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 人大出版社焦叔斌著版

合集下载

2023年自考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详细

2023年自考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详细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 是指组织中旳管理者, 通过实行计划、组织、人员配置、领导、控制等职能, 来协调他人旳活动, 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旳旳活动过程。

2.管理旳基本特性: 1.管理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 2.管理旳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旳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旳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 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旳人们可以用尽量少旳支出, 实现既定旳目旳。

4.管理旳基本职能: (1)计划(2)组织(3)人员配置(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旳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旳经验教训, 更好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旳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旳管理理论、技术和措施。

(3)结合实际, 随机制宜旳学习运用。

(4)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旳研究管理过程旳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措施旳科学。

6.管理学旳特点: (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7、管理学研究旳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旳, 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旳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旳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旳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 研究管理活动旳原理、规律和措施。

8、为何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旳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旳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旳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旳需要。

9、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旳措施: (1)唯物辩证法(2)系统措施(3)理论联络实际旳措施10、系统:是指由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旳若干构成部分结合而成旳、具有特定功能旳有机整体, 系统自身又是它附属旳一种更大系统旳构成部分。

11.系统旳特性: (1)整体性(2)目旳性(3)开放性(4)互换性(5)互相依赖性(6)控制性12、系统旳观点: (1)整体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旳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6)信息反馈观点(3)封闭则消灭旳观点(7)分级观点(4)模糊分界旳观点(8)不停分化和完善旳观点(9)等效观点第二章管理学旳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旳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4)战略管理(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5)全面质量管理(3)管理理论丛林(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旳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原理各章重点知识笔记总结

管理学原理各章重点知识笔记总结

《管理学》教案第Ⅰ篇绪论第一章管理者与组织导论一、谁是管理者管理者是组织中这样的成员,他告诉别人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

当前,组织以及工作正在变化的性质模糊了管理者与非管理雇员之间的界限,许多传统的职位现在都在包括了管理性的活动。

管理者: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

简单的说就是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管理者的分类:基层管理者:最底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这些工作是生产和提供组织的产品的工作。

主管,工长。

中层管理者:这些管理者管理着基层管理者,部门经理,工厂厂长。

高层管理者:承担制定广泛的组织决策,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责任。

执行总裁、首席运营官、董事会主席等。

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二、什么是管理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对定义的理解: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或活动。

这些职能一般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定义的第二部分:协调其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仅仅有效率是不够的,还应该关注于效果,也即是完成活动以便达成组织的目标。

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而不良的管理通常既是低效率的也是低效果的,或者虽然有效果但却是低效率的。

三、管理者做什么描述管理者在做什么的方式包括两种:职能方式和角色方式。

1、管理职能和过程20世纪早期,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把管理职能划分为五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职能。

20世纪50年代,划分为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目前管理职能被压缩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管理概述1、管理的概念管理:管理是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的特征A、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B、目的性:管理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C、矛盾性:有限的资源与互相竞争的多种目标的矛盾D、普遍性: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并有一致认可的目标,就有管理的存在E、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F、管理的载体是组织3、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是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反映了管理的必要性。

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管理服务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反映了管理的目的性。

5、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科学性:指管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

反映在管理对象的客观性,管理活动的实践性,管理理论的系统性,管理学科的发展性。

但它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无法重复检验。

艺术性:指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

强调实践性。

6、组织成员的组成:管理者和非管理者。

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的最根本区别:是否对他人的工作负责。

管理者分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7、管理者的十种角色:人际角色:名誉领袖,邻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危机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8、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熟悉、精通、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处理组织内外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要求管理者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情、思维方式和个性,能够觉察别人的动机和需要,掌握评价和激励员工的技术和方法概念技能:对事物整体及相关关系认识、洞察、分析、判断和概括的能力。

要求管理者能够正确、迅速看到组织的全貌,了解组织内外部环境中各种事物间的关系,找出关键性因素,抓住问题实质,果断决策的技能9、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一般性,多样性,历史性,实践性,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过程的内在规律性。

《管理学原理》课程笔记

《管理学原理》课程笔记

《管理学原理》课程笔记
本文档提供的是《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笔记摘要,旨在帮助读
者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该课程。

1. 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的本质是协调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的四个基本
功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其中,计划是指在指定时间内
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是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分配任务、权
力和资源的过程;领导是指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控制是指对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整以确保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部门、职位、权力和沟通关系的方式。


见的组织结构类型包括:职能型、分工型、矩阵型等。

合适的组织
结构能够有效地管理资源,使组织更加高效。

3. 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是研究人类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影响的学科。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行为的重要方面,其目的是通过吸引、培训和激励员工来提高组织绩效。

4. 决策
决策是管理的中心活动之一,它是指对信息进行评估来作出选择的过程。

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拥有正确的决策思维模式,以及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指规划、实施和评估组织战略的过程。

其目的是通过制定合适的战略来使组织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总的来说,管理学原理是组织管理的基础,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对于成为成功的管理者非常重要。

本文档中介绍的是管理学原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应用,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待组织的一个良好的起点。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梳理考试重点归纳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梳理考试重点归纳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梳理考试重点归纳(一)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 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 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 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 领会:(1)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 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

(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 社会属性。

(3)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 P3)科学性:A 、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 B 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识记: (1) 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 1924—— 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 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 《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4) A 、人际角色: E 、信息角色: C 决策角色: (5) 管理者的角色: a 代表人 a 监督人 a 企业家 管理者的技能: (P7)b 领导者b 传播者b 冲突管理者(P8) a 技术技c 联络者; c 发言人; c 资源分配者 b 人际技能 d 谈判者 c 概念技能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梅奥决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5. 设置虚作业只表示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6. 尽量采用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3. 及时反馈与跟踪4. 增加沟通双方的信任度。

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 人大出版社焦叔斌著版

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 人大出版社焦叔斌著版

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人大出版社焦叔斌著版【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人大出版社焦叔斌著版)一、引言管理学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涵盖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并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的核心思想。

本文将对人大出版社焦叔斌著版的《管理学原理》进行复习笔记,旨在全面回顾和总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

二、管理学概述1. 管理的定义和特点管理是指通过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协调和调动组织资源,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具有目标性、系统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经历了科学管理学、人际关系学、系统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等阶段的发展。

每个阶段都强调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 经典管理理论1.1 科学管理学科学管理学强调通过科学方法和工程技术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效益。

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1.2 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关注组织的行政职能和组织结构,以提高组织效率和效能。

亨利·法约尔是行政管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2. 行为管理理论2.1 人际关系学人际关系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沟通,以提高组织的人际关系和员工的满意度。

埃尔顿·梅奥是人际关系学的代表人物,他进行了霍桑实验研究。

2.2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关注员工的动机和激励,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3. 现代管理理论3.1 系统管理学系统管理学关注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整体优化为目标。

彼得·德鲁克是系统管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

3.2 战略管理学战略管理学关注组织的长期目标和战略选择,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迈克尔·波特是战略管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竞争战略和五力模型。

(完整版)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 人大出版社焦叔斌著版

(完整版)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 人大出版社焦叔斌著版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哪几个原则?1、确立每项工作的科学工作方法2、合理的选拔工人,使得人适其事3、教育、培训、强化工人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来工作4、管理者和工人精诚合作、共担工作和责任·泰罗强调科学管理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1、劳资双方精神革命(精神上意识到要合作)2、用严密的科学调查和知识取代过去凭借习惯、经验、个人判断处理工作的做法·法约尔提出的企业六种基本活动是什么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等2、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等3、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和运用4、安全活动——设备维护和员工安全等5、会计活动——货物盘存、成本统计、核算等6、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是什么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同一方向、个人利益服从总体利益、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特征是什么1、劳动分工或专业化。

每个职位的权力与义务都有明确规定,人员按职业专业化进行分工2、正式的人员选拔。

人员选拔完全根据职务所要求的技术能力,在职人员要受到评估3、自上而下的职权等级系统。

组织内的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4、正式的规章制度。

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制定的规则和纪律以及办事程序5、职业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是一种职业管理人员。

6、非个人的人际关系。

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只受职位关系而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韦伯指出组织中的三种权力是什么。

传统的权力、基于超凡魅力的权力、基于法律和理性的权力·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研究管理问题的视角有何不同?理论有何共同之处?不同:泰罗主要关注工厂现场的管理问题;法约尔更多从组织整体角度进行思考;韦伯集中研究管理中的组织问题共同:强调管理要用事实、理性、逻辑框架和规则来代替随心所欲和个人习惯·什么是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是1924~1932年之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在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而进行的一系列研究。

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

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

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 3.开放性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一、管理学概述1.1 管理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管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的学科,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内的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财务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管理学基本原理包括清晰的目标、有效的规划、精确的组织、协同的领导和友好的控制。

管理学在企业组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是大企业、国有企业,也包括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等不同形式的企业。

1.2 管理学的基本学科管理学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统计学和信息学等。

尤其是经济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如成本理论、效益理论和收益理论都与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1.3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有着很长的时间跨度,从管理知识的起源,到发展到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社会,管理的基本思想开始形成。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管理学的意识开始发展,管理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管理学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壮大。

二、企业组织管理原理2.1 组织设计管理原则组织设计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它可以有效地适应各种外部和内部条件变化,在经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组织设计管理原则是组织设计的规范,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

组织设计管理原则包括:分工原则、协调一致原则、授权原则、纪律原则和职权原则。

2.2 领导管理原则领导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管理原则是领导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管理规范。

领导管理原则包括:人际关系原则、灵活性原则、自信原则、意识形态原则和效率原则。

2.3 激励管理原则激励是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激励管理原则是企业在激励员工上要遵守的规范。

激励管理原则包括:目标明确原则、合理激励原则、公平原则和自我实现原则。

2.4 控制管理原则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保持效率和纪律,提高企业运行的可靠性。

管理学原理第2章重点知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第2章重点知识笔记

第二章管理的昨天和今天管理实践总是要反映时代和社会的环境。

一、管理与其他研究领域的联系管理学具有来自人文和社会科学的丰富遗产,它们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有着直接的影响。

人类学是研究社会的学科,它有助于了解人类及其活动。

人类学有助于管理者更好的理解不同国家和不同组织中人们基本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的差异。

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学科,提供了理解变化中的经济以及竞争和自由的全球市场环境的作用。

理解自由贸易和保护政策对于在全球市场上运作的任何管理者都是绝对必要的。

哲学考察事物的本质,特别是价值观和伦理道德。

道德直接涉及组织的存在以及什么行为对一个组织是适当的命题。

洛克的自由伦理理论认为自由、平等、正义和私有财产是法定的权利。

卡尔文的新教伦理鼓励个人努力工作获得成功,亚当斯密认为市场和竞争而不是政府才应该是经济活动的唯一调节者。

政治学研究个人或群体在政治环境中的行为,主要包括:在经济系统中权利的分配,个人如何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操纵权力。

管理者受到一个国家政府的组成形式的影响,也就是这个国家是否允许公民拥有财产,是否通过公民介入和强化契约的能力来实现他们权利。

一个国家在财产契约方面立场,会决定它的组织的形式和政策。

另外,心理学和社会学和管理学也存在联系,不能忽视。

二、管理的历史背景负责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的专门人员的指挥下所做的组织性的努力,已经存在了几千年。

埃及的金字塔、中国长城、威尼斯的早期企业雏形。

组织早在几千年前就存在,管理也付诸实施。

20世纪前两件事情在促进管理研究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176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主张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中获得经济利益,即将工作分解为狭窄的、重复性的任务。

2)始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主要贡献是以机械力代替了人力,从而使在工厂中生产商品比在手工作坊中生产更经济。

大型公司的发展要求建立正式的管理系统,于是,产生了正式的管理理论以指导管理者运行这类组织。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笔记整理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P11、个人活动与群体活动①优化利用资源②时间管理③群体活动的方向④人的努力整合2、一般组织与企业组织①持续的群体活动是在一定形式的组织中进行的②历史的演进选择了工厂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作为管理学研究对象掌握管理的概念 P22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

掌握管理的基本特征 P22①管理的目的:有效实现组织预定目标②管理的主体:具有相关技术方法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③管理的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④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工程掌握管理的本质 P25管理是对人或对人的行为的管理,其本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而人的行为的可协调性是因为人的行为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理解管理的二重性 P26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是其二重性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 P28①人本原理②系统原理③效益原理④适度原理理解管理的基本方法 P31理性分析+直觉判断理解管理的基本工具 P33权力+组织文化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P44有著作《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生产劳动效率1、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①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②作业环境与条件的标准化③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2、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3、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①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②实行职能工长制③进行例外管理掌握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P481、管理是经营的一部分,经营的六部分还有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2、管理的职能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管理的14条原则:a.劳动分工b.权力与责任c.纪律d.统一指挥e.统一领导f.个人利益服从总体利益g.人员的报酬h.集中i.等级制度j.秩序k.公平l.人员稳定m.首创精神n.人员的团结理解韦伯的科层理论 P52权力的类型有传统型、个人魅力型、法理型,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以法理型为基础掌握巴纳德社会系统论P54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管理人员应意识到:①职工既是独立个体又是组织成员②管理者的权威取决于指挥命令是否为下属接受③个人有自由意志但其行为也受遗传、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2、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①协作的意愿:个人自我克制交出自我行为的一部分控制权,组织给出诱因,当诱因大等于牺牲时,写作的意愿就可以达成。

《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

《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

管理学原理课程学习笔记一、学习内容(30分)1.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掌握哪些方面的学习内容。

按照章节来说:1.理解管理的内涵,熟悉管理的性质,掌握管理的职能,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及其技能。

2.了解中国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熟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理解现代管理理论,解释“管理丛林”现象。

3.明确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熟悉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掌握管理道德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了解企业加强管理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4.定义计划的概念;描述计划的特征和作用;区分计划的类别;概述计划过程的步骤;解释战略管理的概念;说明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识别并选择组织的基本战略和发展战略;理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5.明确预测的概念、特征和类别,解释预测的行为过程及意义,了解时间管理的步骤和基本原则,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过程以及影响目标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6.定义决策的概念,识别决策的特征和类型,说明决策的意义,解释决策的行为过程,掌握各种决策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解释决策的有效性,阐明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7. 明确组织的相关概念,熟悉组织结构的各种形式及其特征,了解组织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组织设计的原则、内容和程序。

8. 定义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与程序,掌握员工招聘的基本程序,对比人员选拔的两种方式,熟悉员工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理解员工职业发展的内涵,了解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方法,说明绩效评估的实施程序。

9. 明确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的概念;熟悉组织文化的特征、功能、结构、内容以及组织文化的塑造过程;掌握组织变革的动因、推动力量及排除变革阻力的方法;了解组织变革的程序及基本类型。

10. 定义领导的概念,掌握领导的职能,理解领导者权威的内在含义,了解人性假设的内容,理解不同的领导风格对于组织管理的影响,掌握领导权变理论。

11. 明确激励的概念和作用,了解需要、动机、激励及其与行为的关系,理解个体行为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群体行为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焦叔斌管理学第四版重点知识归纳

焦叔斌管理学第四版重点知识归纳

焦叔斌管理学第四版重点知识归纳“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强调管理活动既要追求,又要追求。

2.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和控制四大类。

3.管理不仅具有性,而且具有高度的性。

4.管理者通过协调的努力来使组织活动更加有效并实现组织的。

5.明茨伯格将管理者的角色归纳为人际角色、和三种类型。

6.系统是指由一组和的要素而构成的统一的整体。

7.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经营活动,进行的社会基本经济组织。

8.公司制企业最鲜明的两大特征是制度和制度。

9.企业家精神是指个人或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和独特的方式去、和谋求增长的欲望和能力。

10.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所要求的义务。

二、单选题1.管理的目的是()。

A.把人管住B.做正确的事C.正确地做事D.有效实现组织目标2.管理的职能包括()。

A.计划、组织、领导、控制B.计划、组织、协调、控制C.组织、协调、沟通、激励D.组织、沟通、激励、控制3.通过营造一种为实现目标努力奋斗的氛围,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是管理的()职能所从事的活动。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4.按照管理者的横向分类,事业部经理应当属于()。

A.高层管理人员B.中层管理人员C.综合管理人员D.专业管理人员5.明茨伯格提出应培养管理者的五种心智模式是()。

A.学反思、分析、练达、行动B.反思、分析、练达、合作、行动C.学反思、总结、合作、行动D.学反思、行动、分析、合作6.下列关于管理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管理者是组织中地位较高的人B.管理者可以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C.管理者指挥别人的活动,不受别人的指挥D.组织中的技术专家和法律顾问也是管理者7.管理的载体是()。

A.组织B.人C.管理者D.资源8.一般认为,企业最核心的三大职能是()。

A.计划、领导、控制B.协调、整合、调配C.运营、财务、营销D.设计、生产、销售9.单独投资者或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投资者或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是()。

《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

《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

《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第一章管理概述1、管理的含义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

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3)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

即管理工作的成效好坏、有效性如何,就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且最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

“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

2、管理的三大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是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指挥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二是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权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

管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2)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

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

管理人员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并不亲自从事具体工作,而是委托他人,自己则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计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控制其他人的工作。

(3)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了有关管理工作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系统化的管理知识,它已为实践所证明,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的实践。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管理学原理知识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3、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4、管理者的角色可分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5、管理者的技能可分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其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6、各种层次管理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高层管理概念技能比重最大,技术技能最小;基层管理技术技能最大,概念技能最小;中层管理比例相当;人际技能在三层管理中相当。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九大要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2、重人包括重人心向背和重人才归离。

3、研究对策有两大要点:一是预测,二是运筹。

4、“经济人”的观点:斯密提出了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

5、“科学管理”理论是由美国的费雷德里克·泰罗提出。

其主要观点包括: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要求双方相互帮助,友好合作。

6、人群关系论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是指属于某一工作集体,并完全投入到集体中实现价值的人而不只是追求利益的“经济人”)。

②、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③、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是一种要求个人服从,以感情为主要准则的机构)。

④、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即组织好集体工作、提高士气、促进协作和持久合作。

7、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将需要分为五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管理学原理笔记及重点

管理学原理笔记及重点

《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一章管理與管理學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二、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分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管理技术和应用的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时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四、管理的职能(1)计划(2)组织(3)领导(4)控制(5)创新五、管理的两个属性1、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社会属性有关的基本变化):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六、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者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七、管理者的职能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 注: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最重要,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

八、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2、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發展一、1776(英国)亚当·斯密《国富论》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及劳动分工理论。

认为劳动是人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用品的源泉是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

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1、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2、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泰罗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档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⑤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3、泰罗及其他的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构成了泰罗制。

管理学原理第7章重点知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第7章重点知识笔记

第七章计划的基础一、什么是计划?计划的定义:计划包含定义组织的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实现目标,以及开发一组广泛的相关工作计划以整合和协调组织的工作。

计划既关系到结果(做什么),也关系到手段(怎么做)。

正式计划和非正式计划二、为什么管理者要制定计划?1、计划的目的计划指明了方向,减少了环境变化的冲击,最小化了浪费和重叠,以及设立了控制的标准。

计划建立了协调,它给出了管理者和非管理者努力的方向。

计划还可以降低不确定性,通过迫使管理者具有前瞻性来降低不确定性。

计划可以减少活动的重叠和浪费。

最后,计划设定目标和标准,这些目标和标准可以用于控制。

2、计划和绩效制定计划的组织对绩效的影响通常是积极的,但我们不能说,有正式计划的组织总是比那些没有正式计划的组织绩效更好。

在计划和绩效关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如下:首先,正式的计划工作通常带来较高的绩效,较高的资产回报率,以及其他积极的财务结果。

其次,计划工作的质量以及实现计划的适当措施,通常要比计划工作本身对绩效的贡献更大。

再次,正式计划并不必然导致高绩效,外部环境的影响通常是更关键的。

最后,计划与绩效的关系还受到计划的时间结构的影响。

一般组织要改进它的绩效,至少需要4年期的系统性的正式计划工作。

三、管理者如何制定计划计划是管理的主要职能。

1、目标和计划在计划工作中的作用目标是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期望的产出,它提供了所有管理决策的方向,构成了衡量标准,参照这种标准就可以度量实际工作的完成情况。

计划是一种文件,它规定了怎么实现目标以及通常描述了资源的分配、进度以及其他实现目标的必要行动。

初看上去,组织具有单一的目标似乎是显然的,但事实上各种组织都有多重目标。

不应当只强调单一目标,而忽略度量组织成功与否的其他目标,这些指标对于取得成功也是必不可少的。

陈述目标是一个组织向外界宣称的和试图使各种利益相关者相信的正式的陈述。

在组织所宣称的目标之间可能存在冲突,这是因为组织要满足各种类型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这些利益相关者通常采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一个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哪几个原则?1、确立每项工作的科学工作方法2、合理的选拔工人,使得人适其事3、教育、培训、强化工人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来工作4、管理者和工人精诚合作、共担工作和责任·泰罗强调科学管理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1、劳资双方精神革命(精神上意识到要合作)2、用严密的科学调查和知识取代过去凭借习惯、经验、个人判断处理工作的做法·法约尔提出的企业六种基本活动是什么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等2、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等3、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和运用4、安全活动——设备维护和员工安全等5、会计活动——货物盘存、成本统计、核算等6、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是什么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同一方向、个人利益服从总体利益、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特征是什么1、劳动分工或专业化。

每个职位的权力与义务都有明确规定,人员按职业专业化进行分工2、正式的人员选拔。

人员选拔完全根据职务所要求的技术能力,在职人员要受到评估3、自上而下的职权等级系统。

组织内的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4、正式的规章制度。

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制定的规则和纪律以及办事程序5、职业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是一种职业管理人员。

6、非个人的人际关系。

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只受职位关系而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韦伯指出组织中的三种权力是什么。

传统的权力、基于超凡魅力的权力、基于法律和理性的权力·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研究管理问题的视角有何不同?理论有何共同之处?不同:泰罗主要关注工厂现场的管理问题;法约尔更多从组织整体角度进行思考;韦伯集中研究管理中的组织问题共同:强调管理要用事实、理性、逻辑框架和规则来代替随心所欲和个人习惯·什么是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是1924~1932年之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在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而进行的一系列研究。

霍桑实验一定程度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确立。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研究照明对于工人生产率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照明强度并不直接与群体的生产率有关,而是有其他因素发挥影响。

第二阶段,梅奥加入研究,扩大了内容,包括对工作的重新设计,工作周和工作日长度的改变,引入工间休息时间,以及基于个人的工资计划和基于群体的工资计划的比较等。

通过霍桑实验,梅奥等人认识到,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方面的影响。

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新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所形成的动力对效率的影响比金钱更大;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有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信息的联系)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

这种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社会情感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

这种无形组织有他特殊的情感、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3、新型的领导通过增加员工满足程度来提高人们的士气,从而提高效率。

领导者要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善于与下属沟通,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工人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

·为什么说“管理有规律,管理无定式”正因为管理活动有规律性,我们才能够分析、总结、归纳、提炼、借鉴、学习、共享。

——科学性但是,管理没有定式可循,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模式,所以要“权变”,活学活用,发挥主观能动性。

——艺术性·管理思想史的“九大启示”规矩(三个老父亲的古典管理理论、管理学奠基)→人本(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量化(管理科学理论)→系统(运用系统论全面分析组织管理活动)→权变(基于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寻求最适管理;理论实践结合,因势而行)→战略(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改进(全面质量管理,通过顾客满意实现组织长期成功,增进组织全体成员及全社会利益)→创新(建立学习型组织)→两化(E化、外化)第六章:组织职能概述·组织职能的含义是什么?通过建立、维护、不断改进组织结构,以实现有效的分工、合作的过程·组织职能的两大主题?分工、合作·组织职能的目的?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进行有效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什么?组织中划分、组合、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组织职能由哪些具体步骤构成?职位设计、划分部门、职权配置、人力资源管理、协调整合、组织变革·管理宽度是什么?每个管理者所能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人数的限度。

正因为管理宽度的存在,当组织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才产生部门划分的必要性。

管理宽度是一个权变因素,取决于特定条件下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itdepends!)·什么是管理层次?组织的等级制或层次性的管理结构·管理层次有哪些副作用?费用、沟通难度和复杂性、计划和控制活动更为复杂·管理宽度和管理层次的关系反向关系。

管理宽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宽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多·扁平型和高耸型结构的特点?1、高耸型:多出现于传统企业,偏重控制和效率,比较僵硬2、扁平型:近年来组织结构的演化趋势,比较灵活,容易适应环境,组织成员参与程度相对较高·影响管理宽度的各种因素上下级双方的素质和能力、计划完善的程度、所面临变化的剧烈程度、授权的情况、沟通的手段和方法、面对问题的种类、个别接触的必要程度……·什么是权力?分为哪几种类型?权力是指个人或群体影响其他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或信仰的能力。

权力分为:法定权力(即职权)、强制权力(源自惩罚、控制)、奖赏权力(源自奖赏)、专家权力(源自专业技术、技能或知识影响力)、参照权力(源自个人魅力或人格)·什么是职权?组织中的某一职位上作出决策的权力·什么是指挥链?职权从最高管理层出发,途经各个管理层次一直贯穿到组织的基层而形成一条条自上而下的权力线。

这种权力线被称为“指挥链”·指挥链的“统一指挥原则”和“连续分级原则”是何含义?统一指挥原则:要求组织中每个成员必须也只能同一个上司建立明确的报告关系连续分级原则:组织最底层职位到组织顶点之间的每条职权线都应当明确且不间断。

职权线越清晰,决策责任越明确,沟通越有效。

组织中每项决策最终都必须有人为之负责。

第七章:组织的职位设计与结构设计·什么是职位设计?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职位·一个职位要存在并有意义,需要哪些特征?1、具有明确且能够检验的目标2、具有明确的职责3、具有明确的职权·职位设计的变迁和发展1、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设计职位2、职位扩大化(合并若干狭窄的活动,扩大工作的广度和范围,横向扩展)3、职位轮换(让员工定期换工作)4、职位丰富化(将部分管理权限授予下级,让其一定程度上自主决定工作内容、方法、进度等,纵向扩展)5、工作团队(职位设计围绕群体)·专业化分工的好处1、提高工作熟练程度2、减少因工作变换损失的时间3、使用专用设备、减少培训需求4、扩大劳动者来源5、降低劳动力成本·过分分工负面影响1、单调、枯燥、乏味造成生理心理伤害2、导致员工厌烦和不满情绪3、工作间协调成本上升4、影响总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职位特征模型该模型有助于理解职位设计如何影响激励、满意和组织绩效模型组成部分:核心职位特征、关键心理状态、调节因素和结果三种关键心理状态:体验到工作的意义、体验到对工作结果的责任、了解工作活动的结果三种核心职位特征: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自主性、反馈四种结果:内在工作动机大、工作满意度高、工作绩效质量高、缺勤率和流动率低核心职位特征关键心理状态结果技能多样性内在工作动机大任务完整性体验到工作的意义工作满意度高任务重要性工作绩效质量高自主性体验到对工作结果的责任流动率和缺勤率低反馈了解工作的结果(绩效)人的成长需要强度(对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强度)·何谓激励潜力分数(MPS)?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组织采取哪些策略提高MPS?1、形成自然的工作单位,使工作具有完整性2、归并任务,形成内容丰富的职位,提高技能多样性和任务完整性3、建立客户联系,增加技能多样性、自主性和绩效反馈4、纵向扩展职位,缩小计划、实施和控制之间的距离,增加员工自主性5、开通反馈渠道,使员工了解其工作做得如何,有无改善·部门划分的原则精简、弹性、目标实现、任务平衡、监督与执行的部门分立·各种部门划分方法及其优缺点1、按职能划分优点:确保主要基本活动得到重视;遵循专业化原则,提高人员使用效率、简化培训工作;最高主管要对最终成果负责,为最高层实施严格控制提供了手段缺点:容易局限所在职能部门、忽视整体目标,部门间协调困难;最高主管对最终成果负责,各部门的绩效和责任很难评价;不利于培养综合全面的管理人才;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差2、按产品划分优点:利于采用专门设备,促进协调,充分发挥人员技能和专门知识,有利于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和发展;明确利润责任,便于最高主管把握各种产品或产品系列对总利润的贡献;有利于锻炼和培养独当一面的总经理型人才缺点:要求部门主管具备全面的管理能力;各产品部门的独立性较强;由于各产品分部需要保持职能部门或职能人员,使得部门重叠、管理费用增加3、按地域划分优点:鼓励地方参与决策,促进地区活动的协调;利于管理者注意当地市场的需要和问题,培养能力全面的管理者;生产的当地化利于降低运输费用,缩短交货时间缺点:机构重复,费用增加;总部对地方控制难度较大;要求管理者有全面的管理能按地域划分4、按顾客划分优点:重视顾客需要,增加顾客满意度,形成针对顾客的技能和诀窍缺点:部门要求特殊对待,造成部门间协调困难;管理者必须熟悉特定顾客的情况,有些情况下难以轻易对顾客进行划分5、按工艺或设备划分优点:充分发挥设备的能力和专业技术人员特长,便于设备维修和材料供应缺点:强调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目标·典型组织结构的类型及其优缺点直线制、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机械制与有机制结构机械制:正规化程度较高,注重内部效率和纪律,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差(职能制、事业部制)有机制:正规化程度较低,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好(直线制、矩阵制)·高效团队的特征清晰的目标、一致的承诺、相关的技能、良好的沟通、恰当的领导、谈判技能、内部支持、外部支持第九章:组织变革·什么是观察组织的“职能观”按照职能分工的原则来组织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