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燃竟然变成闪燃!
一级消防工程师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新教材精讲 第一篇 (2)燃烧基础知识
3/6
(二)液体燃烧 1.闪燃;2.沸溢;3.喷溅。 (三)固体燃烧 1.蒸发燃烧;2.表面燃烧;3.分解燃烧; 4.熏烟燃烧(阴燃); 5.动力燃烧(爆炸)
扩 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燃烧比较稳定,
散 燃 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 气 烧 体喷口进行,燃烧过程不发生回火现象(火焰缩人火孔内部的现象)。 体
闪 燃
液 体沸 燃溢 烧
喷 溅
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挥发的蒸气分子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 浓度,遇引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点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上发生闪燃 的最低温度。 体积膨胀向外溢出,液面猛烈沸腾,“跑锅”一样。 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密度相差较大。 ②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气。 ③原油黏度较大,使水蒸气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 蒸汽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一般情况 下,发生沸溢要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得多。发生沸溢的时间与原油的种类、水分 含量有关。喷溅发生的时间与油层厚度、热波移动速度以及油的燃烧线速度有关。
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青等可燃固体,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
蒸发燃烧 熔融蒸发,随后蒸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樟脑、萘等易升华物质其燃烧
现象也可看作是一种蒸发燃烧。
表面燃烧 可燃固体(如木炭、焦炭、铁、铜等)的燃烧反应是在其表面由氧和物质
固
直接作用而发生的。是一种无火焰燃烧,又称为异相燃烧。
体
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发生热分解,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真题分布情况(1 分,0.83%)
爆炸事故防范题库
爆炸事故防范题库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属于燃烧的三要素A.温度B.氧气C.氧化剂D.可燃物E.点火源正确答案是BCD。
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
这三个要素中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或持续,获得三要素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在火灾防治中,阻断三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
以下对液态可燃物燃烧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氧化分解--燃烧--气化B.燃烧--气化-氧化分解C气化--燃烧--氧化分解D,气化--氧化分解--燃烧正确答案是D.日快物质的变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听发生的快情过也不同。
结构简单的可惯气体(如复气)外,大多数可快物所的燃快并非是物质本身在燃临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的燃烧由可做物质惊经过程可以看出可做气体最容易做所需要的热量用木身的分解并占而可体首发成气,其落气进行氧化分后达到自燃占而燃临。
在周体燃协中,如果是简单物质、确等,受热后首先惊化,落发成器气进行快快没右分解过程:如果是复杂物质,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气态或液态产物,其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着火燃烧,有的可燃固体如焦炭等,不能分解为气态物质。
在燃烧时则呈炽热状态,没有火焰产生。
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形式。
A.扩散燃烧B.混合燃烧C.蒸发燃烧D.分解燃烧E.氧化燃烧正确答案是ABCD.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4种形式:(1)扩散燃烧。
可燃气体(氧、甲烷、乙以及苯、酒精、汽油蒸气等)从管道、容器的烈缝流向空气时,可燃气体分子与空气分子互相扩散、混合,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的可燃气体遇到火源即着火并能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称为扩散燃烧。
(2)混合燃烧。
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容器和空间扩散混合,混合气体的浓度在爆炸范围内,遇到火源即发生燃烧,混合燃烧是在混合气体分布的空间快速进行的,为混会燃烧。
惧气、液化石油气洲漏后遇到明火发生的燃惊慢作即是混合惯悔,失去控的混合燃烧往往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报失和人员伤亡。
消防员基础燃烧学知识
第 七 部分
火焰颜色及显光性
火焰颜色及显光性
火焰是正在燃烧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所占据的发光、放热的空间范围,是 指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域。
一切可燃性固体和液体燃烧时形成的火焰,都有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 区域。但可燃气体燃烧时形成的火焰,只有内焰和外焰两个区域,而没有焰 心区域。
可燃物的化学组成不同、供氧条件不同,火焰会发出不同的颜色。含氧 量在 50%以上时,发出不显光(光暗或呈浅蓝色光)的火焰;含氧量在 50% 以下时,发出显光(光亮或黄光)的火焰;含碳量大于 60%时,发出显光并 伴有大量黑烟的火焰。有机可燃物火焰的明亮程度和颜色主要由火焰中的碳 粒子决定。
2、火势越大,温度越高, 火风压值越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火风压不仅产生在火灾的 那条巷道里,也会出现在 高温火烟流经的其他巷道 里。特别是高温火烟流经 的上山、下山及垂直巷道 里,影响最大。一条巷道 里产生火风压的大小与该 巷道的标高差、与温度差 成正比,即温度越高火风 压越大;巷道标高差越大, 火风压越大。
添加标题
会导致人员窒息、中毒,甚至死亡。目前,已知的燃烧产物中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或成分达数十种( HCL、
H2S、 HCN、 SO2、光气、醛类气体等)。 烟气的危害:烟气是一种不完全燃烧产物,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固(液)体颗添粒加以标及题一氧化
碳、二氧化碳、氯化氰等有毒有害气体组成。首先,它会造成消防人员灼伤、中毒、窒息(在无防护的情况
下,人在充满烟气环境中停留 1~ 2min 就可能昏倒,停留 4~ 5min 就可能死亡);其次,火灾烟气具有较 强的减光作用,影响被困人员安全疏散,阻碍救援人员接近着火点和添救加人标;题第三,火灾烟气具有流动性,高
温烟气在流动过程中能引燃流经途中的可燃物,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第四,密闭空间里,烟气大量聚集易
第二节 燃烧类型
150
黏胶 纤维
235
物质 名称
松木
有机 玻璃
醋酸 纤维
涤纶 纤维
聚氯 乙烯
燃点 (℃)
250 260
320
390
391
三、自燃
(一)自燃的含义:
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靠自身发热 或受热并蓄热使温度不断上升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 象,称为自燃;
自燃现象引发火灾在自然界并不少见,如有些 含琉、磷成分高的煤炭,遇水常常发生氧化反应释 放热量,如果煤层堆积过厚积热不散,就容易发生 自燃火灾。
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 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 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 就越大。混合物的浓度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时,既 不能发生爆炸也不能发生燃烧。
2、爆炸温度极限
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 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 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由于液体的蒸气浓度是在一定 温度下形成的,所以可燃液体 除了有爆炸浓度极限外,还有 一个爆炸温度极限。
几种聚合物的氧指数
材料名称 氧指数 材料名称
聚乙烯 17.4~17.5 环氧树脂
聚丙烯
17.4
聚苯乙烯
聚氯乙烯 45~49 氯丁橡胶
聚酰胺
22~23
硅橡胶
氧指数 19.8 18.1 26.3 26~39
四、爆炸
(一)爆炸的含义
爆炸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通过物理或化学变化 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 放出巨大能量,或是气体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 象;
爆炸温度极限也有下限、上限之分。爆炸温度 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例如乙醇的爆炸温度下限是11℃,上限是40℃。在 11℃~40℃温度范围之内,乙醇蒸气与空气的混合 物都有爆炸危险;乙醚的爆炸温度极限是 - 45℃~ 13℃,显然乙醚比乙醇的爆炸危险性大。
03-2015-火灾事故典型案例
2. 点火源及其控制 化学点火源引起火灾的成因与控制
(1)化学自热着火
1)与水作用化学自热着火
活波金属、金属氢化物、金属粉末等。
2) 与空气接触化学自热着火 黄磷等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而着火。 3)相互接触化学自热着火 乙炔与氯气混合可以立即自燃着火。
EMERGENCY
2. 点火源及其控制 化学点火源引起火灾的成因与控制 (2)蓄热自热着火
EMERGENCY
火灾的等级分类
• 特别重大火灾 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 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重大火灾 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 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 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较大火灾 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 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 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一般火灾 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 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煤、植物、油脂等可燃物质: • 1)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同时放 出热量, • 2)在储存过程中,散热条件不好,通风不良,氧化放出 的热量散不出去;堆积内积热不散,促使温度上升,反应 加快,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自燃点时,可燃物就会着火。 • 3)蓄热自热着火是一个缓慢过程,一般需要相当长时间 进行热量积蓄,才会引起着火。
火灾防控工作
EMERGENCY
1. 火灾防治途径
• 分为:评价、阻燃、探测、灭火。 防火的基本技术措施
阻 燃 措 施 火 灾 探 测
评 价
灭 火 措 施
EMERGENCY
1. 火灾防治途径
• 评价:
• 建筑或工程设计阶段——安全预评价。考虑防火安 全,如采用难燃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易燃建筑材料, 防火门,防火墙,安全通道等。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引言本篇消防基础知识部分全篇共分为四章十五节。
其中,燃烧基础知识一章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燃烧产物等内容;火灾基础知识一章主要涉及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内容;爆炸基础知识一章中主要介绍了爆炸的概念及分类,爆炸极限,爆炸危险源等内容;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一章主要介绍了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内容。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学习要求了解燃烧的概念及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
掌握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与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知识点:燃烧条件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加火源条件就产生了)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
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
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燃烧发生时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一、可燃物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按其所处的状态——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
二、助燃物(氧化剂)助燃物——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为()。
? A.闪点?B.闪燃?C.燃点?D.爆燃?2.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3.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固体?B.液体?C.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4.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B.<28℃C.≥28℃5.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B.化学、生物?C.物理、生物?D.生物、物理、化学?6.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B.发光、发烟?C.火焰、发烟?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7.下列()储罐燃烧可能发生沸溢、喷溅。
?A.汽油?B.煤油?C.柴油?D.原油?8.木材的燃烧属于()。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9.液体的燃烧方式是()。
?A.一闪即灭?B.蒸发燃烧?C.沸溢燃烧?D.分解燃烧?10.下列物质中()为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
? A.H20B.COC.C02?D.HCN二、多项选择题?1.固体可燃物燃烧方式主要有()。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E.闪燃?2.发生有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氧化剂?C.温度?D.链式反应自由基?3.发生无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氧化剂?C.温度?D.链式反应自由基?E.燃点?4.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等性质有关。
? A.蒸气压?B.闪点?C.沸点?D.蒸发速率?E.燃烧时间?5.燃烧产物通常是指燃烧生成的()等。
?A.气体?B.热量?C.可见烟?D.氧气?E.液体?6.闪点是()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
燃烧基础知识
链锁反应机理大致分为:
(一)链引发;
(二)链传递; (三)链终止。
综上所述,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 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 烧的物质。
可燃物质的多数氧化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 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中间反应阶段;氧化链锁反应 中间产物——游离基或原子。
丙嗣
570
重油
343
(三)氧指数 定义:在规定条件下,固体材料在氧、氮混合 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含量,称为 氧指数。 材料的氧指数表示材料燃烧的难易程度。氧指 数高表示材料不易燃烧,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 烧。一般认为氧指数<22属于易燃材料,氧指数在 22~27之间属于可燃材料,氧指数>27属于难燃材料。
部分可燃物的自燃点
物质名称 自燃点(℃) 物质名称 黄磷 三硫 化四磷 赛璐珞 赤磷 松香 锌粉 34~35 100 150,180 200~250 240 360 乙醚 溶剂油 煤油 汽油 石油沥青 柴油 自燃点 (℃ ) 170 235 240~ 290 280 270~ 300 350~ 380 380~ 420 物质名 称 棉籽油 桐油 芝麻油 花生油 菜籽油 豆油 亚麻仁 油 自燃点 (℃ ) 370 410 410 445 446 460
生剧烈燃烧;赤热的铜能在纯氯气中发生剧烈燃烧; 铁、铝本身不燃,但把铁、铝粉碎成粉末,不但能 燃烧,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发生爆炸。
2.助燃物
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
物(也称氧化剂)。通常燃烧过程中的助燃物主要
是氧,它包括游离的氧或化合物中的氧。
燃烧过程中的助燃物主要是氧。空气中含有大 约21%的氧,可燃物在空气中的燃烧以游离的氧作 为氧化剂,这种燃烧是最普遍的。
第二节燃烧类型
性的。
(二)物质的自燃点 引起可燃物质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同样可燃物的自燃点也是物质危险性大小的衡量依据。
三、闪燃
(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液体或固体物质表面上产 生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和后,遇到火源能够产生一闪即 灭的火苗或火光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3.粉尘爆炸具有多种危害,关于它的危害 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B.离起火点越近,破坏性越严重 C.容易产生二次爆炸 D.能产生有毒气体 (B )
六、轰燃
(一)定义:轰燃是指火在建筑内部突发性 的引起全面燃烧的现象。
(二)发生轰燃的临界条件 两种观点: 1、以到达地面的热通量达到一定值为条件,
开口闪点
用规定的开口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结果叫做 开口闪点,以℃表示。常用于测定润滑油。
闭口闪点
用规定的闭口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结果叫做 闭口闪点,以℃表示。常用以测定煤油、柴 油、变压器油等。
问题:物质的开口闪点与闭口闪点那个更大 一些?
四、爆炸
(一)定义:爆炸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通过 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 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能量,或是 气体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重要性: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着火的先兆。从消防 角度来看,闪燃就是危险的警告。
(二)物质的闪点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 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
符号:℃ 特点: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
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技术基础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技术基础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50题)1、绝缘材料电性能是衡量绝缘材料重要指标,表示是用电介质在施加电压条件下所发生性能变化和绝缘质量情况。
下列选项中属于绝缘材料电性能是()。
A.介电常数B.耐弧性能C.耐热性能D.阻燃性【答案】 A2、闪燃和阴燃是燃烧不同形式。
下列有关闪燃和阴燃说法中,正确是()。
A.闪燃是看得到燃烧,阴燃是看不到燃烧B.闪燃是短时间内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现象,阴燃是没有火焰燃烧C.闪燃温度高,阴燃温度低D.阴燃得到足够氧气会转变成闪燃【答案】 B3、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坏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取具有一定机械性能、形状和尺寸服件的加工方法,下列伤害类型中,锻造过程最常见的是()。
A.起重伤害B.机械伤害C.高处坠落D.电击伤害【答案】 B4、爆炸形成高温、高压、高能量密度气体产物,以极高速度向周围膨胀,强烈压缩周围静止空气,使其压力、密度和温度突跃升高,像活塞运动一样推向前进,产生波状气压向四周扩散冲击说明爆炸破坏作用具有()。
A.震荡作用B.碎片冲击C.冲击波D.次生事故【答案】 C5、压力管道安全附件需要定期进行保养,以保证安全附件可靠性。
下列关于压力管道保养说法中,错误是( )。
A.静电跨接和接地装置要保持良好完整,及时消除缺陷B.及时消除跑冒滴漏C.经常检查管道腐蚀防护系统,确保管道腐蚀防护系统有效D.将管道及支架作为电焊领先或起重工具锚点和撬抬重物支撑点【答案】 D6、关于爆炸现象的特征描述中错误的是()。
A.爆炸过程高速进行B.爆炸点附近温度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压力升高C.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D.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临近的物质遭到破坏【答案】 B7、烟花爆竹工厂电气安全要求中防雷与接地,描述错误的是()A.变电所引至危险性建筑物的低压供电系统宜采用TN-C-S 系统,从建筑物内总配电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 系统B.危险性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电感应等接地、防静电接地、信息系统接地等应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取其中的最大值C.危险性建筑物总配电箱内应设置电涌保护器D.危险性建筑物内穿电线的钢管、电缆的金属外皮、除输送危险物质外的金属管道、建筑物钢筋等设施均应等电位联结【答案】 B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发出区别于环境声、光火灾警报信号最基本装置是()。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点整理—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点整理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的本质与条件知识点1 燃烧三要素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也叫燃烧三要素,即:可燃物(燃料)、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燃烧发生的充要条件:具备足够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具备足够数量或浓度的助燃物;具备足够能量的引火源;上述三者相互作用(着火三角形)。
以上仅能代表无焰燃烧,我们平时所指的绝大部分燃烧均指的是有焰燃烧,有焰燃烧必须具备四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知识点2 燃烧的链式反应理论燃烧分为有焰燃烧与无焰燃烧两种。
对于无焰燃烧,有可燃物、氧化剂、温度(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燃烧即会发生。
但是对于有焰燃烧,除以上二个条件,燃烧过程中还必须存在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燃烧才能够持续下去,这亦是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之一。
在有焰燃烧中,当某种可燃物受热时,该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裂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游离基)。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它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而使燃烧持续进行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可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有焰燃烧的四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分别对应着火四面体的四个面。
第二节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知识点3 燃烧的分类一、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强迫着火)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爆炸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这种压力突变是爆炸产生破坏作用的原因。
作为燃烧类型之一的爆炸主要是化学爆炸,是一种激烈的燃烧。
二、按燃烧物形态分类:按燃烧物形态划分,燃烧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一)气体燃烧1、气体的扩散燃烧:如家用煤气燃烧。
特点: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燃烧过程不会发生回火现象。
中业网校好不好2020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备考题汇总
中业网校好不好2020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备考题汇总1、闪燃和阴燃是燃烧的不同形式。
下列有关闪燃和阴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闪燃是看得到的燃烧,阴燃是看不到的燃烧B、闪燃是短时间内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阴燃是没有火焰的燃烧C、闪燃温度高,阴燃温度低D、阴燃得到足够氧气会转变成闪燃答案:B解析:闪燃是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
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阴燃指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2、火灾发展规律将火灾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熄灭期,在轰燃发生的阶段的特征是()。
A、冒烟和阴燃B、火灾释放速度与时间成正比C、通风控制火灾D、火灾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答案:D解析:火灾发展规律为:(1)初起期:火灾开始发生的阶段,这一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程至关重要,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
(2)发展期:用T平方火灾模型来描述非稳态火灾,火灾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轰燃就发生在这一阶段。
(3)最盛期:通风控制火灾,火势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
(4)熄灭期:火灾由最盛期开始消减至熄灭期,熄灭的原因可以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的作用等。
3、扑灭火灾和逃生的最佳阶段是()。
A、初起期B、发展期C、最盛期D、熄灭期答案:A解析:一般火灾的扑灭黄金时间只有十多分钟,这属于火灾的初起期。
4、会导致爆炸性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变大的条件是()。
A、初始温度降低B、管径减小C、点火源能量减小D、初始压力增大答案:D解析: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较复杂。
在0.1~2.0MPA的压力下,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对爆炸上限影响较大;当压力大于2.0MPA时,爆炸下限变小,爆炸上限变大,爆炸范围扩大。
5、当可燃性固体呈粉体状态,粒度足够细,飞扬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能发生粉尘爆炸。
预防粉尘爆炸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消除粉尘源。
如果某车间生产的是钾粉尘,不能采用()除尘器。
消防员考试:消防基础理论知识(强化练习)
消防员考试:消防基础理论知识(强化练习)1、问答题什么叫做轰燃?正确答案: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
2、问答题什么叫无焰燃烧?正确答案:物质处于固体状态而没有火焰的燃烧。
3、问答题简要说明(江南博哥)建筑火灾热烟气的危害性。
正确答案:建筑火灾中热烟气的危害性主要反应反映在毒害性、减光性和恐怖性。
前两者给人生理作用,后者给人心理作用。
毒害性-主要体现在缺氧、有毒气体、悬浮微粒和高温对人的危害。
减光性-火灾中烟粒子对可见光不透明,对光线有遮蔽作用,降低可见度,妨碍疏散和救援。
恐怖性-建筑发生火灾,特别是轰然时,烈火和浓烟造成人员恐慌,加之毒害性和减光性的综合影响,使人失去活动能力或丧失理智,惊惶失措,导致死亡。
4、问答题简述灭火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
正确答案:灭火的基本原理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
冷却灭火: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至其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终止。
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实现的。
窒息灭火: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需要在其最低氧浓度以上进行,低于此浓度燃烧不能持续,一般碳氢化合物的气体或蒸汽通常在氧浓度低于15%时不能持续燃烧。
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汽灭火主要是通过稀释氧浓度来实现的。
隔离灭火:把可燃物与引火源以及氧隔离开来燃烧会自动终止。
泡沫灭火剂灭火主要是通过隔离作用实现的。
化学抑制灭火:对于含氧的化合物,其燃烧速度取决于OH.的浓度和反应的压力,对于不含氧的化合物其燃烧速度取决于O.的浓度,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迅速降低自由基的浓度,燃烧就会终止。
干粉灭火剂灭火主要是通过化学抑制作用,其表面能够捕获OH.和H.使之结合成水实现的。
前三种灭火作用主要是物理过程,化学抑制是化学过程。
不论是使用灭火剂还是通过机械作用灭火,都是通过上述4种作用的一种或几种来实现的。
5、问答题什么叫做预混燃烧?正确答案:预混燃烧(又称爆炸式燃烧):可燃气体与氧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一定的可燃混合气体,被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这类燃烧往往造成爆炸并引起火灾,因此非常危险。
消防基础知识
限范围; 有足够的引起粉尘爆炸的点火能量。
粉尘爆炸的危害性:
具有极强的破坏性。粉尘爆炸后,能产生多次连
续性爆炸使反应速度和爆炸压力持续加快和升高 ,并呈现跳跃式的发展,产生爆震。特别是在爆 炸传播途中当遇有障碍物或巷道拐弯处,则压力 急剧升高且离起爆点越远,破坏性越严重。
粉尘爆炸的危害性:
容易产生二次爆炸。因粉尘初始爆炸的气浪会使沉积 的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迅速形成更多的爆炸性混合 物在火焰和高温作用下而再次发生爆炸。二次爆炸所 扬起的沉积粉尘,其浓度往往比第一次爆炸时还要大, 爆炸力和破坏力更为严重。
问题: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爆 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 的危险性就越大。 B.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 的危险性就越大。 C.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 的危险性就越大。 D.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 的危险性就越大。 答案:(A)
的灾害之一。俗话说:“水火无情”;“贼偷一半,火烧全
光”。当今,火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 问题。它给人类社会造成过不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随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火灾损失上升及火灾 危害范围扩大的总趋势是客观规律。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
中心”提供的资料介绍,发生火灾的损失,美国不到7年翻一
番,日本平均16年翻一番,中国平均12年翻一番。全世界每天 发生火灾1万多起,造成数百人死亡。
火灾的危害
•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起,死2000多人, 伤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 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
闪燃的概念
闪燃的概念
闪燃是指可燃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发生一闪即逝的燃烧,或者将可燃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闪燃现象一般发生在一个起了火的密闭空间,是一个小火发展成大火的必经过程。
在闪燃发生后,受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液体蒸发速度往往会加快,这时遇火源就会产生持续燃烧。
因此,闪燃现象往往是爆燃的前兆。
由于爆燃能够形成很高的燃烧速度和温度,因此会直接造成火灾,所以与闪燃现象相比,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控制和预防闪燃现象的出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轰燃竟然变成闪燃!
近年来,有不少消防界的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在讲课时,把轰燃说成闪燃,这显然是错误的。
两个术语的区别
轰燃轰燃对应的英文术语是flash-over,根据国家标准消防名词术语。
其定义是“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
闪燃闪燃对应的英文术语是flash,根据我国消防界的权威著作《中国消防手册》,其定义是“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轰燃常有的定义还有
1室内火灾由局部火向大火的转变,转变完成后,室内所有表面都开始燃烧。
2室内燃烧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的转变,转变使得火灾由发展期进入最盛期。
3在室内顶篷下方积聚的未燃气体式蒸气突然着火而造成火焰迅速扩展。
工程上轰燃的判据为
1上层热烟气平均温度达到600度。
2地面处接受的热流密度达到20kW/m2。
无论用哪种定义比较,这两个术语的区别都是很大的。
导致误用的原因
按理说,这两个意义完全不同,官方和国内学术界早已有明确定义的术语是不应该混淆的。
问题出在香港消防界把
flash-over译为“闪燃”,在学术上、技术交流中把这个不妥的译名传入大陆。
此后又有人在搜索引擎上撰写词条“闪燃”词
条时赋予该术语双重含义,包括闪燃和轰燃,这样的解释既不逻辑自洽,又不符合国内规范和通用的定义,显然不是内行做的。
可是搜索引擎影响力大,这种误译的术语就传开了。
﹁反思﹂一个术语的误译,本身不是太大的事,但由此我们应该反思一些问题。
科技文章与文艺作品不同,必须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准确地说明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消防术语规范化,与国际标准接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性强的体系,尽管个别术语的翻译在“达”“雅”上还有推敲的余地,在“信”的方面可以说基本上符合要求。
香港在消防术语上自成体系,与国家规范化术语有许多不同之处。
因此消防界的人士在讲课,写文章时不宜随便采用香港的消防术语,这样做不仅个别翻译欠妥的术语可能带来问题,就是使用其翻译正确,但译法不同的术语也会导致误解。
对搜索引擎上的消防术语要进行正本清源的梳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从搜索引擎上获取消防知识,包括对专业术语的解释。
应该说,搜索引擎上绝大多数的术语解释是正确的,但也存在少部分不够确切,甚至有误的解释。
从搜索引擎上直接搜索,出错是难免的,但对于专业工作者,这是不可接受的。
为了确保消防界内外的有关工作者从搜索引擎上获取的术语解释等专业知识的正确,必须有专家对其进行
系统的正本清源的梳理。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是个人能胜任的,必须由官方或全国性的学术团体组织,并常态化地进行。
做好这项工作,对传播消防知识是功德无量的。
END文|范强强
图|来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