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深中医常用方剂解析汇报
精深中医内科方剂口诀
中医科学:一、感冒:1,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寒温有奇功。
参加荆防免生姜,温毒发斑肿痛松,2,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银翘散主上焦疾,竹叶薄荷荆牛豉,甘桔芦根凉解法,温病初起此方医。
葱豉桔梗汤连翘,竹叶栀子薄荷草,疏风解表清肺热,咽痛咳嗽服之效。
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香薷扁豆姜制朴,祛暑解表化湿浊。
新加香薷增银翘,兼清湿热成效足。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参苏饮用皮,枳壳前半夏宜,甘葛木香桔梗茯,伤外感此方推。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枣草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最相宜。
二、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
三拗只用麻甘杏,泻肺平喘痰立通。
止嗽散用蒸白前,皮桔梗草荆添,紫菀百部蒸为君,感冒久咳此方先。
咽痒蒡蜕痛蓝射,苓半桑白治痰粘,表证重者苏防姜,蒌贝知母咳无痰。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甚阳明入母膏。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桑杏汤用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翘荷甘桔焦栀豆,清宣凉润燥能医。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汤、三子养亲汤。
二汤用半夏,益以茯苓甘草臣,理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三子养亲痰火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素实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用芩栀,桑皮二母麦冬施,蒌桔苓甘草入,肺热痰稠可服之。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喘嗽此方医。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甘草玉粉合成方,秋燥耗精伤肺胃,苔光干咳最堪尝。
精深中医140个小经方,太珍贵了建议收藏、转发救人无数
中医140个小经方,太珍贵了!建议收藏、转发救人无数!1.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丹参、天麻、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小勺,(胶囊可5粒)坚持吃3~5个月。
2.调节虚寒体质方子:干姜,肉桂,蜀椒。
1:1:1的比例,3味药等份混合打成粉,装入两层(袜子,手套,帽子)之间,盖发凉发冷的部位就行了。
3.各种骨刺:用干皂角捣碎加最好的山西老陈醋合成糊狀,贴在患处。
每次可用半小勺多,后固定好,上面用热宝加热。
4.预防血脂的升高和缓解轻度血脂高代茶饮方子;养生堂丨山楂20克,红曲10克,决明子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5.小孩尿床:硫磺4克,益智仁4克,带须根大葱。
碎粉用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2-3小时,每日2次。
6.治心肌缺血方:同仁堂丨五味子,桂圆肉,丹参各3两,红参须,红花各1两,红枣半斤,共分成3份煎成药汁,每天随意喝。
7.心阴虚失眠,手足热: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合用很好的。
8.小米粥可控制糖尿病:每天早晨煮一碗小米粥,要煮的干一点,里面放点核桃仁,枸杞子,又补脑,又补肾,又不升糖。
9.强筋壮骨茶:枸杞10克,大枣(炙烤)3枚,菊花5朵。
开水冲泡代茶饮。
10.胃溃疡,胃粘膜脱落:用猪蹄2-4个煮烂,沾白胡椒面(几岁就用几粒,研成面,分成7包),每天早空服一次,大约7天。
11.肾气不足阴虚手足热、盗汗:女贞子,益智仁打成粉,贴于肚脐。
12.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
肠胃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
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13.疼痛不舒服:最好自己有一张人体穴位图。
当觉得身体那里疼痛不舒服的时候。
就用红花,栀子,莪术各等量打成的药粉,调成膏状。
敷在最痛的穴位上。
往往刚刚敷上药,疼痛就减弱或者消失。
中药汤剂解析
1.六味地黄丸:泽泻、牡丹皮、茯苓、山药、熟地黄、山茱萸(制)。
杞菊地黄丸:泽泻、牡丹皮、茯苓、山药、熟地黄、山茱萸(制)、枸杞、菊花。
麦味地黄丸:泽泻、牡丹皮、茯苓、山药、熟地黄、山茱萸(制)、五味子、麦冬。
七味都气丸:泽泻、牡丹皮、茯苓、山药、熟地黄、山茱萸(制)、五味子。
知柏地黄丸:泽泻、牡丹皮、茯苓、山药、熟地黄、山茱萸(制)、知母、黄柏。
2.左归丸:山药、熟地黄、山茱萸(制)、肉桂、枸杞、牛漆、菟丝子、龟板胶、鹿角胶。
右归丸:山药、熟地黄、山茱萸(制)、肉桂、枸杞、牛漆、附子、当归、杜仲、鹿角胶。
3.麻黄汤:甘草,麻黄,桂枝。
杏仁。
4.桂枝汤:大枣,白芍,甘草,生姜,桂枝。
5.大青龙汤:桂枝,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6.小青龙汤:桂枝,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甘草,细辛,半夏。
7.九味羌活汤:黄芩,生地黄,白芷,甘草,羌活,细辛,防风,苍术,川芎。
8.人参败毒汤:人参,独活,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
9.桑菊饮: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10.银翘散:竹叶,淡豆豉,荆芥,牛蒡子,薄荷,金银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11.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12.温脾散:当归,大黄,附子,人参,芒硝,甘草,干姜。
13.麻子仁丸:枳实,麻黄,芍药,厚朴,大黄,杏仁。
14.新加黄龙汤:元参,人参,大黄,生地黄,麦冬,姜汁,甘草,芒硝,海参,当归。
15.小柴胡汤:黄芩,半夏,大黄,人参,炙甘草,生姜,柴胡。
16.蒿芩清胆汤:青蒿,黄芩,枳壳,陈皮,竹茹,半夏,茯苓,碧玉散。
17.四逆散:柴胡,甘草,枳实,白芍。
18.柴胡舒肝散:柴胡,甘草,枳壳,白芍,川芎,香附。
(四逆汤+川芎,香附)。
19.逍遥散: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炙甘草,薄荷,烧生姜,白术。
20.黑逍遥散: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炙甘草,薄荷,烧生姜,白术,生地黄。
(逍遥散+生地黄)。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方剂是中医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通过各种中药的组合使用,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制成的具有特定疗效的药物。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1.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用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具有益气养阴、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湿热下注、腹胀便溏等症状的治疗。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脾虚胃弱、气虚脱陷等症状的治疗,具有益气健脾、升阳固表的作用。
3.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滋阴补肾、益精生髓的作用。
4.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是用当归、桂枝、生姜、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侵袭、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5.十全大补丸十全大补丸是用人参、黄精、当归、白术、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作用。
6.温胆汤温胆汤是用胆组合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胆囊寒凝、胆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胆通腑、化石消肿的作用。
7.逍遥散逍遥散是用中药组合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心神失常、躁狂等症状的治疗,具有安神定志、清热解毒的作用。
8.赤芍当归汤赤芍当归汤是用赤芍、当归、川芎、白芍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血瘀络阻、经血不畅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9.四逆汤四逆汤是用人参、干姜、大枣、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困脏腑、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阳散寒、调理气机的作用。
10.茵陈蒿合剂茵陈蒿合剂是用茵陈、蒿子秆、凌霄花、五味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湿气内盛、小便不利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通便的作用。
11.前胡败酱散前胡败酱散是用前胡、败酱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风寒郁闭、头痛感冒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舒散风寒、解表止痛的作用。
精深中医执医-精深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图表总结材料
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逍遥散&木香顺气散
食滞痰阻
理气化痰,导滞散结
六磨汤
积证
气滞血阻
理气消积,活血散瘀
柴胡疏肝散&失笑散
瘀血内结
祛瘀软坚,扶正健脾
膈下逐瘀汤&六君子汤
正虚瘀结
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八珍汤&化积丸
4.鼓胀
气滞湿阻
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柴胡疏肝散&胃苓汤
水湿困
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实脾饮
水热蕴结
2.痞满
实痞
饮食内停
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保和丸
痰湿中阻
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二陈平胃汤
湿热阻胃
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连朴饮
肝胃不和
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柴胡疏肝散
虚痞
脾胃虚弱
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补中益气汤
胃阴不足
养阴益胃,调中消痞
益胃汤
3.呕吐
实证
外邪犯胃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藿香正气散
食滞内停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保和丸
平肝潜阳息风
天麻钩藤饮
血虚
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加味四物汤
痰浊
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半夏白术天麻汤
肾虚
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大补元煎
瘀血
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通窍活血汤
2.眩晕
肝阳上亢
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天麻钩藤饮
气血亏虚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归脾汤
肾精不足
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左归丸/右归丸
痰湿中阻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半夏白术天麻汤
精深中医名方 135个经典处方
中医名方135个经典处方1、益气通瘀组成:太子参15 克、枣仁15 克、苏木15 克、降香15 克、丹参15 克、桃仁15 克、川芎5 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15 克、莲子心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20 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12 克、郁金12 克、积壳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20 克、白芍15 克、僵蚕、夏枯草12 克。
2、逐瘀调经汤组成;当归10 克,赤芍10 克,五灵脂10 克,三棱10 克,莪术10 克,益母草15 —30 克,肉桂3 克,[后下]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
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 —2] 天或行经的中期[2 —3] 天为适合。
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10 克,杜仲10 克,狗脊10 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
神疲乏力,小腹中作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10 克,黄芪10 克,煨木香5 克,党参15 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
腹疼剧烈,胀疼拒按者,加入延胡10 克、灸乳没各6 克、景天三七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6 克,〈包煎〉、雪竭粉6克分吞,花蕊石15 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
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10 克、炒柴胡5 克、炒丹皮10 克、勾藤15 克,以清除肝经湿热。
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10 克、大黄6 克〈后下〉。
3、化瘀止漏汤组成;当归20 克、山楂20 克、川芎10 克、五灵脂10 克、蒲黄10 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消积止漏。
中医经典方剂讲解
中医经典方剂讲解
中医经典方剂是中医药学家们在数千年中对中医理论的深刻认识及通过临床经验得到的宝贵经验所概括出来的治疗方案。
在这些方剂中,不只是草药的配伍,更包含了对患者病情的诊断与辨证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几组中医经典方剂的讲解:
1.逍遥散。
由东汉医学家华佗所创立,通常用于治疗情志失常引起的体内气血不畅所导致的疾病。
方剂组成为白术、人参、茯苓、甘草、柴胡、枳实、桂枝、苡仁、龙骨、牡蛎、鸡子黄共计11味中药,它们的配伍可调理人体气血,使身心平和。
2.四物汤。
由唐代的妇科学家孙思邈所创立,主要用于治疗妇女经血不调、月经过少、月经提前、月经过多等妇科疾病。
方剂组成为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四味中药,通过调理女性的气血,能够很好地缓解这些症状。
3.柴胡加芍药汤。
由晋代医家张仲景所创立,主要用于治疗胸痹、胁痛、头痛、面目肿胀等病症。
方剂组成为柴胡、半夏、人参、生姜、大棗、芍药、甘草共计7味中药,可平衡人体的情志、调节胃肠功能,对于这类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清热解毒汤。
由明朝医家吴鞠通所创立,主要用于治疗热毒病、疫病、急性化脓性疾病等病症。
方剂组成为黄芩、黄连、栀子、赤芍、连翘、知母、甘草共计7味中药,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提高身体免疫力。
这些中医经典方剂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临床应用中,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广泛的适用范围,一直受到中医药界的重视和保护。
中医草药常用配方解析
中医草药常用配方解析中医草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草药为基础,通过配方的合理搭配和应用,以达到治疗和调理身体的目的。
本文将对中医草药常用配方进行解析,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常用配方的特点和用途。
一、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常用的调养女性身体的中药方剂,由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组成。
该配方具有补血养颜、调理月经等功效。
其中当归补血养血,熟地黄滋阴补肾,川芎活血化瘀,白芍调经止痛。
四物汤适用于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问题。
二、清热解毒汤清热解毒汤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等草药组成,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功效。
它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金银花和连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蒲公英可以清热利湿,板蓝根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这个配方在传统中医中常被用于治疗感冒、扁桃体炎等病症。
三、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具有滋阴补肾、壮阳补脑的中药配方。
它由熟地黄、山药、牛膝、枸杞子、杞菊地黄丸等草药组成。
这个配方适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问题。
熟地黄滋阴补肾,山药补脾健胃,枸杞子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的配伍合理,功效独特,为男性健康提供了有效的补益。
四、复方黄连素复方黄连素是由黄连、黄芪、黄柏等多种草药提取物组成的配方。
它具有清热败火、解毒利湿的作用,适用于肠胃炎、胆囊炎、口腔溃疡等病症。
黄连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黄芪可以增强免疫力,黄柏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复方黄连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草药治疗方剂。
五、香薷饮香薷饮由苍术、白术、香附、厚朴等几种中草药组成。
它有舒滞理气、健脾化湿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气滞引起的胸腹胀闷、食欲不振等问题。
苍术、白术可以健脾运化,香附、厚朴可以理气化湿。
香薷饮是一种温和的中草药配方,对胃肠道功能失调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总之,中医草药常用配方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的搭配和应用,这些配方可以发挥出草药的协同效应,改善人体的内部环境,达到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的目的。
补肾精中药药材配方大全
补肾精中药药材配方大全补肾精是中医理论中常见的养生保健方法,主要针对肾精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补肾精中药药材配方,供参考:1.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材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的功效,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症状。
2. 金匮肾气丸:由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山茱萸、牡丹皮、附子、肉桂等药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益精助阳的作用,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症状。
3. 左归丸:由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菟丝子等药材组成,具有滋阴补肾、养血生精的功效。
4. 右归丸:由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肉桂等药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益精助阳的功效。
5. 龟龄丸:由龟板、鹿茸、人参、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等药材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强筋壮骨的作用。
6. 杜仲丸:由杜仲、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等药材组成,具有补肾强腰、益精固本的功效。
7. 五子衍宗丸:由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等药材组成,具有补肾益精、固精止遗的作用。
8. 鹿茸丸:由鹿茸、人参、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等药材组成,具有补肾壮阳、益精填髓的功效。
9. 海马补肾丸:由海马、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等药材组成,具有补肾壮阳、益精助阳的作用。
10. 巴戟天丸:由巴戟天、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等药材组成,具有补肾益精、强筋壮骨的功效。
在使用这些中药配方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症状,选择适合的配方,并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补肾精的过程需要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以达到最佳效果。
推荐干货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归纳
推荐⼲货中医内科学常⽤⽅剂归纳关注我们助⼒考研!中医内科学常⽤⽅剂归纳龙胆泻肝汤(共7处)1.⾃汗、盗汗、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2.⾎证、⿐衄、肝⽕上炎:清肝泻⽕,凉⾎⽌⾎——龙胆泻肝汤3.⾎证、吐⾎、肝⽕犯胃:泻肝清胃,凉⾎⽌⾎——龙胆泻肝汤4.不寐、实证、肝郁化⽕: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5.痫证、痰⽕内盛:清肝泻⽕,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6.胁痛、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7.⽿鸣、⽿聋、肝胆⽕盛:清肝泄⽕——龙胆泻肝汤温胆汤(共2处)1.不寐、实证、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2.⽿鸣、⽿聋、痰⽕郁结:化痰清⽕,和胃降浊——温胆汤柴胡疏肝散(共5处)1.郁证、实证、肝⽓郁结:疏肝理⽓解郁——柴胡疏肝散2.胃痛、肝⽓犯胃:疏肝理⽓,和胃⽌痛——柴胡疏肝散3.腹痛、⽓滞⾎瘀:以⽓滞为主,宜疏肝理⽓—柴胡疏肝散4.胁痛、肝⽓郁结:疏肝理⽓——柴胡疏肝散5.⿎胀、⽓滞湿阻:疏理肝⽓,⾏湿散满——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汤归脾汤(共9处)1.⾎证、⿐衄、⽓⾎亏虚:补⽓摄⾎——归脾汤2.⾎证、吐⾎、⽓虚⾎溢:健脾益⽓,摄⾎——归脾汤3.⾎证、尿⾎、脾不统⾎:补脾摄⾎——归脾汤4.⾎证、紫斑、⽓不摄⾎:补⽓摄⾎——归脾汤5.⼼悸、⼼⾎不⾜:补⾎养⼼,益⽓安神——归脾汤6.不寐、虚证、⼼脾两虚:补养⼼脾,以⽣⽓⾎—归脾汤7.郁证、虚证、⼼脾两虚:健脾养⼼,益⽓补⾎——归脾汤8.眩晕、⽓⾎亏虚:补养⽓⾎,健运脾胃——归脾汤9.内伤发热、⾎虚发热:益⽓养⾎——归脾汤⾦匮肾⽓丸(共4处)1.哮证、缓解期、肾虚证:补肾摄钠——⾦匮肾⽓丸、七味都⽓丸2.喘证、虚喘、肾虚:补肾纳⽓肾阳虚——⾦匮肾⽓丸、参蛤散3.痰饮、⽀饮、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饮——⾦匮肾⽓丸,苓桂术⽢汤4.消渴、下消、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匮肾⽓丸《济⽣》肾⽓丸(共3处)1.⿎胀、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附⼦理中丸合五苓散,《济⽣》肾⽓丸2.⽔肿、阴⽔、肾⽓衰微:温肾助阳,⾏⽓化⽔——《济⽣》肾⽓丸合真武汤3.癃闭、肾阳衰惫:温阳益⽓,补肾利尿——《济⽣》肾⽓丸失笑散(共2处)1.胃痛、瘀⾎停滞:活⾎化瘀——实证失笑散合丹参饮;2.积聚、积证、⽓滞⾎阻:理⽓活⾎,通络消积——⾦铃⼦散合失笑散藿⾹正⽓散(共3处)1.呕吐、实证、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化浊——藿⾹正⽓散2.泄泻、感受外邪、寒湿(风寒):解表散寒,芳⾹化湿——藿⾹正⽓散3.霍乱、寒霍乱、轻证:散寒燥湿,芳⾹化浊——藿⾹正⽓散合纯阳正⽓丸葛根芩连汤(共1处)1.泄泻、感受外邪、湿热(暑湿):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中内病证历代著名医家医著1《医学⼼悟》所说:“肺体属⾦,譬若钟然,钟⾮叩不鸣,风寒暑湿燥⽕六淫之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炙煿之⽕,⾃内攻之则亦鸣”。
中医常用方剂解析8
中医常用方剂解析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1、正心汤〈古今医鉴〉组方:当归 15 克茯苓 15 克地黄 15 克羚羊角 10 克人参 10 克酸枣仁 10 克远志 10 克甘草 10 克适应症:本方适应七情欠逆。
妄言苦笑不知所苦,用于精神分裂症,歇斯底里、神经装弱。
脑溢血脑软仪症。
糖尿病、昏迷等症。
方解:酸枣仁、远志,具有养心安神作用;二者协同可加强镇静作用,当归、地黄补血润血;人参补气健壮;羚羊角清热、镇静、解痉、调解不正常的精神状态。
茯苓利湿镇静;甘草调理诸药。
冶例摘录:病人为一青年男子,因听馋言风语,突然失眠焦躁,妄言妄动,精神失常。
用正心汤治疗。
一周后,精神略有好转。
尚可夜晚休息,饮吃有增加将酸枣仁,远志加大剂量,再服半月。
症状好转。
妄言妄动基本消失。
72、酸枣仁汤《金匮要略》组方:酸枣仁 30 克知母 20 克川芎 20 克茯苓 15 克甘草 10 克适应症:本方用于体力虚弱而引起的失眠和多眠等神经系统疾病。
失眠症嗜睡症、盗汗神经性心悸、眩晕、惊悸、神经衰弱等病症。
方解:酸枣仁是一种神经系统强壮镇静剂;知母和甘草解热润燥、具有滋润性强壮作用;茯苓、川芎行气除停饮;川可活血解郁而治头痛;茯苓益脾除湿补心行水,安魄养神,具有强壮、利尿、镇静作用。
通过这些药物协同能调和阴阳,治疗失眠,嗜睡、虚烦等非常有效。
酸枣仁为安神镇静药,川芎为活血药,茯苓为利水药。
附记:本方为古今常用强壮镇静剂,对失眠、盗汗、心悸、眩晕等病症。
尤以肝、肾功能不佳而疗效可靠。
7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组方:柴胡 15 克半夏 15 克茯苓 15 克桂枝 10 克黄苓 10 克人参 10 克龙骨 10 克牡蛎 10 克干姜 8 克大黄 8 克大枣 5 枚适应症:用于神经衰弱、神经性心悸、动脉硬以症。
高血压病、癫痫、脑溢血、心绞痛、小儿夜惊症、夜尿症,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等。
精深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4.59g)(原书未著用量)【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场用半夏,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热证。
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功用】益气补血。
常用方剂解析分享
常用方剂解析分享
生肌敛疮剂——生肌玉红膏
组成:轻粉、紫草、白芷、当归、血竭、甘草、虫白腊
效果:解毒,祛腐,生肌
方剂解析:
方中轻粉辛寒燥烈,毒大力强,外用解毒祛腐,善治疮痈溃烂,故为君药。
紫草苦寒清泄,甘咸滑利,善凉血、活血、解毒;白芷辛散温燥芳开,善散风止痛、消肿排脓;血竭甘咸走血,性平不偏,外用收敛兼行散,既止血生肌敛疮,又活血消肿;虫白蜡甘温补敛,外用止血定痛、生肌敛疮。
四药相合,善解毒消肿、止血定痛、生肌敛疮,以助君药之力,故为臣药。
当归甘能润补,辛温行散,善补血活血、散瘀止痛,以助疮痈愈合;甘草甘补和缓,平而偏凉,既清热解毒,以助君药臣药疗疮之力,又调和诸药。
故两药相合,共为佐使药。
全方配伍,清敛同用,共奏解毒、祛腐、生肌之功,故善治热毒壅盛所致的疮疡,症见疮面色鲜、脓腐将尽、或久不收口。
乳痈见上述证候者亦可投用。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
2、溃疡脓腐未清者慎用。
3、不可久用,不可内服。
4、若使用后出现皮肤过敏反应需及时停用。
5、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及海鲜疯发物。
#中药##中医#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中药处方内容分析
• (制法)将药久煎2次,去渣取汁。阿胶另 行溶化。
•
• 4.开口连(又称钩藤茶、毛伢子茶)
• (组成)黄连0.6g、麸炒枳壳1g、连翘 1g、钩藤1g、蝉蜕1g、荆芥1g、熟大黄 1g、薄荷0.6g、甘草0.6g、荷叶蒂3个、 灯心3根。
• 2.生化汤 • (组成)当归25g、川芎6g、炙甘草3g、
炮姜3g、桃仁5g • (功用)产后祛瘀。治产后恶露不净,腹
中血块胀痛。
• (注)本方亦有加益母草者,取其加强子 宫收缩、排除瘀阻的效果。
•
• 3.发乳方
• (组成)黄芪、党参、当归、川芎、通草、 炮甲、漏芦、王不留行、阿胶、猪蹄等, 酌情用量。
中药处方内容分析
• (主治)倦怠无力,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舌 质淡,苔薄,脉虚软无力。脾胃虚弱,运 化乏力。
• (功能)益气补中,健脾养胃。
• (处方)人参10g 茯苓15g 焦白术30g 甘草6g 清半夏6g 焦术30g 陈皮15g
• (分析)这张处方的错误是:①人参没有 在脚注上写明单包另煎;②药味重复,它 既用了焦白术又写了焦术③根据该方的功 能,方中应用法半夏调和脾胃为好。
• (功用)治腠理不固之阴虚盗汗。
• 7.消食导滞方(即焦三仙)
• (组成)焦神曲15g、焦麦芽15g、焦山 楂15g。
• (功用)消食导滞。治消化不良、脾虚腹 泻。
• 8.风热喉痛药
• (组成)玄参l0g、麦冬l0g、桔梗10g、 甘草3g、白牛膝l0g、射干l0g、板蓝根l0g、 山豆根l0g、马勃6g、金银花l0g。
• 12.抱耳风(腮腺炎)药
• (组成)板蓝根20g、甘草6g煎服。鹿角磨 醋涂患处(干后又擦,反复多次)。
精深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外用药制剂1.1. 51癣药膏2号(《中医外科学》)配方:土槿皮10g 雄黄5 g氧化锌10g 青黛1g 凡士林100g制法:各研细粉,凡士林调匀即成。
主治:浅部真菌病。
用法:外搽患处。
第二节独特外用制剂1.2. 1精制黑豆馏油(《皮肤病方药手册》)配方:黑豆10000克制法:可采用“土瓷罐”、“小型干馏锅”或用“大型干馏锅”。
将洗净的黑豆放入罐,罐外加黄泥一层,再加热(先武火后文火),再经20—30分钟后,温度高达200—240度,最后在导管中流出油液,冷却后成为粗制品,使油水分层,弃去水分,将油加热去水,制成精制黑豆馏油。
主治:慢性湿疹、慢性炎、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
用法:配成20%黑豆馏油软膏,可直接外涂,每日3次;或用纯黑豆馏油外搽皮疹上,外加胶布叠瓦状贴敷,每2—3天1次。
1.2.2黑色拔膏棍(《简明中医皮肤病学》)配方:群药类:鲜羊蹄梗叶(土大黄)大枫子百部、皂刺各60g 鲜凤仙花、羊踯躅花、透骨草、马前子、苦杏仁、银杏、蜂房、苦参子各30g 山甲、川草乌、血竭、斑蝥和15g金头蜈蚣15条;药面类:白芨面30g藤黄面、轻粉面各15g 硇砂面9g 制法:香油3840毫升、生桐油960毫升,放入铁锅,浸泡群药后,文火炸成深黄色,离火后过滤,再将药油置武火煎至滴水成珠(温度约为240度左右)然后下丹,每480ML药油加樟丹300克,药面90克,檀香60克搅匀至冷即成。
主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性皮炎、毛囊炎、结节性痒疹、寻常疣,胼胝、鸡眼、甲癣、疤痕疙瘩及肥厚性角化性皮肤病。
用法:加温外贴切患处,3—5天更换1次,清拭时需要用植物油或挥发性油才能擦净。
1.2.3拔甲膏(《中医皮肤科临床手册》)配方:蓖麻子45g 蛇蜕45g 天南星45g 川椒30g 大枫子30g 生川乌18g 乌梅31g 皂角45g 地肤子45g 杏仁31g 威灵仙31g 凤仙花子120g 千金子45g 五加皮45g僵蚕30g 生草乌18g 凤仙花60g 地骨皮45g 香油1500ML制法:上药加热熬黑,去渣,再熬炼至滴水成珠,放入樟丹适量成膏,候温,入硇砂60克,拌匀即成。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并对其功效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1. 温胆汤:温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胆虚寒症状,如胆囊寒痛、胆汁淤滞等。
该方剂由黄连、半夏等药物组成,具有温胆祛寒、理气开郁的功效。
2. 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是治疗寒湿痹证的经典方剂,由茵陈、蒿子、生姜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寒湿、温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痹痛、腰腿冷痛等症状。
3. 四逆散:四逆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邪侵袭引起的寒证,如寒疟、寒冷等。
该方剂由附子、干姜等药物组成,具有温阳散寒、驱寒止痛的功效。
4.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中气不足的经典方剂,由黄耆、白术、党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中气不足导致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5.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常用的健脾益气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健脾益气、补养气血的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6. 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是中医常用的治疗阳气不足的方剂,由附子、干姜、人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阳散寒、益气固表的作用,适用于阳气不足导致的畏寒、乏力等症状。
7. 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常用的补血方剂,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导致的月经不调、经痛等症状。
8. 四妙丸:四妙丸是中医常用的消炎止痛方剂,由黄连、黄芩、苦参、半夏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口腔溃疡、痈肿等症状。
9. 温经汤:温经汤是中医治疗寒凝症状的方剂,由艾叶、独活、川芎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凝引起的痛经、闭经等症状。
10. 走湿散:走湿散是中医常用的祛湿方剂,由荆芥、石膏、白附子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湿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湿邪困阻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状。
中医调理内分泌失调的经典方剂解析
中医调理内分泌失调的经典方剂解析内分泌失调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现代生活中,由于压力、饮食和环境等因素的改变,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的情况越来越多。
中医药学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传统的经典方剂,可以帮助调理内分泌失调问题。
本文将分析和解析几种中医经典方剂,探讨其在调理内分泌失调中的作用。
一、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和川芎组成。
它具有养血活血调经的功效,常用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当归是四物汤的主要成分之一,它被认为具有滋补血气、活血调经的作用。
熟地黄则可以养血安神,对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失眠、焦虑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白芍和川芎则可以活血化瘀,缓解痛经等不适。
二、黄芪汤黄芪汤是一种以黄芪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
黄芪被誉为“百草之王”,具有补气、益阳、固表的功效。
在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往往伴有气虚的症状,如疲乏无力、易感冒等。
黄芪汤可以通过补益气血,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缓解气虚引起的不适。
三、逍遥散逍遥散是一种以柴胡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情绪与内分泌系统紧密相关,长期的情绪波动和压力会影响内分泌的平衡,导致内分泌失调。
逍遥散可以通过疏肝解郁,缓解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等症状,进而调整内分泌的平衡。
四、桃仁承气汤桃仁承气汤是一种以桃仁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具有活血祛瘀、通调气机的作用。
在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痛经、经期不调等问题中,常常伴有血瘀的情况。
桃仁承气汤可以通过活血祛瘀,改善血流不畅引起的不适。
五、党参四君子汤党参四君子汤是一种以党参、白术、茯苓和甘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
在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常常伴有气虚和脾胃功能不佳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等。
党参四君子汤可以通过益气健脾,改善脾胃功能,从而调理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结语中医药学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传统的经典方剂,可以帮助调理内分泌失调问题。
爱爱医资源-妇科精深中医用药精髓
爱爱医资源-妇科精深中医用药精髓妇科中医用药精髓+妇科病应多从湿治+中医妇科心诀+蔡氏妇科良方四宝妇科中医用药精髓1、党参黄芪:参芪健脾培中,益气升阳,凡妇科脾肾气虚所致的崩中漏下、子宫脱垂、白带绵绵、胎漏、滑胎等症皆为首选之药。
对气血两虚之闭经,月经过少等,参芪入四物汤治崩中漏下,补气以生血。
2、党参沙参:二参相伍,益气养阴,宜于气阴两虚之不孕症、异症、崩漏以及流产后、癌症术后放化疗等症。
病后虚羸,神疲倦怠,食少纳呆,咽干疼痛,舌质暗红,苔干少津者。
3、党参丹参:党参益气,丹参活血,气行则血行,气充则血活,宜于气虚血瘀之痛经、经闭、月经过少等症,气血两虚兼有瘀滞者,再配当归、川芎。
丹参且能凉血安神,两药合用,又适于血虚血热,心烦不寐等症。
4、当归熟地:当归乃补血调经要药;熟地乃治阴亏血虚之主药,两药相伍,通守兼备,是妇科阴血亏虚之血枯、血燥之侍品。
5、当归白芍:当归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血中气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柔肝,静而敛阴,为血中阴药,两药合用,动静结合,养血理血,对血虚而瘀之证有效。
6、熟地白芍:熟地基温入肾,白芍酸养入肝,肝肾并补,滋水涵木,宜于肝肾阴虚之诸症。
7、熟地砂仁:熟地腻膈,久服滞脾碍胃;砂仁行气调中,醒脾开胃,且引气归肾。
砂仁(或用砂仁壳)配熟地,既可防熟地滋腻之弊,又可引熟地入肾。
8、当归丹参:养血活血,补中有通,通补结合,治血虚经闭、经少者必用,用量宜大,多至20~30g。
也用于慢性盆腔炎症、输卵管通而欠畅之不孕症,有疏通血脉之功。
9、生地白芍:甘酸化阴,甘寒生津,养阴清热,柔肝敛阴,适用于阴血不足、虚火盛之经行先期、月经过多、经行烦中、妊娠恶阻、排卵期出血等,常配淡芩加强清肝之功。
10、生地熟地:生地养阴凉血,熟地补血滋阴,凡肝肾不足、阴血亏虚而兼虚热之月经失调、不孕症、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可运用。
11、生地玄参:生地甘苦而守,滋阴降火;玄参咸寒,养阴降火,解毒软坚,两药合用,适于阴虚炎旺,虚热上浮,或兼有(疒徵)结之症,如癌症放化疗后、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等。
中医常用方剂解析
中医常用方剂解析1、麻黄加术汤《千金要略》组成:麻黄15,杏仁15,桂枝10,白术20,甘草10煎剂,一日一剂,日三服,温服。
麻黄先煎。
适应症:适应于湿盛伴有小便不利者,以脉浮缓。
头痛,咳喘,浮肿,小便不利,鼻塞为主要指征。
可用于:风湿热,关节炎,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以及煤气中毒,鼻源性头痛等病症。
方解:麻黄,桂枝解表;麻黄与杏仁一起,宣肺利水;甘草调与诸药;白术与麻黄、杏仁一起,加强利水作用且能治身痛。
在煤气中毒时,这种发散,利水作用有利于解毒与排泄毒物。
药物疗效:麻黄为止喘药,杏仁为止咳药,桂枝为温中药,白术为健脾利湿药,有利尿与降血糖作用。
2、麻黄杏石甘汤《伤寒论》组成:麻黄15 杏仁15 甘草10 石膏20煎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服早晚温服麻黄先煎。
适应症:多汗,胸闷,口渴,咳喘,呼吸困难。
如气管炎,支气管喘息,心源性喘息,肺炎与此类病症相类同的疾病。
方解:麻黄解表利湿,可治咳喘;杏仁与麻黄协同平喘利湿;石膏解热清肺,甘草调与诸药;麻黄与石膏协同,防止邪气上冲有止汗作用。
麻黄止喘,升压,杏仁为止咳平喘,石膏清热利湿。
3、麻杏薏甘汤组成:麻黄15 杏仁15 薏苡仁10 炙甘草8适应症:用天发汗后而受风体冷,头痛病症。
如肌肉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妊娠肾病,肌体麻木,喘息,冻疮等。
方解:麻黄解表,杏仁协同麻黄,平喘利水,薏苡米仁利湿,与甘草协同有止痛作用。
主治范围包括,风、湿、寒、发热,身痛,以及因血燥而致之病症。
治例摘录:例一:病人为60多男性,主诉颈背痛而强硬,。
经予葛根汤无效,脉浮有力,颈部僵直起床卧床皆需人协助,给予麻杏薏甘汤二剂后,病减半。
四剂病全消例二:病人为老身妇女,热天夜间露宿庭外,黎明起发现左肩剧烈疼痛。
午后加重,给予麻杏薏甘仁汤二剂后病症消失。
附记:本方为常用宣肺平喘利湿方,由麻黄汤去桂枝,加薏仁而成。
4、柴葛解肌汤《伤寒论》六书。
组成:柴胡15 葛根10 黄苓10 桂枝10 半夏10 芍药10 麻黄10 石膏(碎)20 干姜8 甘草8 煎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服,温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常用方剂解析1、麻黄加术汤《千金要略》组成:麻黄15,杏仁15,桂枝10,白术20,甘草10煎剂,一日一剂,日三服,温服。
麻黄先煎。
适应症:适应于湿盛伴有小便不利者,以脉浮缓。
头痛,咳喘,浮肿,小便不利,鼻塞为主要指征。
可用于:风湿热,关节炎,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以及煤气中毒,鼻源性头痛等病症。
方解:麻黄,桂枝解表;麻黄和杏仁一起,宣肺利水;甘草调和诸药;白术和麻黄、杏仁一起,加强利水作用且能治身痛。
在煤气中毒时,这种发散,利水作用有利于解毒和排泄毒物。
药物疗效:麻黄为止喘药,杏仁为止咳药,桂枝为温中药,白术为健脾利湿药,有利尿和降血糖作用。
2、麻黄杏石甘汤《伤寒论》组成:麻黄15 杏仁15 甘草10 石膏20煎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服早晚温服麻黄先煎。
适应症:多汗,胸闷,口渴,咳喘,呼吸困难。
如气管炎,支气管喘息,心源性喘息,肺炎和此类病症相类同的疾病。
方解:麻黄解表利湿,可治咳喘;杏仁和麻黄协同平喘利湿;石膏解热清肺,甘草调和诸药;麻黄和石膏协同,防止邪气上冲有止汗作用。
麻黄止喘,升压,杏仁为止咳平喘,石膏清热利湿。
3、麻杏薏甘汤组成:麻黄15 杏仁15 薏苡仁10 炙甘草8适应症:用天发汗后而受风体冷,头痛病症。
如肌肉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妊娠肾病,肌体麻木,喘息,冻疮等。
方解:麻黄解表,杏仁协同麻黄,平喘利水,薏苡米仁利湿,和甘草协同有止痛作用。
主治围包括,风、湿、寒、发热,身痛,以及因血燥而致之病症。
治例摘录:例一:病人为60多男性,主诉颈背痛而强硬,。
经予葛根汤无效,脉浮有力,颈部僵直起床卧床皆需人协助,给予麻杏薏甘汤二剂后,病减半。
四剂病全消例二:病人为老身妇女,热天夜间露宿庭外,黎明起发现左肩剧烈疼痛。
午后加重,给予麻杏薏甘仁汤二剂后病症消失。
附记:本方为常用宣肺平喘利湿方,由麻黄汤去桂枝,加薏仁而成。
4、柴葛解肌汤《伤寒论》六书。
组成:柴15 葛根10 黄苓10 桂枝10 半夏10 芍药10 麻黄10 石膏(碎)20 干姜8 甘草8 煎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服,温服。
适应症:由于外感呈现病邪侵入少阳部位,出现严重呕吐口渴四肢痛,发烦狂,用麻黄汤,葛根汤不见效果的流行性感冒(下称流感,肺炎,各种热性病症)。
方解:本方将葛根和柴汤合并,另加石膏而成。
治疗太阳病。
阳明病和少阳病的合病,柴,黄苓。
丰夏,芍药,甘草解少阳热,并缓解心下肝部,脑胁之不舒;葛根桂枝,麻黄,芍药解太阳热;石膏解阳阴热。
柴为清热药,煎剂有解热和保护肝脏作用。
柴有止咳,镇痛镇静作用。
柴为解表药,桂枝为温中药。
石膏为清热利尿药。
以上四种药方均有很好的疗效。
5、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10 杏仁10 桂枝10 大枣5枚甘草8 干姜8 石膏(碎)20适应症:适应于热性病的发热,恶寒,无汗,烦躁等。
表实里热症,如肺炎,麻疹,脑膜炎,急性关节炎,急性肾炎,及荨麻疹和皮肤搔痒症等,(不宜于发汗体质的病人禁忌)。
方解:在麻黄汤中加重麻黄,杏仁之量,增加石膏,大枣,生姜,方中麻黄加大用量以利解表,和石膏一起。
具有解热解除烦躁之作用;桂枝和杏仁协同麻黄,散表热;甘草,大枣干姜为辅肋药。
同时起着协助主药的作用,麻黄为固表止喘药,有止汗,发汗止喘,升压等作用。
桂枝为温中药,具有芳香健胃和止痛,解痉,消炎,镇静和抗过敏等作用。
6、白虎汤《伤寒论》组方:知母15 粳米20 石膏(碎)30 甘草10煎剂,一日一剂,煎米熟,去渣,将余药另煎后混合,一日三次温服。
适应症:本方解表热适宜于下列性况者;(1)伤寒,麻疹性热性传染病的高烧。
口渴,烦躁,谵妄。
以及伴有脑部症状者。
(2)日射病,尿毒症的高烧,口渴,烦躁者。
(3)夏季喘息,遗尿,牙痛,糖尿病者。
(4)精神病的谵语,狂走,大渴引饮等。
方解:石膏清热镇静;知母润燥除热;粳米未补脾胃;甘草和粳米一起可补脾胃。
通过诸药的协同作用,可解热,治烦躁。
知母为清热滋阴药。
石膏清热利尿药,解痉,消炎镇静和抗过敏作用。
治例摘录:例一:病人为一青年男性,眼痒2-3日羞明一日畏光身体发烧,给予白虎汤二剂各症消失。
例二:病人为一养鸡员,因鸡群生瘟病,而过份紧发碌工作中突然高烧,烦渴,不进食,给予白虎汤三剂(冷服)。
病症大减。
再服三剂余症消退,继服竹叶石膏汤三剂痊愈。
本方为古今沿用之解表热之要方,清热生津止渴降烦而不伤脾胃,临床上用于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病症。
对气虑,血虚发热,脉虚弱者禁用.。
7、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组方:知母15 粳米15 石膏20 甘草8 人参10适应症:类似白虎汤症,主要用于:(1)热性病,中暑,热射病等引起的高烧,烦渴和脑病。
(2)糖尿病,脑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引进烦渴脉动洪大等。
(3)皮肤病引起的痒,充血,烦渴,以及肾炎胆囊炎,夜尿症等。
方解:本方由白虎汤加人参组成,知母清热润燥;石膏清热镇静;粳米补胃缓解石膏之寒;甘草和粳补表;加人参用以补里。
知母为清热滋阴药,石膏清热利尿药,人参补气。
治例摘录:病人为44岁女干部,连续三年于炎暑日低热,口渴、身痒,尤以中午下班为甚,虽以长衫,草帽遮烈日而症状不减,甚为苦恼。
救治于某专科医生,服过敏丸和复合维生素B1不效,无奈,求诊中医,给予白虎加人参汤三剂后显效。
低热,烦渴、身痒消失。
此后,病人根据自身经验,每于炎夏天,以上症状出现时,即服本方三~六剂痊愈。
8、茵蒿汤《伤寒论》组方:茵蒿15 栀子10 大黄10适应症:解胃肠实热要方。
多用于黄疸初期,也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血清性肝炎,皮肤搔痒症,口腔炎,脚气,肾性浮肿,子宫出血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病症。
方解:本方具有泻郁热作用。
茵有消炎,利尿作用,对消除黄疸有特殊作用;栀子能消炎利尿。
大黄为消炎泻下药。
经过三味药相配伍,对以黄疸和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茵为清热燥湿药,用于治疗黄疸,栀子,清热利胆作用。
大黄有泻下、收敛,抗茵作用。
降低胆固醇。
9、黄连阿胶汤《伤寒论》组方:黄连10 黄苓8 芍药10 阿胶10(烊化)卵黄二个煎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服。
卵黄不煎,药煎好后与烊化的阿胶与旦黄共搅拌冲入药温服。
适应症:适用于热性虚症。
如肺炎,伤寒,猩红热,丹毒,脑出血,脑膜炎等病引起的烦躁,失眠,谵妄症。
对高血压的狂躁,以及精神分裂症亦可选用。
对于消化道血,血尿,尿痛,皮肤瘙痒,结肠炎亦可选用。
方解:黄连、黄苓是本方的基础,黄连解热最好:黄苓清热破气滞;卵黄除烦热,和气血;阿胶的作用同卵黄一样,还可润血护肌肤;芍药散恶血,安脏腑。
通过绪药的协调,可滋润体液,解心胸中热,除心中烦躁。
药物疗效:黄连为清热解毒药,有杀菌消炎和泻下作用。
黄苓为清热燥湿药,具有杀菌,利尿,降压镇静作用。
芍药为祉血活血药,具有止血,止痛作用,阿胶为滋肾补血药。
10、葛根黄苓黄连汤《伤寒论》组成:葛根20 黄连10 黄苓10 甘草8适应症:主治因里热,表热而引起的心下痞,痢喘。
多汗小津,心悸,项背痛,促脉等症。
适应于痢疾,细菌性痢疾的初期,急性肠炎,喘息,丹毒,口炎,中风,神经衰弱等症。
方解:以葛根为主药,葛根能解痉而使心下痞硬和项背痛除。
能固血液水分不流失,黄连解热,黄芩解心腔之热,甘草调和诸药性能。
黄连为清热解毒药,葛根解表药,黄芩为解热燥湿药,具有杀菌,利尿,降压镇静等作用。
11、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黄柏各10,黄芩15 栀子10 立春后加柴10 连翘10 芍药10适应症:本方为治实热病方,特别是热性病的急性期,对转慢性实热病亦可用之。
方解:本方的四味药。
都是苦寒解热剂,黄连。
黄芩为去炎性充血和治心痞不安,山栀。
黄柏消炎利尿,黄连黄芩一起协同作用,黄连主药,有解脾胃热和镇静作用;黄芩解肺、大肠、小肠之热、治咯血、吐血、便血;黄柏解膀胱肾脏之热,有利尿和治血尿作用;山栀解肝、心包、三焦之热,如加柴,可强化解除肝胆之热的作用。
药物疗效:黄连为清热解毒药,黄芩为清热燥湿药。
黄柏为清热利胆药,有杀菌消炎作用,黄栀子为清热利胆药。
治例摘录:病人为56岁男性,工厂干部,体胖,面色丰满,鼻衄不安,血压190/100毫米汞柱,怕晕倒,夜不敢离家,用黄连解毒汤数剂,不安恐怖感消失,血压170/90毫米汞柱,病情好转。
12、清心莲子饮《和局方剂》组成:莲肉20 麦冬20 茯苓20 车前子10 黄芩10 人参10 黄芪10 地骨皮10 甘草10 适应症:适用于虚症慢性泌尿系统疾病。
即肾结核,慢性淋病,慢性膀胱炎,慢性肾孟炎,白带过多等。
亦可治疗神经衰弱,口腔炎,糖尿病等症;方解:本方具有清心肺热作用和补脾胃,补肾作用。
即麦门冬和莲肉,具有补心和清心热之作用;车前子、地骨皮清热利尿;人参、黄芪、地骨皮、黄芩、麦冬组合一起,有清热和补肾作用;人参、茯苓、甘草有补脾胃之功能。
药物功能:莲肉为健脾止泻药,治失眠,遗精,尿浊,取其养心益肾作用,麦冬为滋阴药,车前子为利尿药,人参为补气药。
治例摘录:例一:病人为23岁男青年,阴茎从未勃起过,常梦遗,有时一夜二次,一月中有白浊一次,面色苍白,乏力,合予清心莲子饮,间断服用一年,症状消失,体力恢复。
例二:病人为52岁男性,多年前因发烧,尿频,尿痛,尿培养有大量大肠杆菌,而诊断为肾孟炎,给予清心莲子饮三月,食欲增进,乏力消失,尿清,体力大为改观。
附记;本方为具有清心肺热和补脾胃、补肾作用,对肾结核,慢性淋病,白带过多,神经衰弱,糖尿病等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古今为临床医生喜用。
13、五淋散《和局方剂》组成:茯苓20 当归10 黄芩15 甘草15 芍药15 栀子10 煎剂一日三服。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肺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或尿中含血或含石,尿湿浊和含脓者。
具体施用于尿道炎,膀胱炎,膀胱结石,肾结石,淋病等。
方解:本方药物组成简明,为治尿道感染的首选药,当归,芍药补血活血,茯苓利水通小便,黄芩,栀子清热利下焦,甘草调和诸药。
药物功效:茯苓为利湿药,当归为补血药,黄芩为清热药。
甘草为补气解毒药。
治例摘录:病人为一中年妇女,尿痛,尿结。
已一周。
近二日加重,尿中有大量脓球,舌少苔质燥,脉沉,给予五淋散三剂,病人得治,称赞比打针还快。
14、升麻葛根汤《和局方剂》组方:葛根15 芍药15 升麻10 干姜10 甘草10适应症:用于热性发疹性疾病初期,或因流感头痛出现脑膜刺激症状者。
用于流感,麻疹,猩红热,水痘。
鼻衄,眼球充血。
扁桃腺炎等。
方解:主药是升麻和葛根,升麻苦寒,清热解毒,可治一切热毒,咽痛等;葛根甘,平,清热解痉,常用其治口渴和肩背痛;芍药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药物功效:葛根为解毒药,解热,解痉,降糖尿病等作用。
升麻为透疹药,有解热毒。
治咽痛作用;芍药为活血药有止血止痛作用。
附记:本方为治疗发疹性疾病的良方之一。
古今临床医生常用疗效良好,以升麻,葛根为主,不仅解肌清热,还善透疹。