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换热器设计一般步骤

合集下载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步骤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步骤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步骤1.确定换热要求:首先确定需要处理的流体类型、温度、流量和所需的换热效率。

这些参数将指导后续设计过程。

2.选择适当的管壳材料:根据流体的特性和工作温度范围,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造管壳,确保其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

3.确定热负荷和传热系数:计算需要传递的热负荷,并根据传热系数的公式计算出换热器所需的传热面积。

4.确定流体模式和换热方式:根据流体的性质和流量,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动模式(并行流、逆流或交叉流)。

此外,还需要确定热量传递的方式(对流、辐射或对流辐射耦合)。

5.确定管束布局:根据热负荷和流体流量,确定管束的布局和排列方式。

典型的布局包括单排管束、多排管束、螺旋管束等。

6.计算管壳侧传热系数:根据流体模式和管壳的几何形状,通过经验公式或计算方法计算出管壳侧的传热系数。

7.设计管束:根据换热器的尺寸和传热面积,设计合适的管束。

这涉及到确定管道的直径、长度和布局,以及管板的尺寸和孔眼的布置。

8.选择适当的传热介质:根据流体类型和工况要求,选择合适的传热介质,例如水、蒸汽、空气或其他流体。

根据传热介质的性质,确定其流速和温度范围。

9.设计支承和固定方式:确定适当的支承和固定方式,以确保换热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包括支架的设计、支柱的安装和管束的固定方法。

10.进行热力学分析:通过进行热力学分析,确定换热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和流体流速。

这将有助于确定流体的流动行为和整个热交换系统的性能。

11.进行结构强度分析:进行结构强度分析,确保换热器能够承受压力和温度的影响,并满足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12.完善设计并制作图纸:根据上述步骤和计算结果,对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进行改进和完善,并制作相应的图纸和技术文件。

13.进行设备加工和制造: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设备的加工和制造。

这包括制作管子、管板、支管、支撑件等组件,并对其进行加工和组装。

14.进行设备安装与调试:将制造好的换热器安装到系统中,并进行相关的调试和测试,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计算过程参考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计算过程参考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计算过程参考
设计换热器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换热器类型、选择换
热器材质、计算换热面积、计算换热器尺寸、计算流体流量和温度等。

1.确定换热器类型: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流体性质和换热效率要求,确定使用的换热器类型,如管壳式换热器、管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2.选择换热器材质:根据流体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材质,如不锈钢、碳钢、镍及其合金等。

考虑耐腐蚀性、强度和成本等因素。

3.计算换热面积:根据流体的流量、温度和换热传热系数,计算所需
的换热面积。

换热面积的计算可以通过换热器设计软件进行,也可以通过
数学公式计算,例如Q=U*A*(ΔTm)式中的A即为换热面积。

4.计算换热器尺寸:根据换热面积、管子直径和管排布方式,计算换
热器的尺寸,包括换热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

根据需要还可以进行结
构强度校核和模态分析等。

5.计算流体流量和温度:根据工艺要求和热力学计算,确定流体的流
量和温度。

通过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原理进行计算,例如根据流体的流
量和温度差,计算冷却液的质量流率和冷却液的温度变化等。

总结起来,设计换热器的过程包括确定换热器类型和材质、计算换热
面积和尺寸,以及计算流体流量和温度等。

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流体性质,选择合适的设计参数,通过数学计算和换热器设计软件进行计算,最
终得到满足工艺要求的换热器设计方案。

八列管式换热器设计的基本步骤

八列管式换热器设计的基本步骤

八、列管式换热器设计的基本步骤(一)新设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步骤由化工工艺计算热负荷以确定换热器所需之传热速率,及流体进出口温度。

---------------------------------------281 第六篇化工用石墨制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确定流体计算所用的定性温度,查取与计算流体的物性数据,如定压比热容,重度或密度,粘度,导热系数等。

确定流体流入的空间,并确定两流体的流向,再进行平均温差的计算。

选取管径和管内线速度。

按经验数据选择传热系数值,或初步计算值,即先计算或估计管内管外流体的传热系数,再计算值。

在计算管外流体时需先确定壳体直径,但此时结构与尺寸还未定。

为方便起见,亦可假设管外的值,以计算值。

根据初估的值再计算出传热面积。

为安全起见取实际面积为初始计算值的倍。

进行总体结构设计。

即选择管长,计算管数,排列管子,计算壳径,并根据系列尺寸进行圆整。

不考虑管程分程时,应使管数及在管板上的排列与系列相同。

兴管程与壳程线速度,根据管内流速确定是否分程,若分程后影响到管板上管子的排列,则要重新考虑排列管子。

兴管内管外传热系数,估计垢层热阻,复算传热系数。

兴(修正)平均温差。

核算传热面积。

若与初步计算的面积相符即可,若不相符,且相差较大,则需对管数、程数或管子长度等进行调整,重复的计算,直至计算相符。

计算管程与壳程的压力降。

(二)选型的计算步骤以上的计算过程适合于一般设计之用,对于常见的石墨换热器,原化工部已制订了系列标准,提高了设计与制造的效率。

一般情况下应该根据具体的工艺过程的要求,在石墨换热器系列中选择合适的型号,这时可按如下的方法进行计算与选型。

根据化工生产工艺过程要求的热负荷,选择流入空间,确定管内管外的流向,计算平均温差。

根据生产经验数据初步估算所需之传热面积。

根据初步估算之传热面积(并需考虑适当的裕度),在产品系列中选择热面积最为接近的型号。

查阅所选定的定型产品结构参数,按其结构参数进行传热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设计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换热器的需求首先需要明确换热器的设计参数,包括流体的性质、流量、进出口温度、压力等。

这些参数将在后续的计算中使用。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型号根据设计参数和换热需求,选择合适的列管式换热器型号。

常见的型号包括固定管板式、弹性管板式、钢套铜管式等。

第三步:计算表面积根据流体的热传导计算表面积。

换热器的表面积是根据热传导定律计算得到的,公式为:Q=U×A×ΔT,其中Q为换热量,U为传热系数,A为表面积,ΔT为温差。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所需的表面积。

第四步:确定管子数量和尺寸根据所需的表面积和型号,确定换热器中管子的数量和尺寸。

根据流体的流速和换热需求,计算出每根管子的长度和直径。

第五步:确定管板和管夹的尺寸根据管子的尺寸,确定管板和管夹的尺寸。

管板和管夹是固定管子的重要部分,负责把管子固定在换热器中,保证流体的正常流动。

第六步:确定换热器的材质和厚度根据流体的性质和工作条件,确定换热器的材质和厚度。

常见的材质有不锈钢、碳钢、铜等。

通过计算流体的温度、压力和腐蚀性等参数,选择合适的材质和厚度。

第七步:校核换热器的强度对换热器的强度进行校核。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换热器的强度进行计算和验证,确保其能够承受工作条件下的压力和温度。

第八步:制定施工方案和图纸根据设计结果,制定换热器的施工方案和详细图纸。

包括换热器的总体布置,管子的连接方式,焊接和安装步骤等。

上述是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步骤,下面将介绍列管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计算流体的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的计算包括对流传热系数和管内传热系数两部分。

对于对流传热系数,可以使用已有的经验公式或经验图表进行估算。

对于管内传热系数,可以使用流体的性质和流速等参数进行计算。

其次,根据传热系数和管子的尺寸,计算管子的传热面积。

管子的传热面积可以根据管子的长度和直径进行计算。

然后,根据热传导定律,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量。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列管式换热器,实现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

设计要求如下:1. 列管式换热器采用直管式结构,热传导介质为水和油;2. 设计流量分别为水流量 Q1 = 500 L/h,油流量 Q2 = 300 L/h;3. 设计温度分别为水的进口温度 T1i = 80℃,油的进口温度T2i = 120℃;4. 确定水的出口温度 T1o 和油的出口温度 T2o;5. 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材料,确保换热效果良好;6. 根据设计参数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A 和换热效率η。

设计方案:1. 确定管径和管长:首先根据水和油的流量和温度差,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然后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其中包括管径和管长。

2. 选择换热器材料:根据换热介质的性质和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材料,例如不锈钢。

3. 计算出口温度:根据热平衡原理,计算水和油的出口温度。

假设换热器满足热平衡条件,即水的热量损失等于油的热量增加。

4. 计算换热面积:根据换热器的尺寸和热传导方程,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5. 计算换热效率:根据热平衡原理和换热器的热传导性能,计算换热效率。

实施步骤:1. 根据设计流量和温度差,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假设水和油的传热系数均为常数,可以使用换热传导方程进行计算。

2. 根据所需的换热面积和理论计算值,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尺寸。

3. 根据所选换热器材料,计算换热器的尺寸和管径。

假设管壁温度近似等于流体温度。

4. 根据热平衡原理,计算出口温度。

假设热平衡条件满足,即水的热量损失等于油的热量增加。

5. 根据所选材料和尺寸,计算换热效率。

假设换热器的热传导系数为常数,使用换热效率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总结:本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通过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材料和计算换热器的尺寸,实现了水和油之间的热量传递。

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计算出口温度和换热效率,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设计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流体性质、流量和温度差等。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等行业中。

本文将从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原理、设计步骤和设计考虑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设计原理列管式换热器是通过管内的换热流体和管外的换热流体之间的换热传递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换热流体在管内和管外的对流,通过管壁的传导传热作用,使热量从高温流体传递给低温流体。

二、设计步骤1.确定换热器的使用条件:包括换热流体的性质、入口温度、出口温度等。

2.确定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根据换热流体的热负荷和传热系数来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3.选择管子的尺寸和材料:根据换热流体的性质和流量来选择合适的管子尺寸和材料。

4.确定管子的数量和布置方式:根据换热面积和换热流体的流量来确定管子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一般采用多行多列的方式。

5.设计管束的尺寸:根据换热面积和管子的数量来确定管束的尺寸,包括管束的直径、长度和布置方式等。

6.计算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根据换热面积、流体的性质和传热方式来计算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7.计算换热器的压降:根据流体的流量、管束的阻力和流体的性质来计算换热器的压降。

8.进行换热器的热力学计算:包括换热器的热力学效率、有效传热面积和温差效益等。

三、设计考虑因素1.热负荷:根据换热流体的热负荷来确定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和管子的数量。

2.材料选择:根据换热流体的性质和工艺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管子的材料和管壳的材料。

3.温度差:根据换热流体的温度差来确定管束的数量和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4.流体压降:根据流体的流量和管束的阻力来计算换热器的压降,并确定合适的管束布置方式和管束的尺寸。

5.清洗和维护:考虑到换热器的清洗和维护,要选择易于清洗和维护的结构设计。

综上所述,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设计者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和要求来确定换热器的换热面积、管子的尺寸和材料、管束的数量和布置方式等。

同时,还需要计算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压降和热力学参数等。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定性温度 ℃
物性数据ρ2=879 kg/m3
CP2=1.813 kJ/kg·K
μ2=4.4×10-4N·S/m2
λ2= =1.384×10-4kW/m·K
2、水蒸汽(下标1表示)的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 蒸汽压力200Kpa下的沸点为Ts=119.6℃
物性数据ρ1=1.1273 kg/m3
γ1=2206.4 kJ/kg
蒸汽体积流量V=Gν=0.564×0.903=0.510 m3/s
取蒸汽流速u’=20 m/s
=0.180m=180mm
选用无缝热轧钢管(YB231-64)Φ194×6mm,长200mm。
3、冷凝水排出口
选用水煤气管 即Φ42.25×3.25mm,长100mm。
(七)、校核流体压力降
1、管程总压力降
1、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换热器,它的结构简单、坚固、容易制造、材料范围广泛,处理能力可以很大,适应性强。但在传热效率、设备紧凑性、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消耗量等方面还稍次于其他板式换热器。此次设计所采用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
2、由于水蒸汽的对流传热系数比苯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大得多,根据壁温总是趋近于对流传热系数较大的一侧流体的温度实际情况,壁温与流体温度相差无几,因此本次设计不采用热补偿装置。
实际管数n=NT-NTb-n3=169-23=146根,每程73根排列管
实际流速
m/s
与初假设苯的流速u’2=0.55m/s相近,可行。
3、换热器长径比
符合要求( )
(五)、校核计算
1、校核总传热系数K值
(1)管内对流传热系数α2
W/m2·℃
(2)管外对流传热系数α1
式中:n为水平管束垂直列上的管数,n=7;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步骤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步骤

(Φ219×6mm,长200mm)
2020/11/8
第32页
山东轻工业学院
3、冷凝水排出口
➢选用水煤气管 1 1 "

2

原 理
Φ42.25×3.25mm,长100mm



2020/11/8
第33页
山东轻工业学院
七、校核流体压力降
➢ 管程总压力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壳程压力降
工 原
壳程是饱和水蒸汽冷凝,
理 教
d 4V
u

研 室
➢选用无缝热轧钢管(YB231-64) (Φ150×4.5mm,长200mm)
2020/11/8
第31页
2、水蒸汽进口管径
山东轻工业学院
➢ 蒸汽用量
GQ10.03 —富裕量3%
r
➢蒸汽体积流量 V=Gν
化 工
➢取蒸汽流速u’=20 m/s

理 教 研
D1
4V
u '
室 ➢选用无缝热轧钢管(YB231-64)
2020/11/8
第22页
山东轻工业学院
(1)管内对流传热系数α2
20.02d3R0.e8P0.r4 被加热
化 工 原 理
Re du

研 室
Pr CP
2020/11/8
第23页
山东轻工业学院
(2)管外对流传热系数α1
1 0.725
r2g3
2
0.25
n3d0 t


➢n为水平管束垂直列上的管数
第16页
山东轻工业学院
(4)管间距及排列方式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第一节推荐的设计程序一、工艺设计1、作出流程简图。

2、按生产任务计算换热器的换热量Q。

3、选定载热体,求出载热体的流量。

4、确定冷、热流体的流动途径。

5、计算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密度、比热、导热系数等)。

6、初算平均传热温度差。

7、按经验或现场数据选取或估算K值,初算出所需传热面积。

8、根据初算的换热面积进行换热器的尺寸初步设计。

包括管径、管长、管子数、管程数、管子排列方式、壳体内径(需进行圆整)等。

9、核算K。

10、校核平均温度差 m T。

11、校核传热量,要求有15-25%的裕度。

12、管程和壳程压力降的计算。

二、机械设计1、壳体直径的决定和壳体壁厚的计算。

2、换热器封头选择。

3、换热器法兰选择。

4、管板尺寸确定。

5、管子拉脱力计算。

6、折流板的选择与计算。

7、温差应力的计算。

8、接管、接管法兰选择及开孔补强等。

9、绘制主要零部件图。

三、编制计算结果汇总表四、绘制换热器装配图五、提出技术要求 六、编写设计说明书第二节 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一、换热终温的确定换热终温对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传热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在逆流换热时,当流体出口终温与热流体入口初温接近时,热利用率高,但传热强度最小,需要的传热面积最大。

为合理确定介质温度和换热终温,可参考以下数据:1、热端温差(大温差)不小于20℃。

2、冷端温差(小温差)不小于5℃。

3、在冷却器或冷凝器中,冷却剂的初温应高于被冷却流体的凝固点;对于含有不凝气体的冷凝,冷却剂的终温要求低于被冷凝气体的露点以下5℃。

二、平均温差的计算设计时初算平均温差∆t m,均将换热过程先看做逆流过程计算。

1、对于逆流或并流换热过程,其平均温差可按式(2-1)进行计算:2121ln t t t t t m ∆∆∆-∆=∆ (2—1) 式中,1t ∆、2t ∆分别为大端温差与小端温差。

当221t t ∆∆时,可用算术平均值()221t t t m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学工程学科的重要环节,其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掌握工业化学反应装置和过程的设计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各种装置和工艺条件来实现设备的最优化。

其中列管式换热器是常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装置,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与原理列管式换热器是通过管壳型构造,由许多纵向的管子构成,管子两侧通过流体工质进行换热。

其主要结构包括壳体、管板、管束、进出口法兰等部分。

换热原理是将热量从高温的流体传给低温的流体,实现两种流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二、列管式换热器的特点和应用列管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应用范围广、容易清洗维修等特点。

其在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于热回收、冷却、加热等方面,如在石油、化工、冶金、食品、制药、造纸等行业的反应过程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三、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在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时,主要需考虑的参数有流体介质、流量、温度、压力等等,其中最核心的是确定热量传递系数与压降。

常用的设计方法有总热传系数法、等效径法、NTU法等。

其中总热传系数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计算的公式为:1/U = 1/hi + Δx/k + Δy/ho其中U为总热传系数,hi、ho分别为热传分界面内的内、外热传系数,k为扩散系数(介质传热系数),Δx、Δy为介质的平均厚度与壁层厚度。

在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

四、列管式换热器的操作和维护在使用列管式换热器时,应注意清洗维护工作。

由于该装置的结构特殊,应定期进行化学清洗,以避免沉积物和腐蚀物堵塞换热器内壁。

同时还应注意防止介质的过于浓缩,以免产生结晶、沉积、腐蚀等情况。

综上所述,列管式换热器是化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其结构特殊、应用范围广泛、换热效率高,并且容易维护操作,是值得研究和推广的一种装置。

在化工原理的课程设计中,学生能够通过对列管式换热器的深入理解和设计方案的完善,培养出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化工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列管式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通常用于多种工业领域,如化工、石油、电力、制药等。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一个或多个管道(称为管子)插入一个外壳中,并使热交换流体通过管子和壳体之间流动,以实现热量的传递。

设计举例:化工厂中的列管式换热器。

工艺要求:1.热源介质为低温烟气(300℃,2000Nm³/h)。

2.冷却介质为水(20℃,1000L/h)。

3.需要达到的换热效果:烟气温度降低到200℃以下。

设计步骤:1.确定换热面积:根据热负荷计算,烟气的热负荷(Q)为:Q = mcΔT其中,m为烟气质量流量,c为烟气比热容,ΔT为烟气温度差。

在本例中,m为2000Nm³/h,c取1000J/(kg·℃),ΔT为300℃。

另外,换热器的换热系数(U)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值。

假设U为1000W/(m²·℃)。

根据换热方程,换热面积(A)可由以下公式计算:Q = UAΔTlm其中,ΔTlm为对数平均温差,可根据进出口温度计算得到。

综上所述,可以计算得到所需的换热面积。

2.确定管子数量和布局:根据换热面积和设计要求,可以确定所需管子的数量和布局。

通常情况下,管子的数量选择为偶数,并且可以采用等间距布置。

3.材料选择:根据介质的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制作管子和壳体。

常用的材料有不锈钢、镍合金、铜等。

4.热力设计:根据所需传热量、管子数量和进出口温度等参数,计算出每根管子的传热量。

同时,根据流体的流动参数,确定管子的直径和管道内流速。

一般情况下,可以保持流速在1-3m/s之间。

5.结构设计:根据换热器的实际需求和工艺要求,设计并确定壳体内部的分隔板、支撑杆等结构。

这些结构可以增强换热效果和传热效率,并帮助流体均匀分布。

6.安全设计:在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安全因素,如压力、温度和泄漏等。

可以通过安全阀、温度控制器和泄漏检测器等装置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一、概述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将多个平行管道嵌入到圆柱形壳体中、同时将流体分别流过内、外两侧实现热量传递的设备。

本次课程设计将要探讨的是该设备的设计过程。

二、设计过程1. 确定设计参数设计前需要先确定所需的设计参数,如换热器的设计热负荷、流量、压力等,这些参数将决定换热器的尺寸和布局,为后续设计提供基础。

2. 换热器类型选择根据设计参数、使用场景、材料成本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换热器类型,如单相流、双相流、冷凝器、蒸发器等。

3. 确定材料和尺寸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尺寸以满足设计参数,同时考虑生产和运输的成本和实际情况。

4. 确定管束参数确定管束长度、管束密度、管道直径和布局等参数,保证管束的压力和流速符合设计要求,并达到最佳热传导效果。

5. 热传导计算进行热传导计算,以确定管束长度和直径,根据流动状态和温度场计算出换热系数、平均温差和热效率等参数。

6. 设计壳体结构设计壳体的结构和尺寸,确定支撑方式和绝热方式,同时考虑安全和易于维护的因素。

7. 流体力学分析进行流体力学分析,确定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以保证衬里的材料和厚度设计得足够坚固,以避免漏泄和磨损。

8. 设计精度分析进行精度分析和优化,以确定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并满足设计和生产的要求。

9. 制造和安装根据设计图纸制造和安装换热器,并进行预试运行和调试,最终达到设计要求。

三、总结以上是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该过程需要深入掌握流体力学、热传导学、结构力学等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设计合理的列管式换热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并为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计算步骤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计算步骤

表4-18设计条件数据
物料 流量 kg/h 组成(含乙醇量)mol% 温度 ℃ 操作压力MPa
进口 出口
釜液 109779 3.3 145 0.9
原料液 102680 7 95 128 0.53
试设计选择适宜的列管换热器。
解:
(1) 传热量Q及釜液出口温度
a. 传热量Q
选用 规格钢管,设管内的流速 ,则:
单管程所需管子根数n:
设单台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为 ,则单台传热面积为:
选取管束长l=6m,则管程数 为
故应选取管程数 为2。根据以上确定的条件,按列管换热器标准系列,初步选取型号为G800-II-16-225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两台,其主要性能参数如下:
解:
a. 设管内的表面传热系数为
则管内
由以上条件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空气表面传热系数 :
所以
判断合用否?
又 ℃
热流量
所需换热面积为

换热管的实际面积为 ,则
所以该换热器合用。
b. 若将苯的流量提高20%,则管内表面传热系数将增大,设为

0.686
0.578 678.0
935.6
908.0
2.617
4.267
4.135
由热流量衡算得:
=113.1℃
(2) 换热器壳程数及流程
a. 换热器的课程数
对于无相变的多管程的换热器壳程数 的确定,是由工艺条件,即冷、热物流进出口温度,按逆流流动给出传热温差分布图如图4-71所示,采用图解方法确定壳程数 。
◎ 计算传热面积并求裕度
根据计算的K计值、热流量Q及平均温度差△tm,由总传热速率方程计算传热面积A0,一般应使所选用或设计的实际传热面积AP大于A020%左右为宜。即裕度为20%左右,裕度的计算式为:

列管换热器的设计说明书

列管换热器的设计说明书

列管换热器的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一、项目背景列管换热器是指通过管道将两种不同介质进行热交换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能源等行业。

本设计说明书旨在为进行列管换热器的设计提供详细指导。

二、设计要求1、换热器需要能够保证高效的热交换效果;2、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介质流体的物性参数、压力等因素;3、设计要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4、设计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三、设计流程1、确定换热器的工况参数:包括介质流量、温度差、压力等;2、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形式:选择适合的管束结构;3、计算传热面积:根据工况参数计算所需传热面积;4、确定管束布置:根据工况参数和传热面积计算结果确定管束布置;5、确定换热器外形尺寸:根据管束布置确定换热器外形尺寸;6、确定材料选择:根据介质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7、绘制设计图纸:绘制换热器的总图、管束图和管板图等。

四、设计内容详细说明1、工况参数:a: A介质流量:__________b: B介质流量:__________c: A介质温度:__________d: B介质温度:__________e:压力:__________2、结构形式选择:经过综合考虑,本设计采用__________结构形式。

3、传热面积计算:根据工况参数,计算得出所需传热面积为__________。

4、管束布置:根据传热面积计算结果,确定管束布置方式为__________。

5、外形尺寸:经过计算,确定换热器的外形尺寸为__________。

6、材料选择:根据介质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为__________。

7、设计图纸:设计完成后绘制换热器的总图、管束图和管板图等详细图纸。

附件:本设计说明书涉及的附件包括设计图纸、工况参数表、材料选择表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解释1;2、法律名词2:解释2;3、法律名词3:解释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缺陷: 1)在管子旳U型处易冲蚀,应控制管内流速; 2)管程不合用于结垢较重旳场合;
可用旳场合:
1)管程走清洁流体;
2)管程压力尤其高;
3)管壳程金属温差很大,固定管板换热器连设置膨胀节都无法 满足要求旳场合.
2、流动空间旳选择
3、流速旳拟定
4、流动方式旳选择
除逆流和并流之外,在列管式换热器中冷、 热流体还能够作多种多管程多壳程旳复杂 流动。当流量一定时,管程或壳程越多, 表面传热系数越大,对传热过程越有利。 但是,采用多管程或多壳程必造成流体阻 力损失,即输送流体旳动力费用增长。所 以,在决定换热器旳程数时,需权衡传热 和流体输送两方面旳损失。
5、流体出口温度旳拟定
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旳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要求,则不存在 拟定流体两端温度旳问题。若其中一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 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拟定。例如用冷水冷却一热流体,冷水 旳进口温度可根据本地旳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其出口温度则 可根据经济核实来拟定:为了节省冷水量,可使出口温度提升 某些,但是传热面积就需要增长;为了减小传热面积,则需要 增长冷水量。两者是相互矛盾旳。一般来说,水源丰富旳地域 选用较小旳温差,缺水地域选用较大旳温差。但是,工业冷却 用水旳出口温度一般不宜高于45℃,因为工业用水中所含旳部 分盐类(如CaCO3、CaSO4、 MgCO3和MgSO4等)旳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出口温度过高,盐类析出,将形成传热 性能很差旳污垢,而使传热过程恶化。假如是用加热介质加热 冷流体,可按一样旳原则选择加热介质旳出口温度。
取管长应根据出厂旳钢管长度合理截用。 我国生产系列原则中管长有1.5m,2m, 3m,4.5m,6m和9m六种,其中以3m和 6m更为普遍。同步,管子旳长度又应与管 径相适应,一般管长与管径之比,即L/D约 为4~6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步棸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步棸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步棸1.试算并初选设备规格(1)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动途径。

(2)根据传热任务计算热负荷Q 。

(3)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两端的温度,选择列管式换热器的型式;计算定性温度,并确定在定性温度下流体的性质。

(4)计算平均温度差,并根据温度校正系数不应小于0.8的原则,决定壳程数。

(5)依据总传热系数的经验值范围,或按生产实际情况,选定总传热系数K值。

(6)由总传热速率方程Q=KS△tm ,初步算出传热面积S ,并确定换热器的基本尺寸(如d、 L、n 及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等),或按系列标准选择设备规格。

2.计算管、壳程压强降根据初定的设备规格,计算管、壳程流体的流速和压强降。

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或满足工艺要求。

若压强降不符合要求,要调整流速,再确定管程数或折流板间距,或选择另一规格的设备,重新计算压强降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3.核算总传热系数计算管、壳程对流传热系数ai和ao,确定污垢热阻Rsi和Rso,再计算总传热系数K',比较K的初始值和计算值,若K'/K =1.15~1.25,则初选的设备合适。

否则需另设K值,重复以上计算步骤。

通常,进行换热器的选择或设计时,应在满足传热要求的前提下,再考虑其他各项的问题。

它们之间往往是互相矛盾的。

例如,若设计的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较大,将导致流体通过换热器的压强降(阻力)增大,相应地增加了动力费用;若增加换器的表面积,可能使总传热系数和压强降低,但却又要受到安装换热器所能允许的尺寸的限制,且换热器的造价也提高了。

此外,其它因素(如加热和冷却介质的用量,换热器的检修和操作)也不可忽视。

设计者应综合分析考虑上述诸因素,给予判断,以便作出一个适宜的设计。

4、换热器的计算1.给定的条件(1)热流体的入口温度t1'、出口温度t1";(2)冷流体的入口温度t2'、出口温度t2";2.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为例)(1)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甲苯式列管换热器设计流程」

「甲苯式列管换热器设计流程」

「甲苯式列管换热器设计流程」甲苯式列管换热器(Petrochemical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在石化、化工等行业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甲苯式列管换热器的设计流程,包括设计步骤、计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1.确定需求:首先要明确甲苯式列管换热器的使用需求,包括换热器的工作流体、流体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选择材料:根据工作流体的性质和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换热器的制造,常见的材料包括碳钢、不锈钢、铜合金等。

3.确定换热面积:通过计算出工作流体的换热量和传热系数,来确定所需的换热面积。

-对于两种流体间的换热,可以使用对数平均温差法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为:Q=U×A×ΔTm,其中,Q为换热量,U为总传热系数,A为换热面积,ΔTm为对数平均温差。

4.确定管束的数量和布局:根据所需的换热面积和管壳的直径,计算出管束的数量和布局。

通常采用的布局形式有并列布置和串联布置两种。

5.计算管壳侧的压降:根据流体的流量、性质和管壳布局,计算出管壳侧的压降。

压降的计算对于保持流体的流动速度和温度差有重要影响。

6.设计管子和管板:根据换热面积和布局的计算结果,确定管子和管板的直径、厚度和间距等参数。

7.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和结构:根据设计参数和流体参数,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和结构,包括整体尺寸、管子排列方式、流体流向、进出口管道位置等。

8.进行强度计算和材料选择:根据设计参数和工作条件,进行强度计算,确保换热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同时,根据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满足强度和耐腐蚀性要求。

注意事项:1.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换热器的制造和安装条件,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在确定流体参数和计算方法时,要尽可能准确地获取实际数据,避免过于理论化而导致设计结果不合理。

3.为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长期性能,建议根据使用行业和工艺特点,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选型。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含有CAD格式流程图和换热器图)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含有CAD格式流程图和换热器图)
完善图纸细节
检查并调整图纸中的线条、颜色、字体等细节,确保图纸清晰易读, 符合规范要求。
关键节点参数设置与调整
设备参数设置
根据换热器、泵等设备的性能参 数,设置相应的CAD图纸中的属 性,如设备尺寸、处理能力、扬 程等。
管道参数调整
根据工艺流程需求和管道设计规 范,调整管道的直径、壁厚、材 质等参数,确保管道系统的安全 性和经济性。
阀门与控制点设置
在关键位置设置阀门以控制物料 流动,并根据控制需求设置相应 的控制点,如温度传感器、压力 传感器等。
流程图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
明确工艺流程
通过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物料在换热器中的流动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工艺流程和设备的相互关系。
指导设备布局与管道设计
流程图可以作为设备布局和管道设计的依据,有助于优化 设备布局和减少管道长度,提高系统的效率。
方式和换热器图纸中的局部结构。
建议措施
03
加强CAD制图技能的训练,提高图纸的准确性和规范
性。
经验教训分享与未来展望
经验教训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团队协作,合理分配任务,及时沟通交流,确保设计进度和 质量。
未来展望
随着CAD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积极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提高课程设计的创新性 和实用性。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综合素
流程图绘制步骤及规范
确定流程图的类型和范围
根据课程设计需求,明确要绘制的流程图类型(如工艺流程图、控制 流程图等)和所涵盖的范围。
绘制主要设备和管道
使用CAD软件中的绘图工具,按照比例和规范要求,绘制出换热器、 泵、阀门等主要设备以及连接它们的管道。
添加流向箭头和标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管换热器设计一般步骤1、作出流程简图。

2、按生产任务计算换热器的换热量Q。

3、选定载热体,求出载热体的流量。

4、确定冷、热流体的流动途径。

5、计算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密度、比热、导热系数等)。

6、初算平均传热温度差。

7、按经验或现场数据选取或估算K值,初算出所需传热面积。

8、根据初算的换热面积进行换热器的尺寸初步设计。

包括管径、管长、管子数、管程数、管子排列方式、壳体内径(需进行圆整)等。

9、核算K。

10、校核平均温度差D。

11、校核传热量,要求有15-25%的裕度。

12、管程和壳程压力降的计算。

二、机械设计1、壳体直径的决定和壳体壁厚的计算。

2、换热器封头选择。

3、换热器法兰选择。

4、管板尺寸确定。

5、管子拉脱力计算。

6、折流板的选择与计算。

7、温差应力的计算。

8、接管、接管法兰选择及开孔补强等。

9、绘制主要零部件图。

三、编制计算结果汇总表四、绘制换热器装配图五、提出技术要求六、编写设计说明书3 1 2列管换热器设计步骤常规的列管换热器的设计步骤如下。

(1) 输入已知条件:如热流体的生产任务qm2、T1、T2为已知,确定冷流体,则冷流体进口温度t1也为已知,再优化确定t2;确定管材的内径d1、外径d2、管长L,管间距l和挡板间距B;根据冷热流体的性质确定污垢热阻Rd1和Rd2。

(2) 选择流体流通的通道和方向、管程数和壳程数。

(3) 计算冷流体流量qm1和热负荷。

(4) 计算逆流的Δtm和平均温度差修正系数ψ,再计算实际Δtm。

(5) 计算定性温度tm和Tm,选定流体物性方程,计算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ρ1, μ1, λ1, cp1, Pr1, ρ2, μ2, λ2,cp2, Pr2。

(6) 设定K的初值。

(7) 由传热速率式计算A。

(8) 由已知管材参数计算n, D。

(9) 计算S1, S2和Re1, Re2。

(10) 设定壁温tW,计算μ1μ1W0 14, μ2μ2W0 14。

(11) 计算α1, α2。

(12) 计算tWc,比较tW与tWc,如不符要求,重复步骤(10)~(12);(13) 计算Kc和Ac,比较A与Ac,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A>115% Ac,最终设计以A为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如不符要求,重复步骤(6)~(13)。

在编制程序时,应把有关通用部分编制成独立子程序模块。

①物性数据库,必须包括传热计算所需的冷热流体物性,如密度、黏度、比热容、导热系数、汽化潜热等,饱和蒸汽、过热蒸汽的温度和压强的相关参数。

②由于对流给热系数α的关联式很多,可以建立计算α的专用模块。

③设备的尺寸模块,如系列化尺寸,对计算得到的设备尺寸应按标准系列进行圆整;又如已知列管数和管间距计算各种排列的管壳的内径,并圆整列管数。

④计算过程中的试差部分需要有相应的迭代计算子程序。

⑤输入和输出模块,设计合适的输入界面可以提高效率,结合图形编程技术可以输出换热器的结构尺寸图形。

●3 2列管式换热器的操作模拟在实际工作中,换热器的操作型计算问题也是经常碰到的。

例如,判断一个现有换热器对指定的生产任务是否适用,或者预测某些参数的变化对换热器换热能力的影响等都属于操作型问题,如图31所示。

图31换热器操作示意图常见的操作型问题有以下两类命题。

(1) 第一类命题给定条件: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以及有关尺寸,冷、热流体的物性,冷、热流体的流量qm1、qm2和进口温度t1、T1以及流体的流动方式。

计算目的:冷热流体的出口温度t2、T2。

(2) 第二类命题给定条件: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以及有关尺寸,冷、热流体的物性,热流体的流量qm2和进出口温度T1、T2,冷流体的进口温度t1以及流动方式。

计算目的:所需冷流体的流量qm1及出口温度t2。

3 2 1传热单元数和换热器效率可以直接由换热器设计用的数学模型,确定自由度中的有关参数,通过解方程组(数学模型),得到冷热流体的出口温度或所需的流量;也可以用传热单元数的方法求解,使用传热单元数方法求解换热器模拟计算比较简单。

有关传热单元数和换热器热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ε=f(NTU, R)(329)R=(qmcp)min(qmcp)max(330)NTU=KA(qmcp)min(331)式中ε——换热器的热效率;NTU——传热单元数。

对于单程并流ε=1-exp[-NTU(1+R)](1+R)(332)对于单程逆流ε=1-exp[-NTU(1-R)]1-R·exp[-NTU(1-R)](333)对于单壳程多管程换热器ε=21+R+1+R21+exp(-NTU1+R2)1-exp(-NTU1+R2)(334)对于双壳程偶数管程换热器εn=1-ε1R1-ε12-11-ε1R1-ε12-R-1(335)式中ε1——单壳程多管程换热器的传热效率;εn——n壳程多管程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根据εNTU法,即可计算流体的出口温度,避免了用对数平均温度差求解所需的反复试算。

若热流体为比热容流量较小的流体,其传热效率ε=T1-T2T1-t1(336)T2=T1-ε(T1-t1)(337)若冷流体为比热容流量较小的流体,则传热效率:ε=t2-t1T1-t1(338)t2=t1+ε(T1-t1)(339)已知冷、热流体的入口温度和传热效率即可以求出出口温度。

假设换热器热损失可以忽略,换热器中两流体无相变化,单位时间内热流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流体吸收的热量,即Q=qm2cp2(T1-T2)=qm1cp1(t2-t1)(340)3 2 2第一类命题换热器模拟计算的步骤(1)假定比热容流量较小流体的出口温度,例如冷流体的出口温度t2;(2)由热量衡算式计算热流体的出口温度T2;(3)由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计算冷热流体的定性温度tm, Tm;(4)根据定性温度计算有关物性;(5)由冷热流体的流量和换热器的结构尺寸计算管程和壳程的流速;(6)计算冷热流体的给热系数α1, α2;(7)计算传热系数K;(8)计算传热单元数和换热器效率;(9)由换热器效率计算冷流体的出口温度:t2c=t1+ε(T1-t1)(10)比较t2与t2c,采用某种迭代方法修正t2,重复步骤(1)~(9),直至收敛。

3 2 3第二类命题换热器模拟计算的步骤(1)已知热流体的流量和进、出口温度,冷流体的进口温度;(2)假定冷流体的出口温度为t2;(3)由热量衡算式计算冷流体的流量qm2;(4)由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计算冷热流体的定性温度tm, Tm;(5)根据定性温度计算有关物性;(6)根据冷热流体的流量和换热器的结构尺寸计算管程和壳程的流速;(7)计算冷热流体的给热系数α1, α2;(8)计算传热系数K;(9)计算传热单元数和换热器效率;(10)由换热器效率计算冷流体的出口温度:t2c=t1+ε(T1-t1)(11)比较t2与t2c,采用某种迭代方法修正t2,重复步骤(1)~(10),直至收敛。

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键词】列管式换热器【论文摘要】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1.流体流径的选择? 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在选择流体流径时,上述各点常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例如首先考虑流体的压强、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然后再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和压强降,以便作出较恰当的选择。

2. 流体流速的选择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可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体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

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衡算才能定出。

此外,在选择流速时,还需考虑结构上的要求。

例如,选择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减少,对一定的传热面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

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的标准;单程变为多程使平均温度差下降。

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予考虑的问题。

3. 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就不存在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

若其中一个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确定。

例如用冷水冷却某热流体,冷水的进口温度可以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换热器出口的冷水温度,便需要根据经济衡算来决定。

为了节省水量,可使水的出口温度提高些,但传热面积就需要加大;为了减小传热面积,则要增加水量。

两者是相互矛盾的。

一般来说,设计时可采取冷却水两端温差为5~10℃。

缺水地区选用较大的温度差,水源丰富地区选用较小的温度差。

4. 管子的规格和排列方法?选择管径时,应尽可能使流速高些,但一般不应超过前面介绍的流速范围。

易结垢、粘度较大的液体宜采用较大的管径。

我国目前试用的列管式换热器系列标准中仅有φ25×2.5mm及φ19×mm两种规格的管子。

管长的选择是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原则。

长管不便于清洗,且易弯曲。

一般出厂的标准钢管长为6m,则合理的换热器管长应为1.5、2、3或6m。

系列标准中也采用这四种管长。

此外,管长和壳径应相适应,一般取L/D为4~6(对直径小的换热器可大些)。

如前所述,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法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直列和正方形错列等,如第五节中图4-25所示。

等边三角形排列的优点有:管板的强度高;流体走短路的机会少,且管外流体扰动较大,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高;相同的壳径内可排列更多的管子。

正方形直列排列的优点是便于清洗列管的外壁,适用于壳程流体易产生污垢的场合;但其对流传热系数较正三角排列时为低。

正方形错列排列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对流传热系数(较直列排列的)可以适当地提高。

?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间距(指相邻两根管子的中心距),随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法不同而异。

通常,胀管法取t=(1.3~1.5)do,且相邻两管外壁间距不应小于6mm,即t≥(d+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