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孟子见梁惠王6-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见梁惠王
《中华文化经典研读》
教学背景:
《孟子见梁惠王》是《孟子》中的第一篇,之前教学已经涉及到《孟子》的部分经典段落。并且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先秦文章的文化背景及文言基础,所以文章的难点应该放在思想内涵的把握上,以及学习孟子擅长举例说理的方法。
本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一理科班,学生学习认真,基础较好,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把握孟子的义利观,学习孟子的说理技巧。
3.情感目标:增强追求和培养先义后利这种美德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落实相关文言基础知识及文言现象,疏通文意。
2.学习孟子运用举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孟子的义利观,联系实际,理解“先义后利”的真正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教师点拨、学生思考、探讨。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这是央视2019年315晚会全球直播中的视频截图。因为黑心商家利欲熏心,安全座椅、孩子的滑步车、老人的拐杖、击剑选手的安全面罩,都纷纷出现了质量问题。当安全座椅的安全扣突然崩裂;当孩子的滑步车前轮在前行的过程中突然折断;当老人的拐杖突然断裂;当击剑选手的安全面罩突然脱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面对利益的诱惑、道德的拷问,我们又将何去何从呢?
二、讲授新课
(一)多媒体展示孟子名句
1.指生读,并谈感悟。
2.作用:理解孟子的思想。
(二)多媒体展示孟子的思想
1.师读。
2.讲解性善学说、理想人格、“仁政”思想。
(三)多媒体展示孟子生平
1.师读。
2.强调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四)多媒体展示《孟子》——乱世中的哲思
1.指生读。
2.《孟子》初具论说文特征。
(五)多媒体展示背景
1.师讲解。
2.孟子高举仁义大旗见梁惠王,引出正文。
(六)多媒体展示要求
1.齐读课文,了解内容。
生齐读,把握整体内容。
2.分小组讨论,把握重点字、词、句式并翻译文章
生分小组讨论并小组汇报结果
(七)多媒体展示文章脉络
1.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反面分析“利”的坏处:不夺不餍。
3.正面阐述“义”的好处:仁不遗其亲,义不后其君。
4.再次强调论点,首尾呼应,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
5.师生共同总结出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八)多媒体展示孟子义利观中的“义”
《孟子》一书中“义”有两种基本意思。
一是合乎某种道或理,作名词或动词;二是道理、正理,作名词。
(九)多媒体展示孟子四端
1.孟子四端:仁义礼智
2.师强调孟子四端是孟子思想的成熟
(十)多媒体展示孟子义利观中的“利”
“利”在孟子的思想中主要指实实在在的利益、好处。
孟子积极肯定了人皆有物利需求,物利和道德是相关相联的、相生相长的。(十一)孟子义利观的局限性
1.有军事行动发生,就不可能没有利害关系在内。
2.不可能有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战的战争和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罢兵停战的和平。
(十二)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
指生自由发言孟子的义利观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三、总结
指生总结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先义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作业
近日,郭德纲弟子家境富裕却上网重筹百万的消息登上了头条,有的网友表示理解,有的网友却认为他拿了不该拿的钱,这些钱本应该帮助更有需要的人。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孟子的义利观,谈谈你的看法。
五、板书设计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
义忠君孝亲
利弑君犯上
义>利
六、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基本达成。本文所说的是孟子有关“义”和“利”方面的
重要论说,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去认真地学习体会,并要积极地继承和发扬。与此同时,作为议论性的文章,孟子经常采用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这更是我们必须要学习和借鉴的。在教学的组织上,做到了师生、生生互动,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和交流,课堂气氛活跃。这节课的文言现象比较简单,而且较少,学生们在掌握了文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把握课文内容,并能进一步拓展延伸联系社会现象进行分析,以义为先,崇义尚道。当然,这节课的设计仍有不足之处,在讲述内容的同时,可以多穿插一些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