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文集》佚文六篇
聊斋志异全集txt文言文全文阅读

聊斋志异全集txt文言文全文阅读1. 聊斋志异原文聊斋志异·卷四·小猎犬山右卫中堂为诸生时,假斋僧院。
苦室中蜰虫蚊蚤甚多,夜不成寐。
食后偃息在床,忽见一小武士首插雉尾,身高二寸许,骑马大如蜡,臂上青鞲,有鹰如蝇。
自外而入,盘旋室中,行且驶。
公方疑注,忽又一人入,装亦如之,腰束小弓矢,牵猎犬如巨蚁。
又俄顷,步者、骑者,纷纷来以数百辈,鹰犬皆数百。
见有蚊蝇飞起,纵鹰腾击,尽扑杀之。
猎犬登床缘壁,搜噬虱蚤,凡罅有所伏藏,嗅之无不出者,顷刻之间,决杀殆尽。
公伪睡睨之,鹰集犬窜于其身。
既而一黄衣人,着平天冠如王者,登别榻,系驷苇篾间。
从骑皆下,献飞献走,纷集盈侧,亦不知作何语。
无何,王者登小辇,卫士仓皇,各命鞍马,万蹄攒奔,纷如撒菽,烟飞雾腾,斯须散尽。
公历历在目,骇诧不知所由。
蹑履外窥,渺无迹响,返身周视,都无所见,惟壁砖遗一细犬。
公急捉之,且驯。
置砚匣中,反复瞻玩。
毛极细葺,项上有一小环。
饲以饭颗,一嗅辄去。
跃登床箦,寻衣缝,啮杀虮虱。
旋复来伏卧。
逾宿公疑其已往,视之则盘伏如故。
公卧,则登床箦,遇虫辄啖毙,蚊蝇无敢落者。
公爱之甚于拱壁。
一日昼卧,犬潜伏身畔。
公醒转侧,压于腰底。
公觉有物,固疑是犬,急起视之,已匾而死,如纸剪成者。
然自是壁虫无噍类矣。
2. 聊斋志异的全文(白话)绿衣女蒲松龄 [清] 著关圣力译有一个书生姓于,名璟,字小宋,青州益都(注1)人,住在长白山中的醴泉寺(注2)里读书。
有一天夜里,他点好火烛,刚刚开始认真看书,忽然听到窗外有一年轻女子的赞叹声:“于公子,你在勤奋读书呀!”于璟想:这深山古寺之中,哪里来得女人呢?他正在疑惑不解的时候,年轻女子已推开屋门,面带笑容走了进来。
女子对于璟说:“公子,你读书很用功啊!” 于璟很惊讶,赶紧站起来,仔细观看面前的女子。
年轻女子身穿绿色长衣裙,婀娜多姿,美妙极了。
于璟已经猜到她不可能是人,一定是个灵怪,便故意盘问她在哪里住家。
《聊斋文集》佚文六篇-最新文档

《聊斋文集》佚文六篇收稿日期: 2006-09-09一、信侯瑞贺安子入泮①窃以至德发其长祥, 余庆流于积善。
忠厚之裔, 堂植三槐; 孝友之家, 门生五桂。
积厚流长, 可以意卜, 亦何俟袍笏满床, 始信流泽之远; 扶摇万里, 乃知抟翼之高哉。
安子某② 祖为明侍御, 袖里弹章, 神慑阉寺; 橐中余禄, 河润乡邻。
生无惭德, 去有遗思。
至龙图公则肫肫而信, 恳恳而诚, 呐呐然如不出诸口, 虽则和光之度, 似属混同; 实乃经纬之胸, 更绕蕴藉。
因其世德, 卜其苗裔, 或请高大其门以俟之矣。
安子生而颖异, 头玉?i?i, 猎凤庭前, 则人知其异;乘羊市上, 则莫不言其超。
今岁科试,果入邑庠, 看终身之振翼发硎始于此日; 知异时之腾霄昂壑定非他人。
虽然, 头角之露, 允足骧首乎云霄; 而毛羽之丰, 尚须泽文于露雨。
不然者, 红线之光阴似驰, 金城之杨柳催人; 冯唐忽已苍苍, 邓禹笑其寂寂, 不令人辄唤奈何哉? 余与安子昔忝葭莩, 近卜芳邻, 望之也深, 故责之也力,亦安敢泛泛然颂而忘规也。
二、代人通用启③伏以赤绳系定, 丝萝联两姓之欢; 玉斧操来, 松柏订千年之好。
花成并蒂, 缕结同心。
台下人如杞梓, 品列圭璋。
陈太邱之居乡, 德传里社; 张公艺之制行, 名重朝廷。
忠厚贻谋, 存家声于孝友; 俭勤立业, 发和气于农桑。
等醇醪之醉心, 拟春风之拂座。
再惟某翁亲家, 王家宝树, 谢氏芳兰。
蔼蔼吉人, 继作求之世德; 谦谦君子, 垂裕后之清风。
何止门埒崔庐, 坐看谷量牛马。
三、通用启④弟, 才自鱼鱼, 质本鹿鹿。
衡荆少客, 但欲科头; 莉藿充肠, 惟知曝背。
沟中断梗, 无劳大匠之斧斤; 爨下朽株, 宁辱达人之鉴赏。
小儿似鼯鼠之技, 五出皆穷; 如袜线之材,一条亦短。
每望洋而自愧,更倚玉以为羞。
四、谢亲启令嫒兰蕙芳质, 无惭画雀之人; 小儿樗栎庸才, 敢作乘龙之客。
乃借友朋燕好, 遂谐儿女姻盟。
惟愿百岁鸳鸯, 投深情于鱼水;万年瓜瓞, 绵后福于熊罴。
【聊斋短文,小小练习】今日文章:《聊斋志异》之《王六郎》(第七部分)

【聊斋短文,小小练习】今日文章:《聊斋志异》之《王六郎》(第七部分)《王六郎》(第七部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问之居人,果有邬(wū)镇。
寻至其处,息肩逆旅,问祠所在。
主人惊曰:“得无客姓为许?”许曰:“然。
何见知?”又曰:“得勿客邑为淄(zī)?”曰:“然。
何见知?”主人不答,遽(jù)出。
俄而丈夫抱子,媳女窥门,杂沓而来,环如墙堵。
许益惊。
众乃告曰:“数夜前,梦神言:淄川许友当即来,可助以资斧。
祗(zhī)候已久。
”练习:问之居人,果有邬镇。
寻至其处,息肩()逆旅(),问祠所在。
主人惊曰:“得无()客姓为()许?”许曰:“然()。
何见知()?”又曰:“得勿客邑为淄?”曰:“然。
何见知?”主人不答,遽()出。
俄而()丈夫抱子,媳女窥门,杂沓而来,环如墙堵。
许益()惊。
众乃()告曰:“数夜前,梦神言:淄川许友当即来,可助以()资斧。
祗()候已久。
”练习1:翻译划线的重点字词练习2:翻译该段【参考答案】练习1:休息。
旅店、客店。
难道……(吗)。
是。
是的、对的。
等于“知见”,知道我、认识我。
立刻、匆忙。
不久、一会儿。
更加。
(这)才。
用。
恭敬。
练习2:(许某在招远)向当地的百姓询问,果然有个邬镇。
(许某)找到了那个地方,在一个旅店休息,(向店主)打听(土地神的)祠堂所在的地方。
店主惊异地说:“难道客人您姓氏是许吗?”许某说:“是的。
(您)怎么知道我?”(店主)又说:“难道客人您的家乡是淄县?”(许某)说:“是的。
(您)怎么知道我?”店主没有回答,匆忙出去。
过了一会儿,丈夫抱着孩子,媳妇姑娘(在门外)偷看,当地的人纷纷到来,好像四面围墙一般环绕(许某)。
许某(感到)更加惊异。
大家(这)才告诉(他)说:“几夜之前,(我们)梦中神人说:一个淄县姓许的朋友应该将要来到(这里),可以用一些盘缠资助(他)。
(因此我们)恭敬等候已经很久了。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小小基础,渐入佳境。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细柳娘,中都之士人女也。
或以其飘枭可爱,戏呼之“细柳”云。
柳少慧,解文字。
而生平简默,未尝言人臧否。
但有问名①者,必求一亲窥其人。
阅人甚多,俱言未可,而年十九矣。
父母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②耶?”女曰:“我实欲以人胜天,顾久而不就,亦吾命也。
今而后,请惟父母之命是听。
”时有高生者,世家名士,闻细柳之名,委禽③焉。
既醮④,夫妇甚得。
生前室遗孤,小字长福,时五岁,女抚养周至。
福年十岁,始学为文。
父既殁,娇惰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
谯诃⑤不改,而顽冥如故。
母无奈之,因呼而谕之曰:“既不愿读,亦复何能相强?但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与僮仆共操作。
不然,鞭挞勿悔!”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数日,苦之,泣跪庭下,愿仍读。
母返身面壁,置不闻。
不得已,执鞭啜泣而出。
残秋向尽,休无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
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
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
福不堪其苦,弃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问。
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不敢遽入,哀求邻媪往白母。
女曰:“若能受百杖,可来见;不然,早复去。
”福闻之,骤入,痛哭愿受杖。
母问:“今知改悔乎?”曰:“悔矣。
”曰:“既知悔,无须挞楚,可安分牧豕,再犯不宥⑥!”福大哭曰:“愿受百杖,请复读。
”女不听。
邻妪怂恿之,始纳焉。
濯发授衣,令与弟同师。
勤身锐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⑦。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①问名:古代婚姻礼仪之一,指男方去女方家提亲。
②以丫角老:终身做姑娘。
③委禽:送聘礼,表示定婚。
④醮(jiào):嫁。
⑤谯诃:责备呵斥。
文言小故事阅读

《聊斋志异》课堂阅读造畜魇昧之术[1],不一其道,或投美饵,绐之食之[2],则人迷罔[3],相从而去,俗名曰“打絮巴”,江南谓之“扯絮”。
小儿无知,辄受其害。
又有变人为畜者,名曰“造畜”。
此术江北犹少[4],河以南辄有之[5]。
扬州旅店中[6],有一人牵驴五头,暂絷枥下[7],云:“我少旋即返[8]。
”兼嘱[9]:“勿令饮啖。
”遂去。
驴暴日中[10],蹄啮殊喧[11]。
主人牵着凉处[12]。
驴见水,奔之,遂纵饮之,一滚尘,化为妇人。
怪之,诘其所由,舌强而不能答[13]。
乃匿诸室中。
既而驴主至,驱五羊于院中,惊问驴之所在。
主人曳客坐,便进餐饮,且云:“客姑饭,驴即至矣。
”主人出,悉饮五羊[14],辗转皆为童子。
阴报郡,遣役捕获,遂械杀之[15]。
[1]魇昧:同“厌魁”。
用巫术、诅咒或祈祷鬼神等迷信方法害人。
[2]绐(dài 代):欺骗。
[3]迷罔:昏乱,神志胡涂。
[4]犹:尚。
[5]河:指黄河。
[6]扬州:地名。
今江苏省扬州市。
[7]絷(zhí执)枥(lì历)下:拴在马厩里。
枥,马厩。
[8]少旋:一会儿。
[9]嘱:此据铸雪斋抄本,原作“祝”。
[10]暴:“曝”的本字,晒。
[11]蹄啮(niè聂)殊喧:又踢又咬,叫闹异常。
[12]着:拴置。
[13]舌强:舌根发硬,谓讲不出话。
[14]饮(yìn 印)五羊:给五只羊喝水。
[15]械杀之:谓用刑杖打死。
械,此诣刑讯的器械。
狼三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歘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
逡巡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注解:歘:忽然货:出售、卖。
《聊斋志异 - 卷六 - 狼三则(其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聊斋志异 - 卷六 - 狼三则(其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聊斋志异 - 卷六 - 狼三则(其二)清·蒲松龄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一个屠戸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屠戸半路上遇到两隻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戸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一隻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隻狼仍然跟从。
屠戸再次扔骨头,后面的狼停住了,前面的狼又到了。
骨头已经扔光了,可是两隻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戸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戸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隻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戸。
一会儿,一隻狼径直走开了,另一隻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戸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隻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戸。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衹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戸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隻狼也被杀死了。
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隻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衹是增加笑料罢了。
注释:屠:宰杀牲畜。
这里指屠戸,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止:通「衹」。
《聊斋》丛脞录

《聊斋》丛脞录摘要: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涉及有关事物名称众多,注家稍有不慎就会出错,乃至以讹传讹,误导读者。
笔者于详注新评《聊斋志异》之余,列举数端如下,以与前辈注家商榷并就正于广大读者。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名物;注释;商榷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在《聊斋志异》中,《尸变》、《妖术》、《驱怪》、《鬼津》、《查牙山洞》、《青蛙神》(又)、《王大》、《鸟使》等八篇小说,皆非名篇,多不入当今论者法眼。
然而小说中所涉及的一些名物,读者若朦胧读过,理解似是而非,对于其相关情节的把握终有所欠缺,不无遗憾。
本文即针对这八篇作品中涉及的有关名物略作诠释,篇名前所标卷数悉依据齐鲁书社2000年出版的任笃行先生所辑校《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一书。
一、搭帐衣在《聊斋志异》中,卷一《尸变》属于较为恐怖者。
作者善于以简洁从容的文笔营造阴森萧杀的气氛,刻画个中人物心理细致入微,引人入胜。
《尸变》记述负贩四人投店,因客满不得不与店主新去世之子妇尸体在同一屋室中过夜:“入其庐,灯昏案上。
案后有搭帐衣,纸衾覆逝者。
”何谓“搭帐衣”?清吕湛恩、何垠皆未出注。
朱其铠先生《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以下简称朱注本)注云:“指灵堂中障隔灵床的帷幛。
旧时丧礼,初丧停尸灵床,灵前置几,设位燃灯,祭以酒浆,几后设帷。
见《莱阳县志》。
《礼记・丧大礼》‘彻帷’《疏》:‘彻帷者,初死恐人恶之,故有帷也。
至小敛衣尸毕,有饰,故除帷也。
’”盛伟先生《聊斋志异校注》(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以下简称盛注本)注云:“指在灵堂中所设间隔灵床的帷帐。
旧时民间丧礼,初丧时停尸于灵床,前设供桌、燃油灯,列酒浆以祭之,桌后设帷。
”两注大同小异,全以《聊斋志异评赏大成》“帷幛”或“帷帐”解释“搭帐衣”。
再看白话译本的翻译。
(漓江出版社1992年版,以下简称漓江本)译为“帐幔”,《文白对照聊斋志异》(中华书局2010年版,以下简称中华本)译为“帷幛”,《聊斋志异全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以下简称上古本)译为“帐幕”,显然皆受到上述相关注释的影响。
连锁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六【清代】蒲松龄

[37]卷挟:把诗卷卷起,夹在腋下。
•
[38]所言伊何:跟你是怎么说的?伊,助词,无义。
•
[39]喋喋向人:多嘴多舌地告诉别人。喋喋,多言貌。
•
[40]支托:支吾推托。
译文
•
杨于畏,搬家居住在泗水岸边。他的书房临近旷野,墙外有很多古墓。每到夜晚,墓地里的白杨被风刮得哗哗作响,声音如同波涛汹涌。一天深夜,杨于畏一个人在灯下,正感到凄凉,忽听墙外有人吟诗:“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
草复沾帷。”反复吟诵了好几遍,声音悲哀凄楚。仔细一听,柔弱婉转像是个女子,杨于畏心中大疑。第二天一早,出去看看墙外,并没有人迹,只有一条紫带子遗弃在荆棘丛中。杨于畏捡了回来,顺手放在窗台上。到了夜晚,二更
天时,又传来吟诗声,和昨夜一样。杨于畏悄悄地搬了个凳子到墙边,登上去往外一望,吟诗声顿时没有了。杨于畏醒悟是女鬼,但心里却很倾慕她。第二夜,他早早地藏在墙头上等着。一更天快完的时候,只见一个年轻的女子,从
•
[30]蕉窗零雨之曲:以隔窗聆听雨打蕉叶为意境的曲子。指一种声情凄婉的曲子。
•
[31]卒听:听完。
•
[32]晓苑莺声之调:以清晨园林中流莺啼鸣为意境的、旋律明朗欢快的曲子。
•
[33]作剧:作游戏。
•
[34]张皇:匆遽,慌乱。
•
[35]戏具:指上述琵琶、围棋等娱乐用品。
•
[36]小字:小名,乳名。
•
•
[19]罗唣:纠缠,骚扰。
•
[20]连昌宫词:唐代元稹所作七言长篇叙事诗!借宫边老人叙述连昌宫的兴废盛衰,批评了唐玄宗晚年的荒淫腐败,寄托了作者对清明政治的向往。连昌宫,唐行宫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距洛阳不远。
•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藏抄本《聊斋遗文》考述

·聊斋诗文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23)02⁃0102⁃15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藏抄本《聊斋遗文》考述孙晨晨(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要: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藏抄本《聊斋遗文》一册,系民国初年翟左髯所辑,为海内孤本。
书前有蒲松龄小传、整理者弁言,正文有记、传、序、谢表等各体文章三十篇,书后附诗六首、聊斋遗稿三则。
该抄本有三篇诗文不见路大荒、盛伟辑本收录。
此外,若干文章后附有翟氏的批语,涉及行文笔法、相关史实、抄录来源等。
附录中的聊斋遗稿应别有所本,当非蒲松龄撰著。
新见遗文对于校补蒲松龄文集及深入考察蒲氏的文学成就皆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史料价值。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遗文》;抄本;《聊斋志异》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志码:A蒲松龄以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而享负盛誉,但其书刊印流布却已是身后事。
至于大量以抄本形式传世的各体诗文、俚曲、农书、杂著等更多有散佚。
保存至今的众多版本之间有较大差异且各本源流纷然淆乱,同时多有误收的伪作与未收的佚文。
因此,搜集整理蒲松龄遗文便成为深入研究工作的基础。
“总的来看,经数代研究者近一个世纪的不懈努力,这一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可谓成果累累,重要文献屡有发现,优秀成果相继出版,先前资料缺乏、文献阅读不便的问题大为改善”[1]16-19。
20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整理成果是路大荒收稿日期:2023-02-20作者简介:孙晨晨(2000-),男,四川广元人。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籍整理与校勘、汉语词汇史。
102《蒲松龄集》与盛伟《蒲松龄全集》。
两书前后接踵,路本展示了蒲松龄创作的基本面貌。
盛本后出转精,有体大虑周之制,其中《聊斋文集》以路本为底本,参校世界书局本、刘阶平选注本、耿士伟跋本,并从各种旧抄本、稿本、海外藏本中增收大量佚文,累计收文五百二十篇又七十二条。
《聊斋诗集》据路本为底本,有的诗篇径用路本,有的则另录他本,共搜得佚诗二十二首,删去错收他人诗十二首,并为诸诗搜剔归位,尽力编年。
《聊斋志异·柳氏子》原文及翻译译文

《聊斋志异·柳氏子》原文及翻译译文1、《聊斋志异·柳氏子》原文及翻译译文《聊斋志异·柳氏子》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原文:胶州柳西川,法内史之主计仆也。
年四十余,生一子,溺爱甚至。
纵任之,惟恐拂。
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
无何,子病,翁故蓄善骡,子曰:“骡肥可啖,杀啖我,我病可愈。
”柳谋杀蹇劣者。
子闻之,大怒骂,疾益甚。
柳惧,杀骡以进,子乃喜。
然尝一脔,便弃去。
病卒不减,寻死,柳悼叹欲绝。
后三四年,村人以香社登岱。
至山半,见一人乘骡驶行而来,怪似柳子。
比至,果是。
下骡遍揖,各道寒暄。
村人共骇,亦不敢诘其死。
但问:“在此何作?”答云:“亦无甚事,东西奔驰而已。
”便问逆旅主人姓名,众具告之。
柳子拱手曰:“适有小故,不暇叙间阔,明日当相谒。
”上骡遂去。
众既归寓,亦谓其未必即来。
厌旦俟之,子果至,系骡厩柱,趋进笑言。
众曰:“尊大人日切思慕,何不一归省侍?”子讶问:“言者何人?”众以柳对。
子神色俱变,久之曰:“彼既见思,请归传语:我于四月七日,在此相候。
”言讫,别去。
众归,以情致翁。
翁大哭,如期而往,自以其故告主人。
主人止之,曰:“曩见公子,情神冷落,似未必有嘉意。
以我卜之,殆不可见。
”柳啼泣不信。
主人曰:“我非阻君,神鬼无常,恐遭不善。
如必欲见,请伏椟中,察其词色,可见则出。
”柳如其言。
既而子来,问曰:“柳某来否?”主人曰:“无。
”子盛气骂曰:“老畜产那便不来!”主人惊曰:“何骂父?”答曰:“彼是我何父!初与义为客侣,不意包藏祸心,隐我血资,悍不还。
今愿得而甘心,何父之有!”言已出门,曰:“便宜他!”柳在椟中,历历闻之,汗流接踵,不敢出气。
主人呼之出,狼狈而归。
异史氏曰:“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
荡费殆尽,尚不忘于夜台,怨毒之于人甚矣!”(《聊斋志异·柳氏子》文言译文:胶州的柳西川,是法内史的管家,(年纪已经)四十多岁了,(才)生了一个儿子。
柳西川溺爱儿子到了极点,什么事都由着儿子的性子,唯恐违背了儿子的意思。
聊斋志异·卷六翻译

聊斋志异·卷六翻译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
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
张常客豫,遂家焉。
娶于豫,生子讷。
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
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
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
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1),阴劝母;母弗听。
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
腹中大馁,遂负薪归。
母验之少,怒不与食。
饥火烧心,入室僵卧。
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
”问其故,以情告。
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
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
”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
且日一啖,饥当不死。
”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
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
”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于是速归之。
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
且曰:“明日当以斧来。
”兄近止之。
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
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
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
山中虎狼恶。
”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2)楚之。
”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
”明日,怀斧又去。
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
约足一束,不辞而还。
师笞之,乃实告焉。
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3)存有虎至,众怨而伏。
虎竟顶戴荣回去。
虎正数人行急,为讷赴援。
讷力斧之,中胯。
虎痛狂飙,莫可寻逐,大哭而抵。
众慰解之,哭益忧,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去,我何后生矣!”遂以斧自尽其项。
众救护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
众骇,深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属于。
母哭骂曰:“汝杀死吾儿,欲劙(4)颈以黎贞耶!”讷呻云:“母勿苦恼,弟死去,我的定怨!”复置榻上,创痛无法眠,惟昼夜倚壁而哭。
《聊斋诗集》上

《聊斋诗集》上《聊斋诗集》上《聊斋诗集》(一)失仪礼严骏奔,共识官常之重;习成绵蕞,咸知天子之尊。
故宜表度于雍容,无敢贻羞于陨越。
今某身当朝祭,心昧肃恭。
相鼠无仪,俨然凤凰池上;沐猴而冠,厕乎鸳鸯班中。
宜罚俸钱,以肃朝制!丈量载在典章,自有鱼鳞之策;乱其经界,多为虎视之侵。
惟民田、军田之必清,斯上则、下则之允当。
今某恣情隐占,借口丈量。
有司惮于纷烦,既任总书之操纵;弓手巧于攫取,复通里老以盈亏。
自首出首者无苛,或短或长者有罚。
催征正供依期,原非额外之索;条鞭按候,实为分内之征。
不先时,不后时,有司责也;若逾期,若违限,里老当之。
今某怠玩催科,懈弛输纳。
麦秋告竣,不闻赋人之三分;稻陇既空,莫办公家之五斗。
钱谷之谓何?旷其职矣!粮饷则不继,典其罪哉!匿税商之获利倍于农,赋廛乃以示重本之意;民之趋利常如水,征税所以抑逐末之风。
国法既有常规,商货岂容私匿?今某合牙侩以表里为奸,不吊别而通同作弊。
夹带舟车之内,果然善藏若虚;受授昏暮之中,几于闭门成市。
是宜笞之五十以警诈,更追价之一半以入官。
私茶茶政与马政交通,故司茶即同司马;茶法与盐法均利,则私茶岂异私盐?一引百斤,必给部司之印;畸零由帖,亦凭州郡之批。
今某贩自私囊,妄希越境。
月团三百斤,潜移泛月之槎;雷筴几千包,轻策戴星之驾。
阳披瑞草归何处?乳窟仙芽不可追。
既拟以徒,仍籍其货.盐法管仲富齐,力兴国利;吴王煮海,严禁私盐。
虽山泽之利,圣人不与民争;而军国之资,君子当为物惜。
今某敢为下而抗上,竟背公以营私。
守御有官,暗吸沧洲之水;舟车无引,偷飞绿海之霜。
使忧国之子瞻,闻韶徒咏;将立榷之刘晏,仰屋空忧。
既害国而蠢民,合拟徒而议杖!私铸泉府流通,法操自上;铜山冶铸,令出惟行。
盖出纳所以示公,法无敢盗;而轻重亦有定式,制必在官。
今某鼓铸自私,冶炉擅造。
非奇赢之王恺,何得富拟皇家?岂专宠之邓通,借口钱流山泽?朋谋者分首从为流、笞,自告者按久暂为加减。
钱法以下户律名称榆荚,权轻重以通民财;价重圜泉,酌大小以资国用。
《聊斋志异之王六郎》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之王六郎》原文及译文《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聊斋志异之王六郎》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许姓,家淄之北郭[1],业渔。
每夜,携酒何上,饮且渔。
饮则酹地[2],祝云[3]:“河中溺鬼得饮。
”以为常。
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
一夕,方独酌,有少年来,徘徊其侧。
让之饮,慨与同酌。
既而终夜不获一鱼,意颇失。
少年起曰:“请于下流为君驱之[4]。
”遂飘然去。
少间,复返,曰:“鱼大至矣。
”果闻唼呷有声[5]。
举网而得数头,皆盈尺。
喜极,申谢[6]。
欲归,赠以鱼,不受,曰:“屡叨佳酝[7],区区何足云报。
如不弃,要当以为长耳[8]。
”许曰:“方共一夕,何言屡也?如肯永顾,诚所甚愿;但愧无以为情。
”询其姓字,曰:“姓王,无字[9],相见可呼王六郎。
”遂别。
明日,许货鱼,益沽酒[10]。
晚至河干[11],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
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如是半载。
忽告许曰:“拜识清扬[12],情逾骨肉。
然相别有日矣。
”语甚凄楚。
惊问之。
欲言而止者再,乃曰:“情好如吾两人,言之或勿讶耶?今将别,无妨明告:我实鬼也。
素嗜酒,沉醉溺死,数年于此矣。
前君之获鱼,独胜于他人者,皆仆之暗驱,以报酹奠耳。
明日业满[13],当有代者,将往投生。
相聚只今夕,故不能无感。
”许初闻甚骇;然亲狎既久,不复恐怖。
因亦欷歔,酌而言曰:“六郎饮此,勿戚也。
相见遽违,良足悲侧,然业满劫脱[14],正宜相贺,悲乃不伦[15]。
”遂与畅饮。
因问:“代者何人?”曰:“兄于河畔视之,亭午[16],有女子渡河而溺者,是也。
”听村鸡既唱,洒涕而别。
明日,敬伺河边,以觇其异。
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
儿抛岸上[17],扬手掷足而啼。
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
当妇溺时,意良不忍,思欲奔救,转念是所以代六郎者,故止不救。
聊斋志异卷六原文及译文

以下是《聊斋志异》卷六的原文及译文:原文:王春李,车骑骆以出。
一士子买舟赴试,与春李同泛。
其人迂缓,迟迟不至。
妻夜半归寝,始至舟中,而舟尾有荡妇留郎之妓,见生入舟,艳之,遂与生通焉。
是夜归舟荡漾,隐愧嗫嚅而无所措。
妓问之曰:“汝钟情若何?”生作艰涩状曰:“卿非不识字之辈,何用情字着色?如仆则向来不识字耳。
”次日告友人东方先生曰:“姬与仆殊不来,昨在舟中不觉造次,彼不羞而忍为之耶?”东方曰:“君言固自可笑。
君爱妓,而不知防,亦是一痴。
然此亦美事,不宜罪之。
”生曰:“此妇人干卿何事!但可交卷而出耳。
”东方曰:“此更一痴。
交卷而出,则不成试事矣。
”生不能答。
东方又曰:“君舟摇荡如失舟然,将无以应试者乎?当设法止之。
”生乃投金于船舷,妓将受之;东方止之曰:“娘子,汝知此金何为邪?”妓未知其故,因问故;东方告之。
妓叹曰:“是真痴汉!”言已,捞舟余水,竟不以金为受。
东方命移舟僻处以待之。
试毕而归,妓竟不来矣。
译文:有一个读书人乘船到外地参加考试,与王春李同船。
这个读书人性格迟缓,过了很久才到。
船尾有个荡妇留郎妓女,见生人进船舱,对她投桃报李。
当夜归舟摇荡不定,羞愧得嗫嗫嚅嚅不知如何是好。
妓女问他说:“你对我钟情吗?”生人作为难堪状说:“你不识字的人怎么会用‘钟情’这样的字眼?像我这样的人向来是不识字的。
”第二天他对朋友东方先生说:“姬与我素无来往,昨天在船舱里不自觉地失了常态,她竟然这样不顾羞耻!”东方先生说:“你说得太可笑了。
你爱她却又不知防范她向你求欢是轻率的表现。
但是这件事本该美事一桩不值得怪罪她。
”那读书人说:“这种女人和你有什么关系!我交卷走就是了。
”东方先生说:“你这种想法更是愚蠢的。
你的船摇荡得像失了舵的船一样,难道你能对别人交卷上岸不闻不问吗?”读书人无言以对。
东方先生又说:“你的船摇荡不定如同失舟一般,她怎么能够如期赴约呢?你应该设法稳住她的心。
”于是读书人向船舷上扔下银子。
妓女伸手去接时,东方先生制止她说:“娘子你知道这银子是干什么用的吗?”妓女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就问是什么缘故。
泥鬼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六【清代】蒲松龄

THANK YOU!
• 异史氏曰:“登堂索睛,土偶何其灵也。顾太史抉睛,而何以迁怒 于同游?盖以玉堂之贵[7],而且至性觥觥[8],观其上书北阙,拂袖 南山[9],神 且惮之,而况鬼乎?”
注释
• [1]唐太史济武:唐梦赉,字济武,别字豹岩。淄川人。幼从父曰俞习古 文。顺治五年举人,六年进士, 授庶吉士。八年,授翰林院检讨。九年罢归, 年未三十岁。晚年卜筑淄城东南之豹山。著有《志壑堂集》 三十二卷。见《淄 川县志》。太史,三代为史官、历官之长。明清时史职多以翰林任之,故称 翰林为太 史。
• 异史氏说:登堂所要眼睛,这个泥鬼为何如此灵异呢?看到唐太史挖眼睛,而 为什么迁怒于他同游的表亲呢?那是因为唐太史身为翰林,性情刚直,看他因 上书论政而辞官归隐,神灵都忌惮他,何况是一个泥鬼啊!
赏析
• 《泥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作者简介
•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 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译文
• 我家乡的唐济武太史,几岁时,有个表亲带他到寺院玩耍。太史童年胆子很大, 见廊中的泥鬼,怒目圆睁,琉璃眼球闪闪发光,非常喜欢,便偷偷地挖出琉璃 眼球,藏到怀里回了家。
• 到家后,那位表亲突然得病,不能说话。过了一会儿,他忽然站起来厉声说: “为什么挖去我的眼睛?”叫嚷不休。众人都不知是怎么回事,太史才讲了他 挖眼睛的事。家中人听后赶快祷告说:“孩子年幼无知,伤害了您尊贵的眼睛, 我们马上就去奉还给你。”话音刚落,那位表亲便大声说:“这样,我该走 了。”说完就仆倒在地,昏了过去。过了很久,他才慢慢苏醒过来。问他刚才 说了些什么,他茫然不知。于是家人连忙将琉璃眼球送回寺院,安到泥鬼的眼 眶中。 [2]
布客 《聊斋志异》篇目

布客《聊斋志异》篇目
长清某,贩布为业,客于泰安。
闻有术人工星命之学,诣问休咎。
术人推之曰:“运数大恶,可速归。
”某惧,囊资北下。
途中遇一短衣人,似是隶胥,渐渍与语,遂相知悦,屡市餐饮,呼与共啜。
短衣人甚德之,某问所营干,答曰:“将适长清,有所勾致。
”问为何人,短衣人出牒,示令自审,第一即己姓名。
骇曰:“何事见勾?”短衣人曰:“我乃蒿里人,东四司隶役。
想子寿数尽矣。
”某出涕求救。
鬼曰:“不能。
然牒上名多,拘集尚需时日。
子速归处置后事,我最后相招,此即所以报交好耳。
”
无何,至河际,断绝桥梁,行人艰涉。
鬼曰:“子行死矣,一文亦将不去。
请即建桥利行人,虽颇烦费,然于子未必无小益。
”某然之,及归,告妻子作周身具。
克日鸠工建桥。
久之,鬼竟不至,心窃疑之。
一日,鬼忽来曰:“我已以建桥事上报城隍,转达冥司矣。
谓此一节可延寿命。
今牒名已除,敬以报命。
”某喜感谢。
后再至泰山,不忘鬼德,敬赍楮锭,呼名酬奠。
既出,见短衣人匆遽而来曰:“子几祸我!适司君方莅事,幸不闻知。
不然,奈何!”送之数武,曰:“后勿复来。
倘有事北往,自当迂道过访。
”遂别而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文集》佚文六篇
作者:周新凤
来源:《浦松龄研究》2006年第04期
中图分类号: I207.22 文献标识码: E
河南省图书馆庋藏的清抄本《聊斋文集》, 系道光二十六年钱塘人邢祖恪抄本, 笔者曾撰文对其独特的版本价值进行过介绍( 见本刊2005 年第3 期刊登的《河南省图书馆藏清抄本〈聊斋文集〉版本价值谈》一文) , 其中提及该抄本中有一些作品不为路大荒先生编辑的《蒲松龄集》和盛伟先生辑校的《蒲松龄全集》所收录, 它们分别是: 《信侯瑞贺安子入泮》、《代人通用启》、《通用启》、《谢亲启》、《复启》、《为毕信老与友澄启》。
现将这六篇“ 佚文”进行整理后公之于世。
文章编号: 1002-3712( 2006) 04-0077-04
收稿日期: 2006-09-09
作者简介: 周新凤(1963-) , 女, 河南新乡人, 河南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一、信侯瑞贺安子入泮①
窃以至德发其长祥, 余庆流于积善。
忠厚之裔, 堂植三槐; 孝友之家, 门生五桂。
积厚流长, 可以意卜, 亦何俟袍笏满床, 始信流泽之远; 扶摇万里, 乃知抟翼之高哉。
安子某②祖为明侍御, 袖里弹章, 神慑阉寺; 橐中余禄, 河润乡邻。
生无惭德, 去有遗思。
至龙图公则肫肫而信, 恳恳而诚, 呐呐然如不出诸口, 虽则和光之度, 似属混同; 实乃经纬之胸, 更绕蕴藉。
因其世德, 卜其苗裔, 或请高大其门以俟之矣。
安子生而颖异, 头玉峣峣, 猎凤庭前, 则人知其异;乘羊市上, 则莫不言
其超。
今岁科试, 果入邑庠, 看终身之振翼发硎始于此日; 知异时之腾霄昂壑定非他人。
虽然, 头角之露, 允足骧首乎云霄; 而毛羽之丰, 尚须泽文于露雨。
不然者, 红线之光阴似驰, 金城之杨柳催人; 冯唐忽已苍苍, 邓禹笑其寂寂, 不令人辄唤奈何哉? 余与安子昔忝葭莩, 近卜芳邻, 望之也深, 故责之也力,亦安敢泛泛然颂而忘规也。
二、代人通用启③
伏以赤绳系定, 丝萝联两姓之欢; 玉斧操来, 松柏订千年之好。
花成并蒂, 缕结同心。
台下人如杞梓, 品列圭璋。
陈太邱之居乡, 德传里社; 张公艺之制行, 名重朝廷。
忠厚贻谋, 存家声于孝友; 俭勤立业, 发和气于农桑。
等醇醪之醉心, 拟春风之拂座。
再惟某翁亲家, 王家宝树, 谢氏芳兰。
蔼蔼吉人, 继作求之世德; 谦谦君子, 垂裕后之清风。
何止门埒崔庐, 坐看谷量牛马。
三、通用启④
弟, 才自鱼鱼, 质本鹿鹿。
衡荆少客, 但欲科头; 莉藿充肠, 惟知曝背。
沟中断梗, 无劳大匠之斧斤; 爨下朽株, 宁辱达人之鉴赏。
小儿似鼯鼠之技, 五出皆穷; 如袜线之材,一条亦短。
每望洋而自愧,更倚玉以为羞。
四、谢亲启
令嫒兰蕙芳质, 无惭画雀之人; 小儿樗栎庸才, 敢作乘龙之客。
乃借友朋燕好, 遂谐儿女姻盟。
惟愿百岁鸳鸯, 投深情于鱼水;万年瓜瓞, 绵后福于熊罴。
五、复启
琳琅之器, 雅可乘龙; 荆布之人, 敢云画雀。
六、为毕信老与友澄启⑤
贤坦门下, 田生白璧, 屋贮黄金, 作玉京之游, 仙人应许秦晋;展瑶宫之步, 桂花已近姮娥。
笏床尚属遥占, 绂章宜可立致。
伫见爻室之凤凰, 表威鹭序; 请看厩中之骐骥, 骧首花封。
纵使鸣弦上国, 仙凫尚须双飞; 是必咏雪奇才, 屏雀乃堪一射。
弟尘情细碎, 镜影婆娑。
刻鹄未成, 负先太保之遗教; 攀龙无技, 托副刺史之虚名。
田舍小家, 多男为累; 桑榆斜景, 少女增怜。
向梦维蛇之祥, 或占其奇于骨相; 今得如龙之婿, 真符其兆于门楣。
缘凤鸟之求凰, 托蒹葭而倚玉。
上述六篇佚文, 《信侯瑞贺安子入泮》和《为毕信老与友澄启》分别是代替某个具体人撰写的祝贺信和谢亲启, 而《代人通用启》、《通用启》、《谢亲启》、《复启》四篇则均属于可以供许多人使用的“ 通用”婚启, 或为求亲, 或为谢亲。
综观四篇“ 通用启”, 篇幅都较为短小, 其中以《复启》尤为突出, 仅有两句话十六个字, 称其为一篇佚文实在有些勉强; 细细品读, 这些通用启中的语句辞藻在已经公布于世的婚启文章中多能见到相近或相同者, 如: 《谢亲启》之“ 惟愿百岁鸳鸯, 投深情于鱼水; 万年瓜瓞, 绵后福于熊罴”,与《六月为沈德甫与王圣俞启》中“百岁鸾凰, 投深情于鱼水; 万年瓜瓞, 绵后福于熊罴”词句的近似与相同; 《通用启》之“弟, 才自鱼鱼, 质本鹿鹿”、“沟中断梗, 无劳大匠之斧斤; 爨下朽株, 宁辱达人之鉴赏。
小儿似鼯鼠之技, 五出皆穷; 如袜线之材,一条亦短”等词句, 也分别在《十二月代郑氏与许某启》(“弟, 才自鱼鱼, 质本鹿鹿。
……自分沟中断梗, 无劳大匠之斧斤; 何意爨下朽株, 竟辱达人之鉴赏! ”) 、《代毕刺史覆颜山孙启》(“小儿类鼯鼠之技, 多而辄穷; 舍孙似袜线之材, 拆而弥短。
”) 与《代毕刺史与赵膏如启》( 小儿……似袜线之才, 拆一条而俱短; 类鼯鼠之智, 出五枝而皆穷。
)等篇章中看到类似的语句。
有鉴于此, 笔者认为, 抄本中的这几篇通用“ 婚启”, 是作者蒲松龄事先拟出的几个范本、备下的一些辞藻, 以便在周围人求写各种婚启而自己“ 不得已挑灯构之”时, 可以套用部分或从中选取某些词句。
蒲松龄曾在一篇代人之作的标题中这样解释道: “ 野人曹芳者, 其侄女议婚于李氏, 覆启已倩人写成矣, 但其上只‘ 允亲’二字, 意甚其无文, 托余再写数行, 以壮观瞻。
余因就两字凑成数句, 笑而付之。
”我们是否也可以由此这样认为, 这些通用婚启也有为“ 以壮观瞻”而备之的成分呢?
注释:
①此文及以下五篇佚文均出自抄本之卷三, 依前后顺序排列, 标题依目录所题写。
此文原位于《唐太史命作生志》后、《与王禹臣启文》前, 正文标题中“ 瑞”前多一小字“ 讳”。
②抄本原文即为小字。
下同。
③此文及后三篇文连续排列, 位于《六月复王怀万亲家启》后, 《四月代人遣侄女再醮启》前。
④此文正文标题作《又》。
⑤此文原位于《为觉斯与苏贞下允启》后、《代王次公与颜神赵宅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