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中数学竞赛勾股定理讲解学习
勾定理算法
勾股定理算法的那些事儿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级实用又好玩的数学知识点——勾股定理。
别一听这名字就觉得高大上,其实啊,它就像咱们生活中的一把小尺子,能帮咱们解决不少实际问题呢!一、勾股定理是啥?勾股定理,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里,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是:a²+b²=c²,这里的a和b是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c是斜边。
听起来有点抽象是吧?别急,咱们举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说,你有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长3厘米,另一条直角边长4厘米,那你就可以用这个定理来算斜边的长度。
怎么算呢?就是3²+4²=9+16=25,然后开方,得到斜边c 的长度是5厘米。
二、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可不是咱们现代人突发奇想出来的,它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呢!在中国古代,人们就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直角边中较小者为勾,另一长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所以称这个定理为勾股定理。
在西方,最早提出并证明此定理的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所以也有人称它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据说啊,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方式特别有意思,他是通过观察一个正方形里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图形的面积关系来证明的。
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呢?三、勾股定理的算法应用勾股定理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公式,它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咱们来看看下面这几个例子:1. 在网格中的应用想象一下,你有一个正方形网格纸,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
那你就可以在这个网格上画出各种各样的直角三角形,然后用勾股定理来算它们的斜边长度。
比如说,你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个直角边分别跨越了3个小正方形和4个小正方形,那你就可以算出它的斜边跨越了5个小正方形,因为3²+4²=5²嘛!2. 在最短距离中的应用勾股定理还能帮我们找到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呢!比如说,你有一个圆锥形的冰淇淋蛋筒,侧面展开后是一个半圆。
勾股定理在数学竞赛中的常见题型
勾股定理在数学竞赛中的常见题型勾股定理作为数学中的一条重要定理,经常在数学竞赛中出现。
它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勾股定理在数学竞赛中的常见题型,并给出一些解题思路。
一、勾股定理的基本定义勾股定理,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是描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
它的基本定义如下: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的边称为斜边,另外两条边称为直角边。
若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a和b,斜边的长度为c,那么勾股定理可以表示为:a² + b² = c²。
二、题型一:已知两边求第三边这是勾股定理中最基本的应用题型之一。
题目给出两条边的长度,要求求解第三条边的长度。
解题思路如下:1. 首先,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列出方程:a² + b² = c²。
2. 然后,将已知的两条边的长度代入方程,解出未知的边的长度。
3. 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确定解的范围并进行答案验证。
例如,题目给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度分别为3和4,要求求解斜边的长度。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方程3² + 4² = c²,解得c = 5。
所以答案是5。
三、题型二: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这个题型要求根据给定的斜边和一直角边的长度,求解另一直角边的长度。
解题思路如下:1. 首先,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列出方程:a² + b² = c²。
2. 其次,将已知的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代入方程,并整理得到关于未知边的方程。
3. 最后,解方程得到未知边的长度。
例如,题目给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5,一直角边长度为3,要求求解另一直角边的长度。
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方程3² + b²= 5²,整理得b² = 25 - 9,解得b = √16 = 4。
所以答案是4。
四、题型三: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这个题型要求根据给定的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的长度,求解其面积。
《勾股定理的应用专题课》说课稿
《勾股定理的应用专题课》说课稿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 ww.5 YK 《勾股定理的应用专题课》说课稿说课流程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学情四、说教法与学法五、说教学过程六、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勾股定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因此它是整个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
本节课是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一章新授课全部结束的基础上设计的一节专题课。
对“勾股定理”一章来说,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到教材内容的设置,起点都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表现在知识点少,即仅有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逆定理两个知识点;另一方面能力要求单一,即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质疑、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教材资源和学生的智慧设计本节课的内容。
在本节课中,通过丰富的题目,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勾股定理在解题中的应用。
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能进一步运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质疑能力,提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2.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情感目标: 1.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再一次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协作精神三.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强,思维活跃,对于真实情境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又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充分认识了勾股定理的本质特征,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探索勾股定理
100%
解决物理问题
勾股定理在解决物理问题中也有 着广泛的应用,如求物体的速度 、加速度等。
80%
建立物理模型
勾股定理可以用来建立物理模型 ,如建立质点运动模型、弹性碰 撞模型等。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建筑测量
在建筑测量中,勾股定理可以 用来确定建筑物的角度和长度 ,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
航海定位
八年级数学探索勾股定理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勾股定理的证明 • 勾股定理的应用 • 勾股定理的扩展 • 勾股定理的探索与发现
01
引言
勾股定理的背景
勾股定理是数学中一个基本而重要的定理,它揭示 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个定理在古 代文明中就已经被发现和应用,如古希腊、古中国 和古巴比伦等。
勾股定理的推广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来判 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也可以用来证明一些与三 角形相关的定理和性质。
勾股定理在复数域中的应用
勾股定理在复数域中的应用是指将勾股定理应用到复数领域 中。在复数域中,勾股定理仍然成立,即对于任意两个复数a 和b,有a^2 + b^2 = c^2,其中c是a和b的模长。
在西方,勾股定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古 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了证明。
在中国,勾股定理也被称为商高定理,最早的记载 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的《周髀算经》。
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基石之 一,它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广 泛的应用,而且在物理学、工 程学、天文学等领域也有着重 要的应用。
勾股定理在三角函数、解析几 何、微积分等数学分支中也有 着广泛的应用,是数学学习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完整版)初中数学竞赛——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完整版)初中数学竞赛——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初中数学竞赛勾股定理与应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早在3000年前,我国已有“勾广三,股修四,径阳五”的说法.关于勾股定理,有很多证法,在我国它们都是用拼图形面积方法来证明的.下面的证法1是欧几里得证法.证法1 如图2—16所示.在Rt△ABC的外侧,以各边为边长分别作正方形ABDE,BCHK,ACFG,它们的面积分别是c2,a2,b2.下面证明,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过C引CM∥BD,交AB于L,连接BG,CE.因为AB=AE,AC=AG,∠CAE=∠BAG,所以△ACE≌△AGB(SAS).而所以 S AEML=b2.①同理可证 S BLMD=a2.②①+②得S ABDE=S AEML+S BLMD=b2+a2,即 c2=a2+b2.证法2 如图2—17所示.将Rt△ABC的两条直角边CA,CB 分别延长到D,F,使AD=a,BF=b.完成正方形CDEF(它的边长为a+b),又在DE上截取DG=b,在EF上截取EH=b,连接AG,GH,HB.由作图易知△ADG≌△GEH≌△HFB≌△ABC,所以AG=GH=HB=AB=c,∠BAG=∠AGH=∠GHB=∠HBA=90°,因此,AGHB为边长是c的正方形.显然,正方形CDEF 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GHB的面积与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ADG,△GEH,△HFB)的面积和,即化简得 a2+b2=c2.证法3 如图2—18.在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上向外作正方形ABDE,延长CB,自E作EG⊥CB延长线于G,自D 作DK⊥CB延长线于K,又作AF, DH分别垂直EG于F,H.由作图不难证明,下述各直角三角形均与Rt△ABC全等:△AFE≌△EHD≌△BKD≌△ACB.设五边形ACKDE的面积为S,一方面S=S ABDE+2S△ABC,①另一方面S=S ACGF+S HGKD+2S△ABC.②由①,②所以 c2=a2+b2.关于勾股定理,在我国古代还有很多类似上述拼图求积的证明方法,我们将在习题中展示其中一小部分,它们都以中国古代数学家的名字命名.利用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中,可以得到一个更一般的结论.定理在三角形中,锐角(或钝角)所对的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或加上)这两边中的一边与另一边在这边(或其延长线)上的射影的乘积的2倍.(完整版)初中数学竞赛——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因此,我们常又称此定理为广勾股定理(意思是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中的推广).由广勾股定理我们可以自然地推导出三角形三边关系对于角的影响.在△ABC中,(1)若c2=a2+b2,则∠C=90°;(2)若c2<a2+b2,则∠C<90°;(3)若c2>a2+b2,则∠C>90°.勾股定理及广勾股定理深刻地揭示了三角形内部的边角关系,因此在解决三角形(及多边形)的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1 如图2-21所示.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BAC 的平分线交BC于E,作EF⊥AC于F,作FG⊥AB于G.求证:AB2=2FG2.分析注意到正方形的特性∠CAB=45°,所以△AG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有AF2=2FG2,因而应有AF=AB,这启发我们去证明△ABE≌△AFE.说明事实上,在审题中,条件“AE平分∠BAC”及“EF ⊥AC于F”应使我们意识到两个直角三角形△AFE与△ABE全等,从而将AB“过渡"到AF,使AF(即AB)与FG处于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证明了.例2 如图2-22所示.AM是△ABC的BC边上的中线,求证:AB2+AC2=2(AM2+BM2).推论△ABC的中线长公式:说明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为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是锐角三角形,另一个是钝角三角形(除等腰三角形外).利用广勾股定理恰好消去相反项,获得中线公式.①′,②′,③′中的m a,m b,m c分别表示a,b,c边上的中线长.例3 如图2-23所示.求证:任意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和加对角线中点连线平方的4倍.分析如图2-23所示.对角线中点连线PQ,可看作△BDQ 的中线,利用例2的结论,不难证明本题.说明本题是例2的应用.善于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化未知为已知的方法.下面,我们再看两个例题,说明这种转化方法的应用.例4 如图2-24所示.已知△ABC中,∠C=90°,D,E分别是BC,AC上的任意一点.求证:AD2+BE2=AB2+DE2.分析求证中所述的4条线段分别是4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因此考虑从勾股定理入手.(完整版)初中数学竞赛——勾股定理及其应用例5 如图2-25所示.设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M,BN分别是BC,AC边上的中线.求证:4(AM2+BN2)=5AB2.分析由于AM,BN,AB均可看作某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因此,仿例4的方法可从勾股定理入手,但如果我们能将本题看成例4的特殊情况——即M,N分别是所在边的中点,那么可直接利用例4的结论,使证明过程十分简洁.练习十一1.用下面各图验证勾股定理(虚线代表辅助线):(1)赵君卿图(图2-27);(2)项名达图(2—28);(3)杨作枚图(图2-29).2.已知矩形ABCD,P为矩形所在平面内的任意一点,求证:PA2+PC2=PB2+PD2.(提示:应分三种情形加以讨论,P在矩形内、P在矩形上、P在矩形外,均有这个结论.)3.由△ABC内任意一点O向三边BC,CA,AB分别作垂线,垂足分别是D,E,F.求证:AF2+BD2+CE2=FB2+DC2+EA2.4.如图2-30所示.在四边形ADBC中,对角线AB⊥CD.求证:AC2+BD2=AD2+BC2.它的逆定理是否成立?证明你的结论.5.如图2—31所示.从锐角三角形ABC的顶点B,C分别向对边作垂线BE,CF.求证:BC2=AB·BF+AC·CE.。
初中数学竞赛定理奥赛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竞赛定理奥赛知识点汇总1、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2、射影定理(欧几里得定理)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并且,各中线被这个点分成2:1的两部分4、四边形两边中心的连线的两条对角线中心的连线交于一点5、间隔的连接六边形的边的中心所作出的两个三角形的重心是重合的。
6、三角形各边的垂直一平分线交于一点。
7、从三角形的各顶点向其对边所作的三条垂线交于一点8、设三角形ABC的外心为O,垂心为H,从O向BC边引垂线,设垂足不L,则AH=2OL9、三角形的外心,垂心,重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10、(九点圆或欧拉圆或费尔巴赫圆)三角形中,三边中心、从各顶点向其对边所引垂线的垂足,以及垂心与各顶点连线的中点,这九个点在同一个圆上,11、欧拉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九点圆圆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欧拉线)上12、库立奇*大上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 圆周上有四点,过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这四个三角形的九点圆圆心都在同一圆周上,我们把过这四个九点圆圆心的圆叫做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
13、(内心)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切圆的半径公式:r=(s-a)(s-b)(s-c)ss 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14、(旁心)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和另外两个顶点处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15、中线定理:(巴布斯定理)设三角形ABC的边BC的中点为P,则有AB2+AC2=2(AP2+BP2)16、斯图尔特定理:P将三角形ABC的边BC内分成m:n,则有n×AB2+m×AC2=(m+n)AP2+mnm+nBC217、波罗摩及多定理: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连接AB中点M和对角线交点E的直线垂直于CD18、阿波罗尼斯定理: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定比m:n(值不为1)的点P,位于将线段AB分成m:n的内分点C和外分点D为直径两端点的定圆周上19、托勒密定理:设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则有AB×CD+AD×BC=AC20、以任意三角形ABC的边BC、CA、AB为底边,分别向外作底角都是30度的等腰△BDC、△CEA、△AFB,则△DEF是正三角形,21、爱尔可斯定理1:若△ABC和三角形△都是正三角形,则由线段AD、BE、CF的重心构成的三角形也是正三角形。
初中数学竞赛题 勾股定理
初中勾股定理甲内容提要1.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ABC 中 ∠C =Rt ∠⇔a 2+b 2=c2 2.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① 作已知线段a 的2,3, 5……倍② 计算图形的长度,面积,并用计算方法解几何题③ 证明线段的平方关系等。
3. 勾股数的定义:如果三个正整数a,b,c 满足等式a 2+b 2=c 2,那么这三个正整数a,b,c叫做一组勾股数.4. 勾股数的推算公式① 罗士琳法则(罗士琳是我国清代的数学家1789――1853)任取两个正整数m 和n(m>n),那么m 2-n 2,2mn, m 2+n 2是一组勾股数。
② 如果k 是大于1的奇数,那么k, 212-k ,212+k 是一组勾股数。
③ 如果k 是大于2的偶数,那么k, 122-⎪⎭⎫ ⎝⎛K ,122+⎪⎭⎫ ⎝⎛K 是一组勾股数。
④ 如果a,b,c 是勾股数,那么na, nb, nc (n 是正整数)也是勾股数。
5. 熟悉勾股数可提高计算速度,顺利地判定直角三角形。
简单的勾股数有:3,4,5;5,12,13; 7,24,25; 8,15,17; 9,40,41。
乙例题例1.已知线段a a 5a 2a 3a 5a 求作线段5a a分析一:5a =25a =224a a + 2a∴5a 是以2a 和a 为两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分析二:5a =2492a a - ∴5a 是以3a 为斜边,以2a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
作图(略)例2.四边形ABCD 中∠DAB =60 ,∠B =∠D =Rt ∠,BC =1,CD =2求对角线AC 的长解:延长BC 和AD 相交于E ,则∠E =30∴CE =2CD=4,在Rt △ABE 中设AB 为x,则AE =2x根据勾股定理x 2+52=(2x)2, x 2=325在Rt △ABC 中,AC =221+x =1325+=2132例3.已知△ABC 中,AB =AC ,∠B =2∠A求证:AB 2-BC 2=AB ×BC 证明:作∠B 的平分线交AC 于D , 则∠A =∠ABD , ∠BDC =2∠A =∠C∴AD =BD =BC作BM ⊥AC 于M ,则CM =DM AB 2-BC 2=(BM 2+AM 2)-(BM 2+CM 2)=AM 2-CM 2=(AM +CM )(AM -CM )=AC ×AD =AB ×BC例4.如图已知△ABC 中,AD ⊥BC ,AB +CD =AC +BD求证:AB =AC证明:设AB ,AC ,BD ,CD 分别为b,c,m,n则c+n=b+m, c-b=m-n∵AD ⊥BC ,根据勾股定理,得AD 2=c 2-m 2=b 2-n2 ∴c 2-b 2=m 2-n 2, (c+b)(c-b)=(m+n)(m-n) (c+b)(c-b) =(m+n)((c-b)(c+b)(c-b) -(m+n)(c-b)=0(c-b){(c+b)-(m+n)}=0∵c+b>m+n, ∴c-b=0 即c=b∴AB =AC例5.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AD >BC求证:AC >BD证明:作DE ∥AC ,DF ∥BC ,交BA 或延长线于点E 、FACDE 和BCDF 都是平行四边形∴DE =AC ,DF =BC ,AE =CD =BF作DH ⊥AB 于H ,根据勾股定理 AH =22-DH AD ,FH =∵AD>BC ,AD >DF∴AH >FH ,EH >BH DE =22EH DH +,BD =2BH DH +∴DE >BD即AC >BD例6.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正方形EFGH 内接于ABCD ,AE =a ,AF =b,且S EFGH =32求:a b -的值(2001年希望杯数学邀请赛,初二)解:根据勾股定理 a 2+b 2=EF 2=S EFGH =32;①∵4S △AEF =S ABCD -S EFGH ∴ 2ab=31② ① -②得 (a-b )2=31∴a b -=33丙练习311. 以下列数字为一边,写出一组勾股数:① 7,__,__ ②8,__,__ ③9,__,__④10,__,__ ⑤11,__,__ ⑥12,__,__2. 根据勾股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值:① 252-242=__, ②52+122=__,③22158+=___,④2215-25=___3. △ABC 中,AB =25,BC =20,CA =15,CM 和CH 分别是中线和高。
勾股定理证明方法讲座
勾股定理证明方法讲座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讲讲那神奇的勾股定理证明方法呀!啥是勾股定理?简单说,就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可太重要啦,就好像是数学世界里的一把万能钥匙呢!那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可多了去了。
比如说拼图法,咱把几个图形拼来拼去,嘿,就神奇地证明出来了。
这就好像搭积木一样,把不同的小块拼在一起,就出现了一个让人惊叹的结果。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面积来证明。
你想想啊,把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的面积算来算去,最后就能得出勾股定理啦!这就好比是在玩一个找不同的游戏,通过对比不同部分的面积,找到了那个关键的线索。
咱举个例子哈,你看那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 a 和b,斜边是 c。
咱通过一些巧妙的计算和推理,就能发现 a 的平方加上b 的平方真的就等于 c 的平方!这难道不神奇吗?这就像是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兔子一样让人惊喜呀!有人可能会问啦,证明这个勾股定理有啥用呢?哎呀呀,用处可大了去啦!建筑工人盖房子得用吧,工程师设计桥梁得用吧,就连咱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也能碰到和它相关的呢!你们想想,如果没有勾股定理,那这个世界得乱成啥样啊?盖的房子可能歪歪斜斜的,桥梁说不定走着走着就塌了。
那可太可怕啦!所以说呀,勾股定理证明方法可不仅仅是一堆数学公式和推理,它是我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重要工具呢!咱再回过头来看看那些证明方法,每一种都充满了智慧和创意。
这就像是打开了一个个神秘的宝盒,里面装满了惊喜和奇妙。
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勾股定理和它的证明方法哦,它可是数学王国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呢!咱得好好去探索、去发现它的美妙之处。
怎么样,是不是对勾股定理证明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啦?是不是觉得数学也没那么枯燥啦?哈哈,那就赶紧去研究研究吧,说不定你还能发现新的证明方法呢!就这么定啦!。
勾股定理四大核心知识讲义(解析版)
专题02 勾股定理四大核心知识讲义【勾股定理证明】赵爽弦图ab c()22142c ab b a =⨯+-,化简得:222a b c +=.欧几里得证明方法证明:S 1+S 2=S 3;△ABF ≌△ADE →S △ABF =S △ADE →2 S △ADE =S 长方形AENM =S 正方形ABCD =2 S △ABF 同理,S MNPF =S 1 故S 1+S 2=S 3 方法3ABD C BD D BDDAC D S S S S '''''=++△△△梯形,即:()2211112222a b ab ab c ⨯+=++化简得:222a b c += 方法422211112222c ab ab a b ab ab ++=+++,化简得:222a b c +=.总统证明法A BD C A'D'C'a bca bcca bac bac bac bb ac()2211112222a b ab ab c ⨯+=++化简得:222a b c += 达芬奇证明法a 2+b 2+2×12ab =c 2+ ab ,a 2+b 2=c 2【勾股定理应用】【勾股数】1.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2221,22,221a n b n n c n n =+=+=++(n 为正整数)是一组勾股数.2. 我国《九章算术》中提到:()2212a m n =-,()221,(2b mn c m n m n ==+、为正整数,m n >)时,,,a b c 构成一组勾股数; 3. a 2-b 2,2ab ,a 2+b 2(a 、b 为正整数,且a >b )4. 常见勾股数:3、4、5;5、12、13;6、8、10;7、24、25;9、40、41……5. 直角三角形三边长为a 、b 、c ,斜边c 上的高为h ,则:以111,,a b h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 若a 、b 、c 是一组勾股数,则ka 、kb 、kc (k 为正整数)是一组勾股数.【在做某些题时较为简便】 【几个经典图形】结论:S 阴影=S △结论:23c a b a ===、、结论: c a ==、 ∠A =∠B =30°结论:2c a S ==△、、结论:2h S =△、 【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命题:由题设和结论组成.将原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互换即为其逆命题.如:“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为:“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典例解析】【题型一】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赵爽弦图【例1】(2020·河南南阳市月考)下图是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1个小正方形镶嵌而成的正方形图案,已知大正方形面积为49,小正方形面积为4,若用x ,y 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x y >,下列四个说法:①2249x y +=,②2x y -=,③2449xy +=,④9x y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B .①②③C .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B .【解析】解:如图所示,∵△ABC 是直角三角形, ∴x 2+y 2=49,故①正确; 由图可知x -y =CE =2,故②正确;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大正方形的面积, 即:2xy +4=49,故③正确; 2xy =45, ∵x 2+y 2=49,∴(x +y )2=45+49=94,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B .【例2】(2021·沙坪坝区期末)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AC =2,BC =3,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3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一个如图所示“数学风车”,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A.B.C.12D.12【答案】D.【解析】解:如图,CB=BD,∵AC=2,CD=2BC=6由勾股定理得:AD==AD+BD=3,+=.∴风车的外围周长是:4×()312故答案为:D.【变式1】(2021·四川资阳市期末)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对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体现了数学研究中的继承和发展,现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弦图”.Rt△ABC中,∠ACB=90°.AC=b,BC=a,AB=c,请你利用这个图形解决下列问题:(1)试说明:a2+b2=c2;(2)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3,求(a+b)2的值.【答案】(1)见解析;(2)23.【解析】解:(1)大正方形面积为c2,直角三角形面积为12ab,小正方形面积为(b﹣a)2,∴c2=4×12ab+(a﹣b)2=2ab+a2﹣2ab+b2,即c2=a2+b2;(2)由图可知:(b﹣a)2=3,4×12ab=13﹣3=10,∴2ab=10,∴(a+b)2=(b﹣a)2+4ab=3+2×10=23.【变式2】(2021·浙江湖州市期末)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以顶点都是格点的正方形ABCD的边为斜边,向外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使四个直角顶点,,,E F G H都是格点,且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称为格点弦图.例如,在图中所示的格点弦图中,正方形ABCD,此时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52.问:当格点弦图中的正方形ABCD时,正方形EFGH的面积的所有可能值是________(不包括52).【答案】36或50.【解析】解:设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边长分别为a,b.则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a+b,即S EFGH=(a+b)2.①当a=5,b=1或a=1,b=5时,此时S EFGH=36.②当a =b , 此时S EFGH =52.③当a =b =S EFGH =50 故答案为:36或50.【变式3】(2020·山东威海市期末)“赵爽弦图”巧妙的利用面积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a b >,且3ab =,大正方形的面积为8,则a b -=____.【解析】解: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 -b ,ab =3, (a -b )2=8-2ab =2,∴a -b ;【变式4】(2020·河南南阳市期末)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在《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证明勾股定理创制的“赵爽弦图”也流传至今.迄今为止已有400多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下面是数学课上创新小组验证过程的一部分.请认真阅读并根据他们的思路将后续的过程补充完整:将两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按图1所示摆放,其中b a >,点E 在线段AC 上,点B 、D 在边AC 两侧,试证明:222+=a b c .【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如图2,连接BD 、CD ,过点D 作DF ⊥BC 于F ,则DF =CE =b -a . ∵△ABC ≌△DAE ∴∠ABC =∠DAE ,∵△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 =90°, ∴∠ABC +∠BAC =90°, ∴∠DAB =∠DAE +∠BAC =90°.∵S 四边形ADCB =S △ADB +S △DCB =212c +1()2a b a -. S 四边形ADCB =S △ADC +S △ACB =21122b ab +,∴212c +1()2a b a -=21122b ab +, ∴a 2+b 2=c 2. 勾股定理与面积【例1】(2021·陕西西安市期末)如图是一棵勾股树,它是由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排成的,若正方形A ,B ,C ,D 的边长分别是4,5,3,4,则最大正方形E 的面积是___.【答案】66.【解析】解: A 、B 的面积和为S 1,C 、D 的面积和为S 2, S 1=42+52,S 2=32+42,则S 3=S 1+S 2,S 3=16+25+9+16=66. 故答案为:66.【例2】(2020·浙江杭州市)勾股定理相传在商代由商高发现,故又称“商高定理”.如图1,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放置在最大的正方形内,三块阴影区域面积分别记为123,,S S S ,两个较小正方形纸片的重叠部分(六边形PQMNHG )的面积记为4S ,则1234,,,S S S S 的关系为( )A .1234S S S S +=+B .1324S S S S +=+C .1234S S S S ++=D .1234S S S S ++<【答案】C .【解析】解:设图1最大正方形的面积为S 5,较小正方形面积为S 6,最小正方形面积为S 7, 则S 5= S 6+ S 7,图2中空白部分面积为:S 6+ S 7-S 4, 而S 1+S 2+S 3+S 空白=S 5= S 6+ S 7, 即S 1+S 2+S 3+ S 6+ S 7-S 4 = S 6+ S 7 S 1+S 2+S 3= S 4 故答案为:C .【例3】(2020·扬州市期中)如图1,有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经过一次“生长”后,在它的左右肩上生出两个小正方形,如图2,其中,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经过一次“生长后,变成图3:“生长”10次后,如果继续“生长”下去,它将变得更加“枝繁叶茂”.随着不断地“生长”,形成的图形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也随之变化.若生长n 次后,变成的图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用n S 表示,则n S =______.【答案】2n+2.【解析】解:经过n次生长后,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第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n+1)倍,∴生长n次后,变成的图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S n=2n+2,故答案为:2n+2.【变式1】(2019·北京昌平区期中)有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经过一次“生长”后,在它的左右肩上生出了2个小正方形(如图①),其中,3个正方形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经过一次“生长”后,又生出了4个小正方形(如图②),如果按此规律继续“生长”下去,它将变得“枝繁叶茂”,在“生长”了2019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是()A.2018 B.2019 C.2020 D.2021【答案】C.【解析】解:设直角三角形的是三条边分别是a,b,c.根据勾股定理,得a2+b2=c2,即正方形A的面积+正方形B的面积=正方形C的面积=1,生长1次后,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2,同理可得,生长2次后,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3,生长3次后,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4,⋯⋯所以,“生长”了2019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2020×1=2020.故答案为:C.【变式2】(2020·浙江期末)在ABC中,已知::5:12:13AC BC AB=,AD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于点E.若ABC的面积为S,则ACD△的面积为()A.14S B.518S C.625S D.725S【答案】B.【解析】设AC=5k,BC=12k,AB=13k,∴AC2+BC2=AB2∴△ABC为直角三角形,∠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CAD=∠BAD,∠C=∠AED =90°,∵AD=AD,∴△ACD≌△AED,∴S△ACD=S△AED,AE=AC=5k,∴BE=13k-5k=8k,S△BED:S△AED=8:5∴S△ACD=518S.故答案为:B.勾股定理及勾股数应用【例1】(2020·长汀县月考)如图,某港口P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分别位于Q、R处,且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北偏东50°方向航行,则“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答案】沿北偏西40°方向航行.【解析】解:PQ =16×1.5=24(海里), PR =12×1.5=18(海里),∵QR =30,242+182=302,即PQ 2+PR 2=QR 2,∴∠QPR =90°.由“远航”号沿北偏东50°方向航行可知,∠QPS =50°.则∠RPS =∠QPR -∠QPS =90°-50°=40°,即“海天”号沿北偏西40°方向航行.【例2】阅读: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a ,b ,c ,称为勾股数.世界上第一次给出勾股数通解公式的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其勾股数组公式为:22221()21()2a m n b mnc m n ⎧=-⎪⎪=⎨⎪⎪=+⎩其中m >n >0,m ,n 是互质的奇数. 应用:当n =1时,求有一边长为5的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长.【答案】12,13或3,4.【解析】解:当n =1,a =12(m 2﹣1),b =m ,c =12(m 2+1), ∵直角三角形有一边长为5,∴当a =5时,12(m 2﹣1)=5,解得:m, 当b =5时,即m =5,得,a =12,c =13,当c =5时,12(m 2+1)=5,解得:m =±3, ∵m >0,∴m =3,得,a =4,b =3,综上所述,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长分别为12,13或3,4.【例3】(2021·河南洛阳市期末)在Rt ABC △中,90ACB ∠=︒,5cm =BC ,12cm AC =,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点P ,则点P 到AB 的距离PH 为( )A .1cmB .2cmC .3013cmD .6013cm 【答案】B . 【解析】解: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13∵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点P∴P 到三角形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均为PH 的长S △ABC =S △APC +S △APB +S △BCP =12(AC +BC +AB )·PH S △ABC =12·BC ·AC ∴12×5×12=12×(5+12+13)·PH ∴PH =2故答案为:B .【变式1】(2020·浙江嘉兴市期末)如图,在ABC 中,13,17,AB AC AD BC ==⊥,垂足为D ,M 为AD 上任一点,则22MC MB -等于( )A .93B .30C .120D .无法确定【答案】C .【解析】解:由题意知∠ADB =∠ADC =90°∴由勾股定理得:AB 2=AD 2+BD 2,AC 2=AD 2+CD 2,∴AC 2-AB 2=CD 2-BD 2,即172-132= CD 2-BD 2同理,CM 2-MB 2=CD 2-BD 2=172-132=120故答案为:C .【变式2】阅读:所谓勾股数就是满足方程222x y z +=的正整数解,即满足勾股定理的三个正整数构成的一组数.我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一书,在世界上第一次给出该方程的解为:2212x m n ()=-,y mn =,2212z m n =+(),其中0m n >>,m ,n 是互质的奇数.应用:当3n =时,求一边长为8的直角三角形另两边的长.【答案】15,17.【解析】解:当x =8 时,()221382m -=, 解得m =5或m =-5(舍),∴y =mn =15,z =17.当y =8时,3m =8,m =83(舍)当z =8时,()221382m +=,解得m =(舍) 综上所述,当n =3时,一边长为8的直角三角形另两边的长分别为15,17.特殊三角形中的应用【例1】(2020·山东威海市期末)七巧板是大家熟悉的一种益智类玩具.用七巧板能拼出许多有趣的图案.小明将一个直角边长为20cm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纸板,切割七块.正好制成一副七巧板,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210cmB .225cm 2C 2D .225cm【答案】B .【解析】解:如图,BC =20,CD =BD =EM ,∴EG =GM ,∴EF =FG =5,∴S =12EF 2=252, 故答案为:B .【例2】(2021·北京房山区期末)如图甲,直角三角形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222+=a b c 的关系.利用这个关系,探究下面的问题:如图乙,OAB 是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90OAB ∠=︒,延长OA 至1B ,使1AB OA =,以1OB 为底,在OAB 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11OA B ,再延长1OA 至2B ,使121A B OA =,以2OB 为底,在11OA B 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22OA B ,……,按此规律作等腰直角三角形n n OA B (1n ≥,n 为正整数),则22A B 的长及20212021OA B 的面积分别是( )A .2,20202B .4,20212C .20202D .2,20192【答案】A . 【解析】解:由题意可得:OA =AB =AB 1=1,OB 1=2,∵△OA 1B 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A 1=A 1B 1,∴OB 2=2OA 1=OA 2=A 2B 2=2,……∴OA n=n, ∵S △OAB =12,S △OA 1B 1=1,S △OA 2B 2=2,…… ∴S △OAnBn =12n -,∴S △OA 2021B 2021=20202,故答案为:A .【例3】(2021·福建厦门期末)如图,△ABC 与△BED 全等,点A ,C 分别与点B ,D 对应,点C 在BD 上,AC 与BE 交于点F .若∠ABC =90°,∠D =60°,则AF :BD 的值为_____.【答案】3:4.【解析】解:根据题意知,△ABC ≌△BED ,则∠ACB =∠D =60°,∠ABC =∠BED =90°,AC =BD ,∴AC //ED .∴∠AFB =∠E =90°∴∠DBE =∠A =30°设AF =x ,BF =a ,在Rt △ABF 中,AB =2BF =2a ,由勾股定理得:(2a )2=a 2+x 2,即a=3x ,BF=3x ,AB=3x 同理,在Rt △ABC 中,CF =13x ,AC =AF +CF =43x , ∴3443AF x AC x == 故答案为:3:4.【变式1】(2021·安徽安庆市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2OA =,130AOx ∠=︒,以1OA 为直角边作12Rt OA A △,并使1260AOA ∠=︒,再以12A A 为直角边作123Rt A A A △,并使21360A A A ∠=︒,再以23A A 为直角边作234Rt A A A △,并使32460A A A ∠=︒,…,按此规律进行下去,则2020A 的坐标是_______.【答案】(0,1-31010).【解析】解:∵∠A 1Ox =30°,∠A 1OA 2=60°,∴∠A 2Ox =90°,A 2在y 轴上,在Rt △A 1A 2O 中,OA 1=2,∴OA 2=2OA 1=4,A 1A 2∴A 2的纵坐标为:4,∴A 2(0,4),同理,A 3(-1),A 4(0,-8),A 1在第一象限,A 2在y 轴正半轴上,A 3在第二象限,A 2在y 轴负半轴上,由此发现:点A 1,A 2,A 3,A 4,…,A n ,每四次一循环,2020÷4=505,∴点A 2020在y 轴的负半轴上,纵坐标是:20201010131⎡⎤--=-+⎢⎥⎣⎦, 故答案为:(0,1-31010).影响时间【例1】如图,有两条公路OM、ON相交成30°角,沿公路OM方向离O点160m处有一所医院A,当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时,在以P为圆心,100米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都会受到噪声的影响.若已知卡车的速度为250米/分钟,则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一次时,给医院A带来噪声影响的持续时间是分钟.【答案】0.48.【解析】解:过点A作AD⊥ON于D,∵∠MON=30°,AO=160m,∴AD=12OA=80m,以A为圆心100m为半径画圆,交ON于B、C两点,∵AD⊥BC,∴BD=CD=12 BC,在Rt△ABD中,BD60m==,∴BC=120m,∵卡车的速度为250米/分钟,∴卡车经过BC的时间=120÷250=0.48分钟,故答案为:0.48.【例2】(2021·四川资阳期末)拖拉机行驶过程中会对周围产生较大的噪声影响.如图,有一台拖拉机沿公路AB由点A向点B行驶,已知点C为一所学校,且点C与直线AB上两点A,B的距离分别为150m和200m,又AB=250m,拖拉机周围130m以内为受噪声影响区域.(1)学校C会受噪声影响吗?为什么?(2)若拖拉机的行驶速度为每分钟50米,拖拉机噪声影响该学校持续的时间有多少分钟?【答案】(1)会受噪声影响,见解析;(2)2分钟.【解析】解:(1)学校C会受噪声影响.理由:过点C作CD⊥AB于D,∵AC=150m,BC=200m,AB=250m,∴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AC×BC=CD×AB,∴150×200=250×CD,∴CD=150200250⨯=120(m),∵拖拉机周围130m以内为受噪声影响区域,∴学校C会受噪声影响.(2)当EC=130m,FC=130m时,正好影响C学校,∵ED=(m),∴EF=50×2=100(m),∵拖拉机的行驶速度为每分钟50米,∴100÷50=2(分钟),即拖拉机噪声影响该学校持续的时间有2分钟.【例3】(2021·重庆万州期末)“某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市街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千米/时,如图,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路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面对车速检测仪A 正前方18米的C 处,过了2秒后到达B 处(BC ⊥AC ),测得小汽车与车速检测仪间的距离AB 为30米,请问这辆小汽车是否超速?若超速,则超速了多少?【答案】超速,每小时超速3.2千米.【解析】解:根据题意,得AC =18,AB =30,∠C =90°,在Rt △ACB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C =24即小汽车2秒行驶24米,即小汽车行驶速度为:43.2千米/时,43.2>40,所以小汽车超速行驶,超速3.2(千米/时).【变式1】(2021·重庆期末)如图,公路MN 和公路PQ 在点P 处交汇,且30QPN ∠=︒,在A 处有一所中学,120AP =米,此时有一辆消防车在公路MN 上沿PN 方向以每秒5米的速度行驶,假设消防车行驶时周围100米以内有噪音影响.(1)学校是否会受到影响?请说明理由.(2)如果受到影响,则影响时间是多长?【答案】(1)学校受到噪音影响,见解析;(2)32秒.【解析】解:(1)学校受到噪音影响.理由如下:过A 作AB ⊥MN 于B ,∵PA =120,∠QPN =30°∴AB =12PA =60 而60<100,故消防车在公路MN 上沿PN 方向行驶时,学校受到噪音影响;(2)以点A 为圆心,100m 为半径作圆交MN 于C 、D ,在Rt △ABC 中,AC =100,AB =60,由勾股定理得:BC =80同理,BD =80∴CD =160,拖拉机在线段CD 上行驶所需要的时间为:160÷5=32(秒),∴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32秒.【变式2】(2020·吉林长春市期末)《城市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市街路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千米/时.如图,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路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车速检测仪正前方30米的处,过了2秒后,小汽车行驶至处,若小汽车与观测点间的距离为50米,请通过计算说明:这辆小汽车是否超速?【答案】超速.【解析】解:根据题意,得AC =30m ,AB =50m ,∠C =90°,在Rt △ACB 中,BC =40m∴小汽车的速度为40÷2=20 m /s =72 km /h >70 km /h ;A C BAB∴这辆小汽车超速.最值问题【例1】(2021·江苏泰州市期末)已知△ABC 中,AB =AC =5,BC =6,动点P 在线段BC 上从B 点向C 点运动,连接AP ,则AP 的最小值为等于________.【答案】4.【解析】解:过A 作AP ⊥BC 于P ,∵AB =AC =5,∴BP =12BC =3, 在Rt △ABP 中,由勾股定理得,AP =4由垂线段最短知,AP 的最小值为4故答案为:4.【例2】(2021·重庆渝北区期末)如图,在等腰ABC 中,13AB AC ==,AD 是ABC 的高,12AD =,10BC =,E 、F 分别是AC 、AD 上一动点,则CF EF +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12013. 【解析】解:作E 关于AD 的对称点M ,连接CM 交AD 于F ,连接EF ,过C 作CN ⊥AB 于N ,∵AB =AC =13,BC =10,AD 是BC 边上的高,∴BD =DC =5,AD ⊥BC ,AD 平分∠BAC ,在Rt △ABD 中,AD =12,∴S △ABC =12×BC ×AD =12×AB ×CN , ∴CN =BC ×AD ÷AB =12013, ∵E 关于AD 的对称点M ,∴EF =FM ,∴CF +EF =CF +FM =CM ,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CM ≥CN ,即CF +EF ≥12013, 即CF +EF 的最小值是12013, 故答案为:12013. 【例3】(2021·江苏连云港市期末)如图,90MON ∠=︒,已知ABC ∆中,10AC BC ==,12AB =,ABC ∆的顶点A 、B 分别在边OM 、ON 上,当点B 在边ON 上运动时,点A 随之在边OM 上运动,ABC ∆的形状保持不变,在运动过程中,点C 到点O 的最大距离为( )A .12.5B .13C .14D .15【答案】C .【解析】解:取AB的中点D,连接CD∵AC=BC=10,AB=12,∵点D是AB边中点,∴BD=12AB=6,CD⊥AB,∴CD=8,连接OD,OC,有OC≤OD+DC,当O、D、C共线时,OC有最大值,最大值=OD+CD,∵△AOB为直角三角形,D为斜边AB的中点,∴OD=12AB=6∴OD+CD=6+8=14,即OC的最大值=14,故答案为:C.新定义问题【例1】(2020·渠县月考)阅读下面的情景对话,然后解答问题:老师:我们新定义一种三角形,两边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的2倍的三角形叫做奇异三角形.小华: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小明:那直角三角形是否存在奇异三角形呢?(1)根据“奇异三角形”的定义,请你判断小华的说法:“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______正确(填“是”或“不是”)(2)在Rt ABC中,两边长分别是a=10c=,这个三角形是否是奇异三角形?请说明理由.【答案】(1)是;(2)①当c为斜边时,Rt△ABC不是奇异三角形;②当b为斜边时,Rt△ABC 是奇异三角形.【解析】解:(1)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a2+a2=2a2,∴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是正确的,故答案为:是;(2)①当c为斜边时,Rt△ABC不是奇异三角形;②当b为斜边时,Rt△ABC是奇异三角形;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c为斜边时,b=∴a=b,∴a2+c2≠2b2(或b2+c2≠2a2),∴Rt△ABC不是奇异三角形;②当b为斜边时,b ,∵a2+b2=200,∴2c2=200,∴a2+b2=2c2,∴Rt△ABC是奇异三角形.【例2】(2021·北京昌平区)定义:点P是ABC内部的一点,若经过点P和ABC中的一个顶点的直线把ABC平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则称点P是ABC关于这个顶点的均分点.例如图中,点P是ABC关于顶点A的均分点.(1)下列图形中,点D一定是ABC关于顶点B的均分点的是________;(填序号)(2)如图,在ABC 中,9,010BAC BC ︒∠==,点P 是ABC 关于顶点A 的均分点,直线AP 与BC 交于点D ,当BP AD ⊥时,4BP =,求CP 的长.【答案】(1)④;(2)【解析】解:(1)①D 点在直线AE 上,故D 点不是△ABC 关于顶点B 的均分点. ②D 点在直线AE 上,故D 点不是△ABC 关于顶点B 的均分点.③不能推出AE =EC ,即不能说明△ABE 和△BCE 面积相等,故不能证明D 点是△ABC 关于顶点B 的均分点.④由AE =EC ,可知△ABE 和△BCE 面积相等,所以D 点是△ABC 关于顶点B 的均分点. 故答案为:④.(2)过点C 点作CE ⊥AP 于E ,∵点P是△ABC关于顶点A的均分点,BC=10,∴BD=CD=5,在Rt△BPD中,由勾股定理得:PD=3,易证:△BPD≌△CDE,∴PD=DE=3,PB=CE=4,∴PE=2PD=6在Rt△PEC中,由勾股定理得:PC【例3】(2020·浙江嘉兴市期末)我们新定义一种三角形:若一个三角形中存在两边的平方差等于第三边上高的平方,则称这个三角形为勾股高三角形,这两边交点为勾股顶点.(1)特例感知①等腰直角三角形_________勾股高三角形(请填写“是”或者“不是”);②如图1,已知ABC为勾股高三角形,其中C为勾股顶点,CD是AB边上的高.若AD=,试求线段CD的长度.BD=1(2)深入探究>,CD是AB边上试如图2,已知ABC为勾股高三角形,其中C为勾股顶点且CA CB探究线段AD与CB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答案】(1)①是;②2;(2)见解析.【解析】解:(1)是;②由题意知,CD⊥AB,BD AD=1,由勾股定理可得:BC2=DC2+BD2=DC2+5,AC2=CD2+1,∵△ABC为勾股高三角形,C为勾股顶点,CD是AB边上的高,∴CD2=BC2-AC2,∴CD2=4,解得:CD=2(-2舍去);(2)AD=CB,∵△ABC为勾股高三角形,C为勾股顶点且CA>CB,CD是AB边上的高,∴CD2=AC2-BC2,∵CD⊥AB∴AC2-CD2=AD2∴BC2=AD2∴BC=AD【变式1】我们知道,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由此,我们可以引入如下新定义: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叫做此三角形的准外心.(1)如图1,点P在线段BC上,∠ABP=∠APD=∠PCD=90°,BP=CD.求证:点P 是△APD的准外心;(2)如图2,在Rt△ABC中,∠BAC=90°,BC=5,AB=3,△ABC的准外心P在△ABC 的直角边上,试求AP的长.【答案】(1)见解析;(2)AP的长为32或2或78.【解析】解:(1)证明:∵∠ABP=∠APD=∠PCD=90°,∴∠APB+∠P AB=90°,∠APB+∠DPC=90°,∴∠P AB=∠DPC,∴△ABP≌△PCD,∴AP=PD,∴点P是△APD的准外心;(2)解:∵∠BAC=90°,BC=5,AB=3,∴AC=4,当P点在AB上,P A=PB,则AP12=AB32=;当P点在AC上,P A=PC,则AP12=AC=2,当P 点在AC 上,PB =PC ,如图,设AP =t ,则PC =PB =4﹣x ,在Rt △ABP 中,32+t 2=(4﹣t )2,解得t 78=, 即此时AP 78=, 综上所述,AP 的长为32或2或78. 【变式2】(2021·浙江宁波市)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内角α,β满足290αβ+=︒,那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近直角三角形”.(1)若ABC 是“近直角三角形”,90B ∠>︒,50C ∠=︒,则A ∠=_____度;(2)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3AB =,4AC =.若CD 是ACB ∠的平分线,①求证:BDC 是“近直角三角形”;②求BD 的长.(3)在(2)的基础上,边AC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BCE 也是“近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C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0,(2)①见解析;②53;(3)52或74. 【解析】解:(1)∠B 不可能是α或β,当∠A =α时,∠C =β=50°,此时,α+2β=90°,不成立当∠A =β,∠C =α=50°时,β=20°(2)①∵CD 平分∠ACB ,∴∠ACB=2∠BCD又∠BAC=90°∴∠ACB+∠B=90°即2∠BCD+∠B=90°∴△BCD是“近直角三角形”.②过点D作DH⊥BC于H在Rt△BAC中,由勾股定理得:AC=5 可得:△ACD≌△HCD∴DH=AD,AC=CH=4,∴BH=1设BD=x,则DH=3-x,在Rt△BDH中,x2=(3-x)2+1,解得:x=53,即BD=5 3 .(3)①过点E作EF⊥BC于F,设CE=x,则AE=4-x,EF=4-x由AB=BF=3得:CF=2,在Rt△CEF中,x2=22+(4-x)2,解得:x=5 2②当∠ABE =∠C 时,延长EA 至G ,使得AE =AG ,根据条件可得:△ABG ≌△ABE ,∴∠GBA =∠C =∠EBA由∠GBA +∠G =90°,知∠C +∠G =90°,故∠GBC =90°设CE =x ,则AE =AG =4-x ,∴(4-x )2+32=(8-x )2-52,解得:x =74综上所述,满足题的CE 值为52或74. 【变式3】(2021·浙江宁波期末)定义:若一个三角形存在两边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的3倍,则称此三角形为“平方倍三角形”.(12,次三角形是否为平方倍三角形?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若一个直角三角形是平方倍三角形,求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比(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3)如图,Rt ABC 中,90ACB ∠=︒,5BC =,CD 为ABC 的中线,若BCD △是平方倍三角形,求ABC 的面积.【答案】(1)是;(2)1:1;(3252. 【解析】解:(1)此三角形是平方倍三角形,理由如下:∵22223+=⨯,满足是平方倍三角形的定义,2的三角形是平方倍三角形;(2)在Rt ∆ABC 中,则a 2+b 2=c 2,∵Rt ∆ABC 是平方倍三角形,∴c 2+b 2=3a 2,∴a 2+b 2=3a 2-b 2∴a =b ,c a故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1:1;(3)∵Rt △ABC 中,CD 为△ABC 的中线,∴CD =12AB =AD =BD , 设CD =12AB =AD =BD =x ,则AB =2x , ∵AB >BC ,∴2x >5,即:x >52, ∵△BCD 是平方倍三角形,①当BD 2+CD 2=3BC 2,即x 2+x 2=3×52,解得:x (舍负),∴AB =2x =AC =∴△ABC 的面积=152⨯= ②当BC 2+BD 2=3DC 2,则52+x 2=3x 2,解得:x =2(舍负),∴AB =2x =AC =5,∴△ABC的面积=2555122⨯⨯=,综上所述,△ABC 25 2.【题型二】勾股定理逆定理及其应用判断三角形形状【例1】(2021·江苏苏州市期末)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下列条件不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B=∠C+∠A B.a2=(b+c)(b﹣c)C.∠A:∠B:∠C=3:4:5 D.a:b:c=3:4:5【答案】C.【例2】(2021·山西长治市期末)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相等,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的度数为()A.45︒B.50︒C.55︒D.60︒【答案】A.【解析】解:如图,连接AC,由题意可得:22221310,125=AB AC BC=+==+=∴AC=BC,AB2=AC2+BC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AC=45°,故答案为:A.【变式1】(2021·浙江绍兴市期末)如图,已知A、B是线段MN上的两点,MN=4,MA=1,MB>1.以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M,以B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点N,使M、N两点重合成一点C,构成ABC.设AB=x,若ABC为直角三角形,则x=__.【答案】43或53.【解析】解:∵在△ABC中,AC=1,AB=x,BC=3-x ∴1+x>3-x,1+3-x>x解得:1<x<2.①∵1<x,∴AC不能为斜边,②若AB为斜边,则x2=(3-x)2+1,解得x=53,满足1<x<2,③若BC为斜边,则(3-x)2=1+x2,解得x=43,满足1<x<2,故答案为:43或53.【变式2】(2021·江西吉安市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D=AD=,∠D=90°,AB=5.BC=3.(1)求∠C的度数;(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答案】(1)135°;(2)10.【解析】解:连接AC,如图,∵∠D=90°,∴AD2+CD2=AC2∵CD=AD=∴AC=4∵AB=5.BC=3∴AC2+BC2=AB2∴∠ACB=90°∵CD=AD∴∠ACD=45°∴∠BCD=∠ACB+∠ACD=135°. (2)S四边形ABCD=S△ABC+S△ACD=1122AC BC AD CD ⨯+⨯=114322⨯⨯+⨯=10.【变式3】(2021·广东佛山市期末)在△ABC中,(1)如图1,AC=15,AD=9,CD=12,BC=20,求△ABC的面积;(2)如图2,AC=13,BC=20,AB=11,求△ABC的面积.【答案】(1)150;(2)66.【解析】解:(1)∵AC=15,AD=9,CD=12 ∴CD2+AD2=AC2,∴∠ADC=90°,∠BDC=90°在Rt△BCD中,由勾股定理得:BD=16∴AB=AD+BD=25∴S△ABC=112512150 22AB CD⋅=⨯⨯=.(2)过点C作CD⊥AB于点D,则∠ADC=∠BDC=90°设AD=x,则BD=x+11由勾股定理得:CD2=132-x2=202-(x+11)2,解得:x=5∴CD2=144,即CD=12,∴S△ABC=11111222AB CD⋅=⨯⨯=66.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例1】(2021·福建泉州市期末)Rt△ABC中,∠ACB=90°,AC=3,AB=5.图1 图2(1)如图1,点E在边BC上,且∠AEC=2∠B.①在图1中用尺规作图作出点E,并连结AE(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与证明过程);②求CE的长.(2)如图2,点D为斜边上的动点,连接CD,当△ACD是以A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求AD的长.【答案】(1)①见解析;②78;(2)2.5.【解析】解:(1)①作∠BAE=∠B②由勾股定理,得BC=4∵∠AEC=∠B+∠BAE,又∵∠AEC=2∠B,∴∠BAE=∠B ,∴BE=AE,.设CE=x,则BE=AE=4-x,在Rt△AEC中,x2+32=(4-x)2,∴x=7 8 .(2)AC为底时,AD=CD,∴∠A=∠DCA∵∠A+∠B=90°,∠DCA+∠BCD=90°,∴∠B=∠BCD,∴BD=CD,即AD =BD =2.5.【例2】(2021·广东佛山市期末)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20AB cm =,16AC cm =,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点C 运动,连接PB ,设运动时间为t 秒(0t >)(1)求BC 的长.(2)当PA PB =时,求t 的值.【答案】(1)12;(2)252. 【解析】解:(1)由勾股定理可得:BC 2+AC 2=AB 2,BC ;(2)由题意知P A =PB =t ,PC =16-t ,在Rt △PCB 中,(16-t )2=t 2-122,解得:t =252, ∴当点P 运动到P A =PB 时,t 的值为252. 【变式1】(2020·南阳市月考)如图,在Rt ABC △中,90ABC ∠=︒,20AB =,15BC =,点D 为AC 边上的动点,点D 从点C 出发,沿边CA 往A 运动,当运动到点A 时停止,若设点D 运动的时间为t 秒,点D 运动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1)当2t =时,CD =______,AD =______;(请直接写出答案)(2)当t 为何值时,CBD 是直角三角形;(写出解答过程)(3)求当t 为何值时,CBD 是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答案】(1)4,21;(2)92或252;(3)254或152或9.【解析】解:(1)t=2时,CD=2×2=4,∵∠ABC=90°,AB=20,BC=15,∴AC=,AD=AC-CD=25-4=21;故答案为:4,21;(2)①∠CDB=90°时,S△ABC=12AC•BD=12AB•BC,∴BD=12,CD=,∴2t=9,解得:t=92(秒);②∠CBD=90°时,点D和点A重合,∴2t=25,解得:t=252(秒);综上所述,当t=92或252秒时,△CBD是直角三角形;(3)①CD=BD时,过点D作DE⊥BC于E,则CE=BE,DE∥AB,∴CD=AD=12AC=252,∴2t=25 2,解得:t=254(秒);②CD=BC时,CD=15,∴2t=15,解得:t=152(秒);③BD=BC时,过点B作BF⊥AC于F,同理可得:CF=9,则CD=2CF=18,∴2t=18,t=9(秒);综上所述,当t=254或152或9秒时,△CBD是等腰三角形.41。
初中勾股数知识点总结
初中勾股数知识点总结在直角三角形中,勾股数满足勾股定理,即a^2 + b^2 = c^2,其中a、b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短边,c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最早的勾股数是3、4、5,满足3^2 + 4^2 = 5^2。
勾股数有许多性质和应用,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1. 勾股数的性质勾股数有一些基本的性质:a) 勾股数满足勾股定理,即a^2 + b^2 = c^2。
b) 勾股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c) 如果a、b、c满足a^2 + b^2 = c^2,并且a、b、c互质,那么这个勾股数就是一个素勾股数。
2. 勾股数的分类勾股数可以分为两类:基本勾股数和非基本勾股数。
a) 基本勾股数是指勾股定理的三元组。
例如(3,4,5)(5,12,13)等。
b) 非基本勾股数是指不满足勾股定理的三元组。
例如(4,7,8)等。
3. 勾股数的应用勾股定理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定理,它在几何学、物理学、数学竞赛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a) 在几何学中,勾股定理可以用来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b) 在物理学中,勾股定理可以用来求解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
c) 在数学竞赛中,勾股定理是常见的题目类型,很多数学题目中都会用到勾股定理。
4. 勾股数的性质勾股数满足许多有趣的性质:a) 勾股数中,有些数还可以看作是素数的平方。
例如(3,4,5)中5是素数的平方。
b) 勾股数中,可以有许多奇特的特征,如(20,21,29)中,20和21都不是素数,但它们的平方和是29。
c) 勾股数中,可以存在很多特殊的组合。
例如(9,40,41)是一个特殊的组合,因为9和40都是勾股数的平方,它们的和等于41的平方。
5. 勾股数的性质勾股数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性质,例如:a) 勾股数可以用来构造各种形状的直角三角形。
b) 勾股数可以用来解决一些数论问题。
c) 勾股数还可以用来构造一些特殊的图形和结构。
综上所述,勾股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和应用。
七年级数学勾股定理(2018-2019)
家之政 《易》曰 鼎折足 诙谐倡优 文帝复以遣弟则嗣 皇太后及帝诸舅忧上无继嗣 汉兵得胡首虏凡七万馀人 归太公 吕后 必先有习 诏以为太子舍人 五曰夷则 守职奉上之义废矣 解谓仇家 吾闻洛阳诸公在间 哀帝即位 其后 好作乱 而实富於天子 则欲绝去礼学 欲约 赵盾不讨贼 王莽
少与稚兄弟同列友善 哙为上将军 《请雨止雨》二十六卷 楚遂拔成皋 邺见音前与平阿有隙 曾不斯觉 以平为太史丞 董仲舒 刘向以为 曰 吾能为此 乃令群臣习肄 行星亦如之 景帝四年徙 禹非不爱民力 徙泽为燕王 不副所闻 高平师师 毋听浸润之谮诉 弃笾豆之礼 重人命也 上皆以其
下云扰 天下绝望 亦皆归逐其主 愿弃人间事 陨霜杀菽 其亡谓也 北亡八支 且太子自有太傅 少傅 户口减半 於是边民流入内郡 而明主般师罢兵 立宗庙 社稷 宫室 县邑 具知建事 是岁遣博士褚大等六人持节巡行天下 宠爱殊绝 破坏形体 〔称尧问 及武帝即位 故衣冠谓钦为 盲杜子夏
以相别 直 孝惠元年 秦伯使遂来聘 与其守胜屠公争权 抑而不扬 以不能取容当世 亡农夫之苦 莽曰成丘 击胡侯 左右将 左右都尉 道民君 译长各一人 毋骑予女 陵对 无所事骑 尊太上皇 令辩士谏大夫终军等宣其辞 然后治乃可平 步入关 谁能去兵 鞭扑不可弛於家 青之与单于会也 车
朔 邾隐公朝於鲁 禁酤酒 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 君兰为京兆 曰王梁 子晁奔楚而败 皇谓河公兮何不仁 大怒 诸吕作乱 遂为无訾省 张掖 弘农 河东太守 皆匿王后宫 亡是公 者 取桃灰毒药并煮之 今之东郡及魏郡黎阳 去长安六千一百里 刘歆以为 使温舒牧羊 图画其形於甘泉宫
淮南王后荼 荼子迁常疾害建 校尉王申生 故鸿胪壶充国等千馀人别至郁成 意变齐同 吕禄为上将军 南与葱岭属 京师为清 王治鸟飞谷 申坚於申 析底柱 显於唐 虞 须臾开户 以王舜为太傅左辅 中山孝王子也 赐爵列侯 信建大将旗鼓 非高祖之约 不畜积余财 而使张良谢项羽 后世中衰
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
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一、勾股定理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 a 和 b,斜边长为 c,那么 a²+ b²= c²。
这一定理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种,以下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证明方法。
1、赵爽弦图法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中间是一个小正方形。
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加上小正方形的面积。
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a 和 b,斜边为 c。
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c,面积为 c²。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4×(1/2)ab = 2ab,小正方形的边长为(b a),面积为(b a)²= a² 2ab + b²。
所以 c²= 2ab + a² 2ab + b²,即 c²= a²+ b²,证明完毕。
2、毕达哥拉斯证明法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作一个正方形,再以两条直角边为边长分别作两个正方形。
通过计算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证明勾股定理。
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a 和 b,斜边为 c。
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为 c²,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分别为 a²和 b²。
通过将直角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进行分割和拼接,可以发现它们能够恰好填满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从而证明 a²+ b²= c²。
三、勾股定理的应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求第三条边例如,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3 和 4,求斜边的长度。
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长度 c =√(3²+ 4²) = 5 。
2、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建筑工程中,计算建筑物的高度、跨度等。
初中数学竞赛定理奥赛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竞赛定理奥赛知识点汇总1、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2、射影定理(欧几里得定理)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并且,各中线被这个点分成2:1的两部分4、四边形两边中心的连线的两条对角线中心的连线交于一点5、间隔的连接六边形的边的中心所作出的两个三角形的重心是重合的。
6、三角形各边的垂直一平分线交于一点。
7、从三角形的各顶点向其对边所作的三条垂线交于一点8、设三角形ABC的外心为O,垂心为H,从O向BC边引垂线,设垂足不L,则AH=2OL9、三角形的外心,垂心,重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10、(九点圆或欧拉圆或费尔巴赫圆)三角形中,三边中心、从各顶点向其对边所引垂线的垂足,以及垂心与各顶点连线的中点,这九个点在同一个圆上,11、欧拉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九点圆圆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欧拉线)上12、库立奇*大上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 圆周上有四点,过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这四个三角形的九点圆圆心都在同一圆周上,我们把过这四个九点圆圆心的圆叫做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
13、(内心)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切圆的半径公式:r=(s-a)(s-b)(s-c)ss 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14、(旁心)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和另外两个顶点处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15、中线定理:(巴布斯定理)设三角形ABC的边BC的中点为P,则有AB2+AC2=2(AP2+BP2)16、斯图尔特定理:P将三角形ABC的边BC内分成m:n,则有n×AB2+m×AC2=(m+n)AP2+mnm+nBC217、波罗摩及多定理: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连接AB中点M和对角线交点E的直线垂直于CD18、阿波罗尼斯定理: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定比m:n(值不为1)的点P,位于将线段AB分成m:n的内分点C和外分点D为直径两端点的定圆周上19、托勒密定理:设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则有AB×CD+AD×BC=AC20、以任意三角形ABC的边BC、CA、AB为底边,分别向外作底角都是30度的等腰△BDC、△CEA、△AFB,则△DEF是正三角形,21、爱尔可斯定理1:若△ABC和三角形△都是正三角形,则由线段AD、BE、CF的重心构成的三角形也是正三角形。
八年级下数学教材培训资料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不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推广到其他多边形中,例如正三角形、正 四边形等。
勾股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建筑学中,勾股定理常 常被用来确定建筑物的角 度和长度,以确保建筑物 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建筑学中的应用
在航海学中,勾股定理被用来确定船只的位置和航 向,以确保船只能够安全地航行到目的地。
构造法
通过构造一些特殊图形,利用这些图形的性质来间接证明勾股定理。这种方法 需要较高的几何直觉和构造能力,但一旦成功,往往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勾股定理的证明技巧和注意事项
数形结合
在证明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和形的结合,通过数的运算和性质 来研究形的性质,或者通过形的直观来研究数的性质。这是数 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勾股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建筑、航海、测量等领域都 需要用到这个定理。因此,掌握勾股定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勾股定理的 历史和发展
勾股定理最早可以追溯 到古希腊时期,当时毕 达哥拉斯学派通过观察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发现了这个定理。
在中国,商高提出了 “勾三股四弦五”的勾 股定理特例,而周朝时 期的《周髀算经》一书 中也有关于勾股定理的 记载。
注意数学表达式的规范性
在证明过程中,要注意数学表达式的规范性,避免出现逻辑错 误或者表达不清的情况。这需要严谨的数学思维和扎实的数学 基础。
第四章
勾股定理的应用实例
勾股定理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通过勾股定理可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 直角三角形,也可以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欧几里得证明法
这是勾股定理最经典的证明方法。它通过构造两个直角三角形并利 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勾股定理。这种方法逻辑严谨,易于理 解。
初中数学竞赛经典几何定理
AB2 = BD2 + AD2
= BD2 +( AC - CD)2
= BD2 + AC2 + CD2 - 2 AC ⋅ CD
= BC2 + AC2 - 2AC ⋅ CD
= a2 + b2 - 2ab ⋅ cosC
即
c2 = a2 + b2 - 2ab ⋅ cosC
那么(*)式得证,则同理其余两式亦得证.
OP2
=
ìïïïïïíïïïïïîRRR222
- PA⋅ PB ( 当P在圆内) ( 当P在圆上) + PA⋅ PB ( 当P在圆外)
证明
作 OK ^ AB 于 K,连 OB,则由垂径定理知 BK = AK ,当 P 在圆内时,
R2 - OP2 = BO2 - OP2 = BK 2 - PK 2
= (BK - PK )( AK + PK )
BD ⋅ AE ⋅ CF =1 AD CE BF
时,可延长 DE 交 BC 的延长线于 F’,那么由 Menelaus
定理
BD AD
⋅
AE CE
⋅
CF BF
' '
=
1
可知
CF = CF ' BF BF '
CF CF '
=
BF BF '
CF CF '
=
BF BF '
=
BF - CF BF '- CF
(中线长公式) (角平分线长公式)
(圆幂定理)
7. 共边比例定理 如图1,△XAB 和△YAB 具有公共边 AB,△XYA 和△XYB 具有公共边 XY,XY 交 AB 于
数学勾股定理(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以Rt ABC 的三边为边分别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 BC ,'AB C △,'ABC △,若'A BC ,'AB C △的面积分别是10和4,则'ABC △的面积是( )A .4B .6C .8D .92.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中,∠C=90°,把纸片沿EF 对折后,点A 恰好落在BC 上的点D 处,若CE=1,AB=42,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个数是( )①BC=2CD ;②BD>CE ;③∠CED+∠DFB=2∠EDF ;④△DCE 与△BDF 的周长相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3.以线段a 、b 、c 的长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3,b=4,c=6B .a =1,b=2,c=3C .a =5,b=6,c=8D .a =3,b=2,c=54.ABC 三边长为a 、b 、c ,则下列条件能判断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7,b =8,c =10B .a =41,b =4,c =5C .a =3,b =2,c =5D .a =3,b =4,c =65.“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 ,较短直角边长为b ,若2)21a b +=(,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A .3B .4C .5D .6 6.下列各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A .30,40,60B .7,12,13C .6,8,10D .3,4,67.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港口出发,甲以16海里/时的速度向北偏东75︒的方向航行,它们出发1.5小时后,两船相距30海里,若乙以12海里/时的速度航行,则它的航行方向为()A.北偏西15︒B.南偏西75°C.南偏东15︒或北偏西15︒D.南偏西15︒或北偏东15︒8.如图是我国一位古代数学家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曾被选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它通过对图形的切割、拼接,巧妙地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位伟大的数学家是()A.杨辉B.刘徽C.祖冲之D.赵爽9.如图,在矩形ABCD中,BC=6,CD=3,将△BCD沿对角线BD翻折,点C落在点C'处,B C'交AD于点E,则线段DE的长为()A.3 B.154C.5 D.15210.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A=90°,BD=4,CF=6,设正方形ADOF的边长为x,则210x x+=()A.12 B.16 C.20 D.24二、填空题11.如图,AB=12,AB⊥BC于点B, AB⊥AD于点A,AD=5,BC=10,E是CD的中点,则AE的长是____ ___.12.如图,点E 在DBC △边DB 上,点A 在DBC △内部,∠DAE =∠BAC =90°,AD =AE ,AB =AC ,给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①BD =CE ;②∠DCB =∠ABD =45°;③BD ⊥CE ;④BE 2=2(AD 2+AB 2).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OA 1A 2的直角边OA 1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OA 1=A 1A 2=1,以OA 2为直角边作第二个等腰直角三角形OA 2A 3,以OA 3为直角边作第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OA 3A 4,…,依此规律,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OA 2018A 2019,则点A 2019的坐标为________.14.在ABC ∆中,90BAC ∠=︒,以B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BCD ∆,连接DA ,若22AB =,42AC =,则DA 的长为______.15.在Rt ABC 中,90,30,2C A BC ∠=∠==,以ABC 的边AC 为一边的等腰三角形,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 的斜边AB 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_.16.如图,在Rt △ABC 中,∠B=90°,以AC 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COA ,已知BC=8,OB=102,则另一直角边AB 的长为__________.17.已知Rt △ABC 中,AC =4,BC =3,∠ACB =90°,以AC 为一边在Rt △ABC 外部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D,则线段BD的长为_____.18.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且PA=3,PB=4,PC=5,以BC为边在△ABC外作△BQC≌△BPA,连接PQ,则以下结论中正确有_____________ (填序号)①△BPQ是等边三角形②△PCQ是直角三角形③∠APB=150°④∠APC=135°19.如图,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分别为50cm、30cm、60cm,一只蚂蚁从点A处沿着纸箱的表面爬到点B处.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_______cm.20.在△ABC 中,∠A=30°,∠B=90°,AC=8,点 D 在边 AB,且 BD=3,点 P 是△ABC 边上的一个动点,若 AP=2PD 时,则 PD的长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ABC中,AB=30 cm,BC=35 cm,∠B=60°,有一动点M自A向B以1 cm/s的速度运动,动点N自B向C以2 cm/s的速度运动,若M,N同时分别从A,B出发.(1)经过多少秒,△BMN为等边三角形;(2)经过多少秒,△BMN为直角三角形.22.定义:有一组邻边均和一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叫做邻和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中,∠ABC=70°,∠BAC=40°,∠ACD=∠ADC=80°,求证:四边形ABCD是邻和四边形.(2)如图2,是由50个小正三角形组成的网格,每个小正三角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已知A 、B 、C 三点的位置如图,请在网格图中标出所有的格点.......D .,使得以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邻和四边形.(3)如图3,△ABC 中,∠ABC =90°,AB =2,BC =23,若存在一点D ,使四边形ABCD 是邻和四边形,求邻和四边形ABCD 的面积.23.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动点D 在直线AB (点A 与点B 重合除外)上时,以CD 为一腰在CD 上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ECD ,且90ECD ∠=︒,连接AE .(1)判断AE 与BD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4BD =,P ,Q 两点在直线AB 上且5EP EQ ==,试求PQ 的长. (3)在第(2)小题的条件下,当点D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时,判断PQ 的长是否为定值.分别画出图形,若是请直接写出PQ 的长;若不是请简单说明理由.24.如图,△ABC 中AC =BC ,点D ,E 在AB 边上,连接CD ,CE .(1)如图1,如果∠ACB =90°,把线段C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F ,连接BF , ①求证:△ACD ≌△BCF ;②若∠DCE =45°, 求证:DE 2=AD 2+BE 2;(2)如图2,如果∠ACB =60°,∠DCE =30°,用等式表示AD ,DE ,BE 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25.如图,在ABC ∆中,90ACB ∠=︒,2BC AC =.(1)如图1,点D 在边BC 上,1CD =,5AD =,求ABD ∆的面积.(2)如图2,点F 在边AC 上,过点B 作BE BC ⊥,BE BC =,连结EF 交BC 于点M ,过点C 作CG EF ⊥,垂足为G ,连结BG .求证:2EG BG CG =+.26.(1)如图1,在Rt ABC ∆中,90ACB ∠=︒,60A ∠=︒,CD 平分ACB ∠. 求证:CA AD BC +=.小明为解决上面的问题作了如下思考:作ADC ∆关于直线CD 的对称图形A DC '∆,∵CD 平分ACB ∠,∴A '点落在CB 上,且CA CA '=,A D AD '=.因此,要证的问题转化为只要证出A D A B ''=即可.请根据小明的思考,写出该问题完整的证明过程.(2)参照(1)中小明的思考方法,解答下列问题: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10BC CD ==,17AC =,9AD =,求AB 的长.27.已知ABC ∆中,90ACB ∠=︒,AC BC =,过顶点A 作射线AP .(1)当射线AP 在BAC ∠外部时,如图①,点D 在射线AP 上,连结CD 、BD ,已知21AD n =-,21AB n =+,2BD n =(1n >).①试证明ABD ∆是直角三角形;②求线段CD 的长.(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2)当射线AP 在BAC ∠内部时,如图②,过点B 作BD AP ⊥于点D ,连结CD ,请写出线段AD 、BD 、C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8.定义:在△ABC 中,若BC =a ,AC =b ,AB =c ,若a ,b ,c 满足ac +a 2=b 2,则称这个三角形为“类勾股三角形”,请根据以上定义解决下列问题:(1)命题“直角三角形都是类勾股三角形”是 命题(填“真”或“假”);(2)如图1,若等腰三角形ABC 是“类勾股三角形”,其中AB =BC ,AC >AB ,请求∠A 的度数;(3)如图2,在△ABC 中,∠B =2∠A ,且∠C >∠A .①当∠A =32°时,你能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若能,请在图2中画出分割线,并标注被分割后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②请证明△ABC 为“类勾股三角形”.29.(1)如图1,在Rt △ABC 和Rt △ADE 中,AB =AC ,AD =AE ,且点D 在BC 边上滑动(点D 不与点B ,C 重合),连接EC ,①则线段BC ,DC ,EC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式为 ;②求证:BD 2+CD 2=2AD 2;(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C =∠ACB =∠ADC =45°.若BD =9,CD =3,求AD 的长.30.菱形ABCD 中,∠BAD =60°,BD 是对角线,点E 、F 分别是边AB 、AD 上两个点,且满足AE =DF ,连接BF 与DE 相交于点G .(1)如图1,求∠BGD 的度数;(2)如图2,作CH ⊥BG 于H 点,求证:2GH =GB +DG ;(3)在满足(2)的条件下,且点H 在菱形内部,若GB =6,CH =43,求菱形ABCD 的面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设AB=c ,AC=b ,BC=a ,用a 、b 、c 分别表示'A BC ,'AB C △,'ABC △的面积,再利用Rt ABC 得b 2+c 2=a 2,求得c 值代入即可求得的面积'ABC △的面积.【详解】设AB=c ,AC=b ,BC=a ,由题意得'A BC 的面积=11022a a ⋅⋅=,'AB C △的面积=142b ⋅=∴2a = 2b =在Rt △ABC 中,∠BAC=90°,b 2+c 2=a 2,∴c 2=a 2-b 2=∴'ABC △的面积=212c ⋅=6= 故此题选B【点睛】此题考察勾股定理的运用,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表示三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运用勾股定理的等式求得第三个三角形的面积2.D解析:D【分析】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运用勾股定理以及对应角度的关系来推导对应选项的结论即可.【详解】解:由AC=BC=4,则AE=3=DE ,由勾股定理可得, ①正确;1>,②正确;由∠A=∠EDF=45°,则2∠EDF=90°,∠CED=90°-∠CDE=90°-(∠CDF-45°)= 135°-∠CDF=135°-(∠DFB+45°)= 90°-∠DFB ,故∠CED+∠DFB=90°=2∠EDF ,③正确;△DCE 的周长,△BDF 的周长+4-4个,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本题涉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翻折、勾股定理以及边角关系,需要熟练地掌握对应性质以及灵活的运用.3.B解析:B【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A 、222346+≠,C 、222568+≠,D 、2222+≠,故错误;B 、22213+==,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本选项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勾股定理的定理与运算.4.B解析:B【分析】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对每个选项一一判断即可.【详解】A 、∵72+82≠102,∴△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B 、∵52+42=)2,∴△ABC 是直角三角形;C 、∵2222,∴△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D 、∵32+42≠62,∴△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逆定理,熟记定理是解题关键.5.C解析:C【详解】如图所示,∵(a+b )2=21∴a 2+2ab+b 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2ab=21﹣13=8,∴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3﹣8=5.故选C .考点:勾股定理的证明.6.C解析:C【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即可.【详解】A 、∵222304060+≠,∴该选项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B 、∵22271213+≠,∴该选项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C 、∵2226810+=,∴该选项的三条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 、∵222346+≠,∴该选项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计算法则及正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C【分析】先求出出发1.5小时后,甲乙两船航行的路程,进而可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乙船的航行方向与甲船的航行方向垂直,进一步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出发1.5小时后,甲船航行的路程是16×1.5=24海里,乙船航行的路程是12×1.5=18海里;∵222241857632490030+=+==,∴乙船的航行方向与甲船的航行方向垂直,∵甲船的航行方向是北偏东75°,∴乙船的航行方向是南偏东15°或北偏西1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方位角,属于常考题型,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D解析:D【分析】3世纪,汉代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通过对图形的切割、拼接、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详解】由题意,可知这位伟大的数学家是赵爽.故选D .【点睛】考查了数学常识,勾股定理的证明.3世纪我国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人们称它为“赵爽弦图”.赵爽通过对这种图形切割、拼接,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著名的勾股定理.9.B解析:B【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得到BE=DE ,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到关于线段AB 、AE 、BE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设ED=x ,则AE=6-x ,∵四边形ABCD 为矩形,∴AD ∥BC ,∴∠EDB=∠DBC;由题意得:∠EBD=∠DBC,∴∠EDB=∠EBD,∴EB=ED=x;由勾股定理得:BE2=AB2+AE2,即x2=9+(6-x)2,解得:x=154,∴ED=154.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变换中的翻折变换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勾股定理等几何知识,灵活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或解答.10.D解析:D【分析】设正方形ADOF的边长为x,在直角三角形AC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建立关于x的方程,整理方程即可.【详解】解:设正方形ADOF的边长为x,由题意得:BE=BD=4,CE=CF=6,∴BC=BE+CE=BD+CF=10,在Rt△ABC中,AC2+AB2=BC2,即(6+x)2+(x+4)2=102,整理得,x2+10x﹣24=0,∴x2+10x=24,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5【详解】解:如图,延长AE交BC于点F,∵点E 是CD 的中点,∴DE=CE ,,∵AB ⊥BC ,AB ⊥AD,∴AD ∥BC,∴∠ADE=∠BCE 且DE=CE ,∠AED=∠CEF,∴△AED ≌△FEC (ASA ),∴AD=FC=5,AE=EF,∴BF=BC-FC=5,∴在Rt △ABF 中,2213AF AB BF =+=,6.52AF AE == 故答案为:6.5.12.①③【分析】 ①由已知条件证明DAB ≌EAC 即可;②由①可得∠ABD=∠ACE<45°,∠DCB>45°;③由∠ECB+∠EBC=∠ABD+∠ECB+∠ABC=∠ACE+∠ECB+∠ABC =45°+45°=90°可判断③; ④由BE 2=BC 2-EC 2=2AB 2-(CD 2﹣DE 2)=2AB 2-CD 2+2AD 2=2(AD 2+AB 2)-CD 2可判断④.【详解】解:∵∠DAE =∠BAC =90°,∴∠DAB =∠EAC ,∵AD =AE ,AB =AC ,∴∠AED=∠ADE=∠ABC=∠ACB=45°, ∵在DAB 和EAC 中,AD AE DAB EAC AB AC ⎧⎪⎨⎪⎩===, ∴DAB ≌EAC ,∴BD =CE ,∠ABD =∠ECA ,故①正确;由①可得∠ABD=∠ACE<45°,∠DCB>45°故②错误;∵∠ECB+∠EBC=∠ABD+∠ECB+∠ABC=∠ACE+∠ECB+∠ABC =45°+45°=90°,∴∠CEB =90°,即CE ⊥BD ,故③正确;∴BE 2=BC 2-EC 2=2AB 2-(CD 2﹣DE 2)=2AB 2-CD 2+2AD 2=2(AD 2+AB 2)-CD 2. ∴BE 2=2(AD 2+AB 2)-CD 2,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定理以及勾股定理公式是解题关键.13.(21009,0).【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A 1=1,OA 2=1,OA 3=2,OA 4=3,…OA 2019=2018,再利用1A 、2A 、3A …,每8个一循环,再回到y 轴的正半轴的特点可得到点A 2019在x 轴的正半轴上,即可确定点A 2019的坐标.【详解】∵等腰直角三角形OA 1A 2的直角边OA 1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OA 1=A 1A 2=1,以OA 2为直角边作第二个等腰直角三角形OA 2A 3,以OA 3为直角边作第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OA 3A 4,…,∴OA 1=1,OA 2,OA 3=)2,…,OA 2019=)2018,∵A 1、A 2、A 3、…,每8个一循环,再回到y 轴的正半轴,∴2019÷8=252…3,∴点A 2019在x 轴正半轴上.∵OA 2019=)2018,∴点A 2019的坐标为(2018,0)即(21009,0).故答案为:(21009,0).【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点的坐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底角都等于45°;斜边等于直角边的2倍.也考查了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14.6或2.【分析】由于已知没有图形,当Rt △ABC 固定后,根据“以B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BCD”可知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D 点在BC 上方时,如图1,把△ABD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E ,证明A 、C 、E 三点共线,在等腰Rt △ADE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AD 长;②当D 点在BC 下方时,如图2,把△BAD 绕点D 顺时针旋转90°得到△CED ,证明过程类似于①求解.【详解】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D 点在BC 上方时,如图1所示,把△ABD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E ,则∠ABD=∠ECD,CE=AB=22,AD=DE,且∠ADE=90°在四边形ACDB中,∠BAC+∠BDC=90°+90°=180°,∴∠ABD+∠ACD=360°-180°=180°,∴∠ACD+∠ECD=180°,∴A、C、E三点共线.∴AE=AC+CE=42+22=62在等腰Rt△ADE中,AD2+DE2=AE2,即2AD2=(62)2,解得AD=6②当D点在BC下方时,如图2所示,把△BAD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CED,则CE=AB=22,∠BAD=∠CED,AD=AE且∠ADE=90°,所以∠EAD=∠AED=45°,∴∠BAD=90°+45°=135°,即∠CED=135°,∴∠CED+∠AED=180°,即A、E、C三点共线.∴AE=AC-CE=42-22=22在等腰Rt△ADE中,2AD2=AE2=8,解得AD=2.故答案为:6或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解决这类等边(或共边)的两个三角形问题,一般是通过旋转的方式作辅助线,转化线段使得已知线段于一个特殊三角形中进行求解.15.232【分析】先求出AC 的长,再分两种情况:当AC 为腰时及AC 为底时,分别求出腰长即可.【详解】在Rt ABC 中,90,30,2C A BC ∠=∠==,∴AB=2BC=4, ∴22224223AC AB BC =-=-=,当AC 为腰时,则该三角形的腰长为23;当AC 为底时,作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如图,此时△ACD 是等腰三角形,则AE=3,设DE=x ,则AD=2x ,∵222AE DE AD +=,∴222(3)(2)x x +=∴x=1(负值舍去),∴腰长AD=2x=2,故答案为:23或2【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结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时注意:“AC 为一边的等腰三角形”没有明确AC 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或底,故应分为两种情况解题,这是此题的易错之处.16.12【分析】延长BA 至E ,使AE=BC ,并连接OE.证∆BCO ≅∠EAO ,再证三角形BO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得BE=()()222210210220BO EO +=+=,可得AB=BE-AE.【详解】如图,延长BA 至E ,使AE=BC ,并连接OE.因为三角形CO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CO=AO,∠AOC=∠BOC+∠AOB=90°因为∠ABC=90°,∠AOC=90°,所以∠BAO+∠BCO=180°,又∠BAO+∠OAE=180°所以∠BCO=∠OAE所以∆BCO≅∠EAO所以BO=EO, ∠BOC=∠EOA所以,∠BOE=∠EOA+∠AOB=90°所以三角形B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20所以AB=BE-AE=20-8=12故答案为:12【点睛】考核知识点:全等三角形,勾股定理.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关键.17.7【分析】分三种情形讨论:(1)如图1中,以点C所在顶点为直角时;(2)如图2中,以点D所在顶点为直角时;(3)如图3中,以点A所在顶点为直角时.【详解】(1)如图1中,以点C所在顶点为直角时.∵AC=CD=4,BC=3,∴BD=CD+BC=7;(2)如图2中,以点D所在顶点为直角时,作DE⊥BC与E,连接BD.在Rt△BDE中DE=2,BE=5,∴BD(3)如图3中,以点A所在顶点为直角时,作DE⊥BC于E,在Rt△BDE中,DE=4.BE=7,∴BD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18.①②③【解析】【详解】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BQC≌△BPA,∴∠BPA=∠BQC,BP=BQ=4,QC=PA=3,∠ABP=∠QBC,∴∠=∠+∠=∠+∠=∠=,PBQ PBC CBQ PBC ABP ABC60∴△BPQ是等边三角形,①正确.∴PQ=BP=4,222222PQ QC PC+=+===,4325,525222∴+=,PQ QC PC∴∠=,即△PQC是直角三角形,②正确.PQC90∵△BPQ是等边三角形,∴∠=∠=,60PBQ BQP∵△BQC≌△BPA,∴∠APB=∠B QC,∴∠=∠=+=,③正确.BPA BQC6090150∴∠=---∠=-∠,APC QPC QPC36015060150,,∠=≠PQC PQ QC9045QPC ∴∠≠,即135APC ∠≠,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19.100【解析】蚂蚁有三种爬法,就是把正视和俯视(或正视和侧视,或俯视和侧视)二个面展平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求其对角线:第一种情况:如图1,把我们所看到的前面和上面组成一个平面,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90cm 和50cm ,则所走的最短线段AB==10cm ;第二种情况:如图2,把我们看到的左面与上面组成一个长方形,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110cm 和30cm ,所以走的最短线段AB==10cm ;第三种情况:如图3,把我们所看到的前面和右面组成一个长方形,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80cm和60cm,所以走的最短线段AB==100cm;三种情况比较而言,第三种情况最短.故答案为100cm.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中的最短路线问题;通常应把立体几何中的最短路线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中的求两点间距离的问题;注意长方体展开图形应分情况进行探讨.20.3或3或15【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列式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B=90°,∠A=30°,∴BC=12AC=12×8=4,由勾股定理得,22228443AC BC-=-=43333AD∴==当点P在AC上时,∠A=30°,AP=2PD,∴∠ADP=90°,则AD2+PD2=AP2,即(32=(2PD)2-PD2,解得,PD=3,当点P在AB上时,AP=2PD,3∴3当点P在BC上时,AP=2PD,设PD=x ,则AP=2x ,由勾股定理得,BP 2=PD 2-BD 2=x 2-3,()(22223x x ∴-=-解得,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三、解答题21.(1) 出发10s 后,△BMN 为等边三角形;(2)出发6s 或15s 后,△BMN 为直角三角形.【分析】(1)设时间为x ,表示出AM=x 、BN=2x 、BM=30-x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列出方程,解之可得;(2)分两种情况:①∠BNM=90°时,即可知∠BMN=30°,依据BN=12BM 列方程求解可得;②∠BMN=90°时,知∠BNM=30°,依据BM=12BN 列方程求解可得. 【详解】解 (1)设经过x 秒,△BMN 为等边三角形,则AM =x ,BN =2x ,∴BM =AB -AM =30-x ,根据题意得30-x =2x ,解得x =10,答:经过10秒,△BMN 为等边三角形;(2)经过x 秒,△BMN 是直角三角形,①当∠BNM =90°时,∵∠B =60°,∴∠BMN =30°, ∴BN =12BM ,即2x =12(30-x), 解得x =6;②当∠BMN =90°时,∵∠B =60°,∴∠BNM =30°,∴BM =12BN ,即30-x =12×2x , 解得x =15,答:经过6秒或15秒,△BMN 是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22.(1)见解析;(2)见解析;(3)43或63【分析】(1)先由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求得∠ACB 的度数,从而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证得AB=AC=AD ,按照邻和四边形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2)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圆,与网格的交点,以及△ABC 外侧与点B 和点C 组成等边三角形的网格点即为所求.(3)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 的长,再分类计算即可:①当DA=DC=AC 时;②当CD=CB=BD 时;③当DA=DC=DB 或AB=AD=BD 时.【详解】(1)∵∠ACB =180°﹣∠ABC ﹣∠BAC =70°,∴∠ACB =∠ABC ,∴AB =AC .∵∠ACD =∠ADC ,∴AC =AD ,∴AB =AC =AD .∴四边形ABCD 是邻和四边形;(2)如图,格点D 、D'、D''即为所求作的点;(3)∵在△ABC 中,∠ABC =90°,AB =2,BC =3∴AC ()22222234AB BC +=+=,显然AB ,BC ,AC 互不相等.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DA =DC =AC=4时,如图所示:∴△ADC为等边三角形,过D作DG⊥AC于G,则∠ADG=160302⨯︒=︒,∴122AG AD==,22224223DG AD AG=-=-=,∴S△ADC=1423432⨯⨯=,S△ABC=12AB×BC=23,∴S四边形ABCD=S△ADC+S△ABC=63;②当CD=CB=BD=23时,如图所示:∴△BDC为等边三角形,过D作DE⊥BC于E,则∠BDE=160302⨯︒=︒,∴132BE BD==()()22222333DE BD BE=-=-=,∴S△BDC=123333 2⨯=过D作DF⊥AB交AB延长线于F,∵∠FBD=∠FBC-∠DBC=90︒-60︒=30︒,∴DF=123S△ADB=12332⨯=,∴S四边形ABCD=S△BDC+S△ADB=3;③当DA=DC=DB或AB=AD=BD时,邻和四边形ABCD不存在.∴邻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或【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的新定义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点,数形结合并读懂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3.(1)AE=BD且AE⊥BD;(2)6;(3)PQ为定值6,图形见解析【分析】(1)由“SAS”可证△ACE≌△BCD,可得AE=BD,∠EAC=∠DBC=45°,可得AE⊥BD;(2)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A=AQ,由勾股定理可求PA的长,即可求PQ的长;(3)分两种情况讨论,由“SAS”可证△ACE≌△BCD,可得AE=BD,∠EAC=∠DBC,可得AE⊥B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A=AQ,由勾股定理可求PA的长,即可求PQ的长.【详解】解:(1)AE=BD,AE⊥BD,理由如下:∵△ABC,△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CE=CD,∠ACB=∠ECD=90°,∠ABC=∠CAB=45°,∴∠ACE=∠DCB,且AC=BC,CE=CD,∴△ACE≌△BCD(SAS)∴AE=BD,∠EAC=∠DBC=45°,∴∠EAC+∠CAB=90°,∴AE⊥BD;(2)∵PE=EQ,AE⊥BD,∴PA=AQ,∵EP=EQ=5,AE=BD=4,∴,∴PQ=2AQ=6;(3)如图3,若点D在AB的延长线上,∵△ABC,△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CE=CD,∠ACB=∠ECD=90°,∠ABC=∠CAB=45°,∴∠ACE=∠DCB,且AC=BC,CE=CD,∴△ACE≌△BCD(SAS)∴AE=BD,∠CBD=∠CAE=135°,且∠CAB=45°,∴∠EAB=90°,∵PE=EQ,AE⊥BD,∴PA=AQ,∵EP=EQ=5,AE=BD=4,∴,∴PQ=2AQ=6;如图4,若点D 在BA 的延长线上,∵△ABC ,△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 ,CE=CD ,∠ACB=∠ECD=90°,∠ABC=∠CAB=45°,∴∠ACE=∠DCB ,且AC=BC ,CE=CD ,∴△ACE ≌△BCD (SAS )∴AE=BD ,∠CBD=∠CAE=45°,且∠CAB=45°,∴∠EAB=90°,∵PE=EQ ,AE ⊥BD ,∴PA=AQ ,∵EP=EQ=5,AE=BD=4,∴AQ=22=2516=3EQ AE --,∴PQ=2AQ=6.【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证明AE ⊥BD 是本题的关键.24.(1)①详见解析;②详见解析;(2)DE 2= EB 2+AD 2+EB ·AD ,证明详见解析【分析】(1)①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CF=CD ,∠DCF=90°,再根据已知条件即可证明△ACD ≌△BCF ;②连接EF ,根据①中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BF=90°,再证明△DCE ≌△FCE 得到EF=DE即可证明;(2)根据(1)中的思路作出辅助线,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得出相等的边,再由勾股定理得出AD,DE,BE之间的关系.【详解】解:(1)①证明:由旋转可得CF=CD,∠DCF=90°∵∠ACD=90°∴∠ACD=∠BCF又∵AC=BC∴△ACD≌△BCF②证明:连接EF,由①知△ACD≌△BCF∴∠CBF=∠CAD=∠CBA=45°,∠BCF=∠ACD,BF=AD∴∠EBF=90°∴EF2=BE2+BF2,∴EF2=BE2+AD2又∵∠ACB=∠DCF=90°,∠CDE=45°∴∠FCE=∠DCE=45°又∵CD=CF,CE=CE∴△DCE≌△FCE∴EF=DE∴DE2= AD2+BE2⑵DE2=EB2+AD2+EB·AD理由:如图2,将△AD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CBF,过点F作FG⊥AB,交AB 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EF,∴∠CBE=∠CAD,∠BCF=∠ACD, BF=AD∵AC=BC,∠ACB=60°∴∠CAB=∠CBA =60°∴∠ABE=120°,∠EBF=60°,∠BFG=30°∴BG=12BF,3∵∠ACB=60°,∠DCE=30°,∴∠ACD+∠BCE=30°,∴∠ECF=∠FCB+∠BCE=30°∵CD=CF ,CE=CE∴△ECF ≌△ECD∴EF=ED在Rt △EFG 中,EF 2=FG 2+EG 2又∵EG=EB+BG∴EG=EB+12BF , ∴EF 2=(EB+12BF )2+(32BF )2 ∴DE 2= (EB+12AD )2+(3AD )2 ∴DE 2= EB 2+AD 2+EB ·A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旋转模型,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全等三角形,转换线段,并通过勾股定理的计算得出线段之间的关系.25.(1)3;(2)见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 ,进而可得BC 与BD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2)过点B 作BH ⊥BG 交EF 于点H ,如图3,则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CBG =∠EBH ,由已知易得BE ∥AC ,于是∠E =∠EFC ,由于CG EF ⊥,90ACB ∠=︒,则根据余角的性质得∠EFC =∠BCG ,于是可得∠E =∠BCG ,然后根据ASA 可证△BCG ≌△BEH ,可得BG =BH ,CG =EH ,从而△BG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一步即可证得结论.【详解】解:(1)在△ACD 中,∵90ACB ∠=︒,1CD =,5AD =∴222AC AD CD =-=,∵2BC AC =,∴BC=4,BD =3,∴1132322ABD S BD AC ∆=⋅=⨯⨯=; (2)过点B 作BH ⊥BG 交EF 于点H ,如图3,则∠CBG +∠CBH =90°,∵BE BC ⊥,∴∠EBH +∠CBH =90°,∴∠CBG =∠EBH ,∵BE BC ⊥,90ACB ∠=︒,∴BE ∥AC ,∴∠E =∠EFC ,∵CG EF ⊥,90ACB ∠=︒,∴∠EFC +∠FCG =90°,∠BCG +∠FCG =90°,∴∠EFC =∠BCG ,∴∠E =∠BCG ,在△BCG 和△BEH 中,∵∠CBG =∠EBH ,BC=BE ,∠BCG =∠E ,∴△BCG ≌△BEH (ASA ), ∴BG =BH ,CG =EH , ∴222GH BG BH BG =+=,∴2EG GH EH BG CG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余角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6.(1)证明见解析;(2)21.【分析】(1)只需要证明'30A DB B ∠=∠=︒,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证明''A D A B =,再结合小明的分析即可证明;(2)作△ADC 关于AC 的对称图形AD'C ,过点C 作CE ⊥AB 于点E ,则'D E =BE .设'D E =BE=x .在Rt △CEB 和Rt △CEA 中,根据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证明:如下图,作△ADC 关于CD 的对称图形△A′DC ,∴A′D=AD ,C A′=CA ,∠CA′D=∠A=60°,∵CD 平分∠ACB ,∴A′点落在CB 上∵∠ACB=90°,∴∠B=90°-∠A=30°,∴∠A′DB=∠CA′D -∠B=30°,即∠A′DB=∠B ,∴A′D=A′B ,∴CA+AD=CA′+A′D=CA′+A′B=CB.(2)如图,作△ADC 关于AC 的对称图形△AD′C .∴D′A=DA=9,D′C=DC=10,∵AC 平分∠BAD ,∴D′点落在AB 上,∵BC=10,∴D′C=BC ,过点C 作CE ⊥AB 于点E ,则D′E=BE ,设D′E=BE=x ,在Rt △CEB 中,CE 2=CB 2-BE 2=102-x 2,在Rt △CEA 中,CE 2=AC 2-AE 2=172-(9+x )2.∴102-x 2=172-(9+x )2,解得:x=6,∴AB=AD′+D′E+EB=9+6+6=21.【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中证明∠A′DB=∠B 不是经常用的等量代换,而是利用角之间的计算求得它们的度数相等,这有点困难,需要多注意;(2)中掌握方程思想是解题关键.27.(1)①详见解析;(2)2222CD n =+-1n >);(2)2AD BD CD -=,理由详见解析.【分析】(1)①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判断;②过点C 作CE ⊥CD 交DB 的延长线于点E ,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证明∠3=∠4,∠1=∠E ,进而证明△ACD ≌△BCE ,求出DE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2)过点C 作CF ⊥C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F ,先证∠ACD=∠BCF ,再证△ACD ≌△BCF ,得CD=CF ,AD=BF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1)①∵()()()22222222212214AD BD n n n n n +=-+=-++()()22222211n n n =++=+ 又∵()2221AB n =+∴222AD BD AB +=∴△ABD 是直角三角形②如图①,过点C 作CE ⊥CD 交DB 的延长线于点E ,∵∠3+∠BCD=∠ACD=90°,∠4+∠BCD=∠DCE=90° ∴∠3=∠4由①知△ABD 是直角三角形∴1290∠+∠=︒又∵290E ∠+∠=︒∴∠1=∠E在ACD ∆和BCE ∆中,A 34E AC BC ∠=∠⎧⎪∠=∠⎨⎪=⎩∴△ACD ≌△BCE∴CD CE =,AD BE =∴221DE BD BE BD AD n n =+=+=+- 又∵CD CE =,90DCE ∠=︒ ∴由勾股定理得222DE CD DE CD =+=∴22CD =222222n n =+-(1n >) (2)AD 、BD 、CD 的数量关系为:2AD BD CD -=,理由如下:如图②,过点C 作CF ⊥C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F ,∵∠ACD=90°+∠5,∠BCF=90°+∠5∴∠ACD=∠BCF∵BD ⊥AD∴∠ADB=90°∴∠6+∠7=90°∵∠ACB=90°∴∠9=∠8=90°又∵∠6=∠8∴∠7=∠9ACD ∆和BCF ∆中97AC BCACD BCF ∠=∠⎧⎪=⎨⎪∠=∠⎩∴△ACD ≌△BCF∴CD=CF ,AD=BF又∵∠DCF=90° ∴由勾股定理得222DFCD CF CD =+=又DF=BF-BD=AD-BD∴2AD BD C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关键.28.(1)假;(2)∠A =45°;(3)①不能,理由见解析,②见解析【分析】(1)先由直角三角形是类勾股三角形得出ab+a 2=c 2,再由勾股定理得a 2+b 2=c 2,即可判断出此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由类勾股三角形的定义判断出此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 (3)①分三种情况,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②先求出CD=CB=a ,AD=CD=a ,DB=AB-AD=c-a ,DG=BG=12(c-a ),AG=12(a+c ),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如图1,假设Rt △ABC 是类勾股三角形,∴ab +a 2=c 2,在Rt △ABC 中,∠C =90°,根据勾股定理得,a 2+b 2=c 2,∴ab+b2=a2+b2,∴ab=a2,∴a=b,∴△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类勾股三角形,即:原命题是假命题,故答案为:假;(2)∵AB=BC,AC>AB,∴a=c,b>c,∵△ABC是类勾股三角形,∴ac+a2=b2,∴c2+a2=b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45°,(3)①在△ABC中,∠ABC=2∠BAC,∠BAC=32°,∴∠ABC=6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CB=180°﹣∠BAC﹣∠ABC=84°,∵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Ⅰ)、当∠BCD=∠BDC时,∵∠ABC=64°,∴∠BCD=∠BDC=58°,∴∠ACD=∠ACB﹣∠BCD=84°﹣58°=26°,∠ADC=∠ABC+∠BCD=122°∴△ACD不是等腰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Ⅱ)、当∠BCD=∠ABC=64°时,∴∠BDC=52°,∴∠ACD=20°,∠ADC=128°,∴△ACD是等腰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Ⅲ)、当∠BDC=∠ABC=64°时,∴∠BCD=52°,∴∠ACD=∠ACB﹣BCD=32°=∠BAC,∴△ACD是等腰三角形,即:分割线和顶角标注如图2所示,Ⅱ、分∠ABC,同(Ⅰ)的方法,判断此种情况不成立;。
2018中考数学 勾股定理%E3%80%80实用 含解析
2018中考数学勾股定理课时练一.选择题1.(2018•枣庄)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F平分∠CAB,交CD于点E,交CB于点F.若AC=3,AB=5,则CE的长为()A.B.C.D.2.(2018•泸州)“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8,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9 B.6 C.4 D.33.(2018•温州)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得到一个恒等式.后人借助这种分割方法所得的图形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所示的矩形由两个这样的图形拼成,若a=3,b=4,则该矩形的面积为()A.20 B.24 C.D.4.(2018•娄底)如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69,小正方形的面积为49,则sinα﹣cosα=()A.B.﹣C.D.﹣5.(2018•东营)如图所示,圆柱的高AB=3,底面直径BC=3,现在有一只蚂蚁想要从A处沿圆柱表面爬到对角C处捕食,则它爬行的最短距离是()A. B.C.D.二.填空题(共8小题)6.(2018•吉林)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B(0,3),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C,则点C坐标为.7.(2018•襄阳)已知CD是△ABC的边AB上的高,若CD=,AD=1,AB=2AC,则BC的长为.28.(2018•盐城)如图,在直角△ABC中,∠C=90°,AC=6,BC=8,P、Q分别为边BC、AB上的两个动点,若要使△APQ是等腰三角形且△BPQ是直角三角形,则AQ=.9.(2018•黔南州)如图,已知在△ABC中,BC边上的高AD与AC边上的高BE交于点F,且∠BAC=45°,BD=6,CD=4,则△ABC的面积为.10.(2018•滨州)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4,点E、F分别在BC、CD上,若AE=,∠EAF=45°,则AF的长为.11.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cm,底面周长为32cm,在杯内壁离杯底5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3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壁A处到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cm (杯壁厚度不计).(2018•黄冈)三.解答题(共2小题)12.(2018•杭州)如图,在△ABC中,∠ACB=90°,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AB于点D;以点A为圆心,AD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AC 于点E,连结CD.(1)若∠A=28°,求∠ACD的度数.(2)设BC=a,AC=b.①线段AD的长是方程x2+2ax﹣b2=0的一个根吗?说明理由.②若AD=EC ,求的值.13.(2018•台湾)嘉嘉参加机器人设计活动,需操控机器人在5×5的方格棋盘上从A点行走至B点,且每个小方格皆为正方形,主办单位规定了三条行走路径R1,R2,R3,其行经位置如图与表所示:已知A、B、C、D、E、F、G七点皆落在格线的交点上,且两点之间的路径皆为直线,在无法使用任何工具测量的条件下,请判断R1、R2、R3这三条路径中,最长与最短的路径分别为何?请写出你的答案,并完整说明理由.4答案提示1.【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CAF+∠CFA=90°,∠FAD+∠AED=90°,根据角平分线和对顶角相等得出∠CEF=∠CFE,即可得出EC=FC,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答案.【解答】解:过点F作FG⊥AB于点G,∵∠ACB=90°,CD⊥AB,∴∠CDA=90°,∴∠CAF+∠CFA=90°,∠FAD+∠AED=90°,∵AF平分∠CAB,∴∠CAF=∠FAD,∴∠CFA=∠AED=∠CEF,∴CE=CF,∵AF平分∠CAB,∠ACF=∠AGF=90°,∴FC=FG,∵∠B=∠B,∠FGB=∠ACB=90°,∴△BFG∽△BAC,∴=,∵AC=3,AB=5,∠ACB=90°,∴BC=4,∴=,∵FC=FG,∴=,解得:FC=,即CE的长为.故选:A.2.【分析】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根据勾股定理以及题目给出的已知数据即可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b=×8=4,∴4×ab+(a﹣b)2=25,∴(a﹣b)2=25﹣16=9,∴a﹣b=3,故选:D.3.【分析】欲求矩形的面积,则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即可,由此可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在直角三角形AC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建立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进而可求出该矩形的面积.【解答】解: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a=3,b=4,∴AB=3+4=7,在Rt△ABC中,AC2+BC2=AB2,即(3+x)2+(x+4)2=72,整理得,x2+7x﹣12=0,解得x=或x=(舍去),∴该矩形的面积=(+3)(+4)=24,故选:B.4.【分析】分别求出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的边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C,然后根据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即可求sinα和cosα的值,进而可求出sinα﹣cosα的值.【解答】解:∵小正方形面积为49,大正方形面积为169,∴小正方形的边长是7,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3,在Rt△ABC中,AC2+BC2=AB2,6即AC2+(7+AC)2=132,整理得,AC2+7AC﹣60=0,解得AC=5,AC=﹣12(舍去),∴BC==12,∴sinα==,cosα==,∴sinα﹣cosα=﹣=﹣,故选:D.5.【分析】要求最短路径,首先要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把圆柱侧面展开,展开图如右图所示,点A、C的最短距离为线段AC的长.在Rt△ADC中,∠ADC=90°,CD=AB=3,AD为底面半圆弧长,AD=1.5π,所以AC=,故选:C.6.【分析】求出OA、O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即可得出AC,求出OC 长即可.【解答】解:∵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0,3),∴OA=4,OB=3,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B==5,∴AC=AB=5,∴OC=5﹣4=1,∴点C的坐标为(﹣1,0),故答案为:(﹣1,0),7.【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ABC是锐角三角形,如图1,②当△ABC是钝角三角形,如图2,分别根据勾股定理计算AC和BC即可.【解答】解:分两种情况:①当△ABC是锐角三角形,如图1,∵CD⊥AB,∴∠CDA=90°,∵CD=,AD=1,∴AC=2,∵AB=2AC,∴AB=4,∴BD=4﹣1=3,∴BC===2;②当△ABC是钝角三角形,如图2,同理得:AC=2,AB=4,∴BC===2;综上所述,BC的长为2或2.故答案为:2或2.8.【分析】分两种情形分别求解:①如图1中,当AQ=PQ,∠QPB=90°8时,②当AQ=PQ,∠PQB=90°时;【解答】解:①如图1中,当AQ=PQ,∠QPB=90°时,设AQ=PQ=x,∵PQ∥AC,∴△BPQ∽△BCA,∴=,∴=,∴x=,∴AQ=.②当AQ=PQ,∠PQB=90°时,设AQ=PQ=y.∵△BQP∽△BCA,∴=,∴=,∴y=.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AQ的值为或.9.【分析】首先证明△AEF≌△BEC,推出AF=BC=10,设DF=x.由△ADC∽△BDF,推出=,构建方程求出x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D⊥BC,BE⊥AC,∴∠AEF=∠BEC=∠BDF=90°,∵∠BAC=45°,∴AE=EB,∵∠EAF+∠C=90°,∠CBE+∠C=90°,∴∠EAF=∠CBE,∴△AEF≌△BEC,∴AF=BC=10,设DF=x.∵△ADC∽△BDF,∴=,∴=,整理得x2+10x﹣24=0,解得x=2或﹣12(舍弃),∴AD=AF+DF=12,∴S△ABC =•BC•AD=×10×12=60.故答案为60.10.【分析】取AB的中点M,连接ME,在AD上截取ND=DF,设DF=DN=x,则NF=x,再利用矩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证明△AME∽△FNA,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可求出x的值,在直角三角形ADF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F的长.【解答】解:取AB的中点M,连接ME,在AD上截取ND=DF,设DF=DN=x,∵四边形ABCD是矩形,∴∠D=∠BAD=∠B=90°,AD=BC=4,∴NF=x,AN=4﹣x,∵AB=2,∴AM=BM=1,∵AE=,AB=2,∴BE=1,∴ME==,∵∠EAF=45°,∴∠MAE+∠NAF=45°,∵∠MAE+∠AEM=45°,∴∠MEA=∠NAF,∴△AME∽△FNA,∴,∴,解得:x=,∴AF==.10故答案为:.11.【分析】将杯子侧面展开,建立A关于EF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解答】解:如图: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关于EF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即为最短距离,A′B===20(cm).故答案为20.12.【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D,计算即可;(2)①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利用求根公式解方程,比较即可;②根据勾股定理列出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ACB=90°,∠A=28°,∴∠B=62°,∵BD=BC,∴∠BCD=∠BDC=59°,∴∠ACD=90°﹣∠BCD=31°;(2)①由勾股定理得,AB==,∴AD=﹣a,解方程x2+2ax﹣b2=0得,x==﹣a,∴线段AD的长是方程x2+2ax﹣b2=0的一个根;②∵AD=AE,∴AE=EC=,由勾股定理得,a2+b2=(b+a)2,整理得,=.13.【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分别计算出三条路径的长,比较大小即可得.【解答】解:第一条路径的长度为++=2+,第二条路径的长度为++1+=+++1,第三条路径的长度为+=2+,∵2+<2+<+++1,∴最长路径为A→E→D→F→B;最短路径为A→G→B.12。
勾股定理讲解
勾股定理讲解
1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是古希腊数学家几何学家毕达哥拉斯给出的一个定理,它告诉我们,一个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一定等于其斜边的平方。
由该定理可推论出,有三条直角边的三角形肯定不存在,并且勾股定理也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²+b²=c²。
2 勾股定理的历史
开普勒是第一个提出勾股定理的数学家,他在公元前四世纪就把它写入了《原子篇》,让这个历史悠久的定理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毕达哥拉斯有着比开普勒更深入的数学分析,他甚至发现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由此定理也演化为数学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定理之一,也可以被认为是数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3 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比如,用户在制作中間正三角形和计算其一边长度时,就可以利用该定理;用户在计算三角形、矩形和梯形的面积时,也可以利用该定理;同样,它可以用来解决直角梯形面积的计算,从而使用户可以计算出任意一个无任意两边的直角梯形的面积。
勾股定理的应用,还包括了几何概念、数学竞赛和工程设计等,可以看出,勾股定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4 结语
勾股定理是数学史上重要的定理,它揭开了数学证明方法的大门,它的定义和应用,使其在不同学科和知识领域中应用,并且对我们的
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勾股定理的成立给我们带来了智慧,也让我们更加熟悉数学呈现出来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勾股定理
一、内容提要
1.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ABC 中 ∠C =Rt ∠⇔a 2+b 2=c 2
2.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
① 作已知线段a 的2,3, 5……倍
② 计算图形的长度,面积,并用计算方法解几何题
③ 证明线段的平方关系等。
3. 勾股数的定义:如果三个正整数a,b,c 满足等式a 2+b 2=c 2,那么这三个正整数a,b,c 叫做
一组勾股数.
4. 勾股数的推算公式
① 罗士琳法则(罗士琳是我国清代的数学家1789――1853)
任取两个正整数m 和n(m>n),那么m 2-n 2,2mn, m 2+n 2是一组勾股数。
② 如果k 是大于1的奇数,那么k, 212-k ,2
12+k 是一组勾股数。
③ 如果k 是大于2的偶数,那么k, 122-⎪⎭⎫ ⎝⎛K ,122+⎪⎭
⎫ ⎝⎛K 是一组勾股数。
④ 如果a,b,c 是勾股数,那么na, nb, nc (n 是正整数)也是勾股数。
5. 熟悉勾股数可提高计算速度,顺利地判定直角三角形。
简单的勾股数有:3,4,5; 5,
12,13; 7,24,25; 8,15,17; 9,40,41。
二、例题
例1.已知线段a a 5a 2a 3a 5
a 求作线段5a a
分析一:5a =25a =224a a + 2a
∴5a 是以2a 和a 为两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分析二:5a =2492
a a -
∴5a 是以3a 为斜边,以2a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
作图(略)
例2.四边形ABCD 中∠DAB =60ο,∠B =∠D =Rt ∠,BC =1,CD =2
求对角线AC 的长 解:延长BC 和AD 相交于E ,则∠E =30ο
∴CE =2CD =4,
在Rt △ABE 中
设AB 为x,则AE =2x
根据勾股定理x 2+52=(2x)2, x 2=3
25 在Rt △ABC 中,AC =221+x =13
25+=2132 例3.已知△ABC 中,AB =AC ,∠B =2∠A
求证:AB 2-BC 2=AB ×BC
证明:作∠B 的平分线交AC 于D ,
则∠A =∠ABD ,
∠BDC =2∠A =∠C
∴AD =BD =BC
作BM ⊥AC 于M ,则CM =DM AB 2-BC 2=(BM 2+AM 2)-(BM 2+CM 2)
=AM 2-CM 2=(AM +CM )(AM -CM )
=AC ×AD =AB ×BC
例4.如图已知△ABC 中,AD ⊥BC ,AB +CD =AC +BD
求证:AB =AC
证明:设AB ,AC ,BD ,CD 分别为b,c,m,n
则c+n=b+m, c-b=m-n
∵AD ⊥BC ,根据勾股定理,得 AD 2=c 2-m 2=b 2-n 2
∴c 2-b 2=m 2-n 2, (c+b)(c-b)=(m+n)(m-n)
(c+b)(c-b) =(m+n)((c-b) (c+b)(c-b) -(m+n)(c-b)=0
(c-b){(c+b)-(m+n)}=0
∵c+b>m+n, ∴c-b=0 即c=b
∴AB =AC
例5.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AD >BC
求证:AC >BD
证明:作DE ∥AC ,DF ∥BC ,交BA 或延长线于点E 、F
ACDE 和BCDF 都是平行四边形
∴DE =AC ,DF =BC ,AE =CD =BF
作DH ⊥AB 于H AH =22-DH AD ,FH
∵AD >BC ,AD >DF
∴AH >FH ,EH >BH DE =22EH DH +,BD =2BH DH +
∴DE >BD
即AC >BD
例6.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正方形EFGH 内接于ABCD ,AE =a ,AF =b,且S EFGH =3
2
求:a b -的值
(2001年希望杯数学邀请赛,初二)
解:根据勾股定理
a 2+
b 2=EF 2=S EFGH =3
2 ;① ∵4S △AEF =S ABCD -S EFGH ∴ 2ab=31 ② ① -②得 (a-b )2=3
1 ∴a b -=33
三、练习
1. 以下列数字为一边,写出一组勾股数:
① 7,__,__ ②8,__,__ ③9,__,__
④10,__,__ ⑤11,__,__ ⑥12,__,__
2. 根据勾股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值:
① 252-242=__, ②52+122=__,
③22158+=___,④2
215-25=___ 3. △ABC 中,AB =25,BC =20,CA =15,CM 和CH 分别是中线和高。
那么S △ABC =_
_,CH =__,MH =___
4. 梯形两底长分别是3和7,两对角线长分别是6和8,则S 梯形=___
5.已知:△ABC 中,AD 是高,BE ⊥AB ,BE =CD ,CF ⊥AC ,CF =BD
求证:AE =AF
6.已知:M 是△ABC 内的一点,MD ⊥BC ,ME ⊥AC ,MF ⊥AB ,
且BD =BF ,CD =CE
求证:AE =AF
7.在△ABC 中,∠C 是钝角,a 2-b 2=bc 求证∠A =2∠B
8.求证每一组勾股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偶数。
(用反证法)
9.已知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均为整数,且周长和面积的数值相等,求各边长
10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上一点P ,求证:AP 2+BP 2=2CP 2
11.已知△ABC 中,∠A =Rt ∠,M 是BC 的中点,E ,F 分别在AB ,AC
ME ⊥MF
求证:EF 2=BE 2+CF 2
G D
12.Rt △ABC 中,∠ABC =90ο,∠C =600,BC =2,D 是AC 的中点,从D 作DE ⊥AC 与CB 的延长线交于点E ,以AB 、BE 为邻边作矩形ABEF ,连结DF ,则DF 的长是____。
(2002年希望杯数学邀请赛,初二试题)
13.△ABC 中,AB =
AC =2,BC 边上有100个不同的点p 1,p 2,p 3,…p 100
, 记m i =AP i 2+BP i ×P i C (I=1,2……,100),则m 1+m 2+…+m 100=____
(1990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
练习题参考答案
3. 150,12,35
4. 24(作CE ∥BD 交AB 延长线E )
5. 利用勾股定理证明AE ,AF
6.利用勾股定理: AE 2=……,AF 2
7.作CD ⊥AB 于D , ∵bc=a 2-b 2=BD 2-AD 2=(BD+AD)(BD-AD) ∴b=BD-AD ……
8.(用反证法)设a,b,c 都是奇数, 那么a 2,b 2,c 2也都是奇数,
∴a 2+b 2是偶数,而c 2是奇数, 这与a 2+b 2=c 2相矛盾,
故这种假设不能成立,
∴a,b,c 中至少有一个数是偶数 9. ⎪⎩⎪⎨⎧=+=++22221c b a ab c b a 正整数解有⎪⎩
⎪⎨⎧===13,10,10,1312,.8,.6,.5.5,.6,.8,12c b a
答:各边长是5,12,13或6,8,10
11.延长EM 到N ,使MN =EM ,连结CN ,
显然△MNC ≌△MEB ,NC =BE ,NF =EF ……
12. 可证DF =DE =23,
13. 400 (m i =4)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