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浅论山东大学历史上的四次灭亡危机
历史上三大数学危机之三
第三次数学危机一、起因魏尔斯特拉斯用排除无穷小量的办法来解决贝克莱悖论,而在本世纪60年代,鲁滨逊又把无穷小量请了回来,引进了超实数的概念,从而建立了非标准分析,同样也能精确地描述微积分,进而也解决了贝克莱悖论。
但必须注意到,贝克莱悖论只是在相对意义下得到了解决,因为实数理论的无矛盾性归结为集合论的无矛盾性,而集合论的无矛盾性至今仍未彻底解决。
二、经过经过第一、二次数学危机,人们把数学基础理论的无矛盾性,归结为集合论的无矛盾性,集合论已成为整个现代数学的逻辑基础,数学这座富丽堂皇的大厦就算竣工了。
看来集合论似乎是不会有矛盾的,数学的严格性的目标快要达到了,数学家们几乎都为这一成就自鸣得意。
法国著名数学家庞加莱(1854—1912)于1900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数学家会议上夸耀道:“现在可以说,(数学)绝对的严密性是已经达到了”。
然而,事隔不到两年,英国著名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罗素(1872—1970)即宣布了一条惊人的消息:集合论是自相矛盾的,并不存在什么绝对的严密性!史称“罗素悖论”。
1918年,罗素把这个悖论通俗化,成为理发师悖论。
罗素悖论的发现,无异于晴天劈雳,把人们从美梦中惊醒。
罗素悖论以及集合论中其它一些悖论,深入到集合论的理论基础之中,从而从根本上危及了整个数学体系的确定性和严密性。
于是在数学和逻辑学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形成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
产生集合论悖论的原因在于集合的辨证性与数学方法的形式特性或者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的矛盾。
如产生罗素悖论的原因,就在于概括原则造集的任意性与生成集合的客观规则的非任意性之间的矛盾。
三、影响第三次数学危机的产物——数理逻辑的发展与一批现代数学的产生。
为了解决第三次数学危机,数学家们作了不同的努力。
由于他们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遵循的途径不同,所以在本世纪初就形成了不同的数学哲学流派,这就是以罗素为首的逻辑主义学派、以布劳威尔(1881—1966)为首的直觉主义学派和以希尔伯特为首的形式主义学派。
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整理
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整理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整理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涵盖了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整理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所需的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以帮助考生系统梳理相关知识点,提高复习效率。
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年-1842年):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开始,中国成为英国的鸦片输出地。
2. 太平天国运动(1850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以天京(南京)为中心进行反清起义。
3. 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清廷为了挽救中国的危机而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措施。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911年-1949年)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
2.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呼唤民主与科学。
3. 北伐战争(1926年-1928年):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推翻北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标志着国共合作开始。
4. 五卅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是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大规模示威运动,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起点。
5.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政党的诞生。
三、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年-1945年)1. 七七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起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标志着抗日战争的爆发。
2. 南京大屠杀(1937年-1938年):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行凶杀戮的罪行,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
3. 重庆谈判(1945年):重庆谈判是中国、美国、英国、苏联四国政府代表就战后国际秩序等问题进行的谈判。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改革开放(1949年至今)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在近代以来第一次实现国家独立和完全统一。
数学史三次危机简介
数学史三次危机简介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简要概括如下:
1. 第一次数学危机:公元前5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无理数,挑战了当时“万物皆数”(指整数或整数之比)的信念。
这次危机通过实数理论的建立得到解决。
2. 第二次数学危机:17至18世纪,围绕无穷小量的问题,主要与微积分的发展有关。
微积分学在理论不完善的情况下被广泛应用,但其基础—无穷小的概念受到质疑。
最终,通过实数理论和极限理论的建立,这次危机得到了缓解。
3. 第三次数学危机:19世纪末,集合论悖论的出现,如著名的罗素悖论,暴露了自洽性问题。
这些悖论挑战了集合论作为数学基础的地位。
至今,尽管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对形式系统的局限性做了阐述,但第三次数学危机并没有完全解决。
浅谈数学发展史中的三次危机
浅谈数学发展史中的三次危机摘要: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危机与发展是并存的。
在数学发展史中出现了三次危机,人们通过对危机的探索,最终消除了它,并促进了数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第一次数学危机是人们对万物皆数的误解,随着无理数的发现进而度过了把第一次数学危机。
第二次数学危机是人们对无穷小的误解,而微积分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新的方法——分析法,分析法是算和证的结合,是通过无穷趋近而确定某一结果。
罗素悖论的发现,导致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
为了探求其根源和解决难题的途径,数学界、逻辑界进行了不懈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并在不知不觉中大大推动了数学和逻辑学的发展。
归根结底,导致三次危机的原因,是由于人的认识。
关键词:危机;万物皆数;无穷小;分析方法;集合一、前言历史上,数学的发展又顺利也有曲折。
打的挫折也可以叫做危机。
危机也意味着挑战,危机的解决就意味着进步。
所以,危机往往是数学发展的先导。
数学发展史上有三次数学危机。
每一次危机,都是数学的基本部分受到质疑。
实际上,也恰恰是这三次危机,引发了数学上的三次思想解放,大大推动了数学科学的发展。
二、无理数的发现---第一次数学危机大约公元前5世纪,不可通约量的发现导致了毕达哥拉斯悖论。
当时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重视自然及社会中不变因素的研究,把几何、算术、天文、音乐称为"四艺",在其中追求宇宙的和谐规律性。
他们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可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项重大贡献是证明了勾股定理,但由此也发现了一些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表示成整数或整数之比(不可通约)的情形,如直角边长均为1的直角三角形就是如此。
这一悖论直接触犯了毕氏学派的根本信条,导致了当时认识上的"危机",从而产生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到了公元前370年,这个矛盾被毕氏学派的欧多克斯通过给比例下新定义的方法解决了。
他的处理不可通约量的方法,出现在欧几里得《原本》第5卷中。
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世界近现代史重要事件整理
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世界近现代史重要事件整理近现代史是历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从19世纪初至今的世界历史。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世界近现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进行整理,帮助山东省考研历史学的考生进行复习。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重要事件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中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状态。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国与英法联军之间的战争,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3. 辛丑条约(1895):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割让台湾等领土给日本,标志着中国的领土流失。
二、20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事件1. 辛亥革命(1911):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标志,结束了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的统治。
2. 五四运动(1919):中国民族主义和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促进了中国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
3.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欧洲及其殖民地间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重要事件1. 俄国十月革命(1917):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 凡尔赛和约(1919):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签署的和约,导致了战后的领土重划和德国的削弱。
3.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重要事件1.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全球规模的战争,导致数千万人丧生,欧洲格局重新调整。
2. 德国纳粹袭陈(1940):二战初期,德国快速占领法国等国家,形成欧洲大陆局面。
3. 联合国成立(1945):战后国际组织,旨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和平与安全。
五、冷战及后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1. 老挝独立(1953):法国放弃其对老挝的殖民统治,老挝成为独立国家。
2. 印度独立(1947):英国结束对印度的统治,印度成为分治而立的两个国家之一。
山东大学——大学岁月成追忆
山东大学——大学岁月成追忆作者:丁启阵来源:《求学·文科版》2011年第04期十六岁到二十三岁,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我是在山东大学度过的。
说起母校,山东大学无疑是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所母校,小学、中学时期的几所学校都无法跟她相比。
山东大学成为我的母校,似乎有些偶然。
三十年前,我考大学那会儿,关于高校的信息不像今天这样丰富,这样容易了解。
填报志愿的时候,我的心中一片茫然,根本不知道该选择哪所大学。
是教过我近半年时间语文课的一位老师给我建议,让我填报了山东大学。
这位五十年代毕业于杭州大学的语文老师对山东大学特别有好感,他说:“山东大学文史哲很强,出过许多有名的学者。
”仔细想想,我跟山东大学之间还是相当有缘的。
地处华北平原中部的山东济南,有好几个令我心向往之的理由:孔孟故国,隋唐英雄秦琼、宋代诗词名家李清照、辛弃疾的诞生地,有青纱帐,黄河流经等等。
我那时既景慕古代圣贤,又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峥嵘岁月充满好奇,对华北大地心怀敬意。
凑巧的是,我离开家乡负笈北上的前一天晚上,邻村放映的露天电影是《济南战役》。
山东籍战士拿煎饼卷大葱当做头等美味,让我觉得匪夷所思,也让我的父母忧心忡忡。
我的家乡人民,把鱼、丁启阵米视作人间饭食的正统。
生长于穷乡僻壤,接受现代教育的地方都是乡间学校,条件十分简陋;父母都是文盲,没有锱铢家学可以继承;加之生不逢时,“读书无用论”横行四海。
总之,刚进山东大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简直如同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
但是,我这人有一个特点:从来不惧怕老师。
许多学生,都习惯于对老师敬而远之。
我不是这样的人。
我并非门门功课都出色到足以让每一个老师均对我青眼相看,但是,从入小到大学毕业,我没有惧怕过任何一位老师。
就是我学得最烂的数学、化学课老师,我也从不惧怕他们。
每当学习上遇到问题,我决不隐忍心中,或者自己默默想办法去解决,而总是喜欢第一时间向老师发问。
可能正是这个缘故,大学一年级,我很快就跟几位老师熟悉了起来。
走进山大历史文化学院,感受史学风采
走进山大历史文化学院,感受史学风采文/王庆梅史学通来往,史韵承古今。
学习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天的实践。
素以“文史见长”而誉薄海澨的山东大学,是历史研究领域的学术高地。
历史学科是山东大学的一个旗帜性和标志性学科,始于初创时的1901年。
117年来,无数的历史学大师和知名学者云集于此,筚路蓝缕,风雨砥砺,让山大历史文化学院厚积而薄发,不仅开创了令人向往的“八大教授”(或称八马同槽)的历史学科盛况,更形成了“独断之学”与“考索之功”并重的学术风气,奠定了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办学传统。
走进新时期,山大历史文化学院在前辈学人严谨治学风气的熏陶下,脚步依然清晰而铿锵:学术研究亮点纷呈,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明清王朝对外关系史、史前及青铜时代考古等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拥有一大批站在学术前沿的学者,共同举起山大史学之风采。
Appreciating the Charms of History Study at the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f Shandong UniversityCITY/读城 |百年山大 文史见长|“八大教授”的史学素养和人文品德长久地激励着一代代学子。
图/刘悦琛Historical attainments and morality quality of the “Eight Respectful Professors” have always been an inspiration to generations of students.百年史薮,源远流长山大历史文化学院是一个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的学院。
1901年开设历史课程,很长一段时间中,都与中文同属文学院,后几经分合,直至1950年11月组建山大历史系,由历史大家杨向奎担任主任。
自此,历史系作为一个独立系科建制一直延续下来。
这一时期历史系得到迅速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引进,著书立说,很快成为全国高校历史学科的影响高地。
错失良机——浅论中国历史上的六次重大战略失误
知识文库 第22期86错失良机——浅论中国历史上的六次重大战略失误潘竟伟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长期雄踞于世界东方,令炎黄子孙引以为豪,也曾让世界诸国心往神驰。
纵观中国自明朝以来近500年的发展,曾经面临过多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遇。
一、明朝中期,错失向海外发展的战略机遇。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那时的中国有世界一流的航海能力,西欧诸国难望其项背。
但统治者却藉此以宣扬国威、贡赐贸易,并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
之后,明清两朝逐步实行“海禁”与“锁国”政策,中国逐渐失去了海上优势,大海之上再也难见中国大船,统治者由“放眼四海”而变为“坐井观天”。
二、康乾时期,错失发展军事实力、开疆扩土的战略机遇。
“康乾”时期,中国正处于封建历史上最辉煌的盛世之中。
但是,专制的政治体制对明朝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强大的阻碍,也抑制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向外发展。
就在清政府同期“闭关锁国”政策的近二百年里,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由于中国的满清政府对新的世界大潮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视西方的文明成果为异端邪说、奇技淫巧。
其结果是,中国失去率先实现经济、政治转型,发展近代科技和大工业的先机。
三、洋务远动,错失富国强兵的战略机遇。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此时,中日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
面对新的危机和挑战,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定下了“继承列祖列宗之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的目标。
为了这样的目标,日本明治政府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励精图治,极力推行变革,毫不犹豫地采用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使日本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崛起,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大获全胜,实现了脱亚入欧的目标,成为与其它列强并驾齐驱的世界强国。
面对汹涌而来的世界大潮,中国的清王朝仍然沉溺于“天朝大国”的梦幻中不能自拔,不思变革、苟且偷安。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3篇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第一次危机:希腊数学危机希腊数学家们是数学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们创造了许多数学概念和理论,如欧几里得几何、三角学、锥曲线等。
但在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时期,希腊数学发生了危机。
这一时期的希腊数学家纷纷开始关注无穷大和无穷小的概念。
然而,这些概念并不符合当时的逻辑和数学标准,他们甚至不能用现代的数学符号来表示。
因此,这些数学家的理论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在这一时期,希腊数学的道路出现了两条分支。
一条是传统的代数学派,他们注重整数、有理数和分数的研究;另一条是几何学派,他们将一切几何测量归纳为单个不可减少的点。
两个学派的意见相左,争论不断,导致了希腊数学的危机。
这一时期的数学发展为数学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思考,但也让希腊数学陷入了停滞和分化的境地。
第二次危机:19世纪末的非欧几何危机19世纪末期,非欧几何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话题。
在欧几里得几何中,平行公设是一项基本性质,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在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
然而,非欧几何学派质疑这一性质,提出了一种名为反射性的新性质,也就是说,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相交的。
这种观点的提出,引起了数学界的强烈反响和激烈争议。
欧几里得几何是基础数学,因此许多人认为非欧几何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否认这一基础。
在这种文化和学术背景下,非欧几何的认可难以达成,成为了数学史上的一次危机。
第三次危机:20世纪初的集合论危机20世纪初,集合论成为了数学的新话题。
然而,当时对于集合论的探讨往往涉及到关于无限的思考,这些思考往往与人的直觉相悖,甚至有些违反逻辑。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悖论:一个包含所有时空中的点的集合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这个集合中是否包含它自身?如果不包含,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包含所有时空中的点的集合;如果包含,那么这个集合就非常巨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这个悖论意味着个体和整体的关系无法解决,出现了数学中的自我矛盾。
这一数学危机的解决需要借鉴哲学和逻辑学的工具,很多数学家因此开始关注哲学基础和逻辑体系,试图建立一个完备的集合论,以应对数学的自我矛盾和前进。
中华民族永远的耻辱
中华民族永远的耻辱作者:周琪--------------------------------------------------------------------------------据统计,二战期间,中国死亡人口多达3500多万人,主要是平民。
南京大屠杀一次杀了30多万人,其他的规模不等的集体屠杀何止成千上万!无数个惨案和“万人坑”记录着倭寇的血腥罪行。
几乎每一个倭寇铁蹄所至的城市和乡村都遭到屠杀和洗劫。
日寇无数的罪行和制造的惨案无数倍地超过奥斯威辛和纳粹的毒气室。
日本侵略者罪恶滔天,罄竹难书,其罪恶较之德国纳粹要大得多。
这是日本永远改变不了的侵华罪恶,也是中华民族史上的奇耻大辱。
日本的侵略对中国的发展造成的历史停滞和历史副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日本欠了中国人3500多万条人命。
面对这笔血债,日本能若无其事吗?而且,这是简单的赔偿能解决的吗?要知道,人命是赔不起的。
撇开这两种难以估量的损失不讲,据统计,自1937年7月7日始,至战争结束,日本对中国造成的可估量的直接、间接损失就达6000亿美元。
这一损失日本给予起码的乃至象征性的赔偿了吗?没有。
日本犯下这等滔天大罪,它得到了应得的教训和惩罚了吗?没有。
中国跟它算战争账了吗?没有。
日本否认昔日的战争罪行。
面对许多亚洲国家联合抗议的一波波声浪,日本政府一意孤行,一副视天下人如草芥的嚣张、蛮横样。
最近几年新的情况更让人忧心:日本通过了战争法案,可向海外派兵,参加战争已经合法;日美安保条约已使日本或日军成为太平洋地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老板。
也就是说,日本又要用武力制约、威胁乃至“管制”它昔日的对手和其侵略战争的受害者了。
日本又开始对中国虎视眈眈、蛮横无礼了。
在这个世界即将走向下一个千年之际,中国人不能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和屈辱迈进新时代。
否则中日关系将会出现大的危机,我们有可能在国际政治舞台沦为配角,我们的子孙也将蒙受过去的耻辱和新的委屈,我们自己也会感到窝囊、憋气和惭愧。
中国文化的危机及其解决之道
中国文化的危机及其解决之道06-07-27 作者:编辑:化成天下龙宗智(西南政法大学校长):非常高兴能主持我校78级校友蒋庆先生的演讲,蒋庆先生是当代中国的大儒,在儒学方面是目前公认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著有《公羊学引论》、《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以善致善:蒋庆与盛洪对话》、《生命信仰与王道政治──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盘山文存──儒学与现代》等著作,并独力与合作翻译了《基督的人生观》、《当代政治神学文选》、《自由与传统》、《政治的罪恶》、《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等多部西方学术名著,还编辑出版了《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十二册)。
关于蒋庆先生的详细介绍请登陆其网站。
现在欢迎蒋庆先生演讲。
蒋庆(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大家好,今天能回到母校同在座的各位学校领导、老师、同学和师弟师妹们共聚一堂,心里非常高兴。
今天我被邀请参加“金开名家讲坛”并作首场演讲,心里有些不安,毕竟近一二十年来我的研究领域已经离开了法学,对法律已经比较生疏了。
但是,我们大学的法学研究应当扩充自己的人文视野,研究法律离不开历史、理论等基础人文学科的支持,只有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法律。
其实,法律在古今中外的学术史上本身就是人文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随着西方近代以来学术分科出现后才独立出来,而历史上真正伟大的法学家、法律思想家、大法官、大律师都不只精通具体的法律技术,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历史、理论、文化、宗教等人文素养。
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自己虽然离开了法学,也还是可以在这里作一个开拓人文视野的学术演讲。
下面,我就开始演讲,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中国文化的危机及其解决之道》。
首先,从字面上解释一下演讲的题目。
什么是中国文化?按道理,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讲中国文化是不需要对中国文化的概念进行专门解释的,但是,一百多年来我们的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已经面临衰亡的境地,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了,这才需要专门解释。
山东大学的历史变迁
山东大学的历史沿革山东大学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综合大学,是国家教育委员会直属的重点高等学校之一。
其前身是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在济南创办的官立山东大学堂,建校以来,山东大学随着社会的变革,由晚清王朝、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个历史阶段。
期间曾几度更名,有过停办、重建、合校、搬迁的多次变革,曾在不同时期汇纳过各类大学,也曾分出过十多所高等院校。
她在曲折前进的道路上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培养了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各项建设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赢得了国内外良好的声誉。
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清光绪二十七年)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同时调蓬莱知县李于锴进行筹备。
是年11月《折稿》获准,在济南泺源书院正式创办了官立山东大学堂。
首任校长是政界闻人唐绍仪(时称管理总办)。
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分专斋、正斋、备斋、分斋督课。
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后增至110多人,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
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
学制初为三年,后改为四年。
1904年学校迁入济南杆石桥新址,改为山东高等学堂。
1911年又改称山东高等学校。
周学熙、方燕年、陈恩焘、萧应椿、陈庆和、周学渊、魏业锐、陈恩畲、李豫同、李联璧、范之杰、黄国恩、丁维椽等先后出任校长。
1914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全国设立大学区,各区中心城市设大学,各省设专门学校的体制,山东隶属中心城市北平,按章大学堂停办。
师生分别转入法政、工业、农业、商业四个专门学校,校长丁维椽继任商业专门学校校长,校舍由法政专门学校使用。
山东大学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人,选送去欧美和日本留学的59人。
其中徐镜心、张伯言等人在日本参加同盟会,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山东同盟会负责人。
山东大学堂是山东省第一所官办的高等学校,也是山东大学历史的起点。
1906在年济南皇华馆设立法政学堂。
【城市生活指南走进山东】山东大学简史
山东大学简史校名。
1970年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将山东大学一分为三:政治、中文、外文、历史四系南迁曲阜,与曲阜师范学院合并,改称为山东大学;生物学系迁奉泰安,并入山东农学院;校部机关和数学、物理、电子、化学、光学(新建)五系留在济南,成立山东科学技术大学。
1973年病中的周恩来总理得悉这一情况,立即签署恢复山东大学原建制的指示,1974年初山东大学恢复原建制,山东科学技术大学即行撤销。
1971年高等学校恢复招生,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审定”的招生办法,开始招收工农兵学生入学。
到1976年共招收五届工农兵学生(学制二、三年),总计毕业3267人。
2000年7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国家教育部和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将隶属于不同管理体制的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
原山东医科大学创建于1911年,是直属国家卫生部的重点医科大学,曾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原山东工业大学建立于1949年,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工科院校,是山东重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研发基地,也是山东省属院校中惟一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的高校。
三校合并组建成新山东大学,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揭开了山东大学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山东大学的发展一直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府的高度重视。
2001年2月26日,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重点共建山东大学协议,使山东大学跨入全国21所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百年校庆前夕,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分别为山东大学题词。
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是:“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为把山东大学办成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奋斗。
”李鹏同志的题词是:“齐鲁大地,人才辈出;百年学府,再创新章。
”新世纪、新山大、新机遇、新发展。
山东大学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和己任,担承社会责任,致力学术繁荣,培育民族中坚,服务社会发展,探求科学真理,引领文明进步,全面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教育创新战略和人才战略,学校充满了青春和活力,一片生机盎然。
山东的历史事件近代
山东的历史事件近代近代以来,山东作为中国东部的重要省份,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山东的近代历史事件入手,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并分析其对山东乃至整个中国的影响。
一、山东战争山东战争是近代山东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之一。
该战争发生于19世纪末,是列强在中国进行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的一部分。
当时,德国、日本等列强以各种借口对山东展开侵略,最终导致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这场战争揭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脆弱性,并为中国爆发更多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二、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也对山东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四运动始于1919年,最早在北京爆发,但山东很快成为了运动的重要中心。
当时,山东大学的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运动,发起了多次示威和抗议活动。
五四运动呼吁废除不平等条约、恢复中国的主权和民族尊严,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三、山东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山东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1937年,日军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山东成为了他们的主要目标之一。
山东人民奋起抵抗,发动了大规模的抗日战争。
山东的抗日斗争持续了8年之久,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山东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全面内战,旨在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山东是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山东发起了一系列战役,最终于1949年解放了山东。
山东的解放战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五、山东经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而山东作为中国东部的经济大省,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山东积极响应并迅速调整经济结构。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山东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山东的改革开放经验为中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五四运动后“山东问题”的解决
五四运动后“山东问题”的解决【摘要】五四运动后,山东问题成为中国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巴黎和会上,日本得到了山东权益,引发中国人民的不满。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失去对于山东的主权,日内瓦会议上中国提出抗议并未得到解决。
中国坚决反对该条约,坚持要求收回山东。
最终,借助华盛顿会议,中国成功收回山东,这标志着山东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了国人爱国精神,也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尊重。
这一历史事件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即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上,中国人民应当团结一致,坚定不移。
五四运动后山东问题的解决,为中国的民族复兴铺平了道路,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关键词】五四运动、山东问题、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日内瓦会议、中华民族、影响、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五四运动后“山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我们需要首先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
五四运动是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革命精神的兴起。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国家危机,由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接受对山东的割让,引起了广泛的愤怒和抗议。
这也引发了中国人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抵抗,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与各国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巴黎和会的情况使中国的处境更加艰难,中国政府不得不寻求外交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
日内瓦会议的召开也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维护自身的利益。
中国的态度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的坚定立场和外交努力为最终解决山东问题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这些背景信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后“山东问题”的解决过程。
2. 正文2.1 巴黎和会的情况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和平会议。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制定和签署战后的和平条约,重新划定世界地图,重新分配殖民地和领土,以及建立国际安全机制。
五三会暴发关后感400字。
五三会暴发关后感400字。
【整理】五三惨案感悟心得济南五三惨案观后感1今早十点左右,正在图书馆里看书,就听到外面一阵连绵不绝的防空警报声音,我知道又到了这个日子五三惨案纪念日。
我在山大读书已快要三年,每一年都不曾缺席这场刻骨铭心的纪念活动。
还记得两年前的同一天,当警报声响起的时候,我还同其他同学一起纳闷教室外的噪音。
正在讲西班牙语语法课的老师就给我们上了一段济南历史课。
1928年五月三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济南大肆屠杀外交官员及中国军民的血腥事件,由此欠下了中国人民一笔血债。
五三惨案是济南近代史上遭受的最大耻辱,是济南人心中永远的痛,每个济南人甚至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每年的五月三日,济南也会采取多种纪念方式,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警钟长鸣就是其中一种。
所以,每年五月三日,济南上空凄厉的防空警报声鸣响时,总会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那个炮火连天、民不聊生的年代。
这防空警报声真的很刺耳、很揪心,但也就是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加切身实地地感受到91年前,济南的痛,济南人民的痛。
一个城市经历过的苦难,理应被后人记住,铭记这段刻骨铭心的痛,才会自强不息。
要不是那一年的防空警报,身为异乡人的我恐怕也不会知晓这一段历史;多亏了那一年的防空警报,使我对这个要生活四年的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
五三惨案已经过去91年了,勿忘国耻,铭记五三,警钟常鸣。
这一天,军绿色的防空警报车穿梭于济南城市的各个角落,参加警报试鸣的警报器数量不断增加,警报音响覆盖面积和受众人数也越来越多,参与警报试鸣的预警设施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时光匆匆,济南用来纪念这段历史的方式也在不断进步。
这所有的努力,就是要让济南一代又一代的儿女铭记这段教训,让暂时旅居在泉城的游人通晓这段历史,也让所有人在这一天痛定思痛。
有人说过,一个人能做的最伟大的事就是爱国。
这一年的防空警报暂时落下了帷幕,但我们都知道,爱国心从来都是这场时代大荧幕的主角,而且它从不杀青。
五三惨案感悟心得济南五三惨案观后感2为纪念五三惨案89周年,警示民众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文章转载自数学进展简史)从哲学上来看,矛盾是无处不存在的,即便以确定无疑著称的数学也不例外。
数学中有大大小小的许多矛盾,例如正与负、加与减、微分与积分、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等等。
在整个数学进展过程中,还有许多深刻的矛盾,例如有穷与无穷、连续与离散、存在与构造、逻辑与直观、具体对象与抽象对象、概念与运算等等。
在数学史上,贯穿着矛盾的斗争与解决。
当矛盾激化到涉及整个数学的基础时,就会产生数学危机。
而危机的解决,往往能给数学带来新的内容、新的进展,甚至引起革命性的变革。
数学的进展就经历过三次关于基础理论的危机。
一、第一次数学危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代意义下的数学,也确实是作为演绎系统的纯粹数学,来源予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
它是一个唯心主义学派,兴盛的时期为公元前500年左右。
他们认为,“万物皆数”(指整数),数学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的,而且能够应用于现实的世界,数学的知识由于纯粹的思维而获得,不需要观看、直觉和日常体会。
整数是在关于对象的有限整合进行运算的过程中产生的抽象概念。
日常生活中,不仅要运算单个的对象,还要度量各种量,例如长度、重量和时刻。
为了满足这些简单的度量需要,就要用到分数。
因此,假如定义有理数为两个整数的商,那么由于有理数系包括所有的整数和分数,因此关于进行实际量度是足够的。
有理数有一种简单的几何说明。
在一条水平直线上,标出一段线段作为单位长,假如令它的定端点和右端点分别表示数0和1,则可用这条直线上的间隔为单位长的点的集合来表示整数,正整数在0的右边,负整数在0的左边。
以q为分母的分数,能够用每一单位间隔分为q等分的点表示。
因此,每一个有理数都对应着直线上的一个点。
古代数学家认为,如此能把直线上所有的点用完。
然而,毕氏学派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发觉:直线上存在不对应任何有理数的点。
专门是,他们证明了:这条直线上存在点p不对应于有理数,那个地点距离op等于边长为单位长的正方形的对角线。
山东大学近代史重点
考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1839年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2.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史为鉴】浅论山东大学历史上的四次灭亡危机开端:新政遗产,光绪御批,时代产物如果说戊戌变法留下了唯一遗产是一个京师大学堂,清末新政留下了的就是山东大学堂。
戊戌变法的失败实际上已经宣布了清政府的灭亡,可怜光绪也算得上一代明君,终究没能扛得住历史的车轮。
慈禧虽然平定变法,但是变法已经深入人心。
无奈之下,慈禧玩了个换汤不换药,实行所谓的“新政”,“内阁”清一色的王爷贝勒,咱们不提此节。
但是这个“新政”给中国留下了几许遗产,山东大学就是其一。
袁世凯担任山东巡抚是被派来平定义和团运动的,“袁大总统”也确实有几把刷子,三下五除二干掉了几个义和团“大师兄”。
袁世凯一到山东就请义和团几个大师兄吃饭,酒过三巡,问道:尔等真个刀枪不入?答:然!老袁说:那好,咱们到后院试试吧。
几声枪响,大师兄们死了。
义和团的真实面目这里也不再细谈,卸磨杀驴的活计清政府还是干的很漂亮的。
回归正题,袁世凯担任山东巡抚,一听上面要玩“新政”,好家伙,走着……一纸奏章直达天庭:咱们建个山东大学堂吧?光绪这点权利还是有点:准奏!实际上,山东大学堂创办就是为了迎合清政府的“新政”,但是山东大学却结结实实的就此扎根,谁能想,这一走就是一个世纪。
第一回:辞旧迎新,远走岛城山东大学建立起来了,但是此后的20多年风风雨雨,其实并不如意。
先后有六个专门学校和山大分分合合,一所大学的能量是抗不过乱世的风风雨雨的。
1928年,北伐大军终于基本上统一了全国。
翻看历史书,似乎这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政府干掉北洋政府,山大归属也跟着转移到国民政府手里。
山大校史是这样写的“1928年,国民北伐军进抵山东,奉系军阀败逃。
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兵济南,制造了“五、三”惨丅案。
在动乱中,学校经费无着,随即停办。
”一同停办的还有私立青岛大学。
“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报告,下令在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
”蔡元培不愧是中国大学办学行家,力主山东大学搬到青岛筹备,与私立青岛大学合为一处。
当时的教育部长蒋梦麟也不愧为著名教育家,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1929年6月,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奉令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除接收省立山东大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收用,筹备国立青岛大学。
”“1930年4月,国丅民党政府任命杨振声为校长,9月21日,举行开学典礼,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丅立。
”很多人污蔑山大校史不清都提这么一段,说山大真正的历史就是从30年开始。
但是我们说话要有证据,山大从济南到青岛,两年时间虽然已经停办,但是人员师资教学物资都在,而且山东大学筹办委员会和后来的国立青岛大学筹办委员会也是和山大前后相承,所以山大并没有断。
品味这一段历史,我们不知是该欣慰还是该痛惜。
改朝换代的大潮里,神马都是浮云。
而后面的另一次改朝换代,又一次证明了这个定理。
不论怎么说,山大活下来了。
而且迎来了一次辉煌。
虽然她是如此的短暂。
第二回:国难当头,谁人幸免?有时候我们看一所大学,觉得他实在是伟岸雄壮。
但是如果把他置身于国家大势,历史浩劫中,他又是如此的弱不禁风。
改朝换代能让你或生活死,民族存亡自然更不必说。
抗丅日战争不过是二次世界大战的远东战场中的一部分,山大不过是抗丅日战争中苦苦挣扎的百所大学中的一所。
只是西南联大的成功不是谁都能复制,刚刚搬迁青岛七个年头的山东大学缺的就是校亡人亡的凝聚力。
乱世之中,我们又能责怪谁?闻一多杨振声在青岛自封“醉八仙”的豪情在学校内乱中消泯,一众名流,不论文理,有几个把山大当做了归宿,而不是仅仅一个过客?于是“1937年,“七、七”事变,抗丅日战争爆发。
11月国立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再迁四川万县。
图书、仪器、案卷分批运出,损失严重。
1938年春学校在万县复课,不久教育部下令“暂行停办”。
师生分别转入国立中央大学,图书、仪器、机械分别暂交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工业职业学校保管使用。
……”抗战中挣扎的大学不少,但像山大这样直接停办的不多。
我们不知道是该称之为洒脱还是该称之为悲哀。
名师散尽,教学物资分光,山大还有什么?还有沦陷区的校址,还有千百师生心中的一个名号,还有它40多年传承的一股子韧劲。
这,就足够了!“1946年春,经国民政丅府教育部批准。
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
复校后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计有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水产水15个系,医学院不设系,并附设一个大学先修班和高级护士学校。
各学院学生修业年限为四年,其中工学院五年,医学院六年,实行分学制和必修制、选修制。
1946年10月25日举行开学典礼。
知名学者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黄孝纾、丁山、赵纪彬、杨向奎、萧涤非、丁西林、杨肇、童第周、曾呈奎、王普、郭贻诚、王恒守、李先正、刘遵宪、朱树屏、严效复、杨宗翰、郑成坤、李士伟、沈福彭等应聘来校执教。
”有人依旧是忘不了山大的,把山大当做归宿的确是不多,但有几个就足够了。
赵太侔、童第周就算得上如此。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山大不论怎么说是挺过来了。
而这一时期之后山大也就创造“文史见长,海洋学科远东第一,生物学科国内第一”的名声。
但是辉煌的背后总是暗藏着危机,盛极则衰难免让人难以接受。
第三回:大学之乱,实为人祸中国近代史说白了就是一个改朝换代史,牛鬼蛇神纷纷登台,登台了就要打破原有格局,一切重新洗牌。
52年以及之后的院系大调整,就是一次重新洗牌。
洗牌自然有好牌和臭牌之分。
有吃亏和白得之别。
总起来说,你在前朝混的越好,本朝你就被整的越惨。
十三所教会大学全部给瓜分干净,谁叫你不是跟正苗红来着,活该!民国时期的几所综合大学损失惨重,也只能徒呼奈何。
中央大学,交通大学,清华,浙大,武大,厦大,山大尤为惨烈。
这里别家事咱不评论,只絮叨絮叨山大那些年的那些事。
下面一段是山大被调整的主要事项,不想看的可以越过看评论:-----------------------------------------------------------(一)政治系,迁至济南,组成山东政治学校,现为中丅共山东省委党校。
(二)艺术系戏剧组,迁至上海,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上海戏剧学院。
(三)艺术系音乐、美术两组,迁至无锡,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后为南京艺术学院。
(四)工学院和土木系,和原山东工学院的土木、纺织系合并,组建成青岛工学院,后又迁至武汉与有关系科合并,成丅立武江测绘学院,后为武汉测绘科学大学。
(五)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迁至济南,调入原山东工学院,组建成新的山东工学院,后为山东工业大学。
(六)农学院的农艺、园艺、植物病虫害学三系,迁至济南,与原山东农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农学院,现为山东农业大学。
(七)医学院1956年独立,扩建为青岛医学院。
(八)理学院的地矿系迁至长春,与有关院校系科合并,组建成长春地质学院。
(九)1954年教育部拟改变高等学校的布局,指令由山东大学负责,在郑州筹建一所新的大学,由山东大学支援师资,即现今的郑州大学。
(十)在迁校济南时,留在青岛的系科,独立建院后,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
----------------------------------------------------------1,52以及以后的院系调整,其他学校都是有进有出,山大基本上属于有出无进。
2,01年山大合并山工,的的确确是一种回归,而不能说是吞并。
3,当时山大号称“文史见长,海洋学科远东第一,生物学科中国最好”,文理工农医齐全,结果搬迁济南的时候带走的仅仅是部分文科和部分理科而已。
山大损失最大的还是从青岛搬来济南。
而这已经是山大没亡校的最关键选择,真要去了郑州,那还是山东大学吗?有人说,山大怎么能说得上是有出无进呢?华东大学不就整体并入山大了?对,华东大学还真有过,也确实是并入了山大。
但是那个华东大学是个神马玩意儿?那是抗战中中丅共在临沂建立的临沂“山东大学”,后来改名叫华东大学,充其量不过是个政治预科,或者叫党员培训班,毫无学术可言。
这种货色并入山大能给山大多少增色?其后的第四次亡校危机也证明了,这实在是个祸害。
第四回:十年浩劫,挣扎无奈十年浩劫啊,中国现代史上跳不过去的坎,不论什么事情,只要经过那个年代,都会带有那个年代特有的烙印。
前三次的亡校危机虽然险象环生,但都还有惊无险,山大挺了过来。
这一次,本该轻轻松松却真真切切的差点要了山大的命。
外来的破坏再厉害,都不过是一些风雨,内部团结一致总能绝处逢生,但要内部出了乱子,就真个危险了。
“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
6月殃及山东大学校园,全校机构随之瘫痪。
1967年后,校内山头林立,学校的一派组织夺权后,把校名改为“鲁迅大学”,直到1970年才又恢复了山东大学校名。
1970年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将山东大学一分为三:政治、中文、外文、历史四系南迁曲阜,与曲阜师范学院合并,时称为山东大学;生物学系迁奉泰安,并入山东农学院;校部机关和数学、物理、电子、化学、光学(新建)五系留在济南,成立山东科学技术大学。
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病中得悉这一情况,立即签署恢复山东大学原建制的指示,1 974年初山东大学恢复原建制,山东科学技术大学即行撤销。
”这次山大的文科也没能幸免,被拆的七零八落,生物等理科也再次被折腾。
这不过是场人祸,可这人祸比天灾更可怕。
我们单单读这一段,都能揣摩几分当年的挣扎与无奈。
放眼国内众多高校,无一例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但是像山大这样的也真是不多。
很多人评论说,之所以山大这次浩劫如此迅猛,归根结底是内部良莠不齐,政治因素过重。
这不免我们联想到山大之前被迫合并的某所。
山大也是遇到了贵人,周虽然也不是十全十美,但是那个年代确实有很多人受到了他的庇遮。
一切都过去了,山大也该迎来新生了。
但是,此时的山大还有多少实力为根基,去书写新的篇章?第五回:站错队伍实为民主山东大学在某次著名历史事件中站错了队伍,地位一落千丈。
事件为民国八年九筒大哥率六位弟兄斩杀黄四郎(把数字挑出来)。
潘承栋校长之后又在此后请过在不能说事件中犯过错误的敏感词来山东大学演讲,导致山东大学被打入冷宫,元气大伤。
结篇:继往开来,再创辉煌改革开放之后山大算得上步入了稳步发展的正规,此时的国家也一步步调整战略,试图创建几所名牌,创建几所在国际上都站得住的高校。
于是一会211,一会985,山大也紧紧抓住机遇,什么都没落于人后。
尤其是潘承洞担任山大校长的十年,山大一步步恢复着元气。
至今潘校的余泽依然滋润着山大,细数现在山大这批顶梁柱依然是潘校当年一手栽培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