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顶进立交桥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内容
大学立交桥教案设计方案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立交桥的基本结构、类型、设计原则和功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我国交通事业的关注。
教学重点:1. 立交桥的基本结构、类型和设计原则。
2. 立交桥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1. 立交桥的平面布局和立体设计。
2. 立交桥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组立交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立交桥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立交桥?立交桥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立交桥的基本结构,包括桥梁、路基、匝道、互通立交等。
2. 教师介绍立交桥的类型,如高速公路立交、城市立交、铁路立交等。
3. 教师讲解立交桥的设计原则,如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环保性等。
4. 教师分析立交桥的功能,如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等。
三、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种立交桥类型进行深入研究。
2. 每组查阅资料,分析立交桥的设计特点和实际应用。
3. 各小组进行讨论,总结立交桥的设计原则和功能。
四、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组具有代表性的立交桥案例,如杭州西湖立交桥、上海外滩隧道立交桥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立交桥设计特点,探讨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五、实地考察1.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立交桥,实地观察立交桥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与教材所学知识进行对比。
六、课堂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立交桥的基本结构、类型、设计原则和功能。
2. 学生分享实地考察的心得体会,提高对立交桥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立交桥的短文,阐述立交桥的设计原则和功能。
2. 学生收集一组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立交桥图片,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立交桥建设工程进度控制重点内容及方法
立交桥建设工程进度控制重点内容及方法第一节进度控制目标工程进度控制目标:通过风险管理、动态控制等手段有效地进行进度控制,确保工程按施工合同规定的工期(365日历天)建成,一次通过验收,投入使用;杜绝因监理因素造成的工期延误行为。
监理工程师将以业主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总工期为进度控制总目标,以节点进度控制为分目标,通过必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和手段,审批施工单位制定进度计划,并不断根据施工进度的实际情况,分析施工计划的合理性,查找影响进度的主要因素,协助业主、施工单位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达到业主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约定的工期目标,并力争提前完成。
第二节进度控制措施一、事前控制措施1、落实项目组织机构组成,制定相关的进度控制制度和程序( 1)落实监理机构中进度控制人员,对具体控制工作和职责进行分工。
(2)审查施工单位管理组织机构及其人员配备、资质和业务水平是否适应工程的需要。
(3)建立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等进度控制体系,建立进行计划审核制度以及进度控制检查制度。
(4)建立进度报告制度和进度信息沟通网络。
(5)确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包括协调会议定期举行的时间,协调会议的参加人员等。
2、进度控制风险分析及对策( 1)进度控制风险分析本工程工期要求较紧,影响因素较多,如不周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或在施工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安排不当,可能对工期的目标实现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地质情况局部出现偏差,影响施工进度,如钻孔灌注桩施工时的地质变化和出现软基处理的情况等;2)工程设计图纸存在各专业间相互干涉现象,特别管道相互间的标高以及设计不明确的地方,太多的设计变更,会对工程总进度造成不良影响;3) 关键材料及关键设备供应不及时,不能按进度计划确定的时间进场,直接制约着工程进度;4) 施工期间因雨季等气候因素影响,因有效预防和施工防护措施不力而影响施工进度;5)工程出现质量安全事故,人为造成工程进度的延缓;6)施工过程中施工专业队伍多,交叉作业多,各专业的协调配合要求高,易出现偏差和矛盾造成对工期、造价等方面的负面影响;7)本工程牵涉周边居民较多,施工场地的提供不及时、周边环境的干扰可能也会影响到工程的进展。
浅析道路桥梁工程中的互通立交桥梁设计要点
浅析道路桥梁工程中的互通立交桥梁设计要点互通立交桥梁是道路桥梁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要点直接影响着桥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互通立交桥梁的设计要点进行浅析。
首先,互通立交桥梁的结构设计要点。
互通立交桥梁的结构设计要考虑桥梁跨度、桥墩布置、桥梁平面布置等方面因素。
在选择桥梁类型时,要根据互通立交桥梁的地理环境、交通流量和功能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常见的互通立交桥梁类型有钢桁梁桥、钢筋混凝土桥和张拉预应力混凝土桥等。
此外,要考虑桥梁的荷载承载能力、地震防护能力和耐久性等方面指标,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其次,互通立交桥梁的几何设计要点。
互通立交桥梁的几何设计要考虑交通流量、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等因素。
在平面布置方面,要合理设置弧线半径和角度,保证车辆的顺畅通行;在纵断面布置方面,要考虑桥梁的边坡、声屏障和卫生防护等要素;在纵向曲线方面,要合理设置曲率和坡度,避免急转弯和坡度过大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再次,互通立交桥梁的地基基础设计要点。
互通立交桥梁的地基基础设计要考虑地下水位、土质条件和地震烈度等因素。
在地基设计中,要进行地质勘察和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和沉降性能等指标,保证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要考虑桥梁的防渗、防沉降和排水等问题,保证桥梁的长期使用性能。
最后,互通立交桥梁的施工工艺要点。
互通立交桥梁的施工工艺要考虑施工方法、施工工期和质量控制等因素。
在施工方法上,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工艺流程,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风险。
在施工工期上,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
在质量控制上,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桥梁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互通立交桥梁的设计要点包括结构设计、几何设计、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工艺等方面。
在桥梁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交通流量和功能需求等因素,保证桥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立交桥教学教案范文
立交桥教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交桥的定义、结构和功能,提高学生的城市交通认知水平。
2. 通过观察和分析立交桥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城市交通建设,关注城市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立交桥的定义、结构和功能。
2. 立交桥的设计原理和优点。
三、教学难点1. 立交桥各种结构部件的认识和理解。
2. 立交桥设计原理的讲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收集有关立交桥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
2. 准备教案、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3. 安排实地考察立交桥的机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立交桥的壮观景象,引发学生对立交桥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立交桥的定义、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立交桥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讲解立交桥的设计原理和优点,让学生明白立交桥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4. 知识拓展:介绍立交桥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让学生了解立交桥在我国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地位。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讨论立交桥的优缺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6.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实地考察立交桥,观察其结构、功能和交通状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立交桥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实地考察,绘制立交桥的结构图,并简要阐述其优点。
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立交桥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3.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立交桥的功能和魅力。
4. 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立交桥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立交桥结构和优缺点的理解程度。
立交课程设计
立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立交桥的基本概念、结构形式和设计原理,了解立交桥在现代交通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立交桥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2)掌握立交桥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3)了解立交桥在交通工程中的优势和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立交桥的设计问题和施工难点;(2)具备一定的立交桥工程设计和评价能力;(3)学会运用现代交通工程软件进行立交桥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立交桥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城市交通发展;(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立交桥的基本概念、结构形式、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及其在现代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立交桥的基本概念:介绍立交桥的定义、分类和功能;2.立交桥的结构形式:讲解梁式、匝道式、组合式等立交桥的结构特点;3.立交桥的设计原理:阐述立交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立交桥的施工技术:介绍立交桥施工的工艺和要求;5.立交桥在现代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分析立交桥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势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立交桥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立交桥工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实验法:学生参观立交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工艺;4.讨论法:分组讨论立交桥设计问题和施工难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立交桥工程教材;2.参考书:提供立交桥工程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著作;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便于学生理解;4.实验设备:联系相关部门,安排学生参观立交桥施工现场,了解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30%;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40%。
城市立交桥设计
城市立交桥设计立交桥是城市交通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并且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安全、便利的通行通道。
城市立交桥的设计需要兼顾美观、安全性和功能性,下面将对城市立交桥的设计要点进行详细论述。
1. 基本结构设计城市立交桥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桥面、桥墩和桥梁。
桥面是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平台,需要具备足够的宽度以容纳车道和人行道,并且平整、防滑。
桥墩是支撑桥梁的柱状结构,需要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可以采用创新的设计来提升美观性。
桥梁是连接桥面和桥墩的部分,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如梁式桥、拱桥等,需要满足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 交通流量分析在城市立交桥的设计中,需要进行详细的交通流量分析,以确定桥面的车道数量和宽度,进而决定桥梁的尺寸和结构形式。
交通流量分析需要考虑不同时间段内的车辆流量、交通状况、道路通行速度等因素,可以借助交通模拟软件来进行精确计算。
同时,还需要考虑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需求,为其提供安全、便利的通行通道。
3. 美化与景观设计城市立交桥不仅仅是交通设施,还是城市的一部分,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美化和景观的要求。
可以通过在桥墩上设置花园、景观雕塑、绿化带等方式,使立交桥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提升城市的美观度。
同时,还可以考虑在桥面设置景观观赏台,供市民休闲观景,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
4. 照明系统设计城市立交桥的照明系统设计至关重要,它不仅为夜间车辆提供足够的照明,也能够提高立交桥的美观度和夜间景观效果。
照明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桥面、桥墩以及周围环境的照明需求,选择合适的灯具类型和布局方式,并注意能源的节约与环保。
5. 防护与安全设计在城市立交桥的设计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需要通过设置防护栏、护栏等设施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通行。
同时,还需要考虑车辆的行驶安全,在桥面设置标识标线,合理划分车道,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考虑设置监控设备,提高立交桥的安全性。
立交桥架空顶进施工工艺及方法方案
立交桥架空顶进施工工艺及方法方案1施工准备1.1现场调查经现场调查,既有线北侧路肩埋设有通信光电缆,南侧路肩埋设有信号光电缆,架空顶进施工前,将两侧光电缆挖出,采用复合材料电缆槽进行防护处理,线路架空时,将电缆槽悬挂于钢梁上。
施工过程中需要设备管理单位人员在场配合方准施工。
1.2供电设备迁改线路开通后,接触网已开通供电,便梁装卸施工时,接触网需停电,停电范围为A-B区间,供电臂号NX26,现场停电杆号为宁西上行线390-398。
经现场调查,392#、394#接触网杆位于立交桥两侧,桥西安侧392#杆距立交桥边墙垂直距离为9.4m,且其间有防护桩进行防护,施工时无需迁改;桥南京侧394#杆距立交桥边墙垂直距离为 4.1m,由于立交桥与线路斜交,顶进开挖至线路下方时,394#杆与线路间无防护桩防护,为防止开挖时路基断面塌方,引起394#杆倾斜或倾倒,危机行车安全,需对394#接触网杆进行迁移。
由于392#杆与394#杆间距已为最大间距,394#杆迁移时,需在两杆间增加支柱。
设计迁移方案为:立交桥顶进时,先行顶进西安侧单孔桥,在该孔桥顶进就位后,在桥顶板处开孔锚固基础加设钢支柱,并在原394#杆与396#杆间加设混凝土立柱,为确保接触网杆编号不变,废除原392#、394#杆,其后再进行南京侧单孔立交顶进。
迁改位置详见附图,具体迁改方案详见设计联系单。
1.3签定安全协议施工前将编制的专项方案,按照报批程序报请相关设备管理单位、监理及建设单位审批,已经与南阳工务段、南阳车务段、洛阳电务段、洛阳供电段、郑州通信段等有关设备管理部门签定安全协议。
2支撑桩挖孔支撑桩平面布置图备注:1、图中单位除注明者外,均以厘米计;2、”挖孔桩桩顶不做台帽,桩顶距轨底45cm;“”防护桩根据路基边坡及施工方法确定;“”桩顶做2*1.5*1m台帽(顺线路方向2m,垂直线路方向1.5m),抗移桩现场确定具体桩位,桩顶距轨底85cm。
建筑规划知识:建筑规划——如何进行城市立交桥规划和设计
建筑规划知识:建筑规划——如何进行城市立交桥规划和设计城市立交桥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能够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更能够改善行车安全,提高道路利用效率。
因此,进行城市立交桥规划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进行城市立交桥规划和设计。
一、城市立交桥规划要点1.确定立交桥类型城市立交桥根据用途和布局形式,可以分为高架桥、互通立交、单层立交、双层立交等类型。
作为规划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立交类型。
2.选择立交桥位置确定立交桥位置要考虑到不同街道、城区的行车交通流量及其方向等因素。
同时,要考虑到周边建筑物、景观环境等因素。
3.制定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应该考虑到不同交通工具的行车需求,如行车速度、行车通道宽度等,同时尽量减少立交桥对周围环境、建筑物和景观等的影响。
二、城市立交桥设计要点1.设计结构设计结构应该符合强度要求,同时采用先进的设计技术,以便减少不必要的采光、碰撞等意外事故发生。
2.设计通风与照明城市立交桥的通风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封闭结构的高架桥和双层立交,通风系统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同时,充足的照明系统也是城市立交桥设计中要考虑到的因素。
3.设计美化为了美化城市立交桥的外观,可以将其设计成艺术品或者融入周边景观之中。
可以通过文化信息或者城市历史图像等,将其打造成标志性的城市建筑。
4.合理布局合理的布局是城市立交桥设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因此,在进行立交桥设计时,需要纳入各种因素,如不同车型的的行车需求、周边环境、用地利用等等,以达到最佳布局效果。
三、优化城市立交桥设计城市立交桥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尽可能地考虑到人员出行体验和安全。
优化城市立交桥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城市立交桥应该追求人与道路的和谐共存。
2.城市立交桥应该追求规划与具体实施的高效应用。
3.城市立交桥应该追求节能环保、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降低交通噪声。
4.城市立交桥应该追求各种交通工具的平衡发展,以便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善人民出行条件。
顶进立交桥施工组织设计
顶进立交桥施工组织设计顶进立交桥施工组织设计XX市XX街XX立交桥改造工程,位于XX市XX街与四川路交汇处200米处。
既有桥修建年代久远,目前已不能满足桥下汽车和行人的通行,本桥改造完成后可缓解延安街车流量大,容易堵车的现状。
拓宽原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缓解该桥两侧道路的通行压力。
本文所做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立在详细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施工条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在施工中对执行的过程不断完善。
根据沈阳铁路局对建设项目的工期要求,确定本工程的施工顺序。
并选择了比较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同时对施工进度进行了缜密的计划,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
对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的需要量比较详细的根据计划要求进行了分配,确保工程进度合理进行。
实践表明,本施工组织设计是能够充分让现场施工合理的完成。
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1.1工程项目概况XX市XX街XX立交桥改造工程位于XX市站北一公里处,既有桥分为四孔,中间两孔为机动车道,桥梁形式为两孔钢混结合连续梁,桥梁墩台为混凝土结构,扩大基础,两边孔为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桥梁形式为单孔钢筋混凝土框构桥,为顶进施工。
90 年代在立交桥和平区侧对边孔的2框构桥和中孔的桥墩台分别接长,中孔增架4孔钢筋混凝土梁。
本次改造工程将既有4孔立交桥拆除,在原位顶进3座框构桥。
新建立交桥全长61.16m,其中净跨54.50m(8.50+18.75+18.75+8.50)。
立交桥由两个单体框构(1、3号)和一个双孔连续框构(2号)组成。
其中1、3号桥为单框构桥,用于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边孔框构桥顶板厚0.70m,底板厚0.65m,边墙厚0.75m,全高8.42m。
2号框构桥为双孔连续框构桥,用于机动车道。
顶板厚0.90m,底板厚1.20m,侧墙及中墙厚1.20m,全高8.62m。
框构桥主体结构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并掺入WG-HEA抗裂防水剂,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及抗渗性,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框构桥外露面进行抛光处理。
立交桥设计课程设计
立交桥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立交桥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工程应用,通过学习立交桥的设计,提高学生对交通工程的理解和认识。
1.掌握立交桥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
2.理解立交桥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了解立交桥在现代交通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工具进行立交桥设计。
5.能够分析立交桥的性能和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交通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现代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的认知。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立交桥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工程应用。
1.立交桥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
2.立交桥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立交桥的工程应用和案例分析。
第一周:立交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二周:立交桥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理。
第三周:立交桥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第四周:立交桥的工程应用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立交桥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工程应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立交桥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立交桥在工程中的应用和效果。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立交桥的设计过程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立交桥设计》2.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和动画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绘图板、设计软件等以上教学资源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交桥设计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立交桥顶进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立交桥顶进作业指导书一、工程概况:。
二、顶进前的准备工作:顶进作业开始前应组织有关人员,全面检查顶进前必须做好的准备工作,其项目有:(1)、箱身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2)、线路加固情况,后背及顶进设备情况;(3)、现场记录人员的组织和仪器装置;(4)、观测记录人员的组织和仪器装置;(5)、施工人员与铁路行车单位联系情况。
上述准备工作经检查均合格无误后,再经过试顶验证。
试顶的目的,是检查一下顶进设备、后背及箱身受力后有无异状,并使箱身与工作坑底板分离。
当试顶后经检查一切均属正常,方可进行正式顶进作业。
三、设备安装、调试和试顶箱身和后背建成后,即可安装顶进设备。
本框架顶进采用电控液压设备,安装前先检查液压元件、管路、管路接头、仪表等是否正常,然后按下列步骤进行安装、调试、试顶:(一)、安装1、设备需要的千斤顶台数,一般按箱身起动推动力的1.2~1.5倍设置,也可按计算出的最大顶力设置,本次箱身顶进采用千斤顶的数量根据最大顶力计算,计算公式如下:(1)、n=Pmax/Tη(11-9)式中n—需用千斤顶台数Pmax—计算最大顶力T—千斤顶额定推力η—千斤顶的功效系数,一般按0.7计根据公式n=P/(η*T);1#框架为4358/(0.7*400)=15.6,取n=16。
即选择400t千斤顶16台,另备用4台,共需400t千斤顶20台。
2#、3#框架顶进施工,选择400t千斤顶作动力。
根据公式n=P/(η*T);2#、3#框架3580/(0.7*400)=12.8,取n=14,即选择400t千斤顶14台。
另备用4台,共需400t千斤顶18台。
4#、5#框架顶进施工,选择400t千斤顶作动力。
根据公式n=P/(η*T);2#、3#框架1245/(0.7*400)=4.4,取n=6,即选择400t千斤顶6台。
另备用4台,共需400t千斤顶10台。
清洗液压元件,检查质量状况,必要时进行压力和密封试验、选配、清洗检查管路和接头,远传压力表和二次仪表指数要一致,与电接点压力表的指数误差不得大于3%,必要时要进行压力检验。
立交桥架空顶进施工工艺及方法方案
立交桥架空顶进施工工艺及方法方案1施工准备1.1现场调查经现场调查,既有线北侧路肩埋设有通信光电缆,南侧路肩埋设有信号光电缆,架空顶进施工前,将两侧光电缆挖出,采用复合材料电缆槽进行防护处理,线路架空时,将电缆槽悬挂于钢梁上。
施工过程中需要设备管理单位人员在场配合方准施工。
1.2供电设备迁改线路开通后,接触网已开通供电,便梁装卸施工时,接触网需停电,停电范围为A-B区间,供电臂号NX26,现场停电杆号为宁西上行线390-398。
经现场调查,392#、394#接触网杆位于立交桥两侧,桥西安侧392#杆距立交桥边墙垂直距离为9.4m,且其间有防护桩进行防护,施工时无需迁改;桥南京侧394#杆距立交桥边墙垂直距离为 4.1m,由于立交桥与线路斜交,顶进开挖至线路下方时,394#杆与线路间无防护桩防护,为防止开挖时路基断面塌方,引起394#杆倾斜或倾倒,危机行车安全,需对394#接触网杆进行迁移。
由于392#杆与394#杆间距已为最大间距,394#杆迁移时,需在两杆间增加支柱。
设计迁移方案为:立交桥顶进时,先行顶进西安侧单孔桥,在该孔桥顶进就位后,在桥顶板处开孔锚固基础加设钢支柱,并在原394#杆与396#杆间加设混凝土立柱,为确保接触网杆编号不变,废除原392#、394#杆,其后再进行南京侧单孔立交顶进。
迁改位置详见附图,具体迁改方案详见设计联系单。
1.3签定安全协议施工前将编制的专项方案,按照报批程序报请相关设备管理单位、监理及建设单位审批,已经与南阳工务段、南阳车务段、洛阳电务段、洛阳供电段、郑州通信段等有关设备管理部门签定安全协议。
2支撑桩挖孔支撑桩平面布置图备注:1、图中单位除注明者外,均以厘米计;2、”挖孔桩桩顶不做台帽,桩顶距轨底45cm;“”防护桩根据路基边坡及施工方法确定;“”桩顶做2*1.5*1m台帽(顺线路方向2m,垂直线路方向1.5m),抗移桩现场确定具体桩位,桩顶距轨底85cm。
通道桥涵顶进施工
铁路立交桥、张家口至沙岭子站间铁路立交桥工程中应用
实践, 进一步总结提高, 形成了成熟的顶进工法。
第七页, 共五十四页。
(2)顶进施工方法的特点
• 对线路运输干扰时间短, 不中断行车, 能保证线路在既定限速下正常运营; • 能保持路基完好和稳定, 减少线路恢复工序, 相对于其他方法而言, 不必修建
; 5 ③ 线路加固、后背及各类施工机械是否符合顶进专项技术方案的要求; 6 ④ 劳力组织及观测、试验人员分工是否明确; 7 ⑤ 复核顶铁与顶力轴线是否一致,是否与横梁垂直; 8 ⑥ 与运营部门协商确认的施工安排、线路防护监测抢修人员及通信、照明等是
否准备就绪; 9 ⑦ 顶进轴线及高程复核。
第二十四页, 共五十四页。
第二十五页, 共五十四页。
(4)顶进施工
① 第一阶段: 在滑板空顶至刃角接触路基边坡时,停止顶进; ② 第二阶段: 开始挖土运土,当刃角前方挖土达到一个顶程(根据顶镐行程长度而定),开启油泵 ,推动框架桥涵前进一个顶程,停止顶进,安放相应长度的顶铁,如此反复 直至框架桥涵就位; ③ 桥涵主体顶进就位以后,及时施工端翼墙和防护工程,恢复线路行车; ④ 顶进过程注意事项: 由于顶进速度主要取决于挖土运土速度,所以尽量采用机械挖、运土; 顶进所采用的液压系统应采用两套不同的系统,在顶镐对称布置的情况下,可以用不等压的方式形 成纠偏力矩进行纠偏; 挖土时,每次掘进深度应视土质情况及有关要求而定,每次一般进深20~50cm,在土质松散或软塑土 层顶进时严禁超挖,必须保证刃角切入土层内10cm以上;
第二十页, 共五十四页。
钢桩后背示意图
第二十一页, 共五十四页。
(2)重力式后背
由后背墙、钢筋混凝土垫梁和后背填土构成, 常用的重力式后背墙, 由浆砌块石砌筑而 成。后背一般是在工作坑挖好后进行压实, 达到压密程度, 保证填土的内摩擦角在25°
道路立交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立交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道路立交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设计原则。
2. 学生能掌握立交桥的构造、功能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能了解我国立交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道路立交案例,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符合规范和需求的立交方案。
3. 学生能运用绘图软件,绘制立交桥平面图和立体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交通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交通设计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中的重要性。
3. 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立交桥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交通工程学科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路立交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数学和科学知识,对交通工程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设计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1. 立交桥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立交桥的定义、功能、分类,结合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分析各类立交桥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教学安排:2课时2. 道路立交设计原则:讲解立交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畅通、经济、美观等,结合教材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分析实际案例。
教学安排:2课时3. 立交桥构造与功能:学习立交桥的构造、各部分功能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参考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内容,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安排:2课时4. 我国立交设计现状与发展趋势:介绍我国立交设计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教材第二章第四节内容,进行案例分析。
教学安排:2课时5. 立交桥设计方案实践:分组进行实际立交桥设计,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教材第二章第五节内容,完成设计方案。
教学安排:4课时6. 立交桥绘图技巧:学习使用绘图软件绘制立交桥平面图和立体图,参考教材第二章第六节内容,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顶进立交桥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内容
顶进立交桥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内容Ⅰ、顶进立交桥的结构形式基本形式——钢筋混凝土封闭结构。
特点:自重较轻而底面积大,对地基承载能力的要求较低;比较轻巧而美观的外型,可以获得较小的梁高,缩+短引道的长度;超静定结构,内力可以互相调节,对意外外力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可以适应一般地质变化的要求;由于墙板间的刚性联结,可以承受顶进时巨大剪力。
Ⅱ、顶进立交桥的总体设计下穿铁路的立交桥要满足两个条件:在结构方面必须具有足够承受铁路荷载的能力;桥下净空必须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
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同时遵守铁路和公路或城市道路的有关规范和规定。
设计所依据的规范:①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②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③公路桥涵设计规范④城市道路设计规范⑤城市桥梁设计准则总体设计的任务:确定桥位、交叉角、规模。
桥位——立交桥轴线与铁路中线交点的位置。
理想的交叉点是在区间直线段;若需要在车站通过,宜避开咽喉区。
交叉角——立交桥轴线与铁路中线的夹角,标注锐角。
所有规范都规定两条道路的交叉角不应下于45°,但在实际执行中都做不到。
在城市道路中,拆迁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
以前曾经力图把交叉角控制在60°以上。
但是强调大交角往往造成大量的拆迁和道路平面的恶化,一般在城市道路的立交桥中都只能服从城市规划的要求。
立交桥的规模——净宽、孔数、净高立交桥的净宽是指每孔中两墙间的垂直距离,这个距离必须满足行车道或人行道宽度及各种“带”宽的要求,行车道的宽度是与设计行车速度、车道数和车辆类型有关的:例如:每个机动车道的宽度:大型汽车和小型汽车混行 V≥40KM/H 3.75m<40KM/H 3.50m小型汽车专用线 3.50m公共汽车停靠站 3.0m净高:有轨电车 5.5m无轨电车 5.0m汽车 4.5m孔数要与道路设计横断面相匹配;净高是指由路面至顶板底的高度。
每孔的净宽和净高都必须满足公路和城市道路限界的要求。
立交桥桥梁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立交桥桥梁施工技术课程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立交桥桥梁建设成为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掌握立交桥桥梁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立交桥桥梁施工技术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课程设计目标立交桥桥梁施工技术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立交桥桥梁施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掌握立交桥桥梁施工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设计内容1. 立交桥桥梁施工工艺和方法:介绍立交桥桥梁施工的工艺和方法,包括预制构件的制作、浇筑混凝土、施工机械和设备的使用等。
2. 立交桥桥梁施工安全:介绍立交桥桥梁施工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施工现场安全、施工人员安全、设备安全等。
3. 立交桥桥梁施工质量控制:介绍立交桥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工具,包括施工质量检测、质量控制计划的编制等。
4. 立交桥桥梁施工项目管理:介绍立交桥桥梁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工期计划、施工进度管理、成本控制等。
三、课程设计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立交桥桥梁施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立交桥桥梁施工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质量控制方法。
3.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立交桥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程设计考核方式1.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课堂作业,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操作的完成,以检查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以检查学生对于实践操作的掌握情况。
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针对立交桥桥梁施工中的特定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并撰写课程论文,以检查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总结立交桥桥梁施工技术课程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立交桥桥梁施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立交桥桥梁施工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立交桥顶进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立交桥顶进作业指导书一、工程概略:。
二、顶进前的准备工作:顶进作业开始前应组织相关人员,全面检查顶进前一定做好的准备工作,其项目有:(1 )、箱身混凝土一定达到设计强度;(2 )、线路加固状况,后背及顶进设施状况;(3 )、现场记录人员的组织和仪器装置;(4 )、观察记录人员的组织和仪器装置;(5 )、施工人员与铁路行车单位联系状况。
上述准备工作经检查均合格无误后,再经过试顶考证。
试顶的目的,是检查一下顶进设施、后背及箱身受力后有无异状,并使箱身与工作坑底板分别。
当试顶后经检查全部均属正常,方可进行正式顶进作业。
三、设施安装、调试和试顶箱身和后背建成后,即可安装顶进设施。
本框架顶进采纳电控液压设施,安装前先检查液压元件、管路、管路接头、仪表等能否正常,而后按以下步骤进行安装、调试、试顶:(一)、安装1 、设施需要的千斤顶台数,一般按箱身起动推进力的 1.2 ~1.5 倍设置,也可按计算出的最大顶力设置,本次箱身顶进采纳千斤顶的数目依据最大顶力计算,计算公式以下:(1 )、 n=Pmax/T η(11-9)式中 n —需用千斤顶台数Pmax —计算最大顶力T—千斤顶额定推力η—千斤顶的功能系数,一般按0.7 计依据公式 n=P/ (η*T );1# 框架为 4358/ (0.7*400 )=15.6 ,取 n=16 。
即选择 400t 千斤顶 16 台,另备用 4 台,共需 400t 千斤顶 20 台。
2# 、3# 框架顶进施工,选择 400t 千斤顶作动力。
依据公式 n=P/ (η*T);2# 、3# 框架 3580/ (0.7*400 )=12.8 ,取 n=14 ,即选择 400t 千斤顶 14 台。
另备用4台,共需 400t 千斤顶 18 台。
4# 、5# 框架顶进施工,选择 400t 千斤顶作动力。
依据公式 n=P/ (η*T);2# 、3# 框架 1245/ (0.7*400 )=4.4 ,取 n=6 ,即选择 400t 千斤顶 6 台。
浅谈框构立交顶进施工工艺
浅谈框构立交顶进施工工艺【摘要】框构立交顶进施工是新增道路下穿铁路的一种叫施工工艺,采取顶进法进行施工具有投资少、建设周期短、对铁路运营影响时间短等特点,但是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施工工艺、控制要点较多。
【关键词】立交;顶进;施工近些年在普速铁路的改造过程中,广泛使用的框构立交顶进施工技术,是在限制行车通行速度的条件下,用顶、拉或顶拉结合的方法,把框构的箱身顶(拉)入路基的一种增建桥涵的施工方法。
这种方法不改移线路位置,不用另修绕行线,在施工过程中对行车的干扰少,不必中断行车,但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总体来说是一种方便、实用的施工工艺。
本文主要对框构立交顶进施工工艺中关键控制阶段进行探讨。
1 框构立交顶进施工原理框构立交顶进施工主要采用的是单侧顶进法进行施工。
在路基的一侧挖工作坑,在坑内远离路基的一端修建后背,在坑底一次砌筑滑板,铺设隔离层,灌注箱身,然后在后背与箱身之间安设千斤顶等顶进设备,把箱身顶入路基。
顶进作业时,启动千斤顶,借助固定的后背反力推动箱身前进,当箱身与既有路基接触之后,开始挖运箱身断面以内的路基土方。
千斤顶完成一个顶程之后,收回顶杆。
在顶杆回收的空位上安设顶铁后,再继续顶进,挖运路基土方。
如此反复作业,顶铁也随着不断接长,驱使箱身逐步前移直到设计位置。
2 框构立交顶进施工关键控制阶段框构立交顶进施工关键控制阶段主要为开挖工作坑、预制框构、线路慢行架空、框构顶进、路基结合部位回填注浆。
2.1 开挖工作坑工作坑的开挖是后期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虽然主要为土方工程量,但是在各项细节控制不到位,在后期顶进过程中就会留下较大的隐患。
(1)降(排)水开挖工作坑时,要考虑地下水位对工作坑的影响,应将地下水位降到工作面0.5~1.0米,使工作面保持干燥无水。
一般常用的降(排)水方法有排水沟、集水井等,具体选用可根据工作坑深度和宽度,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等条件选定,与此同时还应做好工作坑周围地表水的防排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进立交桥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内容Ⅰ、顶进立交桥的结构形式基本形式——钢筋混凝土封闭结构。
特点:自重较轻而底面积大,对地基承载能力的要求较低;比较轻巧而美观的外型,可以获得较小的梁高,缩+短引道的长度;超静定结构,内力可以互相调节,对意外外力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可以适应一般地质变化的要求;由于墙板间的刚性联结,可以承受顶进时巨大剪力。
Ⅱ、顶进立交桥的总体设计下穿铁路的立交桥要满足两个条件:在结构方面必须具有足够承受铁路荷载的能力;桥下净空必须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
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同时遵守铁路和公路或城市道路的有关规范和规定。
设计所依据的规范:①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②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③公路桥涵设计规范④城市道路设计规范⑤城市桥梁设计准则总体设计的任务:确定桥位、交叉角、规模。
桥位——立交桥轴线与铁路中线交点的位置。
理想的交叉点是在区间直线段;若需要在车站通过,宜避开咽喉区。
交叉角——立交桥轴线与铁路中线的夹角,标注锐角。
所有规范都规定两条道路的交叉角不应下于45°,但在实际执行中都做不到。
在城市道路中,拆迁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
以前曾经力图把交叉角控制在60°以上。
但是强调大交角往往造成大量的拆迁和道路平面的恶化,一般在城市道路的立交桥中都只能服从城市规划的要求。
立交桥的规模——净宽、孔数、净高立交桥的净宽是指每孔中两墙间的垂直距离,这个距离必须满足行车道或人行道宽度及各种“带”宽的要求,行车道的宽度是与设计行车速度、车道数和车辆类型有关的:例如:每个机动车道的宽度:大型汽车和小型汽车混行 V≥40KM/H 3.75m<40KM/H 3.50m小型汽车专用线 3.50m公共汽车停靠站 3.0m净高:有轨电车 5.5m无轨电车 5.0m汽车 4.5m孔数要与道路设计横断面相匹配;净高是指由路面至顶板底的高度。
每孔的净宽和净高都必须满足公路和城市道路限界的要求。
关于规模问题,有一段时间过分强调铁路规范的要求,曾经造成铁路和地方地方部门的不协调。
在近三十年来,铁路规范规定的标准净宽系列没有做过任何改变,标准系列中的净宽目前已经明显地不能适应道路设计的要求。
例如:北京一些城市快速路和干道都设计为“四块板”断面,设计速度都在40KM/H以上,机动车道为上下各3车道,而且中间和两侧隔离带也比较宽。
行车道本身要求的宽度就达到11.25m,加上路缘带、安全带的要求就13m以上,再由于较宽的隔离带,要求的净宽就更大了。
而标准系列中,四跨断面只有(9—12—12—9)m一种,明显地不能满足现行规划的要求。
所以在近年设计的方案中,特别是在北京和天津,基本上已经冲破了规范的限制。
如北京中轴路立交桥为(17.5—20—20—17.5)m,总宽度81.2m;玉泉路立交桥为(12—17—17—12)m,总宽度63m;廊坊K83立交桥为(8—14.5—14.5—8)m,总宽度近49m。
其他双孔和单孔净宽也有类似的情况。
目前已有的设计:单孔最大的净宽为18m(广渠路立交桥);多孔连续结构最大净宽为20m[朝阳北路2—20m,中轴路立交桥(17.5—20—20—17.5)m]。
对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这基本上已经是极限跨度。
结构断面形式——多孔连续结构或分体组合。
从设计角度:对宽度较大的结构,考虑到底板的刚度和顶进过程中地质情况意外变化的影响,宜采取分体设计;从施工角度:分箱并列顶进,难以做到并列各箱高程误差的一致。
顶进立交桥的“主体”包括框架主体和出入口挡墙;框架主体由前刃角、封闭框架、后悬臂和尾墙四个部分组成。
图—1前刃角是顶进框架桥的特有结构,起到顶进时切土、防止侧向塌方的作用;侧刃角的斜面还可以起到调整方向和高程偏差的作用。
立交桥轴线长度的确定:轴线长度系指刃角顶板前端至后部悬臂末端的长度,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前部刃角顶板长度,刃角顶板长度按设计内净高及侧刃角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大于60°的原则确定,对于斜交桥此“60°”应按垂直线路方向计量;中部封闭框构长度,由线路(包括既有线和预留线)总间距和荷载分布宽度两个因素确定。
同时,此长度与施工安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与施工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尺寸是前端最外侧的股道中心至侧刃角根部的距离,这个尺寸关系到补刃角施工时的线路安全。
在1994年以前,一般设计中这个尺寸都定为2.7m,补刃角施工相当困难;1993年底,铁路局颁发了“顶进式框架立交桥设计、施工的若干规定”。
在此规定中,此尺寸根据结构的不同高度取值为3~4.5m,施工条件有所改善。
按设计部门的观点,这个尺寸的确定应该考虑顶板荷载分布宽度的需要。
图—2”)(图—2中的“L”相当于图—1中的“B”或“B1图中b是活载分布宽度,而a段用于承受悬臂的垂直荷载,在a段内荷载分布的强度不应大于b段,否则需要对a段特别配筋。
a段的大小就与悬臂的大小有关,最后:L=b+a一般按上述原则确定的刃角根部至邻近线路中心的间距就比较能满足补刃角施工的要求。
尾部悬臂板长度,按路肩需要的宽度确定,一般为1.5~2m;尾墙,在框架尾部把两侧墙延伸一段,此延伸部分称为尾墙。
它可以使翼墙基础拉离线路,增加翼墙挖基时线路的安全度;在轴线长度短的立交桥,顶进时容易出现扎头,此时尾墙可使整个结构的重心后移,起到平衡重的作用。
尾墙不是每桥必有的。
作为立交桥的主体结构的另一部分是出入口挡墙。
出入口挡墙是维护路基稳定的必要结构。
一般有一字式、八字式和引道挡墙与结构边墙直接相接三种方式。
其中八字式是普遍采用的方式,其布置的基本要求是与引道挡墙或边坡连接处不应出现锐角,应该以直角或钝角连接。
从此方面看,一字式(也就是路肩式)挡墙只有在有预留线的一端、在正交时才可采用。
顶进方向的确定:确定顶进方向的一般原则:在铁路曲线地段,宜从曲线外侧向内侧顶进;在站场按最后顶进正线的原则确定顶进方向。
但是,顶进方向最后应根据上述原则以及现场场地、交通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
铁路桥梁设计时所采用的基准标高是“轨底标高”,无论是荷载计算或各部标高的确定都以轨底为计算的起点。
在立交桥穿越多股线路时,常需考虑最低和最高股道,综合平衡来确定桥面的设计标高。
铁道部工务局曾经有文件要求提速线路的立交桥其轨底至板顶的高度不得小于0.8m。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顶进立交桥设计的这个高度一般只取0.65m。
在这个高度中还包括了板顶防水层和保护层的厚度,在此高度下,工字钢横梁只能采用以下的工字钢,以前一些工务段还常采用28的工字钢作为线路加固的横梁。
由于Ⅰ36通过速度的不断提高和行车密度加大,为了保证安全,现在采用作为横梁的工字钢都以上,而且布置的间距加密到1m。
这种布置只有在0.8m的高度下才能做到。
在Ⅰ40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在设计中重点增加了以下措施:1、松散土体固化处理;2、路基防护桩;3、前靠背桩这些措施无论是从经济和安全角度,对施工单位都是有利的。
通过若干座立交桥的施工实践,采用前两项结合,除了保证开挖面的稳定以外,应用在小交角立交桥的顶进中,还起到有效地减小水平转矩的作用。
Ⅲ、顶进立交桥的结构设计基本形式:普通钢筋混凝土封闭框构。
1、结构内力分析结构在正常工作状态时所受的外力:主力:恒载:结构自重,静土侧压力,混凝土徐变和收缩的影响活载:列车活载和冲击力,活载侧向土压力,公路活载,人行道活载附加力:列车制动力温度变化的影响在以上荷载中,公路和人行道活载可考虑其对结构有利或不利决定取舍。
一般计算中只计算主力,如果考虑“主+附”的组合,容许应力应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些项目最大可提高30%。
在一般设计中,都没有考虑以下几种情况:1)施工过程中由于纠偏产生的外力,如单侧被动土压力;2)斜桥考虑了由于水平荷载作用对结构产生的扭矩,但是没有考虑顶进时水平转矩变化的作用;3)顶进过程中由于地质变化造成对结构底面的集中反力或地基脱空的情况;4)结点产生垂直相对位移时的影响;我们需要按设计时考虑的结构受力状态作为采取施工措施的依据:①在方向纠偏时必须逐步采取措施,不可一蹴而就,因为这样会使前端侧面产生巨大的被动土压力而可能使结构破坏(因为设计中只考虑了双向对称静土压力和单侧活载土压力的作用);②采用纵向地梁控制扎头时,地梁必须布置在靠近结点部位;在硬质土层顶进时,底板的清土面要平整,在每孔的跨中部位,宁低勿高,避免造成跨中的集中反力;③避免在结点附近造成长距离的超挖。
在我们的施工实践中,由于在顶进过程中出现的抬头、底板超挖等情况,框架就位后常常出现底板脱空,也没有看到结构出现破坏现象。
这可能是两个原因:一是脱空的范围比较小,而结构本身刚度较大没有造成结点明显的相对位移;二是结构设计时就有较大的安全系数。
但是为了结构的寿命,不应该让结构长时间在这种条件下工作,所以一般要求就位后对基底采用喷沙或注浆填充。
计算方法的发展:手算阶段:地基反力直线分布,沿轴线取1m单元按平面框架计算弹性地基上的框架,沿轴线取1m单元按平面框架计算将结构简化为平面问题,沿轴线方向取1m单元,当按地基反力直线分布的假定计算时,利用等截面杆件的角变位移方程推导的公式,这是最早采用的手算方法。
即使有电子计算器,人力最多也只能计算单孔和双孔框架,而且只能用改变荷载位置的办法绘制包络图,若要采用影响线加载计算,人力手工计算是没有办法满足要求的。
即使在反力直线分布的假设条件也没有三孔及以上结构的现成计算公式。
若考虑弹性地基,即使按平面假定计算都将复杂得多。
对于小跨度的单孔框构,按地基反力直线分布的等截面结构计算,采用手工方法计算还是可行的,但效率就无法与电子计算机相比了。
在以上阶段采用的计算中,主要参考三本书日本:渡边的“箱型框架计算实例”中国:潘家铮的“弹性地基上的梁和框架”苏联:葛尔布诺夫的“弹性地基上结构物的计算”都是没有考虑杆件变截面因素、采用编好的常数表利用手算进行的。
当考虑变截面因素时,多采用蔡方荫的“变截面刚构分析”一书中的“形常数”和“载常数”表。
由于计算结构力学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采用,现在的方法基本上是采用有限单元法,把框架作为半无限弹性地基上的空间结构进行离散分析。
这是目前比较精确的计算方法。
(例如北京南中轴路立交桥,结构宽度81.2m,封闭框架段长度26.6m,划分为15122个单元,共有23103个节点)。
由于计算方法的发展,铁路桥涵设计规范中对结构计算的方法的提法进行了修改。
但是精确的计算方法也有它近似的一面,那就是没有真正的均质的弹性地基,计算所依据的地基变形模量E就只能是近似值。
依据近似的数据就不可能得到精确的结o果。
顶进施工的立交桥采用封闭框架的形式,是因为封闭框架结构自身有较好的弯矩传递性,遇不利条件可发挥结构的整体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