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模量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模量测定(横梁弯曲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横梁弯曲法测定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
2.学会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用具
FD-YZ-MT杨氏模量测试仪1套JC—10读数显微镜米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待测矩形金属条
三、实验原理
这部分内容请同学们按照实验报告写作要求来写
四、实验步骤(供参考)
(1)将矩形待测材料安放在仪器的刀口上,套上铜刀口(下端挂一砝码盘)并使其刀刃恰
好在仪器两刀口的中间。
(2)调节显微镜的目镜,看清楚镜简内的叉丝.松开显微镜的底座并使镜筒轴线正对着铜
刀上的基线,前后移动底座,直到从镜中看清楚铜刀基线,锁定底座和升降杆;转动读数显微镜的镜筒使得目镜中看到直尺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读数显微镜的手轮朝上,锁紧读数显微镜镜筒,转动手轮移动十字叉丝与基线像完全重合,记下读数.(3)在砝码盘上顺序地加法码.共加7次,每次砝码的质量为10 g,同时,每次转动显微
镜的手轮,使得十字叉丝水平线与目镜中基线像重合,记下相应读数.
(4)由梁上每取下一片砝码,仿照步骤(3)记下相应的读数.
(5)测出仪器两刀口间的距离l,测量1—3次,再测出待测样品的厚度h和宽度a,各测
量6次,记录下相应的测量结果.
(6)实验完毕整理好实验仪器
∆,代入表达式(1)计算杨氏模量并求出其测量(7)利用逐差法求出对应10g的弛垂度λ
不确定度。
注意事项:
1.从初始读数到增加每一片砝码,转动读数显微镜的手轮使得叉丝与基线像重合过
程中叉丝移动方向要保持一致
2.整个测量过程确保读数显微镜或者铜刀口位置不发生移动,因此调节好读数显微
镜一定锁紧相应部位以免测量产生转动,增加砝码或减少砝码时要谨慎切莫碰动
铜刀口的位置。倘若发生了它们的位置有一个发生了变化,就必须从头开始测量。
3.使用千分尺和游标卡尺之前先记下相应的零点读数;再则,使用千分尺测量样品
厚度时应注意测量杆与固定砧别卡得太紧以免样品发生形变,使用游标卡尺测量
样品宽度时内量爪也别卡得太紧。
五、数据表格
表1 待测样品及支架两刀口距离测量
支架两刀口距离d度为:cm
千分尺零点读数:mm
表2 在不同重物作用下的弛垂度
数据处理
利用逐差法求出对应10g 的弛垂度z ∆及其综合不确定度 4041z z z -=
∆ 4152z z z -=∆ 42
63z z z -=∆ 4''044z z z -=
∆ 4''155z z z -=∆ 4
'
'266z z z -=∆ 求其平均值6
6
1
∑=∆=
∆i i
z
z (根据有效数字的修约法则,计算结果以毫米为单位的话,应保留
到小数点后四位)
z ∆的A 类不确定度()
()
5
66
1
⨯∆-∆=
∆∑=i i
A z
z
z u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求出两刀口间距d 、样品厚度a 、宽度b 的平均值d 、a 、b (注:计算样品厚度时应扣除千分尺的零点读数)及其A 类不确定度()l u A 、()
h u A 、()a u A
将相关数据先转换成国际制单位再代入Z
b a mgd E ∆=33
4计算杨氏模量E
杨氏模量的测量不确定度为:
()()()()()
2
2
2
2
33⎥⎦
⎤⎢⎣⎡∆∆+⎥⎦⎤⎢⎣⎡+⎥
⎦⎤
⎢⎣⎡+⎥⎦⎤⎢⎣⎡=z z u b b u a a u d l u E E u A A A A 注意测量不确定度最终计算结果只保留一位有效数字,根据有效数字有关运算法则来确定杨氏模量Y 的有效数字的位数。
测量结果:()
E u E E ±= 单位:N/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