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指导:数据型材料阅读理解方法.doc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阅读技巧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ee28fbdc8d376eeafaa3112.png)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阅读技巧阅读技巧一:数据型材料要跳读国考申论材料当中有一类材料是和行测的材料是相同的,即数据型材料,从直观的阅读来看和资料分析相一致,但从申论的做题角度去思考我们会发现数据型材料对于申论采点并没有那么直接,也就是说考生在作答的过程中不必要像做行测题一样纠结于数据本身,而要通过数据的前后的观点,数据大小的对比等找出数据背后蕴含的要点即可。
因此建议学生:1.查看数据前后是否有观点:一般数据型材料的前后会有表示观点的句子,文字比较集中的句子,如果考生在阅读的时候发现数据前后有观点则这个观点的表述很有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点;2.对比数据的大小得出观点:如果考生阅读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数据的前后有观点的表述,那么就需要在分析完数据型材料的基础上,概括数据得出关键,根据数据去判断出本道题目的关键采分词汇,而不能直接抄写原文的数据。
阅读技巧二:案例型材料要略读有的时候考生在考场阅读材料的时候像是在听故事一样,材料中会给大家呈现诸多的案例,例如2019国家公务员市地的题目中就列举了很多的小张、小吴等很多人物的事例,那么越是这种案例型的材料对于考生就越难以得出结论,丢分现象就会更多。
因此建议学生后期遇到案例型材料就可以通过“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启示”的结构去分析材料中的案例和题干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得分的要点,案例本身不是直接的要点,根据上述的结构综合判断找出关键词,并简洁的表述出采点词汇。
阅读技巧三:观点型材料要精读申论材料中对于考生最为重要的材料就是观点型的材料,观点型的材料顾名思义就是指材料中给出一些名人名言、人士的言论、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或者是理论政策的引言的部分,但凡出现这一类的观点型的材料考生就需要格外的注意,从考试的规律来看一般观点出现的地方,要点呈现的频率也是比较高的,所以在遇到类似某某人表示、某某人建议等明确的观点材料的时候千万要注意精读观点。
但同时考生也不能机械的就认为所有的观点都表示要点,这里指的是大部分情况,要学会灵活的掌控。
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根据材料类型针对性阅读
![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根据材料类型针对性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bd9404ea561252d380eb6ef8.png)
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根据材料类型针对性阅读
一、观点型材料。
表现为“某某人说”或者“某某人表示”,或者整篇材料是访谈类等等。
对于观点型材料,需要大家“具体题型具体分析”。
如果是归纳概括,则重点在于提炼缩句,对于某一角度原文提取即可。
对于提出对策则需要看观点具体角度,问题原因需要倒推对策,直接对策可直接照抄;综合分析则需要具体而定,表达的观点是否可作为论点的支撑,是否客观真实,尤其对于网友观点需要慎之又慎。
二、数据型材料。
表现为“数据在前+文字表达在后”,或者“文字表达在前+数据在后”,那么无论以上哪一种,建议考生在阅读时采取“略读法”,即略读数据,注重文字表达,原因在于,无论哪一种城呈现方式,文字表达要么是总结要么是总领,都是作为结论性的表达,成为要点的重要来源。
但是,需要考生注意,“略读”并不等同于数据完全不读,而是有所侧重。
三、案例型材料。
表现为具体“某某村”、“某某人”,这是近年来公考申论材料呈现的主要趋势。
原因无外乎一个字,“难”。
一则案例型材料故事性强,往往读完一遍考生“不知所云”,找不到要点;二则在于材料的语言诸多口语,较为琐碎,考生就算找到要点也不知如何准确“转达”。
对于这两个难点,建议大家两个方法:首先,找点可按照要素法进行层次划分,即一个案例的组成:主体+背景+做法+结果+评价;审题之后找到需要书写的具体角度,例如概括“经验”,则关注“做法”这一要素,概括“问题”,则很有可能关注“处境/背景”这一要素。
其次,
需要大家日常备考时注重积累,例如材料中“道路泥泞,深处大山”能够想到“交通不便,基础建设不完善”等词。
申论备考中数据型材料的阅读技巧
![申论备考中数据型材料的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9c2753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e.png)
申论备考中数据型材料的阅读技巧申论备考中数据型材料的阅读技巧近年来,申论考试中的材料基本都是段落式材料,而段落式材料一般可以分为理论性材料和数据型材料,理论性材料由于观点比较直接,因此阅读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是数据型材料很多考生感到无所适从,阅读起来难度较大。
通过对近几年国联考申论真题的研究,我们发现数据型材料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因此更应该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
数据型材料之所以较难把握,是因为材料中并没有直接的观点,命题人通过案例、数据甚至是图表等形式间接地表达观点,这就需要考生能从大段的案例、数据中准确提炼出主旨,而这对于平时阅读量较小、缺乏一定训练的部分考生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
那么,到底如何快速有效地阅读数据型材料,从而把握材料的主旨、读懂命题人的潜台词,我们给大家介绍一种实用的方法——主体+层面,简单地说就是谁做了什么事情,其结果如何。
注意这里的主体不一定是指个人,因为个案的背后反映的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下面以2013年413联考的某一段材料为例:盛昌是一家制鞋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是耐克在深圳的主要代工厂,规模最大时工人达10万人之多。
如今它偏居一隅,隐藏在一段年久失修的小路最深处,周围只有几处零散的小作坊。
该厂安全生产负责人沈先生介绍到:“盛昌曾是横岗地区知名的企业,除了耐克,盛昌也为其他跨国公司代过工。
现在耐克将代工企业逐步外迁,我们只能接到一些小品牌的零散订单,这在以前根本不会接。
现在用工成本很高,熟练工的工资涨得更快。
对我们来说,加薪是找死,不加薪是等死。
我们现在真是有心无力了。
”就连盛昌对面卖奶茶的大娘都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她说:“这两年生意太难做了,一杯奶茶只卖到1块钱,在深圳这样的高消费城市,已经无法再便宜了,可是现在就是这1块钱的奶茶都不好卖了。
”这样一家效益曾经很好的代工企业,现在雇员仅剩三四千人,正可谓“盛极而衰”。
全国何止成千上万个盛昌?“中国制造”曾经疯狂席卷全球,阿富汗人骑的自行车,越南人骑的摩托车,巴基斯坦小店里摆放的文具用品,美国人看的电视机和穿的衣服,欧洲人用的家电和玩具,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中国一度成为了“世界工厂”。
申论材料阅读技巧指导
![申论材料阅读技巧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c2ff6ce110661ed9ac51f3ac.png)
申论材料阅读技巧指导:一、理解阅读材料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公务员考试中,申论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对应试人员进行综合能力检测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而阅读材料作为申论的主要载体,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阅读理解材料是申论中的最基础环节,一般是对社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的考查,并且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各个方面,做到了全面的铺开。
一申论中阅读理解材料重要性对应试人员的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对阅读材料的提取和加工。
在申论的考试中,提供给应试者一定的材料,一般是多个材料,然后设计问题,对应试者的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查,一方面考查了应试者的分析和处理材料的能力,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并对其加工和提炼,获取内在是知识点,并对其进行组织,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另一方面阅读材料是对社会实际问题的讨论,能够做到针砭时弊,很大程度的考查了应试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态度问题,是对应试人员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考查的有效手段,便于选拔优秀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掌握有效方法和技巧对提高阅读效果的相关性鉴于阅读材料理解在申论考试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实现对阅读材料的透彻理解和正确分析。
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能够提高阅读效果。
在阅读材料中,多个材料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展开的,虽然材料的形式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但是侧重点都是相同的,因此需要对材料深度挖掘,发现其本质的东西,进行提炼和加工。
只有掌握方法和技巧,才能够认清各个材料之间的关联性,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和深层次的把握。
在阅读材料的编写中,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加强材料之间的联系的:第一种是按材料反映的事件的性质进行组合。
各个材料紧密围绕一个社会热点,摘录具体的事件,形成并列关系;第二种是,按时间发生的顺序,做到材料之间的环环相扣,因此技巧和方法的培养要加强对材料结构的分析,掌握重点。
在实际的申论考试中,很多应试者缺乏阅读材料理解的技巧和方法,一方面对材料的把握不准确,缺乏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对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开阔,即解决问题的能力低。
【优质文档】公务员申论的材料阅读提升技巧-推荐word版 (9页)
![【优质文档】公务员申论的材料阅读提升技巧-推荐word版 (9页)](https://img.taocdn.com/s3/m/bf5f0a3d52ea551810a68771.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公务员申论的材料阅读提升技巧申论考试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务员考试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更多申论技巧对考生会有一定帮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申论的材料阅读提升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申论的材料阅读提升方法申论考试提供的材料字数多,内容复杂,结构混乱,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不是认字识词,为读而读,它需要考生完成由事实上升到观点、由具体问题上升到本质属性、把一堆材料划分为几类材料、把分散事物综合为具有一定联系的事物、由材料内的事物联系到材料外的事物的思考。
考生要想完全驾驭材料,至少要将材料读两遍,每一遍都有必须要完成的内容。
一、阅读第一遍——带着问题阅读,了解材料内容(一)带着问题阅读考生应先看申论要求中的问题,对整个材料有一个整体把握,清楚阅读方向,继而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阅读、分析,理清重点段落。
也就是说,阅读是为了做题,阅读要有选择性,选择与问题有关的材料进行重点阅读。
一般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包括:哪些材料能用在总结概括题型中,哪些材料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关。
材料或是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或是专家的分析,或是探索性的经验和做法,或是领导人的思路。
选择出这些材料,也就基本达到了第一遍阅读的目的。
(二)了解材料内容——圈点画线、边注眉批;把握材料关键句;理解词意申论考试提供的材料一般都为“半成品”,也就是说这份材料虽说不是原始材料的堆积,但也仅限于进行过初步的加工,因此这份材料可能会是逻辑顺序不十分明朗、内容分散的诸多信息材料的罗列和累积。
材料的形式可以分作三类:第一,每一个小的自然段落表述一个信息;第二,整篇材料不分段落,所有信息混合在一起;第三,材料中虽然分有段落,但有些段落表述一个以上的信息。
无论材料的形式、结构如何,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理清脉络。
考生第接触申论材料,对材料的内容是完全陌生的,所以第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材料内容。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阅读技巧.doc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阅读技巧.doc](https://img.taocdn.com/s3/m/10163ef7cc175527062208de.png)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阅读技巧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阅读技巧都有哪些呢?希望大家仔细阅读,获取阅读技巧,考出好成绩!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阅读技巧在申论学习当中,我们经常说材料为王、材料致胜,一直在强调材料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去快速阅读一篇材料,从中找到答案要点并呈现在我们的答案之中呢?接下来就给大家说一下材料阅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首先要知道并且掌握的方法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符号标注法,符号标注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不同的符号对材料中的答案要点进行标注,近些年的国考材料呈现出来的很多材料都很乱而且杂,答案要点很多但是逻辑并不清晰,这就要求考生要对所找到的答案进行标注,整理,这样方便在梳理完材料之后对答案进行整理,既节约了时间,也防止出现二次阅读的现象,比如,对于问题1我们可以用符号W1来表示,对策1也可以用D1来表示,这是符号标注法的应用。
接下来是就词句段阅读当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作一下简要介绍,其中最重点就是词的阅读,本篇主要就词的阅读进行阐述,因为一段段落是由很多句话组成的,一句话是由一个一个的词串联而成的,所以对于词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申论材料中常出现的词一共分为以下几种,关联词、原因词、问题词、影响词、对策词、观点词这几种。
一、关联词:关联词分为三种。
1.表示并列的关联词:并列关联词前后可能都是要点,要点性质相同,其中常见的表述有:一边……一边;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等等。
2.表示递进:前后都是要点,前一句是基础,后一句层次进一步加深。
常见表述:不但;不仅;不光;甚至;更;尤其;何况;3.表示转折:转折之后是重点。
常见表述:虽然……但是(却)……;却;虽说……然而……;然而;但是;即使……但又……;等等。
二、原因词,常见的表述有:因为;由于;原因;究其原因;不常见的表述:根源在于;根本上;本质上;主要是;关键在于;因素;要素;缘由;缘故;元素;等等。
三、问题词(带有消极性色彩的词汇)常见表述有问题;坏处;坏现象;不足;缺乏;困难。
【参考文档】申论考试资料分析快速读题的方法-精选word文档 (4页)
![【参考文档】申论考试资料分析快速读题的方法-精选word文档 (4页)](https://img.taocdn.com/s3/m/28c5e32ba6c30c2258019e01.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申论考试资料分析快速读题的方法国考备考生们在平时多掌握申论技巧的话要考好申论并不困难,为了帮助各位考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申论资料分析快速读题的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申论资料分析快速读题的技巧一、快速扫读法资料分析的文段内容和我们申论文章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在阅读资料分析的文章内容的过程中只需要把握每段的关键词和每段的段落大意,就像我们小学的概括段落大意,而文段里面的数字大家没必要度,即使读了也记不住。
例如:201X年,全国民政事业基本建设完成投资总额为66.6亿元,施工项目为3906个,完成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39.6%.其中国家投资26.6亿元,比上年增长83.4%.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大家只需要读划线部分的内容就可以了,其他数据不用读。
二、时间定位法有些时候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只需要关注题干中的时间就可以快速找到数据位置。
我们来看下面一段资料:201X 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 11895.7 万户,总数达到 139030.8 万户。
其中,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111215.5 万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80.0%.对于上述资料我们很容易发现,文字当中给定的时间是201X年,而表格中给定的时间是201X-201X年,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时间确定数据位置。
三、关键词定位法我们上面给大家讲到了快速扫读的方法,在扫读的过程中,已经将关键词划定,并根据每段的重点确定了段落内容,那么在做题的时候,就可以根据题干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而定位数据位置。
例如下面一篇资料。
201X 年 1-3 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8092 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2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20.7%),增速比 1-2 月份回落 0.3 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
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59%.其中,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 36763 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2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23.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3.3%.分产业看,1-3 月份,第一产业投资 930 亿元,同比增长 31.4%;第二产业投资 24635 亿元,增长 16.2%;第三产业投资 32527 亿元,增长 24.5%.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 24254 亿元,增长17.4%;其中,采矿业投资 1338 亿元,增长 2.7%;制造业投资 20473 亿元,增长 18.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 2443 亿元,增长 15.3%.其中,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764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37.1%;第二产业 18386 亿元,增长 21.7%,增速与1-2 月份持平;第三产业 17613 亿元,增长 26.1%.通过扫读我们已经确定了各段内容,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两道题:【例 1】201X 年 1-2 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率是多少?这道题的关键词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所以到第一段查找内容。
申论:材料阅读技巧归纳
![申论:材料阅读技巧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a94d46316fc700aba68fc15.png)
申论:材料阅读技巧归纳申论考试提供地材料字数多,内容复杂,结构混乱,整个阅读理解地过程不是认字识词,为读而读,它需要考生完成由事实上升到观点、由具体问题上升到本质属性、把一堆材料划分为几类材料、把分散事物综合为具有一定联系地事物、由材料内地事物联系到材料外地事物地思考.考生要想完全驾驭材料,至少要将材料读两遍,每一遍都有必须要完成地内容.一、阅读第一遍——带着问题阅读,了解材料内容(一)带着问题阅读考生应先看申论要求中地问题,对整个材料有一个整体把握,清楚阅读方向,继而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阅读、分析,理清重点段落.也就是说,阅读是为了做题,阅读要有选择性,选择与问题有关地材料进行重点阅读.一般需要重点注意地内容包括:哪些材料能用在总结概括题型中,哪些材料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关.材料或是分析问题存在地原因,或是专家地分析,或是探索性地经验和做法,或是领导人地思路.选择出这些材料,也就基本达到了第一遍阅读地目地.(二)了解材料内容——圈点画线、边注眉批;把握材料关键句;理解词意申论考试提供地材料一般都为“半成品”,也就是说这份材料虽说不是原始材料地堆积,但也仅限于进行过一次初步地加工,因此这份材料可能会是逻辑顺序不十分明朗、内容分散地诸多信息材料地罗列和累积.材料地形式可以分作三类:第一,每一个小地自然段落表述一个信息;第二,整篇材料不分段落,所有信息混合在一起;第三,材料中虽然分有段落,但有些段落表述一个以上地信息.无论材料地形式、结构如何,第一步要做地就是理清脉络.考生第一次接触申论材料,对材料地内容是完全陌生地,所以第一次阅读地目地是了解材料内容.阅读过程中要掌握地技巧如下:. 速读.对于掌握阅读地基本技巧地考生来说,这一次地阅读速度应适当放快.. 圈点画线、边注眉批.为加深对材料内容地印象,尽快理解材料地内容,考生对关键地词和句子应该边读边用自己习惯地形式做一个记号,例如:画圈、画线.对于主题内容一目了然地自然段、层次,考生可直接在后面用简短地词、句边注眉批.这样做可以减轻第二次阅读地负担,也节省了时间.. 把握材料关键句.关键句在材料中地作用一般有三种:第一,提示段意.主要是段地起始句或结论性地句子.第二,提示材料中心、主旨、观点、情感地句子.主要是位于材料开头、结尾地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段落地中心句.第三,提示材料脉络层次地句子.. 理解关键词意.词是材料地基本元素,对一些特殊地词多加注意,正确认识,深入理解对理解整个材料至关重要.第一,多义词.这里地多义词指在特定地语境中地特定意义,与一词多义不同,它地含义是不固定地,是根据不同地语境具有地特定意义,离开具体地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会发生变化.语境指地是语言环境,包括词语运用地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场合、题旨、上下文等等.第二,代词.代词在材料中地运用非常多,也非常灵活,指代地内容很广,例如:实词、短语、句子、语段,或动物、人、事物,以及其它复杂地概念等.第三,重点词.对于意义比较重要地词语,先要理解词语所在句段地内容,从该词地基本意义出发,结合上下文做出合理地引申或推断,并将结论代入原文进行验证,要注意从语段甚至材料内容出发进行分析.申论材料中地重点词一般表现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前提、性质、特征、实质、观点、认为、方式等等.二、阅读第二遍——理清脉络经过第一次阅读,考生对材料内容已经有了一个整体地了解,第二次阅读材料地目地就是:由感性认知上升到抽象理解.苏轼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动、具体地直观可以给人以切身地感受,但如果不能总揽全局,便难以认清它地真实面目.所以考生在阅读时,既须“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只有这样,才能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达到更高层次地理解.这次阅读相对于第一次来说应属于精读.下面就理清脉络地步骤具体做一介绍:(一)总结自然段. 方法每读完一个自然段落或层次,通过对该自然段地分析、综合,应在后面用自己读得懂地语句简练地将这个自然段地内容概括出来.概括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关键句概括法每个自然段所反映地内容有时会以提纲挈领地方式直接出现在段落最前方,即每段地第一个句子;或者以总结段落内容地形式出现在自然段地最后,即每段地最后一句话;有时也会在段落地中间起到承上启下地作用;有时一个自然段中会有两个以上关键句,每个关键句引领一个内容.考生需要全面把握这些关键句,然后整合、归纳出这个自然段地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关键句在理解材料内容方面地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要求考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材料关键句地原因之一.请看下面这段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公车改革”缺乏公信力,是当前不少改革措施受到质疑地一个缩影.和干部们每经历一次改革,待遇和福利都上一个台阶不同,对群众来说,很多改革完全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尤其是对一些企事业单位地普通员工而言,改革通常意味着“下岗”、“买断工龄”、“竞争性上岗”、“末位淘汰”等一类令人不寒而栗地名词.不仅货币收入很难增加,连原来地安全感也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也很难让他们无条件地拥护这些“改革”{考试大整理}.如何在改革中兼顾方方面面地利益,重新赢得群众对改革地支持,是我们在下一步地改革中所必须要考虑地问题,也是“公车改革”丧失公信力带给我们最大地教训.这个语段在一开头就提出“公车改革缺乏公信力,是当前不少改革措施受到质疑地一个缩影”地观点,“后面地表述都是以这句话为中心进行地.可见,只要抓住关键句,就可以充分理解这段话地含义.()第二种——总结概括法当自然段中没有关键句,整段只是以一种陈述事实地方式将信息罗列、记述下来时,就需要我们通过对这个自然段地内容进行分析、整合,然后归纳出这个自然段地意义.一般来说,每个自然段地内容相对较少,信息相对单一,所以能够比较容易概括出来.. 技巧圈点画线、边注眉批、把握材料关键句.虽然在进行第一次阅读地过程中就要求考生圈点画线、边注眉批、把握材料关键句,但因为第一次阅读时,考生对材料地把握不可能非常深入、细致,一定会有遗漏和未解决地部分,有了第一次地整体地了解,在第二次阅读时再来做这些工作就会比较全面.(二)划分段落层次、提炼中心思想. 划分段落地方法——合并同类通过上面对各个自然段地分析,考生已经对材料内容有了比较系统地把握,接下来就需要利用合并同类地方法划分段落层次了.具体说,就是通过对材料上下文之间内容地比较、将阐述同一问题地自然段归在一段,进行分类和组合,理清材料地段落或层次,继而再通过对所划分段落层次内容地分析和综合,概括出各段地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也同样需要考生做简短有效地边注眉批.同时,考生要注意材料地不同角度与主题地一致性.申论材料虽然结构比较混乱、内容多且复杂,但所反映地主题内容一定是统一地.它们只是从不同地角度反映出这一主题思想,或者说是一个主题思想在不同角度地反映.我们以下面这则材料为例,对这一环节进行演练.材料:. 某记者因为眼睛轻微不适前往方庄第一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地结果是结膜炎,在处方上开地是某某制药厂生产地毫升装盐酸环丙沙星滴眼液.这家社区医院划价每支元.. 记者随后在相距百米地××购物中心,看到药品专柜一模一样地滴眼液售价仅为元.两者价格相差倍.. 记者又来到堪称国内最高规格地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想在这里得到一个放心地药价.结果有些出人意料:这种滴眼液又派生出一个新售价——每支元.. 按照环丙沙星滴眼液地使用说明书,记者按图索骥拨通了某某制药厂地电话.这个厂地销售科科长报出了出厂价:“一次进货一箱以上,每支价格元.”. 据××市物价局某处长介绍,某某制药厂生产地毫升装环丙沙星滴眼液,属于企业按规定地作价办法自定价格地药品,它必须先到××市物价局进行登记后才能销售.再加上国家规定地正常差率后,这种药品在北京市场登记公布地价格是:每支批发价为元,零售价为元.某处长说,无论是在药店还是在医院出售,可以低于××市物价局公布地药品价格,但决不允许高了.. 按照药品价格管理方法,厂家按不同地类型给批发商左右地进销差率,批发商再给零售商地批零差率.此外,对企业按作价办法定价地药品,可以有地工商让利.这些都属正常地经济行为.. 如果按厂家报地实际价格进行推算,环丙沙星滴眼液地批发价大体上应为元,零售价应为元.. 记者随后拨通了这种药品在××市地两家批发商——××医药公司和××第一批发部地电话.接电话地两位女同志都不愿意透露从厂家地进价,但比较爽快地报出批发价:规定批发价——每支元地八六折,就是元.××第一批发部接电话地女同志说:“给医院一般都是八六折.”. 据业内人士透露,相比药店零售而言,医院开药地中间环节要复杂很多.一般情况下,厂家聘请医药代表或业务员,由他们负责向各医院进行“公关”.一所医院需要攻下地关口至少有:医院负责人、负责进药地主管和经办人、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医生.每个关口都要暗地里“奉送”一定地回扣,从个百分点到个百分点不等.. 知情者称,医生开出一支环丙沙星滴眼液,可提取占零售价地“好处费”.对这份材料划分层次:~段医院地售药价格远远高出商场地售价.~段依据药品价格管理方法,证实医院地售药价格远远高出了规定标准.段市场上批发价证明医院地售药价格高出规定标准,而且批发商地价格也高于规定标准.~段医院出售高价药地原因是医生收受“提成”..提炼中心思想地方法——透过表面分析本质考生通过对各段之间、各段与全篇之间内在地逻辑联系,达到思想认识上地系统化,再通过整体系统地抽象和概括,就水到渠成地在脑海中归纳出了材料地中心思想.由此,考生完成了由表象向本质地过渡.每个材料地提出都有其特殊地意义,或赞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传某种思想观点,或驳斥某些观点,或介绍什么事件,或传播什么知识,或抒发什么感情……总之,无论从哪种角度来阐述,无论什么材料都有一个中心思想.要归纳概括中心思想,必须对材料有整体地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地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中心思想通常有以下几种总结方式:()标题是主题;()文章开篇提示主题;()文章结尾提示主题;()关键语句提示主题;()通过材料结构、内容地分析归纳以【例文】为例,其中心思想概括如下:这则材料反映地是一起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地问题.主要是通过对医院出售高价药这一事实地调查,论述了中间商通过对医生地折扣让利达到为自己牟取暴利地目地,医生受“提成”地诱惑而强行要求患者使用高价药品.。
申论实用技巧串讲(二)阅读材料篇《快读材料》
![申论实用技巧串讲(二)阅读材料篇《快读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e092631c52d380eb63946d03.png)
申论实用技巧串讲(二)阅读材料篇快读材料随着公务员考试难度的逐年增加,申论材料的字数也是越来越多,这无疑是增加了考生的阅读理解难度。
所以在申论考试中提高阅读速度,快速掌握材料含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向考生介绍几种阅读材料、提炼要点的方法。
(一)节奏性阅读节奏性阅读,即快与慢、精与略交错搭配式的阅读方法。
这一方法,又可以细化为“跳读”、“快读”、“精读”三种方法,每种方法包含着适用对象和具体提炼方法两部分内容。
跳读:数据型材料跳读,从字面上也可以理解为将某些内容跳过去不读。
要想抓住材料要领、掌握给定资料要点,必须要有选择性,要把浏览、跳读同精读、标注、摘要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不延误作答进程。
但凡事不能绝对,最关键要看题干要求。
如果数字本身能够体现出特定的意义,那么还是需要仔细阅读。
适用对象:跳读法的主要适用对象是大段的数据材料。
在阅读此类包含大段数据的材料时,应当有选择性地阅读要点,将大段体现问题或论证问题的数据跳过去不读,既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也有利于把握文章的重点。
提炼方法:在数据型材料中,数据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所要支撑的观点和所要描述的事实。
在此类材料中,表达数据观点的语句通常出现在数据的前一句话或后一句话,作为数据想要说明、解释或论证的论点。
以2013年北京市公务员申论考试为例:2.快读:案例故事大致浏览快读,即快速阅读,也叫浏览式阅读,就是一目十行地大致看一下给定资料所包含的内容,并从材料中提炼有用信息。
适用对象:快读法的适用对象是案例和故事。
这一类型的材料通常以叙述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
这些案例和故事在给定资料中的主要作用是反映问题和蕴含对策,因此不能跳读或者略去不读。
提炼方法:快读过程中,有一些内容是需要着重去看的:案例的主体、主体的处境、采取的措施、产生的结果以及由此得到的启发或结论。
结果是主体行为表面的、直接的影响或后果,而结论则是通过思考和分析得到的潜含的、简洁的信息。
申论考试科学高效的阅读技巧.doc
![申论考试科学高效的阅读技巧.doc](https://img.taocdn.com/s3/m/addac603f8c75fbfc67db2b1.png)
申论阅读的核心是“读懂”本文中从浏览试卷、浏览材料、对问题的阅读三步分别介绍了申论考试科学的阅读顺序。
第一步:浏览试卷,总体了解材料首先,需要特别注意,这里的第一步是浏览试卷而不是材料。
在这一步中,先不要去读具体的材料,只要做两件事,一是了解材料涉及的主题和大致篇幅;二是了解问题的数量以及问题的大致内容。
尤其是对问题的阅读。
问题不仅能够揭示材料的主旨,有时前后问题之间还存在密切的联系。
第二步:浏览材料(一)浏览材料的前提1.搁置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不要思考问题,先把问题暂时忘记。
带着问题阅读容易影响阅读的速度。
2•只浏览,并不深入地阅读在浏览材料时,有个基本原则——“欲慢则不达”,也就是说在这遍阅读中,要读得越快越好。
有考生阅读时,总担心自己漏掉了什么关键的地方,读了一遍不放心,又多读一遍,在这遍阅读不要回头读,也不要逐字逐句读。
总之,在浏览材料过程中要牢牢记住两个字——速度!(二)浏览材料的任务一辨别材料信息量1.如何清除材料--对材料的先天判断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常都会有一些多余、无用的材料。
哪些材料是无用的呢?(1)单纯谈背景的材料⑵重复的材料材料非常多的时候,经常都会出现一些重复的材料。
对于重复的材料,只要留一段就可以了。
到底留哪一段呢?要尽量留信息点集中、字数少、代表性强的材料。
(3)错误的材料如材料的内容和其题干不相干的内容。
(4)描述极端事件的材料材料经常会有一些讲述个别极端事件的材料。
这样的材料在浏览时是可以删除的。
由于这类材料最精彩,最能吸引人,千万不要被吸引进去,阅读材料时要把握主动权。
(5)谈外交、国家意识形态的材料2.区分精读和略读的材料把不重要的找出来,剩下的就是重要的了。
(1)不重要的材料不重要的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大量罗列数据和表格的材料另一类是描述细节的材料。
这点恰好和行另一类是描述细节的材料。
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相反,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资料分析中,数据和表格是重要的;在判断推理中,细节很重要,而这些东西在申论中恰恰不重要。
申论作文阅读理解技巧
![申论作文阅读理解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bc9034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d.png)
申论作文阅读理解技巧
阅读理解是申论考试的一大重要题型,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好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解答题目。
以下是一些阅读理解的技巧,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 阅读题干:在阅读文章之前,先快速浏览一下题干,了解大致的信息和要求。
这样可以帮助你在阅读时有目的地寻找答案。
2. 理清文章结构:很多阅读理解文章都有自己的结构,包括引言、论据、总结等部分。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理解文章的结构,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抓主干思路:阅读理解文章通常会带有一些修辞手法和复杂的句子结构,如果太过纠结于每个细节,会浪费太多时间。
因此,在阅读时要抓住主要的信息和论点,帮助自己更清晰地理解文章。
4. 注意关键词:有时候文章中的一些词语会被加粗或者用特殊的方式标记出来,这些词语通常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抓住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你更快地找到答案。
5. 空格处多读前后文:阅读理解中往往需要填写空格,为了正确填写答案,要多读读空格前后的内容,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6. 分析选项:在阅读理解题目中,选项通常有一定的区别,要学会分析选项之间的差异,找到正确答案。
尤其是在表述上细
微的区别,常常是选项的关键区分点。
7. 练习大量题目:阅读理解技巧是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的,多做一些模拟题和真题,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解题能力。
总之,掌握好阅读理解的技巧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不断锻炼和积累。
阅读理解是考查考生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一种方式,希望考生能够在考试中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取得好成绩。
正确阅读申论材料三大方法.doc
![正确阅读申论材料三大方法.doc](https://img.taocdn.com/s3/m/d813f6e4f524ccbff121844b.png)
正确阅读申论材料三大方法正确阅读申论材料三大方法考生第一次接触申论材料,对材料内容是完全陌生的,要想尽快了解材料内容,把握其中心和主旨,需要了解和掌握几个核心技巧。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给考生一一道来。
(一)抓重点申论材料阅读量大,但时间有限,考生如果逐字逐句地阅读和理解材料,会占用大量作答时间,客观上这是不允许的。
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抓住材料的重点和关键,对重点部分进行精读,并且仔细分析、深入研究其内在含义。
那么,重点怎么抓呢中公教育专家教您几招1.关键句关键句在材料中的作用有三种第一,提示段意。
主要是段的起始句或结论性的句子。
第二,提示材料中心、主旨、观点。
主要是位于材料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句。
第三,提示材料脉络层次。
主要是一些带有关联词或具有前后排比特征的句子。
【示例】L县把创建寄宿制学校作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重点工作来抓,有效利用各方面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积极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是充分利用“义教工程”、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项目、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设施。
几年来,共投入资金4379万元,建设了教学用房56幢,学生宿舍楼89幢,学生食堂79幢,学生厕所73间。
二是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统筹规划学校布局。
针对农村校点多、规模小、难以实现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情况,L县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按照人口自然分布、统筹规划学校布点的原则,把办学的规模效益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目标(2011·国家·市级·给定资料3节选)【分析】这段材料主要讲述了L县为了发展农村教育而采取的措施,其中的“一是”、“二是”两句概括性语句既显示出了材料清晰的层次性,又为考生阅读材料指出了重点。
2.关键词词是材料的基本元素,考生在阅读给定资料时应该对一些特殊的词多加注意。
正确认识、深入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对理解整个材料至关重要。
申论指导: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四)阅读技巧
![申论指导: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四)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ed45d2a915f804d2b16c11d.png)
国家公务员《申论》科目考试材料的阅读技巧有很多,这里只讲最常用的几个,还有些技巧在日常练习过程中可自行总结、归纳,并善加利用。
一、关键句原则申论材料中通常有一两个提示文章段落大意或是提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态度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关键句。
一般而言,一段文字都要讲究起承转合,所以60%左右的材料都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
首句常常引出整段材料的问题,而尾句通常是对材料所述的内容起一个总结概括的作用。
在略读的时候,可对关键句进行勾划和标记,并加以精读。
例:目前,国内已有8个城市同时在建设自己的轨道交通[1]。
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在续建,南京、长春、深圳、重庆、武汉在新建,全部在建工程总里程200多公里,工程总投资1000多亿元。
此外,沈阳、成才、西安、大连、青岛、天津、哈尔滨及郑州等城市已在拟建地铁及轻轨交通。
有资料表明,目前国内人口过百万的34个城市,有20个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建设和筹建自己的轨道交通。
据国家计委,“十五”期间,中国城市交通投资将达8000亿元。
估计,至少有2000亿元将用于建地铁。
[2]上例中,[1]处属于首句关键句,指出个别大城市已开始建设自己的轨道交通。
[2]处属于末句关键句,指出城市交通投资数额巨大。
这一段的段落大意即为,“十五”期间,将有大量资金用于投资轨道交通建设,国内人口过百万的34个城市中,过半正在建设和筹建自己的轨道交通。
二、关键词原则一般而言,文章中都会有一些表示上下句关系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对应试者分析段落、理解全文会有很大帮助。
而关键词主要有两大类:1.表示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这一类关键词表示的是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第一,第二;总而言之,更重要的是,此外;等等。
这些关键词中,有些表明的是几个要点,有的表明的是突出重点,有的是总起,有的是总结。
在速读过程中,可将这些关键词勾划出来,从而在精读的时候可以有选择性的跳读。
申论备考辅导:申论材料阅读方法
![申论备考辅导:申论材料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e8e12f2f60ddccda38a0c3.png)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申论备考辅导:申论材料阅读方法
【导语】在事业单位申论写作中,材料本身就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高效地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成为考生关注的焦点。
阅读材料是作答申论要求的基础环节,因此必须根据申论要求,认真地反复阅读全文,仅仅阅读一遍全文是不够的。
一般地讲,阅读一篇材料往往先通读一遍全文,然后在此基础上带着问题进行细读。
根据问题的难易,细读可以进行数次。
1.通读
通读即快速扫阅全文,了解材料的题材、体裁、结构和逻辑关系,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主要问题以及主要问题的类别和性质。
通读时,应注意提高阅读速度,防止时断时续。
阅读中注意力不应过多地用在数据、人名、地名等某些细节问题上,而应抓住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快速扫阅全文。
2.细读
细读是指在通读的基础上,根据申论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把握材料的细节,判断和推敲材料的言外之意,为作答申论要求做准备。
进行细读时,就要进一步明确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事实,弄清材料中涉及的具体的人名、地名、数字以及事情发展的前后逻辑联系;弄清主要问题形成的特殊原因和条件,把握其主要矛盾;挖掘隐含在材料中的深刻涵义,归纳出可资论证的观点。
材料阅读的申论作答技巧 (2)
![材料阅读的申论作答技巧 (2)](https://img.taocdn.com/s3/m/b63dfb6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c.png)
材料阅读的申论作答技巧1、“跳”读法什么叫跳读法?简洁地说就是消失数据的材料一般状况下可以跳过去不看,直接读观点消失的地方,也就是文字集中的地方。
这个方法针对的是数据型材料。
什么叫数据型材料?就是材料主要是以数据排列来表达一个观点。
一般状况下,数据一般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所要支撑的观点或者所要描述事实。
换句话来说,结论比数字更重要。
既然数据描述的事实或支撑的观点这么重要,那他们消失在哪里?很简洁,一般状况下,消失在数据的前一句或者后一句话上。
不过在极个别状况下,数据也很重要,假如针对某组数字单独命题,没有文字集中只有数据,那么这组数字就很重要了,需要我们数据对比,看改变,得到观点。
2、“快”读法其次种方法,快读法,就是一目十行的阅读方法。
针对的是案例型材料。
案例型材料是指通过讲案例、讲故事来表达命题人的观点。
申论国考考试中70%都是案例型材料。
案例、故事中往往包含大量的重要信息,也包含得分点,但并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抓住几个关键词汇就可以了,这就是快读法。
一个故事就有五个要素:第一个是主体,故事的`仆人公是谁;其次个是境况,仆人公面临哪些问题;第三个是做法,仆人公面对逆境实行了哪些措施;第四个是结果,包括好的结果,也包括坏的结果。
第五个是推论。
前四个,也就是主体、境况、措施、结果统统都属于现象,最终一个属于本质。
所以看故事的时候要带着思想去思索,看看他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一般状况下,本质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命题人想通过案例论证一个观点;另一层是提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措施。
这个本质来源于境况、措施和结果。
通过结果来引出一个观点,通过境况或者措施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精”读法最终一个方法,精读法,就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假如一遍没读懂就要再读一遍,不管几遍,读懂为止。
精读法主要针对观点型材料。
之前材料分类章节曾说到过,观点型材料往往会有一些直接要点,需要我们精准把握。
那究竟如何去精读呢,同样是抓五个要素,第一个主体,谁发表观点;其次个对象,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观点;第三个观点,观点的内容是什么;第四个理由,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第五个推论,主要来自于对象、观点和理由。
如何阅读申论材料
![如何阅读申论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05e2695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7.png)
如何阅读申论材料
1.理清文章结构: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主要包括引言、论点、论证和结论等部分。
理清文章大致思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把握材料的重点和逻辑。
5.比较归纳要点:在阅读完之后,可以对文章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出文章的要点和观点。
这有助于在写作时把握主题并且有依据地进行分析和论证。
6.扩充知识背景:有时候,我们需要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果发现自己对一些领域的知识薄弱,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章或者听取相关的讲座,扩充自己的知识背景。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使我们的写作更为扎实和有深度。
7.避免片面主观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要避免片面主观理解,尽可能客观地分析材料。
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次阅读并反复思考,也可以参考他人的解释和观点。
8.实践写作和思考:读完材料后,可以结合自身知识和观点,进行写作和思考。
写作可以通过模拟申论的形式,思考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列出观点和解决方案等方式。
这样能够提高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应对申论题目的能力。
最后,阅读申论材料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需要多读、多思考、多写作。
通过不断地积累和练习,我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应对申论的写作挑战。
2022年公务员申论复习材料阅读技巧
![2022年公务员申论复习材料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b260d3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a.png)
2022年公务员申论复习材料阅读技巧“申论”作为公务员考试科目的“半壁江山”,它对于我们每一位精心备考的考生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要想凭借实力打下这片“江山”,大家首先要突破申论的材料阅读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申论复习材料阅读技巧,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申论复习材料阅读技巧一、带着目的读作答申论题目如果没有目的就好比航行于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波逐流,面对着试卷上密密麻麻的字毫无头绪。
所以说“目的”很关键,那么目的从何而来,就是在我们试卷的第三部分“作答要求”当中。
我们答题时一定要带着题目当中所问的内容去给定资料当中寻找答案,始终坚持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并且对于题目问法比较特殊或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大家在审题的环节把特殊的问法转换成容易理解的要素,然后再去给定资料当中寻找答案,这样阅读材料才会更有方向性。
比如2019年河北省考乡镇试卷的第一题,让我们列述推荐理由,其实可以转换成常见的要素,即推荐陈秀英为最美河北人的“原因”。
二、找准关键点关键点就是指一些比较重要的标志性词汇,比如题目让我们概括做法,那就要特别关注材料中的一些动词;如果让我们概括原因,那就特别关注“因为”、“由于”等引出原因的词,当然同时也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
除此之外,像“并”、“且”、“也”这些并列连词或者“然而”、“但是”等转折词,都会影响我们找点的精准度,所以要对这些关键词熟悉并且敏感。
三、随手做标记各位考生阅读申论材料时千万不能只用眼睛看,要充分利用起手中的武器“笔”,边看材料边做好相应的标记。
而在标记的过程,我们要通过运用自己熟悉的符号养成标记习惯,这样在考场上才不会有太大的陌生感。
比如把能够确定是答案要点的内容用横线勾画,并且在旁边用字母和序号做好标记;模棱两可的内容用波浪线暂时勾画下来,书写之前再来“回头看”,进行最终确定;一些比较关键的关联词可以画圈或者三角;较长篇幅与答案要点无直接关系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申论作文材料的阅读方法
![申论作文材料的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950314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c.png)
申论作文材料的阅读方法
申论作文材料的阅读方法是申论备考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高效有序地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对于后续的论述和分析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一种无标题的阅读方法供参考。
1. 预览材料: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致内容。
不要停留在细节上,重点抓住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大致了解是什么类型的材料(政府报告、新闻报道、学术研究等),主要围绕什么主题展开。
2. 突出关键信息:回到第一段,重点关注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通常这两个部分会提供作者的核心观点和论证方法。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标记下关键词、关键数字、关键论点等,这些都是后续论述时需要用到的重要素材。
3. 注意段落结构:分析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和支撑句,了解作者的思路和逻辑。
合理推断每个段落的内容和目的,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
4. 充分理解论证方法和论据:看清楚作者使用的论证方法和论据,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比较、举例等,这些都是文章论述的基础和逻辑支撑。
同时要搞清楚作者使用的论据,并分析其可信度和说服力。
5. 总结归纳:在阅读过程中,要及时做好笔记,将关键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
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逐段摘录出重点信息,方便后续写作时的查找和引用。
在阅读申论作文材料时,要注重理解全文的核心思想和论述逻辑,关注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以便在作文中进行恰当的引用和分析。
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积累,不断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准确性。
申论指导:数据型材料阅读理解方法
![申论指导:数据型材料阅读理解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e4ab9ba58da0116d174909.png)
申论指导:数据型材料阅读理解方法任何考试都是有一定的考试技巧的,当然平常的积累还是占据绝大部分的,下面为你精心准备了“申论指导:数据型材料阅读理解方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的考试资讯!申论指导:数据型材料阅读理解方法在申论考试中,想要获得高分的关键在于能够读懂、读透材料。
而常见的材料类型有数据型、案例型和观点型材料。
针对数据型材料很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把重心放在了数据本身上面,最终既浪费了时间,也没能得到高分,关键在于阅读方法不正确。
接下来就如何读懂数据型材料做出详细讲解。
一、看段首与段尾方法详解:数据型材料的自然段出现时考生千万不要过多的去和数据较真,要看段前和段尾有没有核心句总起或者总结这段数据型材料,体现段落大意。
【案例展示1】尽管我国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总数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公共文化设施总体发展程度仍然较低。
据了解,英国伦敦市拥有400多个大小剧院、音乐厅及现场音乐表演场地,每10万人拥有1.4个剧场,每10平方公里拥有1.3个剧场,每年大型剧场的入场人次达1240万;拥有近600个图书馆,395家公共图书馆,平均每10万人拥有5家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5本;拥有22座国家级博物馆,200余座非国家级别的博物馆,每10平方公里有1.1座博物馆,即每个社区附近都会有博物馆,而我国平均每40万人才拥有1座博物馆。
这段话的核心在于第一句话“尽管我国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总数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公共文化设施总体发展程度仍然较低“。
”后面的数据是具体用数据说明和论证。
【案例展示2】2013年2月18日,据环境保护部介绍,74个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城市,春节期间(2月9日至15日)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仅54.7%,超标天数占比45.3%。
PM2.5平均超标率为42.7%,最大日均值达426微克/立方米,最大超标4.7倍。
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属轻度污染的占23.1%,中度污染占10.5%,重度污染占8.8%,严重污染占2.9%。
申论材料阅读方法讲解
![申论材料阅读方法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5c1cb2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8.png)
申论材料阅读方法讲解第一步:浏览试题,总体了解材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一步是浏览试题而不是材料。
通过浏览了解问题的数量以及问题的大致内容,问题不仅能够揭示材料的主旨,有时前后问题之间还存在密切的联系,答题时可以互为参考。
第二步:浏览材料(一)浏览材料的前提1.搁置问题搁置问题也可以说是暂时忘掉问题。
忘掉问题就是抛开这个包袱,轻装上阵。
那么为什么前面又要阅读问题呢?这是因为对题干的阅读有利于我们把握材料的主干,从而对后面单个问题的作答会起到提示作用,所以阅读题干是有必要的。
2.只看不读对材料有整体的把握,从远处、从外部去关注材料,只浏览,并不深入地阅读。
在浏览材料时,有个基本原则——“欲慢则不达”,也就是说在这遍阅读中,要读得越快越好。
因为这遍阅读是对全篇材料整体的把握,如果读得慢了,去纠缠一些细节,就会导致我们对材料整体把握不清,这就是所谓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浏览材料的任务--辨别材料信息量1.清除无用材料(1)单纯谈背景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没有实质性内容,既不说明问题,也不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2)重复的材料:对于重复的材料,只要留一段就可以了。
留哪一段呢?一是看哪段的信息量更大,二是看哪段材料的内容少,三是看哪段材料更加具有代表性。
要尽量留信息点集中、字数少、代表性强的材料。
(3)描述极端事件的材料:申论考查的对象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普遍长期性,而材料经常会有一些讲述个别极端事件的材料。
这样的材料在浏览时是可以删除的。
由于这类材料最精彩,最能吸引人,千万不要被“吸引进去”,阅读材料时要把握主动权,始终记住自己在处理材料,不要让材料把你给“处理”了。
2.区分精读和略读的材料我们还要对删除之后剩下的材料进行处理,区分它们的主次,分出不重要的和关键的。
所谓不重要的材料不是说没有用,而是用处不大。
把不重要的找出来,剩下的就是重要的了。
(1)不重要的材料:一类是大量罗列数据和表格的材料,另一类是描述细节的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指导:数据型材料阅读理解方法
任何考试都是有一定的考试技巧的,当然平常的积累还是占据绝大部分的,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申论指导:数据型材料阅读理解方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申论指导:数据型材料阅读理解方法
在申论考试中,想要获得高分的关键在于能够读懂、读透材料。
而常见的材料类型有数据型、案例型和观点型材料。
针对数据型材料很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把重心放在了数据本身上面,最终既浪费了时间,也没能得到高分,关键在于阅读方法不正确。
接下来就如何读懂数据型材料做出详细讲解。
一、看段首与段尾
方法详解:数据型材料的自然段出现时考生千万不要过多的去和数据较真,要看段前和段尾有没有核心句总起或者总结这段数据型材料,体现段落大意。
【案例展示1】尽管我国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总数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公共文化设施总体发展程度仍然较低。
据了解,英国伦敦市拥有400多个大小剧院、音乐厅及现场音乐表演场地,每10万人拥有1.4个剧场,每10平方公里拥有1.3个剧场,每年大型剧场的入场人次达1240万;拥有近600个图书馆,395家公共图书馆,平均每10万人拥有5家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5本;拥有22座国家级博物馆,200余座非国家级别的博物馆,每10平方公里有1.1座博物馆,即每个社区附近都会有博物馆,而我国平均每40万人才拥有1座博物馆。
这段话的核心在于第一句话“尽管我国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总数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公共文化设施总体发展程度仍然较低“。
”后面的数据是具体用数据说明和论证。
【案例展示2】2013年2月18日,据环境保护部介绍,74个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城市,春节期间(2月9日至15日)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仅54.7%,超标天数占比45.3%。
PM2.5平均超标率为42.7%,最大日均值达426微克/立方米,最大超标4.7倍。
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属轻度污染的占23.1%,中度污染占10.5%,重度污染占8.8%,严重污染占2.9%。
天津、石家庄和T市除夕夜(22时至次日2时)PM2.5的浓度较高,分别为577微克/立方米、527微克/立方米和520微克/立方米。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说,春节期间,污染物浓度变化既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有关,也与大气扩散条件密切相关;不利气象条件及烟花爆竹燃放的共同作用,是造成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这段话前面是在具体罗列数据,后面环保部负责人的讲话是在对数据内容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总结。
二、看数据两边的文字
方法详解:在自然段没有一句话对这些数据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时,考上要去看数据的前后一些诸如“只有”“才”“已占”“达到”等表感情清晰色彩的文字,以此判断数据表达的意思。
【案例展示3】针对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和陈列馆的调查数据显示。
24.4%的受访者一年中从未去过这5类场所,61.6%的人平均每年去1到5次,而市民对文化馆的年均光顾次数则更低,93.7%的人平均每年到馆次数在5次以下;其中,35.1%的人每年到馆次数为1到5次,58.6%的人没去过文化馆。
针对公众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基层文化场所和文化馆的服务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市民,分别只有34.2%和40.8%。
这段话第二句中的“则更低”“5次以下”“分别只有”等词语可以看出居民对于公共文化场馆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均低。
三、特殊情况下进行数据对比
方法详解:在材料中没有一句话进行提炼,也没有表感情倾向色彩的文字作为参考时,需要对材料数据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案例展示4】202X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大59.58%;美国目前城镇化率在83%左右,发达国家完成城市化后,城市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
这句话没有一个表感情倾向色彩的文字,但是通过对比可以得出,我国城镇化与美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还没有完成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