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艺术的欣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艺术的欣赏

江苏省泰兴中学徐晶秀曼妙的江南景致,孕育了柔媚多情的江南文化,也缔造了风姿绰约的江南园林艺术。各具特色的园林建筑、“宛自天开”的建园理念、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从有限的空间变出无限美景,这些“匠心”都值得每一个人细细的体会、品味。

儒家、道家学说影响中华传统深远,其中道家崇尚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无论松、柏、柳、梅、竹、樟、槐等都按它们自己生长之姿态植之;几乎不加修饰把树木自然而然的散植于园中,表现着大自然之林木状态,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处”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所以欣赏苏州园林艺术至少要从两个方面:①、感受自然之美(山石、树木、湖水的美);

②、感受古人创造自然的智慧(文学之美与造园的手法)。

一、自然之美。

1、树木花草之美:娇美、苍劲、袅娜、秀雅……

树木花草本身各具姿态,或妩媚、或苍劲、或婉约、或婀娜,在欣赏树木花卉形态美的同时,中国古人往往借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即借物抒情。也是说,在品味花草之美的同时,一定要与隐寓联系,才能更好的体会中国文化,品味其中意韵。

比如欣赏荷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荷花袅娜、羞涩的美,荷叶如舞女的裙,以及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只是荷花“外表”的美,由此延伸的清白、高洁的高贵品格,“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是荷花“内在”的美。在欣赏时,我们不但要欣赏“外表”美,更不能放过“内在”美。

再如梅花,娇嫩透明的花瓣与花蕊,“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浪漫,远远敌不过它的优秀品质。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象征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松,古朴苍劲。千百年来,饱经风霜,顽强斗争,才具有这种姿态,所谓参差虺结,屈曲蟠龙,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如果从美学的比兴法则来说,这也是一种与命运斗争之美,或者悲剧之美。有人说,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与具有坚强生命力之感的松树有同样的审美意境。

2、山石之美:雄、秀、险、奇……

“山不在高,贵有意境”。同样是山,却千姿百态。“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庐山天下秀”、“黄山天下奇”,假山也同样分这些审美特征不同,造山者须选一种审美倾向,然后刻意追求之。

艺术中的层次之美,在于掩映,在于含蓄。堆山要堆出层次感,最关键的是峰恋要有立体布局。产生前后掩映,表现出“崇山峻岭”之感。后面的被前面的遮住一部分,含蓄之美自生。假山仿真山,仿得是气质,不是做真山的模型。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真山之美,一在巍峨雄健,二在险峻挺拔。假山虽小,但其姿态气质不亚于真山之雄伟和奇险。要做到险峻之势,有一个办法是其下部宜小不宜大,宜空透不宜闭实。堆山不好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山的下部太肥太闷,缺乏险峻之感。特别是立峰、单石、更须重视险峻之美。

假山是一种艺术,其意境应当是山,而不要去做似龙、似虎之类。做成这种具象,不免俗气。

3、湖水之美:静止、含蓄……。

园林山水,看起来似乎山的视觉形象胜过水;但水却更有欣赏内涵。中国园林之水,宜静不宜动。水静,水不见了,但水面上有岸边物体的倒影,水下可见游鱼、水藻等物。在这种现象的背后,还有其哲理内涵。《老子》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这种深邃的内涵,对于赏园者来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是现在有些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总觉得静水似乎太平淡无奇,便要搞点喷泉之类。殊不知这与中国传统园林格格不入。

拙政园西部园,有长长的水廊,水伸入廊底,令人悟出水乡意境。全园之水,好似书法中的一帖狂草,逶迤萦流,妙不可言。

4、建筑之美:秀美、空灵、小巧、自由、精致、典雅、……。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园林建筑艺术史上占据极高的地位。有些人可能会把园林建筑和其它的建筑混为一谈,事实上它们无论在情趣、构图原则、与环境的关系、空间处理以及立体造型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和彼此独特的风格。

建筑的形体美本身也创造了园林美,园林建筑形式多样,有桥、亭、榭、轩、曲廊等,也是游人直接的审美对象。园林建筑一般上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多曲。建筑造型除方形外还有六角、八角、圆型、扇型等,屋顶的外形、屋角起翘、檐口滴水、檐下挂落以及梁架部件也呈现出很协调的曲线。

②、具有雅朴的风格。苍翠芦竹、舒展的芭蕉掩映下,粉墙黛瓦,各种建筑在园林里显得那么宁静和安详。苏州园林建筑追求的是一种宁静自然、简洁淡泊、朴实无华、风韵清新。

③、空透。园林建筑的墙很少是实墙;为了泄景的需要,墙上要开花窗,厅堂也多开落地窗。有的亭、轩、榭甚至完全没有墙,或者只有一面墙,几根柱子顶着屋顶,内外完全通透,打成一片,使建筑形象富有空灵感。 [1] 园林建筑与山水、植物要素相结合而构成园林中的许多风景画面,有适宜就近观赏的,也有适宜远处观赏的。在一般情况下,园林建筑通常作为这些风景画面的重点和主景,甚至是整座园林的构景中心。

拙政园的中部主景区,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形体不一、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山、水、亭台楼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由《与谁同座轩》感受园林中的文学之美。

拙政园里每一座亭台楼榭,都有雅致的名字:兰雪堂、涵青亭、听雨軒、雪香云蔚亭、待霜亭、倚玉轩、小沧浪、留听阁、远香堂等。每一个名字都有出处,“小沧浪”出于《孟子》:“沧浪之水清兮,能够……”。这些名字处处体现着建筑与文化的融合,感受到拙政园深厚的文化底蕴。

拙政园中的《与谁同座轩》,该轩题额为清姚孟起的隶书,取意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苏轼的时代是诗意的,知己好友,飘然而至,把酒言欢,吟诗作对,谈古论今,何等惬意!抬头明月,清风徐来,物我两忘!人的情感得以升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把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物化成一个精神绿洲,生活淡泊和谐又富有文化情趣。你确确实实在人群之中,可又游离于人群之外。有限的景致有了文化的加入,变得无限。题额者把答案藏匿起来,非常耐人寻味。原词反映了苏轼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他优游林泉,流连山水,希求超脱。故孤芳自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