏加速跳动,提高血压和心率。
这也会影响到凝血状态的测定结果。
因此,如果需要进行凝血四项检测,需要在运动后适当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检测。
药物许多药物也会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
抗凝药物,如肝素和华法林等,会使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而止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则会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导致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活化时间的测定结果异常。
因此,在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前,应告诉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和剂量。
情绪和压力情绪和压力也会对血液凝固状态产生影响。
当身体感到紧张或情绪上的压力时,我们的身体会分泌一些荷尔蒙,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这些荷尔蒙会影响血液的凝固状态并导致血压升高。
在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时,应尽量保持心情愉悦,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以上我们详细讨论了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前因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基本技巧,如正确采血、标本保存和处理等。
只有在合理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医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Voller LM, Collinson PO. Interference by lipaemia in routine haematology and biochemistry tests. Ann Clin Biochem. 2001;38(Pt 5):514-21.•Debois W, Hendriks DH, Kockx MM. Influence of hemolysis, icterus, and lipemia on routine coagulation testing. Clin Chem. 2003;49(10):1727-30.•Caro JJ, Salas M, Ward A. Influence of clinical variables and biochemical measurements on von Willebrand factor and coagulation factorVIII levels in a community-based sample. Am J Hematol. 2001;68(4):248-51.。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目的:分析不同的放置时间、标本离心时间以及标本是否溶血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进行不同放置时间试验、不同标本离心时间试验以及溶血和未溶血试验,记录不同处理后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不同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放置4 h的血液标本,APTT明显长于放置2 h的标本,TT明显短于放置2 h的标本,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方面,离心时间5 min的标本明显短于离心时间10 min和15 min的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方面,离心时间5 min的标本明显短于离心时间10 min和15 min 的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的PT和Fib均明显低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方面,溶血标本的APTT显著短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T方面,溶血标本的TT显著长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的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和是否溶血等因素会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签:凝血四项;检测;标本凝血四项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与观察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的常用检验项目,是判断机体止血与凝血系统病理变化的重要指标[1]。
实验的标准化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关键,但是许多因素如样本送检时间、保存温度等影响着血栓与止血筛检试验测定结果的可靠性[2-3]。
本组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或住院部做过凝血四项检查的患者2300例,比较分析影响因素与凝血四项结果的关系,从而为提高凝血四项临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做过凝血四项检查的患者2300例,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凝血功能均正常。
凝血四项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凝血四项标本采集注意事项凝血四项标本采集留意事项众所周知,分析前质量把握是医学检验质量把握中的重要环节。
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标本采集这一环节占有极大比例。
因此正确把握凝血四项标本采集中应当留意的一些事项,对保证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精确性有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yjbys 我为大家带来的凝血四项标本采集留意事项的学问,欢迎阅读。
一、首先,我们先来看影响因素都有哪些:(一)、与抗凝剂有关的.因素1、抗凝剂加入试管中过少;2、从正在输液的静脉导管中抽血造成抗凝剂浓度降低;3、误用同种但不同浓度的抗凝剂;4、血液标本量过多;5、抗凝标本误用一般枯燥试管。
(二)、与操作有关的因素1、抽血不顺利,时间过长,血液已经在空针里凝固;2、试管过多,先后注入顺序不对,最终注入抗凝管,造成血液在注射器里已经凝固;3、血液注入试管后未马上轻轻混匀,使部分血液凝集;4、混匀时间不够,使血标本未与抗凝剂充分混匀。
二、通过以上几点影响因素可以看出,只要采血时把握几点留意事项,不难采集出合格的血液标本:1、叮嘱患者处于清静状态,因为心情兴奋、剧烈运动会引起血浆成分转变(如血小板增多,血凝和纤溶系统被激活致凝固活性增添);2、选用真空采血管(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已经普及)之凝血四项专用管(蓝色)。
需要采集多管血液标本时,将凝血四项管作为第一采血管。
3、接受肘部较粗且弹性好的静脉取血,止血带不行束缚过紧,束臂时间不应超过1 min,禁止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回血后应马上松开止血带。
4、穿刺应顺利,尽量一针见血。
5、采血量应以专用管刻度要求为准(一般为2ml),不宜过多或过少,影响抗凝比例。
6、采血结束后应马上颠倒混匀5-10次,不行用力猛摇。
7、30分钟内将标本送往检验科,以便准时分别血浆。
凝血四项检测应注意的问题
凝血四项检测应注意的问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简称凝血四项,是临床常用的血栓与止血筛查试验,它的准确检测对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初步诊断、指导临床用药、患者术前准备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在工作中发现有一些因素常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现总结如下。
1 标本因素1.1 抗凝剂的选择及其与血液的比例抗凝剂为109 mmol/L的枸橼酸钠,因枸橼酸钠对凝血因子Ⅴ、Ⅷ有保护作用。
枸橼酸钠0.2 ml,血液1.8 ml,按1:9比例,当HCT>55%或HCT<25%时,应调整抗凝剂用量:抗凝剂量(ml)=(100%-HCT)×血量(ml)×0.001 85[1]。
据报道血液量增加0.05 ml可使凝固时间缩短,减少0.5 ml可使凝固时间延长。
1.2 标本采集采血前患者应处于空腹,平静、放松状态,因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都会引起因子活性及血小板数量上升,凝血和纤溶活性增强,影响检测结果。
采血时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时间过长,采血针头不能太细,要一针见血,以防穿刺损伤或组织液混入血液,促使凝血酶形成,加速血液凝固,影响结果。
采血后立即将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但不要用力过大,以免标本出现凝集或溶血,凝血因子消耗或激活,影响结果。
绝对禁止从输液管或输液侧手臂取血,以防药物影响及血液稀释。
1.3 标本的存放与运送标本在正确采集并准确核对后(切忌张冠李戴),需在室温下立即送检,低温会损伤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因子,使PT、APTT结果缩短。
血液离体后即开始变化,随存放方式和时间的不同,凝血因子逐渐消耗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同[3]。
2 仪器与试剂我们使用的是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凝仪,仪器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所以环境条件一定要适合仪器的要求,做好仪器的保养与维护,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不要在仪器附近接打手机。
试剂应选择匹配试剂,稀释试剂要用去离子蒸馏水。
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
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凝血过程既是纤维蛋白原形成的物理现象,又是一系列生化反应的终点。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止血、抗凝血或纤溶系统发生异常,正常凝血功能失去平衡,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
止血缺陷或纤溶亢进可引起出血,抗凝和纤溶缺陷引起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
当局部血管损伤时,机体首先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再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
整个过程涉及许多凝血因子,这些凝血因子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常温下易失活。
因此控制好凝血四项常规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的可靠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凝血四项;检测;影响因素止血与凝血机制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它涉及临床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各个方面。
临床上止血、凝血的主要信息都可以从PT、APTT、TT、FIB等基本筛检试验中获得。
凝血四项除了能对出血性疾病筛查与诊断外,还用于各种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的诊断和预测、对DIC的试验诊断及使用各种抗凝药物剂量监测和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现对血凝四项检测前、检查中、检测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如下:1 检查前影响因素1.1 仪器、器材与试剂现在凝血四项检测一般都采用仪器法,检测前仪器要接通电源,预热10分钟后再开始进行测试,以避免某些凝血因子的活化或失活。
标本管应使用质量好带盖真空采血管、硅化玻璃管或塑料管,防止标本的污染或异常。
试剂应在37℃水浴箱中预温10分钟,如果试剂预温不充分,则不能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
另一方面试剂有老化的可能,因此,不要使用预热超过20分钟的APTT和预热超过40分钟的其他试剂。
1.2 标本采集1.2.1 患者准备应停用影响止血、凝血试验的药物至少一周。
采集血标本的同时不能输液。
要求患者安静,尤其不要在患者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等易引起血小板升高的情况下采血,否则会激活凝血因子和纤溶系统活性。
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常规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时间(TT)活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测定,是血栓与止血的常用筛检实验,在临床上常用于术前准备,抗凝药物用量的观察,出血性的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和疗效评估,所以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但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较多[1][2]。
因此,对于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掌握和了解影响凝血试验相关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包括以几个方面。
1.标本的采集1.1患者应空腹。
进餐后,血中的乳糜微粒等将对血凝试验结果造成干扰。
1.2患者应处于平静状态。
因为情绪紧张,剧烈运动会激活或干扰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溶酶原等成分。
1.3血样采集用的试管必须是塑料或硅化过的玻璃试管或真空带盖采血管以免激活凝血,如不加盖,可使血液中二氧化碳(CO2)丢失,PH增高,从而凝血时间延长。
1.4采血必须顺利,一针见血,避免混入组织液或发生溶血。
因为组织液中会有丰富的因子Ⅲ,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加速凝血酶源的消耗,使试验结果偏低。
溶血可引起FⅦ激活,使PT缩短。
1.5抽血不顺利,血液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血浆中可见微小凝血块,也可产生误差。
1.6采血速度要适当,若太快易产生气泡,使纤溶蛋白原、因子V、因子VII变性。
因此,建议使用定量真空采血管。
1.7止血带使用时间要短,过长可使局部血液浓缩,内皮细胞释放t-PA。
引起纤溶活动增强。
1.8如一次采集多管样本,则用于凝血四顶的样本的采集位应为第二管或第三管较好。
1.9采血后要立即与抗凝剂混合,但不要用力震荡,防止溶血和产生气泡。
2.标本的储存和运送2.1要及早分离血浆,最好在2h内分离测定,对于当前不能做的标本,可将血浆分离分装在带塞子的塑料管内,冷冻在-20℃的冰箱内,冰冻的血浆融化时不能静置于室温中逐渐融化,这样会有纤维蛋白遇冷沉淀蛋白析出,应放置37℃水浴中轻轻摇动,使其迅速溶化。
2.2标本需要在室温下运送,因低温会损伤血小板,活化因子Ⅶ和因子Ⅺ,使PT、APTT结果缩短。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原因分析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原因分析[关键词] 凝血检测分析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是临床应用较多的检测项目,在血栓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治疗的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凝血因子检测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因此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对提高凝血试验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现将我科2006~2007年经复查确定的54例检测错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l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所有标本均来自于本院住院病人,由护士采集,本科人员收集。
1.2仪器BeckmanACLl00全自动血凝仪。
1.3试剂Beckman原装试剂。
1.4 比色杯原厂比色杯。
1.5 质控血浆达德CI—Trol凝血控制,1级(Dade CI-TrolcoagulationControl,Level 1)。
1.6 试管扬州市华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2ml血凝管连盖。
1.7 方法对第一次检测结果显著异常者,而临床上病人没有相关病史或明显出血征象者,由同一检验人员重复检查3次,三次结果均无显著差异者,要求临床重新采集病人标本复查,此法排除由于仪器和人为原因导致的偶然误差。
2 结果标本因素导致的检测错误34例;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当12例,因试剂放置时间过长8例。
3 讨论3。
1 标本国素标本因素是导致凝血检查错误的主要原因。
标本因素包括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和处理等。
采血时患者应在平静、放松和空腹状态下,避免剧烈运动后采血。
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短粗针头,使用止血带不应扎的太紧,时间不宜过长,应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
注入试管后立即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采集的标本应立即送检;运送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的照射、剧烈震动;标本放置时间不宜过长,通常从标本采集到完成测定时间不应超过2 h。
如无法在2 h内完成,应放于4t冰箱中保存[1,2];我院临床上—般6:30—7:OO时由临床科护士采血,约7:30分由本科人员负责收集。
凝血四项检测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凝血 四项包括 活化部分凝血 时间 ( P ' 、凝血酶 原时间 A I’ I )
( r 、 血 酶 时 问 ( r 及 纤 维 蛋 白 原 ( I )在 大 多 医 院 常 作 为 P )凝 T) FB ,
11 标 本 来 源 .
2 0 年7 ~ 00 月 住 院及 门诊 进 行凝 血 四项 09 月 2 1年7
如下 。
产品 , 型号A L T P 所有试剂均采用专用配套厂家生产。 C —O , 操作严 格按仪器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
1 不合格标本按采集条件不适合 , . 3 溶血, 抗凝剂污染 , 血液凝固
或有小凝块 , 采血量不符 , 送检不及 时等本院常见 因素进行分组 。 广东省 佛 山市第一人 民 医院 综合 诊
17 1 :1- 1. 9 9, 6 5 3 5 8
组 , 明生理盐水 冲洗管路可 以观察体外循环凝血情况 , 说 但在冲
洗时已形成的小血栓会进人透析器, 反复地冲洗会导致中空纤维
堵塞 , 有效透析面积减少。 因此 , 生理盐水 的冲洗并不能完全预防
体 外凝 血。 在血透 过程中为 了防止凝 血而增加 的冲洗盐水 , 在一
组患者均完成 了血液透析治疗 , 但低分子肝素组血透后出血情 况 较其他2 组明显增加 1%, 4 与其他2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意义( < 组 尸 00 L .5 oMWH 抗凝是安全有效的 , 但存在个体差异 , 应严格 掌握使 用剂量 。 而对 于高 凝患者透 析管 路需要肝 素盐 水预冲时 , 可使用 L MWH 预冲在治疗前生理盐水冲洗 , 效果较好。
工作 单位 :2 0 0 佛 山 580 疗 中心检验科 收稿 日期 :0 1o — 2 2 1~ 7 0
凝血功能、输血四项异常值解读
凝血功能、输血四项异常值解读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是指使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的一种能力。
人体的凝血功能十分重要,当人意外受伤流血时,凝血功能迅速发挥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伤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丢失。
凝血四项检查可检测凝血机制是否正常,可反映内源凝血途径和外源凝血途径,凝血四项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参考值】11~13 秒。
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3s 以上为异常。
【异常值临床意义】1、延长常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等。
2、缩短常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参考值】24~36 秒。
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 10s 以上为异常。
【异常值临床意义】1、延长常见于:① 因子Ⅷ、Ⅸ、和Ⅺ 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
因子Ⅷ 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② 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Ⅹ 和纤维蛋白原缺乏。
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③ 纤溶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④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 或Ⅸ 抗体、SLE 等。
凝血酶时间(TT)【正常参考值】11~18 秒。
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 3 s 以上异常。
【异常值临床意义】1、延长常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 DIC、原发性纤溶等。
2、缩短常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
凝血四项检测原理培训知识
凝血四项检测原理培训知识凝血四项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该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
以下是关于凝血四项检测原理的详细培训知识。
首先,凝血酶原时间(PT)是一项检测患者凝血系统中的外在凝血通路的指标。
其原理是通过在实验室中添加一种叫做凝血剂的物质,观察血液在形成血凝块的过程中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PT时间应在11-14秒之间。
如果PT时间延长,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凝血因子缺乏、肝功能异常或服用抗凝药物等问题。
其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一项检测患者凝血系统中的内在凝血通路的指标。
其原理是通过加入一种叫做磷脂酵素激活物的物质,观察血液在形成血凝块的过程中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APTT时间应在25-35秒之间。
如果APTT时间延长,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抗凝药物过量或存在一些遗传疾病等问题。
第三,血小板计数(PLT)是一项检测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指标。
其原理是通过使用血细胞计数仪对血液中的血小板进行计数。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应在150-450×10^9/L之间。
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表示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症或相关的血液疾病。
最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是一项衡量患者抗凝治疗水平的指标。
其原理是将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与国际标准物质进行比较,计算出的比值。
通常情况下,INR应在正常范围内,即0.8-1.2、如果INR值偏高,可能表示患者存在抗凝治疗不足或凝血功能异常等问题。
在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使用的试剂和仪器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
其次,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如用药情况、疾病史和手术史等,以便更好地解释检测结果。
此外,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在评估结果时要结合该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凝血四项的解读
凝血四项的解读
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是对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检测,其临床意义如下:
1. PT:主要反映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其正常值范围为11-15秒。
当PT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时为延长,常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减少,如血友病;或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时;或应用抗凝药物、肝素治疗时等。
PT缩短一般无临床意义,除非有诱发因子存在。
2. APTT:主要反映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其正常值范围为25-37秒。
APTT延长主要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凝血因子X缺乏等;APTT缩短常见于血栓性疾病、DIC、溶栓治疗等情况。
3. TT:主要反映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其正常值范围为16-18秒。
在血液循环中存在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作用下可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后者在纤溶酶抑制物作用下可降解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包括d-二聚体、FDP,故TT延长主要见于纤溶系统疾病,如DIC、原发性纤溶症等。
4. FIB:主要反映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其正常值范围为2-4g/L。
FIB增高见于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增强,如血栓性疾病、高凝状态等;FIB降低见于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减
弱,如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等。
医院住院患者凝血四项异常原因分析
医院住院患者凝血四项异常原因分析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凝血四项发生异常的原因。
方法选取2013年6月~12月我院检验科收集的213份(住院患者)凝血四项异常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异常原因。
结果APTT独立延长者最常见的原因是FXII缺乏,占39.5%;PT延长最常见原因是维生素K缺乏依赖性凝血因子联合缺乏,占25.8%。
结论FXII缺乏是APTT独立延长者最常见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无需行用血液元素补充治疗;PT延长则以维生素K缺乏依赖性凝血因子联合缺乏最为常见,建议行维生素K补充治疗。
标签:住院患者;凝血四项;异常;原因凝血四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是监测抗凝药物、评估出血倾向、筛查术前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检测结果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1]。
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12月我院检验科收集的213份(住院患者)PT、APTT、TT延长及Fbg减少的异常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导致异常的原因,探讨潜在的出血性疾病,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样本共213份,样本源于我院2013年6月~12月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118例,女95例;年龄5~79岁,平均(37.9±12.1)岁。
均符合以下至少一项:APTT延长;PT延长;TT延长;Fbg减少。
排除己知因素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肝病、抗凝、黄疸、凝血障碍等所致的凝血四项异常情况。
1.2方法1.2.1仪器与试剂采用美国贝克曼ACL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凝血测定试剂盒。
1.2.2检测方法将采集后的血标本送至检验科,4℃环境下离心10min后常规行凝血四项检查。
对APTT或(和)PT延长者,核对标本有无溶血、高脂血症、微小血凝块、Hct过高或过低,如无上述情况结果仍异常,则判断该标本凝血异常。
凝血四项相关知识及试题
凝血四项相关知识及试题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INR:0.8-1.23纤维蛋白原(FIB):2-4g/L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各项意义: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IVVIIX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 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增高见于血浆因子WI、因子区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模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INR:0.8-1.2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VIl、X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四项相关问题 (PT、APTT、TT、Fib)
概念明晰 临床意义 检测方法 质量控制
凝血机制
“瀑布学说”
内源凝血途径 外源凝血途径 共同凝血途径
概念明晰及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tin time 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PT
检验与临床关系示意图
质量控制
标本的采集送检 试剂的配制保存 仪器保养 室内质控 操作误差 结果分析
实验室内质控
A.质控物分定值和非定值两种(前者价格昂贵,后者较低廉); B.定值质控物又分正常质控物和异常质控物;非定值质控物 分低、中、高三个质控物; C.正常质控物用于监测一般患者的检测过程,异常和中高值 质控物由于是乏因子血浆,故主要用于抗凝剂治疗过程中的 检测; D.质控物可每日或不定期地与日常标本一起进行检测,以评 价仪器的精密度(重复性)
生物学方法(凝固法) 生物化学方法(产色底物法) 免疫学方法
生物学方法(凝固法) 光学法
投射比浊法 散射比浊法
电流法(钩方法) 粘度法(磁珠法)
散射比浊法
光 电 二极管
光发射 二极管
Thromboscreen 400C
ThromboScreen 400C 是美国 太平洋公司生产的半自动血凝 分析产品,简写TS 400C。 该 仪器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操 作方便、重复性好、故障率低 并有配套试剂供应,较适应国 情及市场。可进行凝血、抗凝 纤溶成分的检测。 具有节省样本和试剂,提高效 益等优点。
质控流程图
几点需要说明的问题 ?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时间很关键 标本到达科内要立即离心分离 试剂并不是孵育时间越长越好 发现异常结果结合病例并复查 室内质量控制应该加强并规范
常见的缩写
ICSH ICTH ECBS NCCLS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 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 生物标准专家委员会 美国国家临床生物化学标准委员会
Four cruors
APTTPRISI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国际敏感度指数 ISI
(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
血凝仪检测方法及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