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合集下载

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

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

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植物与昆虫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称为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是指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关系。

在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中,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彼此的生存和繁衍。

一、花与昆虫的共生关系花与昆虫之间的共生关系是最为明显和常见的。

对于植物而言,花是吸引昆虫传播花粉的重要器官。

而对于昆虫而言,花提供了丰富的花蜜作为食物。

花的结构和颜色吸引昆虫靠近,昆虫在采食的同时会将植物的花粉粘在身上,然后在另一朵花上传播花粉,从而使植物繁殖。

二、植物的防御与昆虫的适应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共生关系并不仅限于传粉。

有些植物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生理和化学性质来防御害虫,而有些昆虫则通过相应的适应机制来克服植物的防御。

例如,一些植物会产生具有剧毒或刺激性的化学物质,以防止昆虫的攻击。

而某些昆虫则进化出了相应的酶系统,能够分解植物毒素,从而适应并利用这些植物为食。

三、昆虫的营地保护与植物的提供昆虫在植物上寻找食物、繁殖和栖息。

某些昆虫通过在植物的叶片上产卵,使得孵化的幼虫能够以叶片为食物,同时对幼虫来说,植物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栖息地。

植物还提供了昆虫所需的养分,使其能够顺利地生长和发育。

而昆虫在取食植物的过程中,也会对植物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预防其他植食性昆虫的侵害。

四、昆虫病原与植物的抗病能力有些昆虫可以充当植物病原的媒介,而植物则通过一定的机制来抵御昆虫的病原传播。

植物通过产生抗病物质、启动免疫系统等方式来抵御昆虫的病原侵袭。

而昆虫在植物上繁殖过程中,也会受到植物的免疫系统的抵抗,从而减少昆虫种群的蔓延。

总结: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关系。

植物通过花朵吸引昆虫传粉,昆虫则为植物繁殖提供帮助。

同时,植物的防御机制也促使昆虫适应和克服,实现共生。

昆虫在植物上寻找食物、繁殖和栖息,而植物则提供给昆虫营养和栖息条件。

昆虫还可以充当植物病原的媒介,而植物则通过抗病机制来抵御昆虫的病原侵袭。

植物与昆虫的互作关系

植物与昆虫的互作关系

植物与昆虫的互作关系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作关系,在生态学中被广泛研究和关注。

植物和昆虫之间不仅存在着竞争和捕食关系,同时也存在着互利共生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作关系,并分析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竞争关系植物和昆虫之间的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资源竞争和空间竞争。

在资源竞争方面,植物和昆虫争夺养分和水分等限制性资源。

植物依赖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进行生长和繁殖,而昆虫则需要这些资源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一方面,植物通过根系的扩展和养分的吸收来获取养分和水分,限制了昆虫对这些资源的获取。

另一方面,昆虫通过掠食植物或者食用植物的花粉、果实等方式,直接与植物竞争养分和水分。

在空间竞争方面,植物和昆虫也存在竞争。

植物需要足够的空间生长和散播种子,以保证后代的繁衍。

昆虫依赖植物提供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

因此,昆虫在选择栖息地时,常常会与植物产生竞争,争夺有限的空间资源。

二、捕食关系植物和昆虫之间的捕食关系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植物通过化学物质的释放和形态结构的改变来抵御昆虫的捕食。

植物通常会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如挥发性物质和有毒物质,以吓退或杀死捕食者。

此外,植物还通过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如刺、毛发等来阻止昆虫的捕食行为。

而昆虫则通过不同的方式捕食植物。

一些昆虫以植物的花蜜为食,如蜜蜂和蝴蝶。

它们通过吸食植物的花蜜,帮助植物传粉和繁殖。

另外,一些昆虫以植物的叶片为食,如蚜虫和象鼻虫。

它们通过咀嚼和吸食植物的叶片,从中获取养分和能量。

三、互利共生关系除了竞争和捕食关系,植物和昆虫之间也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植物依赖昆虫传粉。

许多花卉通过花蜜和花粉来吸引昆虫,以实现传粉的目的。

昆虫在吸食植物的花蜜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带走花粉,并将花粉传递到其他植物上,促进植物的繁殖。

这种互利共生的关系不仅对植物有利,也为昆虫提供了食物来源。

昆虫也可以借助植物的保护来提高自身的生存率。

许多昆虫依靠植物的叶片、树皮或茎干来隐藏和保护自己。

昆虫与植物的互利共生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互利共生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互利共生关系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互利共生的关系中,昆虫通过传粉和掠食帮助植物繁衍生息,而植物则为昆虫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本文将深入探讨昆虫与植物之间的这种特殊关联。

一、传粉互利许多飞行的昆虫如蝴蝶、蜜蜂和飞蛾等,在寻找花蜜的过程中带有植物的花粉,这一行为被称为传粉。

植物通过吸引昆虫来传播其花粉,从而实现了繁殖。

在传粉的过程中,昆虫从植物吸取花蜜,作为它们的主要能源。

这种互利的关系既满足了昆虫的生存需求,也帮助了植物完成繁衍。

例如,蜜蜂是传粉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昆虫之一。

它们会飞到花朵上,吸取花蜜的同时将花粉粘附在身上,并在寻找下一个花朵时将花粉传播出去。

这样的行为为植物的繁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蜜蜂从花朵中获得了所需的花蜜,使得它们能够生存下去。

二、掠食与防御除了传粉,昆虫与植物之间的互利关系还表现在昆虫的掠食行为上。

有些昆虫以植物为食,如蚜虫以及一些蝴蝶的幼虫。

这虽然看起来对植物并不利,但植物也有相应的应对机制。

一些植物会释放化学物质来驱赶掠食性昆虫,或者形成一些结构性特征来减少受害程度。

然而,有些植物与掠食性昆虫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互利关系。

这些植物会吸引某些特定的昆虫来掠食它们的天敌,以减少受害。

比如,寄生虫对许多植物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一些寄生虫对某些昆虫来说是美食。

这些昆虫会选择在植物上产卵,孵化的幼虫会吃掉植物上的寄生虫,从而保护了植物的生长。

植物通过吸引这些对害虫有益的昆虫进入其生态系统,实现了相互帮助的局面。

三、资源共享昆虫与植物之间的互利关系还表现在资源共享方面。

一些昆虫会选择某些特定的植物作为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植物提供了栖息、繁殖及食物供给等资源,而昆虫则为植物提供了种子的传播和花朵的授粉等服务。

例如,一些蚂蚁和植物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共生关系。

植物提供蚂蚁所需的食物和栖息地,而蚂蚁则为植物提供防御行动。

蚂蚁会攻击并驱赶可能对植物造成威胁的昆虫,保护植物的生长。

植物与昆虫共生关系

植物与昆虫共生关系

植物与昆虫共生关系
在自然界中,植物和昆虫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这种关
系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和二氧化碳,
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质,而昆虫则在这一过程中提供了
帮助和保护。

在这种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中,植物和昆虫相互依存,
共同促进了彼此的生长和繁殖。

一、植物对昆虫的吸引
很多植物在吸引昆虫的过程中会释放出芳香物质或花蜜来吸引昆虫。

这些芳香物质和花蜜既能够吸引昆虫,又能够为昆虫提供营养和能量。

昆虫则通过吸食花蜜或花粉来获取营养物质,并在采食植物的过程中
帮助植物传粉,促进植物的繁殖。

二、昆虫对植物的保护
一些昆虫会在植物表面形成共生关系,帮助植物防御外界害虫的侵袭。

例如,一些蚜虫会吸取植物体内的汁液,同时释放出一种物质来
吸引寄生蜂,这些寄生蜂会帮助植物控制蚜虫的数量,保护植物不受
害虫侵害。

三、植物与昆虫的相互依存
在共生关系中,植物和昆虫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植物
为昆虫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而昆虫则为植物传播花粉,帮助植物进行
繁殖。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于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至关
重要。

在自然界中,植物和昆虫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种十分密切的互动方式。

植物通过释放芳香物质和花蜜吸引昆虫,昆虫则为植物传播花粉并帮助植物抵抗害虫的侵袭。

这种共生关系不仅提高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也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共生关系,共同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植物与昆虫共生关系

植物与昆虫共生关系

植物与昆虫共生关系植物与昆虫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对于两者的生存和繁衍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植物和昆虫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使得它们能够在自然界中和谐共存,并互相促进对方的生长和繁衍。

下面将重点讨论植物与昆虫共生关系的几个方面。

一、花-昆虫共生关系花朵是植物通过吸引昆虫来传播花粉的重要机制之一。

为了吸引昆虫,花朵通常采用多种策略,如产生芳香、鲜艳的颜色、特殊的形状等。

当昆虫飞来花朵上时,花粉会黏在它们的身上,昆虫在访花的过程中带着花粉又会飞到另一朵花上,从而实现了植物的繁殖。

这种相互关系对于植物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植物无法自行传播花粉。

二、植物保护昆虫的生态系统植物提供了昆虫生存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有些植物专门为昆虫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如一些植物的叶片上会产生特定的结构,为昆虫提供住所,同时这些昆虫也有助于保护植物。

植物还可以向昆虫提供花蜜等食物资源,同时昆虫也为植物传播花粉,帮助植物繁殖。

这样的共生关系不仅增加了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也促进了昆虫的繁衍。

三、昆虫为植物提供防御植物与昆虫间的共生关系还涉及到昆虫为植物提供防御的角色。

一些昆虫通过捕食植物的害虫而保护植物。

例如,一些蚂蚁会侵入植物的茎和枝干中,以捕食其他害虫,从而保护了植物的生长。

此外,有些昆虫会吃掉植物体表的有害真菌或细菌,有效防止了植物的感染。

这种相互作用增加了植物的生存能力和抗逆能力。

四、寄生与互利共生虽然大多数植物与昆虫间是互利共生关系,但也有一些昆虫以寄生的方式依赖于植物。

比如,一些寄生植物生长在其他植物的身上,通过吸取寄主植物的养分来生存。

同时,一些昆虫则依赖于这些寄生植物为它们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这种寄生关系虽然对于被寄生植物来说是负面的,但对于寄生昆虫来说则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种复杂而多样的生态关系。

植物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昆虫来帮助它们传播花粉,昆虫则得到了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

另一方面,昆虫可以保护植物、捕食害虫、吃掉有害菌素等,帮助植物的生长和抵抗外界挑战。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一)昆虫采食植物,植物成为昆虫的猎获物(二)昆虫在植物上寄生,植物成为昆虫的寄主(三)昆虫为植物传授花粉,植物为昆虫提供食物(四)昆虫携带或搬运植物种子,帮助扩散,植物对昆虫提供食物(五)昆虫帮助植物克服与其竞争的其它植物,植物为昆虫提供食物和居住场所(六)昆虫抵御植物的采食者或寄生者,植物为昆虫提供食物和居住场所(七)昆虫为植物收集营养成分(八)植物捕食昆虫,昆虫成为植物的捕获物(九)植物对昆虫的天敌起招引或指示作用昆虫对植物的利用:对营养成分的获得、对其它有用物质的获得、适宜小生境和居住场所的获得、昆虫利用植物隐伏及拟态以躲避天敌;植物对昆虫的反应和依赖:在生长上的反应化学驱拒和抗生作用、以昆虫作为食物、依赖昆虫传授花粉和散布种子、依赖和利用昆虫的保护作用。

昆虫与花的关系:1、蜜源植物花部综合特征与访花昆虫的协同适应(1)花的颜色:访花昆虫在接近植物时,其视觉感受到花色,并能被一定颜色的花吸引。

不同的昆虫之所以被不同的花色吸引,是由于它们的视觉对不同花色的感受程度不同。

此外,花色的变化对于授粉者来说是一种信号。

(2)花的外形:花的外形对昆虫的访花有导向作用,如花的大小、花瓣的形态、柱头的形状、花瓣表面结构、花倾斜的角度等表型特征都成为昆虫访花的识别信号。

(3)花的气味:花的气味是植物吸引昆虫授粉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有些花的香气与蜂类荷尔蒙的香气近似,对蜂类会产生特殊的吸引力。

(4)花蜜:花蜜中主要含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

不同花的花蜜种类和含量都不同,因而授粉者也不同。

花蜜中的营养成分能满足授粉者对营养和能量的需求,从而吸引授粉者采集。

(5)花粉:花粉的数量很大而且营养非常丰富,能给授粉者提供完善的营养物质,而且花粉较容易采集。

2、昆虫结构及生理对访花的适应,访花昆虫有各自不同的身体结构与不同的访花行为相适应。

(1)昆虫的外部结构对访花的适应:为了适应不同位置的蜜腺,不同访花昆虫类群有着不同类型的口器。

植物与昆虫的关系

植物与昆虫的关系

植物与昆虫的关系一、概述昆虫与植物是陆地生物群落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间的相互作用是多方面的,并按各自的种系发育史和地理分布而不同。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昆虫选择植物作为食物和生长场所、昆虫为植物传授花粉两方面。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以营养、栖息和运输三者最为重要。

昆虫从植物获得食料是最原始的生态关系。

但植物为昆虫提供生境同样是重要的,除影响昆虫对食物的选择外,还对昆虫有生态保护作用。

昆虫具有发达的感觉作用和活动能力,而植物本身不会移动,靠昆虫运输种子和花粉,是一个互惠共生的重要环节。

植物所含营养成分的质和量及种类繁多的次生代谢产物,对昆虫选择食物的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二、昆虫与植物关系的类型和模式1.昆虫采食植物,植物成为昆虫的猎获物这种关系的特点首先是采食者活动能力较强,能够识别猎获物,而且体形比后者常稍大。

获取蚁采食某些草本植物的种子,棉红蝽采食蘋婆的种子,地老虎采食植物幼苗等是典型的例子。

采食植物整体的结果必然是死亡。

但也有采食植物的部分组织、细胞或分泌物的,并不引致植物的死亡。

2.昆虫在植物上寄生,植物成为昆虫的寄主昆虫到达寄主生物,是通过如下两种途径的:(1)依靠自身的活动;(2)雌虫产卵于寄主植物上,幼虫孵化后便在其上取食。

寄主植物常是体形较大、目标较为显著的对象,昆虫或终生寄生于此植物的外表、器官和组织内部,是真正的寄生现象;或在某世纪或生活史的某阶段进行寄生,成为类寄生。

寄生昆虫对较小或幼嫩的寄主可造成死亡。

如豆象寄生于豆科植物的种子中,但在数量稀少时一般不引起寄主的迅速死亡。

植物作为寄主,除对昆虫提供食物、提供居住和寻找配偶的场所外,还起着保护作用,特别是蛀食性昆虫、潜叶昆虫和造瘿昆虫。

植食性昆虫由于口器的构造不同,对寄主所造成的损伤也不同。

鳞翅目、鞘翅目、叶蜂的幼虫具咀嚼口器,它们咬食植物茎、叶使丧失光合作用的器官;而蚜虫、叶蝉等具刺吸口器,使植物丧失汁液或破坏组织,以致改变植物的化学成分或传播植物的病原体。

昆虫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相互关系昆虫和植物是自然界中两个重要的生命群体,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互利共生、捕食和传粉等方面。

一、互利共生在昆虫与植物的关系中,存在着一种互利共生的现象。

植物通过提供食物和庇护所来吸引昆虫,而昆虫则通过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吃掉害虫等方式来获得利益。

例如,蚂蚁和植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互利共生关系。

蚂蚁会在植物的茎、叶片或根部建立巢穴,它们通过吃掉植物上的其他昆虫来保护植物免受害虫的侵害。

而植物则会提供蚂蚁所需的食物和庇护所,使它们得以生存和繁衍。

二、捕食关系除了互利共生,昆虫和植物之间还存在着捕食关系。

某些昆虫以植物为食,从而对植物造成了损害。

一种典型的例子是一些食草昆虫,如蝗虫和毛虫。

它们以植物的叶片为食,大量吃掉植物的叶绿素,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影响植物的正常功能。

为了应对这种捕食压力,植物进化出了各种防御机制。

例如,一些植物在叶片上分泌出有毒物质,以抵御昆虫的攻击;另一些植物则通过长出刺或硬壳来保护自己,让昆虫无法直接进食。

三、传粉关系昆虫和植物之间最为密切的相互关系之一就是传粉关系。

许多植物依赖昆虫帮助它们传播花粉,从而实现繁殖。

蜜蜂是最著名的传粉昆虫之一。

当蜜蜂从花朵中吸取花蜜时,身上会沾满花粉,而在访问其他花朵时,花粉会从它们的身上沾到花朵的雌蕊上,从而实现了传粉的过程。

植物则通过花朵的芳香、鲜艳的颜色或特殊的形状来吸引昆虫。

这些特征吸引了昆虫的光顾,使其成为了携带花粉的媒介。

总结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牵涉到互利共生、捕食和传粉等多个方面,这种关系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通过提供食物和庇护所来吸引昆虫,而昆虫则通过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吃掉害虫等方式来获得利益。

同时,某些食草昆虫对植物造成损害,而植物则通过各种防御机制来抵御昆虫的攻击。

通过了解昆虫与植物的相互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同时也能够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参考和借鉴。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昆虫和植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以下是昆虫与植物的几种关系:
1.持久共生:某些昆虫与植物建立了互惠共生的关系。

例如,
蜜蜂和其他花粉媒介昆虫在寻找食物时会访问花朵,并将
花粉传播到不同的花朵中,促进了植物的授粉和繁殖。


时,昆虫也可以获得花蜜和花粉作为食物。

2.控制害虫:一些昆虫是植食性的,它们吃掉了植物上的寄
生虫、害虫或其幼虫,起到了生物防治的作用。

这种关系
被称为天敌关系,有助于保护植物的健康和生长。

3.花与昆虫的适应:植物的花朵具有吸引昆虫授粉的特征,
如鲜艳的花色、花香和花粉结构等。

这些特征能够吸引昆
虫来访问花朵进行授粉,从而促进植物繁殖。

同时,昆虫
也获得了花蜜和花粉作为食物。

4.植物的防御机制:植物为了自我保护,发展了多种防御机
制来抵御昆虫的侵害。

例如,植物可以产生毒素、挥发性
化合物或刺激性结构来吸引或阻碍特定的昆虫,以保护自
己免受损害。

5.传播植物种子:某些昆虫会吃下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并在
排泄物中传播种子到新的地点。

这种关系使得植物的种子
能够在新的环境中生根发芽,实现繁殖和扩散。

这些是昆虫与植物之间常见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与平衡了自
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资源流动。

昆虫对植物的授粉、传播和害虫控制等作用对于维持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植物与昆虫的互动关系

植物与昆虫的互动关系

植物与昆虫的互动关系植物与昆虫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精妙的互动关系。

从相互依存的角度来看,昆虫向植物传播花粉,而植物则为昆虫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同时,还有一些相互竞争和防卫的关系存在。

在本文中,将重点探讨植物与昆虫的互动关系及其重要性。

一、传粉互利的关系植物依赖昆虫传播花粉,而昆虫也依赖植物提供的花蜜和花粉作为食物。

这种互利的关系被称为传粉互利关系,是植物与昆虫互动中最为显著的一种情况。

昆虫通过访花行为帮助植物进行花粉传播,促进植物的繁殖。

同时,植物为昆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满足了昆虫的生存需求。

二、植物对昆虫的引诱植物为了吸引昆虫的访花行为,会通过花香、花色和花形等方式来引诱昆虫。

许多植物会散发出特定的花香,如茉莉花的清香、蔷薇花的淡雅香气等,吸引飞蛾、蜜蜂等昆虫前来传粉。

此外,花色鲜艳、花形特殊的花朵也能够吸引不同种类的昆虫,实现传粉的目的。

三、植物的防御机制除了吸引传粉昆虫外,植物还有一些防御机制来抵御害虫的侵害。

例如,一些植物通过花的结构或颜色来防止任意昆虫的访问;一些植物则通过产生有毒物质来抵御昆虫的攻击;还有些植物通过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来吸引寄生生物以控制害虫的数量。

这些防御机制可以保护植物的生长并维持生态平衡。

四、昆虫对植物的捕食和破坏虽然昆虫为植物传粉提供了帮助,但也有一些昆虫对植物造成损害。

一些草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物来源,它们会以各种方式破坏植物的结构和组织,如咀嚼叶片、蚁螨进攻等。

这种捕食和破坏行为使得植物需要发展出相应的防御策略,以保护自身免受昆虫的攻击。

五、植物与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植物与昆虫的互动关系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至关重要。

植物通过传粉吸引昆虫,保证了自身的繁殖和繁衍,同时也维持了昆虫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昆虫作为植食性和肉食性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方式,参与气候调节和净化环境,维持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平衡。

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

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

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植物与昆虫之间存在着一种独特而密切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既互惠互利,又相互依存。

植物依靠昆虫传粉进行繁殖,而昆虫则在植物体表和组织中寻找食物和栖息地。

这种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植物依赖昆虫传粉许多植物依赖昆虫传粉来完成繁殖过程。

当植物花朵开放时,花部产生香气和花色吸引昆虫。

昆虫在探寻花朵的过程中会触碰花粉,然后将花粉带到另一朵花上,从而实现花粉的传播。

这种传粉方式不仅能保证植物的基因交流,还能有效地增加植物的繁殖成功率。

例如,蜜蜂是一种重要的传粉昆虫。

当蜜蜂从一朵花上采集花蜜和花粉时,会将身上沾满花粉的脚趾和体毛带到另一朵花朵上,完成传粉过程。

这种传粉方式不仅促进了植物的繁殖,还使得蜜蜂有充足的食物来源,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

二、昆虫依赖植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昆虫通常以植物为食或依靠植物提供栖息地。

植物提供昆虫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而昆虫则通过摄食植物来获取生存所需。

同时,植物还为昆虫提供了栖息和繁殖场所,如叶片、树洞等。

例如,蝴蝶的生命周期与植物紧密相关。

蝴蝶幼虫以植物的叶片为食,通过摄入植物的营养物质得以生长发育。

成虫阶段,蝴蝶则从植物花部吸取花蜜作为能量来源。

植物为蝴蝶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而蝴蝶则在传粉过程中帮助植物实现繁殖。

这种依存与互助的关系对植物和蝴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共生关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共生关系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显著影响。

一方面,植物的传粉依赖昆虫的介入,有助于增加植物的繁殖成功率,促进植物的多样性和繁衍。

另一方面,昆虫依赖植物的提供,维持着昆虫群体的稳定和繁衍。

这种共生关系的破坏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平衡。

例如,某些地区过度使用农药可能杀死了许多传粉昆虫,导致植物的传粉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繁殖。

这种干扰不仅损害了植物的生存能力,还会使得昆虫的食物链受到威胁,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连锁反应。

植物与昆虫互作关系

植物与昆虫互作关系

植物与昆虫互作关系植物和昆虫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而微妙的互作关系。

这种互作关系既包括竞争与合作,也有互利与害处。

植物对昆虫的存在和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昆虫则对植物的生长、繁衍和扩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作关系,并探索这种关系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一、互利共生关系植物和昆虫之间最典型的互作关系之一是互利共生。

植物通过吸引昆虫来传粉、传播花粉,从而实现繁殖。

昆虫则通过吸食植物的花蜜或花粉获取能量和营养。

这种互利共生关系使得植物和昆虫能够相互依存,共同繁衍和生存。

例如,蜜蜂是植物传粉的主要昆虫之一。

蜜蜂在寻找花蜜的过程中,会将花粉粘在身上,从而帮助植物进行传粉。

植物通过吸引蜜蜂来采集花蜜,并在蜜蜂身上粘附花粉,从而实现繁殖。

这种互利共生关系不仅促进了植物的繁衍,也为蜜蜂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二、竞争关系除了互利共生关系,植物和昆虫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

植物与昆虫在获取营养和生存空间方面会相互竞争。

植物通过产生有毒物质或发出特殊气味来抵御昆虫的攻击,而昆虫则通过适应性进化来克服植物的防御机制。

例如,某些植物会产生化学物质来抵御昆虫攻击。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是毒素,对昆虫有害甚至致命,从而保护植物免受昆虫的摧毁。

然而,某些昆虫也会通过进化适应植物的毒素,从而对植物进行攻击并获取能量。

三、捕食与食草关系植物和昆虫之间的互作关系还包括捕食与食草关系。

一些昆虫以植物为食,从植物中获取养分和能量。

这种食草关系使得昆虫和植物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互动平衡。

例如,蝴蝶的幼虫以植物叶子为食。

它们通过吸食植物叶子上的汁液来获取营养。

然而,植物也会通过进化来抵抗昆虫的食草。

一些植物会产生特殊的物质来保护叶子,使得昆虫无法获取足够的营养。

四、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植物和昆虫之间的互作关系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依赖于昆虫传粉来实现繁殖,而昆虫依赖于植物提供的花蜜和花粉来获取营养。

昆虫与植物的互动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互动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互动关系昆虫与植物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自然界中一种十分复杂且密切的关系,它既包括竞争关系、捕食关系,也包括互利共生的关系。

这种互动关系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植物繁衍和昆虫适应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昆虫对植物的捕食有些昆虫以植物为食,它们是植物的天敌。

这些天敌包括各类吞食物质为植物的昆虫如食叶虫、吸汁虫以及蛛螨等。

它们以植物的叶片、茎干和根部为食,在严重情况下会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造成严重威胁。

二、昆虫对植物的传粉许多花卉依赖昆虫进行传粉,这是一种相互合作的互动关系。

当昆虫在寻找花蜜的过程中,身上的花粉会黏附到它们的体表,当它们飞到下一朵花时,花粉会从昆虫身上传到另一朵花上,从而实现植物的传粉。

对于大多数采取这种传粉方式的植物来说,昆虫是至关重要的媒介。

三、植物对昆虫的保护和引诱有些植物对昆虫具有保护作用,它们会分泌某种物质使昆虫远离,或者具有对昆虫有毒的成分。

例如,某些植物会分泌有毒的树脂来保护自身免受昆虫的侵害。

此外,还有一些植物会通过散发特殊气味或色彩来吸引昆虫,从而引诱昆虫光顾,利用昆虫帮助传播种子或进行传粉。

这种互动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昆虫的生存和繁衍。

四、昆虫对植物的帮助除了传粉和传播种子外,昆虫还可以帮助植物清除无益的竞争者。

例如,一些有害的昆虫会以植物上的其他昆虫及其幼虫为食,从而起到了生物防治的作用。

植物和昆虫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有助于保护植物的生长和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昆虫与植物之间的互动关系非常复杂,既包括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也包括互利共生的关系。

昆虫既是植物的天敌,也是植物的重要传粉媒介,同时植物也可以通过分泌有毒物质或吸引昆虫来保护自身。

这种互动关系不仅维护了生态平衡,也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为昆虫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植物与昆虫互动关系

植物与昆虫互动关系

植物与昆虫互动关系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共生、拟态、拟态、拟态、捕食等方式,植物与昆虫相互影响并相互受益。

这种互动关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共生关系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共生关系有益于它们双方的生存和繁殖。

著名的例子是传粉,许多昆虫如蜜蜂、蝴蝶和昆虫等通过从植物中采食花粉或蜜来传播植物的花粉,帮助植物进行繁殖。

而植物为昆虫提供了食物和棲息地,提供了良好的繁殖条件。

二、拟态关系有些植物会模仿昆虫的外形、气味或声音,以吸引特定的昆虫。

这被称为拟态关系。

例如,一些植物模仿雌性昆虫的气味,吸引雄性昆虫过去,从而帮助它们传播花粉。

这种互动关系对于植物的繁殖至关重要。

三、拟态关系植物也可以通过拟态来保护自己免受昆虫的攻击。

例如,一些植物会模仿叶子的形状、颜色和纹理,以避免昆虫的嗜食。

这种拟态使植物能够在昆虫的注意下躲藏起来,保护自己的生存。

四、捕食关系一些植物是肉食性的,它们利用粘液、捕虫草和猪笼草等机制捕食昆虫。

这些植物会吸引昆虫,使其陷入粘液中或受到捕食的陷阱,从而获取所需的营养。

这种捕食关系对于植物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

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有重要影响。

首先,这种互动关系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植物和昆虫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使得生态系统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物种,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昆虫是农作物的害虫,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损害。

但也有一些昆虫是农作物的天敌,它们可以控制害虫的数量,减轻害虫对农作物的影响。

因此,了解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帮助农民制定科学的害虫防治措施,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此外,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动关系还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

许多植物是药用植物,它们提供了许多药物来治疗各种疾病。

同时,昆虫也是食物链中的一部分,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总之,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复杂而多样的,通过共生、拟态、拟态和捕食等方式,两者相互影响并相互受益。

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和进化的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和进化的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和进化的关系1、昆虫与植物的关系昆虫与植物的关系,以营养、栖息和运输三者最为重要。

昆虫从植物获得食料是最原始生态关系。

但植物为昆虫提供生境同样是重要的,除影响昆虫对食物的选择外,还对昆虫有生态保护作用。

昆虫具有发达的感觉作用和活动能力,而植物本身不会移动,靠昆虫运输种子和花粉,是一个互惠共生的重要环节。

植物所含营养成分的质和量及种类繁多的次生代谢产物,对昆虫选择食物的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这些都是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接触面。

所以影响进化最为重要的反应是昆虫选择植物作为食物和生长场所,及昆虫为植物传授花粉。

2、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尽管受到多种因素如种间竞争、天敌作用等的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植物的理化性质。

在植物的理化性质中,目前认为差异最大、对昆虫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植物含有的种类繁多的次生物质。

它们具有种属特异性,造成植物种类特有的气味和味道,影响昆虫或其他有机体的行为、生长和群体生物学。

气味物质引起昆虫逆风飞翔的行为,主要是由其触角上的嗅觉感器在起作用;到达植物上以后,嗅觉和味觉的感器对植物内外化学成分进行检验,决定是否采纳这种植物作为寄主。

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取决于昆虫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如饥饱、资源的可得性、植物的理化性质、种间的竞争、天敌的攻击等。

它们选择适宜的寄主植物,必定通过植物对它们的信号刺激的反应来完成的。

如果它们借遗传所规定的信号感觉横式已探测某些植物符合这种模式,它们便很快确定作为食料的植物种类,完成了寄主植物的选择。

昆虫借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觉通道对植物特征所产生的刺激进行编码内导,最后通过神经中枢的综合和解码,并根据遗传所形成的模板和生理状态,对植物作出取舍的决定。

植食性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的结果是植食性昆虫有其特定的取食范围,植物对昆虫具有防御能力,两者相互适应,共同发展。

各种昆虫都能辨别宿主和非宿主植物,最终导致生长和繁殖,同时也避兔了在非宿主植物上中毒和营养不良。

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

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

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植物和昆虫之间存在着一种密切的关系,被称为共生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植物和昆虫相互依赖、互利共生,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巧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介绍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的种类、特点以及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植物和昆虫的共生关系1. 互利共生:某些植物和昆虫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

植物通过提供昆虫所需的食物或巢穴,而昆虫则为植物传粉或保护其免受害虫侵害。

例如,蜜蜂在采集花粉时会无意中将花粉沾在身上并传到其他花朵上,从而促进了植物的繁殖。

而蚂蚁则会保护某些植物不受其它昆虫的侵害。

2. 共生营养:在共生关系中,有些昆虫通过吸取植物体内的汁液来获取营养。

例如,蚜虫会在植物的叶片或茎部插入吸管来吸取植物汁液,而它们却为植物提供了一种保护机制,让其他害虫无法侵入。

3. 共生防御:某些植物通过共生昆虫实现自身的防御。

植物会释放出化学信号吸引某些昆虫,这些昆虫会吃掉植物的害虫或寄生虫,起到一种天敌的作用。

植物在这一过程中能够通过调节昆虫数量来保护自己。

二、植物和昆虫共生关系的生态意义1. 生态平衡:植物和昆虫的共生关系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植物通过吸引昆虫来传粉,促进了植物的繁殖。

昆虫通过依赖植物获得食物和栖息地。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有利于维持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2. 害虫控制:某些共生昆虫可以帮助植物控制害虫的数量。

例如,寄生于昆虫体内的寄生蜂可以帮助植物控制害虫的繁殖,减少害虫对植物的损害。

这样的共生关系对农业和林业有重要意义,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的污染。

3. 营养循环:植物和昆虫的共生关系有助于营养的循环。

昆虫通过吸取植物体内的汁液或者食用植物的部分来获得营养,再将粪便排泄到土壤中。

这些排泄物中的养分可以为植物提供肥料,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三、植物和昆虫共生关系的人类利用1. 农业生产:人类可以利用植物和昆虫的共生关系来提高农业生产。

通过引入对农业害虫有天敌作用的共生昆虫,可以减少农作物受到的害虫损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与昆虫共生关系

植物与昆虫共生关系

植物与昆虫共生关系植物与昆虫之间存在着一种独特而密切的生态关系,即共生关系。

共生是指两个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相互依赖而获得益处的关系。

在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中,它们通过物质交换和合作行为实现共同的生存和进化。

一、植物与昆虫的互利关系植物和昆虫之间的共生关系基于互利互惠的原则。

对于植物而言,昆虫可以帮助传播花粉,从而使植物进行繁殖。

同时,一些昆虫也能够为植物防御天敌,帮助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

而对于昆虫而言,植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

这种互利关系常常表现为植物与昆虫之间的花粉传递和食物链的形成。

二、花粉传递与植物繁殖许多植物依靠昆虫传播花粉实现繁殖。

这种花粉传递的方式被称为动物传粉。

植物通过芳香、花色和花形等特征吸引昆虫,吸引它们觅食并获得花粉,从而使花粉得以传播到其他植物上。

昆虫在觅食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在花间传播花粉,促进了植物的交配和繁殖,增加了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三、植食昆虫的遗传选择植物作为昆虫的食物来源,对昆虫的进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植食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适应植物防御机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适应性特征。

一些进化成为植物专食性昆虫,其口器结构和化学感受器官逐渐适应了植物的特殊结构和化学物质,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获取植物的养分。

四、昆虫对植物的防御与此同时,一些昆虫也能够帮助植物抵御天敌的侵害,起到了植物保护的作用。

例如,一些植食性昆虫在觅食的过程中还会将植物体表的化学物质吸收并沉积在身体上,形成一种保护罩,减少了对植物的损害。

而其他一些昆虫则通过吃掉植物体上的寄生虫、真菌等害虫,帮助植物消除病害和天敌。

这样的互惠关系使得昆虫成为了植物的天敌调节者。

五、昆虫与植物的生态平衡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平衡调节作用。

昆虫通过食用植物,维持了植物的种群数量,防止其过度繁殖。

同时,植物也通过向昆虫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维持了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和数量。

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

昆虫与植物互作关系

昆虫与植物互作关系

昆虫与植物互作关系昆虫和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互作关系。

虽然它们属于不同的生物界,但彼此之间的互动却对维持生态平衡、种群繁衍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昆虫与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并说明其重要性和影响。

一、传粉互作关系传粉是昆虫与植物之间最为典型也是最为重要的互作关系之一。

昆虫作为植物的传粉媒介,将花粉从雄蕊传递到雌蕊上,促进植物的受精和繁殖。

例如,蜜蜂、蝴蝶和羽毛类昆虫都是常见的传粉媒介,它们在寻找花蜜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携带和传输花粉。

这种互动关系让植物能够繁衍后代,而昆虫则从中获取花蜜作为能量补充。

二、捕食互作关系昆虫与植物之间的捕食互作关系也极为重要。

一些昆虫以植物为食,而另一些昆虫则以其它昆虫为食,这种捕食关系形成了一种平衡,阻止了某些昆虫的过度繁殖。

一些植物会释放出化学物质去吸引捕食性昆虫,从而保护自身免受食草动物的侵害。

例如,一些被诟病为害虫的昆虫实际上是其他害虫的天敌,它们通过捕食这些害虫来保护植物不受损害。

三、植物防御机制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作关系还表现在植物的防御机制上。

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昆虫侵害,植物会产生一些具有毒性或让昆虫感到不适的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抑制昆虫的食欲、生长和繁殖能力。

以此为例,一些具有辛辣味道的植物可以有效地阻止昆虫对其进行攻击。

同时,这些防御化学物质也可以吸引天敌昆虫前来捕食害虫,保护植物的生长。

四、栖息地提供昆虫和植物之间还存在着栖息地的互作关系。

植物为昆虫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同时昆虫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花粉,帮助植物更好地繁衍后代。

特定的昆虫可能依赖于特定的植物来获取食物和庇护所。

反过来,昆虫的存在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植物的繁殖。

由此可见,昆虫和植物之间的栖息地提供互作关系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昆虫与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传粉、捕食、防御或栖息地提供,这些互作关系都在调节和维持着自然界的平衡。

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昆虫和植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自然界中,昆虫对植物的传粉、授粉、食叶、食果、媒介种子传播等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受到植物的保护、芳香、诱惑等方式的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既是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生存策略,也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传粉与授粉1. 昆虫传粉在植物繁殖过程中,昆虫作为传粉媒介,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例如,蜜蜂采集花蜜时,身上会附着花粉,当它们飞到到另一朵花上时,花粉就会接触到花柱上的柱头,实现花粉的传递。

其他一些昆虫如蝴蝶、甲虫等,也能够通过与花朵的接触,促进花粉的传播,从而完成植物的繁殖过程。

2. 植物提供诱惑为了吸引昆虫的访花行为,很多植物会通过颜色、芳香、形态结构等方式,提供诱惑。

例如,花朵的芳香物质能够吸引昆虫的兴趣,使得昆虫更主动地飞往花朵,从而实现传粉的目的。

除此之外,植物还通过改变花的颜色和形状,使得它们在昆虫眼中具有更好的可见性,进一步吸引昆虫对它们的光顾。

二、食叶与食果1. 昆虫食叶昆虫对植物的叶片进行食用,是昆虫与植物之间另一种常见的相互作用。

一些昆虫如蛾类、飞蛾、象鼻蜗牛等以植物叶片为食,通过摄食植物叶片来获取营养。

这种食叶行为对昆虫来说是一种自然的取食方式,同时也为植物提供了一种选择性的环境压力,使它们逐渐进化出防御策略来减少叶片被食用的危害。

2. 昆虫食果植物果实是昆虫食物链的重要环节之一。

某些昆虫以植物果实为食,而这些果实则是植物用来吸引昆虫的一种手段。

例如,某些树木结出的果实,会通过散发浓郁的芳香物质来吸引昆虫的注意,诱使它们飞向果实,从而实现种子的散布。

三、媒介种子传播昆虫还扮演着植物种子传播的重要角色。

例如,一些蚁类会收集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将它们运回到巢穴中存储。

这些种子在巢穴中获得了保护,同时也有机会通过蚁类的传播行为散布到其他地方。

类似的,一些昆虫的幼虫出现在植物的果实或种子中,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植物的互惠共生关系,同时也促进了植物的繁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作业昆虫与植物的关系范凡 200932摘要:本文从昆虫与植物互利、互助的几方面阐述昆虫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包括植物被害后采取措施、植物通过进化来吸引昆虫为其传粉以及特殊的肉食性植物等。

通过这些了解昆虫与植物间复杂而密布可分的关系,是我们能够去发现更多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去造福人类。

关键词:昆虫;植物;寄主;关系昆虫和植物是组成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能够占到地球生态系统中生物总量的60%,从远古起就有因生境和物候的一致而生活在一起,在营养、繁殖、保护、防卫、扩散等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在某些外在因素推动下,使某些种类衰败淘汰,有些种类继续延绵、繁荣昌盛。

它们各以对方为强有力的进化选择因素作为条件,持续地但又有步骤地相互调节制约,造成了协调适应或协同进化(coeverlution)(Ehrlich和Raven ,1965)。

目前,植食性昆虫的种类估计约在35 万种左右, 已知被子植物的种类总数约为23万5千种。

昆虫与植物产生变异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都很强,它们在陆地上密切相处。

经亿万年的演化而形成各种类型的关系。

1.昆虫采食植物,植物成为昆虫的猎获物昆虫与植物这种关系在生态系统中最为普遍,大部分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对植物造成危害甚至死亡。

目前研究较多的为农林业害虫,即和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昆虫。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我国比较重要的农业害虫就达700多种,这些害虫每年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食叶类害虫与其寄主食叶类害虫包括取食叶片、刺吸叶片嫩茎、潜叶和卷叶危害几类。

其中取食叶片害虫主要蚕食植物叶片,利用其咀嚼式口器蚕食叶片形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剩枝干、叶柄或主叶脉。

该类害虫繁殖力较强,并有主动迁移、迅速扩大危害能力。

主要有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和直翅目等害虫。

其代表害虫有历史上经常爆发的蝗虫、远距离迁飞的粘虫、农牧交错带危害巨大的草地螟以及今年在我国北方地区迅速扩散并造成大量危害的美国白蛾等。

刺吸危害的主要是以刺吸式和锉吸式口器危害植物,主要包括蚜虫类、介壳虫类、螨类、飞虱类、叶蝉类、粉虱类、木虱类、蝽类以及蓟马类。

其危害较重的主要为蚜虫、螨类等。

潜叶危害的主要是以幼虫潜入叶内取食组织,主要包括潜叶蛾和潜叶蝇等害虫。

卷叶害虫是以幼虫吐丝或连缀叶片成苞,匿居其内为害的昆虫,主要有鳞翅目和双翅目害虫,主要代表有卷叶螟类和卷叶蛾类。

这类害虫食性杂,而大部分被害寄主无抵抗害虫能力,只能在被害后采取各种措施来减轻被害不良后果或产生某些次生产物来抵御再次危害及招引天敌。

通常,在被取食后,植物采取补偿作用,能够减少甚至消除害虫危害后的影响;在近年来研究发现,有些植物在被害后能产生次生代谢物质,如玉米、卷心菜等作物受到草地夜蛾、美洲棉铃虫、粉纹夜蛾、梨豆夜蛾幼虫、南美沙漠蝗和大菜粉蝶幼虫等危害后,其伤口会产生herbivore-induced violates HIVs, HIVs不仅能够招引天敌,同时能够抑制植食性害虫产卵、取食等作用(turing,1993;Potting,1995;Mattiacci,1995;Alborn,1997 ;Bernasconi,1998),这也是植物被害后采取的有效措施。

钻蛀类害虫与其寄主钻蛀类害虫主要是钻入寄主植物茎杆、枝干以及花朵果实等内部危害。

这类害虫隐蔽性强,危害严重且难防治。

主要包括蛀茎类、蛀干类和蛀果类等三大类害虫。

代表害虫有蛀茎类的玉米螟、二化螟、三化螟、麦杆蝇等,蛀干类的天牛、吉丁虫、小蠹、木蠹蛾等,蛀果类的吸浆虫、棉铃虫、豆类食心虫和果树食心虫等。

三类害虫以蛀干类害虫为害严重,其它两类主要在大田作物危害或是危害果实,能够较好的防治,而蛀干类害虫主要危害木本植物,难以防治,且木本植物生长周期长,往往造成还未达到较好经济效益就被危害致死。

目前尚未有关于这类植物受害后或主动抵御害虫危害的报导。

2.昆虫在植物上寄生,植物成为昆虫的寄主目前研究较多的为白蜡虫、紫胶虫等经济昆虫以及一些严重危害植物的昆虫如桉树枝瘿姬小蜂等(陈玉德,1994),有些能够严重危害植物,有些则影响不大。

瘿瘤指在植物体上由于昆虫产卵寄生引起的异常发育部分。

多数是由蚜虫、双翅目和蜂类等昆虫在高等植物的地上部形成。

有时线虫在根部也能形成。

由于寄生昆虫的种类不同,在寄主上产生的虫瘿形伏也不同,所以可借此鉴别寄生昆虫的种类,这种鉴别一般称为虫瘿学(cecidology)。

据认为这是由于寄生昆虫所产生的物质和侵入引起的伤害促进了细胞的分裂,招致增生和分化异常的结果。

虫瘿组织含有单宁,作为五倍子、没食子而加以利用。

但另一方面,瘿蜂(Cynips)等的侵入也能妨碍座花而造成严重危害。

3.昆虫为植物传授花粉植物为昆虫提供食物植物繁殖形成种子需要授粉,各种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不同的传粉方式,有虫媒方式、风媒方式、水媒方式等.授粉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李江红等,1999).植物和授粉昆虫之间这种关系是互惠互利关系.在长期进化中,一方面植物因昆虫的活动而完成了授粉作用,物种得以繁衍和进化,另一方面植物的花或其他器官所分泌的花蜜、产生的花粉成为昆虫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 大约2/3的种子植物是由昆虫传授花粉的。

植物为昆虫提供含糖50%的花蜜、含蛋白质15%-30%的花粉,以及其它有用的物质。

目前研究发现,主要的传粉昆虫多属于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此外还见于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缨翅目(Bosch J.,1997)。

研究中还发现,植物为了吸引昆虫传粉,从花朵形态到气味都向着吸引昆虫方面进化,而昆虫为了能够更好的取食其口器、足以及体壁的形态结构相应的变化。

在形态结构上,花的进化是从隐型花到显型花、花瓣由小到大的方向进行的(席方贵,1993).兰科植物的花不管长在植株什么地方,其唇瓣都是在下方,便于昆虫的降落(龚一飞,1979). 在对蜜蜂有影响的几十种化合物做研究和统计后发现,其中包括许多植物激素和昆虫激素,随后对蜜蜂选择的2种分离的植物气味进行进一步研究,证实了这些物质对蜜蜂具有吸引或驱避作用(Melrshametal,1988 ;Patricketal,1984)。

传粉昆虫与植物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加速了其两者之间的协同进化,同时,也加剧了各自的中间竞争。

榕树—榕小蜂、丝兰—丝兰蛾体系是互惠互利关系的经典实例, 榕树—榕小蜂的关系曾被认为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至少在当地一种榕小蜂只为一种榕树传粉,而一种榕树又专一性地依赖一种榕小蜂为其授粉。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沙漠中的丝兰以及为它传粉的丝兰蛾,二者之间是共生关系。

丝兰蛾凭本能总能找到丝兰的花朵,采集花粉的同时也为丝兰授粉。

没有丝兰蛾丝兰就不能结果,同时,丝兰蛾的卵必须在丝兰的子房内才能发育完成孵化为幼虫(;尚玉昌,2006)。

4.昆虫携带或搬运植物种子,帮助扩散,植物为昆虫提供食物和居住场所昆虫与植物的互惠共生关系表现为前者依赖后者获得营养、能量和适宜的栖息环境,而后者则在免遭其它害虫为害,传播其种子和偶尔为其传粉等方面获得收益(Beattie A ,1985)。

在生态学和进化使中,蚂蚁作为植物种子的传播者和授粉者起着重大作用(Davidson D,1981;Hanzawa F M,1988;Peakall Rand,1991;Gomez J M,1992,Hughes L,1992;Levey D J,1993),目前国内外学者都以这两方面为研究重点(Bronstein JL,1998)。

蚂蚁搬运传播种子的现象比较普遍,至少在83科植物上被发现(Beattie A J,1983)。

通常人们把依靠蚁类携带散布种子的植物称为蚁运植物。

这类植物的种子常附生有富含蛋白质、脂肪和油类等蚁类嗜食成分的种阜,它能作为诱饵吸引蚁类并借以完成自身的散播(钦俊德,1987;O'Dowd D J,1980),而带有油质体的植物种子特别能吸引蚂蚁。

蚂蚁为植物传粉,帮助种子扩散,保护植物免遭其它生物的危害;相应地,植物为蚂蚁提供营养、能量和适宜的建巢生境(Beattie A,1985;Bronstein,1998;Bucley ,1982;Huxley ,1991;张智英,2001)5.昆虫为植物收集营养成分在亚洲热带林区。

蚁类常聚居于附生植物下层,该处也集中了很多昆虫的尸体和含氮丰富的琐屑物质,附生植物由此获得养分,故蚁类可被看为附生植物的养分供应者或为附生植物的根系。

切叶蚁(Atta)在聚集的叶片上培植真菌并以其为食,它们为食料植物提供含营养成分的培养基质,这些都可认为蚁植共生的不同类型。

在蚁穴里,较小的工蚁把叶子切成小块,然后再切磨成浆状,并把粪便浇在上面,其他工蚁在另一间洞穴里把肥沃的液浆粘贴在一层干燥的叶子上,还有的工蚁从老洞穴里把真菌一点点移过来,种植在叶浆上。

真菌在上面像雾一样扩散,一大群矮脚蚁管理着真菌园。

对于切叶蚁,真菌对它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它们的救命草,因此,它们十分注意呵护、培育真菌。

切叶蚁用昆虫的尸体或植物残渣之类的有机物质培育真菌。

它们把真菌悬挂在洞穴的顶上,并用毛虫的粪便来“施肥”。

此外,一些热带白蚁也常常在它们巢中种植真菌,利用真菌来调节巢内的小气候。

蠹材大花蚤、小蠹甲和叶蜂等蛀木昆虫,也会在它们的蛀道内培养真菌,充作食物(Rockwood LL,1976;R Wirth,2003)。

6.植物捕食昆虫,昆虫成为植物的捕获物(食虫植物)食虫植物是一个稀有的种群,已知的食虫植物全世界共10科21属约600多种,典型的如猪笼草、捕蝇草、茅膏菜、瓶子草、捕虫堇、狸藻等。

大多生活在高山湿地或低地沼泽中,以诱捕昆虫或小动物来补充营养物质的不足。

它们以这种特有的方式,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的生存了下来(Juniper BE ,1989;AM Ellison,2001)。

这类植物通过环境压力的选择,进化出特有的方式来获取大量的生长生存所必须的营养物质,虽然和食物链中动物死亡后尸体作为营养物质补充给植物相似,但这个提前的、用活体动物弥补其地理位置营养缺乏的缺陷,体现了环境对植物的胁迫,并使之进化。

展望昆虫与植物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对人类的农林生产和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虽然各国昆虫学者对这方面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可以预见,今后它仍将是生物学中一个前沿的研究领域,此领域涉及面很广,需要多学科领域学者密切合作。

许许多多关于昆虫与植物的关系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解决,并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陈玉德,侯开卫.紫胶虫寄主植物研究概况与进展.林业科学,1994,30 (1): 69-73.龚一飞.蜜蜂授粉增产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养蜂,1979,5:11-16.李江红,尤民生, 昆虫授粉研究与应用概述.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9,28 (4): 492-497.钦俊德著.昆虫与植物的关系——论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及其演化.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尚玉昌.普通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张智英,曹敏,杨效东,赵志模.舞草种子的蚂蚁传播. 生态学报,2001,21 (11): 1847-1853.王艳平,温俊宝.新入侵种刺桐姬小蜂在中国的危险性评估.昆虫知识, 2006, 03: 364-367.仵均祥.农业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席方贵.蜜蜂与植物.养蜂科技.1993,5: 35.Alborn HT, Turling TCJ, Jones TH. An elicitor of plant volatiles from beet armyworm oral secretion , 1997 Beattie A J. The evolutionary ecology of ant-plant mutualism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Beattie A J. Distribution of ant-dispersed plants Sonderbaende des Naturwissenschaftlichen Vereinsin Hamburg. 1983, 7:249-270.Bernasconi ML, Turlings TCJ, Ambrosetti P. Dorn S Herbivore-induced emissions of maize volatiles repels the corn leaf aphid, Rhopalosiphum maidis , 1998.Bosch J. Retana J. amd Cerda X .Flowering phenology, floral traits and pollinator composition in a herbaceous Bronstein contribution of ant-plant protection studie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mutualism. Biotropica, 1998, 30 (2):150-161.Bucley . Ant_Plant Interactionsin Australia. Junk, The Hugue, 1982.Davidson D Wand Morton S R. Competition for dispersalin ant-dispersed plant. Science, 1981, 213: 1259-1261..,.,., . .,2001,21(1):117-127.Ellison A M, NJ Gotelli. Evolutionary ecology of carnivorous plants.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001,16: 623-629.Gomez J M, Zamor aR. Pollination by ants: consequences of the quantitative effects on a mutualistic system.Oeclolgia (Berl), 1992, 91:410-418.Hanzawa F M, Beattie A J and Culver D C. Directed dispersal: demographic analysis of an ant-seed mutualism. , 1988, 131:1-13.Hughes L, Westoby M. Fate of seeds adapted for dispersal by ants in Australian sclerophyll vegetation. Ecology, 1992, 73:1285-1299.Juniper BE, Robins RJ, Joel DM. The carnivorous plants. London, etc.: Academic Press , 1989, 353.Levey D J,Byrne M. M. Comples ant-plant interactions: rain forest ants as secondary dispersers and post-dis-persal seed , 1993, 74:1802-1812.Mediterranean plant community,Oecologia(1997)109:583-591.Melrsham K J, Jacobsen N,HodesJR. Compounds 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the honeybees(Apis melliferaL.): Areview. Ann Rev Entomol, 1988, 33: 104-121.O'Dowd D J,Hay M between harvester ants and a desert ephemeral: seed escape from , 1980, 61(3):531-540.PatrickHW,HaringtonW. Ethologialisolation of 2 odour selection byResearch, 1985, 24 (2):86-92.Peakall Rand Beattie A genetic consequences of worker ant pollination in a self-compatible , clonalorchid.Evolution, 1991, 45:1837-1848.Rockwood LL. Plant selection and foraging patterns in two species of leaf-cutting ants (Atta) Ecology, 1976, 57: 48-61.Turlings TCJ, Wockers FL, Vet WJ, Tumlinson JH. Learning of host finding cues by hymenopterous parasitoids 1993Turlings HT An elicitor in caterpillar oral secretions that induces corn seedlings to emit chemical signals attractive to parasitic wasps. In: Papaj DR, Lewis AC (eds) Insect learning. Chapman & Hall, New York, 1993: 51-78.Wirth R. Herbivory of leaf-cutting ants :a case study on Atta colombica in the tropical rainforest of Panama Berlin ; Heidelberg ,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